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388):互聯互通加快帶來巨大投資機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36

港交所(388):互聯互通加快帶來巨大投資機會
作者:萬麗,李珊珊

48日港交所收盤價220港幣,創下08年以來的新高;當日股價漲幅達到12.2%327日以來股價累計漲幅23.0%48日股價已經超過我們此前的目標價(195.8港幣);同時,48日香港主機板市場成交量達到2500億港幣,超過2007103日的2098億,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我們在下文中重新梳理了港交所的投資思路。

3月底對機構投資者投資港股放開限制使得港股投資機會從潛在變為現實。48日漲幅較大的股票特點來分析,漲幅排名前列的公司主要為三類,AH價差較大的公司、互聯網科技股和券商股。我們分析近日個股升幅較大主要因為AH股價價差和兩地估值差異持續吸引內地資金流入。雖然141117日開通了滬港通,但截至3月底前,港股通成交量並沒有顯著提升,AH價差也沒有得到顯著收窄,而3月底監管層對機構投資者限制放開成為最直接的催化因素。3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允許公募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331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允許保險資金投資於港股創業板。

我們判斷AH股價價差和兩地估值差異,以及資金流動壁壘降低將繼續推動資金流入港股,香港將成為內地居民和機構海外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經過48日的大漲,AH股仍然存在較大幅度的價差,A+H上市公司中仍有70%的公司H股折價率超過30%。當然,AH價差由於交易成本、資金流動限制等原因並不能完全消除,但如此大的價差具有足夠吸引力,特別是在兩地資金流動障礙持續降低的背景下。內地A股自1410月末以來累計漲幅達到75%,股票資產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例顯著上升。隨著香港市場與內地股票連通機制的加快推進,將成為內地居民海外股票資產配置最主要的管道。
無需特別關註滬港通成交量,更重要的是未來兩地市場連通機制仍有較大放松空間,以及這種預期帶來的香港市場本身成交活躍度提升。滬港通對於香港市場的更大意義並不在於直接的成交量提升,目前由於額度有限,滬港通對於成交量提升幅度有限,港股通更重要的意義是未來兩地市場連通機制仍有較大放松空間,以及這種預期帶來香港市場本身成交活躍度提升。330日以來的連續四個交易日主機板單日成交金額均超過1100億港幣,但同期滬港通的額度使用比率雖然較前期提升但仍不足25%。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內地個人投資者具有在香港直接開立港股帳戶的管道,據媒體報導,近期內地個人投資者在香港直接開立帳戶數量有成倍增長。未來在兩地市場的連通機制上,仍有較大放松空間:1)目前現有的滬港通標的股票範圍擴大,滬港通額度擴大;2)年內有望開通深港通。深港通在連通深圳市場的同時,有望納入港交所上市的中小盤股,相比內地估值非常有吸引力;3))港股通投資者範圍進一步擴大,比如取消50萬的門檻限制。

LME2015年將對港交所盈利帶來實質性貢獻。1LME1511日正式提高收費標準,交易費在原來基礎上提高34%2LME clear已於14922日正式啟動,2015年將貢獻全年的清算收入,我們預計為8億港幣。預計LME對港交所15年收入貢獻達到21.3%,較13年提升幅度超過5個百分點。

市場預期美元加息時點推遲以及美元升值趨緩,利好香港市場。3月中旬最近一次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上雖然仍沒有明確何時啟動加息,但市場根據綜合因素判斷加息時點較之前推遲,美元升值預期較之前弱化。

維持長線買入評級。我們上調15-16年日均成交額8.7%/5.9%868億和998億港幣,上調15-16年盈利預測6.4%/6.0%,預計15-16年盈利增速分別為41.0%/13.3%,目標價由195.3港幣上調至248.7港幣(對應4015PE),目前股價對應15PEPB分別為35.110.6倍,維持長線買入評級。


來源: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13

3天,我在港交所權證賺了12倍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17

3天,我在港交所權證賺了12倍
格隆匯 Tung

這兩天收到很多邀請,都是請我吃飯的,大概有不少人看了我的文章在這次港股牛市里面賺了錢。我就不一一回複了,在此借格隆匯寶地,向大家說一聲謝謝!你們的收獲是你們應得的,和我並沒太大的關系,反倒是我要謝謝各位朋友對我的信任及厚愛。
3月初的時候我就聞到了港股要上漲的味道,隨後在3月下旬的時候給格隆匯提供了一篇文章。


現在回頭來看的確是運氣不錯,因為那時候公募南下,保險入創業板都還是沒影的事,文章里面港股a股化以定價權爭奪的邏輯得以這麽快實現,也是多虧了國家政策好。

這篇文章的結尾處我給出了一個自己偏愛的組合,時間剛好過了三周,如今來看這組合沒有100也有50的收益了。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國家,感謝國家給了我們一個這麽波瀾壯闊的超級大牛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風起了,就連港交所這樣的龐然大物一天都能飛起來20%。以至於飛得實在太快,連我完整實踐賽馬策略的機會都沒有,望著32倍的機會最後也就獲得了12倍的收益。


當時我就覺得牛市是真的來了,在這種大背景下玩下衍生品還是可以的,於是文章里面給大夥推薦了兩種玩法,還特別指明了388港交所尤為適合
玩法一,無腦做多頻換馬,32倍笑哈哈!
玩法二,母雞下金蛋,讓利潤孵化!

現在回頭來看,兩個玩法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唯一的遺憾就是形勢比人強,388港交所上漲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得連換馬的時間都沒了。我在這3天時間里面也只有機會換了一次而已。最後,我在港交所權證上獲得的收益是12倍。

其中一個邀請我吃飯的朋友,這兩天就在388的權證里面賺了大錢。他將全部積蓄200萬買了進去,今天2000萬出來了!在此我只能衷心祝福您,下一次還能保持如此好的運氣。

曬上面的實盤操作和一路的思路邏輯,一是由衷慶幸我們能遇上這波大牛市。如格隆所言,我們在見證一個歷史時刻!期待大家都能抓住,並享受其中。港股這種大牛市,讓A股所謂的牛市真的相形見拙。
更重要的,其實我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些與財富相處的經驗。財富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它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拿自己該拿的!手不要伸得過長。盡管對港交所有比較確定的認識,盡管我在港交所權證上3天獲得了12倍的收益,但我投入的原始資金只占我資金總額的7%
是的,拿我該拿的。這樣的財富,才不會失去。
媒體上經常有“捧”出的一些一夜暴富的案例,我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真實存在,如果真實存在,他們是不是還活著。包括我前面這個全倉200萬投入,3天賺回2000萬的朋友。
不是裝B。我是真的非常非常不推薦這麽玩!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財富是有靈性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把手伸得太長了,總是容易折的,一個人的運氣再好也總是難以持續的。388的上漲不管再確定,總還是會有意外的,不然就不會有黑天鵝這個詞的存在了。

你就那麽篤定,中央政府看著港股暴漲那麽順眼,不冒出點什麽敲打動作?

抱著賭博的心態來賺錢,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是顆粒無收。就算你每次賭博都只有極小概率會輸,但是任何小概率事件不斷重複,最後就會成為必然。要明白!不管你前面的收獲是何其的豐碩,任何數字乘以零最後還是零!
你可能會說賺了這把就不玩了。的確,這把你在股票里面賭贏了,可能不玩股票了,但人都有路徑依賴的,就算不賭股票,你大概率會用類似的方式在其他領域去賭,說白了只是換了一個“賭場”而已,而賭場永遠是不能全身而退

江湖從不缺少傳說的,據聞有人08年股市逃頂入房市,14年離開房市全倉入股市,15年離開a股入港股。

是不是真的?

毫無疑問一定存在這樣的“大神”!這就像拋硬幣大賽,50%的勝率,但是1024個參賽選手當中,必然有一個人可以連勝10次,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這個人卻未必是你!如果你剛好身在其中,僥幸獲勝了3次,千萬不要得意的太早,更不要全副身家撲上去,而忘了自己是誰,要知道這個50%勝率的遊戲,後面還有7場等著你。

要想一直活著,笑看風雲,請不要賭。請拿自己該拿的!

適當分散投資,多拋硬幣!10個大概率成功的事件,拋十次獨立的硬幣,總是比連拋十次硬幣獲得暴利確定性來得高。

還是那句話,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拿自己該拿的。只要長期獲得合理的收益,財富自然就會自己找上門。港交所權證312倍的機會,以後一定還會有,但你不一定在了。
這個道理巴菲特早已告訴了我們,在他的投資生涯中可是幾乎沒有什麽年收益過50%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58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紮堆過橋”容易引發踩踏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0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8 10:57 編輯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紮堆過橋”容易引發踩踏
作者:港交所行政總裁 李小加

複活節之後的這幾天,香港證券市場人氣格外活躍,恒生指數連續大漲,市場總市值、交易總量和滬港通成交均屢創新高。在市場一片歡呼雀躍之時,我被投資者問到最多的問題是:

1. 現在買入港股還來得及嗎?

2. 滬港通額度老爆滿買不進去了可怎麽辦?

3. 交易量放大後港股市場會否更波動?

我並沒有水晶球可以預知市場未來走向,但作為滬港通大橋的諸多修橋者之一,我想給大家一點小小的投資建議。

不要急!


滬港通是一座長期開通的大橋,它是為未來十年、二十年而建的,不存在「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的問題。你完全可以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需求安排準備好再從從容容地開始你的投資之旅。不必急於一時,更不必湊熱鬧。有價值的股票永遠可以找到,但急於求成往往會徒增風險。要知道,如同在假日紮堆旅遊一樣,紮堆過橋很容易引起擁堵或者踩踏事件,也非常影響個人體驗。

不用慌!


滬港通南北雙向均設有總額度與每日額度,其主要目的是在啟動初期確保平穩運營。這兩天港股通額度每日下午就提前用完,讓不少投資者因無法進場而困惑,也有不少聲音呼籲能早日擴容。

在這點上,我也請朋友們不要慌,保持耐心,監管當局一直在密切關註市場發展,會在適當時機考慮擴容。我之所以對此有信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雖然滬港通這幾天火爆,但經滬港通進出的內地資金總量還是非常小的。到目前為止港股通總額度僅使用了479億元人民幣(未包括4月9日的港股通交易),即19%。滬股通總額度僅使用1,157億人民幣,即約39%。而內地A股市場自去年年底以來,日均成交額一直保持在一萬億以上。相對而言,通過滬港通進出的資金規模實在非常有限。

二、滬港通的結算交收全程封閉,監管者可以全面監控風險。所有的交易行為都在交易所、結算公司的系統內進行,均有清晰記錄。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資金並未無序地大進大出,買賣A股或港股的資金在股票售出後又沿原路返回主體市場。

如此封閉和透明的制度設計保障了滬港通可以在兩地監管機構密切監測與審慎風控的前提下承載巨大的跨境交易。

機會無窮、風險常在!


滬港通開啟了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也讓崇尚價值投資理念的國際機構投資者與散戶占主導的內地投資者群體開始了「歷史性的交匯」。這一歷史性的交匯一定會催發出大量「化學效應」,開創一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時代。

在這樣一個新時代里,機會無窮,但風險常在。對香港投資者來說,新增的內地投資者為市場帶來了活力和前所未有的交易機會。與此同時,雙方在投資觀念和風險意識上的差異也為香港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帶來新的挑戰與風險。如何在亢奮的市況中保持冷靜和謹慎,是每一個投資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而對於很多內地散戶投資者來說,滬港通是他們投資海外的第一步,自然更需要謹慎。投資就像遊泳一樣,如果不下水,就永遠也學不會遊泳,但初學者第一次下水時往往不免要嗆上幾口水。因此,投資者一定要多做功課,謹慎決策,切忌跟風。

作為市場運營者和監管者,我們深知,不斷攀升的交易量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我們會繼續全力確保系統的穩定可靠,我們也會時刻密切監察市場,並在必要時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維護市場的有序運作。

滬港通的設計初衷不是為大家提供一個發快財的機會,而是幫助中國早日實現國民財富的多元化國際配置,為大家提供財富長期保值增值的渠道。

我衷心祝願每一位投資者謹記風險、投資順利!(香港交易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81

港交所上望一千大關?!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6.html
筆者於拙文《另類股海明燈!》應用港交所(00388:HK)歷年對數圖(Log Graph)說明,若果把中軸線向上推上連接2007年11月2日的高點264.50港元,這一浪港交所(00388:HK)大有直破一千港元大關之勢!倘若恒指於2015年4月1日升穿25,000點心理大關後進入一個長期大升市,那麼筆者相信港交所(00388:HK)極有可能成為今次升市的火車頭。因為在恒指價量齊升下,勢必推高港交所(00388:HK)盈利和股價。作為指數權重股,港交所(00388:HK)又會反過來增加恒生指數的氣焰,形成狗追狗尾的局面。
滬港開啟後港股成交量開始倍計,而港交所(00388:HK)股價的五十二週回報立時上升為一倍!以A股每天交近萬億港元計,港股成交有機會增至此水平,估計起碼是2014年的十四倍。若果以2014年每股盈利4.44港元計,假使港股成交金額上升至萬億水平,港交所(00388:HK)每股盈利有望見62.16港元。以十五倍市盈率計港交所(00388:HK)值932.40港元,以二十倍市盈率計值1,243.20港元!不要忘記港交所(00388:HK) 2015年4月16日收市價286.40元計,市盈率64.53倍,息率1.39%。當港交所(00388:HK)每股盈利見62.16港元而每股以二十倍市盈率計見1,243.20港元,息率(以90.00%派息比率計)高達4.50%!
不要忘記,推動成交額上升的因素包括成交量的股市價值。由恒指由25,000.00點上升至30,000.00點時,即使成交量沒有増加,成交額亦會因指數上升而増加20.00%!因此在市場極度亢奮而估值一上再上,港交所(00388:HK)在這一浪牛市破千並非沒有可能!值得留意的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上周至今已承接約美金44億元沽盤。如果流入香港的熱錢主要目的是進入股價市場,那麼下次港匯兌美元的強勢可能便是恆指和港交所(00388:HK)再共創高峰的先兆!

(請參考《港交所》系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11

廢除港交所的專利壟斷(2015/4/16)

2015-04-16  NM  
 

 

乘着「滬港通」北水南下之勢,復對「深港通」有所憧憬,港股陷入瘋癲狀態,成交額逼近三千億元之數。港交所壟斷股票買賣,是最大贏家;其股價創下八年新高,成為舉世市值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政府持有5.77%港交所的股權,是最大的單一股東,賬面賺了不少,自不待言。

港交所是一盤絕對專利壟斷的生意。除了法律賦予證券、期貨買賣及結算的專利權,更有明文禁制任何人以「交易所」為招牌。為免其壟斷地位受到挑戰,政府還特別在競爭法條例中給予豁免。香港標榜市場自由經濟,卻刻意鞏固港交所的壟斷地位,此又不無諷刺。既為保護周全的獨市生意,港交所理應利潤驕人,股價標青吧?事實卻又不然。譬如跟同是有專營權的公用股中電比,港交所股價的表現便參差得多。港府在○七年九月入市增持,平均價為每股一百五十四元。直至去年四月李克強公布「滬港通」,其股價便在那個水平浮沉,未見特別有起色;踏入今年三月才真的發足飆升。港交所顯然未有善用其壟斷地位為股東謀求最大利益。 何以故?從一些基本數據可以窺其一二。○九年,港交所的營業額為六十四億多元,到去年上升至九十一億多元,增幅為四成二。同期其行政費用從四億九千多萬元飆升至近十二億六千萬元,升幅為一點六倍;增幅是四倍於營業額!生意沒有增加多少,編制可大肆擴張,結果?五年下來,純利只多了9%。股價有欠表現,合理啊。於此可見,股東沒有因港交所的絕對壟斷地位而得益,管理層可臃腫而自肥——總裁李小加去年的薪酬超過四千萬元,同期,中電的營業額大港交所十倍,而其總裁的薪酬為一千九百萬元。港府的持股量不算多,卻操控其董事局:主席由特首任命,十三名董事中七名由政府委任。若非政府刻意縱容,管理層又焉敢肆意自肥。港交所壟斷專利固然對股東無益,對投資者更是不利。一一年,滙豐試圖為客戶提供「股票對盤」(StockMax)平台,保證價格不會比經港交所買賣差,而大有可能更為有利。港交所經不起此少少衝擊,馬上加以撲殺。完全不受挑戰考驗,那又何以振作有為,推動金融業的發展?既然無須面對競爭,除了努力擴充編制蠶食股東利益,便是仰人鼻息,等北京不知什麼時候賜個「滬港通」、「深港通」,便歡天喜地謝主隆恩。對這樣的獨市生意,還可以有別的期望嗎?港交所不思進取、臃腫自肥,政府難辭其咎。不從出售股權入手,廢除其專利,讓港交所面對競爭,金融業又何來希望更上層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708

李小加:滬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劑 港交所檢討擴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98

李小加:滬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劑 港交所檢討擴容
作者:李小加

北水南下帶動港股邁二千億元成交新時代,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臺北出席第五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時接受本報專訪稱,滬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劑,A股股民與國際投資者在港市場碰撞,化學反應將愈來愈大。

長遠內地10萬億美元資金有待出海全球配置,香港應轉變定位,由為中國融資到助中國投資,在其國際化過程中占據有利戰略地位。

倘交易峰值來臨 須管理風險

兩地市場融合的“化學作用”之一,反映港股成交額上。4月以來,港股日均成交逾2,000億元,較2007年高峰還要高,甚至有擔心港股系統不勝負荷。成交額突然急增,李小加稱:“港交所馬上就開會,要做好峰值有5,000億至6,000億的系統準備,有沒有做到準備,不一定是常態。”

他補充,交易所不是預期成交額會到5,000億元、6,000億元,而是希望知道在交易峰值來到時,“那幾分鐘的時候,我們的結算、交易系統能否處理,風險管理的政策如何。”港交所交易系統的處理容量,非以金額計算,而是以每秒交易宗數計,若交易集中在極短時間來到,數十億元的交易也可能出現交易延遲。目前該系統每秒可處理3萬宗買賣盤。

資金流動 化學反應愈來愈大

“世界上第一大市場是世界市場減去中國,第二大市場就是中國市場,這兩大市場終於通過香港、通過滬港通連接起來,如此大規模又如此不同的投資潮流所形成資金流動,未來化學反應會愈來愈大。至於這種反應帶來交易量在甚麽地方是常態,估值在甚麽水平、更接近甚麽,沒人能預測,但幾乎可肯定的是,對兩地市場是非常強大良性互動。”李小加說。

滬港通去年11月啟動初呈現“北溫南冷”格局,直至上月底中證監放寬內地公募基金南下才真正激活港股通交投。4月以來港股日均成交額逾2,000億元,為去年日均成交近3倍。

他稱,實際由港股通渠道下來的錢有限,關鍵在於兩個原本自成體系市場通過滬港通這座橋打通,帶動資金流動,“錢從天上走、從地下走、從滬港通走,來來回回,走出來的錢就大規模了。”

“國際投資者開始認為香港股票哪值那麽多,北邊的錢來要買,就賣給她。但後來發現市場規則不一樣了,又原兵人馬還將家里兄弟姐妹都帶來了。錢要見錢,不單是物理上多少,更重要的是化學變化。”

李小加稱,內地資本市場上面頂著政策之手,下面是成千上萬個人投資者“搬著小板凳”炒股,中間機構投資者的力量相對薄弱。當港股的內地資金多起來時,“A股化”擔憂漸起,他認為互動的影響是雙方面,香港亦為內地市場國際化帶來機構投資者理性投資的影響。

滬港通催化牛市 中外資勢融合

“就像滾滾長江流入東海,長江里的淡水魚(意指內地投資者)流入堿水(意指海外)里肯定死,堿水魚(指海外投資者)一定往長江(指內地)里沖也得死,香港位於長江三角洲,淡水見堿水的地帶,這是香港的特長,讓淡水魚漫漫流入大海,海魚慢慢融入內陸,實現兩個市場融合。”

滬港通後,深港通正積極籌備中,李稱,世界上最後一塊沒有配置的資產就是中國,中國30萬億美元資產在銀行,5萬億美元資產在債市,7萬億美元資產在股市,這個配置的過程將孕育龐大的商業機會,這10萬億美元計的資產配置需要大量的投資產品。

“香港的業務模式過去20年是中國需要資金的人到香港來融資,世界上有錢的人把錢融資給他;今後20年除繼續做這個以外,要將中國有錢的人和世界上需要資金發展的人結合,這樣的中國資金也能投入世界。”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05

港股大時代: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精妙言論背後的深意與指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10

港股最好的大時代: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精妙言論背後的深意與指向
作者:格隆匯評論員


今天不少媒體轉載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臺北第五屆兩岸及香港財經高峰論壇大開大合、妙語連珠的講話:《李小加:滬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劑港交所檢討擴容》。這篇講話透露出的信息足夠重磅。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深刻理解到了背後的深意與指向——這是港府高層第一次明確發出對港股現在與未來的定位與判斷。

所以,我們再把這篇文章背後的邏輯梳理出來,鄭重提醒大家:港交所總裁、香港證券市場最具話語權的李小加第一次旗幟鮮明的扯起了牛市的大旗,同時,也準備好了應對市場更高峰的考驗——“港交所馬上開會,要做好成交峰值有5000億至6000億的系統準備。(李小加妙語)”


目前的港股,哪怕經過前期一輪疾風暴雨式的快漲,成交也剛達到2000億的水平。

這是明確的信號!這是中港股市的大時代!

這個時候,唯一要做的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港股的牛市剛剛開始!

精確卡位,香港股市——過去助中國融資,未來助中國投資

先來看看李小加對於香港市場的重新定位: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香港的業務模式過去20年是中國需要資金的人到香港來融資,世界上有錢的人把錢融資給他;今後20年除繼續做這個以外,要將中國有錢的人和世界上需要資金發展的人結合,這樣的中國資金也能投入世界。(李小加妙語)”

李小加無疑屬於中國人中少數站在了世界潮流的潮頭,並能清醒認清整個大趨勢的人:未來20年,將是一個“中國”走出去的大時代:

存貨輸出。

產能輸出。

資本輸出。

貨幣輸出。

文化輸出。


而且會大張旗鼓地輸出。

輸出的橋梁和中介,非香港莫屬。


“就像滾滾長江流入東海,長江里的淡水魚(意指內地投資者)流入堿水(意指海外)里肯定死,堿水魚(指海外投資者)一定往長江(指內地)里沖也得死,香港位於長江三角洲,淡水見堿水的地帶,這是香港的特長,讓淡水魚漫漫流入大海,海魚慢慢融入內陸,實現兩個市場融合。(李小加妙語)”


在中國開始資本輸出的歷史大背景之下,香港資本市場找準了自己的定位,用最流行的話說就是“精準卡位”。

“世界上最後一塊沒有配置的資產就是中國,中國30萬億美元資產在銀行,5萬億美元資產在債市,7萬億美元資產在股市,這個配置的過程將孕育龐大的商業機會,這10萬億美元計的資產配置需要大量的投資產品。”

如此巨大的商業機會,必將造就香港資本市場的大牛市!


港股A股化?其實是化學反應


對於滬港通以及隨後很快要來的深港通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此前市場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港股A股化”、“爭奪定價權”等,中外資PK的火藥味比較足。格隆匯在全市場第一個明確的站出來號召“旗幟鮮明全面做多港A股”,引發市場的強烈共鳴。

官員出身的李小加,他沒有說這樣“感性”的詞,他用的是更專業和理性的詞:——“化學反應”。

“世界第一大市場是世界市場減去中國,第二大市場就是中國市場。(李小加妙語)”

“這兩大市場終於通過香港、通過滬港通連接起來。如此大規模,又如此不同的投資潮流所形成的資金流動,未來化學反應會愈來愈大。(李小加妙語)”

“至於這種反應帶來的交易量在什麽地方是常態,估值在什麽水平,沒有人能預測。但幾乎可肯定的是,對兩地市場是非常強大良性互動。(李小加妙語)”


作為港交所的掌舵人,李小加沒忘記調侃一把外資在最初的誤判,同時也對外資迅速“改邪歸正”並攜兒帶女歸來發生“化學反應”的行為給予了嘉獎和勉勵——這與格隆匯4月10日對港股走勢複盤的分析非常契合(見下圖):

“國際投資者開始認為香港股票哪值那麽多,北邊的錢來要買,就賣給他。”(李小加妙語)

“但後來發現市場規則(玩法)不一樣了,又原班人馬,還將家里兄弟姐妹都帶來了。”(李小加妙語)

“錢要見錢,不單是物理上多少,更重要的是化學變化。”(李小加妙語)



港股更為瘋狂的表現,可能還在後面


4月以來,港股日均成交逾2,000億元,較2007年高峰還要高,很多人甚至擔心港股系統不勝負荷。

成交額急增,李小加稱:“港交所馬上就開會,要做好峰值有5,000億至6,000億的系統準備。”

作為港交所的掌舵者,李小加的這番表態可以說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了:我們將迎來一個大牛市,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上周日格隆的文章《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中已大膽的提出未來目標“港股的未來:40—400—4000—40000”。(見附圖)



40:格隆匯“港A股40”指數翻倍;

400:港交所股價上400;

4000:香港日成交額突破4000億;

40000:恒指突破40000點;


以上目標也許在當時(甚至現在)看來有冒進成分,但是從文章發出(4月12日)以後,短短的十幾個交易日間,市場表現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不敢想象,一個擁有接近3000億市值的港交所,能在1天之內飆漲近20%,股價一步越到300港元關口,這背後蘊含著多少市場的熱情和資金的渴望!

隨著香港資本市場賺錢效應溢出,完全有理由相信,大量的外資,大量的內地投資者猛龍過江,資金從天上,從地上,從各種渠道湧進香江股市,每天3000億——4000億成交將成為常態。在中外資金合力共振下,恒指創下40000點,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我是說如果,恒指到4000點,港交所會漲到多少?騰訊會漲到多少?他們的輪子呢?

港股最好的時代正在來臨。


不要說生活沒有給過你機會。

關鍵,你有沒有能力去把握。

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牛市的起點,讓我們一起擁抱生活,並去改變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54

港交所主席:深港通標的考慮納入創業板股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17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30 09:47 編輯

港交所主席:深港通標的考慮納入創業板股票


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崗29日在年度股東大會後表示,目前滬港通運作暢順,成交活躍,額度有提升空間,但要等待監管機構批準。

他還表示,期望"深港通”能夠在上半年公布啟動時間,下半年推行,屆時,“深港通”與“滬港通”會一起檢討當前的機制,包括投資範圍的限制等。

港交所正與內地探討深港通,除了主板以外還會考慮納入兩地的創業板股份。

港股最近成交量大幅上升,周松崗指出,目前即使日均成交2000億港元,也只占港交所的交易系統容量的三分一,港交所要應付目前的交易量綽綽有余。但未來有需要為交易系統擴容做好準備。

被問及對港股A股化的看法時,周松崗指出,香港及內地的市場結構不相同,香港屬於國際化及開放型市場,受到外圍經濟的影響,而內地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故香港受內地影響愈來愈多是正常的。此外,香港上市的股份很多都是做內地生意,對內地經濟較為敏感。

至於臺港通,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與更多市場互聯互通,是港交所長期的發展方向,但一切也要慢慢來,臺港通只是初步構想,暫未有具體計劃。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80

港交所:“同股不同權”三季度進入第二階段咨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659.html

港交所:“同股不同權”三季度進入第二階段咨詢

一財網 秦偉 2015-06-19 19:26:00

在錯失阿里巴巴後,去年8月29日,港交所提出就同股不同權進行市場咨詢,首階段僅推出概念文件,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初向市場發布建議草案,正式展開第二階段咨詢。

香港同股不同權咨詢最早將於今年第三季度進入第二階段。

6月19日,港交所(0388.HK)宣布不同投票權架構(即"同股不同權")概念文件的咨詢結果,市場支持修訂《上市規則》來接納同股不同權進行第二階段咨詢,港交所將於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初向市場發布建議草案,正式展開第二階段咨詢。

所謂同股不同權,即允許股份持有人擁有與其持股量不成比例的投票權。在錯失阿里巴巴後,去年8月29日,港交所提出就同股不同權進行市場咨詢,首階段僅推出概念文件,征詢市場是否支持就同股不同權問題再做進一步討論。

“同股不同權架構不應在所有情況下的適用,我們現在正考慮建議“一股一票”應視為常規,但某些公司可在某些情況下或者某些規定限制下,采用同股不同權。”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並不預期同股不同權在香港變得普遍。

港交所認為,是否推行同股不同權是影響到香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咨詢結果顯示,市場雖總體贊同推行新架構,但認為同股不同權架構應有特定適用範圍,即應僅限於新申請上市公司,且限於特定類別的公司。

針對首階段咨詢結果,第二階段的咨詢文件還會納入另一個議題,即討論采用同股不同權框架的企業來港第二上市相關事宜;同時,港交所還將咨詢市場,是否應在一定程度上放寬目前對於“業務重心”在大中華地區的公司作為第二上市的限制。

有條件推行

因阿里巴巴上市在香港掀起就同股不同權的熱議之前,香港多年來一直奉行“一股一票”的原則,過去25年來,《上市規則》明文禁止、限制不同投票權架構。

港交所去年推出的概念文件,首次向市場拋出是否需要做出改變的問題,在咨詢中,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公司/銀行、律所和上市公司均認為,港交所應在某些情況下允許上市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權架構,基金經理則有一半表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

港交所總計收到200份回應,國際大型基金貝萊德、富達、安本亞洲均表示反對同股不同權。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表示反對,“一股一票的原則應當維持,因這是香港許多有關投資者保障的企業管治常規背後的重要原則,也普遍認為是對股東公平和平等的措施。”

對於同股不同權架構的適用範圍,市場認為應有多方面限制,包括僅適用於新申請上市的公司,同時港交所應采取反規避措施,防止上市申請人規避限制;同股不同權架構的適用範圍不應只適用於個別行業或者創新型公司;采用該架構的公司應當具備一些預設特征,並符合較高的資格標準。

不過,市場認為,港交所不應只在“特殊情況”下批準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上市,因為這一規定事實上反而會禁止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同時,市場認為同股不同權不應在創業板、其他板塊或專業板上市,但應以其他方法,如在股份名稱上加標記以示區分。

對於這類公司,市場普遍認為應有更多監管要求,例如為保障投資者利益,同股不同權公司須強制遵守美國采用的多項限制。市場此前還曾擔憂香港不具備美國的集體訴訟機制,但咨詢結果顯示,集體訴訟並非實行同股不同權的先決條件。

“回應者中有一些提出美國監管環境與香港不同,我們也有收到律所的回應,他們更熟悉集體訴訟機制。美國的集體訴訟機制大部分情況下是針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而非同股不同權相關問題,因此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在香港引入同樣的法律制度。”戴林瀚指出。

市場認為,在推行同股不同權的同時,還應增加四項保障措施,包括咨詢收購委員會意見,研究同股不同權對《收購守則》意味著何種改變,同時限制權利的範圍,包括轉讓限制、最低持股權益規定等,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相應調整,並加強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角色。

或放寬中企第二上市限制

下一步,港交所將就同股不同權制度的細節特征以及首階段咨詢中提出的其他問題進一步咨詢市場意見。

戴林瀚表示,第二階段咨詢草案討論的要點的包括,同股不同權是否近限於新上市申請人;在目前主板上市的資格條件之外,是否增加非常高的預計市值測試;如何定義“加強適當性”要求,即港交所如何識別合資格公司的特征;如何限定在任意情況下,只有哪些人可持有不同投票權,以及這類持股人在公司上市前可持有的股權比例。

港交所目前不允許“業務重心”位於大中華區的公司在香港申請第二上市,評估“業務重心”的標準包括總部所在地、營運所在地以及管理人員的國籍等。

除此之外,咨詢草案中還將就一系列保障措施進一步討論。包括同股不同權的形式是否僅限於不同股份類別;認可的不同投票權受益人是否須符合一些要求,如上市後須維持最低持股量;是否將不同投票權受益人納入《上市規則》下的“關聯人士”;采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是否須在股票名稱上有特別標示,是否要清晰持續地披露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有關資料,以及是否要詳細披露不同投票權持有人表決的具體資料。

有關公司是否須要加強企業管治也是咨詢草案的討論內容之一,相關措施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和合規顧問的角色,是否成立企業管治委員會,以及與股東溝通的要求。

編輯:彭潔雲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88

李小加:港交所将华丽转身 未来服务四大客人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98

$香港交易所(hk00388)$

作者:李小加
港交所(0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于最新网志表示,今天是香港交易所集团上市的15岁生日,他有梦想就是连接世界与中国、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具体而言,就是将致力于在香港建设一个巨大的境外人民币生态圈,努力使香港发展成中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把世界带到中国门前,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可以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致力于在港建设境外人民币生态圈

众所周知,二十几年前,香港与内地开创性地联手推出H股机制,为内地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也为香港金融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今,香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境外融资中心,香港交易所也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交易所集团。

不过,港交所深知,成绩只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在变,市场在变,也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步伐,与时俱进。

放 眼当下和未来,对于香港交易所而言,这个时代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是中国已经由一个“渴求资本”的国家变为“资本充裕”的国家,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也 已经从单纯强调大规模动员储蓄、吸引外资,转变为高效率、多元化、国际化地配置金融资源,来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

中国财富“大搬家”趋势才刚刚开始


在 此背景下,中国内地的国民财富也开始了历史性的“大搬家”,以前大家的财富主要是趴在银行帐户上吃利息,主要追求保本;或者是大量集中在房地产等实物资产 投资上,房地产投资的市值比居民银行储蓄还要大;而今天,中国的国民财富必须开始追求保值与增值。大家的财富纷纷从房地产投资市场、从银行储蓄开始往股 票、债券等各种金融资产转移和配置,也开始迅速走向海外配置分散投资风险,从全球范围内来把握投资机会 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这一财富“大搬家”的趋势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未来十到二十年这一趋势还将加 速。

未来增加中国配置也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 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市场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考虑将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MSCI也正在考虑将A股市场纳入 其全球指数系列,相信这些发展都已不是加入与否的问题,而是多快、多大的问题。目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在其投资组合中占比仍然较低,未来增加配置 也是大势所趋。

面对这样的历史性大机遇,港交所角色也需要转变,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为内地发行人提供国际资本,还应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 国际金融产品的机会,同时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渠道,直接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拥有一国两制优势的香港完全有能力“华丽转身”,把连接世界与中国的角色再次升 级。打个简单的比喻,过去香港只需要服务两位客户,一位是需要融资发展企业的中国发行人,另一位是需要寻找财富增值机会的国际投资人;未来的香港需要服务 好四位客户:中国发行人、国际投资人、中国投资人、国际发行人。而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定义也从狭义的上市司与股民延伸到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者、使用者和投资 者。

很快迈出“深港通”这第二步

这种历史性的角色转变也是萌生建设境外人民币生态圈想法的初衷,希望这个 境外人民币生态圈能够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扬光大“沪港通”开启的交易模式,尽量采用统一的价格发现、依靠本地清算结算、以 本地交易习惯为主,交易对方市场产品,倡导两地监管机构之间共同监管、执法合作,为海外的人民币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产品,建立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对接的市场 机制,以期用最小的制度成本,获取最大的市场开放效果。

只 要这个生态圈里的产品足够丰富、交易足够方便,愿意持有人民币的海外投资者就会越来越多,人民币国际化也就能走得越来越远,反过来又会提高香港这个境外人 民币生态圈的人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个健康发展的强大的境外人民币生态圈也为中国国民财富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资配置提供最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国际财 富管理中心,并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其他对外开放措施(譬如自贸区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沪 港通”朝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也很快会迈出“深港通”这第二步,但是还远远不够,未来还要与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及内地合作伙伴携手不断拓展这个生态圈 的内涵和规模,争取早日把香港建设成为中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衍生产品、大宗商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等等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来源:香港经济日 报)


附:李小加网志:15岁再出发


今 天是香港交易所集团上市的15岁生日,感谢各位好友前来参加我们的生日派对,和我们一起庆祝生日。十五岁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也是最多梦的季节。此时此 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当然,更多的还是对明天的憧憬和向往,因为我们怀揣着一个新的远大梦想,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这个梦想就是连接世界与中国、重塑全球市场格局。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将致力于在香港建设一个巨大的境外人民币生态圈,努力使香港发展成中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把世界带到中国门前,让中国人通过香港投资世界,让世界可以通过香港投资中国。


众所周知,二十几年前,香港与内地开创性地联手推出H股机制,为内地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也为香港金融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今,香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境外融资中心,香港交易所也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交易所集团。


不 过,我们深知,成绩只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在变,市场在变,我们也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步伐,与时俱进。放眼当 下和未来,对于香港交易所而言,这个时代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是中国已经由一个“渴求资本”的国家变为“资本充裕”的国家,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也已经 从单纯强调大规模动员储蓄、吸引外资,转变为高效率、多元化、国际化地配置金融资源,来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升级与发展。


在 此背景下,中国内地的国民财富也开始了历史性的“大搬家”,以前大家的财富主要是趴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主要追求保本;或者是大量集中在房地产等实物资产 投资上,房地产投资的市值比居民银行储蓄还要大;而今天,中国的国民财富必须开始追求保值与增值。大家的财富纷纷从房地产投资市场、从银行储蓄开始往股 票、债券等各种金融资产转移和配置,也开始迅速走向海外配置分散投资风险,从全球范围内来把握投资机会——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 看呢?这一财富“大搬家”的趋势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未来十到二十年这一趋势还将加速。


与 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本土市场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考虑将 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MSCI也正在考虑将A股市场纳入其全球指数系列,相信这些发展都已不是加入与否的问题,而是多快、多大的问题。目前海 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在其投资组合中占比仍然较低,未来增加配置也是大势所趋。


面 对这样的历史性大机遇,我们的角色也需要转变,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为内地发行人提供国际资本,还应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国际金融产品的机会,同时也为 国际投资者提供渠道,直接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拥有一国两制优势的香港完全有能力“华丽转身”,把连接世界与中国的角色再次升级。打个简单的比喻,过去香港 只需要服务两位客户,一位是需要融资发展企业的中国发行人,另一位是需要寻找财富增值机会的国际投资人;未来的香港需要服务好四位客户:中国发行人、国际 投资人、中国投资人、国际发行人。而发行人与投资人的定义也从狭义的上市公司与股民延伸到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者、使用者和投资者。


这 种历史性的角色转变也是我们萌生建设境外人民币生态圈想法的初衷,我们希望这个境外人民币生态圈能够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发扬 光大沪港通开启的交易模式,尽量采用统一的价格发现、依靠本地清算结算、以本地交易习惯为主,交易对方市场产品,倡导两地监管机构之间共同监管、执法合 作,为海外的人民币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产品,建立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对接的市场机制,以期用最小的制度成本,获取最大的市场开放效果。只要这个生态圈里的产 品足够丰富、交易足够方便,愿意持有人民币的海外投资者就会越来越多,人民币国际化也就能走得越来越远,反过来又会提高香港这个境外人民币生态圈的人气,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个健康发展的强大的境外人民币生态圈也为中国国民财富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资配置提供最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并与内 地资本市场的其他对外开放措施(譬如自贸区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沪 港通朝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我们也很快会迈出深港通这第二步,但是还远远不够,未来我们还要与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及内地合作伙伴携手不断拓展这个生态 圈的内涵和规模,争取早日把香港建设成为中国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衍生产品、大宗商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等等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身逢这样的大时代,是香港交易所的幸运,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把成绩归零,向着新的梦想奋力前行,绝不辜负这个时代。希望在下一个十五年回首往日的时候,我们可以昂起头骄傲地说,我们真的改变了世界,香港的繁荣有我们的一份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