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米:你慢些走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827.html

從純邏輯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似乎是成立的:首先,之前有粉絲寄來一部用真的小米(糧食)做的小米手機模型,全公司的人都覺得很有趣,如果都覺得有 趣,大家應該就會買賬;餅乾的製作直接找一家食品廠談,由專業工廠生產,只是最後掛上小米的牌子,操作上不存在難度,再加上搭配小米手機售賣,鏈條全通 了;小米手機的購買者很多購買這款餅乾,肯定不是為瞭解餓,而是為了好玩,這種獨特的「手機配件」從趣味性上來看絕對是創新。

可稍微冷靜點想想後果:餅乾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問題,而且有保質期,它首先無法收藏(會變臭),其次也會慢慢失去使用價值,再加上萬一有人吃壞肚子怎麼辦……

「我把這個點子發到微博上時,有人很無語地在下頭評論道,『雷總,你還是干點正事兒吧』。」雷軍笑著說。當然,「餅乾產品」之後並沒有誕生,雷軍只是當段子來分享這件事,可他的跳躍性思維還是讓人印象深刻。記者毫不懷疑,以小米強大的執行力,真要做成這件事應該也不難。

這時候,距離小米公司發佈小米手機的時間僅過了4個多月,但「小米」這個品牌的迅速走紅,加上小米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舉動,讓人感覺似乎整整過去了1年多。

小米闖三關

從2011年7月12日小米創始團隊亮相、宣佈進軍手機市場,到8月16日小米手機Mi-One公開發布,在其後的4個月裡,小米一路上輾轉騰挪, 路越闖越寬。起先是「工程測試機」的秒殺,然後是9月的預訂和之後的公開發售,購買資格「F碼」的熱炒,中間經歷泰國水災事件和發售延期風波,再到宣佈第 二輪9000萬美元融資、宣佈推出聯通版,事件熱點頻出、媒體用戶追捧、場面火爆異常。

這還不算小米公司旗下另外兩塊主要業務——MIUI和米聊的新聞,包括MIUI每週五如期發佈新版、基於Android 4.0的系統大版本升級、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傳聞、米聊米世界發佈、LBS彈性社交探索及小版本快速升級等等。

在眼花繚亂的表象下,整個小米團隊其實承擔了相當大的壓力。沒有一個嬰兒可以一夜長大成人,在高速成長的背後,小米可說是竭盡全公司之力,闖過了三道最重要的關卡,那就是產品關、銷售關和生產關。

一個關鍵節點是2011年11月20日。在這一天,雷軍對外宣佈,小米公司獲得第二輪9000萬美元投資。雷軍清楚地知道,小米至此才終於度過了最危險、最可能「夭折」的階段。

為什麼?因為在此之前,小米公司全盤業務都建立在4000萬美元的現金基礎上。這些錢拿來做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可能已經綽綽有餘,但要做手機硬件,算 下來只要庫存達到15萬台就有可能讓公司關門。不管小米用多麼輕盈的方式運轉,整個手機鏈條尤其是硬件端的漫長,決定了現金流實為重中之重。

而小米所闖過的三關,產品、銷售和生產,彼此關聯卻又不盡相同。

在產品關的第一階段,小米最重要的一條宗旨就是:超高性價比。這裡面一是性能、二是價格。性能方面不用說,小米手機的1.5GHz雙核處理器讓人印 象深刻,而價格上,據雷軍說早在小米手機定價的時候,他就想要瘋狂一把,把手機的價格定在1499元甚至最好是999元。最高性能的手機,只要999元, 這該是多麼讓人興奮的事啊!可是最後仔細核算了成本之後,他還是無奈將價格放在了1999元——到現在他還覺得高了些。

性價比成為了消費者對小米手機最重要的一項認知,這種簡單、直接的認識讓小米在宣傳與銷售上有了很大的優勢。

接下來的銷售和生產關,現金流決定了小米必須要走的路只有8個字:保守生產、極致銷售。

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在手機生產的時候就能將它賣出去,儘量減少庫存量從而抵禦風險。

由此再看小米的成長之路,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出現近乎誇張的缺貨現象。小米在手機的營銷運營上可謂花足了心思,從秒殺、預售,到F碼、小米之家,各 種手段頻出,加上產品本身立得住,產生了驚人的傳播效果,並反饋成為驚人的需求。銷售及運營工作完成得越出色,市場需求就越大,而被需求帶著跑的生產慢慢 加碼,決定了最終的穩定運轉。也許是市場工作效果好得都超出了雷軍等人的想像,用戶從期待、購買到買不到的現象大量存在,因而才產生了那麼多來自用戶端的 質疑聲——質疑聲越大,越能看出小米有多穩。

可即便是這樣,在小米闖生產關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難以預料的風險,比如泰國水災時對供貨的影響,本就「保守」的生產一下出現了斷流,遭遇很多購買者的質疑。

當銷售出第一批10萬台之後,產品關的第二階段到來,那就是返修率的壓力。相對市場需求顯得薄弱的現金流,使得小米無法承擔太高的返修率。「最怕手機返修率太高,達到10%甚至20%,那這公司也不用做了。手機往返光郵費就40元,這還不算需要更換的配件。」雷軍說。

第一批返修的手機中有20台故障原因是進水,還有一些手機因為摔到地上或者電池在公差範圍內有些接觸問題而頻繁重啟,較低的返修率和故障原因讓雷軍鬆了一口氣。在最關鍵的良品率上,小米手機沒有出大問題,到第二個20萬台賣出去的時候基本上已經不用太擔心了。

雷軍說,水災和對第一批手機返修率的擔心,是他2011年過得最難受的一段時間,不過還好一切都平穩過去了。在9000萬美元入賬後,小米這家 2010年估值2.5億美元、2011年就已經估值達10億美元的公司在幸運和努力之後,必然會迎來新一輪的快速成長——現在的小米能承擔40-50萬的 手機庫存,現金流越充足,吞吐量越大,對市場需求的把握越有經驗,在硬件端獲得越多認同,小米就將成長得越快。

可是,從2011年下半年的上行通道,直接連接到2012年新的上行通道,連續追求極致、壓力過大的超速成長,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火爆之謎

「不就是一部手機嗎?」

直到現在,很多人仍然搞不懂為什麼小米能掀起這麼大的熱潮。「不就是一部手機嗎?」有時候回過頭來,雷軍自己也會問自己這是為什麼。

粉絲們的瘋狂讓小米團隊吃驚,在廣州、武漢等地,小米之家本來是上午9點上班,可很多粉絲在8點就會到門口排隊。每一家小米之家成立時都會有人送花、送禮、合影,辦滿一個月的時候還有人來慶祝「滿月」。還有人專門為小米手機作詞作曲寫歌。

雖然雷軍在做小米手機時就想要像蘋果公司那樣,用產品喚起用戶的熱情,但驚喜還是來得太快。他想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

在我們這個社會,年輕的人們需要一種熱愛。

「這就是一種發燒文化。你注意,我們以前的發燒都是頂端人士去享有的,比如單反相機或者HiFi音響,還有更貴的是車,老百姓都玩不起。」雷軍說,「連iPhone對很多人來說也太貴了,而小米手機提供了一種熱情的附著物——這是我們真正提供的東西。」

「性價比」一直是很多中國公司制勝的不二法門,而在手機行業的中高端市場中卻從未出現過。雖然很多人從各種角度對小米手機定價有異議,但雷軍依然堅信這是對的,因為只有足夠高的性價比,在他看來才能具有超乎尋常的引爆能量。

當然,小米也有很多層面做得足夠好。比如在微博和論壇上的傳播,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曾經總結過一些經驗,「信息相對集中且以圖片、視頻為主, 讓用戶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很快產生興趣」。大量小米周邊內容的產生,也讓基於論壇和微博的自發討論和傳播成為特點。又比如小米大量員工出現在論壇和微博 中,在第一線和用戶進行無縫溝通,減少信息不對稱,同時成為了良好服務的一部分。

而小米牢牢抓住的關鍵點在於,通過性價比引爆的能量,讓品牌充分吸收,培養忠實的粉絲群,並輔以層層熱點事件,不斷創造新的周邊內容,固化並擴張粉絲群體。

這一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在於每個人都尋找著「熱情的附著物」。

「小米的粉絲文化其實主要就是做到了兩個重點: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以及良好的服務,未來則會在包括呼叫中心和物流在內的線下服務體繫上進一步強化。」一位小米公司內部人士總結道。他認為內容、溝通都是服務的一部分。

手機行業幹得好掙錢很容易,幹得不好也很容易關門。雷軍已經想好了,他要辦一個有粉絲的公司,而不是只追求銷售額沒有情感交流的公司。無論如何,事實證明他第一步走得不錯。

想像與約束

曾經有人問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小米2012年完成50億元銷售額,在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可以排第幾?」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意義,畢竟從沒聽說一年在線銷售量巨大的蘋果公司把自己歸入電子商務領域。

小米公司有三塊主要業務,小米手機、MIUI和米聊,而小米手機則包括了手機本身、銷售手機的小米網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小米服務體系(呼叫中心、倉 儲、物流等等)。毫無疑問,如果將小米網單獨拿出來打電商概念,在資本層面可以幫助小米公司得到一個更好的估值,這是個很大的誘惑,但這絕不是小米公司的 核心。

對小米而言,從外到內最重要的產品是手機,不管是去年發佈的小米一代,還是在2012年將發佈的小米二代(Mi-Two,與小米吉祥物「米兔」諧音)。

雖然還未看到真機,但通過幾方線索的零碎收集,可以確定的是小米公司上下對自家的第二款手機信心很足。「Mi-Two的外觀與Mi-One將有很大 區別,再也不會是『沒有設計的設計』。」有瞭解內情的人對記者說,「打個比方,你現在把蘋果iPhone 4S和諾基亞Lumia N800一起放在桌子上,它們的設計無法一下就分出高低,只能說有些人更喜歡其中一款,是喜好問題而不是水平問題。Mi-Two如果也放在一起,可能細節 上還有需要學習之處,但一眼望去基本上不會有太多失分。」

在未來一年的銷量上,小米也有著樂觀的預期,內部判斷到2013年年末,小米手機的銷量將會達到800萬到1000萬台——這段時間主要唱主角的手機必然是Mi-Two。

小米網所有的銷售都依賴於這一款產品,而這也是粉絲文化及小米品牌塑造的主要核心——是網站依賴手機,而不是手機依賴網站(渠道)。從這一點上看,其模式和蘋果甚至聯想電腦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在於自建渠道與合作夥伴渠道的比重而已。

小米手機無疑已經獲得初步成功,一方面,小米公司自己的官方渠道小米網在工廠擴容、產能提高的前提下加快了公開發售的節奏;另一方面,與聯通的合作 將小米在春節期間帶到了更多二三級城市用戶的面前。小米又推出了電信版小米手機,首發48小時收到92萬個「搖號申請」,官網上各種小米配件也仍在不停推 出。與此同時,小米公司還在探討Windows Phone系統和Web OS版小米手機的可能性。

目前,小米成功的基礎是產品(主要是手機硬件)和服務,以及創新的營銷。但是,如果說小米的核心是手機,那麼其手機的核心則應該是雷軍半年前所說的 鐵人三項和CPS的創新性。什麼是鐵人三項?硬件、操作系統、云服務。什麼是CPS?小米公司創造的這個詞,是通訊錄、電話和短信的縮寫。

這些本應該是小米從一開始就著手發力的地方,但目前還未能看到明顯效果。並且由於小米目前太過順利,讓人擔心這些東西是否會被進一步忽視。

從長期來看,小米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電子商務,不是一款正在試圖走向社交的手機即時通信軟件,而應該是小米手機從硬件到云端的整個鏈條——也就是小米手機、MIUI和云服務(比如賬戶同步、云存儲等)。

可現實如何呢?2011年小米做的兩件事,不管是上半年米聊發力,還是下半年小米網的建設,當壓力大、需要人的時候,MIUI都成為了「輸血者」的角色。回過頭看,雖然MIUI在2011年也有成果,但卻遠遠不足以讓人滿意。

如果說手機是小米立足的根本,則MIUI的創新才是小米能獲得真正長久發展的動力。小米公司經常有為購買者贈送附件比如手機後蓋的行為,也在不斷為小米手機夯實現實基礎,可卻沒有看到跟小米手機系統端和軟件端有關的任何增值服務。

在文章開頭雷軍做餅乾的一時靈感,實際上建立在「粉絲邏輯」的基礎上,可事實上它只能成為「事件」或者「品類」,卻無法為真正的「粉絲信仰」提供基 礎性加分。在快速發展中,小米可以用「粉絲邏輯」做很多有趣或者很酷的事情,而之前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些做法的有效性,可這些事情的階段性成功,如果一旦成 為了小米未來發展的「殺手鐧」,那或許反而會成為一件壞事——因為資源總是有限的,小米的成長又如此之快,當它在手機的現實鏈條投入的資源越多,就越無法 顧及系統和軟件層面的事。

或許這一切只是因為每個人都過於忙碌,小米從衝出嬰兒期到一飛衝天,孕育的時間還短,忽略了自己「粉絲邏輯」背後堅實的陣地。

米聊是否該回歸到MIUI旗下,考慮將自己的技術直接嵌入短信功能底層?哪怕是模仿iMessage,這也能讓小米在移動互聯網端獲得一些力量,同 時強化MIUI——同一系統短信免費互通。能否讓小米手機用戶在登陸賬號的同時,自動將通訊錄保存在云端,並以最方便的方式與其他人傳輸和交換?

凡此種種,或許更應該是以互聯網公司自居的小米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小米或許也看到了這一點。新年伊始,聯合創始人洪鋒從米聊調任MIUI團隊負責人,這應該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在小米大干快上呼叫中心、物流配送等業務時,能給洪鋒多少資源,還要等待時間的證明。

風箏要線,奔馬要韁,航船要舵。當小米手機一飛衝天,在廣闊的天地具有更大可能性時,更需要對亢奮的節制、對想像的約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3

碼兒啊你慢些走--二維碼叫停的核心或是要加快漢信碼推進的速度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nkbk.html

從去年騰訊非常高調的提出大力發展二維碼在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開始,這個領域的火爆大戲就沒斷過,幾個互聯網巨頭都迅速投入人力物力加快發展進度,之後阿里在移動支付和打車軟件上也使用二維碼,在支付方面和騰訊不斷發生火藥味十足的爭鬥,短短的半年多時間裡,二維碼在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方面的應用普及得以快速推升,甚至要成為移動互聯的又一個重要的入口元素了。

 

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已被公認的入口主要有四大類,其一是APP商店+助手,代表是百度收購的91助手;二是超級APP,如微信、微博等;三是桌面系統+搜索;四是瀏覽器,二維碼僅僅是一個富含信息的交聯工具,但是卻有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巨大魅力,如此高頻度的使用率,說它正成為移動互聯的一個重要入口名副其實,而且這個特性,正因為移動支付的蓬勃興起被無以復加的凸顯出來。

 

但是半個月前,這列正轟鳴前行的高速列車被央行突然的一紙禁令給叫停了,理由是安全問題。

 

二維碼在移動互聯應用的商業化進程中上位,是市場的選擇,在其它多種相對成熟的備選技術裡能夠脫穎而出,肯定是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基礎的,那麼在如此高歌猛進的態勢下下,被暫停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要想深刻理解這一觸發的原因,首先非常有必要瞭解一下二維碼在中國的發展史,搞清楚二維碼、QR碼和漢信碼之間的關係後,謎底自然就揭開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批公開的媒體報導,然後再來分析這亂象後的一二三。以下文字節選自「《漢信碼的前世今生》」,作者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技術部副主任,漢信碼發明人之一,漢信碼國家標準主要起草人王毅,他是AIMGIobal碼制標準專家技術委員會中國專家組成員,負責並參與多項二維碼技術研究項目與標準制定工作,因此他的認識比較全面,提供的信息很有參考價值。

 

「二維碼技術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問世,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展成熟,包括DataMatrix、PDF417、QR碼在內的一批二維碼碼制相繼制定了ISO國際標準,並在物流、單證管理、軍事、電子行業、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形成了大規模應用,形成了一系列行業應用標準。(下圖是國際上主要二維碼的比較)

码儿啊你慢些走--二维码叫停的核心或是要加快汉信码推进的速度

 

進入新世紀以來,移動商務的熱潮席捲全球,二維碼作為一種信息容量大、應用方便的數據載體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二維碼作為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上網門戶和服務憑證等應用已經漸趨成熟,形成了手機主讀和手機被讀兩種工作模式。

近兩年來,以二維碼為載體的移動商務開始在歐洲、美國發生爆髮式的增長,用二維碼作為產品、商品的第二標識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消費者、最終用戶通過掃瞄產品上的二維碼,可以直接獲得產品的附加信息,甚至支付行為。2012年,二維碼作為手機上網入口的概念被廣泛接受,騰訊公司、百度公司等互聯網巨頭開始在二維碼上投入巨額資源研發和推廣,二維碼廣告與標誌隨處可見,手機二維碼認知逐漸成熟,二維碼移動商務應用正在走出市場培育期。

 

幾年來,我國手機二維碼也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二維碼營銷詐騙頻現,亟需加強監管;二維碼業務發展粗放,需要標準化支撐;二維碼碎片化應用嚴重,缺乏公共服務平台支撐等問題突出。這些問題的出現,是二維碼技術與應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國二維碼發展缺乏自主二維碼碼制技術、編碼標識等系列二維碼標準以及可信二維碼服務等自主可信二維碼技術標準服務體系支撐的體現。

 

實際上,早在200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二維碼----漢信碼就已經誕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了GB/T 21049《漢信碼》國家標準(該標準已於2008年2月正式實施),標誌著漢信碼技術正式成為我國自動識別和數據採集技術的一員。

漢信碼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具有漢字表示能力強、可加密、效率高、抗畸變、抗污損、識讀快速等特點。漢信碼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二維碼新碼制開發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

 

 漢信碼與現有其他二維碼相比較,具有如下特點:

1.知識產權免費

2. 漢字編碼能力超強

3.極強抗污損、抗畸變識讀能力

4.識讀速度快

5.信息密度高

6.信息容量大

7.碼制擴展性強

 

為滿足用戶對漢信碼生成與識讀方面的需求,編碼中心在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企業的支持下,研發了能夠識讀漢信碼的手機識讀軟件,並且已經在蘋果公司iOS平台APP市場以及android平台的安智、安卓等各大市場正式上線,免費供用戶使用;同時,生成軟件也已在編碼中心網站上線,可供用戶生成漢信碼。此外,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會員——北京仁聚智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手機軟件也提供漢信碼生成識讀功能,從而使漢信碼移動應用具備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目前採用手機作為數據採集裝置的二維碼應用發展方興未艾,但我國大多數提供手機二維碼數據採集功能或服務的軟件與企業主要依賴於國外的碼制(如QR碼)、國外的開源軟件進行應用開發,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提供深度增值服務的技術積累;同時,二維碼的應用魚龍混雜,在信息安全、管理和服務方面也存在著很多問題。為此,編碼中心認為,漢信碼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二維碼,除了具有在信息容量、信息密度等方面的優勢之外,還能夠根據應用的不同需求,在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擴展,通過提供專用識讀軟件等方式,授權用戶或消費者掃瞄加密後的漢信碼,從而規避網絡欺詐,安全地獲得產品的附加信息。而且,漢信碼也可以接入編碼中心提供的產品追溯平台,從平台上獲取產品的深度信息,實現產品的防偽與安全追溯功能。」

 

除此文之外,關於二維碼在國內今年的整體發展,王毅先生在不同媒體和時間上發表的文章裡也多次提及,主要內容有:

 

1.關於二維碼應用在中國的市場推廣進程和發展階段:

 

二維碼移動商務的應用探索於本世紀初開始起步,隨著日、韓等國手機二維條碼的成功應用,我國企業意銳新創、銀河傳媒、清華紫光等企業在2005年開始將日本、韓國的商業模式引入國內,相關工作吸引了包括中國移動等移動運營商在內的業界關注與參與,以及風險資金的投入,制定發佈了最早的二維條碼移動商務應用系列企業標準,並在2006年~2007年掀起了第一輪二維碼移動商務應用熱潮;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從2008年開始,這輪熱潮漸趨沉寂。除了世界性金融危機以及用戶接受度不高、移動推進力度有限等問題之外,當時手機平台的不統一、智能化程度不高、手機攝像頭配置不高、廠商技術水平不高等因素,也是造成手機主讀業務發展不好的主要技術因素。此外,由於當時的手機主讀應用沒有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使得手機主讀業務發展後續乏力。手機被讀業務由於應用方式簡便,對手機要求不高、主要依託已成熟的二維碼識讀設備方面等優勢,在手機優惠券、手機票據等方面發展勢頭良好,同時,由於手機被讀業務的盈利點主要在識讀設備方面,有較成熟的盈利模式,因此,相關應用發展較為穩定。

 

之後,隨著國內互聯網大企業的介入,二維碼在移動商務中的應用復甦,並且這一次的上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和高度。

 

2.問題的出現與漢信碼的解決之道

 

隨著二維碼的應用的迅速普及,問題也隨之出現,目前中國大多數提供手機二維碼數據採集功能或服務的軟件與企業主要依賴於國外的碼制,主要是QR碼,並進一步用相應的開源軟件進行應用開發,這種使用現成的做法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未來提供深度增值服務的技術積累;正因為此,國家才早有預見性的開發了完全屬於自己知識產權的漢信碼。

 

漢信碼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二維碼碼制,除了具有在信息容量、信息密度等方面的優勢之外,還能夠根據應用的不同需求,,在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擴展,授權用戶或消費者能夠掃瞄特定的漢信碼,從而獲得產品的附加信息,此外,通過漢信碼也可以接入編碼中心提供的國家產品追溯平台,從平台上獲取產品的深度信息,實現產品的防偽與安全追溯。

此外,由於漢信碼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是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牽頭,集合中國條碼技術行業、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和相關產業技術各方實力,通過提供漢信碼生成識讀工具、系列的標準化制定工作與綜合服務平台的建設工作,借助漢信碼碼制核心技術創新、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創新、應用模式創新以及國際AIM乃至ISO標準的制定,最終成為中國自動識別產業在21世紀以及物聯網框架下長期發展的自主創新技術平台、產業平台、應用平台和標準平台。

 由此可見,在產業安全問題上,在自主知識產權的把控、延伸以及後續發展的設計上,漢信碼是都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和考量的。

 

3.漢信碼的商業化進程

據漢信碼研發團隊代表、編碼中心副主任羅秋科介紹,漢信碼技術目前已獲得國內國際多家主流二維碼生成軟件和識讀設備的支持。漢信碼已應用到國家國稅總局漢信碼增值稅發票和特種行業應用發票、廣東省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醫療衛生領域中新生兒疾病篩查等行業。

 

針對大眾應用,由編碼中心推出的免費漢信碼PC端生成軟件和手機端識讀軟件,標誌著漢信碼的應用從醫療、食品追溯、單證票據管理等單一的行業應用向大眾應用共同發展的轉變。

 

此外,在漢信碼等基礎技術國家標準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通過與服務提供商、運營商和行業組織的廣泛合作,進一步加快名片、追溯、防偽等應用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目前《名片二維碼通用技術規範》等二維碼應用國家標準已立項,有望今年年底通過專家審定。

最後,編碼中心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將會使漢信碼、商品條碼、全球商品數據平台與搜索引擎有機結合,並打造一個自動識別技術與互聯網捆綁應用的數據服務平台。

 

4.漢信碼對二維碼使用中的安全問題的整體應對方法

 

隨著二維碼應用的逐步普及,各種欺詐、釣魚網站或木馬病毒開始通過二維碼這個媒介威脅到用戶的利益。二維碼所包含的內容是否安全,如何確保掃碼結果不給用戶帶來風險,如何監管、引導二維碼的使用,確保二維碼用戶的安全及隱私是一個漢信碼成立之初就最為重視的問題。對此編碼中心的應對之策是:搭建可信的二維碼公共服務平台,為中國二維碼大眾應用提供公共服務,逐步規範二維碼技術的應用。

=====================================================================

 

根據以上的所有信息,我的個人研判和結論如下:

首先,二維碼是一個碼制體系的統稱,每個國家,出於國家安全體系管理的考慮,都應該有自己的二維碼碼制和體系,這個體系,中國已經具備,是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它的名稱是:漢信碼,簡言之,就是中國人自己的二維碼體系。

其次,在二維碼商業化推進中,一批先行企業直接照搬日本經驗和QR碼制,造成目前QR碼制在二維碼商業用用中更加普及的現狀,但同時也出現很多問題,可以說,目前二維碼商業應用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正是因為漢信碼的推廣普及進度不夠所造成的,詳細分析如下:

1.漢信碼立項和誕生的背景,首先是國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其次是信息產業發展自主產權和利益鏈自主把握的需要;漢信碼產業鏈不論在碼制標準的制定高度上,還是相關產業應用的安全性、業務延伸甚至市場化等各方面都已經進行了長期、細緻、全面的準備,是自有標準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自己的二維碼體系;漢信碼商業應用的每一步,都充分考慮相關標準的先行制定和安全規範;

但同時另一個事實是不論研發還是推廣動作都慢於市場的實際發展,這條線上的國家機構,相關企業,在應對市場的快速發展和靈活性方面顯得不足,甚至有些脫節,從漢信碼很早立項並作為作為國家重點工程歷經研發和取得國際認證,目的就是要在二維碼商業化浪潮湧起之後佔據完全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今天的局面,實際上已經被來自日本的QR碼佔據了主流,雖然目前在很多重要的商業應用上還沒有滲入,但任由此趨勢發展,顯然是違背了漢信碼的開發初衷。

 

2.目前主導二維碼充分市場化的幾大企業,尤其是騰訊,是不知道漢信碼的研發初衷,還是知道以後故意迴避,不願意受到某種有形無形的管控,或者是雙方根本就缺乏溝通,騰訊業務的實際發展等不及漢信碼的反覆規範與論證;國家在這個產業上還沒有來得及制定強制性規則,未料及實際發展如此迅速,給一些企業留出很大的投機空間;從騰訊微POS機的研發和使用思路上看,騰訊很可能是主動迴避使用漢信碼的,漢信碼的設計本身就充分考慮了很多延伸性安全管理上的問題,可以做到安全無毗漏,可溯源追查;騰訊微POS機如果做成,整個O2O系統形成閉環,二維碼用日本的QR碼,在支付這一塊和傳統的金融體系發生關聯,對騰訊來說,他只考慮到自己體系的便利和獨立性,卻不想QR碼搭建的二維碼支付,對整體金融體系會不會帶來各種性質的安全隱患。

 

3.漢信碼商業化的腳步在加快,尤其在那些安全性,惟一性,權威性要求很高的方面,比如稅控,彩票,溯源,還有支付,或許漢信碼產業鏈上的機構和企業認為只要抓住這幾個方面埋頭去做就可以了,其他的QR碼愛怎麼發展折騰隨它,卻不想QR碼在中國實際上已經快成為移動互聯的入口標準碼制了,不管是主讀還是被讀模式,發展到今天它要拿下移動支付這一塊非常重要的,安全性要求極高的一塊陣地,該怎麼辦?!

1994年,日本DensoWave公司研製出了QR碼,擁有QR碼專利的DensoWave曾宣稱不收取專利費,並且QR碼是完全開源的,各國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軟件和機具製造;但國外企業在產品推廣期放開免費使用,一旦形成規模後隨即收取高額費用幾乎已成為慣例,成為一個常見的商業模式,這不得不有所提防。目前中國國內使用QR碼已經如此普及,等發展到某個規模和階段,或者再深度發展,和你的銀行體系多處綁定了以後,和你各個方面都全面聯繫了以後,專利費是不是也要提上議事日程呢?美國的DM碼,在諾基亞大面積使用了以後,就要了2個多億的專利費,那可是沒什麼客氣的。

因此二維碼的安全問題實際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在具體使用中對使用者而言的,另一個就是國家信息安全意義上的,後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更大,因為條碼技術用於信息採集,信息安全在任何國家都是大事,正因為此,一個國家是肯定要做自己的二維碼標準的,所以大面積推廣漢信碼勢在必行,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自己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方案體系,為什麼還要去用別人控制,受制於人家的專利,延伸發展到中後期利益損失不可估量的技術呢?這個無論如何都解釋不通的!

 

4.也正因為此,漢信碼在安全問題上的預見和準備是極其充分的,甚至可以說漢信碼產生的原因本身就是安全上的考慮和要求,並且把標準化制定的工作貫穿始終,可是這些工作的落實相比市場發展大大落後,今天二維碼的應用中,QR碼成為絕對主流的現狀,是否可以說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和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如新大陸長期埋頭自研,缺乏與市場的溝通,沒有做好漢信碼基礎的普及和市場培育工作呢;造成這個局面到底是何原因,可能比較複雜,但事實就是二維碼應用發展的過於迅速與漢信碼商業化產業化進程不夠匹配,按照新大陸的公報,漢信碼芯片今年能夠面世,但是市面上,以二維碼為主要支付手段的應用已經卻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了了,騰訊們或許是等不了漢信碼研發體系的進度,或許就是要自成一派,只是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二維碼體系和標準,也發展出了幾近成熟的產業鏈,商業化進程正箭在弦上,稅控發票,彩票機具,溯源等等,而所有這些必須安全,必須統一標準的業務,都是在漢信碼的產業鏈上展開的,應該是絕不允許有哪家企業自成一體,獨立於漢信碼體系之外,所以支付業務想繞道自行,那麼因此接到一紙禁令,看來也是必然的。

 

5.從國家早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自己的二維碼體系來看,限制二維碼的商業應用是不可能的,此次在支付上的叫停,就是一個二維碼發展規範化的具體表現,是二維碼,確切的說,是漢信碼整體技術方案即將大踏步走上市場化運作征程的開鑼之舉,中國已經有了完整、安全、自成體系的二維碼技術,而且投入巨大,它的落地實施是必然的。

 

2013年12月16日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正式進入推廣應用。

這次會議,是漢信碼產業鏈非常重要的一次會議,所有相關企業都出席了這次會議,重要的合作者中,除了新大陸,還有互聯網巨頭百度,但卻沒有風頭最健的騰訊公司,從這個報導看,漢信碼的商業化推廣已經進入了快車道上,但是其影響力還不夠大,很多人甚至都搞不清漢信碼、QR碼和二維碼的關係,以及未來誰是主流,當然這種境況也和漢信碼的芯片化進程還未完全落實相關。

早在2012年10月新大陸公司就與編碼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主要集中在漢信碼解碼芯片研發及其產業化推廣方面。根據協議,目前新大陸漢信碼解碼芯片的研發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有望在2014年完成流片投入應用。

可見,漢信碼的大規模市場化應用,應該會和漢信碼芯片產業化能力的落實同步。

 

當下,二維碼產業的聲勢已經被騰訊主導的QR碼主讀模式大大的佔據了風頭,騰訊這頭披著小企鵝可愛外衣的狼,搶佔市場的慾望如此之強,相比之下,國家隊的步子,就顯得慢了,雖然騰訊這件事情上做的過了火,也失算不少,但是這種精神和商業發展速度著實可嘉,互聯網龍頭的風範,倒是貨真價實。

以新大陸為代表的漢信碼隊,確實把握了相當的壟斷因素,不過市場化能力也確實需要向騰訊學習,只是令人不解的是,騰訊在二維碼上下了這麼大的功夫,為什麼在基礎問題上犯錯,從聲勢浩大的要推微POS,到電視媒體上突然否認做這件事,小馬哥是不知道二維碼的國家標準和相應體系早已建立還是刻意挑戰呢,當然隔行如隔山,騰訊應該是對二維碼碼制體系的整體複雜性和在國家安全性上的高度估計不足,;從一篇報導漢信碼新聞發佈會的文章中,國家編碼中心技術部副主任王屹談及騰訊的口氣看,對騰訊缺席漢信碼最重要的新聞發佈會,是很不以為然的,他說:「我們不排除和任何一方合作」,不知此話的意思是不是大門朝騰訊開著,無所謂騰訊現在登門不登門,因為早晚要登門。

 

當下,從對二維碼整體發展的把握上,國內互聯網的三巨頭裡,百度和漢信碼主動積極合作,看樣子漢信碼在一些特定行業中應該會強制推行,例如支付這麼大的產業,不論是中小額度的移動支付還是更大規模的線下支付,都極有可能選擇二維碼技術,如是,那必定是漢信碼的應用市場,絕不可能讓QR碼、DM碼或是別的什麼二維碼技術染指,其他支付技術,如RFID和NFC,在知識產權的把握度上,也遠不如漢信碼強,所以頂層設計上,必須要考慮國家隊的意志,它是從整體安全考慮為出發點的,其立意肯定比一家個體的企業要高,不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具體到二維碼的多種使用安全上,國家必定要兼顧各方利益和總體的安全大計,尤其在二維碼已經被市場選擇認定成為主流應用,處於產業爆發前夜的關口上。

 

 

引用和參考資料:

 

探討二維碼背後的光鮮亮麗

http://vip.plas.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3000-d1071144641.html

漢信碼應用推廣新聞發佈會

http://www.cqn.com.cn/video/zjlb/601.html

中國版版二維碼軟件上市 或未與騰訊合作

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3/12-18/5636571.shtml

漢信碼的前世今生

http://www.cqn.com.cn/news/zjpd/wpbm/780514.html

二維碼暗藏專利風險 威脅信息安全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12/10/c_125831719.htm

漢信碼六大功能引領行業應用熱潮

 

http://news.163.com/13/1224/03/9GR3PR1600014JB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43

牛兒你慢些走:等等改革和實體經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73

註冊制,A股,兩融,證監會,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

本月16日,中國證監會暫停中信等三家券商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不得向證券資產低於50萬元的客戶融資融券。當日銀監會發布新規征求意見稿,擬明確委托貸款屬中間業務,限定資金來源及用途。本周中國央行連續7周公開市場無為。

以下是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張彩婷對上述事件的點評:

1)證監會查兩融旨在去杠桿和降溫股市,期望從快牛切換至慢牛以待註冊制改革推出。

證監會針對不同券商的兩融業務分別開出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警示等行政監管措施,並強調不得向證券資產低於50萬元的客戶融資融券,出手較重讓市場有些始料未及。

其目的有二:一在降杠桿控風險,規範兩融發展;二在為股市降溫以待註冊制推出。推動轉型創新、降低融資成本和去杠桿關鍵在於推動直接融資,這在公共政策部門有高度共識,因此過去半年呵護牛市以推動註冊制改革。但過去的加杠桿急漲行情可能不符合監管層的最佳劇本,最佳劇本是牛市半山腰推註冊制,而註冊制最快要在15年下半年推出,因此監管層發出了“牛兒你等等我!”的心聲。

正如我們在14年12月10日點評《灑灑水,降降溫——留意監管層態度的變化》和12月24日報告《大分岔:從快牛到慢牛》中提到的杠桿融資和急漲風險必然會導致監管層灑水降溫,未來是市場和監管層的博弈,從快牛切換至慢牛是雙贏,暴漲暴跌是雙輸。

2)銀監會限委托貸款亦防資金繞道進入股市。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並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不得用於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這主要是針對12月表外融資一改7月以來的頹勢,同比異常多增。

限制委托貸款資金來源是為了抑制地方為應對1月5日前完成地方政府債務甄別的要求過度突擊貸款沖債務規模。限制委托貸款的投資方向則為了防止部分資金繞道進入股市,也是灑水降溫之舉。

3)三大監管部門配合以實現央行信貸寬松能夠進入實體經濟和推進註冊制改革。

央行連續七周公開市場無為,實在是貨幣松緊兩難,松了怕貨幣進不了實體經濟反而繞道給股市火上澆油,緊了怕對實體經濟雪上加霜。因此,通過各監管部門配合打出組合拳,卡住貨幣脫實向虛的通道,為央行後續貨幣政策寬松以托底實體經濟創造條件、騰出空間。

14年底-15年初基建項目審批力度已有所加大,預計1月信貸投放力度較大,在通過監管新政避免貨幣脫實向虛之後,對投資和經濟帶動效果將在3-4月開工季顯現。

預計在為股市降溫之舉後,中央將加快《證券法》修訂、註冊制改革、降準等進度,推動直接融資,托底實體經濟。

作為在市場最低谷最早最堅定提出“大牛市論”的賣方宏觀團隊,我們認為改革牛正進入第二波的節奏,綜合改革預期、政策寬松、利率下降、經濟築底、估值修複和監管新規等因素,未來快牛切換為慢牛(《2015年的十大猜想和三大風險》)。牛市還在路上,但牛兒你慢些走,等等改革和實體經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