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搭上半年斷正 僑豐證券董事Tony嗌離婚 佘詩曼勾人老公

2011-5-12  NM




今年三月約滿無綫,北上賺人仔的 佘詩曼不單換豪宅換老闆,同時亦火速換上新男友。日前被拍到在九龍新地標ICC 101樓的「龍璽」食飯撐枱腳,有指新歡是在北京做生意的富二代,但原來阿佘新男友Tony蕭是僑豐證券上市公司董事,已婚兼有兩個女,太太林賽盈 (Mandy)在行內同樣出名,任職僑豐證券董事總經理,不時上電視分析市況走勢。據了解,今年初,Tony經生意拍檔,兼老友陳欣健女兒陳早茵介紹認識 阿佘,明知男方有家室,依然勾住愈玩愈埋,加上近日阿佘只有一部戲在身,大部分時間留在香港,二人感情更突飛猛進。Tony日前終向太太坦白有第三者並提 出離婚,要佘唔要妻。

5月4日晚,阿佘幾乎素顏同Tony在龍璽食飯,被記者撞到正,二人即彈開,俾人影慣的阿佘依舊保持笑容,Tony則表現驚青,最後由老友陳早茵救駕,齊搭的士離開。

搵人掩護

上週三(五月四日)晚十點左右,佘詩曼跟男友Tony蕭在新蒲點「龍璽」食飯被記者撞到正,本來孖住行的二人即有默契彈開。當晚有份食飯,跟Tony蕭十 分老死的生意拍檔陳早茵,亦醒目幫忙掩護,先送阿佘搭的士,然後再陪住Tony一齊離開,刻意擾亂視線。「係Joanne(陳早茵)介紹Tony俾阿 佘,Tony不嬲都鍾意羣埋啲artist玩,識到阿佘,佢梗係唔放過機會,咁啱兩個爛玩又鍾意劈(酒),所以好快就撻着咗,不過佢哋玩得好小心,好多時 都會叫埋Joanne做電燈膽。」知情者說。

春風滿面

爭仔有前科,○八年介入鄭嘉穎、周麗淇六年情,爭贏咗的阿佘翌年亦告甩拖,直至日前被指跟平頭裝男友撻着近半年,滿面春風的阿佘亦繼續死撐二人只是朋友關 係。阿佘的「新仔」出身小康,在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畢業後,跟當年仍是女朋友的老婆林賽盈齊齊返香港工作,二人先後在敦沛證券做過幾年,現職僑豐證券公司董事;老婆林賽盈在財經界頗 有名氣,出名勤力的她,不時被邀上有線、Now以及亞視財經節目做預測分析,二人育有分別四歲及五歲的女兒。一家四口住在九龍豪宅凱旋門,擁有兩部價值過 百萬的寶馬及豐田七人車。偷食初期,為要保密戀情,未打算離開屋企唔要老婆的Tony,多數會搵老友陳早茵與楊黛詩一啤做電燈膽掩護,不過自從阿佘近月無 需返內地開工,加上只有一部戲在身,二人見面愈來愈頻密,下定決心離婚的他,已經唔再刻意隱瞞老婆。

有Tony錫的阿佘,近日放在微博的相片全部春風滿面,除擺自己的靚相外,又將接吻熊的相放在微博,更要加上註腳「Sooooo Sweet」,甜爆。

Tony贊成偷食

決定離婚的Tony不斷在facebook自爆個人心聲,甚至將跟林賽盈的婚姻比喻為「唔鍾意你的時候送嚿金俾佢都係臭」,完全冇顧及老婆感覺。

紙包唔住火

「Tony最初都會搵藉口,成日話有生意傾出咗去,搞到半夜三更先返屋企,近排就愈來愈過分,好多時甚至唔返屋企瞓。Mandy係有為呢啲嘢同佢嘈過交, 女人嘅直覺好準嘅,亦都知道佢有第二個女人,但佢唔敢問Tony,怕件事踢爆咗更加冇彎轉,始終為咗兩個細路,佢都想挽救呢段婚姻。不過Tony俾人影到 同阿佘一齊食飯之後,知道紙包唔住火,索性要求離婚,佢話自己唔可以冇咗阿佘,Mandy表面好似冇乜嘢,繼續返工出鏡講股巿,不過個樣就落晒形。其實佢 傷心咗好耐,早幾個月已經開始匿埋喺屋企喊,佢份人好硬淨,唔想俾人知道佢有問題,所以近排Tony見晒報,佢返工都扮到冇事發生咁。」知情者說。

勾引我老公

Tony變本加厲,日前在Facebook轉載了一段關於老夫老妻不能同諧到老,要搞離婚的故事,抒發「唔夾不如離婚」心聲,大前日,更索性將「謝謝你, 勾引我老公」為標題的一段老公嫌棄老婆,偷食有理的歪理文字放上Facebook:「再好的老婆處久了,也還是想知道別的女人的風韻。」完全唔放老婆在眼 內。記者致電林賽盈,在電話中稱呼她蕭太,問報導中跟佘詩曼約會的男人,是否就是她的丈夫Tony蕭,她呆了數秒沒有否認:「我唔識你,唔知點答你。」記 者再問佘詩曼是否他們離婚的第三者,她只拋下一句:「你哋問番佘詩曼。」隨即掛線。

金融財子

年約40歲的Tony Shiu,現任僑豐證券有限公司董事,99年於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經濟系畢業。年薪約數百萬,雖精於理財,但財政大權落在太太林賽盈手上,包括般咸道寧養台物業以及兩部車,由蕭太持有,而兩部車的 車牌則取其兩愛女名字Jenny及Janet。活躍於金融界的Tony曾出席王冠一財經頻道活動,認識唔少圈中人,現跟陳欣健女兒陳早茵合作生意。

敢愛敢恨

在單親家庭成長的佘詩曼,性格獨立剛強,連對待愛情,亦顯出其敢愛敢恨的作風。

陳浩民一刀切

陳浩民是阿佘的緋聞男友中,戀情維持最長的一個。02年合拍電影《飄忽男女》撻着,翌年阿佘以五百多萬購入北角海景台千二呎單位自住,有傳背後陳浩民有份 出錢置業及供樓。可惜因男方性格花弗,令阿佘決心將長達六年的感情斬纜,就算男方為箍煲,刻意在海景台租住另一單位接近阿佘,她仍表現決絕,復合無望。

吳卓羲敢於表態

06年與吳卓羲合拍劇集《歲月風雲》後,有指阿佘在夜店Basement公然坐吳卓羲大髀,之後送上近廿萬的愛彼錶給男方,甚至有傳她為吳卓羲訂了價值二百多萬的保時捷911 GT3 RS跑車,敢愛作風兼出手闊綽,花旦中只有阿佘一個做得到。

鄭嘉穎愛得勇

08年,視帝鄭嘉穎被踢爆劈腿背周麗淇偷食阿佘,為保乖仔形象,鄭嘉穎一直不肯公開承認戀情,反而阿佘背着姣佘之罪,仍勇於半公開情侶關係。之後公司有意 撮合二人組情侶檔接騷?銀,但遭男方反對,09年阿佘終於頂唔順鄭嘉穎無風度兼小男人作風,主動提出分手,二人再見不是朋友。

專吼有婦之夫

雖然圈內圈外單身男人眾多,但不少女星仍然鍾意跟有婦之夫扯上關係,但最終修成正果少,搞到形象插水,自食惡果多!

袁小曼

08年落選亞姐袁小曼,去年一月被踢爆與已婚地產代理CEO廖偉強於北角同居,男方聲稱正辦理離婚手續,又傳出二人將於今年六月結婚。從此袁小曼跟男友愛得高調,並搬入貝沙灣跟正印廖太為鄰。玩到咁寸,終令廖太忍無可忍出來炮轟袁小曼。

吳亭欣

04年落選港姐吳亭欣,於08年被拍得與顧美華妹夫,上市公司副主席馮潮澤密會,並一同返嘉亨灣香閨。雖然吳亭欣否認是第三者,但09年顧美華胞妹自殺,吳亭欣形象亦即時跌到谷底,要退出娛圈。

郭羨妮

99年港姐冠軍郭羨妮緋聞不斷,但最重創是07年與陶大宇合拍劇集《學警出更》後啜出真感情,令男方與結婚七年的老婆阿寶離婚。而阿寶更公開承認郭是第三者,郭羨妮從此背上狐妮之名。直至早前與內地武指朱少杰拍拖,狐味才淡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9

拉登之死 蔡東豪 Tony Tsoi

2011-5-19  NM




收到拉登被殺的消息,這一日是公眾假期,我興奮得立即把消息告訴五歲的兒子,他當然不知拉登是誰,做過什麼事。我告訴他:「一個壞人被殺了。」我希望兒子要知道這世界有壞人,而最後正義一定會戰勝壞人。

一 個人之死,不論他是什麼人,應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為一個人之死感興奮,這感覺頗奇怪,特別是在一個有樣學樣的五歲小孩面前,一瞬間我曾猶豫過,這是正 確榜樣嗎?可是我完全不感到不自然,我很少如此肯定:This time is different。在一個意見分化的世界,不容易找到一件所有人都贊成的事,殺死拉登這人類公敵近矣。政治評論者紛紛指出,殺死拉登不代表恐怖主義終 結,相反恐怖組織更趨分散化,令西方國家更難防範恐怖襲擊,因此拉登之死只起象徵作用。拉登之死象徵以上帝之命,利用恐怖手段殺害無辜的反人類行為,不為 文明社會所容,這象徵作用太重要了。更多政治評論者指出,要根除恐怖主義,一定要從全球化發展不平衡、貧富不均等問題着手解決,這說法當然不錯,但我肯定 恐怖活動非解決這些問題的合理方法。

 

也有人指寃寃相報何時了,人類應以寬容去衝破惡性循環。我到過奧斯威辛,我感受過一群 人在一個狂熱主義的影響下,能夠做出違背人性的行為。這世界有壞人,而文明社會不應姑息壞人得逞,那怕懲處方式是殺人。當一個人可以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 而同時可以影響這麼多其他人,這個人不值得任何人付出一丁點同情心。拉登的信徒封他為英雄,因為他為弱勢社群發聲,帶領弱者擺脫西方勢力控制,不惜以自殺 方式,先殺死自己,再殺死敵人,而拉登眼中的所謂敵人是上班的白領、上學的兒童、飲咖啡的遊客。拉登說過:「We love death」,文明社會不會理解拉登的思想,因為我們都熱愛生命。反恐戰爭本身是一場不一樣的戰爭,敵方四散全球,沒有統一的面孔。戰爭中難尋公義,拉登 死後出現不少疑問:應否生擒拉登?應否把他立即海葬?我不知道答案,或者關於戰爭的答案,通常埋藏在戰爭為何而起這問題裡面,一場以殺無辜為目標的戰爭, 最後以精神領袖被殺告一段落,或許這是某程度的Closure。

 

拉登領導的阿蓋達不是一個國家,沒有軍隊,它代表一種思 維。拉登是二十一世紀出色的形象塑造者,他善用網絡科技,發動信徒自發行動,以有限資源策動這麼大的影響。原來這一切都是拉登製造出來的形象,拉登不是刻 苦生活在山洞中,他住在一個價值百萬美元的居所,睡在一張大床上,有數個妻子相伴。據傳媒報導,拉登長期派人出外購買可樂、雀巢牛奶、外國牌子洗頭水…… 拉登躲在山洞的形象,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美軍海豹突擊隊完成任務之同時踢爆這個謊言。拉登不是神,他是愛飲可樂的人。拉登被殺的時候,身邊只有家 人和三數名親信,其他信徒在哪裡?莫非他們也看破了這個謊言?不需要是政治或宗教專家,只需略懂人性的旁觀者也看得到,拉登的思想不可能改變文明社會。沒 有人想去死,沒有人想住在山洞,殺害無辜不威風,世上有對的事和不對的事之分,而我們懂得分。文明社會最偉大的信念,是人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 什麼都不做。我可以懶洋洋躺在草地上,為了什麼?沒什麼,就是此刻我喜歡這樣做。可以嗎?當然可以。

 

「阿拉伯之春」的源 頭,可追溯到突尼西亞的一個水果小販的自殺,他自殺的動機不是想證明什麼大道理,他只想有一個謀生的機會。其實我們的需要何嘗不是非常簡單,不要跟我談民 主普選,不要跟我談和諧愛國,我不懂也不想去懂這些理論,我只想以自己的方式過我的生活,我只想有一個居所,一片寧靜,可跟兒子踢波,其他的我不想理,可 以嗎?文明社會容許我這樣做。過去十年拉登改變了一些東西,例如搭飛機增加了安全檢查,但不變的,是我們仍然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殺死拉登是海豹突擊 隊,打敗拉登思想是文明社會的一片寧靜草地。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3

奇女子跌低起身 蔡東豪 Tony Tsoi

2011-9-8  NM




我有一個在會計師事務任高層的朋 友,其公司每年頒發獎項予出色企業家。據他說,遴選過程嚴謹,幾年前頒了一個重要獎項予味千拉麵創辦人潘慰,他叫我留意這個人;一提起潘慰,他不停說: 「奇女子,很厲害」。

作為投資者多於食客,我開始留意味千,一隻股票可以長時間維持高增長,兼滿足到要求甚高的機構投資者,的確厲害。這 種高增長故事我見過不少,高增長始終有放緩或停下來的時候,是遲早的問題,之後,公司是一沉不起,抑或重整後起身,我的經驗十居其九是前者。

過 去兩個月應該是潘慰十五年前創立味千以來最難忘的日子,由產品質素和誇大宣傳的風波開始,再牽連到公司的誠信,味千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管理層明顯 欠缺危機管理經驗,進退失據,公眾和傳媒一沉百踩,味千股價過去兩個月跌了四成。味千風暴中港傳媒緊貼報導,我不多說,我較有興趣分析味千未來的路。

翻 查關於味千的資料,得到一個強烈的感覺,味千是潘慰、味千未來的路也是潘慰未來的路。潘慰五十五歲,八八年從山西來香港,最初從事內地食品貿易,九六年創 立味千並以內地為主要市場,○三年大幅加快增長步伐,○七在香港上市。

潘慰來香港的時候已不是年輕人,要適應語言、生活細節、文化等差異, 不是易事。在香港人眼中,潘慰是新移民,新移民的特徵是不容易進入香港社會主流,因此要加倍辛勤工作。由新移民到內地餐飲首富,潘慰走過一條不平坦的路, 奇女子的硬撐程度不容低估。開第一間鋪之前,潘慰想試探內地人對日本拉麵接受程度,她租了兩輛開篷車,在深圳世界之窗擺路邊檔。味千第一間鋪開在深圳華強 北路,這地方我熟悉,這可不是遊客區,這是堅信弱肉強食的森林。

味千擁有近六百間分店,全部自己經營,沒有採用加盟店模式。明顯地,她是注 重控制的人,寧願接受較慢的增長速度,也要全面控制店鋪每一細節。控制六百間拉麵連鎖店,唯一方法是標準化和系統化,由零到六百,味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 標準化和系統化。閣下是否喜歡味千的味道不是最重要,重點是能否依賴系統,在六百間鋪,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每一碗麵做到統一的標準。

十五年 內味千由零發展變身到有六百間分店的連鎖飲食集團,營業額二十七億元,員工一萬五千人。潘慰做對了很多事情,這些對的事情可以是重整後起身的基礎。味千最 近發生的風波是一件大事,不會無聲中消失,風波的性質是誇大宣傳,是關於公司誠信,不涉及食物安全。可能香港人習慣了地產商「法國南部風情」式的廣告,對 誇大失實宣傳的容忍度較高,直覺上這是消費者假以時日會原諒的錯失。關鍵是「假以時日」,味千要以務實和謙卑的態度讓消費者重建信心,我認為這是困難,但 有很大可能是可以克服的挑戰。味千團隊過去十五年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近幾年簡直未輸過,這時卻遇上重大挫折,正好是考驗這團隊真本領的時候。

被 傳媒圍攻的時候,味千團隊心裡一定難受,除了怪責自己,也會感到外間的報導不夠中肯,容易產生同仇敵愾的感覺,這時候團隊一是痛定思痛再起身,一是沉於委 屈的受害心魔。我喜歡作出這類預測,我不認識一個跟味千有直接關係的人,但我對潘慰和她的團隊有特別的好感,可能是我會計師朋友的一句話,可能是我被新移 民奇女子的故事吸引着,無論如何,我認為味千跌低後能夠起身,而且起身過程不會太長。什麼事情在內地發生都會加快,跌低快,起身也快,最緊要能夠起身。

 

最後,我的判斷也不是完全感性,最近味千發了二千三百萬股option予員工,這是重要訊號。由○七年上市至今,味千總共發出約三百萬股 option予員工,潘慰財政上過往並不手鬆。我可以想像到她這次這麼慷慨的動機,她心裡想:「好,我就用這機會,激勵我的團隊,鼓勵團隊在逆境中加多一 把勁,同時讓同事日後賺些街外錢,我們今日的努力不會白費。」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 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6

快樂U線 蔡東豪 Tony Tsoi

2011-9-29  NM


生日將近,今年心裡有些特別感覺。我已記不起最後一次慶祝生日是何時,應該是小孩時候,記不起了。今年就寫 這篇文章替自己預祝生日,原因是早前讀了《經濟學人》的文章《The U-Bend of Life: Why, Beyond Middle Age, People Get Happier As They Get Older》,文章內容一直留在腦海中。

文章主旨是,過了中年,進入人生下半場,人愈老反而愈開心。人生不是從年少快樂逐步走下坡,步入鬱悶的中年 和老年。人老了身體不錯是百病纏身,外表走樣,精神不再,但人老了會終於得到人窮一生精力去追求的東西——快樂。人生的快樂程度不是像一條向下走的直線,而是一條U型線,走到U字的底部,快樂由谷底反彈。全球大 部分研究快樂的專家都接受快樂U線的存在,更出奇的是,專家計算出U字底部的年齡竟相差不遠,全球平均是46歲。即是人生的快樂分水嶺是46歲,46歲之後,人開始走向快樂。我未生日前是46歲,《經濟學人》信得過的話,生 日後從U字底部反彈。

直覺上,這些快樂研究意義有限,因為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人生經歷,快樂的定義也不一樣,但《經濟學人》強調 這些研究累積長時間數據,經得起考驗,快樂U線千真萬確。或者,U線只反映外在因素,某些外在因素在人生不同 階段有着不同影響,例如很多人到中年都不開心,出現中年危機,原因可能是子女長大,開始反叛,頂心頂肺;步 入老年,子女離家自立後,關係反而變好。又例如人年紀大了通常比較富有,開心是來自金錢因素。《經濟學人》 指外在因素無甚影響,即使撇開金錢、工作、子女等,快樂U線仍然存在。老年時的快樂不是源自外來因素,而是源 自人的內在世界,快樂的泉源很大可能是你有我有,共通的。

在這歷史時刻前夕,我從自己的經歷檢視自己快樂程 度的走勢,我也開始相信人愈老愈開心這條快樂U線,因為:


我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發脾氣原來解決不了問題,但這學習過程是必定要親身去經歷,而不是從書本或聆聽別人 的忠告,犯錯後,衰過痛過是唯一的學習途徑。錯過這麼多次後,明白了發脾氣傷自己身又傷大家感情。我學懂解 決矛盾,這點很重要,因為人生多矛盾,或者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大矛盾。矛盾當前,要懂得去預計、去面對、去分 析、去善後。世上沒有一條解決矛盾的方程式,要見招拆招,拆得多就多點心得。我懂得認命,年輕時患上小病都 會不開心,覺得病痛阻住我去做應做的事,是一種浪費,嘥我的時間,我是應該不停去衝去闖的。這幾年,每逢傷 風感冒我都對自己說:噢,衝得太劇烈了,身體也叫我放慢速度,就休息幾日。世界仍在轉,世界肯定不需要我分 分鐘在拼搏。

我懂得分辨什麼才是重要,從公事——到私事——到家庭,我開始摸索到事情的大小先後。年輕時,我覺得我應該 要出席一些場合,例如雞尾酒會,因為我可能遇到一些對我事業有幫助的人,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出席雞尾酒會悶死 人,但我以前覺得有需要去。今日,我已做到面不改容地推卻。我懂得承認自己的弱點,這麼多年嘗試去改,嘗試 去遷就,也做不出什麼成績,要接受了,所以不再去掙扎。我就是這樣,再改動空間有限,你要的話就全部一併接 收。我學懂最寶貴的世事都是點點滴滴的。

年輕時長輩向我解釋一萬次Compound Interest的魔力,我都不會,或不 願去理解。我不能想像我二十八歲的時候去做廠,那時候我要立即見到成績表,所有事我要即時,我要知道自己究 竟得唔得。今日我從事一個細水長流的行業,沒有時時刻刻的指標,關鍵是每天做得好一些,而我竟然有滿足感。 我懂得我不可能滿足世上每一個人,總有人睇我唔順眼。隨便吧,你繼續唔順眼吧,我就快走過快樂U線谷底,開心 就在前面,happy我來也。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 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6

火燒海上油井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8-23  NM




十八個月前,Stephen Elop成為諾基亞CEO,他形容諾基亞境況為着火的海上油田,假如諾基亞不想被燒死,便須跳入冰凍海水。他的意思是諾基亞必須大幅改變,但以一個剛上任的CEO,他當時的形容似是過分悲觀。十八個月後再看,Elop當初的形容並不悲觀,從諾基亞這着火油井逃生,果真難過登天。諾基亞剛宣布第二季業績,虧損達十億美元。

大部分如我般的中年人,手機歷史環繞着諾基亞,過去十四年,諾基亞是全球手機銷售冠軍,這寶座今年被三星奪去。諾基亞手機的市場份額於二○○七年達四成,現在是兩成,不停在下跌。這些數字其實不完全反映諾基亞的情況,因為單計智能手機,諾基亞市場份額遠低於兩成,各位試問吓身邊年輕人,他們買手機會否考慮諾基亞?年輕人不認識,甚至不想去認識的消費品牌,何來前途?諾基亞兵敗如山倒,分水嶺是二○○七年,這一年諾基亞如日中天,但這一年蘋果推出iPhone。企管專家為諾基亞情況斷症,一看便看出問題所在,是諾基亞失去智能手機市場,這市場差不多完全被蘋果和三星瓜分,諾基亞現時市場份額大都是低價非智能手機。即是說,代表將來的智能手機,諾基亞只在場邊觀看。讀者問吓自己或身邊朋友,諾基亞最新的智能手機,是什麼型號?去深圳華強北路行一轉,山寨手機全部是智能手機,諾基亞CEO怎樣說服公眾,他不是處於一個死亡漩渦?

諾基亞錯失智能手機市場,是一個值得細想的問題。很多人即時下判斷,諾基亞的問題是墨守成規,管理層思想守舊兼短視,只抱着仍賺大錢的非智能手機不放,不肯投放資源開發新產品,難免自己打自己,當蘋果殺入智能手機市場,諾基亞則不堪一擊。這分析太簡單,而且與事實不符,諾基亞管理層不是三流貨色,曾經是企管界明星,諾基亞早年擊倒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品牌,不是符碌,諾基亞管理層不乏有料高人。諾基亞一九九六年推出第一部智能手機叫Nokia 9000,可以上網,在當時來說,是科技重大突破,但這部手機只吸引到商界小眾,打不進大眾市場。諾基亞不是沒有遠見,也不是沒有投放資源於科研,它是第一個發展出智能手機。可是,所謂first mover advantage,在某些地方不適用,先行者非但沒有着數,還身受先行者之害,最後敗下陣來,而主要原因是行得太快。

諾基亞推出智能手機,不被受落,這不是最大問題,大部分新產品都不是一擊即中,須經過時間考驗,從實戰中改良,其間科技進步,配合推出更新功能,產品慢慢被消費者接受。諾基亞一九九六年推出智能手機,之後幾年仍繼續改良,不斷推出新一代智能手機技術,鬥志仍高昂。任何公司靠核心產品賺大錢,仍肯投放資源於不賺錢的新產品,算是具遠見。公司之內出現新舊兩派鬥爭,也屬正常,和諧從不是優秀企業的特徵。從諾基亞歷史看,智能手機不錯是出師不利,但管理層自信心仍在。

到二○○○年代初期,智能手機仍屬小眾產品,這時候摩托羅拉推出款式有型的Razor(非智能手機),一度打擊諾基亞核心業務,諾基亞管理層集中火力對抗摩托羅拉侵略,智能手機發展被迫靠邊站,公司重心完全擺向非智能手機的一邊。巨人很多時不是被巨大力量擊倒,而是發生一些特殊事情,巨人神差鬼使的打倒自己。諾基亞的問題不是管理層缺乏遠見,我相信問題出在內部執行上。管理科研是一門藝術,投放多少,幾時谷,幾時縮,須兼顧市場需要,也同時要平衡公司不同部門不同人的心理,猶如高空走鋼線。諾基亞失去智能手機市場,除了蘋果和三星做對的事,又關乎諾基亞做不對的事,沒有貫徹在智能手機的發展,在不應該放鬆的時候放鬆了。例如參加四年一度的奧運,很多時運動員談及須在適當時候到達高峰,不遲不早,在奧運期間做出巔峰成績,Peak at the right time。諾基亞Peak得太早,有意無意的製造一連串自己擊倒自己的問題。

蔡東豪 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06

平衡是泡沫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8-30  NM



我唯一會用「平衡」這兩個字的時候,是在不能避免的情況下,不知道自己應說什麼,而一定要說些東西,例如我不知道怎下決定,我會這樣說:「我會在A和B之間尋找平衡。」A和B是決策光譜上的兩個極端,世上大部分事情不會出現極端,因此答案一定是在極端之間,不會錯。實際上這是講完等於無講的廢話,不過聽上去好似好有料。這是平衡對我的唯一用途。

有朋友參加人生教練課程,我會刻意避開這些朋友一段時間,讓時間沖淡他們心中的熱情,讓理智重新啟動。我中過招,這些朋友以高幾度的音調,嘗試以真誠感染我,出發點當然是為我好,掛在這些人口邊,一定包括Work-life balance概念。假如平衡是這些課程眾多廢話中的一個廢話,還好一點,很快被遺忘,最大鑊是,這些課程把Work-life balance當作人類必須追求的目標。即是說,你不平衡,代表你有問題。平衡當作目標,大鑊之處,是平衡為虛無的概念。問一百個人平衡的意義,會得出一百五十個答案。虛無本身沒問題,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虛無的,問題在於把虛無概念當作可準確量度的目標。忽然間,我身邊朋友都在拼命追求Work-life balance,愈追求不到,愈要追求,愈來愈不開心,愈要幫襯人生教練。

或者有人反對平衡是虛無,認為平衡是一種境界,到達這種境界,自然感覺得到。我覺得平衡是虛無,是因為我未夠班,從未去過平衡境界。據平衡族的說法,走入這境界,人感到所有事情都變得和諧。據我的經驗,解釋一個虛無概念需要另一個更虛無的概念,例如和諧。我也不想在平衡的定義上糾纏,就當世上真的有平衡這回事,但為什麼我們要尋找平衡?我就是喜歡不平衡,可以嗎?把這問題推前一步,我認為人生應該是不平衡。就以Work-life balance為例。要平衡工作和私生活,這兩件事必須有某程度的穩定性,否則不可能平衡,但你知我知,工作和私生活的共通點是不穩定,在兩件不穩定的東西之間尋找平衡,是徒然的。工作上,定下計劃永遠一波三折,不是自己大意,便是競爭對手出其不意,總有變數。在家庭,最不想發生的事情總是在最不合適的時間出現,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在公在私一片混亂中,我們活得痛苦嗎?不見得,我們大致活得不錯,有人甚至認為活得開心,原因是,混亂是我們生活一部分,是快樂的泉源,是衝勁的動力,是創意的源頭。最成功的事通常是在混亂中做出來,做完之後驚訝,原來我可以做到。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我們不停調整期望,不停臨危變陣,不停學懂一笑置之。自省和自嘲,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質素。從不完美,我們了解到自己的位置,有時我們的遭遇慘過別人,有時別人慘過我們。人生教練工具箱內有一萬試萬靈的恐嚇法寶,是壓力。你有問題,因為你有壓力。多得「巴士阿叔」多加一腳,香港人聽到壓力便慌張走避,視之為疫症,所有不好事情可追溯至壓力,而壓力來源是生活不平衡。我好想知道,無壓力的人生是怎樣?特首有壓力、CEO有壓力、家庭主婦有壓力,當所有人有壓力時,壓力其實不是壓力,而是生活一部分。我認為壓力是好東西,因為人生就是不完美,我不能避開壓力便要擁抱它。

人性是我看不通的東西,只知道這東西又複雜,又混亂,又詭秘,以為看懂時,原來是自己騙自己。看不通不代表矇查查,我是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看不通,跟矇查查看不通有分別。我的意識告訴我,雖然我看不通,我仍肯定人生種種問題的答案不是平衡。我們要平衡,主要為開心,或不想不開心,但開心的目標其實不切實際,因為開心這對手太強勁,你不是開心的對手。最希望開心時,會有不開心的事情出現,但你不要灰心,千萬不要怪自己人生不夠平衡,要學懂以笑面對:開心好傢伙,下次我一定贏你。

蔡東豪 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06

富貴勢中求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9-13  NM




過去一段時間,股市可用一個字形容:「悶」。到肉一點,可考慮用「衰」。關於股票的消息,彷彿全是負面,不是公司發盈警,便是民企爆煲。恒指在二萬點徘徊,乏力強勢衝上去,但又好像跌不下去。據聞以股票投資為主打的週刊,近期銷量急跌,救亡措施是內容轉攻政治。銀行股票機前小貓三兩隻,地產經紀鋪頭卻人頭湧湧。

在這種市況中,長線投資者數目買少見少,取而代之是炒家。投資者計算企業價值,有耐性地持有一段時間,但這招近期失靈。炒家不一定是純投機的炒家,還包括專門捕捉股票短期走勢的炒家,有些人稱他們為Momentum Traders。曹仁超名言「有智慧不如趁勢」深入民心,這句話的確充滿智慧,不過重點是分辨出這個「勢」,然後在最適當時機趁「勢」入貨和出貨,整套運作難度甚高。

即使最有耐性的長線投資者也不會放過趁勢賺錢的機會,偶爾做炒家,但頻率不會高,因為在長線投資者眼中,大部分所謂趁勢機會,其實是陷阱。趁勢本身不是問題,不過以趁勢作為投資策略,卻大有問題,因為「勢」難捕捉。不幸地,我發現近年趁勢好像成為香港股民最接受的投資方法,我再說一次,「有智慧不如趁勢」這句話不錯,但「勢」不常出現,普羅投資者不應該當作為投資策略。

股市懨悶,充斥着趁勢炒家,股價短期表現受炒家影響多過基本因素,近期長線投資者表現大都未如理想,其中不少失去耐性,投身炒家行列。由投資者淪為炒家的過程,可以是平鋪直敍,例如基金經理反覆做大量研究,購入某股票作長期持有,公司表現符合預期,但遲遲不能反映在股價表現上,應升不升。衡量基金經理表現是相對,而不是絕對表現,即是跟其他同類型基金比較,自己做得不及人家,不管原因是什麼,壓力開始建立。另外,基金投資者愈來愈無耐性,衡量基金表現的期限由年變為季或月,基金經理不知不覺之間變為炒家。應該長期投資的人也在炒,股市變成一頭由炒家牽引的怪物,耐性近乎零,唯一可掌握的,是傳說中的「勢」。炒家取代投資者的黑手,是相對表現和短期衡量表現。我們可從一個很多人談論的公開投資組合,看這一雙黑手在運作,是《爽報》的「三百萬元組合」。《爽報》找六位知名人士參加模擬投資遊戲,本金三百萬元,今年二月一日開倉,十二月三十一日結數,回報最高一位勝出,獎金是回報利潤的五成。

這是遊戲,不是真實投資,輸的是虛擬金錢,贏的是真金白銀,不過賽例是只有一個人勝出,因此參賽者除了關心自己的組合,也要關心其他參賽者的相對表現,贏得不及別人多,等於輸。遊戲由二月至年尾,只有十一個月,無得上訴,參賽者須在十一個月內顯出功架。每位參賽者星期一至五每日都要寫一段短文,記錄組合活動,這篇文章可能是助長短炒的另一動力,如果參賽者的組合一個星期不動,難道每日談天氣?遊戲期限過了一半,從參賽者的行動,確定這遊戲跟投資全無關係,是百分百短炒。參賽者組合差不多每日都在郁動,難得的是,他們沒隱瞞短炒賺錢心態,文章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是「短炒」。我希望遊戲完結後,《爽報》提供其他數據,例如組合Turnover、平均持股時間等。

我認為爽組合不是例外,今日很多標榜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也敵不過相對表現和短期衡量表現的壓力,下海參與短炒。全民短炒的影響是惡性循環,股價不能反映價值,投資者信念動搖,放棄長線投資,加入短炒。短炒令股價波動變大,投資回報失準,股票市場不能發揮資金分配的功能,股市變成靠運氣的賭場。爽組合六位參賽者中,有一位早前因虧蝕四成,被踢出局,餘下五位的成績﹙截至上週五收市﹚,四位錄得負數,由-6%至-33%,只有一位錄得約5%盈利。同期持有盈富基金(2800),回報是0%。爽組合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教育教材,但以真人騷形式指出投資的種種不是,它是一個甚佳的宣傳方法,至少我日日追看。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11

負能量,萬歲!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9-20  NM




今年七月,美國加州聖荷西市二十一人腳底燒傷,三人須送院,他們參加勵志大師Tony Robbins主持的活動「釋放內在力量」(Unleash the Power Within),參加者須赤腳走過長十呎燒紅了的炭。我的科學知識屬小學程度,也知道炭不是很好的傳熱體,即使是燒紅的炭,快步走過,通常不會燒傷。勵志活動很多時用走過炭來顯示某些神奇力量,其實是神棍把戲。不過把戲耍了這麼多年,仍然有很多人深信不疑。當日傷者無一個指責主辦單位,他們怪責自己,異口同聲:「我們不是在最高精神狀態。」

「釋放內在力量」我相信意思是,我們其實擁有很多未被發現的力量,假如懂得發掘這些力量,我們會變成更有力量的人。勵志課程主辦者一定強調,普通人不能有效地釋放這些力量出來,原因有很多很多個,不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付學費參加勵志課程。在參加過勵志課程的人眼中,未參加過的人值得同情,因為他們永遠不知道擁有這些力量,未參加勵志課程的人等待着被拯救。

很多年前我有一班要好的同事,他們忽然迷上勵志課程,參加過之後,不停再參加深造班,同時成為勵志大使,「邀請」(加上括號是因為邀請手段很落力)身邊的人參加。不知為何,他們覺得我特別有需要參加,可能我份人似特別需要別人拯救,我最記得他們游說我的時候,結尾一句一定是:「這是對你好。」

盛情難卻下,我上了一堂,第二堂沒再去。我記得導師要求我們喊,我們需要集中精神想起一些事情,然後盡情喊出來,我斜視身邊真的有人喊,我喊不出,反而笑了出來。我記得課程收費七千元,當時對我是天文數字(現在也會很肉赤),收費規矩是上完整個課程(好像是連續五日),參加者不滿意,主辦單位原銀奉還。但我想到要捱多幾堂,心裡想死,決定止蝕離場,跟七千大洋道別,終於喊得出來。這是我跟勵志課程的恩怨。

這些年我跟勵志課程互不相干,你有你生活,我有我忙碌,但近年我感到勵志課程生活化,滲透日常生活中,我開始感到威脅。我鎖定了勵志課程生活化的元兇,是三個字:「正能量」。忽然間,我發現被正能量包圍,身邊所有人正能量不離口:做人、做事、做父母子女、做上司下屬、做同事朋友、做一個路人甲,都應該充滿正能量。我周圍問人,什麼是正能量?得到的答案包羅萬有,我接收到的關鍵詞包括「感恩」、「心靈綠洲」、「尋回快樂」……甚至有人認真的告訴我,有正能量課程可以讀,可有系統地學習。正能量無遠弗屆,當我聽到正能量和靈異界的關係,我叫停,夠了,我不需要聽下去。有正能量這回事,即是有負能量,人擁抱正能量,必定唾罵負能量。對一個朋友最差勁的評價,是這個人充滿負能量。今時今日,姦淫擄掠衰不過散發負能量。我要為負能量平反,盲目相信正能量,我認為有很大問題,可以造成傷害,小則燒傷腳板,大則摧毀自信。世上很多事情不是靠想像着好的一面,便可以做到。有些事情太困難、或太曲折、或太無厘頭,就是做不到,而做不到不是問題。我認為終日想着怎樣做到這件事,反而會令做到的機會減低。有些人自信心特別低,日日說服自己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更有可能打沉本身已不高的自信。有些急進的人,為求不令自己和身邊的人失望,可能會走捷徑,或違規,因為他們急於證明自己充滿正能量。做一件事之前,清楚了解失敗的可能性,並計算失敗的具體打擊,即企管人口中的Worst case scenario,我非但不覺得會令事情變得消極,反而覺得掌握現實會增加成功面。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硬要用心用力去消除和壓抑負面,是很辛苦。接受負能量的人活得輕鬆,這些人知道失敗、失望、失意全是生命的一部分。騙自己壞的一面不會出現,一是跟現實不符,二是會令生活變得沉重。明天不是更好的一天,明天是新的一天,That's all。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14

「我唔知」的力量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11-08  NM  
 

 

在酒樓吃飯,點了菜遲遲未到,要求侍應跟進,最討厭聽到侍應即時答:「好快嚟緊。」每次我聽到都有衝動想跟侍應理論,你怎知道呢?這麼多張枱落了這麼多的單,你怎知道廚房正在處理我點的菜?廚房有沒有可能漏了單?

各行各業,包括我工作的地方,我留意到瀰漫着一種不敢說「我唔知」的恐懼。有人提出問題或要求,負責這件事的人彷彿有責任即時提供答案,否則顯示自己無能。很多時候「我唔知」是最適當和最醒目的答案,卻被錯判為無能象徵,我要為「我唔知」平反。「我唔知」失勢,元兇是社會普遍接受醒目仔風氣。最近幾個同事談起一個新加入的年輕同事,他們覺得這位年輕人很叻,我問怎叻,他們異口同聲:「他轉數很快。」我在想,轉數快「等於」叻,理據在哪裡?生命不是一場有獎問題遊戲比賽,最快答出正確答案就有獎,為何快即是好,我想不通。我冷眼看這種醒目仔風氣,所謂醒目是轉數快,話頭醒尾,舉一反三,速度比質素重要。今時今日,寸嘴等於叻,甚至是才子才女須具備的質素。有機會的話,我想參與一班所謂醒目仔女的談話,這些人以極速過招,大家都扮知道對方在說什麼,所有事情都有一個即時答案,你一句來,我一句去。我在想,問到我時,我突如其來一句「我唔知」,把這醒目派對徹底掃興。我說這句「我唔知」不是帶着疑惑表情,而是充滿自信,字字鏗鏘地說出——我唔知,但我都叻。

轉數快的人遇到難題,他們為保持醒目形象,多數會扮識,總之要有一個快的答案。不幸地,扮識從來接受不到時間考驗,很快便露底。轉數快不單只不代表叻,我認為是一種負累。轉數快的人猶如在地雷陣上耍功夫,踩地雷是遲早的事。「我唔知」是有效的掃雷器。一班人討論正經事或傾閒偈,總有人爭住說這句話:「這件事其實好簡單……」他們想表現自己過人之處,懂得在雜亂的資料中掌握事情核心,可是,這種「結論式」修辭對討論其實有害無益,因為很可能犯了Jumping to Conclusion的錯誤。相反,「我唔知」是拒絕Jumping to Conclusion,太快下結論等於提早離場,離場等於退出,不可能知道這件事可以怎發展下去。「我唔知」代表「我想知多一點」,拒絕匆匆下結論,有耐性去學一些新事物,我看不到有什麼不醒目的地方。「我唔知」是顯出智慧的機會。即使我知道答案,其實只是我以為自己知道答案,太快下結論,放棄聽下去是下策。人其實很喜歡交換心得,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也希望從別人身上拿一些東西回去。懂得說「我唔知」其實是向別人賜教的方式,頓時令別人感到重要,別人會更花心機解釋他們所知道的。「我唔知」是建立關係的工具。

我們經常提醒別人要有open mind,接納不同主意,而「我唔知」是open mind的最佳朋友。當我能接受「我唔知」,代表我豁了出去,我不怕別人怎看我,我想知多一點,這個新主意可能就是一個突破的創意。「我唔知」是創意的泉源。「我唔知」其實不簡單,人要先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知道「我唔知」是要經過認真思考,求求其其的人根本弄不清楚「我唔知」的意義,因為他們沒思考過問題,這種「求其我唔知」是代表無知。經過思考的「我唔知」,其實牽涉一個過程,包括考慮過問題,分析過自己的知和不知,然後判斷出「我唔知」。「我唔知」是知識的根據。在醒目仔女橫行年代,凡事要即時,要寸嘴,「我唔知」愈來愈被邊緣化,被視為無料表現,我唱反調,「我唔知」代表自信,這句話充滿力量。我沒必要知道所有事情,假如我是需要知道這件事的話,請給我一點時間去了解,遲些我再跟你談。就如酒樓侍應,他最有力的答案是:「我唔知,不過我會幫你去廚房check吓。」

蔡東豪 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07

愛平庸 蔡東豪 Tony Tsoi

2012-12-13  NM  
 

 

大班樓開張的時候,我帶不同朋友幫襯,我記得其中一人的評語,是味道不夠,特別是豉椒炒蜆太淡。我向葉先生反映,他解釋是因為無落味精。由細到大,我們吃慣了有味精的食物,以為味精代表美味。事前說清楚事實,再揀一次,我相信我的朋友會揀吃慣了的味精豉椒炒蜆。

選平庸,不選精緻,是人性。食客揀味精食物不是例外,靚模寫真集銷量好過經典文學作品,汽水好賣過橙汁。兩件東西,一件平庸,一件精緻,我們多數會揀平庸。這現象或有例外,但例外不多,普遍情況是平庸勝精緻。美國人有一句諺語:「No one ever went broke under-estimating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American public.」我肯定這不獨是美國人的事,關於品味,低處未算低。

愛平庸的原因,很多時候跟成本無關。又以食物為例,西式快餐連鎖店售賣的,有部分根本不是「真正」食物,我們老實答自己,我們幫襯的原因,真的是便宜和快捷嗎?這事實我們不願承認,但屬千真萬確,我們愛平庸是出於自由選擇。

愛平庸的出發點不深奧,大部分時候很簡單,就是喜歡。我在日本去過一間鰻魚飯專門店,餐牌上同時有野生和養殖鰻魚供應,我未吃過野生鰻魚,心想天然一定代表優質,原來味道跟我習慣了的鰻魚飯差好遠。正如很多有機食品,顧客不揀不是因為不認同綠色生活,是因為不習慣味道。表面上平庸的東西,背後經過認真考慮,設計出最適合我們口味的產品。平庸不代表差,大部分時間擊中我們要害。

平庸是安全的,大部分人揀平庸,是我們不想離群。搭港鐵,我袋內有《壹週刊》和《New Yorker》,我會拿《壹週刊》出來看,我想無縫地融入社群,沒有人會覺得我扮嘢。平庸是一種社會確認,得到確認是重要的,我們喜歡受他人確認的舒服感覺。閣下週末去油麻地Kubrick睇戲兼睇書,星期一跟同事閒談,你不敢說真話,因為你不想被人指扮有品味。在香港,低品味是「從眾」,現實是大眾愛平庸。揀平庸又實際、又安全、又舒服,表面上不會錯。愛平庸,我舉手附和,因為我怕被人批評扮清高,不過,我揀平庸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兩件事:一、平庸有可能是偽選擇。在扮嘢和平庸之外,可能有其他選擇。很多時候,我們很快被扮嘢的選擇嚇怕,以為另一個選擇一定是穩妥的平庸。或者,在平庸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只是我們沒花精神去想。平庸的問題是製造惰性,即是揀表面上穩陣的選擇,而不去考慮創新。

二、平庸激嬲叻人。平庸鼓勵維持現狀,因為現狀之所以是現狀,一定經過某些人篩選,認為現狀是最適合的選擇,未找到比現狀優勝的選擇,千萬不要改變現狀。因此,改變現狀帶有風險,需要決策者付出勇氣。問題隨之而來,有些人可能不滿現狀,經過一段時間累積不滿後,一是失去鬥志,一是轉化為離開的決心。一間由平庸領導者帶領的公司,最顯見的問題,是人才流失。最先離開是有實力的人,這些人大部分是公司內較叻的人,因為叻人有人吼。平庸的後果,很可能是叻人離開,剩下無人吼的人。當公司上下接受平庸,這間公司注定平庸下去。我不討厭平庸,甚至會想辦法擁抱平庸,但心底希望以不平庸方法做出平庸的事,當然大部分時間是眼低手更低。「不平庸地平庸」不抽象,我最近親身經歷過。一個九十分鐘睇戲經驗,看到有人認真地做出不認真的事,而做得這樣出色,我說的是彭浩翔的電影《低俗喜劇》。這套戲開宗明義賣低俗,宣傳以低俗掛帥,劇情和對白也低俗,但加起來卻是一套不低俗的電影。彭浩翔「不平庸地平庸」,令人眼前一亮,我起立鼓掌。

掉星記

大班樓失去米芝蓮一星,有人問我,這代表什麼?我不太清楚,只見到葉先生仍然很忙。我想,大班樓沒因為獲星而打鑼打鼓,也不應為掉星而過分緊張,老套一句:我們時刻全力以赴。不過,股價高位回吐,訂位仍然好難。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