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Trend follower 的否極泰來--屢敗屢戰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4/trend-follower_03.html

以前經常都講,沒有人Day 1參予市場就是股神,聲稱自己從沒挫敗只是自欺欺人。

正如黃國英《決勝在期權》之中所講:實至名歸的投資名師,全球只得一家,名字叫做市場......學習投資的正途,是不斷從失敗中領悟,修正方法改良技巧。絕世的投資高手,莫不試過重大的挫敗,然後苦學鑽研,從新站起,再建立成就。自己在市場交學費不要緊,最重要是學到一些東西,令自己以後減少犯錯,不斷改善績效。

自己一直在講的原則,例如尊重市場、分散投資、風險管理、死牛戒毒所四大規條等等,全部都是在自己的挫敗中學習得來。錯第一次是入世未深,重覆犯錯就是死蠢。

自己07年重倉了HSBC,教訓是學會尊重市場,所以07年11月懂得在 $130-131 跟HSBC 一刀兩斷。

08年8月我重倉了思捷,末期業績一開,藍籌股也是要一開市就裂口下跌兩成,兩年半後的今天那個下跌裂口仍未補回。我學會了避免用倒後鏡看事物、技術分析的作用、長揸死牛的禍害、以及分散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

金融海嘯中08年回報是負35%,就學會懂得經濟和信貸周期的重要性、道氏理論、熊走勢的分析、贏谷輸縮的道理,而不是滿足於熊市死唔去就以為自己做得對。

到10年5月錯誤在底位清了倉,學會了假突破的問題,以及再進一步學習技術分析、轉勢的判斷和觀市的技巧,也明白到不同市況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的重要性, 例如Cup-with-handle 或者突破的買入法,只能在單邊趨勢市才能得到好效果;Swing-trading 和 trend-trading 的特性和互補功能、對沖的操作和意義等等。學會了這些在今年2-3月的市況就很有用,尤其是今年日本地震後的假突破穿底,操作上無論是市況的判斷、心理質 素或者技巧上都比以往好得多。

然後到去年9月的大單邊升市,錯誤過早沽出利邦、華晨、和黃等股票,卻重倉了較落後的建滔、ASM Pacific、和記電訊等等。明白到自己時常低估了某些強勢股的上升潛力,而在上升單邊市一旦開始出現,押注在領先股和突破股的勝算和幅度,往往比落後 整固的股票為大。當然ASM Pacific 、和電等股票12月開始都有突破,但買賣的時機判斷錯誤,也得承認是個錯誤。若然把這些問題修正和避免,回報一定比歷史好得多。

而到去年10至12月的造淡和對沖經驗,也開始慢慢摸索到什麼時候應該做淡,以及用什麼工具來做,對沖的意義是什麼等等,也發現自己造好很大膽但造淡時常不夠狠、注碼控制的問題等等。

市場的確是投資的名師,每一天都有新鮮的事物,每一段時間操作過後都有改進的空間。個別的事件,例如最近的日本地震,令我知道自己原來不知道日本原來在電 子和汽車的產業鏈有那麼大的重要性,隻富士康跌了兩天才知道問題所在而止損,否則早一天止損的話損失可能會少一些。又例如去年初炒賣中煤能源的失敗經驗, 令我知道中煤的問題和弱項,今年炒煤股就不會中招了。又例如保利協鑫這隻股票,去年有幾個朋友推薦過我都沒有理到,到今年初開始發現走寶,那我才開始學習 太陽能產業的資料,至少知道上中下游做什麼,哪間公司做什麼部份的東西,行業市場大概是如何等等,至少不會選中STP這些廢股。

有時還會有一些和操作沒有直接相關,但很有趣的東西學到:例如研究江西銅時會發現提鍊銅的過程會造出流酸,所以江西銅有銷售流酸的產品(當然佔整體銷售額 比重不大)。在研究流酸的功用時,發現流酸除了用來製造肥料、清潔劑、使用在製鋼工業等等,經會計Sir指點下,原來流酸是可以用來造炸藥(以前以為造炸 藥只是用硝酸,原來硝酸和流酸都要用)。

說了一大堆,是希望能夠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令大家明白不斷重覆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斷學習新的事物,以及不斷優化自己的技巧和心態,以達致精益求精,不斷 提升回報、減低風險的效果。一個頂級的運動員,無不花無數小時訓練和檢討自己的弱點,不斷學習和改進。最令我覺得搞笑的是一些人,自以為王道在自己手裏, 執行甚至教其他人作所謂「懶人投資法」,死揸死溝某一兩隻中資金融大藍籌和某些股價不斷下跌的「高息股」,滿足於自己那狹小的能力圈,經常重覆懷愐自己昔 日光輝、自吹自擂,而不知道天下之大,錯失無數機會。日日乜都唔做唔學坐定定等收錢(現在已變成等發達)?最有可能的結果只是成為極度專業投資者的點心。 又或者像黃國英所講:吹水容易,贏錢難;長揸廢股,身家殘。賺大錢若是那麼容易,天下間還有窮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7

【i代言】60後學霸屢敗屢戰:誓用智能炒菜機顛覆中餐美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8/149368.html

黑馬說:他的人生走過了50多個年頭,有年少時的輕狂,有中年時的安逸,他得到過學霸的榮譽,也賣過兩個公司給阿里和搜狗。但再創業做智能炒菜機時,他卻說“我的人生才真正開始,my time is coming !”

是怎樣的新婚約定給了他創業靈感,是怎樣的旅行奇遇,讓他堅定創業,屢敗屢戰?本期《i代言》嘉賓張巖,為你講述:智能炒菜機,創業新契機。


新婚老婆的特殊約定

我不知道其它的朋友在結婚之前夫妻雙方都有什麽樣的約定,也許有人約定了每年要出國旅遊度假一次,也許有的人會約定過年要輪流到雙方的父母家過年,而在我結婚前我們夫妻二人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約定。

我愛人是廣東人,父親很會做飯,所以她在上大學之前在家從未做過飯。畢業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在家也從未下過廚房。在和我結婚之前,她特地和我做了一個約定,就是絕不能要求她進廚房。結婚這麽多年了,她確實也很少進廚房,偶爾心情好的時候想給我做一次飯,最後也變成以我為主。

我相信多數的職業女性都不願意下廚房,更不願意經常讓油煙熏著自己,尤其是90後的女孩子們。“把婦女從鍋臺前解放出來吧!”這是之前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哦!後面我想再加一句,應該把男人也從鍋臺前解放出來。哈哈!我做的智能炒菜機就能實現這兩個功能。

很多人都會問,你一個60後的老男人,怎麽就想起做炒菜機了?我說,做炒菜機的夢我都做了19年了。

全世界都愛吃中國菜

1996年,我代表外經貿旗下的中國技術進出口公司去意大利進行進口設備的檢驗,順便去了趟威尼斯。

威尼斯是個旅遊城市,全世界各國的人都有,白皮膚的,黃皮膚的,黑皮膚的都有。可是我發現有一樣是很一致的,就是人們手中拿的照相機和攝像機都是日本牌子的,什麽佳能,夏普,索尼,東芝,好不容易發現一個英文牌子,National,一查,原來是松下。

那會,我在想,中國有什麽東西是全世界都喜歡的呢?腦子里能想到的只有一個,中國菜

確實,和我們打交道的歐洲人很多會用筷子,有些人每周兩次帶著家人吃中餐館。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會做中餐,我問他們,既然喜歡吃,為什麽不自己做呢,我的老外朋友就說了,中國菜譜讓人看不懂,什麽“鹽少許,油適量”無法理解,更掌握不了“八成油溫”這樣的火候。

當時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有一臺機器,能自動地炒中國菜,讓全世界的人都能隨時享受到美味的中餐,那該多好啊!

做不出一臺炒菜機器人

做一臺自動炒菜機的念頭一旦產生,就長在我的心里了,趕都趕不走。後來,我去圖書館查資料,到處打聽,還真有人在做炒菜機。

1997年,我陪客戶在香格里拉酒店吃飯,無意中聽說他們的廚師做了一臺炒菜機,我跟著到後廚,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鍋上面架了一個像手指一樣的攪拌器,代替人在那翻炒。廚師告訴我,他設計的炒菜機最大的問題是,攪拌器容易纏上菜葉,很難清洗。

還有更誇張的,1999年,清華大學自控系曾經搞過一個炒菜機項目,用了100多個傳感器,希望能夠檢測出菜料的信息,以決定如何烹飪。

其實我發現,無論是香格里拉大廚做的炒菜機,還是清華大學做的,都是模仿人的,人怎麽做,炒菜機就怎麽做。人用鏟子翻,炒菜機也用鏟子翻;人會掌握火候,炒菜機也要掌握火候;人會根據不同的菜品來烹飪,機器也要這麽做。他們都想著,讓炒菜機變成一個掌握廚藝,能像人一樣操作的機器人。這太難了!

我大學是學物理的,又管了6年的化肥廠項目,容易從工業的角度來分析:做飯的終極過程是什麽。

發現廚師就做兩件事:一是加熱,二是攪拌。加熱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熟化,使得人體更容易吸收,一個是分解蛋白質。中餐之所以比西餐香,主要是因為中餐用油作為加熱介質,溫度高,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出芳香物質。攪拌有兩個作用,一個是使食物加熱均勻;一個是通過混合不同的食物原料使其發生化學反應,以產生芳香物質。

香格里拉大廚的嘗試告訴我,如果炒菜機要對菜品進行攪拌,一定不能用實物,容易被纏上。有一次,我看一本日本小說,說里面有一個人胸前被捅了一個洞死掉了,卻找不到兇器,最後才發現,原來他是被尖尖的冰傷到,冰後來融化掉,就找不到了。其實,化工領域里,能把原料混合均勻的辦法太多了。工業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轉鼓”,最常見的應用是爆米花機,還可以用高壓氣形成的氣鏟做攪拌。

另外,清華大學的嘗試告訴我,對炒菜的原料進行檢測是一條不歸路,而應該對原材料做精確的標準化。比如,炒一盤魚香肉絲,肉絲多少,青椒多少,放什麽配料等等。我們知道,飯店里都有專門配菜的師傅,他配菜的好壞其實很影響最後菜品的口感。炒菜前做好標準化的配菜,做出的菜肴就一定是質量穩定的。

經過詳細的規劃和設計,1999年我把炒菜機的設計圖畫了出來,並申請了國家專利。

屢敗屢戰

2001年,當時互聯網很火,風險投資這種新理念也進入中國。我也從國企離職,學習人家做互聯網的,把炒菜機項目寫了一個商業計劃書,按照我當時的計劃,炒菜機要做起來,需要200萬元左右的投資。我把計劃書跟朋友、同學聊了聊,希望能幸運地拿到天使投資,卻一個支持的人都沒有,我挺沒臉的,就想著自己賺點錢再做。

2001年底,我註冊了公司,做手機輸入法。本想做兩年掙些錢再回過頭去做炒菜機,哪知道一做就是八年。2010年,搜狗希望在手機上推廣搜狗輸入法,就用數千萬元把我的公司收購了。我有了實現夢想的基礎。

2010年,我在北京搞了一個4-5個人的小團隊研發炒菜機。2個機械,1個控制,1個產品,還有1個行政。在我的指導下,團隊成員用半年時間把工程圖畫出來了,然後整體委托給深圳的工廠加工,我每次去都不滿意,但也沒能找到更好的工廠,最後做出來的炒菜機根本轉不動。

2011年,我不得不忍痛把這個團隊遣散。我的第一次做炒菜機的嘗試失敗了。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雖然我還對炒菜機念念不外,但也很清楚,做成炒菜機的團隊和外部環節都不具備。我重新做起手機輸入法生意,不過市場轉向海外。

轉機發生在2013年。科技大的小師妹、科通芯城副總裁劉宏嬌找到我,希望我去參加一場名為“硬蛋”的智能硬件大賽。在那場大賽上,我發現,智能硬件的春天真的到了,只要創業者有想法,科通芯城就能整合供應鏈的所有資源來幫創業者把想法變成產品!

把智能炒菜機做成的機會真來了

2014年5月,我把第二家公司賣掉,在合肥——我的母校附近組建了新的團隊,全身心投入到炒菜機的研發中。我們重新做了設計,並重新尋找加工廠。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小師妹,科通芯城副總裁劉宏嬌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幫我們找了不少模具廠和機械加工廠。現在,我們的原型機已基本完成。我的多年夙願終於有機會完成了!It’s my time!

讓我好好暢想一下,我們做出來的炒菜機將會是這樣的:

1、方便:極度的方便!人需要做的只是把成盒的標準配菜放到機器上面,把空盤子放到機器下邊,然後按開始。菜做好後把菜拿出來,把空盒丟掉。我們下一代的產品是把冰箱、洗碗機與炒菜機合成一個設備,這樣就可以實現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下指令,一進家門就有可口的飯菜出來了。

2、美味:超級的美味!人類現在已經實際驗證了機器做出來的菜的味道優於傳統的高級廚師。其實從科學上很容易解釋這一點。

3、經濟:標準配菜的價格由於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浪費,將會低於目前的實際消費價格。

4、安全:由於是由大型的配菜加工成生產的,在食品衛生和安全方面將會完全令人放心。

5、健康:由於是標準化的生產,食品的營養成分會是穩定而均衡的,這會有力地促進的身體健康,降低社會的醫療成本,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6、發展:我們的設備就是一個智能菜肴加工中心,像智能手機一樣,我們的菜品平臺將會是開放的,像AppStore,任何廚師和廚藝愛好者都可以自己去研發菜品,並提交到我們的平臺上,讓全世界的人品嘗和消費,並獲得他的回報。這樣,人間的美味將會越來越多。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家庭都配備了這樣的炒菜機,每個家庭成員回家不用洗菜切菜等繁雜的準備工作,只要打開冰箱拿出配菜放到炒菜機上,就可以吃到可口的飯菜,把每天做飯所花的時間用在了學習,散步上,夫妻倆不會再因為做飯而鬧矛盾,中國人的廚房不會再有油煙了,而且孩子老人也都可以很輕松的做出可口的飯菜,這真的是生活上的一種顛覆,一個大的變革。。

農貿市場消失了,超市里也不會有太多的原生菜料,食物垃圾大幅度減少,社區垃圾站也消失了,我們的居住環境也變得更漂亮了。

定期進行營養體檢成為了時尚,因為有了健康的飲食,人們身體素質普遍增強,疾病減少。

即使到了國外,也能吃到和國內一樣的中餐美食,中餐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這,就是我的夢想!

 

觀看高清視頻,點擊這里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34

“攜熊”上市,屢敗屢戰歸真堂的尷尬上市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68

2012年2月22日,歸真堂邀請全國三百多家媒體進入熊膽汁引流室拍攝,為自己喊冤。多家媒體現場見證,引流取熊膽汁過程中,熊沒有異常舉動。(東方IC/圖)

盡管企業經營合法合規,但歸真堂依然被資本市場拒絕。其背後,正集中於珍稀動物保護和中醫藥戰略的對立。雖然勝負未知,但陰謀論已甚囂塵上。

盡管經營業績表現甚佳,苦撐七年的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歸真堂),到今天依舊沒能獲得登陸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3年前,這家因“引流膽汁”而備受關註的企業二度沖刺IPO,卻陷入了動物保護組織的聲討中,籌備4年的IPO終止審查;3年後,歸真堂卷土重來,意欲掛牌新三板,卻依然招致了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

“公司認為,‘引流膽汁’是可持續獲得藥源的行為,也是資源由稀缺到複興的關鍵。”歸真堂董秘許清炎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發現,《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在審申請掛牌企業基本情況表》里,沒有查到歸真堂的信息。

歸真堂是否折戟資本巿場,故事似乎並沒有完結。動物保護還是商業化利用,西方藥企的人工替代品是否存在打壓中醫藥的陰謀?圍繞養熊業,每一個疑問似乎都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答案。

上市再次遭遇反對潮

“不差錢”的歸真堂,對資本市場十分“癡情”。

2012年,這家專事熊膽粉等系列中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福建泉州家族企業,經歷了一場備受爭議的IPO歷程。

民間對“引流膽汁”的質疑,很快擴大為一場劍拔弩張的對壘——除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團體加入反對的隊伍,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甚至聯名畢淑敏、陳丹青等72位知名人士,向中國證監會信訪辦遞交籲請函,反對歸真堂上市。

“非人道”“殘忍”的指責聲中,IPO最終夭折。“早知這樣就不搞上市了!”外界巨大的壓力之下,歸真堂創始人邱淑花在媒體面前哭訴。

言猶在耳,2015年12月14日,歸真堂在股轉系統披露轉讓書,正式申請掛牌新三板。

“只有進入資本市場,我們才有可能加大研發力量,強化天然熊膽粉在複方藥中的使用,推動產業鏈整合,惠及更多患者。”對於再踏資本路,歸真堂如此解釋。

它基金隨即向全國股轉系統遞交了意見書,呼籲監管層對歸真堂的掛牌請求審查時,不予批準。理由是:“活熊取膽過於殘忍;熊膽粉制品行業已被國家限制,產業無發展前途,對投資者無益;歸真堂的熊膽粉產品不區別材料,混合加工存在健康風險。”

2015年12月17日,亞洲動物基金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也相繼發表聲明,反對歸真堂掛牌新三板。

這一幕,與2009年歸真堂首次準備上市時遭遇的質疑相似——輿論對“活熊取膽”道德性的洶湧爭議背後,還有對其“越界”商業化熊膽類產品的指責和擔心。

“認為商業化利用會刺激市場需求,這是一種典型的鴕鳥心態。”歸真堂回應南方周末記者稱,歸真堂擁有“馴養繁殖許可證”“福建省野生動物經營加工許可證”等五大證書;公司所采用的無管引流,是一種安全、自然、無損害的熊膽汁采集技術。對於一個合法合規的企業,不應否認其發展的權利。

歸真堂回複給南方周末記者的資料顯示,歸真堂養殖的黑熊以自繁為主,部分通過向其他合法的養殖場購買獲得。養殖基地通過模擬黑熊的自然生態環境、改善飼料營養配方等方式養殖黑熊。除正常飼料外,還提供青飼料(水果、瓜果)、牛奶、蜂蜜等。

歸真堂說,公司正盡可能地強化動物福利,“總體而言,我們做得非常不錯。時間會證明,歸真堂在動物關愛上付出的勞動。”

多年來,歸真堂一直抱怨部分動保組織故意混淆概念,用二十多年前活熊取膽的舊照片抹黑自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哪個動物組織實地考察過歸真堂?”他們曾多次質疑動物保護組織。

此前的2012年2月,歸真堂曾打開基地大門,迎來了近三百家媒體的“零距離”探訪,以期改變自己的公眾形象。但當時近在咫尺的動保人士張小海拒絕出席。

天然熊膽不可替代?

在國內多篇學術論文的描述中,熊膽可謂包治百病——從解熱鎮痛、護肝利膽、降血脂、抗腫瘤,到抗病毒、抗炎抗菌、促進微循環。熊膽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於肝膽、心腦、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的治療。

光譜分析等手段,讓現代醫學搞清了熊膽的主要成分。除了熊去氧膽酸,熊膽還包含鵝去氧膽酸、牛磺熊去氧膽酸等多種膽汁酸類化合物,以及膽固醇類、膽色素類、氨基酸類及其他微量元素。

藥理學研究證明,熊去氧膽酸是熊膽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在溶解膽結石、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減輕膽汁淤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不過,這與傳統中藥提到的“清熱”“平肝”等作用並不相同。

不少叫“熊膽膠囊”的藥,其主要成分包括熊膽、梔子、菊花、車前子、大黃和冰片等十多味藥。“這個方子里的很多味藥都有所謂的清火作用,熊膽加進去到底起什麽作用,只有天知道。”原安徽醫科大學流行病學與社會醫學教授祖述憲曾這樣表示。

熊去氧膽酸並非黑熊所特有,且早已能夠通過人工合成制備。事實上,德國的熊去氧膽酸膠囊(優思弗)和意大利的牛磺熊去氧膽酸膠囊(滔羅特)已在中國上市,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

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認為,熊去氧膽酸只是熊膽的有效成分之一,熊膽中還有其他幾十種成分共同發揮作用,“人工熊膽無法代替熊膽粉的全部功能。”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首都國醫名師金世元,“熊膽的藥用價值是沒有替代品的。”

隨著歸真堂事件不斷升級,“陰謀論”成了雙方交戰的新陣地。

“我們自己的熊膽粉便宜又好用,為什麽偏偏要把錢送給外國人?”李連達質疑,動保人士打著動物保護的旗號打壓中國傳統醫藥的背後,是西方藥企的利益在作祟。

早在2012年,歸真堂方面就指責亞洲動物保護基金,接受生產熊去氧膽酸的德國藥企福克公司贊助,代言人親屬與其有金錢往來。

李連達還抱怨,動保人士對中國養熊業實行雙重標準,“日本用我國古方生產的救心丹,含有熊膽、麝香等珍稀中藥,可以在全球暢銷無阻,銷售額達百億元。”卻從未受過抨擊。

在股份轉讓說明書中,歸真堂亦將對輿論壓力的表述上升到了“中國”“中醫”“國際”的高度——一些國際組織以我國部分養熊取膽技術條件達不到要求為借口,“蓄意非議、攻擊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政策和傳統中醫藥,影響正常的野生動植物產品國際經貿活動。”

事實上,為了國內人工熊膽的上市,沈陽藥科大學原黨委書記周傑和他的同事們,已經等待了33年之久。

早在1983年,沈陽藥科大學的前身——沈陽藥學院就承接了“人工熊膽”課題。不到7年時間,課題組合成了化學組成、理化性質、穩定性和天然熊膽相差無幾的人工熊膽,並獲得了人工熊膽二期臨床試驗批件。

審批結論稱,人工熊膽在質量標準、長期毒性等方面均已符合藥審要求,並認為由人工合成制備比人工引流熊膽粉不影響生態平衡。不過,令課題組耿耿於懷的是最後一句話:“目前引流熊膽產量已暫滿足藥材所需,請開發時綜合考慮。”

1992年,課題組迅速完成並報送了二期臨床試驗資料,但因為被要求補充臨床試驗,未能獲得藥品生產批件。此後的2003年、2004年、2007年,課題組多次報送了相關資料。但時至今日,人工熊膽仍然沒有拿到上市批文。

“該做的都做到了,就是到現在還沒批。”周傑嘆氣,“現在談這個,真的沒意義了。”

南方周末記者致電為人工熊膽設計二期臨床試驗的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高益民。“涉及的利益太多,最好不要關註。”高益民婉拒了采訪要求。

2012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兩會期間表示,目前熊膽入藥尚無替代品。

飛速發展的市場

人工熊膽課題受挫,而近三十年間,“對手”養熊業卻在飛速發展。

數十家養熊場的上萬頭黑熊,被抽取膽汁、幹燥、制成熊膽粉,成就了183家中藥企業的123個品種,更誕生了歸真堂、上海凱寶藥業等年銷售額數億的公司。

外界的質疑並沒有放緩歸真堂的擴張速度。2013年至2015年8月,公司凈資產從3.34億元提高到了10億元;黑熊數量從400頭增加到了899頭。股轉說明書顯示,899頭黑熊的賬面價值合計8105.24萬元,折合每頭黑熊9萬元。

“目前的養熊量已經遠遠超出治療疾病的需求,養熊業應通過立法層面被嚴格控制。”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

各國法律嚴禁熊膽產品進口,熊膽產品目前基本只在國內消化。張小海估算:根據2006年的官方數據,中醫藥產業每年對熊膽產品的需求量約為3000-4000公斤。按照一頭熊每年產3-5公斤熊膽粉計算,1000頭熊即可滿足需求。

“保守估計,國內目前有一萬頭黑熊用於取膽,多余的熊膽制品去哪兒了?”張小海認為,高檔禮品和保健品市場,成了熊膽產品更大的“暗流”。

早在2001年,原衛生部就發文表示,不再審批以熊膽粉為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但今年1月,它基金在歸真堂的兩家直營店中發現,宣傳資料、包裝袋等促銷物品中,包含有“至真金膽”“建議使用人群”“食用方法”等超出藥品說明書的內容。

它基金向有關政府監管部門舉報後,股轉系統也對歸真堂提出質詢,要求其就熊膽相關產品作出說明。4月5日,歸真堂及其主辦券商恒泰證券做出回複,稱其主管部門已對此作出明確認定,情況屬實,但“存在的部分不合規方面情節輕微,不屬於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關於它基金的舉報,請以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為準。”歸真堂並未對此事正面評論,只表示,公司的所有產供銷環節,都嚴格按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它基金曾多次舉報歸真堂,但最後總是不了了之。”張小海透露,一次,它基金誌願者舉報歸真堂直營店涉嫌誇大宣傳藥品功效,並提供了網站截圖。歸真堂迅速關閉了網站。主管部門的答複是:歸真堂否認內容出自其官網,因網站處於“系統維護”狀態,這不算違規。

種種曲折中,“最大的絕望是,活熊取膽不但是合法的,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還支持養熊業發展。”張小海說。

歸真堂回複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文件顯示,2011-2012年間,多位中醫藥界政協委員、中醫藥專家致信全國政協領導,專門針對活熊取膽一事,請求國家支持名貴中藥產業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隨後,原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根據國務院批示,明確表示將“加大協調管理和政策支持力度”。

7月2日新修訂通過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可以利用,但應當以人工繁育種群為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利用為藥品,但必須遵守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對於“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野生動物”的人工種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至少從新修訂的野保法來看,國家對動物藥,特別是涉及急重癥的用藥沒有政策收緊。”歸真堂表示。而一旦未來黑熊觸及“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野生動物”的情形,不再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對歸真堂將更是利好。

2015年8月,上海凱寶宣布,在“體外培育熊膽粉”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獲得化學等值、生物等效天然熊膽粉的生物轉化熊膽粉,正在籌建一套能穩定運行並適合中試放大生產的生物反應器,以實現體外培育熊膽粉的批量生產,並完成中藥三類新藥的臨床前研究。

“活熊取膽的真正天敵,還是人工熊膽。”張小海期待項目盡快研發。

不過,歸真堂明確表示,基於熊膽粉在急重癥上的用藥需求,在尚無替代品的情況下,歸真堂不會拋棄患者而嘗試轉型,“天方夜譚,這是不著邊際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52

中企屢敗屢戰,澳最大牧場爭奪戰有何玄機

最近,關於澳大利亞畜牧業巨頭基德曼公司(Kidman cattle empire)的競標大戰,再一次激起了當地的爭論。這場可能再次拒絕中國投資者的收購戰,也被外界視為將嚴重削弱澳大利亞對於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因此也掀起了呼籲明確外商投資規則的高潮。

中企屢敗屢戰再次競標

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四個州擁有10家牧場,總面積占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3%,約占澳耕地面積的2.6%,相當於一個浙江省的面積,是澳肉制品出口的主要供貨商之一。

自2015年6月起,基德曼公司開始掛牌出售牧場。優質且豐富的牧場資源吸引了中國投資者的濃厚興趣,以上海鵬欣旗下大康牧業牽頭的中國財團向基德曼發起了多次收購要約,但均遭到澳政府否決,理由是涉及國家利益和國土安全。

最近,基德曼又收到了兩項新的要約,分別來自澳洲內陸牛肉公司(Australian Outback Beef)和澳洲BBHO財團。雙方給出的收購價格分別為3.6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8.9億元)和3.8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9.96億元)。

其中,澳洲內陸牛肉公司是一家以漢考克勘探公司(Hancock Prospecting)為主的合資企業,另外的三分之一股份由中資開發商上海中房置業有限公司所有,而漢考克公司由澳大利亞女首富吉娜·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負責。BBHO財團則由四位澳大利亞土地所有者組成:布林科沃斯(Tom Brinkworth)、哈里斯(Malcolm Harris)、奧德菲爾德(Viv Oldfield)以及邦坦(Sterling Buntine)。

事實上,此前以大康牧業牽頭的中國財團里也有上海中房置業的身影。根據今年4月大康牧業發布的公告,大康牧業將連同中房置業通過共同設立的大康澳洲以不超過3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15.1億元)要約收購基德曼公司80%的股權。

拒絕原因均為國家利益

當時基德曼董事會主席克羅斯比(John Crosby)就明確表態:“該財團與公司遵守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提出的所有要求,相信這筆交易將確保基德曼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他還補充說,大康牧業會是公司出售資產的“良好管理者”。

然而,澳大利亞政府卻給這項看起來共贏的交易踩了剎車。負責審核外國投資者購買土地的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當時表示:“當我最終考慮這一案件時,我想要絕對地確保澳大利亞人擁有了參與整個過程的每一個機會……對於這一項目在國家利益層面上的考慮,不應該也不會在這個重要問題上草率行事。”

但在參與今年4月競標的查爾斯·劉(Charles Lieu)看來,投標者並沒有得到澳政府的公正對待。他此前對澳大利亞媒體表示:“去全球化、仇外心理、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些不良的風氣正在西方國家蔓延開來。”

而這已是大康牧業第二次向基德曼發起收購要約了。根據歷史的公告內容,2015年10月,大康牧業擬以不低於3.5億澳元且不高於4億澳元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參與基德曼公司100%股份的競標。同樣被澳政府以國家利益為由阻止。

作為基德曼公司十家牧場之一,Anna Creek是世界上最大的養牛場,位於南澳烏美拉保護區(Woomera Prohibited Area)。該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武器試驗場,由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管轄。該地也相當具有前景,據澳官員預測,保護區未來十年可開采的鐵礦石、黃金等礦產資源價值約為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72億元)。

由於保護區的特殊性,2015年11月澳政府拒絕中方競標後,基德曼集團也同意不再將Anna Creek作為對外商出售的目標。然而,即使排除了國防因素,各家牧場規模之大和資產的歸屬仍舊無法令人放心,也因此引發了第二次“流產”。

沒有中資的競標者勝券更大

幾乎每次涉及到“牛王”基德曼公司的收購案,緊張的氣氛都會迅速彌漫。

為了減弱中資財團背景帶來的敏感性,上海中房置業此次選擇與萊因哈特擁有的漢考克勘探公司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發起收購要約。萊因哈特的家族因礦業發家,近期來開始布局農業,已經收購了一些小型牧場。而看到中國食品安全和農業領域痛點的上海中房置業也同樣在積極布局海外農業。

根據公開報道,上海中房置業已經在澳收購了兩個牧場,幾座養殖場的收購案也已向澳外資委提出了申請。

然而,兩者的聯手競標仍然需要澳大利亞和中國政府的審批。對比來說,純澳大利亞背景的BBHO財團不僅不需要這樣的審批,而且還出價更高,因此,目前的輿論更傾向於該財團將會在競標中勝出。而且也符合此前莫里森的表態。

然而,外界也頗為擔憂,如果BBHO競標成功,澳大利亞很可能會進一步被扣上貿易保護主義的帽子,並激起外商投資者、特別是中國投資者的負面情緒。

“如果澳大利亞過於保護本國投資者並區別對待外商,我們的吸引力將會漸漸降低。”在悉尼大學亞太地區法律中心負責人巴斯(Vivienne Bath)看來,澳大利亞一向對外國投資保持開放態度,但近年來大量中國資金湧入,特別是在房地產領域,給當地民眾造成了中國企業正在“買下”澳大利亞的印象。

“澳大利亞對於中國投資的感情是複雜的,有人認為應當大力開放外商投資,有人則擔心這會影響國家安全。”澳大利亞外交關系委員會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這樣說。

遭到拒絕的不只有中企

最近幾個月,澳政府還以國家利益和安全為由拒絕了幾項中國公司收購澳國有資產的收購要約。比如,莫里森在8月拒絕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香港長江基建對澳最大配電網絡公司Ausgrid的投標。中國商務部當時表態稱,該決定將嚴重影響澳大利亞對於中國公司的投資吸引力。

值得註意的是,被拒絕的外商不僅僅來自中國,還有來自荷蘭和美國等國的投資者。比如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s)收購澳液化天然氣生產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以及美國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收購澳最大糧食加工商GrainCorp公司的收購要約均遭到拒絕。

澳外商投資規則會否改變?

除了國家利益和國土安全的考慮,澳方也存在對於“中國將利用澳大利亞牧場在亞洲如今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中獲利”的擔憂。

安保資本(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Shane Oliver)認為,澳大利亞如今財政方面運轉良好,有能力在權衡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慎重考慮來自外商的投資。

澳大利亞的專家們則提出,澳大利亞應該對這些敏感資產的外國所有權頒布明確的法律,以免引起混淆。

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埃文斯(Gareth Evans)在8月明確表示,政府必須出臺明確的外商投資本國基建的法律,不然將會面臨巨大的損失。(實習生王筱麗對此文有重要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89

屢敗屢戰的創業屌絲,如何兩年零七個月做一家估值75億的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028/159477.shtml

屢敗屢戰的創業屌絲,如何兩年零七個月做一家估值75億的公司?
周路平周路平

屢敗屢戰的創業屌絲,如何兩年零七個月做一家估值75億的公司?

“在學校市場,我們從來沒賺過錢,只是在虧錢。”

文 | 周路平

編輯 | 盧旭成

10月25日,國盛金控的一紙股權購買交易,把分期消費平臺趣店集團(前身趣分期)推到大眾面前。

據公告,國盛金控全資子公司深圳華聲擬購買北京鳳凰祥瑞互聯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持有的北京快樂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股權,交易價格為3.75億元。快樂時代就是趣店集團的運營主體。據此推算,趣店集團的估值高達75億元,其創始人羅敏持有公司21.04%股份,賬面身家約為15.78億元。趣店創立至今僅2年零7個月。此前,羅敏還是一個創業屌絲。

那時,折騰了無數項目的羅敏機緣巧合之下,選中了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像是發現了一塊未被開發的處女地,羅敏和幾個創始人跑到學生宿舍,發傳單,做地推,吸引大學生們嘗試分期購物。這是趣店(趣分期)最早的雛形。一年後,趣店App上線,靠著一桶泡面、一包鳳爪、一塊肥皂的優惠,吸引了數百萬的學生成為潛在的分期消費用戶。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學生分期”成為趣分期的標簽。

但在近期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中,趣店高管開始反複說“校園將不再是我們的重點市場。”

這個市場在過去一年時間遭遇了廣泛的爭議,尤其是“校園裸條”事件出來之後,校園信貸市場的輿論壓力劇增,負面新聞洶湧。今年8月24日,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其中針對校園貸特別增加了“對於借款人要具備與還款能力相匹配”的要求,以及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

羅敏近期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提到,他曾試圖找監管機構溝通,希望成立一家能共享用戶數據的行業協會,以防止用戶多頭貸款。但各家平臺都還處於爭奪市場份額的創業階段,響應者寥寥。“那就先停止校園推廣吧,至少要表明態度。”

今年4月的某天,羅敏拿起電話,給投資人挨個打過去,找他們討論,趣分期想要退出校園金融業務,品牌也要改,“趣分期”要換成“趣店”。得到投資人支持後,今年9月,趣店正式宣布退出賴以發家的大學校園市場。

“學生平均每次在我們這里下單的金額控制在400塊錢左右。我們現在給新增學生用戶的授信額度平均1500元-2000元,買個蘋果手機都買不起,這是我們的態度。”羅敏對創業家&i黑馬說,“在學校市場,我們從來沒有賺過錢,只是在虧錢。我們賺錢一定是放在非學生市場。這個人群是個不被鼓勵的人群,至少我是這麽認為,我們開始時也是這麽去做,給他的授信不高,費率都比較低,不想去賺學生的錢。”

數據似乎能給羅敏有力的支撐:據國盛金控的公告,2015年趣店營收2.3億元,虧損-5.4億元。2015年趣店的主要市場還在校園。2016年度(1-7月),趣店營收4.9億元,凈利1.6億元。顯然,非校園市場的探索讓趣店嘗到了甜頭,順利走進下半場。

目前,趣店的業務已經從校園市場全面轉向非校園市場,業務分成兩塊:現金分期和實物分期。羅敏把目光投向了全國5億非信用卡人群。他們是不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藍領和小白領,他們集中在二、三線以下城市,月薪3000元到5000元。

一個典型的消費場景是:他們月底需要還交水電煤氣費,交房租等等,在工資發放之前,需要有小額的資金周轉,這種周轉短平快、利息低,大概一兩周時間。

這些用戶的一大借貸特點是小額,小額意味著線下交易已不再具有經濟效率。原本的做法需要大量地推人員核實信息,而現在這一過程開始全部互聯網化。羅敏說,趣店已經很久沒有站在街頭發放傳單。他希望運用技術的手段去解決獲客、征信等問題,“不然你永遠是一家拼業務公司。”羅敏認為趣店現在已經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趣店是如何做現金分期和實物分期業務的?我們深度采訪了趣店的兩個負責人。

現金分期得屌絲者得天下

口述:現金分期負責人 樓麗麗

趣分期(趣店集團前身)真正上線是在2013年雙十一的晚上,我們想著蹭點電商的流量,把“iphone分期”和“分期”兩個關鍵字都買了。當天晚上,湧入1萬部手機的訂單量,每部5800元。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也吸引了很多刷單的羊毛黨。這批人專門剖借錢的口子。當天因為我們買了很多流量,被這些人搜到了,組織了大批人進來買。他們是準備了不還錢,知道我們當時沒有接央行的征信報告,嚇得我們也沒敢把手機往外放。我看過他們的群,還截了很多圖,上面把如何借款,怎麽填資料寫得清清楚楚。借款之後,把手機低價賣給中介。

我們發現了這種問題,所以很多手機不敢分期出去。我們是一個純信用無抵押的實時線上放款平臺,征信數據有限,沒敢大面積放開,當天只分期了幾百部手機,後來看數據表現非常好。

一個星期後,現金業務上線,我們發現,你給用戶一個5800的手機和5000元現金,大部分人選後者。

這是兩類不同的群體,買手機的人大多已經有信用卡,要5000元現金的人,他們的最大特征是不被銀行服務,比如公司的前臺,餐廳服務員,領班,廚師。他如果被互聯網化了,很快接受互聯網化的借款。

我們核心交易的城市分布在三線城市以下,薪水在3000-5000之間。他們借錢的很大比例是應急,占到了40%多。還有一種很奇怪的心理,他們說你們這個便宜,就先借著唄,萬一要用呢,這部分人占差不多30%。

其實決定是否借錢,無非三個維度,一是否為本人,二是否有還款意願,三是否有還款能力。

所以做現金借貸的時候,當時做了額度的限制,全部只有500元和1000元兩種額度。人的心理會有一個提示,因為這點錢被天天騷擾不值當。

這跟美國的payday loan差不多,他們叫發薪日借款,非常小額度,在美國500-5000美元左右。一個典型的場景是,月底可能需要還信用卡,交水電煤氣費,交房租等等。在工資發到手之前,需要有小額的資金周轉,這種周轉短平快、利息低,大概一兩周時間。

線上小額借款背後有一條風控邏輯,進行多維度驗證。每一個用戶都會驗證三個維度:是否為本人,是否有還款意願,是否有還款能力。我們會要求用戶填寫他在電商上的購物記錄地址,用三個收貨地址基本上可以驗證這個人。通常互聯網化的人,一般會有三個地址:公司一個,父母和男女朋友各一個。如果真的不還錢,從這三個地址找到一個人還是相對容易。不過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現金業務都沒有做過線下的催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太小額,不可能走線下。

高額是銀行做的事情。我們做的用戶經不起高額的誘惑。今年初我們系統出過一個BUG,多打款400萬,本來一人只有500元的額度,實際上有一些人打了25次,有些人打了50次,全部亂套了。我們挨個打電話:大哥,不好意思,多打款了,快給我們打回來吧。央求了一晚上,三四個月以後,還有10萬塊錢沒要回來。

這群人其實也有同理心,你越強硬,他越是不還,你又不可能為了500塊錢找上門。我們打電話的那個小妹可真的是磨人,我們用的是比較低三下四的催收策略。她說,“什麽時候還呀?”“12點我再打給你好嗎?”“大哥,今天錢催不回來,晚上都回不了家,飯都吃不上。”等等。為了500塊、1000塊錢他犯不著因為不還被我們天天這樣騷擾。

盡管是小額的借款,純工地的工人來借錢的依然很少,我們做的小白領多一點,公司前臺、小文員,他們可能有信用卡,授信額度可能絕對不會超過3000塊錢,而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信用卡可以取錢。

所以現在的瓶頸不是用戶不夠。只要做個推廣,比如跟映客合作,跟快手合作,或者跟Wi-Fi萬能鑰匙合作,量嘩的一下就上來了。現在的難點是我敢不敢放量。

這里關系到風險控制。真正的純藍領,他在社會上的信息,除了身份證幾乎一無所有。這些人太難拿到類互聯網數據。

我們嘗試過要不要跟大廠合作,我們都聊過,他們一個廠都是四五萬人,不過他們都不願意替他們出面,不想背這個責任。

現在還是做小白領,這些純藍領,我覺得這是需要隨著時間推移,那部分人真正的互聯網化了以後吧。

商品分期憑什麽做過京東?

口述:趣店實物分期負責人 許龍

趣店在今年7月份做了戰略調整,原有名稱升級為趣店集團,把業務從校園和非校園的劃分,變成了商品分期和現金分期。我負責的是商品分期。

羅敏叫我來之前,我還在成都的趣玩網當CEO,這是一家垂直創意電商品牌。更早之前,我們一起在底片網共事,去年年底我從趣玩離職出來,原本打算好好玩一段時間。很巧,羅敏正好打電話過來,聊起這個事。

在那個時候,我才真正的深入了解這個公司的業務。他跟我講了很多設想,過去是怎麽一步步走過來的,我覺得挺不容易。

羅敏這兩年的變化非常大,2014年剛開始做趣店時,還見過他一面,他一直跟我說一晚上產生了多少訂單,硬要拿給我看。那個時候,他還是我以前印象中的那個樣子。

再次見面,完全變了。他變得沈穩,看待問題判斷的更深刻,思考的更有全局感,他的身上能看到其他的企業家共有的影子。我覺得很好,當我老大也不錯。

正式入職之前,我問羅敏,來了幹啥?他說先管人力資源,看看問題,定定目標,梳理一下管理,title是高級副總裁,這是趣店目前為止唯一的高級副總裁。我覺得不妥,羅敏說,團隊制度終究需要建設和完善。

我擔心水土不服,畢竟趣店還是偏金融類的項目。羅敏跟我說一周就能懂。後來我開始用電商的邏輯去思考:現金是這個公司的貨品,籌集資金的利息是進價,貸出去就是毛利,供應商管理就是融資通道的管理,我用這個角度去理解,覺得也蠻簡單。但是這里邊肯定風險是最大的差異。

實物分期很有意思,它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場景,它激發你去消費。二是定價,成本結構調整的空間更大。

什麽商品會被分期?需要你咬咬牙才願意買的東西。為什麽咬咬牙才買呢?一定是你特別喜歡。一個做時尚的朋友跟我聊,所有的女孩都有一款夢想中的包,而且在不同年紀還有不同款式。而這個夢想中的包就是她們願意分期的東西。

人們擔心,實物分期能拼得過京東嗎?100個人到京東買東西,肯定有20個人是咬咬牙掏的錢,還有80人是咬了牙都說算了。我們就是做那80人,他們因為在京東消費很少,沒法享受京東白條。它的風控體系是需要看體系內的電商的交易數量的,雖然它也看體系外的數據,但京東平臺的交易數據比重更大。所以它的用戶群體是京東真正的活躍用戶。你光在那兒買了一個99塊錢的鍵盤套餐,其它啥也沒有,它是不會給你授信的。但我們可以。

現金跟商品不同,現金的成本基本已固定。資金的來源有限,資質越好,成本越低。這是一個需要努力的事情,但不是商業策略能決定的。商品不一樣,商品屬於零售行業,存在利潤空間。

京東最低能做8%的毛利,我可以把八個點壓到四個點,甚至可以貼錢做。因為我有利息,所以當我把一個蘋果手機比市場價低300塊錢拿出去賣的時候,就變成一款非常強的引流商品。相反,我也可以把8個點定到16個點或者20個點,因為只有我給你授信,所以在實物的定價上很有主動性。而且我們的選品非常精準,只選頭部暢銷的高單價商品。我們總共才兩百多個SKU,占商品分期前三的分別是手機、電腦和平板。

商品分期的風控和征信數據早期都來自於地推團隊,他們到學生宿舍去拍照,拿資料,然後看學生的學習信息、手機通訊信息等等。其實學生是非常優質的人群,只要在反欺詐這件事情上,不要被冒用學生身份的人攻進來,基本沒有太多的逾期。

但後來更多的依賴線上的數據,尤其是在2015年獲得螞蟻金服的戰略投資之後,接入了很多支付寶數據,也開始發展我們的風控模型,與很多大數據公司合作。現在可能大概是用500個,甚至更多的參數在評估一個人。

譬如一個月內手機連續關機超過10小時,譬如淩晨一點來申請和白天申請也不一樣,如果是淩晨一點會被認為是風險較高用戶;譬如手機經常在非號碼所在地,沒有固定的收貨地址等等都將影響到最終的判斷。而這個數據來自於各個平臺。

天使投資人陳華:羅敏能折騰

我投資羅敏的時間比較早,大概在2012年,當時就給了一二十萬,就是意思意思,支持他。我當年做酷訊的時候,他來找過我一次,保持著聯系,我們是北大認識的,算是師弟吧。

我的態度一直很開放,他做啥支持啥。他之前折騰了好幾個項目,之後才做的分期方向。一開始剛從好樂買出來,做了一個項目叫超值,學“什麽都值得買”,每天推精選商品,做了幾天做不動就不做了,然後轉成了汽車團購。當時說實在的,我覺得做得挺好的,這家夥就是不夠耐心,覺得做一單虧一單沒底。當時做汽車團購,帶了客人去4S店也拿不到提成,人家就是不給你錢。所以他覺得這個行業有點不太好做,放棄了。後來做在線教育,在北京請好老師,給外地的學生直播上課。那個之後開始做趣分期。

他跟我的個性很不一樣。他比較能折騰,比較猛,不會有太多顧忌,不行推倒重來。他不怕死,敢於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地步。他有掃街能力和感染能力,有管理幾千人的能力。他能按照某種考核制度管人,並快速叠代。這些人不見得是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很多莫名其妙的人,這些人並不好管的。如何保證這批人的工作效率和狀態,很有難度,需要技巧。

他後來做趣分期時我也沒覺得多麽靠譜,但我們不會反對他,還是選擇支持。這個東西在局外永遠沒有辦法跟局內人去做判斷。我投了你,我投的是人,你做什麽方向都好,只要不要傷害了我的投資利益我都不管你。我當時的顧慮主要是學生的信用好不好,壞賬率多高啊,這些都沒有想清楚。但他直接沖出去幹了,不管了。回過頭來,有些東西,其實是我們想太多了。

認識羅敏十年時間了,感覺他成長很快,眼光和路子都不一樣了。以前可能更多是小打小鬧,給別人幹活,而現在自己操盤一個事情。他的野心挺大的,而且越來越大,都不知道他要幹嘛了,感覺要上天了。相對來說,我們很保守,會讓企業處在一個安全的狀態做事情。

趣分期羅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15

不敵韓國泡菜 中餐申遺屢敗屢戰

5月10日,魯菜大師高炳義在北京接過了五星紅旗,他將帶領38名中國名廚前往美國紐約,在聯合國總部展示中國美食,為中餐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

近四十余名中國名廚來自19個省、市、自治區,高炳義說他們都有高級職稱,其中還有一位女名廚,擅長面點。中國名廚將在美國展示200余道中國菜,這些菜品是從全國上萬種菜品中精選出來的

中國被稱為美食大國,但是中餐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沒有成果。法國美食最先獲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土耳其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美食也相繼被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的近鄰韓國泡菜、日本和食在2013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日、韓文化、飲食有千絲萬縷聯系,日、韓的成功,讓中國餐飲業黯然無光。

中國本土人口超過13億,餐飲業每年市場規模龐大,從業人員眾多,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餐飲收入 35799億元;海外市場中餐市場也日益增長。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稱,美國中餐館超過5萬余家,每天消費250萬份左右的中餐,每年的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

中餐歷史悠久,有魯、粵、川、湘、淮揚等八大菜系,烹飪手法多樣,中餐講究火候的掌握,中餐的大火爆炒,煎、炸等,被一些外國消費者認為不健康;而中餐食材中使用動物內臟,在美國等地也被認為難以接受。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大量移民前往海外,由於生活條件差,華人聚居的唐人街中餐館環境一般,菜品便宜,中餐長期是低端餐飲的形象,這種形象要改變不易,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化學者張頤武表示。

中餐申遺,在操作路線上有爭議。美食研究者戴愛群稱,中餐應該堅持自己的特色,對中餐的烹調手法有自信,他以和食為例,日本和食能夠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因為堅持了和食的特性,日本和食食材新鮮多樣,裝盤貼合自然風物,體現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樣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營養均衡,有著令人齒頰留香的回味,與正月、插秧等傳統節慶密切相關。食文化代表了日本獨有的價值觀、生活樣式和社會傳統。

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原法國食品協會北京地區總監馬艾米說,法國的餐食獲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在推廣中很註意結合各地的文化,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將法國美食與各地的飲食習慣結合起來,幫助法國美食在世界各地落地。

中國餐飲市場巨大,但缺乏有影響力的餐飲企業。海外中餐市場與國內相似,餐飲企業不少,但鮮有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公司。中國每年有約200萬人次訪問美國,對中餐的需求旺盛,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中餐連鎖企業是熊貓快餐,在洛杉磯等美國西部地區,分布廣泛,但是餐食的烹調方式和味道,與傳統中餐大不相同,屬於美式中餐,來自國內的消費者評價不高。

中國烹飪協會此次前往美國展示中國美食,也蘊含著市場機會。國內最大的糧油企業益海嘉里集團將贊助其全程活動。中餐用油量遠遠超出西餐,餐飲渠道的用油,益海嘉里、中糧等都將其視為重要的市場挖潛機會。

邊疆說,中國烹飪協會連續四年通過兩會遞送了申辦世界非遺的報告,今年兩會上有10余位代表建議中餐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95

屢敗屢戰!拉夏貝爾三謀A股終過會 如此“一往情深”為哪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21/1119346.html

編者按

【 2012年、2015年、2017年,拉夏貝爾三度沖刺A股IPO。時間在變,但拉夏貝爾對A股的熱愛沒有改變。雖然拉夏貝爾2014年已在港股市場圓了上市夢,但其對A股仍舊念念不忘。值得註意的是,其港股股價表現不佳,處於長期破發的境地。昨日,證監會網站消息顯示,拉夏貝爾成功過會。憑借對A股的“一往情深”,拉夏貝爾最終還是修成了“正果”。

據了解,發審委關註了拉夏貝爾存貨較大的原因、報告期內受到的行政處罰是否會對發行上市構成法律障礙,以及是否存在通過調節庫存商品的庫齡而調節存貨跌價準備的情形等。

拉夏貝爾營收和凈利曾連續多年增長,但其2016年凈利出現了下滑。拉夏貝爾依靠門店擴張支持營收高增長,近年來每年新開約千家門店。但與此同時,其店均收入金額低於同行業公司平均水平。為一探其究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實地探訪其多家門店,試圖從多種角度來對拉夏貝爾進行解讀。】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編輯 姚治宇

赴港上市近三年,拉夏貝爾(06116,HK)對A股卻仍然念念不忘。最近,這家一度喊出要做“中國版ZARA”的女裝公司,開始了其第三次沖刺A股IPO。

6月20日,主板發審委2017年第93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拉夏貝爾首發獲通過。歷經數次打擊,拉夏最終獲得幸運女神垂青。那麽早已在港上市的拉夏貝爾,為何對A股如此“一往情深”?

兩度沖擊A股未果

5月下旬,拉夏貝爾重新發布了預披露文件,再一次開始了回歸A股的征途。6月20日,拉夏貝爾成功過會。值得註意的是,發審委關註了拉夏貝爾存貨較大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通過調節庫存商品的庫齡而調節存貨跌價準備的情形等。

此外,發審委還詢問了公司報告期內受到的行政處罰是否會對發行上市構成法律障礙。在2014年至2016年,拉夏貝爾旗下多個子公司受到了1萬元~6萬元的處罰,處罰次數多達14次,而被罰原因大多與消防相關,例如“在未完成消防檢查前已投入營業”、“門店消防設施設置不符合標準”等。公司在招股書中稱,行政處罰均已執行完畢,公司已繳納全部罰款,公司律師認為,該等行政處罰不會對本次發行及上市構成法律障礙。

作為女裝連鎖企業的拉夏貝爾IPO,正趕上了國內服裝企業紮堆A股上市風潮。在拉夏貝爾之前,太平鳥(603877,SH)及安正時尚(603839,SH)已於今年初登陸A股,日播時尚(603196,SH)登陸A股僅半月時間。

這是拉夏貝爾第三次沖擊A股。2012年,拉夏貝爾在A股排隊沖刺IPO,卻遭遇IPO“關閘”,最終折戟。其後,公司將目光轉向港股市場,於2014年10月在港上市。

但僅過半年,拉夏貝爾便啟動回歸A股的征途。2015年4月21日,公司董事會通過了建議發行A股的事項,10月26日,公司遞交了申請材料而證監會接受了申請,但最後沒了下文。此次最新招股書的預披露,已是其第三次向A股市場IPO發起沖擊。

對於希望在A股上市的原因,拉夏貝爾稱,除募資考慮外,這將為公司提供資本市場平臺,為公司提供穩定的融資渠道,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有利於提升公司引進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港股股價長期破發

拉夏貝爾如此執著於A股,或與其在港股市場遇冷有關。

2014年10月9日,拉夏貝爾在港交所上市。在招股階段,每股價格定為13.98港元,募資凈額約為16億港元。招股結束後香港發售部分未獲足額認購,不足部分被分配至國際發售。

拉夏貝爾上市首日,盤中股價便一度跌破發行價。隨後在經過了短暫的上漲後,開始了震蕩橫盤時期,股價一直保持在14港元上下。但從2016年2月起,公司股價開始了漫漫下跌路:從2016年2月1日到7月末的6個月時間,公司股價下跌約40%,最低跌至6.405港元(前複權)。截至今年6月20日,拉夏貝爾股價報9.51港元),仍處破發狀態,公司市盈率則為7.88倍。

此外,其股票成交量也少得可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公司2017年以來的每日成交金額多數在數十萬港元,上百萬港元的天數很少,上億港元的僅有兩個交易日。最極端時,某日的成交金額僅有1.53萬港元。而從2017年初至6月20日的109個交易日,股票交易總金額僅有5.98億港元。相對比,A股許多個股單日的成交金額都不止於此。

值得註意的是,香港聯交所信息顯示,今年4月11日和12日,拉夏貝爾的第二大股東Good Factor Limited,曾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清倉了拉夏貝爾的股票,價格較當時的市價折讓約14%。其兩個交易日將持股比例從2016年8月時的27.32%降至零,套現4.64億港元。Good Factor Limited為君聯資本子公司。

那麽,拉夏貝爾公司方面如何看待自家股票在港股市場的表現,以及君聯資本的退出原因?對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這一問題,拉夏貝爾近日未做出回應。

國都香港研報稱,拉夏貝爾低估值的原因是持股比例集中、市值小、日成交量低、行業競爭激烈,而隨著深港通的開通以及公司A股上市進入日程,公司低估值現狀有望改善。

實地探訪

每年要新開千家門店 拉夏貝爾同店銷售額連續兩年下滑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成都市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姚治宇 每經實習編輯 方芳

都說現在是電商的時代,眾多企業都在收縮門店規模。然而,在電商經濟大潮中,有一家公司卻連續幾年幾乎都要新開超過1000家門店。這就是在昨天剛剛過會的服裝企業拉夏貝爾。

經常逛街的女孩們,在國內很多購物商場的促銷位置都可以看到女裝品牌拉夏貝爾(La Chapelle)的身影。這家公司,旗下有La Chapelle、Puella、Candie’s、7m 及 La Babité等多個品牌。

拉夏貝爾業績前幾年處於高速增長期。但從2016年開始,公司營收雖繼續增長,但凈利潤卻開始下滑,而其同店收入已連續兩年下滑。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2017年已過近半,其門店銷售狀況是否有改善?為一探究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走訪拉夏貝爾旗下在成都的多個專營店,了解其一線門店的銷售情況。

“大家越來越不愛逛街”

網購的興起改變了現代人的購物方式,很多服裝行業的品牌門店紛紛淪為了“試衣間”。與此同時,國外“快時尚”品牌迅速崛起,其線下門店常常人流如織。而國內部分服裝企業“對內鬥不過網商,對外鬥不過巨頭”。國內服裝企業未來發展的突破點是什麽?

2017年已悄然過去了一半。港股上市公司拉夏貝爾的門店銷售情況又是如何呢?

拉夏貝爾不僅在成都布局了多家門店,還在商場內設有專櫃。6月13日中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拉夏貝爾位於成都市春熙路的旗艦店。在春熙路商圈及其周邊,拉夏貝爾有兩家大型旗艦店。某工作日中午時分,拉夏貝爾春熙路旗艦店,仍不時有顧客進門。在記者觀察的半個小時內,有五組客人進門,一組客人提袋出門。

位於成都非核心商圈的一間拉夏貝爾專賣店的導購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銷售量要差一點,同比去年‘有點下滑’。”而東大街店的一位收銀人員表示,總體來看衣服沒那麽好賣了,“感覺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愛逛街了。”她說道。

同店銷售額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2015年起同店收入已經開始下滑。2015年,拉夏貝爾新增了1000余個零售網點,同時公司營收和凈利都取得同比增長。但“老”網點卻不盡如人意,2015年同店收入下降了3.2%。

到2016年,其同店收入繼續下降,降幅擴大至6.4%。拉夏貝爾在2016年報中表示,2016年整體消費市場疲軟,而百貨商場的客流繼續被快速擴張的購物中心和在線平臺所分流。雖公司早已戰略性地降低來自百貨商場收入的比重,但在目前階段仍以來自專櫃的銷售占比為主,因此全年同店銷售整體下降。”

“同店銷售下降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服裝行業獨立觀察人、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同店銷售下滑可能反映了諸多問題:可能是產品供應鏈沒做好,可能是團隊成長沒跟上,導致經營效率比較低,坪效(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多少營業額)下降以及庫存上升。“我們看一個服裝公司的管理水平,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看同店增長。”

拉夏貝爾董事會辦公室方面回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在持續提高零售網絡規模的同時,公司將堅持同店業績增長戰略,淘汰單店績效較低門店,提升零售網絡整體質量。

面對市場變化,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開始推廣“大店”模式:把同一個公司企業的諸多品牌集合到一家店中,用更大面積、更多貨品選擇和體驗空間來吸引消費者。拉夏貝爾的應對方式之一也是推廣大店。實際上,拉夏貝爾近年來也采取這一策略,越來越多的大店開始出現。

在眾多品牌同時推廣“大店”進程中推陳出新並非易事。拉夏貝爾稱,將在充分考慮商業地產的未來發展趨勢、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推廣“大店模式”:通過大面積的體驗店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豐富購物體驗和優化購物環境,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集合店和單店的銷售額差距較大。位於成都市東大街的拉夏貝爾集合店的店員稱,每天的銷售額都有10萬元至20萬元。而另一家單店的店員表示,近期的銷售額每月僅20萬元上下。

門店擴張支撐營收高增長

營收的高增長源於其店鋪數目的高增長。拉夏貝爾2011年零售網點為1841個,2012年為3340個,2013年增長至5384個。

2014年時,拉夏貝爾的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數據均頗為搶眼,甚至超過了當時風頭正勁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ZARA、H&M等。

在拉夏貝爾2014年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顯示,按照2013年的零售額計算,著名的女裝企業Bestseller(綾致時裝)2013年的市占率達到12.6%,第二名是E-land集團,其後便是拉夏貝爾的5.7%。而這一市占率,當時已超過赫基國際集團的4.8%、ZARA的3.2%、Etam的3.2%、優衣庫的2.9%以及H&M的2.2%。

僅僅兩年,拉夏貝爾的營收從2011年度的18.6億元增加至2013年度的62.2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2.7%;凈利潤由2011年度的1.23億元增加至2013年度的4.1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83.3%。相對應的是,綾致時裝同期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3%,ZARA約為26%,優衣庫為48%。

前瞻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柯素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拉夏貝爾前幾年優異的表現,得益於其定位及特色。“拉夏貝爾定位在‘少淑裝’,且采用相對平價策略,而當時相對平價的男裝品牌海瀾之家的增長也是非常迅猛的。在2014年,除了優衣庫在日本上市之外,還沒有類似定位的女裝品牌上市公司,拉夏貝爾算比較特殊的。且當時拉夏貝爾的零售網點數量遠超優衣庫,2014年6月拉夏貝爾零售網點數目為5671個,而優衣庫中華區店鋪只有374間。類似的定位,眾多的零售網點,使得拉夏貝爾迅速崛起。”

拉夏貝爾另一特色是直營。柯素芳稱,相對於其他服裝連鎖企業直營與加盟並舉、以加盟為主的模式,拉夏貝爾的全直營零售模式使其與大部分競爭對手區別開來,在品牌、價格、營銷、渠道等方面的管理更有效。

2014年~2016年,拉夏貝爾的門店數量仍高增長。其招股書顯示,2014年為6887個,2015年為7893個,2016年為8907個,平均以每年1000個左右的速度增長。

不過,門店增長並不意味市占率的同樣提高。根據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拉夏貝爾2015年的市占率已經滑至第四。

店均收入金額低於同業均值

營收高增長的同時,拉夏貝爾凈利潤的情況卻不如人意。

2014年至2016年,拉夏貝爾營業收入分別為62.09億元、74.39億元及85.51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11億元、6.58億元及5.72億元。可以看出,其營收持續增長,但2016年的凈利潤卻出現下滑,原因為何?

拉夏貝爾在回複記者的郵件中寫道:“2016年度,由於受到服裝零售市場疲軟的影響,公司銷售收入的增長有所放緩,低於期間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及營業成本的增幅,致使凈利潤較上年度有所下降。”

另一個表現是,拉夏貝爾產品定位於大眾市場,註重產品性價比,因此公司產品均價低於同行業其他品牌。“這兩年咱家衣服的定價確實是在往下走,但是品質沒有什麽變化,所以性價比是很高的。”一位導購員對記者表示。

就拉夏貝爾的情況來看,“平價”的定位並未帶來更多的單店銷量,“薄利多銷”的期待並未顯現,公司的店均收入金額連續幾年低於同業平均水平。以2016年為例,安正時尚店均收入金額為170萬元,太平鳥店均收入也有217萬元,而拉夏貝爾專櫃店均收入71萬元,專賣店均收入111萬元。

近年,拉夏貝爾也遭遇了困擾許多服裝企業的庫存問題。拉夏貝爾的存貨金額,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13.27億元、17.56億元及17.14億元。單看數據,其2016年存貨有所下降,但這主要是因為2017年新款產品尚未大規模入庫。

由此,拉夏貝爾2014年至2016年的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2.43億元、2.89億元及2.69億元,計提比例約在14%上下。而女裝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計提比例在22%左右。公司稱,公司存貨跌價計提比例低於行業女裝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是因為公司庫存商品的庫齡結構較近(新)。

拉夏貝爾稱,針對服裝行業較為普遍存在的存貨余額較高及其跌價的風險,公司方面將通過加強庫存商品的監控與管理,制定及時、合理的促銷政策,實現快速、準確的產品調配,以促進產品銷售,有效控制存貨規模及其庫齡結構的增長。

多元化嘗試

投眼鏡公司又“開”咖啡店 拉夏貝爾多元化之路面臨業績下滑挑戰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趙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拉夏貝爾的網點擴張在“快”這方面可謂學到了精髓。

公司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零售網點數已達到8907個,其中,除公司於2016年新推出的品牌Siastella目前擁有2家加盟門店外,公司其他零售網點均實現直營模式。

上述網點數量在國內女裝品牌當中已經是很大的規模。但即便如此,公司的募投項目仍然投向了網點建設,計劃3年新增3000個零售網點。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拉夏貝爾也嘗試性地開始了多元化之路,比如投資眼鏡、咖啡等。那麽,這些項目會給公司帶來哪些變化?近日,記者就體驗了其中一個位於四川成都的項目。

重點建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網點

拉夏貝爾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477萬股A股普通股,募集資金將投入兩大項目:零售網絡擴展建設項目以及新零售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兩者擬投入資金共計16.41億元,其中前者占了大頭,擬投入資金15.57億元。

拉夏貝爾方面稱,將以現有零售網絡為基礎,在未來3年內利用募集資金新開設專櫃網點2094個,新開設專賣網點906個。新開設零售網點均以直營方式運營。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擴大零售網絡,實現對空白區域的首次覆蓋以及重點區域的進一步滲透,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鞏固市場地位。

據了解,這3000個網點將重點投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一線城市僅新增228家,二線城市新開891家、三線城市新開666家,其他城市新開1215家。項目完成後,三線及以下城市零售網點將新增1881個。

拉夏貝爾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力度,提高在該市場的競爭能力。未來公司將在充分考慮商業地產的未來發展趨勢、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推廣“大店模式”,通過大面積的體驗店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豐富購物體驗和優化購物環境,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項目完成後,拉夏貝爾將擁有近12000家門店,這是什麽概念?優衣庫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優衣庫海外(日本之外)門店總數僅為1029家。

快速擴張模式存風險

不過,市場人士對拉夏貝爾這種快速擴張模式並不一致看好。

“前期跑馬圈地式擴張,將會給服裝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前瞻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柯素芳向記者舉了美特斯邦威的例子。從1995年到2003年,美特斯邦威的專賣店曾遍布全國各個大中小城市,擁有了近1000多家專賣店。到2012年美特斯邦威的門店數暴增至5000多家,期間營收及凈利潤也雙雙大漲。但後來由於全球快時尚品牌的打擊以及自身門店過多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美特斯邦威業績不斷下滑,3年內關閉了1000多家門店,凈利潤也從盈利變成虧損。

柯素芳認為,通過這種外延式的擴張來提升業績的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目前拉夏貝爾應該主要關註的是對現有店鋪進行梳理,而不是去考慮再增加店鋪。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也認為,規模不是越大越好,“公司直營的特點決定了公司擴張渠道要投入龐大資金,同時需要成熟的管理團隊,以及強大的供應鏈等。如果在快速開店的同時,後續管控、支持系統、供應鏈配合程度、團隊發展等跟不上的話,對企業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柯素芳建議,拉夏貝爾應加大線上投入,“2016年拉夏貝爾的電商渠道成為一大亮點,在線平臺的銷售收入達到10.03億元,同比增長70.41%。拉夏貝爾未來更應該加大線上投入,再結合公司的線下優勢,從而帶動業績健康增長。”

多項投資收效甚微

如今,拉夏貝爾旗下已經有十幾個服裝品牌。而在不斷擴充新品牌的同時,拉夏貝爾的對外投資項目也在不斷增加。

2015年初,拉夏貝爾斥資2億元,持有電商品牌“七格格”54.05%的股權。當時拉夏貝爾的高管表示,七格格專註網絡服裝經營多年,擁有強大的在線運營能力及行之有效的粉絲群營銷模式,雙方合作有望大大提升拉夏貝爾的在線運營能力,帶動集團品牌的在線市場份額增長。

的確,在隨後的2016年,拉夏貝爾的線上銷售有了很大起色,不過七格格本身的銷售額卻萎縮了。資料顯示,七格格2015年實現營收278.41萬元,凈利潤為負46.37萬元;而2016年凈利潤轉正為12.8萬元,但營業收入反而不到前一年的一半,僅有105.25萬元。

此外,2015年秋公司新推出了中國本土快時尚品牌US(UlifeStyle),並迅速鋪開,2016年末網點數已有191家,營業收入達到1.91億元,但當年凈利潤仍為負4806萬元。

就在一個多月前,拉夏貝爾再次出手,不到千萬元小額投資了“多啦衣夢”。後者是一家女性服裝租賃電商平臺。拉夏貝爾公告稱,此舉將有助公司受惠多啦衣夢的發展、參與服裝業內一項可能的新機遇及嶄新商業模式,並利用多啦衣夢綜合網上租賃平臺的後續發展,帶動公司的未來增長。

多元化面臨業績下滑挑戰

不僅如此,拉夏貝爾還涉足了一些與服裝不相關的行業,例如眼鏡、咖啡。

在參股互聯網眼鏡品牌Inmix的公告中,公司表示,投資將有助公司通過Inmix品牌及北京明通的資源,進軍高毛利率的眼鏡市場,豐富產品組合,此外也可使用自身零售渠道助力Inmix品牌的發展。

而在投資TNPI(擁有在韓國、中國營運並管理意大利咖啡品牌Segafredo Café的特許經營權)時拉夏貝爾稱,投資為公司與TNPI的未來合作奠定基礎,包括在零售店內開設並營運Segafredo Café,以增進客戶的購物體驗。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店體驗了下Segafredo Café的環境,這家開在成都的店位於拉夏貝爾某集合店的三樓,店內光線柔和,色彩沈靜,布局寬敞,落地窗旁的沙發式座椅舒適。正逢工作日中午,記者是店內唯一的顧客,一位咖啡師獨自坐在吧臺內。從價格表上來看,一杯16orz的拿鐵售價35元,比星巴克高2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資料上看,TNPI去年仍處於虧損狀態,截至2016年末,營業收入257.89萬美元,凈利潤為負543.74萬美元。

柯素芳表示,拉夏貝爾的多元化思路是值得借鑒的,今後一個時期,擴充業態、增加消費者停留時間和消費理由是主流發展趨勢,而且也不僅限於咖啡店這類業態,可能後期還會加入雜貨、家居、藥妝等,把目標消費群體留在店里。不過,如何將咖啡店與服裝店兩種業態有效融合才是關鍵。

柯素芳也同時提醒,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才是首要的。2016年拉夏貝爾的凈利潤下滑情況已出現,而面對新增店面投資成本大、成熟店面同店銷售增速下降的情況,其凈利潤下降的情況或許會持續。因此,如何淘汰效益較差的門店並對整體門店進行升級,是拉夏貝爾未來面臨的挑戰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94

【屢敗屢戰】半百施熙瑜堅持夢想

1 : GS(14)@2016-09-23 08:09:59

窮途未必是絕路,對好多以選美入行的藝人來說,是至理名言。選美花樣多,梗有一條成功路。


彭美詩

本月退選ViuTV《美選D.n.A》,轉攻「世界旅遊小姐」,今日她會出戰地區賽,如成功出線,就可參加下月於泰國舉行的世界賽。


施熙瑜

11年以47歲高齡參選亞姐,無懼被取笑是old嬋,惟中途被淘汰。直到15年,51歲的她再接再厲選最後一屆亞姐,可惜賽事未能成功舉行。


夏尉喻

上圍有36G的「寸嘴Barbie」夏尉喻10年選亞姐,在六強賽出局,之後即報名選港姐,雖然未能入圍,但成功在周星馳電影《美人魚》演出。


朱晨麗

06年落選亞姐,11年參選《香港小姐》獲冠軍,兼得最受歡迎大獎成雙料冠軍。



翟威廉

05年參選《亞洲先生》獲亞軍後加入亞視。10年參加由無綫的《香港先生》選舉,以大熱門身份成為八料冠軍。



葉玉卿

卿卿在85年參選港姐惜未能入圍,同年轉戰首屆《亞洲小姐》,即獲得季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23/197789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17

【大學生創業】屢敗屢戰要延遲畢業 終上軌道每月營業額達10萬

1 : GS(14)@2017-01-05 08:01:30

90後年青人袁耀誠(Tommy)在學期間毅然創業,開設了印製團體服的店舖「Neverland Printing」。



大學四年是很多人憧憬的自由地方,出來社會工作前的休息站,很多學生會選擇抖一抖,頂多也是為了零用錢而偶爾做兼職。這位90後年輕人袁耀誠(Tommy),本來亦是其中一個渴望成為「自由大學生」的DSE學子。當他成功進入大學後,漸漸改變了他的想法,學位只是將來的社會入場券,當四年後畢業出社會工作的話,「應屆畢業生」也許只是一張白紙。Tommy:「我自知並非讀書的材料,不可能拿到一級榮譽,將來我絕對不會是依靠一枝筆去生活。」因此在year2的時候,他選擇了加入保險金融行業賺取經驗和金錢,好好裝備自己。直到year3,有拍檔說可以出資給他做生意便毅然創業,自己在大學year1時上莊,做學生會舉辦ocamp活動,因而開設比較熟悉的印製團體服店舖「Neverland Printing」,店舖名稱寓意每天追逐夢想,擁抱熱情,歡樂,為夢想而活,亦正是他的座右銘。但是大學生貿然創業並非易事,當他落實了租舖,簽定了很多法律文件,負擔了大量責任後,第一個拍檔突然離場退股,對於一個年僅22歲的大學生,他不但沒有放棄,反而積極找尋朋友合夥,花盡積蓄和時間在這盤生意,孤注一擲。但事以願違,頭兩個月的生意不理想,兩位新拍檔再次離開剩下Tommy一人。雙重打擊下,他仍堅信不疑印製團體衣服的行業是大有可為的。他指網上同類型的店舖雖林立,但仍有發展空間,中學、大學與公司有定期定量的市場需求。大學選修工商管理(BBA)的他獨自管理網上的marketing,起初找客人、設計、以至聯絡廠商與客人也是一個人撐起的,此時此刻,幸好有親弟弟袁耀(Jayden)的支持和鼓勵,陪着他一起嘗試一起奮鬥,才會有力量撐下去。現時印製店舖,開業僅半年,生意已經上了軌道。現時每月的營業額已達十多萬,可以改善家庭的環境。但成功並非僥倖,Tommy犧牲了自己的學業成績來換取現時的工作,今年final year的因工作讀少了半科學分,需要延遲畢業,但他不會後悔自己過去的選擇。一個90後,普通大學生也敢去給機會自己發夢,為目標奮鬥,相信你一樣可以。



創業路上屢敗屢戰,遇上缺乏資金、生意額低與拍檔意見分歧,兩度拆夥陷入低潮。

親弟弟袁耀邦(Jayden)的支持和鼓勵,陪着他一起嘗試一起奮鬥,才會有力量撐下去。



弟弟眼見哥哥獨力經營店舖,亦加入幫忙日常簡單工作。

Neverland Printing以印制團體衣服為主,Tommy堅信行業有大量發展空間,中學、大學與公司亦有定期和定量的需求。

店舖查詢:
Facebook:Neverland Printing
Instagram:neverland_printing_記者:吳業紅攝影:鄧鴻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3/19884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