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的外商投資增速超過20%,創今年以來最高值,商務部預計全年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水平將比較接近。
16日公布的商務部數據顯示,11月當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6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市場預期僅為1.1%,上月增速為1.3%。
中國證券網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FDI一直保持較低的增長水平,個別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而11月FDI達到兩位數的增長,這與當月產生重大項目相關。
報道還提到,FDI數據受大項目影響月度波動會較大,更應關註整體趨勢。今年1-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62.4億美元,同比增長0.7%,基本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值得註意的是,今年以來乃至今後的趨勢是FDI更多的是由傳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服務業使用外資額同比保持增長,而農林牧漁、制造業都出現了下降,占比較重的制造業降幅最大,同比下滑13.3%。
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分別為香港、新加坡、臺灣省、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合計投入1000.1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4.1%,同比增長1.9%。
其中,韓國和英國對華投資分別為35.9億美元和12.5億美元,同比增幅較高,分別為22.9%和28%;日本對華投資40.8億美元,同比下降39.7%;美國對華投資24.6億美元,同比下降22.2%。此外,歐盟28國對華投資61.7億美元,同比下降9.8%;東盟對華投資58.7億美元,同比下降23.6%。
對外直接投資方面,商務部數據顯示,1-11月累計對外直接投資8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其中11月當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79.2億美元,同比下降26.1%。
“我們分析全年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處於一個比較接近的水平,不排除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但也很難說會一定超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發布會上稱。
具體數據如下:
中國11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22.2%,預期1.1%,前值1.3%。
中國11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03.6億美元,前值85.3億美元。
中國1-11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0.7%,前值-1.2%。
以下是商務部發布的情況:
一、 關於國內市場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國內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基本平穩,發揮了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1-11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7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緩1個百分點;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個百分點。11月當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在連續5個月小幅回落後企穩回升,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為今年以來最高水平。1-11月份消費市場主要特點:
一是大眾化服務消費升溫。我國進入到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基本消費向發展型消費升級的階段,大眾化服務消費需求不斷增加。隨著餐飲業加快轉型,大眾化餐飲成為主流,據測算,1-11月限額以下餐飲企業收入增長13.2%。文化旅遊需求旺盛。全年電影票房有望突破300億元,增長38%以上;預計全年旅遊總收入3.3萬億元,增長14.6%。
二是通訊文體類商品銷售加快。1-11月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通訊器材、文化辦公、體育娛樂商品銷售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加快3.2、6.2和5.9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零售額增長29.7%。1-11月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家電、家具銷售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4.2和0.7個百分點。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11月乘用車銷量增長9.2%,同比放緩5.9個百分點。
三是綠色健康消費發展良好。節能環保消費理念深入人心,推動綠色健康消費發展。在政策帶動下,新能源汽車增長提速,1-11月銷售5.3萬輛,近兩個月新增近1.5萬輛。有關數據顯示,1-10月空氣凈化器、凈水設備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6%和72.1%,節能電視、綠色冰箱和變頻空調等商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LED照明普及加速。
四是消費價格漲幅穩中回落。今年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比上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上漲1.4%,漲幅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據商務部監測,1-11月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同比上漲0.8%,其中11月下降1.9%,較上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負增長。從品種看,菜籽油、羊肉、豬肉同比分別下降3.2%、3.3%和8.2%;牛奶、雞蛋、水果分別上漲8.8%、11.2%和11.6%。
五是新型業態與傳統業態發展分化。網絡零售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數據顯示,1-11月網絡購物增長33.3%;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55.9%。傳統業態增速回落明顯,1-11月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分別增長6%、5.5%和4.2%,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1.4、2.8和6.4個百分點。
二、 關於對外貿易情況
據海關統計,2014年11月,全國進出口22681億元,下降0.3%。其中,出口13014億元,增長4.9%;進口9666億元,下降6.5%;順差3348億元,增長60.5%。按美元計,全國進出口3688.5億美元,同比(下同)下降0.5%。其中,出口2116.6億美元,增長4.7%;進口1571.9億美元,下降6.7%;順差544.7億美元,增長61.4%。
一是出口繼續保持穩定增長。11月當月,機電產品出口1227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55億美元,分別增長3.9%和2.5%,其中手機和彩色電視機出口分別增長12.8%和7.8%。增幅比較大的商品包括:礦物肥料及化肥出口12.3億美元,同比增長91.2%;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出口46.8億美元,同比增長77.4%;鋼材出口6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8%;玩具出口11.8億美元,同比增長20.2%;
二是對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出口較快增長。11月當月,對印度、東盟和南非出口分別增長24.5%、14.3%和7%,合計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5.2%,對出口增量貢獻45.2%。對美國和香港地區進出口均增長2.2%,對歐盟進出口與去年同期持平,增速較上月分別回落4.4個、20.4個和6.1個百分點。對日本進出口下降6.7%,連續四個月負增長。
三是中部地區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1月當月,中部地區進出口319億美元,增長15%,連續四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東部地區進出口3088億美元,下降1.9%。西部地區進出口281億美元,下降1.6%,增速為2013年6月以來最低。
四是加工貿易小幅增長,其他貿易增速回落。11月當月,加工貿易進出口1304億美元,增長2.5%。其他貿易進出口463億美元,下降7.5%,增速較上月回落15.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1921億美元,下降0.6%。
三、 關於吸收外資情況
2014年1-11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1296家,同比增長4.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62.4億美元(折合65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7%(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下同)。11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057家,同比下降8.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3.6億美元(折合63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2%。1-11月吸收外資有以下特點:
一是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1-1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5.5億美元,同比增長7.9%,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55.1%;其中分銷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分別為70.2億美元、36.3億美元。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4.8億美元,同比下降5.5%,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1.4%。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59.3億美元,同比下降13.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33.8%;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分別為54.2億美元、36.2億美元、27.2億美元。
二是主要國家/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1-11月,實際投入外資金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香港、新加坡、臺灣省、日本、韓國、美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合計投入1000.1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4.1%;同比增長1.9%。其中,韓國和英國對華投資分別為35.9億美元和12.5億美元,同比增幅較高,分別為22.9%和28%;日本對華投資40.8億美元,同比下降39.7%;美國對華投資24.6億美元,同比下降22.2%。此外,歐盟28國對華投資61.7億美元,同比下降9.8%;東盟對華投資58.7億美元,同比下降23.6%。
三是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較快。2014年1-11月,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85.3億美元,同比增長0.4%;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10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4%;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75.6億美元,同比下降7.2%。
四、 關於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情況
對外直接投資。今年1-1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的540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518.2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前11個月累計實現投資8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其中11月當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86.7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為79.2億美元,同比下降26.1%。截至11月底,我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89萬億元人民幣(折合6332億美元)。
1-11月,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日本等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671.6億美元,占我國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74.8%。其中對中國香港的投資同比增長13.3%;對歐盟和日本的投資分別增長195%和80%;對美國投資46.4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對澳大利亞、東盟投資同比分別下降29.8和3.8%。受上年大項目影響,對俄羅斯投資下降76.7%。
1-11月,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371.1億美元,同比增長33.6%,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41.3%,較上年比重增加6.7個百分點。廣東、北京、山東位列前三。
對外承包工程。今年1-11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7453.9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為1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0.6%,新簽合同額9892.2億元人民幣。以美元計為1609.8億美元,同比增長12.5%。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550個(上年同期538個,增加12個),合計1326.7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2.4%。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302個,同比減少8個。
截至11月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累計簽訂合同額1.33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9140.6億美元。
對外勞務合作。今年1-11月,我國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9.8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3萬人,同比增長14.5%;其中承包工程項下派出24.1萬人,勞務合作項下派出25.7萬人。11月當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0.3萬人。11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100.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9萬人。
截至11月底,對外勞務合作業務累計派出各類人員742萬人。
五、 關於服務外包情況
2014年1-11月,我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6.87萬份,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918.4億美元和689.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5%和29.2%。主要特點有:
一是在岸服務外包快速增長。1-11月,我國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608.4億美元和466.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9%和24.3%;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310億美元和22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4%和40.8%。
二是美、歐、港、日為國際服務的主要發包市場。1-11月,我國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分別為109億美元、66.9億美元、63.9億美元和50.1億美元,合計為289.9美元,占執行總額的62.1%。
三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作加深。1-11月,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06.1億美元和80.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3%和31.5%。其中承接東南亞11國的服務外包執行金額43.2億美元,同比增長達50%。通過積極開展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服務出口,有助於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四是服務外包就業規模穩步擴大。1-11月,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62.9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43.5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9.1%。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國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7686家,從業人員599.1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399.4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6.7%。
五是服務外包產業向高端業務拓展。1-11月,我國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知識流程外包(KP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執行金額分別為246.8億美元、154.4億美元和65.3億美元,占比分別為52.9%、33.1%和14.0%,同比分別增長22%、28.4%和23.6%。企業的交付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服務外包產業逐漸向高端業務拓展,生物醫藥研發、產品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高附加值的知識流程外包與提供商業解決方案的業務流程外包占比日益增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這筆高達8億元的搬遷獎勵很可能使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601005.SH,下稱“重慶鋼鐵”)在2014年度扭虧為盈。
12月20日,重慶鋼鐵發布公告稱, 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渝富集團”)、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鋼集團”,重慶鋼鐵的第一大股東)在12月19日共同簽署《搬遷獎勵協議》。
渝富集團在協議簽署後2日內一次性向公司指定的銀行賬戶支付人民幣8億元,作為渝富集團對公司積極配合搬遷、提前完成搬遷目標所給予的獎勵。
重慶鋼鐵的賬面上增加了8億元巨額現金後,加上此前的變賣公司資產、土地和下屬子公司股權,很有可能在2014年度扭虧為盈,洗去年同期高達20億元的虧損。
一位重鋼集團中層幹部向經濟觀察網透露,三年前,重慶鋼鐵就開始搬遷,重鋼集團原租賃給重慶鋼鐵7446.22畝老廠區土地,按照協議由渝富集團收購儲備,並約定提前實現土地儲備會依據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執行過程中,重慶鋼鐵及時停產、拆除、搬遷,渝富集團因此獲得了重慶主城的一個超級大的黃金寶地。
2013年9月27日,一宗原重慶鋼鐵廠區大渡口60畝土地以7億元總價拍出,每畝單價1173萬元,創出大渡口地區土地售價新高。
搬遷之後的幾年來,重慶鋼鐵因為鋼鐵行業不景氣,陷入虧損,只有通過不斷的變賣資產和出售子公司股權來扭轉困局。
在相關的利好公告刺激下,重慶鋼鐵今日盤中突破新高,每股最高價格觸及4.16元,漲8.05%,但最終以每股3.74元報收,跌2.86%。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20元和5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39元和0.43元,調價執行時間為12月26日24時。
這是今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也創下2013年3月實施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以來的最大降幅。
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6775和5500元。其他成品油價格相應調整。
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是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根據12月26日前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變化情況計算確定的。12月中旬以來,受全球石油市場供應充裕、需求乏力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震蕩下行,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繼續回落。
此前兩次油價下降皆因成品油消費稅上調而抵消或縮小降幅。截至發稿,財政部尚未宣布進一步上調成品油消費稅。
回顧前期,今年國內成品油已經歷4次上調,14次下調,本次將是第15次下調。
以下為發改委文件原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通知
發改電[2014]4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物價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降低成品油價格。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供軍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儲備用汽、柴油(標準品,下同)供應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20元和50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6775和5500元。其他成品油價格相應調整。調整後的成品油標準品價格見附件1。
二、供交通、民航等專項用戶汽、柴油最高供應價格等額調整。調整後的汽、柴油標準品最高供應價格每噸分別為 7175元和5900元。其中,供漁業、林業、農墾用汽、柴油供應價格暫按供軍隊用油價格執行。
三、各地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和批發價格等額調整。調整後各省(區、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水平見附件2。
四、其它相關價格政策按《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執行。
五、液化氣最高出廠價格按照與供軍隊等部門用90號汽油供應價格保持0.89:1的比價關系確定,供需雙方可在不超過最高出廠價格的前提下協商確定具體價格。
六、調價執行時間為2014年12月26日24時。
七、相關價格聯動及補貼政策按現行規定執行。
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要組織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確保市場穩定供應;並督促所屬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自覺維護市場價格秩序。
九、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種價格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成品油市場的穩定。同時要加強成品油市場動態和價格監測,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配合有關部門采取應對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四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曾表示盧布危機已經解除,當天盧布匯率的確很“爭氣”地反彈,創三周新高。可暫時送走了盧布危機,俄羅斯還面臨財政危機。昨天Siluanov稱,如果俄政府不改變現有的預算結構,用作應急儲備的主權財富基金三年內就會資金告竭。
Siluanov的上述警告並非危言聳聽,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俄羅斯33%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油,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創收占去年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68%。當時國際油價還高達每桶108美元。今年6月以來,油價跌幅超過40%,跌至五年來最低點,現已跌破每桶60美元。EIA預計,若國際油價未來12個月持續在約每桶60美元,俄羅斯僅出口原油收入的損失就約有800億美元。
俄羅斯的國際儲備包括央行的儲備和兩大主權財富基金Reserve Fund和National Wellbeing Fund。截至本月1日,前者規模為889億美元,後者為800億美元。俄羅斯財政部表示,明年Reserve Fund將至少提供5000億盧布用於填補財政支出的缺口,還計劃動用National Wellbeing Fund的資金幫助銀行增加資本金,以及資助基礎設施項目。
Siluanov昨日表示,如果國際油價處於每桶60美元的低位,明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可能下滑約4%,預算赤字約相當於3%以上的GDP。他說:
“如未有任何決策,2016-2017年,我們就會耗盡所有這些(基金)儲備。國防占了很大一塊,占預算支出的三分之一。我們需要重新安排,調整基礎設施、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結構。”
Siluanov預計,由於政府要投入1萬億盧布用於銀行業重組,今年俄羅斯財政預算赤字與GDP之比將達到約0.7%,此前財政部預計預算盈余與GDP之比將達0.7%。
俄羅斯政府儲備本周已現警報:俄羅斯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上周外匯儲備減少了157億美元,為2009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截至12月19日,俄羅斯的外匯儲備降至3989億美元,較今年的峰值減少了22%。為遏制盧布大貶值,俄羅斯央行頻頻拋售美元幹預匯市,這是2009年以來首次外匯儲備低於4000億美元。
本周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下調了俄羅斯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將其列入負面觀察。這意味著俄羅斯的主權債可能會十年來首次失去投資級的信用評級。
標準普爾當時表示,未來的90天內,俄羅斯主權債至少有50%的可能性會被降至垃圾級。今年4月,標普已將俄羅斯評級降至僅比垃圾級高一級的BBB-級。標準普爾在聲明中提到,下調評級展望“源於我們認為俄羅斯的貨幣靈活性正在加速惡化,經濟疲弱正在對其金融系統造成影響。”
彭博調查經濟學家結果顯示,俄羅斯面臨2009年以來首次經濟衰退,經濟增長收縮可能持續兩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鐵路投資建設快速增長之際,“克強指數”三大指標之一鐵路貨運量連降第十一個月,同時“克強指數”也刷新年內次低,僅略高於8月份最低點。
所謂“克強指數”是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表示,要真正了解他所在的遼寧省的經濟狀況,他寧願關註另外3個指標:用電量、鐵路貨運量以及貸款發放量。這幾個數據無法人為造假,反映了制造業為主的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此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明“克強指數”,將上述三大數據加權平均,被認為更準確地提前反映了中國經濟。
本月30日,中國發改委網站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3.2億噸,同比下降6.5%,降幅比10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完成貨物周轉量2354億噸公里,同比下降6.4%,降幅比10月份收窄1.1個百分點。
此外今年1-11月份,全國鐵路累計完成貨運量35億噸,同比下降3.2%,降幅比1-10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1-11月份,全國鐵路完成貨物周轉量25201億噸公里,同比下降5.2%,降幅比1-10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
隨著鐵路貨運量數據的出爐,11月“克強指數”的三大要素全部公布。雖然此前發布的11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有所回升,且新增人民幣信貸也大超預期,但克強指數仍然繼續走低,不過降幅較上月收窄,當前數值為年內次低,也是2009年以來第三低的月份。
不過,盡管鐵路貨運量持續下降,但鐵路投資建設卻依然如火如荼。本月28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在201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2014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國務院下達的8000億元建設任務,新線投產8000公里。2014年10月以來,發改委接二連三地批複了為數眾多的鐵路項目,初步測算,這些鐵路項目的投資總額在1萬億元以上。
北交大運輸學院教授胡思繼分析稱,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原先粗放的發展方式需要大量煤炭、礦石等原材料,這種狀況將逐步改變,這導致以大宗貨物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鐵路貨運也受到牽累。
未來,隨著電子商務等新型虛擬經濟的不斷發展,白貨等高附加值的貨物運輸將越來越成為主流,目前鐵路部門也正在積極根據形勢變化,開發一些新的業務,推出貨運專列、電商專列和中外之間的貨運專列,但轉型期內的陣痛期將會延續一段時間,因此未來數年內鐵路的貨運形勢都將比較嚴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五年之內,亞洲最大消費電子公司三星電子的所有產品都將接入物聯網。
三星電子首席執行官尹富根(Yoon Boo-keun)在拉斯維加斯進行的消費電子產品展覽會(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上表示,2017年,三星出售的90%的產品將接入物聯網系統,五年之內達到100%。
他還表示,為了加速該計劃的實施,三星今年將向開發者投資超過1億美元。
據彭博社,三星正在重新定位自己為聯網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生產商以攫取在2020年有望達到7.1萬億美元規模的物聯網市場的份額。三星的智能手機業務受到了蘋果公司和中國廉價手機生產商的沖擊。
尹富根表示:
物聯網有變革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潛力。作為一個行業,我們的任務就是整合不同行業所做的事兒,變潛在為現實。
彭博社調查的6位分析師的預期中值顯示,三星公司消費電子部門四季度運營利潤可能會從去年同期的6600億韓元降至2500億韓元。三星業績快報將在1月8日公布。
去年第三季度,因產品價格下降和來自中日企業競爭的加劇,三星消費電子部門利潤下滑超過8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荷蘭國際集團(ING)因準確預測2014年歐元跌勢榮登彭博2014年全球最準確外匯預測機構寶座。這家機構認為如今沒有理由改變其當前策略,獨樹一幟地料歐元兌美元兩年內將跌到平價。
據彭博新聞社,ING繼續預計歐元將一路貶到1美元,這個匯價上次出現在2002年。遠超彭博調查30位分析師得出的預估中值,為歐元到2016年末將跌到1.16美元。
歐元兌美元匯價從去年5月的高點1.3993美元開始滑落,跌勢一發不可收拾,截至今天報1.1762美元,已跌去16%。
ING認為,歐洲央行為激勵低迷的歐元區經濟和避免經濟陷於通縮而采取的措施,給歐元將帶來的後果會比其他多數機構預測的更加可怕。隨著歐洲央行將擴大貨幣供應,尤其是美聯儲將升息更增添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之後,極少有投資者會需要歐元。
“我們是最看空歐元/美元的機構之一,”ING駐倫敦外匯策略師PetrKrpata對彭博新聞社表示。“看來似乎美聯儲將會提前而非延後開始升息,甚至可能就在第二季度稍晚,此舉將進一步導致兩地貨幣政策的分化。”
ING在2014彭博外匯預測排名中拔得頭籌,在2014年初ING預測歐元在年底前將跌13%至1.20美元,而當時彭博經濟學家調查預期中值為1.28,最終歐元對美元以1.2098的價格告別了2014年。
當前看空歐元成為投行的主流趨勢,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當前跌勢過猛,可能需要等待回調。
例如法國巴黎銀行本周四報告稱,預計年底匯價將跌至1.15,並且匯價還有進一步下行的風險。但目前應等到匯價反彈至1.20上方後再入場做空。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外匯業務主管Kit Juckes稱,傾向於做空歐元兌美元,但他表示,應設定緊密的止損位,因為該匯率跌勢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並且沒有出現反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表示,美聯儲官員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提高短期利率,不過,因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疲軟、油價下跌、通脹放緩感到擔憂,長期利率將有所降低。
在1月27 - 28日的政策會議後,官員們可能會在聲明中重複:他們將對加息保持“耐心”。這意味著至少在接下來的兩個會議上或6月之前不會加息。
多位美聯儲官員表示,他們預計將在今年年中調整接近於零的短期基準利率。最近的經濟和市場發展造成一些美聯儲官員的恐懼,如果這種恐懼持續下去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推遲行動。不過,一些美聯儲官員依然表示他們預計今年將會加息,對推遲加息不予置評。
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我認為開始正常化貨幣政策非常重要。即便我們開始正常化貨幣政策,利率依然會非常的低。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上周五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年中依然是美聯儲最佳加息時間。考慮到整體經濟的健康程度,我最關註的是潛在的通脹——工資增長和物價。我不認為通脹將在我們加息時達到2%。我們加息時也無需通脹達到這一目標。
Hilsenrath表示,如果美聯儲計劃在6月加息,那其將在3月把“耐心”的措辭從聲明中剔除。通脹如果繼續走低或將讓美聯儲推遲加息。而另一方面,就業市場的進一步好轉和經濟的增長將鼓勵美聯儲加息。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美國12月就業市場繼續回暖新增就業達到25.2萬人,超過20萬每月的非農就業人口增長已持續了11個月時間,這是1995年來最長的一次,使得全年新增就業人口接近300萬,創15年來最多。失業率也跌至5.6%的七年新低。
不過,12月,美聯儲主席耶倫最為關註的薪資增長速度大幅低於預期:首先11月的薪資同比增速由2.1%下修至1.9%,而12月增速更是降至1.7%,為2012年以來最低。而耶倫認為的理想目標增速約為同比3.5%。同樣,美國的通脹也遠低於美聯儲2%的政策目標。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美國12月CPI環比下降0.4%,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12月CPI同比增長0.8%,為2009年10月以來最低漲幅。
緩慢的薪資增速和低迷的通脹讓不少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推遲加息。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美聯儲官員Jeremy Stein表示,
直到上周,我都認為美聯儲將在6月加息。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也令美聯儲官員感到擔憂。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上周表示,國債收益率的下跌表明投資者並不認為通脹將在未來幾年內達到2%。
國債收益率往往隨著實際和預期通脹而波動。如果投資者相信通脹將開始上升,國債收益率應該上漲而非下降。不過,一些美聯儲官員表示,國債收益率的下跌主要是由於全球資本從歐洲湧入美國資產。這些官員準備暫時忽略國債收益率的下跌,直到有其它證據顯示美國通脹大幅放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年12月,中國房地產投資顯著下滑,而銷售繼續回暖,再創年內新高。
201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036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比2013年回落9.3個百分點。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435億元,較11月9381億元的投資有所回落,顯示出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低迷。
而與房地產投資低迷形成對比的是房地產銷售的回暖。1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8932萬平方米,高於11月的1322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1811億元,比11月增加3715億元。單月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創2014年新高。
交通銀行研究院夏丹在報告中指出:
2014 年末一線城市量價齊升,其他多數大中城市成交明顯築底回暖,房價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這是政策面松綁、流動性寬松環境下房企以價換量與需求擇時入市相結合的結果。而投資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非熱銷地區難以提振。預計 2015 年成交將繼續小幅回暖,轉正為個位數增長;房價環比上半年或可轉正,全年同比可能穩中微升;投資增速上半年下探仍將持續,下半年有可能企穩。
除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外,房地產企業施工面積和土地購置面積也顯示出了開發商投資熱情不高。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2648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338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0020億元,增長1.0%,1-11月份為下降0.1%。此外,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萎縮0.1%,進一步顯示出房地產企業投資的低迷。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月提到,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決策層頻出定向調控樓市的舉措。去年9月30日,中國央行和銀監會共同出臺信貸新政,提出對於首套房“認房不認貸”的標準,並重申最低利率優惠。10月中旬,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出臺政策,降低公積金貸款購房門檻。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穩定住房消費”的說法。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同時,在多數城市已經松綁或取消“限購”的基礎上,各地陸續發布了多項利好房地產業的產業和區域發展政策。上述近幾個月的利好政策的出臺幫助中國樓市回暖,推升了房地產的銷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歐央行QE規模超預期,標普四連漲收盤創年內最高,德股創歷史新高。黃金五個多月來首次收1300美元上方。美國原油庫存超預期,美油大跌。歐元創11年新低。
標普500指數漲31.03點或1.53%,報2063.15點;道瓊斯工業指數漲259.70點或1.48%,報17813.9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82.98點或1.78%,報4750.40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暴跌13.00%,收16.40。
周四,美股高開,此後震蕩走高,收盤時三大股指全線上漲,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受國債收益率走高推動,金融股領漲,因投資者認為利率走高利好銀行。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為30.7萬人,多於預期的30萬人,環比減少1萬人,為連續第三周超過30萬人。油價大跌可能開始明顯影響美國產油州就業,德州等五州首申持續上升。美國11月FHFA房價指數環比增0.8%,高於預期的增0.3%,10月數據從環比增0.6%修正為環比增0.4%。美國11月FHFA房價指數同比增5.3%,10月為同比增4.5%。
美債收益率上漲,黃金上漲,WTI油價下跌。歐央行宣布QE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先是下跌,但隨後走高,收盤上漲4個基點,收報1.90%。歐央行QE規模多於預期,黃金上漲0.5%,收於1300美元/盎司上方,為五個多月來首次。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增加1007.1萬桶,預期為增加270萬桶。美國原油供應量達3.979億桶,是EIA有周度和月度數據記錄以來,1月同期最高水平。受該數據影響,WTI油價跌幅擴大,收跌3.1%。
歐洲股市普遍上漲。德拉吉宣布,2015年3月起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成員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QE總規模有望近1.2萬億歐元。歐央行強調,如有需要將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QE的風險主要由歐元區各國央行承擔,但歐洲機構債券部分風險共擔。歐央行下調TLTRO定價10個基點。受歐央行QE提振,歐股大漲,泛歐績優300指數創7年新高。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大跌。10年期意大利、西班牙國債收益率大跌超10個基點,創歷史新低;同期德債收益率跌5個基點,達到0.45%。歐元暴跌2%,創11年多新低。丹麥央行四天內第二次降息,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為歷史最低;維持貸款利率0.05%不變。
亞洲股市大多上漲。滬指漲0.59%,創業板再創新高。多元金融、航空、船舶、有色漲幅居前,銀行股下跌。中國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釋放流動性,為一年來首次,7天期逆回購的中標利率為3.85%,低於銀行間市場5%左右的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房屋不動產有望納入稅務抵扣範圍,改革或帶來超8000億元的減稅規模,進一步刺激投資。恒指漲0.70%,博彩股、中資電訊股、內銀股漲幅居前,華潤創業領漲藍籌。日本股市漲0.28%。
原油市場走勢:
美債市場走勢:
外匯市場走勢: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漲1.53%;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1.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1.78%。
泛歐績優300指數收漲1.6%,收報1453.28,創7年新高;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02%;德國DAX指數漲1.32%;法國CAC40指數漲1.52%。
日本股市漲0.28%,恒指漲0.70%,滬指漲0.59%。
富時環球指數漲0.67%;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漲2.04%。
美元兌歐元暴漲,美元兌日元上漲;歐元創11年多新低。
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0.5%,收於1300.7美元/盎司,創五個多月新高。
2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下跌3.08%,收報46.31美元/桶。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4個基點,收報1.9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