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安民生物流:中報業績疑有隱藏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88e.html

長安福特的影子股


1292HK)長安民生物流公佈了中期財務報告,收入同比增長22.9%20.36億人民幣,利潤增長32%1.11億元,EPS0.68元。目前PE不到5倍,PB0.87倍,PEG0.16倍,PS0.26倍,週息率4.5%,估值非常低。


 

眾所周知,去年底以來,長安系的汽車產銷數據非常好,長安本部今年的銷售量同比增長33%,長安福特的銷量同比更是勁增6成,收入增長近1倍,利潤增長2倍,在國內車市裡鶴立雞群。


 

長安福特目前主打車型為新舊款福克斯,在國內轎車行業裡銷量排名第一。翼博翼虎銷售也很不錯,其中翼虎在北美SUV的銷量中排名第一,但國內產能仍受限,故相信未來銷售還有提升空間。B級車新款蒙迪歐近期已經上市,從本月起有望帶來每月5000輛以上的銷量。毫無疑問,下半年長安福特的收入和利潤會比上半年更好。由於福特的戰略重心已經開始向中國傾斜,預計至少在未來3年內,長安福特都會有很不錯的增長。


 

1292HK)做為長安系的整車和零配件物流公司,其收入的一半來自長安福特,3成來自長安汽車本部和河北長安,即8成的收入來自相關聯的長安汽車(000625SZ)。從長期看,(1292HK)的收入與(000625SZ)關係非常密切,而其中的長安福特更是有決定性的影響。


 

收入增速低不合邏輯


根據前文所述長安系各車廠的銷售增長量,我們可以推算出(1292HK)若市場份額和運價不變,那麼來自長安福特、長安本部和河北長安的運輸量同比增長應在50%左右。


 

由於長安汽車(000625SZ)和長安福特的銷售收入增長速度高於銷售量的增長速度,所以(1292HK)的主營收入增長在市場份額不變的前提下按理應該超過50%的運輸量增長。


长安民生物流:中报业绩疑有隐藏

備註:銷售收入和利潤扣除了基本沒有利潤的輪胎分裝業務


 

上圖的收入和利潤都扣除了輪胎分裝業務,該業務自去年第2季度開始,目前已經佔到總收入的2成。從圖表看,自去年第4季度起,(1292HK)相關聯的長安系各車廠的銷售量加權合計同比環比增長非常明顯,但今年以來的一、二季度,(1292HK)的整車和零配件運輸收入同比增長不到4%,這與業務相關的長安系各車廠的收入大幅增長完全不符。


 

公司並沒有在財報上對這一異常現象進行任何解釋,針對此問題我曾多次致電公司,答覆都是長安汽車的整車銷售與(1292HK)的主營收入無法直接相關對比,比如運價調整、車型結構、運輸距離不同而使得運輸收入不同之類的措辭。


 

我想,車型結構、運輸距離、同業競爭等因素確實對(1292HK)的收入有一定影響,但不可能長安福特銷售收入增長近1倍、長安汽車(000625SZ)收入增長41%而(1292HK)的整車及零配件收入只增長4%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1292HK)的收入和利潤有隱藏,最近兩個季度的財務數據不真實;二是(1292HK)今年在長安汽車本部和長安福特的市場佔有率下降了3成以上,即今年有競爭對手強勢介入。


 

但公司的財報和電話溝通中並沒有指出(1292HK)今年在長安系中的市場佔有率大幅下降,我也有諮詢過相關人士,都沒有聽說今年以來(1292HK)的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搶佔。


 

1292HK)的中報有一個亮點,就是公司已經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杭州長安民生物流公司,擬投資2.5億元,用於配套長安福特的杭州新工廠。福特杭州廠預計將於2015年正式運營,年產能25萬輛,約為目前長安福特年銷售量的4成。從此信息來看,(1292HK)與長安福特的合作關係仍然密切,並沒有強力的競爭對手搶奪走業務。


 

隱藏業績有玄機


 

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與長安福特三年一簽的運價合同今年一直都沒有談妥,(1292HK)目前仍在採用去年的價格暫估收入,所以今年以來的收入和利潤根本都不是確定的數據。


 

公司近幾期的財報不斷重複毛利率下滑是競爭受壓導致,但我們看上邊的圖表,在基本零利潤的輪胎分裝業務剝離後,(1292HK)的利潤率其實12年下半年就已經回到了以前的高點,這正好和長安福特爆發的時間點吻合。


 

為什麼1292HK要做收入高而淨利率極低的輪胎分裝業務,並在近幾期的財報上不斷訴說競爭加劇行業艱難導致毛利率下滑呢?我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1、殺入長安福特的零部件供應商體系,而以前只是零部件管理體系,這樣黏性更高;

2、拉低公司整體利潤率水平以求在2013年的價格談判中謀取有利地位。


 

若此情況屬實,那麼(1292HK)真實的收入和利潤將有很大的釋放空間,對應目前的極低估值,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44

兵法今用(2):隱藏實力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5180

孫子兵法我地就聽得多,咁有無聽過孫臏呢個人?無都唔出奇的,因為孫臏好有可能唔係真名來的。

係呢度順便拋一拋書包,古代有一種叫臏刑的刑罰,簡單黎講,即係敲跛對腳咁上下。

講番正題,呢位孫臏其實係一名有料之人,佢都寫過本《孫臏兵法》,可惜同佢祖上孫武(即是孫子)就天與地既際遇了。

孫子兵法就勁到鬼佬都要學,孫臏兵法就一早唔知去左邊,依家搵得番既都係考古出土殘卷,唔好話鬼佬,我地炎黃子孫一係當左佢係孫子,一係唔知佢係乜水,真夠可憐。

不過佢有部份兵法都留存至今,而且仲幾有用,尤其係辦公室裡面添。唔信?就舉幾個例子大家知。

裝瘋逃罪

話說古代有個高人叫鬼谷子,從緃橫家(即係外交學)的創始人,佢其中兩個徒弟,一個就係主角孫臏,另一個叫龐涓。

呢位龐涓無野叻,只係比孫臏早下山,所以一早被重用。後來孫臏都下山求官去,第一時間梗係諗住熟人介紹易辦事啦,就搵龐涓幫手射番一官半職啦。

點知龐涓唔知係忌才定點,倒番轉陷害孫臏,先前講到個臏刑就係屈佢想過底齊國,所以敲跛佢雙腳等佢走唔倒!

好彩孫臏都唔傻,一於扮傻扮瘋,等龐涓以為佢傻左,留係度都蹝米飯所以先放佢去齊國。

 

呢個故仔話俾我地知幾樣野

  1. 你求人介紹工作,都要睇下對方係咩野人,如果覺得對方都係符符碌碌咁係入面HEA住做就免了,容乜易入到去做得太好搞到朋友都無得做架!
  2. 千祈唔好諗住最高峰時期求退,唔係老細一個屈尾十整臭你個名等你留職不得,過底不能就無謂啦!
  3. 無論如何,都要留D藉口位等老細覺得,你走左都唔係咩野損失,等佢心諗我搵個勁D黎可能仲好呢,大家好來好去嘛!

 

這裏有人整理了《孫臏兵法》的殘卷,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讀:

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Davidhome/05-david-book/DAVIDBOOK/CHINESE/001david-new-book/SUNBINBF.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338

《老商道》你還不知道的隱藏版好店舖 自慢商店 永康街最美好的風景

2014-03-10  TWM  
 

 

其實,永康商圈裡還有許許多多的好店,這些店或許規模不大,或許知名度不高,但各有態度,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圈裡,各自綻放芬芳。

撰文‧劉俞青

8% ice》

用誠意調製健康冰淇淋 一年闖進百貨專櫃若要論永康街上最潮的新店,非「8% ice義式冰淇淋」不可。開店才短短一年,已被新光三越邀請到台北信義A8、台南店展店,而且給的還是一樓的櫃位,不是一般地下室的美食街,看重程度可見一斑。「8%」老闆林孟潔在永康街還有另外一個「4F Cooking Home」烹飪教室,都是頗負名氣的特色小店。

事實上,林孟潔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就是台灣好市多(COSTCO)產品研發部主管,在好市多上班已14年;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倫敦分校畢業的她,擁有主廚身份,會決定開店,除了興趣,主要是想把所學分享出來。

「凡事都是自己來,不假手他人,是我們的誠意。」林孟潔表示,她親手研發、調製每一種冰淇淋、霜淇淋的口味,把乳脂肪降到8%以下,用鮮奶取代鮮奶油,立志要把「健康」元素帶進向來給人高熱量印象的冰淇淋。

錦龍裝潢工程》

刀斧鑿痕見真情 屹立20年美好風景有別於滿街的文創小店,這家「錦龍裝潢工程」是永康街最儉樸傳統的木工店,六十多歲的老闆陳錦村手工實在,每一件作品都是心血結晶。

名為「裝潢工程」,但店里根本沒有裝潢,老闆聽力有些吃力,說話得大聲些,我們想向他訂製大型的木工品,老闆靜靜聽完,搖搖頭說:「我不敢接。」陳錦村很認真地解釋,因為很難找到可以對上的木紋,加上好木料難覓,且做工繁瑣等,總之,沒有把握的事,他不能接。

在錙銖必較的商場上,已經很少人像老闆這樣,把上門的生意往外推,但陳錦村仍秉持誠懇做生意,彷彿還在那個純樸美好的年代,也為永康街再添美麗風景。

小茅屋炒飯》

不畏新潮流 堅持家常老味道「拜託不要採訪,我們真的做到手都受傷了。」略嫌破舊的木造房子,位在麗水街上、店如其名的小茅屋炒飯門前,12點不到已經開始排隊,老闆揮舞鏟子的手,始終沒停過。

曾被美食生活家舒國治形容為「像家裡小廚房炒出來的飯」,永康商圈理事長李慶隆也指為最值得推薦的小店。多年來,老闆唐媽媽和兒子一起在小廚房裡忙進忙出,端出一盤盤香噴噴的炒飯,以及紅通通卻辣得不嗆口的抄手,供君品嚐。

「我們已經多年不漲價,肉絲麵60元,炒飯80元,和附近的店相比,便宜許多。」老闆是早期中華路知名的「吳抄手」師傅,幾年前過世後,老味道由兒子傳承下來,在新店面不斷冒出來、各國新式餐飲爭相進駐的永康商圈,小茅屋堅持從家裡廚房端出的老味道,逕自飄香數十年。

林三興米店》

貨真價實、絕無混充

鼎泰豐指定用米

「請給我台粳九號米!」中午時分,門前停下一輛黑頭車,車上的人匆匆下車直接開口買米,顯然是熟客。

要說誰才是這裡最老的店,已經沒人說得準,唯一確定的是,這家「林三興米店」肯定是其中之一。屹立五十多年,親眼見證永康商圈從無到有的過程,但無論商圈更迭,林三興米店依然故我,當市面上充斥假米、混米,這家米店始終堅持老商道,每一顆米保證貨真價實,絕無混充。

一台斤台粳九號要價50元,比市價略貴一點,但包括華新麗華焦家等許多知名人士,都指定吃這家的米。高齡90歲的老老闆林三興和鼎泰豐的老老闆楊秉彝是至交,多年來,鼎泰豐的炒飯就是選用林三興米店的米,讓這家老米店在商圈裡更顯獨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68

陽光100(2608)隱藏的上市故事

陽光100(2608)這家公司,看來只是一家平平無奇的上市公司,但是內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看的。

(1)創辦人

這家公司創辦人是易小迪,相信沒很多香港人了解這個名字。

但一看公司歷史,發現有「一九九零年代初,易小迪先生與馮倫先生、王功權先生及潘石屹先生等在海南共同創立中國最早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萬通實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二年,易小迪先生在廣西成立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原稱廣西萬通科技扶貧開發公司)。

一九九四年,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與新加坡大洋(私人)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廣西萬通,於廣西從事物業開發。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於二零零一年由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並更名為廣西新萬通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由其中若干原股東注入。廣西萬通是本集團的主要前身,現仍為本集團中國附屬公司的主要控股公司。
....
易小迪先生於二零零零年創立「陽光壹佰」品牌並開始以該品牌經營房地產開發業務。」

可能大家還不太明白,其實易小迪就是人稱「萬通六君子」的其中一名,他和其餘5名人士,包括現時萬通的掌舵人馮侖、SOHO中國(410)聯合創辦人之一潘石屹等在海南創辦萬通實業有限公司,後來易小迪在1995年離開萬通,並以廣西萬通企業發展總公司為其創業平台,在2000年正式把名稱改為「陽光壹佰」,為現時上市業務的基礎。


(2) 上市的過程
公司原來在2006年和潘石屹的SOHO中國差不多開始準備上市,籌備在2007年上市,並曾引入華平的投資,在2006年進行成都及遼寧的項目投資,前者純為項目投資,後者實為以項目公司抵押,實際投資上市公司優先股13.8%,並需達到4年綜合盈利27億的標準,如不達成持股比率增至18%,並要求15%內部回報率。

但後來準備上市的時刻的2008年,進入次按危機,市況不就,故延遲上市計劃,後來在2010年又重新準備上市計劃,並重訂和華平的投資協議,確立以8億人民幣投資金額,換取可換股票據及2.5%購股權,並聲稱會進入A股或H股上市,但其後也是失敗,不過錢還是償還了5億,最終在2013年選擇港股上市,並獲得批准,最終以一半換股,一半折現的方式,把所有創業投資償還,綜合來看,這幾年間,這8億人民幣的投資,最終變成約19.05億人民幣,這8年投資獲得約15%的收益,也算不錯。

綜合來看,公司雖然沒有甚麼看點,但是創辦人名聲其實很響,雖然上市表現可能一般,但未來可能會發力的。

延伸閱讀:
1.  陽光100接近IPO “慢郎中”易小迪的港股路
http://house.hexun.com.tw/2014-02-19/162271901.html


2. 樓市「陰晴不定」赴港上市潮會否重現
http://blog.tianya.cn/m/post.jsp?postId=56008809

3. 陽光100置業集團衝刺赴港上市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finance.china.com.cn/stock/xgdt/20131230/208457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87

實地睇樓(36):買入大澳居屋的隱藏成本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18704

將於六月發售的大澳龍田邨天利樓本身是公屋單位,於1995年建成,因為入住率低房委會就打算改為居屋發售,由於售價便宜,預期會吸引一班只知價錢,不問質素的支持者踴躍申請。至於是否物有所值,就要視乎大家的機會成本如何。

首先拋書包講解一下何謂機會成本,即是你為了得到一樣東西,而放棄了其他東西,你放棄了其他東西就是機會成本,精簡一點地說,就是為了層樓,你可以去到幾盡。

要買得大澳居屋, 先決條件是擁有綠表或白表資格,這個資格是不能無限復活的,即是,當你行使了資格買入居屋後,日後就算賣了樓,收入符合申請資格也好,也不能可以再次得到綠表或白表買未補地價居屋的資格,那麼,你真的願意為了平但隔涉的大澳居屋而放棄即將發售的市區靚地居屋?如荃灣楊屋道前大窩口工廠大廈。

而買入單位後,日後有錢想再買樓就要交雙倍印花稅,假如日後有幸再次買到二百萬樓下的單位,就要至少交15,000印花稅,與買入大澳居屋的印花稅(100元)相比,實在相差太遠。

談及投資需求,大澳是一個極冷門的置業區域,成交宗數寥寥可數,成交價錢也嚴重跑輸大市,平買隨時不能平賣,買入單位後就要有長期自住的打算,因為大澳居民寧願住棚屋也不願入住,更何況區外人?

自住又如何?現時由大澳前往東涌要經過羗山道、嶼南道及東涌道前往東涌或梅窩,才能轉港鐵或轉船往市區,羗山道、嶼南道依山而建,容易受山泥傾瀉影響封路,就算暢通無阻,單計大澳往東涌便距離30公里,相等於由屯門碼頭往旺角的距離,再加上東涌往市區的距離,真的如高登巴打們所指,每天來回要六小時了。

除非對大澳情有獨鍾,或嚮往郊外生活,否則買入大澳居屋的成本遠高於售價,決定買入單位前最好考慮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24

佐丹奴背後隱藏的危機 林智遠Nelson Lam

2014-08-21  NM
 
 

 

上週五在成都,與數十位國內各地的教授,以個案和財務報表會友,交流公司管治、風險管理和專業操守的議題。「熊貓老師」在有「熊貓基地」的成都做主講,從分享中亦領會獨到的見解,感覺興致盎然。有教授就對一些內地時裝零售企業的倒閉和東主逃跑,分享了寶貴的內地經驗。近年時裝零售的困苦,豈止在內地有時裝零售業務的企業!主要財務指標皆下跌

佐丹奴(709)自金融海嘯後,過去5年的銷售額、毛利、毛利率、溢利及溢利率都有升無跌,直至去年,溢利和溢利率才稍回落。可惜,佐丹奴上週公佈的2014年中期業績,對比去年同期,上述各主要財務指標都不升反跌:銷售額下降6%、毛利下跌11%、毛利率由62%減至59%,而溢利更大跌47%,溢利率由13%收縮至7%。佐丹奴董事會亦宣佈,減少派發中期股息34%。在今年5月的盈利警告中,佐丹奴管理層已預告中期業績的銷售和溢利會下跌,原因包括:需求疲弱、經濟逆境、貨幣貶值等;然而,這些原因都解釋不了,為何溢利的47%跌幅較毛利的11%跌幅急速?在中期業績中,管理層進一步解釋,是香港租金上漲及在東南亞增加59間門市,導致經營成本收縮有限。

業績或有虧損危機

不知何故,不同媒體都以大標題及大篇幅報導,租鋪支出增加對佐丹奴溢利的影響;事實是,無論是媒體報導中的租金支出上升1,700萬港元(下同),或是中期業績分析中的租金及其他間接費用上升2,500萬,都並不對經營溢利下跌1.9億有太大影響。媒體和大家應該要問的,應是在上述多種不利因素環伺下,管理層有什麼方法去控制經營成本?使分銷、行政及其他經營費用,不會蠶食收縮中的毛利?否則,銷售和毛利跌幅不變,經營成本不減,7%的溢利率很容易被耗盡,將來業績甚或有危機變紅,出現虧損!佐丹奴營業地區不僅是內地,還包括:香港、台灣、其他亞太地區及中東。所有地區都錄得銷售和經營溢利貢獻下跌,唯獨中東還有銷售和毛利增長3%,但經營溢利貢獻卻也難逃一跌,下跌10%,即所有地區經營溢利貢獻也是減少。

中東商譽減值成關鍵

仔細看管理層的分析,中東的6百萬增長是包括2014年撥回5百萬的存貨撥備;如果沒有這回撥,中東將是銷售升,毛利接近不升,而經營溢利貢獻是下跌!更值得留意的,中東現在的業務是透過在2012年的收購而完成拼圖,當年6億的收購總代價帶來5億的商譽,商譽成了中東約9億資產一大部分,任何商譽減值將對業績帶來嚴重負面效果。2013年年報顯示,佐丹奴管理層計算中東的稅前現金流量,預期5年內的按年銷售增長率是5%,5年後則是3%。因此,收購中東而帶來的商譽在2013年不需要減值!不幸的是,從上述佐丹奴中期業績中的中東經營狀況分析,現實是銷售僅升3%和經營溢利貢獻是下跌10%,管理層2013年的預期增長率是否有一點點遙不可及?管理層又是否需要為中東作出商譽減值?數字背後往往隱藏不同的危機,管理層和大家也應思考,可以什麼恰當方式去應對。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08

傑克遜霍爾會議:德拉吉隱藏的關鍵信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83

傑克遜霍爾會議上德拉吉的講話中承諾更多措施,暗示轉變緊縮的財政思路,隨後市場走高,但實際上德拉吉講話最關鍵的部分並不存在於提前公布的演講稿中,而是通過德拉吉現場的“即興發揮”所傳遞出來的,即德拉吉已經不再為低通脹尋找借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吉(Mario Draghi)上周五於美國傑克遜霍爾會議上發表演講。

他講話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結為兩點:首先歐洲央行將采取更多措施以遏制通脹的下滑。其次歐洲央行沒法僅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各國的財政政策配合,暗示將轉變以緊縮為主的財政政策思路。

歐洲股市在德拉吉更多措施的承諾之下走高。

但是,Agenda Research的分析師Lorcan Roche Kelly指出,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德拉吉講話中真正關鍵的部分,這部分內容並不存在於提前公布的演講稿中,而是通過德拉吉現場的“即興發揮”所傳遞出來的。

首先,演講稿中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通脹自2012年夏天2.5%左右的水平開始一直下降至最近的0.4%。基於此,管委會將使用非常規工具來保衛中長期通脹與預期掛鉤。

但實際上,德拉吉在講話中是這麽說的:

通脹自2012年夏天2.5%左右的水平開始一直下降至最近的0.4%。我每個月會在媒體會議上對通脹進展做出評論,我已經對這一下行狀況給出了一系列原因,包括:因為食品及能源價格的下降;2012年中期以後歐元升值對物價的沖擊;最近的俄烏沖突對歐元區經濟的沖擊;當然一些經濟吃緊、失業率較高的國家出現相對價格調整也是在所難免。我曾說過,大體上這些因素都將最終消散,因為它們本質上多是臨時性的-盡管也有例外。

但我也說過,如果目前的低通脹持續太長時間,則穩定物價的風險將升高。所有周期範圍內的通脹預期都顯示出嚴重的下降。我們通常用來定義中期通脹水平的5年/5年互換利率跌了15分基點至2%一下。但是如果我們看中期的通脹前景,修正就顯得更加重要。中短期真實利率已經上升,但是長期的並未上升,因為我們正木瀆長期名義利率的下降,事實上不只是歐元區,全球到處都是這樣。管委會將認識到這些情況,在職權範圍內動用一切可用工具來保衛中期價格的穩定。

對於上述變化,Lorcan指出,德拉吉已經不再為低通脹尋找借口。他認識到低通脹帶來的切實的損害,不能只用一些“臨時性的原因”來解釋這些損害。並且德拉吉承諾將采取更多舉措。

此外,Lorcan表示,通過“即興發揮”透露真實想法也是德拉吉的慣用手段。2012年7月德拉吉在倫敦的演講中提到一句講稿中並沒有的“不惜一切代價”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明顯改變了投資者對於歐元區的信心。

很明顯,德拉吉的講話對市場產生了影響,我們從周一歐元/美元的跳空低開可窺見一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63

民航信息網絡:民航里的“銀聯”、公募最愛的隱藏大Boss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9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2 21:25 編輯

民航信息網絡:民航里的“銀聯”、公募最愛的隱藏大Boss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如果有一個選擇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會如何取舍:
A、青春靚麗的空姐;
B、南航、國航、東航等耳熟能詳的航空公司股票;
C、一只甚至航空業內人士都不一定很了解的公司:民航信息網絡股票;

2014年以前,當仁不讓選A,那是無數小夥的夢想;
2015年4月前,你一定會猶豫到底選空姐,還是航空股。
看看最近航空股的瘋狂表現就知道了!像中國南方航空股份(1055.HK)、中國東方航空股份(0670.HK)、中國國航(0753.HK),股價都是飛機“垂直爬升”,直沖雲霄,其背後是整個航空業基本面的觸底改善以及最大成本油價的持續下跌。

近期走勢如下圖所示:

經濟的觸底複蘇,油價的中長期看跌,民航未來是實實在在受益的,未來市場、政策對該行業的發展都會起到促進作用,航空公司就那麽幾家,各民航領域股票貌似都被大家挖的七七八八了

其實不然:里面還有一只“隱藏的BOSS,或許還沒被大家認識到。該股來歷不凡,但甚為低調,江湖人稱“民航里的銀聯”——銀聯相信大家都知道,真是躺在銀行身上數錢的主啊,只要銀行掙錢,銀聯的錢就數不完。

非常巧合的是,我看中的這家公司恰好也屬於格隆匯的“港A40”指數成分股也算是與格隆老大思路不謀而合了。

這個“低調的BOSS”就是中國民航信息網絡(0696.HK)——也就是我所謂的三個選擇題中的第三項。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696)是隸屬國資委監管的唯一從事民航信息技術服務的壟斷性中央企業辦公樓就在北京長安街邊最核心的地段)。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航空信息技術服務、分銷信息技術服務、航空結算及清算服務等。目前,公司是中國民航業唯一的數據提供商,在國內具有高度的壟斷地位。

此BOSS的確資質優秀,潛力不凡,體現在以下幾點:

1、爹媽不凡,均是民航領域大佬:
先來看看其爹媽是誰:


爹媽1: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壟斷性中央企業。

爹媽2:三大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1055.HK)、中國東方航空股份(0670.HK)、中國國航(0753.HK)。

除了以上個爹媽悉心照顧外,還有一知名外籍友人,長期賺中國市場錢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JPMorgan摩根大通,一直在贊助和支援。


2、民航里的銀聯:高度壟斷,難以撼動: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是民航領域的“中國銀聯”,國內唯一的 GDS 提供商,具有絕對的壟斷優勢

公司的壟斷地位體現在:

(1)公司控制著機票分銷系統和航班離港系統,國內每張機票的預訂與銷售都必須經過分銷系統,而登機手續辦理、座位選擇等則必須通過離港系統。

(2)公司是攜程、去哪兒、藝龍等在線旅遊供應商航班機票信息的數據源頭。如果696卡脖子,這些在線旅遊公司想去哪兒也去不了!

(3)公司的旅遊分銷網絡由7000余家旅行社及旅遊分銷代理人擁有的 6萬余臺銷售終端組成,並通過 SITA網絡與國際所有 GDS和 113家國外商營航空公司直聯,覆蓋國內外 400多個城市。

因此中國航信無愧是民航領域的“中國銀聯”。而且未來至少5年內,中國航信在國內 GDS 服務領域將繼續維持高度壟斷地位,因為民航領域涉及民生、國家安全等問題,這一塊未來也很難放開,這同國外的理念是一樣的。

3、潛力不凡,未來各方面條件都有助於其大展拳腳:
公司目前掙錢主要靠2個方面:

(1)通過為全國所有的商業航空公司(除春秋航空外)提供航班控制+座位分銷
+機場旅客處理(57.3%)、結算清算系統服務(9.5%)收取費用;

(2)為攜程、去哪兒、藝龍等 OTA 企業提供數據網絡收取流量費+全國機場信
息技術服務(33.2%)收取費用。

總之,都是坐地收錢的活!

而未來,在這兩個方面,公司施展拳腳的機會越來越大:

1)政策鼓勵——對民航領域的放開越來越大,國家各種政策的導向均是放開市場、建機場、提升運輸量,包括最近放開低空領域等等大力度政策,所以有人稱未來十年是中國民航的黃金十年。(各種政策就不一一分析了,請自行腦補)

2)航空業複蘇——中國航空旅遊業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很明顯,大家有錢了,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以前覺得機票貴的現在也都不太在意了,未來大家的休閑、度假旅遊需求(包括境內和境外)還將持續增長,而且在我看來將會加速增長(對外政策加速放開,一路一帶國家戰略,對外交流需求加速增長),近 10年來航空旅客量年複合增長率為 15%。

所以,作為中國唯一的航空旅遊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中國航信將持續受益於行業發展。

中國民航客運周轉占比持續提升


公司收入的增加與航空旅客量的增長高度相關


3)在線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是公司大展拳腳的助力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為攜程、去哪兒、藝龍等 OTA 企業提供數據網絡收取流量費。也就是說第一手數據信息在中國航信這里在線旅遊發展,數據網絡這塊業務會是公司未來大展拳腳的另一個大舞臺

4、看點和亮點不斷:
1)航旅縱橫——背靠自家幹爹(信息數據優勢),一個待發掘的金礦。
中國航信(696)與其他壟斷央企最大的不同是:公司絕對做到了與時俱進,毫不保守守舊,而是第一時間擁抱互聯網,他們家的APP——航旅縱橫——是我見過的最好用的APP之一。小夥伴們如果出行較多,請自行下載——誰用誰知道!

航旅縱橫是中國航信早於2012年就推出的首款基於出行的移動服務產品,能夠為旅客提供從出行準備到抵達目的地全流程的完整信息服務。由於信息源主要來自於公司的自有系統、空管系統和機場,因此其在及時性、準確性和安全性方面,相比非常準、航班管家等產品具備先天的信息數據源優勢。目前激活的用戶數已超過1000,未來大概率的央企混改預期;目前的重點仍是APP內容、數據、功能的完善;未來將引入戰略投資者,航旅縱橫發展空間巨大。

Ps:本人親測,這款軟件的信息數據(航班、行程信息)提供是非常及時的,畢竟數據源這它這啊……不過功能確實還有很大完善空間,像訂票、旅遊信息都還沒有,696,加油啊。

2)北京順義新營運中心預計16年底建成,補貼可繼續。

未來作為IDC等主機托管將為公司貢獻收入,2015年資本開支為13.75億元,將陸續開工建設配套區;同時15年已獲得政府4.2億元補貼。其實,大額的資本開支能夠被政府補貼以及未來物業租金的減少所抵消。

估值:
由於14年基數較高,最保守預計現有業務15年增速12-15%。未來3-5年仍將保持10-15%穩定增長,利潤未來1-2年仍有望維持20%以上增長,啟動前對應14年靜態PE僅15倍,15年預期PE僅12倍(而國際GDS巨頭分別為:Amadus 27倍和24倍;Sabre 59倍和23倍;Travelport虧損和20倍;且國外GDS業務增速都在個位數,而中國旅客出行量增速在10-12%)。

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壟斷地位的GDS提供商,中航信的估值應有大幅提升空間。

目前海外對標30倍PE,現在雖然漲了,對應15年動態15倍,所以還是相當便宜。


公募最愛?
未來,在全面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通、深港通、保險資金投創業板及社保基金投資範圍的大背景下,這樣一個
1、央企
2、具有絕對的上遊壟斷地位
3、現金流極好
4、估值足夠低
5、有確定混改預期
6、“互聯網+”概念


隱藏的大BOSS,邏輯上不僅會對私募和遊資胃口,也必將得到未來正規解放軍:眾多公募、保險及社保的垂涎。

(特別提示:本文重點參考了興業證券賀華平的分析,在此特別表示感謝。本人並不持有該公司股票。相關風險機會,請自行把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0

長和系重組背後隱藏的真實信息:李嘉誠的英倫夢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11

長和系重組背後隱藏的真實信息:李嘉誠的英倫夢
作者:格隆匯 梁以橋


編者按:對於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而言,如果要評選過去兩年發生的最大的兩件事,毫無疑問,一件是占中,一件就是長和系的重組。因為夾雜政治風向揣測、香港前途理解、經濟形勢判斷、行業(地產)景氣評估、亞洲首富動向等諸多敏感因素,長和系的重組應該說更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全局風向標與影響力作用,因而也更加備受關註目前長和重組雖已塵埃落定,但余音繞梁。其背後的很多真實信息其實並未被挖掘和披露出來。本文作者以多年香江實業界縱橫的經驗與底蘊,第一次為市場全面、客觀解讀長和系重組背後隱藏的真實信息,讀來如飲醇酒,茅塞頓開,故隆重推薦並分享之。


長和系重組,輿論對主席李嘉誠的動機眾說紛紜。
從表面看,最正路的解讀是,為了讓投資者分清業務權益,地產與非地產分開成立長和 (非地產) 和長地(地產) 避免股權重叠,從而釋放潛在價值這個說法不無道理,公布後長和系股價急升,效果可見一斑。

不過,如果單是為了這個目的持有21.3億和黃(13:HK)股份的長江實業(1:HK),只須將手上的和黃股份按比例派發給長實股東便成,何必勞師動眾,將既有的組織結構推倒重來呢?

最吸引眼球的是其遷冊安排,註冊地由目前的香港遷往開曼群島。此舉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懷疑李嘉誠對香港經濟前景已失去信心這樣去解讀放在報章標題固然能刺激銷路,但與事實偏離得太遠開曼群島出名是個「避稅天堂」,近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不少在那里或其他離岸地點註冊,長和系趁重組機會一並修改。其實,李氏家族持有的長實股份,除了少數是以私人名義外,絕大部分是透過一家單位信托公司 (Li Ka-shing Unity Trustee Company Limited),這家托管著千億家族財富的公司,也是在人口不足六萬的開曼群島註冊。

雖說遷冊對投資取向沒有指標性作用,但這項重組的其他安排確曝露了一些新部署

目前,李氏家族直接或透過信托公司持有長實43.4%權益,至於和黃,除了少數直接持有,大部分是透過長實占和黃49.97%的權益間接持有,共占黃和24.2%,即占地產業務權益較高,非地產(包括碼頭、電訊、零售、基建、能源等)較低。重組後,家族占長和及長地權益均等,為30.2%,變相減持地產,增持非地產。

要調節投資組合,何不簡單在市場上賣出長實股份、買入和黃?答案是,不可能。光是遷冊已惹來很大反響,如果李嘉誠大幅減持,一定會對長實股價帶來顯著壓力。再者,尋找合適買家也不容易,早前和黃計劃出售本地超市連鎖店百佳,也不了了之。今次用重組手段,把和黃股東拖落水 – 承接部分地產權益,既可減少市場壓力,又毋須找新買家,一石二鳥。

地產可說是李嘉誠的老本行,為什麽他毅然減持呢?

有人認為是政治氣氛所致,也有人相信跟樓市周期有關。我想,更長遠的考慮是一個香港難以回避的歷史問題:就是1984年北京與倫敦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同意中國於1997年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並承諾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50年不變」。換言之,至2046年之前,香港在制度上不會有大變,「一國兩制」仍然存在,不過,同時亦意味著,2046年之後的情況就很難說了,在簽署聲明時,2046年好像遙不可及,人們都不太在乎,未有深究。今年是回歸第18年,那資本制度的「保鮮期」,轉眼已過了三分之一,開始進入倒數階段。

這跟地產業有莫大關系住宅物業按揭貸款的還款期,一般20-30年,試想,再過兩年,將會有一些按揭申請,還款期超越2046年,面對不能預計的風險,銀行會如何處理呢? 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前途問題,就曾經導致樓市大跌。更重要的是,「保鮮期」過後,香港的土地產權保障會變成怎樣? 對香港地產業將會造成甚麽影響? 這更是未知的未知 (the unknown unknowns)。

2011年,長實分折房地產信托基金匯賢產業信托(87001:HK),其上市招股書的風險因素披露中,首先提及其主要投資物業北京東方廣場的權益價值風險。東方廣場是中外合資,設50年合營期限,由1999年至2049年,不過,在匯賢分拆上市時,只余下38年。李氏趁資產還賣得起價,及早將之分拆。

一般投資者,甚至基金經理的眼光不會放得那樣長遠,但對於一門代代相傳的家族事業來說,考慮因素再不局限於個人自身的利益。也許,受這樣的思維模式驅使,加上個人的經驗和能力,讓李嘉誠看得遠一點、早一點。

過去十年間長和系營業額由2004年約1,900億港元,增加到2014年的4,500億港元。在這2,600億港元新增營業額里,只有八分之一來自香港,其余的都屬於香港以外,香港早已喪失系內增長火車頭的地位。增長失衡削弱了香港對集團的重要性。在整體營業額里,香港的比重由10年前的29%,顯著縮減至目前的20%。如果情況持續,再過10年,恐怕香港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到接近10%。

海外業務當中,長和系集中發展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地,例如英國「3」電訊公司、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以及在澳洲多個基建項目。尤其是英國,最近更收購英國第二大電訊公司O2,英國「3」和O2整合起來將成為英國最大的電訊集團。除了電訊,英國的公用事業以至消費品,都見李嘉誠的投資,其態度之積極,令當地傳媒戲言「李嘉誠將買下英國」。集中在這幾個國家的好處是,共同采用英國法律體制,利於進行結構重組。

如此布局下,長和在未來二三年內到倫敦上市,是順理成章的。

到海外上市必定會再次惹來香港輿論壓力,罵他好去撤資。不過,因為大部分業務在英國等地,在倫敦上市將合乎投資者的合理期望,李嘉誠可以來個順水推舟,即使得罪港人,他寧願獨力承擔,也不希望要下一代背這個黑鍋完成工作後,他大可享受退休生活,給兒子交棒。

多年來,長和系投資基建項目,均透過長實、長江基建(1038:HK)、電能實業 (6:HK; 前身香港電燈)和李嘉誠基金會,互相組成不同的財團來投資不同的項目。這樣可以回避會計制度上,對附屬公司資產,須在合並報表上反映的要求長實持有黃和不足50%,黃和的附屬公司長建持有電能38.9%,而基金會屬李嘉誠私人持有。所以,電能的賬目毋須合並上長建,長建的賬目雖然合並上和黃,但毋須合並上長實,長實的賬目又跟基金會無關。

假設一個項目,長實、長建、電能和基金會,各占四分之一股權,長和系實際上百分百控項目,但根據會計制度,長實、長建和電能,各自將該項目視作少數投資入賬,而公司之間又毋須並表,可避免了並表後項目權益總和超過一半。於是,不用披露項目有多少負債,亦不用將之計入集團的總負債之內,避免影響集團的融資能力。另外,交易所上市規則要求「重大交易」須經股東會表決通過,分散幾個買家,每個買些少,可以避免收購被視作「重大交易」。

以下是幾個實例。去年五月,長實、長建和電能組成財團,三方各占三分一股權,收購一家澳洲天然氣網絡公司。同月,長實和長建組成50/50合資公司,收購一家加拿大停車場營運商。今年一月,長實和長建再次合資,收購一家英國火車車卡工廠。

2013年生效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對「控制」的原則提出較寬廣的解釋,附屬公司的定義不再局限於被占股權過半,集團對系內公司,只要符合三個原則: 對其具有權力、承擔其風險與回報、能影響其回報,就須並表。不過,長實在其2012年年報先旨聲明,第10號文不會影響其會計處理,一句了事,沒有作任何解釋。

上市公司提高數據披露是大勢所趨,長和系沿用傳統的營運模式,面對外界壓力將愈來愈大,改變是遲早的事。根據公布,重組後共有五個項目將要拼表。唯系內慣用的買手電能,由於保留聯營公司身份,仍提供回旋的余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強大,以集團目前的規模,即使有並表,也不會對其融資能力造成太大影響。收購也要達到相當規模,才會被視為「重大交易」。

根據長實公布的備考財務報表,長和及長地的總資產,分別為1.03萬億港元和4,160億港元。

現年86歲的李嘉誠,對家族生意的承繼,看來早有部署。其長子、現年50歲的李澤鉅,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專修土木工程,自1999年擔任長實的董事總經理。和黃及長建的董事總經理,卻分別由兩位老臣子– 霍建寧和甘慶林出任,二十年如是。重組後,長和董事總經理新設聯席制,由李澤鉅和霍建寧同時擔任,李澤鉅繼續領導地產業務– 出任長地董事總經理。雖然董事會是企業的最高權力機關,但董事總經理或者CEO一職也是關鍵,其掌管企業日常業務、人事任命等實務,新任命有利李澤巨鞏固自己的影響力和提拔自己的團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殖民地香港,本地華資財團崛起,經過一連串的收購,取代了英資財團的領導地位。1979年李嘉誠入主和黃,建立其商業王國。今次重組是順應外在環境的客觀條件,以及滿足企業承傳的需要。若果這位亞洲首富有朝一日被冠為英國首富之名,我們完全不需要感到奇怪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52

SENSE隨筆160308隱藏的邏輯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3/08/sense%e9%9a%a8%e7%ad%86160308/

SENSE隨筆160308

隱藏的邏輯

礎執筆

 

「人潮裡跌蕩, 未抽空細看, 這個夢可會仍未變樣; 人潮中飄泊, 縱使歷盡滄桑, 可畏懼浮沈, 風與浪 。」每個人在個體上都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自由意誌, 不過集合成一個群體後, 會否其實只是人如潮水, 隨波逐流呢?

 

〈社會物理學〉

表面複雜的社會行為,背後的起因可能很單純。社會行為之所以複雜, 並不是因為個體的複雜性, 而是因為群體通常會以令人驚訝的方式創造出各種行為模式。

 

一般情況下, 由於社會事件缺乏客觀性, 十個人對同一事件的成因, 會有十個不同的答案。為得到更客觀的答案, 「社會物理學」試圖以物理學的取徑, 去解釋各種社會現象。

在社會物理學中,以人作為社會原子, 透過了解社會原子的特性, 原子互動的模式和表現, 預測會產生什麼結果。當中的理念為: 每一個人是完全自由的個體,可以隨意行動, 但集合起來後的群眾行為,卻是可預測的。因為重要的不是人, 而是模式。**** 情形就如流體力學中, 雖然我們無法(亦無需)得知每一粒水分子的運動狀態, 但卻能計算水流的方向、動能等。

 

〈社會原子的特性〉

表面上作為社會原子的人類, 沒有物理上的同質性, 外形、性格等均不同,還具有自由意誌, 其行為極端複雜,照理並不可能作出預測。不過人始終是自然的一部分,並不是它的中心, 所以並不特殊,仍然脫離不了自然法則。

 

社會物理學有以下前設:

  1. 人類並不是理性的計算機,而是精明的賭徒, 演化出狩獵採集者的天性。
  2. 人類是有適應力的機會主義者, 不懂的東西可邊學邊調整。
  3. 人類習慣從環境中辨認出模式, 然後利用模式預測之後發生的事情。
  4. 人類是天生的模仿者

這裡最重要的假設(同時也是事實), 便是人具有適應學習的能力。***

 

「通常越有意義的理論, 前設的描述越不合實際。一個理論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它能以很少的東西來解釋很多事情, 從複雜瑣碎之中抽離出共通的重要元素, 才可能作出有效的預測。重要假說中的前設一定是不正確的。*****」以上論述是經濟學用來維護「理性人前設」的其中一個論點。

相對於經濟學的最大前設: “人是完全理性的” ;社會物理學則以 “人是有適應學習能力的” 予以取代。

 

「理性前設」隱含了人並不會學習, 不會作出假說並加以測試,不會改變心意等, 結果抹掉了大部分真實人類行為的特質。因此經濟學往往未能提供可靠的社會現象解釋。相反, 「人類行為是有適應力的」這個假設, 雖然同樣簡單, 卻符合現實得多。

 

〈股市與少數者賽局〉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金融或經濟理論能合理解釋股市上的「厚尾現象」(即極端市況比理論上來得頻密)。不過市場現象之所以難理解,不是因為個體的複雜性, 而是由於市場裡許多人之間的微妙狀態和組織, 關鍵在模式而不在個人。

 

股價的變化可以「少數者賽局」來解釋。在少數者賽局中, 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加, 原來簡單的對局, 會變得很不一樣:

  1. 在一開始時,市場內未有足夠的玩家, 大家採用的策略加起來還不足以包括所有的可能性。這階段的市場就存在少量的可預測性, 即有獲利空間。
  2. 不過如果有人能夠輕鬆獲利,就會吸引更多人進場。 每進來一個人,就有可能帶來一些新策略, 漸漸就會有效地把原有的可預測性吃掉。
  3. 而當可預測性消失,有人就會因為虧錢而退出。離去者同時也把一些策略帶走, 人數漸少, 策略漸少,少量的可預測性又會恢復。

於是市場就不斷在 “可預測”和 “不可預測” 間徘徊擺蕩。

 

不過最吊詭的是, 任何能在市場獲利的方法, 都具有自我實現的本領(e.g.有足夠多的人相信某股會上漲20%時, 股價自然會被參與者推高至該水平。), 又會改變市場的本質,並最終摧毀其預測和獲利的能力。市場裡不斷轉變的想法與信念,都是適應力創造出來的產物, 厚尾現象和價格的高波動性反映出廣大市場參與者不斷調節適應所產生的後果。

 

〈模仿與門檻模型〉

在缺乏資訊的時候, 人會觀察別人,盡量蒐集片段的資料, 並且作出模仿。 例如當去到不熟悉的地區, 大家會跟著其他人,光顧人多擠迫的餐廳。不過模仿並不會產生任何新資訊, 只能擴大舊資訊帶來的效果,而不管資訊的真假。於是在模仿機制下, 少數幾個人的行動很快就會傳遞到很多人身上去。

 

不論在多安寧的社區,均可能出現暴亂。但讓暴動開始形成的事件, 不一定也是使暴動繼續下去,或決定最後規模的事件。

 

根據「門檻模型」, 面對任何特定的情況,每個人都會有某個門檻值, 當超過該值之後,人便會作出相關行動。*** 有些人的門檻值比較低,有些則比較高。

現在假設有個超低門檻值的人, 不需要受到別人的影響便自動作出暴亂行為; 而另一人則是只要有一個人參與,他即會參與; 如此類推,層疊而上, 結果會造成連鎖反應,引發大型的暴動。 換句話說,第一個開始的人可能是自己決定的, 但當有一百個人參與後,第一百零一個的動機就完全不同了。 當認識的每個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時, 加入他們就毫無困難了, 因為行動者只需作出模仿而無需理會原因。*** 所以參與暴動的人不一定都是激進分子, 很可能不過是被別人帶動了而已。如果當權者充分了解社會自我組織的過程, 就可以改變管理群體行為的方式。

 

〈合作利他即互相對抗〉

在個體競爭上,「自私的基因」有利繁衍;不過在群體競爭上, 則是懂「合作利他」的物種才有演化優勢(圍毆當然勝過單幹)。人作為以群體對抗的動物, 在演化機制下,會淘汰成員都持利己心態的群體, 而讓有眾多利他主義成員的群體存活。所以不難發覺人類先天上便有互惠利他的傾向。

 

任何形式的群體,都總有某種自我界定的方法,*** 例如團體裡的成員共同享有某些東西, 可能是種族、膚色、衣著、年齡等, 團體外的人卻沒有。

要讓群體有競爭力, 對待團體內的成員,和團體外的, 會有明顯差異,必需分清敵我, 對自己所屬團體要有強烈的向心力, 對外人則最好是憎惡。當一個團體遇到危機時,個體的忠誠度會升高, 並會協助鞏固領導者。團體內的成員, 通常會以一種情緒的方式來過濾事實, 以便保護並支持與團體切身相關的利益。****

 

在團體競爭中,盲目的支持更有利於族群, 因此不易被離間,也不易出現內部矛盾。所以演化壓力之下,人類會習慣於合作, 並對自己所屬的族群有近乎盲目的支持。合作利他的美德只存在同一族群之中, 非我族類則是對抗的對象。在天性使然下, 當大部分正常互動方式和互信機制都被剝除, 社會就會很容易變成「我族中心主義」。群體模式一旦形成, 便會具備自我推進的能量,多數的個體都阻擋不了;更有甚者,在個體行為上偏激的行為, 在群體運動上則會變得理所當然。

 

原本是美德的合作互助天性, 同時具有引發族群相爭的潛力。野心家都很善於利用這種群眾特性, 引發社會運動,以達到一己的政治目的。而多元民族、文化的管治者, 則需極力避免群眾之間形成鮮明對比, 以減輕社會出現騷動的機會。***

 

〈結語〉

在製造陰謀論上面, 人類的想像力是無限的, 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比較安全、心理上比較能接受的說法。於是有人便會相信社會騷亂是外國勢力介入才會出現, 而不是人民自行建立了所屬群體, 在門檻效應和模仿行為下自然出現的結果。

 

社會物理學雖然未必能提供形成各種社會現象、群眾行為的真相, 但至少比陰謀論一類的解釋好, 值得我們稍加認識。

 

 

參考書目《隱藏的邏輯 The Social Atom》 (2007)  Mark Buch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