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效能政府》 過去兩年,沉寂已久的台灣社運聲勢再創高峰,民眾對政府已忍無可忍。其實,制度缺陷與選民意識不彰,才是台灣政治總是讓人失望的根源。 撰文‧郭淑媛 某位行政院前院長曾告訴《今周刊》記者,有一次他去立法院遊說立委一項政策,立委問他:「你有票嗎?」他答:「我的老闆(指總統)有六八九萬票。」立委立刻說:「那叫你老闆來!」這段對話,具體反映出台灣憲政體制的問題,行政院長沒有民意基礎,權力來源是總統,卻須向立法院負責,總統反而不受任何監督制衡,形成「總統有權無責,閣揆有責無權」的憲政困境。 今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就是當總統的民意支持度只剩九%,卻仍要硬推一個政策支持度不到三成的《兩岸服貿協議》所引爆。英國《經濟學人》五月初報導:「街頭示威反映著對台灣脆弱政治體制的幻滅,馬英九未來兩年會是跛鴨狀態,台灣的未來可能會在街頭決定。」為什麼會演變成街頭決定?答案就是我們的政治體制設計出問題。 同樣的爭端若發生在日本,首相可以解散國會,訴諸民意,讓新選出的國會來決定政策走向。十一月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解散國會、眾議院改選,就是要將「安倍經濟學」的存廢交由選民決定。 但台灣做不到這點,以至於民眾只好上街頭施壓。如果壓力夠大,夾在黨意與民意間的立法委員頂多「不處理」問題,並不是真的決定政策的方向。像台灣今年兩起重大抗爭行動,太陽花學運以及反核大將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只是讓《服貿協議》被凍在立法院、行政院宣布核四停工。但這是否代表服貿就此不簽了,核四以後都不運轉了?大家也不清楚。 這幾年,台灣政治就是這樣空轉。例如:核四問題沒有清楚做出結論,台灣就沒有能量與魄力,去討論下一階段的能源政策。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讓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台灣勢必要面對憲政體制改革。台灣的憲政體制,無論是總統、行政院或立法院的運作機制設計,處處是地雷,彼此不斷互相拉扯牽制,隨時都會引爆爭議。 問題一,總統有權無責,人民直選產生的總統,握有很大的權力,卻不必向任何權力制衡機構(如立法院)負責。造成民調支持度只有九%的總統,可以推動爭議政策。 問題二,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行政院部會首長都不是民選產生,也沒有經過立法院同意,全部沒有民意基礎,權力來源來自總統,施政重點自然不會以民意為優先考量,而是實踐總統的意旨。馬政府復徵證所稅政策爭議,即為例證。 問題三,立法權箝制行政權,立法院議事效率不彰,往往為反對而反對,使得政府無法有效運作。前總統陳水扁任期內,因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少數,施政窒礙難行;馬英九出任總統至今,國民黨在立法院雖擁有絕對多數或相對多數席次,但他的重要政策如年金改革,也是動彈不得。具有政策急迫性的重大法案,常常經年累月地拖延。國家,就這樣被卡住了。 為何會產生這三大問題?研究憲改的前立委林濁水指出,讓內閣和民意基礎銜接,是民主國家的普遍原則,內閣制國家,閣員由國會議員兼任;總統制的美國,政務官都要經過國會聽證行使同意權;法國的半總統制,閣揆上任前往往先主動要求國會信任投票,閣員主要由國會議員停止議員職權後上任;但台灣在一九九七年修憲,取消立法院的閣揆同意權,少了這道銜接民意的機制。 再者,目前的憲政制度設計,也造成行政院院長有責無權,行政院院長卻必須向立法院負責,但決策權卻在總統手上,行政院院長往往成為「替死鬼」,不少卸任閣揆私下即有此感嘆。 弔詭的是,決定國家政策的行政院院會或部長級會議,擁有最高權力的總統不能主持,而由沒有真正決策權的行政院院長主持;導致在政策形成的程序中,總統的權力變成空白,往往出現政策執行的落差,使得決策品質不佳,總統反而做不了事。 再加上,行政、立法關係失衡,立委動輒議事杯葛,與功能不彰的總質詢制度,往往對行政系統形成掣肘;而朝野惡鬥、立院黨團密室協商,以及缺乏國會調查權,也讓立法院議事能力低落、立法品質粗糙,成為現在政府難以運作的原因之一。 台灣一九九七年修憲雖然賦予總統解散國會權力,但這個權力卻是被動的,必須在立法院對行政院提出不信任案;當不信任案成立、倒閣成功時,總統必須撤換行政院院長或解散國會。 這項制度設計,讓行政、立法兩權相互牽制,十幾年來從未運作,因為,立委只要不提倒閣,就不會有被解散的風險。 歷任總統多以兼任黨主席方式,循政黨決策機制解決爭議,但這項作法常被批評為「違章建築」。林濁水就質疑,國會是人民選出來的,總統透過黨主席身分指揮國會,違背權力分立的憲政精神,在美國絕對行不通。 目前的憲政體制已成為國家亂源,這也是近年來群眾運動接連不斷的主因。要解決國家陷入空轉的危機,惟有朝野努力克服超高的修憲門檻,進行憲政改革,才能正本清源。 中央政府體制無論要朝內閣制或總統制,皆可透過修憲會議尋求共識,最重要的是,透過修改中央政府體制和配套的選舉制度,以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是台灣社會的當務之急。 師法他國 台灣亂源或可有解──主要國家解決重大爭端作法 國家 憲政 體制 解決爭端的機制 日本 內閣制 首相可直接解散眾議院(相當於立法院),進行眾議院改選,並於新國會產生後再重新票選新首相。 眾議院可以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投票,若通過,首相必須接受,或解散國會。 英國 內閣制 首相有權解散下議院(相當於立法院),下議院也可以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投票。 自2011年選制改革公投開始,公投具法律效力,2014年9月即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 德國 內閣制 總理在信任案遭國會否決時,有權向總統提出解散聯邦議會的請求,或提請總統宣布立法緊急狀態,暫時將立法權移交參議院。但當聯邦議會提出「建設性不信任案」(註)並選出新總理時,不得要求解散國會。 法國 半總統制 總統有權直接解散國民議會,進行國會改選;也可主動交付公投。 美國 總統制 沒有解散國會機制,總統要靠遊說方式爭取國會議員支持,所以曾發生白宮發不出薪水的僵局。 註:由於德國是多黨政治,國會新的多數聯盟組成,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之後,必須以過半數的議員選出新任總理候選人才能成立,以確保不會因為倒閣造成國家空轉。 資料來源: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 整理:郭淑媛 行動方案 朝野應努力克服超高的修憲門檻,進行憲政改革,修改中央政府體制,以及配套的選舉制度,以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是當務之急。 |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落款日期為12月12日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央行對今年的經濟增長預估是7.4%,是1990年來最慢的一年(90年時為3.8%),明年經濟增長率料降低至7.1%,房地產投資繼續放緩.
馬駿寫道,“房地產投資放緩造成的下滑壓力”將拖累任何因出口加速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刺激。
馬駿預測中國2015年出口增長加速到6.9%,2015年CPI漲幅為2.2%,與 2014 年相比變化不大。影響 CPI 漲幅的有多種因素,包括食品價格、國內外產出缺口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其中,食品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
上周數據顯示,11月出口同比增長4.7%,進口意外下跌,因需求疲弱。央行預測2015 年,出口增長 6.9%,比 2014 年加速0.8 個百分點;進口增長 5.1%,比 2014 年加速 3.2 個百分點;經常項目順差與GDP 的比值為 2.4%,與 2014 年相比基本持平。
馬駿周末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還表示,根據他的團隊的估計,即使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減速到7.1%,對就業並不會形成大的影響。原因之一是我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下降;二是經濟結構正由制造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變化,而給定同樣的GDP,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比制造業高30%。
“宏觀政策要根據經濟、金融情況的變化微調。從底線上來講,只要就業不出現太大問題,就不需要強刺激舉措。”馬駿表示,自2009年以來杠桿率上升較快,繼續靠加杠桿來刺激經濟的空間已經有限。另外,過度刺激有可能引導資金到更多的高耗能、高汙染行業,創造更多落後產能,加大結構調整的難度。因此,2015年需要穩健的貨幣政策。
對於本輪降息之後貨幣政策“中性區間”的提法,馬駿表示,從經濟學意義上講,這意味著不搞大的擴張和緊縮,而是保持貨幣條件的基本穩定。從技術上來說,貨幣條件通常是實際利率、貨幣增長率和實際有效匯率的加權平均。
隨著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其速度、力度若超出預期,則可能致使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大量資本流出,匯率和資本市場大幅波動,進而導致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減速。
就此問題馬駿表示,新興經濟體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管理過度資本流動的框架。這包括至少五個內容:
首先,要保持本國經濟基本面的健康,以降低受到國際遊資沖擊的概率。
第二,采取靈活應對的宏觀政策。“比如,在出現較多短期資本流入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匯率足夠的彈性、允許匯率升值,有可能降低未來匯率繼續大幅升值的預期,從而降低短期資本繼續流入的沖動。”
第三,如果面對很大的短期資本流入的壓力、常規的宏觀政策難以奏效之時,可以采用對資本流入的審慎管理措施。
第四,加強和完善多邊和雙邊流動性救助機制。
第五,加強主要貨幣發行國與其他國家的政策溝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14 14:09 編輯 幹圖 | Dr2: 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投融資報告 (24張詳圖) 作者:譚偉峰 隨著“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所帶來的創業熱情高漲,2014年互聯網醫療投融資案例數及融資額也水漲船高。Dr.2在其即將出版的新書《移動醫療那點事》一書中對2010-2014年的有關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融資數據做了詳細的統計,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經Dr.2授權對該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 動脈網重新梳理後,從2010到2014YTD,中國互聯網醫療領域獲得融資的項目有95個,參與投資機構有104家,融資次數140起,涉及全國11個地區,披露融資額交易129起,累積交易金額近10億美元,其中最高的投資金額達5.94億美元。 報告要點 1投資市場受創業浪潮影響明顯,2014年融資交易最多,共80起,A輪融資62例; 2北京依然是最熱門的投資城市; 3互聯網醫療產品服務對象集中在患者; 4互聯網醫療行業7大活躍機構; 5移動醫療應用、醫生信息、體檢服務、在線問診、血壓分別成為最熱門細分領域。 融資交易集中在2014年,互聯網醫療成為投資機構的香餑餑 據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投融資數據庫統計,2010-2014YTD近五年國內互聯網醫療創業投資事件140起。其中,2010年融資交易數5起,披露融資額2573.3萬美元;2011年融資交易數10起,披露融資額2645.8萬美元;2012年融資交易數12起,披露融資額4258.7萬美元;2013年融資交易數33起,披露融資額21186萬美元;2014年融資交易數80起,披露融資額69074.3萬美元。從數據上看,更多投資事件集中在2014年,前四年較少,這也反映了互聯網醫療自2013年開始熱起來的市場變化。 ![]() 其中共有131個項目(包含有31個項目獲得多輪投資)在近五年獲得融資,並隨著時間獲得投資的項目數量累年遞增,2013年到2014年增長曲線更為陡峭,這也表明大量的資本在蜂擁入場,動脈網就接觸到多個其他領域的創投基金在2014年做重要的戰略轉移,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互聯網醫療領域相關的投融資項目上來。 ![]() 互聯網醫療投資主攻A輪 從融資階段來看,在已公開輪次的交易中,天使輪44起,B輪18起,C輪12起,D/E/F輪平均1起。而A輪融資事件有62起,幾乎等於天使輪、B輪融資交易的總和,投資機構擁擠在狹窄的行業內被迫從後端慢慢向項目的早期過渡。從交易數據上看,風險投資機構對前兩輪尤其第一輪融資更為關註。A輪總融資額拿到近2.7億美元,居第二。C輪融資額居第一,拿到近4億美元。這筆巨資主要是受丁香園及掛號網在今年夏天分別都獲得騰訊共計1.7億美元投資的影響。 ![]() 融資公司大部分成立在2013年 由近五年的數據顯示,融資公司主要集中在2010年後,特別是2013年成立的企業最多。如果說2014是互聯網醫療的元年,那2013絕非互聯網醫療創業年莫屬。 ![]() 43%的投資項目分布在北京 近五年,互聯網醫療投資主要覆蓋全國11個省市。其中北京市場共發生投資40起,占總投資數量的43%;披露投資額6658.6萬美元,占總投資額的31.7%。上海19起,占總投資數量的20%;披露投資額2295.6萬美元,占總投資額的10.9%。廣東16起,占總投資數量的17%;披露投資額880.7萬美元,占總投資額的4.2%。浙江8起,占總投資數量的9%;披露投資額880.7萬美元,占總投資額的4.2%。其余投資分別來自:江蘇、山東、四川、天津各2起,福建、陜西、臺灣各1起。 ![]() ![]() 服務對象集中在患者 從統計數據來看,互聯網醫療產品服務對象主要分為7個人群:醫療工作者、患者、普通用戶群、孕婦、兒童、老年人、女性,產品服務對象主要在患者,占比44%。然後是自身並沒有患病但對健康關註高的普通用戶,占比27%。針對醫療工作者的占到了19%,三者之和占到了整個群體的90%。近10%的產品主攻細分人群,比如健康應用大姨嗎、美柚主攻女性群體。 ![]() 最活躍投資機構——紅杉資本 在2010-2014YTD期間,互聯網醫療領域活躍度高的主要有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軟銀中國、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聯創策源、險峰華興、英諾天使基金。其中紅杉資本最為活躍,投資時間段也主要集中在2014年的夏季,趁著這股熱風,燥熱了整個互聯網醫療圈。其投資項目有杏仁醫生、完美診所、大姨嗎、盛諾一家、北京環球佳平醫療。 ![]() 項目分析 對互聯網醫療領域近五年的投融項目,動脈網主要從產品類別、領域(醫療信息、醫療服務、功能分布、單科領域)5個方面分析下互聯網醫療及健康行業的創業生態。 產品類別——移動醫療應用為主 從投資項目的產品上看,主要涉及到10個類別。排名前三的的有移動醫療應用、軟硬件結合、移動設備。涉及移動醫療應用類別的產品有22個,共計總額27501.7萬美元。涉及軟硬件結合類別的產品有18個,共計總額11746.3萬美元。涉及移動設備類別的產品有12個,共計總額4999.6萬美元。 ![]() 領域(醫療信息分布)——醫生信息為主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醫療信息涉及6個部分:資訊、藥品信息、醫生信息、病例介紹、醫院信息、醫療知識。其中,涉及醫生信息的有9個產品,涉及醫院信息的有7個產品,涉及資訊類的有6個產品,其余部分持平。 ![]() 領域(醫療服務)——體檢服務為主 從近五年投融數據上看,產品涉及的醫療服務領域主要有三個:體檢服務、海外醫療服務、老年服務。其中涉及體檢服務的產品占到50%,共計發生融資額8851.1萬美元。 ![]() 領域(功能分布)——在線問診為主 從投資項目領域分布上,產品細分功能涉及有21個分類,主要分布在三個領域:在線問診、預約掛號、運動減肥。涉及在線問診的產品有25個,涉及預約掛號的產品有11個,涉及運動減肥的有10個。從圖表看,除了前三甲差距較大外,其余功能分布較為平衡。 ![]() 領域(單科領域)——血壓為主 投融項目產品涉及的單科領域有8個:血壓、心臟、腫瘤、血糖、肝病、牙齒、頸椎、耳蝸。從單科領域分布來看,互聯網醫療產品主攻慢病管理,這也是由於近年中國慢病患病人群有增無減,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希望通過這一細分領域切入慢病大市場。 ![]() 中國互聯網醫療投資交易代表 投資機構對互聯網醫療熱情高漲,從掛號網、春雨醫生、丁香園獲得大筆投資額就可以看出。掛號網自2010年成立以來共獲三輪融資,已公布總規模達11000萬美元,主要投資機構有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晨興創投、風和投資、Cybernaut賽伯樂投資。今年丁香園也獲得騰訊產業共贏基金7000萬美元的C輪投資;中金資本、春雨掌上醫生近年獲得如山創投、藍馳創投、Temasek淡馬錫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款專為女性護理的App大姨嗎,已獲得投資機構四輪融資,總額超過4000萬美元。 ![]() 補充.大型投融案例 據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投融資數據庫統計,2010-2014YTD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披露大型股權案9起,披露資金10.04億美元。其中,東軟集團旗下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獲得弘毅投資、CPPIB、高盛、通和、東軟控股、協同創新等共計6.08億美元的大筆融資。刷新了國內醫療器械領域與全球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領域最大單筆融資的紀錄,旨在推動醫療設備和健康管理業務可持續成長。 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月阿里聯手雲鋒基金,對中信集團旗下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進行總額1.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通過整合,阿里就能在醫藥領域進行直接銷售。 從投融時間上看,交易盡在2014年,看來投資機構除了對初創企業的關照,也未放下對老牌企業的眷顧。借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說“有錢,任性!”。 附:2010—2014YTD中國互聯網醫療大型投融資案例 ![]() 年度融資排行榜(已公布融資額) 本排行榜為已公布融資額企業,覆蓋了醫療設備、在線社區、健康應用、穿戴式設備、醫藥電商、移動醫療應用等多個細分領域。 ![]() ![]() ![]() 各季度投融比較 第一季度融資:穿戴式設備獲得最多關註 2014年第一季度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事件26起,披露融資額29424.25萬美元。其中,天使輪融資11起,披露融資額436.15萬美元;A輪融資8起,披露融資額3327.5萬美元;B輪融資4起,披露融資額2660.6萬美元;C輪融資1起,披露融資額2000萬美元;還有1起收購事件,披露融資額10441萬美元;IPO上市及以後有2起,披露融資額21000萬美元。 ![]() 一季度,穿戴式設備搶足了風頭,開創了2014可穿戴元年,引領互聯網醫療的投資走向:可穿戴領域投資11起,投資額2466.02萬美元,融資額居季度第三。緊接著是醫療服務,投資8起,投資額6202.8萬美元。此季度醫藥電商融資額居首位,在於中信21世紀獲得阿里、雲峰基金17000萬美元的融資,提高了勢頭。 ![]() 第二季度與第一季度相比:融資事件增多,金額上漲 2014年第二季度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事件19起,披露融資額59122.14萬美元。其中,天使輪融資5起,披露融資額240.96萬美元;A輪融資8起,披露融資額6714.18萬美元;B輪融資1起,披露融資額2100萬美元;C輪融資4起,披露融資額39626萬美元;還有1起收購事件,披露融資額10441萬美元。與第一季度相比,融資事件雖然減少,投資額相比增長1866.64萬美元,其中華大醫學獲得20億元投資占很大原因。 ![]() 從細分領域投資數量占比來看,第二季度互聯網醫療投資相較第一季度呈現以下幾個變化: (1)穿戴式設備融資事件減少,但仍居首位; (2)醫療服務也降低,與健康應用、移動醫療應用同發生3起融資事件; (3)醫療設備、門戶網站領域各獲得1起融資; (4)在線社區在第二季度未獲得關註。 ![]() 第三季度與前兩季度相比:融資事件增多,融資額回歸一季度 2014年第三季度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事件29起,披露融資額20998萬美元。與前兩季度相比,移動醫療應用逆轉與可穿戴穩步上升,共同引領互聯網醫療的投資走向:移動醫療應用領域投資6起,投資額6842.3萬美元。可穿戴領域投資8起,投資額4140.5萬美元。在線社區也正在殺出回馬槍,投資4起,投資額7532.6萬美元。主要是受丁香園在9月初獲騰訊7000萬美元投資的影響。傳感器、大數據相比前兩季度,打破了冰點,各獲得1起融資。而醫療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健康應用領域緊跟前兩季度步伐,不溫不火。 ![]() 從細分領域投資數量占比來看,第三季度互聯網醫療投資相較前兩季度呈現以下幾個變化: (1)可穿戴領域穩步上升,第三季度該領域投資事件上升至8起,占第三季度的投資比為27.6%,保持領頭羊勢頭。 (2)移動醫療應用領域呈快速增長趨勢,較前兩季度增長5起,為第三季度熱門投資領域第二。 (3)健康應用投資數量占比持衡,而互聯網醫療門戶網站此季度未能獲到關註。 ![]() 第四季度與前三季度相比:投資額比例上升 2014年第四季度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融資事件22起,披露融資額22864.64萬美元。其中,天使輪融資6起,披露融資額163.94萬美元;A輪融資10起,披露融資額1988.1萬美元;B輪融資4起,披露融資額9106.3萬美元;C輪融資2起,披露融資額11606.3萬美元。 與前三季度相比,穿戴式設備始終引領互聯網醫療投資潮流。從融資事件到融資額都居榜首,可穿戴領域投資8起,投資額10088.2萬美元。移動醫療應用領域穩步上升,保持恒溫,投資6起,投資額10431.78萬美元。而醫療服務在第四季度終於發大力,殺入前三甲,投資5起,投資額722.3萬美元。 ![]() 從細分領域投資數量占比來看,第四季度互聯網醫療投資相較前三季度呈現以下幾個變化: (1)穿戴式設備領域平衡發展,仍然保持領頭羊地位。 (2)移動醫療應用四季度穩步上升; (3)醫療服務呈“V”型發展,此季度回歸,融資事件上升至5起。 (4)在線社區領域波動性趨勢,時而消失、時而歸來; (5)健康應用、大數據、醫療設備此季度未能獲得關註,成為“冷門”。 ![]() (來自動脈網) |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速創下24年來新低,但稍高於市場預期。
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全年GDP增速為7.4%,這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但高於預期的7.3%。全年GDP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636463億元)。
此外,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為7.3%。此前參與彭博新聞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四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從三季度的7.3%下滑到7.2%。2013年中國GDP增速為7.7%。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四季度增長7.3%。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8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271392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306739億元,增長8.1%。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5%。
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投資對GDP增速貢獻率為48.5%,消費對中國GDP增長貢獻率達到51.2%。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今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具體提到:
2014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上圖來自英國《金融時報》)
去年年初,中國設定的年度GDP目標為7.5%左右。
本周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艱巨繁重。有經濟學家預期中國會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7.0%。
民生證券認為,今年經濟下臺階幾成定局。
2015年,房地產面臨人口老齡化和高庫存,制造業面臨去產能,基建面臨資金瓶頸,出口又穩而不強,經濟下臺階幾成定局。但底線思維之下,穩增長力度將繼續加大,貨幣寬松不會缺席。預計2015GDP增長7.1-7.2%。
數據公布後,澳元直線拉升:
滬指漲幅一度擴大至2%:
離岸人民幣大漲0.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證監會今日核發24家IPO批文。上交所11家、深交所5家、創業板8家。東興證券、唐德影視等在列。
詳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蘋果或在2月24日召開新發布會
最近關於蘋果將在2月底舉行新品發布會的消息不絕於耳,國外各大科技網站都報道了這一消息,但蘋果還對此守口如瓶。按照法國蘋果相關網站iGen報道,蘋果公司將會在二月最後一周召開一場新品發布會,具體時間可能是2月24日星期二。而在這場發布會上,將會發布傳聞已久的12英寸MacBook Air。
Apple Watch細節
Apple Watch佩戴效果
蘋果這次發布會最大的主角就是AppleWatch。之前TimCook已經親口確認AppleWatch會在4月正式推出,蘋果公司對AppleWatch的大部分信息仍做保密狀態。研究機構TechnalysisResearch首席分析師鮑勃·奧唐奈爾(BobO Donnell)表示:“AppleWatch還有很多問題等待處理,包括價格,應用程序兼容,電池續航能力以及可購買地點等等。該表運動版的價格公開約為350美元。但是黃金版則要高達5000美元並且只在高端零售店出售。”
至於電池,有報告指出其續航能力僅有2.5小時。
但是專家們表示,現在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讓消費者想要購買AppleWatch而最佳戰略即是要多多宣揚其可兼容的應用程序。
研究機構JackdawResearch的創始者及首席評論員JanDawson表示,我們現在還不清楚蘋果公司對這款產品銷售戰略,定位以及賣點。
同時他還希望蘋果可以多多談及他們的第三方應用。因為在第一個iPhone發布的時候還沒有第三方應用的事兒,那時候人們只關註它的性能。但是隨著第三方應用程序的研發,iPhone和iPad功能的拓展使其不斷吸引消費者的購買。因此,對於AppleWatch而言購買它的用途和作用顯得至關重要。
新iPad還是新MacBookAir?
也有傳言說蘋果正在籌劃一款擁有12到13英寸顯示屏的iPad。去年十月,《華爾街日報》曾報道蘋果原計劃在12月開始規模生產大屏iPad,但是由於iPhone的巨大需求量,不得已把生產計劃推遲到2015年初期。
盡管大屏幕iPad的消息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是其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Cook)曾明確表示蘋果會采取市場優先的戰略因此這可能會驅動大屏iPad的產生。
12英寸顯示屏的iPad
此外,O'Donnell還稱蘋果正在籌劃在2015年早期對MacBookAir進行革新,這意味著蘋果極有可能在下次發布會上展示一下自己的最新產品模型。
12英寸Macbook概念設計圖
根據iGen報道,新款MacBookAir將配置高清晰度12英寸視網膜顯示屏,使用全新超薄設計,去除風扇並增加全新觸控板。設備將搭載低能耗 Core-M處理器。另外,有消息稱,這款設備將配置更小、可雙面使用的USB Type-C接口。
本周初期,蘋果內部人員透露公司已經開始著手為新的庫存尋求國際渠道。顯然,蘋果公司已經停止向零售商銷售老版的MacBookAir了並且同意經銷商降低了庫存中老版的售價。
進軍流媒體音樂
除了上述兩者之外,蘋果公司還表示了其可能進軍流媒體音樂的雄心。有傳言表示蘋果公司正在籌劃今年推出流媒體音樂的訂閱服務。有分析稱,在AppleWatch發布會上官方宣布這一消息是最好的時機。
Dawson說,因為時間的適宜,訂閱服務似乎是一場賭註。他認為蘋果不會為音樂服務舉辦單一發布會。但是當然如果AppleWatch就應用了該服務的話,那麽在發布會上同時宣布這一消息便很合乎常理。
但來自S&PCapitalIQ的資深證券分析師ScottKessler表示,蘋果公司仍有可能在發布會上只宣布AppleWatch的消息而將其它產品的發布留到日後。不論如何,蘋果新發布會還未召開就已聚焦了無數目光,是否還能再次震驚市場,我們翹首以待。
一財網綜合網易新聞、中關村在線、和訊科技報道
以希臘請求將金融援助的協議延長六個月為起點,過去24小時歐盟主要援助國紛紛表態,在今日歐盟財長會議前劃清立場:德國拒絕接受希臘請求,稱其施“特洛伊木馬計”;意大利財長說,必須發出加入歐元區不可取消的信號;比利時財長認為,希臘的提案未能解除其他歐元區國家的擔憂;法國總理稱希臘可能很快找到解決方案;希臘總理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後透露了積極的信號。
· 希臘
希臘財長致歐元集團的信函提出將希臘的金融救助協議延長六個月,以便根據希臘和多家機構的提議評估當前的貸款安排。信函稱,請求延續六個月旨在:
與歐盟和IMF重啟有關新長期協議的談判;
重新協商希臘政府基本預算盈余的目標(目前預算盈余與GDP之比為3%,明年為4.5%);
讓歐洲央行再次接受希臘債券作為該國銀行業換取流動性的抵押品;
進一步商討減免債務的措施。
希臘政府還承諾未來六個月“克制會影響財政目標、經濟複蘇和金融穩定的單邊行動”。
希臘副總理Yannis Dragasakis此後在Twitter上發帖稱,相信今天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將達成“互惠的過渡協議”,“所有條件都具備”。
華爾街見聞今日稍早援引彭博報道稱,一名希臘官員稱,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昨日下午會談約50分鐘。齊普拉斯在Twitter發帖稱,這次電話會談有“積極的語氣”,讓大家“有意尋找希臘和整個歐元區均受益的解決方案”。
· 德國
德國拒絕希臘上述延長金融救助的請求,認為希臘的提案空洞無物。德國財長的發言人Martin Jäger稱:
“希臘的這封信並非解決問題的實質性提案。事實上,它的目的是(讓希臘)無需滿足救助方案的要求就可獲得融資。”
德國《圖片報》(Bild)網站主頁亮出了“德國說不”的標題。德國周刊《亮點》(Stern)的頭條是:(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摧毀希臘的請求。德國反歐元黨派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AfD)的領導人Bernd Lucke建議希臘起用德拉馬克貨幣,說:“歐元區必須立即采取具體措施,為希臘有序退出歐元區做準備,避免希臘金融系統崩潰並傷害其他歐洲國家。”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Sigmar Gabriel對希臘的態度卻較為溫和。Gabriel是德國聯合執政黨社會民主黨(SPD)的領導人,他說希臘政府提出協商延續改革方案是往正確的方向邁出第一步,“應將希臘政府的新態度視為一些談判的出發點,不能事先就公開否決它們”。
上述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德國拒絕希臘延長救助請求的原因在於,德國認為,希臘的新提案表面上是請求延長救助協議,實質上是為了獲得渡過難關的融資改變了貸款的條件。德國方面將提案的部分條款斥為“特洛伊木馬計”。路透報道援引德國官員評價稱,希臘的“特洛伊木馬計”根本沒有明確承諾會遵守獲得當前貸款的約定條件,留下了“巨大的解讀空間”。
· 意大利
意大利雜誌L’Espresso昨日發布,意大利財長Pier Carlo Padoan接受該雜誌采訪時表示,應該認真對待希臘政府提出的要求:讓希臘擺脫長期危機。Padoan說:
“意大利支持這種需求,但要滿足這種要求需要判斷怎樣對待此前的承諾、怎樣設計新的承諾。必須發出加入歐元不可取消的信號。如果一個國家退出,不僅是歐元區少了一個成員國,而且顯示歐元會變成可以解除的機制。這個機制和單一貨幣不同。”
·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總理Robert Fico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稱,不可能接受希臘一方面要求削減債務或者延長貸款,一方面讓希臘國民免費享受住房和能源,不可能向“貧窮”的斯洛伐克民眾解釋,應該用他們的薪金和養老金去補償希臘。
對於希臘可能離開歐元區,Fico說:
“歐洲做好了這類沖擊的準備,大家都知道我們有解決方法,即使希臘退出歐元區,也不會像兩年、三年或者四年前那麽危險。”
· 比利時
比利時財長Johan Van Overtveldt的發言人指出,希臘延長救助的請求是唯一可能采取的步驟,是被迫如此。希臘政府並未完全解除其他歐元區國家的擔憂。德新社援引比利時通訊社報道稱,該發言人認為,希臘的請求“非但沒有回答疑問,反而產生了更多的問題”,希臘改革的承諾“不確定性太多”。
· 法國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法國總理Manuel Valls向國內議員表示,法國正在行動,會這樣直到希臘可以留在歐元區為止。他說:
“我將希臘總理向歐洲(其他國家)最新的宣告和決定視為非常鼓舞人心的跡象,解決方案是可能(出現)的,而且很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