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丰获裁部分胜诉免缴逾2亿税款


每经实习记者  杨可瞻

        利丰(00494,HK)日前发出公告称,该公司最近收到香港税务上诉委员会的通知,有关利丰其 中一家附属公司——利丰(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丰贸易),对香港税务局局长于2004年6月14日作出的决定而提出的上诉作出裁决,涉及利丰贸易 由1992/1993至2001/2002年课税年度总数3.33亿港元利得税评税的反对申请,上诉裁决利丰贸易部分胜诉。

        据公告披露,此上诉牵涉利丰贸易的两项申请:就若干非源自香港收入提出的离岸申请;及就若干源自香港收入的市场推广费用提出扣税的申请,涉及由1992/1993至2001/2002年的课税年度。

        利 丰贸易的两项申请都不被税务局所接受。税务局随后于1999年,向利丰贸易发出由1992/1993至1997/1998年课税年度的附加评税,利丰贸易 对此首次附加评税提出反对,税务局又对随后年度发出类似的附加评税,利丰贸易再次对此提出反对。利丰贸易于2004年7月13日,向上诉委员会提出申请, 上诉委员会于2006年1月3日至2006年1月19日,举行了为期12天的全日聆讯。

        今年6月12日,上诉委员会裁决利丰贸易部分胜诉,上诉委员会同意并裁定,利丰由1992/1993至2001/2002年课税年度的离岸申请,涉及约2.05亿港元的附加评税将被废除,但确认了税务局有关涉及1.28亿港元的附加评税。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

星巴克菲亞特在歐遭重罰 補繳不超3000萬歐稅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573.html

星巴克菲亞特在歐遭重罰 補繳不超3000萬歐稅款

北京晨報 2015-10-23 15:10:00

據了解,不少跨國企業在歐盟境內想方設法避稅,引起歐盟強烈不滿。歐盟已經啟動一系列納稅調查,矛頭直指蘋果、亞馬遜、星巴克等“業界大腕”。

歐洲聯盟21日批評兩家跨國公司在歐盟成員國“避稅太狠”,責令美國咖啡連鎖業巨頭星巴克、意大利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分別補繳不超過3000萬歐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稅款。據了解,不少跨國企業在歐盟境內想方設法避稅,引起歐盟強烈不滿。歐盟已經啟動一系列納稅調查,矛頭直指蘋果、亞馬遜、星巴克等“業界大腕”。

出拳 責令補繳稅款

負責競爭事務的歐盟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21日透露,星巴克公司與荷蘭政府私下達成的避稅協議違反歐盟規定,而菲亞特公司與盧森堡也曾達成類似避稅協議。據她估算,如果菲亞特公司未曾與盧森堡政府達成避稅協議,“那麽將多納稅20倍”。

因此,歐盟委員會責令星巴克、菲亞特向荷蘭、盧森堡當局分別補繳2000萬歐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至3000萬歐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稅款。

歐盟成員國對企業的補貼措施和稅率政策,不得違反歐盟公平競爭和反壟斷相關規定。然而,一些歐盟成員國私下向跨國企業提供稅率優惠,以吸引全球大公司把業務轉移至該國境內,從而在歐盟內部造成不公平競爭。

歐盟已著手加大對這類現象的調查和打擊力度。韋斯塔格21日說,讓星巴克和菲亞特補繳稅款,“可以抵消它們所獲的不公平優待”。

回應 兩家拒不認錯

星巴克和菲亞特21日均作出回應,否認以不當手段避稅。星巴克公司表示,該公司一直遵守荷蘭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政策法規,將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提起上訴。菲亞特公司否認從盧森堡當局領取非法補貼,聲稱該公司與盧森堡達成的稅率協議只是為了“明晰定價規則”。

荷蘭和盧森堡政府也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持反對態度。盧森堡方面稱,將會動用一切法律手段推翻歐盟裁決。荷蘭方面表示,對歐盟裁決感到“驚訝”,將向議會通報此事並商討對策。

信號 調查不會止步

韋斯塔格21日說,歐盟還在調查更多類似違規案件,“不會止步於此”。

“我希望這兩起案件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今後可能會啟動更多調查,”韋斯塔格說。

去年,盧森堡政府被曝與多家跨國公司私下簽訂避稅協議,其中某些協議中的約定稅率低至1%。不少人指責盧森堡的做法對歐盟其他成員國有失公允,呼籲盧森堡終止這類私下協議。

韋斯塔格21日強調,“所有公司,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是否跨國公司,都應公平繳納稅款”。據新華社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46

法國誓向谷歌追討高額稅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029.html

法國誓向谷歌追討高額稅款

一財網 李莉 2016-02-04 14:25:00

谷歌將向法國支付的稅款,鐵定會比英國的1.3億英鎊“多得多”。

上月,谷歌和英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和解協議,同意補繳1.3億英鎊的稅收。2月2日,法國財長米歇爾·薩潘(Michel Sapin)在巴黎出席一場會議時表示,該協議“更像是協商的產物,而不是對法律的執行。法國稅收機構不會就谷歌所欠下的稅款數額進行協商。我們會執行法律。”

換句話說,谷歌將向法國支付的稅款,鐵定會比英國的1.3億英鎊“多得多”。

歐洲對谷歌集中展開稅收調查

歐盟在上周表示,將針對其所收到的各種投訴,對谷歌和英國政府所達成的和解協議進行評估。此前,谷歌已經因為在愛爾蘭的稅收情況接受調查,而歐盟也發起了一項有關谷歌是否濫用了自己在搜索引擎市場主導地位的反壟斷調查。

在一片“激進企業稅收優化計劃”的抗議聲中,歐洲各國政府紛紛出手:意大利稱,谷歌在2009~2013年間,涉嫌偷稅漏稅2.5億歐元(合2.73億美元),約為該公司在意大利去年全年銷售收入的20%。比利時也不甘落後,正積極尋求能賦予歐盟國家更多權利,追回企業轉移到海外的利潤的方案。

歐盟競爭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已經身體力行地推動了對一系列各國政府和企業所達成的所謂“甜心交易”的調查。歐盟也已下令各國政府追討此類交易所產生的8億多歐元欠稅。

另外,歐盟還在想辦法限制企業利用複雜架構來減少應繳稅款的能力。

與此同時,維斯塔格也在調查蘋果公司在愛爾蘭的繳稅情況。據分析師估計,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庫比蒂諾的公司可能需要追繳高達幾十億美元的稅款。

谷歌:我們遵守法律

上周,谷歌表示,其與英國稅收機構所達成的1.3億英鎊和解協議正是遵守英國相關法律的結果。谷歌發言人還表示,該公司在所有開展業務的國家都繳納了相應稅款,並將繼續與當局合作。他還補充表示說,“政府制定稅法,稅務機構獨立執法,谷歌遵守法律。”蘋果則表示,該公司應該無需向比利時針對其所謂愛爾蘭“甜心稅收交易”所展開的調查支付任何款項。

矽谷集團也加大了在華盛頓的遊說力度,他們認為自己在歐洲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不過,薩潘表示,對稅收的嚴查並不僅僅針對美國公司:“法律適用於所有人,適用於谷歌,也適用於其他公司。”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79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雙滿月” 上海關區進口貨物稅款優惠近四千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404.html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雙滿月” 上海關區進口貨物稅款優惠近四千萬

一財網 胥會雲 2016-02-22 17:15:00

中韓、中澳兩項自貿協定實施兩個月,上海關區兩項自貿協定項下進口貨物受惠貨值12.4億元、稅款優惠3992萬元。

中韓、中澳兩項自貿協定實施兩個月,上海關區兩項自貿協定項下進口貨物受惠貨值12.4億元、稅款優惠3992萬元。

其中,自韓國進口主要受惠商品為未鍛軋鋅、合成橡膠等工業類產品;自澳大利亞進口主要受惠商品為牛肉、海鮮等民生類產品。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於2015年12月20日起正式實施,當日實施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實施第二次降稅。經過一定過渡期後,兩個協定項下絕大多數貨物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其中,中韓自貿協定項下,最長20年過渡期後,韓國將對92%稅目數的中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我國將對91%稅目數的韓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中澳自貿協定項下,澳大利亞將在5年內對全部中國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中國在經過最長15年過渡期後對96.8%稅目數的澳大利亞原產貨物實行零關稅。

據上海海關介紹,截至目前,兩項自貿協定項下共進口貨物2063批,受惠貨值12.4億元、稅款優惠3992.2萬元。其中韓國原產貨物進口840批,受惠貨值5.1億元、稅款優惠1220.6萬元,主要受惠商品為未鍛軋鋅、合成橡膠等;澳大利亞原產貨物進口1223批,受惠貨值7.3億元、稅款優惠2771.6萬元,主要受惠商品為牛肉、海鮮等。

除企業享受到成本降低、通關便捷外,普通市民也將享受到自貿協定帶來的實惠,能更快、更省錢的買到來自韓、澳的“美食盛宴”。

“貿易協定生效後,稅率經過兩次調整,進口成本下降,所以我們相應調整了一些商品的零售價。比如從澳洲進口的龍蝦,關稅從15%下降到9%。隨著幾級供應商不斷放大成本優惠的效應,我們的零售單價也從去年的每斤325元左右降至270多元;等2019年關稅降為0後,隨著綜合稅率下調,龍蝦價格將有進一步的下降空間。”上海極鮮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杜震介紹說。

截至目前,中澳自貿協定項下,澳大利亞原產牛肉進口406批,受惠貨值1.7億元人民幣,占比23.1%;海鮮進口327批,受惠貨值7311.7萬元人民幣,占比10%。

2015年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貿企業面臨進出口“寒冬”。上海海關方面表示,自貿協定實施後,上海海關在通關現場設立了中澳、中韓自貿協定貨物通關專窗,為受惠貨物驗放提供便捷通道,及時解決企業通關受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04

蘋果拖欠稅款到底怎麽回事?在中國也被指少繳稅4.5億

距離iphone7發布還有一周,蘋果公司卻已經被漏稅的事提前推上了輿論的高潮。

8月30日,歐盟委員會做出裁定稱,愛爾蘭政府須從美國蘋果公司補收稅款最高達130億歐元(約合146億美元,接近980億元人民幣),具體金額由愛爾蘭決定。

歐盟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說,愛爾蘭政府對蘋果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違反歐盟規定,造成多年稅收損失。根據裁定結果,愛爾蘭政府需從蘋果公司補收2003年到2014年的稅款和利息。另外,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聲明,該裁決“並非針對愛爾蘭稅收系統及其企業稅率”,除了蘋果外,沒有其他公司受此次裁決影響。

僅納稅0.005%是怎麽做到的

根據外媒報道,2014年企業巨頭蘋果公司在美國以外的大多數地區取得的每百萬元收入只需繳納50美元的稅款,稅率僅為0.005%。那麽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

與其他公司一樣,蘋果公司通過愛爾蘭將商品運向歐洲、中東、非洲和印度等地。早在1991年,蘋果就與愛爾蘭政府達成協議,蘋果愛爾蘭分部和蘋果總部將共享所賺取的利潤。

對於蘋果愛爾蘭分部所賺取的利潤,蘋果公司只需根據愛爾蘭的稅賦標準納稅,而“幽靈總部”那部分的利潤則無需支付稅金。因為按照愛爾蘭的法律,這是一個“無國籍”的公司。

2011年,蘋果在愛爾蘭的子公司之一——蘋果國際銷售公司取得了160億歐元的利潤,但只有不到5000萬歐元的收入被劃進愛爾蘭分部,其余全部被算入無需繳稅的“總部”,愛爾蘭政府也同意這種安排。

為了吸引大企業進入本國,愛爾蘭的企業所得稅率為歐洲最低,僅為12.5%。蘋果、谷歌、臉書、易趣和推特都將總部設立在愛爾蘭。

1990年,蘋果公司開始在愛爾蘭科克郡經營,如今在當地雇傭約6000名員工。絕大多數的員工仍駐科克郡,其後,數以千計的跨國企業也在該郡興起了投資項目。據蘋果稱,公司是當地最大的雇主。

雖然歐盟各國有權設定自己的稅率,但一位官員表示,愛爾蘭政府給予蘋果公司的巨大優惠對於其他競爭者極為不公,已經構成了非法的國家援助行為。

蘋果和愛爾蘭將提出上訴

包括利息在內,蘋果被歐盟要求補交相當於僅為其賬本上5%,約146億美元的稅費,但蘋果公司對這數字顯然並不滿意。

對於歐盟的裁定,蘋果公司高管發表聲明稱將提起上訴以推翻這一裁決。該公司首席財務官馬斯特里(Luca Maestri)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蘋果是愛爾蘭第一納稅大戶,是美國第一納稅大戶,也是全球第一納稅大戶!”

馬斯特里認為,歐盟錯誤計算了蘋果在愛爾蘭的納稅,這一裁決將對歐盟經濟起到毀滅性作用。另外,歐盟委員會試圖替代愛爾蘭稅法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歐盟成員國的主權。

愛爾蘭政府也表達了抗議,認為這一決定侵犯了國家主權,並堅持稱蘋果已向愛爾蘭支付了應付的全部稅款,不存在任何國家補貼,也未向蘋果公司提供任何稅收優惠待遇。

愛爾蘭投資發展局首席執行官沙納漢表示:“愛爾蘭就此事的立場沒有改變——愛爾蘭並未提供稅收優惠,相關裁決是對愛爾蘭的不實指控,也是對愛爾蘭稅收體制的嚴重歪曲。”

依照愛爾蘭總理的指示,愛爾蘭財政部長將在征得內閣同意後就此次裁決向歐洲法院提出上訴,上訴期限為2個月零10天。

愛爾蘭投資官方的微信公眾號發文稱,一直以來,透明直接的12.5%的企業所得稅、高素質勞動力、歐洲入口優勢、優惠的企業政策是愛爾蘭吸引外商投資在愛成立和發展的原因。外商投資為愛爾蘭直接或間接帶來超過30萬就業崗位。

在中國也曾被指少繳稅4.5億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2015年上海納稅百強名單發現,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位列2015年第三產業稅收排名前百強的第三位,稅收收入為64.46億元,約為上述歐盟裁定為12年(2003年至2014年)補交稅款總額的6.6%。

雖然蘋果在中國的貿易公司在納稅排行榜上僅次於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之後,但根據公開資料,中國財政部也曾在2015年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中透露,2014年各地財政部門發現各類違規問題涉及金額690.81億元,其中就包含蘋果在中國的公司。上述檢查發現,截至2013年底,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少計收入87.99億元,少繳稅款4.52億元。但到目前為止,尚無相關的後續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82

學者:愛爾蘭拒絕追征蘋果130億歐元稅款 原因有三

近期,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要求愛爾蘭政府向蘋果補征收最多130億歐元(約合959億元)的稅款,但愛爾蘭表示拒絕。這是為什麽?

2016年10月15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稅務研究中心(CITC)聯合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在北京舉辦了“G20杭州峰會後國際稅收發展趨勢”專題研討會,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相關人士參會。研討會上,蘋果130億歐元稅款一事成為討論熱點。

早在2014年6月起,歐委會便開始針對愛爾蘭等國可能存在的非法國家補貼政策進行調查。今年8月30日,歐委會裁定愛爾蘭對於蘋果公司的免稅為非法國家補貼,並要求愛爾蘭政府向蘋果補征收上述稅款。

歐委會稱,愛爾蘭涉嫌允許蘋果公司比其他公司少繳納稅收,因而需要補繳。歐盟2013年調查開始前十年起,即2003年~2014年間未繳納的稅收及相應利息,具體數額由愛爾蘭政府決定。

不過,這一裁定立即遭到了愛爾蘭政府、美國官方、蘋果公司的強烈反對。

愛爾蘭財政部表示,愛爾蘭沒有給過蘋果任何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歐盟起訴我們這樣做了,但是我們認為歐盟搞錯了,所以提起上訴,而且我們非常有信心能贏下來!9月7日,愛爾蘭議會支持內閣上訴的決定。

對於這130億歐元巨款,愛爾蘭政府為何拒絕追征?

在上述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稅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杜建偉分析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蘋果公司在愛爾蘭堆積的巨額剩余價值,絕不是僅在愛爾蘭一個地方就能創造的,愛爾蘭政府在上述價值創造中的貢獻是有限的。

其次,愛爾蘭是所得稅和流轉稅雙主體的稅種結構,且企業所得稅的收入規模要遠遠小於個人所得稅,只是補償其政府貢獻的涓涓細流而已。歐債危機以後,愛爾蘭政府的債務負擔率雖然一度達到了120%,但近年來呈現快速遞減趨勢,2015年底降到93.8%,2016年一季度將到80.4%,低於歐盟成員國84.8%的水平,這說明其補償來源組合效率很高。

最後,保持對外資的引力和緩解就業壓力的確是政府必須要考量的因素,但更為主要的是價值創造中政府貢獻能夠得到有效補償,繼而財政收支缺口呈現收窄趨向所帶來的底氣。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朱青教授表示,歐盟有沒有權力仲裁愛爾蘭得征稅是有爭議的,愛爾蘭和美國政府認為它沒有這個權力。“據我所知,歐盟在直接稅如企業所得稅方面還沒有一個制度性的法律的約束,個人覺得像轉讓定價、避稅方面歐盟沒有權利仲裁或者制裁愛爾蘭,不過道義上有。”

朱青在分析蘋果避稅手法後認為,從蘋果公司角度看,蘋果公司沒有違反法律。而目前出現的情況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這才需要國際社會加強稅收協調,來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

金杜律師事務所國際稅收合夥人葉永青表示,蘋果案件最終落腳點落在於,所得來源地和定價規則到底歐盟說得對,還是蘋果在愛爾蘭的政府主權下的主張是對的。這里還涉及到預先裁定等問題。

蘋果案件正是當前跨國企業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典型案例。跨國企業利用國際稅收規則存在的不足,以及各國稅制差異和征管漏洞,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全球總體稅負,甚至達到雙重不征稅的效果,造成對各國稅基的侵蝕,這被二十國集團(G20)稱為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各國政府每年因此損失稅收多達2500億美元。

為了修改國際稅收規則、遏制跨國企業規避全球納稅義務、侵蝕各國稅基的行為。2015年底,G20領導人正式批準了經合組織發布的BEPS項目總計15項行動計劃,這標誌著一個世紀以來國際稅收規則體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

近期公布的G20杭州峰會公報稱,將繼續支持國際稅收合作以建立一個全球公平和現代化的國際稅收體系並促進增長,包括推進正開展的BEPS行動計劃、稅收情報交換、發展中國家稅收能力建設和稅收政策等,以促進增長,提高稅收確定性。

研討會上,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稅務研究中心主任曹明星提出,必須認識到,當前G20國家在稅收領域的國際協調與合作仍有很大空間,應在完善全球稅收治理上發揮引領作用,必須推動當前國際稅收規則的主導權逐漸由傳統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向更具有政治高度的國際機制(如G20、APEC)轉移。

此次G20杭州峰會上,中國提出建立中國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

曹明星表示,中國國際稅收政策研究中心建立的宗旨在於提出重構國際稅收秩序的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分享中國經驗,為打造“創新、活力、包容、共享”的世界經濟做出貢獻。這一宗旨,也可以看做是中國政府以大國財政重塑國際政治經濟版圖的雄心的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99

無視歐盟130億歐元稅款處罰 蘋果將更多資產轉至愛爾蘭

雖然在愛爾蘭面臨逃稅的處罰,但蘋果還是將更多的資產轉移到了該國。蘋果在愛爾蘭Holyhill成立了iTunes的國際業務點。

據Business Post,蘋果將價值90億美元的資產從盧森堡轉移至愛爾蘭。蘋果表示,將在愛爾蘭Holyhill管理100多個國家的iTunes業務和內容商店。此前從2004年開始,蘋果在線業務的管理都是在盧森堡完成。這一資產轉移將給愛爾蘭帶來數千萬歐元的增值稅。

愛爾蘭是蘋果在本土之外的重要據點,蘋果也因此享受著愛爾蘭的優惠稅收政策,但是一直有批評的聲音稱愛爾蘭是蘋果的“避稅天堂”。

歐盟委員會對蘋果進行稅務調查在2014年6月就已經啟動。歐盟懷疑,蘋果與愛爾蘭政府達成某種協議,蘋果為當地解決就業問題,而愛爾蘭則為蘋果提供稅率上的優惠,多年來一直享受低於2%的稅率,從愛爾蘭政府的補貼中非法獲利。

最終,歐盟根據調查做出的裁決,蘋果需要向愛爾蘭補繳2003年到2014年的總計130億歐元的稅款,同時,還需要繳納多年來的利息。

對於歐盟的判決,蘋果CEO庫克在針對此事的公開信中對歐盟的決定予以強硬回擊。除了蘋果不滿,即便是能收到巨額稅金的愛爾蘭政府也不滿意這一裁決。愛爾蘭財政部長表示完全不能同意歐盟委員會的決定,將通過上訴來維護愛爾蘭稅法體系的公正性。

而從這一次蘋果的安排來看,似乎並沒有把歐盟的處罰放在心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12

1/3英國富豪偷稅漏稅 未繳稅款或達20億英鎊

英國的富豪最近有些麻煩。

英國國家審計署報告顯示,在英國最有富有的群體中,每3位富豪中就有一位正在接受稅務機構的個稅調查,涉及的稅款可能接近20億英鎊(約合167億人民幣)。

英國稅務海關總署在2009年就設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小組,專門負責監督英國最富有的6500名富人的稅務賬戶。這部分群體人均坐擁資產至少達到2000萬英鎊,而他們只占了英國人口總比的0.02%。英國所得稅及國民保險費用中他們所繳金額占到了1.3%,而在資本收益稅部分,他們則占了15%。而特別調查小組表示,僅在2015~2016年,這些富豪尚有巨額稅款未繳清。

數額巨大或涉及犯罪

據英媒報道,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此前一直在對這6500名高凈值納稅人(一般指可供投資資產在600萬元人民幣,即10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進行正式調查,平均每個納稅人有4個稅務問題需要回答。這些調查普遍歷時較長,目前在開始調查的稅務調查中有6000項已經歷時超過18個月,其中有4000項已經超過3年。事實上,近20億英鎊的稅額估值橫跨多個納稅年份。

在2011~2012的納稅年度,這些富豪被查有2億英鎊稅款未繳清,而到了2015~2016納稅年度,這一數字則攀升至4.16億英鎊。

英國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在這些具有爭議的應納稅額中,超過半數都與避稅有關。這一特別調查小組所監控的富豪中有約15%的人使用了這些避稅手法,避稅額可能超過11億英鎊。

報告中同時指出,逃稅現象盡管罕見,但一旦發生通常都意味大量資金的卷入。過去5年中,英國稅務海關總署完成了72個稅務欺詐案的調查並追回了包括罰金在內的8000萬英鎊。其中兩個案子被移交刑事調查,最終有一起被定罪。未來,英國稅務機構還將對10位富豪個人展開刑事調查。

在今年年初的“巴拿馬文件”泄露後,已經有約40起相關案件從中得到證據。此後,特別調查小組及欺詐調查中心將會對文件中相關的離岸資產及稅務情況進行調查。

調查小組力度需加強

這一特別小組成立的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富豪的稅務問題通常都極為複雜,同時相比於普通大眾,他們更容易卷入避稅等問題中。另外,由於民眾一直認為富人很少繳稅,這一小組的成立也是為了體現稅務系統的公平性。

目前,這一小組對富豪群體的特別監控也的確發揮了作用。英國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這部分高凈值人群創造的收益中約有9%依賴於這一小組的監督工作。相比之下,稅務機構所發揮的作用只占了5%。

英國國家審計署表示,稅務機構成立這一調查小組的行為十分明智,目前的稅額體量的確需要這樣的小組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進行監督。但同時,審計署也呼籲稅務機構開展更多工作,“尋求最有效的辦法以使得這些英國最富有的人繳納稅款額最大化。”

(實習生龐瑞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05

普華永道合夥人:反逃避稅讓一些企業補繳稅款過億

在全球打擊大企業逃避稅行為下,不少國家正在加快落實BEPS(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劃,國際稅收監管環境越來越嚴。

去年國家稅務總局推出”千戶集團”計劃,瞄準大型央企、國企、標桿名企和500強外企,以加強對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

“我了解到‘千戶集團’計劃讓一些大企業補繳稅款高至過億元,這也倒逼企業加強對稅務數據的管理,稅務科技軟件越來越重要。” 普華永道亞太區國際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莊樹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12月5日,普華永道發布的《2016年中國稅務科技成熟度》調查顯示,約有半數(51%)的受訪中國企業已經制定或者正在制定跨年度稅務科技策略或發展規劃。報告同時顯示,仍然有31%的受訪企業並不具備稅務科技資源配置,企業對於稅務科技布局還是處於一個依賴現有資源的初級階段。

這次調查數據取自2016年10月至11月對中國內地及香港151家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受訪企業主要涉及金融、科技與通信等行業。受訪人員以從事稅務及財務業務為主。

調查顯示,近一半(46%)受訪中國企業日常所使用的稅務信息來源由電子郵件或臨時報表提供,現有管理信息系統(如ERP)缺乏統一的服務於稅務的接口。從稅務的管控和分析角度來看,49%的受訪企業表示有使用電子表格或數據庫工具記錄相關報稅工作日期及工作流程,另有12%的受訪企業未使用任何工具。從稅務管理和決策層面來看,六成企業僅用電子表格對不同情況進行建模分析,缺乏系統化的稅務分析工具支持。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稅務科技總監郭藹欣分析稱:“盡管中國企業對於稅務職能數字化管理已經引起重視,稅務部門在企業決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趨重,但在實施層面仍然缺乏具體行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國企業面臨稅務職能數字化轉型時,缺乏行業基準或最佳實踐參考,大多數企業有良好的願景但缺乏可參照的稅務科技管理平臺的建設方案;另一方面,稅務職能數字化管理對稅務管理團隊的稅務數據分析和變革管理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

當前稅務環境的變革存在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趨勢。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層出不窮,國際稅收監管環境趨嚴。尤其隨著BEPS行動計劃落地,各國監管機構對稅務透明度要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中國稅務機關征管體制正在進行變革:“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的推出與金稅三期新系統在全國全面上線都標誌著稅收信息化管理已進入新階段。在改革過程中,大中型企業面對的稅務風險管理要求更高。

莊樹青稱,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作為傳統財務行業之一,稅務行業也正在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革。由於下屬分支機構數量眾多,對涉稅風險進行統一有效管理的難度大,這些變化為中國大中型企業的稅務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建議企業盡早利用稅務科技技術進行稅務數據分析、統計以及流程及有效實施內控,從稅務內控制度完善和科技系統建設兩方面雙管齊下,建立有效的稅務管理規則以優化稅務內控管理、應對挑戰。”

郭藹欣認為,中國企業的稅務科技成熟度停留在起步或者第一階段,這種財務數據分散在不同程序中的初級模式存在稅務風險管控的隱患,影響企業管理效率與效益。在稅務大數據時代,規劃及使用稅務數據中心將成為大中型企業的主流形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31

14億元稅款“逼走”希捷?希捷:屬投資計劃調整

14億元稅款“逼走”了美國硬盤巨頭希捷集團(下稱“希捷”)?希捷近日宣布關閉蘇州工廠,這樣的消息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也引發各種猜測。不過,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蘇州市商務局人士稱,最近幾年江蘇這一帶成本在上升,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不少企業到東南亞去投資。希捷方面也表示,關閉蘇州工廠還是出於持續優化運營效率的考慮。

希捷關閉蘇州工廠

近日,希捷宣布關停中國蘇州工廠,裁員2000余人,並按照法律要求給予2個月工資補償。此舉引起了較大的輿論關註。

據記者了解,希捷在全球有三家硬盤制造公司:蘇州公司、無錫公司和泰國公司。希捷蘇州於2003年1月在蘇州工業園區綜保區西區(原出口加工區A區)註冊成立,前身為邁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2005年底邁拓科技被希捷收購,主要生產自主品牌(Seagate)的筆記本電腦硬盤、臺式機電腦硬盤和企業級服務器硬盤。希捷無錫則成立於1995年。

希捷蘇州工廠貼出的關閉通告稱,“由於持續優化運營效率的考慮,根據董事會決定,希捷不得不做出提前解散中國蘇州工廠的決定。對於將因此受到影響的相關員工,我們深表遺憾,本次提前解散蘇州工廠是希捷繼續縮減全球生產規模、以更好地適應現在及未來市場需求的措施之一。”

關於希捷關閉蘇州工廠的具體原因,希捷科技企業資訊部總監張桂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確實是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對傳統硬盤的需求低迷,這一決定也是為了提升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

蘇州工業園區發布的信息顯示,希捷在中國工廠的產品以磁頭驅動的傳統硬盤(HDD)為主,但是目前新型固態硬盤(SSD)已經占據了市場主要份額且呈逐年上升態勢,加之硬盤應用的電腦等終端產品的需求降低,導致近幾年蘇州公司和無錫公司的訂單持續減少,產能嚴重過剩。希捷蘇州2015年外貿進出口額為19.2億美元,2016年的進出口額降至12億美元左右。

新華社16日報道稱,希捷集團稅務和國際業務管理副總裁麥克·士摩也表示,由於世界宏觀經濟形勢的改變,全球市場對筆記本、個人電腦和企業級硬盤的需求下降明顯。去年希捷集團面臨種種困難,不得已在全球範圍內裁減人員達14%。

張桂琛表示,從2016年7月份至今,希捷集團已經在馬來西亞、美國等全球範圍內采取了幾次類似的行動,之後希捷也還會繼續評估運營和開支,根據需求做出調整。

“我們這次確實是已經把蘇州工廠所受到影響的一部分產品轉移到其他工廠,比如無錫工廠。無錫工廠已經完全有能力生產原來蘇州工廠負責的產品,客戶也會逐步從無錫工廠出貨。無錫工廠目前也在擴招人員,蘇州工廠提早解散時也向蘇州工廠的員工發出招聘信息。目前蘇州工廠預計總共2127名員工會受到關閉工廠的影響,終止合同的簽署分批進行,這個工作會在1月底結束。”張桂琛對第一財經記者補充道。

蘇州市商務局局長吳新明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希捷關閉蘇州工廠其實是希捷整個投資計劃的調整,整合蘇州工廠和無錫工廠,根據現在市場的需要進行產品結構和產能的調整。

14億元稅款由蘇州和無錫工廠合交

此前,江蘇省國稅局曾令希捷江蘇追繳14億元稅款,並簽訂了APA(Advance Pricing Arrangement,單邊預約定價安排)。而在希捷關閉蘇州工廠之際,2015年希捷啟動了泰國呵叻工廠的擴張計劃,投資4.7億美元,擴大一半產能,增加2500名員工。有輿論認為是這一巨額追款逼走了希捷。

反避稅調查事件是否與此次希捷關閉蘇州工廠有關?“這14億元的補稅是希捷在中國投資的兩個工廠即蘇州工廠和無錫工廠一起補繳的,其中蘇州工廠補交6.28億元。同樣是補繳,無錫工廠沒有關閉。最近幾年江蘇這一帶成本在上升,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不少企業到東南亞去投資。此外,蘇州工廠和無錫工廠都在江蘇,距離不遠,設備投資又很大,這樣的區域布局本來就不科學。因此,希捷此次更主要還是基於整個產能的布局和綜合考量。”吳新明說。

同樣就此問題,張桂琛表示,關閉的主要原因還是出於持續優化運營效率的考慮,對市場需求的把握。

吳新明告訴記者,其實,在2016年5月希捷的一位全球副總裁就已來拜訪蘇州市相關領導,主要知會市政府,當前全球硬盤市場下滑,若形勢不好轉,希捷擬將蘇州工廠與無錫工廠合並,關閉蘇州工廠。“當時希捷也沒有提及反避稅調查問題,也只字未提被處罰之事”。

關於為何在硬盤需求低迷的情況下,還在泰國擴張工廠,希捷集團美國總部給予第一財經記者的回複是:“關於您就我公司生產工廠部署的相關問題,目前,中國無錫市的工廠和泰國呵叻市的工廠將作為希捷全球僅有的兩家成品組裝廠持續正常運營,而無錫工廠依然是希捷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的一環。”

張桂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捷一貫重視與江蘇省國稅局的關系,並且希望與他們建立長期互利的關系。而且公司仍然對中國市場保持堅定的信心,也希望以後能夠在安防監控、機器人、物聯網以及現在對本土需求不斷增長的雲計算方面能夠提供更多的新產品。”

 1月16日,江蘇省國稅局網站發布《江蘇省國稅局有關負責人對希捷APA事項有關情況的說明》,其中提到,APA簽訂後,希捷集團根據重組計劃對江蘇兩家工廠進行整合,把蘇州工廠企業級產品線轉移整合至無錫工廠,並對其增資擴產,進一步尋求在中國機器人、物聯網等新領域的投資。

反避稅調查事件始末

關於目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反避稅調查事件,其實是源於之前江蘇省國稅局對江蘇當地企業開展的一場反避稅調查。

2014年底,江蘇省國稅局對希捷江蘇公司(下稱“希捷江蘇”)開展反避稅調查,最終令希捷江蘇補交稅款和利息共計人民幣14億元。

2015年3月11日,江蘇省國稅局與希捷江蘇正式簽署APA。根據協議,希捷江蘇未來APA執行年度預計每年將增加利潤約4.5億元,預計增加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款約4億元。由於簽署APA給企業帶來更加穩定的預期,希捷承諾將再追加投資。

當時補征的理由是代工環節利潤率低於集團的利潤率。吳新明對記者表示,蘇州當地最近幾年涉及補稅的企業不止希捷一家,補稅的企業也不少,凡是累計銷售達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都要進行審核。但其他企業補稅都沒有超過這個數目,希捷的數目算是比較大的。

跨國公司投資不僅因為稅收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蓓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反避稅調查事件與希捷關閉蘇州工廠兩者之間沒有很必要的聯系。因為跨國公司到中國投資看重的更多是中國整體的發展和市場環境,而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稅收。現在中國從整體來說強調國民待遇,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給跨國公司特別優惠的稅收,靠稅收來吸引投資。絕大多數的跨國公司這幾年來應該已經理解相關政策。”

近年來,國際避稅現象愈演愈烈,“把GDP留給當地,把利潤全部帶走”,已經成為一些跨國公司的慣例,它們利用各國稅法差異,通過高進低出關聯交易等方式轉移利潤,這已經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高度警覺。

2014年11月16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布里斯班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加強全球稅收合作,打擊國際逃避稅,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提高稅收征管能力。中國全面加入G20框架下國際反避稅大行動。

根據“稅收正義網絡”2012年發表的報告,估計全球在“避稅天堂”逃稅的資金總額在21萬億至32萬億美元之間。如果按照3%的年利計算,這些資金每年要向各自政府繳納30%的資本盈利稅,即各國政府會因為“跨國避稅”每年損失1900億至255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以蘋果公司為例,2011年蘋果公司的利潤為340億美元,但只繳納了33億美元的現金稅,繳稅比例不足10%。而按美國稅法,像蘋果這種收入規模的公司,應適用35%的聯邦稅率。但實際上,蘋果公司將稅前三分之二的收入轉移到愛爾蘭,再從愛爾蘭轉移到荷蘭,最後轉移到加勒比島國。這樣,只需要繳納荷蘭低廉的交易稅和部分愛爾蘭低廉的所得稅。據測算,蘋果海外收入的稅率只有3.3%,從而大大拉低了整體稅率。

趙蓓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收益,這是一個企業最本質的追求。從理論上來說,跨國公司實現內部轉移是其實行跨國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它們在稅率低的國家建立子公司的布局,實際上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包括從融資成本低的國家融資,在稅收比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生產,然後可以享受相對低的稅收。

“跨國公司一般從本身的全球布局來考慮,到別的地方生產或者增加別的地方的投資,會對它本身的整個企業的總體戰略布局更有利。泰國現在整體成本比中國低,這些成本包括稅收、勞動力、土地等在內的綜合成本,這也可能是吸引希捷去泰國投資擴廠的原因。希捷不會僅僅因為稅收這個原因而做出關閉蘇州工廠這麽一個重大的決定,它一定是綜合考慮的。”趙蓓文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