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政策為風市場為帆 體育產業萬億航程啟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01&page=1&extra=#pid5921

政策為風市場為帆 體育產業萬億航程啟動
作者:格隆匯 楊仁文

※我們的觀點:

1.中國體育史無前例的發展機會,雙重紅利+兩個前提=萬億空間:
中國運動人口3.8億,約占總人口7.9%。未來隨著對健康的關註,以運動強健體魄預防疾病觀念的加深,加上政策對群眾體育、大眾健身的鼓勵,運動人口將進一步增加。2013年,中國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享受、發展型消費需求上升,體育健身娛樂消費爆發的臨界點已經到來。隨著產業鏈上遊體育資源逐漸放開,商業性和群眾性賽事率先放開審批,未來圍繞體育競賽表演業為核心的產業將逐漸展開。民營資本的介入將為市場註入活力,體育賽事、娛樂、健身產品逐漸豐富,從供給端推動產業發展。2012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3136億元,約占GDP的0.6%,遠低於發達國家2%的平均水平。按照1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推算,2018年,體育產業占GDP的比重將達1%以上,未來萬億市場規模可期。

2.政策層面再吹利好之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大眾健身直接受益:中國體育產業政策發展趨勢可概括為職業化、市場化、產業化、資本化。產業政策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5-2005,重競技體育、強調產業基礎的形成;第二階段2005-2010,關註全民健身、鼓勵發展群眾體育;第三階段2010-2015,隨著《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方案》及李克強總理2014年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最新部署,體育產業上升到國家層面,市場化改革將逐漸加深,穩步推進體育產業的“職業化、市場化、產業化、資本化”發展之路。

3.“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體育產業能量將獲得全面的釋放:初期國家集中力量承辦重大賽事,迅速樹立體育大國形象,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國體育、競技體育的巔峰。“舉國體制、金牌戰略”下,競體崛起迅速,也暴露出優勢項目過於集中,三大球等項目競技水平與世界一線國家差距較大的特點。與競技體育的輝煌相對應,中國人口基數大,群眾體育軟件、硬件均須全方位升級。體育產業是以競賽表演業為核心,涵蓋健身娛樂、場館經營、體育用品、培訓、中介、博彩等行業。我國體育產業未獲得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核心的競賽表演業未得到充分發展,深層的原因是處於產業鏈上遊的體育資源和內容的市場化程度低。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過程中,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的能量將全面釋放。

4.體育競賽表演業是下一座金礦,競體群體賽事商業價值點不同: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鏈包含資源、權益、運營、內容四大支柱。資源包括賽事、隊伍、運動員;權益是以門票為基礎,涵蓋媒體及營銷權益;運營、賽事管理需要為觀眾創造愉悅的現場體驗,未來創造更大的收益;內容包裝通過賽事內容的營銷和傳播滿足傳播和贊助商的需求。競技體育賽事本身具有巨大的觀賞性和傳播價值,轉播權收入、比賽日收入、商業贊助構成價值來源;群眾體育賽事面向的參與群體巨大,與營銷渠道下沈的趨勢結合,能夠更好的滿足品牌商對於區域市場、目標人群的覆蓋,因此需要通過賽事項目挖掘、系列化運營等方式提升營銷傳播價值和商業價值。競技體育賽事是體育產業繁榮的起點,率先看好足球賽事商業價值的回升;參照英超聯賽及曼聯俱樂部的運營情況,我們認為中超具有較大的版權運營空間和俱樂商業價值開發空間。群眾體育賽事主要看好包括路跑在內的市場,看好“懂體育、懂市場、懂運營、有經驗”綜合性、具有產業鏈拓展能力的賽事管理公司。



5.大眾體育健身是等待開墾的沃土,未來誕生千億規模企業的領域:中國大眾健身消費市場未來將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大眾健身市場擁有強大的需求及潛力,隨著大眾消費形態的變遷,未來體育產業的機會將由對企業銷售(2B業務)逐漸轉向對大眾消費者的銷售(2C業務),能夠率先搭建起平臺型的公司,將“遊客”(例如鞋服裝備購買者、體育節目觀眾、體育視頻瀏覽者、競體賽事觀眾、群體賽事參賽者)通過平臺、硬件或APP的方式進行連接,進而進行數據采集、記錄和分析、互動,轉變為真正有粘性的“用戶”,並經過大數據分析進行後續服務推送、咨詢、培訓、醫療等服務的企業將脫穎而出。具體看好三個細分領域:第一,體育場館運營,看好新型、智能運動場地的投資建設及采用眾籌等新型融資方式對體育場館進行投資;看好能夠盤活現有資源,通過02O方式,線上組織、發起、預訂、線下執行、服務、體驗盤活現有體育運動場地資源的公司;第二,體育健身俱樂部,按照7億的城鎮人口,健身會員人口占比5%,即3500萬,按照人均5000元每年的消費金額,則是1700億的市場規模;第三,智能運動裝備,形式可以是硬件或者APPs,不變的是體育健身、體育大數據的未來。


※投資建議:未來,隨著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以體育競賽表演業為核心,大眾體育健身、體育用品業為支柱的新產業形態將出現,我們看好:第一,輕資產、強資源整合能力的體育賽事管理公司;第二,面向大眾體育健身大消費市場的公司(場館運營、體育健身、智能設備);第三,能將“遊客”轉變為“用戶”,沈澱海量用戶,並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的平臺型公司。我們重點首推、長期推薦智美集團(1661.hk),推薦雷曼光電、信隆實業、中體產業,積極關註廣弘控股。從大體育產業角度,推薦人民網、浙報傳媒、粵傳媒。

※股價表現催化劑:
體育政策細則陸續推出
※風險提示:行業整體表現不達預期

楊仁文 [email protected]

姚蕾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52

聶軍:私募最大硬傷為風控缺失 絕對收益投資需取長補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48.html

聶軍:私募最大硬傷為風控缺失 絕對收益投資需取長補短

一財網 趙星巍 2015-10-18 19:27:00

步入10月,A股市場人氣逐漸回升。10月16日,兩市放量強勢走高,滬指收漲1.60%逼近3400點,大盤也創下了股災以來最大單周漲幅6.54%。隨著市場的逐步回暖,前期因為期指新規而受到束縛的對沖基金和絕對收益概念重回公眾視線。

在10月17日召開的中國絕對收益投資管理協會(簡稱“協會”)第五屆年會上,協會理事長聶軍表示,對沖基金投資和絕對收益投資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為穩健的良性回報;同時對於私募機構來說,不看重風控是行業最大的硬傷,采用絕對收益投資策略則可以幫助私募機構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

絕對收益投資優勢明顯

絕對收益投資和對沖基金更加穩健的特性可以從一組數據比較中看出來。

首先就絕對收益投資和傳統投資相比而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私募證券投資中心的統計研究指出,以股指期貨作為風險管控工具的量化對沖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在六月份大多保持平穩獲得正收益,而沒有采取股指期貨作為對沖工具的私募基金的業績則在六月出現大幅下降,平均收益為負。格上理財數據顯示,市場巨幅調整的6月-8月,采用對沖手段的相對價值(市場中性)策略的平均收益分別為3.56%、0.87%、-3.55%;同期普通股票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為-5.40%、-7.53%、-5.07%,穩健性遠不及相對價值策略。

此外,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還顯示,中國A股市場過去10年業績的夏普指數為0.44,而對沖基金同期的夏普指數為1.02。從長期來看,對沖基金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為穩健的良性回報。而將中國的對沖基金和全球及亞洲其他地區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中國對沖基金的整體收益較全球水平要高,但與此同時波動率和回撤也較高,風險控制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自去年四季度牛市啟動以來,陽光私募行業迎來了一輪迅猛的擴張。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日公布的私募登記備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已登記備案各類私募基金認繳規模為4.51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管理人管理的私募基金規模為16756億元。

規模不斷擴張的同時,行業公司良莠不齊、風控缺失等短板和硬傷卻日益明顯。6月中旬股市開啟深度調整,陽光私募經歷了最嚴大考,清盤潮讓行業在陣痛中完成洗牌。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今年以來提前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達到了1372只,其中未到合約約定而提前清盤的數量高達446只,占總清盤數字的32%。7月和8月是提前清算的高峰期,共有206只產品提前清盤。

在聶軍看來,與公募相比,私募的突出特點是約束較少;然而不看重基本建設和整套風控系統,確實是私募的最大硬傷。“很多新成立的私募尚未組建完整的團隊便已經發行產品,他們所謂的投研團隊和風控體系更是處於籌建狀態。”

聶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打鐵要靠本身硬,要防範風險,你就得花功夫建好基金公司的基本建設,當你專註照顧好投資的下行風險時,投資回報就會照顧好他自己。與傳統投資策略相比,對沖基金投資策略是取長補短。對沖基金要找出我們擅長的東西,規避不擅長領域的風險。在擅長領域適當的放杠桿,用衍生品,在長處做多、在短處做空。基金公司的風險管理首要的是運營風險,一定要保證所有操作合法、合規、和有力的自律約束。”聶軍同時強調,私募基金公司一定要從“三部馬車”來完善基金的投資、運營(靜態風險管理)、動態風險管理,尋求真正的穩健投資。

市場機制仍需不斷完善

除了對穩健投資的強調,聶軍還表示有必要從股災中發現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並加以修正,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聶軍告訴記者,每一次危機其實都有共同的特點,比如伴隨著市場情緒瘋狂、杠桿水平高、往往導致資金鏈斷裂、失去流動性、失去信心、出現恐慌,最後發生踩踏。“我管這次股災叫高蹺市效應,中、小、創被人利用漲停板、“t+1”等機制生硬地踩上“高蹺”,形成堰塞湖”,而倒下的時候又因跌停板機制而使“非流動性風險也會波及其它板塊一同跌到。發生高蹺式股災的原因,包括機制上的一些問題,比如漲跌停板、”t+1”、衍生品的缺乏等。”

而具體到機制建設方面的改進,聶軍提出了6條建議:首先是取消漲跌停板,用熔斷機制來取代,並且主板、中小板、創業板設置不同的熔斷點;其次,取消股票T+1,改為T+0;第三是全面放開個股做空機制,但融券規模不超過現貨賬戶的50%;第四是全面放開個股期權,鼓勵機構用期權進行風險管理;第五,盡早恢複IPO,並允許新股可以做空,但限制新股發行方(IPO公司或者主券商)6個月之內不許賣股票;最後,針對每個行業構建行業指數並發行相應的股指期貨,使多空力量趨於平衡。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