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能源狙擊手皮肯斯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09/12/23/%E8%83%BD%E6%BA%90%E7%8B%99%E6%93%8A%E6%89%8B%E7%9A%AE%E8%82%AF%E6%96%AF/


皮肯斯 (T. Boonie Pickens)  ,美國石油業的傳奇人物,是行內敵意收購的先行者。曾以狙擊手法,收購、擴張,建立美國”七姐妹”以外的最大油氣公司Mesa。後來收購先鋒石油一役,使公司陷入財困,被人反拖己法,逐出Mesa,當年他六十七歲,沒有倒下。

六十八歲,他二次創業,成立對沖基金BP Capital, 炒能源期貨,第一年投虧損95%,也沒有倒下。

看完他的自傳,有幾點得著,其實也暗合索羅斯的理論:
有先見是好事,不過要市場其他人都認同,才可轉化為利潤。 如果全世界都錯,你對,從市場的角度,等於是你錯,需要付出代價。像皮肯斯,九十年代初一直看好天然氣,當年墨西哥灣發現大型氣田,市場認為天然氣供應會大幅上升,於是看空,Boonie 是老行尊,知道氣田不可能很快投產,產量也不會高,所以一直做多。市場大部份人不及他專業,但他們加起來的錢卻比Boonie多,主導了價格,結果他被挾爆 擇善固執,需要有足夠的糧草才可做。 每天鍛練身體,維持良好的健康和意志,七十歲也可以二次創業。 對下屬要溝通、盡量信任
注:2008 年,油價暴跌,皮肯斯的基金最終損失85%,他仍沒有倒下。可見谷種之重要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4

陣中思 – 總結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2/21/%E9%99%A3%E4%B8%AD%E6%80%9D-%E7%B8%BD%E7%B5%90/


1)  大注不能錯,小注避免錯,雞仔注不落就冇錯
2) 要知道自己的 Optimized holding period
3) 了解自己的競爭優勢
4)  減少 Trading,才易賺得多
5) 學會面對Extreme market,更要學會在悶市中找尋回報。


回顧過去幾年的經驗,腦海總是閃過令孤沖破太極劍法的一幕。

是為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71

也談樓市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3/16/%E4%B9%9F%E8%AB%87%E6%A8%93%E5%B8%82/


先看看這個超簡單的 Model,5 為最高, 1為最低:

1997: 槓杆 (5), 樓價(5), Sentiment (5), 股市(5), 購買力(1), disaster (1), 外來錢(2), 經驗值(1), 供應(2) [樓盤供應尚足,回歸泡沫,樓股俱貴,人工年年升,購買力被高估,人人高槓杆運作,股、樓在極速上升下 爆破]

2003 SARS: 槓杆 (3), 樓價(1), Sentiment (1), 股市(1), 購買力(3), disaster(5), 外來錢(1), 經驗值(3),供應(4) [8萬5後樓盤供應 增,通縮壓力大,人工 年年跌,信心低迷,負資產,破產,無力用槓杆,SARS 引發恐慌,將樓市極速推至谷底]

2009 豬流感: 槓杆 (2), 樓價(4), Sentiment (1), 股市(1), 購買力(3), disaster(3), 外來錢(5), 經驗值(5),供應(1)  [97樓蟻解套,90年代供樓一群接近完成,現金流可供下代供樓, 人工已拾升軌,外來錢極速流入,供應極速減少,有了SARS 經驗,豬流感效應近乎零]

又睇下幾代人的不同思維:

1990-97年出身的60-70後:房奴已解套或供完,子女出身,購買力極速釋放

1997年出身的70後:如非過度槓杆,購買力應可保持。已有樓者,購買力上升,槓杆下降,即有SARS 重臨,亦不會輕易放盤,反而心思思想買多間。未有樓者等 SARS — 這樣一來,下一次SARS 出現。

未有樓的一群(90前)存款上升,等買樓, 已學SARS 經驗

未有樓的一群(90後):冇錢買樓,幾年內亦影響不到樓市。

外來錢: 主要是大陸錢,只會愈來愈多。(有人說買樓是最快捷的合法運錢途徑,想來亦然!)

供應:愈來愈少,即使地價政策改變也要四五年後才能反應到樓市上

可見:

1) 本地人有了SARS 經驗,即使再來一次 SARS, 樓價也未必大跌

2) 雖然很多人仍買不到樓 (90年代末也是這樣),存款卻在上升中,外來錢愈來愈多,準買家數目在上升。

3) 低槓杆環境,買家有力持貨,樓價無法暴跌

結論…

理性看,只要現在供得起,收入穩定,應該要買樓的,舊一點也無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14

也談黃金與歐羅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5/14/%E9%BB%83%E9%87%91%E6%AD%90%E7%BE%85%E8%83%A1%E4%BA%82%E5%90%B9/#comments


定義:

熊市:好消息當壞消息,壞消息是壞消息
牛市:壞消息當好消息,好消息是好消息
轉角:所有人往同一方向走,則市況將會向另一方向走

觀察:


歐洲的QE
看好: liquidity將無限量供應 看淡: 連這一招都出了,還有其他可用的招數嗎? 市場只升一天,典型熊市反應
推想1:歐元創新低的原因:
歐豬債持有人,必然大手向ECB沽 PIIGS 債券 套出來的歐羅,會買歐洲的資產嗎?我不確定,但: 歐洲走Fiscal tightenting, 幾個中小國重傷,不利經濟復甦,股是跌了,但經濟深層問題未解決,亦未必會升。 ECB 吸納大量死亡債券,Balance sheet 變得難睇,國債的吸引力亦減 評級機構只會不停Downgrade。 所以,假如我是歐債持有人,沽貨套現所得的歐羅,應該會馬上換成美元或其他別國貨幣,或者黃金/樓等實物資產,又或者回流自己國 家買股票。 穩定歐債市的代價,就是歐羅繼續貶值,所以歐羅創新低非常合理。 看看往後幾個月的歐洲樓價走向,就知推斷有冇錯。
推想2)  黃金續創新高
看好黃金是市場上比較主流的意見,但很多人不信,信而不行者,更多 即是未到轉角市 即是要繼續升 今次因為是破雙頂,應該會快而急
好戲要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7

英國石油 – 今次不死,必有後福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6/03/%E8%8B%B1%E5%9C%8B%E7%9F%B3%E6%B2%B9-%E4%BB%8A%E6%AC%A1%E4%B8%8D%E6%AD%BB%EF%BC%8C%E5%BF%85%E6%9C%89%E5%BE%8C%E7%A6%8F/


沒有必賺的股票。投資,講的是機率,贏面和輸面的比較。

從出事到現在不過35日,BP 已跌掉超過 600億美元的市值,營運者Transocean 也跌了一半。

因為今次漏油,真的大鑊,估計的漏油量,是十多年前 埃索運油船的幾倍到十幾倍。BP 不許其他科學家到出事地點測量,這多少有點穩瞞真相的意味。

奧巴馬也怒了:上兩個月才說要開放美國的離岸鑽探,你BP整鑊咁杰既…我點推呢條新政?所有蘇州屎清潔費、你來埋單吧! 還有,就是,我要睇下你地有冇犯刑事!

BP 的暴跌,反映市場覺得佢呢次係 unlimited liability,有機會一鋪清袋。但美國油佬勢力強大,說客如雲,華府鬆章的機會不低,一如當年埃索石油,賠款由50億講到25億,條數拖近10年…

或許你會說,埃索是美國公司,而BP 是英國公司,不應厚待。不過,唔講唔知,好像JP Morgan才是 BP 的大股東….

我很初步的計算,現價已反映 BP 賠款會超過500億,即是目前市值的四成多。有XOM 的前車,BP一定打官司儘量拖延。我好相信,就算要罰,呢筆錢,都會好耐之後先要付。

況且,會否罰咁多,也是未知,假如罰少左,即是 surprise,利好。現價的BP 應該是主要大型石油股內最平的三隻之一了,比 XOM 還要平10-25%

假如壞消息出齊,知道賠款的上限,不明朗因素消矢,佢會係一個值得收購的對像。北京的大爺們,恐怕已在摩拳擦掌了。

目前,最大的風險有三:

1) 出事油井到八月都未搞掂 – 這將是BP 和全球的大災難 (這個機會存在,所以價格才大幅遍低)
2) BP 往後比政府排擠,難以中標 (油氣資產負增長)
3) 油價跌 (呢樣我暫時係未有view)


假如一切如BP 盤算的話,則漏油事件的風險已過度反映。現價的 BP 已抵買。

至於 Transocean.. 一家經驗和技術如此豐富的offshore operator,點都值錢過2883 買果間Rig Opertor 多多聲,策略價值甚至比BP 更高。

這兩隻股票,假如再出現單日插10-20%的情況,值得投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6

BP 的兩手準備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07/09/bp-%E7%9A%84%E5%85%A9%E6%89%8B%E6%BA%96%E5%82%99/


我雖然是BP大好友,但在操作上,有必要做兩手準備。

是川銀藏當年炒金礦/銅股,所恃的是多年來苦學的礦業/地質知識。即是, knowing the ‘WHAT’.

關於BP漏油事件,最大的風險, 其實是地質風險,目前有兩種說法:1) GOM 海床已千瘡百孔,目前發現有少量石油滲漏。 2) 該井下有一巨型甲烷氣源,壓力巨大,有可能會噴發上水面,導致海嘯,咁就一切玩完。

而必須承認,我沒有足夠能力,判斷這一類尖端的地理訊息/理論,是否合理,以及發生的慨率。而一旦真的發生,手上的股票可能全變廢紙。

因此,有必要為手上的BP股票,買保險。

要減低這類風險,用黑天鵝方法最好。

我會將部份股票,變成 long OTM call (賺少d), 另在BP股價上升時,累積 OTM put(封 底), 還有一部份,用 hedged short ITM call 賺 premium(賺少d, 減低下跌風險)。

另外,就是記住,這個trade不應太貪心。BP 的海嘯價是$40, 到此水平,我會考慮take profit 甚至清倉。

—————————————————————————————————–

消息方面:

BP 準備更換封在井頂的鋼蓋,新蓋的設計更好,可以引導絕大部份的漏油入管,這樣一來,就算…就算兩個救亡井 Fail, 都冇咁大鑊。

傳聞BP 正物色中東投資者,增資擴股迎危機。如果我是投資者,此刻我最關心的,一定是救亡井能否成功。

反正,入股也差不了那幾十天的時間,但成功與否的風險系數差幾億倍。風險回報無法量度。

所以,我覺得救亡井的成功,是入股的先決條件,兩件事即是一件事。因為如果失敗,因為 liability 無法決定,要賣股也一定是低價,就算簽了約也有可能反口唔買。

如果真有大款在救亡成功前入股,證明佢覺得個井應該搞得掂,而市場一定會有人”附和”其看法。

那就是脫身賺錢的大好機會了。

Fingers crossed~






故人/往事 – 我做IT的日子(一) 麥博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10/12/%E6%95%85%E4%BA%BA%E5%BE%80%E4%BA%8B-%E6%88%91%E5%81%9Ait%E7%9A%84%E6%97%A5%E5%AD%90%E4%B8%80/

昨天在街上,碰到做IT時代的舊同事,舊公司全部人:頂大老細,大老細,Architect, PM, APM, SA, AP, DBA; 都走了,唯有他,走了,又回來,照顧這個六年前就做好的項目。

我說,其實,沒甚麼好奇怪的,我就做過一個 project(B),一年內,整個Team (15-20人) 換了一次以上。

但我和這個同事一起做的,是Project A.

(一)

八年前,我加入Project A時,正值我人生的最低潮,事業,愛情雙失。當時經濟好差,科網熱潮一破,IT人淪為水候佬,短工制風行,最離譜的時候,每月續約,正式今日唔知聽日事, 人心渙散,Turnover 好高,為了減少成本和離職人員的影響,大家開始往大陸 Outsource。

我的工作,就是一方面向 User 拿 Requirement, 寫Spec, 砌 Framework, 部份交比大陸同事做,貨回來了,自己試,再比客試。週而復始。

那時候,三、二天便要同大陸同事講電話,一講就15-60 分鐘。我的煲冬瓜,也是那時練得最純熟,接近京片的腔調,現在講不出了。

(二)

講番正題。

一個咁既Setting, 自然問題多多。短工制一手摧毀了香港的I.T 業:人工低,前途無保障,士氣差,流失率高,Skill set 好難培養,結果人才流失,行業更難發展了,是以香港雖是發達社會,I.T 業的發展,則遠不如其他三小龍。

內地競爭也是問題,全球化+互聯網的普及,第一個殺掉的,是香港的IT (主要是SI業)業。內地I.T 人質素雖然非常參差,(甚至可謂極劣)但人工差 80%, 一個頂五個,如果你係客,佢第一樣野係睇 Cost, 一 Team 大陸人,可以省80%,點會唔贏?

OK, 你的客要大陸人,你老闆要大陸人。香港人做甚麼?

中間人(business analyst) + system design

呢班人,不需要很多。

結果,香港I.T 業人口過剩,第一反應是轉行潮,第二反應,是幾年後的人才斷層。

今天回望,人才斷層仍在,但IT 人的工錢(金融IT除外)無漲過。全球化的威力,實實在在,影響了一代的香港IT人!

想到這裹,你便知道歐洲佬為何要燒大陸人的鞋店。

只有不停創造新產業的地方,社會至有希望。

我是在那一刻,切切實實感到,香港真的死了。

上面說的是大勢。微觀的人事,又如何呢?


故人/往事 – 我做 IT的日子(二)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10/18/%E6%95%85%E4%BA%BA%E5%BE%80%E4%BA%8B-%E6%88%91%E5%81%9A-it%E7%9A%84%E6%97%A5%E5%AD%90%E4%BA%8C/

(三)

我加入 Project A 的時候,剛好第一期開工不久。當時的 Team Head, 見我普通話講得不錯,就請了,作為中港溝通的橋樑。

就這樣,我親手協助了 I.T 業北移。

Project A 是公司在香港的第一張大單,為了打響頭炮,不惜工本從星加坡總部空降了十二、三人,負責 architecture & Framework, 項目管理, 以及下一線的模塊主管。加上本地羌30多人(高峰期好像更多,記不清了),和十個內地同事一起工作。

看見這個陣容,我直覺告訴我:他們人太多了,可能多了1/3 。

因為,寫軟件是食腦行業,最緊要Quality。人多,生產力理應上升,但在軟件業,則可能是下跌,因為多左機會出poor quality work (e.g. 跟唔足 Spec, Compile error, 自我創造 requirement 等等等等) , 要執手尾,拖慢進度。

人多的另一個壞處,就是,別人不易察覺你冇乜野做,就算知,也不知向誰彙報,就算你走開一日半日,都冇乜所謂 ,點知你係咪約滿呢?

另一方面,經濟差,也有同事為了保住飯碗,拖慢交貨(!?!!),這又影響進度。造成人手不足的假像。

因為大家都係打份Contract, 今日唔知聽日事,二級SA要保位,當然要講到自己好多野做,絕不輕易炒人,所以,頹人才可以一直 Free ride 下去。

坡佬主管人生路不熟,亦唔敢炒人,於是,條Team 愈來愈大,但感覺上人手永遠不足,因為生產力沒有明顯增加。

When your cost is all labour and you over-hire, you’re half dead.

 



故人/往事 – 我做IT的日子(三) 麥博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10/26/%E6%95%85%E4%BA%BA%E5%BE%80%E4%BA%8B-%E6%88%91%E5%81%9Ait%E7%9A%84%E6%97%A5%E5%AD%90%E4%B8%89/

(四)

本來應該講 counter-productivity 同 negative headcount, 正好中鐵建這篇公告,一口氣講完了 user requirement 的一大課題,所以打亂次序。原文隨後。

講IT項目, requirement change 是最難處理,最頭痛的事, 中鐵建的問題,正是Project A 和 Project B 的寫照,也是我決定離開IT業的主因。

時間有限,先引文,後討論吧

中鐵建點解蝕鑊金?

The Project adopts the EPC+O&M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 The Project was based on conceptual design at the time of signing of the contract. As the owner requested new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dditional work quantit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he estimated total costs for the contract gradually increased. As at 30 June 2010, the estimated total costs had increased to RMB12.544 bill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2010, with the Project entering the phase of large scaleconstruction, and the full commenc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sub-projects, the actual work quantit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ed figures at thetime of signing of the contract. Moreover, the owner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th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the Project for the year 2010 as compared with the capacity set out in the contract,while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 land expropriation and relocation undertaken by theowner were substantially delayed, and re-adjustments on parts of the completed construction were also required as a result of the new instructions specified by the owner. Accordingly,the total work quantities and costs of the Projec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re were delays in certain phases in the scheduled construction timetable. As the Project has major social influence and has drawn close concerns from the governments of both countries, an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heduled progress, the Company invested large amount of manpower,resources and capital in the Project, thereby ensuring the scheduled completion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Project as planned and commencement of operation in November 2010,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wner. The above changes have led to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estimated total costs for the con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actual requirements, the Company has delivered relevant materials to the owner in support of the variat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compensation claims. The owner has undertaken to set up a special committee upon completion ofthe Project to negotiate the claims and compensations. So far, the Company has been innegotiations with the owner for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above variations and has not yet obtained the approvals from the owner.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Company has not included the amounts of such compensation claims in the estimated totalrevenue from the contract. The Company will continue to further negotiate with the owner onthe compensation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above variations and claims.


建築業係會有呢個「改泥改去」,起完又改既問題。

但建築業明顯好過IT(以及graphic design)既係:
1. 建築業好多時「落左石屎」就會係一舊睇得到既實物,啲老闆係要咁樣有舊嘢望到,先明白,佢轉一個concept,係真係要改動好多嘢(同埋俾好多錢!),所以就唔會改;

2.建築業牽涉既金額十分巨大,老闆好多時都明白要改動,科既水都幾嚴重吓,於是唯有忍住

至於你quote嗰段,應該掉轉頭諗,响入面做既人,個個都係打工啫,超支又唔係响你個袋度出(都係阿爺同股東錢);相反,你唔改,第時下手個user(即operator)就可以complain你起得唔好...咁俾你係個PM,都會改到七彩啦!

p.s.曾與國外公司共事,發現,不斷按client老闆指示改,係中國人通病!因為外國公司真係改一次收一次錢,咁啲老闆就唔敢改嘢喇!

老麥

米,我理解係:蝕錢事小,重點係阿爺指示呢單野唔衰得,否則掉盡中國既假!

你真係講得好應,建築d野見得到,feel 得到,IT d野見唔到,客戶無法衡量施工期到底是否合理,結果一定係低估左。

反正做咁多年IT,從來未聽過project 係可以提早交貨既,個中乜事,心照啦!

量子

感觉上,从商业原则来看,中铁建的行为不可思议。但从政治可以理解。阿拉伯人好大喜功比中国人还要厉害;而中国基本上是尽一切要讨好阿拉伯世界。

但中铁建也毕竟是上市公司,要向股东交代的。

如果真的如公告所言,是业主方的增加要求,那问题应该不大。沙地有钱,不会再乎,也不敢得罪中国,估计有关的赔偿也没有问题。

反而是说,有关的工程增加是施工方的原因,而中铁建退到业主头上,而官司就有得打了,而且也暴露出施工方的质素不过关,自己控制造价的能力不足。

如果是前者,其实是利好。对将来中资工程在这些国家夺标有好处。而这些国家才是基建的主要市场。

不同意量子所說;從這份公告,是看不出究竟這是利好中鐵建與否的。

先不理中鐵建的文字是否一個one side story,而是,基建一定會有改動;而這些改動,很多都很難分清是業主改動還是技術上改動。寫consultancy contract的人一定不會是蠢蛋,有很多時contract中的condition都有一些補底條款的。例如:會規定要跟怎樣怎樣的安全結構以及當時最新的建築規例所以業主賠錢與否,並非質素問題,而是contract如何寫,又或兩家人如何四四六六傾掂的問題(工程最後拗數,很多時根本不是講道理,而是兩家老闆看誰有牙力之後傾掂的結果...同黑社會講數,其實類似)

要多提的,是有很多時改動都是外在因素,非業主或承建商的責任/技術是否足夠的問題;此要牽涉到risk management以及落bid者有幾醒目的問題

回到中鐵建,留意國企的模或是要做大做量,而並非做盈利;我會以中國海外做例,一直以來它都是以超低價bid job,所以有很長時間你在香港見到的地盤多數都是中海的;但如此low bid的後果當然是質數下降。結果鑊鑊補鑊,越多job公司盈利反而越倒退;但没問題呀!因為錢是阿爺的,最後蝕本,一來根本没人理(不是自己錢),二 來,最後埋數是要多年後才會知賺蝕...但CEO當時卻可以以「市佔率擴大」領工...反正以國企來說,幾年後又可能被調去其他位置了。



故人/往事 – 我做IT的日子(四)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11/13/%E6%95%85%E4%BA%BA%E5%BE%80%E4%BA%8B-%E6%88%91%E5%81%9Ait%E7%9A%84%E6%97%A5%E5%AD%90%E5%9B%9B/

(五)

上回講到, User Requirement Change 同 New Request的多寡,決定了項目能否準時完工收錢,是一個項目最關鍵同難搞的地方。作為項目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控制User的期望值,儘量減低用戶的新需求。

然而,User文明的一面,常常是放工後才表現出來,我們無福消受。 User 的本質善變,部門的本質是溝通不足,互相推委,Requirement  天天改,Project 日日 delay。一年完成的project, 可以做3年,錢冇得加,反而遲交仲要罰錢。 S.I 果是天下最難撈的行業。

遇著捉細節的 User, 更慘。

講番Project B吧。

Project A 的項目經理雖然能幹,可是,公司要打響頭炮,不能得罪第一個客,於是選擇做Yes Man,注定將大船使入地獄!

客戶的代表用家(即係負責測試的同事,而不是最終用家),非常挑剔,應該說,他們當中有一位同事A君,非常挑剔,非常Outspoken,佢上司也傾向接受他的提議。

A君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做事快手有幹勁,非常為東家著想,於是,他找出了很多比原先設計更好的方案,包括流程(page flow)、介面等。

(六) 以快打快,累極而亡

在測試期間,我最高峰期一天接他30多個bug report, 當中一半, 是介面上的問題,約1/5,是功能改動的建議,其他是Bugs。

通常,一批Bugs 來了,我條Team修改,Turnaround大慨是 2-4天,最初,為了爭取表現,我一直想將Turnaround 的時間縮短,希望客戶了解我們做事的效率,到後來,試過即日Fix好再比A君 試。

我最記得有一次,我拉捺不住,將我們改好的Bug List,輕輕向A君桌面擲去。結果他不但不怒,反而是即日下午試完,再將File 輕輕向我桌面擲去!

Shit,完來佢要同我鬥快!我改得愈快,他挑的問題就愈多愈快。我乃野了!對付這種人,其實應該不要太快,因為他是客戶佔上風,你寫Program需要大量時間,同佢鬥快,肯定佔下風。當時年少氣盛,沒讀懂莊子,不知道生有涯的大道理。

今天回望,總結八個字,就是:以快打快,累極而亡!

乃野的,還有另一樣。

當時由於客戶濫發Bug List,驚動了上頭,我老頂於是同客戶傾掂數,給幾天時間,客戶試,但不入Bug List, 而我們答應以更快的速度修改,結果…Bug List 一樣雪花般飄來,我們只是做得更累。

其實,在客戶的立場,跟本無需要比面你…佢對你愈刻薄,其實可能愈容易升職!

如果對家的同事,是合約制或項目制員工,更大鑊,因為項目拖愈久,他們的飯碗就愈穩,這樣的客戶一般表現為油條,喜歡打太極,要對付呢挺人,一定要越級同佢大佬講數。

但我當時未去到呢個級數呢,所以結果只能每天930-930地工作了。

結果,Project A 的 第一期,比原定時間遲了足足 6個月才完成。

如果公司要靠 Milestone Payment 開飯,早就執笠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