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在香港情況類似,上市公司老闆肯定有問題,反而要求法院請求公道?-大凌國際(2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499


大凌那個case,應該向大股東要求清盤,去該貼新聞中bold了的字更可反映他的立場絕對有偏頗,受到某些人的影響(未必一定收了錢),可能不懂財技及公司法律,以為這樣就對股東好,結果對大股東更好,然後去幫那些不懂的人,所以翔哥是好心做壞事,最終反被那些人欺騙


明明就是大股東有錯在先,利用上市公司向下炒,並利用一些騙錢交易,去幫自己漁利,台灣的小股東會主動出信給大股東要求反抗侵略的行為,但香港的小股東因大股東漁利,給停牌了,反而要求監管當局去幫壞人賺錢,讓他好好過下去,我真的不懂那些告訴的人邏輯是甚麼。


我再次建議小股東,不要要求復牌,使更多投資者受到傷害。豎NAV較停牌前股價高(現時NAV是9.36仙,股價是1.3仙),應該集齊股票,提出動議,要求大股東以帳面值回購證券行業務及投資,然後把公司清盤,然後利用所得向股東派發剩餘資本,並提出另一告訴大股東的失誤索償,以保障自有權益不受傷害。

歡迎大凌苦主提出清盤動議,不要讓某些既得利益者支持復牌提議,繼續利用上市公司向股東漁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8

炒家風險大,用家反而可以考慮?──「潮流樓評家」的意見(2010/08/07)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938


由於個別熱門屋苑如太古城、美孚等創出接近九七年高峰的成交價,一片「回到九七」之聲甚喧塵上,摸貨短炒成交逐漸出現,據講還有所謂「摸上摸」、「摸上摸上摸」。而九七年傳出有所謂「十八摸」,當然不是《鹿鼎記》內韋小寶所講的妓院歌調。所謂「摸貨」,是指確認人(confirmor)持有的單位,在物業買賣雙方簽訂買賣合約後,原買方可找尋另一買家(sub-purchaser)承接單位,到正式成交時(即簽署樓契及支付餘款),原買家需確認承接者的身份,一般稱為確認人。摸就是mor的發音。 

不熟悉炒樓操作的讀者可能看得一頭霧水,筆者就用拍拖結婚為比喻:某一對男女拍拖時山盟海誓,非君不嫁非卿不娶(必嫁必娶?),甚至隆重其事搞個訂婚儀式,那麼他日結緍又是否必定此男此女,而非「情人結婚了,新娘/郎不是我」呢?還是「生雞拜堂」呢?


二手市場的臨時買賣合約有時會加上「必買必賣」條款,到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確 認成交,然後還有一段時期後才簽契及支付尾數。在一般情況下只是原買家與上手業主之間的事,但在樓市暢旺炒家活躍時,就會出現所謂「特長成交期」。原買家 固然是有心去炒,爭取更多時間來空手套利,對於賣方來說,特長成交期增加交易的風險,尤其是摸上摸,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因交不出錢或其他原因,在市況逆轉時 就有機會「斷纜」而交易告吹。


所謂等價交換,賣方的風險不是白冒的,因為炒家睇好後市,而願意出比市價為高 的價格,換取長成交期,以爭取空手套利的時間。以價論價,同一單位用家一般是爭不過炒家的,因為後者更願意冒風險而出高價。此所以筆者說市淡宜買市旺宜 賣,是從用家的角度考慮,市旺時用家就要與更多炒家爭逐,而且要吃資訊不平衡的虧。


對於炒家來說剛好相反,市淡成交少時是絕對不宜出手的,價格平一點又如何,如果找不到交易對手,實力不足或過度擴充的話隨時周轉不靈。筆者曾分析黎汝遠先生在力寶中心一役寧願壯士斷臂,無謂輸掉機會成本,這才是炒家之道──無機可投,不如蝕多少等下一鋪。


筆者之所以長篇大論講述炒家與用家之別,是因為最近不只一次看到有多人說現水平的樓價炒家風險大,反而用家睇長線可以考慮入市。發表類似意見者明顯是不明白炒樓的運作以及用家的利害關係。


正因為用家將持有物業是以年計甚至以十年計,購入水平的高低就比炒家重要,網上流傳睇足幾年樓都未能決定的「鬼故」,以筆者觀之,就不明白樓市低潮時不買,何以偏偏要在熱火朝天時人有我有參上一腳?用家較長的持貨期,並不表示他們應該在現階段入市,以便坐貨坐足幾年。


真正的炒家當然不需要聽取大教授,大經濟學家的意見,時機一現及時而出,入貨價略為偏高又如何,反正吃的是短期的時勢,找一個更大的傻瓜。老編小魚兄經常拿所謂「潮流散戶」開玩笑,筆者暫時未看到有沒有「潮流炒樓戶」,卻看到有些「潮流樓評家」。


有人問:「今天香港有多少家庭能負擔目前樓價?5%10%15%或更多?」。筆者的答案是:「2009年底私人住宅總存量1,090,600個,2010年七月份有12,957宗住宅交易,以年率計,是14.28%。」對於住公屋的七十多萬個家庭,以及那接近一百萬個不買不賣的家庭來說,樓價高低是無關宏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1

巴菲特選股委曲求全與「市」無爭反而無人能爭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56e.html
一、巴菲特小故事

  1999年,巴菲特管理伯克希爾公司只取得了0.5%的收益率,遠遠落後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21%的漲幅。這時網絡股最熱門,巴菲特卻一股網絡股也不買,依舊繼續重倉可口可樂、吉列刀片等傳統行業股票。很多人批評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過時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

  「我可以理性地預期投資可口可樂的現金流量。但是誰能夠準確預期10大網絡公司未來25年裡的現金流量呢?如果你說你不能準確預期,你就不可能知道這 些網絡公司的價值,那麼你就是在嗐猜而不是在投資。對於網絡企業,我知道自己不太瞭解,一旦我們不能瞭解,我們就不會隨便投資。」

  2000年網絡股泡沫破裂,三年股市暴跌50%。而巴菲特不與市場爭搶熱門的網絡,卻能三年盈利10%,相當於領先市場60%。這正如《道德經》所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二、《道德經》大智慧

  《道德經》第22章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我理解大意是:生活中我們常說委曲求全,忍受一時的委曲,反而能夠得到最完整最全面的好結果。生活中我們常說矯枉過正,其實生活中的事不能做過頭,過 猶不及。不嚴格要求一板一眼,不過於講求規規矩矩,反而能夠長期正常進行,就好像我們騎自行車一樣,你不可能永遠走一條直線,但在車子小幅的左右搖晃中, 反而能不斷快速前進。看看大地上低窪的地方,反而能夠把水聚得滿盈盈的。

  中國人常說做人要低調,反而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更多人人的稱讚。舊的東西,反而更能適應新的情況,比如老馬識途,在迷途中老馬反而容易找到正確的路, 在迷惑中我們往往找老人指點,儘管他從來沒有遇到我們這樣的新問題。在碰到新的大困難大問題時,我們反而最依賴我們的老朋友。我們的慾望越少,我們追求的 越少,反而容易得到。我們想要一次得到太多的東西,反而會一無所得,所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吃得太多會消化不良。

  電影《讓子彈飛》中師爺說的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了蛋痛,容易摔跤。想要同時實現太多的願望,反而一事無成,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選擇越多 越容易迷惑,到超市幾十種牙膏幾十種洗髮水會讓你不知挑什麼好。所以聖人教育我們要用一個全面系統整體的眼光來看事物和問題,不能只看事物的一時一面一 點。不過於自我表現,反而能夠讓更多人注意你。不過於自以為是,反而讓更多認可你。不要過於自己誇耀自己,反而會讓更多人把功勞歸於你。不過於自大自滿, 反而能夠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你不爭強好勝,反而天下沒有人能夠和你相爭。

  古人所說委曲求全,可不是什麼空虛的大道理,真的是,忍一時的委曲,最終全部的好處都會歸到你這裡。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一個矛盾問題,事物都是矛盾,相反相成,必須從相反的兩個方面來看問題,尤其是要學會從相反的角度來看問題。

  三、劉建位「胡說巴道」

  分析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策略,核心可以歸納為兩個字:不爭。

  第一,曲則全:巴菲特從不爭搶那些熱門股,反而委曲求全,買入那些低估的冷門股:「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正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熱門股票很難賺到錢。」

  第二,枉則直:市場總是爭搶那些股價穩定波動性小的股票,巴菲特總是願意接受那些股價波動性巨大的股票,以追求長期更高的收益率:「我寧要波動巨大的15%年收益率,也不要平平穩穩的10%的年收益率。」

  第三,窪則盈:巴菲特總是在股市非常低迷時,沒有人要時從容出手:「我總是在一片恐懼中開始尋找。」「只有資本市場極度低迷,整個企業界普遍感到悲觀之時,獲取非常豐厚回報的投資良機才會出現。」

  第四,敝則新:巴菲特從不爭搶那些新潮的新興產業新 公司,更喜歡那些歷史悠久經營穩定的百年老店:「你會注意到我們重倉持股的美國運通公司和富國銀行都是由Henry Wells和William Fargo兩個人共同創建的,美國運通創建於1850年,富國銀行創建於1852年。寶潔公司創建於1837年,可口可樂公司創建於1886年。創業投資 並不是我們玩的遊戲。」「研究我們過去對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資時,你會看到我們偏愛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產業。」

  大多數人總是願意遵循傳統的做法,追隨大眾的 主流,爭搶最熱門的股票,巴菲特卻不與大眾相爭,總是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總是逆向投資,選擇沒有人爭的公司股票,從容地低價買入這些冷門股,忍受一 時的股價低迷,獲得更高的長期回報。在你羨慕巴菲特過去47年5131倍的投資收益率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天天在市場裡爭來搶去的你,什麼業績遠遠不如與 市無爭的巴菲特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88

股市信仰貴在精 學太多門派反而受內傷 陳進郎導讀三本大師之作 精進技巧

2012-11-05  TWM
 
 

 

許多股民終其一生,都認為自己是在朝正確的方向孜孜不倦的學習,然而,陳進郎卻一語中的地認為,學太多門派的武功,反而會受到內傷,建議可閱讀同屬性的書籍,才能有效精進操作技巧。

撰文‧葉揚甲

早已建構出一套股市贏家心法的陳進郎,常常看到報章雜誌推薦對讀者最有幫助的股票書籍,竟然摻雜著不同陣線的書,讓他頗感訝異。「這些書都很好,只是可能五本適合投資家,餘下五本卻適合投機客;散戶若一味地照單全收,恐怕會讓大師們的觀念互相牴觸,讀者反而會更退步。」陳進郎憂心地表示。

因此,在努力鑽研之前,陳進郎認為讀者務必先摸索清楚自己的操作屬性,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如此才不會在讀完如天才作手李佛摩、股神巴菲特的書後,卻不知該如何取捨。

而且如果多念了支持市場效率假說(市場效率假說認為,所有已知的消息都已反映在股票價格,因此股票分析是無效的)的經典《漫步華爾街》,恐怕會進一步認為投資或投機不值得深入研究,也不會有陳進郎這號人物。因為巴菲特就曾說過,「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率的,我將會流落街頭,沿街乞討。」最推崇《股票作手回憶錄》「一般人的操作屬性其實都是比較投機的」,因此問到陳進郎最喜歡的書,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股票作手回憶錄》。可見曾被《時代》雜誌形容為「最活躍的美國股市投機客」的傑西.李佛摩,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就連債券天王葛洛斯都是他的信徒。」著有《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的德國證券界教父安德烈.科斯托蘭尼,雖然也是經典之作,但陳進郎就認為這本書的調性與自己不合,而且層次上也有所區別。

「如果說,李佛摩是詹姆斯(在NBA有籃球小皇帝之稱),科斯托蘭尼就是林書豪。」這不是身後留下多少遺產可以衡量,畢竟李佛摩的時空環境在距今一百年前,之後很多成功的交易者可能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這位前輩的無形指導。

這本金融交易界奉為聖經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內容闡述一位財經記者,藉由傑西.李佛摩自述的口吻,記錄下那段早在一世紀以前就已近乎神技,卻又真實存在的交易手法。

李佛摩有好幾次在手上擁有足以撼動市場的部位時,順利將所有部位賣在或者接近最高點、或者回補在最低點一%左右的價位。「這已經不是人做得到的,」陳進郎試著解釋這猶如上帝般的交易,「李佛摩本身進出的金額就能大到足以主導整個盤勢。」換句話說,市場轉折點或許是李佛摩做出來的,但陳進郎其實也不建議一般人去追逐最後的八分之一點,因為「最高價與最低價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

陳進郎推薦的第二本書是《一生做對一次投資》,作者尼可拉斯.達華斯是一九五○年代極負盛名的舞蹈家,同時又是極其普通的小散戶。在股票的世界裡,達華斯就像生活在你我周遭的小散戶,曾聽小道消息慘賠,曾被市場情緒沖昏頭,唯一不同的是,在歷經一段不短的學習與摸索期後,達華斯藉由不斷修正錯誤,最後靠著自創的箱形理論(Box Theory),在短短十八個月內賺到二百萬美元。

《一生做對一次投資》適合上班族其實早在一九八九年,陳進郎剛退伍時就接觸到達華斯的著作,不過事後來看,陳進郎認為達華斯算是比較初階,適合不能隨時看盤的上班族;而李佛摩算是進階,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溫故知新,每次的感受相信會有所不同。

陳進郎看《股票作手回憶錄》早已經超過十遍,而且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或許這就是經典的雋永,「如果只能推薦一本,就看李佛摩的書吧。」有趣的是,李佛摩縱使擁有天才般的交易技巧,卻也有缺點,陳進郎用詼諧的語調說,「這個講出來有點褻瀆神聖。」李佛摩是位很成功和專業的股票作手,他也很喜歡釣魚,所以常在股市大賺一筆後,就會遠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灘外海,在其私人遊艇上,享受著專屬於勝者的愜意時光。只是,李佛摩雖然身在千里之外,但一聽到股市震盪突然變得劇烈的消息,就趕緊回到能夠與股市用電報聯繫的地方,「這樣好像不是很專心。」陳進郎半開玩笑地說。

《黑天鵝效應》訓練邏輯思考除了從李佛摩身上學習交易技巧外,如果想要訓練邏輯,陳進郎認為讀者可以讀《黑天鵝效應》。只是當周圍的人抱怨《黑天鵝效應》的理解門檻稍嫌高了些,陳進郎表示認同。「這本書也是朋友推薦才去書店翻的,沒想到才看幾頁就很喜歡。」陳進郎認為,要讀透《黑天鵝效應》確實有其困難度,尤其這本書內容的鋪排極為嚴謹,邏輯相當細膩,讀者若想訓練思考能力,可嘗試看看這本好書。「裡面有一篇叫作韃靼的沙漠,相當精采,而且又是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部分。」在這篇故事中,吉歐凡尼.卓果是位被派赴沙漠邊境保衛國家的初級軍官,主要任務為:確保領土不受凶猛的韃靼人侵襲。這項艱鉅的任務無疑是份苦差事,不過卓果可在四個月後選擇調回城市單位,回到原來他心中所嚮往的花花世界。

然而,在最後關頭卓果望了一下沙漠遠方,決定延長任期。因為,在碉堡裡等待與韃靼人大戰一場,然後一舉立下大功的想法,無形中早已盤據在他的腦海。這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漸漸成為卓果存在的唯一理由。整個碉堡裡,更只剩期待的氣氛在彌漫著,甚至其他同袍全都把時間花在遠眺遠方地平線,等待韃靼來襲的大事件。

卓果一再拖延回到城市裡展開新生活的時間,若無意外,他將一生戍守在碉堡內。於是,三十五年的光陰,就在等待一個希望中隨風而逝。後來韃靼真的來襲,卓果卻早已死在路旁的小旅館裡,錯過了窮其一生等待的立功機會。

「股市何嘗不是如此,」陳進郎嘆道,一直在等,滿懷希望地等,等到機會真的出現在眼前,卻因為資金耗盡或其他原因眼睜睜看著機會流逝。「很多人進場前,總是希望還能夠再肯定一點點。」沉醉在希望裡,卻永遠在等候,總是要更明確答案的散戶,終將落入《黑天鵝效應》中所提到的韃靼的沙漠。「人生,不能一直在等。」

《股票作手回憶錄》

記錄1900年代初期,最偉大的股票和商品期貨投機客傑西.李佛摩的生平事蹟。歷經百餘載的交易技巧仍屹立不搖,是股市參與者奉為投資聖經的傳奇之作。

作者︰Edwin Lefevre

出版社:寰宇

推薦原因:精進交易技巧的必讀上乘之作。

《一生做對一次投資》:散戶也能賺大錢一位散戶如何不再靠運氣買賣股票的真實呈現。作者憑自行摸索出的「箱形理論」,在18個月內賺進200萬美元。他的不凡經歷與獨創性的理論,被奉為華爾街的投資傳奇。

作者︰尼可拉斯‧達華斯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推薦原因:適合剛接觸股票新手的入門書籍。

《黑天鵝效應》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知道的比實際上知道的還多,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大事件依然重複在你我的驚嘆聲中出現。作者試圖提出簡單的技巧,協助讀者面對黑天鵝事件,並從中獲益。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出版社:大塊文化

推薦原因:雖然閱讀門檻高,卻不失為訓練邏輯的好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4

越多分析師關注,公司創新能力反而越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418

在哈佛大學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經濟學著作中,我們學到了一個名為投資者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假說,大意是一家公司越受分析師關注其創新能力越弱。

最近的一份統計報告給這個假說提供了支持,研究員們跟蹤了2000家美國上市公司超過12年的記錄,統計了這些公司的專利數量和當時每項專利被學術報刊引用的次數。(引用次數越多表明此項專利的科技意義及影響力越大。)

報告顯示了一家公司的受到越多金融分析師的關注,其專利的數量和影響力就越小。這體現了分析師和投資者們大多不能容忍公司的短期失敗,這導致公司的管理層不願意花時間和冒風險去投資那些需要大量資金和未必能產生實際效益的基礎性研究。因為上市公司面臨分析師的評級壓力,不得不努力達到短期內的盈利目標。

資本市場中最近比較受關注的就是Twitter申請IPO一事了,其CEO 迪克.科斯特羅(Dick Costolo)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我不會去追逐公司的短期利益,這會使我們變得短視,我們有一個既定的遠大目標,我們正努力朝這個目標前進。

近期,股票分析師們都在關注並不斷上調Twitter的估值,但是如果科斯特羅希望他的公司保持創新勢頭的話,他應該希望自己公司的股價還是低點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32

降息利空銀行? 投資者反而更看好中國銀行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92

longduanbaoli

中國央行意外降息後,本已壞賬包袱沈重的中國銀行業可能還面臨著利潤萎縮的風險,然而彭博社報道稱,投資者對於中國銀行股的前景卻更加樂觀了。

母公司掌管2370億歐元資產的荷寶(Robeco)集團(香港)首席投資官Victoria Mio上周五表示,銀行股十分具有吸引力,因為市場對它們的定價是基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假設的。

Mio發表該言論幾個小時後,中國人民銀行就宣布,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Mio隨後稱,持續的貨幣寬松可能促使經濟反彈和銀行股大漲。她對銀行股“更加樂觀”。

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中國工商銀行等上市銀行股今年的平均市盈率僅4.8倍,是全球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銀行股中最低的。

幫助掌管近600億美元資產的Baring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Khiem Do也表示,降息之後,“仍然看漲”銀行股,尤其是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超6%的股息率將使銀行股更具吸引力。

Do早些時候曾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你能告訴我世界上還有哪些銀行能夠支付這麽高的股息,同時自身還能賺錢,而且還身處在一個增速約7%的經濟體中?

國金證券分析師馬鯤鵬給予了銀行業“買入”評級。他表示,盡管銀行盈利超預期,但是股價卻跌了,因為投資者更多地關註了“所感知到的風險”而非盈利。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上周五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非對稱降息,即貸款利率下調40基點,存款利率下調25基點,這種降息方式雖利於直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卻會壓縮銀行利息差。中金預估,央行降息後銀行業利率在2015年可能會下降10%至零增長或者負增長。

此外, 通過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10%上調至20%,中國央行刺激了銀行之間的競爭。截止本周日16家上市銀行中已經有5家宣布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

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降至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以及壞賬的上升,拖累了中國銀行股在過去兩年中的表現,即使銀行仍然實現了10%的凈利增長。

管理220億美元的RS Investment Management基金經理Tony Chu本月21日告訴彭博:

(中國)銀行股顯然被低估了,投資者需要看到銀行股會被重新評級的強烈信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25

歐洲央行QE可能反而利好歐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75

QQ圖片20141211173810
歐元近三日來大幅反彈已收複全月跌幅

基本面疲軟的歐元近日走出強勢反彈讓很多投資者難以理解,反映出當前市場關於歐洲QE的預期可能已經開始悄悄轉變:1.歐洲央行近期內真的可以實施QE嗎?2.QE未必會利空歐元,某些方面甚至可能利好。

歐洲央行短期內實施QE困難重重

首先,我們都明白歐洲央行如果施行QE、即大規模主權債券購買計劃,直接目的是向實體經濟註入流動性,進而促進經濟的恢複。但是QE畢竟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存在很多副作用,例如某些“歐豬”國家本該盡快實施的結構性改革因為QE的出現而推遲、風險資產價格受刺激上漲破壞金融穩定等等

並且怎麽分配QE購買份額也是個大問題,如果按經濟權重分,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並不需要QE,而希臘、西班牙等國家又得不到足夠份額;按需求分,則相當於用富國的錢補助窮國,這對富國並不公平。此外根據歐洲法律歐央行直接購買主權債券也是違規行為,面臨一系列法律障礙。

其次,長期以來只有歐洲政府先行動後,歐洲央行才會行動。而被寄予改革厚望的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理事會主席、歐洲央行主席、歐洲團體主席共同發布的所謂“四主席報告”可能拖到明年6月才會公布,在此之前德拉吉若要推QE將沒有政治方面的支持,這與以往的行動邏輯不符。

例如2010年歐元區各財長先敲定了4400億歐元救助貸款計劃,隨後歐洲央行才實行了首次主權債券購買計劃;還有2012年歐央行向各國銀行提供一萬億廉價貸款也是在歐元區領導人達成一致收緊財政預算的決定之後。

用德拉吉自己的話說,“債券購買永遠不能代替改革和預算紀律。”

因為德拉吉和很多官員們擔心,如果QE不伴隨改革會導致被救助國家債務壓力增大,且不願意去提高經濟競爭力。此時QE反而會成為一劑毒藥。

不過,即使不考慮上面的問題,歐洲QE要想真正實施可能也需要一個令大家都難以置信的步驟:加息。

歐洲央行為何可能加息(包括溢價收購債券)

如果歐洲央行實施QE,需要用現金即流動性向各國銀行換取國債或其他證券化資產,但是根據歐洲央行前幾次實驗性的註入流動性措施如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VLTRO(超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發現銀行對流動性的渴望並不強烈,例如歐洲央行9月實施了首輪TLTRO,以0.15%的固定利率向歐洲銀行業提供貸款,當時市場預期規模為1000億至3000億歐元,但最後銀行們只申請了826億歐元,可見雖然是近乎免費的啤酒,但銀行們的肚子是有限的。

而且今年6月以來,歐洲央行將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調降至負數,引起了全球市場巨大的波動。

這時,如果歐洲央行強行推出QE,而市場上借貸意願並不強烈的話,首先銀行沒有動力賣出債券資產並把沒用的流動性拿在手上,而且歐央行的存款利率是 -0.2%,銀行也沒理由將流動性再存回央行,因為這相當於把銀行手中有收益的資產換成了需要“交稅”的現金,這跟美國和日本、英國QE時的情況完全不同,後三者對銀行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是付利息的,分別為0.25%、0.1%和0.5%,這樣銀行才有動力賣出債券給央行。

所以,匯豐銀行全球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Steven Major指出,如果歐洲央行想要大規模購買債券就必須將存款利率提高,要不然就得溢價收購這些債券。

這兩種操作最後帶來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將會推升歐元區債券市場的整體收益。

為何歐元區債市收益率升高利好歐元

除了央行的利率,債市收益率對於一國貨幣的收益率也具有比較強的代表性,例如很多投資機構將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作為美元資產收益率的基準,而德國政府10年期債券通常作為歐元區的基準債券。因為國債相對的風險較低,尤其是美債和德債基本上被視為無風險資產。

市場上數以萬億計的套利資金需要尋找安全穩定的收益,所以一旦一國貨幣收益率有上升的預期,則可能引起大量資金湧入博取收益,對於該國貨幣的需求水漲船高,自然匯率也會上升。從下面的歷史走勢圖上來看,收益率和匯價的趨勢基本一致,也可以印證這一結論:

黃線:歐元/美元匯價  白線: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減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

QQ圖片20141211170813

總結來說,QE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近,加之前期的炒作已經使得歐元價格大幅走低,即便真正實施QE以後對歐元也未必是利空,過度押註QE與歐元之間的聯動可能存在越來越大的風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81

躲得不好,反而適得其反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b6p.html

    大盤一個月來,3次上攻前期高點3478點,均都無功而返;最近,又遭多項重磅利空消息襲擊,今天大跌!似乎形成了1月5日與今天的2個跳空缺口構成的“島型頂部”!呵!大好不妙,這回真的“狼來了”!周圍許多朋友開始減倉,躲避為上。有個朋友問我:“你怎麽老是不去躲一躲呢?”

    “我既不知道調整究竟什麽時候會來,也不知道調整幅度究竟有多深,你叫我怎麽躲呢?”我說,“躲得不好,反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呢。”

    這讓我想起本人於2010年8月8日寫的小文:

 

逃出去,不會及時回來

    周末,幾個自稱“死多頭”的朋友來此一聚。得悉他們各自的總市值(也就是總資產)都差不多回到原來的最高點了。同時提及幾個高手股友,他們前期避跌而空倉或輕倉,現在才開始小心翼翼地重新建倉。如此這般,這一輪跌漲過後,這幾個死多頭可望跑贏那幾個高手。死多頭們覺得僥幸,遂問:這是不是偶然的?

    其實,這並非偶然,就事論事講:

    一、高手股友不可能在市值最高點時逃頂,而是看到了趨勢走壞了才動身撤離,這時往往已經下跌了一大截了,而逃出去後又不會及時回來,再加之重新建倉時抖抖豁豁地錯失良機,結果白逃一陣,不如不動。

    二、另外,死多頭在市場低迷時竭力增倉,為下一輪壯大創造條件;而那幾個高手則不會,因為手上的子彈還沒用完。

    就這麽辯證與簡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47

股市高位震蕩,一旦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4 17:04 編輯

股市高位震蕩,一旦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
作者:姜超

格林斯潘接任美聯儲主席後,每逢金融市場震蕩,必出手幹預以穩定局勢。危機時刻的幹預成為常態。06年後,開始被稱為“伯南克期權”。同樣,在中國是否也存在著這樣一個類似的央行看跌期權——“央媽期權”,是否會不斷上演“幾時有,問行長。向北望,跪央行”

格林斯潘接任美聯儲主席後,每逢金融市場震蕩,必出手幹預以穩定局勢。從87年的“黑色星期一”,到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乃至98年LTCM破產案,美聯儲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率的調整或者降息,緩解市場上的流動性緊缺,保證金融系統的平穩運行。

危機時刻的幹預成為常態,市場於是形成預期,並稱這樣的政策為“格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Put),意思就是碰上市場下跌不必驚慌,美聯儲永遠將立刻采取行動,安撫市場。即便格林斯潘後來離職,這個稱呼一直在美聯儲流傳下來。2006年伯南克上臺後,開始被稱為“伯南克期權”。

同樣,在中國是否也存在著這樣一個類似的央行看跌期權——“央媽期權”,是否會不斷上演“幾時有,問行長。向北望,跪央行”

1. 伯南克期權,助漲不助跌

08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顯著危害:房地產大幅下滑,失業率攀升,投資、消費持續疲軟。短期的創新型流動性工具已無法力挽狂瀾,美聯儲於是從資本市場入手,壓低長端利率,從08年11月起,拉開了量化寬松的大幕。

從格林斯潘到伯南克,美聯儲似乎有條不成文的傳統——“助漲不助跌。”這種傳統或許來源於對“有效市場理論”的信仰,相信市場是有效的,資產價格泡沫不會一直存在,所以,就算格林斯潘看到了“非理性繁榮”,也不願意有任何作為。

美聯儲的習慣是,當泡沫破滅時出手相救,在泡沫產生時任其發展,美聯儲三輪QE就是最典型的例證。

2008年11月25日:金融危機的高峰時期。伯南克宣布推出第一輪QE,共購買1.7萬億美元債券。在此提振下,美國股市開啟了新的牛市。

2010年8月27日:在這次廣為人知的Jackson Hole會議上,伯南克承諾不會坐視美國進入通縮不管,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在必要情況下通過非傳統措施提供額外的流動性”。3個月之後,

第二輪QE正式啟動。之前,標普500指數出現16%的下跌,伯南克暗示QE2的講話後,標普指數一路上漲22.8%。

2011年9月22日:在美國股市由於歐債危機而遭遇了20%的大跌之後,美聯儲推出了所謂的“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根據這項計劃,美聯儲一方面出售短期債券,另一方面則買進長期債券,借此來壓低長端利率。這項計劃推出以後,標普指數先是經歷了小幅的下滑,隨後就重新開始了此前持續多年的上揚,最終的漲幅達到了80%。

2012年8月31日:又一次在Jackson Hole會議上,他並未明確承諾QE3。但通過描述經濟的疲軟狀態,並明確美聯儲意圖采取有力行動和其擁有的政策工具,進一步提高了9月行動的預期。在他發表這一講話後,此前已下跌近10%的標普指數開始反彈,從1400點一路上漲,至今都未出現過任何重大的回調。

2. 貨幣政策獨立性增強,“央媽期權”外圍環境保障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盡管外圍經濟不斷變化,美聯儲始終采取更關註本國市場的內向型貨幣政策。數次QE使得這10余年間大量熱錢湧向中國等擁有更高經濟增長率和自然利率的新興國家。

在美元本位制下,為對抗本幣被動升值,中國央行不得不采取投放本國基礎貨幣買入美元的匯市幹預政策。00年至13年,央行外匯儲備年均增速高達26%。從98年至今,我國基礎貨幣總量從3萬億增加到27萬億,其中06到11年是增長高峰期,年均增速高達23.2%。這期間央行的貨幣政策缺乏完全自主性,而針對外儲急劇膨脹的沖銷操作難以做到完美,導致了貨幣高增長和相對的高通脹。

11年6月美國第二輪QE結束後,中國的外匯占款余額增速開始急劇下跌,外匯占款逐步退出中國基礎貨幣創造的主渠道,央行對金融部門債權在基礎貨幣創造中的地位正在逐漸提升。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自主性得到大幅加強,為“央媽期權”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外圍金融環境。

3. 貨幣政策目標:從基本面到資產價格

理解央行的貨幣政策,其核心是服務於四大目標:包括經濟增長、通脹溫和、充分就業以及金融穩定,而在中國由於缺乏可信的就業數據,就業目標與增長目標基本等同。其中前三者屬於經濟基本面的目標,而最後一個目標已經包含了資產價格。

3.1 經濟增速新低,貸款利率下調

經濟增速下墜,觸發第一次降息。14年3季度GDP增速從7.5%回落至7.3%,且3季度金融機構自主貸款利率仍在上升。10月工業同比增速回落至7.7%,而10月CPI亦降至1.6%的5年低點,11月匯豐PMI創6個月以來的新低。前期多次寬松已基本無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經濟下行風險有增無減。

在經濟形勢頗有四面楚歌的意味下,“央媽期權”啟動,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合情合理。

從經濟增長角度考察,當前各類指標均位於過去25年的低點附近,與之相應貸款利率也應降至歷史低點。當前貸款基準利率為5.35%,與5.31%的歷史最低值相當,但考慮到去年末金融機構實際貸款利率高達6.92%,經過3月降息之後應在6.7%左右,高於貸款基準利率約130bp,因而從真實貸款利率角度觀察,未來潛在降息空間或在5次以上。

3.2 通縮風險加大,調降存款利率

通縮風險加大,觸發第二次降息。周小川近期在博鰲論壇表示,關註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中國通縮風險。15年1月的CPI降至0.8%,2月份也僅為1.4%,同期PPI降幅擴大至-4%以上,通縮風險顯著升溫。而通縮加劇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不利於刺激消費,從抗通縮角度觀察需及時下調存款利率。

我們預測15年CPI為1.2%,PPI為-4%,其中PPI通縮的嚴重程度將與98、02以及09年基本相當,而CPI雖然仍在正值區間,但也將與06年的低點相近,僅優於98、02以及09年。而綜合考慮CPI與PPI的走勢,其均值或將降至0以下,意味著通縮成為現實的風險,嚴重程度甚於05年。

當前1年期定存利率在2.5%,上浮之後在3%左右,遠高於1.98%的歷史最低值,因而意味著未來存款利率同樣存在4次甚至以上的下調空間。

3.3 房價下跌定會降息

全球貨幣政策被房價綁架。貨幣政策的最後一個目標是金融穩定,即各類資產價格。而從過去全球乃至中國貨幣政策實踐經驗看,房價穩定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目標。日本、美國、歐洲的房價下跌之後均觸發了持續降息,而中國08年、12年以及本輪的降息背後均有房價下跌的背景作為鋪墊。

刺激政策頻出。14年以來政府數次出臺地產刺激政策,包括從14年4月到9月40多個城市取消限購,14年9月取消三套房限貸,10月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14年11月、15年3月兩次降息等等。而15年3月30日5部委發文降低二套房首付至4成,同時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成數,以及二套房交易營業稅。從購房資格、利率、首付成數等各個方面刺激地產需求。

刺激效果短暫。但觀察過去一年的全國地產銷量數據,我們發現:14年3月步入負增長,限購取消後在5、6月短期反彈,7月再度下降,降息後11、12月地產銷量短期反彈,15年前兩個月地產銷量再度下降。

地產大拐點,放松未結束。由此可見,隨著人口紅利大拐點的出現,以及房地產財富效應的消失,以剛需為主的地產市場將面臨需求的持續萎縮,因而14年以來的刺激政策均只有短期效果,而難以刺激地產需求的持續回升,未來房價仍難言止跌,與之對應央行的貨幣放松仍未結束。

4. 金融為王時代來臨,“央媽期權”再起航

從上述貨幣政策實踐來看,央行已經從關註基本面轉向關註房價等資產價格,但貨幣政策是否應該關註股價等金融資產價格,在理論上仍存在著嚴重的空缺。

二戰之後,也就是凱恩斯理論形成的時期,並不存在一個龐大的資本市場,而今市場已經極具規模,各種名目繁多的金融商品運行其中,貨幣既可以在金融市場空轉,也可以不到市場中去。

經濟運行的環境變了,理論上隨之也要有新的思考,如果此時此刻,貨幣政策繼續忽視金融資產價格,只關註CPI的話,則可能會忽視經濟中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4.1  地產“窮”金融“興”,金融資產成為主戰場

對於現在的中國,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房地產大拐點已經出現,零利率將是長期趨勢,而過去20年居民財富增值來源的存款、房地產均已日薄西山,而這也意味著居民財富配置多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金融資產將成為居民財富增值的主力戰場,對金融資產的需求將持續膨脹。

具體來看,14年以來,降息降準之後地產市場缺乏起色,但股市大幅上漲。回顧14年股債雙牛的行情,我們認為中國居民的財富配置正在歷史性地從房地產轉向金融資產,金融為王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90年代中國居民財富增長主要靠存款,當時存款利率就高達10%。而在2000年以後的主要財富增長來自於房地產,一方面來自於地產銷量的大幅增加,同時來自房價的持續上漲。但從14年開始地產在居民新增財富中的占比降至40%以下,而包括理財、股票、基金、信托、保險在內的各類金融資產開始全面崛起。中國居民家庭財富配置已經從90年代的存款時代、2000年的地產時代步入到如今的金融時代。

4.2 資本市場承載夢想,股市上漲不再是降息障礙

從歷史經驗看,過去3輪降息多發生於股市下跌期,但在90年代後期,由於經濟蕭條,央行的持續降息對應的是股市持續上漲。由此可見,央行降息與股市漲跌與否並沒有直接關聯。

股市上漲非降息障礙。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資本市場“承載著改革夢想”。而周小川在兩會答記者問上表示股票融資直接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金融的大量活動都是在進行資源配置,為實體經濟直接或間接進行服務。央行行長的明確表態意味著股市上漲將不會成為未來降息的障礙。

股市助經濟去杠桿,股價大跌或觸發央媽行權。周小川3月22日亦表示,在新常態下將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發展的力度,同時也要考慮貨幣政策穩健的程度,助力實體經濟去杠桿。近期各路資金跑步入市,參與主體越來越廣泛和多元,使得央行必須更加註重以股市為代表的資產價格。當前實體經濟和房市乏善可陳,使得實體經濟債務負擔加重。而股市上漲是去杠桿的最佳方式之一,加之股市與GDP的比值在持續上升,其重要性與日俱增,一旦股市大跌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而一旦金融資產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或會觸發央行“行權”,股市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

5. 救火隊長央媽:哪里出事哪里有我

一方面是經濟通脹下行,債務風險升溫,實體剛性融資需求難降;另一方面是資產價格上漲,導致虛擬經濟融資需求強勁;兩者導致貨幣利率居高不下,寬松貨幣政策傳導受阻。我們發現央媽成為了重要的救火隊長,哪里出事哪里就有央媽的身影。

5.1  IPO打新收益率高企,央行連續四次下調回購利率

15年市場上出現了可與理財競爭的新“無風險收益”資產——IPO打新,而高企的新股收益率又與新股發行定價機制相關。15年以來,每月新股發行數量在20只以上,募集資金均在100億元以上,15年3月更是達到200億以上。對應凍結資金規模也從14年6月的9000多億元,增加至15年3月的近3萬億元。逐漸擴大的凍結資金增加了短期資金需求,造成打新期間銀行間和交易所回購利率的飆升。

但觀察央行的行為,從3月份以來,央行已經4次下調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從3.85%至3.45%,與去年7月份以後下調14天正回購利率如出一轍,並成功引導貨幣利率下行,央媽寬松貨幣、救場態度明確無疑。

5.2 財政部萬億債務置換,央行明確研究並可能介入

14年以來,在表外融資監管加強、地方政府融資能力顯著萎縮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務的到期償還壓力巨大。因此地方政府在融資過程中的“借新還舊”將成為常態。

2015年新《預算法》正式實施之年,財政部債務置換計劃橫空出世。債務置換是用地方政府發行的低利率債來代替融資平臺的高收益類債務,通過政府信用的顯性化實現拉長政府債務久期,降低政府融資成本的目的。

置換債券的發行意味著利率債供給的大幅增加,2015年地方政府債將發行1.77萬億(包括置換債券1萬億、預算公告的6000億和到期還本的1714億),凈增量1.6萬億。簡單假設今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凈增量與去年持平,則15年利率債(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凈增量將達3.77萬億,較14年大幅增加66%。

若完全市場化發行且央行不提供額外的流動性支持,供給的大幅增加將對利率債形成巨大沖擊。尤其是近期國債、國開債利率出現大幅上升,直接擡高了企業債券融資的整體成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江蘇省公布將組建地方債承銷團。

當前央行的政策態度並未完全表明,但值得註意的是,周小川在博鰲論壇期間已經表示“存量債券置換是個新問題,還要再研究一下”,同時並未對央行介入債務置換否認,隨著供給沖擊的逐步加劇,央行介入的必要性也將逐步上升。

我們認為,未來不排除央行會以貨幣政策配合以緩解地方政府債券的供給沖擊,包括降準或采取PSL、再貸款等。而在公布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之後,央行在15年3月就進行了3200億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期限3個月利率3.5%,及時給金融機構提供充足廉價的資金,並承諾從4月起按月披露MLF等工具的使用情況,有助於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穩定寬松預期,對沖債務置換的風險。

事實上,07年財政部曾獲準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以為計劃設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提供資本金,為避免大規模發行對市場的沖擊,其中僅2000億面向市場發行,1.35萬億是央行再貸款給農行購買。

5.3 剛性兌付金身難破,央行先建存款保險制度防火墻

央行這兩年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而其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便在於剛性兌付遲遲未能打破。融資平臺等預算軟約束主體對利率不敏感,低風險高收益的城投債務拉高了社會實際無風險收益率。同時,發改委等部門出於維穩和避免監管問責,仍在強化剛兌預期,據媒體報道,15年3月,發改委發文要求各地高度重視今年企業債券本息兌付工作,並對2015年企業債券本息兌付情況進行進一步排查,絕不允許發生資本市場違約事件。

從歐洲和日本的經驗來看,要想轉型成功,必須打破債務的剛性兌付。目前希臘的國債利率高達10%,而德國國債利率為負,如果一直給希臘國債提供擔保,資金就會源源不斷流向希臘,但希臘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還錢,因而剛兌導致了金融資源的錯配。而美國轉型成功的重要一步是雷曼的倒閉,從而使得良幣驅逐劣幣,改善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過去剛兌不斷,超日債等接連獲得兌付。14年記者會上總理稱“不願意看到一些金融產品違約的情況”,而15年態度明顯更加開放,首次稱“我們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

近期央行牽頭的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利率市場化進入加速期,伴隨著各類防火墻的建立,違約將得到有效隔離,而不會大規模傳染,從而使得剛兌的打破成為可能,國開、國債作為無風險資產的價值將獲得體現,需求有望回歸,將有望真正降低無風險利率,切實降低中國經濟的融資成本。

5.4 準備金率下調對沖貶值風險

進入15年,幣值穩定亦成為重要變量。美元指數突破100點大關,為03年以來首次,美元牛市的腳步聲愈見清晰,而人民幣匯率頻頻走貶,熱錢外流持續,種種客觀條件表明當時的資金面不容樂觀。

在此背景下“央媽期權”亦及時啟動,自15年2月5日起降準0.5個百分點。而目前我國存準率依然在20%左右的歷史峰值附近,下調空間巨大,是對沖貶值風險資金流出的重要防火墻。

6. 手握“央媽期權”,跟著央媽站好隊

對於現在的美聯儲,如果我們翻閱一下耶倫以往的記錄,就會發現,在維護美聯儲舊有的傳統上,她依然不會成為一個顛覆者。只要不試圖去識別和在早期就扼殺泡沫,耶倫就會和“伯南克期權”一樣:資產價格上面沒有天花板,下面有個保護傘。

將資產價格更多地納入貨幣政策的視野,有順應全球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機理變化、促進金融經濟穩定的積極一面。從近期我國央行的發聲和行動來判斷,央行似乎也在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是否應關註資產價格,就在以前央行的各種觀點對此還是均持否定意見的,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在14年11月第一次降息之後股市暴漲,金融泡沫就曾一度引發央行關註,但近期周小川表示樂見資金通過股市進入實體經濟,因而股市上漲將不會成為降息的障礙,甚至可能與美國的伯南克期權類似,即由於實體經濟和房市乏善可陳,因而一旦股市大跌反而可能觸發降息。雖然說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淩駕於一行三會之上的機構,協調推進各種金融政策,但央媽已經開始按照同一個邏輯行事,像一個勤勞的小蜜蜂一樣四處救火,那我們能做的是什麽?手握“央媽期權”,跟著央行站好隊,擁抱金融大時代!(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4

中國iPhone需求助長蘋果利潤 緣何股價反而暴跌8%?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272.html

中國iPhone需求助長蘋果利潤 緣何股價反而暴跌8%?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7-22 09:05:00

Apple Watch原本是被寄予厚望的新增長點,然而現在看來已經落空。對於一家創新企業而言,沒有新的增長點而只是吃老本,極其容易打擊投資者信心。

諷刺的一幕發生在原本開局亮眼的美股財報季——蘋果利潤超出預期,中國的巨量iPhone需求功不可沒。然而,其股價卻被業內調侃為在盤後交易時段“三分鐘蒸發掉1.5個小米”。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在截至6月27日的第三財季,蘋果公司凈利潤上升至106.8億美元(或每股1.85美元),超於預期,同時高於去年同期的77.5億美元,收入為496.1億美元,同比上漲32.5%,超出預期。此外,蘋果公司預計第四財季收入為490億美元至510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511.3億美元。

(蘋果三季度在中國的銷售額僅次於美國)

收盤後,大概率由於第四季財測不及預期,股價盤後急跌8%,常規交易時段,蘋果股價下挫1%,報130.75美元,令Nasdaq指數承壓。此外,同期發布財報的微軟股價也遭3.5%的大跌,雅虎盤後公布季報後也大跌1.8%。今日App Store、Apple Music、iTunes Store等多項服務宕機超過三個小時。

(股價盤後急跌8%,常規交易時段,蘋果股價下挫1%,報130.75美元)

中國市場對蘋果業績增長作出巨大貢獻。iPhone銷售占到蘋果總收入的59%,其中,中國市場更是為iPhone的消費主力軍。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12%,至132.2億美元。其中,iPhone銷量增長87%。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蘋果公司的第一大市場。

然而,中國巨量需求似乎對蘋果股價回天乏術。一美股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Apple Watch原本是被寄予厚望的新增長點,然而現在看來已經落空。對於一家創新企業而言,沒有新的增長點而只是吃老本(iPhone銷售),極其容易打擊投資者信心。此外,業界對於蘋果下半年預期不佳,這也造成股價盤後重挫。”

英國《金融時報》也評論稱,自蘋果發售iWatch以來,業界和消費者大都對該產品持平淡甚至負面的評價。雖然蘋果並沒有對外公布其手表業務的上半年銷售額,但業內人士均對其達到目標銷售額的可能表示懷疑。蘋果的這一次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嘗試,未來的發展到底如何?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不論前景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此次蘋果股價暴跌實在出乎了眾多分析師預料。在二季度公布財報後,蘋果股價就反應平平,但當時蘋果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中的漲幅已高達近40%。根據Factset表示,分析師此前對該公司無比樂觀,多數分析師給了蘋果買入評級。在包含了40名分析師的調查中,後12個月的蘋果股價目標位被定在每股147.62美元,這較之上周五收盤價的129.62美元整整高出了14%。

由於iPhone6和iPhone6 Plus 大受歡迎,中國需求尤其龐大,中國在今年上半年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iPhone市場,這也支撐了蘋果業績。然而,業界普遍擔憂,智能手機行業的增速會在今年下半年放緩。中國需求放緩也在擔憂之列,一旦市場需求飽和或經濟增速放緩,這都可能打擊消費支出。5月時,IDC下調了其對於全球智能手機增長的預測,預計2015年增速為11.5%,2014年時這一數字高達28%。本月初,德意誌銀行分析師Sherri Scribner預計,iPhone6今年下半年的銷售量將放緩,蘋果的表現將在2016年弱於行智能手機業平均水平。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