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雷軍,從天神回到了我尊敬和熟悉的老領導。

科技雜誌《連線》(WIRED)封面人物一直以來都備受科技界關註,即將出版的英國版四月刊,封面文章是中國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封面標題非常特別:

“是時候山寨中國了!(It’s time to copy China)”

文章作者是該刊主編大衛-羅恩,他於去年底到總部位於北京的小米公司進行了采訪。

在全球都認為已經是紅海的手機市場,連諾基亞、摩托羅拉、西門子這樣的國際巨頭都紛紛倒下的時候,雷軍攜小米手機上映了一場國產逆襲大戲,並正在沖頂全球之冠。

這一切,那麽熟悉。

因為,這簡直是聯想集團“貿工技”路線的翻版。

【聯想】

1996年聯想集團時任總裁柳傳誌在接受《中國青年報》的采訪時,首次提出‘貿工技’的說法,即首先通過銷售建立市場優勢,進而涉足生產制造提升利潤,最後積累和投入實現技術領先”。1998年《計算機世界》刊登柳傳誌宣揚“貿工技三級跳”的文章,聯想從此成為IT業內“貿工技”的代名詞。

在IBM、Compaq、AST、DEC、DELL、HP、Aplle以及數不清的國內兼容機組裝機的紅海之下,聯想憑借“質優價廉、服務優異、渠道直管”,殺出重圍,成為中國市場第一的PC巨頭。

2004年,聯想電腦集團收購了IBM的PC業務,達到了歷史上輝煌的頂峰。

時間飛逝,一位叫雷軍的年輕人,用勤奮工作換來了“中關村勞模”的稱號,但並沒有獲得與之相配的江湖地位。曾經的小兄弟馬化騰、周鴻祎們都已經在互聯網時代指點江山,雷軍進行了反思。

這個反思也許來自於卓越網時期。卓越網是金山軟件從高春輝手里收購來的軟件下載站,在聯想投資之後成為電子商務最早的旗幟。雷軍自然成為聯想系成員,接受了大量的聯想文化教育。比如:“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小米】

2010年,通過賣掉卓越網而成功實現財務自由的雷軍,決心再為自己的人生搏一把。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搭班子”有了小米七劍客;然後“定戰略”有了“雷氏互聯網思維”七字決;現在“帶隊伍”做小米生態,不知道會不會建立“七兄弟”產業鏈~

從“貿”字看,我們毫不懷疑所有的雷軍系產品都會大賣,取得和聯想一樣的地位。

從“工”字看,雷軍很早就切向了制造環節,通過預售、量產、延期交付等,將制造業的利潤已然拿到自己手里,而不必像聯想老師一樣的去自建工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湖北人就是贊!

但是,但是,但是,和聯想一樣,接下來要跨越的坎兒,很大、很大、很大,就是“技”。

【華為】

做行業比對時,一般業內喜歡用華為和聯想對標。

華為比聯想晚成立2年,和聯想同為中國IT業的代表者,都是在國內打下堅實的市場基礎後,走上了曲折的全球化之路。

1985年——1995年十年間,聯想銷售額遙遙領先,華為屈居聯想之後,到1995年,聯想銷售額67個億,華為才15個億,只有聯想的五分之一。而當時聯想論利潤、研發能力、業界地位、品牌價值等等都遠遠超過華為,可以說1995年的華為對於聯想來說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到2012年,華為銷售額為聯想的1.2倍,但凈利潤是聯想的5.2倍,而華為市值1200億美元,聯想110億美元。

原因業內人士都知道,華為一直在“技”上的投入非常大,歷年是國內知識產權申請的排頭兵。當然聯想申請的專利也不少,但大多數是外觀、實用等無關痛癢的領域,而華為基本都在核心技術。也正因如此,華為在全球市場硬碰硬的用實力和愛立信、諾基亞們搶市場。

“貿”和“工”建立的優勢,形不成壁壘。2015年,受小米成功的啟發,借助於技術能力的基礎,僅僅2年時間,華為的手機銷量僅次於老師。

【雷軍】

聯想文化里還有個“複盤”。

2016年剛開初,雷布斯就開始複盤了。

小米不再擴張子系,開始深耕。

成立探索實驗室,開始技術積累。

甚至,連“5年不上市”也更新為“可以考慮IPO”。

雷軍,從天神回到了我尊敬和熟悉的老領導。

【其他】

國內要複制小米模式的挺多,可惜都還是“貿工技”這套路。不過是PC時期的長城、方正、同方......呵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