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路上 留給小王子的空間 張敬軒 王菀之 2015年12月24日
1 :
GS(14)@2015-12-27 02:19:09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95807
《The Little Prince》(小王子,下稱《Prince》)是法國國寶級童話,一頭金髮,圍著黃色頸巾的小王子,讓飛行員重拾封塵了的童心,憶起被蟒蛇吞吃的大象,用心看見盒子裡的小綿羊,小王子與玫瑰、狐狸和飛行員彼此馴服的故事,也馴服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包括張敬軒(軒仔)和王菀之(Ivana)。「《小王子》的顏色是要成長了才懂得欣賞,看著插畫,你會思考,這是冷還是暖?兩極的混合,這就是magic!他很孤獨,卻是讓你明白很多事情的一位。」小時候讀不懂的童話,提醒著長大了的Ivana童心的可貴,在旁的軒仔和應:「童真對藝術創作太緊要了,讓人發揮無遠弗屆的想像力,能夠無拘無束地創作,才能為世界帶來更多美善的東西!」
文:許惠敏 圖:莊振邦
化妝:Janice Tao@Zing the Makeup School(王苑之)、Cyrus Lee (張敬軒)
髮型:Zing Wong@Hair Culture(王苑之)、Aaron@ Hair Culture(張敬軒)
服裝:
[email protected] HK(張敬軒)
場地:莎瑪尖沙咀
壓逼生活的正能量
自從72年前出版以來,《Prince》被翻譯成逾250種語言/方言的版本,曾多次被改編以舞台劇、動畫或電影等不同藝術形式呈現的經典作品,今年被搬上大銀幕,由《功夫熊貓》導演馬克奧斯賓(Mark Osborne)執導,粵語版要「找對的人」聲演角色,選上向來artistic又默契十足的好拍檔軒仔和Ivana,當然可堪稱為「絕配」。本身是粉絲的Ivana,原以為重配原著故事,她興奮地表示:「原來是戲中戲,從一個9歲女孩的角度再讀這童話,彷彿整個人生也可從女孩的經歷去發現。」電影版《小王子》(下稱《小》)故事延伸至現代,被怪獸家長催谷入名校,被逼得透不過氣的小女孩,遇上隔壁的趣怪年老飛行員,觸發她尋找老飛行員筆下的小王子,展開歷險之旅。「小女孩被母親壓逼,大人又何嘗不是?被工作壓力、密麻麻的時間表或其他框框去框死,第一個鏡頭映著城市的規律,其實小朋友、大人及整個世界也一樣,小王子不應該留在這星球,一個robotic的世界,根本容不下如此純潔的靈魂。」對從火星登陸地球的Ivana來說,不無慨嘆,不過,電影帶來的反思,也給予觀眾正能量,「影片將小王子與生活在框裡的人心接軌,讓他們的小王子可以成為一股生活力量!」
小俠與靈魂相認
軒仔對Ivana的洞見甚表贊同,談到最深印象的情節,他首選小王子跟玫瑰花深情獨白的一幕,「所有小王子迷大概沒料到他會返回星球,小王子面對已凋謝的玫瑰,那種釋懷,很感觸……無論電影或原著,都將玫瑰的重量寫得很好。」玫瑰是軒仔特別鍾愛的角色,若要從自己的作品裡選一首歌曲,形容小王子對玫瑰的深情,他選了上一張專輯《Morph》的《靈魂相認》,「因為要相信自己對愛的信念,就像小王子對玫瑰一樣。」歌詞形容「深深感應那靈魂共振,全部世事亦淪落陪襯」的意境,教自言仍未找到玫瑰的軒仔甚為嚮往,「玫瑰不是純粹一個愛人,代表一種讓你不惜犧牲一切去追求的東西,可以投射到一個人、信仰、價值觀等。」雖說玫瑰不一定是身邊的另一半,對剛為人妻的Ivana而言,丈夫Eric So當然是她的玫瑰,新婚的她也不忘創造本念,她選了《小俠》來形容小王子,「因為歌曲是講inner child,就是每個人拖著自己心裡的小俠向前行,一齊種鮮花,做創作的人,好多小俠,希望將心裡所想的意念放大,讓那氣場能感染更多的人。」未待Ivana說完,軒仔罕有地搶白說:「但這些人總會被看成是精神病患……」
創作 破格的異類
現實是現代人都過著難以喘息的城市生活,社會常態,往往隱含不易看透的潛規則,形塑著城中人的價值觀、生活文化、思想及言行模式,當人人都對城規奉行不悖,要跳出看似牢不可破的框框,首要是具備相當的自覺,軒仔語帶無奈道:「社會有固定的形態,很多人為了融入社群,會穿同一款的衫、跟著同樣的步速、說話態度……甚至連廣東話的發音也要扭曲,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往往被歸入異類。」創作,往往帶著僭越規範的意圖,以突破固有框架為念,既揭示淡化了的人性醜惡,也發掘被忽略的人間美善。所以,軒仔視小俠為守護神,「代表心裡最強的自己,懷有無畏無懼的精神。」讓他可抵得住種種「非常態」的標籤,作出忠於自己的選擇。兩年前,他有感辛苦儲來的三百多萬元首期,僅能換得一個蝸居小單位,索性擱置人人趨之若鶩的置業計劃,將首期化作租金,分24期租用三級歷史古蹟「福利別墅」,給自己一個沉澱思緒的創作空間,如今臨別在即,製作全新EP《Felix》,既喚起對本土歷史的尊重與文化的底蘊的追求,也是對經濟是王道的發展邏輯的批判。
獨處 卻不孤單
香港的生活節奏急促,在甚麼都抓不住的社會氣氛下,人人都爭分奪秒,把自己的生活填得滿滿,慢活,從來不是主流的生活態度,在繁囂的城市生活裡,Ivana特別珍惜小王子的孤獨,「小王子的宇宙,是我要保存的空間,我愛上他的孤獨,他對愛的追尋,如何得到、為何失去,失去後如何釋懷,生命裡寶貴的每一課,也是對我的提醒。」有別於蛇所說「我們在沙漠裡頭感到孤單,我們在人群裡也同樣感到孤單」的狀況,Ivana解釋,倒有點像成年人的靈修,是暫時抽離於人群的境界,「或者應該說是solitude(獨處),這是繁忙的『格仔』生活(規律)所不明白的,點解可以坐著看日落一整天?每天為巴歐巴樹淋水,從來不覺得悶,可以與玫瑰相處,有一種屬於自己的平靜。」
找回自己的堅持
跟Ivana相似,軒仔也被小王子的孤獨吸引,「我常常想,既然是一本童話,點解作者要寫一個自己住在星球上的孤獨小朋友,只跟一朵玫瑰在一起,而不是典型的幸福家庭?據我理解是,他要投射的是每一個性格裡很私人的空間,可能是情緒或理念、想法或渴望等。」這空間,往往被很多繁瑣事務填滿,要重新發掘那失蹤了的小王子,「在今次配音的過程,以及近年在這行的經歷,我發現要找回自己的小王子,他不只是inner child,其實是我自己,更代表一種堅持。」換言之,這也是個人對自己的了解,軒仔慶幸心裡的小王子,已漸見立體,這種認知對如何在娛樂圈自處,尤為重要。每年尾,是開始派發樂壇成績表的時間,軒仔坦言:「其實我和Ivana也有點獨家村,每年頒獎禮都是大時大節,最好是與親朋好友度過……不過,去不去頒獎裡、有無機會上台領獎,不只關乎自己,也代表團隊的付出和努力,這就是獎項的價值。」首個頒獎禮已經在Do姐和旦哥的主領下完成,軒仔獲兩首金曲獎兼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軒仔領獎時,多謝工作團隊之外,更特別鼓勵首次獲獎的坤哥(吳業坤),「活在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音樂裡。」正是軒仔的選擇與堅持。
後記:訪問當天,軒仔與Ivana經過一整天的傳媒輪流訪問後,已顯得有點倦,拍照期間,問及他倆的趣事,兩人笑笑鬧鬧,突然又生猛起來,軒仔重提07年Ivana在IFPI頒獎禮的尷尬事,「她說自己懂日文,便代表唱片公司向西城秀樹獻花,她竟然在台上向對方說『買熱狗』(模仿Ivana的語氣),原來這是她唯一懂的日文,嚇得西城秀樹呆了!」雖然被軒仔翻舊聞,Ivana卻樂得有笑料娛人娛己。後來到走廊拍照期間,有點畏高的Ivana自然地捉著軒仔手臂,兩人說說笑笑,轉眼便完成拍攝,所謂《有一種友情叫王菀之和張敬軒》,正是這樣吧!
唐焱﹕經濟增長處復蘇路上
1 :
GS(14)@2016-10-20 07:45:17【明報專訊】7月末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穩增長基調後,隨着政策落地,經濟增速呈現持續回升態勢。數據顯示生產面和需求面均持續改善,電廠耗煤量和房地產銷售面積均保持較高增速,工業品價格繼續保持強勢,顯示實體經濟延續回升勢頭。
隨着穩增長政策落地,8月經濟數據進入回升通道,9月數據將繼續改善。穩增長政策將推動需求回升,投資增速將繼續攀升。同時考慮到遼寧投資數據大規模擠水分始自去年9月,去年遼寧投資同比跌幅由8月的18.2%擴大至52.8%,工業品價格同比跌幅持續收窄也將推動投資名義增速回升。分項來看,作為穩增長的主要抓手,決策層明確穩增長的政策基調將提高地方政府投資意願,基建投資將延續回升態勢。而隨着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的顯著改善,製造業投資將延續過去兩個月緩慢回升態勢。
PPP項目加快落實 積極財策更有力
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8月財政赤字再度擴大,而PPP項目的落地速度也持續加快,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為有力。而貨幣政策注重疏通傳導渠道,8月信貸和社融重回增長狀態。考慮到5月財政部發文要求加快已發行地方政府債置換的影響,後邊幾個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受到較為明顯衝擊,實際的企業中長期貸款並未如表面數據所體現的那麼差。信貸社融回到同比增長狀態將改善實體經濟資金供給,清晰的穩增長政策將提高實體經濟投資意願,經濟將繼續在復蘇路徑上運行。
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消費品價格和工業品價格漲幅均顯著擴大。由於基數因素和蔬菜等價格上漲推動,9月CPI同比增速較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至1.9%,高於我們與市場預期的1.7%。而穩增長政策下需求回暖繼續帶動工業品價格上漲,今年9月PPI同比增速結束連續54個月的下跌狀態,同比上漲0.1%,增速較上月提高0.9個百分點。今年四季度,由於基數原因和新漲價因素,CPI和PPI同比漲幅有望進一步擴大。年底PPI同比增速將攀升至1%左右,將推動工業企業利潤獲得更高增速。
12月政治局經濟會議 成觀察政策窗口
隨着穩增長政策的落地,經濟從8月開始進入回升通道。隨着信貸社融重回合理增長狀態和穩增長政策提高實體經濟投資意願,經濟企穩回升狀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我們繼續維持對第3及第4季度GDP增速6.7%的預測。而結合基數因素,經濟增速存在超預期可能。隨着經濟持續企穩回升,甚至可能出現超預期增長。外貿疲軟,內需依然是經濟平穩的主要動力。地產調控之下,基建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抓手。隨着穩增長政策推動基建投資繼續回升,內需將延續平穩格局。隨着經濟持續企穩回升,穩增長的壓力將有所減輕,而後穩增長政策有可能撤回。政策走勢依然存在一定變數,穩增長政策能否持續發力依然有待觀察,而12月召開的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將是重要的政策觀察窗口。
中國光大證券(國際)研究部主管
[唐焱 中資股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10&issue=20161020
【香港踩車暖男】單人穿越撒哈拉 路上遇小貓女改裝再出發
1 :
GS(14)@2017-05-27 00:08:09影片:
http://bit.ly/2rBZaQ1他的facebook專頁,可能會因為這件事而更多人like更多人支持,值得的。愛護動物的人,人品不會差到那裏。先介紹一下這位「哈比仔」,他之前是動物訓練員,不過4月初便決定隻身出發往摩洛哥,進行長達兩個月的踩車穿越撒哈拉沙漠之旅,目標係傳遞愛、生命、熱情予香港年輕人及世界各地需要基本建設的貧窮人。他不斷籌款完成這個計劃,會出書出畫集,賺到的錢以及捐款的餘款都全數捐予慈善機構。你可能會問:傳遞愛咁抽象?但他真的做到了,至少為喜歡動物的人如我,帶來很大的感動。事源他剛剛於早幾天,因為在酒店被盜竊,而要留在一個路過的城市更長時間,就是因為這樣,他在街上遇到這隻又瘦又虛弱的小貓女,第一次見面已爬到他身上討摸,不過始終哈比仔有他自己的旅程,無奈相處了一會便要分別。但第二朝吃早餐時,他們又相遇,這次哈比仔看到牠的身體有很多寄生蟲,於是決定幫牠捉蟲,期間從街坊口中得知,這小貓女的媽媽原來已經離世,一直只有牠一個,最後他帶了牠回酒店,那一晚他改裝隨身小袋,決定帶同小貓女一同冒險!還為牠改了名叫「拉芙」,就是LIFE啦!一邊繼續旅程一邊養大牠。不過剛剛在其專頁看到,因為牠年紀太小,暫未可以打到防疫針,所以可能在旅程完結後未能一同回港......
本身哈比仔這個挑戰已經有意義,現在更加多一個異地情故事。
超可愛的LIFE,希望牠健康成長啦!
文:Joestar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6/20033983
【文化籽】亞洲首個官方同志藝術展台北揭幕 平權路上說彩虹故事
1 :
GS(14)@2017-10-09 03:47:30台灣現代美術代表人物顧福生的《秘密房間》,兩名外形相像的男子直挺並面朝同一方向,有種自我反射,並暗示慾望本質和身份認同。
【文化籽:藝文沙龍】「三年前籌備這展覽時,台灣還未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本來這展覽的另一目的就是要給政府一點壓力。現在是錦上添花,希望群眾藉着當代藝術多元、自由的價值,理解性小眾的生命故事,多一點包容。台灣在過去三十年來在同志爭取人權的歷史上,血淚斑斑。」策展人胡朝聖說着說着,不時感動得雙唇微抖;可在台灣甚至整個亞洲,這展覽的震撼度可不輕微。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是第一個亞洲官方美術館主辦的LGBTQ議題展覽。開幕當天,CNN等國際媒體都特地派員來採訪。
亞洲社會同志平權議題一直是燙手山芋,台灣同志遊行向來是亞洲矚目,如今在制度上明顯跨出了重要一步。今年5月24日,台灣成為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地區。展覽特設一道同志平權歷史牆,記下近半世紀台灣的同志運動發展大事表。值得一提的是,這展覽由香港驕陽基金會資助,展覽卻在台灣落實。也難怪,香港展出大衛像都會被示為不雅、雲翔的同志電影剛被電檢攔截,香港政府若有「吉士」牽頭搞同志議題展,會匪夷所思過外星人襲地球。「展覽最大的目的,並非要觀眾或是藝術家面對這議題時公開出櫃,事實上參展的藝術家也不全是同志。我們希望借藝術家的多樣性思考與創造力所創造出的多元藝術語境,讓大家能理解社會裏小數族群的生命故事。」胡朝聖續說,22位華人藝術家過半來自台灣,包括為人熟識的侯俊明、顧福生、楊嘉輝和席時斌等,共展出約50件形式風格不一的作品,議題包括人性慾望、自身經歷、身份認同甚至生死。
黑牆塗鴉現刮痕 帶着傷痕找彩虹
策展人強調,這是一個有機的展覽,為期只兩個月,但期望能一直發酵,更期待未來會在不同國家或地方巡迴展覽,加入各國各城市不同藝術家的面貌,最終建立為一個完整的同志議題資料庫。藝術館大門前,放了非常有意思的莊志維作品《黑暗中的彩虹》。這一組黑色長方形狀的黑牆裝置,靈感是來自台北著名同志聚腳地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塗鴉。白天平平無奇,途人用尖物上塗鴉刮走漆料,晚上黑牆內的LED燈會把刮痕顯露。「把大家心底話,變成彩虹。有些人比較開放,會在向外地方書寫。有些比較害羞,他會躲在裝置之間的小狹縫,但每刮一筆都代表傷痕,幾多性別、身份認同者遭受歧視眼光、霸凌言語或身體傷害,象徵在平權之路要帶着傷痕找到彩虹。」
錄像作品最震撼 探討「恐同症」
進入藝術館大門第一組作品,是已故四川藝術家席德進的兩幅青年男女油畫作品。他從四川來到台灣,正值戰後國民黨高壓統治時期,大家要噤聲,更何況同性戀?藝術家借畫追憶青春,寓意社會都是年輕美好,也是自身情感的自我救贖的抒發,意喻不應因性向差異影響社會和諧。香港聲音藝術家楊嘉輝的《消音狀況#5:消音合唱》經由刻意抑制歌唱主音,揭露「不被聽到」與「被邊緣化」的無聲仿有聲的吶喊。我認為最震撼的作品,是來自台灣藝術家蘇匯宇的錄像作品《虐犬》,作品以夢境夾雜現實展示,如帶觀眾回到事發場景。作品取材來自2001年台北一宗轟動一時的行李箱藏屍案。兩名在網絡認識的男同志進行窒息性愛,其中一位意外死亡,屍體被藏行李箱棄屍滅迹。「當時媒體和大眾追兇的過程,都會認定同志等同於性濫交、性虐、性變態等,引起非常大的社會迴響。」藝術家談社會「恐同症」時說。「過去我自身最大的衝擊,除了來自同志身份的確實,更忐忑的是要放棄本業當藝術家。」移民加拿大的香港藝術家譚浩幽幽道來,出走的異地人當藝術家又是同志,他經歷過少數中的另類被排斥,他以書本作為創作方向,參展的七本書都是他私人出版,每一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有自傳式內容、國家議題及俊男攝影集等。「這書的出路對我而言更廣,它們可以遊歷到不同國家與地方,不受展覽場地限制。」
剪紙藝術宣洩 壓抑幾十年情慾
展覽作品中也不乏情慾作品,LGBTQ在亞洲社會一直被剝奪表達愛的權利。王俊傑透過錄像《激情》說同志的情與慾。中國同志剪紙藝術家西亞蝶,把在農村抑壓了幾十年的情慾,透過中國傳統的剪紙來宣洩。在他的作品《縫》裏,一個男性正用針線把自己的陽具縫起來,表達閹割慾望。「那是我自身的投射,我的痛苦沒辦法用語言表達,我曾真想把自己給縫起來,以後不要再這樣痛苦。」13張男同志畫像彷彿招魂旗般豎立投現,這是侯俊明自2014年開始創作的《男洞》系列,他透過訪談,請被訪者全裸將私密回憶畫出,再如莊重的儀式般以神聖的展示方式攤開,讓情慾不再是局限的個人回憶,更似一場藝術治療。「在這個訪談當中,他們的創造力被喚起。當有創作力時,他在面對生命困難便更有能力面對這些問題。」其實,過去幾年,台灣非官方空間已經辦了不少LGBTQ相關的展覽,今次在官方場館辦同志議題展是一種表態。當代藝術館館長潘小雪指,台灣在亞洲是對同志議題相對友善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第24個開始討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這顯示台灣文明進程。事實上,今年在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泰德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及大英博物館等陸續推出多位同志藝術家專題展覽,也表現同志心靈世界、美學價值與人權意義,當代館希望從反思藝術史,呼應時代大題目。周末開展的首兩天,每天都有上千名觀眾來觀看,不少同志手牽手來觀展,彷彿也是一種表態行為藝術,更有一家大細來看展,算是比較意想不到。策展人承認,是次甄選「沒有太多器官與情慾」的同志議題藝術,也有官方的市場考慮,主辦單位及一眾藝術家似乎對反同團體來「踩場」,也有了充份心理準備。
中國藝術家西亞蝶,把在農村抑壓了幾十年的同志情慾,透過中國傳統的剪紙來宣洩。作品《縫》裏,一個男性正用針線把自己的陽具縫起來,表達閹割慾望。
溫馨的作品《一一》系列,表達她對當代社會看似包容,傳媒卻常以獵奇、污名來標籤性小眾的議題。
死於愛滋病的藝術家曾廣智作品《加州舊金山(金門大橋)》,以中山裝代表身份的好奇,經歷了一輪海外的探險。
作為亞洲首個官方大型LGBTQ展,自然吸引不少同志來參觀,以行動來表達平權的意願。
台北當代藝術館旁邊的空間化身為彩虹地,連續舉辦了兩晚的彩虹派對。
新加坡曾將同性戀視為犯罪行為。新加坡的王文清於2003年的作品《藏愛於子》,解讀為他對同性婚姻與組織家庭的無懼無怯。(圖片由FOST Gallery提供)
策展人胡朝聖說,展覽不止是給同志看的,展覽名為《光·合作用》,因為光的作用是照顧地球上的萬事萬物,它是包容和愛,彩虹是光的折射,是光的一部份,希望世上有更多包容與接納。
香港歌手黃耀明有參觀有關展覽,還在展覽的延伸活動中演出。(圖片來自黃耀明facebook)
侯俊明自2014開始創作的《男洞》系列,他喻創作過程是一場被訪者與訪問者的藝術治療。
藝術館大門前放了莊志維的互動裝置《黑暗中的彩虹》。這組長方形狀的黑牆裝置,象徵在平權之路要帶着傷痕找彩虹。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時間:即日至11月5日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詳情:
http://www.mocataipei.org.tw
記者、攝影:鄭天儀(部份圖片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3/20161071
美試坐Uber無人車 路上狂煞停
1 :
GS(14)@2018-03-19 05:00:01■Uber第二代無人車與Volvo合作研發,Eric Meyhofer指無人車車上有司機,用戶可選擇人手駕駛。
【本報訊】科幻片中的無人車再非遙不可及。近年多間中外科技巨企均着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不過大多數都只在測試階段,仍然未有在街上行駛。記者遠赴Uber於美國匹茲堡的無人車基地,路上實試無人車。
■Eric Meyhofer
第二代與Volvo合作研發
ATG首席主管暨共同創辦人Eric Meyhofer表示,只要夠幸運就有機會在匹茲堡選擇UberX的時候坐到無人車,但車上仍會有一名司機,用戶可選擇由人手駕駛。
Meyhofer指出,Uber無人車利用的不再是普通的地圖導航,而是特別設計的3D地圖,當中包含許多數據與資料,可分辨十字路口,也能監看街口、車道旁有哪些東西。記者是次坐上的無人車是Uber與Volvo合作研發的第二代,外觀上與一般汽車比較,只是車頂多了一個大型感應器,設有多個鏡頭360度監察四周的情況,而車內與一般汽車無異,只有在後座設有一部平板電腦。現時的無人車並未做到真正的「無人」,街上的「無人駕駛」Uber車上仍有一名司機,而測試當日在前座更多一名技術人員。整個街上行駛的過程約20分鐘,即使自動駕駛時司機仍會雙手扶着軚盤,遇上特別情況會切回手動模式。在後座的平板電腦上可以看到車上感應器傳回的畫面,路口、附近車輛等都一覽無遺。但可能是技術上未成熟或太敏感,只要對頭車稍為越線,無人車就會自動煞停,附近車輛稍多時更加是經常出現煞停的情況,如果在香港車多人多的地方可能會更為嚴重。香港區總經理佘雋知表示,在本港推無人駕駛的大前提是要安全,故現時未有推出時間表。記者:梁偉聰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9/2033655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