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对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我们没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因为它是竞争市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CNTBN9QVC5D7.html


【核心提示:尽管王建宙坦承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中移动“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大象能否快跑?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面对着金融危机、电信重组、3G发牌、手机用户普及率接近饱和、新竞争对手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过去一年来,外界不断如此追问中移动。

“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故事是否动听没关系,最终效益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7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北京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是今年“两会”之后,王建宙首次面对媒体的专访。

在这段缄默期内,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先后展开3G试商用,并已发动全面的市场营销攻势,中移动也在完成TD二期网络建设之后,于7月13日结束了TD三期的招标工作。

“我可以确认,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王说。

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王建宙不仅在思考,更在行动。他推动TD开疆辟野,不仅在国内,更把目标放到了国际市场。

“我们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坦承,与其他国内3G标准相比,TD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主动的一个表现,便是为了解决终端薄弱的问题,作为行业老大的中移动首次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联合研发TD。

而王建宙更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将中国自主创新的TD标准尽快实现国际化——这家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出尽风头的公司,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产业环境建设和技术研发上树立起领先者的标杆。

他表示,从自己上半年在日韩等市场的观察,“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在考虑应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目前终端是TD最薄弱环节

《21世纪》:从去年4月1日中移动开始3G试商用到现在有1年多。当时,我们看到TD的网络还很不完善,现在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王 建宙:网络的质量是推出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在我看来,从实验室到组大网,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从组实验网到组商用网,从你自己做测试到别人花钱来买服务,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现在,中移动已经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折。之所以说完成,是因为TD已经按照商用网络的要求完成了优化。

目前,TD网络质量已经有全面的提升。就在两个月前,我和同事到乌鲁木齐,从下飞机就打开了两个手机的视频通话,到宾馆一共走了30公里,电话一直都没有中断。

《21世纪》:按计划今年底要完成三期TD网络建设,但直到本月,三期TD网络招标还在进行,建网时间会否因此推迟?

王建宙:不会推迟。就在本周一,我们已完成招标,进入网络建设阶段,共有中兴、华为、大唐、诺基亚西门子、烽火、普天、新邮通、爱立信8家厂商中标。完成三期200个城市建设后,TD网络将覆盖我国70%的城市。

《21世纪》:除了网络质量,终端也一直是TD的短板,这方面目前有无改善?

王建宙:终端目前仍是TD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不过终端研发和制造已经有很大突破。

我们一直希望有大批质量好价格合理的TD终端。很多人问我,你们希望有多少用户,我说只要有好的终端,用户就能大规模提升,所以我觉得只要终端做到,用户数字就会非常乐观。

新的终端会不断面市。中移动与终端厂商的联合研发也在进行中,从今年底开始就会有定位高端的旗舰互联网手机和千元低价手机产品出来。

联合研发是中移动为TD首次进行的举措,因为经济危机,很多厂商都削减了投资,所以我们通过联合研发基金支持他们发展TD,一期已向12家手机和芯片厂商提供6亿元基金。原来我们担心这个规模够不够大,但实际对新产品研发的带动效果很明显,而且大的国际品牌,包括诺基亚等都对此表现积极。

没有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

《21世纪》:虽然网络质量和终端研发都有进展,但与其他标准相比,TD的成熟度仍有一定差距,你们将如何追赶?

王建宙:的确,与其他3G标准相比,TD最大的困难在于成熟度。欧洲、日本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建立了3G网络,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解决任何网络早期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TD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因为我们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主动加快它的成熟。

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我们已经与大部分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对TD的支持,同时中移动也投入大量资源全力发展TD,而TD的下一代演进也在工信部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21世纪》:你谈到下一代演进,这是否意味着3G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

王建宙:不会,下一代演进的应用初期,作用都会是无线数据传送,而不是打电话,未来2G、3G的网络和终端会长时间存在和使用。

而且,通过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国有望在国际的新一代通讯技术中处于领先而不是跟随的地位,从而带动本土产业链的企业。目前,相关研发进展顺利,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就会建立一个演示网络。

《21世纪》:但是,如果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标准必须要得到国际厂商的大规模认可才有意义,但现在TD的网络仍基本局限在国内吧?

王建宙: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不久前,日本厂商邀请我参加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介绍中移动发展TD的经验,在会上我发现SOFTBANK等日本运营商和其他厂商的CEO都对TD及其演进很感兴趣。在韩国我也看到类似情况。

他们都在关注TD什么呢?据我的交流和观察,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当地的厂商希望推出TD产品,但这些产品需要拿到中国测试,所以计划在当地建立小规模的试验网,这样就只需要在当地进行测试。这样的情况,日本在GSM时代就有同样的先例。

另一种是运营小灵通网络的运营商,现在需要找一个网络的演进方向,这些厂商正积极探讨将PHS网络转为TD及其演进技术的可能性。目前,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ELCOMA,就正在与我讨论有没有可能将它的小灵通网络过渡到TD上来。

这意味着,TD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今年用户补贴预算再提高40亿

《21世纪》:今年以来,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移动在市场策略上还比较保守,这是为什么?

王建宙:这是我们对新的市场格局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以前,移动通信市场只有两家,现在增加到三家,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中移动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不应该做的就不会去做。而且我们市场范围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潜力,蓝海依旧存在。所以中移动还是坚持从蓝海去获取新的用户和应用。

比如上网本。普通用户不关心标准和技术,只关心有什么应用。说到应用,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移动互联网加速了3G的进程,3G终端也正在实现PC和手机的功能融合。上网本就是融合的新产品,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结合点,为用户带来很好的应用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它把3G的应用推动起来。

《21世纪》:但从此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上网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过去3个月中只销售了10多万台?

王建宙: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厂家供应还不够,二是上网本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几百上千万的数量级,3G未来的市场主要还是要靠手机。数据卡、上网本的推广是为了让用户了解3G,更重要的是了解应用后,推动3G手机的销售。

《21世纪》:从7月底开始,各地将结束TD社会化测试,将测试用户的手机话费余额清零。测试用户是否会因此而大规模退网?

王建宙:结束社会化测试对TD不会有大的影响。

首先,测试及试商用用户的规模并不大,即使退网也不会影响TD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也希望这些用户能转为TD的正式用户,所以各省都向TD用户提供补贴等优惠。以前我们每年的补贴预算是80亿,今年提高到了120亿,其中有近一半都会用到TD促销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

成熟企業成長該靠創新或購併?

2011-1-10  TCW




全球工業電腦設備廠商龍頭研華科技成立二十八年來,二○一○年首次發動大規模購併。董事長劉克振認為,要靠購併而成長,關鍵在於先建立內部的創新平台。

台 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以下簡稱李):漸趨成熟的企業需要建構新事業,才能保持成長與獲利動能,其途徑不外乎內部創新,進行新技術發展,或透過外部購併 新創事業,進入新應用市場。然而,前者受限於組織慣性,老狗常會玩不出新把戲,難以產生突破性的創新;外部購併雖可避免此一局限,但雙方如何進行策略與管 理風格的整合,卻又充滿變數。從研華的管理經驗,你如何取捨?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以下簡稱劉):我長期實踐《從A到》該書提出的主張, 這本書最後一章提到「飛輪效應」,用來比喻一個優秀企業俱足成功條件要開始快速成長的啟動效應。研華成立二十八年,到二○一○年才開始談購併(編按:研華 去年公告購併德國DLoG、英國Innocore Gaming、先進數位科技ACA等三家工業電腦公司),我認為,購併是飛輪效應的加速器而非啟動器,真正的創新還是要靠內發驅動,用購併當創新啟動器, 不可行也不合理,等輪子轉起來一點,再靠購併進行有紀律的創新並加速成長,這樣的創新購併才不會跑到經營核心之外。

李:所以購併不只是先看雙方的互補性?公司創新,該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發動?

劉:應該是看大方向、經營方針。像研華的經營使命是提供智慧地球平台,它有醫療、汽車電子、博弈等應用領域,透過購併,可以將非源頭創新的工業電腦模組,複製在不同目標市場,加速成長引擎;但要達成創新購併,內部要先建立起創新平台、流程和紀律。

我用「IMAX」(見第二十八頁圖)來描述研華的創新平台,I(Incubation)是指內部育成、M(Merger)是購併、A(Alliance)是外部策略結盟、X(X Product)則是透過產學合作,進行未知、高未來性的早期創新產品研發。

四個象限齊頭並進、相輔相成,每個事業部門「由下而上」依此將創新需求填入表單,在年度業務計畫會議上提出來討論。

李:大部分公司的創新,特別是購併計畫,多「由上而下」驅動,你認為這樣會有什麼問題?

劉:研華成立前面十五年,老實說,很多創意都是我在外面跑,想出來的。但最近五年,大部分創意已無法從我這邊出去,多是從下面來,我們高階經營者則是扮演支持和指導的角色。

由 上而下發動購併並不容易,因為購併機會在CEO的雷達幕上不一定能看到,要靠「潛在水裡」每天在外面跑業務的同事。我們發展出「IMAX」平台,可以鼓勵 基層同事提出購併和育成的機會,過去他不敢講,也缺乏這樣的提案機制,現在大家的企圖心就變得很強,研華上千個業務接觸到的購併機會都可以提到CEO這邊 來。

利用外部力量創新,可能削弱內部創意?

李:建立這套開放式創新的平台,鼓勵員工藉助外頭力量進行創新,會不會因此削弱內部的創意動機,養成依賴外部尋找創新的心態?

劉: 研華從工業用計算機開始,如今已發展出四個事業群、二十個事業部,過去十幾年,最大的成長動能是內部育成。我比喻,就像是經營7-Eleven這類的連鎖 超商,強調的是展店的概念,我們把開發新事業當成展店,都是在相同的核心能力和經營目標下展店,一旦模式確認,店是開不完的。

過去十年,研 華把產學合作,當成導入創新文化的最重要方法,我們明確主導研究議題,和台大、交大進行管理性、產業探索與技術性議題的合作。以產業探索為例,我們的做法 是,規定學生設計的原型產品,和概念車一樣,不能有量產的設計考量,研華的專案擔當者(負責人)也一起發想,因為學生的想像力是無遠弗屆的,如果一開始就 考慮開模,創新一下子就局限在狹隘的產業邏輯裡了。但若待原型產品出現,再進入工業設計的另一階段,企業端框架就很容易被突破,且兼顧設計創意的實現。

新事業部門領導人,該從內升或往外找?

李:由內部育成新事業,常存在新事業部門領導人如何產生的問題,你是靠內升還是從外面找?

劉:新事業一開始不存在領導人也可以。研華的做法是,當發現新事業機會,通常會讓這個業務附在某一個很賺錢的舊事業,就像媽媽帶小孩一樣,等待成熟再切割出去。

通 常當新事業未來兩年內可以開始獲利,我就會逐步切割出去,先在年底把該事業部門的業績統計表拆成兩個產品線,因為員工是看業績表產生對公司組織的理解。當 新事業剛獨立時,仍由舊事業主管兼任領導人,或更高一階的主管看管,因為每個領導人都有缺陷,若一開始是某個特定的人,個人的缺陷就變成新事業的缺陷。而 當新事業的機會逐漸浮現時,通常領導人自然就會出現,CEO也很容易挑選勝任的內部優秀員工或外聘人選,出任該新事業領導人。

李:這很像7-Eleven在一些特定地點先開店,再找人委託經營。那研華又是如何評估每個部門產生新事業的創新績效?

劉:老實說,這部分目前研華還沒有設明確的KPI(關鍵績效指標),現在雖有進行相關的績效統計,但要發展成可操作的管理邏輯,成熟度恐怕還不夠。不過,副總級經營層面的主管,創新表現一定會在他考績占重要因素。

李:透過IMAX平台產生的新事業單位,要獨立成立公司,還是保留在公司內部較佳?

劉: 企業經營最困難的就是建立領導模式,研華強調一個核心邏輯下,不斷展店的概念,整合在一起展現的力量和價值都是最大的,就像7-Eleven也不能把其中 一家店切割出來的道理一樣。尤其工業電腦門檻不在資金規模,最大的挑戰是多而複雜的客戶關係,以及少量多樣的產品需求,所以我說和7-Eleven很像, 如果能靠建立領導模式把這些複雜的經營邏輯釐清,就能展現連鎖店的強大威力。

結論:產業界的創新活動,一般可區分為探索式的創新 (exploration,在既有能耐領域外的突破式創新)、與應用性的創新(exploitation,在既有能耐範圍內的漸進式創新),但兩種創新形 成的條件不同,常無法在同一套資源架構內運作。工業電腦的創新需求原較偏向於應用性,但研華做法較為特別的是,它運用內部育成、產學合作、策略聯盟以及外 部購併的多元方法,建構起開放式的創新平台,同時發展創新應用與新技術探索,以達成事業持續分殖的目標,配合強調紀律的事業領導模式,讓成熟企業持續找到 新的成長曲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6

「Moody Waters」攪不亂成熟投資者 王端

http://www.caing.com/2011-07-15/100279652.html

與其責怪評級機構和投行攪局的「陰謀」,呼籲監管到位,不如歷練成為成熟理性的投資人

  【財新網】(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評級機構穆迪最近發表報告,給數十家中國企業插上「紅旗」,又指中國地方債務水平被嚴重低估, 直接衝擊中國股票市場;與此同時,穆迪突然將葡萄牙長債評級一日之內連降四級至垃圾級別,影響歐洲股市。評級機構在資本市場的「翻云覆雨」,引發各方反 彈。在香港,有市場人士乾脆將穆迪稱為「Moody Waters」,與「Muddy Waters」(渾水公司)並列,歸類為攪渾市場的搞手。

  但是事實上,穆迪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呢?

  作為評級機構,穆迪的報告與券商的報告評論角度略有不同,其報告往往是針對債券發行人的違約風險,這也使他們的報告性對券商報告可能出現截然不 同的風險容納度和態度。不過在「紅旗報告」中,穆迪對中國企業的點評相對粗糙,且出現一些基本事實錯誤。譬如被指摘「在三年內更換核數師」的禹洲地產 (01628.HK)就發出聲明指,由2008年公司主體成立後,一直聘用安永做核數師,從未更換,上市之前2005年至2008的賬目均由安永核定。

  穆迪副總裁兼高級信貸員Elizabeth Allen也指出,報告主要為參考之用,「紅旗」多寡不會左右被評公司的評級:「紅旗不是一些負面指標、或是對公司憂慮,只是一些檢查,亦不代表覺得公司 有特別不妥當。至於市場如何去解讀這件事,是個別投資者的決定。」事實上,穆迪的報告在本週一(7月11日)中午發佈,當時在市場上並沒掀起太大波瀾,但 經過媒體報導和解讀,至週二才引發被點名公司股價的急挫。

  從機構投資者角度看,次貸危機的發生,正是評級機構報告可信度的最好註腳——不能全信。且評級歷來有滯後效應,對股價的影響短暫。此次穆迪的「紅旗」報告,也只是「動搖」了中小散戶,造成股價在二級市場的短暫波動,隨後幾日,被點名公司的股價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

  有意思的是,同屬中介機構的券商,被穆迪「攪動」。在穆迪發表紅旗報告之後,不少券商發表報告反駁其觀點,甚至為自己的客戶護航。如被插穆迪紅 旗最多的西部水泥(02233.HK),曾是其上市之時保薦人的德銀即發表報告,維持公司的買入評級。而麥格理也發表報告,指穆迪紅旗報告太情緒化,充滿 爭議,比如未考慮不同行業的因素,直接將涉及多種業務的企業結構作為負面因素。麥格理指出,要幫助投資者釐清短期的雜音,重新關注行業的基本面。在報告 中,這家券商對被穆迪點名企業的其中39家,表示支持。

  然而,麥格理在中國公司的研究方面,在過去似乎並不被市場稱道。事實上,在經過次貸危機,隨著投資市場成熟和券商行業的競爭加劇,個別券商的研 究報告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投行明星分析師時代業已結束。在不少機構投資者看來,他們不以穆迪紅旗報告為意,亦不會過度關注券商鼓吹。

  無可否認,部分中國企業,尤其大部分中小型民企——這也是穆迪點名重點——確實存在公司管治的問題。但這已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投資者心知肚 明。評級機構與國際大投行的研究報告,有助於增加中國公司的透明性,但當市場信心脆弱時,這些報告也會被過分誇大和失真。在動盪的市場,強者愈強,而弱者 則會死得愈快。這不僅是對上市公司而言,對投資者亦如此。

  一位國際投資界的前輩曾跟我說,他做了超過20多年的投資,經曆數次風浪,「但沒有發現哪次股價暴跌是陰謀」。市場動盪,與其責怪評級機構和投行攪局的「陰謀」,呼籲監管到位,不如歷練成為成熟理性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3

產業西進漸趨成熟 轉型大考中小企業再定位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5NMDcyXzM2NTM5NQ.html

困境中掙扎的中小企業或將迎來新曙光。

日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聯合發佈了《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後幾個月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環境將更趨複雜,但總體仍在可控範圍之內,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左右。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工業經濟運行有些波動,中小企業在波動中受到衝擊最為明顯,轉型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報告》中指出,將根據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進一步分行業研究有針對性的扶持小微型企業的政策措施。

小企業困難加劇

雖然規模以上企業運行狀況良好,但困難企業更加困難,特別是小微型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困難企業虧損程度在逐月加重。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在今年外部運行環境總體偏緊的情況下,量大面廣的規模以下小微型企業,由於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消化成本空間有限,面臨的困難更大。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肖春泉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說,產業轉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小企業轉型更需要時間。隨著產業轉型,原有的勞動力素質可能一時跟不上產業轉型的要求,因此轉型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次大考。

「中 小企業量大面廣,競爭實力比較弱,在創新轉型上存在難度,而轉型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因此,轉型對中小企業來說存在一定難度,不可能很快完成轉型。」工 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經濟運行處處長何亞瓊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報酬等各種成本在不斷上升,倒逼中小企業必須轉型,不轉型將 必死無疑。

何亞瓊認為,中小企業轉型應首先考慮市場需求,從低端走向高端市場,在技術創新上加大投入。「中小企業必須適應大的環境,否則將被市場所淘汰。」他建議中小企業要利用好現有公共資源,在公共平台獲取自身需要的有價值信息資源,從中獲得實惠提高利潤。

事實上,小微型企業獲取銀行貸款難度加大,融資成本不斷上升。許多中小企業反映當前拖欠款現象嚴重,產成品資金佔用和應收賬款同時大幅上升,加劇了企業資金困難。

抱團取暖和練好內功或許是中小企業目前可以選擇的方法。何亞瓊表示,現在中小企業整體比較困難,同類型企業可以抱團取暖,形成相對集中的產業集群,以應對當前困難。同時,中小企應該練好內功,在管理上創新,從管理中出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實力。

產業西進漸趨成熟

2011年以來,中國東部工業增速明顯放緩,中西部地區生產增勢和盈利狀況整體良好,中國工業生產的重心開始向西部轉移。

黃利斌表示,東部企業大多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今年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推高了生產成本,造成東部企業盈利下滑。

據悉,從目前經濟運行狀況來看,中西部增長態勢明顯快於東部,外需不穩定是東部地區生產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而中西部地區生產增勢和盈利狀況整體良好。

中 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認為,東部經濟增長不如西部的明顯原因是資源問題,東部地區依靠速度擴張取得效益的發展模式需要改變,依靠產業結構調整、 轉型升級消化成本的壓力在增大。「更值得關注的是,東部地區製造業的資本正在流向更為賺錢的房地產、私募基金、股權投資等領域。」

「目前 產業轉移已經形成一種趨勢。」何亞瓊說,隨著西移速度的加快,用工緊張局面已逐步顯現,西部地區毫無限制的優惠政策已經終結,目前產業雷同情況有所減少, 無序開發建設的現象已經基本消失。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國家的要求是在承接過程中,產業轉移要高起點,轉移的產業必須是創新的先進技術,行業要配套,並且對 環境要求也已經越來越嚴格,「如果不能做到高要求的轉移,那麼轉移方和被轉移方都不會達到預期效果,轉移也就沒有意義了。」新興工業示範區加快轉變發展方 式,從而提升和帶動當地工業發展。

中西部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何亞瓊說,加工行業虧損情況比較嚴重,但是資源型產業的增長比較明顯。虧損中更多的是小企業,佔70%—80%。從行業和產業鏈上下游看,受上游資源性產品價格大幅攀升影響,部分行業效益狀況惡化。

尋找新的增長點

宏觀增長數據依然保持兩位數,但金碚認為,「今年的工業經濟有點像夏季的感覺,比較『悶』,發展『不爽』,今年的工業經濟有點『悶熱』。」

金 碚表示,工業增長方式必須轉型升級,否則消化成本壓力將越來越大。「前兩年是訂單問題,目前是有訂單,但生產出來後供應存在困難。」中國製造業的優勢正在 消失。與金融危機期間相比,中國工業面臨創新升級的迫切性大大提高。金碚說,隨著勞動報酬的增加、土地的匱乏,「過去還是靠擴張之路,那麼目前擴張模式就 行不通了,技術模仿的空間越來越小。」

核心技術缺乏,工業轉型升級面臨重大挑戰。我國傳統產業規模大,但總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中國製 造」總體上處於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附加值較低。由於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我國大多數行業和企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 必須加大對技術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利用先進實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盡快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被動局面。

工業轉型升級既要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更要改造龐大的傳統產業,這是工業轉型升級最緊迫、最艱巨的任務。

金碚指出,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目前我國工業經濟已經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現在面臨的發展困境,比如新能源問題等在發達國家也沒能得以解決。因此我國工業發展需要突破自主創新的瓶頸,尋找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5

越是成熟的稻子, 越垂下稻穗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08.html

今日又開始看一本新書, 又是 John D. Rockefeller 給子女寫的信集, 這一篇是叫他兒子要謙虛, 最聰明的人最會裝「不懂」, 反而最傻的人才說自己每事都懂。

我們要學知識, 就要像一個空的杯子, 水才能注入, 一個滿的杯子, 水不可能再注入, 知識就不能被吸收。這就是 Steve Job的名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在信中還有一句, 就是「越是成熟的稻子, 越垂下稻穗」, 日常工作或生活經常都有人什麼都批評, 什麼都好像是代表或裝領導, 總說人家的不是, 總要人家走他的路, 口中經常說, 「不就是這個而已...這個沒有什麼特別...他沒有什麼了不起, 如果我做也能...」。

都是實幹型的人比較有深度, 多做事, 少說話, 總對新知識多一點好奇, 像垂著的稻子, 大智若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9

總要慢慢成熟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32au.html
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 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里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龍應台)。
 
這是招行微博上的一句「晚安」詞,很有感觸。正如香港市場,有著數不勝數的眾多醜聞、弊案,現在還有為數眾多的「老千股」(例如0764永恆策略等等很 多),還在成熟的市場上幹著瞠目結舌的勾當。但真正支撐恆指從四會合併時幾十點一路上升到最高三萬點的,是匯豐銀行,恆生銀行、香港電燈、中華煤氣、長江 實業、新鴻基等一批由誠實、可信的股東、管理層經營的中流砥柱。人間正道是滄桑,最終,玩弄投資者的公司都將被市場拋棄(儘管例如0764還有1分錢的股 價)。
 
另一方面,必須適應目前中國的現狀,不能拿著美國的標準來要求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有家美國公司給客戶發的郵件很令人感嘆,公司CEO說:我們的商業信念是,只有做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並且為此感到自豪,那麼才能真正感動客戶,公司才能長久發展。
 
中國的企業還有相當多的瑕疵,找不到「完美」的企業,一方面要警惕這種瑕疵會否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屁股決定腦袋的心理誤導,對自己持倉 的股票,心理上產生「信息過濾」問題,對不持倉的股票,則進行另一種「信息過濾」。(這種信息過濾和心理誤導,非常具有隱蔽性,而且難以自知)
 
最近招行的負面信息很多,的確也暴露公司在規模日益龐大後的管理和企業文化問題。例如ST海龍涉及的授信和可能的不良貸款問題,員工出售客戶信息問題,成 都的員工微博辱罵客戶問題。但另一方面,每當打開微博,看到招行微博員工,給瀏覽的網友道一聲「早安」、「晚安」。看到招行新浪微博關注的客戶接近百萬時 (而其他銀行哪一家,能看到,且做到這一點呢?),我不禁覺得,投資標的而言,永遠是正負的演變,是光明和黑暗的兩面。能否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一問題,是投 資者是否走向成熟的標誌。不過,內心上講,難度真的極其的大。即便類似巴菲特、芒格等股神級的投資者。(例如芒格在96年前後對可口可樂未來市值達到兩萬 億美元的過度樂觀),這個修行應該是貫穿整個投資生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1

人不成熟的六大特徵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2928.html

人不成熟的六大特徵:立即要回報;不自律;經常被情緒左右;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做事情靠直覺,不以事實為根據;做事情不靠信念,靠 人言。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你就會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的人 生夢想!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別人爭來爭去。

一、人不成熟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立即要回報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收穫。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剛剛付出一點點,馬上就要得到回報。(學鋼琴,學英語等等,剛開始就覺得難,發現不行,立即就要放棄。)

做我們這個項目也是一樣,很多人來做這個生意,開始沒有什麼成績,就想著要放棄。有的人一個月放棄,有的人三個月放棄,有的人半年放棄,有的人一年 放棄。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輕易放棄這個趨勢的生意,但是我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所以說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遠一些,眼光是用來看 未來的!

對在生活中有放棄習慣的人,有一句話一定要送給你:「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那為什麼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棄呢?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

窮人有兩個非常典型的心態:

1、永遠對機會說「不」。

2、總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麼機會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說「不」,你跟他說數據庫這個生意,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拒絕你。其實這很正常,你不要說,跟他說三步半生活圈 數據庫來了,就是今天你開飯店很成功,你把你開飯店的成功經驗,發自內心的告訴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也去開飯店,你能保證他們每個人都那開飯店嗎?是不是 照樣有人不干?所以這是窮人一個非常典型的心態,他會說:「你行,我可不行!」

一夜暴富的表現在於,你跟他說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掙不掙錢」,你說「掙錢」,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容易不容易」,你說「容易」,這時他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快不快」,你說「快」!這時他就說「好,我做!」呵呵,你看,他就這麼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又掙錢,又容易,又快的」,沒有的,即使有也輪不到我們啊。所以說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那為什麼你 要付出呢?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活著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的話,那一輩子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就像一個算命算的非常準的算命先生,把你的一生都告訴你了,包括你什麼時候畢業,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有孩子,四十歲如何,五十歲如何,以後你的孩子怎麼樣,什麼時候過世。你再來生活,還有意義嗎?是不是一點意義都沒有了,人類是為了希望和夢想而活著的。

所以,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麼,你就得先付出什麼。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你在這個項目中的付出,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就像一粒**,你把它種下去以後,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蟲,最後你收穫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我們這個項目也是一樣的!

不管在這個項目當中,還是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麼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輕輕鬆鬆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二、人不成熟的第二個特徵——就是不自律

不自律的主要表現在哪裡呢?

不願改變自己: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力是沒有多大區別,區別在於思考方式的不同。一件事情的發生,你去問成功者和失敗者,他們的回答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違背的。我們今天的不成功是因為我們的思考方式不成功。

一個好的公式是:當你種植一個思考的**,你就會有行動的收穫,當你把行動種植下去,你會有習慣的收穫,當你再把習慣種植下去,你就會有個性的收穫,當你再把個性種植下去,就會決定你的命運。

但是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失敗的**,你得到的一定是失敗,如果你種植的是一個成功的**,那麼你就一定會成功。

你一定要相信如果有人在這個項目中成功,你就一定會成功。只有不斷的行動就會養成習慣,習慣在重複了21天以後,就會養成。然後堅持不斷地去做,就會形成你的個性。

很多人有很多的壞習慣,如:看電視,打**,喝酒,泡舞廳,他們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好,但是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呢?因為很多人寧願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也不願意改變所為他帶來的痛苦,所以他不願意改變。

願意背後議論別人:

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歡議論別人的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回去,中國有一句古話,論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消極,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歡那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臉,整天抱怨這個抱怨哪個的人,還是喜歡那些整天開開心心的很大肚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極的人的話,你一定要改變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的,你也是很難和別人合作的。

生活當中你要知道,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樣對待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所以你不要消極,抱怨,你要積極,永遠的積極下去,就是那句話: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三、人不成熟的第三個特徵——經常被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五個因素:

1、學會控制情緒

2、健康的身體

3、良好的人際關係

4、時間管理

5、財務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學會管理好這五個因素,為什麼把情緒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是因為如果你再強的身體,如果你情緒不好,就會影響到 你的身體。現在一個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緒,情緒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人與人之間,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就暴跳如雷,這樣是不好的。

就像動作明星史泰龍說的:過去不等於現在,只是暫時停止成功。任何事情發生,必有目的,必有助於我!你要經常的對自己說,這只是我在風雨中磨練性格的一天。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養成什麼樣的心態呢?你要養成「三不」、「三多」(不批評、不抱怨、不指責;多鼓勵、多表揚、多讚美)。你就會成為一個受社會大眾歡迎的人。

如果你想讓你的夥伴更加的優秀,很簡單,永遠的激勵和讚美他們。即使他們的確有毛病,那應該怎麼辦呢?這時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建議?在生活中你會發現 有這樣一個現象: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能夠接受,但是有人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別人就會生氣。其實建議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讚美、建 議、再讚美!

想一想,你一天讚美了幾個人,有的人可能以為讚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馬屁。讚美和吹捧是有區別的,讚美有四個特點:

1、是真誠的

2、是發自內心的

3、被大眾所接受的

4、無私的

如果你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去讚美,那就是拍馬屁。當你讚美別人時候,你要大聲的說出來,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頭!

四、人不成熟的第四個特徵——不願學習,自以為是,沒有歸零心態

其實人和動物之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動物的自我保護意識比人更強(嬰兒與小豬)。但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會學習,人會思考。人是要不斷學習的,你千萬不要把你的天賦潛能給埋沒了,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我們向誰去學習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學習!

你要永遠學習積極正面的東西,不看,不聽那些消極,負面的東西。一旦你吸收了那些有毒的思想,它會腐蝕你的心靈和人生的。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 學習是你通向未來的唯一護照。在這樣一個速度、變化、危機的時代,你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一定要有學習、歸零的心態。去看每一個人 的優點,「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五、人不成熟的第五個特徵——做事情靠直覺,不以事實為根據

很多人還沒有開始做,就說這個業務太難了,不好做。有的人做了,有幾個人沒有做,就說我們這個地方太窮了,這個加入的費用人們接受不了,有的人說網上的虛擬的東西人們根本不接受,或者說如果按我的方法一定行得通等等。

這些都是他的個人直覺,但是他不是以事實為依據,不喜歡成功人士教給他的經驗。事實上,上海翰睿10年了,是實實在在的企業,他不去看這個事實;其 數據庫的觸角已經衍生到上海服務行業的角角落落,他看不到這個事;現在是互聯網社會,電腦和互聯網將會像家用電器一樣會普及到每一個家庭,他也看不到這個 事實;而互聯網生意是一個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他還是看不到;在2008年的時候,互聯網的產值已經超過了2.5萬億了,他也看不到這個事實。

六、人不成熟的第六個特徵——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我們說相信是起點,堅持是終點。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歡聽別人怎麼說。對自己所做的事業,沒有100%的信心,相信和信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見的,信念是看不見的。

就像共產主義,現在有誰看到共產主義實現了,是不是沒有人看到?但是就是有人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因為他們相信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其實他也沒有看到共產主義的實現,但是他就是相信,他對沒有看到的東西還相信,這就是一種信念!

信念是人類的一種態度,但是很多的人他們做事,不靠信念的,而是要聽別人怎麼說。你要登上山峰,要問那些爬到山頂的人,千萬不能問沒有爬過山的人。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祖孫賣驢」的故事。他們祖孫二人就是因為聽信人言,最後連毛驢都沒有賣出去!

這裡不是說別人的建議不要去聽,你可以去參考,但是你要記住,你來做這個生意是為了實現你的夢想,實現你自己的價值。其他的人是不會關心你的夢想 的,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的夢想,只有你自己關心你自己能否真正的成功。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

以上的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你們自己去對照,哪一個特徵是你有的,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改正。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不成熟,你就會逐漸的成長、成熟起來,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那種生活,你就會實現你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生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06

時機成熟的時候...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nc7r.html
在倫敦參加某投資論壇,中國某官員講了一番宏偉藍圖。當地某中國通提問,"...這項改革何時才能推出?"

官員回覆:"時機成熟,就會推出。"
大家愕然。官員的副手馬上解釋,"擇機推出"。
會後,中國通問我,"時機何時成熟"?
我回答,"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們會告訴你的。"

其實,我的理解是,這個官員什麼都不知道,故弄玄虛。或者,他說了不算。或者,他不願做決定,只有火燒眉毛,才被迫改革。不到萬不得已,得過且過。

英文裡有句話,描寫這種人,If 
it is not broken, do not fix i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60

成熟市場如何發行新股 百樂門小豔紅

http://xueqiu.com/6721636532/27073786
2014年1月9日,奧賽康新股發行公告後又突然暫緩發行,12日晚間證監會又推出了規範新股發行的新公告。這一系列事件使得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又一次成為了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我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版的《親歷投行》中,曾經用了一個章節來介紹和探討中國的資本市場部(ECM)是如何發股票的。但成文的時候,我對成熟市場如何進行新股發行的實務操作並不十分瞭解。

     這些天在香港看到國內投行界和財經媒體界的朋友們又在激烈的討論著這次新股發行改革,各種困惑和疑問,A股的新股發行改革為什麼推進得這麼艱難?於是我約了在香港的國際投行ECM團隊從事新股發行的朋友,在中環進行了一次小小的「新股發行定價中港代表交流午餐會」。

     在此前我對香港市場上如何發行新股完全不瞭解,我約的朋友對A股市場如何發新股也知之有限,我們都帶著一點興奮和好奇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交流探討,我以最近這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為出發點,就目前首批發行的這幾家企業新股發行中出現的狀況,向香港ECM的朋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他以自己在香港從事新股發行的親身經歷做了耐心解答並提供了一些可探討的思路。具體的操作細節沒有做細緻的研究和求證,但希望能通過這篇文字,介紹一些成熟市場新股發行機制運轉的理念。

  1.發行價格如何確定

     新股發行關鍵是定價,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想知道香港新股發行是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

    在香港,股票發行也是先由分析師根據其對企業的瞭解和調查,獨立撰寫投資價值報告,其中包括了對企業估值定價的一個初步判斷。

     然後以這份投資價值報告為基礎,分析師本人(約一兩名)會和不同的機構投資者進行一對一的接觸,也即進行一段時間的「預路演」(分析師會議)。這樣的預路演集中進行,每天有七、八場,大約持續一週或更長的時間不等,目的是為了推介企業,同時看看不同的機構給出的報價。預路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路演,目的是為了得到機構(也就是市場)對發行人給出的價格,企業的管理層不會參與,而是以分析師與機構交流的方式進行。

     經過了預路演,分析師綜合了從多家機構得到的反饋,得到市場對公司給出一個價格範圍。

     在此基礎上,承銷商會綜合確定一個發行的價格區間,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寫出給出一個發行價格區間,這個區間的上下限一般相差不會太大(約30%左右)。根據香港證監會的規定,最後確定的正式發行價格必須落在這個區間裡。

     這份帶有價格區間的招股說明書最終稿公佈後,才會進入正式路演。正式路演在全球進行,一般持續7天左右,在香港、新加坡、紐約等主要金融中心進行。

     正式路演的過程就是管理層回答機構投資者提出的問題,保薦機構ECM團隊負責來組織路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團隊能不能把自己公司的情況向機構投資者介紹清楚,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信心。在路演過程中,發行人就各種問題的解答也不能超過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範圍(A股最近的改革在這一點上是與國際成熟市場規則一致的)。

     正式路演後,承銷商就在招股說明書的發行價格區間內確定正式的發行價進行發行,如果認購的情況好,可能取發行區間的上限。但剛才提到過,上下限相差不大,所以在路演一開始就限定了機構報價的範圍會集中在這個區間裡。

     在瞭解了上述香港新股發行的流程之後,我們會發現,A股市場上新股發行的很多問題,在香港新股發行的制度下壓根就不會出現。

    首先,A股路演前沒有以分析師會議形式進行的預路演,於是機構在路演結束後的報價差異非常大,高的特別高,低的可能特別低。而香港市場在機構投資者開始正式報價之間,預路演階段是承銷商對機構報價的一次摸底。在最近一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中,中國證監會要求主承銷商在機構投資者報價中剔除至少10%報價最高的部分,這一規定很多人表示不合理,還有人討論為什麼只去掉最高價的不去掉最低價的部分。而在香港,這個所謂「剔除」的過程是在預路演階段就完成了。當分析師收集了各主要機構投資者報價的意向的時候,少數報價意向過高的自然會被剔除,因為承銷商很清楚,在這個高位上不可能把股票全部賣出去。那麼寫在招股說明書最終稿裡的價格區間必然是落在機構報價意願比較集中的地方。

     在正式路演前就確定一個價格區間,正式的報價就不會像A股詢價階段那樣差異巨大。每個機構在正式報價前都會對發行價有一個大致清晰的認識,不會出現A股詢價過程中因為不瞭解其他機構的報價,部分機構擔心搶不到新股而盲目報高價或者因為沒有對企業做仔細研究而草率出個超低價的這些現象。盲目報高價的動機也不存在了。

 2.承銷商有沒有動力推高發行價

     在A股市場上,通常大家會認為,由於承銷費是按實際募集資金的比例來收取的,定價越高承銷商收到的承銷費就越高,因此,承銷商就有動力推高發行價。

    在香港市場上,股票並不是像在A股市場上那麼好賣,如果定的價格太高,股票也賣不出去。當然,換句話說,考慮到承銷費的因素,如果定了高價又能把股票全部都賣出去,承銷商可能也會定的高一些。比如我們熟知的facebook,定了那麼高的價格賣掉了,某種程度上是承銷商的本事(銷售能力的體現)。當然,上市後二級市場的差評對承銷商和機構的長期合作關係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成熟市場上,如果為了收取更多承銷費而定過高的發行價,傷害了機構的利益,就像是說把雞宰了以後就沒有蛋吃了。所以通常情況下,專業的投資銀行一定是從自己在這個市場上長期生存的角度出發,試圖在發行人和機構投資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而作為一個專業的金融機構長期立足下去。評判一次IPO發行是否成功,認購是否踴躍,買家是哪些,後市表現如何,都是評判指標。投資銀行作為市場上銜接發行人與機構投資者的橋樑,是憑著自己在市場上建立起來的信用而長期立足的。因此,投資銀行在這個競爭的市場上長期存活必須珍視自己在市場上的信譽,這也是投行努力維持發行人和機構投資者之間平衡點的動力所在。

3.關於存量發行(老股減持)

     根據最近A股的新股發行改革中要求,根據IPO詢價結果,預計新股發行募集金額超過募投項目所需資金總額的,「超募」的部分要求相應的進行老股東的股份減持。

     當我請教香港ECM的朋友他們是如何處理存量發行的時候,他先反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始終沒搞清楚「超募」是個什麼概念。我花了一些時間給他解釋,我們的招股說明書裡募集資金金額會有一個預計數字,在還沒有報證監會審核之前就確定了,通常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由於發行倍數較高,發行的股份數又相對固定,所以實際募集資金超過預定募集資金的所謂「超募」現象非常普遍。

     他說,香港沒有超募的概念。我們也會有募集資金用途這一說法,但如果募集到更多的錢,發行人就會公告說這些錢按照怎樣一個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募集資金項目裡。比如我們有五個募投項目,那可能我們會確定募集資金在各個項目上的分配比例,最後根據實際的詢價認購情況把錢分配到不同的項目上。

    其次,說到老股東減持,在成熟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原理永遠發揮著有效的作用。通常老股東想在IPO時減持一部分股份,只要你有合理的理由(比如在企業發展階段老股東借了個人貸款來支持公司發展),減持的數量不大,一般情況下市場都可以接受。可如果機構投資者看到老股東大量減持,那麼根據信息不對稱原理,老股東作為企業內部消息的知情人進行這種大規模減持一定是因為其對公司的未來沒有足夠的信心,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公司新股發行,所以IPO時大規模減持老股的情況在成熟市場一定不會出現。

     中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中的超募要求減持老股規定有自己的特殊考量,但顯然沒有考慮到奧賽康這種情況發生。但是奧賽康原發行公告中大量減持老股的方案,也不是成熟市場下應有的做法。

4.自主配售權如何行使

     自主配售權是不是意味著承銷商可以按照自己與機構投資者或者主要客戶的關係遠近來任意決定配售比例?

     香港市場不是這樣的。大家面對的機構客戶是同樣的,所謂的優質客戶並不是主承銷商根據自己的喜好判斷出來的,而是市場承認的優質客戶。對於這些市場認可的優質客戶,通常在他們願意購買的情況下,承銷商都會給他們進行一些「照顧」。當然,市場不好的情況下,承銷商也希望這些客戶能幫他們完成新股的發行,但並不是像國內有些人想像的那樣,股票發不出去就讓機構幫忙接盤。相反的,如果股票不好賣,承銷商也應該對自己優質的客戶進行風險提示,保護自己的優質客戶。

5.如何保護散戶

     香港市場也看重保護散戶。比如,招股說明書中確定一個發行價的上下區間再進行發行詢價就可以視為保護散戶的一個措施。因為散戶沒有機構那樣專業的分析能力,無法對企業價值做出專業判斷。因此在正式路演定價前鎖定一個發行價格區間,對最終的發行價格提前進行適當控制也是有利於散戶的。

     但正如中國證監會目前也在逐漸向市場提示的一點,在市場上進行投資行為必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買股票其實和買房子一樣,總是有賠有賺,賺到了錢自然開心,但沒賺到錢也不是因為監管機構不保護投資者,沒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風險永遠與收益共存,專業的中介機構以及監管者,應該最大限度向投資者公平地披露所有影響投資者做投資判斷的信息,提示風險,避免誤導投資者。那麼在這一前提下,投資者自己基於公開公平披露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和決策,就應當能承受相應的投資風險。

6.中國新股發行價格過高的問題為什麼一直很難解決

     有人說這一撥新股發行如果發行價高企,其實並沒有必要去扼制,因為這是IPO停了一年多,現在剛開閘極度不平衡的股票供需關係造成,過段時間就會好了。但有人又說IPO沒停的時候中國市場也喜歡爆炒新股,就是錢太多。到底為什麼我們一直解決不了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高價發行、高市盈率、超高募集資金)?

     這問題很難回答。每種解釋都有其道理,又似乎都不盡其然。

     但以結果為導向的制度設計,目前看來很難解決問題。因為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尤其是積攢了上下五千年聰明智慧的炎黃子孫,從結果倒推來制定監管措施的這種因果關係鏈總是存在著被破解的可能性。反過來,從去除動機的方面去嘗試解決問題可能會更有效一些(比如參考前文成熟市場的經驗想想如何去除詢價機構報高價的動機)。

     監管只是一個主體,市場上參與博弈的主體有那麼多,監管的智慧難以窮盡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因此變格式化的要求為原則性的監管,再輔以適當的個別調控措施可能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換句話說,基於市場的反應進行動態管理也許是更加靈活卻又有效的監管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0

成熟市場是長期持有的基礎

來源: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7124302

近幾年,就長期持有好公司這一策略,二元做了一定思考,一部分歷程參考在發達國家的遊歷。一個結論與雪友探討,即“成熟市場是長期持有的基礎”,好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市場環境的配合。成熟市場的標誌是用戶對於品牌的長期忠誠度已經建立。從這個角度,中國內地市場就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就消費品而言,歐美常見的祖孫三代同用一個品牌的現象在內地根本無法想象。經濟的極速發展,品牌如同城頭變幻的大王旗,這個還沒有搞清楚,那個就迅速侵入。競爭的激烈與百年企業觀念的缺乏,急功近利,乃至用戶的價格敏感等等,都是品牌無法與用戶建立忠誠度的原因。企業與市場的互動是否會反身影響企業的內在?我想經營過企業的雪友都有共同的答案,堅持自己的路,說似容易但在中國很難執行。原因在於中國內地用戶需求變化的頻繁,這有同質化或它擇產品短期爆棚,科技爆發的原因,更有體制運行規律的參照缺失等。這都是發達國家在塑造品牌的時代所沒有碰到的巨大障礙,中國內地的企業不僅要面對多層級的市場需求,努力不被新技術顛覆,還要面對難以預料的有形之手。於此,在中國內地投資好企業並長期持有,從市場環境很難支撐。想想價值投資者朗朗上口的$貴州茅臺(SH600519)$ ,被顛覆的不就是體制變革下的需求變化嗎?又例如眾多銀行,估值難以走高的原因不就在於有形之手的難以預料。又曾經的$國美電器(00493)$ 被互聯網拉下馬。在中國內地,好公司可能是有時間符號的,長期持有是有環境條件的,也許時間是最好的朋友。它沈澱不僅是忠誠,還有對於忠誠的企業和用戶的共同努力!@Pune的碎片哥 @釋老毛 @天天靜心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0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