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公路大王刘根山涉嫌诈骗43亿被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708/0749506616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

43歲一姐去留 列財報重大風險

2012-02-13  TCW




臉書(Facebook)一姐桑 柏格(Sheryl Sandberg)對執行長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有多重要?他說:「沒有她,我們就稱不上完整。」(Without her, we would just be incomplete.)

這位四十三歲的營運長,在二十八歲宅男打造的寂寞王國中,扮演著輔佐國王最重要的內閣總理角色。隨著臉書即將公開 上市,可望募資千億美元的新聞引爆市場熱議,各方對隱身幕後操盤近四年的桑柏格,也燃起強烈好奇。

第一份揭開桑柏格神秘面紗的重量級報導, 出自去年五月《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標題開宗明義說,臉書比任何公司都更需要桑柏格,文中宅男國王毫不掩飾的感激桑柏格為他「處理我不願意做的事情(指廣告業務)。」

她, 本是敵營大將專橫神童糾纏六週,才挖角成功

從佐伯格到整家公司看重桑柏格的程度,除了反映在「最高薪員工」這一事實上(全年逾三千萬美元, 約合新台幣八億八千萬元),公開上市說明書中甚至將桑柏格的存在列為重要風險之一,內文明白寫著:「如果佐伯格、桑柏格以及其他重要領導階層無法正常運作 業務,將會對公司造成嚴重損害。」

一位沒有技術背景,從最大敵手Google空降之初,文化、思想都與臉書格格不入的女性高階主管,如何在 第一回接觸,就收服以傲慢且專橫著稱的神童創辦人,並進而在四年間為這家公司點石成金?回顧這一路,答案應該是:坦承作風、柔軟身段與無所懼的勇氣。

二 ○○七年,臉書對全世界大開門戶,這個年輕的社交網站一時應付不來蜂擁而至的用戶需求,顯得有些招架不住,佐伯格開始四處打聽可以幫他打點事務的營運長人 選。那是他頭一回知道Google全球網路行銷副總裁桑柏格這號人物。

在當年底一場耶誕舞會上,兩人終於初遇,並就近在門口熱切談了開來。 這一幕原是文藝電影愛用的情節,在現實社會中也意外促成一段企業版的「老少配」。

不過,據《紐約客》(The New Yorker)著名媒體評論家歐萊塔(Ken Auletta),其實那時的桑柏格已計畫迎接新挑戰,在臉書之前,曾與《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執行長葛拉漢(Donald Graham)接觸過,探詢跳槽的可能性。

但佐伯格可不是好打發的角色,據 《臉書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描寫,從耶誕長假開始,他就開始跟在桑柏格屁股後面,而且總不停的問:「妳什麼時候過來和我們一起工作?」連續糾纏了六週,終讓桑柏格點頭 出任營運長。

就像所有準新娘經常得面對好奇者的關心,桑柏格也曾被問起「為何跳槽到一家幾乎完全沒有收入的公司?」她很坦白:「社群網站的 前景看來比報業光明,」而且「不想從矽谷搬去華盛頓。」

她,破解工程師情結改變廣告是「收買靈魂魔鬼」成見

二○○八年三月, 桑柏格進駐臉書的辦公室,成了當天矽谷當地報紙頭條,但普遍都不看好,說好聽的是「當二十三歲神童的保母」,說難聽的則是「地獄一般的商業聯姻」。但所有 批評都沒有眼前的問題讓她在乎:「臉書究竟要怎麼賺錢?」

當時的臉書可說是少了一條腿的巨人:雖被譽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社交網路」,但生 不出錢來。不僅如此,在帶有濃重「工程師情結」的佐伯格領軍下,臉書高層都重視使用者介面優化,反將廣告視為「收買靈魂的魔鬼」,近乎孩子氣的堅持,只要 網站夠酷,利潤便隨之而來。

從履新第一天起,桑柏格就開始為了取得「賣廣告」的共識,努力向全體員工推銷自己。臉書產品副總裁考克斯 (Chris Cox)說,她常走在幾百人的座位間主動介紹自己,那姿態就像在宣示「別擔心,我不會搞小團體,我和你們是一夥的。」

另一方 面,佐伯格為了幫她建立權威,隔月給自己放了一個月長假,把權力都交給她。在這期間,桑柏格共召開八次探討商業模式的研討會,每次請大約二十名員工出席發 表意見。然後她會在晚間六點至九點召開高階主管會議,拿員工想法問每一個主管「你怎麼想?」她歡迎爭論,尤其是關於收入與廣告業務,最後她讓參與專案的員 工都同意「廣告就是臉書要做的生意」,讓廣告商支付費用尤為可行。

她,讓臉書開始賺錢創新廣告模式,營收年增六百億

臉書很快 開發出一種社交化廣告(social ads)模式,讓廣告顯示在網頁右邊不起眼的位置,但開放用戶評論某個特殊廣告或廣告商。僅僅是這一點改變,二○一○年就為公司帶進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 幣六百億元)營收,原因是:廣告本身對用戶而言不具任何實際意義,唯有透過好朋友使用並宣傳,才會吸引用戶注意並購買。

二○一一年,臉書又 開發出贊助內容(Sponsored Stories)模式,讓付費廣告商有權對參與計畫的用戶好友群發送「讚」的動態,並讓用戶好友收到通知,吸引他們也跟進買產品。數位市調機構360i總 裁霍夫施泰特(Sarah Hofstetter)認為:「贊助內容改變臉書讓商家花錢做廣告的能力。」這也讓臉書去年營收可能再多一個二十億美元。

她, 當起最佳化妝師善盡「成人監督」,幫小毛頭善後

媒體《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都以「最佳拍檔」形容這一對完美互補的夥伴:技術天才結合有智慧的金頭腦,如今的臉書已不再是幾年前常常被找碴的邪惡企業了。

特 別是臉書長期備受各界針對隱私權問題指責,以往年輕氣盛的佐伯格應付這種質疑時,若非毫不客氣的臭臉相向,就是滿頭大汗、支吾其詞,但桑柏格懂得如何化解 這些困擾。

例如,去年中,臉書聘請公關公司製造Google負面新聞,遭媒體踢爆後,臉書急忙滅火澄清,桑柏格面對媒體指責未能對一群小毛 頭管理階層善盡「成人監督」之責,她坦然承認:「我們犯了錯誤。」平息輿論之火。

桑柏格處理危機的手法贏得媒體與日俱增的好感度,《華爾街 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評論她「很會拿捏分寸,在不同的場合從來不會犯錯。」《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還把她捧為「臉書的第一夫人」。

不過,今日局面並非皆大歡喜,至少,桑柏格的前東家Google就可能笑不出來,尤其 是為她敞開矽谷大門的執行董事長舒密特(Eric Schmidt)。

二○○一年,桑柏格的恩師兼伯樂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結束美國財政部長任期,當時身為幕僚長的她也必須重新找出路。她第一通電話就打給舒密特諮詢,在他強力慫恿「去發展最快的地方吧」之下, 加入Google的廣告銷售團隊。

桑柏格在六年間爬到全球網路行銷副總裁職務,管理員工數從四人激增到全體四分之一,貢獻總營收也從一五% 膨脹至逾半。當她有意藉臉書挖角向舒密特爭取營運長一職卻被駁回,促使她下決心離開。

舒密特曾對外表示,他看好桑柏格有機會成為「超級巨 星」,不過現在這兩家公司的敵意卻在競爭加劇中不斷提升,部分原因可能因為桑柏格跳槽後,拔走大票重要員工,例如設計出贊助內容廣告模式的行銷副總裁費雪 (David Fischer),他之前是Google網路銷售及營運副總裁。

根據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分析,近來,臉書從 Google挖走的人數比被對方挖走的還要多出三倍。《彭博商業週刊》說,Google的損失,恐怕不亞於當年看不起IBM的系統開發商數位研究 (Digital Research),意指數位研究當年不願與IBM合作、最終退出市場,暗喻Google恐將面臨更大威脅。

然而,儘管 桑柏格僅以兩年就讓臉書轉虧為盈、近四年來營收成長超過十二倍,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並順勢將臉書推上千億美元市值的寶座,一般預料,上市後她將面臨的 挑戰也將更巨大。

她,未來發展不設限事業的下一步,未必效忠佐伯格

其中最緊急的問題當屬隱私保護問題,對這點,她大方承認: 「我們在隱私問題上的確面臨很大的挑戰。」但這顆不定時炸彈確實像是公開上市說明書所說,隨時可能改變企業營運狀況,一旦用戶反感激增,或政府修改法令, 將帶來更高成本。

其次,這一對夥伴在進入中國市場存有唯一卻重大的分歧。佐伯格一秉初衷,認為臉書可以扮演改變中國的角色,但桑柏格卻因無 法估量要做出多大讓步,至今不願下決定。

有趣的是,每一場專訪中桑柏格都會被問到下一步,這時她的答案反而是:「我總是告訴大家,如果你想 把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步都串聯起來,可能反而會搞砸,把自己的發展之路限死了。……我不希望犯那種錯誤,我沒有計畫,因為計畫會限制眼下的選擇。」

這 位歐萊塔筆下「可能改寫矽谷男人統治文化的第一人」,似乎沒聽到宅男國王深情的告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6

失敗的贏家:蔡東青財富從800元到43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1NNDIwXzU1ODc1NA.html

從地道的農家娃,到坐擁43億元的富豪,動漫第一股——奧飛動漫(002292.SZ)董事長蔡東青的經歷頗具傳奇,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中國沿海企業家的奮鬥史。

沒有華麗的簡歷,也沒有煊赫的身世,更沒有令人豔羨的學歷,蔡東青身上有的是上一代沿海企業家明顯的風格:低調、務實、智慧、堅韌、變通。

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蔡東青把每一次失敗都轉化為獲得更大成功的轉機。因此他也常常自稱是「失敗的贏家」。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一個初中畢業、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小夥子是如何成為一家文化產業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與蔡東青有著十多年打拚經歷的奧飛動漫董秘鄭宇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事業上,蔡董有著很深鑽研精神。」

1969年出生的蔡東青,父輩都是地道的農民,而他又是家中的老大,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在家境艱苦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蔡東青初中畢業就開始了打工生涯。

在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上,蔡東青持續「鑽研」。他注意到小喇叭很受歡迎,而且生產工藝簡單,於是在1986年,17歲的蔡東青讓母親幫他借了800元錢,買來一台手壓機,建起了製作塑料小喇叭的家庭作坊。

事業稍有起色時,為了盡快把事業做大,蔡東青與一位親戚合夥,無奈由於兩人思路不和、產品不對路,投資全部賠光,蔡東青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失敗的打擊。

第一次失敗打擊後,蔡東青一度感到迷茫,不過,堅韌的他並沒有放棄。通過仿製義烏生產的大喇叭,產品迅速成為市場的香餑餑,訂單紛至沓來。這次成功也給蔡東青積累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愛鑽研的蔡東青不滿足於這點小成就。他通過在香港考察,發現日本玩具四驅車很受歡迎,於是果斷引進到內地市場,產品一炮而紅,深受青少年喜愛。但,面對全國成百上千家玩具製造企業,一個四驅車很容易就可以被仿製。如何讓產品脫穎而出?蔡東青敏銳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過舉辦四驅車大賽,蔡東青的四驅車熱銷全國,年銷售破億元,佔同類產品五成市場。

隨後,蔡東青力排眾議花重金引入日本動畫片《四驅小子》,這也讓蔡東青首次接觸到了動漫產業,為他後來的轉型埋下伏筆。

動畫片的熱映帶動了產品的熱銷。但商場風雲變幻難測,正當蔡東青春風得意時,其公司再次陷入低谷,產品被仿冒嚴重,銷售滑坡,銷售團隊信心低迷……

經歷過多次失敗的蔡東青顯然不再是當年躲在被窩哭泣的年輕創業者,他認真研究美國孩之寶和日本萬代的成功經驗,決定進行戰略轉型,強化「動畫片+玩具」的模式,要打造最有價值的動漫產業鏈,這一決策讓公司成功轉型。

對於蔡東青而言,動漫是個陌生的行業,為了避免風險,公司先與日本萬代合作開發《迪迦奧特曼》中的人物和器械等動漫玩具產品。積累一定經驗後,2004年,蔡東青決定投入數千萬做動漫,這一決定引起了公司管理層牴觸,很多人反對這一決策。

鄭宇東回憶:「那是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從決定投拍到第一部動漫做出來,經歷了兩年的時間,這期間誰也不確定這麼做能不能成功,事後證明董事長的決策是正確的,在外人眼裡董事長的『冒進』,背後是對行業深入細緻的瞭解。」這次成功轉型也讓奧飛動漫成功避開了2008年玩具行業的寒冬。

2009年9月10日,奧飛動漫頂著「中國動漫第一股」的光環順利上市。上市後,蔡東青也成為了億萬富豪,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蔡東青以43億元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22位,從800元起家到43億元的巨大蛻變也引起了外界豔羨的目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5

讀《股市真規則》有感(43)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2qan.html

第十五章  消費服務業

 

令人驚奇的是,真規則的作者竟然不認為在零售業和消費者服務業值得做大量的長期投資。這點絕對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的理由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大多數企業競爭優勢的面非常的窄。比如零售商之間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它的競爭對手更好地吸引消費者去它家購買東西。通過提供富有特色的產品或更便宜的價格可以讓消費者願意去它那兒,不過很少能發現一家零售商或消費服務企業保持一種競爭優勢很久。

同樣,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的消費服務公司幾乎也沒有,家得寶,沃爾瑪等公司僅僅是開發了與競爭對手特色不同的商業模式,而且它們現在享有龐大的規模效益,使競爭對手難以獲得穩定的利潤。以合理的價格識別和投資這類公司是典型的「買自己熟悉」的公司,經過長期持有而賺錢。專賣店和服裝店也許可以在其低迷時買入,但是這些公司很少有值得長期持有的。

 

我們每天看到的公司

 

消費公司的最方便之處是人們每天可以和它的產品接觸,馬路上看到得店,吃的食物,藥店、服裝店、裝修業中的家得寶,餐飲業中的麥當勞和KFC等,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仔細研究這些公司的走廊,與員工接觸和選用它們的產品,是形成投資觀點的方便途徑。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需要更多更好的服務來滿足,同時,消費者也願意付出額外的費用來得到這種服務。便利店提供即時套餐,藥店24小時營業。以競爭性價格提供最好的、全面的服務令公司能夠倖存下來秉可能興旺發達,贏家通吃也讓其他落敗者逐步淡出公眾的實現淘汰出局。

以美國為例,經濟從1991年得6萬億美元增長到2001的10.1萬億美元。此階段,消費者支出佔經濟總量的比例從66%~69%。該10年,消費服務業正成為經濟的主要部分,因此消費服務公司的股票也整體跑贏大市。

 

餐飲業

 

餐飲業可以分成西式速食業和經營全部業務的餐飲業,在中國當然還有中餐業。速食業得顧客在櫃檯交錢買餐。經營全部業務的餐廳,顧客在座位上由服務生送餐。因為沒有很多辦法重新改造飲食服務,這個行業也常常從不同的價格組合、飯菜質量、服務水平、提供菜單和就餐氣氛等方面嘗試新的理念。

人口統計學從勞動力總數的漂移和變化方面反映出餐飲服務業前景十分看好。在飯店吃飯越來越普遍,很多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烹飪,甚至懶得去買半成品來簡單加工。自己做飯正在向喜歡在外就餐的方向轉移。家庭變得越來越小,4口人和6口人做飯時間是一樣的,對人數越少的家庭,越不願意在吃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於是,飯店和小吃店的生意就越來越好。

 

投資餐飲業:瞭解公司的生命週期

 

餐飲連鎖業和其他任何行業一樣經歷生命週期。大多數新的餐飲概念開始於一個投機性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經理們往往很注意操作的細節和擴張的潛力。很多餐飲概念會失敗,因此這個階段是投機性成長。在該階段大多數投資者很容易被強勁的銷售增長所陶醉,這預示著這個餐飲概念正在得到市場認可。餐飲連鎖公司在投機性成長階段的盈利通常是負的,或者至少不盈利。在短時間內,它們要麼失敗,要麼改行,只有很少繼續發展下去成為積極成長的公司。

在積極成長階段,餐飲連鎖公司的每一個門店都必須盈利以支持開新門店。成功的連鎖公司用它已經開門店的利潤支持增開的新店。在積極成長階段,公司現在的門店盈利,在支持新門店時花的非常快,以至於自由現金流典型情況是負的。這其中一個危險是---餐飲公司過多地借新還舊經常無法平衡它的資產負債表。

即使現在的經營是有利可圖,高速擴張常常需要比公司業務內生的現金更多的現金。多虧了有經營性租賃,它使餐飲連鎖公司在急速擴張時可以籌集足夠的資金而不需要同時背負巨額負債,當然,租賃也不是萬能的,過快的增長很容易出現選址不當或者付出高價租賃,這樣令公司背上更重的枷鎖。

和其他行業一樣,餐飲連鎖業不可能永遠增長那麼快。當擴張幾乎枯竭的時候,已開門店變得日益重要,而且管理人員也在設法推動門店銷售收入健康地增長。強勁的門店銷售收入顯示顧客喜歡它們並成了回頭客。要讓顧客感興趣(進而推動利潤),管理人員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以賺取更多的錢。餐飲連鎖公司進入慢速增長階段,有個顯著的特點是有充沛的自由現金流、穩定的資本收益,而且通常分紅派息,因為它們在業務上缺少投資機會。

很少有餐飲連鎖公司能夠經歷慢速增長階段,大多數公司直接進入衰退期。作為一家成功的餐飲連鎖公司,自身特色必須在顧客中根深蒂固。顧客在走進它們訂之前,都知道自己期望得到的是什麼。餐飲連鎖公司一直在做熟悉的廣告和服務。失敗者往往是在提供給人們期望的食品或服務品質方面出了問題,直接把企業帶進衰退期。

 

成功餐飲公司的特點

 

       好的餐飲公司已經建立起一個成功的概念:大多數餐飲公司的餐飲概念在初始的投機性成長階段就失敗了,建立起成功餐飲概念的公司則通過了經營成功餐飲連鎖公司最困難的檢驗;

       複製是關鍵:投資者需要確定是否該家餐飲公司的概念能在其他地區重複。中國炒菜的複雜性導致連鎖店飲食服務的不協調,很容易失敗。

       老的連鎖店必須保持新鮮,但不需要徹底改造它們:老店需要翻新,翻新很耗資金。因為顧客不願意在很舊裝潢的店裡等待太長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43

羅永浩口述:錘子創業的43個感悟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61

下面的文字主要來自於羅永浩接受採訪時的對話實錄,小標題為編者所加,因為我們文章邏輯結構的原因,它不是完全按照採訪時間線再現的,可能會有些誤讀。

不要害怕做生意,做生意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1,選對創業模式,20 歲和 40 歲的人不一樣
2,如果有拖延症,自制能力差,那就給別人做老闆吧
3,很多時候是未知造成的恐慌
4,不能丟了你的價值觀,不能因為做生意而丟掉看待世界的方法

原來做英語學校嘛,做了兩年賺到點錢了以後就不想幹了。因為我由衷地不喜歡那個行業。因為在 2008 年我拿錢做英語培訓的時候,是唯一被我自己和我朋友認為可以賺錢的項目。你知道我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文青加憤青,包括我的朋友和我自己都不覺得我能做企業。

我起初在新東方打工,然後做了一個牛博網,牛博網被關掉以後,當時是路金波找我,讓我寫書給他,他說一年賣個幾十萬冊暢銷書也是沒問題的。

後來馮唐和我過年吃飯的時候,你知道馮唐是很牛的暢銷書作家,但是他認為靠書來賺錢生活在中國實在是太累。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真正靠賣書過得很從容的,全國連 20 個也數不出來。我們把暢銷書作家百大找出來,基本上從 20 以後都只是中產階級。他說你如果是 20、30 歲的,一年賣一本暢銷書也沒有問題,但是你都快 40 了,上有老下有小會很困難。

他知道我自制力比較差,要是做一個團隊的工作,你會被迫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要是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呢,就比較容易拖稿。他說我應該去做點兒買賣,做點兒生意。我說我這個性格做不了生意,他說怎麼不能,都是逼出來的。就經常在一起吃飯聊,他說沒做過你可以拿一個試一試。譬如說英語培訓,再差也不會賠錢的。然後我就有點兒動心了,後來馮唐和我的一個發小幫我找了錢,籌了幾百萬就開張了。開張以後因為沒做過公司所以確實很恐慌,頭半年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公司,天天熬夜,各種掉頭髮,緊張,其實 4、5 個月就基本理順了,就發現其實做生意就是那麼回事,跟我這輩子學過的大多數東西一樣,最開始的時候是未知造成的恐慌,一旦理順了,就發現也就那麼回事。

(好奇心日報:做這 24 個月的手機以來,你對世界的認識有改變嗎?)完全沒有。我見過很多我的朋友,價值觀比較堅定的,後來做了一些生意以後,就開始產生犬儒主義的念頭了。走到今天,讓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我的價值觀有關係。早期的很多工程師,他們是衝著我來,在產品理念上跟我是死去活來的衝突,也就是說我們開發進度完不成的程度下,讓他去調 15 秒動畫的時候,他覺得我瘋了。他們自己內部討論過,說這個老闆雖然傻逼,但好歹是個好人嘛,就算他錯了,既然我們是衝著他來的,黃了我們就走人。當時他們已經在找下一份工作了。他們的想法是,我們陪他走完這一段,等關門那天吃完了散夥飯再走。所以這個完全是靠我的價值觀,要不然他怎麼會陪我扛?所以他們沒走,一個都沒走,靠的就是這個東西。所以對我來講,價值觀始終都是特別重要的。

選對行業很重要。如果有能力影響更多的人,那就做衣食住行這樣的大眾項目

5,你喜歡的東西會成為你日後創業時的積累,比如工業設計對於羅永浩
6,挑好自己的標竿,宜家無從下手,蘋果,恰好,最聰明的喬布斯死了
7,發現一個行業中核心人才最需要的是什麼,比如缺的是懂設計的老闆

然後因為我討厭這個行業,但是你虧損是有恐慌的,你顧不上,所以沒日沒夜的工作,做了兩年多,我們成績還不錯,從 0 做到 1400 多萬,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開始賺錢,一賺錢就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想做下去的熱情了。

再加上這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在網站做過兩次大型的演講,我的朋友就告訴我,你看起來是能夠影響大眾的,因為我最高的一個視頻點擊是 1000 多萬。可惜做的是小眾項目,衣食住行才是大眾項目,但是我選的是小眾的英語培訓,更何況我們選的是小眾的小眾。這成了我和馮唐在那段時間密集聊的話題。

這樣聊了半天以後我就想到我比較喜歡的兩個企業,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宜家。這兩個公司都以設計著稱,然後我小時候想做過木匠,所以我是有一些工匠情節在的,要打造一些 physical 的東西出來是我比較沉迷的。我喜歡軟件也設計軟件,但是和做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給我的滿足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希望我能夠做一個宜家或者蘋果這樣的企業。

第一是我最喜歡手機;第二是手機市場份額是最大的,手機對於絕大多數人是必需品,但是 PC 和 Pad 也不是,要做就一定要做最大的(市場)。你可能聽說過當初喬布斯做多點觸控,開發完了以後第一個想做的是平板,但是後來覺得平板一定賣得沒有手機多,所以他就把這個技術用在手機上了,等手機做火了再去做平板,其實這個技術是為手機開發的。

但是我感覺不到做宜家有任何的優勢,只是我想做。但是蘋果的話我有比較大的優勢:一是喬布斯死了,這是很重要的,我不是盼他死,而是他湊巧已經死了,這促發我去想這個事兒。第二個是我的朋友羽良,他是網易的,我們聊起來的時候,他就很鼓勵,他說這個圈子裡就一個聰明人,他還死了,剩下的又很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完全可以做。然後我自己做這個的自信來自於工業設計,我自己研究了很多年,人類歷史上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只有三個企業以設計著稱:早期的博朗,中期的索尼和後期的蘋果,就這三個企業能持續地設計出好的產品,其他企業偶爾能做一個驚豔的東西,但是長遠地看它們的設計所在成功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這三個企業能做好,可不是喬布斯、盛田昭夫或者博朗兄弟自己會做設計,他們懂設計,請對了人去做設計,這是很重要的。其實設計人才一直不缺,缺的是懂設計的老闆。你去跟設計師聊,他們都會有感慨,這個行業是一直職業滿足感最差的行業,他們一生中都沒有機會給懂設計的老闆做產品,這是這個產品的悲哀。

為什麼是蘋果?進入一個領域之後,你到底能做什麼。

8,Google 是科技狂人,別人做火車,它做飛機,那種公司我絕對做不了
9,像蘋果一樣,懂心理學、懂體驗,懂優美,懂用戶感受
10,蘋果做得那麼好,是跟喬布斯本人每天跟產品經理坐在一塊兒摳產品是相關的
11,很多傻逼企業老闆認為談合作談戰略布大局才是重要的,這是非常可笑的
12,產品本身是最重要的,湊巧如果你會營銷,你就賺了

還有就是從業人員笨,我說的笨不是指絕對智商,都很聰明。但問題是在消費電子領域,科技只是基礎,科技公司分兩種,一種完全是 technology driven(技術驅動型),就像 Google,Google 在用戶體驗,產品的感受和心理學上的考量都是很粗糙的,但是它牛的地方是它在某些技術領域裡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當別人做不出來只有你能做的時候,它的細膩、它的優美、它的體貼都不重要,因為它是有和無的問題。航空業現在很成熟了,大家都在比餐飲、服務,是因為它已經很成熟了,但是當大家都在坐火車的時候,做的第一家航空公司,它只要能飛起來就已經是牛逼得冒煙了,就完全不用考慮服務了。所以你如果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體貼、細膩、優美這些完全不重要,就是人無我有。那這種公司我絕對做不了,創始人本身就是科技狂人。

當年摩托羅拉發明手機的時候,體驗是不重要的,但是等到全世界都開始用手機,手機已經高度模塊化了,技術都是那幾個巨頭供應的,大部分廠商自己不做核心技術。中國消費者老有個錯誤的說法,是中國的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你到美國去,企業也不掌握核心技術,它要麼是買來用、要麼是借來用,要麼就是有錢了收一家有技術的公司。在純技術領域裡,蘋果對人類是沒有貢獻的公司,但這不意味著蘋果不偉大,它把別人做的成熟技術,拿過來非常合理地組合起來,實現一個完整優美符合人類需求的體驗,從而顯著地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在這個方面蘋果是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

我去研究蘋果這麼多年的時候,我只是覺得這些企業能做,技術只是底子,技術是必須的,但是推動蘋果往前走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它懂心理學、它懂體驗、懂產品的優美和用戶的感受,這些東西是很難由科學家和理工男來完成的。這說白了這是人左右哪個大腦發達的問題。

是這樣,產品分兩塊,一個是技術實現,一個是設計,設計我是不講外求的,我自己全都能設計,我們現在軟件交互 40% 的設計是由我一個人完成的。另外的 50% 多是軟件團隊在逐步建立起來的過程中完成的。而且我們在招軟件產品經理團隊的時候都不要有專業背景的,就是看有沒有 sense,品味好不好,人機交互是高度依賴天賦的。蘋果做得那麼好,是跟喬布斯本人每天跟產品經理坐在一塊兒摳產品是相關的。其實這是唯一重要的,或者說是最重要的,結果很多傻逼企業老闆認為自己出去跟別的企業談合作談戰略布大局才是重要的,這是非常可笑的。你做這個產品,產品本身是最重要的。湊巧如果你會營銷,你就賺了。

關於團隊,有很多值得說的事

13,自己做企業,不是說每一個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短板
14,招對人很重要,Jeff 來了,同行就知道你是做什麼的了
15,你做一個大項目,就不能找管理幾個人經驗的人來做主管
16,做對事很重要。全球最有錢的公司,上千個最好的工程師,但路子走錯了去做 Vista 依舊會失敗
17,要敢於否定自己,6 個人做 ROM 是件錯誤
18,老闆在核心業務上要有感覺,心裡要有數
19,團隊要穩定,這還是一個老生長談的問題

反正自己做企業的話,不是說每一個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就怕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比如說這塊你明明不靈,非要做這塊兒,你擅長的又找個不靠譜的來做。

一開始我們沒有招到對的人,招人很困難。最後招到 Jeff(錢晨)以後才解決了問題。

硬件起步大概是從 2013 年的六七月份開始,我們定義這個硬件產品是從春天開始的,三四月份的時候。啟動開始,買了設備、儀器,硬件工程師進來開始用螺絲刀搗鼓,當然我也看不懂。那個東西是去年七八月份開始動手的。所以現在已經接近完成了這個東西,不到一年的時間吧。做我們這樣一個精細複雜的東西,如果是八到十個月完成,在業內會被認為是非常快的。但是外界不懂,他們整天看貼牌機廠商,他們說,周鴻禕為什麼做手機,這個月說,下個月就上市了。我要做貼牌機也是這樣。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因為我們在媒體上動靜鬧得特別大,深圳那些廠商幾乎全找過我們,他們都以為我們要做貼牌機,然後他說,你選誰?我說我們不選誰,打算我們自己做手機。他們特別震驚,他們說,啊,你們還真做手機啊?我說,這叫什麼話,我們就是手機廠商,我們就做手機。他說哦,這我們倒是沒想到,以為你就是講個品牌故事,做個宣傳推廣,然後就賣了,賣明星機一樣。他認為是這樣的,我說我們不是,我們自己團隊做。他說,那你們會做嗎?後來我們說我們找的是錢晨,那圈裡面都知道嘛,他們就說,誤會了。

我們要做這個的時候,軟件產品、硬件產品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心裡全都有數。實際上沒開始做的時候我腦子裡這些畫面全都已經在了。但是技術實現我們確實沒有這些技術背景,原來我是一個英語培訓行業的,做過媒體性質的網站,所以前期技術方面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到處去找人,也找錯過人,然後過程中受了很多的罪。但萬幸的是,軟件的操作系統分兩種,一種是基於安卓來修改的,這時候底層的架構都是由 Google 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公司替你做完,你只是做一些表現型的東西,這會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你走錯了也是能回來的。它不像大型平台的開發,你寫一個安卓的操作系統出來,如果你找的不是一個地球上頂尖的架構工程師的話,如果路子走錯了,你往上堆上五萬人也解決不了。就像 Windows 做 Vista,把地球上最好的工程師,堆了幾千人,依然失敗。所以軟件行業的開發,如果架構做錯了,主導的人全局意識差,再怎麼堆人也是沒有用的。我們比較幸運的是底層的技術是 Google 做好的,而且是完全成立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一些表面的東西話(就比較簡單)。

一個安卓操作系統的本質是什麼呢,是十幾個內建的 App 加一個底層結構再加一個 framework,把它協調起來這麼一個架構。

在這個基礎上去做的時候,我們比較幸運的是找了兩個比較不靠譜的工程師去寫某一個 App,一般是兩三個月是能完成一個基本的雛形,但是這兩三個月如果做錯了,你再找兩三個人再寫兩三個月還是能做出來。所以我們中間有過很艱難的試錯過程,但這個過程不會讓你的公司垮掉。但是如果是需要兩百個人同時協調工作,但是你的架構師和技術主管找錯了,那這二百個人的努力全部廢掉以後,這個世界是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因為前期沒有靠譜的主管,我們總共加起來,前期冤枉的時間至少有半年以上。

所以我們走到今天用了兩年,軟件成熟度在發貨以前才勉強達到一個穩定的水平,這完全是因為前期走錯了路而付出的成本。但是這沒有辦法,因為你在這個行業裡沒有任何資源嘛。

(ROM)那個時候也不一定都錯了,的確有一部分是錯了。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你不能用 6 個人去完成那個工作,那時候至少也需要 20、30 人,我們因為當時找的技術主管認為 6 個人夠,我們就用了 6 個人往前走,所以導致時間浪費了。我們浪費了寶貴的將近半年的時間,這個代價是特別慘重的,怎麼估量都不過分。

錢晨其實主管的是硬件,軟件他也一起帶,但是他主要管的還是硬件。軟件部分是去年 7 月份我們從台灣的人保科技招了一個主管,是一個台灣人,叫 Steven Cai,我們把他招進來以後,他自己是不做開發的,但是他是帶隊做開發,管過 100 多人的團隊。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從科技公司裡招了專門的人力資源過來,開始高速的擴張。我們搬到這個樓的時候是 50 個人,現在已經是 260、270 人的樣子了。這是大概用 10 個月的時間實現的,所以這個時間還是特別快的。

起初呢幾個工程師跟我商量,只要湊齊兩三個人就開始一個 App,湊齊兩三個就一個 App,這樣的分工,這時候還是群龍無首的局面。我剛剛講,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做的是一個大型的系統,用這個方式做是一定會黃的。好在安卓是基於人家的底層技術去做一個一個的拆分,所以這樣的好處是某一個即使做錯做死了,再來一遍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雖然也走了很多彎路,但也算是勉強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後來招了 Steven Cai 以後,因為他帶過大團隊,把任務分工做得很科學,效率馬上就上來了,然後基本上就走得比較穩健了。

軟硬件的頭目都有了,這是到了 2013 年七八月的時候。

實際上我們因為以設計風格而著稱,我們所有的競爭對手都來挖過我們的幾個設計總監,而且開的價錢都比我們高得多,這是我曾經擔心的一件事情,我就跟他們開玩笑,為什麼他們挖你都不走?他就說,哎呀,你也別太自戀了,我們也不是有多喜歡你。主要是那個公司根本就不注重設計,他出了錢,我做了出來,他也不識貨,何必呢?他覺得到我們這裡前途好,覺得會發財,另外我們老闆懂設計,溝通起來愉快。如果是一個煤老闆,說再加點紅的,再加點綠的,你又不能不聽老闆,但老闆是一個土老帽,也很疲勞。

我們其中一個 team 的總監,是在加拿大讀書回來的。在網上有很多設計稿,在英文的設計論壇上小有名氣的,他剛來我這裡的一個月,美國蘋果的人力資源總監天天來信來電話挖他,因為他跟蘋果有一個設計師風格比較像,那位設計師去創業了,他們就挖他去蘋果。絕大多數的 UI 設計師都以去蘋果打工為榮,所以我就擔心他走了,那邊天天打電話,打了兩個禮拜,他也把別人給拒了,我還挺高興的。我們團隊超穩固,創業公司人員流動很厲害,我們這兩年開除了一些不稱職的,還有一些試用期不合格的,算人員流失走掉的話,可能迄今為止所有從 0 到 260 多人的過程中可能不到 5 個人吧。非常穩定。我知道一個軟件工程師和一個 BSP 骨幹工程師都是因為離開北京,家搬到外面去了。

產品價值,這個才是做事情的核心

20,好東西人人愛
21,不要相信理工男就對好東西沒有感覺,跟所有人一樣,他用過好東西之後就不會再用差的了
22,不要低估小創新,100 多個人性化的小創新完全可以決定價值
23,核心的東西一定要自己做,能自己做的事,就不要用別人的
24,我們不太依賴什麼群眾智慧之類的東西,他們給你想到的主意你來實現和完成的時候充其量是讓他滿意的,而不是帶來驚喜的。
25,精英團隊如果做得足夠好,是可以給群眾帶來驚喜的
26,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 50% 是軟件交互。這個才會讓用戶對你產生粘性
27,不要相信焦點小組,自己團隊判斷總是會比調研要准
28,但有時候會出現偏差,喬布斯也會犯錯,比如……噢,原來女人不在意手機很大,因為本來就已經很大了

當然還是有很多的遺憾,但是基本上還是不錯的。我們是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因為工程師通常是對美感這些細膩的東西不是特別在意的,所以我們用了很長時間去說服工程師為什麼我們要把那麼多的時間精力用在那些動畫上,你比如說你可能玩過時鐘,要把動畫這個東西調得這麼優美和高級,我們把工程師逼得死去活來的。

它是這樣的,一個東西賣得貴還是便宜,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感受,品牌也是心理感受。所以如果你把鐘錶這些細節做得非常優雅,非常酷,文藝青年或者在乎生活品質的人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值,他用慣了這個東西再用別的東西就覺得不習慣,生活品質下降了。但是科學家或者理工男是不太在意這些的,可是完成和實現這些功能又需要這些人,所以在做的時候,他們特別不接受。他們說我們在上家公司也做過這樣的時鐘 App,從來沒有人花這麼多時間去做這麼不靠譜的動畫,覺得我吃飽撐的,堅信我是腦袋有問題。然後我要花很多時間去哄他、說服他、騙他,等做到這個東西出來放在網上,一片叫好的時候,他們有點兒懵了。我們相當於是領著一幫性冷感的攝影師去拍一個床上鏡頭,而且是一個唯美的床上鏡頭,這個太他媽難了,所以當出來以後一片叫好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好了,還在網上說,這個 App 是我寫的。

然後還有一個做這個的過程中,本來想在今年的演講過程中探討,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刪掉了:到底有沒有對美和藝術這些東西完全遲鈍的人。其實還是有的,但是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很多我們誤以為不在意美感的人,實際上當用過好東西再用差的時候就會不適應。

我們通常認為理工男不在意這些,但實際上大部分理工男用過好東西再用差東西也是受不了的。

(對錘子手機)不會失望的,只要用兩個星期,你是完全回不去 iPhone 的。因為我們在人性化細節方面至少有 100 多項走在蘋果前面。這些都是小創新,大家都說意義不大,但是量變導致質變在這裡也依然是成立的。你做的小的,體貼的人性化設計,3、5、8 個你可能說也就這樣,但是如果做到 100 個以上,你用熟了再回去,你會發現蘋果處處都是難用的。
原則上核心應用都應該自己做,我們現在沒自己做的都是沒有條件自己去做。

就是手機出廠的時候最基本的那 17、18 個東西,包括地圖。為什麼用高德呢,一是因為它優秀,技術成熟,二是我們要自己做的話,可能會做好幾年。後期我們可能會自己做,數據還是可能會調用某一個應用商的,但是表現形式和交互我們可能會自己來處理。

我們對所有第三方的 App 在交互上都是不滿意的。

(產品形態)差不多 40% 是我想的,這個行業也是特別依賴精英的,我們的產品總監朱蕭木在所有關鍵的亮點 feature 裡他想了 20%-30%。

這個團隊有 10 來個人吧。現在我主要做的工作是,我要在他們做一個比較好的 App 裡,加入 1-3 個亮點的設計,使這個 App 明顯優於其它的。這個主要是我和朱蕭木,以及產品團隊的一兩個骨幹分子做的。當然也有來自其它成員的好的點子。我們骨子裡是一個精英意識非常嚴重的團隊,我們不太依賴什麼群眾智慧之類的東西。我們的 App 和群眾產生互動的時候通常是補漏,我們想了一個很好的東西,但是有兩個漏洞,發出去以後有人替我們發現了,補一些漏洞。我們加一點改動進去就會完善。我們依賴群眾智慧是做這些東西,但是設計產品不是靠這些東西,因為他們給你想到的主意你來實現和完成的時候充其量是讓他滿意的,而不是帶來驚喜的。

(好奇心日報:庸眾的品味堪憂?)也不是這麼說。聽起來價值觀有問題,但本質上是這樣的。小米的團隊和蘋果比的話,蘋果是一個精英團隊,做出超越群眾期待的東西,小米是自己團隊很不錯,他解決了人機交互的一半基礎,另外的一半靠群眾智慧補足,最後的成品也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他做到極致也就是讓群眾滿意,而不是讓群眾驚喜。精英團隊如果做得足夠好,是可以給群眾帶來驚喜的。這是數量級上的差異。

但是為什麼小米這麼成功?除了我們一半觀察到的東西以外,他軟件上的成功和易用性也是個特別巨大的東西。這個東西,其它廠商去抄小米的時候也是有嚴重門檻的。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在傳統巨頭和它比的時候是守住的,小米的互聯網優勢也是守住的,真正讓小米和其它廠商競爭有巨大門檻的是軟件。軟件是一個特別巨大的問題,所有地球上的手機廠商,在小米之前只有蘋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小米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一大半,仍然有遠遠優於他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把軟件做得像蘋果一樣,甚至更好。那這個是我們賴以成功的一半優勢。別人在看發佈會的時候看到的是我用感性的東西打動我的受眾,這是用外觀很漂亮的東西,我們在廣告和拍攝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提升了它的逼格,我們通過與國際一流的團隊合作,實現更好的品質和話題效應等等。他們普遍看到了這個,但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 50% 是在軟件交互上。這個才是讓用戶對你產品產生粘性,以至於沒法更換平台的東西。如果你只是靠外觀漂亮讓群眾一看就很受刺激,花錢買單,是換不來你繼續買下一代的。

錢晨在手機圈裡是大佬級別,基本上我們要的硬件他是全能實現的。關鍵就是你怎麼定義這個產品,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討論產品,瞭解屏幕到底會有多大。我是討厭大屏幕的,我就喜歡 3.5 寸的。但是用了稍大一點以後回去也有一點難受,人的心理接受是需要一個時間的。我一點一點也在適應這個過程,但是我仍然不喜歡 5 寸,也許我明年就喜歡 5 寸了,但是我現在仍然喜歡 4.5 寸的比例。我就堅持要做 4.5 寸的 1080P。他們說,太冒險了,因為到今年這個時候我們所有競爭對手底線是 5 寸。

大的手機,第一,我就覺得笨重,傻,用著不舒服,但是你用一陣換回小的也難受,憋屈。你有沒有這個感受。我從 iPhone 4 到 iPhone 5 的時候完全沒有快感,但是回去的時候會感覺憋屈。本來砍掉屏幕一段,少兩個人名理論上是沒什麼效率問題的,但就覺得不舒服。還有看電子版的網頁本來可以一屏刷一下,但是突然發現少了四五行字,就會感覺很奇怪。還有我們之前的一個誤會是,喬布斯老說 3.5 寸是最佳單手比例,這個也是男人的自我中心。女人的手比男人普遍小一些,3.5 寸的 iPhone,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大量的女性是從單手操作的。只有男性才單手操作,並且認為這是黃金尺寸。所以周鴻禕還是誰,到大學搞調研的時候得到的結果看的目瞪口呆,就說我們以為屏幕變大,女人會比男人更反感,因為女人手比較小,但實際上大部分女生和女人是不介意手機變大的,是因為女人一直用雙手,沒有一個坎,對男人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坎。這些東西坐在屋子裡想是很容易誤判的,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也不太依賴調研的,自己團隊判斷總是會比調研要准,但有時候確實會出偏差。那個報告我們看完之後傻了。

粉絲有價值,但粉絲文化很低級

29,不要相信粉絲文化,粉絲文化很低級
30,當然不排斥由某個人群來帶動消費潮流
31,要關注那些帶來生活品質改善有價值的事
32,很多有錢人也會買很多粗糙的東西,很多窮人也會買很多精緻的東西
33,有粉絲意味著擴散的基礎比較好,但是擴散開還是靠產品本身

粉絲文化在我的產品裡是完全不重要的。粉絲文化轉換消費的時候必須單品極低,價格就 50 塊,100 塊,所以你看粉絲經濟帶來的消費都是唱片、書、碟、電影票。可是韓庚賣手機──我在中國跟韓庚的名氣比,屁都不是,我有 600 萬粉絲,人家可能有 6000 萬粉絲。而且他是娛樂明星,到哪一片尖叫、歡呼。可是為什麼韓庚做手機賣得很差?粉絲文化一定是單品價格非常低的,即使邁克爾·傑克遜在他的巔峰時代賣手機也賣不了幾部的。所以沒有人會是因為追星會去買一個他做的、或者是他代言的品牌的 3000 塊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韓庚在中國即使有 6 億粉絲,因為這個理由去買他手機的不會超過 6000 人。我跟別人比有粉絲的唯一好處,是你作為一個新興廠商,你的產品品牌傳播是從零起步,還是從六百萬起步。這個是有數量級和速度上的巨大差異的,僅此而已。支持我的那些人,很多都是自由派的知識分子,獨立思考的人,他絕對不會因為盲目崇拜我買我的手機。韓庚賣手機,網上有多少新聞報導?沒有多大動靜,就幾個娛樂版都沒法頭條,隨便發一條就完了。我做這個手機在網上有這麼大的動靜,可是我跟韓庚的知名度完全比不了啊,他知名度比我高太多了。人們把我這個產品理解成一個粉絲文化打造的品牌,這是百分之百的誤讀。

我們去接觸這個群體(時尚精英、文化精英和媒體精英群體)的時候,發現他們大部分時候都是特別特別喜歡的這款手機的,唯一不喜歡的是有些女性嫌這個手機稍微有點沉。這個我們是知道的,因為我們做這個的時候,前後都是玻璃,如果我們把後背做成廉價的塑料,就會很輕。這個差別很大。

人群不一樣。小米的用戶是不在意品質感受的人,不是說小米有什麼不好,就跟老去吃麥當勞的人是不在意是否健康的。人群需求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外殼上花的錢是小米的好多倍。(開始演示)你看這個東西在工藝上這麼完美的一個做工是經歷不少功夫的,比如說這是我們的塑料,聚碳酸脂加了 30% 的玻璃纖維,做得特別堅固的殼體。做了這個粗砂的噴漆以後有接近金屬的質感,摸起來也是不太像塑料,特別硬。這個東西在噴漆的過程中,一旦凝固下來,本來完美的 90 度一定會形成肥邊現象(凸起來的弧度)。有很多人是不懂工藝的,但是在意生活品質。如果我的縫隙出現得比較大,或者有肥邊現象,他會不舒服,他不知道工藝,不懂,但會覺得不舒服。這些人會因為這件事選擇或不選擇一個商品。但對小米的用戶來講,他根本不在乎這個,就看內置,CPU 多高,內存多大,攝像頭多少,性價比多好,這個沒有任何的錯,我的意思是,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不必然跟收入有關,很多有錢人也會買很多粗糙的東西,很多窮人也會買很多精緻的東西,我們對我們的人群在這方面是有非常苛刻的要求的。我們在這上面花了無數的心血。你知道從工程師實現上把光線和距離感應器放在一個洞裡(指手機上方的橫條)有多難,智能手機廠商,包括蘋果我覺得是不合格的。這裡有一點一橫,再加一個點,不用受什麼美學訓練都知道是非常糟糕的,蘋果都這麼糟糕,你看看他的競爭對手有多醜。三星在上面打滿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洞,亂打一氣,三星的排列完全是工程驅動。工程師說,點在這裡比較舒服,那設計師說好,就放那。

(現在買手機的人)會有這樣的支持者,但這樣的情況不會特別多。它跟粉絲經濟單價不能高是一個道理,因為支持我而買我產品的人不會特別多,但是有一個好處,是從他們擴散到周邊的時候完全看產品好不好,比如說一個公司有 6 個人,其中有一個是我的鐵桿支持者,然後你就買了我的手機。買完了發現不好,你也不好意思跟同事講,你買完了你自己都不喜歡還有什麼可講的。你想的是,那就當我支持一回吧,不好用就算了,你不會買第二部,所以這樣的話產品是走不下去的。如果你覺得好,跟身邊的人來說,身邊的人覺得好,也就會擴散。所以我的價值觀和鐵桿支持者在這方面的影響表現在,擴散的基礎比較好,但是擴散開還是靠產品本身。

所有時間投入到工作當中,反覆確認真的是「所有」時間嗎?

34,不要怕開會,開會的問題在於溝通效率高
35,不放過任何一個思考的機會,並把思考結果記下來

這是我們軟件團隊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像全世界最快的搶拍功能,這些都是我們產品經理每天殫盡竭慮地每天去想的。

我們產品會議有的時候會持續 10 個小時。大家都說開會很討厭,看開什麼會,產品會就很興奮。除非我自己心境不對的時候,否則開產品會總是很愉快的。我不是每個產品會都參加,因為我還要忙管理工作和其它工作,所以我一般等產品經理們把一些主意都理得差不多了,我會要求他們用 PPT 把他們一頁一頁都擺出來,這樣提高我去參加會議的溝通效率。所以他們會在 PPT 裡把他們做的交互一步一步全擺出來。通常是這樣,我們要有一個邏輯框架上的一致性,這是產品經理的基本功。把這個理順了之後,單個功能是堆給產品經理去做的。他先出一個百分之七、八十的草稿出來,有時候會整個推翻,但大部分時候是基本成立的。在這個基礎上,比如說你是負責日曆的,你提出一個框架,另外七八個人探討這個的時候就會挑毛病和加功能,砍功能、加功能、挑毛病,改善邏輯交互,這樣一點點開,開到產品經理 80% 的時候就叫我去。我去的話會肯定一些,否決一些,再加上一些東西。到了這個東西第一次開完會之後,我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天天看,每天就去想這個東西。

我大部分的好主意是在早上上廁所的時候,或者是洗澡的時候想出來的。比如說我想做一個防水的配件掛在牆上,因為我洗澡時間比別人長,我就喜歡想著事兒不停地衝熱水,一般男的洗個澡 5 分鐘,我洗個澡 15-20 分鐘,沖熱水能想出很多好東西。我希望牆上有一個藍牙的配件,接到我的手機上,WiFi 或者是藍牙連接。因為我的衛生間和房間是連著的,所以藍牙也是能穿透的,WiFi 也是可以的。我就想,有什麼好點子我就按一下牆上的防水的麥克,對它說幾句話,它就會用語音傳到這裡生成一個錄音文件,同時在便簽裡用語音識別技術重新生成一個文本。文本可能會因為有水流聲出很多錯,那也是基本改一改就能用了。我很希望有這麼一個配件,但現在沒顧上已經在研發了。上廁所的時候好辦,你會拎著一個 Pad 或者手機上廁所,我大部分好主意都是在洗澡和上廁所的時候想出來的。一旦想到一個好主意,我就會一大早去上班,興沖沖地去找他們,我說有這麼一個想法,你們考慮一下可行性。會不會跟別的功能有邏輯衝突。不是說有點子就可以實施,他們會去想,想完了挑出幾個毛病,也有推翻的時候。如果有工程難度很高的,就放到下一代產品裡。也有很快就可以實現的,馬上就可以放上去。這樣的話,基本上早期的時候是每一個交互都是我帶著隊從零做起的,現在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產品團隊,他們會把前面工作都做好。

一定要記住,找最好的合作夥伴

36,VC 是聰明人扎堆?跟任何一個群體一樣,80% 的投資人都是笨蛋
37,「膽敢」跟富士康提各種要求
38,有人欺負你,記下來,勵志用,以後「挨個收拾」

外界說做 VC 的圈子是聰明人扎堆的,這我百分之百不同意。跟我這輩子見過的任何一個群體一樣,就是 20% 的精英帶著 80% 往前走。我見的投資人大概 80% 都是笨蛋。如果他聽不懂我這個 Case 的具體邏輯,我不認為是笨蛋。因為每個人接觸的項目和他瞭解的世界是有侷限性的。但是他甚至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這太愚蠢了,簡直是智力問題。我們見過一家知名的 VC,我給他講了 40 分鐘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擅長這個,並且招來 Ammunition 這個事情,他聽了 40 分鐘之後,拿起手裡的三星手機,看了半天自己的。問邊上幾個助手,他說,難道會有人為了手機的外觀會買一款手機嗎?我當時就崩潰了。兩個助手很尷尬地笑了笑,他就很得意,轉過頭來跟我說,你看,沒有人會因為外觀設計去買一款手機。然後他說我們往下聊吧,我心想,我還跟你聊個屁,他媽就一弱智,不在意外觀設計這件事沒有任何錯,但是至少要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你看我永遠穿的很隨便很邋遢,一個運動褲,一年穿四季,但是我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是在意服裝的。我在意穿著跟我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是兩個概念。絕大部分消費者買手機 50% 的動力就是外觀,我們都是視覺動物。他還問手下這個問題,你預設了立場,你的手下怎麼敢頂撞你呢?

上一輪的投資的股東幫我們介紹了一個金融顧問,他領著我去見了 50 多家 VC,用了 50 多天時間,並不是一天見一家,因為有些 VC 會談到兩輪甚至四輪,我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在公司做產品的時間至關重要,但是我大概整整 50 多天全脫產去見 VC。就是元旦前後 50 天,後來拖了一個星期,滿打滿算是兩個月的時間,絕大多數精力都浪費了。真的大部分都很笨,聽不懂,20% 聰明點的,能聽懂我背後的邏輯,但是真正內部推動的時候也很艱難。我的 Case 到最後討論的時候都會打架,特別激烈,一派認為絕對行,一派認為絕對不行。最後我們見過的 VC 實際上只有一家是投了的。這時候我就發現,你看我的短板是我搞不定那些搞投資的,我見過我的朋友拿著一個特別爛的項目把這些笨蛋說的紛紛投錢,然後賠掉。我自己去談的投資人只有一家,那還是我上一家的股東介紹給金融顧問,金融顧問又給介紹的。等到這幾家一投,好多傻逼又過來了,我們就不需要了,推掉了。我就發現這個圈子特別可笑,你覺得個個目光敏銳,看準一個 Case,過去幾年有個漂亮成績,其實好多都是跟風。有些 VC 笨得好幾年沒主投過一個項目,都是跟投。他們老闆跟一些知名的 VC 關係好,別人就帶著他玩了,這樣的話成績居然也不錯,但是你跟他談完全是浪費時間。

其它的老闆只抓融資、抓人力資源、抓大戰略,這兩個月他們會覺得是自己的分內工作,但是我是產品經理型的老闆,所以我特別心疼那兩個月。但是我很幸運的是,從下一輪開始我再也不用給這些笨蛋講故事了,對我來說是完全的大解脫。
有些人就是不理我們,我們是小廠商,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理跟不理是有區別的。我們有一些做供應鏈的去跟人家談,然後被人噁心一通回來了,說你們行不行啊,會講這種無理的話。聽完了挺生氣的。唐岩跟我說過,他之前創業的時候被很多 VC 羞辱過,然後他就記了一本小黑賬,就想著這些人我以後要挨個收拾。後來他的創業就成功了,我問他,小黑賬的人你準備什麼時候收拾?他說,唉,事兒成了你哪有心情收拾那些人啊?但是在過程中記錄一本小黑賬是很有勵志作用的。 唐岩的小黑賬已經銷毀了,我的還在,可以給你打氣。

工業設計中國落後日本和西方太久了, UI 設計和平面設計在中國這些年已經有很優秀的人才,這是一個很核心的原因。第二個原因是由於工業設計一年只做一款,所以你找一個外國的公司,中間的溝通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UI設計是每天改來改去的,再加上中國的 UI 設計和西方比差距很小,但是中國的 ID 設計,所以在起步的時候,我們就沒想過找中國的任何一家工作室,瞄的都是世界最頂尖的。這是我們需要找到像 Ammunition 這樣的公司的核心原因。

我們的手機,特別是在白色機器上,都是完美的一點一橫,白色手機要晚三個月,因為工藝要求更苛刻,工廠也都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我們的手機外觀從上下到左右都在正確的位置上, 我們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接近設計稿,和最終實現幾乎沒有差異的。這全是時間和錢堆出來的,特別特別艱難。他們擺的時候,很多手機在中框上不是偏上就是偏下,兩個孔不是偏外就是偏內。我在發佈會上不斷秀那些渲染圖的原因是我們在這上面花費的精力是難以置信的。我把 USB 孔做到了合適的位置,如果做得有偏差,就會很難看,就像一個人兩個眼睛中間的縫特別大,所以從設計上是有一個黃金比例和位置的。所以完美地去實現一切就非常艱難,工程那邊就會不斷訴苦,說這個不能實現那個不能實現,最終我們都逼著他們實現了,這是我們把做結構的工程師逼得死去活來的過程,也是把富士康逼得死去活來的過程。很少有小企業,膽敢跟富士康提這個苛刻的要求,他只有接上百萬的單子才會絞盡腦汁去實現那麼難的技術。我們最終連哄帶騙帶求地讓他們實現了。

還有很多值得分享的艱難,教訓,悲觀時刻,和一些想不到的東西

39,做好最悲觀的打算
40,不要做虧心事,想騙過幾億的人,這個是不可能的
41,不管你覺得自己知識多高、多牛逼、多橫,很多也都是運氣成分

我們做過最悲觀的打算,要是一直解決不了技術的頭,我們就做貼牌機,就是深圳 OEM 廠商產的那些貼牌機。
貼牌機的話軟件體驗依然能夠做得非常好,但是軟硬件結合上就做不好了。另外硬件上的限制就挺多了,它是一個公版設計,公版設計你能對外面的殼做一些小改動。但是你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兩側都有鍵,三個實體鍵,包括外觀的對稱。我們當時做過最壞的打算是要做 OEM 的貼牌的。

我從英語培訓時代一直走到今天,每次出現公關事件都處理得非常好的原因,他們簡單地會理解成我處理公關危機的能力會比較強,其實技巧只是一小部分,一大半就是你沒做虧心事。如果你做了虧心事,想騙過幾億的人,這個是不可能的。如果發的照片是真的出了錯的話,最終會穿幫的,充其量是惡性還是中等惡性負面事件,技巧體現在這裡。但是骨子裡,我在網上跟人吵架從來不輸,他們也會簡單理解成吵架的技巧性很高。那只是皮毛,核心的原因是沒有做理虧的事情。但你必須承認公關技巧也重要,因為有些人沒做什麼虧心事,但是就倒霉了。我知道日本有一個化妝品說是含鉛還是含汞,就被打得劈頭蓋臉,後來我們看了很多詳細的調研報告,發現他們沒有做這些事。這些事情有些甚至都不是媒體黑它,是它純倒霉。他一個人發了,大家跟著一發,再怎麼都沒用了,消費者恐慌了,買了又退了。

是這樣的,不管你覺得自己知識多高、多牛逼、多橫,很多也都是運氣成分。就說我們硬件的頭兒吧,如果錢晨我沒有說服話,我沒有第二個錢晨可以選。我就只能做一個貼牌機。整個品質、格調會比現在下降一大截,但我認為生存不是問題。我只要賣一個貼牌機勉強活下來了,並且給圈內人造成了深刻印象,我再找一個硬件的領頭人依然是有可能的,但會比現在艱難和緩慢很多。我最後談妥了錢晨這件事,其實是有運氣成分的。因為錢晨被我們打動的一部分東西在我們看來是完全不重要的。特別有意思,他一開始看我們做的東西確實跟其它廠商不一樣,印象確實很深刻,就同意了。(開始演示)你看我們現在點一個 App 的話,在板塊凹陷的同時再頂上來,起初設計師一點它,這是立體翻轉打開的。但是那個帶來了很多小 bug,會讓人感到很煩,所以我們把這個取消了,放到下一代才做。一開始我演示給大家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炫,但是我用了大半年也就審美無感了。因為小 bug 很多,就選擇下一代放,結果錢晨很激動,說我就是因為這個才同意來你這兒的。他雖然是工程師的頭,但是有感性的一面。

你看這裡是有一個運氣成分。融資也是這樣的。起初在 2011 年底我打算轉型做電子產品,結果所有朋友都反對,覺得操作難、資金高、供應鏈難、搞不定,建議我不要做。找了一圈,包括我的同行和朋友,我以前的投資人,都反對,所以我到哪都拿不到錢。這個接近三、四個月吧,我就決定不做了。所以我一邊做英語培訓,我在想下一個項目。這個時候我接了一個天使投資人建議我做的商業網站和一個項目,準備做這個了,等到準備落實的時候,因為考慮到我沒有做過大型商業網站,所以我就找了我的朋友,陌陌科技的創始人唐岩,他是做過網易的總編的,所以我準備了兩頁紙去請教他。結果我們在咖啡廳聊了一晚上之後,下樓的時候我跟他說,我其實是想做手機的,他說,哎,那為什麼不做手機,要不上去再聊聊?我把我的想法說完了之後,他說我覺得挺靠譜的。他問我需要多少錢,我說可能 1000 萬美元才能起步,他說這個有點太大了,有困難。他問我,1000 萬美元一定要一步到位嗎?我說不是,只要 1000 萬人民幣,團隊就可以開工了。這個過程中,一個是我不斷造勢,另外一個是我們階段性地拿出 ROM 產品,大家覺得好,就有可能即便資本市場不投,也有可能科技巨頭投。解決錢的問題之後,我馬上註冊了公司,到去年 3 月 27 日發佈了 ROM,這個過程中,他幫我介紹了一些投資人。那個時候投資人就比較看好了。但是我可以從這裡看出,我在搞定投資人這方面是很笨拙的,到了 A 輪的時候我依然搞不定投資者。紫輝基金是投過唐岩的,他們投資的陌陌科技是紫輝基金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了,他們對唐岩的意見很重視,有唐岩給我背書,才有紫輝基金給我投。當然紫輝基金的老闆是喜歡數碼產品的,他對我們也很感興趣。我們上一輪的大股東和小股東都在幫我找錢,所以基本上是他們幫我搞定的,不是我搞定的。我搞不定投資人的。

對未來要有清晰的規劃,記得不用太在意對手

42,不用太在意對手
43,不要忘了初心,從「東半球最好用的智能手機」到做「全球最好用的手機」。

我們希望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積累足夠的資金、技術和專利,第三條對殺出國門很重要。這個行業是專利流氓的天下,大家都在把一個沒技術含量的東西註冊成專利以後互相打來打去,特別惡劣的規則遊戲,所以我們走出國門之前每天都在不停地註冊專利,我們在跟中國最大的專利機構做專利申請。我們已經外人不知道的情況下跟德國電信什麼的打起官司來了,這些東西一方面是註冊做的準備,另一方面是賺了足夠多的錢,在兩三年以後可能會花幾億美元買一些有專利的,或者經營不善的小公司,買它就是為了專利。我們掌握了足夠數量的核心專利之後,再殺到美國去,如果蘋果要告我們,三星要告我們,我們也可以告他,互相侵犯。這樣就可以上一個談判桌談,談完了互相授權。但我跟那些流氓的區別是我們是保護性的,不會去主動去打,你不打我就行了。這是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錢去解決的,一旦解決了這個我完全不愁,到美國一樣用英語開發布會,搞定美國觀眾。

每一代版本升級都會有 100 多個新特性。你看我們的 ROM 發佈會之後,轉天 MIUI 就發佈了兩個一樣的新特性,他們的團隊很大,那些小特性說做就做了。當然我們的特性跟他們重複的也有很多,我是覺得你養著一個很聰明的團隊坐在那裡對著小屏幕殫盡竭慮地去想交互,想到一起的幾率是挺高的。有人問,萬一這些新特性他們全抄了怎麼辦?全抄了我也不怕,你看 iPhone 一直走到幾天,全世界都是抄他們的。老喬活著的時候 iPhone 不斷創新,你抄我的就抄我的,有什麼?150 個新特性你要把它抄全了,至少你也要一年的開發時間,那你一年抄完了,我 150 個新特性又都來了。我永遠領先。現在蘋果就沒有繼續創新了,老喬死這兩年多一直在原地踏步,那就馬上被趕超了。

我們的團隊坦率地講,創新能力是過剩的,而技術實現能力是偏弱的,因為人手不夠。但是前兩天剛開完發佈會,人力資源總監說,現在收到的簡歷品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好奇心日報:不用太在意對手?)我們什麼時候會關注對手產品呢?學習、觀摩、研究,這是一種情況。還有我們做一個產品的交互打不開僵局了,這個時候我們會把小米和蘋果拿來看一下是怎麼做的。大部分時候是能找到這樣一個方向的,其它手機廠商看了也是白看,浪費時間。

(好奇心日報:之後的競爭對手會是誰?)就是蘋果。

來源:好奇心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90

投資雜感43——投資思考中的三個重要問題 張東偉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2v29j.html

                                                             

    最近看到一篇華爾街專業人士在財富雜誌上的反思文章,“別買谷歌股票——十年前為何看走眼?”。十年前,在谷歌IPO上市時,作者對谷歌做了個DCF的估值:他認為該公司的實質價值還不足其上市時的股價50美元的一半——頂多在20美元上下,並建議“千萬別碰這只股”。結果十年後,谷歌不但從未到過他估值的20美元,反而是不斷上漲到了586美元,回報率高達1084%。他當時估值的具體做法是:即使按最樂觀的谷歌未來十年年均增30%,考慮到未來的通脹,取折現率為15%得到谷歌的估值最多不過20美元/股。

作者反思的態度是誠懇的,他無不遺憾、羞愧地講到,這是他最離譜的錯誤。

從這一事例中,我們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一、認識公司的本質,而不是預測具體的財務

    有人說投資或估值就是預測一家公司未來的財務表現。這話看起來似乎沒錯,但實際上在實踐中卻是不可行的。一家公司未來是年複合增長20%、還是40%?不必去費盡心思在這些問題上。在我看來,投資的本質是要找到一家你放心的、你清楚它是怎麽創造出業內最大價值的企業。這樣,它必定有你可理解的成長邏輯和可預期的表現,而且也經常性地超過人們的預期。而一家平庸的企業,才會讓人始終有“高拋低吸”、斤斤計較的謹慎和懷疑。徐星公司自身所研究的Q估值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企業經營品質的分析判斷代替了財務預測。

二、搞清楚價值是怎麽形成的

    作為一個以投資企業價值為依據的投資人,取得投資成功的關鍵是要搞清楚這筆投資的價值是怎麽形成的。這就要對價值評估有深入的、專業性的了解和認識。比如,把美股2004年時的折現率取到15%,也許只是照貓畫虎按流行的觀念做的,但也許壓根就沒搞清楚折現率是怎麽回事,其決定因素究竟是什麽。又如,一家企業在何時市場難以反應其價值,在何時市場容易反映其價值,都是股票價值形成的基本問題。在這些沒有清楚前,就去冒然地套用個模型算來算去,完全無助於對投資價值的了解。

    投資在我們看來並不是靠聰明的腦袋瓜或天才的靈感來做的,而是需要科學的精神和態度來對待的事業。芒格說,投資其實是處世的分支,需要“多學科格珊”的思維。其實就是要以科學的方式來思考、研究投資。把流行的做法拿來套就不是科學的態度。搞清楚價值的來源,就必須先要研究清楚價值評估的基礎問題。這個基礎不牢,就容易隨大流、形式主義。

三、相信企業價值,別去信神仙

    如果要投資的是企業的內在價值,那就別去信與其無關的東西。尤其是一些所謂的神仙人的信息、判斷、行為等等。比如,某某人對宏觀形勢的最新判斷、某某透露的利率和政策走向、某某人對市場的預測、某某對某個公司內幕信息和判斷……在我看來,證券市場上如果有“神”存在,唯一的就是企業價值。價值在市場價格形成中可以在90%的時候看似不重要,但在10%的時候可以決定其長期的趨勢轉折。其他的東西和企業價值比起來,最多就像旅行中的天氣預報。如果頻繁地以天氣預報來決定行程,那這樣的旅程只能說是無聊的,也達不到旅行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6

品火鳯(43):桃園畫家/情報戰爭(第11冊第91回)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8464

火鳳有一段頗為出人意表的情節,就是在戰地上有人繪畫。
陳某老師把張飛描述為畫家,不過這並不是首創,維基百科中,就有這樣的說明:

工書畫

民間流傳張飛善書畫、善畫仕女圖,例如
明《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
清《歷代畫徵錄》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
更有「三弟(張飛)畫美人,二哥(關羽)補竹」之說。
相關說法最早出自明朝人的筆記,並有一份查無原蹟的石刻拓文傳世。
由於明朝上離漢朝已遠,史料不見於唐宋,而明人偽作之風又盛,缺乏實證下史家對此說多持否定態度,但卻是漫畫家、小說家熱衷的題材。

不過,把張飛的樣子畫成戲劇面譜,的確是別具創意,不過張飛也有「落妝」的時候。

 

第十一冊,第九十一回 畫家樵夫刺客

桃園畫家01

桃園畫家02

 

表面上,是畫家畫山水,不過事實上,是行軍佈陣之圖。
在古代,地圖並不是隨便能夠獲得,傳說中國最古老的地圖是《禹貢九州圖》,樣子是這樣的:

禹貢圖

拿著這樣的地圖,怎樣行軍佈陣?所以登高然後繪圖,也是很合理的推論。
抗戰時據稱日軍手中有大比例地圖,其精確度甚至連村內水井都有,就有傳是日本人在戰前就派人到實地考察。
剛剛有一名日本人,因此而被抓:一日本人在華沿秦嶺向東非法測繪被抓

「有一名日本人,在中國雇了一輛車,從甘肅沿秦嶺一路測量過來,在寶雞某要地被抓。」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說。
據華商報報道,陝西近年來已抓獲美、日等國非法測繪人員多名,民眾發現鬼鬼祟祟的測繪者可以報警。

不過另有考證,說這批大比例地圖,是日本人從軍閥孫傳芳手上盜回來的。
盜測中國地圖日軍無所不用

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說,他少壯時代經常駐在中國,從事搜集軍事要地的兵要資料等情報工作,但得到軍用地圖卻很不容易。侵華日軍在武漢作戰時所用的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大部分是他偷來的。
那還是岡村寧次為軍閥孫傳芳當顧問的時候,一次,岡村寧次去南昌前線,孫傳芳部的指揮官把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全部借給他,委托他制訂阻擋北伐軍的作戰指導方針和計劃。岡村寧次按其要求提出了計劃方案,但這套地圖卻未歸還,而是被他偷偷帶回到九江的司令部。

 

桃園畫家03

桃園畫家04

桃園畫家05

 

甚至有傳說,日本商業間碟為了偷設計圖,吞下之後服毒自殺運回國。
在互聯網的時代,有海量的資料,稱為「大數據」(Big Data),是在資料當中發掘價值,稱為「資料採礦」(Data Mining)。
即使去到其他的研究,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原始資料,但秘訣在於如何整理一個所以然來。

張飛為甚麼要將地圖交給夏候淵?目的正是「搞亂對方的腦袋」。
放假消息,假情報,也是一種戰爭的手段。
所以,除了分析情報之外,還要有分辨真偽的能力。

 

作者網誌:http://blog.tokuhon.org

417 total views, 9 views toda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16

地方債務清理:修明渠堵暗道 43號文及財政部配套文件,存量鎖定、增量限額、平台轉型

2014-01-27  NCW
 
 

 

◎ 財新記者 霍侃 ? 吳紅毓然 ? 邢昀 文財新記者獲悉,財政部《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 (下稱《處置辦法》 )正在徵求意見中。這是落實10月2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下稱43號文)的配套文件。

這兩份文件,與修訂後的《預算法》以及10月8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 ,一起勾勒出了存量債務如何處置和未來增量如何融資的框架。

累積已久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和融資平台風險處置,終於拉開帷幕。

對於存量債務,將在甄別分類的基礎上鎖定餘額,分類逐步處置 ;對於增量融資,債務融資只能在限額管理之下由省級地方政府舉借,並鼓勵通過PPP 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不形成政府債務的融資。相應地,多年來作為地方政府舉債融資主要渠道的政府融資平台將被剝離政府融資職能,通過關 閉、合併、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讓不少基層地方政府人士感到壓力和不安。對預算和舉債約束的背後,是對地方政府行為模式的約束。當然最為關注的是,存量債務中有哪些將被劃為可以納入預算的地方政府債務。

“43號文影響非常大。沒想到出台這麼快、這麼徹底。 ”江蘇一家融資平台的總經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對於地方政府性債務,原來是從銀行端、從資金供給端來控制 ;現在從需求端控制,以後只能通過政府債券來做,發多少債完全達到計劃可控。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原先是“風險大鍋飯” ,風險責任不清晰,現在是要開始打破“風險大鍋飯” 。同時,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收緊了,政府做事的思路就得變。從財稅角度切入,通過預算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而轉變政府行為,這是改革真正的意義所在。

存量鎖定

正在徵求意見的《處置辦法》的核心理念是甄別債務類型,鎖定政府債務餘額,劃清償債責任,逐步化解債務風險。

本次甄別處置所涉及的存量債務,是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完畢的地方政府性債務。

2013年末審計署公佈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數據。因此,對2013年6月30日之前發生的債務,其2014年12月31日的債務餘額是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為基礎,並結合財政部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統計的債務增減變化確定;2013年6月30日之後發生的債務,根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的統計而定。

知情人士稱,省級財政部門需要在2015年1月5日前匯總本地區存量債務的清理結果,上報財政部。這一結果經國務院批准後將被鎖定,也就意味著存量政府債務及或有債務的餘額“只減不增” 。

一位湖南省財政廳相關部門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還沒有開始分類,在等財政部的相關文件。 “如果現在自己弄,可能會和財政部的要求有衝突。 ”一位安徽地級市財政局人士也說,具體操作方法還沒有佈置,還在徵求意見,要等正式發文後,統一培訓,按照統一的標準分類。債務餘額已經是定死的,無非就是分為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納入基金預算和不納入預算這幾類。 “以前債務不分類,光說納入預算管理,那是空談。 ”2013年底的審計結果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分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三類,後兩類統稱為政府或有債務。地方政府對或有債務承擔多少責任,並不明確。今年5月發佈的《湖南省政府性債務管理實施細則》規定,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按照20%計入政府債務規模。

按照《處置辦法》 ,對甄別後被認定為政府債務的部分,其處置辦法包括: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安排各類財政性資金償還及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

對於甄別後屬於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部分,最終債務人無法償還時,轉貸 債務由轉貸機構按照轉貸協議履行償債 義務,擔保債務由擔保人承擔相應責任。

甄別後認定屬於非政府債務的部分,則由債務單位籌集資金償還,可用項目收益償還,也可以通過資產處置項目轉讓、股權出售等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統籌財政資金優先償還到期債務堵住了城投債的風險底線。城投債一旦被認定為政府債務,將獲得政府信用。

但是,未必所有融資平台債務都能被認定為地方政府債務,包括城投債平台銀行貸款、信托和券商資管渠道融資在內的存量城投債務,將出現分化。

從2013年底公佈的審計報告看,Wind 口徑下的2.08萬億元城投類債券,可能出現在審計結果中的“發行債券”項下(包括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和“BT”項下。其中, “發行債券”項下三類債務(償還責任 + 擔保責任 + 救助責任)合計1.18萬億元,占比56.84%; “BT”項下三類債務合計1.47萬億元。而審計結果中,三類債務的信托融資合計1.43萬億元中,僅有53% 屬於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半的平台債務不會被納入預算。

“今年底之前的兩個月裡,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將有相當大的博弈。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的總經理認為,從政府的角度,是希望減少納入到預算範圍內的債務,降低政府債務率,為新增融資創造空間;而金融機構還在等細則 估計很快會出來。

增量限額

對於增量地方政府債務怎麼舉借,8月31日修訂的《預算法》留出口子 :經國務院批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

43號文比《預算法》更進一步,指出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代為舉借。同時,通過企事業單位舉債的“暗道”被徹底堵上。43號文明確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

按照43號文,地方政府舉債只能發行政府債券,且只能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和適度歸還存量債務。按照是否有收益分為兩類 :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償還 ;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 債券融資,以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 收入償還。

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規模均納入限額管理,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分地區限額,由財政部在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內,根據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等因素測算並報國務院批准。

從2009年開始先後試點的代發代還、自發代還、自發自還地方政府債券,均為一般債券。後續的疑問是,明年開始一般債券的規模是否會擴大,以滿足置換存量政府債務和增量融資的需求?

2014年全國財政赤字為1.35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9500億元,由中央代地方發債4000億元,赤字率為2.1%。劉尚希說,當前形勢下,明年縮減赤字的絕對額有困難,保持赤字率基本穩定,赤字絕對數就會有所增加,因為GDP 在增加。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在今年4000億元地方債的基礎上,明年可能會有所增加。

專項債券將在何時啓動、規模多少,目前尚不明確。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兼政府債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孟照紅在今年6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下一步,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適時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2013年末的全國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5年將有1.9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到期。此外,到期的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分別為3198億元和5995億元。

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牛播坤等認為,置換最基本的存量債務,明年也需要發行1.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同時還有大量地方政府通過信托等變通融資方式產生的政府實際負債,隨著舉債方式的單一化,未來也需要通過發行債券來置換。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總經理認為,存量債務規模已經很大,而且進入還款高峰期,每年借新還舊占相當大的比例。

現在融資通道被掐斷,單純靠政府債券的容量有限,存量債務可能接續不上。

地方政府一開始會想辦法,通過各種財政資金來接續,墊一筆、兩筆可能,大量的不一定能接續上,結果是可能出現局部性的金融風險。

北方某城商行副行長認為,債務“新老劃斷”應該有個逐漸的過程,具體操作比較麻煩。比如意向性的投資,如果貸款還沒有放,接下來還要不要放;如果是貸款續作,那簽了協議的還得做。

對於在建項目的後續融資,財政部將安排過渡期予以緩衝。具體而言,2015年12月31日之前,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如果政府債券資金不能滿足,允許地方政府按照原渠道融資。但2015年12月31日之後,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舉借政府債務。

在建項目也將被鎖定,是指2014年9月30日之前完成審批、核准或備案手續,並已開工建設的項目。

有分析人士擔心,如果限額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不足以滿足需求,是否會導致地方政府的不作為。

一位西部省份縣級地方政府人士說,43號文及其配套文件看起來很嚴厲,但具體要看執行效果。另外,如果核心的官員考核激勵機制不相應調整,財政體制不相應調整,地方政府無相應財力提供公共服務。

追溯歷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爆炸式發展始于2009年。其根源是2008年四季度年再次啓動的積極財政政策,但當時中央只出1.18萬億元,其他資金都需要地方政府想辦法。

劉尚希說,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增速下滑,同時要推進城鎮化,尤其要考慮清楚中央和地方的職責如何承擔。 “我認為,中央政府應該是主角,地方政府是配角。 ”今年初,政府性債務作為一個硬指標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43號文還強調,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 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劉尚希認為,中央不救助原則,實際上是中央與地方風險責任劃分的順序問題,不等於中央徹底不管。前提是要劃清責任,並明確承擔責任的順序。

未來地方政府融資中,修明渠、堵暗道的路徑清晰。但其效果如何,還得跳出債務本身來看。劉尚希說,首先要弄清楚地方政府為什麼要借這麼多債——地方政府的理由是要幹這麼多事。這就涉及到中央與地方職責的劃分,即事權如何調整,如果地方事權減少,支出責任就會縮小,融資壓力就小了,這是涉及到國家治理的大問題。

融資平台出路

由於新增政府債務不再能通過企事業單位舉借,過渡期結束後,融資平台為政府融資的角色將退出歷史舞台。

在處置存量債務和安排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的基礎上,財政部的上述《處置辦法》對融資平台的分類處置作出安排。

具體而言,將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確定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融資平台名單為基礎,結合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級融資平台公司的增加變化情況,鎖定融資平台公司名單。

然後,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通過關閉、合併、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融資平台公司。

2013年的審計結果,覆蓋了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7170家融資平台公司。

當然,剝離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職 能,也不會一刀切,是逐步的過程。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過渡期內,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可以通過融資平台開展後續融資 ;除此,融資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餘額。

對於融資平台公司承擔的政府融資職能,對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將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主要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融資或採取PPP模式支持。

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副總經理霍志輝認為,這意味著,對於只有政府融資功能的平台,可逐步取消或者併入其他企業 ;有些平台可以改造成為PPP類的企業。

財政部於今年初開始力推的 PPP模式,在處理融資平台公司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中被寄予厚望。

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PPP 是政府的融資模式,但不會形成政府債務,未來可以用PPP模式來改造部分融資平台。

43號文指出,鼓勵使用 PPP 模式,社會投資者按約定規則獨自或與政府共同成立特別目的公司建設和運營合作項目。政府對投資者或特別目的公司按約定規則依法承擔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相關責任,但不承擔償債責 任。PPP 項目中的財政補貼等支出將按性質納入相應政府預算管理。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總經理認為,有條件的公司往PPP轉,可能是惟一的路徑。完全市場化的處置手段,不見得容易變現,因為政府手里的資產就是土地和房產,但現在市場行情不好。而PPP 通過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項目自身有一定現金流,不足部分主要通過財政補貼來達到平衡 ;如果測算不准確,以後也好調整,沒有道德風險。

可見,未來城投公司的屬性將發生變化:一年的過渡期內,傳統意義上的城投債只能用于在建項目;過渡期結束後,城投債將轉為一般企業債或者項目收益債。

徐寒飛認為,未來投資者在甄別城投債個券時,要將關注更多地投向城投企業本身的業務性質——公益性的強弱,與政府關係的親疏——納入政府債務和財政預算的可能性,而不像過去那樣單一地考慮財政收入規模的差異。

傳統意義上的平台貸款也將不存在。一位浙江信托公司人士認為,原有的平台貸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

很多項目就根本沒打算建,但每年都拿同一個項目來融資,借到的錢政府用來去幹別的事,最常見的就是償還舊債。

“我希望信托的錢下去真的能變成工程項目,而不是用來倒騰著玩。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38

頂不住了!俄羅斯一周甩賣43億美元黃金儲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12

putingold

俄羅斯終於頂不住匯率暴跌、資本流出的壓力開始轉而拋售黃金儲備了,但金價近日表現依然堅挺。

本周四俄羅斯央行宣布其黃金儲備一周來減少了43億美元。上周俄羅斯央行宣布將出售貨幣儲備以維持匯率。

今年第三季度,俄羅斯增持的黃金超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因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受到制裁後計劃逢低儲備黃金“以做好可能的長期對西方的經濟戰爭”。在過去10年,俄羅斯的黃金儲備翻了三番。

直到最近一段時間以前,俄羅斯一直都並未動用其龐大的黃金儲備。近期由於原油價格大幅下滑外加制裁影響,盧布對美元大跌,俄羅斯央行不得不出售黃金儲備以對付通脹和盧布下行。

周四,俄羅斯央行升息,將其從9.5%上調至10.5%,試圖阻止盧布下行。

不過俄羅斯的這項行動尚未帶來預期效果:俄羅斯盧布兌美元匯率周四創下新低,至每美元近56盧布,而且猛烈的拋售下黃金價格本周以來反而上漲2.75%最高至1240美元/盎司一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20

掌趣科技43億並購三公司 小米、騰訊身影隱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405.html

掌趣科技43億並購三公司 小米、騰訊身影隱現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2-15 21:29:00

停牌已久的掌趣科技再度宣布並購,擬以43.04億元的交易對價,並購晶合思動、天馬時空、上遊信息,並募集10.76億元配套資金。

繼動網先鋒、玩蟹科技和上遊信息之後,停牌已久的掌趣科技(300315.SZ)再度宣布並購,擬以43.04億元的交易對價,並購晶合思動100%股權、天馬時空80%股權、上遊信息30%股權,並募集10.76億元配套資金。

按照掌趣科技公布的重組預案顯示,此次重組共分四步進行。

首先,掌趣科技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楊鑫渺、於超、戴誌康、東方博雅、同創投資、紅杉投資、騰訊產業、世紀凱華持有的晶合思動10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21.38億元;其次,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劉惠城、邱祖光、趙勇、李少明、杜海、天馬合力、金星投資合計持有的天馬時空8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18億元;然後,公司擬向劉智君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上遊信息剩余30%少數股權(目前已持有其70%股權),交易對價約為3.66億元;最後,公司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10.76億元配套資金。

此次交易前,姚文彬和葉穎濤持有掌趣科技29.82%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二人持有公司股權比例降低為26.72%,仍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掌趣科技此前收購了動網先鋒、玩蟹科技和上遊網絡,而這次通過並購天馬時空、晶合思動,掌趣科技的目標將是布局重度ARPG遊戲、休閑遊戲。

公開資料顯示,天馬時空主攻重度ARPG遊戲門類,去年10月上線了手遊《全民奇跡》,12月位居iOS暢銷榜前5名,截至2015年1月31日,《全民奇跡》累計充值金額4.97億元,其中今年1月單月流水高達2.42億元。

而晶合思動則主攻休閑遊戲細分市場,曾開發運營了《獵魚高手》、《大城小將》、《口袋大廈》等移動休閑遊戲,本月其作品《全民泡泡大戰》由騰訊獨家代理運營,在微信遊戲平臺和手機QQ遊戲平臺首發,上線第二日位居IOS免費遊戲第一名,截至2月10日已進入暢銷遊戲榜前20名。

對此,掌趣科技表示,通過此次並購公司可獲得《全名泡泡大戰》、《全民奇跡》兩款手遊,使得公司在手遊大作產品的數量、知名度和產品儲備方面繼續提升,進一步增加上市公司在移動網絡遊戲市場中的份額。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次公布的重組預案中,出現了騰訊、小米的身影。

資料顯示,截止公告披露日,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稱“騰訊產業”)持有晶合思動18%的股權,金星投資持有天馬時空10%的股權。

其中,騰訊產業成立於2013年8月,註冊資金達19億元,主要從事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在掌趣科技並購晶合思動的方案中,其將獲得2.11億元現金、2.95億元掌趣科技股票,合計交易對價達5.06億元。

而金星投資成立於2013年12月,註冊資金達2億元,主要從事行業的投資,公司同時也是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下稱“小米”)。在此次並購方案中,金星投資將獲得0.87億元現金、1.27億元掌趣科技股票,合計交易對價達2.14億元。

“通過本次收購,上市公司將擁有在微信遊戲和手機QQ遊戲平臺上運營的遊戲產品,打通與騰訊公司優秀遊戲平臺的業務合作;同時,通過與陌陌合作在研遊戲(晶合思動研發授權陌陌獨家運營的一款遊戲將於年內二季度上線運營),建立起與陌陌遊戲平臺的合作關系。”掌趣科技在重組預案中指出。

為了推動此次重組,楊鑫渺、於超、騰訊產業、世紀凱華承諾晶合思動2015年至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51億元、1.84億元、2.28億元;劉惠城、邱祖光、李少明、杜海、天馬合力、金星投資承諾天馬時空承諾同期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58億元、1.96億元、2.46億元;劉智君承諾上遊信息2015年、2016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56億元、1.90億元。

但是,如果三家公司未來五年中的表現超出上市公司預期,那麽掌趣科技將對業績貢獻程度進行分別獎勵。

預案顯示,晶合思動方面,2015年至2017年期間,如果累計實現的凈利潤總和高於承諾利潤總和,則增加交易價格,計算方式為“(承諾期累計實現凈利潤總和—承諾期累計承諾凈利潤總和)*2”;2018年至2020年,如果累計凈利潤高於6.75億元,同樣增加交易價格,計算方式為“(2018年至2020年期間累計實現凈利潤總和—6.75億元)×1.5”。以上,掌趣科技均將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按照業績承諾方各自持有的出資額比例分別支付。

天馬時空方面,2015年至2017年期間,如果累計實現的凈利潤總和高於承諾利潤總和,則增加交易價格,計算方式為“(承諾期累計實現凈利潤總和—承諾期累計承諾凈利潤總和)*80%*2”,掌趣科技均將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按照業績承諾方各自持有的出資額比例分別支付,但資產交易價格增加數合計不超過3.6億元。

上遊信息方面,2015年、2016年期間,如實際凈利潤總和高於承諾利潤總和,標的資產對應的超出部分的30%作為獎勵對價,由掌趣科技以現金方式支付給劉智君。

編輯:於百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