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析師亂象揭秘之三】分析師與基金投資者的共榮圈

http://finance.caing.com/2011-07-28/100284726.html

專業人不需要,外行人看不懂也不感興趣的分析報告,為何還有存在的價值

  【財新網】(記者 張冰)對於分析師行業的亂象和外界對這個群體的看法,這個群體自身有清醒的認識,處於利益鏈條中的一環,相擁共生。

  更有市場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基金的分倉是券商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作為交換,券商也必須推高基金重倉的股票。一些手握巨量資金的私幕,也有動力和方法去搞定分析師,二者混成一體。

  一位分析師稱,總的說來,實際基金對券商研究不太感興趣。但平時基金會和券商有接觸,瞭解券商的看法,但作用卻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影響基金的主動選擇;但如果不認同券商的看法,基金會認為這是市場的普通看法,會反起道而行之,券商報告反而成了反向指標,策略報告尤甚。

  由於研究報告本身價值不多,並且偏於專業,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

  該分析師認為,對於非專業投資者而言,我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看不懂,能看懂的僅僅是最後那個結論,包括估值和買入建議。有價值的觀點和邏輯、分析 框架,其實並沒有多少人能看明白;而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也不用浪費時間去看相信專業能力不如自己的分析師的報告。在專業投資者看來,這些報告一種是董秘 訪談類似的冗餘事實的羅列,另外一種是不切實際閉門造車的分析結果,充滿了想像能力。而分析觀點和框架,專業投資者並不缺乏。

  據稱,機構投資者選擇這些報告,可能基於看似荒謬的道理。所有的買入和賣出,都是基於專業研究形成的股票池,而不是個人意向和主觀決斷,這可以使買方得到一定的安慰效應和免責效果。

  在營銷上,很多炫目履歷的研究員,貼著很多標籤和名牌,可以給並不專業的買方機構披上一件專業的外衣,創造一種營銷的光環。

  但是,當行情上漲時,並且是有市場影響力的研究員發佈的一些報告,會對市場產生作用,而且當牛市來臨的時候,基金也順水推舟,全力出擊,投資方向和券商的推介報告一致,這是集團作戰的效果。

  當行情不好的時候,分析師也開始忙起來,所有的投資者都希望分析師成為救世主。而實際上,投資者不需要複雜的知識和繁複的邏輯,只是在追求一種模糊的正確。

  「實際上,20年來,中國經濟處於擴張期,有競爭力的公司總是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何必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該分析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