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百姓網王建碩談分類網站:下一家市值十億美元的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067.html最近我有機會與百姓網創始人王建碩聊聊他的創業經歷。數年前我曾經採訪過他,當時他還是在做客齊集,一家eBay旗下的中國分類公司。8年來,這家公司經歷了2006年中國分類網站的瘋狂,競爭對手一度達到2000多家,其中不乏微軟,google這樣的大佬;也經歷了2008年分類網站的衰退期,中國分類網站減少到20幾家,直到2009年它和另外2家網站形成了很明顯的第一梯隊。
客齊集也更名為百姓網,從當年eBay的全資子公司,轉變為eBay,金沙江創投,標竿資本(Benchmark Capital),特納亞資本(TenayaCapital)等國際頂尖資本機構投資的創業公司。
這家公司與競爭對手有著完全不同的行事風格,在競爭對手紛紛成立子品類事業部,深挖行業商機,廣招人才的時候,他拒絕開設事業部。對手公司已經擴張至近萬人,他的公司至今才只有52個人的精英小團隊。三家網站表面上的功能相似,背後是效率和成本的巨大差異。
最近他剛剛做了件看上去挺瘋狂的事兒,一手砍掉了一項利潤豐厚的新業務。原因是他認為那個業務「不夠平台」,不符合整體方向。
王建碩心目中百姓網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問:你現在是在拒絕賺錢?
王建碩:我們沒有拒絕賺錢,我們是在拒絕賺小錢。
百姓網的夢想是連接所有生活需求。我們是一個信息發佈的平台。我們只做生活服務的信息:二手買賣,二手車,房產租售,工作,生活服務,交友,同城活動,寵物等。我們只是在這個領域內連接需求。
你把他想像成一個公告欄,這個公告欄的生意就是我們的生意。一個數字化時代的公告欄。
問:那你們的盈利模式是?
王建碩:首先,百姓網是給老百姓服務的,為個人用戶服務的。所以所有的用戶每個月可以在所有類目下免費發送兩條信息。
這個限制很合理,對於個人而言,一個月可以賣兩個沙發,賣兩個二手車,租兩個房子,招聘兩個員工,找兩份工作,或者找兩個女朋友。我認為這對個人而言是足夠了。但這對商家而言是不夠的,他們如果想獲得更多的資源,就需要付費。我們通過提供付費發佈、付費刷新、置頂的服務來收費。付費發佈解決多發信息的需求,付費刷新和置頂都是讓信息往前排,讓更多人看到。
但是如果付費的人比較多怎麼辦呢,我們就會通過競價來控制,直到供需平衡,這樣也能保證商家效果和用戶體驗。買的人少就便宜,買的人多就貴,百姓網不參與定價。付費發佈和刷新都是一毛錢起,最熱門的二手車等類目可以競價到20幾塊刷新一次。
問:這其實是一種媒體的收費形態?
王建碩:公告欄本來就是一種媒體形態。在美國,中小報紙主要的營收全是靠分類廣告,只有《紐約時報》之類的大報紙才會有品牌廣告。所以當Craigslist出來,這些傳統媒體一年丟失了幾十億美金的廣告收入。
你說的沒錯,我們就是一種媒體商業模式,但這個模式和媒體品牌廣告不一樣,百姓網上全是交易信息,所有用戶上來就是看這些信息的。
問:為什麼抵制把商戶引入到百姓網中來呢?
王建碩:我想要做的百姓網是為老百姓網服務的,我期望讓個人用戶直接面對面交易,過多的商家信息會影響到百姓網的用戶體驗,甚至對商家本身的效果也產生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平衡普通用戶和商家之間的關係。
問:你對百姓網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王建碩:百姓網在我看來,我們在做的是中國未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你能想像一個國家沒有電麼?你也不能想像中國沒有通信設施,中國沒有搜索。同樣未來,我覺得也無法想像,中國沒有一個基礎設施可以讓個人和另外一個個人交易。
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top10 的網站都有一家是做分類廣告的。比如Caigslist是全美第七大網站,Marktplaats是荷蘭最大的網站。
我無法想像當我孩子二十歲的時候,他家裡的東西還是通過收破爛這種低效的,人力密集型的,摧毀的方式來處理二手貨。我覺得分類網站是未來中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
問:這會不會和中國人的心態有關係?中國人可能就不喜歡買二手貨,或者賣出不用的東西?
王建碩:過去二十年有太多的東西都是糾結於中國人的心態。當時邵亦波在做易趣的時候,很多人說,中國人就不可能在網上買賣東西。後來變了。中國人就不用信用卡,後來變了。中國人就不喜歡開車,後來變了。中國就不喜歡開二手車,中國人就不買二手東西,這些預設,再過十年往回看的時候,會覺得是非常可笑的東西。
在十年前,你能想像到中國人,二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會喜歡在網上買東西?這個世界不可以想像。
但是1999年的時候,你可不可以預料,中國未來有一個大的B2C的網站,你無法確定是淘寶,易趣還是噹噹等等,但是你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未來一定有一個大的網上銷售平台。這是在1999年你一定可以預測到的事情。第一,它合理。第二,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樣子的。所以我現在無法想像,中國未來會沒有一個巨大的分類網站。
問:這個市場有多大?
王建碩:這是一個像百度一樣大的商業。
我舉幾個例子:荷蘭最大的分類網站Marktplaats,他去年已經有幾億美金的收入,但荷蘭的人口只有1,600萬。互聯網用戶只有1,400萬。丹麥人口只有800萬,但最大的分類網站也是億級別美金的收入。類似法國,德國,英國,最大的分類網站,它的人均貢獻收入都是10-30美金之間,而谷歌在這些市場要遠遠小於這個數字。
我不知道中國如何,但在歐美,分類網站的利潤都高於搜索。但為什麼全球範圍沒有大的類似於谷歌這樣的公司呢?歐洲因為語言的問題,切得很碎,但你假設他們都一個公司的話,它的規模遠遠大於谷歌。
在全球範圍內,可以實現這樣大的規模的市場已經不多了,一個是美國,中國和印度。
而美國已經被Craigslist佔領了,一個非盈利組織就算不賺錢,他們一年也收2-3億美金。
問:但國內的競爭對手你有了58,趕集等等。你們和競爭對手的區別在哪裡?
王建碩:在我的視角來看,百姓是分類的模式,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宣稱自己是在線交易平台。
我對分類的看法,第一,分類網站的特點是水平的。百姓網不是一個二手網站,也不是二手車或者租房網站,所以百姓網與垂直網站不競爭的,百姓網就是個發帖框。它其實是一個水平的,跨越所有城市和類目的通用信息發佈平台。這個特點清晰地標註了百姓網和其他垂直網站的區別。這種特色叫分類網站。
如果有單獨的事業部,定製的產品去深挖,我認為這不是分類網站,比如安居客,就是一個房產的垂直網站。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是事業部的模式,而我們的做法是各類目都是一樣的界面,做得「不專業」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千萬不能做得專業。否則違背了分類帶來的所有便利,便利包括我們維護的成本以及用戶在切換不同類目時的使用成本。
水平是分類的特徵,百姓是國內目前唯一這麼做的網站。
第二,百姓網的優勢還在於低成本。分類的特點是以極低的成本來提供一個社會必需的服務,並且迅速佔領整個市場。百姓目前員工數52個,我們的競爭對手的員工數少的上千,多的近萬。但是從最終的網站用戶的感受,這些網站表面是很相似的。但是在表面的相似背後,是巨大的效率差異。
第三,我們的競爭對手是為在線商戶提供服務的,所以商家是他們的上帝,而在我們這裡,所有用戶都是我們的上帝。
問:百姓網最大的瓶頸是什麼?
王建碩:百姓網最大的瓶頸是時間。
因為我們所有的假設都在於中國人的習慣會改變。而百姓網不是一個改變中國人習慣的公司,因為那要花很多錢。但是我們希望在中國人習慣改變的時候,百姓網是最好用的一個網站。
問:當年eBay做中國市場也花費了巨大的時間,而馬云很快通過市場營銷的戰術巧取市場。你不擔心這種等待會錯過時機麼?
王建碩:當時eBay花了4億美金投廣告,馬云的廣告投放量遠不及。所以不是誰花的錢最多誰就能贏。而是他是不是花對了地方,以及是不是真的產生了效果。這個例子不適合。
整個社會的改變是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有耐心,但不會什麼都不做,百姓網每天做大量的事情,我們每天在做優化。
對中國未來的改變,我們認為我們能預期。去年中國的二手車交易量是400萬量,而新車的交易量是1,400萬輛,在中國4-5年是個換車週期,所以2018年,中國二手車的交易量一定是1,400萬輛,這中間有三倍的增長。這個變化無法改變,只能等待到2017年。
但是到2017年,百姓網是最大的個人二手車交易平台就行。現在全國有近20%的二手車交易是在百姓網成交,所以我們只要等到那個時候,我相信40%的交易在百姓網上成交。
找工作也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而進行的,所有的人都是從農村到城鎮,要找工作,要租房子,要找女朋友。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越是大趨勢,來得越緩慢而無法阻擋。
問:你怎麼應對專業交易網站的競爭?
王建碩:我用兩種維度來解決,一個是事實,一個是道理。
我有一個水晶球:歐洲和美國。如果所有的國家都是這樣,我就認為是趨勢。這些國家,水平的網站將越來越擠掉垂直網站。
美國最大的二手車交易網站不是Auto Trader,而是Craigslist。美國最大的招聘網站,不是monster,而是Craigslist,它的招聘類目的pv是monster的10多倍。
中國目前最大的二手車網站的日均pv是100多萬,百姓網的二手車類目每天是1,400萬。我們已經偷偷地成為中國最大的二手車交易平台,而且是第二名十倍大。而且我們還在快速增長。在美國,最大的交友租房和寵物的平台都是Craigslist。
由此推論,我不認為中國會有特例。
另一個角度,專業網站在市場推廣上會有天然的劣勢。中國最大的寵物網站是什麼?中國最大的租房網站是什麼?當你知道這些專業網站時,你已經是半個專業人士了。
從用戶使用的角度而言,百姓網可能更簡單容易,比如你賣個二手車,上專業網站,會要你填寫各種各樣的屬性,里程啊,保險啊,與車相關的細節都要什麼的,這才專業。車商喜歡,效率很高。但是百姓網就是給個框,你寫點描述,發個照片,啪就賣掉了,對於賣家是很好的體驗,簡單性比專業網站好很多。
最重要的是,百姓網有著龐大的賣家基礎。而這個市場的核心是最多的賣家會帶來最多的買家。現在這個差距只會變大不會變小。
租房也是一樣,將來中介只會做買賣房。租房將來將形成一馬平川的分類壟斷的局面。我不相信未來租房還會有中介存在?在美國,歐洲,非洲都沒有了,為什麼中國會有?
百姓網每天的招聘量很大,職位數很少,招的人很多。一個職位,每天幾十萬的工人,收銀員,保姆在流通招聘。
百姓網從2009年開始盈利,人力成本很低,幾乎從來不做市場推廣,網站流量中購買的份額不到5%。這是一個巨大的王國,且在自發地生長,且將來每個人都會用,每年以幾倍的速度增長。我們就是這麼一家網站。
據我估計,百姓網的交易額將很快超過淘寶。
在我的規劃中上海一定有2億美金的市場,再加上北京廣州,百姓網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十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中國能成長為十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不多,但百姓會成為其中的一家。
接下來就是時間了,一家百度級別的公司已經在地平線上了。
問:下面一段時間,你的工作專注點是什麼?
王建碩:移動。我們在移動上是落後的玩家。我們會花很大的力量把移動應用做好。這是我作為CEO將要做的事情。
我覺得絕大多數人都沒看明白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好的人才,大量的資金,這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東西。全公司裡,我們會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去全球各大行業論壇。所有工資的4%用在培訓上。要讓每個人都親眼看到歐洲市場是什麼樣的,有了這樣切身的體驗才能明白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所以百姓網為什麼篤定,是我們堅信正在實現「連接所有生活需求」的夢想。
現在離開百姓,就好像比爾蓋茨在1975年創立了微軟,然後在2008年離開了微軟,這是巨大的損失,他花了30年才把整個PC浪潮走完。八年對整個分類市場還很少,分類走的是中國社會的革新。一旦行為習慣發生改變,他是不可逆轉的,對不對?
問:這八年裡,你對於創業的方向有過改變麼?
王建碩:一直沒有。一方面我有水晶球,我知道我是對的,我不會錯。創業最恐怖的事情是你在中間的時候,你不知道你是對還是錯,不知道是往前走,前面是深淵還是金礦?還是往後走?但已經走了這麼遠了,不想回頭。前後為難。
我們幸運的是,一直有北極星在那裡。
另外也和我的個人性格有關。你想一個寫blog,每天寫一篇,寫了十年的人,八年算什麼?寫blog的價值還遠不及做這個事業的價值大,但我就可以做這麼久。
我覺得我的性格和分類的匹配程度很高。如果讓我去做一些快速發展,賭博式發展的公司,我是做不來的,我比別人膽小。但我比絕大多數人有耐心。
百姓網逆襲58趕集:左手百度,右手新三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1/151108.shtml
7月21日,百姓網宣布完成22億人民幣融資,估值超過7億美金。投資方包括中信、蘇高投、深創投、中建投等多家國內投資機構和戰略投資人。百姓網創始人王建碩透露,本輪融資的投資方包括一家“國內目前頂級的互聯網企業”,盡管沒有挑明,但圈內普遍認為這家企業就是百度。而百度也曾在2009年1月與百姓網達成過戰略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在百姓網公布此輪融資之前不到一個月,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糯米戰略發布會上,豪言拿出200億構建百度的O2O生態。百姓網作為分類信息網站,很有可能成為百度O2O戰略的一份力量。
據透露,百姓網的本輪融資將用於三個方面:拆除VIE結構、人才儲備、垂直領域投資布局,其中拆VIE將占去大頭。據王建碩透露,百姓網已完成拆除VIE結構的工作,整個過程僅用了20天,計劃最快於今年10月登陸新三板,“將來的主板和創業板分層,都會考慮,我們會選擇更符合我們利益的那一個。”
至於百姓網為何選擇回歸國內上市,王建碩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百姓網是C2C為主的分類信息網站,所有服務的用戶和商家全部在境內;第二,拆除VIE後,百姓網的股東全部是境內的投資人,在國內上市對百姓網的信息和資源支持更直接,有利於品牌和發展;第三,百姓網是從中國尋求上市的最大分類信息公司,在境內上市也符合自身利益,能夠獲得更好的估值。
百姓網本次的資本動作最亮眼之處在於榜上大佬和拆VIE結構。58趕集合並之後,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80%,人們已經越來越看不到百姓網的希望。然而百姓網通過傍大佬、拆結構,轉瞬間手握兩張王牌,具備了與58趕集抗衡的能力,百姓網突然之間為“老三死”的怪圈提供了另外一條生存路徑。而對與58趕集無法避免的競爭,王建碩表示百姓網會堅持C2C模式,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同時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O2O,布局百姓網的生態圈。
根據百度百科提供的信息,“百姓網成立於2005年3月1日,是國內第一家分類廣告網站。”其實,2005年百姓網還不是現在的名稱,而稱“客齊集”。2008年,王建碩等團隊高管與金沙江創投一起,將該公司從eBay中國剝離開來,並更名為百姓網。在融資方面,百姓網2008年獲得過金沙江創投首輪融資。2011年和2013年獲得標桿資本、特納亞資本兩輪融資。2015年初獲得遠東宏信領投近1億美金D輪融資。
百姓網是美國分類網站Craigslist的擁躉,後者通過微利獲得高營收的奇跡,其員工人數只有30多人。而百姓網的員工人數也是常年不足百人,以產品、技術、運營等部門為主。針對市場質疑,王建碩曾堅持認為,Craigslist的輕公司模式和靠C端付費的方向是中國分類信息網站的未來,人們需要耐心。在人們的耐心耗盡之前,百姓網總算獲得了巨頭關註。
58同城和趕集網合並之後,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曾被問及是否會接納百姓網。趕集創始人楊浩湧回答“沒必要”,姚勁波則稱“這個行業沒有第三名”。不得不說,姚勁波還真是神機妙算,這個行業的確沒有了第三名,因為第一名和第二名合並了,百姓網已經莫名其妙的成為了行業第二。現在看來,百姓網在新的資本形式下,又抓到了兩張好牌,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只是好牌未必有好的結局,如何打好牌更加考驗王建碩的智慧。
版權聲明:文章為原創,作者周路平,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
馬未都告訴你:皇上、百姓、土豪怎麽過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144

馬未都供圖
馬未都覺得“中國有營養的脫口秀不多”,就想讓自己的《觀複嘟嘟》既不無聊,又能講門道。從高倉健、武媚娘,到考古、如廁,他都要解讀出文化:盜墓源自“厚葬文化”,暗器關乎“江湖文化”。
他還講故人往事。與王朔初見時,他是編輯,對方是靦腆文青。每集臨結束有“脫手秀”,介紹古物。王朔的“脫手秀”,講的是“還魂丹”藥筒。為什麽?馬未都調侃:“因為王朔從前是‘賣假藥’的。”
“網友更多聽內容,沒人講究你拍成什麽樣兒。”脫口秀怎麽拍,馬未都不講究,似乎擺好機器,固定了機位,節目就“怎麽也不會太爛”。
馬未都的“文化脫口秀”《觀複嘟嘟》,取名自“嘟嘟囔囔”,2014年11月上線,每周兩期,到2015年底播出106期,在優酷土豆積累約兩億點擊。節目形式簡單,他坐在長桌後或小桌旁開講,偶爾穿插影視資料。
“嘟嘟”選題寬泛。前三期分別講方言、高倉健,泛談中國文化,有知乎網友看了,“為他老人家捏了把汗”,後來才不小心著了迷。
馬未都覺著,對於年輕人,自己的經歷很寶貴。他想在節目里“倚老賣老”,再“說明其中一個道理”。
“我認識人很多,有名的人都是在沒名的時候認識的。”馬未都笑道,自己因此有些可說的內容。
馬未都在節目中講過“小夥伴”王朔。初次見面,他是《青年文學》雜誌編輯,王朔是個寫過小說的“小男孩”,“圓頭圓腦的,進來以後一副靦腆相”。
他講到王朔的文學、戀愛和“不正常”狀態,穿插著談編輯工作,文學創作的道理。照他說,許多事兒,發生在“我們年輕的時候”。
常設環節“脫手秀”,安排在節目末尾,介紹跟內容有關的古物。談王朔之後的“脫手秀”,馬未都介紹裝“止痛散”“還魂丹”的清代象牙藥筒。他調侃:“一開始我講過,他是’賣假藥’的。”

馬未都供圖
馬未都喜歡舉古今軼事,再用文化解讀,淺白闡述道理。
談盜墓,他說這源於“厚葬文化”,接下來就講古:三國後盜墓風行,所以三國兩晉南北朝墓中器物較少,“埋了也白埋”。
講廁所,他從盧浮宮、歐陽修一直侃到東北、西藏和古希臘,最後歸納,廁所如何對人類文明進步意義非凡。那期“脫手秀”,秀的是古代的疑似青瓷溺器——就是尿壺,還講了番歷史沿革。
2008年和2009年,馬未都在央視《百家講壇》講過50多期收藏,也講“文化”,但“有點兒像講課”,更專業。而脫口秀量身定做,自由許多。
2016年,節目每周兩期改為一期。降低負擔之余,他新開節目,細分觀眾群。短脫口秀《觀複鏘鏘》節奏更快,針對年輕人。頭幾期,他講除夕,講皇上、百姓、土豪怎麽過年,再講元宵節猜燈謎,都是應時話題。另一檔音頻節目《觀複哈哈》是“脫口相聲”,“把所有的事兒都說得很喜劇”,“隨口就來”。
“中國有營養的脫口秀不多。”馬未都說,“聽出一個好兒就行。”
止凡兄,請借貴blog分享一篇報上文章。
價值投資依然用得着,只不過平民百姓的你,是永遠不能夠發掘真正價值。平民百姓用價值投資賺到錢,不是你叻,只是你好彩。我可以近距離觀察過一些公司,望到它們的真正價值。我敢講,平民百姓無可能睇得出真正價值。如果業餘人士在家裏拿着本年報翻翻看看,做功課,準備明日落盤,作為興趣,課餘活動,放工後找些細藝,無妨。如果你認真,以為看得懂,掂!還開始贏錢,這就大問題!分分鐘輸身家。股市「專收叻仔」就是這個意思,你以為看得懂,其實你根本看不到。
怎麼辦?找「催化劑」就對了,因為能稱之為「催化劑」,就知他不會長久。不長久的話,你會如履薄冰,日日追得很貼。今日覺得可以,你會接受明天可能不可以,因為「催化劑」會突然消失。價值給人感覺恒常持久,「催化劑」就個個知道有時限。專注「催化劑」,是概念的改變,對平民百姓功德無量。
股市「專收叻仔」
「催化劑」還可以幫大家避過過去一世紀地球最大騙局,市盈率種在平民百姓腦中,個個只知一點點,害死人。市盈率低,你覺得抵,買,它可以再低。市盈率高,你沽,他還可以升。最慘的是過去十大升幅股,可能有一半是零利潤,市盈率負數。你有學識,識計市盈率,避開這類無價值股票,反而他們的股價最升值。你不明白,為何自己如此醒目也會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