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87,048,900 | 37.12%![]() |
![]() | 結好證券有限公司 | 10/F COSCO TOWER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3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66,776,561 | 28.48%![]() |
![]() | 金江股票有限公司 | 26/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13,118,278 | 5.59%![]() |
![]() | 天發證券有限公司 | RM 201 MASSMUTUAL TOWER 38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7,835,741 | 3.34%![]() |
![]()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6,588,821 | 2.81%![]() |
![]()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148,351,753 | 40.29%![]() |
![]() | 結好證券有限公司 | 10/F COSCO TOWER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3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85,808,125 | 23.30%![]() |
![]() |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6,012,960 | 4.34%![]() |
![]()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10,690,970 | 2.90%![]() |
![]()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10,194,536 | 2.76% |
B01192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63,918,338 | 44.42%![]() |
![]()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10,727,870 | 7.45%![]() |
![]()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10,618,101 | 7.38%![]() |
![]() |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 3,541,573 | 2.46%![]() |
![]() | 益群證券有限公司 | RM 503 GENERAL COMMERCIAL BUILDING 156-16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2,607,200 | 1.81% |
![]()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778,807,273 | 35.44%![]() |
![]()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206,335,339 | 9.39%![]() |
![]()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180,064,095 | 8.19%![]() |
![]() |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00,632,454 | 4.58%![]() |
![]() | 恒生證券有限公司 | 12/F HANG SENG BANK HEADQUARTER 8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69,480,637 | 3.16%![]() |
![]()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403,808,885 | 41.26%![]() |
![]()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119,503,612 | 12.21%![]() |
![]()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58,367,156 | 5.96%![]() |
![]() | 交通銀行信託有限公司 | 17/F BANK OF COMMUNICATIONS TOWER 231-235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49,676,325 | 5.07%![]() |
![]() |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 35,589,162 | 3.63% |
| ||||||
過完年,中國沸沸揚揚的缺工問 題,讓鴻海股價跌破一百三十元。為了捍衛股價,鴻海罕見的寄出新聞稿,強調「本集團並無缺工問題」,還主動整理中國的新聞,全是關於富士康在中國招工「人 多爆棚」的報導。 富士康現場:登記人潮塞爆招工會場 為揭開招工真相,本刊記者實地走訪深圳,並獨家深入富士康龍華廠區。 三 月二日上午八點半,深圳市龍華鎮東環二路上的富士康普工招募處前,排滿了登記當普工的人潮,隊伍擠到馬路上,原先的六線道,只剩下四線道能讓車輛通行。 當 地台商告訴我們,這個盛況至少已持續一星期。來自江西的工人鍾明芳說,「我(清晨)三點就來排了,因為前一天五點來,沒排到,所以我整晚不敢睡。」負責招 募普工的富士康陸幹蘇文華說,這幾天,每天平均有八千人來登記報名,元宵節後的第一天最多,超過一萬二千人,因為作業趕不及,每天只能有五千多人完成報 名。 「看得我們都眼紅了,」一位每天上班都會經過東環二路的台商,帶著嫉妒的語氣說,「(工人)都被他們(富士康)給吸走了。」 小 廠現場:一整天只有兩個人上門 距深圳龍華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東莞市黃江鎮,同樣是台商聚集的製造重鎮,卻是截然不同的場景。 矽谷電子, 一家生產液晶面板後段模組的工廠,在面寬將近一百公尺的廠區前,一名警衛坐在長桌前打呵欠,背後掛著一張紅色布條,寫著「熱烈歡迎新舊員工」,卻見不到半 個工人,警衛告訴我們,「都已經下午兩點了,只有兩個人靠過來問缺什麼工。」 他還說,連間接人員(行政人員)都上產線了,因為實在缺人,才 會由他出來招人。矽谷電子不是特例,在東莞黃江鎮,我們碰到的每位台商,都大受缺工之苦。 大廠搶人:祭出優渥福利吸引員工 根據富士康說法,從年初四開始到現在,已經招了三萬多人,富士康龍華廠行政總經理暨商務長李金明指出,今年富士康龍華加觀瀾兩廠區總計要招募五萬人,以目 前的招募進度來看,預計這星期就會停止大規模的招募活動。 工人荒,似乎在富士康身上見不到任何影響,為什麼?說穿了,就是以利誘人,儘管富 士康開出的基本工資不過人民幣九百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二百元),比一些已喊出人民幣一千二百元的小廠還低,但若論整體福利,富士康的確較優。 「我 敢說,我們(指富士康)的運動場,是全深圳最好的,」李金明說。而且,這裡有全亞洲最大的中央廚房,每餐最高可供應六萬份餐點;廠區內有醫院,每年花費人 民幣三千多萬元供員工免費體檢,花人民幣七千多萬元為員工免費洗衣,還找台商進工廠提供洗碗服務。去年又投資人民幣四百萬元,購買五輛機場接駁巴士,供員 工免費乘坐;今年又砸人民幣三億七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十七億元)買下八百七十戶套房,分配給在富士康工作達一定年資且績效良好的員工;員工若在IE學院 (鴻海的企業大學)就學,還能取得中國官方認可學歷。 更重要的是,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富士康與工會簽訂「工資協商及工資增長集體合同」, 符合資格的員工,每年平均加薪幅度不低於三% 。 相較於其他工廠今年因招不到人,開始以介紹費吸引普工,富士康自去年初就已啟動介紹機制, 工會估計,去年有超過三萬人是經員工推薦而進入富士康的,「富士康在深圳有四十萬人,每個人回老家說一句,人自然就來了。」李金明說。 小廠 搶人:直接到學校「包下」學生工 再回頭看小廠,由於正式工不足,「現在五千到一萬人這種不大不小的廠,已經很普遍在用學生工。」 位在深 圳的一家電源供應器廠的台幹指出,招不到一般民工,他們只能直接進入學校,把準畢業生「包下來」。然而,近來學校「跳票」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因為往往 有別人出更高的價錢來搶。」 除了比價錢,小廠的人力資源部門還得全國跑透透。谷崧精密工業總經理張文桐就說,從廣西、四川、湖南、湖北到河 北,他們都跑遍了,只要學校肯給人,即使一百個、兩百個也要!「這樣比較有效,還可以省去給人力仲介的費用。」 現在,有的小廠的學生工比 率,已經高達四○%。當地台商說,因為缺工,往往人進來,只訓練三天就得上線,若是學生工,工作的品質可能更不穩定,「可是沒辦法啊,若人力無法把產線撐 起來,會影響產量。」這位台商的語氣充滿無奈。 大廠因應:移往成本更低的內陸 隨著一胎化、中國開發內陸、產業轉型等結構性的轉變,過去利用中國廉價勞力的台灣科技製造業者明白,缺工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大廠如鴻海從二○○七 年開始,把製造基地往內陸移動,就是為了掌握更多勞力來源,降低勞動成本。 緯創產品企畫暨新技術開發總監莊詔仁指出,未來五年內,中國大陸 絕對仍是筆記型電腦製造最重要的據點,換句話說,不論越南或印度,都還無法立即取代中國。但由於緯創無法仿效鴻海或廣達,在重慶從頭開始建立供應鏈,所以 選擇在距離昆山車程兩個小時的泰州設新廠,「泰州過去也是人口輸出的地方啊,可是現在我們成為當地最大廠,勞工就會留在當地了。」這麼一來,不僅找到工, 也能得到來自昆山供應商的材料。莊詔仁也強調,「蓋廠我們已經很有經驗了。」雖然現在沒有跟著其他系統廠到更內陸的地方,但等到當地環境成熟,屆時再來蓋 新廠,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小廠因應:轉型自動化降低人工依賴 反觀小廠,就沒能那麼瀟灑。一位印刷電路板廠的台幹就說,「他們系統廠,不需要無塵室就能做了;我們零組件廠要通過環評、要安裝無塵室,還得考慮台幹、陸 幹願不願意跟進去。」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也認為,「不能缺工就淨往內陸搬,那沒完沒了。」認知到缺工問題免不了,新普從數年前就開始投入自動 化設備的研發,降低對人工的依賴,而這也是其他零組件廠異口同聲的答案。 人力成本高的被動元件產業,有更迫切的轉型需求。美磊董事長蔡茂禎 說,美磊已經準備在台灣興建新廠房,把高階的、自動化程度高的產品,移回台灣生產。但蔡茂禎也承認,現在的產品少量多樣,壽命又很短,以被動元件來說, 「自動化有相當的難度。」因此,他認為,用加薪留住員工,只是短暫的解決方法,當產品價格太低、勞動成本太高時,最後必須退出某些產品線,「沒辦法再殺價 搶客戶了。」 工荒衝擊:有限資源將更集中到大廠 如此一來,勢必加速大者恆大,當零件廠因為缺工導致產能受限,此時,他們就得選邊站,將有限的資源,更加集中在大客戶身上。 一位零組件廠的 台幹就表明,像鴻海這樣的大廠,一定是他們優先供貨的對象,「同樣的機型,鴻海的量是別人的幾十倍,二線的系統廠,我們只好讓他一直缺貨了。」另一家零組 件廠的工廠經理也直說,就算二線系統廠出三倍的價錢,來買零組件,「我也不給,因為那個總量還不到人家的二十分之一,我為了這個去更改生產線,划不來 啊。」 換句話說,在零組件廠因缺工而導致的缺料的情況中,大廠是最大的贏家,一位台商甚至直言,「這波缺工潮,鴻海反而是最大受益者,因為 剛好能藉此讓同業消失。」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零組件廠之間。康和證券的報告指出,中大型的零組件廠,較有能力負擔短期因缺工而付出的加薪 成本,雖然缺工,但不至於無法交貨,小廠卻有可能因無法負荷而倒閉,讓中大型零組件商接收小廠市場,市占率不降反升,如群光、新普、巨騰等廠商,都是可能 受惠於缺工長期趨勢的零組件商。 大廠招工無虞,小廠苦無工人;當資源因缺工變得有限,小廠更被逼得只能以服務大客戶優先,助長大廠實 力……,一個環節影響著一個環節,缺工對科技業造成的影響,就是讓大者恆大的趨勢一去不返。然而,現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強調快速、多變,當市場中的製造廠 商,僅由數個大廠壟斷,創新的能量會不會因此被扼殺,恐怕是缺工之後,更值得思考的影響。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3187.html
當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的名字與《北京歡迎您》的創作者、著名音樂人小柯聯袂出現在作詞者名單中時,現場一片嘩然。儘管事後證實許家印僅在後者的創作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修改潤色,但這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人們對這個地產大亨的認識從此又增加了一個全新的維度。
這會是許氏最盛大的一場個人SHOW嗎?目前還很難說,畢竟他素來「大手筆、大投入、大場面」為基調的營銷理念早已為業內所接受。此番投入5000萬籌備了一場豪華的中超開幕式,誰知道將來會不會投1億來一場更為誇張的慶功宴。
但品牌的塑造除了依靠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更為關鍵的因素在於其根基,即產品是否最終贏得消費者認可,以及企業能夠持續為股東創造理想的收益。對於目前仍然處於追趕者地位的恆大來說,產品和盈利維度的進一步提升,將不是一擲千金的品牌營銷可以輕易化解的難題。
許氏跨界營銷
當恆大在2010年初涉足「死水一潭」的中國足球之際,極少有體育圈子的人看好這個足球的「門外漢」。事實證明,大家低估了資本的力量。恆大用了僅僅一年時間,就讓球隊坐上中甲的頭把交椅。如同當年運作排球隊一樣,恆大讓人們看到,手握重金的開發商似乎什麼都能玩得轉。
今年初,恆大足球俱樂部更透露,進入中超聯賽後計劃投入5億元來運作球隊。截至第一場比賽結束,這筆錢就在賬面上花掉了近2億,其中包括1.2億引入球員,以及5000萬的開幕式。
5億元,相對於恆大去年500多億元的銷售收入來說,僅是一個零頭,但對於當期約55億元的主營利潤來說,卻不能說是一筆小數目。只是,對這個投入產出比,許家印認為非常划算。
在公司此前舉行的2010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許家印回答關於中超、排球投入時表示:「投資足球對股價不應該有影響,其實這是營銷的策略。比如說在中 央台打廣告的話一秒鐘大概15萬元,那麼我們這一場球下來,比如說4月2日中超開幕式在廣州舉行,有25家電視台現場直播,有300多家媒體報導。11個 運動員穿著印上了「恆大」兩個字的背心,你說是不是很值錢?一個半小時的直播時間如果做廣告要多少錢?我認為我們搞這個足球是非常正確的。」
事實上,恆大重營銷的思路,貫穿了公司發展的整個脈絡,其「大投入、大手筆、大場面」的營銷手法早已在地產圈子中被人們所熟悉,例如每每有新盤推 出,恆大動輒請來頂級明星助陣。「恆大在這一點上比其他所有開發商都有氣勢。」廣州一家大型房地產上市公司營銷部門負責人如此評價。
無疑,這樣的營銷投入對於投資者和消費者造成的心理影響立竿見影。兩名觀看恆大中超開幕式的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隨機採訪時一致評論公司「很 有實力,捨得花錢」。而恆大在香港H股的股價也在最近幾日一路飆升,連續拉出5根陽線,一舉突破5港元,達到該公司股票掛牌交易以來的最高值。
知名營銷專家、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客座教授David Yang便評論:品牌打造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一定在需要賣產品的時候「臨時抱佛腳」短期實現,那麼恆大通過盛大的體育賽事投入不一定對短期銷售造成明 顯影響,但從塑造品牌的角度可以讓人們對「恆大」這個名字留下深刻印象,實際是先在消費者心目中把公司的「實力」鑄就起來。
有收益當然就一定有付出,恆大在營銷和管理費用上的支出高於同行平均水平就不足為怪。該集團201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其銷售和營銷成本以及行政開支分別為15.74億和13.84億,較2009年同期的10.75億和7.4億增長顯著。
摩根大通發佈最新港股研究報告指出,恆大核心盈利雖然達49.34億,但仍比預期少10%,其銷售及行政費用佔收入比由2010年上半年的7%下降到下半年的6.8%,但仍高於同行水平。據悉,內地房地產行業的營銷及管理費用一般在收入的4%以內。
有待企業根基的回歸
從某種程度看,就像許家印本人參與譜寫的《崛起》,恆大目前正經歷著一個特殊的企業崛起歷程,而營銷只是用於完成這一場崛起的輔助手段。
恆大業主、恆大俱樂部球迷在觀看完中超的開幕式後,表達了一個局外人對恆大最直觀的看法:氣魄很大,很張揚,想做行業老大,野心表露無遺。
在某種程度上看,這一評論並非沒有依據。廣州地產圈內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恆大目前依然處於高速擴大規模的階段,這表現在急速的土地擴張、銷售猛增以 及財務槓桿擴大,甚至部分項目還存在「虧本賣」的情況。「通過大手筆營銷促成大手筆成交,這說明它還沒有進入精細化管理的階段,沒花更多時間在產品和管理 上下工夫來創造利潤。」
對於做大的訴求,恆大相關人士乃至許家印本人從不掩飾。事實上,恆大上市之後僅經過一年時間,就在多個指標上實現跨越,例如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位居全國第二、銷售面積幾番超過萬科、2010年淨利潤入圍前三等等。
該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大幅利用財務槓桿對其今日取得的業績存在莫大關聯。經過去年和今年連續幾次海外發行優先票據,恆大海外債券融資額度超過200億,其財務槓桿比率逼近5倍,充分說明公司利用外來資金支撐自己做大規模的能力。
不過,高槓桿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證明公司以小博大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意味著高風險。有證券分析師便提醒,恆大截至2010年底的總負債率達 80%,淨負債率達87%,比同行有更直接的銷售回款壓力。只是,許家印對此並不在意,因為他堅信,今年700億的銷售指標鐵定能夠完成,因為公司項目絕 大部分位於不受政策調控的二、三、四線城市。
事實上,經過當年的「郎平事件」,到這次的中超開幕,恆大已經在品牌強大的基礎上支撐了其高速擴張。不過,做大後如何做強,企業的基業長青畢竟還是需要回歸到堅實的產品和經營能力上。這對於期望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留下名字的恆大以及許家印來說,恐怕依然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廣州中原地產投資部總經理黃韜表示,所有營銷都是輔助性的手段,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企業經營活動的根本上來贏取投資者和客戶的支持。這意味著,在恆大的擴張達到一定規模後,最終還是要走向精細化的經營和管理,無論產品還是盈利能力上。
David Yang指出,從營銷上看,體育賽事的受眾不一定是地產公司的目標消費群體,地產公司在其中的投入收益比難以估算,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對短期銷售的促進作 用肯定不如快消品那麼明顯。不過長遠來看,房地產市場也終有飽和的一天,到大家拼品牌的時候,早期的投入就將體現在回報上,例如目前萬科讓購房者聯想到可 靠、公開、環保,新世界則給人豪華、高雅的印象,恆大給購房者的品牌認知度,也將在一系列的營銷案例中被提煉和強化。
上述業內人士也評論,恆大的發展是一個特例,像當年的順馳,只是它比順馳更幸運,打通了融資渠道,也通過各種方式控制好了現金流的問題,支撐了高速的擴張。但這種發展也很難複製,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夠再複製它的崛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31/1OMDAwMDIzMDA1OA.html
3月29日,恆大地產(3333.HK)公佈2010年度主要財務指標:淨利潤高達80.24億,較2009年同期的11.2億翻了6倍。去年恆大確認房地產業務收入453.4億元。
截至目前已披露年報的大型房地產公司的數據顯示,中海以126.7億(港元) 位居收益榜之首,恆大以超過80億元超過萬科的72.8億人民幣,躋身第二。
恆大地產何以用一年時間,就以數倍的增長超過了行業龍頭萬科?
兩 家公司的數據顯示,萬科2010年營業收入507.1億,毛利率為29.75%;恆大地產同期的結算營業收入是453.4億,毛利率為29.2%。從數字 上看,無論營業收入還是結算毛利率,萬科依然略勝一籌,但真正讓恆大在最終的淨利潤上超過萬科的,是其所持有的投資性物業的公允價值變動較大。
由 於H股和A股公司是在不同的會計準則下編制財務報表,H股公司在淨利潤上,往往增加了「投資性物業公允價值」這一科目。恆大在其「收益表」中披露,其「投 資物業公平值收益」為33.5億。而這對於其總共80.2億的淨利潤來說,貢獻高達40%。不過,扣除該筆投資物業的估值,該集團的經營毛利依然實現較大 幅度增長,從2009年的19.46億暴漲到2010年的133.69億。
在公司規模快速擴張的背後,恆大高槓桿的運營方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0年,該集團連續兩次在海外發行優先票據,兩筆合計融資13.5億美元。2011年1月,集團又一次發行兩筆優先票據,再融資約人民幣92.5億元。
也 正是幾次融資活動,讓恆大地產的槓桿比率進一步升高。數據顯示,2010年集團借款增長明顯,從2009年底的78.16億增加到2010年底的 241.6億,增幅為3倍;但同期股東權益為213.66億,較2009年的131.57億增幅僅為62.39%。同時,截至2010年底,恆大地產錄得 總資產規模為1044億,其與股東權益的比率近5倍。
值得注意的是,恆大雖然總資產達到1000多億,但其總負債大約830億,股東權益只有200多億,其總資產負債率已達80%。目前恆大流動資產大約910億,流動負債大約570億,淨負債率約為87%,速動比率大約1.5%。
http://xb.21cbh.com/HTML/2011-9-8/3MMDAwMDI1MTU3Mg.html
“是有內部認購這個事,今年年初公司在廣州的項目就搞過一次,這次是在公司全國所有的項目推廣,但是已經搞完了。”9月6日上午,記者在恆大地產集團( 3333.HK,下稱恆大)旗下長沙恆大雅苑調查“內部認購”一事時,項目部的置業顧問告訴記者。 此前的8月30日,恆大公佈2011年半年報,公司實現淨利潤58.2億元,超過行業龍頭万科A(000002.SZ)。然而,此時在長沙——佔恆大銷售額94%的二三線城市的代表——卻傳出恆大通過內部認購“募集後期開發資金”的說法。 今年7月和8月,恆大在旗下所有開發項目推行針對內部員工“7折購房”的內部認購活動。同時還以VIP認籌、誠意登記等形式向公眾購房者進行內部認籌,在項目開盤前收取數額不等的現金。這種違法銷售行為早在數年前即已被國家房地產主管部門明令禁止。 “現在地產企業信貸吃緊,恆大的內部認購可能是公司為下半年蓄積開發資金的一種手段。但是內部認購本身是非法的,而且還存在風險,一旦開發商不能按期交房或房屋出現質量問題,甚至攜款逃跑,購房人很難受到法律保護,交納的誠意金也難以追回。”區域經濟學家、湖南商學院經貿系主任柳思維直言內部認購的風險所在。 內部員工7折購房 “我們這裡的房源是恆大內部員工的優惠房,你只要交10萬元的指標費,就可以低價買到恆大的房子。” 記者獲悉,恆大自2011年7月開始全面推出員工內部認購活動。 長沙恆大雅苑工作人員透露,只要是超過一年工齡的恆大員工,在交納誠意金,與公司簽訂內部認購協議後,就可以7折買房,同時還可以享受公司的其它優惠,“最低可以達到6.3折”,但是要求在簽訂認購合同後一個月內一次性付清全部房款。 恆大雅苑目前的售價約為7000元/平方米,按7折計算,加上公司的其它優惠,公司內部員工的購房價格低於5000元/平方米。而公眾購房者即便付全款,也只能拿到9.5折的優惠。 在另一個項目長沙恆大名都,置業顧問向記者透露,他們也可以享受7折購房的優惠,“不過恆大名都的房子麵積都很大,在200平方米-290平方米之間,因此我們這裡的員工內部認購的很少”。除了長沙,恆大其它城市的項目也都有這項優惠。 “你說的這個事情我知道,這是我們集團公司針對內部員工的福利,不過上個星期已經搞完了,你可以去看看別人有沒有指標轉讓。”9月6日,記者致電武漢恆大城項目時,置業顧問彭小姐快人快語。 恆大實行的低價內部認購,成為很多置業顧問的生財之道。記者獲悉,很多沒有購房需求的恆大員工,在拿到內部認購優惠指標後,以數万元的價格,將其倒賣牟利。 “我們這裡的房源是恆大內部員工的優惠房,你只要交10萬元的指標費,就可以低價買到恆大的房子,比市場價至少便宜1000元/平方米。”長沙一家房產中介向記者兜售手中的恆大華府內部指標。 他告訴記者,購買恆大華府的內部認購房,通常需要一次性付全款,少數可在一年內分三次付清,但是付清房款後,只能拿到內部員工開具的收據,一年後才能與開發商簽合同。 至於公眾購房者買了指標後,到時房子如何更名過戶?恆大的一名置業顧問私下透露,恆大管理層已經口頭承諾可以更名,至於具體時間和方式,到今年年底看政策變化再定。 超億平方米土儲後的資金渴求 “公司對項目實行滾動開發,工程時間抓得很緊,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而靠項目對外銷售回籠資金,速度又太慢。” 恆大緣何如此慷慨向內部員工讓利售房? 上市以來,恆大一貫採取“低價拿地、快速開發、海量推盤、低價銷售”的“短週期、長開發”策略,而海量推盤必然要求公司加快工程進度,資金的需求也隨之加大。 恆大2011年半年報稱,公司計劃將位於二三線城市的92個項目中的大多數項目,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同時要求新項目在取得後6個月內開盤銷售,符合條件的樓棟在一年內交房確認收入。恆大目前在建工程面積為3165萬平方米,為全國房企之最。 “公司對項目實行滾動開發,工程時間抓得很緊,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而靠項目對外銷售回籠資金,速度又太慢,所以不得不千方百計融資。”恆大長沙分公司的一位項目經理向記者私下透露。 2011年上半年恆大新增土地儲備4897平方米,在全國101個城市的土地總儲備達1.35億平方米。以其披露的617元/平方米的拿地成本計算,至少套住了恆大832.95億元資金。土地大量囤積和項目快速開發,使得公司資金需求像永遠填不滿的洞口,並進而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高企,而這一直是恆大的一塊心病。 財報顯示,2009年、2010年、2011年1-6月,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9%、80%、80%,平均高出万科A約5個百分點。 曲線融資“過冬” 記者獲悉,恆大還通過VIP登記、誠意登記等內部認籌方式,向公眾購房者收取數額不等的誠意金,為公司後續開發曲線募資。 大量拿地和在建工程已令恆大資金鍊吃緊,而持續縮緊的外部融資環境則令這種狀況雪上加霜。 最近數年,在資金緊張上吃過大虧的恆大,已經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融資。2008年6月,恆大香港上市失敗後,曾以發行可轉債的方式,向新世界發展(0017.HK)、美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私募6億美元;2011年1月,恆大發行了總額達92.5億元的人民幣優先票據。 此次內部認購,只是公司曲線融資的途徑之一。記者獲悉,恆大還通過VIP登記、誠意登記等內部認籌方式,向公眾購房者收取數額不等的誠意金,為公司後續開發曲線募資。 “我們項目預計10月、11月開盤,你可以提前半個月來認籌,認籌金額是1萬元,正式開盤後,這個錢可以轉定金抵房款。”9月4日,記者在長沙瀏陽恆大華府項目調查時,置業顧問向記者詳解公眾購房者內部認籌流程。 長沙恆大名都和武漢恆大城兩個項目的置業顧問也向記者透露,購房者可以在開盤前半個月至3個月進行內部認籌。此前的2010年8月,恆大旗下合肥恆大華府曾因內部認購而被媒體曝光。但恆大好像不在乎這種曝光,因而一年後故技重施。 這樣的曲線融資,略可為恆大籌集部分流動資金。以湖南為例,目前恆大在湖南長沙、岳陽、衡陽等地共10個開發項目。內部員工稱,此次湖南地區內部認購住房數量超300套。如以50萬元/套計算,加上向公眾購房者進行的內部認籌金,恆大在湖南可提前回籠資金2億元,全國所有項目相加,回籠資金更為可觀。 恆大想方設法蓄積資金“過冬”,但它採取的內部認購、認籌、交誠意金等方式,卻明顯違反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湖南省和長沙市的有關規定。它僥倖的是,雖然違規卻並未付出多大的代價,所以才不憚於屢次赴險。
21世紀網 恆大地產遭遇飛來橫禍。
在這個端午假期,網絡上最熱的話題非恆大地產被調查機構Citron(香櫞)做空莫屬。
Citron報告稱恆大地產以虛假信息及賄賂掩蓋公司資不抵債。在Citron報告發出後,恆大地產的股票大跌,21日,恆大地產跌幅11%,當天恆大市值縮水76.26億港元;6月22日,再跌3.53%。
一篇報告,使恆大地產損失慘重。那麼Citron報告到底準確度如何?
債務現金疑問
Citron指出造假點之一是恆大地產以參股公司的名義對外借款,但由恆大地產提供擔保,形成表外負債,涉嫌故意低報債務。
註冊會計師馬靖昊表示,如果參股公司符合併表條件,就不存在表外負債的情況;如果不符合併表條件,恆大只需披露擔保情況,如遇官司糾紛,應計提相應的預計負債,但不能將擔保金額全部視為負債。
不過市場亦有不同的看法。
一 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創投人士向21世紀網表示,投資者全面評估企業投資價值和風險,不能僅僅看財務報表,也需要關注表外業務。舉例子,我們集團資產100億 元,假如給別人做擔保,也可以擔保100億元乃至更多,但在我們的財務報表上,一分錢都看不到。一旦被擔保的企業或者項目出問題,銀行就要找擔保人要錢, 到時候,表外的業務,就變成真真實實的會計上的損失了。因此,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表外業務看成負債,也有道理。
據悉,目前銀行按照風險權重,把表外業務按照一定係數,折算後計入資產負債表。但實體企業領域,尚沒有進行這樣的操作。
Citron指出的第二個造假點為恆大的貨幣資金收益率不但低於同行,也低於央行活期存款利率,涉嫌高報現金餘額。
Citron的報告指出,企業一般會把手上的營運現金流存入銀行,作活期存款。按照恆大財報公佈的企業營運現金流,Citron計算了從2010年至2011年恆大現金流的利息回報後發現,這筆現金的利息回報率比央行公佈的同期短期存款利率還要低。
數據顯示,2010年初至2011年底,恆大的營運現金流平均利息回報率從未超過0.5%。而其他地產公司,如綠城、華潤置地等企業的現金流平均利息回報率多在0.5%至1.5%之間。 因此,Citron認為,恆大所公佈的龐大的現金流存在造假。
恆大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該公司的平均現金流量為284億元。Citron研究後發現,若參照公司的平均現金流利息回報率來計算,該公司的現金流量僅為119億元。Citron即認為,恆大在現金流上誇大了約170億元。
馬靖昊表示,Citron就此指責現金造假有點武斷,因為它並沒有考慮銀行存款在各個月份之間的變動。
減值額被誇大
Citron指出第三個造假點「其他業務」相關資產應計提大額減值準備,恆大過分多報足球、排球及文化產業項目價值。
Citron稱「其他業務」相關資產應計提大額減值準備。Citron估算方法EBTI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值):就算把EBTIDA定在50%,其他收入按照10倍市盈率得到的估值為43.5億元,而賬上金額為162億元,則高估118.5億元。
Citron所述的其他部分資產人民幣162億元是恆大集團內部往來餘額抵消後,其他部分資產實際為人民幣85億元,其中酒店資產人民幣39億元,以及與房地產開發相關的建築公司及足球、排球、文化產業公司等。
會 計人士認為,這些資產存在減值可能性,但證據不充分。因為資產是否減值,取決於賬面價值是否大於資產可回收淨值,而可回收淨值是可變現淨值和未來現金流折 現值較高者。目前來看,其他業務未來現金流卻是不太好,但如果其對應的資產是非專用的房屋、土地的話,可變現淨值還是很高的。
可以說,恆大酒店資產人民幣39億元的可變現淨值就很好。
另外,馬靖昊認為,如何評價足球隊的估值,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足球隊的虧損,並不能簡單的說足球隊不值錢,因為培養幾個球星就有可能扭虧為盈。
評估方法錯誤
Citron在報告中指出恆大租金回報率(租金收入/投資性房地產平均餘額)僅0.58%,租金回報率太低。因此,認為投資性房地產價值被嚴重高估,物業投資應計提大額減值準備。
馬靖昊表示,由此就得出投資性房地產價值被嚴重高估是不負責的行為。
原 因是恆大投資物業約31%處在在建狀態,暫未產生租金收入,而部分完工投資物業租金尚處於較低水平,因此租金回報率低是正常的。只要他的可變現淨值,即在 市場上出售它可收到的金額高於賬面價值,就不存在減值的風險。如果市場售價出現趨勢性的下跌,那它就應該計提跌價。目前房地產市場還看不到這種下跌的趨 勢。
恆大地產(03333.HK)6月11日發佈新聞稿宣佈,2012年5月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3.7億元,同比增長33.3%,環比增長26.6%,並創下集團單月銷售最高紀錄。
當月,恆大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面積17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4%,環比增長25%。5月恆大的合約銷售均價為每平米6009元,環比增長1.3%。
此外,投資性房地產中反映的單位開發成本與營業成本中反映的單位開發成本存在較大的差異,Citron指出涉嫌將部分開發成本資本化。
其依據為,以2011年為例,投資性房地產單位成本為7335元,而營業成本中的單位開發成本僅4260元,涉嫌虛減成本。
Citron認為,這個巨大的差異只能用費用的資本化來解釋。每平米的製造成本的差異*總的投資性房地產的面積=資本化所高估的投資性房地產。
馬 靖昊認為,Citron研究並不到位。該報告在計算投資物業的成本時,假設一個車位的建築面積為10平方米,而此假設完全不合理且顯示報告裝卸人嚴重缺乏 行業經驗。車位的建築面積實際上除汽車本身停放佔據的面積外,還需要包含停車場公共通道的分攤,因此每個車位的建築面積為25-30平方米。若如此計算, 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與商品房的銷售成本區別並不大。
此外,前者是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後者是商品房的銷售成本。拿兩者進行直接對比,本身從邏輯上講不過去。
實際上沒他們之間沒有直接可比性,成本上的差異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應該參考其設計標準,而不是簡單的對比。而Citron不僅進行對比,而且還將差異化武斷的認定為製造費用資本化所高估的投資性房地產。
Citron指出恆大第五個造假點為土地儲備成本核算有誤。
Citron 表示,恆大2011年轉出的每平米土地成本竟然為-115元,而Citron預估每平米為520元,因此,Citron認為其中導致的差異635元轉出的 土地為轉出土地的費用低估額。而實際情況為恆大交付物業500萬平米,結轉的土地成本是37.8億,實際每平米為756元。
Citron指出恆大的6個造假點--6.其他收入的應收賬款高估。
Citron指出2011年上半年,恆大其他業務營業收入共4億,但相關應收賬款卻從12億增加到22億,其他業務應收賬款餘額增量大大超出其他業務營業收入,非常不合理。
馬靖昊表示,其實看看年報就知道,恆大的是「其他應收款」,不是「其他業務的應收賬款」。
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網表示,其他應收款通常包括暫付款,是指企業在商品交易業務以外發生的各種應收、暫付款項,例如備用金、保證金等,Citron在報告中,竄改了會計科目。(21世紀網 陸曉輝)
6月25日,恆大地產(3333,HK)跳空高開後持續走高。
四天前香櫞做空事件的餘波,正逐步散去。但這次震動中國地產界的事件,遠未結束。
安德魯·萊福特(Andrew Left),香櫞研究創始人,37歲,因2010年以來做空中國概念股而名噪一時。根據臉譜(Facebook)社交網站資料顯示,萊福特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此外,香櫞網站介紹稱,萊福特有17年交易經驗。
耐人尋味的是,萊福特曾有欺詐前科。
在美國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NFA)網站,《東地產》記者查到了一份編號為0253075,生效日期為1998年3月2日的處罰報告。
萊福特承認,在本次針對恆大的報告發佈前,他從未與恆大高管有過談話。事實上,萊福特也稱,自己並不具有信息優勢,因此研究中國公司時主要使用「常識」。基於 「常識」,萊福特也擅長於講故事。
不過,在此次做空恆大地產的過程中,萊福特的「常識」和故事遭到主流投行的批評和質疑。在恆大地產發佈澄清公告之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美銀美林、摩根大通、瑞信、瑞銀、麥格理證券、星展銀行均發佈研究報告力挺恆大。
6月22日當天,在香港舉行的全球投資者大會上,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憤怒開聲:「這是和平年代的戰爭!他們是侵略者,是土匪,是強盜!我們一定要徹底打垮這些掠奪者,捍衛東方企業的尊嚴!」
香港一位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談及恆大地產21日股價表現時不勝唏噓,「在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中,謠言和真相沒有差別,一切取決於市場心理。」
131億市值32分鐘蒸發
暴跌沒有徵兆。
6月21日9時30分,恆生指數小幅低開後震盪下行。恆大地產以4.48港元開盤後,呈小幅上漲態勢,在其後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其股價表現一直強於恆生指數。
此前一天,這家中國銷售面積最大的房地產企業,與中國最大建築公司旗下中建二局剛剛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
北 京時間10時30分,美國洛杉磯時間6月20日19時30分左右,一家位於洛杉機的香櫞研究機構(Citron Research下簡稱香櫞)在其網站發佈了做空恆大的報告。報告稱:「恆大地產其實已經資不抵債。而在過去,該公司一直向投資者匯報虛假的信息。」在這 份長達57頁的報告中,香櫞提出針對恆大的五項指控,包括:通過欺騙性的會計處理粉飾報表,掩飾資不抵債的事實;通過賄賂不法獲得土地;因融資困難、樓價 低迷產生的危機,恆大造出一個複雜的龐氏風格的融資計劃;投資足球、影視等高風險、沒有回報的產業等。
在報告發佈的同一分鐘之內,恆大地產下檔買盤被賣盤打掉,成交量迅速放大7倍至346萬港元。在此後的10分鐘內,市場溫和放量,股價緩步下行,市場情緒逐步醞釀。10時41分,恆大地產股價加速下跌,成交量顯著放大,至11點整時,股價跌幅已達7.59%。
11時09分,股價加速重挫。在其後六分鐘內,市場恐慌性拋盤洶湧而出,股價重挫,成交量急劇放大,6分鐘之內成交額達到2.5億港元,股價最低跌至3.60港元,最大跌幅達到19.6%,這意味著,131億市值在32分鐘內蒸發。
恐慌情緒在進一步蔓延。受恆大暴跌影響,富力地產(2777,HK)、世茂房地產(0813,HK)、華潤置地(1109,HK)等內地房地產股票均遭到拋售,跌幅均超過5%。初步統計,中資地產股350億港元市值在半小時內化為烏有。
截至中午收盤,恆大地產下跌幅度達17%。
當天中午,香港中環的多家茶餐廳裡,恆大地產的暴跌成為金融從業人員茶餘飯後的主要話題。
一次震動中國地產界的做空事件中,做空機構究竟是何來頭?又如何獲利?
香櫞與萊福特其人
香櫞研究,一家位於洛杉磯的研究機構,2010年以來以發佈報告做空中國概念股而聞名,曾因做空東南融通並導致其退市而名聲大振。
關於欺詐前科,美國期貨協會當年針對萊福特的處罰報告認為,其發佈虛假和誤導性的信息以欺騙或詐騙客戶,其行為違背了公正和公平交易原則,禁止萊福特三年間與NFA成員有任何聯繫,命令他接受道德培訓課程等。
一位曾實習於香櫞研究的留學生稱,香櫞研究主要有兩人,萊福特負責專門寫,另一合夥人負責交易。該留學生還抱怨,萊福特不願意支付報酬,讓留學生看了報告後自行投資,收益當成報酬。
與以往盯住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不同,萊福特及其香櫞研究如何取道香港,又如何盯上香港上市的恆大地產?
6 月22日,在回覆《東地產》郵件採訪時,香櫞研究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稱,「我決定不和恆大逐點爭辨,我的觀點已經陳述,讓各地投資者閱讀並作決定。」 (I have decided not to go point by point in arguing with the company. My case was presented and let the investors of the world read information and make a decision. )
對於《東地產》「香櫞如何從中漁利」的採訪提問,萊福特則避而未應。
對沖基金做空獲利的進退時機
6月21日交易席位數據顯示,當日恆大地產的交易中,主要賣出方為摩根香港,主要買入方為高盛亞洲。
是誰在透過摩根香港的交易平台做空恆大?還是已有機構通過高盛亞洲回補了空頭頭寸獲利了結?香櫞背後,是否有更具實力的對沖基金介入?
一 位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認為,從恆大地產市場表現看,在香櫞發佈報告前,股價和成交量並沒有明顯異動。換句話說,並沒有大資金介入做空。「如果是有大 資金配合做空,通常會在報告發佈前做空,報告發佈後肆機獲利了結,報告發佈的同時主要以大筆打壓為主,不會再主動性地大舉賣空。」
此外,該投資經理表示,「大型對沖基金很少會做出數額較大的單向對賭,通常在持有空頭頭寸的同時,會持有同類股票多頭頭寸,從關聯較大的幾隻中資地產股表現看,沒看到類似跡象。」
《東地產》對恆大地產此前20個交易日的成交數據統計也發現,恆大地產股價在5月初曾有一輪下跌,成交量略有放大,但6月市場很快收復失地。如果是5月初做空的投資者,即使考慮了因報告引起的大幅下跌,至今也未能全身而退,虧損多日後發布報告的可能性偏低。
一 個可能進場做空的時點來自於6月18日。當天,恆大地產呈高開低之勢,成交量略有放大,為7.85億港元。不過,即使萊福特及其背後的資金佔據當天20% 的成交量,也不超過2億港元。此前6個交易日,恆大地產成交量僅維持在2至5億港元,做空資金即使進場,其規模也相對有限。而更早一週,恆大地產股價出現 了較大漲幅。
另一個跟香櫞關聯性較大的交易來自於10時30分一筆346萬港元的成交。在報告發佈的同時,下檔買盤被打掉。據業內人士分 析,按照一般的操盤邏輯推算,並結合市場表現,如在報告發佈前已建好七至八成左右的倉位,在報告發佈時以兩至三成籌碼打壓。照此推算,與香櫞實際相關聯的 資金不超過3億港元。
前述投資經理也認為,從市況表現看,市場的恐慌導致了技術性止損盤的湧現,很多股票持有人加入殺跌行例,最終導致股 價暴跌,也為香櫞獲利退場提供空間。如果按照6月21日前3個交易日的平價股價3.54元進場,以6月21日收盤價3.97元退場,收益率為16.1%, 如果運用一倍的資金槓桿,收益超過30%。
不過,前述投資經理認為,「由於存在法律和道德風險,這種做空手法不可能成為主流。」
恆大強硬反擊
6月21日午間,恆大地產發出澄清公告,稱「報告中的指控乃屬失實,會稍後進一步發出澄清公告。並提醒股東及投資者於買賣公司股份時務請審慎行事」。
恆大地產當日10點半看到了該份報告,隨後召開緊急會議。會上,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要求公司高管立即查明幕後真相。
13 時30分,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總裁夏海鈞等恆大高層出面召開了證券分析師電話會議。許家印對於報告中指出的公司現金不足、土地收購不規範等問題表示憤慨, 稱香櫞的指責太荒唐、完全是在造謠,希望股東團結一致、打擊造謠行為。許家印稱:「對方的指責太荒唐了。一個上市公司賬上有多少現金,都是有會計師事務所 在審計,怎麼會虛假,不可能。我們覺得非常地氣憤。」
對香櫞報告中質疑的現金流和土地收購問題,許家印也逐一反駁:「(公司)最低的現金130億港元以上,在一季度現金比較低,都不少於130億港元,4-6月銷售很好,現金流改善明顯。現金很健康,但是不如去年下半年。全年任務800億港元不會下調。」
下午13時港股開市時,恆生指數小幅跳空低開0.05%,恆大地產跳漲1.76%,截止當日收盤,恆大地產股價收報3.97港元,最終跌幅為11.38%,相較於最低點,反彈近10%,成交量急劇放大至37億港元,股價收復大部分失地。
6月22日,恆大地產再次發出澄清公告,對香櫞報告逐條回應。
恆大公告稱,公司財務結構良好,實際借款只有517億(以下皆為人民幣),短期借款更只有約102億,淨負債率處於67%的健康的水平。
針 對恆大地產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的個人質疑,恆大集團也作出澄清並表示:公司投資足球、排球,以及涉足很少的文化產業並不是因主席的個人愛好,而是公司提升公 司品牌的行為,這些投入也遠沒達到香櫞指控中所稱162億元。此外,公告還強調,公司所有的項目都是依法依規取得,從來沒有一塊閒置土地。
彈無虛發還是亂石擲鳥
如果萊福特的香櫞已在發佈報告當天獲利離場,那麼他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如何完成調研成為解答案這個問題的關鍵。
在接受國外媒體對如何完成中國公司調研的提問,萊福特稱「針對項目僱傭中國顧問。」
《東地產》在分析其此前的多篇研究報告中,均看到了具有轟動性和煽動力的故事講述。
摩根大通研究報告認為,香櫞報告中大部分對恆大地產財務上的指控均不正確,而大部分的分析亦忽略了內地房地產行業的基本會計準則。大部分負面指控亦非新事。
花旗銀行的報告稱,香櫞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在中國如何做生意,有一些關於信託、政府關係、促銷等做法是中國發展商及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呼籲東西方理性看待;花旗認為Citron報告中絕大多數觀點是不實的,且已不是新聞,花旗呼籲大家深入觀察事情的本質。
星展銀行認為,Citron的報告確實有誤導性的信息,並錯誤的解釋了會計處理方法,星展銀行還對恆大地產管理層的快速反應事件和不間斷的努力表示高度讚賞。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投行普遍認為,市場的負面新聞正好為投資者提供了買入良機。在上述報告中,花旗銀行予以恆大地產的目標價最高,為8.3元,德意志銀行給出目標價最低,為5.0元,上述價格相較恆大6月22日收盤價3.83元分別有30.5%-117%的上漲空間。
但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靠「常識」推斷的萊福特,此前為何能彈無虛發,將多家中國概念股挑下馬?
一 位中概股危機以來參與某企業赴美上市未果的投行人士表示,「大部分暴出問題的中資概念股多出自借殼上市,在國外投資者追逐中國概念股潮流中,利益驅使下, 一些企業被過度包裝甚至造假,這些少量企業的不誠信導致整個中國概念股形象的坍塌;同時,東西方文化差異放大了中概股危機。做空機構亂槍打鳥,總能抓到一 些。」
與上述觀點相佐證的是,在做空中國概念股之前的六七年間,香櫞和萊福特默默無聞。香櫞網站列出了18家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成績單,其中在新東方教育和哈爾濱電氣上失手,做空失手的企業中,還包括未列入的奇虎360。
對 於後續作法,6月22日,在給《東地產》記者的郵件中,萊福特稱,「過去我來回應對多家中國公司所做的,不過是增加了更多混亂。」(I have dealt with many Chinese companies in the past and back and forth has done nothing but add more confusion。)
此時此刻,如果萊福特繼續尋找做空目標,他的下一個對象是誰,他又會講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