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老闆跳樓 眼鏡大王外逃被指禍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0/wNNDE3XzQ5NDYwNw.html一家年收入上億元的光伏公司老闆近日跳樓身亡的消息,令光伏業界為之震驚。
8月3日,浙江誠興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誠興光伏」)董事長李飛從辦公室的六樓跳下。此前有媒體推測稱,其跳樓源起互保糾紛,但該公司內部員工在採訪中明確否認。
而《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李飛參股的浙江眾毅集團所獲得的消息則是,誠興光伏確向另一家企業——浙江中硅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中硅」)提供了數千萬元的擔保,但雙方並沒有實現真正的互保。
一份蓋有誠興光伏公司印章的書面材料透露,中硅公司董事長、「眼鏡大王」胡福林曾攜7000萬元巨款逃跑,導致誠興光伏必須要承擔2000多萬元的擔保責任。
但是,對於這一情況,胡福林昨天卻在接受本報記者詢問時以「我不知道」的簡短幾個字,而匆匆掛斷了電話。
一位瞭解誠興光伏生產狀況的人士表示,該公司目前仍有訂單,且排到了今年9月份。
那麼,李飛的跳樓就成為了謎團。從一份蓋有誠興光伏公司印章的書面材料中,不難看出整件事可能禍起中硅公司。
據
誠興光伏的說法,「2011年,誠興光伏為中硅公司擔保貸款3900萬元人民幣,2011年9月,胡福林從中硅公司抽走7000餘萬元後外逃美國,中硅公
司面臨破產,誠興公司被銀行列入關注對象,隨時面臨承擔連帶責任而破產的境地。事後,中硅公司的部分外匯貸款被銀行扣押,但誠興仍承擔著2650萬元擔保
責任至今。」
但胡福林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則稱,中硅和誠興之間「有2000多萬元的互保」。
而據本報記者此前瞭解,胡福林、誠興光伏可能是由中間人牽線而實現擔保的。在政府成立重組專門領導小組、敦促銀行和有關部門給予支持後,中硅公司做了企業重組,但誠興光伏一直未能從擔保中解脫。
「在重組過程中,為了讓誠興脫保,中硅和其關聯的華信公司、溫州信泰公司等,都為誠興光伏簽訂反擔保協議且盡快處置部分資產。可脫保事項一直被中硅推拖而毫無進展。」 誠興光伏的那份材料中寫道。
「擔保的當事銀行,多次施加壓力要求承擔擔保責任,誠興一直面臨經營嚴重困難。李飛每日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李飛為此事得了憂鬱症,近三個月越發嚴重,終於發生了今天的悲劇。」該材料如此描述道。
8月4日,浦江縣政府召集相關銀行、中硅公司、李飛的合作人就脫保事項進行交涉。
李飛的合作人提出:從未探望過李飛家人的中硅公司應表歉意;中硅公司和其相關股東必須立即兌現反擔保協議,三天內為李飛解除擔保關係,讓李飛入土為安。
即便如此,雖然中硅公司承諾要在8月3日之後的7天內辦妥相關工作,但直至目前該事件未有任何進展。
老闆也在想你所想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37
當今全球經濟困難重重、挑戰頗多,但是聰明的企業正著眼於未來,尋找機會重新定位企業的發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打贏新的人才戰爭。美世最新的報告
《僱主在想什麼:應對勞動力市場的嚴峻挑戰》旨在幫助企業理解和應對其最為緊迫的問題和擔憂。報告結果顯示出當今全球的高管都在關注員工關心的問題,他們
已經意識到人才資本對於企業的重要性。
養老金風險:防患於未然
從廣義上講,企業養老金問題在經濟、政策和管理三個層面上都面臨風險,這對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美世的一項針對美國企業的調查顯示,12%的受訪企業在公司金融狀況好轉的同時已經制定了有力的「消除風險」戰略,意在去除養老金投資組合中的風險;
另外54%的企業稱極有可能在未來兩年內實施該戰略;同時,20%的企業稱它們正在增加固定收益投資以加強資產負債匹配;而另外有57%則表示它們極有可
能在未來兩年實施該策略。
員工福利:明智選擇需提示
面對眾多的福利選擇,員工通常很難做出明智的決定。聰明的企業會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企業可遵循五條原則:第一,企業須花時間瞭解員工的需求,並
重新樹立自己的信用,這就要求其建立覆蓋全員的溝通機制;第二,企業可以通過向員工強調合理的計劃可以保障衣食無憂的退休生活,以促進員工作出明智的選
擇;第三,員工對於自身福利的選擇往往受其身邊人的影響,聰明的企業會利用這一點,使他們充分瞭解這些人的明智的福利選擇、生活方式和理財計劃;第四,福
利計劃儘量做到簡單明了,企業須注意不要給員工過多的選擇;第五,福利計劃需要有明確的重點。
如何打贏人才戰爭
全球企業在評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人才方面都面臨巨大障礙。首先,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這意味著儘管全球有2.05億人處於失業狀態,34%的企業仍舊稱它們無法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
美世在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之後,對於企業如何打造高影響力人才給出了如下建議:
第一,開發懂得如何戰略性部署企業人才的「人才領袖」。一個卓越的人才領袖知道如何正確決策來發揮整個團隊的力量,他清楚團隊需要何種技能、如何有效
打造這些技能。一般意義上,員工領袖應當精通如何鼓舞、引導團隊,在與團隊的溝通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他們未必能夠作出決策。
人才領袖和員工領袖並不是互斥的。員工領袖應當有人才領袖的統御能力。而「人才領袖」要求賦予這種領袖高於人力資源管理層面的更多權力—至少是首席運
營官(COO)或者首席執行官(CEO)層面的—同時也要讓其有權獲得其他企業資產決策時所需的同類分析工具。他們需要一個框架,在該框架下制定企業績效
所需的人才標準;他們也需要數據來進行決策;他們還需要反饋,以便瞭解工作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第二,利用事實和數據加強戰略人才管理。通常,公司的領導層會把很大的精力投在對一些難以掌控的資產的管理上,而對於其內部的勞動力市場卻沒有那麼大的投入。相比之下,這部分是他們完全可控的,而且對於企業保證盈利和增強競爭力有著重要影響。
成功的人才管理意味著將企業的全部員工看作一個統一的人才庫,人才庫的不同層面需要不同水平和層次的投資。要想成功,企業在決策制定和目標評估時都需
有確切的事實依據。這依賴幾個步驟的實施:首先要定位需要高影響力人才的崗位;然後要分析這些崗位的職業發展路徑;其次要進行企業人才規劃,發現人才短缺
的可能領域;最後重新規劃這些領域的職業發展路徑以彌補人才缺口。
第三,進行企業內部和外部合作,降低企業在技術和人才供需之間的差距。企業面對的問題不是有多少勞動力,而是有多少合格的勞動力。世界範圍內巨大的無
就業能力人口和技能人才短缺是嚴峻的全球問題。企業靠一己之力無法解決這一問題,於是通過與其他企業、學校、政府、非政府組織,甚至和競爭對手的合作,找
到了擴大企業人才庫的出路。
美世和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的一個報告指出,合作是將員工調整到合適崗位的有效方式。這種廣義上的人員流動性,意味著用人所長,它能夠彌補全球化最初發展階段所導致的勞動力市場失衡問題,也能確保企業在所需人才的推動下不斷發展。
第四,面對自己的員工,企業要致力於籠絡人心、集思廣益。如果能做到這點的話,既可以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效率,又能使他們的聰明才智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發展,這樣,企業在服務水平、客服滿意度和長期收益方面都能有所突破。
最年輕上市公司老闆與副省長的緣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773
2012年7月7日,《人民日報》刊發報導說,中紀委對吉林省原副省長,吉林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學仁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檢查,田被「雙開」並進行相應處理。
早在三個多月前的吉林兩會上,年僅41歲的紫鑫藥業前董事長郭春生,已被罷免人大代表資格,並被監視居住。
田學仁曾是郭春生的「貴人」,而郭創立的紫鑫藥業,則是田牽頭推進吉林省企業上市工作期間的首款「作品」。他們同為吉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常常在一起談笑甚歡。
郭春生有著國內大多數第一代富豪一樣的經歷和磨煉,出身貧寒,起點很低——最早任吉林敖東集團彩印廠設備維修班班長,後來一路升至子公司總經理;1998年他跳出吉林敖東,在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的一個小鎮上創辦了吉林紫鑫藥業。
在紫鑫藥業上市之前,吉林省已4年沒有公司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2005年,田學仁牽頭成立了吉林省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準備加速推動吉林省企業上市,擴大吉林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
2006年,吉林省政府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全省每年IPO企業不少於5家。次年3月,紫鑫藥業登陸中小板,成為「上市辦」的首款作品。當天,在隆重的上市儀式上,田學仁與郭春生共同舉錘敲響了深交所的開市鐘,郭也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老闆。
2008年2月,田學仁從常務副省長位上卸任,轉任剛成立不久的吉林銀行董事長。
彼時,郭春生聞悉吉林省將大力推進人參產業,並有多項扶持政策出台,於是打算搭上政策的順風車。
2010年底,此前從未涉足人參業務的紫鑫藥業宣佈正式進軍人參產業,並且迅速展開了10億元的定向增發融資。募集資金後,計劃投向公司延邊廠區的2.995億元便存入了吉林銀行延邊分行,作為專項儲備。此後,紫鑫藥業還先後向吉林銀行申請5億元的流動資金貸款。
隨後,田學仁落馬,郭春生的好運也到此結束。
90後老闆:創業遠比打工艱辛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1403.html
腦袋中有不停閃爍的創意點子,行動上有說幹就幹的勇氣,90後正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姿態衝入職場;其中,不乏部分一畢業就選擇創業的年輕人。目前,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已有10個團隊進駐,其中絕大部分都是90後的首次創業者。這個由政府搭建,給年輕人提供實現夢想的平台,卻並非烏托邦般完美,創業的艱辛只有身處其中才能感受。累與淚中,有人選擇了堅持,也有人選擇離開。
【嘗試】 創業比預想中難許多
立秋後的佛山,依然被高溫籠罩,處於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的禪城區網螺電子商務信息諮詢公司的辦公室卻沒有開空調。「我們一般是早上開窗通風,
下午熱一點的時候開空調。」看到記者來訪,何宇豪這個靦腆的大男孩不好意思地說,雖然基地提供了辦公環境,但電費是要自己掏的,所以平時都是能省則省。
「創業其實沒有預想中簡單,好的點子需要推廣出去,得到市場認可才算真的好;完美的計劃實施起來可能遇到很多不可預測的小問題,這些都是創業之前沒
有想到的困難。」說起創業的經歷,何宇豪這位2011年畢業的大男孩卻首先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第一次創業時還沒有畢業,那時團購網站風生水起,就跟別人
合作做團購,過不了多久就遇到團購網站的大量倒閉。」
何宇豪回憶,首次創業失敗後,春節回佛山過年,遇到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啟動,於是就跟同學再創立了現在的「網螺」。
「開始的時候設想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鼓勵商家成為聯盟相互獲利。首先選擇的是人流最旺的東方廣場進行推廣,但是即使費盡口舌去說服,做活動去推廣,商家似乎都沒有動力去配合發卡。」 何宇豪雙手放在鼻翼兩旁,無奈地說,「我想其中肯定有要改進的地方。」
短暫的接觸中,何宇豪在創業中遇到的艱辛和無奈盡顯無遺。而在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一畢業就選擇創業的年輕人並非個別,他們幾乎都是90後,心懷夢想,在現實中努力拚搏著。
在軟件產業園8號樓的9樓,就是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這裡環境舒適,網絡通暢,但創業是理想與實際不斷磨合的過程,一關又一關的磨練,讓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經常陷入思考中……
【調查】 細節決定成敗,及時申請專利保護
為理想還是為生存?
動漫是不少90後的摯愛,孵化基地中的擎天動漫工作室,正是一家致力於企業宣傳片、卡通形象設計等服務於一體的創意機構。興趣跟職業結合了,但負責
人譚擎則遇到了一個現實的問題。「現在公司處於起步階段,團隊也面臨著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的缺乏人才、資金等問題。為了生存,我們只能承接一些大公司的外
包業務。如此一來,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發自己的作品。」
建議:先生存,再創新
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導師肖志良建議,大學生創業前要先弄清楚三件事,第一是要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創業者已經滿足了這個要求;第
二是要做「能做」的事。大多數創業團隊都面臨團隊人數比較少、實力不夠的情況,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先確定自己客戶群體。「多做調研,主動上門」,在還無法
獨立打開市場的情況下,客戶應定為一些大公司,為他們做服務;第三是要想明白哪些是「可做」的,也就是能賺錢的項目。
產品有創意,市場難推廣?
網螺電子商務的何宇豪目前的困惑是:他們公司目前推出的業務無法取得商家和消費者的認可,致使創業資金陷入短缺。事實上,他的公司試圖通過一種新的
返利模式,將消費者、不同行業商家與網絡平台捆綁,最終實現多方得利,公司從今年3月開始選擇從東方廣場商圈切入,合作的商家包括餐飲、服飾鞋包、美容美
發、教育培訓、家用電器等行業。但商家積極參與推廣度不高。
建議:從單一行業突破
創業導師曾霖指出,電子商務類團隊的經驗和客源都非常重要。他建議,創業者首先必須要是「內行人」,積累資本之後找準定位,利用已有的網絡展開經
營。「我建議你們先重點找一個行業作為突破,比如電影院、卡拉OK、某些連鎖店等等。」肖志良則建議說,作為剛剛成立的公司,首先應當學會包裝,如公司整
體或公司負責人;其次,對於某些能申請專有權的產品或者技術可以申請專利。這兩種方式可來增加自己的無形資產,彌補自己有形資產不足的缺點。
人才缺乏怎麼辦?
成立有一年多的浩拓軟件有限公司,是孵化基地中的「老大哥」,致力於紡織行業軟件推廣,已經開始盈利。團隊負責人黃斌焦慮的是:「現在公司的所有業務幾乎要我一個人親力親為。作為一個新的創業團隊,怎樣在獲得初期成長後吸引到高端管理人才?」
建議:自己培養核心團隊
肖志良表示,IT產業最需要的其實並不是技術型人才,而是熟悉商業運作模式以及管理的綜合性人才,對於這類人才,小企業一般很難從社會招聘到,而是應當以自己培養為主。
【提醒】
切勿為不想打工而創業
來自廣州的袁峰博士,在IT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年,也看著不少創業者的成功與失敗,他首先詢問年輕人:「創業是為了什麼?」譚擎回答說,自己創業首先
是源於興趣,其次是看重動漫行業的發展前景,能賺錢,最後是想為中國動漫作點貢獻,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但袁博士卻回應:「這樣的想法還不如直接去大公
司。」
袁峰表示,他並不是要打擊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而是指出創業不應具有盲目性,大學生應該端正就業態度,清楚自己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目標可以通過打工來實現,那就應該去企業打工,而把風險交給企業來承擔,而不應單純想著不想為他人打工而選擇創業。
高校畢業生和失業人員
均可申請創業孵化
據悉,佛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以軟件相關的IT產業為主。禪城區戶籍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及持有就業失業手冊的下崗失業人員如果有可行的創業項目即可提出入園申請。
另外,目前禪城區對創業大學生給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畢業一年內創業成功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正常營業6個月以上並帶動其他勞動者就業的,一次性獎勵每人5000元創業資助;並補貼購買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和發放每人每月150元的崗位補貼。
山西煤老闆組團外地抄底:趁著行情不好多收幾座礦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22/3NNDE3XzUwMjk3NA.html上週末,煤老闆劉浩偉(化名)在新疆考察完煤礦後回到太原,與他一起前往考察的還有山西另外二十幾個煤老闆。他們中有的已經徹底退出煤炭行業,手握巨資四處找礦,有的則已被國企收購,每年定期分紅。
談及新疆之行,劉浩偉笑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行就是去抄底,趁著行情不好,爭取多收幾座礦。新疆之行的效果也不錯,他和其中的幾個煤老闆已看好合適的煤礦,準備去新疆發展。
據劉浩偉介紹,當地有不少煤礦主急於轉讓,政府甚至主動提出可以考慮開採新礦。
劉浩偉在山西開煤礦已有十餘年,此前在山西晉南某市有三座煤礦,煤改過後,被山西某國企收編整合為一座90萬噸的礦井,目前佔股49%。由於被收編,礦上的事,劉浩偉已不用操心,也有更多時間去琢磨其他項目。
去年底,劉浩偉和另外一個煤老闆投資新建了個物流配送中心,搞了半年後發現,自己極不適合做其他產業。他坦言:「賺慣了煤礦的快錢,搞物流太費事,賺錢也慢。」
他們也曾去考察過在轉型方面做得不錯的煤老闆,比如呂梁柳林邢利斌的企業。去了以後才發現,他們與邢利斌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動輒數十上百億的投資,是他們幾個人身家的總和。而小打小鬧的生意,卻又看不上眼。
於是,他們便想到重干煤礦,「想收購煤礦的計劃很早就有,但山西煤改後,大部分都成了國企,留下的民企實力也都很雄厚,根本無法操作。」劉浩偉說,不過現在,他覺得機會來了,「以前聽專家們講危機就是危中有機,這次我們都覺得是個機會,就商量著各拿幾個億組團去抄底。」
從去年底開始,煤炭開始持續下滑。即使高質量的無煙煤,價格也從去年底900多元/噸的高位,跌至目前的600餘元。每月匯至劉浩偉賬戶上的錢也大幅縮水。劉浩偉覺得,除了經濟下滑的大背景外,國有企業高額的開採成本也是重要原因。
「同樣的煤礦,我以前10個人能幹的活,國企來了得30多個,再加上國企其他附屬開支,能分給我的錢還不如開10萬噸小煤窯的時候。」提起收編自己的國企,劉浩偉很是鬱悶。
儘管是在山西發家,但劉和他的朋友卻並不願再在山西投資煤礦。此前是因為沒人賣或者價太高,現在卻是因為煤礦被收購成國有後,很難有入手的機會。
「前段時間山西有個民企獨資、年產90萬噸的煤礦想出手,賣28個億,去年初的時候,有人出38個億他沒賣,現在掉價10個億也沒人願意接手。」劉浩偉告訴本報記者,沒人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山西,民營煤企很難生存。
「說
到底還是整個經濟形勢不好,投產的礦井還好,正在技改期間的礦井還得大筆資金投入,銀行又貸不下款,只能通過民間高利貸維持,可又碰上這種行情,已經逼死
不少民企了,剩下的還不知有幾個能熬得起。有門路的,早就開始主動找國企談合作去了。」呂梁市一分管煤炭的官員告訴記者。
據記者瞭解,類似想轉讓煤礦的民企並不在少數,呂梁某地兩家大型民企,此前就曾傳出欲兜售煤礦的傳聞,並已開始和國企洽談。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劉浩偉的電話不時響起,電話那頭多是朋友催問他幾時能確定去新疆的行程。
據他介紹,幾位朋友已經把錢湊好,有幾個沒去的朋友也有意投資,他正在考慮要不要帶上他們。
「煤老闆」轉型「新晉商」 重在轉觀念
http://www.eeo.com.cn/2012/0831/232806.shtml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馥李 實習記者 王井懷 「山西煤老闆將逐步將退出歷史舞台,意味著新一代晉商的崛起和新生」。山西信友集團董事長劉芳亮在首屆世界晉商大會發言中稱。
近年來,山西政商兩界都努力將人們視野中的「煤老闆」,改變成能喚起歷史感的新稱謂:「新晉商」。在8月20日舉行的首屆世界晉商大會上,「新晉商」更是被放在一個新的平台上加以展現。
被動的轉型之路
在這個換名的背後,是山西對於自己多年來發展模式的反思與重新定位。對於山西來說,經濟轉型實際上是煤炭轉型,更確切的說是煤老闆的轉型。
煤老闆轉型的命題,提出不是一天兩天,要轉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從山西煤炭賣到全國,煤老闆富甲海內之時,轉型之聲就不絕於耳,道理很簡單,靠挖資源
並非長久之計,煤老闆要財富傳世,謀求轉型和多元發展是必由之路。但當時煤炭市場炙手可熱,煤老闆們被鈔票推著走,很難罔顧轉型。有遠見的煤老闆,多是在
煤炭主業之外,投資酒店、旅遊等產業,作為輔助。
「只是玩一玩,看一看,有的搞旅遊,有的搞飯店等,沒有把主要的精力拿出來。」山西省政協經濟和人口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劉道友說。
而在煤炭資源整合之後,煤老闆失去了了對資源的支配權,一朝改換門庭,才算是逼上梁山,走上轉型之路。
但轉型何其艱難。這兩年,山西省內對煤老闆的轉型,從政府到民間,多有扶持和激勵的政策出台,諸如「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政策,該政策著眼於解決農業產業化問題,引導煤老闆們學習浙江經驗,為所在地打造一個產品,發展一個產業。
在此前後,煤老闆廣泛地投入到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旅遊開發等領域。不過,目前來看,轉型的總體成績不盡人意。
「不是說沒有成功的,但是普遍推開還是有難度。」劉道友說,農村人才不行,技術不行,無論是種菜還是搞養植,短期內培育新的產業有難度。
轉型之艱在觀念
去年,山西介休的青雲集團董事長梁明明,與德國HPC公司合作建設的青雲通用航空基地項目在上半年正式落地,設計製造能力為年產超輕型直升飛機和運動滑翔機5000架。這個靠煤炭起家,轉型造飛機的民營煤炭企業,被稱之為山西轉型跨越的標竿。
在劉道友看來,梁明明這樣轉型成功的煤老闆,其標竿意義還不在產業上的跨越,更在於轉型模式。
實際上,在煤炭領域,煤老闆長期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在涉及的煤炭開採、鐵路運輸等領域,計劃經濟色彩濃厚,煤老闆們長期浸染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對如
何在體制和政府監管的夾縫中求生存諳熟於心。但跳出煤炭領域,在諸如食品、旅遊等領域,面對的則是相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方面,煤老闆們就日益顯示侷
限。
況且,在這些領域,利潤率要比煤炭生意差了不知多少倍。費盡心力還未必能贏得市場,煤老闆們的轉型,大抵都要囧上這麼一段時間。所以,轉型辦實業,往往不如到其他地方炒樓。所以,前兩年,來自山西的煤炭資金,曾經在北上廣、海南,留下了大手筆買地買樓的盛況。
「可貴的是梁明明只做老闆,請技術人才負責研發,請管理人才搞經營管理,把企業做成股份制企業。」劉道友說,山西的有部分煤老闆,只想自己幹,不放心請職業經理人,這些觀念不轉變,轉型的路就還很長。
Valve:一家100%「去老闆化」的頂尖遊戲公司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10/232264.html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Valve你可能不是那麼熟悉——它甚至連中文名字都沒有。但是哪怕你不玩遊戲恐怕多半也聽說過《反恐精英》這款遊戲吧!——這是全球多年來最流行的第一視角射擊遊戲。它就出自Valve。
Valve是駐紮在美國華盛頓州的一家遊戲公司。1996年由兩個微軟離職員工創立。
它的獨特性不僅在於它是全球頂尖的遊戲開發商,也不僅在於它擁有PC遊戲最大的數字分發平台Stem(功能就像iTunes,活躍用戶超4000
萬),還在於——它獨特的創新文化16年未曾改變:不設CEO在內的任何職位,沒有職位陞遷,人人給其他同事投票排名以決定他人薪酬,人人參與招聘與解
聘。扁平到極致。
這樣運作帶來的某個壞處或自嘲是:Valve有一本解釋公司經營理念和工作流程的員工手冊,上面寫著——用人不當「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被發現」。
本週一,Valve將開始公開測試一款新型電視操作界面。這樣的話,用戶就可以從Steam 上購買遊戲,在電腦上運行,在客廳享受。
這只是Valve進軍客廳的一小步。
幾個月前,蘋果CEO庫克對Valve總部的造訪曾引起業界猜測:蘋果會與這家遊戲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合作呢?在相關硬件的開發上?
尚無答案。但不管是不是與蘋果合作,反正Valve自己是要開乾硬件了。
9月初,Valve在其網站中的一篇博客裡寫:「我們為在計算機硬件市場缺乏創新而感到沮喪,所以我們要加入這一市場。」但Valve並未明確表示
將打算做什麼產品,只是說道
「甚至在基本輸入方面,鍵盤、鼠標在過去幾年都沒有什麼有意義的改變……這在市場上還是空白,我們將創造機會引導用戶體驗——從前被忽視的一些東西。」
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美國科技界又在領某種硬軟件結合的風氣之先。Valve向硬件領域挺進的舉措,也是這股潮流的一支。它的舉動,會帶給遊戲、娛樂界什麼樣的改變,引人關注。
而支撐它16年在競爭激烈的遊戲界屹立不倒、總是先人一步(2003年它就做了Stem平台,同一年iTunes商店也才開張)的,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機制。如果說谷歌留20%的工作時間給員工自我裁決用於何事已足夠令人稱讚,那這個數字在Valve就是100%。
Valve是一家容易被忽略的創新公司,而它的創始人蓋博·紐維爾(Gabe Newell)是一個被價值低估的、罕見的遊戲極客。
我們從《紐約時報》最新關於Valve的一篇報導中,摘出事關創新的部分分享如下,由虎嗅編譯,原文標題為《無規則玩家》:
這可不是 Xbox 360 或者 PlayStation 3。
每一個方向,場景都在變換,戰鬥都在展開。我腦袋上綁著一個古怪的裝置:一坨好像二十二世紀版本的
ViewMaster(譯註:一種戴在頭上的照片播放器),這東西讓我一下子進入到虛擬世界中。我猛一回頭發現殭屍正準備咬我的肉,朝另一個方向我又期待
還有什麼噩夢會出現。
靜觀視頻遊戲的未來。這是來自 Valve 公司的這些玩家、程序員、手藝人和夢想家們為我展現的未來景象。就是這家公司曾給我們帶來第一人稱視角大作《半條命》系列。
16 年前從微軟離職的一隊人馬創辦了這家公司,如今 Valve 設計的遊戲能讓那些骨灰玩家通宵達旦玩到手指疼。而 Valve 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們的前瞻性和技術實力。
十年前,在還沒有媒體高管意識到下載才是未來潮流的時候,Valve 就啟動了一項名為Steam 的在線服務。這項服務之於遊戲的地位就好比
iTunes 之於音樂——它是一個龐大的分發中心,Steam 有超過四千萬活躍用戶,這個數字大概佔到PC遊戲 Web 購買下載量的 70%。借由
Steam,Valve 實際上從在向其他公司的在線遊戲銷售收費,除此之外還在上面銷售自己的遊戲產品贏利。
「這些傢伙站在遊戲產業未來的最前沿,」電子藝界(EA)的首席運營官彼得摩爾(Peter Moore)這樣形容。電子藝界也是一家大型遊戲公司,同時也是 Valve 的對手與合作夥伴。
穿戴設備
現在 Valve 的領導者們認為他們正在著手遊戲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可穿戴計算設備。
我正戴著的這款眼鏡設備——讓人聯想到谷歌前不久那次引發轟動的產品——這項技術能讓玩家沉浸在虛擬現實中,達到遊戲與現實世界圖像混合的效果。
像谷歌這樣錢花不完的公司去投入谷歌眼鏡(Project Glass)是一回事,但對於一個像 Valve 這樣有三百人規模的軟件公司,研發視覺計算設備看起來有點太野心勃勃了——有人會說這是愚蠢。
Valve 在新計算設備形態上的探索源於 PC 平台市場的變化趨勢,一直以來該公司的業務都要依賴這一平台,但是走向不容樂觀。新操作系統
Windows 8 將於 10
月推出,微軟將會在該款操作系統中內置可以購買軟件的網絡平台,這其中業包括遊戲。這有可能將會帶走Steam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硬件非目的,終極目標是將設計免費分享
負責可穿戴計算設備這一VALVE最前端硬件項目的團隊,由Michael Abrash領銜, 他是一個科技產業的資深人士,
曾通過當時其僱主Id
Software向Valve的一款重要遊戲產品發放許可,幫助Valve的業務在1990年代一飛衝天。對於Abrash先生來說,能在玩家眼前投射遊
戲畫面的眼鏡毫無疑問是目前可穿戴計算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後的下一個熱點。
谷歌眼鏡將可以顯示文本內容和視頻會議,
VALVE在顯示現實感增強(augmented-reality)效果的遊戲上則面臨更大的技術挑戰。它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一個虛擬對象(比方
說,室外廣告牌)的畫面保持穩定,這意味著當玩家在移動的時候,必須把該對象和真實世界裡的物體(建築物的邊緣)進行捆綁。否則,這個視覺效果就會消失。
儘管 Abrash先生說過虛擬現實眼鏡會很快到來,但他也指出可靠的適用於增強現實感遊戲的眼鏡的出現可能還需要三到五年。他表示Valve並未決定是否自行製作這種眼鏡。但是Valve的終極目標是將設計免費分享,這樣其他硬件公司也可以製作這種眼鏡。
「紐維爾有一個名言『我們要做我們需要做的事』。」 Abrash說,「我們並不是特別想成為一個批量生產硬件的公司。我們不是做這個的。」
100%「去老闆化」
Valve 團隊鼓勵非同凡響的思考方式,其公司文化以科技公司的標準評價也顯得別具一格。許多創業公司只是動動嘴皮子,說是要扁平化的公司結構,只有Valve的工作環境才真的是「去老闆化」。
「我們不想要什麼管理層,沒有人需要向誰『報告』,」Valve 的新員工手冊上這樣寫到。今年曾經被披露到網上引發一陣騷動。
忘記那些挺起傻乎乎的硅谷職稱頭銜吧,什麼絕地碼農(code jedi)或者首席傾聽者(chief listener)之類的。Valve
沒有正式的員工頭銜,幾乎沒有員工將頭銜印在名片上,而只是為了讓外部人員不必擔心自己在和沒有職位的人一起工作。對蓋博·紐維爾來說也如此,他就是
Valve 的創始人。
「我認為理論上來說他就是 CEO,但有趣的是我都不能確定這一點,」公司的第一批員工,藝術設計師 Greg Coomer 說。
為了激發創新,谷歌的管理者設計了「20%時間」的概念,允許員工在上班時間投入到自己主導的項目中去。在
Valve,這一數字變成了100%。甚至沒人告訴新員工要去公司的什麼地方工作,而是被期望做出自己的決定,到他們認為能夠發揮最大能力的地方去。許多
Valve 的辦公桌是帶輪子的。弄清楚想去哪裡以後,員工只要把桌子推到想要加入的團隊那裡就可以了。
在 Valve總部會議室進行的採訪中,紐維爾表示最近幾年幾乎沒有員工離職。辭職的員工很多是因為有生病的父母需要照顧。Valve 曾經為了一名員工而將其父母接到西雅圖,同時也能接受更好的癌症治療。
「一有人離開我就抓狂,」滿臉鬍鬚戴著約翰列儂標誌風格眼鏡的紐維爾接著說,「就好像系統裡出了個 bug。」
對創造力的鼓勵甚至延伸到玩家
這家公司是遊戲界裡的領頭企業之一,吸引著眾多玩家和用戶們的關注。Valve很早就贏得了遊戲玩家們的信任,因為它不僅可以忍受玩家們對自家出品的遊戲進行自我創造式的微調或者「修改」,而且還鼓勵這種行為。
這正是Valve遊戲裡一貫堅持的創造力,獲得了玩家們的一致首肯。「大門2」遊戲其實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它用一個叫做「大門之槍」的神秘武器
作為先決條件,玩家可以用它打通穿過房牆,地板和屋頂的入口,以及其他地方相應的出口。玩家借助於這把槍打開缺口,垂直跳入一個洞口,可以穿越峽谷或者裂
口,從牆上的大門位置上脫離出去。
這款遊戲激發粉絲們製作出一連串的娛樂視頻,玩家們可以使用自制的大門之槍,加入大量的特效,穿越繁忙的街道,跳脫著穿過他們家裡的牆。
團隊多樣化
Valve的團隊成員豐富多樣
。這家公司曾希望聘請一位藝術家,只因為他過去在英國留下很多噴漆塗鴉藝術作品。該公司最近招募了賴斯利裡德(Leslie
Redd),她原來在一個學校當管理員,在學校曾使用「大門遊戲」來教授物理學以及其他科目,而且他向學生們提供了更多樣的方式展示像宇宙速度這樣的術語
概念。裡德女士說,全世界超過2000名的教師都會註冊使用這款遊戲用來教授課程。
今年,紐維爾先生因為讀到了Yanis
Varoufakis發表在個人博客的一篇文章,於是決定僱傭這位希臘經濟學家。他在博客上發表了一邊關於歐洲經濟危機的文章,並且加入了他很多的個人見
解,深深地打動了紐維爾先生。Varoufakis先生此前從未聽說過Valve,因為他也不是遊戲玩家。然而他目前正在研究Valve遊戲中虛擬經濟的
運作方式,在這些遊戲裡面,可以做易貨貿易,也可以銷售諸如帽子和盔甲之類的物品。他說,他最終選擇去那裡工作,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被Valve推崇的
「徹底的反威權主義」文化所吸引,他很驚訝這種文化正在發揮作用。
「究竟Valve必須加入哪些元素,才能影響我們對未來公司結構改革構想的意見?」他在希臘阿爾吉尼島通過SKYPE聊天軟件接受採訪時說道,「讓我們一起面對這個問題吧,這種文化現在預留了很大空間讓我們想像和期盼。」
VALVE還僱傭了Jeri Ellsworth,他是一位發明家,也是一名自學成才的芯片設計師,
Valve辦公室那台彈珠球機器就是他的。Ellsworth最近參觀了VALVE硬件實驗室,該部門成員自豪地為她展示了3D打印機,這是一個通過使用
激光切割器和其他製造業工具。
寧肯員工陸續離開也不願賣給大公司
Valve由紐維爾私人控股,所以可以省去很多公司程序環節。1996年,他和麥克·哈靈頓(Mike
Harrington)用早些時候在微軟積累的財富共同創辦了Valve。麥克現已離開了公司。這個公司從未向外部投資者募集過資金,所以沒有來自外部環
境的要求出售或上市壓力。
並不是紐維爾先生沒有機會出售公司。據兩位知情人士匿名透露,多年來,電子藝界一直謀求收購Valve,經過多次私人會談,本來非常有可能以10億美元的估值價格出售。
儘管Valve的財務狀況並不公開,但Wedbush證券的分析師Michael Pachter預計,如今的Valve市值在25億美元左右。
紐維爾表示,相比較被出售而言, 因具有獨立思想的職員紛紛離開而導致Valve「分拆」 的可能性更大。
「我們更有可能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而不是想著要『找一些大公司把我們收購變現,然後等個兩三年盼到僱傭合同終止』 。」
山西男籃老闆王興江的雙面事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4/5NNDIwXzUyMTY5Ng.html
從鋼鐵業到籃球,王興江給外界的印象截然不同。
身為山西中宇職業籃球俱樂部(下稱「中宇俱樂部」)董事長,王興江以其另類的風格投資男籃而在業內聲名鵲起。而在鋼鐵業,如果不是2008年山西中宇鋼鐵公司(下稱「中宇鋼鐵」)對中鋼20多億元佔款曝光,王興江依然在業內鮮為人知。
由於中宇俱樂部運營資金基本全部來自王興江的鋼鐵產業,隨著中宇鋼鐵被託管,一直不盈利的中宇俱樂部也陷入經濟窘境。
一位與王興江打了近十年官司的債權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王興江近幾年在籃球隊的風光,都是無數債權人的血淚」。
籃球:賠錢的買賣
在籃球界,王興江被一部分媒體譽為「中國的庫班」。去年,王興江再次在籃球界火了一把。原因是,業內傳言,山西中宇籃球俱樂部將以150萬美元的月薪引入NBA籃球明星科比。不過,王興江很快否認了這一消息。
盛名之下的真相是,中宇俱樂部連年入不敷出。去年,王興江曾給中宇俱樂部副總經理張北海發過這樣一條短信:「幾年來,我虧的錢有多少?我承擔的風險和壓力有多麼不易?一生掙的錢,我沒有留給子孫都賠到球隊了。」
王
興江在籃球上到底虧了多少錢?從2002年組建山西宇晉隊到中宇俱樂部,王興江對外界稱自己在籃球上砸了不下2個億。王興江常常以「籃球狂」這樣的形象出
現在媒體報導裡。王興江最喜歡對媒體說的一句話是,「投資籃球,70%是出於自己對籃球的熱愛,從來沒想過通過搞籃球賺錢。」
但今年2月,王興江接受媒體採訪時卻表示,「有人說我搞籃球是喜歡,如果只是喜歡的話,那我回到老家蓋個球館,養個青年隊,天天陪我打球就好了,還受這罪幹嘛?我的想法是,既然進入這個行業就要搞好」。
今年年初,山西男籃破天荒打入半決賽,反而更加暴露了中宇俱樂部虧損加劇的窘境。
一
般而言,CBA(中國籃協)各俱樂部每年的支出大多在1500萬元到2000萬元之間。但近年來,由於各俱樂部在外援上進行「軍備競賽」,投入費用越來越
高,導致俱樂部財政支出緊張。張北海表示,年初賽季,中宇俱樂部外援身價大幅上漲,「我們兩個外援的工資和經紀人的經紀費,就用了1000萬元」。
以往,球隊每取勝一場,都要發贏球獎,這是CBA的慣例,每場勝利大約需要15萬元。今年年初的賽季,山西隊獲勝20場,僅此一項,就需要支出300多萬元。
張北海並不掩飾中宇俱樂部的窘境,「俱樂部的收入只有兩項,汾酒集團的1000萬元冠名費以及400萬元的門票收入」,如此算來,中宇俱樂部還有近1600萬元的資金缺口。雪上加霜的是,自去年開始,王興江開始減少對中宇俱樂部的投資。
鋼鐵:劣跡斑斑
以鋼鐵業起家的王興江,在業內幾乎聲名狼藉。
中宇鋼鐵逐漸受到外界關注,主要源於2008年中宇鋼鐵對央企中鋼集團20億佔款曝光,一年多後,佔款金額擴至40億元。目前,山西中宇已被山西立恆鋼鐵託管。
實際上,除了中鋼集團,中宇鋼鐵的債權人多達1600多家,債務總額近60億元。
王興江起家於河南漯河仁和線材有限公司,後增資擴股成河南仁和集團。自2003年開始,王興江及其團隊在山西興辦了山西宇晉鋼鐵有限公司(山西中宇鋼鐵的前身)等十幾家關聯企業。
蹊蹺的是,增資擴股後不久,河南仁和集團生產陷入困境而停產,無數債權人蜂擁而至,截至2009年上半年,根據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統計,河南仁和集團在全國各地法院被執行案件達33件。
數位王興江旗下企業的債權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仁和集團陷入困境時,王興江等人就已將資金轉移至山西等地。
2005
年,河南仁和集團因偷稅、漏稅而被稅偵機關查獲,成為當年度全國第二大偷稅漏稅案件。來自國稅總局的歷史資料顯示,王興江在山西、河南等地創立的企業通過
虛開發票和隱瞞銷售收入逃繳稅款,國家稅務總局要求補稅6.31億元,罰款1.4億元,加收滯納金3.82億元,合計11.53億元。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宇鋼鐵內部資料顯示,上述稅案「影響公司生產,使銀行、客戶恐慌,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該資料還顯示,「2006年2月份,又由於河南公安廳調查『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公司上自董事長、下至經理等6人被拘捕,使公司再次遭遇沉重打擊。」
2008年1月,山西宇晉鋼鐵及17名被告人觸犯偷稅罪、虛開用於抵扣稅款發票罪,山西臨汾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山西宇晉罰金約1.85億元。王興江的弟弟王明山與其他人共11名被告,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至2年不等,並處100萬元至5萬元不等的罰金。
2009年9月,漯河商業銀行向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仁和公司破產。同年10月23日,漯河市中級法院在《人民法院報》刊登了仁和公司破產公告。
令人疑惑的是,即使王興江在業內有諸多「前科」,但自2007年起,山西中宇鋼鐵先後獲得包括中鋼集團在內的數家國有企業的投資。
王
興江於2004年涉足籃球領域,成立河南仁和隊,2006年,河南仁和隊與山西宇晉男籃合併,成立山西中宇俱樂部。據本報記者瞭解,自成立以來,中宇俱樂
部幾乎沒有任何盈利,絕大多數費用來自王興江的山西中宇鋼鐵公司。自2008年夏天,山西中宇鋼鐵公司因巨額債務轉讓給中鋼集團後,俱樂部運營資金的主要
來源就是王興江的個人資金,再加上少部分外界捐贈。
自此,中宇俱樂部也不斷傳出欠薪消息。2010年9月,中宇俱樂部外援李本森及其經紀人帕裡斯向國際籃聯仲裁委員會狀告中宇俱樂部欠薪案勝訴。
做為老闆 我是如何面試員工的?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2588.html編者按:本
文作者TOM SZAKY是美國做回收利用、環保的TerraCycle公司的創始人及CEO。創建TerraCycly已是TOM
SZAKY的第七次創業經歷。2006年,TerraCycle被Inc.雜誌評選為「全美最酷小型創業公司」,Tom也被評為「30歲以下,全美第一
CEO」。
面試有長有短,有的可持續幾個月,有的坐下來聊了幾句就有了結果。但是前者適合公司的高級職位,我認為太長的面試週期對招聘一般員工並不合適。
在過去的十來年裡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試風格。首先,我不是很看重簡歷的內容,但關注這幾個問題:應聘者是否頻繁跳槽,是否跨行業跳槽;在一個公司做的是否長久。這很重要,因為人員不穩定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
我認為,文憑只對工作經驗不滿5年的人有用。工作5年後,應聘者畢業於哪所學校、在學校裡的表現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我只有高中文憑)。反應學歷越高的人期望晉陞的越快,不是在你這裡就是到別的公司。當然,對科學或會計方面的職位,學歷還是很重要的。
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簡歷的格式。不管是求職還是表述一個創意,都要向別人闡釋清楚,這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簡歷是否一頁紙說清楚了?用語措辭是否流暢、給人以好印象?
另外,我認為看推薦信是浪費時間。哪個應聘者會附上對自己不利的推薦信?那篇推薦信不是滿篇吹噓誇獎?我的前員
工們常讓我給他們寫推薦信,我發現寫一些溢美之辭比寫一定批評、否定的話並作出分析解釋要容易的多。我對招聘我前員工的人和公司又沒有興趣,我為什麼要浪
費我的時間為他們寫那麼多細節問題。所以,我會自己挖掘出我所需要的信息,作出判斷,而不是靠應聘者提供的推薦信。
我一般把面試時間控制的比較短,更多地憑自己的直覺去判斷。所以,一般我的面試時間只有5-10分鐘。首先,我會問他/她為何想到TerraCycle工作。我希望應聘者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能感染我。如果他/她對我們所做及我們的夢想沒有激情,甚至不知道我們是做什麼的,那面試就到此為止了。
然後我會讓應聘者具體描述一下他們在過去的工作中所犯過的最嚴重的錯誤,讓他/她把具體細節講清楚。讓我吃驚的是很多應聘者都稍作思考後說自己沒犯過什麼大錯誤。在我看來,這樣的應聘者不是在撒謊就是一點也不敢冒險。這兩樣都可以搞砸面試了。
我最後的問題是測試一下應聘者的專業知識,但我不會只問無關痛癢的小問題。比如,有應聘市場職位的,我可能會問:「假如我們在2000英里外一個城市的項目運營不佳,現在給你10天時間,5000美元的預算(意思是說你要讓這個項目扭虧為盈),你會怎麼做」
其實我也不是非要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很多人,遇到稍微有點非常規的問題,就答不上來了,並說那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樣這個人就直接被否掉了。
我面試的目的,首先是看應聘者是否有激情——員工的最優質資源;然後,看他/她是否勇於接受挑戰,是否喜歡讓不可能變為可能;最後,我會問他們為什麼想加入我們公司——是薪水高還是說這裡更有家的氛圍。這樣,那些只走尋常路的被排除在外了,並且你也知道了他/她是真心熱愛這份工作還是只把這裡當做他50多個職業停靠點中的一個。
當然,我們也測試應聘者必要的技能(不要輕信他們簡歷中所寫的)。我們測試大字速度——他們是單指打字嗎?如果
這個職位需要用Excel,我們也測試Excel水平。我們會給他一堆數據,讓他整理成表格,並生成對數曲線圖。如果是PowerPoint,會讓他做一
個幻燈片。我早已記不清有多少人對他們的技能撒謊了,所以測試必不可少。
對那些堅持的人我也很看重。如果有人一直給我發郵件或打電話,或者是比常規的求職工作做的更多、更認真,我覺得他們不只是要找份工作,而是對我們的工作真的很感興趣。所以當我們拒絕時不一定是拒絕,堅持和使性子可是兩碼事。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都會犯錯誤。我的面試裡基本上四次中有三次是成功的。如果新招的人在最開始的幾週或幾月中,和公司難以融合,就像把方形的樁打到圓形的洞裡一樣難,那我會辭退他。你可以教給他各種技能,但人的本性是很難改的。(Via The New York Times)
老闆 你不是主宰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2631.html
「我想幹什麼就干什麼。」這句話刊登於最近某期《福布斯》雜誌上,出自世界最富有的餐館老闆、億萬富翁蒂爾曼•費爾蒂塔(Tilman Fertitta)之口。這是否反映出成功企業家的一種普遍觀念?
毫無疑問,對這些人來說,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至關重要。在近期一次成功企業家聚會上,我對他們的首要追求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這些白手起家的男男女女幾乎不約而同地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動力是對自主的渴望,而非對財富、權力或名聲的追求。
的確,如果你自己當自己的老闆,那沒人能炒掉你。對以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為首的諸多企業家而言,被炒魷魚就是促使他們走上創業之路的「導火索」:這些人無不發誓,自己絕不要再被解僱。
富有的企業家還可以想穿戴什麼就穿戴什麼,遲到而不受罰,花錢擺平麻煩,度上一整年的假,提前退休或幹到幹不動為止,關掉公司,賣掉公司,把公司送
人,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公司門上,或是把自己的照片貼在每家分店裡——PizzaExpress的創始人就曾經想這麼幹(但經過我和合夥人勸說,他明白了
這不是個好主意)。
如果你擁有一家大企業,那麼這種所有權意味著,你有權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所有的企業決策。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必須說服董事會支持自
己,有時還要通過股東投票來決定一些事情。他們本質上都是「打工仔」。實際上,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是一項很不穩當的工作,平均任職時間只有6年。
當然也有例外,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便是其中一位。在他去世後,所有關於他的傳略都描述了他有多麼的獨裁,以及他如何威逼下屬乃至號令顧客。但憑藉自己在蘋果(Apple)取得的非凡成就,喬布斯並沒有因這些看似不講理的行為而受到責難。
當然,非上市公司也有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即使公司所有的股份全在一人手裡。這些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供應商、客戶,很可能還有債權方。
一些企業家給人的印象是,他們對上述人等毫不在乎。我認識一位准億萬富翁,他似乎把所有人都視若糞土,而且並沒有因此栽跟頭。他根本不在意官司和糾紛,而且似乎生意越做越火,態度也越來越傲慢。不過,由於他有點石成金的魔力,每個與他打交道的人都容忍他的粗魯。
政客們看上去是在執掌大權,但他們不過是臨時的看管人罷了。一旦他們離任或被選下台,一切影響力就都化為烏有。此外,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公務員的監督,媒體也像老鷹一樣盯著他們。一般說來,這些在公共部門任職的人自由十分有限。
有時也會湧現出獨裁者,其中有些人會長期掌權。但幾乎所有這類人,比如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ar Gaddafi),都沒落得好下場,因為他們的領導權是非法的、是通過暴力獲得的。最終,民眾會揭竿而起,推翻暴君。
相比之下,商界大亨們是憑藉商業才華(或繼承)建立起自己的「帝國」,他們積聚下來的財產和影響力,在任何情況下都受民法保護。
很多看上去不可戰勝的企業家,在工作中是自己旗下業務的一把手,在家裡卻只是二把手。他們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但實際上,在家事(常常還不止這些)上說了算的是他們的配偶。
我一直認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對別人負責——不管這個別人是銀行、合夥人還是監管機構——實際上這個名單可以列成一長串。任何認為自己完全獨立於社會其餘部分的人,都是在妄想。
也許,當穿上制服時,所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都曾想過自己就是上帝——不管他們是將軍、外科醫師還是企業領導者。但如果他們不是反社會者(一些企業家很可能是反社會者),那麼即使他們短暫迷失在「主宰者情結」中,也會很快走出來。
以我的經驗來看,缺乏良心、自信過度膨脹的領導者終將陷入困境。經營是一門關於合作的藝術,需要的是說服和協商。希臘人早就知道,被傲慢籠罩的人將遭到報應。(譯者/徐天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