📖 ZKIZ Archives


案例篇》月薪三萬大樓管理員 卻得年繳保費一一○萬? 保險業務員沒說出口的祕密

2011-9-5  TWM




這是一個真實案例,月收入三萬、 年收入不過三十六萬元的大樓管理員,因為被保險業務員欺騙,在不知情狀況下買了年繳七十七萬的投資型保單,光是醫療險一年就要三十萬元!

在 保險業務員包著糖衣的行銷話術下,該如何看穿那些業務員沒說、卻是你該知道的事?

撰文‧許瀞文

保險的功能,在 於降低風險發生所造成的傷害,但如果缺乏正確的投保知識、甚至是常識,純聽信業務員的話,保險反而會成為個人財務的風險來源。

這是一個活生 生的案例。蔡先生,今年六十三歲,工作是大樓管理員,月收入大約新台幣三萬元。

人生已經到了準備退休的最後階段,即使這輩子從來未曾大富大 貴,但辛苦半生打拚所累積的財富,應該也能讓他享受一個安穩無憂的退休生活。

然而,一個錯誤的轉換保單動作,蔡先生這個再尋常也不過的安穩 退休夢,差一點就全然翻盤。若非透過各種管道積極抗議,月薪三萬元的蔡先生恐將陷入年繳一一○萬元保費的惡夢。或者他可以選擇解約,那麼,已經繳出的七十 五萬元保費形同石沉大海,所有的保險也一夕歸零。

業務員說:過了六十歲,就很難買終身醫療險,趁現在快買!

業務員沒說:保費 便宜的一年期住院醫療險,其實就足夠!

「業務員找上門來,我想,多花一點錢補足未來的保障也好。」蔡先生解釋他差一點搞砸自己退休人生的起 點。個性保守,一向注重風險的他,原本就有不算少的保險額度。在兩家保險公司分別投保了壽險及投資型保單,此外,也陸續零星買了部分信用卡電銷保險。

一 年多前,他的壽險業務員告訴蔡先生,原本搭配壽險所投保的醫療險,保障期只到六十六歲,「過了六十五歲,就很難買到終身醫療險了,為了退休後的醫療保障, 不如趁現在加買終身醫療。」雖然成功加買,但畢竟是六十三歲的年齡,保費已經甚為昂貴,蔡先生加買終身醫療險的成本,是一年四萬一千五百元,並且,保額有 限,住院一日補助一千元,加護病房住院一日則補助二千元。

終身醫療險標榜繳費二十年保障終身,這對年輕人來說或許很划算,但對一個六十歲的 老年人來說,要繳費到八十歲才算完成終身保障,保障終身是否真有意義?

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指出,老年人、且又有醫療保險需求族群,不妨考 慮一年期醫療險,可以續保到七十五歲,而依照蔡先生年齡估算,內容相近的保障只需要年繳五千元左右保費,但這類保險業務員能抽佣太少,很少人願意賣。

很 多人買醫療險都是希望能補足健保不足之處,讓醫療品質能多一層保障。這個出發點沒錯,但是在投保之前,更要仔細計算你所繳的保費和保障內容,再考量自己荷 包是否真能負擔。

蔡先生加買的醫療險保障額度偏低,這給了另外一位保險業務員見縫插針的機會。這位業務員是蔡先生的熟識好友,當他煞有介事 地檢視了蔡先生的保單之後,狀似誠懇地給了蔡先生兩項建議,強力遊說他轉保。

業務員說:原本的醫療險保障少、金額又貴,換一家吧!

業 務員沒說:年紀偏高,不管換哪家保險公司都一樣!

「你看,加買的這張終身醫療險,保障太少保費又貴,絕對不能滿足退休後的需求,你解約吧! 讓我重新幫你規畫。」這是好友業務員給蔡先生的第一句建議,直接說中了蔡先生的心檻裡,「當時,我竟然還跟著附和,直說自己真笨。」雖然高齡者投保終身醫 療險的確不太划算,但是,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為,如果眼前這位業務員一開口就急著要你把原本的保單解約,那麼,你多半可以請他閉嘴了。

國 際紐約人壽行銷部經理周麗卿表示,千萬不能隨意更動自己的保險,保單無所謂好不好,只是適合與不適合。

以蔡先生案例來看,因為年紀偏高,只 要是投保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保費都偏高、且保障也不會太多,不論哪家保險公司都相同,如果要有充足的保障,必須要付出更高額的保費。

安 聯人壽訓練培育部協理劉育群說得更直接:「不論什麼原因,如果有業務員請你把原本的保單解約,去買新公司的保單,那就更不能相信他。」他強調,保戶到一家 新保險公司資歷都要重新累積,不僅要重新體檢,且新保單也要經過等待期。

一般來說,醫療險等待期為三十天,癌症險為九十天,只要在等待期內 出險,保險公司是有權不理賠的,這是保戶解約轉保風險,不得不知。且有些業務員只要換一家保險公司就說新公司保單多好,舊公司多糟糕,遊說以前客戶解約轉 到新公司,這類型的業務員更不能相信他,因為新簽保單只有業務員拿到佣金,但保戶年紀也漸增,保費只會比以前更貴。

業務員說:舊有的投資型 保單都在虧損,給我代操一定賺!

業務員沒說:投資型保單換新,前五年費用重扣一次一五○%!

「你的投資型保單竟然都是虧損 的,看看我幫其他客戶規畫的投資型保單標的,帳上都在賺錢喔!不如你向我買投資型保單,我會像股票代操一樣幫你波段操作,賺波段比較快啦!」眼見蔡先生已 經有意解約原本的醫療險保單,好友業務員打蛇隨棍上,繼續建議投資型保單也要解約,在專家眼中,這是更狠的一招。

「首先,沒人能擔保投資一 定獲利,投資型保單也一樣。」周麗卿強調,如果有業務員打著「給我操作一定賺」的說詞,千萬不能相信他。

更糟的是,一旦將原有投資型保單解 約到新一家壽險公司重新開始,這也意味著前五年保單手續費要被重扣一次。

重扣的損失會有多慘重呢?投資型保單要收的費用包含營業預定費用 (前五年不能超過一五○%,第一年六○%,第二年四○%,第三年二五%,第四年一五%,第五年一○%,總計一五○%)、帳戶管理費(一個月一百元)、危險 保費(依照年齡計算,年齡越大收越多)等三大項。

帳戶管理費及危險保費負擔不重,最驚人的是營業預定費用,轉保後要被重扣一次,都是肥了業 務員、瘦了保戶。

這些費用該如何計算?以三十歲女性、保額一百萬元,年繳三萬六千元的投資型保單來算,第一年營業預定費用要繳兩萬一千六百 元,帳戶管理費是一千二百元,危險保費為六百六十五元,扣除這些費用後第一年實際投資基金只剩下一萬二千元左右。

業務員說:省麻煩,空白要 保書、保單簽收回條都先簽再說!

業務員沒說:簽名表示你已經認同,要翻盤難如登天!

兩大建議,把蔡先生過去所有的保險規畫都 說得一文不值,也讓蔡先生決定整頓自己所有的保單;只是,他不是自己著手研究,而是完全聽信好友兼業務員的建議。

「好朋友嘛!就完全相信他 了。」蔡先生直接跳到一般正常投保流程的最後階段,在「只談到會買醫療險、投資型保單後,我就開始簽名了。」蔡先生一口氣簽下了十張「空白要保書」,業務 員當時表示,這是為避免保單寫錯字又要重找蔡先生簽名,所以乾脆一次多簽幾張要保書。甚至在還沒拿到保單前,蔡先生就連保單簽收回條也一併簽字,業務員的 說法是:「先簽,我晚點會補給你。」接著,問題逐漸爆發。首先,業務員的確幫蔡先生買了足夠的醫療險和癌症險,但,「原本他跟我說年繳七萬六千元,但三個 月過去後,我又被扣了一次同樣金額的保費,這才發現七萬六千元是季繳金額。」蔡先生疑惑的打給業務員,但他這時卻完全沒誠意幫蔡先生處理,且到此時,蔡先 生連一張保單都沒拿到。

在蔡先生和好友撕破臉,向保險公司要到保單後才發現,他的投資型保單總保費高達一六○萬元,其中有八十五萬元是「單 筆」購買,剩下的部分,每年保費高達七十五萬元,這筆費用,恐怕比蔡先生兩年的總收入還多。

「前前後後,我被保險公司自動扣繳保費一八五萬 元,而接下來,我每年要繳一一○萬元的保費,乾脆拿走我的老命算了。」雖然決定和保險公司周旋到底,但在交涉的過程中,蔡先生始終處於弱勢,「每張保單都 有你的簽名,自動扣款申請書也有簽名,這是沒得談的。」這一句話,就讓蔡先生所有的抗議變成「無理力爭」。十張要保書上白紙黑字的親筆簽名,也就像是保險 公司萬無一失的護身符。

在交涉的過程也發現,當時為了「怕寫錯」而多簽名的要保書,原來一張都沒有寫錯,每張要保書都真的買了保單,而且分 別掛在好友業務員其他同事的名下。

業務員的黑心固然是事實,蔡先生的親筆簽名也不能否認,「你實在太笨了!」每一位聽到蔡先生抱怨的朋友, 都忍不住責備這位無助的老先生。總算,在透過不同管道向保險公司表達抗議之後,雙方得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

「保險業務員平常接受的訓練, 除了專業,就是行銷話術,這代表一般民眾是在面對『專業話術』的推銷,當然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宏表示,一般民眾在買保險及挑選業 務員時,要掌握﹁三不三要﹂原則,並且堅定自己意志,就比較不容易被業務員的話術牽著走。所謂的﹁三不﹂,第一是不買人情保單,第二是不要買了保單想賺 錢,最後是不因保險便宜而買。﹁三要﹂則是要了解自己購買目的、要了解自己有多少預算、要找真正專業的人幫你規畫保單。只要在買保險前仔細想想﹁三不三要 ﹂,一定能降低風險。

投保前後,你該有的3大權益1. 保單10天審閱期:拿到保單後,保戶還有10天審閱期,在這10天內,若認為保障內容不合宜,想要再做調整都可以。

2. 要求看業務員登錄證:保險業務員都必須要考證照,銷售傳統壽險、投資型保險、外幣保單各要考不同證照,保戶可請業務員出示,或者到壽險公會查詢業務員資格 是否完整。

3. 保單掛不熟識業務員身上,要求到場認識:有些壽險業務員因為收入太高,會將部分保單掛給其他收入較少的同事,保戶也能要求掛名業務員必須一起親交保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6

三萬溫州炒樓客停手掃貨

2011-10-13 NM

溫州爆發高利貸危機,民企因資金鏈斷裂,過往來港大手掃樓的溫州炒樓團,亦要棄車保帥,紛紛劈價賣樓套現,班錢回朝。
據市場消息,早前大手購入西九四小龍的一批溫州炒家,近日劈價放賣十一個單位,包括七個位於碧海藍天、一個昇悅居及三個泓景臺單位,全數比市場價低20%。
一方面低價賣樓套現,另一方面就是仍手持現金的溫州富豪,就着本港樓市形勢,亦紛紛叫停。以往十.一黃金周,溫州團湧港掃樓,但今年來港睇樓的內地客,比去年大跌5成。
本刊記者上週分別在香港及溫州,找到一批熱衷在香港掃樓的溫州富商,他們依舊開着保時捷,在超級豪華私人會所飲紅酒、歎雪茄,但一聽到在香港買樓,全部耍手擰頭。


溫州客一向熱捧九龍站物業,以凱旋門、天璽及君臨天下等豪宅最受歡迎,有地產代理指九龍站上月僅錄得約十六宗成交,比一般每月七至八十宗成交,大減約六成,較○八年金融海嘯低位約十二宗,只多了四宗,被視為○八年海嘯以來最慘。
世紀21日昇地產分行經理吳嘉榮說:「溫州客少咗三至五成,以前佢哋最鍾意呢區買特色單位,買咗之後更加只係齋擺唔租,但而家就齋賣冇買!」

二手劈價 乏人問津
中國信貸危機導致內地客資金緊絀,部分內地客要把本來持有的香港物業急放售套現,調回內地救急。市場消息透露,本月剛破蛋的九龍站上蓋屋苑,其中擎天半島五座中高層單位,業主近日大降減價二百萬,才成功以一千二百多萬元售出,更較市價低逾百分之三。 雖然連番劈價走貨,但二手樓市乏人問津,地產代理全部叫苦連天,部分代理慨嘆成交數字少得可憐。多個大型屋苑如鰂魚涌康怡花園及南豐新邨、沙田第一城、馬鞍山新港城及荔枝角美孚新邨等,本月只有零星成交。沙田第一城本月暫錄得四宗成交,較上月同期暴跌近九成。

溫州企業家 不買香港樓
上 年才第一次到香港買樓,先後購入九龍站天璽一單位,及奧運站帝峰.皇殿的溫州富商施洛平,邀記者到位於溫州鹿城區的私人會所見面。 施幾年前開設機電設備貿易公司,他表示開始時由十多名員工,一年營業額幾十萬﹔到現在有三十多名員工,年營業額到幾百萬。雖然生意額不高,但再追問他買樓 資金從何而來,施則神神秘秘避而不談,只一再說:「做生意而來。」 年約四十多歲的施坐在豪裝會所內,回憶去年在香港買樓,淡淡言說︰「溫州人從實業賺回來的錢,都會再投資房地產,我當時賺了錢,首先在溫州本地買房外,然 後在上海、杭州等一線城市也有物業,之後又在香港買了。」不過,上星期十.一黃金周,雖然施亦身在香港,但他表示沒有作任何地產投資。「現在內地經濟開始 轉變,香港一定受影響,我看香港樓市會下調,暫時不會再買,不是時機,我看都不知道會下調到什麼時候。」施離開時,坐在其保時捷內透露︰「其實我也想買淺 水灣的獨立屋,可是現在真的不是時候,我不看好。」

溫州老細暫停掃貨
另一個一直在港投資物業的溫州富商林華中,○九 年在香港設立公司,除了經營進出口生意,主要在香港投資豪宅物業,在御豪門、銀海一號等先後持有多個物業。 剛過去十.一黃金周,林亦在香港處理事務,但卻不如往常般,在香港到處睇樓。 「這幾天是國慶,有朋友從溫州打來香港找我,叫我一齊在香港看樓,我跟他們說,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現在不是買香港樓的時機。」手戴金鑽伯爵,用價值幾 十萬Vertu 手機的林,一邊歎茶,一邊預測香港樓市說︰「要等到明年二月才考慮再入貨。」他說近日才與一班溫州商家在香港聚會,據他們的非正式統計,約有兩至三萬名溫 州人長期在香港投資房地產。他們對於香港樓市,都持審慎態度。 「我自己有幾層現在放租,但是銀海一號租不出,因為沒有車位,投資還是要看看情形再說。」林謹慎地說。

溫州太太炒房團叫停
除了溫州富商停止買香港樓,連從前被稱為「太太炒房團」的溫州太太,也拒絕現時入貨。這班太太炒房團成員大部分是富商老婆,年約四十多歲的柯永珠,便是其中一人。今年五月,柯以七百五十二萬買入黃大仙現崇山一單位。柯透露愛到香港買樓因為按揭利息低,出租金額高。 柯現居於溫州永嘉縣甌北鎮的香港城,記者在她經營的名牌服裝店找到她。 「現崇山的租金,月租一萬八千,年收租二十一萬六千﹔在內地七百多萬的房,每年只可以收到不到十萬塊。」柯豪氣地說。 柯表示九十年代初,她的丈夫在溫州開設五金廠,儲了幾十萬,開始投資溫州物業,後來又投資地鋪單位,多次賺錢令她開始鍾情炒房地產。 柯笑着說︰「當時真的很開心,覺得錢原來可以賺得那麼快那麼容易,所以索性把五金廠關掉,全職炒樓。」現時柯與兩名炒樓團太太合伙在甌北鎮羅蒲東路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 不過柯坦言,溫州近日房價下調,加上現金借貸出現問題,暫沒資金在香港買樓。「其實我本來對奧運站的浪澄灣好有興趣,但是現在不得不擱置了。因為我們暫時轉不出現金,籌不到錢。」柯嘆氣說。

內房一樣下調
溫州中小企協會會長周德文,以往經常帶領溫州炒家出團到國內、外投資,近三個月以來,多次來香港考察樓市。 周表示溫州人以往鍾情投資香港房地產,源於三個原因: 「有些企業家在香港開設公司,便順便投資房地產自住﹔有的是認為香港的房地產普遍升值﹔有些個體戶是為了取得香港居留權而投資的,也有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投資的。」周認為,溫州人一直認為海外的樓市比中國內地穩定,而香港的語言文化與溫州相近,造就香港一直受溫州人青睞。 不過,近日受溫州企業老闆因欠債走佬及國內貨幣政策影響,溫州人的資金變得緊張,減少了全線房地產投資。 「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不只是不買香港樓,就算連溫州本地的樓盤都暫停不賣,就是因為銷不出去,溫州從沒遇過這種情況。」周擔憂地說。 本月三日,總理溫家寶到訪溫州,視察當地借貸危機情況,周是其中一名負責接待溫家寶的溫州企業代表,周引述溫家寶之言︰「他說宏觀調控及穩健貨幣政策會保留住。這樣的話,我預期在明年春節前,溫州有百分之四十的中小地產發展商會倒閉或被大型發展商合併。」 周更認為在明年召開中共十八次大會之前,樓市會處於低迷,國內一線大城市,必定持續下滑。 「香港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的樓市亦會下滑,難有大分別。」周分析說。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3

三萬元高粱 兩小時秒殺的品牌戰

2012-02-27  TCW




同樣是十五年存放於戰備坑道的陳 高,不同的是,成立超過一甲子的金門酒廠,首次出現身價創新高、達二萬九千八百元的高粱酒。

這支去年十二月底發表的高級酒款,在瓶肩及瓶口 有手工雕飾鎏金,並由歌手江蕙代言,搶攻頂級高粱市場。近三萬元的定價,相較於金門酒廠以往最高單價產品八千元,差距近三倍;推出後,限量兩千瓶兩小時即 完售。「秒殺」產品背後,是金酒的品牌轉型嘗試。

去年二月吳秋穆接任總經理,金酒去年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EPS)二十八元, 比台灣菸酒公司多八倍,也比多數上市櫃公司強。金酒去年盈餘上繳縣庫約五十億元,擁有金雞母,讓金門成為全台唯一財政盈餘的縣市。

金酒做了 什麼改變?「公營事業必須要有更多的創意!」吳秋穆說,金酒在台灣高粱酒市場市占率達八成,許多人認為市場已近飽和,難以突破;但他強調,「若不成長,就 無法永續經營。」因此,一上任就訂下品牌轉型的目標。

推品牌轉型,吳秋穆壓力很大,因為先前提出者,在金酒待不到兩年,就鎩羽而歸。金酒五 年換了三任總經理,異動頻繁與縣議會有關。

二○○九年,金酒請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的姚松齡,他過去曾任麥肯錫公司中國專案經 理、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部經理等,是第一個和金門毫無淵源的金酒總座。

解決首道難關:說服議會,推動品牌轉型

姚松齡喊出「金酒 產品要朝向精品化、時尚化與多樣化」,他不僅敢衝,還創造單年稅前盈餘成長七億元的高獲利。但後來卻因「適應」問題,不到兩年就閃電請辭金酒總座。

二 ○一○年五月,姚松齡到議會報告業務狀況,但縣議員關心的卻是金酒人事,雙方不搭調,專業經理人與縣議會民代衝突升高,議員甚至拿起桌上不鏽鋼保溫杯蓋砸 向備詢台,造成議程一度中斷。

舉凡金酒預算審核、漲價、廣告預算、幹部不適任案等,金門議會都有通過與否的生殺大權;因此,要推動品牌轉 型,議會是第一道關卡。

拉高產品價值:把豪飲形象,變品酒文化

出生於小金門的吳秋穆,雖從淡江大學機械系畢業後即在台灣本島 工作,其後在中山科學研究院、茂能科技工程、中衛發展中心等任職達三十二年,但畢竟人不親土親,與議員有共同語言;他在金門縣長李沃士邀請下,回金酒工 作。

任職過公、民營機構的他深知兩套遊戲規則,因此在面對議會諮詢時,先用數字佐證,再耐心釋疑,讓老機器在快慢中得到最佳配速。「轉型成 長好像開車子轉彎,快慢拿捏很重要。太快,企業會擔心組織抗拒,甚至犧牲短期成長;但若是太慢,容易錯失時機。在公家機關,快慢拿捏更為重要。」

他 坦言,「在人的關係上,以慢打快;在策略布局上,要以快打慢。」他評估國內市場已近飽和,既有顧客群年齡層偏高,唯一突破點便是創造嶄新產品。

此 外,他也想搶攻中國市場。二○○九年中國白酒市場總產值約新台幣七千億元,但金門高粱酒市占率僅○‧○三%。他盤算,若能提升到一%,營收就能增加約六十 八億元,約金酒年營收的一半。

即使在台灣是龍頭,思維也非變不可。「過去金酒給人的印象是豪飲,要將頻道切到品酒文化,才能創造高價值,」 吳秋穆說。高端白酒單瓶利潤高,以中國貴州茅台為例,毛利率在七○%到九○%不等,比金酒產品平均毛利率,足足高出三十到五十個百分點。

要 創造新產品,切入中國高端市場,就得靠設計與包裝。

改造公家體質:加班動腦,創三十項新品

他上任後首件事,就是成立「新產品 會議」。召集營業、總務、物料和研發一級主管,利用每週一個晚上,進行腦力激盪。一年來開發品項已達三十多件,是前年的三倍。

許多金酒主管 從畢業後就在金酒任職,優點是向心力足,缺點是欠缺民營企業的靈活思維。當他嚴格治軍調體質時,自然遇到雜音,「網路上罵我的人,還不少,」他戲謔的說。

「公 務員文化少做少錯,過去金酒員工幾乎很少加班,一到六點就下班,光要求晚上開會,心態調整就是一道工程;」金酒營業組組長林文君坦言:「還要換腦袋,除了 原專業,還須有跨界思維,生產和包材設計的人,光是對話就要磨合半天。」吳秋穆也推動目標管理制度,讓員工對個人產值負責。

此外,由於離島 吸引設計人才不易,他以「委外」方式引進創新活水。去年,金酒首度舉辦設計比賽,將包材設計人才養在民間,再靠金酒團隊力量,將創意轉成商品。

吳 秋穆指出未來金酒將朝三方向進行,一為年輕化,開發三十八度的喜宴酒,讓年輕人接觸金酒;二是開發禮盒和珍藏市場;三為高價白酒。

過去一 年,金酒這隻恐龍開始跳舞,轉型策略是否成功,不但影響金門縣庫盈餘,也攸關台灣白酒商品,能否在中國市場占一席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2

菜鳥飯碗不保 二十年資歷月薪只剩三萬 證所稅衝擊 營業員悲訴血淚心聲

2012-11-05  TWM
 
 

 

證所稅正式定案後,台股至今出現千億量能僅五個交易日,顯見台股失溫已成常態。在證交所都無法正常營利、券商傳出裁員潮的慘澹環境下,政府難道還要無所作為,將一切推諉於國際景氣不佳嗎?

撰文‧葉揚甲

「前幾天,我一如往常來到辦公室,發現隔壁那個還來不及熟悉的年輕同仁的辦公桌,早已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其實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類似的狀況在金融海嘯後已不知凡幾。現在空在旁邊的已經有四張桌椅,年底前恐怕還有人會撐不下去。」說這話的是一位擁有證券經紀資歷逾十年的營業員鄭煜暉。

「不只菜鳥要熬出頭的機率微乎其微,連年資三到四年的營業員,遇到這波長期低量,都只能領底薪二十三K(二萬三千元)。」鄭煜暉苦笑說,自己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在證所稅三讀過後,也至少差了一半以上。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下半年某個成交量僅四百多億元的交易日,那天他只接到一張三百萬元的單;正在苦惱業績如此低落,沒想到收盤後一結算,竟然高居當天該分公司的業績排行榜第一名,這種業績在成交量好時,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

大戶觀望 下單金額也縮水然而,鄭煜暉的公司是台灣前十大券商,所屬的營業據點總共有二十多位營業員,而且鄰近台北市內湖區美麗華百樂園,並非窮鄉僻壤。

依鄭煜暉的觀察,過去交易態度積極、動輒下單千萬元的大戶,現在幾乎都是看得多、做得少,可能一個禮拜才會做一次交易。但在好不容易等到大戶的委託單時,卻又發現大戶下單的金額明顯縮水,從原來千萬元的頻繁進出,變成現在百萬元的謹慎操作,甚至有不少大戶直接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對於靠手續費為生的營業員來說,如此煎熬的日子已好一陣子了。

一九九○年入行至今,年資已逾二十年的福邦證券營業員王瑞錩感受更深,「今年三月前都還能領得到月薪八、九萬元,但九月卻只剩三萬元,而且勢必還會往下縮減。」二十多年的耕耘,似乎真的要被政府自以為是的公平正義毀於一旦。

王瑞錩的營業員朋友更慘,這陣子薪資縮水的程度,已經讓他負擔不起房貸,只好被迫在房屋被法拍前先行求售。原本能夠按部就班的人生理財計畫,就這樣被「好心」的政府給輕易打亂。

「證所稅議題持續發燒的同時,已經超過十個同仁被資遣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營業員指出,對於專營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證所稅的殺傷力最強,辦公室雖然多達一百多位營業員,但悲哀的是,真正有事情做的寥寥可數。

「如果不自己進場灌績效,每個月就只剩一萬八七八○元的最低工資。」如果是剛加入證券業的年輕同仁,這種薪資,剛好打平台北市的房租與拮据的生活所需,「在證所稅的影響下,一定還會有更多人被資遣。」迫於低薪的無奈,這位營業員還聽說,很多同仁在兩點收盤後,都不像從前去享用一頓中午沒時間吃的午餐,反而是積極地爭取兼差或打零工的機會。「說實在的,衷心呼籲政府研擬一套讓這些每個月只領得到最低薪資的年輕人,還能對證券業未來抱持希望的計畫。」大勢所逼之下,其實券商的核心單位,像承銷部、研究部及自營部的人事凍結消息,今年以來亦未曾停歇過。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大概在兩個多月前,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證所稅制度後,不少重量級的客戶皆選擇在此紛擾之際,將全權委託操作的資金一舉抽離,讓全委代操的金額規模瞬間縮減兩成,影響甚巨(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本國自然人委任全體投顧的總契約金額,三月至九月縮減超過四億元,為原來規模的九.七%)。

由此可見,證所稅間接影響所及的,不只局限於第一線的證券經紀人員。

主力轉往香港 成交量更低更糟的是,資金撤出後,就沒有回流的跡象,好似對台灣的未來有股莫名的絕望感。當《今周刊》提及人事問題,劉坤錫只簡短答道:「擴編是不大可能,能夠度過就不錯了。」一語道盡當前券商所處的艱困環境與無奈心情。

底薪領不下去的營業員,選擇離開;經營難有起色的券商,選擇被併。券商合併的案例,在證所稅宣布復徵後,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例如,永豐金證券併太平洋證券、鼎富證券主動求售於元大寶來證券、宏遠證券甚至出售信義大樓總部,只求被證所稅造成的災難滅頂前,還可抓住一片浮木。

不論這些券商是主動求售,還是被迫接受,都很明白直指著同一禍首,就是政府在景氣低迷不振時,仍執意推出無疑是對券商再補一槍的證所稅。

政府對資本市場不甚友善的態度,外資不會想來,內資則拚命想外逃。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道,資金在自由經濟體系間的流動是無法控管的,特別是即將被證所稅桎梏的台灣,在國際間將不再有足夠的誘因吸引「聰明錢」進駐停泊。

過去在股市呼風喚雨,重要性不亞於法人的主力作手,也都積極尋求海外的投資管道,據傳,香港是這些主力所嚮往的新戰場。鄭煜暉想起有一位大戶向他提到,想要將資金從台灣撤到香港,「直接在香港開國際性戶頭,不僅免付複委託的手續費,更不用繳台灣的證所稅。」由此可見,成交量的萎縮恐怕並非金管會所言,一切都只是「全球經濟未見明顯復甦導致」這麼單純的原因。政府對於實施證所稅的態度,愈是堅決不肯退讓,一般股民對於台股的未來,就愈感到無奈黯然。

「沒有量,就沒有價。」黎方國直言,在三月證所稅議題拋出後,讓台股高周轉率的特色發生質變,對比韓國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周轉率,台股明顯遜色。一旦證所稅正式在明年上路,預期台股周轉速度會持續失速,這絕非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台灣,所能忽視的重要警訊。

額外業務增 達不到就被裁此時此刻,主政者是否應該站在人民的角度,將當前的局勢納入,重新評估,究竟證所稅復徵追求的「公平正義」,是不是仍遠大於已經造成的、或者未來可能受到波及的個人及產業傷害。

最後,姑且不論原因,只要台股低量的現象無法改善,就勢必有更多的第一線經紀從業人員迫於無奈而離開。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對台股當前的窒息量同樣備感憂心,他坦言,這種量能,市場大概有一半的營業員都只能領底薪。有些逼得緊的券商,營業員為求生計,甚至不惜自己下單灌業績,還有的乾脆在下班後另覓打工機會,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聽到這種狀況,不禁讓鄭煜暉回想起剛入行時,恰好是網路泡沫後結束沒多久,那時台股單日成交量最低僅二百多億元,只有目前的一半,但鄭煜暉竟認為現在的情況比那時還差。「當年網路股的高股價,很明顯是空中樓閣,隨時崩塌沒人會懷疑;現在台灣卻是實質經濟全面陷入無解,高科技做不贏韓國,低成本又做輸中國。有人說這次會重蹈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單論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見過台股大風大浪的王瑞錩更直言,「這不是大環境的蕭條,這是一個產業將被消滅。」而消滅的動作正在持續進行,鄭煜暉舉例,其所屬的金控最近針對賦閒的營業員,加諸許多「集團業務」,包括信用卡、產險及基金銷售,都已訂出明確罰則,「做不到,就等著被列入裁員名單。」可見政府若不展開積極作為,金管會「券商不會大裁員」之說,恐怕會成為官員不食人間煙火的另一經典語錄。

裁員風起!

今年3月證所稅議題起 成交量、營業員薪資一路下跌月分 集中市場成交量(兆元) 經常性薪資(萬元) 非經常性薪資(萬元) 受雇

人數

2月 2.78 5.3 1.1 51118 3月 2.30 5.9 1.7 51055 4月 1.52 5.8 0.2 50827 5月 1.61 5.4 0.4 50925 6月 1.34 5.4 1.4 50574 7月 1.45 5.4 0.7 50542 8月 1.67 5.2 0.4 50285 註:調查行業別為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0

《鴻海關鍵戰役》大電視爆發 市場成長率上看七成 郭台銘密令 六十吋電視「三萬有找」

2013-01-28  TWM
 
 

 

想換電視嗎?來看看大電視吧!隨著去年鴻海六十吋大電視熱賣,市調機構更直言,今年五十吋以上的大型電視出貨量將暴增七○%。今年你不能不知道的科技產業最重要趨勢之一,那就是大電視。

撰文‧賴筱凡

今年流行的問候語,可能不是「你今天臉書了嗎?」而要改成「你家買大電視了嗎?」大賣場裡,人潮熙來攘往,在液晶電視專賣區停下腳步的客人明顯比以前更多了。「現在上門來詢問大電視的客人,是以前的好幾倍,都會指名要看鴻海賣的電視。」賣場銷售人員講得直白,打從二○一二年十月,鴻海接連與凱擘、中華電信聯手,推出六十吋大電視,鴻海的大眼球計畫初具雛形,大電視更成了今年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大電視的影響程度有多高,來看看這個數據吧!市調機構NPD DisplaySearch就預估,在鴻海大電視的推波助瀾下,五十吋以上的電視今年出貨量將大幅成長七○%,達到三千四百萬台;這個數字在過去一年,只有二千萬台。

然而,這只是鴻海大眼球計畫的開端。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經下令,今年要再壓低六十吋電視的成本,讓消費者用「三萬元(新台幣)有找」的價格,就能買到這台標榜「鴻海製造、日本面板」的六十吋大電視。

生產成本再壓低

郭台銘讓大電視成鴻海獨賣這一切都得從鴻海買夏普十代線說起。

去年四月,鴻海宣布入股夏普,一來投資一○%躍升為夏普的最大股東,二來就是以郭台銘個人名義買下夏普十代線面板廠;雖然「鴻夏戀」至今仍舊八字沒有一撇,倒是於同年七月一日就正式交割的夏普十代線面板廠,已經率先動了起來。

其實,郭台銘自從買下十代線後,好幾次在公開場合不諱言,「這麼好的東西(指十代線面板品質高),日本人不會賣,我們來幫他們賣!」對內更直接將這座位在日本大坂堺市的十代線面板廠,稱作「Super 10」,簡稱「S10」。

鴻海集團內面板業務相關主管評估,「S10最大的優勢,是拿來切六十吋面板,這是其他面板廠都比不上的。」因為十代線玻璃面積大,以經濟切割考量,能切出八片六十吋電視面板,每台電視的生產成本約落在七七三美元。

如果其他面板廠想跟進,用六.五代線面板廠切割兩片六十五吋電視面板,每台電視生產成本要達一○五三美元。

「就算把六.五代線折舊完畢,大約也只能把這個數字降到八百美元左右,真的很難跟S10競爭。」面板產業分析師說,正因S10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十代線面板廠,其競爭優勢幾乎絕無僅有,也讓六十吋面板的產能大半被鴻海集團壟斷在自己手中。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在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中,郭台銘始終堅持要將S10做起來。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勝帆指出,根據統計,光是過去三個月鴻海推出六十吋大電視後,全球出貨量就有兩百萬台之譜,今年更將上看三五○萬台,後年更將以暴增一.五倍的速度,飆速成長。

業內人士透露,郭台銘為了要讓大電視銷售這個數字三級跳,一方面積極在電視內容做布局,一方面更積極尋找願意貼牌的客戶,除了目前枱面上已知的凱擘、中華電與北美第二大通路商睿俠(RadioShack),大陸家電大廠海爾也正與鴻海洽談中。

大電視加4K

驅動IC、背光模組跟著跳舞此外,郭台銘對內還喊出,要進一步壓低六十吋電視的生產成本,跟五十五吋、五十八吋電視競爭。

「這個動作,無疑是要把其他競爭對手都趕出大電視的市場。」業內人士分析,在鴻海六十吋大電視還沒出現前,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是五十五吋電視,每台生產成本約六百美元。

倘若鴻海進一步壓低六十吋電視生產成本,勢必會擠壓到五十五吋電視的市場。

「因為加幾千元買到的電視大了五吋,這將對消費者非常有吸引力。」目前六十吋面板的產能幾乎都掌握在鴻海集團手中,其次是能提供五十吋與五十八吋面板的群創,再來就是強攻六十五吋面板的友達。

「手上有面板產能的人有限,當然最後還是被鴻海賺走。」業內人士說,在面板供給有限下,三星、索尼想跟鴻海較量這場大電視的仗,還有得打。

如果你以為大電視只是面板廠之間的遊戲,那可就錯了!場景移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才剛落幕,今年枱面上最重要的主角不是NB、PC,而換由智慧電視擔綱,從三星、樂金(LG)、索尼都大推擁有4K畫素等級的智慧電視。

隨著大電視熱潮發燒,只有螢幕尺寸放大,相關供應鏈受惠程度不一;然而,如果將今年面板廠要力推的4K規格放進去,那可就不一樣了。

所謂4K,指的是電視解析度將從前的Full HD高畫質,進一步提升到Ultra HD超高畫質。在背後推動這項革命的要角,正是浴火重生的群創。

其實打從去年開始,群創率先訂出超高畫質的規格,成本也大幅降低,逼得友達、三星、樂金都只能乖乖跟著走。群創總經理王志超說,「以前都是我們跟著韓廠走,現在反過來,最有利潤的一塊,我們要先吃。」拿出技術實力說服客戶,找上瑞昱合作,讓群創成了這一波超高畫質的領頭羊。

去年十月,索尼位在日本東京的液晶電視大本營裡,就已將4K電視列入今年行銷的重點產品。由於4K電視跟以往3D電視不同,技術、價格、使用習慣的門檻都比3D電視低,「面板越做越大,消費者對於畫面品質也就更要求,4K就缺這臨門一腳。」索尼內部主管說。

敲開4K這大門的人,正好也是郭台銘。

於是,大電視加4K能滿足消費者挑剔大電視螢幕畫質的要求,幾乎讓電視供應鏈的每家廠商都跟著動起來。

「一般每台液晶電視使用的驅動IC約為八顆,但是畫素提升到4K後,驅動IC的需求量是暴增一倍。」驅動IC廠解釋,由於超高畫素的解析度增加八倍,等於要用更多的驅動IC來控制,若以大電視成長速率增七成來算,就替驅動IC廠多增加二.七億顆的用量。

再者,每台液晶電視的背光模組需求量也大增,「一般三十二吋液晶電視的偏光板、導光板約二片,LED顆粒要四十顆至八十顆。可是六十吋大電視的偏光板、導光板用量在二至四片,LED顆粒數也暴增至一三○顆至一五○顆。今年要成長,就看大電視!」面板產業分析師說。

大眼球計畫首部曲成功

激發大電視消費需求

如果鴻海大眼球計畫奏效,會拉動消費者對大電視的需求,鴻海、群創將是第一線的最大受惠者,第二線能跟著拍手叫好的即是友達,再來就是這些零組件供應商。

從極富鴻海色彩的奕力、F-臻鼎到奇美材、晶電、東貝,都跟著大眼球計畫動起來,這也難怪今年科技產業你不能不知的趨勢,大眼球計畫絕對名列前茅。

趕在農曆年前,電視賣場裡頭人聲鼎沸,鴻海大眼球計畫首部曲大獲全勝,但郭台銘督軍的腳步可沒有停下來。

「如果六十吋大電視的價格進一步壓低到三萬元有找,勢必將再次引爆搶購潮。」面板產業分析師說,這無疑是正式對外宣告,大電視的時代來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36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子江:賺五萬存三萬 攢圓夢第一桶金

2013-06-24  TWM
 
 

 

撰文‧施禔盈

「如果我現在領有五萬元薪水,我會想辦法存下六至七成,也就是起碼每個月存下三萬元,這樣大概三年的時間,可存一百萬元。跨過這個門檻後,就出國念書。」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言簡意賅地點出五萬元薪水的最佳用法。

他進一步解釋,出國念書除了「知識」的提升外,還可以體驗其他國家文化,增廣見聞,拓展視野,「我認為這是相當值得的一件事。」會有這樣深刻的體會,源自楊子江「當年」的經驗值,「出國念書時,我申請到獎學金,日子算好過,後來順利拿到學位,並且娶了好太太;回來台灣後,找工作也如魚得水,這一趟人生旅程真是『大賺』啊!」楊子江露出滿足的笑容。

立下留學目標 啟動儲蓄能量政治大學畢業的楊子江,在當年那個留學還算「稀罕」的年代,身邊同學都有相同的志願:出國進修,因此他也設定目標:工作兩年後要到國外念書。

有了明確的目標後,楊子江想辦法存錢,「我記得那時候月薪一萬元,凡事省吃儉用,而且因為住在家裡,所以用兩年的時間,我的存款就增加到二十萬元。」拿著自己僅有的二十萬元存款,以及父親工作一輩子所領的三十萬元退休金,楊子江往人生的另一個旅程邁進。「那是美元兌台幣一比四十二的年代,我記得當時換了一萬一千美元出去。還好,回來又帶了近六千美元。」楊子江形容當時的情緒,既興奮又沉重。

興奮的是,他沒搭過飛機、沒出國過,這是第一次體驗;沉重的是,老父親把所有的退休金都給了他去圓夢,怎麼樣也不能辜負父親的期待。

帶著五十萬元飛到國外後,楊子江認真念書,申請到獎學金,並當上助教,每個月有四百八十美元的零用錢,就是這樣戰戰兢兢的過程,才能讓他不僅完成學業,還帶回父親給他的大部分留學費用。

不要存死錢 發揮最大效用「回頭想,如果只有父親給的三十萬元,我去不了,因為面對未知的一切,沒有準備好資金,如何能安心打拚?所以,儲蓄重不重要?我認為這是一切的基礎。」楊子江分享,工作兩年存二十萬元的「目標設定」是關鍵,而明確的目標會讓儲蓄的過程充滿能量。

「更重要的是,儲蓄的目的不是在存死錢,是為了讓錢發揮更大的效用。」楊子江因此認為,若有五萬元薪水,應該要先「儲蓄」。

因為不論是出國念書充電、還是創業、抑或投資股票,都需要第一桶金的協助,「做所有的事情難免都有資金門檻,如果沒有先儲蓄,根本談不上下一步想要完成的夢想。」並且,資金門檻愈高者,未來可得到的報償愈高,楊子江以自己為例,三、四十年前出國念書,以當時月薪一萬元的水準來看,準備五十萬元絕對是高門檻,但是跨越這個門檻後,未來的人生因此有了不同的風景。至於門檻怎麼跨越?老話一句,「靠儲蓄!」楊子江講了一則「高報酬」的故事,「拿了五十萬元出國念MBA(企管碩士),我認識了option(選擇權)的意涵。民國七十五年,建商來談老家改建的事情,他們給了兩個選擇:拿三百萬元或得到八十坪的房子。」靠選擇權知識 享六成高報酬他回想,「當時很多鄰居都選擇拿三百萬元現金,但我兩者都不要,我要求建商給我三個月的時間考慮。三個月後,我終於做了決定:要八十坪的房子。」楊子江接著說,新房子要蓋兩年,預售屋價格是一坪六.五萬元,一年後他和建商談,要用一坪六萬元賣回,他因此可拿到四百八十萬元。

「我不想住在台北縣(現新北市),所以其實我不想要改建後的房子,但我認為房地產價格會漲,三百萬元顯然也不是個好選擇,因此我做了第三個選擇,一年後,把八十坪的房子賣回給建商,算一算一年報酬率六○%。我也因此能從台北縣搬進台北市。」這便是知識的力量——楊子江出國念學位得到的高報償。

「想要達成目標,想要靠知識累積財富,儲蓄永遠是基本功。」楊子江強調,愈是沒錢的人愈要儲蓄,否則距離目標更加遙遠。

而五萬元其實算是不錯的收入,可以儲蓄的空間更大,「不是不要花費,而是要根據目標來做最有效益的運用。」楊子江如此提醒。

楊子江告訴你5萬元薪水這樣用Step1 每月至少存6~7成設定目標,盡量儲蓄,如果是住在家裡,5萬元起碼要存下3萬元。

Step2 三年存百萬元如果目標是出國留學,1個月存3萬元,3年約存下100萬元,可拿來當留學資金。

如果目標是投資,一定要投資在可增值的資產,例如股票或房地產;千萬別買折舊快的消費品,如車子,建議買二手車替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1

要取得GMP標章 只需三萬元

2013-11-04  TCW
 
 

 

你知道嗎?多數民眾都相信食品安全有GMP(食品良好作業規範)及CAS (台灣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兩大認證標章把關。你可能不知道,國內有很多檢測單位也扮演著幫食品公司「把關」的角色,對於廠商不利的檢測報告或委託,往往不得其門而入,看不到真相。

以下,本刊就親自帶著消費者走一遭,看看國內食品認證和檢測為什麼不容易讓類似大統長基(簡稱大統)、富味鄉生產食品的添加物問題早一點曝光。

私下找機構做檢測……不是說無法檢測,就是說驗不出來

食品業者、檢驗機構、賣檢測試劑的,如同三角形般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扣。

怎麼說?毒澱粉事件後,我們想了解某些食物中,是否有某些添加物,詢問國內檢測機構,他們幾乎口徑一致的回答:無法檢測。

其中一家檢測機構問我們,你想要檢測什麼產品?也很坦白的說:你想要檢測的項目,不會有答案的,沒有一家檢測機構驗得出來。還有一家機構話說得很白,由於他們接了很多食品業者的檢測,請我們直接說明想要檢測的產品,「會不會有我們客戶檢測過的產品,想要先有心理準備。」也就是說,他可能擔心會影響他長期的客戶,而不會接受不明意圖的委託,所以一般小老百姓如果想知道自己吃下了什麼?有沒有危害?可能會不得其門而入。

我們不死心的到處詢問,最後找到國內一位大學的教授願意幫忙,結果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檢測出來,更驚人的答案是,殘留量比想像中還高出數倍。

不禁要問,這些號稱公正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竟不如大學教授?一張張經過認證標章蓋出來檢驗合格證書,還能信?

找公司買試劑自己測……就被問為何買?誰買?更拒絕自取

不僅檢測單位驗不出答案,連要購買檢測用的試劑,也是困難重重。

這位大學教授當時很忙,熱心的告訴我們試劑的名稱、品號,要我們自己去買試劑,教我們檢測。心想,這容易,馬上跟賣試劑的全球知名大公司聯絡。電話打過去,他們很有效率的轉給負責的業務員,當聽到我要購買的項目後,立即問:為什麼要買?我回答他,教授要我幫忙買的。是哪個學校?哪一位老師?不斷確認我們的身分,隱約的感覺到,在我回答問題的同時,電話的那一端,正快速的透過鍵盤,查詢我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

這還沒結束,當時急著要用檢測試劑,告知對方要自行取貨。對方又很謹慎的回覆:不行喔,我們沒辦法讓你來取貨,會直接送到學校,然後跟系上請款。

一個簡單的檢測試劑,從廠商手中賣出到檢驗員手中,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都監控追蹤著,形同一個封閉系統,小老百姓想要自己找答案,自保,很難。

兩張買來的認證貼紙……有利減稅、貸款卻不保證食品安全

小老百姓無法自保,相信政府的認證就高枕無憂?剛好相反,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看似優良廠商的品牌,一樣也失守了。

在大統、富味鄉黑心油、山水米假米事件未爆發前,你應該是對GMP及CAS兩大認證標章深信不疑。你認為只要食品上貼了這兩張貼紙,就表示有「政府掛保證」,「買就對了」,「穩妥當、可以放心」,但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個美麗的錯誤,而且一錯就是二十六年。

在GMP第一條成立目的,清楚寫道「是為了促進食品工業發展,保障消費者及業者共同利益」,當中完全沒提「保證食品安全」這一項。

制度設計上,GMP把輔導業者發展與監督食品安全兩個互相衝突的因素放在同一天平上,「GMP的角色及定位不清楚,是造成今天認證頻出包,風波不斷的關鍵因素。」台大園藝系教授、目前也擔任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許輔說。

目前該標章主要負責人是GMP發展協會執行顧問周能傳,其去年八月才從工業局副局長退休,整個GMP標章制度從無到有,當年就是在他手中打造完成;除了他,現任協會副秘書長李國貞也是從工業局退休,「GMP發展協會幾乎可說是工業局退休官員的大本營。」一位曾擔任GMP審核業務的退休官員說。

為讓食品GMP認證順利推動,成立至今工業局每年會捐助GMP發展協會一筆經費(去年一千七百多萬元),食品業者可選擇自願成為GMP發展協會會員(初次入會須繳三萬元)。

會員送認證的產品,只要通過現場評核小組及認證執行單位核可,就可順利取得GMP標章(每一品項每年須繳交三萬元年費),一位曾參與GMP稽核的退休官員表示,「只要書面資料備齊,環境保持乾淨,業者通常就可拿到認證。」

另外,GMP推行方案修正規定上,寫著「業者只要拿到GMP,產品在檢驗機關、福利單位或其他機構,對食品GMP認證的產品可以給予減免檢驗(查)手續、項目或費用,甚至有稅務上的減免。」

你可能以為有這些好處,GMP就很好用了,但GMP更好用的功能還在後頭。

「曾經有家原本規模很小的公司,就在取到GMP認證隔天,業者馬上就拿著證書到銀行貸款,銀行二話不說,馬上貸給業者三億元。」一位曾擔任GMP委員的退休官員這樣回憶。

顯然GMP認證證書,除有稅務上減免,還成了業者向銀行大舉借款的「保證書」,但不管是哪一種保證,都沒有「食品安全」保證這一項。也就是說,這些認證保障了業者的利益,卻犧牲了消費者的利益。

GMP外,另一個知名標章即CAS, 最近頻出包的山水米生產公司泉順,即有十一項CAS標章。

CAS與GMP有何不同?其實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申請CAS標章的產品,都是「國產」,而GMP則是原料「進口」,像大統、富味鄉都屬於GMP系統,非CAS系統;CAS是台灣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高品質的代表標章。

但,不管是國產或進口,塑化劑、黑心油事件讓國人對GMP失去信心,假米事件,讓CAS標章蒙塵,最近更被立委要求,全面檢驗六千多項CAS認證產品。

CAS協會董事長由業者輪流當,但,不管事,主業務由執行長沈永銘負責,CAS成立後,沈即由衛生署(衛福部)轉任執行長迄今;因沈永銘衛福部的淵源,CAS接下不少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案,包括輸入膠囊錠狀食品查驗登記、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也因有衛福部業務,CAS曾聘請衛福部退休人員,擔任顧問。

兩大標章主事者出自衛福部人事交叉任職恐有球員兼裁判之嫌

台灣這兩大標章,雖然性質不同,但背後主要的查核單位,都是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簡稱食研所),而食研所所長陳樹功、副所長陳陸宏,兩位均出身衛福部。

衛福部,是台灣兩大重要標章的最大掌控者。GMP證書由食研所核發,食研所所長、副所長,出身衛福部;CAS執行長也出身衛福部。衛福部雖不是這兩大標章的直接老闆,卻具有標章審核生殺大權。

也就是說,在人事交叉任職的情況下,食研所要徹查各項證書的公信力,無疑是向過去的老長官或是老同事宣戰,也成為很怪異的交叉關係。衛福部擔任食品安全把關的角色,而國內重要認證又都來自衛福部退休人員,是業務上下游關係,還是利益關係,已經混淆不清。

如果真的要拿到這些認證,並非難事,大統的例子做了最好的說明。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俊旭醫師在部落格中表明「這些年來,我在替食品公司研發食品和營養品的時候,我完全沒有考慮申請『健康食品』或『CAS』等字號,為什麼呢?我個人認為,那些認證不值得信賴,因為我見到許多大廠藉由合法掩蓋非法。」

大統、富味鄉事件,傷害到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健康,連政府公信力都賠上了,這次事件爆發後坊間也傳出類似「國家金牌獎」居然花四萬元就可買到,「一○○%純釀造」的醬油標章,只要入會就可頒發之類的傳言,對這些認證機構形成很大的傷害,如果流言一傳再傳,未來食品上面的標示,還有多少是值得我們相信的?

【延伸閱讀】標章不可靠,從食用油、米、蛋到粽子全都淪陷!—— 台灣主要認證標章與出包事件

GMP食品良好作業規範(經濟部工業局)用途:驗證食品生產過程衛生安全塑化劑事件:經認證的高基多蜂膠膠囊、統一寶健等九項產品全數含塑化劑,遭工業局撤銷認證黑心油事件:大統經認證的十七項產品、富味鄉經認證的四項產品,遭工業局撤銷認證

CAS台灣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農委會)用途:驗證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產出過程安全衛生米:山水米旗下十一件包裝米產品的CAS認證全被撤銷蛋:台北頂好超市安和店等CAS洗選蛋含不得檢出的殺菌劑和抗生素粽子:查獲禹昌冷凍食品販賣CAS認證的粽子過期一年,改標再賣

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衛福部)用途:驗證食品生產過程衛生安全黑心油事件:大統系列產品也獲得認證,但此標章主要是驗證食品生產過程的衛生安全,無法確保添加的東西是否有問題

GAP吉園圃台灣安全蔬果標章(農委會農糧署)用途:驗證蔬果生產過程安全蔬果驗出農藥:新北市衛生局抽檢了十五件市售的蔬果,有五件被驗出農藥殘留超量,其中貼有該標章的白苦瓜,被驗出農藥陶斯松

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87

三萬蚊租長實爛豪宅

2013-11-07  NM
 
 

 

本刊曾報導長實旗下服務式住宅設備舊管理差,再有讀者投訴以月租近三萬元租住長實名下豪宅,單位卻甩皮甩骨,半年來不斷投訴仍遭冷待,大呻被搵笨!

石小姐一家經地產代理介紹,今年一月起以月租二萬八千多元,租用大埔豪宅鹿茵山莊近一千四百呎單位,業主「德永發展有限公司」屬樓盤發展商長實旗下,租期一年。石指入住僅兩個月已知「中伏」,直言「一打風落雨就狂入水!」石曾致電長實租務部投訴,幾經交涉始有人跟進:「但佢哋求其即嚇膠就算,整完又繼續漏!」

屋漏更兼逢夜雨,冷氣機、廚房燈及主、客廁馬桶水箱此時相繼失靈:「部冷氣發霉又時熱時凍,我個女病咗五次!長實次次都叫人上嚟望嚇,但唔整唔換!最離譜係叫佢整個廁所,佢竟然話要招標先!」石堅持要長實跟進,職員卻大耍太極兼拒覆電話,石惟有「出絕招」停交租以逼長實回應,結果迅速收到長實律師信:「做嘢又無咁快,追數就最有效率!」

跟進設施舊更換慢

記者到訪上述單位,發現窗邊防水膠老化兼有多個洞未修補;廚房燈及主、客廁馬桶水箱仍無法運作,冷氣機款式則更陳舊發黃。及後長實安排的外判工人上門檢查,明言冷氣機運作多年機件已「到期」,但無法即時更換:「公司程序係咁,我檢查完寫報告講明你部機夠期要換,公司都會要你洗機先,洗完唔得先會換。」除服務式住宅外,長實住宅租盤不多,據知只有鹿茵山莊,及早年長實收購失敗的九龍塘和域臺等零星單位。曾任長實外判的工程人員稱,長實拖客屢見不鮮:「好多(設備)都係由入夥用到而家,和域臺部冷氣仲老過我都唔換,就算個客出盡力投訴都要半個月先換。長實拖到完約都唔換有咩咁奇?下手租客投訴,咪又拖囉!」

回應死不認錯

本刊將投訴轉介至長實,長實拒認拖延維修,指窗框滲水問題八月始出現,「現正處理」;又指廁所水箱與冷氣機問題同樣是「個多星期前接到通知」,指「已加快處理」前者,但拒回應工程是否須招標及會於何時完成,後者則會於月內處理,廚房燈則早已維修。惟記者上週到訪單位,廚房燈仍壞,而根據事主提供的錄音,長實代表承認維修單位「已拖咗半年」,亦私下向石小姐退回她逾期交租的行政費及利息等款項以表誠意。(陳凱敏)

壹判官

月租三萬蚊嘅豪宅,單位同管理質素都咁差,同長實租樓認真要諗過!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65

三萬元搞定 它讓基因解碼低價化

2014-08-11  TCW
 
 

 

生技股是近兩年全球投資市場的顯學,但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投資生技股就像是買一個夢,光要搞懂新藥的市場需求和研發過程就是一大門檻。再加上得長時間等待取得國際藥證和臨床實驗的結果,馬上令人望之卻步。

但是,美國一家公司Illumina,對投資者來說,卻較容易理解,因為從商品到競爭優勢都可以用幾句話就說完。

獲利飆高:單季毛利達67%

首先,它提供基因組檢測儀器與服務,專攻解開人類遺傳密碼所需要的設備,特別是針對特殊遺傳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基因測序儀器市場中,市佔率高達七成。它的股價雖稱不上生技類股股王,但漲幅相當驚人,近五年來漲幅超過四.六倍,同期美國生技指數漲幅僅二.六倍。

這家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大型醫療研究機構與醫學中心。光是靠賣檢測儀器和服務,就讓這家公司從二○○七年到二○一三年,每年度營收均比前一年度成長二五.一%,同期淨利成長幅度更高達二七%。

在剛出爐的第二季財報中,單季毛利高達六七%,同時單季淨利和營收都創下新高。如果只是財報成績斐然,並不足以為奇,公司未來發展性如何,對投資人來說更重要。

根據外電報導,這家位在美國聖地牙哥的基因組測序公司,今年初剛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全球最聰明的公司,出乎意料的打敗美國科技與網路龍頭臉書、Google、蘋果,評選委員更形容它是遺傳基因測序市場的「英特爾」。

同時,英國衛生部更在七月十一日宣佈,決定選擇Illumina,做為英國政府所推出十萬人全基因組測序專案的最優合作對象。英國政府希望藉此取得有關癌症及一些罕見疾病、遺傳疾病的研究資料。

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也為此撥款一億英鎊(約合新台幣五十一億元),專案預計將在二○一七年底完成,這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計畫。

縮短工時:120天變2天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這家公司能受到從學界到市場積極的追捧?它的核心能耐,說穿了,就是降低成本和縮短工時。

早在二○○三年四月,由美國主導、聯合多國科學家,完成了第一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這項工作歷時十三年,耗資二十七億美元;到二○○七年,全基因測序須花費四年,耗資一億美元;而到二○○八年,基因定序時間縮短為四個月,耗資一百五十萬美元。

但現在只要用Illumina產品和技術,就可用不到一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元)的價格,解碼人類全基因序列。換算後,等於每個基因組測序的單位成本,已降低至不到一美元,更只需要花費一至兩天。

這樣的進步速度,甚至比半導體界所推崇的摩爾定律(編按:指每十八個月IC性能就會提升一倍)進步速度更快。而這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之所以推崇這家公司的主因。

不過,投資人更想問的是,這家公司是真的抓到了大趨勢,還是只會開出短暫的火花﹖

其實,早在過去幾年,一般人對這項技術的認知並不深刻,直到去年好萊塢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被檢測出,帶有容易罹患乳癌的基因後,毅然在未發病之前,就將最具女性象徵的乳房切除。另外,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Steven Jobs),也曾採用這樣的基因測序方法來預防癌症。

擴大市場:5年後破千億

在名人效應加持下,消費者對個人基因狀況的興趣度,越來越高,商機自然也跟著出現。

根據美國市調公司Marketsand Markets調查,去年全球基因分析市場規模為二十六億美元。預估隨著測序費用下降,五年後,將達到四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九十七億元)。隨著這樣高毛利且不斷成長的市場,也出現了新的競爭者。例如,今年二月的《富比世》(Forbes),就介紹一家可能是Illumina未來最大競爭對手的公司GenapSys。該公司的幕後股東就是曾經成功投資臉書、Zynga、Groupon的俄羅斯富豪米爾納(Yuri Milner)。

這家公司的競爭策略,就是針對它而來,相較於Illumina的客戶,必須花費高達百萬美元成本,建置相關設備。GenapSys推出一款類似iPad的儀器,不僅操作簡單,且號稱基因檢測成本,也接近一千美元,每個客戶都可以買回家自己測,並且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上,立即讀到報告內容。

這樣的競爭戲碼,對許多經歷過個人電腦發展的消費者來說,或許不陌生。因為這就如同當初微軟挑戰IBM;後來蘋果挑戰微軟一樣,是一代新人戰舊人。

打入中國:賺新生兒3,000億商機

Illumina也非坐以待斃,今年更加快切入新興市場的腳步,特別是中國。它找上專長產前檢測的大廠中國貝瑞和康,針對產前基因測序儀銷售和服務進行合作。畢竟中國每年新生兒約兩千萬人,以每次人民幣三千元來計算,近人民幣六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四十九億元)的市場,實在不容小覷,也是替該公司未來幾年業績加上一份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6

三萬人out 台灣小子上演我是接班人

2014-09-15  TCW
 
 

 

如果要你花兩個月,與全球六十國選手競爭錄取率不到萬分之一、比考上哈佛大學還難的實習機會。卻能在全球營收最高的獵人頭公司——瑞士上市公司藝珂集團(Adecco)實習,跟著年薪上億元的執行長工作一個月。這個價值近千萬元的實習,你願意挑戰嗎?

畢業於台北大直高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大二學生朱正陽的答案是:「Yes!」他打敗全球海選逾三萬人,進入決賽前十強,還擊敗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成為唯一亞洲代表。

他的勝出來自一句對父母親的承諾:「現在投資我,未來你們不會後悔!」一年前,他以超過高標的學測成績六十七級分,甄試上交大和香港中文大學。雖沒爭取到獎學金,但他向父母爭取到香港念書,因此「(我)不能輸,我更要努力,」他告訴自己。

迥異於學長姐大二升大三暑假才開始找實習,他大一學期結束就積極找機會。六月中,他在巴西國際志工組織實習,擔任企業英文訓練講師的父親告訴他,藝珂首次以「全球CEO接班人計畫」取代實習,他立刻報名。

「創意與抗壓力,是這次競賽他被看見的關鍵能力,」陪他一路闖關、現任藝珂台灣區資深行銷經理的陳尚箴說,「給他一個問題,他可以回答出十種答案。」他在巴西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還能用零碎時間做出三十秒影片自我介紹,加上Skype面談,才得到入選機會。

但這是場不好打的戰,要在六百人中成為代表,需先經過藝珂安排的當地企業(此次是中華奧會)一個月實習,且將每天工作內容放上推特自我行銷,此外,每週還須通過總部考官給予挑戰,像是「五年後你會在哪裡工作?」「請以視覺化且創意方式,秀出你適合該公司的面貌!」

入選原因:別人Po照片,他用心拍影片

朱正陽白天要協助中華奧會翻譯文件,晚上又要擠出空檔,將工作內容做成影片上傳推特,讓總部考官「眼見為憑」在地實習樣貌,他的推特發文幾乎是秒殺般連續Po文。

「他一開始就被注意到,別國同學Po照片,但他Po的是影片,」藝珂集團執行長派翠克(Patrick De Maeseneire)指出,這考驗著「時間管理」和「創意力」。那時他一天睡不到三小時,但創意和積極用心換來亞洲唯一代表資格,勝過幾乎以英語為母語教育的新加坡,與美、英等前十強競逐在派翠克身邊工作的機會。

飛到總部決賽最大挑戰是抗壓力。八月十二日,他一個人飛到瑞士蘇黎世,當時他只知道賽制三天,其他都不清楚。因為一入境,宛如開始了美國真人實境挑戰節目《我要活下去(Survivor)》。

面對陌生環境,他提出種種疑問,但藝珂員工假扮的接機者佯稱:「我第一天才報到!」一問三不知,來測試他的反應。他的一舉一動也被隱藏攝影機記錄下來,臨場反應的回答成了競賽打分數一環。

這是將選手視為未來接班人的計畫,前十強都被以未來CEO的規格對待,相對的,測驗也是同等高規格。他與其他九國學子要跨越年齡限制,思考像是「如果你是集團CEO,掛在你辦公室牆後的格言會是什麼?」「二○五○的集團發展格局是什麼?」「為什麼你配當上CEO?」等問題。用團體討論或個人表述,更難的是,有考官不停進出打斷,訓練CEO面對「非常態」時,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

失敗原因:體力不繼,討論熱情扣分

第二天上午挑戰以物易物,他以一條毛毯換了一面國旗、一盒巧克力;下午討論集團未來願景議題;晚上則和夥伴合煮一餐給考官和CEO吃。

後來,他的名字出現在決賽第二關的淘汰名單中。「在下午團體討論時,表現不夠active(主動積極),」這是考官給予他的回饋,競賽教他的不僅是CEO需要的能力,也讓他瞭解失敗原因。

其實,朱正陽止於六強的另個原因是體能。那時他還在調時差,白天要聚精會神全英文討論國際財經議題、陳述個人未來生涯規畫,凌晨還要上網選課,「我想要睡覺……,」陳尚箴回憶朱正陽在Skype上的留言。

然而,體能正是這項計畫第三天的挑戰,「國際集團CEO要在全球到處走,體能要好,同時工作和生活要平衡,才是一位適任的CEO,」派翠克說。

「在瑞士四天,勝過我十八年所學習……,」他說。他並未因失敗而挫折,而是在積極的腳步中前進。一年前,他對父母的承諾,實踐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

【延伸閱讀】想拿價值千萬元實習機會,得闖7關 全球海選人數逾3萬人

目標:在全球營收最高獵人頭公司瑞士藝珂集團、年薪億元執行長旁貼身實習一個月

比賽地點:各國選手當地企業

●第1關 30秒拿好印象

考驗:1.30秒影片自我介紹 2.面談

參加人數(以台灣區計算)600人

●第2關 兼顧課業實習

考驗:因冠軍者9月才貼身CEO實習,恰逢開學,42人決定放棄

剩餘人數 88人

●第3關 每週1任務

考驗:在當地企業實習1個月,將每天實習工作放上推特,每週考官會給1個任務

剩餘人數 46人

●第4關 掌握國際趨勢

考驗:Skype全程英文與總部考官面談1小時,考題包括生涯規畫、國際趨勢等

剩餘人數 20人

●第5關 比臨場反應

考驗:入境測驗即開始,全程錄影,向眾人表述「為何我適合當CEO」,總部人資面試

剩餘人數 10人(全球計算)

●第6關 生活能力要強

考驗:被帶至市區,開始以物易物,討論2050年藝珂集團發展,合煮晚餐給CEO和考官吃

剩餘人數 6人

●第7關 體力智力一起考

考驗:經跑步、滑獨木舟和腳踏車三關體能競賽,過程有人攔住問問題,回答正確才可到下關

剩餘人數 4人

哥倫比亞選手勝出 1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