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唯一會用「平衡」這兩個字的時 候,是在不能避免的情況下,不知道自己應說什麼,而一定要說些東西,例如我不知道怎下決定,我會這樣說:「我會在A和B之間尋找平衡。」A和B是決策光譜 上的兩個極端,世上大部分事情不會出現極端,因此答案一定是在極端之間,不會錯。實際上這是講完等於無講的廢話,不過聽上去好似好有料。這是平衡對我的唯 一用途。 有朋友參加人生教練課程,我會刻意避開這些朋友一段時間,讓時間沖淡他們心中的熱情,讓理智重新啟動。我中過招,這些朋友以高幾 度的音調,嘗試以真誠感染我,出發點當然是為我好,掛在這些人口邊,一定包括Work-life balance概念。假如平衡是這些課程眾多廢話中的一個廢話,還好一點,很快被遺忘,最大鑊是,這些課程把Work-life balance當作人類必須追求的目標。即是說,你不平衡,代表你有問題。平衡當作目標,大鑊之處,是平衡為虛無的概念。問一百個人平衡的意義,會得出一 百五十個答案。虛無本身沒問題,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虛無的,問題在於把虛無概念當作可準確量度的目標。忽然間,我身邊朋友都在拼命追求Work-life balance,愈追求不到,愈要追求,愈來愈不開心,愈要幫襯人生教練。
或者有人反對平衡是虛無,認為平衡是一種境界, 到達這種境界,自然感覺得到。我覺得平衡是虛無,是因為我未夠班,從未去過平衡境界。據平衡族的說法,走入這境界,人感到所有事情都變得和諧。據我的經 驗,解釋一個虛無概念需要另一個更虛無的概念,例如和諧。我也不想在平衡的定義上糾纏,就當世上真的有平衡這回事,但為什麼我們要尋找平衡?我就是喜歡不 平衡,可以嗎?把這問題推前一步,我認為人生應該是不平衡。就以Work-life balance為例。要平衡工作和私生活,這兩件事必須有某程度的穩定性,否則不可能平衡,但你知我知,工作和私生活的共通點是不穩定,在兩件不穩定的東 西之間尋找平衡,是徒然的。工作上,定下計劃永遠一波三折,不是自己大意,便是競爭對手出其不意,總有變數。在家庭,最不想發生的事情總是在最不合適的時 間出現,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在公在私一片混亂中,我們活得痛苦嗎?不見得,我們大致活得不錯,有人甚至認為活得開心,原因 是,混亂是我們生活一部分,是快樂的泉源,是衝勁的動力,是創意的源頭。最成功的事通常是在混亂中做出來,做完之後驚訝,原來我可以做到。在不完美的生活 中,我們不停調整期望,不停臨危變陣,不停學懂一笑置之。自省和自嘲,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質素。從不完美,我們了解到自己的位置,有時我們的遭遇慘過別人, 有時別人慘過我們。人生教練工具箱內有一萬試萬靈的恐嚇法寶,是壓力。你有問題,因為你有壓力。多得「巴士阿叔」多加一腳,香港人聽到壓力便慌張走避,視 之為疫症,所有不好事情可追溯至壓力,而壓力來源是生活不平衡。我好想知道,無壓力的人生是怎樣?特首有壓力、CEO有壓力、家庭主婦有壓力,當所有人有 壓力時,壓力其實不是壓力,而是生活一部分。我認為壓力是好東西,因為人生就是不完美,我不能避開壓力便要擁抱它。
人性是 我看不通的東西,只知道這東西又複雜,又混亂,又詭秘,以為看懂時,原來是自己騙自己。看不通不代表矇查查,我是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看不通,跟矇查查看不通 有分別。我的意識告訴我,雖然我看不通,我仍肯定人生種種問題的答案不是平衡。我們要平衡,主要為開心,或不想不開心,但開心的目標其實不切實際,因為開 心這對手太強勁,你不是開心的對手。最希望開心時,會有不開心的事情出現,但你不要灰心,千萬不要怪自己人生不夠平衡,要學懂以笑面對:開心好傢伙,下次 我一定贏你。 蔡東豪 Tony Ts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