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旅遊籽】橫瀾明燈 最後的守塔人

1 : GS(14)@2016-11-26 14:02:23

橫瀾島:橫瀾島由橫瀾頭及橫瀾尾兩個小島組成,建立燈塔前只是一個荒島,所有設備建於南面的橫瀾尾,島上現在除了自動化燈塔,還設有天文台的自動化氣象站。



【旅遊籽:假日散心】有燈,就有人。人稱牛奶叔的黎國強,今年83歲,自六十年代開始在橫瀾燈塔駐守,直至1989年燈塔系統全自動化,這份工一打就28年,「6個人看守,有幫辦,開初做四個禮拜,休息兩個禮拜,後來做一個禮拜放一個禮拜。以前在島上睇船,睇到有船經過便向幫辦滙報,由幫辦負責打燈。」牛奶叔指的打燈,是指利用長短燈號打摩斯密碼記錄船名,是早期航海溝通方法。



位於香港東南端的橫瀾燈塔,鄰近蒲台島,是船隻從南中國海回港必經之地,1893年已經開始為船隻導航,島上的燈器照程達26海里,每15秒自轉一次,非常容易辨認。從前燈塔只有外國人看守,50年代才開始有華人上任,但荒島資源有限,生活艱苦,「我習慣了,好多人頂唔順,要走。」直至七十年代,島上才陸續增設直升機坪、發電機房、碼頭等設施,不過水源始終靠大自然,「以前島上用儲水,雨水沿斜坡流落六個大水缸,儲備慢慢用,當年香港制水,島上都不怕無水。」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看守員伙食也要自己包辦,「自己買夠入去,會種菜、釣魚,泥鯭、石狗公呀,很多魚都釣到,有時會用菜同船家換魚。」牛奶叔雖然年過80,記憶力減退,直到今日依然會行出石澳海灘,遠眺燈光不滅的橫瀾島,一旦發現燈塔出問題,更會通報海事處維修,「好多事也忘記了,鍾意返去橫瀾島工作,無憂無慮,好開心。」早期漁船設備簡陋,只靠指南針定位,加上天氣變幻莫測,船隊身處汪洋大海,容易迷失方向,牛奶叔把關28年的橫瀾明燈,早已成為船家的救命燈,「早期沒有衞星導航,橫瀾燈塔是救命燈,因為橫瀾島距離香港大約幾個鐘船程,一見到橫瀾島燈,一路向燈的方向航行就到香港。」有40年開船經驗的梁炳坤船長,二十年前經常出入外海及本地海域捕魚「橫瀾島的閃燈,比普通燈塔光好多。」遇上海面煙霧瀰漫,光線模糊,守燈員更會響起號角,令他們知道自己的位置,「現在GPS普及化,知道自己艘船向那個方向航行,燈塔航道一目了然。」燈塔百多年的發展,傳承的不只是歷史,還有上一代人在海上的搏鬥故事。



牛奶叔記得一位前外國守燈員,名叫賓士,死後遺願葬在橫瀾島上,1989年看守員撤離,其家人也將墳墓搬走。

梁炳坤船長認為雖然有科技輔助,但航海始終靠經驗,因為天氣會影響航行速度。


多用途輔航燈

海中的燈標發出紅色光,代表附近水域可能有礁石,容易發生危險。

香港的輔航設備中,包括燈塔、燈標、浮泡、船燈等,圖為加裝訊號燈的浮泡。

鯉魚門入口的兩座紅綠燈塔,晚上分別發出紅色及綠色閃燈,成為港口界線。


海事博物館陳設的燈塔,仿照橫瀾燈塔設計,中央位置的橫瀾燈塔AGA燈,每30秒閃亮兩次,1950年投入服務,直至1989年退役。

記者:王佩兒攝影:伍慶泉、徐振國、林栢鈞、楊錦文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6/19845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