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習近平 必拱高陸股的四個盤算

2015-06-22  TCW


這一波陸股上揚,如果你只看到了驚人的漲幅、全球之最的數字,這還只是「看熱鬧」的階段;真正要「看門道」,就得看懂中國政府其實正藉由股市上漲,來解決中共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政經困局。

盤算一:搶救經濟三大引擎全熄火,只剩股市能穩民心

三個字,猜現在全世界最大的莊家是誰?

答案是「習近平」,中國國家主席、十三億人口的最高領導人。

中國歷任領導人並不喜歡「股市」這個工具,人們不必經過勞動、就能獲得龐大的資本報酬,這與共產黨的基本教義嚴重牴觸,簡直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所以,二○○七年陸股一度因為經濟高成長、突破六千點大關後,就被當時的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宏觀調控」硬生生給打了下來。

然而,中國政權移轉到習近平手上時,外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房價已經飆漲過頭,造成嚴重的貧富不均與社會分裂;今年經濟成長率降到七%,可能創一九九一年以來的新低紀錄;出口、工業以及物價消費指數等等經濟指標,全都令人搖頭。

李克強一根手指,暗示陸股會一直升

也就是說,經濟發展三大引擎--政府投資、內需、外來投資,到了習近平接手時全都熄了火,他手中能救經濟、穩民心的牌,只有「股市」。

網路上流傳兩個小故事,一是四月底,記者問中國總理李克強,陸股會漲到多少,他沒有回答,只伸出了一隻食指指向天,記者問,是一萬點嗎?李克強微笑搖頭說:「一直升、一直升!」

二是五月底,記者告訴習近平說正打算專職炒股,習近平回答他說,「炒股好啊!很快就到一萬點了。」這兩個小故事真偽難辨,但都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習李對股市的態度都相當正面。

來看看習近平、李克強為了刺激股市多有誠意。市場對地方債危機有顧慮,為了讓股民有信心,中國政府要銀行吃下債務,再轉給央行;怕市場資金不夠寬裕,大力開放融資交易,創下新台幣四十兆元的融資餘額;再不夠,央行連續三次降準降息。雖然一連串刺激有主動式的企圖壯大股市,但也是被情勢所逼。

中國不得不炒股的關鍵點,出現在去年第二季。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任澤平表示,去年三件事情導致經濟加速下滑,一是中國房價開始走弱,二是美元走強,引發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企業開始去庫存,三是人民幣與美元連動走強,讓中國出口在今年嚴重衰退。

於是,中國在股市與貨幣政策都出現了大轉彎,一邊啟動量化寬鬆,人民幣以每年約一二%的速度增加供給,二是調降利率,把資金從銀行儲蓄中引誘出來。

中國匯添富基金統計,這一波起漲前,中國家庭財產高達六四%都在房地產,二九%是銀行儲蓄,只有三%在股票;遠低於台灣家庭配置在股票的一八%,或是美國家庭的二九%;而去年第三季中國銀行儲蓄金額將近新台幣二百四十兆元,只要存款利率持續往下降,這些錢就會被引導到報酬率驚人的陸股,持續注入活水。

盤算二:暗挺民企股市資金取代銀行,強拉陸企競爭力

從上海虹橋機場一路往旅店的方向,從出租車、銀行、券商、資訊產品、百貨公司……,吃喝玩樂所有的產業背後幾乎都有國營色彩,概估陸股中,國企占權值比重也高達約六成,但中國經濟要有下一波成長,民營企業不能缺席。

然而,過去中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非常不友善,借錢門檻比天高,只願意借給營運效益低落的國營企業,拖累整個國家的資金運用效益;民營企業拿不到錢,人才、技術、管理都很難做到一流水準。

但現在,資本市場取代銀行的融資角色,中小企業藉由掛牌,就可以從股市募集大筆資金;五月開始,李克強就高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開辦民營企業。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家在陸股掛牌的台商趁著市值大漲,購併了一家德國同業,德國人害怕陸股震盪劇烈,不願意換股、只要歐元現鈔,理論上這會增加實質的購併成本,但沒想到這位台商老闆卻一口答應。

原來,企業能從銀行借多少錢,是跟「市值」成正比的,這位台商以中國母公司人民幣六十億元的市值去擔保香港子公司,然後在香港借人民幣兩億元,滙豐、渣打、星展這些國際大銀行一看,風險很低啊!大家都排隊借錢給他。

等他完成了購併,又把這家德國子公司抵押再借錢,而且香港貸款利率只有中國的一半,市值、購併再加上貸款,讓他一下子手上籌碼大增,磨刀霍霍準備做新一輪的擴張。

這個現象的背後意義,是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淘汰與整併;根據中國券商非正式的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境內至少有一萬件購併案,這與台灣平均年購併一百五十件相比,台灣僅約中國的一.五%。

淘汰、整併後,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再進化,而它們對全球同業的威脅性,也隨之增加。這也是習李政權藉由股市市值大增,壯大中國企業競爭力的最終盤算。

整併引發有趣的現象,一旦企業可能整併,就必須「停牌」(停止交易),一停可能數個月之久,端視合併案何時談定。

從北京來的小胡,秀給我們看手機裡的自選股,大約五、六檔股票裡,就有一檔「停牌」,這些都是接下來可能的飆股。

因為「整併」就代表了轉型的契機,券商統計,企業「復牌」(恢復交易)後漲幅至少有一成,連拉十根漲停板的「神股」更是不勝枚舉。

高子劍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帶領團隊每星期挑選出二十檔股票「解禁」(解除閉鎖、可以自由交易)或復牌股票,再搭配兩個要件:一是民營企業、二是業績上升趨勢,提供給基金法人選股參考。

去年底他推薦了「中泰橋樑」,停牌約六個月後,今年五月復牌,連飆十二根漲停板,一個月就飆漲約二四○%。

「停牌」竟然等於「明牌」,無怪乎許多投資人搶著打聽「停牌」消息,只是停牌期間,資金也被綁住不能動彈,還是得付出機會成本。

盤算三:催生網路大鱷就算陸股泡沫,也要造出中國Google

陸股飆漲,本益比上百倍的公司比比皆是,最瘋狂的當屬「互聯網+」(網路結合實體產業)題材網,本益比動輒上千倍,惹得海外投資專家紛紛跳出來,媒體也用封面等級處理,一起指著「陸股」的鼻子大罵:這是史上最大的泡沫,遲早要破!

很多中國的學者跳出來辯解,這當然是泡沫,但,那又如何?

今年三月陸股最火熱的話題,就是首季每股稅後盈餘僅約新台幣○.三元的全通教育,挾「線上教育」的題材,竟然以每股人民幣約兩百元、新台幣上千元的價格超越貴州茅台酒,成為陸股新股王;全通近日的本益比,遠遠超過同樣從事教育產業、在美國掛牌的新東方二十倍本益比。

這助長了中國網路概念股的氣勢,現在不管是科技、零售、製造、教育,所有的產業,都巴不得沾上「網路」概念,讓投資人追捧。

華安基金經理人翁啟森認為,這和一九九五年到二○○一年的網路泡沫非常相似,「達康(.com)」網路公司股價飆漲,最後崩跌引發股災。「但你要想的是,美國雖然有網路泡沫,卻也吸納了最好的人才到這個產業,後來才催生了Google、臉書、亞馬遜、eBay這些全球巨頭的出現,」翁啟森認為,現在的中國,是「得屌絲(網民)者、得天下」,所以互聯網公司必須不斷投資,才不會被下一個不計代價的網路公司給革命革掉了。

所以,應該要忌憚的,不只是泡沫破滅之後的股價崩跌,還有從這些泡沫中浴火重生的新生代,他們會帶著新的營運模式、新的觀念來顛覆市場。而這些日漸壯大到足以影響國際局勢的民營企業,就是習近平最長遠的目標。

盤算四:習近平的中國夢複製出不輸歐美的高效資本市場

陸股上漲,還有更深層的意義,這是習近平「中國夢」的一環,是經濟改革、重起另一波生命力的關鍵。

改革的方式之一,就是一個足以與美國、日本、歐洲匹敵,有健全體制、優秀掛牌公司的資本市場。

先前陸股上市採用審查制,送件申請之後,能不能過關、何時過關都非常人治,因此中國光是網路公司,二○○○年以來就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超過六十家選擇在美股掛牌,而非中國。

但陸股瘋漲後,外媒報導已有逾十家陸企打算自美國下市、回中國掛牌,曾經靠大樓電梯廣告暴紅的分眾傳媒,搶得頭香、市值翻倍;而先前打算在台股申請「F股」的陸企,也紛紛尋求回陸股的可能性。

更有趣的是,富蘭德林因為承作兩岸承銷業務,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台商向劉芳榮詢問在中國掛牌、享有一百倍本益比的可能性。

「台灣經濟能走到今天,『股市』很重要,」劉芳榮說,「(中國)證監會研究過,台灣就是因為有股市,所以有創投,能扶植晶片設計公司,有完整的資金產業鏈扶持台灣電子業起來,現在中國也想複製這個模式。」

正因為「股市」在這一波經濟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後市才更值得期待。

一個關鍵指標是「註冊制」,這是中國明年即將實施的上市新制,只要企業符合掛牌條件,就大開方便之門;而審核的權力,也將由目前的北京集權,下放到上海、深圳兩個證交所,不久的將來,中國從送件申請到核准掛牌,也將比照台灣,僅約一百天的高效率。

過去,陸股一年核准上市約八十家,但明年開始,可能會出現一年五百家的榮景;以中國的GDP對比美國、日本,它的股市上市公司胃納量應該有一萬家,而不是現在的近三千家。

別從過去中國想未來,主席不一樣了

這當中,即便成為國際級企業的成功率只有一%,也是一百家之多,每一家的成功,都將拉動一連串新的供應商。從註冊制的盤算,也可以看出陸股走勢端倪。新股掛牌,以前在中國叫作「抽血」,因為成交量能低迷,多一檔新股、就多一個和尚搶粥吃。

因此,為了讓註冊制明年上路後,能夠成功實現習近平的改革夢,中國政府就會想盡辦法延續這波牛市直到明年。

「不要從過去的中國、想未來的中國,你會犯下很多錯誤,因為主席不一樣了!」劉芳榮總結說,「也不要從過去的中國股市、去預測未來的中國股市,一樣會犯很大的錯誤!習近平肯定是歷任領導人中,最在乎股市的。」

對於台灣來說,身邊的巨人產生如此劇烈的變化,無論在產業、技術、資金配置,都應該要拿出主張。這是一場全球資本市場戰爭的元年,美國、日本、歐洲各國都在高度關切。習近平將在二○二二年卸任,在未來的七年中,中國股市勢必精彩萬分,任何風吹草動,都將撼動你我的工作機會和財富。

【延伸閱讀】股市撐飽荷包,陸企鯨吞海外大公司——今年來中國企業重大海外購併

■2015年1月1日中方:江蘇長電科技被併公司:全球第4大IC封測廠星科金朋金額:7.8億美元

■2015年3月12日中方:武岳峰資本被併公司:美商記憶體晶片廠矽成金額:6.4億美元

■2015年3月23日中方: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被併公司:全球第5大輪胎生產商義大利倍耐力金額:77億美元

■2015年3月31日中方:金沙江創業投資、亞太資源開發投資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被併公司:荷蘭飛利浦旗下LED生產商Lumileds的 80.1%的股份金額:33億美元

■2015年4日30日中方:中國清芯華創投資管理公司被併公司:全球前3大影像感測器公司豪威金額:19億美元

■2015年5月3日中方:上海復星國際被併公司:美國保險公司Ironshore 8成股權金額:18.4億美元

■2015年5月22日中方:北京清華紫光集團被併公司:惠普旗下華三通信51%股權金額:23億美元

■2015年5月28日中方:北京建廣資產管理被併公司: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旗下的射頻功率事業部—RF Power金額:18億美元

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