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企業的 「雜交式」創新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26420.html

風靡全球的蘋果iPad開創了一個嶄新而又潛力巨大的產品類別和用戶市場。更重要的是,因為iPad的橫空出世,人們消費信息,媒 體和計算能力的方法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因此,iPad是名符其實的激進式創新,它不但顛覆了用戶獲取和消費信息的傳統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整個信息和媒 體產業的運作法則。

不過,iPad這種激進式的創新其實並沒有依賴任何跳躍性的高端技術。它只是基於現有技術,將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功能進行巧妙的雜交整合,從而 給用戶帶來嶄新的效能和體驗。它既不是電腦,也不是智能手機,而是位於二者之間,這就是典型的雜交型創新。iPad成功的經驗表明,和傳統的創新觀念大相 逕庭的是,威力強大的激進式創新未必要仰仗跨越型技術。如iPad這樣,將現有產品類別和技術進行交叉整合,而形成嶄新而獨特的新效能是產生激進式創新的 另一個有效手段。因為不依賴於技術的飛躍,這種雜交型激進式創新完全可以在中小企業找到生長的溫床,同時可以使激進式創新生成的頻率更高。

眾所周知,激進式創新會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但一般而言,激進式創新來自於核心技術上的顯著飛躍,如蒸汽機車,個人電腦,光纖通信,生物工程製藥, 移動電話等。技術都有自身的自然演變過程,就算在創新最頻繁的信息產業,核心技術飛躍的機會也不常出現。所以,依賴傳統的研發模式產生激進式創新,對於企 業而言很有些可遇不可求的意味。而且,也只有大企業才具有創造和把握激進式創新的資源和能力,中小型企業只能望洋興嘆。但iPad的經驗表明,中小企業完 全可以利用雜交模式進行激進式創新。

另一個強有力的案例就是小國以色列。它地薄人稀,而且多年來衝突不斷。但令人驚奇的是,以色列雖然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卻在高科技產業的很多領域都 引領世界潮流。它的致勝之道就是專注於雜交創新。以色列的中小企業非常善於獨闢蹊徑,將諸多學科巧妙結合,以產生強大的激進式創新。這種獨特的創新方式被 稱為混搭式創新(mashup)。比如,以色列在醫療器械和生物工程的雜交領域產生了一批極具創意的企業。Given Imaging公司通過導彈工程師和醫生的合作,利用導彈制導的光纖技術開發出藥片大小的微型攝影器從病人體內即時傳輸出圖像。Aspironics通過 風洞工程師和醫生的合作,引入飛機渦輪發動機的技術,研發出信用卡大小的吸藥器,讓傳統的注射方法完全過時。Compugen則採用以色列極其先進的反恐 定位系統進行基因分析,將數學、生物學、基因學、生物化學、計算機學等領域雜交整合進行藥品研發,其技術領先於全球主要醫藥企業。

關鍵是,企業如何才能促進其自身的雜交型創新? 當然,首先是要打造一個積極的創新文化,勇於嘗試一切,不惜顛覆傳統,敢於挑戰權威。此外,營造出一個利於雜交型創新成長的土壤還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其一,打造靈活的企業構架。目前標準的企業構架是按職能劃分各部門。對於大企業而言,就是形成各有所專的事業部(SBUs)。這種企業結構的優點是責權利 分明,易於管理,但缺點是容易形成山頭主義,各自為政,從而難以形成有機的整合(synergy)。

這種事業部為基礎的企業結構其實就是扼殺雜交創新的最好環境。為什麼蘋果可以推出iPad這種所謂的邊緣產品,而其他高科技企業卻只能作追隨者?一 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蘋果在喬布斯的天才遠見之下從來沒有設立事業部。所以,蘋果是一個完全整合的企業,各部門沒有邊界,可以隨時按照用戶和市場需求進行重 組整合。因此,喬布斯曾說,蘋果是地球上最大的新創企業(start-up),它沒有事業部,只有小組或團隊(teams)。只有在這種多部門多學科不斷 碰撞又水乳交融的多元環境下才能培育出iPad這種跨部門學科的獨特雜交產品。

其二,培養複合型人才。西方企業的研發或技術人員分工很細,都是專家但非通才,而雜交型創新需要大批眼光開闊思維發散的通才。在這方面,中國最具有 創新能力的電訊鉅子華為就有其獨到之處。比如,華為建立了靈活的人員流動機制。新產品一開發出來,該項目經理就隨其流動到生產部門去負責生產,或到市場部 門負責該款產品的銷售。而且,華為多年來一直努力打造研發平台資源,在此平台上形成資源,經驗和人才的共享。另外,華為會按照市場需要組建跨部門項目攻關 組,抽調各業務部的骨幹力量參與這種協作,各部門學科在交叉合作中互相學習,啟發,取長補短。通過這種方法,華為培養出大批高質量的複合型人才,為它強大 的研發能力不斷注入活力。

需指出的是,以色列能在雜交創新上成就不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多年來一直有意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如隸屬於以色列國防部的特比昂 (Talpiot)項目從全國精選出最出色的學生,密集培訓兩到三年,主攻科技和創新,尤其訓練他們對複雜的軍事問題找出跨行業解決方案(multi- disciplinary solution)和從事多元工作能力(multi-tasking mentality)。畢業生大都成為以色列最頂尖的科技人才。

當今,各行業的全球競爭愈演愈烈,創新成為企業生存之本。但研發對資源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大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上的優勢不斷明顯。研究表明,近三 十年來,絕大部分的激進式創新都是由大企業推出,中小企業和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生存形勢日趨嚴峻。但iPad和小國以色列的中小企業創新的成功經驗說明,開 發雜交型激進式創新並不一定需要飛躍式高精尖技術,是這些企業可以大力發展的領域。在一個良好的創新文化下,打造靈活開放的企業構架,培養複合型人才,並 積極鼓勵多部門學科的碰撞和交叉整合就是創造出激進式創新的可行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2

雜交稻種出口面臨瓶頸 業內呼籲應積極調整出口策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555.html

今年3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湄公河流域五國領導人贈送大米,鼓勵雜交水稻要優先走進湄公河國家,隨後農業部種子局召開會議研究雜交水稻種子走出去座談會。據了解,政府將有條件地放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條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辦企業,就地生產和銷售。

在目前國內雜交稻種供給結構性過剩已趨於常態化的背景下,且中國雜交稻種在種質資源和育種技術方面有顯著優勢,業內提出破解出口瓶頸的重要途徑,即從出口種子向出口技術轉型,變“走出去”為“走進去”。

種業出口遭遇瓶頸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集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一帶,雜交水稻種子的主要國際市場也位於這一區域。從1980年中國雜交水稻技術與美國環球種子公司簽訂雜交水稻技術轉讓協議開始,中國的雜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推廣。

與之同時,中國就有少量的雜交水稻種子出口到東南亞。90年代後期,種子的出口量增大,擴大到東南亞、南亞甚至非洲。特別是近15年來,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已成功走向世界。其中亞洲的越南、孟加拉國、緬甸、巴基斯坦、印尼、菲律賓都已進行了大面積的商業化種植,美洲的美國、巴西、委內瑞拉、烏拉圭、哥倫比亞等國家都已進行過種植。

中國種業企業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是種子貿易和對外投資兩種,目前是以種子貿易為主。但這種曾經探索的以推廣品種、重視商品貿易為主的種子出口之路如今開始遭遇瓶頸。

根據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局2014年發布的《中國種子年報》顯示,以水稻種子出口格局為主的中國種子出口,2008年以來,基本呈現數量下降、金額上升的趨勢。其中,水稻種子出口在數量和金額上均以2011年為拐點,呈現前升後降趨勢,近兩年基本穩定。

在東南亞,越南是中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首批落地國。當地人雖然喜歡我國的水稻品種,但現在並沒有帶動我國的種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究其原因與我國種業企業一哄而上、沒有長遠布局,沒有保持技術梯度上絕對優勢有關。

孟加拉國曾經是中國種子“走出去”的第二大重要目的地國,年需求量在9000噸左右。但近幾年每年從我國進口種子不到500噸,且多是為了尋求來自中國的技術合作。湖北種子集團曾是出口該國的主力軍。由於湖北雜交水稻良種較當地主栽品種增產一倍以上,具有絕對的品種優勢。隨後公司對該國的出口量一度占該國雜交水稻進口量的一半以上。

至於後來為什麽種子進口量下降,該公司一位推廣研究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主要是孟國已經初步掌握了雜交水稻的基本技術,本地化生產程度逐年提高,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其種子本地化生產的成本更低。與我國制種成本在2.5-4美元/公斤相比,當地制種單價在1-1.5美元/公斤。而且孟國近年來也在加大在菲律賓國際水稻所購買抗性較好、產量較高的常規稻的力度,以及引進印度抗病性高的水稻品種,進一步壓縮了當地對中國雜交水稻種子進口的需求。

印度、巴基斯坦也是我國雜交水稻的重要出口國。2011年,我國對巴種子出口量達到頂峰(5000噸),但2012年恰逢巴基斯坦氣候幹旱,種子大量積壓,庫存量增大的同時,又沒有得到較好的儲存,導致報損率增加,當地人對於來自中國的種子態度由此變得謹慎。而印度受德國拜耳、美國孟山都等跨國公司在當地成立合資、獨資公司的影響,在跨國公司制種成本更低、技術改造更先進的沖擊下,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亦呈下降趨勢。

前述推廣研究員稱,稻谷品質不適應出口國人民口味;制種父母本播種差期過大,不利於機械化作業;出口國本地化生產成本優勢明顯,已成為中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的瓶頸。

推廣轉型:從出口品種向出口技術

對於國際雜交水稻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曾估計,市場空間為120億美元到160億美元。憑借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在全球的明顯優勢,尤其在東南亞、非洲地區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有實力的種企將能夠在未來國際種業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而中國雜交水稻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世界領先的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育種技術、制種技術、推廣模式組合技術。要破解上述出口瓶頸,在該推廣研究員看來,有條件地放開兩系雜交水稻技術出口,培育出適合當地的品種;在出口國成立合資或獨資公司,建育種基地,加工生產基地,推動實現種子本地化生產,“既可以降低成本,還能牢牢掌握核心技術。”

由於不同國家進入到不同的出口階段,今後也要根據出口國市場的情況調整出口策略,有些國家需要從推廣品種變成推廣技術來重新占領當地市場,出口策略也應該調整為從“走出去”變為“走進去”。

值得關註的是,在當前制度層面,中國在雜交水稻技術及產品出口方面,采取消極的保護政策。

比如,《進出口農作物種子(苗)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禁止交換的種質資源與限制交換或出口的農作物種類及品種,規定禁止雜交水稻親本種子出口、不允許三系雜交水稻保持系和兩系雜交水稻親本出境等。以及在國內種子生產過剩的背景下,依靠出口國內落後的種子品種來實現海外營收,這一出口戰略勢必影響其在國外的產量表現,並對我國種子的海外擴張產生不良影響。

這為業內所詬病,認為應該反思這一政策,積極調整出口策略,用最好的技術占領國外市場。盡管中國目前仍處於世界雜交水稻技術的優勢地位,如果不能打破政策瓶頸盡早“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那麽中國在雜交水稻技術上的比較優勢地位將在短期內喪失。

其實,限制出口這一消極的保護政策,對於防止優質種質資源流失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據新華社主辦的《瞭望新聞周刊》報道,雜交水稻在國際上的知識產權保護比較落後是中國優質種子資源流失十分嚴重的原因之一。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知識產權辦主任萬宜珍稱,“在中國境內培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要想在國外申請品種權,目前還沒有一條暢通的正規渠道。”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在當地國申請品種保護,在跟國外頻繁進行的雜交水稻合作及種子貿易背景下,大多數水稻品種可在生態環境相同的國家直接應用。這將讓中國很快失去在這一地區的市場競爭力。

在前述《瞭望》報道中,萬宜珍曾對媒體透露稱,中國把大量的雜交水稻新品種賣到了這些國家,而又沒有申請當地國的品種保護,當地國的單位、企業或個人就有可能把這些新品種以自己的名義保護起來,成為他們的知識產權,那麽最後不僅導致中國的雜交水稻資源嚴重流失,並且還會出現“種中國品種,侵外國權”的怪現狀。

那麽,如何保護種子專利呢?

全球第一大植物保護公司、第三大種子公司——先正達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將品種引入某一國家之前,先正達會分析該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申請專利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另外就是采取措施管理親本,預防其被第三方非法竊取。

隨著農業部對雜交水稻“走出去”政策實行重大調整,對品種出口年限限制、資源合作的限制實行有條件的放開之後,無疑將對雜交水稻從“走出去”向“走進去”轉變起到推動作用。業內樂觀估計,未來 5-10年將是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出口的最佳戰略機遇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97

"基因編輯技術"雜交糯玉米五年後可問世 美農業部稱不需監管

針對基因編輯技術跟現有的轉基因育種技術的不同,近日在農業生物技術科學傳播平臺等聯合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中科院遺傳所研究員朱禎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稱,這兩項技術的技術體系是一樣的。但轉基因做的是“加法”,基因編輯既可以做“減法”,又可以做“加法”。在某些情況下,這兩種技術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他舉例來說,植酸是植物種子中的一種成分,動物吃了之後不容易消化。那麽采用“加法”將植酸降解然後被水吸收跟采用“減法”將植酸合成的基因消除,讓其不能再合成植酸,二者的預期效果都是一樣的。

中科院遺傳所高級工程師姜韜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表示,基因組編輯技術,是對基因組的已經搞清楚的特定DNA序列做調整-改動(刪除或者添加),而且可以精確到基因組的某個特定字符-堿基對。

他進一步解釋稱,其中的“刪除”,可形象稱為“減法”,就是根據科學家設計,去掉已有的部分,比如針對產生抗營養效應和導致人類食用後過敏的基因。“添加”可形象稱為“加法”,就是增加作物原來沒有的基因,以實現科學家希望作物獲得新的性狀,比如某個作物抗病基因,加法的效果與轉基因一樣。而且基因的插入位置則是事先就可以指定的。

至於轉基因技術,姜韜解釋說,跟前述基因編輯技術不同的是,科學家完全了解目的基因,但對受體作物的基因組則未必清楚,因而插入受體植物細胞基因組的位置事先是不確定的。

對於這兩項技術,此前,杜邦先鋒公司全球副總裁傅傑瑞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稱,“每種技術解決特定問題”,作物育種人員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開展工作,基因編輯技術只是其中一種。

傅傑瑞稱,育種人員在傳統糯玉米產品領域面臨的挑戰在於,傳統糯玉米品種產量低。利用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育種人員可以將自然存在的糯玉米性狀直接引入最優秀的雜交品種中,培育出與傳統玉米非常相似的新產品,解決了糯玉米產量低的問題。這項技術也讓作物育種人員的工作更有效率且更精準。

他說,以往傳統作物育種的方法要經過多年回交和選種,但是現在通過基因編輯這一新型育種技術可以取得同樣的結果。並且利用這種工具開發的最終產品中不存在外源DNA,也就不會生成外源蛋白質,育種效率還大為提高。

顯然,這與轉基因技術需要引入外源DNA不屬於同一個概念。美國農業部也認為這類通過CRISPR-Cas育種技術開發的下一代產品不屬於“應當受美國農業部生物技術法規服務局監管的範疇”。

據媒體報道,雜交糯玉米將是杜邦先鋒通過應用CRISPR-Cas先進育種技術開發出的全球首款商業化農產品。這種新一代的優良雜交糯玉米預期將可在五年內向美國種植者提供,目前仍有待通過田間試驗和監管審查。至於上市時間,傅傑瑞稱,“這不是來自監管層面的要求,而是與產品開發周期有關。”他說,我們推出一個新的雜交品種之前,都要對雜交品種進行4-5年的評估。基因編輯技術與之開發周期的流程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21

袁隆平回應雜交水稻“高產低質”質疑: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雜交水稻同時實現高產和優質,難度很大,但產量和質量不是對抗性的矛盾。”針對一些人對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質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面回應。

據新華社報道,這位86歲的老科學家精神抖擻地參加在北京舉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輕松回答記者的“辣問”。

格子襯衣、薄毛衣外套一件半舊西服,袁隆平穿得比采訪他的年輕記者還少。他不喜歡北方的幹燥,這會讓這位南方人的皮膚很癢,但他似乎不懼寒冷。

魚和熊掌

“有些人對雜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認為雜交稻高產不優質,吃起來不香。”袁隆平坦陳,上個世紀主要任務是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所以雜交稻把產量擺在優先地位,吃飽肚子再說。

在他看來,盡管難,但是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我們也改變戰略,既要高產又要優質。已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大米‘超優千號’,品質可以與市場上一種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專門取樣檢測了,說有彈性有嚼頭,口感很好。”他說。

但袁隆平堅持:不以犧牲產量來求優質。他指出,有的優質米價格炒得很高,老百姓吃不起。從中國國情看,人多耕地少,把糧食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世界人口不久將達到80億,耕地卻在不斷減少,養活世界人口是非常嚴峻的挑戰。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使用優良的高產品種。”袁隆平說。

向“海”要糧

酷愛“挑戰不能”的袁隆平耄耋之年依然很忙。近年來,他除了第五期超級稻攻關,還在探索種植海稻田。

前不久,青島成立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袁隆平出任首席科學家。野生海水稻最初在大江大河入海口被發現,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堿三大特性。但產量低,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首要的技術攻關是提高抗鹽濃度和提高畝產。我們期望幾年後把海水稻的抗鹽濃度從目前的約0.6%提高到1%,畝產增加到300公斤。方法有兩個,一條是通過傳統育種方式培養;一個是利用分子技術,將抗鹽基因轉移給海水稻。第二個效果較好,但難度較大。”袁隆平說。

盡管難,袁隆平還是信心十足。如果達成這一目標,海邊不長植物的鹽堿地和灘塗將得以利用。“產量上來,農民就會有效益。種植1億畝海水稻,將實現300億公斤的產量,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產量。”他說時滿眼光芒。

禾下有夢

搞了半個多世紀育種,是什麽讓袁隆平不知疲倦地繞著稻田轉?

時光回到1961年,那時袁隆平是湖南安江農校的青年老師。正當三年困難時期,守著農業試驗田的袁隆平照樣吃不飽飯。“那個時候非常慘,我看見兩個人倒在路旁邊,兩個人倒在橋底下……”餓肚子的滋味深深刻在袁隆平的腦海中。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袁隆平夢見試驗田中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谷粒就有花生米那麽大,沈甸甸下垂著,千萬個穗子,好似氣勢磅礴的大瀑布,他和助手就在禾下乘涼。

追逐夢想,這位湘西普通教師,把讓更多人吃飽飯當作畢生追求。

剛滿80歲的時候,袁隆平曾說,他將爭取在90歲前實現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今年已經86歲的他,距離目標還有多遠?袁隆平表示,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在2014年就已經實現了。現在第五期超級稻攻關的目標是每公頃產量達到16噸,也就是每畝1067公斤。

“以後還要向17噸攻關……”禾下有夢,袁隆平正向更高目標攀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76

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超級雜交稻今年創多項世界紀錄   

據新華社報道,11月24日下午,湖南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了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2016年在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上的重大進展。創下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紀錄、世界高緯度地區高產紀錄、世界水稻百畝片單產最高紀錄等多項紀錄。

今年以來,袁隆平團隊在雲南、四川、陜西、重慶、湖南等16個省區市,建立了42個超級雜交稻百畝連片高產攻關示範點,采用南方一季稻超高產攻關、華南雙季稻超高產攻關、南方一季加再生稻超高產攻關、長江中下遊雙季晚稻超高產攻關等模式,實施“良種+良田+良法+良態”的“四良”配套技術,開展超級雜交稻超高產攻關研究,主要取得了七個方面的突破。

湖南省隆回縣一季稻“Y58S/R957”百畝片平均畝產1000.5公斤,在湖南同一生態區連續3年百畝片平均畝產突破千公斤。其中,2014年“Y兩優900”平均畝產1026.7公斤,2015年“超優千號”平均畝產1004.3公斤。

山東省莒南縣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1013.8公斤,創該省水稻單產最高紀錄。

廣東省興寧市雙季早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832.1公斤,雙季晚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705.7公斤,合計畝產1537.8公斤,創世界雙季稻最高產量紀錄。

河北省永年縣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1082.1公斤,創北方稻區水稻高產紀錄,也創世界高緯度地區高產紀錄。

雲南省個舊市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產1088.0公斤,刷新2015年創的1067.5公斤紀錄,再創世界水稻百畝片單產最高紀錄。

湖北省蘄春縣“超優千號”一季加再生稻百畝片,頭季采用人工收割的再生稻平均畝產509.7公斤,頭季采用機械收割的再生稻平均畝產394.9公斤,創長江中下遊稻區再生稻高產紀錄;“超優千號”百畝片一季加再生稻人工收割平均畝產1253.4公斤,機械收割平均畝產1138.6公斤,創長江中下遊稻區一季加再生稻高產紀錄。

廣西灌陽縣“超優千號”再生稻百畝片平均畝產497.6公斤,創華南稻區高產紀錄;“超優千號”一季加再生稻百畝片平均畝產1448.2公斤,創華南稻區一季加再生稻高產紀錄,也創世界高產紀錄。

“超級雜交稻前景很大,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中國人通過努力實現科技進步,自己解決吃飯問題。同時,超級稻雜交稻還在向其他國家發展,為他們減輕糧食短缺問題,對保障糧食安全、促進世界和平,將發揮更大作用。”袁隆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69

袁隆平超級雜交稻今年增產超十億公斤糧食

據新華社報道,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9日宣布,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2016年共增產稻谷16.5億公斤。

湖南省雜交水稻中心黨委書記馬國輝介紹,今年湖南省共有53個縣(市區)參與這一豐產工程,面積1337.5萬畝,比2015年增加140.9萬畝。其中實施“中超”(中稻)模式的邵陽市隆回縣,今年“種三產四”面積達15.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728.9公斤,比實施前5年平均增產179公斤,增產34.5%;實施“晚超”(晚稻)模式的常德市石門縣完成“種三產四”種植面積15.8萬畝,平均畝產608.5公斤,畝增產稻谷170.6公斤,增產38.9%。

馬國輝介紹,按照“單產與項目實施前5年平均單產比較”進行估算,2016年項目總增產稻谷達16.5億公斤。項目實施10年來,通過栽培體系與種植模式的不斷完善,已形成了5種適宜湖南不同生態區域水稻生產的超級雜交稻種植模式,並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種三產四”豐產工程致力於中低產田的增產,由袁隆平於2006年提出,即“運用現有的超級雜交稻技術成果,用3畝地產出4畝地的糧食,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的單產和總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經濟效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袁隆平表示,2017年湖南省將力爭推廣1500萬畝,產出原來2000萬畝耕地產出的糧食,即多產出20億公斤糧食。安徽、河南、廣東、廣西等省區也積極跟進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期望到2020年全國發展到6000萬畝,能產原來需要8000萬畝耕地才能產出的糧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28

李純恩:雜交大會

1 : GS(14)@2011-11-10 22:15:58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8065&category=daily

珠三角某地搞了一個「萬人相親大會」,結果慘淡收場。
慘淡收場是應該的。
中國人做點事情,總是好大喜功,慶祝國慶,要萬人。拜個佛,要萬人。打一場太極拳,要萬人。吃盆菜,要萬人。好像沒有「萬人」,就不成事。沒有「萬人」,即使是個事情,也不是事情了。
當年蔣介石發起革命軍北伐,在廣州開誓師大會也不過一萬人。那已是出兵征戰,不過如此規模。現在珠三角小地方搞場「相親會」,竟也要「萬人」,那就真是作大作過頭了。
甚麼叫「相親」?「相親」就是兩個適婚年齡的男女,靠自己能力,一個娶不到,一個嫁不出。於是有心人就將他們撮合在一起,吃頓飯,聊個天,看看合不合眼緣。如果像北方人說的那樣,「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那就繼續發展下去。
今時今日,日本還很流行「相親」,連雙方家長都會出席幫眼,隆而重之,很認真的。
但這種事情落在中國人手裏,就亂套了。本來兩個人的事,卻要弄到萬人來搞。「萬人相親」,就是有五千好色男五千思春女,擠在一個場子裏,散發雌雄荷爾蒙,睾丸酮和雌激素暗地浮動,激揚齊飛,這也叫「相親」?這叫「雜交」!
還好這個「萬人相親大會」慘淡收場,不然的話,下一次就要舉辦「萬人洞房大會」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純恩
2 : 龍生(798)@2011-11-10 22:20:54

幾搞笑,

雜交也嫌抬舉, 打種大會更適合
3 : 亞力士(1473)@2011-11-10 23:07:48

百人斬睇得多 萬人斬小弟真係要長長見識
唔知萬人發出既歡愉聲有既震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