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網業規模遠遜矽谷 「軟件」主導汽車發展 德國傳統工業優勢恐漸失

1 : GS(14)@2017-02-05 10:30:49

【明報專訊】德國GDP去年增長1.9%,增幅是5年來最快。作為歐元區經濟引擎,其汽車業更是質量的代名詞,寶馬、奧迪和平治佔據全球豪華房車市場的80%。不過無論是德國工業界以至政界都瀰漫着一股恐懼,就是數碼科技興起正蠶食其工業優勢。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幕僚長Peter Altmaier早前的一段話透露了政府的憂慮:「當全球科技界朝向自駕車和電動車發展,軟件可能超越引擎成為汽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德國汽車業是否還可領先全球?未來一部汽車的價值可能有50%至60%來自數碼設備,20%來自電池,若德國掉以輕心,可能只能賣車窗、座椅和輪子。」

投資當地汽車零件製造商大減

德國銀行業人士指出,現在已沒有人願意投資德國汽車零件製造商,恐其缺乏前景。當地大數據分析公司Datameer創辦人Stefan Groschupf說,數個世紀以來,德國是全球創新的主要動力,但現在停滯不前,業界充斥着官僚主義,不敢冒險,不肯投資新技術,呼籲德國工業界需要醒覺。他透露,創業之初在家鄉德國處處碰壁,深知其數據系統有助德國工業,但業界不感興趣,「敲了很多人的門,但他們的態度是若非甲骨文、微軟或T-Systems也不理會我們」。

為此他在2006年決定遷往美國矽谷,在當地很快接到工作,為蘋果和AT&T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他所創立的Datameer,自2009年創立以來已募集到7600萬美元資金,美國航空、Visa和BT也是其主要客戶。

德國科網業的規模遠遜於矽谷。德國最大的上市科技公司SAP於45年前創立。該國也有一家抄襲美國電商營運模式的Rocket Internet,在新興市場經營網購,不過市場對其業務信心不大,其股價自2014年上市以來已下挫逾四成。

根據科技數據與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全球174家獨角獸初創(unicorns,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公司)當中,只有4家是德國企業。德國繼續由「老經濟」主導。安永的數據顯示,德國的100強企業有55家來自工業,包括機械製造、汽車、礦業、能源和化工,只有5家是IT公司。反觀美國的100強企業有20家來自IT和媒體。安永的執行合夥人Mathieu Meyer稱,汽車業在未來20年出現顛覆的變革,這過程由美國掀起,愈來愈多中國IT集團參與其中,而德國仍非常依賴傳統工業的成就,但未來可能逐漸失去優勢。

企業顧問公司Roland Berger預計,若德國不推動數碼改革,到2025年,德國的工業生產值將下降2200億歐元(約1.8萬億港元)。德國官員仍認為德國有機會引領數碼創新浪潮,尤其是在工業網絡方面。默克爾常提及的「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把全自動化的工廠連線。

德國可再生能源公司Innogy的負責人Peter Terium稱,這種「物聯網」是美麗的,德國有「物」,而矽谷有「網」,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不過連繫各工廠的命脈將是數據,分析大量信息的能力可能比自動化系統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當前問題是數據處理這肥肉,將落在德國公司還是Google等矽谷巨企手上。

數據分析 成連繫各工廠命脈

德國業界認為,其中一家可望把握大數據機遇的德國公司是SAP。它有望成為德國中小企推行數碼化的合作伙伴。SAP的產品和創新主管Bernd Leukert稱,德國許多中小企也是業界之冠,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及大量知識產權,但它們往往不願意與技術團隊合作,習慣所有工作自己做,但若它們認為可以自行推動數碼化將注定失敗。至於那些願意與技術團隊合作的公司,卻往往找外國公司合作。

領英的聯合創辦人(Konstantin Guericke)說,德國擁有工業設備,卻缺乏物聯網的「生態系統」,很多科網巨企都在矽谷,「你寧可在德國建立自己的系統,還是與美國的業界領袖建立伙伴關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26&issue=20170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