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周口平墳復耕記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070

河南周口大規模平墳運動雖已被叫停,圍繞其上的爭議卻遠未平息。在中國農村,殯葬改革一直被視作和計劃生育並列的「第一大難事」,周口平墳運動的擱淺,為此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考意義的現實樣本。

在河南周口,平墳復耕這場風暴的結束比開始更突然。

2012年11月16日,國務院修改《殯葬管理條例》的消息公佈,取消了強制平墳的條款。這令周口5月以來風風火火的平墳復耕工作戛然而止,市委方面稱將進一步調整政策。

據新華社報導,開展平墳運動半年裡,周口已有兩百多萬個墳頭被平遷,複種耕地近3萬畝,被稱為「移風易俗,減輕農民負擔」之舉。

「周口平墳看商水」,作為平墳風暴的起源地,商水全縣28個平墳試點行政村最早吹響平墳號角,在理論宣傳、幹部帶頭和經驗推廣方面,均成為周口平墳既典型又詳盡的樣本。

350萬個墳頭,5萬畝地

城關鄉大劉村緊挨著商水縣城。村民蘇紅社記得,2012年5月24日,村支書郭巋帶頭平墳。

當郭書記扛著鐵鍬走進地裡時,周圍田埂就擠滿了聞風而來者——四百多位本村、鄰村的人都要看看,他要怎樣向3代11座墳頭揮鍬。

即使作為村支書,郭巋也從來沒有思考過墳頭與耕地的關係。商水是全國產糧大縣,每年初冬種一季小麥,夏天種一季苞谷。2011年11月,小麥剛露頭,省領導到這裡視察。

汽車開過大劉村一帶,經過田地裡雜亂的墳頭。在隨後的村支書座談會上,郭巋被省領導提問——這些佔用耕地、影響大機器運作的墳頭能否平一平?支書們你一言我一語,大多覺得可行。省領導囑咐說,平墳同時要把配套公墓做好。

河南是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省份。人口過億,人均耕地不足1.1畝,低於全國水平(1.38畝),而且其耕地面積每年以20萬畝的速度在減少,土地後備資源已經亮起紅燈。加快推進殯葬改革、釋放耕地成為當地的一種必須的選擇。

河南省許昌市委黨校的董躍民在2008年主持了「河南省農村部分地區殯葬改革停滯現象研究」。結果是:殯葬改革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部分地區農村的殯葬改革出現了停滯現象。數據也能支撐這一論斷——1999年,河南省就提出5年內在全省普及火葬,但直到10年後,火化率也只有50.4%。

河南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彭國平曾公開對媒體表示,農村不實行火葬或者火化後再土葬立墳頭,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佔用良田。

平墳復耕,在河南南陽等地早已有之,但對周口而言還是新鮮事。周口開始醞釀,很快形成了2012年3月發佈的「1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

政策醞釀的當口,對大劉村村民蘇紅社來說,此時辦好四嬸的喪事才是家裡的頭等大事。

四嬸命不好,丈夫死得早,身邊沒娃,辦事的錢還是蘇家上下湊的。但即使這般窘迫,喪事依然要辦得體面:買棺材,找16個人輪流抬,二次裝棺,再擺上酒席,搭台唱戲……

蘇紅社一家為四嬸立墳後沒多久,平墳復耕的風暴就來了。「1號文件」裡稱:「(周口)全市基本農田有墳頭350多萬個、佔地近5萬畝」。

三年計劃

「1號文件」既出台,商水被定為殯葬改革試點縣。商水設定了三年計劃:今年底前完成30%以上平墳復耕任務,明年再完成40%,後年全部消滅墳頭。

有此計劃,全縣各系統迅速運轉起來;2012年3月13日的全縣殯葬改革動員大會是第一聲轟鳴。

縣長楊珺在會上定調,殯葬改革是破千年陋俗,樹節儉、文明、科學殯葬新風的社會改革。

參會人數多達3萬,和其他村支書一樣,郭巋在現場聆聽了動員,包括大劉村在內的28個行政村被定為試點村;大會還通過縣電視台直播。

會後第二天,「殯葬改革宣傳月」就開始了。縣電台、電視台、《新商水》報開闢宣傳專欄,全縣印發宣傳資料26.9萬餘份,在1314平方公里的縣域裡,懸掛過街聯5500多幅,張貼臨時標語6.3萬多條,刷寫永久性標語3640幅。

65輛宣傳車開進了村莊,有的後邊還掛著鏟車。與此同時,司法部門專門研究了相關的法律懲處程序。

縣上的文件這樣定位宣傳——不僅要在廣度上家喻戶曉,還要在深度上「真正觸及到群眾的靈魂,真正認識到不火化不行、墳塋不平遷不行」。

在這波攻勢中,與蘇紅社同村的王玲(化名)發現剛入土的丈夫蘇富生也成了宣傳的一部分。

2月26日,蘇富生騎電動車掉進河裡,沒救過來。3天後,王玲為他辦喪事,在自家地裡找了地方入土。但沒過「二七」,村幹部就拿鐵鍬平掉了。「不同意也沒法啊!」

幾天後,這番平墳的場景上了縣電視台,成了宣傳的典型。

村幹部們

村幹部們要做的,顯然不只是為鏡頭服務。縣裡設立嚴厲的獎懲措施後,壓力實際上匯聚在村幹部身上。

「村裡有多少墳,在誰家地裡,墳主是誰……統計以後都要通知到人」,村支書郭巋的手段不複雜,重要一項是要求村幹部以身作則。

動員很快延伸到了蘇紅社——村幹部找到了她爹老蘇,她清楚記得老爹那天氣沖沖跑來的樣子。「俺不平,要強推就推吧,自古以來誰敢幹這事?」郭巋則回應:「你們看著,我第一個平我老頭的墳。」

村委會的辦公室裡陳列著郭巋和大劉村的榮譽——全省「五個好」村黨支部、新農村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河南法治建設工作明星人物、優秀村書記——郭巋必須捍衛這些榮譽。

事實上,郭巋家裡也非鐵板一塊。聽說要帶頭平墳,兄弟三人就有不同意見。尤其老三,他是農民,不能理解大哥要剷平父親墳頭的做法。

郭巋對三弟說:「我到山東去學習,人家農村裡不見一個墳頭,大棚一個連著一個,誰都知道墳頭礙事,但沒人帶頭,就都沒想到幹這件事。」

由於土地重新分配過幾次,不少村民家的墳頭都在別人地裡。大劉村眼下有兩千多口人,郭巋每年都要處理至少20次墳頭引起的糾紛,「上墳時刨到周圍的麥子,種地戶要生氣;犁地時犁到墳頭,墳主又要生氣。」

三兄弟達成一致後,開了個家庭會,把平墳的事告訴72歲的母親。老太沒說啥,按郭巋的說法,「這事已經是國家形勢,她很想得開。」

5月24日,郭巋帶著兄弟和村幹部扛著鐵鍬走進了自家墳頭所在的田地,花了1個多小時,把11個墳頭上的土鏟下來鋪平。

在商水,與郭巋一樣,28個試點村的支書都帶頭平了自家墳地。他們的付出很快有了回報,有村民一上午平了5座墳頭,還有人跑來請幹部查驗,「你看俺平得中不中」。

蘇紅社的父親仍然抗拒,但看著鄉親們都在自家祖墳上動起了土,越發覺得另類。在6月1日截止日前,他終於同意了遷墳。

驗收的隊伍開始出沒於村莊各個角落,確定平完的墳跟地面齊平,就灑點白灰在上面,表示驗收成功。

按照縣裡的政策,每平一個墳,墳主家獲150元,種地戶獲50元。縣裡幹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這種鼓勵方式是「花錢買帶頭人」,但這筆錢後來又被定義為「補償誤工損失」。

商水「經驗」

商水成功了。6月29日,周口市在這裡舉行現場會,兄弟縣區都來學習借鑑商水經驗。

在試點期間,28個試點行政村共平(遷)墳頭20035座,實現了試點區域內20.5公里主幹道沿線6萬畝農田內無墳頭。商水縣將試點成果總結為「撕開了口子、做出了樣子、走出了路子」。

現場會上,周口市委市政府明確表示,掀起殯葬改革工作新高潮,打響殯葬改革攻堅戰,原本長達3年的任務被寄望於在今年底前完成。

商水縣委的一位工作人員私下表示「壓力巨大」,但同時認為,「這樣的事,可能也確實要趁熱打鐵才行」。商水縣隨後開了3場大小會議,商議攻堅的具體步驟。但隨著工作的鋪開,質疑和阻力也相繼而至。

2012年7月初,有媒體以商水為樣本,報導了周口投巨資補貼、試點平墳復耕一事,引發全國關注,不少媒體刊發評論,認為這種自上而下、「一刀切」的做法欠妥。而開展平墳2個月後,商水縣產業集聚區西擴7平方公里的項目,初步通過了河南省發改委批准,也讓其蒙上企圖「徵地」的嫌疑。

這場輿論拉鋸戰在2012年11月16日出現了轉折。中國政府網當天公佈了國務院628號令,刪除了《殯葬管理條例》中民政部門有權對拒不改正違法土葬、建造墳墓行為強制執行的條款。

政策雖未否定殯葬改革和平墳舉措,但周口一位宣傳幹部對媒體表示「這個事基本就停了」,原因是政策調整。

學術界也迅速參與討論。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在11月17日的博文中稱:平墳運動名義上為「復耕」,實為「賣地」,「縣產業聚集區亟待西擴」才是平墳運動的真實理由,通過平墳搞來的土地就可趁機拿來徵地,進一步招商引資,製造GDP。

次日,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等26位學者聯名呼籲:「平墳運動」嚴重傷害了民眾情感,破壞了中國文化傳統,必須立即停止。

而對此,當地干部覺得有點冤。「這些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耕地在不斷減少,糧食增產的任務逼著河南在耕地上想辦法。這也是死人與活人爭地引發的困惑。」河南省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對媒體說。

一位商水縣委幹部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根據上面的精神」,當地政府正在進一步調整政策。而他自己,在看到周口叫停平墳復耕的消息後,則「陷入了思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