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京年內取消限購幾無望 或明年一季度調整調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04

在信貸松綁政策逐漸落地、限購城市大多放松政策之時,機構預計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年內取消限購基本無望。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誌日前表示,調控變化是必然趨勢,預計明年一季度北京會出臺一些以市場為主導的調整政策。

陳誌認為,目前北京的樓市成交總量下降,均價仍在上漲,相關稅收並未減少太多,政府不會認為市況太差,因此北京市政府未來兩個月不會出臺退出調控的政策。但可以預見,北京市政府一定在積極的研判市場,分析哪些政策可以退出,哪些政策可以微調,預計明年一季度會做一些適應市場的政策調整。

除了政府可能選擇明年一季度進行調整,陳誌認為,企業也會將一季度作為調整戰略和新一年年度計劃的窗口期。從企業角度看,今年後兩個月是一個平淡的收官期,現在要看到有一些政策或需要過一些時間才能調整。

據同策咨詢研究部統計,截至今年10月26日,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和三亞之外,46個限購城市當中41個已正式取消或變相放松限購,樓市進入“後限購時代”。

距中國央行出臺房貸新政已有一個月,本月初公布的中國百城房價仍持續下跌。中國指數研究院10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下跌0.4%,連續第6個月下跌。10月百城住宅均價同比下跌0.52%,在連續22個月上漲後首次下跌。

百城房價,房價,一線城市,限購,北京

目前僅剩北上廣深以及三亞五個城市堅守限購政策,10月各地方政府還在頻頻加大救市力度。中新網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取消限購、放寬購房入戶條件、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外,目前已有紹興、杭州、長沙、南京、沈陽、武漢、寧波等超過20個城市出臺了購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雙向調控”的思路指導下,一線城市仍然沒有調整或取消樓市限購政策,明年一線城市也很難取消限購。

張宏偉預計,由於一線城市樓市的總體趨勢是供不應求,外來性的投資性需求較為活躍,當樓市限購政策的替代性的長效調控政策或調控機制尚未嶄露頭角之時,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取消的可能性不大。而最關鍵的是一線城市地方政府“不差錢”,也很難調整或取消樓市限購政策。

張宏偉認為,在“央四條”等政策出臺後,受年底上市公司沖刺年度銷售業績指標等因素影響,市場成交量已開始出現反彈,市場隱約出現炒作房價上漲的信號,但市場去庫存的基本面短期內尚未明顯改變。當一線城市還未重現房價上漲的預期時,政府相關部門需盡快研究、出臺長效調控機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84

中廣核美亞:集團非核能源唯一平臺,4年內併購裝機量翻倍(上) 首募錢厚-Tcoins:

來源: http://xueqiu.com/8301293543/32879435

在上篇我們分析了公司的基礎業務和盈利結構,以及中國的電力行業分析。接下來,在下篇中我們將帶來更深入的公司分析!

5.韓國電力行業分析

5.1 韓國電力供不應求

根據韓國政府的預測,韓國的電力需求至2015年將按平均年率約4.0%增長。

韓國是一個缺電的國家,多次出現電力供不應求的現象:

2011年9月:溫度意外升高導致電力消耗急劇上升,韓國多次連續停電

2012年11月:兩座反應堆因牽涉檢驗證書造假醜聞而關停,導致電力供應不足,備用余額逐漸壓縮至僅有的3.8%

2013年6月:溫度升高導致用電量劇增,電力交易發出警告並削減了6GW的用電量。

2013年8月:電力儲備降至350萬千瓦以下,電力交易所發布“關註”級別的預警。

電力供不應求的一個原因是銷售電價較低,容易出現過度用電;另外2012年的缺電,與核電站關停導致調峰不到位有關。

圖示:韓國的生活電價和工業電價較低


5.2 韓國的能源規劃

韓國電力行業以燃煤、核電、燃氣為主,三者在國家能源規劃中也占據較高的位置。

圖示:燃煤、燃氣、核電發電在韓國有較高的地位


5.3 韓國電力行業的市場結構

韓國的電力行業在1987年以前屬於高度壟斷模式,由國家電力公司,即KEPCO負責電力的生產、輸電、配電和銷售的全過程。

1980年末,韓國開啟了國企改革的過程,電力行業的改革也自此開始。

在1999年以前,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是KEPCO的有限民營化,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垂直一體化公有壟斷經營並沒有改變,只是通過股份的多次出售,直至1999年初政府擁有KEPCO的股份進一步減少到52.6%。

從1999年以後,韓國政府通過重組,逐步打破KEPCO垂直一體化的公有壟斷經營模式。2000年到2002年期間,KEPCO的非核發電部分拆分重組成五個發電子公司;2003年到2008年期間,配售電資產從KEPCO分離出去,按地區成立數家配電和售電公司,配電公司之間通過價格投標開展競爭,KEPCO只剩下輸電資產。2009年以後,解除配電公司的地區控制權、放開配電網,形成零售競爭的階段,完成市場化改革。

市場化改革以後,電力市場的主體主要包括發電商、輸電商(KEPCO)、配電商、輸電商和消費用戶。發電商可以分為KEPCO旗下的六大發電公司和獨立發電商,裝機容量占比分別為85%和15%。

發電商和KEPCO在電力交易中心(KPX)完成電力的交易,KEPCO是電力市場的唯一買家。KEPCO購買電力以後,向配電公司、IPP收取電力輸送費用;持有售電執照的售電商可以利用配電公司的電網在任意一個地區向用戶售電,並向配電商支付網絡使用費。

圖示:韓國電力市場的運行過程


電力交易市場是購電方和售電方完成電力交易的市場,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組織,主要擔任電力交易市場的運營職責,包括成本核定、市場價格確定、電力調度以及市場監管、爭議裁決。

完成交易的業務流程可以分解為:發電商每天向KPX提交每臺發電機組每個時段的可用容量;成本評估委員會每月確定每一機組的變動成本,每年確定每一機組的容量成本;然後根據電力供給和需求預測,規劃電力調度計劃,確定市場價格;並且向發電商支付容量費用和系統邊際價格。

圖示:電力交易過程的撮合


其中,容量費是為了確保發電商建設成本的回收。系統邊際價格按照每小時的電價厘定,上限為韓國指定標準電廠(新仁川聯合循環燃氣渦輪機被指定為標準電廠)的單位可變成本金額與有關電廠該小時間的單位發電成本的較高者。

這一價格疏導機制,使韓國不同電源的機組都能獲得合理的價格。電力交易市場市場每天按照電量成本排序進行調度,產生一個基荷邊際出清價格和一個非基荷邊際出清價格。發電企業通過控制電量成本和提高機組可用性,以獲得低於邊際出清成本和高於平均可用性以上的超額利潤。

5.4 天然氣發電:電價定價機制保證投資收回,天然氣價格的亞洲溢價有下降空間

圖示:韓國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但電價定價機制有助於價格疏導


根據韓國能源經濟協會,韓國煤炭發電成本67韓元/千瓦時,天然氣發電成本約142韓元/千瓦時,石油發電成本為224韓元/千瓦時,核電成本為39韓元/千瓦時。

圖示: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


天然氣價格存在亞洲溢價的現象。2013年,北美Henryhub平均價格為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歐洲NBP價格約為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東北亞的到岸價則高達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圖示: 普爾日韓基準價格從2009年到2014年2月呈上漲趨勢


亞洲溢價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的供需形勢和亞洲的定價體系。

從供需形勢來講,天然氣是一個區域性市場,分布不均衡。目前天然氣消費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和亞洲,而亞洲由於天然氣源不足,亞洲LNG占全球進口量的70%,其中前三大進口地是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

圖示: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是LNG前三大進口國


從定價體系來看,目前天然氣是區域性的定價體系,由於歷史原因(日本當年引進LNG主要是為了替代原油發電),亞洲采取了與日本進口原油加權平均價格(JCC)掛鉤的定價公式。雖然這一定價方式已經不契合日本和亞太其他國家的市場現狀,但目前尚無供需雙方都能接受的其他方式,只能通過設定JCC封頂價格和封底價格的方式來規避風險。

天然氣價格從今年以來存在下降趨勢:近期 LNG期貨價格降至油價的13.5%-14%,現貨價格從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下降到10.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降幅達到34%。

這一下降主要是由於供需體系改變引起的。從供給來看,澳大利亞出口增加、美國成為凈出口國,俄羅斯、卡塔爾開始加大布局亞洲市場;從需求來看,短期核電重啟使日韓購買量降低,如韓國天然氣公司推遲了10船LNG的交貨時間,但中長期來看需求依然會保持較高的增長。總之,亞洲逐步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亞洲買家的話語權地位逐步提高。

目前亞洲買家合作尋求定價體系改變的動作越來越多,但與日本原油價格掛鉤的定價體系難以改變。

因此,供需體系的改變使亞洲天然氣價格逐步下降,短期需求降低也使今年以來價格出現探底。中長期來看,亞洲溢價依然會存在,只是難以回到14年初的高位。

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在韓國是唯一的天然氣進口商,也是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商,年需求約3500萬噸。它的獨家地位確立了買方的談判能力,購買價格平均比日本低10%。盡管KOGAS壟斷韓國的天然氣運輸通道,但天然氣在韓國國內的銷售采取政府壟斷的定價模式,由政府規定的“LNG成本+運營成本+經營利潤”,確保了韓國國內能獲得相對較低的天然氣價格。

6.戰略與資本動作分析

公司的戰略可以總結為:以中國和韓國市場為核心,專註於清潔及可再生能源項目,通過項目升級、新建、收購等方式,成為亞洲最具盈利能力的獨立電力生產商之一。

圍繞此戰略,公司的核心策略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自建新的電力項目;第二,對現有項目進行擴建或升級;第三,收購電力項目。

6.1 自建新的電力項目

公司的在建項目主要有浮石二期項目和大山二期電力項目。

浮石二期預計2014年12月開始商業運作,計劃裝機容量為18兆瓦。

大山二期電力項目目前處於開發建議的初步階段,公司已購買七幅鄰近大山一期電力項目的土地擬用於開發大山二期電力項目,預計2014年12月前取得土地用途更改的批文,目標為於2016年年底前開始興建大山二期電力項目。預計資本投資總額為10,000億韓元,資金來源以韓國項目產生的盈利為主,這也是公司在韓國市場的主要策略。

圖示:目前浮石二期水電項目和大山二期電力項目在建


6.2 對現有項目進行升級

對現有項目進行升級,主要目的是提高成本效益和提高生產效率,包括提高燃料使用效率、改善設備可用率、維持與電網公司有效溝通以提高利用小時數、減少設備采購成本。

在環保政策趨嚴的背景下,國家對煤電項目的環保標準逐步提高。而公司的燃煤項目中,普光、黃石一期的燃煤消耗率仍然較高,與最新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的標準有較大差距。

圖示:公司燃煤項目的凈標準煤消耗率較高


目前,由於排放控制設備供應鏈緊張,公司仍未完成黃石一期電力項目及普光電力項目的改善工程。公司已獲相關當地機關批準延長時間,就未符合當地規例項下排放規定支付相關費用,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4月30日支付的成本分別為230萬美元、230萬美元、210萬美元及40萬美元,預期2014年的持續合規成本約260萬美元。

6.3 收購電力項目

收購電力項目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收購的來源包括中廣核集團旗下項目和第三方,其中以收購中廣核旗下資產為主。

(1)收購中廣核旗下資產

公司與中廣核集團簽訂不競爭協議,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中廣核同意促使其附屬公司在非核業務上不與本公司競爭,並授權公司收購中廣核集團的保留業務的權利,授權公司按照不競爭契據條款收購新業務或股權投資機會的權利。這一協議主要針對中廣核控股的項目,如果中廣核或其附屬公司持有的股權不超過50%且不以其他方式控制其管理或營運的項目不受此協議的限制。

根據此不競爭協議,公司預計未來四年分批次向中廣核收購總裝機容量為3.0吉瓦至5.0吉瓦的非核清潔及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收購將使公司的裝機容量翻倍。

圖示:中廣核旗下非核清潔及可再生能源資產


公司選擇收購標的標準是:具有正面增長紀錄、現金流可壯大現有資產組合、海外項目及中國項目的目標股權內部收益率分別為12.0%與10.0%。資金來源中,債務和股權的比例約為6:4.

(2)收購一項第三方擁有的規劃中項目

根據公司建議收購的內容,最具潛力的是新疆的風電項目。公司已於2011年底與訂約方簽訂聯合開發協議。根據聯合開發協議,公司達成若幹條件後,將收購目標公司的全部權益,即93%的股權;並且公司將與訂約方合作開發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的風電項目,具體包括取得所有必要的監管批文,以及新疆項目的設計、興建及經營。

由於輸電設施吸納現有發電量的能力有限,輸電網擠塞,訂約方正在為取得有關開發及興建新疆項目的所需監管批文進行最後磋商,目前已取得初步電網連接意見自電網公司,這是新疆項目取得其他所需項目批文的重要一步。

6.4 募投項目

公司募集凈額為17.7億港元,預計70%用於收購中廣核的清潔及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30%用於收購營運中的電力項目及從第三方收購新建項目。由於具體的收購要依據巿場狀況、取得監管批文及股東批準後才能確認,但公司預計將於2015年底前使用該等所得款項。

圖示:公司的募投項目


6.5 資本開支

公司於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及截至2014年4月30日四個月內,除物業、廠房及設備外的資本開支為6,980 萬美元、4.420 億美元、3.048 億美元及1.142 億美元;就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已訂約但未於綜合財務報表內撥備的資本開支為6.073 億美元、3.957億美元、2.413 億美元及1.201億美元。

公司預計2014年及2015年的資本開支為1.329億美元及2,110萬美元,主要用於發展浮石二期水電項目、栗村二期電力項目展開聯合循環操作、投資及發展其他項目,以及遵照項目環境標準升級燃煤、燃氣及熱電項目。

7.核心優勢及劣勢分析

7.1 成長能力和競爭優勢

(1) 多元化電源組合,以清潔能源為發展方向

公司擁有多元化的電源組合,並且在中國和韓國均有分布,有助於發揮各電源發電的優勢,並對沖市場風險。以水電項目為例,能夠提供較高且穩定的盈利能力,而且運營的主要成本費用為折舊,不會形成實際現金流出,有助於提供良好的現金流量。

圖示:水電項目有較高且穩定的盈利能力


公司以清潔能源為發展戰略,符合能源供給結構改變的方向。

圖示:公司控股裝機容量以清潔能源為主


目前公司在中國的資產中,真正的清潔能源只有水電。三個水電項目處於廣西和四川,處於水資源豐富地區,兩地對水力發電的依賴度向來較高,並且未來清潔能源發展中仍非常重視水電項目的投資。

圖示:廣西省水電發電相對高


圖示:四川省水電發電量較高


圖示:四川和廣西的十二五能源規劃重視水電項目的發展


水力發電有很強的資源稟賦特征,水文條件好的地區,汛期較長且開發成本較低。公司的左江項目和浮石一期項目處於左江和融江,屬於紅水河區域,是國家優質水電資源所在的十三大水電基地之一。

(2)韓國栗村二期、黃石二期和浮石二期的投產是公司未來兩年的增長點

公司12、13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23%和10%,增長來源主要由運營帶來,即原有項目發電量的增長。

圖示:韓國收入增速更高


對於電力公司,新增裝機容量是成長性最重要的來源。由於紅籌結構的安排,公司擁有時間少於三年的境內資產在上市前被剝離出去,因此近兩年的增速沒有體現新項目的驅動能力。公司存量資產中,2014年韓國栗村二期和黃石二期新機組的投產,是公司未來的增長點。

栗村二期項目於2014年4月開始聯合循環,全部建成後能為公司帶來600兆瓦的增量資產,預計2015年貢獻稅後利潤5000萬美元,預計ROE水平可達15%。黃石二期新建兩臺機組,於2014年4月投入營運,裝機容量從76萬千瓦提高到136萬千瓦;浮石二期預計2014年12月開始商業運作,計劃裝機容量為18兆瓦。

此外,公司計劃於2016年開工建設大山二期,建成後總裝機容量為946兆瓦,加上栗村二期的600兆瓦,公司在韓國的裝機容量將翻倍。

(3)優質資產註入的預期,將為公司打開成長空間、提升盈利能力

作為中廣核集團下的非核清潔能源的收購平臺,公司有較大的資產註入預期,優質資產的註入將為公司打開成長空間並提升盈利能力。

根據公司目前運營的項目、未來戰略規劃以及中廣核集團旗下的非核清潔能源項目,預計即將註入的資產包括三塊:第一是廣西和四川的水電項目,第二是聯合開發的新疆的風電資產,第三是中廣核集團旗下的風電資產。

廣西和四川的水電項目

根據不競爭協議,中廣核旗下最具註入預期的資產為現有與中廣核美亞構成直接競爭的項目:廣西、四川的水電項目。中廣核集團於廣西省的水電項目是公司的3倍,在四川省的水電項目是公司的13倍。

圖示:中廣核集團旗下與公司在同一省份的項目


公司計劃開發新疆的風電資產

公司並沒有風電資產,但從公司的戰略來看,風電將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方向。

目前公司計劃以1000萬人民幣收購一家公司,並與其他訂約方聯合開發位於新疆的風電資產,完成後的裝機容量將達到約300兆瓦。公司預計分六期進行,每期不超過50兆瓦,一期投資4.3億人民幣。根據這一預算,單位開發成本至少為8600元/千瓦,與其他風電運營商相比,這一成本相對較高。

圖示:對比其他風電運營商,這一開發成本相對較高


中廣核風電於新疆的風電資產註入

根據不競爭協議,中廣核集團旗下的風電資產未來也有註入預期。

中廣核集團下負責風電運營的平臺為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具有優質的風電項目資產和運營能力。

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是國內大型風電投資企業之一。2013年底累計並網裝機容量489.5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169.5萬千瓦,在建項目超過197.23萬千瓦,儲備風電場址資源超過4300萬千瓦,年度發電計劃超過100億千瓦時。

圖示:中廣核風電2013年底累計並網裝機容量排名第四,新增裝機容量排名第二


中廣核風電有較強的成長能力和盈利能力,2012年、2013年收入增速分別為51%和46%,毛利率也逐步提升。

圖示:中廣核風電有較強的成長能力和盈利能力


中廣核風電的業務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東北三省、中西部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其中新疆地區裝機規模為55.25萬千瓦。

公司的利用小時數在2012年、2013年分別達到1970小時和2100小時,對比龍源電力、華能新能源、大唐新能源,這一利用小時數屬於較高的水平。而且,在棄風限電較嚴重的新疆地區,公司的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在2012年、2013年仍然分別達到2450小時和3080小時。

圖示:新疆地區裝機規模為55.25萬千瓦


圖示:對比其他風電運營商,公司的利用小時數屬於較高的水平


未來公司將采取項目滾動開發的方式,每年計劃新開工建設150-200 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投入運營150 萬千瓦左右的裝機容量。其中,不限電地區是投資的重點。公司儲備風電場址資源(4300 萬千瓦)中,不限電地區占比約40%,限電地區占比約60%。公司規劃至“十二五”,除已開工限電地區項目外,剩余投資項目全部集中於非限電地區,到“十二五”末,在役750萬千瓦裝機中,約2/3為非限電地區裝機。

圖示:公司在新疆仍有1個在建項目,預計裝機容量4.95兆瓦


(4) 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較低的資金成本

公司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主要以債務融資為主,包括銀行借款、債券及股東貸款。綜合財務費用率相對較低,近三年分別為5.76%、4.33%和4.93%。

圖示:公司近三年財務費用率較低


截至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及2014年4月30日,公司的計息銀行借款分別為 8.126億美元、12.984 億美元、16.547億美元及 16.590億美元。公司根據具體的項目成立項目公司,通過相關項目公司進行債務貸款,這一類貸款通常對公司無追索權。近年來這一類無追索權的貸款占比逐步提高,未來公司也將繼續尋求利用無追索權的債務融資方式來為項目開發提供資金支持。

圖示:公司大部分銀行貸款無追索權


此外,公司於2012年6月獲得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的優先定期貸款融資,金額2.4億美元,利率按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利率上浮3.0%;公司於2013年8月在聯交所發行3.50億美元的五年期到期債券,利率為4%;於2013年12月獲得控股公司中廣核集團 2.423億美元的貸款。另外,截至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及 2014年4月30日,公司的計息銀行借款總額的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4.46%、4.54%、4.25%及4.18%。

7.2 競爭不確定性

(1)風電資產註入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且未來資本收益率可能不高

公司已於2011年年底簽訂聯合開發新疆項目的協議,兩年內仍未取得相關政府批文。這可能與2012年棄風限電嚴重有關,公司認為目前已經與電網公司達成初步意見,這將是獲取批文的重要一步,但獲取批文的時間仍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後續的收購及聯合開發進展。另外,按照此進度,公司不可能於2015年7月1日以前投產,而且公司預計的單位資本開支較大,在未來風電上網電價下調的預期下,公司的資本收益率可能較低。

(2)環保政策趨嚴的情況下,燃煤項目的環保升級能否及時達標具有不確定性。

目前公司燃煤項目未達標,已經負擔部分環保成本。在環保政策趨嚴、未來燃煤環保標準繼續提高的背景下,燃煤項目的收益情況可能會惡化。

(3)利率上升對公司資金成本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共有11.4億的美元借貸,其中韓元浮動利率借貸 4.97 億美元,美元浮動利率借貸1.9億美元,美元固定利率借貸3.5億美元,其余1.03 億美元。如果以美元為代表的海外浮動借貸利率上升,可能造成公司財務費用上升進而負面影響盈利能力。

8.可比公司估值

港股的電力公司主要包括火電為主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水電為主的中國電力,以及風電為主的華電福新、龍源電力、華能新能源。總體來看,火電公司規模大、市值大、估值較低,風電公司市值相對較小且有較高的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89

美亞電力:集團非核能源唯一平臺 4年內並購裝機量翻倍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68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0 19:47 編輯

中廣核美亞:集團非核能源唯一平臺,4年內並購裝機量翻倍(上)
作者:首幕錢厚

T姐導讀:中廣核美亞作為中廣核集團旗下容納非核資產的平臺,未來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和明確的收購計劃,預期收購中以水電和風電資產為主。中央發布的能源革命文件,是對於能源體系結構調整的一次全面指引,是中廣核美亞直至2020年的發展方針。未來四年翻倍的裝機容量,是對公司最好的激勵和利好。

繼中廣核電力深度研報後,T姐繼續為大家獻上廣核集團旗下另一瑰寶——中廣核美亞的深度研報。


目錄

1.核心關註

2.公司簡介

3.主營業務及盈利結構分析

4.中國電力行業分析

5.韓國電力行業分析

6.戰略及資本動作分析

7.成長性、競爭優勢與不確定性分析

8.可比公司分析

1.核心關註

1.1 公司成長能力和核心優勢

(1)公司的成長能力,主要來源於裝機容量的增長。未來內生性增長主要來源於黃石二期項目及栗村二期項目。

栗村二期項目於2014年4月開始聯合循環,全部建成後能為公司帶來600兆瓦的增量資產;黃石二期新建兩臺機組,於2014年4月投入營運,裝機容量從760兆瓦提高到1360兆瓦。

(2)公司是中廣核集團旗下唯一的非核清潔能源的收購平臺,未來外生性增長主要來源於中廣核集團的資產註入。

清潔能源發展,符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大方向。中廣核集團的戰略布局中,中廣核電力和中廣核美亞分別為核電能源和非核清潔能源的唯一平臺,未來資產註入的預期大。

(3)公司擁有多元化的融資能力以及較低的資金成本。

1.2 所在行業未來態勢

(1)站在能源安全的角度,能源結構調整已經提高到能源革命的高度。

(2)中國能源供給結構的調整,清潔能源積極發展和石化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同等重要。

1.3 重大不確定性

公司存在如下三項重大不確定性:

(1)新疆風電資產註入時間具有不確定性,而且在公司單位資本成本較高、風電上網電價有下調預期的背景下,未來風電項目可能難以獲得較高的資本收益率。

(2)目前公司燃煤項目未達標,已經負擔部分環保成本。在環保政策趨嚴、未來燃煤環保標準繼續提高的背景下,燃煤項目的收益情況可能會惡化。

(3)利率上升對公司資金成本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2.公司簡介

2.1 公司主營業務

中廣核美亞定位為中廣核開發及運營非核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全球唯一平臺。主要業務包括發電項目的開發運營、發電項目的管理以及蒸汽項目的運營,其中發電項目的開發和運營是業務的核心。

公司擁有多元化的電源組合。目前公司運營的發電項目共13個,包括燃煤、燃氣、燃油、水電及熱電項目,控股裝機容量為2769.6兆瓦,權益裝機容量為3561.3兆瓦。公司項目分布在中國和韓國,中國的項目分別分布在湖北、四川、江蘇、廣西和上海。

圖示:韓國的燃氣項目和中國的燃煤項目權益裝機容量占比較高



圖示:中廣核美亞旗下運營項目一覽表



公司向23個由中廣核能源及華美控股擁有權益的營運中電力項目提供管理服務,向服務接受方收取管理費,管理費占提供經營管理的開支的5%。但管理費收入並沒有體現在公司的報表中。公司提供管理服務的項目的總權益裝機容量為5,831.6兆瓦。其中有三個項目在擴建中,四個項目在建中,預期將於2014到2018年間為管理項目貢獻額外權益裝機容量454.9兆瓦。

此外,公司在上海金橋有一個蒸汽項目,與兩個熱電聯產項目共同為公司貢獻少量蒸汽銷售收入和接駁費收入。

2.1 股東及股權結構

2010年以前,中廣核美亞的股東為獨立外資股東;2010年被中廣核收購,中廣核集團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廣核國際持有中廣核美亞100%的股權,上市後股權降低為72.3%。

中廣核集團是國內大型發電項目建設企業之一,旗下有較大電力項目資產,為帶來較強的競爭力。

圖示:中廣核美亞的股權結構



中廣核集團高管在美亞擔任要職的包括:主席兼非執行董事陳遂,同時擔任中廣核風電公司董事長、中廣核太陽能公司董事長、中廣核電力的監事;總裁林堅於1999年11月至2006年2月在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擔任多個職位,2006年到2012年擔任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到2014年5月擔任中廣核能源開發總經理及董事。

3.主營業務及盈利結構分析

3.1 業務系統

公司的業務系統主要包括項目的建設開發、項目的運營以及項目的維護,項目運營包括購買原料、電力銷售。

(1)項目的建設開發

公司通過成立項目公司來進行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或者通過收購的方式來獲得發電項目。

自建項目的資金以債務融資為主,包括銀行借款、債券及股東貸款。通常以項目公司的名義來進行債務融資,這類貸款對公司無追索權。

作為中廣核旗下的收購平臺,公司曾收購五個項目。五個項目中,和協燃氣項目由於近三年虧損,已於2014年關閉。

圖示:公司共收購五個項目



(2)項目的運營

項目的運營包括能源供應和電力銷售兩個部分。

圖示:項目運營核心業務流程圖



項目的能源供應

公司的燃氣、燃煤及熱電聯產項目及燃油項目需要能源供應。

燃氣項目的供應商具有單一的特征。韓國的兩個栗村項目的天然氣供應商是KOGAS,栗村一期項目的承購安排中包含能源費,決定其天然氣價格波動基本可以轉移給承購方。漢能項目的供應商為武漢天然氣有限公司,威鋼的供應商也是承購方寶鋼,天然氣的來源是高爐廢氣,價格根據寶鋼應付電價而按比例調整。

燃油項目的供應商也具有單一的特征,大山項目的供應商為Hyundai Oilbank,根據協議,購買價為韓國四間主要煉油公司的平均銷售價。

燃煤項目的供應商較分散。2013年以前,黃石一期、黃石二期的主要供應商是華電湖北發電公司及其母公司華電集團,自2013年開始,所有煤炭通過公開市場采購方式。近兩年煤炭價格的下降也使公司燃煤項目的利潤有所提高。

圖示:公司的能源供應情況



公司的電力銷售

公司與當地的電力公司簽訂協議以銷售電力。具體來看,公司的電力銷售有三種承購安排:

第一,最低承購量條款,即規定承購人每年購買電力的最低電量。

第二,容量費條款,即不論實際產出或調度,根據電力項目可供調度的容量付款。

第三,年度分配協議,即當地電網根據年度需求預測、調度計劃等因素制定公司的年度產量。

圖示:公司電力銷售的三類承購安排



(4)項目的維護和修理

公司對項目的維護通常以自行定期維護和重大檢修外判的方式進行。

圖示:公司的維護修理情況



3.2 收入結構

從業務來看,公司的收入來源包括電力銷售收入、容量費收入、銷售蒸汽收入和接駁費。

電力銷售和容量費本質都是電力銷售,但在承購安排上有區別:前者按照實際發電量銷售給承購方,後者按照可供電力的容量銷售給承購方。

接駁費是指客戶接入供熱網的一次性費用,一般在服務器內平均確認。例如,客戶初次連接到金橋蒸汽項目的蒸汽供應網之前,需要支付每噸人民幣44萬元的一次性接駁費。

圖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電力銷售



分項目來看,控股裝機容量占比64%的燃氣項目貢獻超過一半的收入。

圖示:燃氣項目貢獻超過一半的控股裝機容量



圖示:燃氣項目貢獻超過一半的收入



從區域來看,韓國的裝機容量更大,其貢獻的收入從2011年的62%提升到2013年的68%。這是由於公司的大型燃氣項目均位於韓國。

圖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韓國


3.3 盈利結構

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電力銷售、蒸汽銷售和管理費。電力銷售是主要的利潤來源。分項目來看,燃氣項目貢獻了一半的營業利潤。

圖示:燃氣項目貢獻一半的營業利潤




此外,公司持有黃石一期和黃石二期49%的權益。兩個燃煤項目的投資收益對公司的凈利潤有較大貢獻,近兩年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39%和54%。

圖示:燃煤項目投資收益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39%和54%







近三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小幅提升。凈利率從1.39%提升到6.57%。主要原因是煤價下跌使公司燃煤項目盈利能力提高。特別是公司持股49%的黃石一期和黃石二期項目的盈利能力提高,為公司貢獻了較大的投資收益。

圖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圖示:煤價下跌提升燃煤項目毛利率



公司燃氣項目的成本結構中,燃料成本占比高達88%,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對公司毛利率影響較大。

圖示:燃氣項目的燃料成本占比較高



圖示:天然氣價格上漲對燃氣項目的盈利能力有較大影響



圖示:公司燃氣項目盈利能力下降



3.4 重要財務指標



4.中國電力行業分析

4.1 產業結構調整、環保政策趨嚴,全社會用電量將保持低增速

(1)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用電量保持低增速

在經濟增速下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我國用電量呈現出增速下滑的趨勢。

2014年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百分點。其中8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02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自2009年6月份以來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增速同比回落15.2個百分點。

用電量增速下滑,除了整體經濟增速下行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主動化解產能過剩的調控政策,電力粗放式的消費在總體上得到控制。這一結構性特征體現在各產業和各行業用電量增速的變化。2014年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比重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占比降低0.2個百分點。8月份,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合計1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增速同比回落5.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8%。其中,化工行業同比增長3.2%、環比下降1.9%,建材行業同比增長2.7%,環比下降2.4%,鋼鐵冶煉行業同比增長1.6%、環比下降3.6%;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2.3%。除了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以外,其他均處於同比增速回落和環比下降的趨勢。

(2)環保政策趨嚴,各電源發電量、裝機容量和電源投資結構性變化

從供給端來看,各電源發電量、裝機容量和新增投資出現結構性變化,這是環保政策趨嚴的結果。

電源發電量:8月份水電發電量高速增長,18個省份火電發電量負增長

8月份,火電發電量352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3%。其中,18個省份火電發電量負增長,華東、華中、華北(除天津增長2.0%外)和南方(除海南增長24.5%外)各省同比負增長,其中貴州、湖南和廣西降幅超過40%。8月份,8月份水電發電量11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2%,全國風電發電量90.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3%,環比下降17.6%;核電發電量1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5%。

各電源裝機容量結構性變化

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2.5億千瓦,同比增9.4%。其中,水電2.54億千瓦,火電8.79億千瓦,核電1778萬千瓦,並網風電8275萬千瓦,並網太陽能發電1814萬千瓦。

電源投資結構性變化

1-8月份,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4811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01萬千瓦;其中,水電1529萬千瓦、火電2285萬千瓦,核電329萬千瓦、風電投產544萬千瓦、太陽能投產124萬千瓦;水電與太陽能發電分別比上年同期少投產75萬千瓦和124萬千瓦,火電與核電分別多投產193萬千瓦和109萬千瓦,風電基本持平。

5.2 站在能源革命高度看能源結構變革

(1)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待能源革命

習近平主席6月13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規劃。習主席第一次把能源戰略提高到革命的角度能源革命的提出,體現出能源結構改變的重要意義。

能源革命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而能源安全涉及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在國家安全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據中國節能協會,2013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30%。

總體來說,能源革命包括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能源技術革命四個方面。能源消費革命與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其表征正是用電量整體低增速和結構分化現象:整體用電量保持低增速、高耗能產業用電量增速下滑。能源供給革命的核心是建立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在供給端表現為非石化能源發展和石化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兩方面同等重要。此外還包括能源體制向市場化方向改革,以及通過能源技術革命來實現產業升級。

圖示:能源革命的內容



(2)政策加速能源結構變革,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將同等重要

在能源革命的高度下,能源局將出臺一系列政策以加速能源結構的變革。目前能源局正在起草“十三五能源規劃”,從局長吳新雄的一系列講話來看,到2020年的目標已經基本明確。總體來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為15%,加快發展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對煤炭發電則以節能減排的環保疏導為主。

圖示:非化石能源發展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將同等重要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3到2015年裝機複合增速分別為:光伏(86%)、核電(47%)、風電(18%)、生物質發電(18%)、燃氣發電(14%)、火電(8%)、水電(5%);從更長期的規劃來看,2013到2020年裝機複合增速分別為:光伏(41%)、風電(16%)、水電(7%)。

(3)各電源的發展趨勢

煤電:上大壓小,加強環保疏導

2007 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幹意見的通知》,提出推進“上大壓小”工作,要求在建設大容量、低消耗、少排放的大型機組的同時,相對應地關停一部分小火電機組。具體的折算比例為:建設單機30 萬千瓦機組要關掉其容量80%的小機組,建設單機60 萬千瓦機組要關掉其容量70%的小機組,建設單機100 萬千瓦機組要關掉其容量60%的小機組。

截至2012 年底,全國火電機組中,60萬千瓦以下機組的裝機容量占比約56%。長期來看,未來大型機組仍將持續替代高排放、經濟效益差的小型機組。

今年以來,國家對煤電進行環保疏導也有清晰的目標。

9月19日國家能源局出臺《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燃煤熱電機組裝機容量占煤電總裝機容量比重降低到28%,同時對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提出更嚴格的標準:新建項目低於300克/千瓦時,現役項目低於310克/千瓦時。

圖示:《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核心內容



8月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疏導環保電價矛盾的通知》,自9.1起執行,核心內容包括:降低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燃煤發電企業脫硫標桿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降低0.93分,約2%。

該政策的核心是環保疏導。對脫硝、除塵排放達標並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的燃煤發電企業,電網企業自驗收合格之日起分別支付脫硝、除塵電價每千瓦時1分錢和0.2分錢。該政策將加大火電企業的環保成本:在現有達標的基礎上,火電要達到接近燃氣機組的排放效果,單位千瓦脫硫、脫硝、除塵合計投資200~300元;但此後通過環保驗收的火電機組,能夠獲得脫硝、除塵等環保電價回補。

風電:政策扶持階段,配額制出臺將助力並網消納

風電行業在2005年到2010年期間以裝機量年均80%的增速爆發式增長,在2011和2012年間由於嚴重的棄風限電而進入低谷,2012年棄風率高達17.12%,新增風電裝機量同比減少26.49%;2013年在一系列措施下行業逐步複蘇:棄風率下降到10.7%,新增風電裝機16GW,同比增長24.14%,平均利用小時數從1890提高到2074小時。

圖示:全國平均棄風率從2013年以來逐步下降



2013年開始棄風率下降是政策高度重視和強執行力的結果。2013年初,國家出臺了政策要求做好並網和消納工作,增強電網對風電的消納意願。

圖示:政策及時出臺加強風電消納



蒙東、蒙西、河北、甘肅、遼寧等省份,即棄風限電的“重災區”,風電裝機量超過全國存量的60%。2013年這些風電裝機大省的棄風率出現顯著下降,對整體的棄風率下降有較大的貢獻。

此外,新核準的風電項目逐步向非限電地區傾斜。2014年2月第四批核準項目下發,容量27.6GW。近45%位於華東地區(風電消納能力較強)和西北地區(具備跨區域電力外輸渠道),東北地區的新增風機核準量占比僅為3%(棄風限電嚴重)。這將有助於棄風率下降到合理的水平。

圖示:新核準風電項目向非限電地區傾斜



今年配額制的出臺對風電消納將有重大意義。2014年8月,《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並原則通過。該文件規定了2015、2020 年全國各省份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光伏、生物質、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的發電量占社會用電量所需達到的比例。

假設可利用小時數維持在2013年的水平,根據文件的指標測算,2015、2017和2020年風電裝機量分別為119.7GW、157.9GW以及213.8GW。

分區域來看,未來風力發電的發展重心是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傳統風電大省,這是由於風電運營對於選址的要求高,風場資源的好壞對於投資回報的影響大。

圖示:未來風力發電的重心仍是內蒙古、甘肅、新疆、吉林等傳統風電大省



政策將指標分為基本指標和先進指標兩級進行考核,基本指標具有剛性。如果在考核期內未達到基本指標,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可采取暫停下達或減少其化石能源電力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等措施。政策將使各地方有充分的動力降低存量風電場棄風率,改善風電場的盈利能力。

此外,發改委和能源局自上而下的主導了12條大氣汙染防治輸電通道的建設,預計2017年投運,將對解決棄風重災區(蒙東、蒙西、河北、甘肅、遼寧等)的風電場輸出問題、提升當地利用小時起到重要的作用。

圖示:12條輸電通道建設將有助於解決棄風重災區的棄風率



另外,風電上網電價正醞釀下調預期。9月中旬,發改委價格司下發風電上網電價下調方案征求意見稿,從2015年7月1日開始,將四類資源區新增裝機的標桿電價分別由0.51、0.54、0.58、0.61元/度分別下調到0.47、0.5、0.54、0.59元/度,並調整部分地區的資源區劃分。電價下調將降低2015年7月1日以後投產項目的投資收益率。

圖示:現行的標桿上網電價



圖示:標桿上網電價下調方案



水電:傳統清潔能源,電價機制改革打開上網電價提升空間

水電屬於傳統清潔能源,發展相對成熟。

水電較早實現了優先並網、全額上網。2005年2月28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2006 年發布《關於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促進健康有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重點是依法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中有關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電量、上網等政策,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扶植力度,實現水電全額上網,同網同價。

以前水電上網電價實行“一廠一價”、“一站一批”的定價方法,即根據每個水電站的成本核定水電上網價格。在此機制下,水電上網電價明顯低於其他電源。

2014年出臺《關於完善水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的通知》,新投產機組開始實施“落地電價倒推”的定價方式。具體來說,新機制的重大改變包括:跨省跨區域交易價格,由受電地區落地電價倒推而確定;省內上網電價實行標桿電價制度,以本省省級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為基礎,統籌考慮電力市場供求變化趨勢和水電開發成本制定。目前火電占我國發電量的80%,這種機制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視為一定程度的“水火同價”。

圖示:水電上網電價較低



該政策使新投產機組明顯受益,也將加大未來水電項目的投資。隨著電價改革的深入,存量水電機組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中國燃氣發電:氣電價格機制不完善,盈利能力普遍弱

2013年底中國燃氣發電累計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在總裝機容量中占比3.52%;發電量占比2.19%。國家對燃氣發電的定位是調峰,調峰調頻機組容量約占燃氣發電機組總容量的70%。

根據國家的能源規劃,到2015年底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千瓦,到2020年底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

圖示:我國發電占天然氣消費的比例和天然氣占裝機容量的比例都不高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發電占天然氣消費的比例和天然氣占裝機容量的比例都不高。

從政策來看,發電在天然氣消費中並不是最鼓勵的。根據2007年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把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燃氣發電的優先順序並不高。具體來看,優先類中,城市燃氣優先於工業燃料和包括煤層氣(煤礦瓦斯)發電項目、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在內的其他項目;允許類中,城市燃氣先於工業燃料,工業料先於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

這是資源稟賦和能源安全所決定的。2013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6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3.9%,其中進口 530億立方米,增長了25%,進口依存度超過30%;預計2015年、2020年我國對國外天然氣的依存度將達到35%、42% 。

目前燃氣發電在區域分布上,以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北京為主。這些地方經濟發達、峰谷較大,對燃氣發電客觀上形成較大需求。

圖示:燃氣發電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



從盈利能力來看,天然氣發電盈利性差。以華電集團為例,其2013年燃氣機組裝機容量728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的燃氣裝機總量中占比40%,2013年的利潤為6億元,而同樣規模的燃煤機組按2013年的煤炭價格能貢獻35億元的利潤。

圖示:燃氣發電發電成本偏高、上網電價偏低



盈利能力差的核心原因在於氣價、電價未理順。相對於其他電源,中國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而且作為發電成本最主要部分的天然氣仍存在上漲預期。而另一端,目前天然氣上網電價偏低。

圖示:現行天然氣價格和上網電價使燃氣發電難以盈利



註意:發電成本若沒有權威數據,假設1立方米發電5千瓦時,天然氣成本在發電成本中占比75%。

天然氣價格長期以來存在亞洲溢價,中國在亞洲相對較低。目前亞洲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4倍,中國相對較低。中國相對亞洲整體較低的溢價,是由於中國有國產天然氣,而日韓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在定價機制上,中國采用混合銷售、一地一價、成本加成的定價模式,天然氣價格被認為是人為壓低的。2013年7月天然氣價格上調並存在持續上調的預期: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至每立方米1.95元;到2015年底繼續提高到3.1元到3.3元/立方米的水平。經測算,天然氣價格上漲0.4元/立方米,發電成本增長0.09元/度,因此需要上網電價的調整來順延天然氣價格上漲帶來的損失。

但是,在上網電價上,中國采取各省自定、一機組一價的定價模式。總體來看,燃氣機組大都虧錢,導致中國燃氣機組通常選擇以檢修為名不發電、靠政府補貼兩種方式來生存。

圖示:天然氣價格上調,上網電價局部上調



目前有一些省份采取容量電價和上網電價兩部電價的安排。以上海為例,容量電價每年核定補償2500小時,容量電價為0.22元/千瓦時,不管發不發電,每年固定由電網支付給燃氣電廠。華能上海燃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燃氣機組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每年能獲得容量電費6.6億元。公司位於武漢市的漢能電力項目,每年發電小時數僅有500小時左右,而每年獲得容量電費約5億元。 

此外,燃氣機組由於核心技術未掌握,設備主要由GE、西門子、三菱重工壟斷。與其他發電機組相比,燃氣機組的投資成本不高,大概3000-4000元/千瓦,比燃煤機組、核電機組以及風電機組都要低。但是,在維修上嚴重依賴外資,平均每年的檢修費用高達5000萬甚至上億。



20.png (6.68 KB, 下載次數: 3)

20.p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29

財政部:三年內暫免征收個稅有利於推動滬港通開展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10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14 17:55 編輯

財政部:三年內暫免征收個稅有利於推動滬港通開展


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11月14日訊 財政部稅政司 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 證監會會計部有關負責人就滬港通試點及QFII、RQFII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答記者問。

1、問:什麽是滬港通?

答: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財苑)(上交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建立技術連接,使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可以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滬港通包括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滬股通,是指香港投資者委托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交所進行申報,買賣規定範圍內的上交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是指內地投資者委托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交所進行申報,買賣規定範圍內的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股票。經國務院批準,滬港通正式啟動時間為2014年11月17日。

滬港通的制度要點包括:一是相關交易結算活動遵守交易結算發生地的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二是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結算)互為結算參與人,分別在對方開立證券賬戶,依法提供名義持有人服務。境內投資者不登記於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而是通過中國結算享有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的實際權益;同樣,香港市場投資者也不登記於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而是通過香港結算享有上交所上市股票的實際權益。三是投資標的。試點初期,滬股通的股票範圍是上交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份股,以及同時在上交所、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香港聯交所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和同時在香港聯交所、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四是實行投資額度管理。試點初期,滬股通總額度為30OO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OO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五是實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試點初期,參與港股通的境內投資者限於機構投資者以及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對參與滬股通的香港投資者不設準入條件。

2、問:為什麽要出臺滬港通稅收政策?

答:滬港通是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聯系、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有益嘗試,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由於滬港通涉及內地與香港企業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涉及股票轉讓所得和股息紅利等不同所得來源,涉及現行內地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政策,以及《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以下簡稱內地和香港稅收安排)等一系列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政策內容十分具體,為支持滬港通試點的順利開展,便於納稅人和稅務機關遵照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對滬港通涉及的稅收政策問題作了認真研究,總體上在現行稅法框架內明確相關稅收政策,同時根據稅法授權在某些方面作出特殊政策安排,經國務院批準後公布實施。

3、問:此次出臺的滬港通稅收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答:滬港通試點中涉及的稅收政策問題,主要包括雙方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者)股票轉讓差價所得的所得稅、營業稅、股息紅利所得稅以及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問題。此次出臺的政策內容主要包括:

(1)對內地個人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4年11月17日起至2017年11月16日止,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2)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通過滬港通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的轉讓差價所得,自2014年11月17日起,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3)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單位和個人)通過滬港通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的差價收入,自2014年11月17日起,暫免征收營業稅。

(4)自2014年11月17日起,香港市場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上交所上市A股,按內地現行稅制規定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繼承、贈與聯交所上市股票,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稅法規定繳納印花稅。

(5)對內地企業投資港股的轉讓差價所得、內地企業和個人投資港股的股息紅利所得、以及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的股息紅利所得,應分別按照我國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以及內地和香港稅收安排、我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的相關規定征稅。

4、問:為什麽對內地個人買賣港股差價三年內暫免征稅?

答:對內地個人買賣港股差價三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屬於此次滬港通稅收政策的優惠措施之一。主要考慮滬港通尚處於啟動試點階段,為吸引內地個人赴港投資,推動滬港通的開展,在稅收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優惠。免稅期限暫定三年,未來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和開放的總體情況等綜合因素再統籌研究。

5、問:為什麽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買賣A股的差價暫免征收所得稅?

答:按照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對個人轉讓從二級市場取得的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差價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根據內地和香港稅收安排以及我國與多數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的有關規定,對非居民的股份轉讓所得除少數情況外,基本是不征所得稅的。考慮到香港市場投資者按內地和香港稅收安排或其他稅收協定申請免稅待遇程序複雜,耗時較長,為減輕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執行成本,從政策上明確了免稅待遇。

6、問:為什麽對QFII、RQFII取得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所得稅?

答:除滬港通外,目前境外投資者已通過QFII、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按照現行稅法規定,QFII、RQFII取得我國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的轉讓所得,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考慮到QFII、RQFII和滬港通在交易性質和經濟實質上的類似性,在稅收政策方面宜通盤考慮,否則容易造成稅收政策不公平,甚至引發避稅問題。因此,在對滬港通機制下的香港市場投資者暫免征收股票轉讓差價所得稅的同時,對QFII和RQFII取得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一並給予免稅待遇。

7、問:為什麽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單位和個人)通過滬港通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的差價收入暫免征收營業稅?

答:按照我國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對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從事有價證券買賣業務取得的收入暫免征收營業稅。對單位買賣股票,則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作為營業額,按照5%的稅率計征營業稅。

對香港市場單位投資者通過滬港通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的差價收入,自2014年11月17日起暫免征收營業稅。主要考慮:一是目前對QFII在境內從事證券買賣業務是免征營業稅的,對香港市場單位投資者通過滬港通直接買賣上交所上市A股免征營業稅,在政策上更為公平;二是對香港市場個人投資者按現行政策規定是免征營業稅的,由於香港結算無法區分實際投資者是單位還是個人,單獨對單位投資者征稅難以操作。

8、問: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稅辦法的具體考慮是什麽?

答:為了維護雙方經濟利益,體現對等原則,同時方便稅收征管操作,在稅收管轄權上,滬港通以交易標的物屬地為標準,確定應適用的稅法規定。滬股通的交易標的物在上交所上市,因此按照內地稅法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港股通的交易標的物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因此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稅法繳納印花稅。為了方便稅收征管和納稅人,滬股通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由香港結算代收後轉交中國結算,港股通印花稅由中國結算代收後轉交香港結算或香港聯交所,然後按照各自稅款繳納方式上繳稅務機關。

9、問:為什麽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取得的股息紅利按10%的稅率征稅,對香港個人取得的股息紅利為什麽不實行差別化稅收政策?

答:按照內地和香港稅收安排,一方對另一方居民(包括企業和個人)從本地獲得的股息可以征稅,但所征稅款一般不應超過股息總額的10%。按照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息、紅利所得,按1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以上規定,同時考慮到由於香港證券結算體制的原因,香港結算無法區分實際投資者是企業還是個人,因此,此次出臺的滬港通試點稅收政策規定,對香港市場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上交所上市A股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按照10%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同時,對於香港市場投資者中屬於其他國家稅收居民且其所在國與中國簽訂的稅收協定規定股息紅利所得稅率低於10%的,該國居民可按程序向上市公司主管稅務機關提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申請。

由於香港結算無法區分實際投資者是企業還是個人,因此,對香港個人投資A股的股息紅利無法執行現行股息紅利差別化稅收政策。如果未來香港證券結算體制發生變化,香港結算能夠區分實際投資者身份,及不同投資者的持股時間,對香港個人投資A股的股息紅利所得可按差別化稅收政策執行。

10、問:滬港通稅收政策公布後,有關部門應做好哪些工作?

答:滬港通稅收政策的實施涉及面較廣,關系廣大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加強政策宣傳與輔導,優化納稅服務,提供技術保障。上市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及證券公司等做好相關的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積極配合稅務機關做好滬港通有關稅收的征收管理工作,確保政策平穩實施。(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58

投資大亨伊坎:(美國)股市三至五年內將有大規模修正 石麒麟

來源: http://xueqiu.com/7747145153/33088484

投資大亨伊坎:股市三至五年內將有大規模修正



  美國投資大亨伊坎(Carl Icahn)周一向路透表示,目前預計股市還不會出現大跌,但他仍預期三到五年內將有一波下滑。

  “我仍然擔心,有一天你將看到幾周前那樣的跌勢,”伊坎周一在紐約的路透全球投資前景峰會上表示,“但不會再漲回來。”

  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較年初水平的漲幅已超過10%,升至2,041點,很多投資者把10月短暫的跌勢拋在腦後,稱低利率和企業並購熱度升溫將繼續支撐牛市。

  但伊坎態度較為憂心,並預計將會轉跌。“依我看,問題只在於會何時發生。可能要三年,可能三個月,也可能是三天。但我真的認為,至少未來三到五年會出現一波大規模修正。”

  盡管很多投資者認為前景一片明朗,但伊坎認為小心為上。“我們在擁有大量投資組合的條件下,做空標準普爾指數。我們的有利條件是不必太擔心對沖基金夥伴,”他在峰會上稱。

  一年前伊坎接受路透專訪時,他的評論曾影響市場下跌,因此他今年特別小心,加上了模糊的大概時間,並指出,有很多他難以預測的變數。

  他承認他有可能完全看錯,結果市場可能再漲1,000點。但他也指出他在解讀市場和投資有數十年的歷史,他對的時候比錯的時候多。

  但現年78歲的伊坎警告,石油企業可能真的正在經歷泡沫期。

  他承認他較悲觀的看法,這陣子在華爾街不是主流,伊坎稱“我喜歡當少數。我並不是說去做空那個市場,我是廣泛性的描述。”

  伊坎稱,隨著美國石油約在每桶75美元交投,消費者不僅在加油時感覺到油價下跌的影響,在更廣泛的方面也感覺到,他認為油價下跌短期內有利於經濟。

  盡管油價下跌壓低能源股,讓很多對沖基金措手不及,10月投資回報表現受創,但伊坎稱,好處是這些公司可能有天會待價而沽,成為非常誘人的投資。

  伊坎及其班底在10家企業董事會列席,能獲得美國企業界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我研究這些財報,發現有些可疑,”他稱。這些業績都是基於公司能以非常低的利率舉債,人人都說‘形勢一片大好’”。

  但他表示,和他交流過的很多公司高管都覺得,經濟“並不像想的那麽好”。(路透中文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91

瑞信:中國三年內硬著陸 大宗商品進入超級下行周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25

MW-CZ734_tribub_20141120104727_ZH (1)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周四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稱,“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已經死去。現在,是時候為“大宗商品超級下行周期”做準備了。而中國是大宗商品下跌背後最大的原因。

大宗商品的需求往往具有很強的周期性。然而,商品的表現比周期性增長指標所暗示的更差。

瑞信認為,這大部分的責任在中國。對大多數工業商品來說,中國仍然是大宗商品需求“最重要的來源”。

MW-CZ733_chinac_20141120103740_MG

此外,瑞信認為,中國經濟將在未來三年內“硬著陸”。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周三表示,其對於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負面展望給亞太地區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過,其認為受到政府放寬政策(尤其是貸款政策)的影響,明年房地產市場信心將恢複。

與此同時,瑞信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存在“三大泡沫”——信貸、房地產和投資。

在信貸方面,瑞信指出,私營部門信貸占GDP的比例高於趨勢30%。投資占到中國GDP的48%,遠高於日本或韓國在工業化階段的水平。與此同時,房地產是“經典的泡沫”。

房地產價格已經連續六個月下降,房價再下跌20%將會使得經濟“硬著陸”。

不過,中國不是唯一一個令大宗商品前景悲觀的因素。瑞信表示:

供應過剩:瑞信發現,在商品行業,資本支出與銷售額比仍然高企,尤其是在能源公司。

美元走強:瑞信仍看好美元,這對大宗商品通常是壞消息。瑞信指出,自1980年以來,在64%的美元上漲情況下,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生產成本下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策略師們認為,隨著商品價格的下降,“資金成本”也會隨著資本支出的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下降而下降。這意味著生產商品的均衡點將會下降,對現金成本造成進一步下行壓力。

最後,下圖顯示,商品的價格目前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給下行留下了更多的空間。瑞信指出,石油市場可能經歷漫長的熊市,熊市將持續11-27年。

MW-CZ732_oilcha_20141120103420_MG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95

如果模型管用 耶倫最愛模型顯示美聯儲應於年內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66

美聯儲,加息,QE,耶倫,貨幣寬松

今年9月,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只有在衡量經濟健康和通脹的指標顯示時機已到時,美聯儲才會開始加息。而基於耶倫個人青睞的指標新近做的一項數據分析顯示,今年年底以前美聯儲就該加息了。

耶倫在2012年11月的講話中特別強調過一系列她稱為“最佳控制”(optimal control,OC)的模型方程。在同樣重視美聯儲兩大使命——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的前提下,這些方程模擬了經濟和預期利率的發展軌跡。當時耶倫稱,該模型預示,為了更迅速地降低失業率,美聯儲應該等到2016年上半年左右再加息。在那期間,通脹率應會多年高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可現在美國的失業率下跌速度超過了耶倫2012年的預期,而昨日公布的美聯儲重要參考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10月同比增幅還只有1.6%,連續30個月低於美聯儲的目標。

美聯儲經濟學家上周五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根據更新後的OC模型測算,美聯儲已該收緊貨幣政策,應在今年10-1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0.33%的平均水平。2008年年底至今,美聯儲一直將該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0-0.25%範圍內。如要遵循OC模型的指引,美聯儲就必須在下月16-17日舉行的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大幅加息。

美聯儲,加息,美國國債,失業率,通脹

不過,多位美聯儲高官此前就表示,明年年中以前都不可能上調利率。而且,即使是發布上述報告的美聯儲經濟學家,也提醒決策者不可過於依賴他們的測算結果,因為經濟模型有過於簡化複雜環境的特性。模型的假設結果可能經證實是錯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29

年內最後一波地圖行情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3727006

年內最後一波地圖行情

三個自貿區尚未批複,一路一帶熄火已經有一個多月。
題材未盡都可炒。
大盤好不炒地圖,大盤不好就炒地圖。
按照這兩條規則,如年底批文窗口臨近疊加大盤高位調整,則年末還有一波地圖行情。

按照政治需要,粵港澳批複是確定性的。
珠三角板塊已連續走好十余天。
在此板塊中鹽田是最佳投機標的原因有三:
1.基礎條件好,還有炒作空間。
2.持有曹妃甸,為北京出海口隱形概念股。
3.港資潛伏。
深赤灣也不錯,但空間有限。
珠海買的的園區,非港口。
其它票都沒有這三個票的確定性。

海西自貿既然習已經去了,那不管馬娘娘在不在都得搞。越是鬧臺獨,越要有經貿吸引力以使臺綠營政經分化。
在這系列題材中,平潭發展和廈門國貿是雙龍頭。廈門港務只是港股的下腳料,但也湊合炒。

天津自貿因為受制一號工程和河北利益,批複過程最艱辛。所以先批了兩個大的項目,但沒給錢。
由於新建項目在南疆,故龍頭非天津港而是天津海運。

上海自貿後的三個自貿區,可參見鄧公深圳後批複的四個特區,是經驗積累後擴大複制,而不會盲目擴大,故二批三個批複後,第三批時間間隔會比較長。

三個自貿區以外還有一號工程未批複。
一號工程寫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只能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
這是習對地方諸侯消番的城門立柱之作,如果不力,將恐被視為如前任一般,政令不出中南海。
而這個工程還捆綁了李的看家本事城鎮化,天津移民造城的規劃可見決心。
北京的規劃到目前看,是要在結合習的交通先行,搞出自己的臨港和臨空產業。而這兩個產業,河北都願意白給地皮碼頭。省下只有稅收切分的問題。值得註意的是,北京想圈的地皮上,河北戶籍改革都為之保留了人口控制空間。看到這里,玩地圖的都知道該買什麽了。我因為自己持股的原因,不便多說。

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是:京津冀大地上合理分布人口、產業,縮小地域差異釋放經濟活力。目標是為全國各地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新城鎮化樹立樣板。
而新城鎮化和地域經濟差異縮小後,將為有直選性質的分級選舉奠定基礎。例如蔣介石就曾經規劃在光複東北後在其基礎上設立幾十個行政劃,實行有限直選。這一點,也是今天交流的新心得。有興趣的球友可以自行了解,我爪機碼文不方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21

樂視網終止重組一年內“吃下”樂視影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8/148230.html

因重大事項停牌月逾的樂視網(300104,前收盤價33.51元)今日將複牌。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宣布三大消息:重大事項終止、股東賈躍芳計劃減持、一年內註入樂視影業。上述消息可謂喜憂參半。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聯系樂視網董秘張特和證券事務代表趙凱,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等業內人士直言,樂視影業本來準備獨立上市,但經歷“系列風波”後的樂視網終止重大事項,若將樂視影業註入上市公司可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終止重大事項

10月底,樂視網發布公告稱因正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彼時距樂視網董事長、總經理賈躍亭出國已4個月,令資本市場產生諸多猜想。11月26日,出國近半年的賈躍亭通過微博確認,其已回到北京。

樂視網此前在公告中稱,“公司擬通過收購資產吸收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優質標的,完善公司的‘樂視生態’體系,增強與現有主業的協同效應,籌劃了本次重大事項。”

對於終止上述重大事項,樂視網解釋稱,“雙方就估值方面尚無法達成一致。”而對於此次重大事項的具體內容,公布並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雖然重大事項終止了,但樂視網又給出一個註資預期。公告顯示,樂視網控股股東承諾,擬在一年之內的合適時機,以合理的方式,按照證監會有關規定,啟動將關聯方樂視影業的控股權轉讓給上市公司。

同時,樂視網股東賈躍芳承諾,計劃在未來1個月內,通過協議轉讓或大宗交易集中轉讓的方式處置自己所持有的樂視網,將其所得借給公司作為營運資金使用。該筆借款將用於樂視網日常經營,借款期限不低於60個月,免收利息。

公告顯示,賈躍芳與賈躍亭系姐弟關系,持有樂視網約3603萬股,占總股本的4.28%。
樂正傳媒研發總監彭侃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系列風波”之後,樂視網通過將樂視影業吸收合並,可提振資本市場信息,避免複牌後股票遭受“看空”壓力。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聯系樂視影業CEO張昭,但其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樂視影業票房收入近20億

樂視網在公告中表示,之所以將樂視影業註入上市公司,是為了進一步發揮樂視生態的協同效應,從根本上消除樂視網與樂視影業的關聯交易。

但陳少峰等業內人士表示,樂視影業與樂視網之間的關聯交易,無論是在同類交易金額所占比例還是在營業收入所占份額都並不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4年上半年,樂視網從樂視影業采購商品、接受勞務總金額約966萬元,在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為8.74%;與樂視網今年上半年逾29億元的營業總收入相比,幾乎可忽略不計。

另外,樂視網已斥資16億元收購花兒影視100%股權,並將樂視新媒體99.50%的股權收入囊中。“從樂視網收購花兒影視以及之前的戰略布局來看,樂視影業本打算獨立上市的,但目前樂視網若不把樂視影業引入,可能在資本市場將產生一定負面效應。”陳少峰稱。

2013年8月,財新網援引深創投華北大區總經理劉綱的說法稱,將傾盡全力推動樂視影業在創業板上市,投資團隊思考的問題就是樂視影業是否能夠獨立上市。

成立於2011年的樂視影業因“小時代”系列影片走紅,2012年和2013年電影票房收入分別約6.25億元和10.5億元,截至2014年前三季度票房收入近20億元。

“由於 ‘柯震東吸毒事件’,樂視影業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在國內影視行業依然具有發展潛力和較高估值;樂視網控股股東初步放棄樂視影業獨立上市,是為了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陳少峰稱。

從今年7月到10月,樂視網已出現過4次停牌。第一次是7月15日廣電總局下達整改令,直接導致樂視網連續三天跌停,樂視網7月18日停牌,7月21日複牌。第二次是7月28日,樂視網因重大事項停牌,8月8日複牌時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第三次是8月21日,廣電總局點名批評樂視UI違規,樂視網緊急停牌,8月25日複牌時,稱暫停預訂旗下的互聯網機頂盒,表示整改。最近一次就是10月26日樂視網宣布籌劃重大事項,不過目前終止了本次籌劃。

彭侃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歷“風波”之後的樂視網,要恢複元氣還需要一段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29

樂視網今日複牌樂視影業一年內註入樂視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72

2014年12月8日,因重大重組停牌一個多月的樂視網今日複牌。 (東方ic/圖)

因重大事項停牌一月有余的樂視網(300104)今日(12月8日)複牌。同時,樂視網還公布一系列重要公告:未來一年內,要將原本欲獨立上市的樂視影業入註樂視網;第二大股東賈躍芳計劃減持股票,並將所得資金全部借給公司。

樂視影業將註入樂視網

10月27日,樂視網開始停牌,並稱有重大事項要籌劃。

11月26日,出國近半年的樂視網CEO賈躍亭通過微博確認,已回到北京,但至今尚未公開露面。

12月6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標的方就估值方面無法達成一致,因此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至於重大事項具體內容是什麽,公告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另一方面,樂視網突然宣布,“為了進一步發揮樂視生態的協同效應,從根本上消除樂視網與關聯方樂視影業的關聯交易,擬在未來一年內的合適時機,以合理的方式,按照中國證監會有關規定,啟動將關聯方樂視影業的控股權轉讓給公司。”

樂視影業是由樂視網母公司樂視控股控制,與上市公司並無關聯。據《每日經濟新聞》介紹,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等業內人士認為,樂視影業本來準備獨立上市,但經歷“系列風波”後的樂視網終止重大事項,若將樂視影業註入上市公司可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此外,一家深圳創投公司方面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分析,由於樂視網和樂視影業之間的關聯關系一直很難消除,如果樂視影業獨立在A股上市並不會有想象中的順利,雖然未來政策是基於放開的趨勢,但需要的時間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資本市場對電影板塊的估值未來是否存在變化也很難說,因此註入上市公司或是好的選擇。

二股東賈躍芳減持樂視網股票

根據公告,股東賈躍芳承諾,計劃在未來1個月內,通過協議轉讓或大宗交易集中轉讓的方式處置自己所持有的樂視網,將其所得借給公司作為營運資金使用。該筆借款將用於樂視網日常經營,借款期限不低於60個月,免收利息。

賈躍芳與公司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先生系姐弟關系,其本人持有公司36,034,6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28%,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新京報》消息,過去幾個月,賈躍亭不斷通過股票質押來解決樂視網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截至今年7月,賈躍亭已質押其所持有的樂視網股份總數的70.52%,占公司總股本的31.17%。2014年8月,樂視還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45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賈躍亭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樂視會逐步釋放出一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來做一些股權融資,一方面其個人的投資壓力就不會那麽大,另一方面,樂視自有的非上市業務現金流快速回籠,然後來償還貸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