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0速剪速賺23萬

2011-7-28  NM




免吹頭、洗頭,十五分鐘「齋剪」 的速剪文化,近年在香港迅速冒起。三十六歲的洪崧(Isaac)曾在龍頭速剪店QB House任管理層,打理十三間店,人工一萬七千元。今年四月,夥拍連鎖文具店老闆陳岳英(四十九歲)自立門戶,在元朗及天水圍開設兩間速剪店15M,兩 人將管理連鎖店及髮型屋經驗套用到鋪頭,營運僅三個月,上月淨賺廿三萬元。Isaac任髮型師二十年,從揸鉸剪改執計算機,決心打造另一個速剪品牌,十五 分鐘內,髮碎速速落地,銀紙亦速速落袋。

上週五四時,位於天水圍銀座商場的髮型屋15M,店內左右兩排座位已經爆滿,客人多是踢着拖鞋的街坊,有人拿着一個個購物袋,有人推着嬰兒車,如診所輪症 般排排坐。15M提供速剪服務,剪頭髮只需十五分鐘。客人進來,先要買飛輪候,到有空位,髮型師會在詢問客人剪髮要求時,在客人面前消毒鉸剪等工具,另外 梳子亦放在消毒櫃內特別處理。由於髮型屋標榜「單剪」服務,不會為客人洗頭及吹頭,所以每個座位有一個特別裝置,髮型師替客人剪完頭髮後,會開動一條吸氣 管,為客人吸走身上的髮碎,再迎接另一位客人。「好快手,趕時間都可以好快搞掂。」街坊黃小姐最欣賞是夠效率,「我啲頭髮好厚,都係十幾分鐘就剪好,效果 都符合到我要求。」

佣金跳bar 多勞多得

「十五分鐘剪一個頭,無咗洗頭同吹頭步驟,客人省咗時間,公司亦省咗成本。」這套速剪運作模式,是Isaac由QB House全盤抄過來,QB House收五十元,他卻以優惠價四十元作招徠,擺明車馬搶客。他指,這種速剪店比傳統髮型屋運作模式簡單得多,首先裝修不用太多設施,「多啲嚟,密啲 手,員工亦唔使不停推銷,個客同個同事都舒服啲。」不過Isaac知道,要剪得快又好,師傅必須要有一定技巧和經驗,因此店長都擁有超過二十年經驗,而且 還會配合各種配件,例如他們引入八百至一千元的魚骨子梳,梳起來暢順又省時。此外,自己任髮型師二十年,Isaac深明行內流弊,「好多髮型師紀律唔好, 今個月覺得搵夠又唔返,識咗個女仔又會突然唔見一個禮拜。」為此,15M設計一套「跳bar佣金制」。髮型師底薪四千元,每月有八天假,連同五百元勤工獎 及放棄四天例假,底薪可增至五千五百元。佣金則以人頭計算,外間髮型屋每個七元,他們為提升髮型師效率,每日平均剪滿五十個客會改計八元,滿六十個是九 元,以結月計算。勤力的髮型師一個月可以賺取近二萬元,比其他髮型屋多三、四千元,留下來的員工,都是希望多勞多得。Isaac負責店鋪營運,包括面試、 管理和入貨等工作,而制定公司政策、行政和會計等,則由經營文具店近二十年的拍檔陳岳英負責,這個佣金制就是由他想出來,陳說:「呢種方法可令髮型師搵多 啲,我哋又賺多咗,係一個雙贏的方法。」

壹點知識速剪文化源自日本

速剪意指不包括洗頭及吹頭的單剪服務,專門店近年在本港愈開愈多。其中在本港擁有最多分店的QB House (Quick Beauty簡寫),於九五年在日本創立,當地擁有分店逾四百間,並擴展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地。○六年引入本港,至今共有分店二十九間,當中十七 間位於新界,多在地鐵站或商場內。他們的經營理念是客人只須付出五十元,就可在十分鐘內完成快速理髮服務。近年不少人看準這個商機,紛紛在各區開設速剪專 門店。

租商場鋪 劈價三成

陳岳英開設文具店近二十年,目前擁有分店九間,多位於屋邨、屋苑商場,因此他對揀鋪位有一定心得:「最好係商場鋪,仲要係人流多嘅商場,租係貴咗,但如果 個鋪平租但無人流,會守得好辛苦。」選址天水圍銀座店,亦是因為有人流保證,「呢間位置喺超級市場隔籬,我地係sell速剪,啲人行完超級市場一定會經過 我哋鋪頭,停低剪個頭髮都係十幾分鐘,之後就可以返屋企,方便又快捷。」Isaac亦形容,擁有落地玻璃的天水圍鋪,「格局好似做show咁。」有助宣 傳。除了選鋪有技巧,陳岳英稱殺價都有學問:「要揀個又靚又抵租嘅鋪位一定要好似師奶買餸咁,夠膽殺價,一般都講到七、八折。」他表示很多時經紀都會報大 數,有時是以建築面積報大呎數,混淆視聽,令人誤會呎價低,有時又會報大實用面積,所以他們用盡方法了解鋪位呎數:「好似呢間15M(天水圍)咁,佢本來 用板圍住晒睇唔到個鋪,但個鋪係喺超級市場入面間出嚟,我哋咪入超級市場,用手用腳度佢大約有幾多呎囉,咁樣呃唔到我哋,講價都易啲。」不過陳岳英指,很 多發展商都會審核店鋪營運狀況,以及有關行業是否配合商場形象等,為了入商場,他們先在元朗同樂街開地鋪,「要做出一啲成績,發展商才會看到,他們是先看 見後相信。」

靈活盡用鋪位

雖然標榜速剪服務,但元朗店有兩層,為盡用鋪位,陳岳英和Isaac亦加開染髮、電髮、數碼曲髮和負離子等服務,而寬敞的地下鋪位,亦分隔開兩部分,一面 做速剪,另一面則設貨架賣文具精品。陳岳英笑說:「速剪用四個座位已經足夠,剩番啲位唔好嘥,用埋嚟做其他嘢,開拓多咗客源又搵多咗錢囉,哈哈。」 Isaac坦言,元朗鋪人流不及天水圍,幸好有染髮、電髮等其他服務拉上補下,目前電、染髮和剪髮的營業額比例約七比三,加上收費比速剪高,開業三個月, 盈利已達十一萬多。Isaac稱,他們標明不會有任何額外收費,就算是指定髮型師都是一樣,染髮一百,就是一百,「我哋知道好多時髮型屋外面寫住負離子一 百九十八,但客人入到去會變咗四百,因為佢哋會同客講加幾錢效果又會好幾多咁,我唔想客人有種俾人『掠水』嘅感覺。」為減低成本,他們會跳過中間的分銷 商,直接找廠商以批發價入貨。每次入貨量大約用三個月,亦確保新鮮,亦可壓低價錢。

首次創業輸身家

其實今次並非Isaac首次創業,十七歲入行的Isaac,二○○五年加入QB House備受器重,同年底與另一名同事被選中到日本受訓,及後升任營運經理(Operation Manager),管理全港十三間店,薪金大約是一萬七千元。本刊就此向QB House查證,對方不願回應。Isaac認為工字無出頭,又缺乏晉升機會,任職以來,見過有十多二十人抄橋自立門戶,轉眼結業的不少,經營至今的亦大有 人在,自己亦躍躍欲試。○七年八月在港島開設速剪「髮達站」,首三個月一直蝕錢,有股東守不住退股,他要一度離開香港並到積金局宣誓,取出四萬元強積金周 轉。至今「髮達站」已增至三間,累積的經驗亦令他信心大增,決心夥拍陳岳英,向速剪連鎖店之路進發。陳岳英是Isaac女朋友的哥哥,八兄弟姊妹中排第 三,小時候家境清貧讀完小學便出來打工,至三十歲才儲夠錢在澳門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十九年前在天水圍開設首間文具店千年史,至今分店增至九間。他認為文具 店利潤有限,相信剛起步的速剪服務大有商機。15M兩間分店營運成績理想,Isaac透露,計劃今年分店數目會增至五間,下年會再開五六間,「依家三哥已 經傾緊幾間商場鋪,我哋短期內會一直開鋪,如果QB House係7-11,我希望15M可以成為OK。」

元朗店開業資料(04/11)

租金*:$126,000裝修:$400,000雜費:$40,000總投資:$566,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6/11)

營業額:$250,000租金:$42,000入貨:#$50,000人工:$40,000雜費:$6,000盈利:$112,000#六月新加其他服務如染髮

天水圍店開業資料(06/11)

租金*:$120,000裝修:$200,000雜費:$2,000總投資:$322,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6/11)

營業額:$200,000租金:$40,000人工:$40,000雜費:$2,000盈利:$118,0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4

勿吊頸自盡 艾薩Isaac Sofaer


2011-7-28  NM




天才科學家牛頓發明三大定律,不過他的理論沒有伸延至投資上。他在南海泡沫事件上損失慘重後總結說:「我能夠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但對人性的瘋狂卻一無所知。」假如牛頓並非因此而患上了精神病,他可能會發現第四條定律。

股神畢菲特亦說過:「整體來說,投資者的動作愈多,回報便愈少。」人性難測,不諳投資之道而投資,天才亦會損失慘重。不如聽畢菲特所言:「不要買賣!」

內地優質股「招手」

叫 人不要買賣,講就容易。部分投資者,理論上並不知道自己買的股票是什麼,不如選擇買入後長楂,追求長期回報,或者索性在最初時不要買。有些人沾手炒股、窩 輪、牛熊證,但對實際運作或賠率計算方法卻一竅不通。輸得一敗塗地時,卻怪市況逆轉。同時間,有些內地最亮麗最好的公司,自二○○二以後,股價現已返回合 理水平,正「揮手」叫我們買入。買賣股票有如買大細,贏的時候好像吃了興奮劑,但輸的時候,就如藥物副作用發作,令人頭痛得要死。為什麼我要說這些話呢?

龍頭股最保險

現 時西方國家經濟情況惡劣,而中國經濟卻發展神速,打個譬喻說中國能製造出一部iPad 5,也不足為奇。但生產的毛利因此受壓,最後因種種原因出現,導致社會騷亂,情況難以估計。雖然現時股價便宜,但投資世界變化太快,即使我計算精密,但結 果並非一成不變。股票價格可隨時插水式下挫,聽落心寒。尤其是一些劣質的股票,股價一跌就如無底深潭。你對你買賣的股票一無所知,股價下跌時像船隻拋錨 般,你手裡的籌碼只會愈來愈少。唯有買入一些優質及龍頭股份公司的股票,才較為保險。這類股票的借貸/權益比率,必須小過三成五;收入/利息比率必須大於 七倍。找到這些公司後,便把手頭現金,投資在這些公司上,藉以收息。你想想,連藍籌股如中海油(883)、中國鋁業(2600)、滙豐(5)、中信泰富 (267)、中國人壽(2628)都不可信,在現階段,又怎可以相信一些市值小的股份呢?這些公司企圖說謊來誤導投資者,態度不可取。在市況低迷時,其股 價一定會石沉大海。最叻的投資者也會輸,千萬別當其中一個。祝君好運!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5

月入百萬劏房雞后

2011-7-28  NM




劏房已成了社會隱疾,上週連《華 爾街日報》也專題報導了香港的劏房問題,屋宇署此後日日在電台呼籲,切勿胡亂自建劏房出租。然而劏房已衍生出各類古靈精怪現象,除了棺材房外,淫業集團也 追上潮流,將舊樓間成一間間狹窄的劏房,實行劏房雞賺大錢。這些劏房環境狹窄,只能放下一張床,不同嫖客在房內此起彼落,呼叫聲比真正的「雞欄」更嘈雜。 度出這條絕橋的,是一名三十多歲的女雞頭麗姐,她縱橫油尖區,養起大批北姑和馬伕。劏房雞的速食叫雞文化,引來大批麻甩佬幫襯,連帶佐敦區亦遍街是雞,麗 姐賺大錢,每月收入不少過一百萬。

自從砵蘭街○四年重建,往日流鶯穿梭和嫖客駐足觀賞的場面已不復再,然而最近一眾嫖客再度興奮,原來砵蘭街風情已南移至佐敦一帶,此處不論日夜皆遍地北 妹,路過的途人在北妹陣中如打「木人巷」,熱鬧程度不遜當日砵蘭街。附近街坊指出,重災區主要在吳松街、廟街以至白加士街一帶,妓女拉客後,便會帶上附近 舊樓的劏房開工,把整個佐敦區變成了一個超級夜總會。上週二下午一時半, 廟街的小販攤檔還未開檔,兩名馬伕已站在廟街一七一號的樓梯位,扯破喉嚨向行過的男途人拉客,「喂!埋嚟睇埋嚟揀呀,新到十八,廿二,大波好身材o靚模, 上樓睇咗辦先啦。」穿黑衣的馬伕皮笑肉不笑,邊說邊用手捉實路過的一名恤衫西褲四眼仔,搭着他膊頭戚眉弄眼,四眼仔作狀欲擺脫,馬伕旋即說:「扮咩×嘢 呀,睇你行咗兩轉,你唔係來睇女唔通睇樓呀?」四眼仔漲紅了臉,低聲說:「靚唔靚先?」馬伕大笑着說包靚,一手就把他扯進舊樓內。

廟街馬伕拉客

其他馬伕繼續落力拉客,路過的師奶無不避之則吉,「哥仔,真係十八、廿二,睇唔啱仲有另一批,上去慢慢揀。」另一名年約廿多歲的馬伕,邊說邊捉實「行了兩 轉」的記者,由於他要繼續在樓梯口拉客,故他向樓上大叫一聲:「埋嚟再多一位老細。」然後揮手示意記者可以上二樓「揀女」,運作流程如茶餐廳伙記招呼人客 一般。上到二樓,單位內的馬伕便拉開單位木門讓記者入內,入門後原是一個約五百呎的單位,被間成五間劏房,每間房內都有妓女等候,當房內妓女聽到有客人, 沒有工開的便紛紛探頭出來,並企在門口擺出誘人姿勢引客。每間房亦只是用木板間開,結構非常簡陋,加上不斷有客人出入,使現場擠逼得猶如街市雞籠。而先前 扮怕醜的四眼仔,此時仍在與馬伕商議價錢,「呢個高質素,兼今日先到步,夠晒嫩口新鮮,加埋通脹,所以要三百蚊,平時二百五都可以。」黑衫馬伕最後成功游 說到四眼仔,一把將他推入其中一間劏房,然後高呼「入閘」。

劏房劏出雞竇

記者隨後亦被推「入閘」,發覺劏房內設備極之簡陋,除有冷氣、床及轉身也有困難的狹窄四壁外,其餘的東西全欠奉,地上尚遺有上手留下的紙巾和垃圾。最「攞 命」是,木板間隔完全阻擋不了鄰房的呻吟聲,置身其中,聽見妓女的假叫和嫖客真叫,名副其實地是入了一個「雞棚」。見到如此惡劣環境,記者佯稱以妓女不合 眼緣為由,放下二百五十元速速離開上址,落到樓梯口,先前招呼的馬伕說:「老細乜咁快?轉彎二百號仲有檔都係我哋,嗰邊女仔質素高啲,去埋嗰邊睇吓入多次 閘先啦。」當行至廟街二百號,近南京街的食肆對面,果然見兩名年約廿餘歲的馬伕熱情上前拉客,其中一名自稱阿明的馬伕,搭着記者膊頭,狀甚老友:「老細, 上面啲女係全區最正、最後生,如果睇唔啱,即刻有其他新女到場,玩埋3P都係計兩條女價錢,絕對誠實唔會乘機加價……」未待記者回覆,阿明已拉記者上到二 樓一個單位,他按了門鈴及向防盜眼打了一個手勢後便離開,之後大門打開,又有另一位馬伕招呼記者。上址比先前廟街一七一號的單位略大些,內裡同樣間了五間 劏房,環境布局與先前的劏房淫竇相似,五名妓女一聽到有客人入內,也即時主動從房間內走出來及搔首弄姿,「呢五個唔啱,即刻call其他女仔上嚟,玩埋 3P都得,都只係照計人頭,兩個女六百蚊啫。」自稱誠實不加價的馬伕阿勇說。「但係呢啲劏房咁細,又乜嘢都冇,玩得唔舒服囉。」記者投訴。「老細你第一次 出來玩呀?如果好似尖沙咀香檳嗰啲一樓一,雖然房間大啲,但起碼收五、六百蚊,依家同級數嘅女收二、三百咋,你去求其食餐飯都要咁價錢啦,你唔要,大把人 要,唔好阻×住晒。」阿勇一說完,即驅趕記者出單位外,轉而招呼另一位剛到的嫖客,完全不愁生意。

與一樓一不同

記者實地查看,劏房雞與一樓一有明顯區別,如尖沙咀香檳大廈的一樓一的單位,縱使同樣由一個大單位分間出來,但其形式是各單位獨立及有各自的門牌編號,故 一樓一鳳的經營模式算是合法,以及沒有馬伕在樓上樓下協助拉客。反觀佐敦區,各劏房仍是在一個大單位內,記者要先進入單位的大門後,才可再進入各劏房淫 竇,這已是「一樓多鳳」。而且劏房淫竇有馬伕在協助經營,加上妓女全是持旅遊證件的北姑,明顯觸犯多條法例,包括經營「一樓多鳳」的不道德場所,馬伕則犯 了倚靠妓女為生及唆使他人作不道德行為罪,而內地北姑在港賣淫則犯了違反逗留條件罪等。據知,為免警察查封,這類劏房淫竇多以短期經營,每兩三個月便換地 址,但來去都是佐敦區舊樓,淫業集團以幾千元租來舊樓後,便花一、兩萬將之間成多房,很快便可投入經營。記者與區內一名地產經紀波叔談起廟街有劏房雞出現 的情況,波叔竟不覺意外,反過來讚其幕後主持人麗姐聰明醒目。

劏房雞后月入過百萬

劏房淫竇位置及解構圖

劏房雞后麗姐

波叔向記者解釋,劏房雞和一樓一的營運模式有很大區別,而且利潤更高,他說現時一樓一的套房單位是業主先間好各單位及安裝好了門牌號碼後,才放租給妓女經 營一樓一,本質上,業主只是穩賺比市值高五至六成租金,妓女經營狀況的好壞與業主無關,「香檳班業主,主要賺租,雖然都係搵到錢,但最多幾萬蚊。相反麗姐 就係賺雞錢,擺到明犯法搵快錢,但勝在可以以小搏大……」波叔即時計出劏房雞后的麗姐,月入過百萬元。麗姐的搵錢方法是這樣,先以約八千元月租,分別從地 產代理手上租入現時的兩個單位,之後將之改建成劏房,接着找持雙程證甚至非法入境的年輕北姑當妓女,由於每次肉金拆賬,麗姐找北姑雞開檔經營,是不用花任 何成本,有些較低質素的北姑雞,還會願意接受比行規所定的五五拆賬更低的條件。而該區除了麗姐的集團式經營外,也有大量「打單泡」北妹企街搵食,交易地方 亦在附近舊樓的其他劏房。「佐敦區交通四通八達,又有小巴又有地鐵,好多男人收工後,便走來呢度打個『冷震』(性交易),前後幾個字時間就搞掂,然後再坐 車返屋企。」波叔指出,佐敦變成紅燈區,實因其地利之便。

月入過百萬

麗姐旗下約控制最少十二名妓女,平均每次收費約二百五十元,以一名妓女一日可接三十名客人計,在五五分賬下,麗姐每日便分得四萬五千元的利潤,一個月三十 日計,麗姐月入一百三十五萬,扣除兩個單位約共萬六元的月租及二萬元的水電煤等雜項開支,四名馬伕約共五萬元的月薪及給區內黑幫和勝和約五萬元的保護費, 經扣減後,麗姐月入仍超過一百二十萬,其所賺比香檳大廈的一樓一業主,高出很多倍。就算生意不順時,月入七十、八十萬也不是問題,難怪波叔盛讚她聰明絕 頂。

走佬快損失小

原本姓尹的麗姐,今年卅多歲,是內地人,早年來港定居後,一直當妓女為生,之後見這行好搵,索性轉為搞手,而她在大陸的丈夫則專責替她物色來港當娼的青春 少艾。麗姐於五年前,曾在油麻地的萬年青酒店內經營酒店雞,後被警方搗破,才偃旗息鼓,之後,她斷斷續續在佐敦一帶經營各類的色情架步,如女子髮廊及色情 足浴店等,至大半年前,麗姐見香港劏房盛行,她靈機一觸下,想出搞劏房雞,期以最低成本賺取最大利潤。「點解警方一直未拉到麗姐?」記者向區內一名警察幫 辦查問。「搞劏房雞其中一個好處係走佬快、損失小,以前砵蘭街馬檻,要搞裝修,有啲仲申領埋賓館牌照扮搞小築或別墅,成本重之餘,又要講服務,嫖客嚟到有 汽水飲有梳化坐,萬一俾差人冚檔,真係要蝕錢o架。反而劏房雞就唔同,乜都冇,無電視播四仔,連房裡面都唔裝鏡,真係慳得就慳,萬一被冚,麗姐損失有限, 而且容易即時响第二度再開過檔……」基於警方行動保密需要,該幫辦不便透露警方對麗姐劏房雞集團的關注及部署,但就承認要放蛇搗破劏房雞集團的單位及成功 拘控麗姐是有一定難度。「而家古惑仔醒咗好多,麗姐有固定馬伕全天候監視,佢哋基本上都認得呢區差人嘅樣貌,加上警方唔係咁易放臥底入去,而且麗姐永遠唔 會上劏房單位,頂多只係同馬伕响樓下傾偈,咁樣好難斷正佢。」

深圳逍遙快活

根據情報,上週一連數天,記者曾嘗試暗中跟踪麗姐,但她全程異常機警,如返回廟街附近的金威廣場住所前,她會到樓下的遊戲機鋪「歇腳」,不斷張望確認沒人 跟踪後,才從遊戲機鋪的側門離開。上週六中午,麗姐返回深圳的住所時,因為離開香港,她的警戒心也隨之鬆懈,其後兩日都與家人到深圳的高級商場購物及飲 食,還選購了不少名牌衣服。週日下午,當記者在深圳的商場採訪她時,她打個突後旋即否認自己是麗姐,不過記者趁她出入境時,曾偷看到她所持的身份證上,名 字最末便有一個麗字。當她聽到記者稱她為劏房雞后時,她隨即面色陰晴不定,四周顧盼一番後,才強裝笑臉說:「啊!你認錯人啦,不過廟街有一個女人好似我, 個個街坊都係咁講,佢先至係雞后……」記者正欲拿出照片,與她對質,力證她曾與劏房雞的四名馬伕交往甚密,她即惡形惡相地說:「我唔知你係唔係真記者,我 唔會再講。」語畢,麗姐便與家人轉身即走。

砵蘭街南移廟街

據油尖旺區議員葉傲冬表示,自旺角砵蘭街馬檻式微後,旺角淫業確南移至油麻地廟街一帶。「呢幾年廟街一帶多咗流鶯、足浴店及其他夜場,有居民向我投訴,受 到嫖客及流鶯滋擾,我都向警方反映過,但情況唔知點解一直未見改善。」週一中午,記者透過電話,訪問正身在內地的廟街二百號二樓的業主盧婆婆,她承認將單 位出租了,但就不肯透露租客是否麗姐及租金多少,只頻說:「我只係租樓俾人,賺吓租金咋,唔知佢間咗劏房及攞嚟做賣淫場所,呢啲我乜都唔知,你唔好再煩 我。」麗姐雖然月入過百萬,但平日的生活不見特別奢華,她現時只租住佐敦金威廣場的單位,每日的工作就是到廟街找旗下的馬伕收數,之後採迂迴路線回家。但 她所創立的劏房雞模式,卻為她帶來滾滾財源。

香港賣淫史

不計夜總會及桑拿等大型夜場,本地中小型淫業場所的發展,近十年確實起了很大變化。(一)馬檻文化——自二○○○年,有十四K黑社會背景的鄭惠強,於太子 及旺角一帶經營馬檻,並一手帶起初期以東南亞妓女為主打,後陸續發展至陀地及北姑為主打的馬檻淫業。(二)色情網吧——馬檻沒落後,隨之而起的是色情網 吧。警方○四年的「火苗」行動,成功拘控旺角色情網吧大亨盧偉民及盧偉雄兄弟,至此旺角色情網吧的淫業發展,隨盧氏兄弟落網及朗豪坊落成後,已漸褪色。 (三)網上鳳姐——科大畢業生陳世匯找到商機,他與港大生彭文偉及城大生嚴國彬齊創立叫雞網sex141,主攻一樓一廣告,在網站的推廣下,一樓一漸成近 年淫業的主流。(四)劏房雞——至今年初,麗姐更以低成本手法,利用劏房來搞劏房雞,實行一屋多雞,將一樓一原有的經營模式打破,其收益比一樓一的業主或 放租人所賺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6

蕭若元騎劫高登


2011-7-28  NM




上週蕭若元自爆想收購人氣爆燈的高登討論區,激發高登網友爭議,有網友在討論區留言:「老老實實,完全摸唔清蕭若元係個點嘅人。」又有人說:「高登被收購後成為私器,我都係建議高登仔快啲出錢買。」

部分「高登仔」更在Facebook成立反對蕭若元收購群組,至今已有六千多人加入,群情洶湧,但這並未改變蕭若元收購決心。他已滿腹大計,向本刊表示有意將旗下的香港人網跟高登合併後上市。

然而有政圈人士及高登網友認為他另有政治圖謀。蕭若元表示本週會發信給高登提出收購意向,截至週二,高登行政總裁林祖舜仍然觀望着蕭的邀約信。

上週六,蕭若元與妻女到柴灣出席「選民力量」的表演晚會。「選民力量」成員前新城DJ陳志全(慢咇),前香港小姐袁彌明等粉墨登場演趣劇諷刺民主黨。不久蕭若元也客串表演,將任亮憲(馬草泥)的桃色風波搬到台上,他更反串女人教授任亮憲如何避免再惹風流賬。

跟蕭若元相識多年的黃毓民說一向做編劇、導演的蕭若元竟肯反串做趣劇,可見他瞓身支持「選民力量」。這組織於去年九月成立,集合一群不滿民主黨支持政改方 案的人士,計劃今年十一月出選區議會狙擊民主黨,所以展開籌款。「選民力量」核心成員例如:「星屑醫生」歐陽英傑、林雨陽、「劉嗡」劉嘉鴻,都是蕭若元旗 下香港人網的電台主持人。

合併後上創業板

蕭若元上週一在網上表示有意收購高登討論區,並將之與香港人網合併,以發揮商業效應。蕭公子的大計一出,網上討論沸沸揚揚,本刊問他有何如意算盤?他說: 「我們可以幫高登開個高登電台,講潮流東西,迎合年輕人。」他續稱,欲將人網及高登兩個群組的人流建立新項目,例如:網上遊戲、電子書、iPhone Apps等。高登一向採取放任政策,並不刪除討論區上的粗言穢語,也不限制各黨各派的批評。網友現時在高登可以暢所欲言,擔心蕭若元一旦收購後,高登會變 為好像人網的政治宣傳機器,或會令高登的異見聲音「滅聲」。蕭若元一再強調不會扼殺高登的言論空間,「一控制它的輿論便會變得沒有價值。高登一定要維持現 有狀況。」被問到合併計劃中,會否將人網及高登注入他兒子蕭定一出任主席的創業板公司中國3D(8078),他稱:「業務並不適合,不會這樣做。(人網及 高登會否另外上市?)會考慮另上創業板。」他又稱:「互聯網的廣告增加得快,人網跟高登合併,會成為不可忽視的網站。」他認為合併後可以媲美壹集團。

高登惡搞官司

香港人網(hkreporter.com)在○五年成立,除了討論區,最受歡迎是網上電台,其節目有政治、靈異故事、清談等。人網至今累積20萬會員,但 並不賺錢,蕭若元指每月虧蝕六位數字,至今已蝕幾百萬元。他承認政治角色太重,令廣告商卻步。至於高登(hkgolden.com),在九九年成立,並於 ○八年賣盤給經營網絡程式的活現媒體傳播有限公司。活現有三位股東包括:柳宇澄、鄧倩雯、葉蕤生,都具IT背景,共持有七成五高登股權。高登餘下兩成半權 益,由林祖舜持有,他也是設計網頁起家,高登討論區的日常運作,都由這位三十二歲的行政總裁負責。林祖舜上週五出席書展的簽名會時表示,高登約有十個員 工,每月營運費五十萬元以下。他指高登盈利不俗,每年盈利有雙位數百分比升幅。不過,高登近年惹上官司,承擔沉重的律師費。高登於○七至○九年,因刊登網 民發布含有誹謗東方報業集團的討論內容而招惹麻煩。高等法院於今年二月裁定,高登要賠償十萬元及部分東方的訟費,東方不滿裁決上訴。而英皇主席楊受成今年 三月也入稟控告高登發表誹謗言論,案件處理中。高登為網民的言論而承擔法律責任,股東們也甚為傷神,擔心再惹上其他官非。據悉,對於蕭若元突如其來的買盤 要求,他們感到錯愕之餘,也開始研究賣盤是否可以長遠脫離法律風險。高登行政總裁林祖舜承認官司問題,是賣盤的考慮因素之一,但未到賣盤甩身階段。他稱近 期接到不少人有興趣洽談買盤,「最重要是能否確保高登維持原有的言論平台,如果對方能夠令高登發展更上一層樓,做得比我好,也可以考慮。」

難有即時商業效益

蕭若元收購高登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還要看他開出的條件是否可通過高登股東一關。不過,賺錢大計能否實現,則有待商榷。網絡廣告商Pixel Media行政總裁黃俊仁表示,廣告代理以美國公司Comscore分析的數據,作為網站人氣指數。根據今年五月的瀏覽人數,按月計高登有47.4萬,而 人網有25.8萬。他指兩者合併後,並不等於兩個網站的人數總和,因為支持者可能會重複,他估計合併後每月瀏覽人數逾五十多萬,固然可爭取更多廣告。「但 五十萬仍是小數目,未能打入瀏覽人數十大……若要跟壹傳媒相比,壹傳媒排第六,有一百四十萬,尚有一段距離。」有業界人士也指高登雖然是人氣網站,有很多 年輕網民,但網站採取自由管理政策,令廣告商擔心。「若版面上一邊有產品廣告,討論區則粗言穢語批評產品欠佳,廣告商感到尷尬。」

十年一覺科網夢

蕭若元對互聯網發展早有情意結,九九年,他將旗下的友暉雲石化身為網股,改名為天網國際,並收購黃毓民的《Cyber日報》、成立股壇追擊及遊戲網站 Gameplayers,建立他的科網王國。他計劃逐個項目分拆上市,當時天網估值逾百億元。但科網股熱潮迅速冷卻,《Cyber日報》雖趕及在二○○○ 年七月底在創業板上市,但招股價六度調低,集資僅一億六,認購者大部分是圍內人士。至於股壇追擊的上市計劃則泡湯。二○○○年底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天網配 售新股集資近億元,但未能解決財困。直至○一年二月,蕭若元斬纜。將控有天網國際、股壇追擊、《Cyber日報》的母公司友聯建材兩成股權予當年的大福證 券副主席魯連城,作價四千九百萬元,較資產淨值折讓八成。 蕭若元是次收購高登,要考慮的不單純是商業合作,還有一大群高登網民的意見。高登最值錢是現有十九萬會員,以年輕人為主。他們自創的「高登文化」,例如: 潮語、改圖片等,成為香港網絡熱潮。上週一蕭若元宣布有意收購高登後,部分高登網民在Facebook設反對收購群組。上週五,數名高登仔到人網踩場,批 評蕭若元收購行動是入侵高登,影響其政治獨立性。「日後我們在七一遊行舉旗幟,人家會說我們跟人民力量是同一陣線。」

另有政治圖謀

人民力量今年一月成立,是黃毓民、陳偉業離開社民連後成立的政治組織,其中一項目的是參加今年底的區議會選舉。黃毓民及其他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成員李偉 儀經常在人網電台開咪。蕭若元並未加入人民力量,但外界視人網及人民力量的平台。另外,蕭若元他於○八年底,在《信報》發表題為「建立真正民主右派」的文 章,同年底他邀請獅子山學會成員飯局,拉攏他們搞右派政黨。獅子山學會是智庫組織,言論以經濟政策為主,主調為自由市場、政府不干預政策。學會創辦人之一 李兆富表示,他出席了蕭若元邀請在跑馬地舉行的飯局,出席者還有親中報章高層、工業界立法會議員林大輝。他直言:「我要搞香港保守黨,幾時輪到蕭若元『拉 攏』?」他稱:「蕭若元不左不右,搞政治是另有圖謀。」最終右派政黨沒有成事。被問到策劃右派政黨的計劃,蕭若元回應稱:「看法還看法,我講我的意念,並 不一定要實踐出來。我最近寫了一本書,會將所有意念寫出來。」蕭若元政治立場周旋左右之間,收購高登為商業還是另有政治考慮,要拭目以待。

「高登文化」

高登討論區管理較開放,討論平台不乏粗言穢語,有網民因此而參與,並創造出高登獨有文化及語言。例如: 硬膠(粗口諧音)、小學雞(貶義指小學生,行為及思想幼稚的人)、巴打(兄弟brother)、絲打(姊妹sister)。網友的創意也衍生商業產品,例 如:今年書展大賣的神獸卡,由潮語配上搞笑插圖。網友也曾發起「高登交響樂團」,2009年12底更公開演出。近期政府研究規管網上侵權作品,例如:網民 改圖、改編歌詞等,或須負上刑事或民事責任。反對規管的高登網友便組織起來,參加七一遊行,又向政府遞交意見書。另一不可忽視的高登文化是「起底文化」。 根據高登行政總裁林祖舜的著作《是咁的,我是高登CEO》,他指Youtube曾有一片段播出一位女顧客在傢具店討價還價,態度咄咄逼人。網友以「七折港 女」稱呼她,並群起在網絡搜索女事主背景。網民利用女事主上載Youtube的賬號,查到她的電郵地址、Facebook及網上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了 她外遊的機票,網民利用機票上的姓名查出女事主就讀大學,連她的男朋友資料也被起底,演變成網絡公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7

此時要沉着 蔡東豪

2011-7-28  NM




最近接觸到一份研究報告,指未來 五年,隨着美國和內地工人的工資距離逐漸縮窄,美國市場所出售的產品,愈來愈多是美國製造。這報告也算駭人,因為取代中國製造不是越南、印度等低工資國 家,竟是美國,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受威脅到了全新境界。做廠等於辛苦是眾所周知,在愁雲慘霧中,傳媒歸納專家意見,斷定廠家只剩下兩條出路:一、把工廠 搬去工資更低的國家;二、轉型做高增值產品。

先談搬廠,我認為99.99%工廠沒資格行這條路,因為工廠的運作維繫着一條完整的供應鏈, 由原材料到製成品,從碼頭到貨車到工廠,再從工廠到貨車到碼頭,這條鏈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廣東省作為生產基地的供應鏈,這根基是經過二、三十年才建立 起來,在實戰中不斷改進,這條供應鏈舉世無雙。搬廠不是沒可能,但要整條供應鏈一齊搬,我相信只有0.01%工廠有資格考慮,例如台灣鴻海集團。鴻海的工 廠規模動輒數十萬工人,猶如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供應鏈上的單位願意跟它一起搬,因為它的生意額夠大,做它一個客已足夠,可是世上有多少間鴻海?搬廠的另 一個難題,是普通工人不會跟隨,廠家須在新廠址重新招聘。廣東省這生產基地聚集了百萬計外省工人,我認為這些工人代表古今中外一支最優秀的勞動團隊。這龐 大的工人團隊年輕力壯,工作起來手快眼利,他們南下是一心一意賺錢,所以勤奮工作。我公司有這經驗,曾經在海外設廠,同一產品,同一生產工序,同一班管理 人員,但工人不同,做出來的成績就是不同。搬廠最好能夠連工人一起搬,但這當然是不可能。增值又如何?增值這二字近年被濫用的程度,已淪為沒意義的廢話。 除了為八達通咭增值,我已禁止自己用增值這二字,因為這二字在絕大多數情況也不應該出現。大家試想,什麼是增值?增什麼值?怎樣增值?就從一間工廠的角度 看增值。工廠進取一點的增值方法,是走近消費者,推出自己的品牌,一條龍從生產至銷售由自己管理,不假手於中間人,免受欺壓。不要說真的去做,寫出來我也 有點手震,創造和管理品牌談何容易,品牌管理和生產是需要截然不同的思維和技巧,廠家推出自己的品牌等於轉行。老實說,廠家一定要轉行的話,大都不想留在 工業。

 

保守一點的增值方法,是轉型做高端產品,放棄中低端產品。轉型比轉行好一點,但一樣是驚濤駭浪,失敗機會遠比成功 大。其實高端產品等於高盈利是一個謬誤,做一件產品能否賺到錢,跟高端或低端的關係不大,關鍵在於管理層的技術、經驗、紀律、應變能力等質素。以前香港不 是流行一句「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嗎?我認為99.99%工廠沒可能轉型做高端產品,勞民傷財一輪後結果是傷上加傷。面對四方八面的衝擊,此時廠商心亂如麻,我的經驗是心亂 時作出的決定是錯多對少。然而,身陷困境的時候,氣氛是坐着不動不是辦法,一定要做一些事情,應做什麼?我會先告訴自己,為工廠找到出路的人不是行家、企 管顧問、銀行,一定是廠家自己。廠家不必四處跑去收集意見,可以跟自己商量出路的人已經在身邊,一定是工廠內三數個有切膚之痛的下屬。我會沉着分析,工廠 走到今日,過程中自己一定做了很多對的事情,要找出自己的強項。近年工廠經營環境起了重大變化,要掌握當中有多少在自己控制之內,可以改變,有多少不在控 制之內,要接受。我要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因為我的對手也面對同樣困難,這很可能是一場持久戰,最先犯錯的人最先被擊倒。情況是很壞,但未必是壞至一定要作 出重大改變,況且我不認同搬廠或增值這些主流意見。假如出路是不明確的話,我會選擇不變應萬變,專注自己的強項,接受惡劣的現實,緊控生產規模,或者是鼓 起勇氣向客戶加價。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做到最好,是此時最應該做的事。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8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一】分析師群體的蛻變之路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6/100283949.html

攀鋼釩鈦事件將隱耀光環的分析師群體來到公眾面前,這背後是買方投資者的短期利益,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財新網】(記者 張冰)2011年7月9日,銀河證券研究部公佈了一份關於攀鋼釩鈦(000629.SZ)的研究報告。7月15日,攀鋼釩鈦午後快速漲停。7月9日銀河證券報告中寫道,攀鋼釩鈦股價被嚴重低估,目標價188元。這份報告發佈之前,攀鋼釩鈦股價為11.85元。

  7月15日,銀河證券聲明稱,報告計算錯誤,將一個原本應該放到分母上的數據放到了分子上,但更改數據並不影響推薦攀鋼釩鈦的最終結論。此外銀河證券稱,自營和資產管理業務也並未買賣、持有攀鋼釩鈦股票,也未事先提供給任何機構或個人。

  加上此前的雙匯事件和中國寶安的石墨事件,此時人們才發現,光耀無比的分析師團隊也是良莠不齊。

  分析師行業的誕生,是源於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的誕生。以基金為客戶的券商賣方研究和機構銷售業務應運而生。

  安信證券研究部負責人高善文在博客上稱,在行業草創階段,當時的券商常討論一個賣方分析師職業的重大問題,即分析師到底是在「研究公司」、還是在「研究股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賣方分析師是負責研究公司的;研究股票的工作交給買方投資人來做。

  基於這樣的看法,當時甚至要求分析師在電腦上刪除行情系統,不理會股價的漲跌,埋頭研究公司和行業的情況,並提出三個判斷分析師研究報告質量的標準,即「數據是否紮實可靠?邏輯是否縝密細緻?看法和判斷是否具有獨創性?」

  但是高善文認為,過去八年中賣方分析師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發生著兩個重大而持續的系統性變化:一是研究報告的質量一降再降,以至於捕風捉 影、觀點雷同、論證草率、市場批評詬病日多;二是研究服務的方式爭奇鬥豔,以至於花樣百出、競騷弄巧、耍嗲賣呆,甚至出賣「色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高善文認為,問題的根本還在於投資者的急功近利。既然投資者貪急功、好近利,基金管理人就被迫在三到六個月的比拚中爭長短,在一年一大考的排名中決生死。

  但基本面研究又無法為如此短期的股價波動提供可靠的指引,於是行業被迫改變,其基本方向是價值投資的衰落和勢頭投資(或趨勢投資)的興起。

  隨後迫使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密切關注股價變化的動量和催化劑,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絞盡腦汁去尋找短線的投資機會。用行業內部人的話來說,就是「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此後的分析師行業亂象橫生,走取巧之路,在內幕信息上做文章;分別把住幾家上市公司,成為其與資本市場溝通的獨家渠道和代言人;販賣買方機構想法,多家機構齊吟,就形成「有價值」的看法和報告;最後是閉門造車,發揮想像編故事,預測股價放衛星。

  還有一種行為是道德出現問題,分析報告成為內幕交易的手段,聯合各種力量推波助瀾。

  一位券商內部人士表示,對於這種違規行為,從事實上抓不到證據,但是從利益鏈條上,能夠看到這種合理性和可能性。

  該人士表示,真正的參與者,可能是一些莊家在背後,利用分析師的身份來推波助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9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二】分析師與上市公司的默契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7/100284339.html

由於缺少信息來源,五成左右的機構投資者被券商報告綁架,只能寄希望於研究員的道德水平
  【財新網】(記者 張冰)出乎意料之外,氾濫的低水準的研究報告的真正受害者仍然是機構投資者。
  「這個行業已經成為娛樂行業,這些報告的根本對象還是給機構,而且大家也知道,機構也不是看你的推薦價位,而是看你的推理過程是否合理,這個更為重要。」一位券商人員表示。
  雖然一位基金公司總經理向財新記者聲稱,券商的報告只是看一下而已,在投資上,管錢的永遠是最專業的。但另外一位機構的投資部門負責人仍然表示,由於缺乏信息來源,機構投資者超過一半以上被券商報告和研究員綁架。
  該投資負責人表示,券商的報告必須看,因為沒有其他信息來源。2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不可能由自己挨個去看,一半以上的機構,都被券商的研究員綁架。
  券商研究員畢竟和上市公司的關係更加密切一些。他們可以把董秘約見出來,或者可以談判得更加深入一些。
  但是投資之前,尤其重倉之前,這些機構都會找來研究員當面溝通。或者由機構親自去公司調研。
  「當面溝通,這些研究員會更加保守一點。因為我們這些大機構,要有持續合作的。他也要給自己留有空間。」該負責人表示。
  但是在看研究報告的時候,有些預測的特別離譜的,這些機構肯定在心裡要打個問號。
  該負責人也表示,也存在著研究員和機構聯手搞內幕交易,來忽悠其他機構。但只能要求自己保持理性,對誇張的東西打個問號,看分析的邏輯成立與否,對於結果,反而不是很看重。
  該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分析師,更熱衷於打探消息,從企業那邊得到不確定的消息,回來向市場釋放消息。當上市公司需要股價漲得時候,比如公開增發,上市公司有熱情邀請各種研究員去公司,研究員也和上市公司達成默契來把公司說得好點。
  如果非公開增發,研究員和上市公司也達成一定程度的默契,把股價控制住。
  如果研究員出了錯誤,作為買方也不能說什麼。過一段時間,大家就忘了這個研究員的這個事情了。
  「對於這種刻意的欺騙,也沒有辦法鑑別,只有儘可能地勸自己去相信這些研究員是有道德水平和職業操守的。」該負責人表示。■
股票代碼
股票簡稱
時間
券商
研報內容
相關事實
000009
中國寶安
2010-9-6
湘財證券
《中國寶安:房地產和新能源的價值明顯低估》
報告提到「2008年公司合資成立黑龍江寶安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目前股權佔比90%,此公司可為貝特瑞提供近2.68億噸儲量、適合於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優質石墨礦產資源,確保原料供給穩定、持續。」
今年3月1日,寶安明確表示,中國寶安沒有石墨礦。
3月15日,又發佈正式的《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澄清公告》,稱子公司的探礦權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但無法確定能否取得探礦權,也無法確定取得探礦權以後能否探出礦。
中國寶安還指出,這些券商並未派人參與調研活動。
2010-11-5
平安證券
《中國寶安:坐擁負極龍頭,新能源業務風生水起》
平安稱:寶安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其雞西石墨產業擁有石墨礦儲量約1億噸。
2011-1-21
國泰君安
《中國寶安:估值奠定底線,石墨烯打開巨大發展空間》
研報中寫到:寶安擁有天然鱗片狀石墨主要產地儲備——黑龍江雞西石墨礦,探明儲量極為豐富,為後續石墨負極材料、石墨烯的研製打開巨大的空間
2011-2-21
信達證券
《石墨烯讓股價飛》
信達稱,寶安旗下子公司貝瑞特擁有中國天然鱗片狀石墨主要產地之一的黑龍江雞西石墨礦… 
600051
寧波聯合
2011-3-27
日信證券
《業績拐點「銻」升價值》
報告中表示,寧波聯合「在土耳其屈塔西亞省蓋帝茲礦位於世界重要銻礦帶上,礦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聲,礦區品位較高,預計銻儲量達到10萬噸……銻礦的中長期價值值得期待。」
寧波聯合3月30日發佈公告稱,公司無關於銻礦儲量的任何勘探數據。
並表示公司高管人員並未接待過該證券公司的工作調研,未向該公司提供過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資料
000056
深國商
2011-5-6
東海證券
《烏鴉變鳳凰》
調研報告,指出「深國商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目前股價僅20元,預計目標價為55元,上漲空間將十分巨大」
深國商一紙公告澄清,並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最近一年內未曾接待過東海證券的調研。」
002507
涪陵榨菜
2011-6-24
中信證券
《推高端產品拉升企業形象》
涪陵榨菜今年推出的600克裝的沉香榨菜零售價為2200元,成為涪陵榨菜最高端的產品,提升了涪陵榨菜高端產品形象
涪陵榨菜公司澄清,沉香榨菜多年前已經上市銷售。
000423
東阿阿膠
2011-6-29
申國萬銀
《東阿阿膠:阿膠塊每公斤零售價5000元不是夢》
報告中稱,東阿阿膠計劃調整其產品說明書,複方阿膠漿目前是1天服用3次,1次1支,公司計劃將說明書改為1次2支,增加複方阿膠漿的使用量。
東阿阿膠公司澄清,公司未申請修改複方阿膠漿說明書用量,關於調整用量的傳聞內容不屬實
000629
攀鋼釩鈦
2011-7-15
銀河證券
《攀鋼釩鈦:股價被嚴重低估》
報告主要結論:攀鋼股價被嚴重低估,公司股價具有很大上漲空間和上漲需要。
攀鋼釩鈦公司澄清,公司未對銀河證券的研究報告施加任何影響或進行任何授權,近期銀河證券及其研究員並未對公司進行調研。
600600
青島啤酒
2011-7-20
國信證券
《青島啤酒:成本見頂估值見底,銷量給力12年發力》
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稱,青島啤酒市值還有7倍多上升空間。
青島啤酒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指該分析師太樂觀、太冒進,青島啤酒並不需要以此方式拉升股價。
註:財新實習記者楊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0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三】分析師與基金投資者的共榮圈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8/100284726.html

專業人不需要,外行人看不懂也不感興趣的分析報告,為何還有存在的價值

  【財新網】(記者 張冰)對於分析師行業的亂象和外界對這個群體的看法,這個群體自身有清醒的認識,處於利益鏈條中的一環,相擁共生。

  更有市場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基金的分倉是券商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作為交換,券商也必須推高基金重倉的股票。一些手握巨量資金的私幕,也有動力和方法去搞定分析師,二者混成一體。

  一位分析師稱,總的說來,實際基金對券商研究不太感興趣。但平時基金會和券商有接觸,瞭解券商的看法,但作用卻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影響基金的主動選擇;但如果不認同券商的看法,基金會認為這是市場的普通看法,會反起道而行之,券商報告反而成了反向指標,策略報告尤甚。

  由於研究報告本身價值不多,並且偏於專業,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

  該分析師認為,對於非專業投資者而言,我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看不懂,能看懂的僅僅是最後那個結論,包括估值和買入建議。有價值的觀點和邏輯、分析 框架,其實並沒有多少人能看明白;而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也不用浪費時間去看相信專業能力不如自己的分析師的報告。在專業投資者看來,這些報告一種是董秘 訪談類似的冗餘事實的羅列,另外一種是不切實際閉門造車的分析結果,充滿了想像能力。而分析觀點和框架,專業投資者並不缺乏。

  據稱,機構投資者選擇這些報告,可能基於看似荒謬的道理。所有的買入和賣出,都是基於專業研究形成的股票池,而不是個人意向和主觀決斷,這可以使買方得到一定的安慰效應和免責效果。

  在營銷上,很多炫目履歷的研究員,貼著很多標籤和名牌,可以給並不專業的買方機構披上一件專業的外衣,創造一種營銷的光環。

  但是,當行情上漲時,並且是有市場影響力的研究員發佈的一些報告,會對市場產生作用,而且當牛市來臨的時候,基金也順水推舟,全力出擊,投資方向和券商的推介報告一致,這是集團作戰的效果。

  當行情不好的時候,分析師也開始忙起來,所有的投資者都希望分析師成為救世主。而實際上,投資者不需要複雜的知識和繁複的邏輯,只是在追求一種模糊的正確。

  「實際上,20年來,中國經濟處於擴張期,有競爭力的公司總是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何必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該分析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1

從Focus Media (8112) 招股書看中國仁濟醫療(0648)的陰陽協議(3)

(續上文)

上文提了兩個問題,分別是:

1. 那他們如何使之不用合併負債,變成一項財務資產,美化財務報表?

2. 另外對於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來說,其實現金只是一出一入,對他集資發展新業務完全無幫助,那他如何籌得資金支持這項虧錢業務的運作,以及發展新業務呢?

現在慢慢再把過程逐步還原,呈現出真實的面目來:

2004年11月6日,軟庫發展稱根據協議,已向賣方支付150萬美元的新股,每股發行價11.8仙,即發行了99,152,542股,但其餘150萬美元的新股則要按達致若干收入目標進行,但是在不久之後就以8.5仙至10仙全數拋出,套現9,913,908元,折1,270,924美元,故需要按不足之數補上229,076美元,即1,786,791.8元的新股,但因為當時按合約的平均價8.6仙,低於票面值10仙,故只能按10仙發行17,867,918股新股。

2004年12月23日,賣方在增加註冊股本後,估計以售股所得向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注入100萬美元,使賣方的股權增至52.82%,軟庫發展的股權降至47.18%,此舉使軟庫發展不用把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綜合入帳,很巧合地,軟庫發展年結日是12月31日,因為當年打入空氣資產,所以如果要以附屬公司綜合入帳,可能會有商譽出現,所以這次注入資金很明顯是可能為了幫軟庫發展美化帳目。

請留意,年報只輕描淡寫為其他合營者注資,但是根據Focus Media招股書,注入者為原合營夥伴iMediaHouse.com Limited,故根據舊上市規則,如按比率計超過5%,應屬於關連交易。

2005年3月22日,但是可能那公司投入大量金錢,但並不見得出現效益,故此未能達到若干收入目標,那150萬美元新股未必能發行,故此軟庫發展和賣方更改條款,分3期發行50萬美元新股,第一批及第二批分別即時及在2005年4月1日前支付,第三批則是如公司會申請上市時支付,但軟庫發展亦可選擇不支付該第二批及第三批,並以1元把該兩批資金應佔的股份轉予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

因為如此,軟庫發展以11.8仙發行33,050,847股,折50萬美元入股。

但根據iMediaHouse的招股書,「於2005年7月15日及其前後,軟庫將其於iMHA的投資減少至5,000,000美元,導致軟庫向iMH轉讓1,666股iMHA普通股,並保留8,334股普通股。iMH及軟庫分別持有iMHA股本60.68%及39.32%。由於該轉讓,iMH欠iMHA一筆到期但尚未支付的款額1,000,000美元。其後,iMHA放棄了該款額。」

其實以上一段只是指因為這公司沒有上市,沒有達成前提的條件,故軟庫發展行使選擇權,並無注資這100萬美金。

根據軟庫發展2006年年報財 帳目16,「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五日,本集團向其他合營者局部出售其於IMHA之1,666股股份(佔IMHA約7.86%股本權益)。出售後,本集團於 IMHA之股本權益已由47.18%減少至39.32%。因此,本集團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五日將IMHA重新分類為聯營公司,其業績已於該日起以權益法於 綜合賬目內列賬。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五日前,IMHA為本公司合營企業,其業績已作比例法綜合。」,和其在2005年3月23日的發佈資料相符,可以猜到 由於不想合併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這公司下了多少功夫。

在2005年8月18日,根據公司註冊處紀錄,上文提及的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以300萬美元購入的Ebizal Marketing (Hong Kong) Limited在當日休止活動。

根據Focus Media 招股書,2005年10月31日,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賣方及軟庫發展訂立可換股貸款協議,並由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 iMedia House Ventures HK Limited(一間由AdSociety.com Limited全資擁有的公司,AdSoc於2000年2月25日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並由Focus Media 主席黃雄基全資擁有)、Pacific StarCapital Limited、賣方及軟庫發展於2006年4月8日進行補充。

根據該協議,iMH、軟庫、iMHV及 PSC向iMHA作出可換股貸款合共1,290,000美元,其中i MH、軟庫、i MHV及PSC分別貢獻665,000美元、200,000美元、225,000美元及200,000美元。

根據軟庫發展2005年年報附註18,已並作出2,784.2萬的商譽減值,估計是由Ebizal Marketing (Hong Kong) Limted帶來的,並從軟庫發展2006年年報倒推的估計,這上市公司已全數把iMedia House Asia Limited的投資全部減值。


當一家公司沒有了價值的時候,很快就會想出售,其實出售時這家公司擁有更大的問題,更有可能導致上市公司股東資金流失,那發生了甚麼事? 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2

羅嘉瑞周融互片熊貓爭奪戰上演

 2002-9-26  NM
 

 

由傳媒人周融一手湊大、鷹君集團副主席羅嘉瑞背後支持的'Recruit',兩年前在創業板,以熊貓——Recruit為名上市。憑着在地鐵站派發的專營權,Recruit生意本來還撐得住,但隨着今年七月地鐵專營權被南華早報搶去後,今年剛好十歲的Recruit,兩位拍檔卻面臨大決裂。一向是Recruit大老闆之一的羅嘉瑞,聯同勤達印刷前董事總經理劉竹堅,計劃入主熊貓,一腳踢走周融。而周融亦非省油的燈,市傳已與生意上的拍檔泛華進行反收購,一場惡鬥已揭開序幕。過去兩年以來,熊貓——Recruit的累積虧損逾八千六百萬,一星期出版兩次的主要業務Recruit,七月份亦喪失了地鐵派發專營權,公司前景黯淡,股東之間因而出現微妙的變化。熊貓原有三位主要股東,分別是瑞士Publicitas Asia,佔兩成四;鷹君的羅嘉瑞,佔兩成;以及佔一成半的周融夫婦。九月十二日,羅嘉瑞突然通知周融,劉竹堅以一間叫ER2公司,提出以每股一仙半,認購熊貓十六億新股,較現股價折讓四成二,完成後ER2佔熊貓五成八股權。這無疑將周融所佔股份,攤薄至百分之六。傳媒人出身的周融即時反擊,於上週一召開記者會,炮轟身為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的羅嘉瑞出價過低,有罔顧小股東利益之嫌,因每股熊貓起碼值三仙。上週四從國內公幹回港的劉竹堅,立即來個反擊。由獵頭公司進軍傳媒印刷業的他,似乎有備而來,對熊貓的財政狀況瞭如指掌。他說:「每股值三仙?他是根據六月底的中期報告推算出來。但Recruit自七月失去地鐵專營權後,跳上報攤來派,由十八萬加印至二十八萬,以每本三元成本計,每期多花三十萬元,而廣告收入並無增加。加上每月近六百多萬Recruit的廣告開支,又臨近招聘淡季,Recruit根本連三仙都不值。「過去八個月,熊貓得十六萬元成交,根本就是有價無市。市值不等於資產值,周融是行政總裁,應該很明白。」

周融夫婦年袋六百萬創辦Recruit的周融,對公司本有功勞。那時是九一年,當瑞士的Publicitas Asia拿到地鐵的專利刊物合約後,找來周融做顧問。豈料兩星期後,瑞士公司想放棄,周融遂建議出一本招聘的刊物。他做傳媒時因認識瑞安主席羅康瑞,透過他的介紹於是認識了羅嘉瑞,並以三百萬入股。熊貓一直由周融打理,羅嘉瑞只派李澄明做代表開會。直至二○○○年中,熊貓趁網股熱潮上市,羅嘉瑞出任主席後,積極參與公司運作。熊貓成立招聘網站,並與廣州《羊城晚報》合作搞招聘會,又在廣州出版招聘刊物「熊貓賢才」。其後香港經濟衰退,公司大量裁員,招聘市場萎縮,上年熊貓在中國亦蝕了五千萬。但周融作為行政總裁,與任董事的太太陳儀芬二人,上年度支取酬金達六百萬元。過去五年,兩夫婦一共支取逾千八萬薪酬,今年,夫婦倆連買愉景灣海澄湖畔三個單位,共一千二百六十萬元,這令劉竹堅忍不住,向周融多踢一腳。「周融幫熊貓建立一個好好的品牌,但是靠打入很多葡萄糖(資金)養大。我自己打理勤達期間,雖然每年有三、四億營業額,每年賺二、三千萬,我的年薪都少於八十萬元,十年只是八百萬。」劉竹堅暗示周融在熊貓支取不合理報酬。

反擊羅嘉瑞絕情被插公司表現差,而自己人工高,周融趕忙於中秋佳節當日,在山頂餐廳向記者訴苦。「話我人工高,我的人工是董事會給的。我同我太太都已經減薪三成,其他高級員工都是減一成。如果嫌我人工高,咪炒咗我,不須做咁多嘢。」周融氣憤地說。劉竹堅說若ER2入股成功,自己可以免費幫熊貓打兩年工,周融不屑地回應:「不收錢不代表就是好人。是不是要全部員工都不收錢?這豈不是返回奴隸制,去查我值幾多錢!」周融愈說愈有氣,並對劉竹堅和羅嘉瑞的收購建議,感到很詫異。「羅嘉瑞說不看好公司,轉頭又用低價錢入股,話看好公司未來的前景。他這樣做是合法,但不合情、不合理。當你有三千四百元(羅嘉瑞的鷹君市值三十四億),不需要去鬆踭、去推開人來爭十六元(熊貓市值一千六百萬),不需要去得太盡。」周融連珠炮發地說。周融與羅嘉瑞合作多年,雙方於九月十三日會面,就熊貓收購一事商討後,便一直未有聯絡,默默然結束了十年的拍檔關係。周融對此酸溜溜:「這個社會有四種人合法賺錢:第一種是有高尚情操,自己賺少些,讓別人賺多些。第二種則公平分配,大家賺一樣多。第三種則是在你不為意的時候,賺埋你嗰份。最後一種是自己賺多些,只分小小給人,你都會問,這種人點解會咁㗎。」

羅氏明益劉竹堅周融今次被「飛起」,事前早已有預兆。五月份,羅嘉瑞辭退主席兼董事一職,一切關於熊貓事務,都交由下屬李澄明處理。今年七月,熊貓現金不足,周融要求供股,每股兩仙,卻遭李澄明否決,反映羅嘉瑞無意再玩,但其實他是以退為進,引入劉竹堅合作,由劉氏佔收購財團的八成,計劃進駐熊貓,飛走周融。羅嘉瑞肯賣這個順水人情,是由於劉竹堅亦來頭不少。劉竹堅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修讀社會學,七四年回港後,加入貿易發展局做市場主任。一年後轉職機場空運站,負責聘請員工的工作,初次接觸「求職市場」。八○年,劉竹堅又跳到胡應湘弟弟胡應濱的大寶地產,任職人事部。八一至八四年間,加入獵頭公司SGV-Byrne,幫客戶物色人才,開始做獵頭工作。劉竹堅於八四年做獵頭公司老闆,成立ERI。兩年後,公司被國際大型獵頭公司雷文管理(Norman Broadbent)收購,他取得一百萬之餘,又佔兩成合併後新公司的股份,兼負責管理新公司的生意。其間他認識了行政會議成員唐英年堂弟唐裕年,因大家都是做獵頭的行家,劉遂介紹唐裕年加入雷文做。劉竹堅任獵頭公司期間,認識不少上市公司老闆,包括鷹君的羅嘉瑞,對後來拓展自己事業大有裨益。至八九年,劉竹堅完成三年雷文的合約協議後,遂將兩成雷文股份售回給公司,為他套現一千萬元。

熊貓瘦田有人爭劉竹堅曾替怡和聘請人才,而認識其管理層William Courtald,從中得知怡和想出售非核心的印刷業務,遂與唐裕年等舊拍檔夾份,以一千萬元購入印刷業務,由劉佔六成,易名勤達,專印上市公司年報,並於九六年上市。前年,劉將勤達賣給莊士中國,賺得二千五百多萬元,去年在完成合作協議後才離職。玩厭印刷業務後,劉竹堅去年又成立ER2,以分佣形式,承包上海女性雜誌《大都市》。今年六月,亦獨家代理東方航空及南方航空兩本機上雜誌的廣告權。七月,又承包《中國空港》及《上海家居》兩本刊物。一年間,劉竹堅染指五本雜誌,由印刷業轉行傳媒業。追溯劉竹堅的往績,ER2下一次必然是「上市」。外間估計,一旦劉竹堅入主熊貓,最終將中國的雜誌業務注入熊貓套現。「憑我的經驗、網絡,可以在上海辦一份Recruit雜誌,同時準備搞消閒性,同女性雜誌。」他說。「我有挽留周融,但我相信如果周融離職,對公司影響不大,因為客戶是相信熊貓的品牌。」劉竹堅滿有信心地表示。然而周融對爭奪熊貓仍未言敗,並表示已有數個財團在洽商反擊。本週初,市場傳言泛華集團可能以每股二仙,向熊貓提出收購建議,而泛華與周融,共同擁有的「出版之友」,是負責《星島日報》的印刷工作,雙方一直是合作夥伴。「今時今日的我,不須為五斗米折腰,我有權選擇我的拍檔、朋友。」周融決絕的說。看來,市值只有二千九百萬的熊貓爭奪戰,已然掀開戰幔。

周融簡歷(51歲)1967中五畢業後,在英文《星報》當記者1970升為採訪主任1974加入廉署任高級新聞主任,後升為總新聞主任1983離開廉署,與友人合辦《賽馬周刊》,三個月後執笠1984加入星島集團,任《虎報》總經理兼總編輯,並創辦Job Market1987調任星島集團總經理1988創立阿二靚湯,佔9%1990阿二靚湯以千四萬售予大家樂1992創辦《Recruit》1994成立印刷公司「出版之友」2000熊貓Recruit於創業板上市,任行政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