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声音”卖出50亿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3/5MMDAwMDE5MTk5Mg.html

在音频技术这一行,杜比(Dolby)称得上是个强大到无处不在的品牌,据称,全世界超过40亿件的消费类产品集成了杜比的技术。

杜比实验室成立于1965年,以高品质的音频和环绕声技术久负盛誉,大凡涉及娱乐体验的领域,无论是纵向上,从录音棚中的内容创作到媒体节目的生产制作与分销再到节目的播放,还是横向上——电影、广播电视、游戏、手机,都离不开它。

当 然,解决方案不是免费的午餐,杜比也会收取相应的授权费用,具体费率与产品数量相关,“一台5000元的PC(收取的费用)大概是千分位的占比”。 2009财年,杜比收到了5.95亿美元的许可证收入,加上音视频方面其他的设备、服务收入,其整体营收为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50亿,其中的毛 利高达6.55亿美元,纯利则为2.43亿美元。杜比将其在声音方面的技艺成功转化为了一门不错的生意。

很不幸的是,在杜比的年报中,“China”一词,往往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的陈述相联系的。事实上,中国内地的收入占比一直在下降,从2007财年的10%一路滑落至2009财年的6%。这当然不值得庆祝,不过,长期看,杜比迟早会拿到属于它的那部分收入。

更 重要的是,杜比持续在中国推进其技术的应用,延展在中国的“收租”范围。比如,国内已有的13个高清频道中11个频道采用了杜比的音频编解码技术,高清画 面势必要求匹配更佳的音质,相关的成熟技术,运营商并没有太多的可选项。而一旦确立为标准的音频技术,那么产业链条上的制造商,比如机顶盒与电视机的生产 商,则需要获得杜比的授权,并支付相关的费用。

而杜比还在积极推广其新一代的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 Plus)方案,该方案能为高清电视广播提供7.1声道环绕声,产生更加丰富生动的体验,同样音质所需的带宽还能大大减少,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数字电视国家 标准的一个强制音频格式,也是ETSI(欧洲电讯标准化协会)标准中数字电视和IPTV方面的强制标准,而诸如IPTV之类的应用,恰恰也是中国“三网融 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杜比的音频技术或许能够抢占先机,不仅仅因为技术成熟,已为多个国家确立为标准,而 且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前端的设备制造商,中端的广电、电信运营商,终端的产品制造商以及内容生产商——都获得了广泛运用,这意味着,“融合”的时代它 能提供几乎现成的解决方案。

杜比说不上“大”,只是一家“小而美”的技术型公司,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全球化的运营、全产业链的布局、标准的控制力等层面,恐怕多数企业都难以企及,尽管其所专注的领域并不在镁光灯照射的最显眼之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9

熊的声音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4609/

专门做空的对冲基金经理奇努思(James Chanos)看空中国。在20104月他接受了Charlie Rose的专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http://www.charlierose.com/view/interview/10960    Chanos的观点是否正确,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他的逻辑非常清楚。比如他对泡沫的定义:   Charlie Rose:是什么产生泡沫?而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相信这个(中国房地产)是个泡沫?   James Chanos:我们认为,我们所定义的泡沫是债务推动的资产升值。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借钱购买资产,但资产自身(如房产、办公室大楼)所产生的现金流却无法支付购买资产所借的债务的还本付息。   所以,你要靠一个更大的傻瓜才行。我想Hyman Minsky把这称为“旁氏融资”,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更大的傻瓜来用更高的价格把资产买走。因为资产本身产生的收入无法维系。这完全是中国目前的情况。   奇 努思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有所不同。美国的高杠杆是可见的,低收入者以超出自身还款能力的水平按揭买房,然后通过资产证券化把风险传 播,最终造成损失。而中国的买房者并没有过度运用杠杆,是地方政府运用了大量杠杆,借债进行土地投机,从而提高政府收入,也隐藏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他认为 政府最终将再一次为坏账买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3

智能語音搶灘中國:用聲音控制一切?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973

蘋果公司智能語音工具推出漢語服務之前,以科大訊飛為首的本土公司大刀闊斧搶佔市場份額,語音產業鏈雛形初現。但是他們無一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我餓了。」

「餓了就趕緊吃東西啊。」

「不知道吃什麼好。」

「這個嘛,那我就推薦你吃一兩塊黑巧克力,它能迅速緩解飢餓感呢。」

「我不愛吃巧克力。」

「此題甚好,我卻不會,待我加緊學習了再來答你。」

這是在手機上安裝一款名為「訊飛語點」的國產智能語音應用軟件後進行的一段「人機對話」。你發出聲音指令後,它便可以幫你發短信和微博,定鬧鐘、查詢天氣航班、推薦附近好吃的餐館,甚至可以講故事、陪你聊天。

蘋果公司iPhone4S手機最大或說唯一的亮點,便是Siri這一智能語音工具。它讓機器彷彿擁有了思考能力。調戲Siri也一度成為網絡上的熱門遊戲。

但是過去兩年Siri並未給中國用戶帶來直觀的使用體驗,因為它一直以來只接受英語對話,且不能查詢中國大陸的各種服務信息,直到2012年6月蘋果公司才宣佈將推出漢語服務。這便給了一批中國本土公司絕佳的成長空間。在國內,訊飛語點、蟲洞語音助手、小i機器人、小唐龍、快說語音助手、Ciriis語音助理、智能360、戀愛機器人柳柳等一批類Siri產品紛紛面世,欲跑在蘋果公司之前分得一杯羹。

2012年7月,訊飛語點因進入蘋果在線應用商店(Apple Store)不順暢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看似簡單的「進店」問題,打開了中國智能語音市場暗戰的「潘多拉魔盒」。

尷尬的盈利模式

訊飛語點的開發者科大訊飛公司日前向外界大倒「苦水」:2012年6月20日,其向蘋果公司正式提交了訊飛語點iPhone版申請,15天後,蘋果給出了明確的「Rejected」(拒絕)回應,理由是缺少具體應用的演示視頻。科大訊飛對媒體表示了他們的擔憂:將於2012年秋季推出中文Siri的蘋果公司,似乎對類Siri產品的審核設置了障礙。

蘋果公司官方沒有回應這種猜測,也未回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請求。不過據多位開發者稱,在調整了審核規則後,蘋果商店的審核期限普遍有所延長,從原來的7天增加到兩週左右。2012年7月9日上午,科大訊飛再次提交審核申請,目前正等待蘋果的回覆。

雖未有定論,但這款本土智能語音產品,在爭論中以「中國版Siri」之名迅速為公眾所知。「有一次開會碰到劉永好(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他看了我的名片後第一句話就說,訊飛口訊(另一款語音產品)是不是你們做的?」科大訊飛副總裁徐景明說。

科大訊飛創立於1999年,9年後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招股書稱其佔據國內智能語音市場六成以上的份額。2010年它開始佈局移動互聯網,並發布了智能語音云,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融合了各種語音技術的開放端口,免費提供給開發者使用。訊飛語點只是科大訊飛使用了第二代開發平台的核心技術開發的一個示範產品。

而語音云平台的推出,使一條語音產業鏈逐步形成。根據科大訊飛向南方週末記者提供的數據,目前,免費使用其平台的開發者達到四千餘家。「蟲洞語音助理」的開發者們就是訊飛開放端口的使用者。蟲洞的機器語言甚至提供了四川話、粵語、東北話、湖南話、陝西話等方言版本。

「除了相互開放端口,我們還有一些深度合作。」蟲洞軟件創始人王向一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但其拒絕透露具體內容。

開放端口不僅培育了產業鏈上的草根創業者,一些早已成熟的互聯網產品,則把智能語音技術當作一個必備「插件」,融合到已有產品中。

「我們在整合二十餘種主流的應用,比如人人網、去哪兒網、大眾點評網、知乎、瓦力等,互相開放端口供對方使用。」徐景明說。

融入這條產業鏈的,並不侷限在移動設備。

2012年春節剛過,長虹就在其新品戰略上發佈了多款語音智能電視產品,這些最高售價近7000元的不同款式的智能電視,可以根據語音命令換台、調整音量,長虹給它起了個山寨名字「Ciri」;2011年11月,三洋推出了全語音系列的微波爐產品,售價同樣接近7000元,按下語音鍵,發出命令「幫我烤個牛排」,微波爐便開始運轉。這些廠商均是訊飛的合作夥伴。

雖然看起來很酷,但科大訊飛的盈利模式也有許多尷尬。眾彩電廠商和科大訊飛均是「一錘子買賣」,即一次性購買語音軟件或芯片,前者推出的所有應用皆為免費,只是智能產品本身的售價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而對於開放的語音云平台,開發者們也有一種擔心。「科大訊飛將來如果收取高額的使用費,對我們這種創業公司來說會是不小的壓力。」王向一說。

巨無霸公司來爭食

一些本土的巨無霸公司也正加入到智能語音市場上來。「我們和投資人聊,被問得最多的就是,如果百度騰訊做了這款產品,你們怎麼辦?」王向一說。

百度語音項目技術負責人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百度剛成立了多媒體部,組建了幾十人的語音團隊,目前的產品有語音搜索、語音輸入法等。騰訊亦然,其QQ輸入法和搜索已嵌入語音功能。

不過與科大訊飛不同,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沒有專業的智能語音技術專利,他們採取的是技術開發者合作的發展模式。在國內,提供核心智能語音技術的研究機構數量並不多,基本分成三類,一類是依託於中國科技大學的科大訊飛,一類是依託於中科院的中科信利等,此外便是北大清華的一些研究機構。百度和騰訊選擇的合作者是訊飛的競爭對手——中科信利。合作方式是由中科信利提供核心技術,再由百度、騰訊在此技術上包裝成產品。

在科大訊飛2011年報中,「能否吸引和培養高水平的人才隊伍」被列為公司今後發展的主要風險,訊飛為此正制定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股權激勵機制。

競爭者並非只有本土企業。

早在1999年訊飛成立時,IBM、微軟、摩托羅拉、英特爾等就已經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語音研究基地,2004年才開始涉足語音領域的谷歌,在2009年11月發佈了中文語音搜索服務。本輪智能語音熱潮,成為國外企業再次搶灘中國市場的絕佳時機。

對科大訊飛等技術提供商而言,更大的威脅可能來自那個站在Siri身後的技術提供商——Nuance。Nuance成立於1992年,Siri的出現讓其從幕後走向台前。

在全球語音技術市場,Nuance佔據了2/3的市場份額,並為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HTC、福特等公司提供語音技術。2009年2月,其在上海建立了語音技術開發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Nuance於2011年11月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移動開發者項目(NMDP),這給了蟲洞等草根開發者更多的選擇空間。目前,Nuance已與一些國內企業達成合作,例如四維圖新計劃於新版地圖上就將採用Nuance的語音技術。

不過,擁有技術和人才優勢的Nuance,進入中國市場後也面臨諸多「不適應症」。2011年其剛推出語音識別搜索軟件——聲龍搜索(Dragon Search)時,合作夥伴為谷歌、Youtube和Twitter,而這些產品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國根本無法使用。

Nuance大中華區總經理鄭裕慶日前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稱,為解決用戶體驗問題,優酷網、淘寶網、新浪愛問、大眾點評網等中國公司也已成為其合作夥伴,但南方週末記者的試用結果並不理想。

浪潮和泡沫

眾多競爭者的加入,讓智能語音應用日益普及。而這實際上僅是一個開始。

科大訊飛2011年的營收是5.6億元人民幣,依此推算,目前中文智能語音市場的盤子在10個億左右。

「這個盤子並不大。」中科信利語音識別實驗室主任顏永紅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每隔五到十年,智能語音產業就會迎來一波熱潮,但事後都沒能有突破性進展。」而由Siri帶動的此輪「面向移動終端」的智能語音是又一輪浪潮,盈利能力還有待觀察。「整體而言,現在的泡沫有些嚴重,在核心技術還有待提高的背景下,語音產業短期內大規模提高營收並不現實。」

對以智能語音為主的新創企業,顏永紅同樣不樂觀,「語音技術的進步,需要漫長的時間週期,百度和騰訊有主要的收入來源,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對他們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創業企業承擔不起。」

事實上,儘管科大訊飛不斷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開發面向移動終端的產品,但目前這一塊的投入尚未給其帶來任何盈利,商業模式也還有待清晰。

目前科大訊飛的收入支撐,全部依賴企業和機構客戶,2012年7月9日,科大訊飛剛剛和公安部合作成立「智能語音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研發麵向重點人員聲紋庫建設所需的各項核心技術。2012年一季度科大訊飛營收為1.3億元,淨利潤將近20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51%和36%,財報顯示其同時將教育類產品(智能語音教具等)作為發展重點,這也是科大訊飛為尋找新利潤增長點「軟硬(軟件+硬件)兼施」的信號。

對於整個智能語音產業而言,真正面向大眾,才能獲得革命性的發展,而這面臨著技術和習慣的雙重挑戰。

「最難的還是使用習慣的建立。」王向一說,「調侃一下Siri可以,但大量依靠語音來完成工作,恐怕心裡還是不放心,目前的技術也不能完全做到。」

人們紛紛猜測,蘋果公司即將在秋天揭開真面目的Siri漢語語音服務,會帶來中文智能語音市場的又一次集體興奮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92

關閉 好聲音,好生意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479

原創於荷蘭的《The voice》在2010年一經推出,就在荷蘭創下了收視奇蹟。當這個節目版權賣到世界46個國家之後,變成了一台台賺錢機器。

6000萬元冠名費,每15秒36萬元廣告費。

從2012年7月13日開播,僅僅兩週時間,作為《中國好聲音》播放平台的浙江衛視對外宣稱已收回成本。

《中國好聲音》這台賺錢機器並非中國原創,而是源自荷蘭在2010年推出的《The Voice of Holland》,《The Voice of Holland》一經推出就在荷蘭創下了收視奇蹟,其「盲選」的新穎選拔模式與導師的專業程度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此後,《The Voice》被世界上46個國家購買了節目版權。星空傳媒旗下的燦星製作以約300萬元購買了這一節目的中國版權。

雖然節目模式一致,但在不同的國家,其賺錢的模式卻不盡相同。其他國家的製播單位是如何賺錢的呢?「中國好聲音」在商業模式上究竟有哪些創新之處?

廣告、付費下載、門票

燦星製作節目總監陸偉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在國內,《The Voice》一直是以達人秀為比較標竿的,也正是英國之聲在英國第一季播出收視率即超過英國達人秀,最初吸引了節目製作方的眼球。

更具說服力的是,在模式方提供的資料中,陸偉看到,英國之聲僅靠一個沃達豐的植入式廣告以及在蘋果公司iTunes中的付費下載兩項,就實現了比中國製作陣容更加龐大的500人製作團隊的英國之聲的贏利。這無疑證明這檔節目模式本身對觀眾的吸引力以及巨大的商業潛力。

和英國一樣通過單曲下載來獲利的還有美國之聲(The Voice(U.S.))、愛爾蘭之聲(The Voice of Ireland),不過相較於英國之聲單一的沃達豐植入式廣告,美國和愛爾蘭的市場化運作更充分一些,他們擁有更多的廣告投放商。

尤其是美國之聲,該檔節目雖無冠名商,但是起亞汽車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和星巴克都看好美國之聲這個宣傳平台,願意為美國之聲投放廣告,他們與電視公司NBC簽署協議,成為於2012年2月5日首播的第二個賽季的官方贊助商。

同時,美國之聲的官方網頁上還專門開設了一個網上商店(webshop)銷售與美國之聲相關的T恤和CD,這些商品的售價在13.98美元到59.98美元之間。

作為《The Voice》的原創者,荷蘭之聲(The Voice of Holland)的贏利模式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英、美和愛爾蘭採取的廣告贊助、網店銷售衍生品之外,顯得更趨多元化。

在荷蘭,觀眾收看荷蘭之聲需要向荷蘭之聲製播方RTL Nederland電視公司進行付費數據訂閱,有3%的電視觀眾因此購買訂閱,此項營業額約4300萬歐元(相當於3.39億元人民幣)。荷蘭之聲製播方還與跨國移動電話營運商沃達豐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ThuisCoach的應用程序,通過購買此應用程序,觀眾在節目直播之前,可以從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PC上看到任意的節目片段。此外,比賽過程中的電話投票環節,以及比賽現場門票銷售收入也是荷蘭之聲創收的重要方面。

資料來源:傳馳網絡《中國達人秀網絡營銷分析報告》、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李伯根/製圖)

開發整個音樂產業鏈

與國外不同,中國的觀眾並沒有形成付費收看的消費習慣,因此也注定《The Voice》在中國市場上要走一條不同的贏利道路。

「能不能賺錢?」據燦星製作節目總監陸偉介紹,這是他們在眾多節目模式中鎖定《The Voice》之後思考的首要問題。燦星製作曾成功打造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等國內一線娛樂節目。也正是這支團隊,曾將《中國達人秀》的收視率基本穩定在2%,甚至一度送至5.7%的收視率王座。

一番衡量之後,燦星製作大膽地將收視率目標定位在2%這樣一個高位上。此前,除了《非誠勿擾》以2%-3%的收視率雄踞地方衛視收視率榜首,《中國達人秀》、《快樂大本營》、《中國夢想秀第三季》是目前地方衛視中僅有的收視率破2%的娛樂節目。製作方與浙江衛視最初簽訂的合約中提到,「如果《中國好聲音》在每週黃金時段(週五21:15-23:00)的收視率超過2%,則燦星參與浙江衛視的利益分成。否則,廣告商的損失由燦星單方負擔」。

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好聲音》開播的前三期節目收視率分別為超過1.5%、2.8%、3.093%。據保守統計,浙江衛視十場《中國好聲音》的軟、硬廣告收益約在2.5088億到2.7088億人民幣之間。

據陸偉介紹,《中國好聲音》運作過程中對於整個音樂產業鏈的開發和運用是國外《The Voice》製作中所忽略的一個部分。在已經引入《The Voice》版權的其他國家中,《The Voice》節目結束於選出冠軍的一剎那。換言之,14場節目之後(《中國好聲音》為10場),一季《The Voice》便宣告結束,除了節目本身衍生品或者線上歌曲的繼續銷售外,歌手簽約以及演唱會、各類表演收益等獲利均是唱片公司的事情,已然與《The Voice》節目製作播出方再無關係。因此,就國外而言,《The Voice》的贏利僅限於節目製作與播出這個過程中。

而燦星團隊除了傳統的廣告收入分成、向視頻網站徵收的版權費之外,還把目光投向了整個音樂產業鏈。《中國好聲音》製作方星空傳媒憑藉旗下眾多的優質音樂平台資源(Channel V、華語音樂榜中榜),把選手簽約這一環以及簽約後的商業演出等項目也收歸自己所有。本已成熟的資源優勢加上一系列為選手定製的商業演出、活動(國內大型連鎖酒吧的定期室內演唱會,國內、國際商業演出,音樂劇以及中國移動付費彩鈴下載),不僅延長了選秀選手的生命力,也建立了《中國好聲音》的持續贏利能力。

陸偉表示,「我們不指望單純依靠節目贏利,前期我們的目標只是收支保平而已;對於《中國好聲音》而言,我們更看重的是長時段內對整個音樂產業鏈條的整合和拉動,以及得益於第一季的成功後第二季在廣告投入方面的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00

中國好聲音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20.html


一連看了至今六集的「中國好聲音」,不愧是最出色的音樂選秀節目,非常可觀。

四個節目主持人,那英、楊坤、哈林、劉歡,讓人愛死了(按排名)。

幾點感想:

1.         節目是加多寶冠名,據稱冠名費就6000萬。任何投資人只要看了這個節目,我想都會對廣藥能取得王老吉的市場份額徹底死心。國企和民企在市場觸覺和執行力根本不能比。

加多寶,加油!打敗廣藥,支持你!

2.         「中國好聲音」的節目創意出自荷蘭,要點是「草根明星化,明星草根化」。看點在參賽者和明星評判之間的互動。單單這個創意,中國製作方燦星公司就要付出八位數的版權費。這麼簡單的創意,為什麼中國人就想不出來?

3.         燦星說,整個團隊,平均每人每週的睡眠時間不超過7小時。「中國好聲音」的幕後製作龐大,可以想像。經歷了那麼多年全民選秀後,還能發掘出那麼多的「好聲音」,就已經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16

誰生產了《中國好聲音》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14/100437781_all.html

 沒有大張旗鼓的造勢,《中國好聲音》在競爭激烈的暑期電視市場大獲成功。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7月13日,《中國好聲音》第一期開播,在全國42個城市的收視率達到1.5,第二期收視率躍至2.8,之後收視率一直維持在3以上,最近三期更是突破了4。

  成功令人暈眩。不過,這次成功最大受益人不是浙江衛視,而是燦星製作。

  「4月,在浙江衛視開動員會時,我們就知道《中國好聲音》成功了。惟一懸念是成功會有多大?我們能否超越自我?」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下稱星空華文)CEO田明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坦言。

  田明同時兼任星空華文旗下燦星製作的CEO。按照標準說法,《中國好聲音》是浙江衛視和燦星製作合作推出的節目。但不同以往的是,燦星製作在合作中佔據了主動——這檔節目由燦星製作主導了購買版權、投資和運作過程,而浙江衛視則更像是一個播出渠道。

  更具有突破意義的是,《中國好聲音》 與以往「一口買斷」製作費的製播分離方式不同,星空華文與浙江衛視採用了「投資分成」的新商業模式。根據雙方簽署的帶有對賭性質的協議,收視率越高,星空華文獲得的收益越多;一旦失敗,造成的損失由星空華文承擔。

  燦星製作還是《中國達人秀》的核心製作班底。田明所說的「超越自我」意指《中國好聲音》能否超越《中國達人秀》——《中國達人秀》收視率一度破5,創下中國電視節目收視之最。

  伴隨著一路走高的收視率,各大品牌企業的廣告要約接踵而至。除了加多寶一擲6000萬元冠名費,15秒50萬元左右的廣告價格也讓各大衛視羨慕不已。更令人眼紅的是,《中國好聲音》不僅可在每週五晚上9時15分的黃金檔播出,還贏得了國家廣電總局的讚賞,多次點名表揚,稱其「關照現實、注重品質」。

  有廣電業內人士評價,《中國好聲音》同時突破了選秀的政策障礙和傳統商業模式,燦星製作確實闖出了一條路,但如果沒有燦星獨特的背景及雄厚的資金實力,很難想像能獲得現在的成功。在依然強勢的渠道面前,那些純靠創意的小製作公司生存空間有限。

  儘管星空華文一再強調獨立性和市場化,其成功顯然得益於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的支持。SMG通過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間接控股星空華文。熟悉星空華文的人士透露,2011年,時任SMG總裁的黎瑞剛曾公開表示,除了財務管理,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會為星空華文提供運營幫助,有時還會拿SMG的資源與之對接。現在,東方衛視很多節目都與燦星製作合作,燦星製作的後期剪輯也交給SMG旗下的幻維數碼。田明告訴財新記者,星空華文註冊成立不到一年就扭虧為盈,今年營收會比去年多五六倍。星空華文旗下的燦星製作,目前已發展成200多人的團隊,具備一年操盤五六個類似《中國好聲音》這樣大型節目的製作能力。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一個比《中國好聲音》更大的節目正在醞釀之中,即將推出。

  星空華文計劃後年上市,明年提交上市申請。中國傳媒大學講師、星空傳媒集團項目顧問徐帆認為,星空華文是黎瑞剛布下的一顆走向國際媒體市場的棋子,東方衛視很多節目如《舞林大會》《中國達人秀》《娛樂星天地》等都在星空華文三大頻道上播出。

  同時,星空華文更是黎瑞剛進行深度市場化運作的試驗田。但節目成功只是第一步,他還要做到另一件事成功才能持續——留住人才,而這需要更深層次的體制變革。



燦星「出世」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第一次讓很多人記住了一個名字:燦星製作。燦星製作背後的控制者是星空華文,但由於外資公司在國內涉足文化產業限制重重,星空華文和燦星製作之間採取了通行的協議控制模式。

  星空華文則是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默多克旗下的星空衛視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其中,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佔股53%,星空衛視佔47%。

  在中國最早從事製播分離實踐的是王長田。王長田創立的光線傳媒一度曾通過貼片廣告的模式與北京電視台和中國教育電視台合作,甚至曾打算建立城市電視台的聯盟,但在強大的渠道面前敗下陣來,轉而投資電影以求生存。

  一位廣電業內人士評價,過去在中國的播出平台與製作公司間,平台是強勢一方。因為電視台有播出渠道,製作公司是散兵游勇,不敢和電視台叫板。這次燦星製作終於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燦星的橫空出世並不偶然 。2009年,在時任上海文廣集團總裁的黎瑞剛的推動下,文廣控股的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東方惠金)與國開行、招商局中國基金等發起成立中國第一支私募傳媒文化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東方惠金佔股32.5%。

  同年10月,在時任東方傳媒集團總裁、現任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黎瑞剛推動下,上海文廣率先試水「製播分離」,成立上海東方傳媒集團(SMG),試圖面向市場經營節目製作和廣告業務。東方惠金被劃至SMG旗下。

  「實際操作中並未有太多改變,SMG名義上是體制外的內容提供商,卻拋不開與體制內的聯繫,實行委託製作已到極限,不可能搞投資分成。」一位熟悉內情的媒體人士介紹,像2010年的《中國達人秀》,就是SMG專供東方衛視。

  黎瑞剛最初設想的全國性乃至全球華語世界內容提供商,在艱難的廣電改制中遙不可及。黎瑞剛開始考慮讓資本介入改制。2010年8月,黎決定整合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星空衛視普通話頻道、星空國際頻道、Channel【V】音樂頻道和華語電影片庫業務,成立星空華文。

  黎瑞剛同時找到同班同學、SMG副總裁田明。田明自2005年擔任上海文廣綜藝部總監,擔綱過《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加油,好男兒》等大型綜藝節目,手下擁有一批優秀的節目製作人,譬如《中國達人秀》導演金磊就跟了田明十幾年。2011年5月26日,星空華文任命田明為公司首席執行官。這一任命在2010年底就被內部小範圍知曉,田明也從那時開始物色星空華文的製作團隊。2011年下半年,金磊帶領《中國達人秀》製作班子加入。

  財新記者從多方獲悉,《中國達人秀》當時的核心團隊,除田明至今仍在SMG掛著副總裁,其餘已完全脫離。

  上述業內人士稱,在《中國達人秀》裡,燦星製作並沒有被突出介紹。但在《中國好聲音》裡,燦星對自己的品牌更為重視,比如主持人的串場和字幕以及每篇宣傳稿裡都會強調節目由燦星製作、浙江衛視播出。

押注The Voice

  燦星製作在商業運作上的突破從《中國好聲音》開始。

  早在2010年,《中國好聲音》這一節目的原版模式——The Voice就被版權代理商IPCN國際傳媒CEO楊媛草帶到了田明面前。當時田明心繫另一檔節目X-factor,並未立即作出選擇。但X-factor 最終被賣給了遼寧衛視,遼寧衛視據此做出了《激情唱響》。

  失去了X-factor,田明將目光轉投The Voice。在與IPCN就The Voice版權事宜進行溝通的同時,田明開始尋找播出平台合作方,最先考慮的自然是老東家——東方衛視。

  熟悉星空華文的人士稱,在和東方衛視的談判中,星空華文提出了投資分成。這個想法可能出自星空華文的首席運營官曹志高,他曾是覆蓋樓宇廣告的晶立傳媒的大中華區總裁。

  「東方衛視已經購買了兩檔節目——《夢立方》和《廚師》,閒錢不多,而《中國好聲音》要價又太高,要求比例很高的廣告分成,合作自然談不成。」SMG內部人士透露。此後燦星製作又找到好幾家衛視談,但高達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前期製作投入和投資分成的商業模式,讓這些衛視望而卻步。

  在燦星製作尋找播出平台合作方的同時,浙江衛視也看上了The Voice。

  「浙江衛視2010年曾做過一檔選秀節目《非同凡響》,走的是高端選秀路線,也採用了導師制和雙選制。The Voice比《非同凡響》多了盲選,與我們的訴求很一致,我們一直在聯繫版權方。」浙江衛視副總監杜昉說。

  2011年八九月,聯絡版權的杜昉在上海與田明相遇,談及The Voice,「既然都要版權,與其爭得你死我活,不如合作」。2011年下半年,通過IPCN,浙江衛視與燦星製作共同買下The Voice版權,出資比例各佔一半,所有權益共享。2012年春節後,在浙江衛視辦公大樓的會議室,雙方正式坐下來談判具體合作事宜。當時,雙方討論了委託製作、投資分成兩種合作方式,在不斷磨合中,最後就「版權共有、共同投資、聯合製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達成共識。

  杜昉表示,委託製作的節目存在天花板,節目再大也大不過製作經費。投資分成則不會先考慮藏多少製作經費在兜裡當利潤,而是考慮將節目做好吸引更多廣告,以獲得更高分成,「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雙贏模式」。

  田明亦稱,投資分成是一種良性的合作模式,只要廣告收益能夠彌補投資,寧願主動投入以保證節目品質。

  據財新記者多方採訪獲悉,《中國好聲音》的前期製作費用全部由燦星提供,最後分成也是燦星佔大頭。浙江衛視副總監杜昉也證實,製作費確由燦星「墊付」。一位廣電業內資深人士聽說雙方是三七分成時頗感吃驚,以為聽反了,因為「製作公司怎麼可能拿大頭呢」?

  在燦星製作與浙江衛視達成合作之後,東方衛視再次找到燦星製作要求合作。熟悉東方衛視的內部人士透露,東方衛視還找到黎瑞剛就此事公關。黎瑞剛希望星空華文在專業化、市場化領域有所突破,也看好投資分成模式,最終拍板還是與浙江衛視合作。失去了《中國好聲音》的東方衛視,只能上馬《聲動亞洲》。但據知情人士稱,至今,投資8000萬元製作的《中國好聲音》回報已超過3億元,投資上億元規模的《聲動亞洲》回報僅有3000來萬元。一位廣電業內人士評價稱,歌唱類節目本來就最受歡迎,世界上目前有三個最成功模式:一是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湖南衛視從超級女聲開始即模仿這一模式,風靡全世界,但現已有點過時;二是X-Factor,遼寧衛視買下版權,做了《激情唱響》,但製作太差,收視率不理想;三是The Voice,燦星主導買下,資金雄厚,大投入大製作,恰逢今年湖南衛視選秀節目被禁,得以一舉成功。

步步走鋼絲

  巨大投入也讓節目團隊對政策風險的把控步步驚心。

  2011年是中國音樂選秀類節目的低谷,上有國家廣電總局「限娛令」等種種政策門檻,內有選秀節目創意老化趨同、觀眾審美疲勞之困。

  2012年初「限娛令」剛施行,國家廣電總局對相關節目把控尺度嚴格,僅審批通過《花兒朵朵》等幾檔選秀節目。在這種大背景下,由於2011年《快樂女聲》屢屢超時,國家廣電總局勒令湖南衛視2012年不得舉辦任何選秀節目。

  「除了超時,國家廣電總局或許更擔心《快樂女聲》通過海選、投票帶來的社會影響。民眾的參與程度高了,一方面泥沙俱下,各種問題紛紛暴露,容易產生矛盾;另一方面就像有人說的像是『民主政治的預演』,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衝突。此外,他們還可能擔心這類節目會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小普認為。

  《中國好聲音》此時正在緊張醞釀,如何繞開「限娛令」,製作團隊和浙江衛視絞盡腦汁。田明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一再強調,《中國好聲音》顛覆了傳統選秀模式。在田明、杜昉看來,選秀包括海選、無門檻、評委、投票四大主要特徵。「《中國好聲音》一條也沒有:第一不海選甚至不接受報名;第二有門檻,必須要是真正的好聲音才能上來;第三沒有評委,都是導師帶學生;第四不投票,決定權在導師。」田明說。

  「選秀的本質是展示和選拔,在觀眾眼裡,《中國好聲音》其實就是選秀。」周小普告訴財新記者,「《中國好聲音》一直強調與傳統選秀的區別,無非是通過窄化選秀的概念尋找政策突破口。」

  2012年春節過後,浙江衛視先後四次進京向國家廣電總局匯報情況,說服國家廣電總局盡快通過節目審批。知情人士透露,整個節目組調動了全部資源進行政策公關,強調整個團隊從投資人到播出平台「根正苗紅」,懂業務懂政治,協調數月才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的信任。

   「每次會議都很關鍵,我們重點強調這個節目的正能量、輸出真善美的價值觀以及對中國華語樂壇的幫助等。」杜昉坦言。

  就上不上《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浙江衛視帶著燦星製作與國家廣電總局溝通了近兩個月。據田明回憶,國家廣電總局針對節目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特別要求這檔節目絕對不能海選,絕對不能做成原來的老套路,要樹立音樂新標準,要傳遞正確價值觀。

  「相較於以往的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相對單純,它做了一個減法,不在乎氣質、長相、職業、家庭背景等,感動人心的好聲音幾乎是惟一標準。這與當下的社會心理相一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表示。

  喻國明介紹,目前,在選秀節目仍具有強勁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各大衛視都在變著花樣規避國家廣電總局的相關政策。不過,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相關政策不應該站在市場的對立面。

  在和國家廣電總局溝通中,《中國好聲音》也給自己貼上了「大型音樂評論類節目」的標籤。這不僅規避了國家廣電總局最擔心的社會參與問題,也突破了「選秀節目不能在晚上10點前播出」的禁令,為節目贏得了黃金檔的播出權。

「分成模式」能否成主流

  「在體制內,肯定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分成』,自己製作的節目在自己平台上播,頂多節目播出效果好,台裡會給筆獎金。」徐帆告訴財新記者。

  「這也是湖南衛視多年選秀節目趨於疲態的原因之一,團隊激勵、創新衝動如何持續,不從商業和市場運作上突破,大家都很難在體制內有所施展。」一位資深的電視製片人向財新記者感嘆。

  然而,即使像燦星製作這樣實力雄厚的公司,在《中國好聲音》成功後,浙江衛視、燦星製作就節目製作、投資概算都措辭謹慎,閉口不談具體分成比例。多位接近節目組消息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燦星製作獲得的投資分成比例很高,這也是其被其他衛視拒之門外的一個原因。它與浙江衛視有類似對賭的協議,節目收視率越高,燦星獲得的分成比例也越高。「收視率超過4之後,燦星能獲得七成收益。」一位消息人士稱。

  燦星製作宣傳總監陸偉則向財新記者表示,在《中國好聲音》的製作過程中,浙江衛視投入了大量設備、器材,燦星製作則主要投入資金和人員。所有的嘉賓(導師)和選手(學員)也都是與燦星製作簽訂協議。根據投資比例,燦星製作在最終分成中應該會佔大頭。

  陸偉透露,評委導師、學員都參與了整個節目製作流程和產業效應的利益共享。導師除了出場費,還可和燦星製作分享後期產業鏈開發的一系列收入分成,比如燦星製作跟中國移動合作獲得的彩鈴收入。杜昉則強調《中國好聲音》是雙方聯合製作,「應該這麼說:整個項目是浙江衛視操盤,項目中間環節的節目製作部分主要工作由燦星製作承擔,而大量其他工作都由浙江衛視負責。」

  雙方措辭上的微妙區別顯示,「投資分成」商業模式的磨合才剛剛開始。

  在製作過程中,對於節目名稱、主持人選用以及能否劇透等問題,雙方也有不同看法。不過,這一切最終湮沒在《中國好聲音》狂飆突進的收視率以及好評如潮的品牌效應中。

  杜昉對財新記者說,《中國好聲音》是誰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品牌是浙江衛視的。不管合作模式怎樣,大家都在看浙江衛視就對了。「只要雞蛋好吃,何必去找下蛋的母雞呢?」

  除了分成層面的博弈,並非所有製作公司都能做投資分成。田明認為,要真正做好投資分成,一個製作公司至少需要具備三種能力:高超的投資能力、製作能力以及運營能力。此外,適合做投資分成的電視節目也有限。杜昉認為,只有像《中國好聲音》這樣大型的節目才適合投資分成,一般常規欄目沒必要。

  前述廣電業內人士稱,之前光線傳媒在全國只能上教育電視台,教育電視台不播,它就一點辦法也沒了。光線傳媒與電視台是貼片廣告的合作模式,但貼片廣告這種模式以後肯定要消失。「以後分成可能是主流,但也只有實力超強的製作公司才能去談。」

  「我不知道投資分成是否會成為節目市場的趨勢,但燦星製作以後一定會堅持這種模式。」田明告訴財新記者,繼《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之後,燦星製作已經規劃了四檔全新的節目,都會採用投資分成的模式。「很快,大家就會再看到又一檔全新的大型節目。」燦星製作內部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77

中國好聲音帶來的思考:100萬變成1個億的底氣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9/2120261.html
2

012年9月26日,這是我認為值得紀念的歷史時刻,那一天,上證指數破了2000點,觸及1999點,在我看來,那一天猶如過去2005年指數破了1000點,觸及998點的意義類似。那一天我在新浪微博上說了這麼一段話:「沉痛,欣喜,保持淡定,堅持,陽光就在風雨後。不管如何,跌到此位置,至少中長線戰略性建倉的時機已到,慘不忍睹的時候就是要敢於堅持、敢於出手的時候。不管如何,我們想說的是,此刻,就猶如過去跌破1000點觸及998點類似,黎明前的最後黑暗或許就在我們眼前。」這代表了我當時所有的態度,26日之後的兩個交易日,也就是國慶前的最後兩個交易日,市場戲劇性出現了逆轉,歷史有漸漸重演的味道散發出來,這是我們所期盼的。未來中國股市能否漸漸迎來如中國好聲音這般精彩呢?好,這次我們就從中國好聲音談起吧。

1.中國好聲音「火」的思考。

這段時間,我受不了身邊朋友對中國好聲音的反覆推崇,最後看了,然後就迷上了中國好聲音,這節目的成功,可以引發很多思考,不論是形式的創新、導師和歌手的用心、宣傳和策劃的到位,都是有很多可以說道的地方,但最關鍵的就是在這舞台上,集合了各種類型的人群,滿足了各種類型的喜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愛,然後發現,這所愛體現出來的那種真誠和用心以及實力感動和震撼了自己,因此,能不為之傾心嗎?火也就成了必然。

中國好聲音在火之前,各個參與方肯定都是沒有太大底氣的,畢竟這是大投入,失敗帶來的後果誰都知道。因此,我敬佩那些敢於支持或策劃以及投資這節目推出的資金方,是他們的眼光和勇氣促使最終誕生了一個新的市場。這裡我們能感受到這節目背後的那些PE資金的眼光、浙江衛視的靈活、加多寶涼茶的勇氣、導師們的智慧、選手們的用心、觀眾們的瘋狂,很值得我們好好去體會。

2.中國好股市缺一個合力。

聯想到我們的股市,什麼時候我們能演變成為一個中國好股市這樣的市場呢?想想要真的成為中國好股市,借鑑上述成功的模式,我們還缺什麼呢?我想還缺整合資源聯合震撼推出的模式,說白了,缺一個合力。過去我們的股市為啥一路下跌,除了經濟的因素以及有些政策不合時宜外,更多的就是我們從上到下沒有形成一個打造中國好股市的這樣的齊心,大家各顧各的,各說各的,各做各的,最終博弈當然也精彩,但那更多是局部的精彩,整體則陷入困境之中。我們其實需要有底氣向世界展示中國好股市才是,我們當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才是,如果連這點都沒有,那還談什麼崛起呢!

3.尋找屬於自己的喜好點。

中國好聲音裡我最喜歡吳莫愁,她是個非常有爭議的選手,但是有點毋庸置疑,她是有潛力成為中國的LADYGAGA的選手,我喜歡她的真,當然,我不是說其他選手不真,也很真,這也是這節目火爆的關鍵所在,但是,我所說這真是能觸動我心扉的那種真,歌聲讓我印象深刻喜歡反覆聽,這就好像周星馳的電影對我的影響一樣,我喜歡他在電影中的那份真以及那獨特的演繹方式。

所以,這也就好像每個人的選股一樣,不盡相同,但卻能反映每個人的一些喜好點,在每一個自己喜歡的選手裡,你肯定能找到最能觸動自己的那個喜好點,這個喜好點因人而異,有時候就算同樣喜歡一個人,但喜好點也未必相同,就好像我喜歡吳莫愁的真一樣,但肯定有人喜歡她的那種怪,但怪卻不是我所喜歡的。只是,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愛屋及烏,有時候,喜歡一點或幾點後就很容易演變成為喜歡全部了,哪怕自己覺得是缺點的。哈哈,選擇股市的標的也一樣。

4.100萬變成1個億的底氣。

我目前是積極樂觀派,這雖然有很多因素使然,但更多卻是自己性格使然,對中國未來的信心使然,我知道這個社會有很多黑暗面,但再黑暗也最終敵不過陽光,這是我的基本世界觀。

我一直都在跟身邊的那幫學生說,如果哪一天,我們真正從內心油然升起有把100萬變成1個億的底氣,那麼,我們就將會真正成為這市場的強者。你能做到嗎?要做到真正的油然升起談何容易呀。

不過,要做到這點,磨礪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我失敗後,我都對自己說,我不會倒下的,我一定會爬起來繼續走下去,當再爬起來繼續前行的時候,我認為,內心對未來把握的底氣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能把100萬變成1個億的底氣,內心油然升起,這仍需要時間,但我們非常堅信的是我們一定能做到,我們一起努力好嗎?

5.堅持走好自己的路。

說真的,對於私募而言,這幾年確實屬於相當難熬的階段,當然,前幾年我們還好,我們休息了去充電去沉澱了,沒想到這兩年市場依然不給力,我們這行業在這樣的大環境確實很難有太大作為的,雖然我也看到不少同行在這過程中紛紛轉行或徹底退出了,但對於我們,再大的困難也會堅持下去,我們熱愛這市場,我們也相信自己,我們會等到新的大牛市到來的那一天的。

6124點能到這2000點位置,雖然從目前看,過去都是風險,而且很慘烈,但是事物發展總是陰陽交替的,陰了那麼久,總會有陽的時候,而且,股市本身就是螺旋式向上發展的,就大周期而言,所以,到了這份上,我們拋開過去不看,就未來而言,我們發現,那難道不是一片廣闊的天空嗎?雖然或許1664點和1000點論挺嚇人的,但是,那又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剩下讓別人說去吧!

吳莫愁是爭議選手,借這裡我想對她說的是:「你一定要走好屬於自己路,別人云亦云,保持好自己的風格,做好真正的自己,用心演繹好歌曲,剩下的就都讓別人去說吧,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成為巨星!」其實我們股市投資也一樣,現在這位置,1664點和1000點論確實挺嚇人的,不過,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為當下國內的一些股票是否值錢,是否值這個價格,你覺得值了那就佈局之把握之,反之,則遠離這市場,就這麼簡單,走好自己的路其他讓人說去吧。

最後,國慶假期,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之,熱鬧的日子我喜歡選擇清靜,在家做個宅男吧,閉關繼續寫書總結思考等,不過擔心的是這次高速免費政策會不會讓高速路變成停車場呢?希望自駕游出行的朋友們儘量凌晨出發吧,時時早,事事早,總是好一點的,假期快樂,期待假期回來後迎來中國好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33

選秀13集猛賺10億 《中國好聲音》大拆解

2012-10-08  TCW




九月三十日中秋節,上海體育場擠進八萬人,這是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最後一場冠軍總決賽。這不單只是一場演唱會,而是累計近三月電視收視率冠軍節目的最高潮,演唱會收入保守估計可達人民幣七千二百萬(約合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創下中國拼盤演唱會最高紀錄。

刷新全中國紀錄》十五秒廣告要價五百四十萬

從七月十三日播映起,第二集即占據中國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第一寶座至今。每星期五晚間,約吸引近三億人以上觀眾收看,相當於英、法、德、荷蘭四國總人口。

節目之熱,讓十五秒廣告費高達人民幣五十一萬(約合新台幣二百三十七萬元),是台灣最紅節目《康熙來了》廣告費的二十八倍多。九月底冠軍賽上演,廣告售價再破紀錄,冠軍戰的電視廣告缺口,開放十二家廣告主競標,最高的十五秒廣告得標金額為人民幣一百一十六萬,約合新台幣五百四十萬元,創下中國單則廣告費最高紀錄。保守統計,開播至今共十三場節目,淨利上看新台幣十億元,還不包括鈴聲下載,及最後一場售票演唱會的收益。

千萬買外國版權》走位、拿麥克風角度,全列入SOP

它的創新商業模式何在?

花錢買模仿是第一招。如同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名言:「好的藝術家懂複製。」節目製作團隊由燦星製作與浙江電視台組成,花了人民幣三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九十五萬元),向荷蘭Talpa公司購買《好聲音》(The Voice)製作版權,「希望藉由國外版權,達到買名氣也買經驗的效益,」浙江電視台頻道副總監杜昉說。

《好聲音》兩百多頁標準作業流程(SOP)中,對節目製作規則、選擇導師和參賽選手、比賽賽制及音響效果等詳細規定,為達原版效果,首集播映前,製作方就投入約人民幣五千萬元製作費。

「應版權方要求,所有的logo跟國外一模一樣,連走位,正一點、斜一點都不行,」燦星製作宣傳總監陸偉表示,包括海報上四位評審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伸出的V手勢,都和原版一模一樣,甚至連主持人華少倒著拿從天而降的麥克風,角度持四十五度,也是標準化流程之一。

顛覆選秀慣例》聽聲「盲選」參賽者,確保節目品質

專注好聲音是第二招。許多選秀節目的表演、服飾、外貌勝過聲音,該節目卻採用「盲選」,即評審背對選手,單憑聲音做選擇。「『盲選』令唱功較差歌手根本不敢上台,可保證節目質量。」杜昉說。

此外,迥異於一般選秀採取海選模式,該節目工作人員先逛遍網站論壇,到各地音樂學院、文工團或者酒吧,遇到「好聲音」就錄下聲音檔,編碼傳回總部,由音樂總監和導演組完成挑選,初選淘汰率八成以上;台灣盲人選手張玉霞,也是這樣被選出來。初選合格選手中,從未經過專業訓練的不到兩成,保證了節目的可看性。

為呈現好聲音,音效是關鍵。該節目投入人民幣千萬元製作費在音響設備上,以保證在三萬人場館現場聽都沒問題。且節目不用伴奏帶而請專業樂隊,並邀請曾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音響總工程師金少剛為節目音響總監。上述做法,都是回歸「好聲音」的原點思考。

設計花稍賽制》不只選手競爭,明星評審也要被評

第三招是製造高度競爭,且不只選手競爭,評審也競爭。此節目的評審不只是上節目而已,還要挑歌手培訓,因此稱為「導師」。至於導師資格,《The Voice》的要求是,兩個國內一線大牌、一個年輕人喜歡的歌手、一個選秀歌手。主要是創造話題性、參與性與影響力。

「明星通常距離遙遠,透過節目將一線明星變成親切的導師,而且導師還會搶學生、互相調侃,這些狀態很難在大牌明星身上看到,」陸偉表示,評審背對選手按鈕,當多位評審選擇該選手,選擇權就轉到了選手手上。「當導師也處在被挑選的狀態時,節目就變得有看頭了。」他觀察。

第四步是多方利益共享。由電視台出資,製作公司負責內容製作,是中國電視節目製作習慣性模式,但也造成後者為節省成本,導致品質下滑。

打造新獲利模式》製作公司扛盈虧,用品質換高收視

但若由燦星全額出資,浙江電視台純粹做播映平台,因節目屬實驗性質,由電視台承擔收視和廣告風險也太大。經過十多次談判後決定「緊密綑綁式的合作關係」模式,由燦星負責內容製作,浙江電視台負責整體運作、技術支援和廣告行銷,「與其競爭,不如合作,這在中國是突破天花板限制的創舉,」杜昉說。

兩方合約中載明:若該節目每週收視率超過二%,則燦星參與浙江電視台的利益分成;否則,廣告商的損失由燦星單方負擔。

收視率二%,是中國娛樂節目的天險。先前收視率破二%的娛樂節目也僅有《中國達人秀》、《快樂大本營》、《中國夢想秀第三季》。走在高標準鋼索上,品質更顯重要,「製作成本從初期人民幣五千萬投入,不斷追加達八千萬,」陸偉表示,結果第二集收視率就超過二%,摸索的雙方成了贏家,利潤也跟著滾進來。

燦星也與中國移動合作,有計畫將選手演唱過的歌曲製作成鈴聲下載,據內部估計每個歌手能創造人民幣一千萬元收益。且評審和歌手可平均抽成利潤,將比賽參與者拉進來當「股東」,讓兩方能更投入。

但《中國好聲音》野心不僅如此,除廣告收入、影音網站版權費、鈴聲下載收益外,藉由垂直整合產業鏈,創造更大的利益。他們簽下選手經紀約,再將簽約後的商業演出變成利潤來源。

首次選秀中,超過五十人簽約,澳門、新加坡、美國等海外演唱會也開始籌備。「不僅延長了選秀選手生命力,也建立了《中國好聲音》的持續盈利能力。」杜昉解釋。

選秀並非新話題,但該節目卻打破老套,重新演繹出新調。當台灣選秀節目收視率疲乏、選手一再重複不同舞台時,該節目從模仿中創新,進而重塑產業模式,或許可做為台灣影視節目製作的借鏡。

【延伸閱讀】《中國好聲音》連創4個選秀紀錄

創下中國單則廣告費最高紀錄:15秒廣告賣540萬元連續11週創中國綜藝節目排名第一,收視率最高達5.7%影音網站「優酷」總點擊播放率,逾9,500萬則, 破單一綜藝節目網路收看紀錄網路討論超過2億條,每週五晚上新浪微博綜藝版討論區都被「洗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52

父子聯手 啟動50歲國壽的改造工程 蔡宏圖 不再當沒有聲音的大家長

2012-10-08  TWM



不再當沒聲音的大 家長

曾經是國內不動產界最動見觀瞻的企業,在沉寂多時、甚至被外界評為「錯過這一波地產多頭」的國泰人壽,以兩年近800億元的不動產投資金額,向市場宣告:國壽回來了!今年60歲的蔡宏圖將帶領50歲的國壽做出什麼改變?市場屏息以待。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寶楨國壽變了,掌舵的蔡宏圖,似乎也不一樣了。

選在中秋節前一天,國泰人壽舉辦創立五十周年酒會,沒有冗長的程序,也沒有太多緬懷過去,董事長蔡宏圖簡潔地宣布,國壽要花費三年時間,重新調整組織結構,迎接下一個五十年的挑戰。

會後,蔡宏圖罕見地與媒體對話,他帶著微笑親自上陣,不用幕僚遞條子、咬耳朵,對媒體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詳細而直接地回答。和過去幾年躲在宮闈中、幾乎沒有聲音的他相較,完全不同。

大舉重返房市

今年來加碼金額達四六○億事實上,國壽的轉變,最近很多人都感受到了。

就在五十周年酒會的前一周,國壽的不動產投資接連登上媒體版面,包括標下高鐵桃園站的商業區開發案,以及買下台北市敦化南路上的商辦大樓。如果連同高鐵桃園站未來預計投入的金額計算,今年以來,國壽加碼不動產的總投資金額,將達四六○億元,攀上近十年來的高峰。

曾經是國內不動產界最動見觀瞻的企業,在沉寂了多時,甚至被外界評為「錯過這一波地產多頭」的龍頭老大,國泰是真的回來了!

重返房地產市場,只是蔡宏圖在「完全執政」後的第一步。事實上,國泰集團近期在國內地產市場上的動作,看在許多市場人士眼中,不僅僅只是「加碼」,而且「動作之靈活,完全不像是過去國壽會做的事」。

以投標高鐵桃園站的開發案為例,這是繼今年五月,國壽宣布與IKEA團隊一起得標台中市七期「市八十一」土地的BOT案之後,國壽再度跨入BOT的案子。

根據不動產人士分析,BOT必須包含從整地、開發、興建、招商到營運,整合上下游「一條龍」式地營運模式,難度大大提高;當然報酬率也會比一般商辦的單純租金報酬來得高很多,平均大約有五%。

活用投資管道

積極轉進BOT、都更、法拍過去國壽幾乎是從未跨入這種商場營運的領域,但據悉從去年初開始,內部就在蔡宏圖的號令下,不動產投資部門整個動起來!蔡宏圖下令提出各種不動產投資的策略與管道,更把長子蔡宗翰直接放到該部門,顯示他對不動產投資的重視。

事實上,過去國壽在不動產投資上遲遲不見動作,蔡宏圖心裡著急如焚,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要不是兄弟之間的掣肘,蔡宏圖早就進場了。」一位國壽內部非常高層人士在去年初,就曾經言明蔡宏圖的心境。他說,蔡宏圖、蔡鎮宇兄弟在分家之前,兩人就對不動產走勢看法存在很大差異,兩年前,蔡宏圖自蔡鎮宇手上買下所有股權,因此背債近七百億元,成為全台灣負債最多的「首負」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加碼地產投資」。

儘管當時最好時機已過,大台北房價已經漲到高點,但從壽險資金長期的投資角度來看,只要投報率能夠超過二.五%以上的案子,都是好標的。

此外,在時間的落後下,蔡宏圖也下令不能僅限於商辦大樓的投資方式,國壽必須活用各種不動產投資的管道,才可能提高報酬率,包括都市更新、法拍,以及最近接連出手的BOT模式,都是國壽要積極介入的領域。「與其被動接受市場利率,不如主動創造報酬」是國壽內部喊出的投資政策,原因無他,就是在市場一片爛頭寸下,力求提高投報率。

從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以來,壽險業者在海外投資都遭逢龐大虧損,加上長期利差損不斷侵蝕獲利,今年九月二十六日,甫上任的保險局局長曾玉瓊才在立法院的答詢中表示,在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下,「台灣壽險業每年利差損超過數千億元。」如果粗略地用國壽目前市占率約兩成估算,國壽每年要承受的利差損失就高達數百億元。因此,在這兩大利空夾擊下,國壽今年上半年帳列虧損仍有十五億元,整部國泰金控的大機器,仍是以國泰世華銀行每年超過一百億元的穩定獲利,在彌補壽險部門的虧損。

這或許是大環境的無奈,但掌舵者沒有閃躲責任的空間,更沒有悲觀的權利。國壽在這樣的處境下度過五十歲生日,蔡宏圖說什麼都開心不起來。當天有人問他「目前國泰金股價在三十元上下,委不委屈?」只見他無奈一笑,回答:「沒有人此時會對股價滿意。」

調整產品結構

退出新契約保費收入的競爭國壽過去不動如山,有人以「航空母艦」或「大象」轉身不易形容之;但如今,市場瞬息萬變,國壽不僅面臨兩岸金融業的競逐,就連國內,也面對堂弟蔡明忠領航的富邦集團兵臨城下的挑戰,國壽眼看就要從「穩重的大象」蛻變成「驍勇的獅子」。

不動產投資的多樣化,只是改造的第一步,緊接著,蔡宏圖回過身,要檢視國壽的產品結構。

「長期以來,台灣習慣用FYP(新契約保費收入)做保險業的排名,這和其他國家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五十周年當天,過去形象溫和的蔡宏圖,毫不客氣地批評國內制度。

「但誰要出來說(這個問題)呢?國壽是全市場最資深的公司,就由我們來說!」蔡宏圖指出,在FYP的扭曲競爭下,過去台灣壽險業大賣高利率保單,為如今龐大的「利差損」種下禍因,但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真正保障型的保單價格相對昂貴,業務員很難賣得動;在政策、市場兩相推擠下,多數壽險業者選擇大吃嗎啡,為日後的營運背下沉重的包袱。

因此從今年開始,國壽率先痛下決心,宣布退出FYP的競爭行列,這是國內首見有業者提出這樣的宣示。據了解,國壽這個破天荒的大動作,搏得了外資法人一致的掌聲,也等於對外宣告國壽改造的決心。

「市場爛頭寸一堆,資金根本無處去化,賣FYP拿一堆錢在手上要做什麼?」一位法人高度肯定,國壽決定忍一時之痛,率先做出這個指標性決策,可視為整體台灣壽險業自谷底爬升的重要指標。

海外投資委外

資產管理公司代操全球債券此外,蔡宏圖多管齊下,抓漏補強。○八年以來,海外投資吃了大虧,去年六月,決定「委外經營」,國壽和美國康利(Conning)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國泰康利資產管理,康利向以操盤債券見長,替許多國際級的大型壽險公司操盤全球債券。蔡宏圖認清自己的不足,「請國外師傅抓漏」。

經歷兩年的檢視、檢討、調整與尋求策略,就這樣,一步一步為冷掉的機器重新上油、加熱引擎,昔日那個睥睨市場的國壽,終於有了起色;但距離起飛,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起用年輕世代

發言人、財務副總不到四十歲最近,有一支名為「戀戀三寶飯」的微電影,在網路上引起話題,如果不是最後「出品人」上註明:「國泰人壽股份有限公司」,恐怕很難讓人與過去的國壽聯想在一起;而這,或許也是蔡宏圖放手接受年輕人想法的開始。

除了微電影,事實上,近來國泰人壽的經營團隊,出現不少年輕臉孔,包括發言人林昭廷、財務副總鄧崇儀等,都是四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這些人身居要職,從投資、財務到對外發言,各個在國壽內部講話越顯分量,過去資深幹部表示,「國壽的改變,這些人的建議絕對是重要關鍵。」國壽動起來了,但是否真能重返暌違已久的寶座,六十歲的蔡宏圖要帶領五十歲的國壽往前衝,戰國時代才剛要展開。

國泰人壽

成立:1962年

資產:3.27兆元

資本額:530億元

2011年保費收入:5159億元

蔡宏圖

出生:1952年

現職:國泰金董事長

學歷:台大法律系學士、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三子蔡宏圖完全執政時代大事紀2010.06.18蔡鎮宇辭去所有職務,淡出國泰金,蔡宏圖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團質押借款近700億元,買下蔡鎮宇持股,正式宣告國泰金邁入「蔡宏圖時代」2010.08.06董事會決議,宣布購買全台精華地區不動產2011.01.28蔡宏圖重整高層人事布局 愛將李長庚升任國泰金控總經理、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 蔡宏圖長子蔡宗翰升任國泰人壽、國泰金控副總經理2011.06.10股東會上蔡宏圖起身向國泰金控小股東深深一鞠躬,為去年獲利表現不佳道歉2011.06.23 富邦金股價正式超過國泰金,榮登金融股股王寶座,至今兩家股價呈現拉鉅戰2011.06.28蔡宗翰接任國泰世華銀行董事2012.01國泰集團首度跨足健康管理事業2012.09.13買下上海東方金融廣場部分樓層,作為在中國的壽險總部。自04年與中國東方航空成立合資公司至今,在中國成立9家分公司,在全國28個城市設立34個據點2012.09.2891.38億元買下太子敦南大樓,今年以來總共有7筆不動產交易,金額達到台幣460億元不動產投資邁大步——近兩年來,國壽合計加 碼投入不動產金額近800億元

商辦╱店面投資

日期地點取得金額(億元)2010.11.25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昆陽站旁(原新學友總部)3.18 2010.12.15新竹市東區忠孝路292號5.78 2010.12.23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6號、16-1號6.85 2011.01.11台北金融中心13及14樓16.66 2011.01.21台北金融中心6及7樓15.75 2011.04.29國泰世華銀城中分行店面3.2 2011.05.11復興北路、民權東路圓環上的渣打銀行分行4.78 2011.09.14台北中興商業大樓29.54 台中育仁通商大樓4.18 2011.09.15國泰REAT敦南大樓1、7~22樓85.66 2011.09.23新光人壽敦南大樓REAT96 2011.12.30石牌捷運站出口的預售商業大樓19.3 2012.05.22太子汽車在土城的工業廠房43.9 2012.06.22南京東路三段、龍江街口的三角窗店面15 2012.08.23三商美邦宏遠大樓72.56 2012.09.13上海東方金融廣場部分樓層30(人民幣6.69億元)2012.09.27太子敦南大樓91.38

總計543.72

都更

日期地點取得金額(億元)2011.08.30台北市民生建國大樓出資比不低於50%

BOT案地上權

日期建案名稱取得金額(權利金)2012.05.23台中「市81」公有市場用地30年地上權4.2億元(預計投入14.7億元興建)2012.09.25高鐵桃園站產業專區50年地上權43億元(預計10年內投資200億元)

素地

日期地點取得金額(億元)2010.09.28台北市內湖區行善路的土地13.58 蔡宏圖不一樣了!

——國壽大家長兩年來重要語錄2011.03.30和陸銀合作,國泰金門是開的。

2011.05.20國泰金重啟購併,擴大銀行、證券規模,國泰世華銀分行目標200家,國泰證券擠進前10大。

2011.12.01向金管會建言,設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降低避險成本。

2012.01.31從心出發,要思考創新作法,讓集團邁入下一個50年。

2012.03.13調整不動產策略,只保留核心資產,其餘機動調整,包含出售、都市更新等,今年獲利可以好轉,接下來都會是好消息!

2012.09.29不管外在環境再怎麼不好,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57

美國白宮最倚重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 非理性市場中 最理性的聲音


2012-10-29  TWM  
 

 

憑著鑽研歷史、開拓閱讀視野,羅伯特‧席勒培養出和市場與眾不同的獨到觀點。

如今面臨QE3與美國大選的衝擊,這位曾二次準確預言股市、房市泡沫的經濟先知,將為你揭開二○一三年全球經濟真相。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莊 芳 研究員‧楊政諭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的耶魯大學校區內,有一條被十九世紀英國文豪狄更斯稱為美國最美麗的街道Hillhouse Avenue,即使入秋,仍有整片綠蔭圍繞,一幢又一幢超過百年歷史的古典建築則是佇立兩旁。

耶魯大學經濟系所的位置就在這裡,而其中一棟三層樓的低調白色建築,正是耶魯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辦公室的所在之處。

建築物的外觀稍有斑駁痕跡,進門前得穿過小小拱廊,室內老舊的木製樓梯則被往來腳步踩得喀吱喀吱作響。「這棟屋子是一八八四年建造,近一三○年歷史,但還不算最久的。」處在四周皆古蹟的環境,席勒相當熟悉且自在。

一邊走著,席勒一邊介紹身旁各個「古董」的典故,倒不是因為他在這裡任教已有三十年的時間,而是因為席勒本身就對歷史有著相當程度的狂熱。「我很喜歡歷史,當下的事情往往無法掌握,但歷史卻可讓你從過去的軌跡,找到未來可能發展的途徑。」

蒐集資料

準確預測網通泡沫與次貸危機他能不斷在經濟研究上獲得印證,正是仰賴歷史。一九九○年代,他與同事共同創立的凱斯席勒房價指數(S&P/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就是因為發現,股市指數可追溯至一世紀以前,房價卻毫無歷史數據可言。所以起初,只有翻遍舊分類廣告,找出部分毫無紀錄的城市房價,才得以建立起資料庫。現在這個指數已經成為國際媒體、金融機構,最為廣泛採用的房市景氣指標。

憑著大量蒐集歷史資料與數據的功力,席勒還準確預測了網通泡沫以及次貸危機。代表作《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甚至將時間拉回至一八八一年,追蹤過去股市本益比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加入人們從眾心理對股市造成的影響,直指當時的股市高漲已形成投機泡沫。

二○○○年三月推出此書之時,各界批評聲浪立刻湧現,有人毫不留情地嘲笑、謾罵,沒想到,當月即發生網通股泡沫化,股市一路走跌,再也沒人笑得出來,這本書則躍升︽紐約時報︾暢銷書。○五年,他再次運用歷史數據預測房市泡沫,並指出不只房價會崩跌,甚至可能引發一場衰退,隨後即發生眾所皆知的次貸風暴。

歷史成為他尋找未來方向的重要根據,而不斷追查真相的那股動力,則是受其超乎常人的理性頭腦影響。

他的理性思考,是童年養成背景的無限延伸。

「我的父親很久以前說過,千萬不要沉迷於體育節目,看別人運動沒什麼意思,只是浪費時間。」席勒聽了以後覺得很有道理,看別人運動不如自己起身運動來得有益,所以他從來不看體育頻道。後來,甚至連其他電視節目也漸漸不看了,「我不懂,看別人的故事到底意義在哪裡?過好自己人生不是比較重要嗎?」

實地觀察

找到成為經濟學家的人生志向求學時期,曾經和同儕一起到場觀看足球比賽,他對場上的賽事一點興趣也沒有,反倒是拚命觀察場邊的群眾。「觀眾們的反應實在太有趣了,只是一場比賽,卻可以牽動每個人心情起伏,這種『非理性』的怪象太有趣了,讓我看得目不轉睛。」席勒並非從小立定志向要成為經濟學家,直到十八歲,他都尚未決定大學主修的科目。「我實在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有段時間,我幾乎什麼課程都想聽,總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就是不想失去任何學習的機會。」他說,無論如何都要避免成為畫地自限的人,在開放的社會,應有無限的選擇空間。

感到徬徨的席勒,為了不輕易做出決定、不隨便找答案,在那段時間,徒步走遍附近大學校園,每一步都在思考自己的未來。「我在想自己是否要當醫生?就繞到醫學院大樓,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地走遍各個角落。」最後,竟然走到雙腳疼痛不已,必須到醫院求診。醫生告訴他,「你實在走太多路了!」不過,席勒卻沒專心聽,因為他一直忙著觀察醫生們在診間的事務。

當時席勒難以抉擇未來方向,卻很確定不要與父親一樣,成為企業家。席勒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後來自創公司,專為工廠建造工業爐,可惜生意不太理想。「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事情,但並非所有的價值都合理。」他認為父親有時太過為人著想,「或許並不適合創業、擔任企業領導者。」席勒說,父親對他人生影響頗多,曾告誡他:不要相信名人或權威所說的話,而要相信自己的研究。他聽從了建議,也徹徹底底將父親的忠告烙印在自己的腦袋裡,「有多徹底呢?到後來,我連父親的話也不完全相信了。」說到這裡,席勒起身翻了翻書架,找到強調個人主義的美國知名哲學家安.蘭德(Ayn Rand)著作《自私的美德》,「我父親非常崇拜她,甚至,我們全家都是她的粉絲,但我就是不認同她的理念,所以也常和父親對她的理念有所爭辯。」

大量閱讀

奠定行為財務學的卓然地位除了經濟、歷史、哲學的書籍在席勒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他的書櫃上,還有許多關於心理學、行為學的研究,廣泛的閱讀與吸收,開啟了他對行為財務學的研究領域,成為早期推動此概念的學者之一。

席勒的妻子吉妮(Ginny)是位心理醫生,她受訪時說:「他熱愛閱讀,對任何事都感興趣。我讀研究所時,他就和我一起研究心理學。」因此,他的觀點往往異於一般經濟學家,常探討人類情緒與心理對市場造成的影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就曾表示,席勒比同期經濟學家做了更多研究,證明金融市場非理性的一面。

目前就讀耶魯大學經濟系四年級的學生凱文形容,席勒的授課內容和其他老師很不一樣,「除了引用很多歷史資料,有時聽他講授經濟學,又像是在上心理學或人類行為學的課,滿有趣的。」「我從小就愛閱讀,整天就跑圖書館。」席勒說,讀小學時,母親因為腳傷而借了一本保健腳部的書籍回家,卻丟在一旁沒認真看,「我將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然後再教媽媽怎麼治療。」席勒幾乎「無書不讀」,一般人覺得無聊的書,他都來者不拒。之所以接觸到經濟學,還是在高中時,隨手翻了哥哥放在桌上的︽經濟學理論︾一書,「經濟影響人類生活的力量之大,讓我充滿好奇。」

極度理性

推出可對房價走勢避險的期貨在知識領域上勇敢、無止境地闖蕩,並不表示他在生活中同樣喜好探險。席勒形容自己是個極為「謹慎」的人,這充分呼應了他的「極度理性」頭腦。

他從不喝酒、也不喝咖啡,因為不願對酒精、咖啡因產生依賴;在冬日盛行的滑雪運動,他覺得太過危險、無法控制而極少參與。「連開車的時候,我腦子裡浮現的全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潛在風險。」正因人類行為難以預期,在他眼裡,每位行人、駕駛者皆暴露在風險之下。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所以在人行道與街道上,他選擇盡量放慢腳步與車速。

從說話語調沉穩、言談字字斟酌,都可感覺得出他謹言慎行的態度。現在他與友人共同成立的MacroMarkets金融科技公司,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房價指數期貨合約,讓人得以針對房價走勢高低避險。

「其實我並不喜歡對市場進行預測。」席勒說,當他在多數人中,持有不同意見觀點,都要做好被質疑、挑戰的心理準備。

其實早在兩次對於股市、房市泡沫提出警告之前,一九八○年代初期,席勒就曾大膽發表論文說明「市場效率」理論是經濟思想中最大的錯誤,引發當時相信股市投資人行為理性、市場總是正確無誤的經濟學家們猛烈抨擊。「所以我不是被笑兩次而已,應該是三次,」席勒挖苦自己說。「最後事實證明,人們並沒有他們想像中聰明。」席勒坦言,發表的言論一開始沒人相信,的確相當挫折,「可我經過徹底研究,才說出認為對的事情。」尤其他面對的全是經濟學家、華爾街的金融專業人士,必須提出詳盡的研究與舉證。「我知道要打敗他們很難,但就算是聰明人,也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輕忽不同的聲音,這就是人性,「而我所有的研究,就是為了超脫人性。」席勒頗有自信地說。

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

出生:1946年

現職: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宏觀市場金融科技公司(MacroMarkets LLC)創辦人經歷:美國經濟協會副主席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密西根大學文學學士

席勒重要紀事

1946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出生1972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展開教學生涯1976與當時研究心理學的吉妮結婚1982進入耶魯大學任教,開始積極寫作、發表研究論文1991與友人共同創辦Case Shiller Weiss公司,正式發表Case Shiller房價指數,成為觀察房市的指標1998憑藉︽宏觀市場︾(Macro Markets,1993)一書,獲得第一屆薩繆森(Paul Samuelson)傑出學術作品獎2000出版《非理性繁榮》一書,預言股市投機泡沫。隨後網通泡沫破滅、當年那斯達克指數重挫五成2006預言房市泡沫已形成,未來不僅房價大幅下跌,還將引發衰退。○七年美國爆發次貸風暴2011被彭博選為全球金融界五十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S&P/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標普/凱斯席勒房價指數是席勒及其同事凱斯在1980年代末期一起研發完成,資料時間追溯至1987年。目前由標準普爾每月發布,指數涵蓋全美20主要城市房價,廣泛受到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引用,是公認最權威的美國房市指標。

博士之家極度理性的感性生活席勒喜愛探索各種領域知識,自然期望孩子也像他一樣博學多聞。在兒子10歲左右,他就拿通貨膨脹、CPI物價指數的線圖給他們看,並解釋給他們聽,雖然不太可能完全理解,「但我希望他們能試著懂得一些基本概念,或是產生興趣也好。」如今,他的兩個兒子各為30歲與27歲,都已獲得博士學位,將分別擔任經濟學與哲學教授。

已經無須為孩子操心的席勒夫婦,於2009年在距離紐哈芬市10英里外的一座小島上,買了一棟度假別墅。每個周末,夫妻倆就一同搭船來到這裡,坐在岸邊聆聽海浪起伏的聲音,分享彼此所見所聞。

「遠離塵囂是這房子的美麗之處,」吉妮說,席勒不喜歡開車,這樣的度假方式最為恰當,「雖然他還是經常窩在屋子裡閱讀、寫作。」吉妮忍不住小小抱怨一下,但其實她相當了解先生的喜好:這幢房子建於1840年,年代久遠,甚至沒有傳統電力供應。

「這大概算是我人生中的一趟冒險吧!」席勒笑說,偶爾回歸19世紀的生活感覺很新鮮。只是極度理性的他,在乘船上岸的短短途中,仍會忍不住思考掉入海中的可能性。對他而言,就連嘗試感性地過生活,都有風險必須承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