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盤活存量,成功了麼?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4482778
5月-6月間,在盤活存量的指導思想下,中國銀行間市場迎來了一輪幾乎史無前例的錢荒。不知不覺,距離六廿慘案已經一個月,有必要思考這樣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錢荒為代表的整治能否達到目的?為啥說這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呢,因為這件事,將決定整個下半年資產配置的思路,將決定未來1-2年中國經濟下台階的路徑。

早在5月份的時候,我們就曾經總結過盤活存量背後的政策目標:

目標一,實質性卡住資金大規模流向平台公司和地產行業的趨勢,從而緩解貨幣空轉的問題(之所以說是緩解而非破解,因為貨幣空轉的成因中還有一塊,就是殭屍企業。)

目標二,將貨幣增速降下來,將實體經濟加槓桿的步伐緩下來。

表面上看,這是兩個目標,但實質上,說的是同一碼事兒。無法將平台公司和地產公司從融資大池子裡挪出來,貨幣的高增速就無法在資金價格平穩的條件下穩步回落。通俗點理解,平台公司和地產公司已經成為實體經濟肌體上的腫瘤。到目前為止,中央改採取的所有措施,都是隔離措施。希望通過隔離措施,來保證正常組織對養分的需求。

但是,從我們瞭解到的情況看,似乎情況並不容樂觀。非標資產依然順暢地在市場間流動,只不過主通道不斷發生變化。金融創新的結果,就是只要有需求,你幾乎無法通過過程控制來實現總量控制目標。因為我們都知道,平台公司和地產業對資金價格的敏感度極低,他們對資金的渴求幾乎達到來者不拒的程度。

樂觀不樂觀,這只是個人情緒。那麼,有沒有一個評判標準,來客觀衡量盤活存量的成績呢?有的,這個指標就是資金價格。如果未來半年,資金價格每逢月底季末就出現一輪大幅走高(關鍵詞是大幅)。那麼基本可以確定,盤活存量沒有達到效果,反之亦然。

最後,丟一點乾貨出來。最近幾個月,有一個全新渠道出現核裂變式的擴張,三個月幾百億有木有!半年上千億有沒有!用令人瞠目結舌的胃口大批量購入非標資產。看這架勢,頗有取銀行間市場而代之的勢頭。難怪,某大佬說,監管永遠跟著創新屁股後面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14

存量如何盤活? 劉海影

http://xueqiu.com/5624067535/24604724
近來,「盤活存量」一詞熱度頗高。這一概念揭示了現實經濟運行的諸多不合理現象,有助於糾偏之前的某些錯誤政策。然而,必須注意的是,盤活存量這一概念本身具有含糊性,如果理解錯誤,其帶來的正面效果甚至不如它可能帶來的誤導。

表面上,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大特徵是貨幣過多,增速過大。貨幣供應量已達104萬億元,是GDP規模的兩倍。一個自然的診斷是,存在著「貨幣空轉」現象,沒能拉動經濟增長,也催生了房地產市場泡沫。未來,不能再寄望於以貨幣供應量的高速增長來推動經濟,而必須盤活已經存在的貨幣信貸存量,讓大量停留於低效率項目、無法拉動經濟增長的資金重新活起來。

這一診斷不能說錯,但並未切中問題的根本。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有效資本存量快速提升的結果。投資有兩類,一類是對被識別的發展機會的實現而配套的投資,稱為有效投資,它令生產可能性邊界得以擴張;另一類是競爭性投資,其效果是提升了過剩產能,這一類投資可以歸類為無效投資。投資是否有效事先很難確定,事後卻可以通過資本回報率來定義。不能掙取合格投資回報率的投資被定義為無效投資。林毅夫老師強調只有投資而不是消費才能推動經濟增長,這一命題只對了一半,它應該被修正為「只有有效投資才能推動經濟增長」。無效投資可以推升當期GDP,卻無法推升生產可能性邊界,而以過剩產能的形式形成經濟中的腫瘤。

中國資本形成佔GDP的比例近年來一直高達48%左右,如此之高的投資依賴居民儲蓄與企業利潤提供融資。事實上,後兩者之和甚至大於50%,多餘部分以貿易順差形式轉移為對外國的融資。從形式上劃分,投資資金來源可能來自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前者不會額外增加貨幣量而後者則直接參與貨幣信貸量的創生。如果間接融資比例較大,則貨幣增速較快。銀行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不論銀行運作如何複雜,其功能僅限於此。換言之,不是貨幣推升投資,而是投資推升貨幣;是投資過多導致貨幣過多而不是相反。在投資與貨幣的關係中,前者主動,後者響應。

如此,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的核心是投資過多,導致過剩產能堆積。過度投資有其深刻的體制背景,而投資是否過多,不應該以中國人均資本存量與美國資本存量的對比來衡量,而必須看資本是否能夠獲取合格的資本回報率。中國投資過多的證據隨處可見,從數據上看也十分明顯。以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例,資本回報率(ROA)從2007年的8.9%跌至今年1季度的3.5%,下滑了60%;與此同時,過剩產能率目前已經超過31%,達到韓國199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查看原圖(數據來源:全部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歷年財報彙集整理;ROA右軸)


如此低的整體ROA表明,許多企業依靠融資而不是利潤維持生存,淪為所謂的殭屍企業。而這些殭屍企業的存在惡化了過剩產能情況,壓迫別的公司也難以獲得利潤。這樣,融資規模越大,過剩產能越嚴重,投資回報率越低,反過來導致融資需求越龐大,這構成了惡性循環。這一機制,在上圖持續升高的債務比例與持續降低的ROA中得到了鮮明的印證。

因此,問題很明確,需要盤活的信貸貨幣存量在實體層面對應的是無效投資與過剩產能;要盤活貨幣存量,就必須化解過剩產能。要達到這一目標,有三個前提條件:第一,不能簡單粗暴地收緊貨幣政策,否則融資支持的支付承諾鏈條一旦斷裂,天量呆滯帳與企業破產潮可能自我強化而引發金融危機;不能誤以為可以通過金融魔術就神奇般地令過剩產能消失。第二,唯有依靠民營小企業富有活力的探索,才能找到新的有效投資機會,帶動經濟進步。

第三,不能再依賴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經濟。與一般認識相反,目前的基礎建設投資如同製造業投資一樣已經出現了過剩;其資本回報率在大部分省份都低於製造業,在西部省份尤低。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來消化過剩產能是在堆積更大規模的過剩產能與更大的金融風險,不過是讓推遲的危機以更大的規模爆發。

(7月27日發表於《證券市場週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06

國務院:嚴肅整改審計查出問題 由此盤活存量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82

國務院周三召開常務會議指出,各部門10月底要報告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報告的整改情況,並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後對社會公布。要通過整改盤活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促進“脫實向虛”的信貸資金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會議指出,按照憲法法律規定,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是建設現代政府的重要一環,是規範權力運行和反腐敗的利器。日前,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報告向社會公布。 對審計查出的問題,一要不折不扣堅決嚴肅整改。各相關部門和單位“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責任人,要列出整改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實行對賬銷號,10月底向國務院報告整改情況,並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後對社會公布。 二要通過整改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一方面要盤活趴在賬上的存量資金,整合專項、優化增量,切實使寶貴資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促進“脫實向虛”的信貸資金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有效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三要著力構建長效機制。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克服屢審屢犯的“牛皮癬”。從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入手,推動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進一步簡政放權,將適合地方管理的事項連同項目確定權和相關資金分配權一並下放。強化責任追究,建立和落實決策審批終身責任制、執行監督連帶責任制,依法規範財政收支行為。確保公帑花得明白、用得其所、造福人民。 6月25日至7月5日,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部分省(區、市)、國務院部門和單位,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此前,各地開展了自查並向國務院上報了自查報告。 根據6月初國務院發出的通知,此次督查的主要內容,是各部門和各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督查組主要忙著做“三件事”:一是聽匯報查資料;二是實地走訪深入交談;三是反饋意見撰寫報告。 這次督查是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開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此前因穩增長、簡政放權舉措落實不到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拍桌怒斥部分官員“為官不為”,“屍位素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5

地方債存量清理處置框架初定 政府債券成唯一舉債渠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36

經濟參考報》報道,國家財政部門日前初步擬定了對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數十萬億存量債務余額的清理處置有望進入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質階段。

這份名為《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已於日前下發至地方財政部門。《辦法》規定:截至2014年底的存量債務余額應在2015年1月5日前上報;將存量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統籌財政資金優先償還到期債務;2016年起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方式舉借政府債務。

10月2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簡稱《意見》),被看做地方債管理的綱領性文件。該《辦法》旨在貫徹《意見》精神,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存量甄別工作,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化解債務風險。《辦法》要求地方政府和債務單位要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及償債能力等實際情況,滾動編制政府存量債務處置計劃,明確償債資金來源,合理確定分年度的債務償還化解目標。

在確定存量債務余額方面,《辦法》規定,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匯總甄別2014年12月31日前未清償的債務余額,省政府財政部門於2015年1月5日前上報財政部,經國務院批準後,鎖定政府一般債務、專項債務及或有債務余額。

鎖定後的政府債務及或有債務存量債務余額只減不增,除正常清償外,債務數據不得調整。地方各級政府要將鎖定後的政府債務及或有債務情況及時向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報告,並按照信息公開有關要求及時向社會公開。鎖定債務余額後,地方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債務單位要將政府存量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其中,一般債務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專項債務納入基金預算管理。

在將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後,對於償還債務的資金來源,《辦法》也給出了明確答案。新增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力,清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能夠統籌安排的結余結轉,超收收入資金,扣除按政策規定的各項計提後的土地出讓收入等原則上要優先安排用於償還到期政府債務,尚有剩余的方可用於其他支出。此外,《辦法》還規定,各級財政部門應按照政府債務余額的一定比例建立償債準備金。

值得關註的是,在安排財政資金償還到期債務時,《辦法》規定了明確的資金使用順序。按照規定,財政部門要加大預算統籌力度,一般公共預算可償債財力不足以償還到期一般債務的,可調入政府性基金預算資金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償還;政府性基金預算可償債財力不足以償還到期專項債務的,可調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償債。

中信證券證券研究部認為:

《意見》的亮點有多個亮點。1.總體思路方面一脈相承,重點在於存量債務的處理方案;2.明確了“三不”的處理方案,即不兜底、不一刀切、不逃廢;3.各省均已出臺白名單新政以應和中央政府政策。

不一刀切原則的分析之一:統計方面,近半城投債不在口徑內,政府償還並不是完全可靠的安全墊,債務預警地區值得重點關註、或面臨地區財政重整。

不一刀切原則的分析之二:分割處理,市場的歸市場;“皇帝新衣”褪去,城投債內行業分化將拉大;棚改涉及的債券料將最大受益;重點篩查地域集中於東部。

不一刀切原則的分析之三:行業分析的重要性加大,商業經營性行業的利差料將有所擴大。

不兜底原則的分析之一:中央兜底的迷思消退,實行不救助原則。

不兜底原則的分析之二:當前已經逾期債務的處置將成為重要範本、資產處置和債務重組及破產將是主要處置方式。

不逃廢原則的分析:不逃廢≠兜底,禁止惡意逃廢、地方財政紀律加強、省級為借債中心的情況下,將促使地方強化預警機制。

《意見》對城投債的影響:公益性平臺面臨重大機遇,產業平臺分析較其他產業債更依賴土地。

影響之一:公益性平臺帶來重大機遇,城投債分化繼續拉大,篩查機制較為確定。

影響之二:我們對城投平臺商業化運作的看法:相較公益性平臺利差必然擴大。之間比較更為依賴於當地地產及土地市場狀況、民資是否通過 PPP 或 BOT 等模式介入或可成為重要的考量。(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97

中國擬出臺辦法處置地方存量債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72

中國逾10萬億元的存量地方政府債務如何處置備受關註,本周二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財政部於近期下發《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存量債務甄別及處置工作。

報道稱,財政部擬要求各地區匯總上報存量債務清理及甄別結果,省級財政部門明年1月5日前上報,對於甄別後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債務,可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置換。

報道還提到,2015年年底前,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後續融資、政府債務資金不能滿足的,可按原渠道融資;2015年底之後地方政府債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

10月初,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圍繞針對地方債,意見闡述了“解決存量,規範增量”的方式,為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搭出了完整的制度框架。

具體解讀看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點這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31

地方債務清理:修明渠堵暗道 43號文及財政部配套文件,存量鎖定、增量限額、平台轉型

2014-01-27  NCW
 
 

 

◎ 財新記者 霍侃 ? 吳紅毓然 ? 邢昀 文財新記者獲悉,財政部《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 (下稱《處置辦法》 )正在徵求意見中。這是落實10月2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下稱43號文)的配套文件。

這兩份文件,與修訂後的《預算法》以及10月8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 ,一起勾勒出了存量債務如何處置和未來增量如何融資的框架。

累積已久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和融資平台風險處置,終於拉開帷幕。

對於存量債務,將在甄別分類的基礎上鎖定餘額,分類逐步處置 ;對於增量融資,債務融資只能在限額管理之下由省級地方政府舉借,並鼓勵通過PPP 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開展不形成政府債務的融資。相應地,多年來作為地方政府舉債融資主要渠道的政府融資平台將被剝離政府融資職能,通過關 閉、合併、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讓不少基層地方政府人士感到壓力和不安。對預算和舉債約束的背後,是對地方政府行為模式的約束。當然最為關注的是,存量債務中有哪些將被劃為可以納入預算的地方政府債務。

“43號文影響非常大。沒想到出台這麼快、這麼徹底。 ”江蘇一家融資平台的總經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對於地方政府性債務,原來是從銀行端、從資金供給端來控制 ;現在從需求端控制,以後只能通過政府債券來做,發多少債完全達到計劃可控。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原先是“風險大鍋飯” ,風險責任不清晰,現在是要開始打破“風險大鍋飯” 。同時,地方政府的錢袋子收緊了,政府做事的思路就得變。從財稅角度切入,通過預算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進而轉變政府行為,這是改革真正的意義所在。

存量鎖定

正在徵求意見的《處置辦法》的核心理念是甄別債務類型,鎖定政府債務餘額,劃清償債責任,逐步化解債務風險。

本次甄別處置所涉及的存量債務,是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完畢的地方政府性債務。

2013年末審計署公佈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是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數據。因此,對2013年6月30日之前發生的債務,其2014年12月31日的債務餘額是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為基礎,並結合財政部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統計的債務增減變化確定;2013年6月30日之後發生的債務,根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的統計而定。

知情人士稱,省級財政部門需要在2015年1月5日前匯總本地區存量債務的清理結果,上報財政部。這一結果經國務院批准後將被鎖定,也就意味著存量政府債務及或有債務的餘額“只減不增” 。

一位湖南省財政廳相關部門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還沒有開始分類,在等財政部的相關文件。 “如果現在自己弄,可能會和財政部的要求有衝突。 ”一位安徽地級市財政局人士也說,具體操作方法還沒有佈置,還在徵求意見,要等正式發文後,統一培訓,按照統一的標準分類。債務餘額已經是定死的,無非就是分為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納入基金預算和不納入預算這幾類。 “以前債務不分類,光說納入預算管理,那是空談。 ”2013年底的審計結果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分為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三類,後兩類統稱為政府或有債務。地方政府對或有債務承擔多少責任,並不明確。今年5月發佈的《湖南省政府性債務管理實施細則》規定,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按照20%計入政府債務規模。

按照《處置辦法》 ,對甄別後被認定為政府債務的部分,其處置辦法包括: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安排各類財政性資金償還及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

對於甄別後屬於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部分,最終債務人無法償還時,轉貸 債務由轉貸機構按照轉貸協議履行償債 義務,擔保債務由擔保人承擔相應責任。

甄別後認定屬於非政府債務的部分,則由債務單位籌集資金償還,可用項目收益償還,也可以通過資產處置項目轉讓、股權出售等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統籌財政資金優先償還到期債務堵住了城投債的風險底線。城投債一旦被認定為政府債務,將獲得政府信用。

但是,未必所有融資平台債務都能被認定為地方政府債務,包括城投債平台銀行貸款、信托和券商資管渠道融資在內的存量城投債務,將出現分化。

從2013年底公佈的審計報告看,Wind 口徑下的2.08萬億元城投類債券,可能出現在審計結果中的“發行債券”項下(包括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和“BT”項下。其中, “發行債券”項下三類債務(償還責任 + 擔保責任 + 救助責任)合計1.18萬億元,占比56.84%; “BT”項下三類債務合計1.47萬億元。而審計結果中,三類債務的信托融資合計1.43萬億元中,僅有53% 屬於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半的平台債務不會被納入預算。

“今年底之前的兩個月裡,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將有相當大的博弈。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的總經理認為,從政府的角度,是希望減少納入到預算範圍內的債務,降低政府債務率,為新增融資創造空間;而金融機構還在等細則 估計很快會出來。

增量限額

對於增量地方政府債務怎麼舉借,8月31日修訂的《預算法》留出口子 :經國務院批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

43號文比《預算法》更進一步,指出市縣級政府確需舉借債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代為舉借。同時,通過企事業單位舉債的“暗道”被徹底堵上。43號文明確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政府債務只能通過政府及其部門舉借,不得通過企事業單位等舉借。

按照43號文,地方政府舉債只能發行政府債券,且只能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和適度歸還存量債務。按照是否有收益分為兩類 :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償還 ;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 債券融資,以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 收入償還。

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規模均納入限額管理,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分地區限額,由財政部在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內,根據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等因素測算並報國務院批准。

從2009年開始先後試點的代發代還、自發代還、自發自還地方政府債券,均為一般債券。後續的疑問是,明年開始一般債券的規模是否會擴大,以滿足置換存量政府債務和增量融資的需求?

2014年全國財政赤字為1.35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9500億元,由中央代地方發債4000億元,赤字率為2.1%。劉尚希說,當前形勢下,明年縮減赤字的絕對額有困難,保持赤字率基本穩定,赤字絕對數就會有所增加,因為GDP 在增加。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在今年4000億元地方債的基礎上,明年可能會有所增加。

專項債券將在何時啓動、規模多少,目前尚不明確。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兼政府債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孟照紅在今年6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下一步,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適時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2013年末的全國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5年將有1.9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到期。此外,到期的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分別為3198億元和5995億元。

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牛播坤等認為,置換最基本的存量債務,明年也需要發行1.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同時還有大量地方政府通過信托等變通融資方式產生的政府實際負債,隨著舉債方式的單一化,未來也需要通過發行債券來置換。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總經理認為,存量債務規模已經很大,而且進入還款高峰期,每年借新還舊占相當大的比例。

現在融資通道被掐斷,單純靠政府債券的容量有限,存量債務可能接續不上。

地方政府一開始會想辦法,通過各種財政資金來接續,墊一筆、兩筆可能,大量的不一定能接續上,結果是可能出現局部性的金融風險。

北方某城商行副行長認為,債務“新老劃斷”應該有個逐漸的過程,具體操作比較麻煩。比如意向性的投資,如果貸款還沒有放,接下來還要不要放;如果是貸款續作,那簽了協議的還得做。

對於在建項目的後續融資,財政部將安排過渡期予以緩衝。具體而言,2015年12月31日之前,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如果政府債券資金不能滿足,允許地方政府按照原渠道融資。但2015年12月31日之後,只能通過省級政府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舉借政府債務。

在建項目也將被鎖定,是指2014年9月30日之前完成審批、核准或備案手續,並已開工建設的項目。

有分析人士擔心,如果限額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不足以滿足需求,是否會導致地方政府的不作為。

一位西部省份縣級地方政府人士說,43號文及其配套文件看起來很嚴厲,但具體要看執行效果。另外,如果核心的官員考核激勵機制不相應調整,財政體制不相應調整,地方政府無相應財力提供公共服務。

追溯歷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爆炸式發展始于2009年。其根源是2008年四季度年再次啓動的積極財政政策,但當時中央只出1.18萬億元,其他資金都需要地方政府想辦法。

劉尚希說,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增速下滑,同時要推進城鎮化,尤其要考慮清楚中央和地方的職責如何承擔。 “我認為,中央政府應該是主角,地方政府是配角。 ”今年初,政府性債務作為一個硬指標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43號文還強調,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 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劉尚希認為,中央不救助原則,實際上是中央與地方風險責任劃分的順序問題,不等於中央徹底不管。前提是要劃清責任,並明確承擔責任的順序。

未來地方政府融資中,修明渠、堵暗道的路徑清晰。但其效果如何,還得跳出債務本身來看。劉尚希說,首先要弄清楚地方政府為什麼要借這麼多債——地方政府的理由是要幹這麼多事。這就涉及到中央與地方職責的劃分,即事權如何調整,如果地方事權減少,支出責任就會縮小,融資壓力就小了,這是涉及到國家治理的大問題。

融資平台出路

由於新增政府債務不再能通過企事業單位舉借,過渡期結束後,融資平台為政府融資的角色將退出歷史舞台。

在處置存量債務和安排在建項目後續融資的基礎上,財政部的上述《處置辦法》對融資平台的分類處置作出安排。

具體而言,將以2013年政府性債務審計確定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融資平台名單為基礎,結合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級融資平台公司的增加變化情況,鎖定融資平台公司名單。

然後,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通過關閉、合併、轉型等方式,分類處置融資平台公司。

2013年的審計結果,覆蓋了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7170家融資平台公司。

當然,剝離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職 能,也不會一刀切,是逐步的過程。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過渡期內,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可以通過融資平台開展後續融資 ;除此,融資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餘額。

對於融資平台公司承擔的政府融資職能,對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將由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融資;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主要由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融資或採取PPP模式支持。

中債資信評級業務部副總經理霍志輝認為,這意味著,對於只有政府融資功能的平台,可逐步取消或者併入其他企業 ;有些平台可以改造成為PPP類的企業。

財政部於今年初開始力推的 PPP模式,在處理融資平台公司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中被寄予厚望。

劉尚希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PPP 是政府的融資模式,但不會形成政府債務,未來可以用PPP模式來改造部分融資平台。

43號文指出,鼓勵使用 PPP 模式,社會投資者按約定規則獨自或與政府共同成立特別目的公司建設和運營合作項目。政府對投資者或特別目的公司按約定規則依法承擔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相關責任,但不承擔償債責 任。PPP 項目中的財政補貼等支出將按性質納入相應政府預算管理。

上述江蘇融資平台總經理認為,有條件的公司往PPP轉,可能是惟一的路徑。完全市場化的處置手段,不見得容易變現,因為政府手里的資產就是土地和房產,但現在市場行情不好。而PPP 通過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項目自身有一定現金流,不足部分主要通過財政補貼來達到平衡 ;如果測算不准確,以後也好調整,沒有道德風險。

可見,未來城投公司的屬性將發生變化:一年的過渡期內,傳統意義上的城投債只能用于在建項目;過渡期結束後,城投債將轉為一般企業債或者項目收益債。

徐寒飛認為,未來投資者在甄別城投債個券時,要將關注更多地投向城投企業本身的業務性質——公益性的強弱,與政府關係的親疏——納入政府債務和財政預算的可能性,而不像過去那樣單一地考慮財政收入規模的差異。

傳統意義上的平台貸款也將不存在。一位浙江信托公司人士認為,原有的平台貸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

很多項目就根本沒打算建,但每年都拿同一個項目來融資,借到的錢政府用來去幹別的事,最常見的就是償還舊債。

“我希望信托的錢下去真的能變成工程項目,而不是用來倒騰著玩。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38

中國央行:繼續實施定向調控 盤活存量、用好增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40

20140221115109_7641

2015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8日至9日上午在北京召開,強調將繼續實施定向調控,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

相較於去年的會議,本次會議還強調,要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涵點評稱,這一措辭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更偏向寬松。

王涵還認為,“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以及“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等措辭也表明貨幣政策將偏向寬松。

對於本次會議把“簡政放權”放在了2015年主要工作任務的第一條,王涵認為這或意味著監管一定程度的放松。

會議還明確指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以下為本次會議提出的2015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加強金融法治體系建設。繼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簡政放權。二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繼續實施定向調控,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三是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四是加快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區域開放與協調發展。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規範發展。五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六是促進金融市場協調發展。七是采取綜合措施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八是深入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和規則制定。九是穩步推進金融服務和管理現代化。十是紮實推進人民銀行系統黨的建設。十一是狠抓工作落實和內部管理。

相比之下,2014年的工作重點是:一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二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努力在金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的突破。三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四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金融市場深化發展。五是深化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切實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六是加強金融風險監測、排查和監管協調,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七是紮實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八是深入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協調和規則制定,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以下為王涵的全部點評:

QQ圖片2015010918522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46

國泰君安:存量博弈 A股重回alpha邏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33

本文作者為國泰君安策略團隊喬永遠 、戴康、楊騰、王德倫、羅雨,文章授權發表。

17_120329100910_2_lit

事件:1月28日媒體報道,證監會將再查券商兩融業務;證監會於晚間對此進行了確認,表示根據近期安排,繼1月16日通報45家券商融資類業務檢查結果後,近期將對剩余46家公司融資類業務開展現場檢查。

1. “再查兩融”的措施進一步確認了監管層近期的監管邏輯。自12月以來,證監會已先後實施專項檢查兩融業務、加強退市風險警示、點名通報18家涉嫌股價操縱上市公司、打擊內幕交易等監管行為;1月16日,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對委托貸款的來源和用途兩端加強監管;保監會則在前期召開會議,提示險資運用的合規性及相關風險。我們在1月18日策略報告《牛市放緩,布局防禦》中提出,系統性提升監管力度的邏輯還將延續,一行三會政策的邊際變動將使市場資金成本下降預期受到影響。“再查兩融”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確認了這一邏輯。

2. 增量資金入市再受影響,存量資金博弈格局進一步確立。10月至今,經過三個月的市場行情快速演繹,無風險下行驅動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的進程已逐步放緩,當前市場正從增量資金邏輯轉向存量資金邏輯。在此特定背景下,證監會對兩融業務的再次檢查,將使對市場邏輯造成較大影響,使存量資金博弈格局進一步確立。

3. 存量資金博弈下,市場風格向2013年模式回歸,重回alpha邏輯。在存量博弈格局下,市場風險偏好將重新成為市場風格的決定性因素。這種模式的典型是2013年的A股市場,其特點是波動加大、市場分化、局部牛市、風險偏好主導,其中局部牛市則主要集中於成長股板塊。站在當前我們認為,政府穩增長的背景下,存量博弈將帶動風險偏好逐步上升,中盤藍籌及成長股將會有好的表現;市場對改革相關標的將提升偏好度。

4. 看好中盤藍籌與成長股的表現,推薦改革相關主題投資機會。存量資金博弈格局下,我們繼續推薦擁有業績支撐的中盤藍籌,並維持對成長股的推薦,認為在存量博弈下,創業板指數將進一步向上突破。在風險重新主導市場格局下,我們認為市場對改革相關的主題將進一步提升偏好度,以此為核心的主題將會持續活躍。“京津冀一體化”提出周年之際,我們預期將會迎來政策出臺窗口,我們將此作為當前階段首推主題。長江經濟帶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格局,“黃金水道”戰略將是這一階段重要方向,相關標的將顯著受益。國企改革將在2015年深度推進,在當前時點具有長期配置價值。我們前期推薦的體育、核電兩大主題在近期表現優異,未來仍具備持續性投資機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90

財政部批複3萬億額度置換存量債務 1萬億已下批各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10

據經濟觀察網,財政部已經批複了3萬億的存量債務置換,其中1萬億的額度已經批複到各省財政廳,西南某省獲得300億的額度。

置換存量債務,就是在財政部甄別存量債務的基礎上把原來融資平臺代表政府的理財產品、銀行貸款,期限短,利率高的債務置換成低成本,期限長的債務。存量債務中屬於政府直接債務的部分,將從短期、高息中解脫出來,變成長期、低成本的政府直接債務。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表示:

舊的政府債務,有3年的、3-5年的,一段時間就要還一次,現在置換成7年、10年的,債務流動性風險降低了。因為政府發債比融資平臺的融資成本還是要低。前段時間進行了債務甄別,在甄別的基礎上進行。融資平臺本來是或有債務,甄別後,其中代替政府借的,早點置換,以便納入政府債務。

在2015年預算報告里,提出對地方政府舉債實行限額管理,地方政府舉債不得突破批準的限額,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將清理甄別後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存量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對甄別後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存量債務允許逐步置換,以降低利息負擔,優化期限結構,騰出更多資金用於重點項目建設。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經濟觀察網,因為以前政府債務,特別是融資平臺中的替政府借的債務,比如銀行貸款,期限結構不合理,融資成本高,現在通過對政府存量債務的置換,讓債務的期限結構更加合理化。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去年8月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講話時表示,對高成本融資的存量債務,允許地方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降低利息負擔,優化期限結構。

他指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制度,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77

印度民間藏金為央行40倍 政府推“黃金貨幣化”盤活存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552.html

印度民間藏金為央行40倍 政府推“黃金貨幣化”盤活存量

一財網 薛皎 2015-05-08 14:25:00

為了限制當地群眾日益旺盛的黃金需求,印度政府或推出“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從而有效盤活民間黃金存量。印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其每年進口黃金約800-900噸,中國位列第二,一旦印度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對於全球黃金的供需格局將會帶來明顯影響。

印度無疑是全世界對黃金需求最旺盛的國家。據印度財政部5月6日提交國會的文件顯示,目前印度央行 (RBI)共持有黃金557.75噸,而印度民眾則持有超過2萬噸黃金,幾乎是央行儲備的40倍。

5月8日,據印度媒體報道,為了限制當地群眾日益旺盛的黃金需求,印度政府或將出臺一項“本地黃金貨幣化”的計劃,該計劃旨在抑制印度對國外黃金的進口需求,減少民間黃金存量。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其每年進口黃金約800-900噸,中國位列第二,一旦印度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對於全球黃金的供需格局將會帶來明顯影響。

“印度‘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將顯著抑制該國黃金進口需求的潛力,而印度的需求對全球黃金市場極為重要。今後幾周需要關註此計劃的細節。” 某業內人士說道。

據悉,所謂的“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是指印度民眾可以將家中的黃金珠寶、金幣、金條存入銀行,由銀行將黃金熔化,計入儲戶名下的資產,同時根據存入當天的黃金市價計算利息,當儲戶存入的黃金到期或者想提前取出時,會得到按取出當日黃金價格折算的現金。

分析人士指出,該計劃本質上是為了讓儲戶利用持有的黃金獲得收入,從而幫助印度的寺廟信托、甚至企業盤活手頭的黃金資產,同時,通過這一計劃,印度政府可以吸收民間的黃金,鼓勵民眾將黃金作為貨幣貸給政府。

某參與籌備“本地黃金貨幣化”計劃的印度財政部官員向媒體表示,計劃的框架已經準備就緒,會在一周內公布。

其實,盤活黃金存量的做法在印度早有先例。據悉,去年印度國家銀行曾向印度最富有的Tirumala Tirupati Devasthanams神廟借入黃金,借期為五年,利率以1%計算。這些黃金被運到政府的鑄造廠制成金塊,每年神廟從銀行收取的利息折算約等於12公斤黃金。

今年2月份,由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發布的2014年《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印度時隔3年後終於超越中國重回世界第一大黃金消費國。

報告指出,2014年印度對於黃金的需求較2013年增長8%,也成為是WGC自1995年有記錄以來印度需求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印度的珠寶制造需求在2014年增長了14%,以690噸刷新歷史紀錄,大部分增長出現在2014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年的10月份,是印度的傳統宗教節日——排燈節,這也是該國每年黃金需求最旺盛的時期。

與印度每年三、四季度是黃金需求高峰期不同的是,中國對於黃金需求明顯增長是在每年的第一季度。WGC分析稱,去年一季度中國黃金需求量大增主要由於春節和西方情人節到來,以及當時金價偏低等因素提振中國金飾需求,抵消了總體投資需求的下滑,一季度總體黃金需求延續了2013年同期的強勢。

“季節效應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表現非常明顯,在節日前夕,庫存開始增加;節日期間,贈送禮品消費需求強勁,庫存便開始急速下滑。”WGC分析師稱。

過去幾年,由於進口限制問題,印度黃金需求遲遲沒有得到釋放。去年11月底,印度政府決定取消針對黃金的進口限制規定,即印度政府從2013年8月份以來規定貿易商必須將進口黃金數量的20%再出口的規定(80:20規則),而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印度央行可能會進一步收緊黃金進口限制。

值得註意的是,WGC報告稱,雖然印度、中國對於黃金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去年一年全球黃金需求量卻下降了18.7%。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美聯儲已經結束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並且在今年很大程度上存在加息可能,因此降低了黃金作為“通脹對沖”的吸引力。

GFMS報告認為,2015年或將出現近年來黃金價格的低點,預測年平均值為每盎司1170美元,“對價格較有彈性的買家在2014年缺席市場,我們認為在2015年晚些時候一些被抑制的需求會得到釋放,對價格起到一種支持,並扭轉屆時的熊市表現。而就目前而言,強勢美元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意味著現金依然為王,這對黃金價格的2015年上半年表現無疑是新的壓力。”

編輯:薛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