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產有難 左丁山

2009-02-24  AppleDaily





 

大學師姐睇完星期六本欄「切戒招積」之後,打電話嚟教訓左丁山:「喂,你同研究K都係我嘅師弟,不妨贈你幾句,雖說人生得意須盡歡,但不可忘記,有風駛盡『巾里』之時,可能觸礁;袋裏有幾個幸運錢,收埋咗先,o依家時勢唔好,慳錢好過亂咁花錢。」

多 謝大師姐教誨。講多幾句,方知金融海嘯打到埋身,高級中產隨時冇工做,重演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嘅慘痛歷史,師姐知道好幾位師弟妹已經失業,正努力搵工,師姐 亦幫手。電話收線後冇幾耐,佢已經傳來電郵,內附一份CV,一睇,應徵人自小到大讀一級名校,畢業後無風無浪二十餘年,點知到咗兒子入讀美國大學之年,方 始失業,實在令人緊張。

飲茶時候,與餐飲M講起,餐飲M話愛莫能助,佢只能關心自己持有兩隻大藍籌股票,AIG與美國銀行,美銀跌到三個幾 美元,AIG跌到五毫四,我見猶憐。但賓架D更慘,去年曾以三十美元買入AIG,聲言退休前博一博,鎖埋股票五年後,AIG應可重復舊觀,起碼睇六十美 元。唉吔吔,o依家已經蝕咗九成八咯,股價返回十元已經要多謝上帝眷顧喇,點算好?

收完CV,飲完茶,成個人緊張晒,與在IFC利苑清蒸東 星斑之日相比,心情完全唔同。返到公司,睇吓電郵先,刪除大批垃圾郵件之後(點解咁多無聊「偉哥」推銷嘅呢?)剩番十幾件,其中一件係在美國大學做教授嘅 校友L傳來嘅,就係哈佛大學校長給哈佛人嘅公開信,講及哈佛面對經濟嚴峻局面,哈佛必須下困難決定,因為哈佛嘅○九/一○年預算案要假設哈佛發展基金虧蝕 三成!嘩,蝕三成?哈佛人好叻嘅噃,天才如此,我們凡夫俗子怎麼辦?

 

校友L在美國做教授,屬中產階級,係奧巴馬最少理會嘅 階層。一啲美國守法守規矩嘅人民專心打工,不炒樓,不先使未來錢,點知海嘯一嚟,房價大跌,o依家奧巴馬要動用七百五十億美元救苦業主,但守規矩、定期供 按揭之人毫無得益,無怪向《華爾街日報》大發牢騷。守規矩嘅中產就係咁淒凉,拿政府錢永遠冇份,失業威脅就日日面對,美國如是,香港亦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97

兩岸三地:偽中產階層 Uncle Ray

2010-05-11  AD





 

以下是筆者一位 朋友的真人真事。94年,朋友兩夫婦剛從英國大學畢業回港,身無長物,前路茫茫。兩夫婦月入不足3萬元,思前想後覺得需要買層樓,但手頭連裝修費也沒有。 膽粗粗到沙田第一城買了個395方呎的單位,樓價約140萬元。朋友個子高大,單位廳房卻極細,自我安慰,單位細抹地打掃省工夫。數年後,夫婦有了小朋 友,加上一個菲傭,單位更不夠住。

90年代12厘按息仍可應付

90年代是香港地產黃金時期,按揭利率是「P(最優惠利率) 加」,曾高見12厘,九成按揭,兩夫婦每月供樓要1.2萬元,加上管理費、水電煤等,兩夫婦生活要十分節儉才能應付。十多年後,筆者的朋友雖然不算很富 貴,但有車有樓。過去的年代,香港不停有同樣的故事,nothing special。395方呎單位現時市價約160萬元,九成按揭,以現時P按計,月供連按保約7000元,比筆者朋友16年前供款大減。

筆 者的朋友是「X Generation」,很難理解80後為甚麼買不起樓,更搞不清早前有一對年輕專業夫婦,月入6萬元,「苦戀」太古城而不得的原因。打開報紙,康怡花園 600方呎兩房單位,成交425萬元,九成按揭供20年,借390萬元,連保險月供約2萬元,佔家庭收入35%。香港樓價真的太貴?Come on,80後,政府有責任照顧弱勢社群,資源應放在公屋,但沒有責任通過居屋、夾屋,製造偽中產階層幻象。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60

中產自保法 yc

http://hk.myblog.yahoo.com/yccft/article?mid=7297

一段時間無update個blog,原因是最近沉迷於玩 i Pad Apps,上個星期亦接受了明報訪問介紹我這個打工仔的整餅方法,幾日前菲律賓的『特蠢部隊』協助殺害香港人質又另我義憤填胸,無言以對 >︹<  。。。

還是說回今天的主題,現今香港社會已是
M 型社會,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發達容易打工難,中產收入永遠追不上支出,表面上是中產,實際上已跌入下流變得越嚟越窮。幾年前在日本讀書時,曰本媒體也時常報導這一社會現象,很多曰本人都自認是中產,但卻是「日光族」,「月光族」每月清,旅行也只是國內温泉旅館的一泊二食,國外旅行是夢想。最近看有線money cafe 其中一集講到M型社會中產自保的方法,就是『要有窮人的生活習慣,有富人的投資行為,減開支以收入作投資,累積財富』,這方法不就是我堅持的生活方式嗎!

前篇「Dream Bigger Work Harder」有blog 友問我怎樣18年供完4層樓,這些都是塵年往事,現時香港環境未必apply 到,不過都估且紀錄下來當故仔給大家打打氣:

  1. 我 中學會考成績麻麻,讀咗一年中六之後便入了浸會讀Econ,期間重考會考攞返幾個credit,就靠這幾個credit在浸會second year 時考入政府student grade,2年之後pass咗專業文憑試,23歲才正式成為政府公務員。開始工作時要還政府grant loan儲唔到錢, 5年之後86年才買入第一層樓,原因是渴望獨立想自己一個人住。 第一層樓是400呎單幢2手樓在西環高街,價錢大旣40萬,我記得當時首期都唔夠,要問家人借,收樓之後將層樓出租,將租金還比家人,而自己就用 salary供樓,開始收租這一個自己的事業。
  2. 租客住了年幾之後搬走,我便正式搬離屋企開始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直至91年re-mortgage 層高街買入海怡866呎和太太一齊供,而高街則放租。
  3. 96 年香港樓市刺熱,每個人都相信樓市係唔會冧嘅,我亦將我幾年來儲的錢8成按揭買入西環高雅閣423呎228萬,當時銀行無信貨資料庫,所以我可以供 over 50% salary,手頭上hold住3層供緊嘅樓,好彩高雅閣收返1萬蚊租幫補吓。期後樓市爆破高雅閣變負資產租金亦下調至7500蚊,我每月都要 subsidize高雅閣幾千蚊供死會,苦個dee dee 。
  4. 01年香港樓市一潭死水,行過中環soho區看見招紙說永利大厦有銀主 盤405呎105萬,期時海怡剛好供滿10年還了大部份本金(當時樓宇按揭 normal 做15年,我做2星期還款,around13年幾已供完),我於是re-mortgage海怡,7成按揭買入永利,再將佢出租收9500蚊租,當時舊高街 已供完,手頭上hold 4層樓3層供緊。
  5. 02年香港人好喜歡買大陸樓,樟木頭,雅居樂,祈福新邨等,我則喜歡深圳華僑城附近的深圳灣畔花園,交通便利得多,800呎49萬超值,但比起當時其他大陸樓已偏貴,需然樓價平但我都有做按揭供3千蚊到。
  6. 04年香港樓價從03年最低位回穩,我將舊高街賣掉本來想換層細海怡供,期後因聽聞我的職糸可能會納入政府自願退休計劃於是放棄了這念頭,並將錢還掉高雅閣和永利的餘款。
  7. 05 年中用儲蓄還掉深圳樓餘款,4層樓之中只剩海怡outstanding mortgage 60萬。同年8月提早退休獲賠償金加退休金250萬另1萬pension per month,離開政府前我和太太 total income 約5萬5千圓,由於我們已打算往日本讀書,便決定將基地移往深圳家,並將香港3層樓出租total rent 約3萬加我每月pension1萬,total income 4萬但唔需要供樓,可用income 和我未退休前差不多,not to mention 我還有190萬cash (250萬退休金減海怡outstanding mortgage 60萬)。最後個story當然係唔同咗,我無還海怡 60萬並將250萬退休金在5年間買入8層樓整大咗個餅。


這一個階段的現金流可以 roughly break down as follow :

  1. Total 5 層樓的樓價 40萬+139萬+228萬+105萬+49萬 = roughly 560萬。
  2. Total 租金收入 (a) 舊高街92年至04年total 14年 (Rent$5000 x 168 mths = 84萬), (b) 海怡自住 (Rent Nil) (c) 高雅閣 96年至05年退休前止 (Rent $ 8000 x 108 mth = 86 萬4千),永利 01年至05年退休前止 (Rent $9000 x 48 mth  = 43萬2千),深圳灣自住 (Rent Nil)。Total rent = 84萬+86 萬4千+ 43萬2千= 213萬6千 x 70% for deduction of interest, 空租期和維修費等 = roughly 150 萬。
  3. Total 560萬樓價 - 150 萬租 - 賣掉舊高街90萬 = 320萬再減退休前 海怡outstanding mortgage 60萬 = 260 萬 - 這是我18年嚟所投入的資金。260 萬divided by 216 mths = average 1萬2千per month,當然前階段會供少啲,而較後階段的供款和儲蓄已差不多double 這一個amount 。


退 休前供滿4層樓這一個階段其實每個有份安定職業的打工仔都不難做到,供到幾多層就要depends on 你嘅income,要訣是盡量不要在高位入市,買樓收租是長線投資,無必要在高位追貨入市,另外就是堅持買樓收租這種投資方式,不要將儲蓄或re- mortgage返嚟嘅錢投機輸掉。這一個階段好漫長好沈悶,但這是我第二個階段(將250萬退休金在5年間買入8層樓)的foundation。

打工仔致富是沒有捷徑的,祈望投機致富可能會輸得更慘,我有2個同事在97年抄樓最終於都要破產收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5

中產情侶檔伴賣「半餸」

2011-1-06  NM




放工想食住家飯,但無時間買餸。以上是香港上班族的寫照,亦是今期生意主角看準的商機。

餸菜包「宅配」(即送貨上門)在日本、台灣早已流行,華世傑(Roy,三十一歲)及伍惠寶(Rainbow,二十八歲)兩個月前將概念引入香港,斥資過百 萬創立Fresh To Go(FTG),請酒店級大廚坐鎮,購置先進機器,並以高級食材作招徠。每款餸菜賣七十元至三百元,貴過出街食,卻大有捧場客,開業第二個月賺逾八萬元。

本刊專誠請來廚藝專家大師姐麥麗敏,暗地以用家身份測試FTG的食物及服務質素,找出FTG的速勝之道。

大除夕夜,大師姐七點半回到家中,前一晚在網上訂購的餸菜包已準時送到。食材按不同菜式分別包裝成一盒盒,附帶的醬汁或配料,以顏色標籤分類,再放進附設冰包的保溫袋,乾淨企理。另一盅紫砂燉盅盛着的鱷魚肉湯,工人按送貨員指示放進雪櫃,待飲用時才翻熱。

對食物要求嚴格的大師姐逐一拿起餸菜包檢查,「蝦頭無發黑無甩,證明海蝦夠新鮮;肉絲有肥有瘦,又用錫紙分開;肉餅上的蛋黃壓平了,做到每啖都有,細節做得唔錯。」看見肉餅厚身,隨即又取出電子秤,「三百三十克,分量好足,四個人都夠。」

食譜寫明每個餸菜十五分鐘內可以上桌,大師姐跟足食譜指示處理,四十五分鐘後,豉油王大蝦、百花釀竹笙卷、鹹蛋黑毛豬肉餅、蜜餞滷牛肉、欖菜肉絲四季豆及 川貝鱷魚肉燉湯,五餸一湯已完成,色香味俱全,這一餐盛惠四百五十三元。「呢個價錢算好合理,分量足夠四個人食,我最欣賞係材料整理得整齊乾淨,唯一可以 挑剔係佢哋無好好利用麻油同酒等調味料,去令餸菜更香。」大師姐稱材料處理細節中見心思,值得鼓勵。

十五分鐘餸菜

FTG目前每日供應約六十款中西菜式,要保持出品質素,位於小西灣的廚房清早已開始預備食物。「一些複雜的菜式如無錫骨、滷牛肉會讓師傅製成熟食,客人翻 熱即可食用;竹笙卷呢一類就要浸高湯、釀好;四季豆要飛水、冰鎮,客人一翻熱就夠腍;簡單的如蒸肉餅、和牛粒,就會剁好、切粒,直接送上生的食材,客人省 略不少預備時間,又可享受到煮飯仔的樂趣。」老闆Roy稱,FTG目前八成生意額來自中菜,分別經過處理、醃製或適度烹調,客人依照隨食材附上的簡易菜 譜,完成餘下步驟,十五分鐘內,便可炮製出賣相、味道達九成水準的菜式。

負責搜羅高級食材的Roy指,儘管現時市面上已有類似的餸菜速遞服務,但市場空間仍很大,相信他們針對有消費能力的中產人士,以優質食材作主打,便能突圍 而出。為此,Roy及Rainbow大刀闊斧,斥資一百萬元在小西灣一工廠大廈設置工場,精挑細選廚師,在二十多個應徵者中,聘請曾在文華酒店中菜部任職 的大廚耀叔主理食物,標榜餸菜包烹調簡易、少鹽和無味精。

每兩週推新菜

新手進軍飲食業,Roy及Rainbow唯有四處偷師,「試過食過一家餐廳,覺得食材好,就偷偷地轉去後面睇吓佢哋邊度入貨,再私下聯絡供應商。」兩人試 足美國有機豬、本地鮮豬、日本黑豚等六種豬肉,才確定目前選用肥瘦適中及有豬味的西班牙黑毛豬。他們又會要求供應商提供品牌標籤,例如澳洲 GameFarm的牛肉等,「將標籤貼在餸菜包,等食物都好似手袋一樣有品牌,增加食客信心。」蔬果與本地的日豐有機農場取貨,控制供應源頭,確保品質。

用料高級,自然不是平民價錢,以西班牙黑毛豬價格為例,零售價達每斤一百二十至二百元,比一般豬肉貴三至四倍,FTG目前供應約六十款中西菜式,大部分由 七十元起,送貨香港及九龍區最低消費是三百元,新界則要滿五百元。不過Roy指,目前肉類餸菜的毛利只有五到六成,較蔬菜的七成為少,開業初期,更以成本 價推出美國Meyers安格斯肉眼扒(三百克),「賣一百五十五元,相當於買一送一,兩個星期推廣就賣出十公斤,成功儲客。」

為保持新鮮感,他們每兩個星期更新菜譜,至於滿足不同客人要求,就由負責出品的Rainbow每日與各部門溝通,「黃太要新鮮西蘭花,呂小姐想要重蒜蓉 味。」這邊與大廚溝通,那邊又與運輸作安排,「呢個客話今日遲收工,要七點半先送到屋企,而呢個就一次過落一星期單,但分開六日送貨。」

氮氣緩食材變壞

處理半生熟食物,保溫是重要一環。Rainbow花五萬元從外國購買專業的包裝機,抽取盒內氧氣並充入氮氣之類的惰性氣體,抑制細菌生長,又請人設計易攜 式環保袋,令餸菜包在運送過程中保持在零下四度,「袋內側加了一層隔溫棉,再附送一個冰袋,比起用雪車一上一落產生的溫差,這種方法更能確保食物保持最新 鮮狀態。」雖然每個環保袋成本要四元,但Rainbow覺得物有所值,「很多熟客都很有環保意識,送貨後會退回環保袋及冰袋,讓我們循環再用。」

每日早上十一時截單,餸菜包按照每張訂單裝袋後,現時每日近三十張訂單一般分三至四輛車運送,一至兩輛送港島區,一輛送九龍,一輛送新界,務必四至六時送上辦公室,五至七點到達住家。目前客人主要是港島南區的中產上班族,公司客與住家客各佔一半。

置濾水器防菌

其實兩口子早於一年前已想出這條財路,「因為我有味精敏感,好少出街食飯,自己煮都想買靚少少嘅食材,但又無時間搵,將心比心,相信好多中產都同我哋一 樣。」Rainbow笑言,自知對飲食業運作一竅不通,供應食材亦有一定風險,所以兩人專誠去學習HACCP(國際認可的食品安全認證標準)。

他們嚴守此標準,花近百萬裝修及購買濾水器、包裝機、雪櫃、冰機等專業廚房設備,足足籌備十個月才開業,「我的算盤是,用幾千元沒有冷凍保證的雪櫃,萬一 壞了,價錢不菲的黑毛豬肉、和牛即時報銷,假如食水有菌,感染了食材,哪怕只有一宗投訴,都會毀了商譽。」投資銀行出身的Roy自稱對風險評估很有經驗, 從事室內設計八年的女朋友Rainbow,則負責管理出品及包裝、宣傳。Rainbow最初花了五萬元找公關公司幫手,可是兩月過去,成效甚微,乾脆辭退 公關公司,親自上陣。先是主動打電話給《飲食男女》,花萬五元賣廣告,隨後很多媒體就主動找她。

為確立專業網上超市形象,FTG近日加入不少優質食材選購,如巨峰提子、法國藍殼青口等,「未來更會推出黑毛豬餃子,分銷到超市,將來還會出產各種自家醬汁。」Roy和Rainbow對FTG的前景充滿信心。

專家食評

麥麗敏

著名食譜作家江獻珠首徒,人稱大師姐,精通本地優質食材,著作有《全港食材最強》及《要省,不如不吃》等。

姚廣源

人稱大師公,對煮、食深有研究。

豉油王大蝦(二人分量,$78)

處理:蝦頭無變色或甩掉,蝦腳蝦腸處理乾淨,惟欠去掉蝦頭內污腸。

味道:海蝦新鮮,醬油顏色可調深一點。

蜜餞滷牛肉(二人分量,$80)

處理:熟食品,包裝密實不漏氣。

味道:全用坑腩,味道好,建議將蒸改為煮,令醬汁收至濃稠。

鹹蛋黑毛豬肉餅(二人分量,$75)

處理:肉餅重330克,量足;食譜提示將肉餅壓薄,但鹹蛋黃易被黏住。

味道:大火蒸8分鐘未熟,建議蒸11分鐘。鹹蛋無味,可改用越南鹹蛋黃。

欖菜肉絲四季豆(二人分量,$60)

處理:食材全部隔開整齊擺放。

味道:肉絲肥瘦相間,有豬味;四季豆爽脆,亦合乎少肉多菜健康原則。

百花釀竹笙卷(二人分量,$80)

處理:附有芡汁及上湯,以顏色標籤分類,搭配清晰。

味道:小唐菜應與釀竹笙分開蒸,避免變黃;蝦膠彈牙,但上湯較淡。

潤肺川貝炖鱷魚肉(一人分量,$80)

處理:紫砂湯盅有內蓋,保氣做得好。瘦肉切成方塊,肉味易出,夠專業。

味道:開蓋香氣撲鼻,清甜不油,用料足。

整體評價

讚︰材料包裝整齊企理,用料上等,味道不俗,價錢合理。食譜指引清晰,新手容易掌握。

彈︰未有好好運用麻油、酒等,令餸菜更香的調味料。

開業資料(2010/10)

租金:$42,000▲

裝修:$500,000

器材;$300,000

網頁:$250,000

入貨:$20,000

總投資:$1,112,000

▲兩個月按金,1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2010/12)

營業額:$320,000

租金:$14,000

入貨:$150,000

人工:$60,000*

運輸:$9,000

盈利:$87,000

*中西廚各一及3個幫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4

一萬蚊BB床 星級嬰兒用品冧中產

2011-2-10  NM




中產媽媽吳卓倫(Iris,三十 六歲),初為人母,為了寶貝女得到最好照顧,大着肚在世界各地捐窿捐罅尋找嬰兒用品,結果育嬰新丁變專家,眼見市場上產品都滿足不了有要求的她,索性自己 開設嬰兒用品專門店「嬰國」(Baby Homme)入貨,主攻中產客,產品香港無得賣,則自己傾代理,開業一年,月賺六萬五。

兩歲的囡囡謝凱晴,不單見證店鋪的誕生,更是貨品的測試專員,現在由她講述媽媽的創業故事。

我叫謝凱晴,你可以叫我晴晴,今年兩歲,是「嬰國」的太子女。媽咪Iris好錫我,給我用都是最好的。例如一個叫Stokke的品牌,媽咪說是嬰兒用品的 LV。我不知道什麼是 LV,但卻很喜歡那些產品。例如我的橢圓形BB床,又靚又安全,又可以像推點心車般從睡房推出客廳,方便媽咪照顧我。它還可以「變身」,利用附送的欄杆、 床板及大小床褥重新組合,一張床可以變成四個不同尺寸,初生用到十歲都無問題。

我用作代步的Stokke Xplory一樣架勢!媽咪說這輛售價一萬一千多元的「坐駕」,是BB車界的法拉利,除了「掟彎」靈活,最大賣點是座椅特高,可與媽咪更親近,又可以多角 度調校,瞓、坐、企都得,望街又得,向着媽咪又得。這款BB車深得多位荷李活的潮爸潮媽如安祖蓮娜祖莉夫婦等鍾情,生產商亦配合媽咪宣傳,贈送嬰兒車給影 星張栢芝讓傳媒影相,製造明星效應,一些內地來港產子的媽咪就慕名而來,每十輛便有六輛賣給她們的。

聽媽咪說,成為Stokke的分銷商其實有段古。她三十三歲知道懷有我的時候,和爹哋開心到不得了,做足準備迎接我這個小生命,報讀各種育嬰課程不在話 下,更在世界各地為我搜羅嬰兒用品和玩具。我還未出世,已買了BB床,點知我四個月大已睡不下,要送給朋友,再買一張到我八個月又再不夠用,付出真金白銀 四千多元只換來五十元利是。媽咪不忿氣便經常上網搜尋各類物有所值的嬰兒用品,而且要環保、耐用,兼有齊專業測試認證。

承諾包銷爭代理

媽咪發覺Stokke的產品很適合細小的居住環境使用,便試圖爭取在香港分銷,不過德國生產商嫌香港市場太細不理睬,媽咪便將本港嬰兒床、嬰兒櫈的市場現 況寫成報告,極力游說,還承諾做好銷售培訓、舉報翻版,及五年內為品牌參加最少三次展覽會,建立品牌形象等。去年八月的BB用品展覽上,她以Stokke 品牌的另一產品BB櫈作主打,成功三日內賣出五十張,打動生產商取得分銷資格。美麗華和Ritz Carlton等高級酒店的BB櫈訂單,總公司亦會發回給媽咪做。香港只有幾間賣高級傢俬的店鋪有Stokke貨品,同行競爭少,目前來自Stokke的 生意佔營業額超過兩成。今年個個都說通脹猛如虎,Stokke來貨亦加價了,媽咪計劃在月底舉行的BB春季購物節,讓客人免息分期付款,增加銷售,這是全 行首創的。

除了Stokke分銷商,媽咪還是澳洲知名嬰兒安撫產品Babybow的港、澳、台總代理。還未懷有我時,她已到外國睇嬰兒用品展,當時見到 Babybow的安睡公仔系列十分喜歡,貪其質料柔軟,適合讓我攬着睡覺,而且長頸鹿、熊啤啤、毛毛蟲等公仔,會發出類似媽咪心跳的聲音,幫助我克服陌生 和恐懼。得知香港未有代理,她便以五年要貨總值七位數字的條件,爭取總代理權。終於在開鋪初期,Babybow同意以比賽形式,考核「嬰國」與另一競爭者 半年業績,怎料競爭者很快就將產品在網上平售,違背承諾,讓媽咪順利得到Babybow的總代理。目前,除了在澳門八佰伴設專櫃,媽咪亦批貨到港島近二十 間花店,針對送花予新任媽媽的市場。

囡囡試產品

店鋪面積逾千呎,媽咪將幾件鎮店之寶放在最當眼處,讓店鋪看似陳列室,幾個貨架放滿近千件貨品,奶嘴奶樽等餵哺用品有多個牌子選擇,護膚露、沖涼液、面霜等皮膚護理用品最好賣,一個月可賣出三千多支。

媽咪每次引入新產品之前,除上網核實所有驗證,還會以正價買入貨辦測試品質,而我就理所當然成為「白老鼠」,衫仔要讓我溫暖,奶粉不可使我過敏,清潔用品 要溫和等,店內幾乎所有產品都經過我把關的。試過一次,媽咪花四千多元買了一部嬰兒車,在入電梯時車轆不慎攝入『車立』槽,媽咪用力抽起車轆竟然脫落,我 差點跌落地;又試過一種奶粉,我飲完全身出疹,變了一個紅蘿蔔,媽咪心痛之餘,亦再不購入這些產品。

「嬰國」位於荔枝角的宇晴匯商場,媽咪就是睇中這商場連接附近昇悅居、泓景臺、碧海藍天等多個新型屋苑,提供充足中產客源,開業一年多,會員已達近四百 人,近七成是附近的中產媽咪,有些姨姨即使搬到其他區也經常回來幫襯。媽咪成日話,「我自己都係中產,明白好多中產父母講究生活品味,而且負擔得起,最重 要係物有所值,但偏偏香港可供選擇的品牌並不多。」所以她搜羅的都是外國暢銷的牌子,除了Stokke、Babybow,還有千八元一張的 Dwinguler韓國兒童遊戲地墊,PHYSIOLAC法國奶粉等四十多個品牌,逾一千五百款產品,單是BB床及BB車已各有十款,部分千多元有交易。

套裝去滯銷貨

滿足了客人喜歡多選擇的心理,媽咪卻不時會面對某些產品去貨慢的問題。為此,她想出「套裝」策略,將換片墊、嬰兒車、摺合床包裝成套裝,售四千四百八十八 元,相當於有八折,客人覺得抵買,毛利亦可維持約三成,原本滯銷的換片墊成功在兩個月內全部售出。此外,媽咪每月還會揀選兩至三款產品「拉貨」,如上月推 出原價九十五元的除菌劑,凡購物即可以三十元換購,吸引姨姨們定期幫襯。

媽咪長期在網站搜尋器買關鍵字方便客人找到我們,每逢假期或百貨公司減價時,就會在街上派印有特價貨品的傳單,但只有參加展覽時才會在親子網站Baby Kingdom賣廣告,一於集中火力增加知名度。

開孕婦班撞板

○九年八月開鋪初期,媽咪原本計劃鋪頭三分一做零售,三分二用來開產前講座,之所以有此想法,要從我還在媽咪的肚子內說起。話說媽咪懷有我六個月時,身形 巨大,見了四個私家醫生都斷言我係巨B,必須剖腹生產,媽咪深知順產對嬰兒最有利,便向身邊的助產士朋友求助,結果朋友紛紛向她保證可以順產,而且只要堅 持做產婦運動,學會控制情緒,順產後陰道同樣可以回復正常,不會影響性生活,媽咪於是選擇在廣華醫院接受檢查並順利誕下我,早產一個月都有六磅十一,是真 正的大隻妹。

此後,媽咪覺得本港孕婦的產前知識不足,若開班請專業人士教學,應該大有市場,想法得到做貿易生意的爹哋大力支持,打本六十萬給媽咪開鋪,但原來計錯數, 私家醫院不能派傳單,公立醫院又接觸不到目標消費群,半年後唯有放棄,轉而擴展銷售,主攻中產家庭,同時辭去月薪二萬五元的會計職務,全心投入「嬰國」生 意。

經過一年多,店內生意已漸見穩定,每月淨袋逾六萬元,展覽月盈利更可高達三十萬,媽咪信心滿滿,計劃年內在港島開分店。生意站穩腳,講座教育念頭亦再次萌生,媽咪堅信主攻中產市場方向會成功,決意再闖這條專業育嬰專家之路。

開業資料(2009.8.)

租金︰$180,000 ^

裝修︰$300,000

入貨︰$100,000

網頁︰$15,000

總投資︰$595,000

^ 2個月按金1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2011.1.)

營業額︰$270,000

租金︰$60,000

入貨︰$110,000

人工︰$30,000 *

宣傳︰$5,000

盈利︰$65,000

*三個全職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9

要改數呢... 中產管數男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11/02/blog-post_17.html

以下是某天管數男與某逼科manager既對話。要有audit experience先睇得明

M = Audit manager
C = 我管數男

M:我發現你地有條 sub-group level 既 interco sales and purchase 未 eliminate 喎...

C:我知,但舊年都冇 eliminate 啦,而且條數應該唔大,唔好搞咁多野啦...

M:唔係呢,要做呢...

C:條數幾大呀?

M:3,000萬到啦

C:下?我地group turnover有成400億喎,3,000萬好immaterial者,1%都唔到...(開始不耐煩地)

M:唔係呢要改呢...(繼續死纏爛打)

C:幫你諗埋勒,因為你地要出sub-consol level既audit report,就算以sub-group level既materiality level黎睇,個sub-group turnover都有成25億,3,000萬好immaterial者,約1.2%左右,都仲係好細,又影響個GP ratio都唔夠0.5%上落,都好少者... (真係想講粗口)

M:唔係呢,個數銀碼大嘛...(再繼續死纏爛打)

C:3,000萬都話大? (真係火都黎)

M:...... (唔出聲)

C:唔好講group level既400億,就算係25億,當 eliminate 左3,000萬呢條數後,你覺得24.7億同25億對個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來講有咩分別?會唔會mislead個users?

M:...... (唔出聲,冇得反駁)

C:總之唔改就唔改,唔eliminate... (語氣帶點燥意)

M:唔係呢,老闆(即partner)要改呀...

C:等我同佢解釋下 (其實真想話:叫佢call我等我educate下佢)

M:咁又唔駛,等我試下同老闆解釋下,應該冇問題既...

C:...... (頂!真係&%^%^&%XYZ,自己搞得掂個老闆就唔好煩個client啦)

後記:我個人覺得,煩少D client,對client來講都係value added既servic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9

如果我是太子... 中產管數男

http://www.menwhenmiddle.com/2011/03/blog-post_25.html

今天下班有一點晏,在公司門口跟公司太子碰見,一同搭電梯離開公司。

太子在公司做business director,算是高層,年紀少我一歲,我跟他雖不同姓,但同名,就連發音跟寫法都完全一樣,不過大家同名當然不代表我們有相同或相似的際遇。

話明是太子,當然是在富裕家庭中長大,三餐無憂,而現在公司已上了軌道,他基本不需要做錢就自然來。現在還用心地在香港某知名大學讀MBA,明乎其實是富豪第二代。

不過跟很多富豪第二代相同,由於家裡有錢、有家庭照顧,自畢業後大部份時間都在公司工作,沒有在外面世界看看,自然地被磨練的機會少。他已被同事公認為是不能幹,背後經常被笑只是靠老爸上位的一個高層罷了。而在公司有很多事實都可以証明他的不能。

我自問自己的辦事能力比他高,跟很多人都一樣,都會想若是我跟他有同樣的條件,我有人照顧有個有錢的後台,我一定比這位太子做得更好,一定可以把公司做得更有聲色。

當然,發夢經常都有,包括我自己。

其實諗深一層,若是我跟太子有同一條件、有同一遭遇,我或者可能比他更加不濟,更加不能幹、更加無能,是社會上一條很肥的寄生蟲罷了。就是因為我沒有他這麼好的條件,經過社會的磨練後,才可以成為一個有用、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當然能幹跟有錢未必成正比,但相比起很多生活艱難的人,自己真的已經很幸福。

人比人比死人,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位置,知道自己如何快樂便可,又何必跟一個距離千萬遠的人作比較?

想到這裡,心情舒暢,開開心心的收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2

居屋唔益中產 左丁山

2011-6-27  AD




 

復建居屋嘅真正 政策目標(policy objective)究竟係點,政府一日未宣佈,大家都係靠估,不過搞政治之人,最叻就係講定先,政黨賴以贏取選票,政府賴以贏得民望,等到他日細節逐漸 公佈,眾人不滿,又試大罵之前,起碼已是幾個月後嘅事情。嗱,特首要等到2011年十月先至宣讀施政報告,經過一輪諮詢,推行已在2012年三月後,到時 曾特首已經預備搬屋,搞過渡咯,新特首在七月一日上任,會唔會照單全收曾特首政府之政策及細節,有疑問啫,到時再大調或微調嘅話,復建居屋未到2013年 都唔會正式動工,第一批單位起好,出售之時,怕且已到2015,到時樓市是好是壞,樓價是升是跌,今日點估呀,今日未上車要求復建居屋者,到時可能已經有 能力買到私樓或者家庭月收已由二萬七千元增加到三萬幾四萬,冇資格申請呢。

可以推論,復建居屋不是為了今天急於上車之較低薪中產(月收二萬七千元)而建。

申 請居屋過往由公屋居民佔盡優勢。以2010年六月至七月出售居屋貨尾單位為例,單位總數3219個,白表獲分單位係四成,即1288個。白表申請人有 32321人,白表中籤機會率等於3.985%,算係4%。綠表獲分配單位有1931個,綠表申請人(公屋居民)有6886人,綠表申請成功機會係 28.04%,算28%。換言之,綠表申請人中獎機會比白表申請人高出7倍,白表申請人只係陪跑分子,中到籤要去還神。

如此說來,復建居屋不是為渴望上車之非公屋居民而設,而係延續、延伸公屋居民之福利。啲政客清楚明白呢一點,但佢地以中產代言人自居,十分虛偽。

復建居屋是否不會影響私樓價格?任何公地如不擺入勾地表而作興建居屋用途,意味私人樓宇單位「被擠出」(crowded out),私樓供應減少,長期影響係樓價上升,令抽唔到居屋之中產邊緣人更加難上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4

收緊按揭打中產 左丁山


2011-7-18  AD




 

較早前有賣樓之 神之稱、眾稱樓神嘅趙國雄公開講:「下半年樓市睇唔通」,好多人不明所以,認為佢故意唱淡。但幾個星期下來,樓市確係交投非常冷落,有報導話慘過金融海嘯 時期,又係嘅,自去年十一月以來,政府收緊樓市信貸嘅措施越來越多,越見入肉,SSD令短線投機絕跡,一千萬元以下樓市收緊按揭尺度,令中產借錢艱難,點 去買樓呀?

近日就見到一個例子,一個一千一百餘呎單位,售價七百五十萬,一位專業人士住開七百零呎,想話樓換樓,但未賣樓前先要買樓,佢以 前借七成按揭可以借得五百二十五萬,分二十年供,佢覺得負擔得起,但代理提醒佢,七百至一千萬元樓宇,只有能按六成,佢最多借到四百五十萬,連埋印花稅、 佣金、按揭費用、律師費用等等,大嗱嗱要先出三百四十萬元先可以買到層樓。一時之間,邊度有咁多銀行存款呀?一定要同時賣咗層七百呎──當係五百零萬,扣 起銀行按揭貸款,啱啱好,夠冚三百四十萬條數,但係未知道幾時可以賣得成噃,成交價未知如何呢,即使完全OK,先買後賣總有一個時間差。一言以蔽之,呢位 專業人士要籌措三百四十萬元作短期融資,短到一至三個月左右,問題係,去邊度借?專業人士計來計去,一成按揭(七十五萬)之差,就係deal breaker,佢撲水之時,就係差呢瓣,結果係點?唔換樓住囉,再等吓先啦。

將呢件事同一位鍾意買樓收租嘅人士講,佢話:「早啲講吖,我 買。我有現金在手,唔駛短期融資啫!」哎,唔怪得有人講過,收緊樓宇按揭政策,受打擊最大嘅會係有意樓換樓,細樓換大樓嘅中產業主,唔係炒家或買樓收租之 有實力人士。最唔受影響嘅,當然係滿袋現金嘅內地買家啦,呢個時候最益佢地,趁本地中產受限於新按揭政策,就係差嗰一百幾十萬,買唔到,佢地就有機會向賣 家壓價啦。不過據地產王在校友會午餐講,內地買家同樣受到銀根抽緊嘅影響,冇以前咁意氣風發,故此本地樓市進入疲弱期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8

中價位房消失 中產階級換不起屋題

2011-8-22  TCW




住在新北市的陳太太,因為考慮家 中小孩未來的學區問題,一直有在大安區買房的計畫。前陣子,奢侈稅衝擊房市,陳太太認為該是進場買屋的好時機,向幾家房仲表明需求:三十坪,三房,總價預 算約二至三千萬。但是,幾週下來,收到的訊息卻都是一、二十坪的小兩房,她充滿困惑:「難道三千萬在台北市中心已經買不到三房了?」

房價高 漲已經是全民共識,但一般人沒注意到的是,這普遍漲價當中,背後隱含著是房市越來越分眾,房價也走向越來越極端化的現象。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 「不動產價格e點通」網站提供的台北市所有建物平均買賣契約總價統計,以十分位來看,二○○九年第一季平均總價為一千二百一十八萬元,第十分位為四百六十 五萬元,第九十分位則為二千二百萬元,是第十分位的四‧七三倍;而今年第一季的平均總價是一千七百三十九萬,第十分位為五百八十三萬元,第九十分位則為其 五‧六六倍,三千三百萬元。

中間價位交易冷清漲幅過高,投資客惜售

兩年多來,從四‧七三倍躍升為五‧六六倍,這意味著,除了 房價直直漲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浮上檯面:房價越走越兩極,極端化現象正逐漸確立。

再舉個例,不過三年前,如果你有一千萬元預算, 在台北市大約可以排到五十分位,也就是說,幾乎有一半的房子是你買得起的,但是從今年第一季起,第四十分位的均價已突破一千萬元,現在,即使你有一千萬, 整個台北市有六○%以上的房子你都買不起。

這個情況在總價格帶的另一端一樣明顯,過去只要有三千萬元,台北市九○%以上的房子你都買得起, 去年第四季開始,第九十分位的均價正式躍上三千萬元,今年第一季繼續漲到三千三百萬元,一路上揚,很難再見到回頭趨勢。

房市走向兩極化、房 價高漲且錢越來越薄,中間價位的房子漲價速度高於低總價房,綜合以上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中間價位房子「消失」,換屋族即將面臨一個艱困的局面。

前 述的陳太太即是一例。

「二千五到三千五(萬元的房子),高不成、低不就,有錢人看不上,一般人買不起,這就是房價高漲的後遺症。」淡江大學 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三、四十坪的房子原本是一般中產階級換屋族的首選,但房價不斷上漲,一般上班族賺錢速度根本追不上,即使坪數沒變,仍然買不 起。

小坪數意外變搶手千萬出頭,首購易入手

他表示,因單價越高的房子漲越多,換屋族原持有較低總價的房子,漲幅不如中高總價 房,絕對金額的差距更大,這是換屋族目前遇到的困境。永慶房屋研展室協理黃增福也指出,房價漲到此階段,除非買方可接受更舊的房子,或換到郊區,否則是 「換不回了」。

房市中價位的需求端因為價格和預期落差太大而減少,而供給面也出現問題,就中古屋而言,賣方因為都更題材而惜售,而新屋部 分,以三千萬的金額來看,幾乎設計不出產品,「因為有此能力的人,也很難接受十幾二十坪的小房子,」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蘇啟榮說。

另 一個中間價位房子「消失」的原因,則和奢侈稅有關,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這是投資客喜歡的價格帶,因為加價空間大,而奢侈稅的確打擊到短 期投資客,「現在投資客不接手,不倒貨,成交變冷清是正常。」

「投資客手上握的都是好的,剩的中價位比較難賣,業務員乾脆不推。」台灣房屋 不動產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amp;#29002;說,這段時間反而是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的兩房產品熱賣,「秒殺、單價創新高,時有所聞。」

黃 增福也指出,尤其後奢侈稅時代,房價、客群兩極化更是明顯,舉例來說,目前捷運沿線、二十幾坪的房子最受歡迎,而這也是首購族最喜歡也最適合的產品,「搭 上百年結婚潮,新婚夫妻加上父母幫忙出資,造成一千五百萬以下的小坪數房子,十分搶手。」

豪宅市場熱度不減每坪單價,再創新高峰

而 M型的另一端,豪宅市場的熱度則絲毫未減。專門經營豪宅市場的住邦資產管理總經理劉陳傳說,豪宅完全不受奢侈稅影響,他近來還不斷接到客戶來電詢問有無空 屋釋出,「主要還是供需問題,供給少,供不應求,即使加價一五%,對富豪來說也不算什麼。」

根據永慶豪宅事業部統計,今年第二季北市總價六 千萬以上的豪宅交易量,較第一季成長超過五成,交易量創下歷史新高,而平均成交單價則高達一百零八萬元,同樣刷新了歷史的新高紀錄。統計自○八年第一季至 今,頂級豪宅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七成。

黃增福指出,像帝寶、勤美璞真等指標性豪宅,每坪成交單價皆已突破兩百萬,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景象,而 以目前市場狀況來看,資金行情、兩岸開放交流等,豪宅價格只會再攀升。

整體而言,台北市的房價將走向更極端分眾化,小坪數、低總價房因為市 場剛性需求強,首購容易入手,加上轉手性較好,成為房市熱門產品;豪宅則因需求遠超過供給,市場熱度也高。而卡在中價位困境的換屋族,則成了最苦悶的一群 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