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纖從去年開始,旗下兩大關鍵本 業瓶用酯粒、化纖等部門轉虧為盈,電子材料領域在投資五年後,友輝光電終於獲利,達輝光電有機會止血轉盈,而金融事業大台北銀行和新光證券也穩定獲利中, 讓新纖進入收成期,在吳東昇規畫下,新纖不但本業要獨當一面,轉投資也要發光發熱。 撰文‧張惠清、張弘昌 以化纖原料起家的新光合纖,在二○○四年十二月由家族老四吳東昇接任董座之後,在內部提出產品大變革,切入獲利力較高的工程塑膠及電子材料面板領域有成, 去年本業開始獲利,旗下電子事業及金融兩塊轉投資事業更是新纖的小金雞。 對新纖來說,今年將進入關鍵成長期,根據法人資料顯示,受惠大陸需求強勁,新纖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二八○億元,較去年一九七億元,成長率超過四成,過去幾 年轉趨低調的吳東昇,似乎又要大放光芒。 電子材料事業布局有成 事實上,新纖歷經五年的整頓改造,不僅走出低潮,也開始大步向前邁進衝刺營收;此外,轉投資的友輝、新輝及達輝,在連虧數年後已經站穩腳跟,其中友輝去年 不但轉虧為盈,獲利還直逼半個股本,對新纖來說,這些子公司從過去財務上的大包袱,搖身一變成為會下金蛋的金雞母。 對電子材料事業看好的吳東昇企圖心不止於此,真正讓他最驕傲的還是今年開始量產交貨的TAC(三醋酸纖維素膜)廠達輝,上半年甚至將與國際外資大廠強強結 合,擴大經濟規模產能! 「達輝現在一年可以達到七、八億元的營業額,今年開始量產銷售給台、日、韓等大廠,我們準備要在五、六月增資,到時候會引進財務投資者或策略投資者!」吳 東昇證實,達輝今年上半年再增資十億元,目前有意合資的夥伴不是外傳的友達、新奇美等台灣面板廠,比較可能是日本通路商。吳東昇強調,增資的前提就是為了 開啟第二條生產線做準備,快速拉升獲利。 達輝目前資本額是三十億元,○六年新纖以十二億元買下德國LofoTAC膜廠,至今總投資金額達四十億元。由於TAC膜品質對光度、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高, 關鍵技術在配方、製程等,進入門檻高,也讓達輝成為台灣第一家有能力生產TAC膜的化學膜大廠。不過目前經濟規模並不大,必須透過市場結盟擴大產能效益, 因此吳東昇才有意尋找國際外資大廠合作! 吳東昇坦言,達輝年產能也才只有三千五百萬平方米,與日本大廠相比規模仍小,尤其目前全球TAC膜市場主要掌握在日本富士與柯尼卡兩家身上,因此他對達輝 布局十分小心。不過,他認為TAC是可長可久的行業,因為隨著面板、電子書等市場熱賣,讓他更具信心。 事實上,近期新纖受到外資與法人圈注意,關鍵即是在電子薄膜材料領域布局有成。新纖先後共投資友輝、新科、新輝與達輝四家公司,在吳東昇的規畫下,每家公 司都要分別上市櫃。而最快讓吳東昇圓夢的就是友輝,預計五月將先上興櫃,明年上半年上市掛牌,是吳東昇接掌新纖後第一家掛牌上市的小金雞! 看好聚酯市場未來發展 吳東昇表示,他這幾年將新纖定位為材料公司,從本業的化纖、塑膠到電子材料化學膜的應用,並且跨入下游加工領域,在本業的布局上,他一直希望新纖能透過研 發找出差異化的利基產品,在傳產業賺行銷財、研發財,避開與大陸業者的削價競爭。因此,這幾年新纖在本業上有了改變,專攻毛利較高的聚酯薄膜、膠片等產 品,連帶也使營收比例上也有調整,至今塑膠產品類占總營收達五○%以上,已經超過化纖產品。 吳東昇十分看好聚酯市場的發展,目前新纖在瓶用酯粒占營收近五成,其餘為紡用化纖產品,且下半年還會針對工程塑膠與聚酯擴廠。他表示,聚酯每年仍有七%的 成長,需求還在增加,這是比較好的產品,燃燒沒有戴奧辛也可以回收,功能又很多,從纖維到光學用途多元化,而新纖投入瓶用酯粒最早,甚至還是第一家取得 「寶特瓶」註冊商標的業者。 目前新纖生產瓶用酯粒年產能約在七十萬噸,僅次於遠東新世紀八十萬噸,主要客戶在日本市場,另外新纖在泰國廠生產的瓶用酯粒更在當地擁有四○%的市占率, 目前在歐美市場也擁有固定客源,預計年底新增產能後,明年總產能將可達一百萬噸,是新纖下半年營收成長的新動能! 至於金融業投資部分,吳東昇手中主要有大台北銀行(前台北一信)以及新光證券,均在穩健獲利中。新光證去年每股獲利超過一元,表現相當亮眼,即使前年金融 海嘯肆虐全球,仍能保持單月獲利的實力。目前大台北銀行已經登錄興櫃,而新光證也準備在今年推動上市,未來新纖將享有承銷利益。 另外,新纖帳上擁有兩萬張的大台北瓦斯、十萬張的新光金控、二.八萬張的新紡、以及三千多張的新產股票,潛在收益不少,而土地資產也是新纖的重頭戲,其中 一九九七年在杭州設的華春廠占地三七○畝,時隔十四年該地已成為工商區,市價計算潛在增值利益可逾三十億元,以目前股價在帳面價值附近來看,新纖未來的股 價表現應該相當精采。 本業與轉投資皆有佳績 ——吳東昇事業版圖 製造 新纖 營收(億元) 稅後EPS(元)07年 254.2 0.46 08年 231.5 -0.05 09年 196.7 0.55(估) 金融(未上市) 大台北銀行 營收(億元) 稅後EPS(元)09年 6.61 0.15元(上半年) 新光證券 07年 4.6 1.43 08年 4.5 0.82 09年 5.1 0.66(上半年) 資料來源:股市觀測站 轉投資:電子材料面板(未上市)子公司 持股比(%) 主要產品 2008年EPS(元) *2009年EPS(元) *2010年 EPS(元) 新輝 100 PET / TAC的機能性薄膜 -0.31 -0.98 -0.22 友輝 79 背光模組所需的稜鏡片及聚光膜 -2.15 4.51 5.18 達輝 76 偏光板關鍵材料TAC膜 -4.55 -3.19 -0.18 *註:轉投資子公司09年與今年EPS為預估值 資料來源:大華投顧 |
(以上名單係由未完全發掘的奇怪上市的列表製成,敬請留意,謝謝壇主Abby的幫忙。)
英文名 中文名 牽涉數
WONG Chi Keung 黃之強 14
WONG Wai Kwong David 黃偉光 10
WONG Yat Fai 王溢輝 10
WONG Yun Kuen 黃潤權 9
LAM Ping Cheung Andrew 林炳昌 8
LAU Man Tak 劉文德 7
LO Ming Chi Charles 勞明智 7
TSE On Kin 謝安建 7
MIU Frank H 繆希 6
CHAN Sze Hung 陳仕鴻 6
ORR Wai Shing Joseph 柯偉聲 5
CHI Chi Hung Kenneth 季志雄 5
KWONG Wai Tim William 鄺維潻 5
LU Hong Te 呂鴻德 5
CHAN Chi Yuen 陳志遠 5
CHOW Kin Ming 周堅銘 5
CHUNG Yuk Lun 鍾育麟 5
NG Yick Man Andy 吳奕敏 4
CHAN Chun Hong Thomas 陳振康 4
WONG Lung Tak Patrick 黃龍德 4
FUNG Chi Kin 馮志堅 4
KO Ming Tung Edward 高明東 4
CHIU Kong 趙鋼 4
CHAN Kin Sang 陳健生 4
NG Leung Ho 吳良好 4
IP Man Tin David 葉漫天 4
LAM Kwan Sing 林君誠 4
FAN Man Seung Vanessa 范敏嫦 4
TSE Wing Chiu Ricky 謝永超 4
LAM Cheung Shing Richard 林長盛 4
SUE Ka Lok 蘇家樂 4
WONG Hin Shek 王顯碩 4
CHUNG Wilson 鍾紹淶 4
SWARTZ Kristi Lynn 4
LEUNG Yu Ming Steven 梁宇銘 4
CHEUNG Chung Kiu 張松橋 4
WONG Chi Fai 黃志輝 4
伊拉克第四輪能源開發招標將於5月30日至31日舉行,將有47家石油公司競逐12個油氣田的開採權,每個油氣田平均佔地6500平方公里。
伊拉克石油部稱,第四輪能源開發招標主要是為擴大伊天然氣產量,以滿足發電行業需求,發展基於天然氣的相關行業,增加伊石油儲量。這12個油氣田,預計將為伊拉克的能源儲量增加29萬億立方英呎天然氣和100億桶石油。
此次招標的油氣田多位於伊西部和中部偏遠地區,難以保護其不受伊拉克叛軍的襲擊,因此使投資風險加大。
為吸引更多公司參加競標,今年2月伊拉克石油部修改了最初的合同草案,將國有企業參股部分從合同中去除。在原合同中,伊國有石油企業必須佔每塊油氣田25%的股份。
中國共有四家公司參加此次競標:北方工業公司旗下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及其獨資設立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企業將與英國石油公司、美國雪佛龍、瑞士嘉能可、日本三菱、荷蘭殼牌、法國道達爾、韓國SK集團、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企業競標。 此次競標企業中,不包括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這家公司因早前與伊拉克北部半自治的庫爾德地區政府簽署油氣開採合同,觸怒了伊中央政府,被禁止參與競標。
中標的公司可立即開採在油氣田中發現的天然氣,但當發現石油儲量時,伊拉克石油部有權要求其停止對該油田的開採,最長可達七年。承包該油田的公 司,在此期間仍可獲得開發成本的賠償以及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外加3%的利息。但如果承包公司決定在停采期間退出項目,將不能獲得利息,同 時將失去恢復生產後開發該油田的機會。
設計上述條款,是為幫助伊拉克維持並增加石油儲量,以抵消可預計的消耗,同時從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獲得更大的出口配額。歐佩克將於6月召開會議討論新配額。
自2008年第一輪能源開發招標至今,伊拉克已舉行了三輪能源開發招標活動,簽署了14份油氣田開發服務合同。目前,伊拉克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 約為112萬億立方英呎,位列全球第十位;擁有1430億桶已探明原油儲量,以及2140億桶潛在原油儲量,是歐佩克成員中原油儲量最大的國家。
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佔國家財政總收入的95%。近年,伊政府一直努力提高石油出口量,以增加石油收益。■
| ||||||
台灣IC設計業吹起「移民潮」,安恩、創傑、凌耀紛紛賣給外商,高價售出的背後,反映出台灣IC設計業的競爭力弱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得不將公司賣掉? 撰文‧林宏文 二○一四年,說是台灣IC設計業「被購併」年,應該不為過。從年初的安恩、創傑到近期賣給美商的凌耀,若再加計整併為一的旭曜,今年才過一半,台灣IC設計業就有四樁大型購併案。 仔細觀察這些公司的購併決策,從產品、客戶及營運面等,都有強烈互補性。例如凌耀賣給威世光電(Vishay),威世在汽車電子領域佈局頗為深入,兩家公司合併後,凌耀得以切入這個久攻不下的城池,加上威世內部也沒有IC設計團隊,彼此業務沒有重疊之處。 買下創傑的藍牙晶片廠微晶科技(Microchip),專精於微控制器、混合、類比及快閃記憶體等晶片,與創傑的產品及客戶形成互補;至於安恩與艾科嘉(EXAR),也有相輔相成的互補效果。 矽谷思惟 企業當豬賣 有趣的是,這四大購併案背後主事者都具有矽谷背景。例如,安恩科技創辦人是韓裔美國人Yong Eue Park,早期在三星工作,公司總部設於矽谷;創傑董事長吳廣益,早期是宏碁美國總經理及矽谷旭揚創投的合夥人,六年前被推舉為創傑董事長,負責進行重整改造;敦泰董事長胡正大,是在美國多家半導體公司工作十六年後,才回工研院及台積電工作;凌耀總經理施振強則是留學、工作到創業都在美國,十年前才臨危受命接手改造凌耀。 這群在矽谷浸淫多年的創業家,對於企業購併比一般經營者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在產業進入轉型修正的挑戰過程中,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把企業的競爭位置擺好,自然成了這波IC設計購併潮的先鋒。 一位台灣IC設計公司的董事長便說,「矽谷與台灣企業對購併看法確實不大一樣,台灣老闆把企業當兒子養,捨不得賣;矽谷老闆則把公司當豬賣,養肥了就要趁價錢好時賣。」這番話聽在吳廣益耳裡,他卻不以為然,「很多人都覺得賣公司的人是輸家,買公司的才是贏家,但其實不然,如何透過合併收購找到企業最佳競爭優勢,是CEO最重要的事,若透過合併可以取得最有利的條件,就該趕快做出決策!」但如果公司經營得很好,或者大環境有利公司生存,又怎會走上把公司賣掉的路?施振強不諱言,台灣IC設計業目前有幾個現象,讓企業在思考對外購併時受到不少限制,而許多問題背後所透露的,其實是台灣基礎競爭力流失的警訊。 施振強舉例,凌耀也曾考慮購併國外公司,但台灣IC設計業本益比相較美國股市還低,無法為凌耀籌措足夠資金,要找合併對象也很辛苦。此外,主管機關要求公司每年須將獲利提撥比率發放股利給股東,保留盈餘要課稅,企業就不容易擴大投資與經營版圖。 對此,吳廣益也頗有同感,「IC設計業不像製造業,有土地廠房及設備資產,IC設計公司擁有的只是人才與專利,想向銀行借錢並不容易,尤其是○八年金融海嘯後,IC設計公司都傾向多保留一點現金,作為營運的準備。」政府卻規定保留盈餘須課徵一○%的稅,沒有因應產業特性而有調整,也難怪施振強在不得不將凌耀賣給美商時,會大聲疾呼是政府逼他下這個沉重的決定。 智財沒保障 不如賣掉 另一方面,施振強直指,「相較美國來說,台灣還有一個很大的罩門,就是對專利保護不夠積極。」過去,凌耀曾遇過明顯的抄襲案例,為了告這家公司,不僅花許多力氣舉證,甚至為取得對方侵權的證據,還必須向對方的代理商買產品,因為取得樣品的手段若不正當,就不被法官所採信,「感覺好像我們要去找人家麻煩,台灣法律似乎都在懲罰好人。」施振強說,以前他在美商LevelOne公司工作時,曾經因為乙太網路的技術被侵犯,因為高額的侵權罰金,將對方告到倒。可是,凌耀在台灣卻是官司打贏了,法院只判對方賠一點小錢,根本不痛不癢,反而讓侵權公司覺得,「大不了公司關了,再開一家就好了。」智慧財產權的錯誤觀念就此萌生。 大環境不利台灣IC設計業擴張,營運成長動能又陷瓶頸,走上購併尋求轉機,似乎是台灣IC業不得不的選擇。近年來中國市場崛起,全球科技業面對激烈的典範移轉與價格崩壞,拿智慧型手機晶片來說,高通與聯發科兩家公司為求吃下更多市佔率,不斷進行晶片整合與降價,讓其他競爭者難以招架,不僅居全球前三大的博通已退出市場,大陸展訊也從美國下市,由紫光集團進行展訊與銳迪科的合併動作,連英特爾都被迫要與中國IC設計廠瑞芯微合作。 由於外商進軍中國市場失敗者居多,台灣IC設計業進軍中國雖非每家都成功,但有聯發科、敦泰等成功案例在前,讓外商相信以台灣人才打中國市場,成功機會比較大,這也是為什麼外商會紛紛來台插旗IC設計廠,寧可付出多達兩成的溢價也要買。 不論如何,在四大購併案後,動搖了其他IC設計業的經營念頭,尤其當台灣IC設計公司一家家選擇將公司出售外商,不想再當台灣公司時,台灣IC設計業「移民潮」恐怕就不是小事了。 台灣IC設計業,半年出走4家 —4大購併案資訊 被併公司 收購公司 每股收購價(元) 購併總價(億元)旭曜(3545) F-敦泰(5280) 1股敦泰換4.8股旭曜 154 創傑(5261) 微晶科技 143 99 F-安恩(3638) 艾科嘉 91 67.5 凌耀(3582) 威世光電 139 60.5 註:旭曜為存續公司,主導合併案的是敦泰 資料來源:各公司 |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20日簽署命令,撤銷部分對西方國家產品的進口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新華社,俄羅斯聯邦政府20日發布消息說,根據農業部門對商品市場的分析,並考慮到進口替代能力和部分群體利益,決定對本月7日出臺的進口禁令清單進行調整。
不過,仍有跡象表明,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持強硬的反制裁立場。英國《衛報》報道稱,周三,莫斯科四家麥當勞餐廳被暫停關閉,俄羅斯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衛生條件不合格、能量及營養價值等數據不達標。此舉被社會輿論評論說是俄總統普京對歐美制裁的針鋒相對的報複。
這其中就包括蘇聯解體後不久在俄羅斯開業的首家麥當勞餐廳,它還曾被形容為全球最繁忙的分店之一。麥當勞在俄羅斯境內有438家分店。據麥當勞2013年的數據,俄羅斯是該集團除北美地區以外的七大主要市場之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俄羅斯消費者監管部門表示,將對上述餐廳進行進一步檢查。
根據最新清單,馬鈴薯種子、洋蔥種子、營養劑、濃縮蛋白、食物纖維補充劑、無乳糖乳品,以及鮭魚和鱒魚魚苗被從進口禁令清單中剔除。
本周早些時候,一群俄羅斯人下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請願書,他們要求將一些“用於特殊膳食目的”的產品從進口黑名單中剔除,其中涉及乳糖或無谷蛋白。乳糖和無谷蛋白“在俄羅斯沒有替代品,而且對兒童和腹腔炎患者是唯一的無乳糖和無谷蛋白營養品。”
為回應美歐對俄進行的經濟制裁,俄政府8月7日公布食品進口禁令清單,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肉類、奶制品、果蔬等暫時停止進口。
歐盟此前估計,俄食品消費對外依存度高達35%,食品禁令將在今年內對俄羅斯經濟造成230億歐元的損失。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及,俄羅斯一位地方農業部門官員Kommersant說,庫頁島奶酪價格已經漲了10%,肉類漲了15%。雞腿價格漲幅更為驚人,高達60%。
由於進口貨源收窄,俄羅斯境內食品供應量縮減,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食物價格也在上漲。濱海邊疆區從中國進口的蘋果價格漲了三分之一,肉類漲了26%,魚類漲了4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3-2 11:27 編輯 華瀚已托管+投資四家大型醫院,躋身中國最大民營醫院集團行列 醫療服務業務將成為華瀚2015年及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點。本報告對華瀚醫療服務業務的規模、商業模式、核心優勢、利潤來源和盈利預測等進行了系統論述,對公司各項業務板塊也重新進行了歸納性整理。 一、華瀚醫療服務版塊已經清晰,躋身中國最大民營醫院集團行列 華瀚 2014-2015 財年中報披露:“本期間內,已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政府、銅仁市政府簽 訂框架合作協議,受托經營轄區內市級公立醫院及縣級主要公立醫院。目前已與六盤水市 人民醫院、銅仁市人民醫院等四家醫院達成供應鏈整合、優勢學科共建、大數據服務建設 和其他受托事項,以及共建新醫院的協議並已開始具體實施,其余約十數家公立醫院和國 企醫院的合作正在抓緊協議中。除此之外,本集團還與中國內地多個地區政府及公立醫院洽 談大健康主要包含醫療服務投資專案事宜。本集團在醫療服務領域的發展就此邁出了堅實的 一步。” 華瀚目前已正式托管+投資4家大型醫院,分別為托管3家醫院:六盤水市人民醫院、銅 仁市人民醫院、六盤水市婦幼保健院,合資共建1家醫院:六盤水市涼都人民醫院。公司之 前對這4家醫院的規模都有披露,分別為: ![]() 華瀚當前托管醫院床位數規模已接近鳳凰醫療,躋身中國最大民營醫院集團行列 鳳凰醫療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集團,截止目前鳳凰醫療托管+收購的大型二、三甲醫 院總數為5家(2家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其中一家北京健宮醫院為控股投資擁有(持 股比例80%),其他醫院全部為托管模式,截止2014上半年鳳凰醫療運營床位數為3,363張。 華瀚當前托管醫院的床位數規模已接近鳳凰醫療,躋身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集團行列。 ![]() 醫療服務業務將成為華瀚2015年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2014年公司醫療服務業務只有六盤水市人民醫院一家貢獻業績(3個月的管理費和不到2 個月的供應鏈管理業務),合計收入為2153萬元港幣和利潤488萬元港幣。2015年托管3家醫 院的管理費、供應鏈管理、以共建優勢科室為重點的增值服務三項業務將貢獻完整年度的利 潤,按照公司之前給出的盈利預測指引,預計現有3家托管醫院2015年將實現凈利潤1.27億 人民幣(1.59億港幣),詳細盈利預測分析見下文。 華瀚已與十家左右大型醫院就收購和托管事宜簽署框架協議,未來將簽署正式協議 包括六盤水水礦總醫院(三甲) 、首鋼水鋼總醫院(三甲)、六盤水第二人民醫院(三 甲),2013 年合計收入 6.1 億,合計床位數 2418 張,以及銅仁市 7 家縣級醫院(2013 年合 計收入 11 億元以上)等。另外華瀚在貴州省外拓展醫療服務業務也已取得較大進展,現有 多個城市在與華瀚洽談醫療服務合作事宜。如果華瀚能在近期與貴州省外城市簽署醫療服務 整體合作框架協議,證明公司的醫療服務業務是可以跨省向全國複制的。 華瀚之所以能快速跨地區複制醫療服務業務,其核心優勢在於: 公司不僅參與當地公立醫院改革,為當地引進先進醫療設備、診療技術,緩解地方政府 財政壓力,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同時還將在當地建設幹細胞存儲庫、胎盤血白蛋白等血 液制品生產基地、基於幹細胞治療技術和人胎盤多肽技術的抗衰老中心。“華瀚模式”可以 帶動合作城市的醫療服務、生物制藥、抗衰老、養老等多個產業協同發展,帶來巨大經濟 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得到眾多地方政府極大認同,尤其是旅遊產業發達城市,他們希望 通過與華瀚合作成為中國的“弗里堡”(弗里堡是瑞士著名旅遊聖地,其利用羊胎盤素技術 建設成為世界著名的抗衰老中心,帶動其旅遊產業協同發展)。 華瀚在 2013-2014 財年年報中明確指出:“發揮整體優勢和尋求新的增長點,快速進入 醫療服務領域,使醫療服務成為集團未來業務、利潤重要板塊,通過供應鏈整合和以優勢 學科(科室)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增值服務的展開,形成可快速複制的醫院投資和管理的系統集成。以創造政府、醫院、企業、患者四方共贏局面為目標,政府專註醫改方向和監控, 醫院專註醫技提升和發展,企業專註投資和運營,患者則充分享受醫療改革紅利和質優價廉 的醫療服務。在此模式下,做大醫療服務事業,成為本集團重要的業務和利潤增長點。積極 探索以醫療服務為核心平臺,帶動養老、旅遊等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模式。” 公司 2014-2015 財年中報還對醫療服務業務的具體實施計劃進行了披露:“依據國家行 業政策指引,把握醫療服務市場多元化發展機遇,以資源有效配置及「八不變」為條件快速 實現以地區級城市為單元的醫院集群合作;通過供應鏈整合快速實現銷售規模和利潤,通過 以優勢學科建設如腫瘤科、體檢中心、高端生殖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增值服務的展開,形成可 快速複制的醫院投資和管理的系統集成。同時,在六盤水市和銅仁市以 HMO 模式建立個人 健康管理中心,探索將歐美國家先進的管理式醫療服務嫁接在本集團現有的核心醫療平臺, 以其形成大量、穩定的中高端醫療消費人群。在多樣化經營體系中,做大醫療服務事業,成 為本集團重要的業務和利潤增長版塊。積極探索以醫療服務為核心平臺,帶動養老、旅遊等 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模式。另外,以基於雲醫療模式下的 IT 技術手段全面提升醫院的運營效 率和經營成果:以電子病歷為核心,打造數位化醫院管理系統,改善管理流程,提升運營效 率;構建以地市級為單元的區域大數據應用平臺,結合受托醫院需求,持續開發和優化軟體 支援系統,提供遠端會診、專科轉診、線上教育、醫院決策、健康管理等定制服務;以大數 據中心基地為運營管理中樞,創新推出移動健康監護系統,推進精細化客戶管理系統,提供 差異化的屬地醫療保健服務。” 據了解,華瀚計劃 2016-2017 財年醫療服務業務板塊目標規劃為:並購+托管 35-40 家 優質大型醫院(托管為主),醫院總收入 80-100 億元。未來華瀚的醫療服務業務可能超過制 藥業務,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2004 年華瀚收購德昌祥藥業時,德昌祥還是一家管理 落後、經營虧損的國有企業,現在德昌祥藥業已成為華瀚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華瀚的合作醫院基本都是當地最優質和壟斷性較強的大型公立醫院,這些醫院在當地 擁有極強的品牌優勢、優秀的醫生資源、龐大的患者客戶群體,目前在管理水平很低的情況 下,依然擁有較好效益,因此與這些醫院合作並不需要華瀚擁有極高的醫院管理能力,只 要給予醫院原有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有效的激勵,同時提供資金支持,就能夠獲得很好的收 益;鳳凰醫療托管的醫院多位於市郊的非主流醫院(北京地區醫療資源相對緊張),與這些 醫院合作對鳳凰醫療的管理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另外華瀚的醫療服務業務還將會與原有業務 產生巨大協同效應,未來將以公立醫院為核心平臺,逐漸發展私人會員,如一家縣級醫院鏈 接1萬VIP會員的方式發展私人定制,實現對會員的大健康管理,向會員銷售華瀚的保健品和 藥食同源的保健性藥品等。 華瀚引入央企金融財團戰略投資者,助力其醫療服務業務發展 今年2月初華瀚向建銀(國際)和華融(香港)發行6.2億港幣可換股債券,全部轉股後 總股本將擴大5.59%。華瀚高管認為:民營企業和國企聯姻並且產生業務關系有百利而無一 害,建銀和華融都是擁有強大實力和深厚資源的大型央企,華瀚未來要重點發展大健康產業, 包括醫院、人神、胎盤血白蛋白等業務,都要牽涉到各級政府部門,有了建銀和華融的鼎力 相助,未來幫助多多,隨著工作一項一項的展開,他們的作用就會有明顯的體現。今年1月6 日康健國際(HK3886)大幅折價19.67%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人壽,一方面證明康健國際得到 大型央企金融財團的認同,另一方面中國人壽擁有龐大的政府資源,可以幫助康健國際拓展 國內醫療服務業務,公告發布後股價至今已大幅上漲119%。 華瀚醫療服務業務—TIOT托管模式下利潤來源分析和盈利預測 華瀚托管醫院與收購醫院不同,華瀚並不能獲得醫院自身經營產生的利潤,而是通過 與醫院合作通過收取管理費、供應鏈管理、共建優勢科室為重點的增值服務等業務來獲取 收入和利潤。由於托管模式不涉及土地、房產等資產收購,屬輕資產擴張模式,另外對於醫 院和政府而言,無需改變公立醫院的性質,無需進行改制,醫院員工的身份不變、待遇提高, 因此阻力和難度較小,所以華瀚未來將主要通過TIOT托管模式實現快速複制與擴張,該模式 下華瀚各項業務的收入和利潤分析: 1.管理費: 管理費收入按醫院年營業收入的 3.5%提取,成本主要為人力和稅費成本,約為醫院年 營業收入的 1.5%,公司管理費項目的凈利潤為醫院年營業收入 2%。 2.供應鏈管理: 藥品、器械、耗材銷售約占醫院營業收入的 50%,即是供應鏈業務對應的收入,公司預計供 應鏈業務利潤率可達 15%左右(據了解,未來隨著規模優勢顯現和部分產品可以作為該區域 獨家代理品種,利潤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供應鏈管理業務凈利潤為醫院營業收入 *50%*15%=醫院營業收入的 7.5%,公司和醫院按比例分成(一般情況為公司分 70%,醫院分 30%), 公司供應鏈管理項目凈利潤約為醫院年營業收入 5.2%。 3.增值服務業務: 增值服務業務主要是華瀚為托管醫院投資購買先進設備,引進診療技術,新建優勢科室 等,這是各個醫院領導最盼望得到的,如建設綜合性高水平的體檢中心、縣級醫院的骨科科 室、市醫院的腫瘤科室和職業病防治科室、婦幼保健院的產科高端護理科室和產前篩查中心 等等,之前這些科室的很多病人都需要到市、省一級醫院治療,屬於醫保外流項目,現在增 加了相關科室,就可以在當地就診,這樣做也符合國家分級診療的政策,真正解決“看病難” 問題。此外增值服務還包括醫院食堂的營養餐、院內廣告位出租等多個方面,增值服務業務 獲得的利潤,公司和醫院按比例分成。公司預計與托管醫院合作開展增值服務業務後,第 1-4 年公司增值服務業務利潤(扣除給醫院分成部分)將達醫院年營業收入的 3%、6%、10%、 20%。 綜上,華瀚醫療服務-TIOT 托管模式下凈利潤合計:第 1-4 年預計分別為托管醫院年營 業收入的 10.2%、13.2%、17.2%、27.2%。 當前華瀚正式托管的 3 家大型醫院 2013 年總收入 10.3 億元人民幣,醫院靠自身運營每 年有 10%左右自然增長,2015 年總收入將達到約 12.46 億人民幣,華瀚現有 3 家托管醫院醫 療服務業務盈利預測: 第一個完整年度(2015 年)凈利潤約為 12.46*10.2%=1.27 億人民幣(1.59 億港幣) ; 第二個完整年度凈利潤約為 12.46*1.1*13.2%=1.81 億人民幣(2.26 億港幣) 。 註:華瀚與醫院開展幹細胞儲存業務及幹細胞抗衰老中心項目利潤暫未考慮 當前港股醫療服務業務板塊的鳳凰醫療市值 109 億港幣,對應 2014 年動態估值 43.6 倍 PE,康健國際市值 148 億港幣,對應 2014 年動態估值 123.3 倍 PE 。如果給予華瀚醫療 服務業務 2015 年 25 倍 PE 估值水平,華瀚現有 3 家托管醫院醫療服務業務未來一年的估值 為 39.7 億港幣。2015 年還將有 10 多家大型醫院陸續進入華瀚醫療服務業務。 ![]() 現在醫療服務行業剛剛向民營資本開放,與十年前燃氣、水務等壟斷性行業對民營資 本開放的情景極為類似,先進入的民營企業將會獲得巨大的發展機遇,向民營資本開放前期, 獲取項目能力和資金實力尤為重要,先進入的民營企業會獲得先發優勢,並積累管理經驗, 為以後全國擴張奠定重要基礎。未來民營醫院領域會像今天的燃氣行業一樣,出現市值超過 500億港幣的大型上市公司,所以香港資本市場給予醫療服務板塊上市公司較高估值水平, 鳳凰醫療、康健國際、華瀚生物等優秀上市公司都將擁有巨大發展機遇。
華瀚以生產、銷售獨家藥品為主,獨家產品收入占比70%以上,利潤占比預計接近90%, 公司目前擁有26個獨家產品,在目前招標情況下,從已招標省份來看獨家產品越來越體現出 他的價值:價格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降價都是象征性的(百分之幾),同時通過改變規格加 大包裝量,能夠在招標中取得有利的條件。獨家品種毛利率很高達到70%或80%以上,銷售費 用率40%左右,如果有降價也可以通過降低渠道費用等方式彌補。 另外由於很多省份非基藥招標3-4年才進行一次,華瀚的多數獨家產品現只在少數省份 銷售,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多個省陸續開展新一輪非基藥招標,這對華瀚是明顯利好,有利 於公司獨家產品擴大銷售區域。如本次湖南省招標,華瀚有17個產品中標,相比2009年新增 11個產品,中標產品里13個為獨家產品,華瀚高管對此十分樂觀,認為湖南省市場這一輪招 標後會有比較大的增量,同時中標品種多,投放的人力和市場開發費用都會相應加大,產品 群會實現快速增量,公司銷售部門準備在湖南省大幹一場。另外去年下半年還有幾個省份招 標,公司有多個產品都已新進入這些省份,如去年底福建省招標,公司中標8個品種,增加7 個品種,其中3個為獨家品種,公司初步估計福建省市場會因此增加年銷售收入約0.6億人民 幣。
公司 2014-2015 財年中報披露: “「人神經生長因子註射液」繼獲得中國食品藥品檢定 院進行藥品註冊檢驗通過後,於 2014 年底正式報送國家藥監局申請藥品生產文號,並進入 快速審評通道,排序在生物藥品組較前位置。” “「人胎盤血白蛋白註射劑」、「人胎盤片」、「人胎盤組織液註射劑」項目正式啟動,主 要設備已訂購。其中,「人胎盤血白蛋白註射劑」已獲貴州省藥監局頒發生產許可證。集團 繼續圍繞人胎盤和臍帶血等基礎原料展開研發工作,開始形成這些領域內的國內領先、完 整、高端的產品和技術鏈。在人胎盤蛋白質分離、純化、提取等工藝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性進展。繼續參與貴州省的「間充質幹細胞項目」研究,並同中國科學院、北京生物制品所、 遵義醫學院等單位緊密聯系合作,研發生物工程蛋白藥物及多肽產品、基因治療藥物、幹細 胞治療產品等。貴陽生物基地「人胎盤血白蛋白註射劑」等系列胎盤類產品專案爭取在 2015 年 6 月底前建成。” 華瀚新生物制藥業務相關產品2015年下半年陸續上市銷售,主要產品包括: 1.人神經生長因子(以下簡稱人神),神經生長因子是獲得第86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藥品, 通過實驗證明:神經生長因子(NGF)可促使腦神經再生,這一發現引起醫學界極大轟動。 人神是是鼠源神經生長因子的升級版藥品,擁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並擁有糖尿病導致周 圍神經病變這一重大病種的全球獨家適應癥(有關人神的深度分析可在格隆匯網站-華瀚生 物制藥專欄查閱《人神經生長因子有望成為超級重磅產品》了解)。 人神現已通過三期臨床 和中檢院的質量審核,進入國家藥監局的最後行政審批流程,由於人神是 1.1 類新藥,又是 生物制劑,完全符合國家藥監局加快審批的管理規定,目前國家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對於像人神這樣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的品種給予特別支持,現已經進入行政審批綠色通道, 預計 2015 年 6 月之前完成人神全部審批工作。未來人神如果能達到當前鼠神的銷量(760 萬支/年),人神的年收入將達 76 億人民幣左右,毛利率超過 90%,凈利率達 40%左右,凈利 潤將高達 30 億元人民幣左右,相當於再造 7 個華瀚。 2. 人胎盤血白蛋白,人胎盤血白蛋白是華瀚的獨家產品,通過胎盤提取人血白蛋白可以解 決無法新建漿站的難題,公司年報披露該產品生產線(該生產線還可同時生產人胎盤組織註 射液和人胎盤片產品)將爭取於 2015 年 6 月底建成。1 個胎盤可提取 2 支白蛋白,每支白 蛋白(10g)價格 350-600 元左右,未來發改委有可能取消白蛋白最高零售價限制,由於中 國血液制品嚴重供不應求,所以白蛋白價格還有提升空間。公司是貴州省唯一具有胎盤回收 資格的企業,貴州省理論上每年 40-50 萬新生兒,如果回收 30 萬胎盤,可實現生產 60 萬只 白蛋白產品,對應約 2.1-3.6 億元收入,胎盤還可以同時提取人胎盤血白蛋白、神經生長因 子、胎盤組織註射液(或金紫肽)、胎盤片等產品,平均攤下來,華瀚的人胎盤血白蛋白原料成本極低,凈利潤率預計可達 40%以上。公司在貴州省外回收胎盤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公司胎盤血白蛋白項目資本開支原計劃投資 4 億元左右,原計劃只在貴州采集胎盤,現在要 在四川、雲南、湖南、廣西等省都要進行胎盤采集,所以該項目資本開支計劃已隨之提升至 10 億元以上,華瀚高管預計人胎盤血白蛋白產品有望成為銷售額超20 億元人民幣重磅產品。 3. 人胎盤組織註射液,主要用於抗衰老領域治療,其療效會優於羊胎盤素註射液。與玻尿 酸自外而內除皺、抗衰老不同,人胎盤組織註射液是自內而外對人體進行綜合調理達到抗衰 老功效,可通過毛細血管迅速抵達人的皮下組織,刺激皮膚細胞分裂,對於皮膚粗糙、暗晦、 色斑、皺紋等都有很大改善,使皮膚變得光滑、潤澤並富有彈性,不過這種變化首先是基於 人體機能的全面提高,使得細胞更新的速度加快,內分泌得到平衡、自身免疫力提高,新陳 代謝旺盛,所改變的不僅是使人的外表容顏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生理上更加年輕化,使機 能衰退的器官恢複旺盛的精力。人胎盤組織註射利潤率極高,一個胎盤可生產 300 支胎盤組 織註射液,人胎盤組織註射液出廠價 40 元/支左右,相當於每個胎盤對應的人胎盤組織註射 液銷售額為 1.2 萬元左右,每個胎盤回收成本 300 元左右,華瀚高管預計人胎盤組織註射液 產品未來的盈利能力不會遜於人神經生長因子。 4. 人胎盤片,主要用於治療不孕不育,人胎盤片目前全國有三家企業生產,華瀚的人胎盤 片是國家單獨定價產品,預計上市後會有較強競爭優質。 華瀚的胎盤制品已形成這些領域內的國內領先、完整、高端的產品群和技術鏈,胎盤利 用效率極高。在中國自古有以人胎盤作為藥用原料的傳統,並且人胎盤片、紫河車等以人胎 盤為原料的藥品已上市銷售多年,人胎盤回收、檢測有相應的法規和流程,所以人胎盤回收 不存在政策障礙和倫理問題。另外胎盤不能買賣,只能交換和贈予,所以多數產婦都不會自 留胎盤,由醫院處置胎盤還有費用,所以華瀚回收胎盤相對容易,華瀚現在通過用婦科藥品 和奶粉交換回收胎盤,每個胎盤回收成本 300 元左右,未來形成規模後還可以用免費存儲幹 細胞資源作為與產婦交換胎盤的條件,這將與公司建立全國最大的幹細胞存儲公庫計劃產生 巨大協同效應。
業績加速增長 華瀚 2013-2014 財年扣非凈利潤 4.87 億港幣(同比+35.5%), 2014 自然年度扣非凈利 潤為 5.39 億,創出歷史新高,華瀚當前市值 83.55 億港幣,對應 2014 自然年度扣非凈利潤 為 15.5 倍 PE、1.5 倍 PB,明顯低於港股醫藥行業平均估值水平。當前市值對應 2013-2014 財年股息率 1.74%,對應 2012-2013 財年股息率 2.38%,在港股醫藥行業屬較高的股息率。 華瀚以生產銷售獨家品種為主,受益於新一輪各省招標,同時還有多個超級重磅生物制 藥產品在 2015 年下半年陸續上市,新生物制藥板塊將帶動華瀚的制藥業務業績加速增長。 2015 年自然年度華瀚的制藥業務預計將實現 30%左右增長達到 6.94 億港幣,華瀚 3 家托管 醫院醫療服務業務將貢獻凈利潤 1.59 億港幣,2015 年還有 10 多家大型醫院將陸續進入華 瀚醫療服務業務,2015 年華瀚整體業務凈利潤預計為 8.53 億港幣,給予華瀚未來一年 25 倍 PE 估值水平,對應 213.3 億港幣市值,對應股價 4.34 元港幣,潛在升幅 155%,如果考 慮可轉債全部轉股後總股本擴大 5.59%至 51.86 億股,未來一年合理估值的股價為 4.11 元, 潛在升幅 142%。 附:華瀚2013-2014財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列表 ![]() 華瀚2013-2014財年主要產品高開口徑銷售額和增速: ![]() 華瀚的成長路徑與複星醫藥非常相似,都是通過持續並購、整合實現快速成長。華瀚的 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較好,不是一股獨大的家族民營企業,沒有公司高管的親屬在公司 任職,華瀚擁有科學的決策體系、優秀高效的管理能力和極強的執行力。過去幾年華瀚對外 收購德昌祥藥業、桂林華諾威基因公司、美即面膜等公司均取得巨大成功,證明了華瀚高管 的管理水平,華瀚原來業務均屬充分競爭領域,即將要重點發展的醫療服務和新生物制藥業 務均擁有很高的壁壘,甚至是壟斷性經營,所以對華瀚長期發展潛力應有信心。 |
華瀚已托管 投資四家大型醫院,躋身中國最大民營醫院集團行列.pdf
499.97 KB, 下載次數: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