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越秀房地產基金(405)之探討


From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0334&start=15


我滿手是405,對405有點研究。

現在405的最大不利因素是主要收入來源的白馬大廈本年續租,因白馬大廈的租戶主要做外貿的,所以金融海嘯影響到他們的生意,租金的水平或有可能下降,但白馬大廈是一線的物業,雖然有些殘舊,所以新的租金水平應不會降得太多,若續租水平保持的話,現價可以說是低估。

因為除823外,405都已經變成一隻無財技的REIT,但是其物業以商廈及寫字樓為主,所以對經濟週期會較敏感。加上823的租金水平低,可以透過加租去提升收入水平。

另外利息支出方面,因為之前有做率息掉期,以鎖定利息支出,但在續約時(約2008年11月)因市場波動,利息很高,故取消利率掉期,改採浮動利息,欲減低利息支出。但是現在息率大降,還較之前更低,故利息支出有可能降低,或有可能對之有利。

此外,頭3年是盡派利潤,但今年開始派90%,加上租金下降,或有可能令利派息下降約20%-30%(由2008年預計0.26元,下降至2009年預計的0.18-0.21元)。

人民幣不升方面,我覺得影響只是很少,甚至是微不足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2

立論:重新探討投資印度 林少陽


2009-07-13  AppleDaily





 

自 從印度國大黨勝出國會選舉後,當地股市一度急升,最近隨外圍市況回順,是時候重新探討這個課題。經驗告訴我,在發現一個全新的投資意念時,最好不要即時行 動。熱情過後,經過冷靜思考仍然堅信那是一個好主意,通常都錯不了。早前參加一個投資者會議,台上經濟師展示一幅頗具啟發性的圖表,顯示日本工作人口早於 90年代初見頂,及後日本經濟經歷了失落的二十年。至於中國,預期工作人口將於2015年見頂並逐年回落,跌幅沒有日本那麼快,但前景一點也不樂觀。至於 印度,則要待2040年之後,才見頂回落。人口結構是多年累積的結果,不易一時三刻扭轉。中國真正面對的挑戰,不是金融海嘯、美元貶值威脅,而在人口結構 轉型,已逼在眉睫。在環球競爭的年代,人海戰術不一定派得上用場。要在國際市場上爭一日之長短,持續的國民生產力增長,才是競爭力所在。然而,要經濟錄得 高速增長,人口與生產力增長二者必須兼得。

語言法制較中國優勝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經濟奇迹,很大程度上是兩個歷史性偶然因素配 合的結果,是可一不可再的機遇。未來三十年經濟增速放慢,差不多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能否維持比歐美快速的增長,將取決於國民生產力的提升。這方面,相比 起歐美國民,中國的國民生產力,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中國經濟不大可能純因人口結構問題,這麼快(2015年)便步日本的後塵。然而,要與印度爭一日長 短,中國卻處於劣勢。不單是人口結構問題,印度在語言與法制上與世界主流更接近,印度企業拓展跨國業務阻力較中國企業少。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1

再探討亞倫國際 (1)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7/1.html

早前簡單寫過亞倫國際 (0684.HK 亞倫國際), 乘著最近公佈的全年業績表現不太理想, 股價下滑之下或許有機會將來買入, 特此再作跟進.

進行再度探討之前, 我想重申一下自己對亞倫國際的感覺:

1. 老牌工業股, 上市歷史頗長, 主力生產小型家電, 行業門檻低, 競爭甚大
2. 屬家族式經營, 過去多年營運成績顯示管理層經營手法傾向保守, 穩打穩紮, 而股東則安心年年分紅
3. 去年11月動用1.5億購入灣仔物業收租, 以本業純利率而言, 舉動不太合理

再回顧今年度之全年業績:

- 營業額增長22%, 繼前年後再次錄得明顯增長. 亞倫的主力市場雖然在歐洲, 但金融海嘯的影響明顯已完全消化. 下半年營業額雖比上半年倒退, 但同樣情況亦出現於10年上, 可視為正常;

- 毛利率比10年大降4%, 但呢個情況響出中期業績後已在預期之內. 管理層對毛利率下降主要有3大解釋: a) 商品原材料價格上升, b) 人仔升值, c) 勞動成本上升. 頭兩個原因解釋合理, 但不能完全接受. 原因係若然公司議價能力高強的話, 原材料價格上漲/人仔升值呢D大環境都在面對的問題, 理應可以直接轉嫁客戶, 要自己硬食既話, 即係行業競爭甚激烈, 要劈MARGIN攞單. 下半年的毛利率未有繼續轉壞, 可能係見底先兆, 但此點非常值得繼續觀察, 下期業績能啟示多一點亞倫的議價能力. 至於第3個原因, 可以自己查年報. 員工成本2.7億比10年多出7千萬, 亦即相等於3%左右毛利率! 得出既結論係, 反而員工成本上漲先係毛利率下跌的最大元兇, 前兩者純粹係點綴而已.

- 行政開支同銷售費用佔營業額的比例同10年差唔多, 無乜可以挑剔.

- 核心稅前盈利1.9億, 按年倒退約18%, 倒退的最大原因來自毛利率下跌.

由損益表可見, 亞倫國際今年表現上業績雖然不理想, 但有一個個人頗看重的亮點: 營業額增長. 若然再回顧過去5年亞倫的表現, 單睇營業額的話, 今年22億的收入竟然係5年前既2倍!

當然亞倫的營業額有點特別, 可以算係風險亦可以算係機遇 - 五大客戶佔整體收入比重高達94% (去年92%). 風險唔駛我講, 大家都知只要亞倫被其中一個飛起, 肯定會大受大擊; 但機遇係若然此5大客戶繼續壯大, 亞倫所得到的益處亦會非常巨大. 目前來講似係機遇多過風險, 不過仍然有必要提一提.

總括來講, 以小型工業股兼沒有自家品牌的背景下, 亞倫營收5年增長1倍其實係非常強大的表現 (同類型公司我能夠搵到較接近的只有信佳國際). 仲未計早兩年遇上金融海嘯時亞倫國際竟然係可以做到絲毫不損, 管理層的能力應該比想像中更佳.

所謂增長股, 前題必先係營收, 然後再到盈利. 成本能控制得好, 公司當然可以賺更多錢, 但最實際的始終係增加收入. 單從損益表而言, 表面上今年的核心盈利出現不少倒退, 但同時亞倫能把握到歐洲海嘯後的復甦而推高營業額, 算係一劣一優, 暫且打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8

再探討亞倫國際 [2]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7/2.html

延續昨日未完成的專題, 今日會從損益表以外再探討亞倫國際的價值.

- 固定資產2.47億, 比上年度增加26%, 營業額亦有相應增長, 屬正常且有效率的投資.

- 存貨8千7百萬, 同比增加42.5%, 增長速度比營業額快...有關存貨, 其實我更想講既係, 我係唔太明白點解亞倫可以用8千幾萬去做廿幾億生意, 即存貨周轉率高達25倍以上! 以工業股而言唔單止係罕見, 直頭好到有點難以置信. 有可能係亞倫既產品極度暢銷 (亦代表亞倫客戶相當強大); 亦有可能係亞倫有部份訂單根本唔係自己做, 即係有機會係一個貿易公司既角色, 左手黎右手去, 賺取差價. 當然呢部份我係靠估而已, 但若然亞倫係後者既話, 25倍的存貨周轉率係可以講得通.

- 應收賬5.17億, 同比增加36%, 增長速度同樣比營業額快. 以延長收數期去谷營業額, 可能係來自新客戶. 若然係來自舊客戶的話, 亞倫5大客戶佔總收入高達94%, 只要他日有其中一個甚至多個客戶出現財政問題, 亞倫所損失的就唔止淨係收入, 仲可能要有筆壞賬要處理. 當然, 目前的情況可能未去到咁壞, 但今年的現金流就肯定會受影響了.

- 應付賬2.5億, 同比增加16%, 增長速度比營業額慢, 收錢慢俾錢快, 再次肯定今年現金流會減弱.

- 現金3.16億, 同比少左1.66億, 有部份用左去增添固定資產, 亦有部份用左去派息. 而今年本業現金流減弱, 亞倫的現金結存沒有增加屬可以理解. 負債方面只得一筆55萬的短債, 除左反映亞倫財政穩健外, 亦說明似乎管理層並不擔心街數會收唔返而影響營運周轉, 算係加多一重信心.

- 今年經營現金流得9千萬左右, 加上核心盈利的確倒退不少, 削減派息實屬非常正常. 有一篇財經新聞指出DAVID WEBB不滿公司今年的董事酬金響盈利倒退之下仍比去年增長2成至3千6百萬. 對此個人其實頗能理解, 但要知道亞倫從來都係一門家族生意, 響派息率沒有倒退的前題下, 俾多少油水班董事個人係能夠接受的.

對亞倫國際今年份業績數字上既分析就到此為止, 基本上風險同亮點大致上都頗明顯及容易理解. 今年年報上管理層所寫下的來年展望同往時比較其實已算係頗樂觀, 再加上大股東於業績公佈後曾於場內增持, 個人會比較傾向相信亞倫前景應不致於太壞.

估值方面, 2011年的每股核心盈利大約在$0.45左右, 每股派息$0.20. 現價$3.17即往績P/E 7倍, 息率6.3%, 不算平但亦不算貴. 今年度業績欠佳或許會導致股價未來半年都會持續受壓, 但有過去5年既出色表現支持, 我自己對亞倫的管理層其實頗具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2

雨潤專題:財務是否造假問題的探討 心如止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626960100zb9d.html

 

一、報告出發點:

 
市場一直在質疑雨潤財務報表的真實性,2011年6月份渾水公司的報告將這一質疑點燃,引爆了市場的諸多擔憂。
 
對 雨潤業績的質疑包括:(1)生豬價格一路走高,開工率不足的雨潤如何能維持盈利?是否有做假賬的舉措?(2)依靠巨額政府補貼增厚業績,財務處理是否過於 激進?(3)產能利用率不足50%,為何仍通過新建、擴建和併購等多渠道大幅度擴張產能?(4)毛利率水平為何遠高於同業?
 
我們試圖做一些交叉印證,來解答上述的一些質疑。
  
 

二、報告正文:

 
 

業績造假,無外乎是虛增收入和虛減成本。

 
出於不同的目的,不少企業都有多套賬,一套給實質控制人,一套給投資人,一套給稅務,若干套給銀行。但多套賬必然會出現衝突,最多只有一套賬能使「財務報表—會計憑證—原始憑證(即購銷票據、貨幣資金單據)」這三者一致。
 
但上市公司就不一樣,再糊塗的上市公司,也會讓報表、會計憑證和原始憑證做到一致,使票據流和現金流能對應起來,才能過審計關。不幸的是,在票據和資金流轉統一的約束條件下,造假路徑仍然非常多,比如通過隱匿的關聯方,虛構銷售收入,典型的如紫鑫藥業。
 
任何造假,背後都隱藏著目的,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是實質控制人忽悠資本市場的投資人,推高股價,大肆圈錢或者套現,其次是忽悠債權人,多搞貸款。實質控制人套現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在資本市場減持;另一種是通過和上市公司之間或隱或現的交易,轉移資產。
 
雨润专题:财务是否造假问题的探讨

當 然,我們不能說雨潤食品造假,除非有直接的證據,比如:(1)覆核雨潤和其客戶的購銷發票和數據能否統一起來,我們很難做到這點,因為一方面看不到雨潤的 會計賬,另一方面也更看不到其客戶的會計賬。(2)覆核雨潤集團和地方政府簽署的原始合作協議,以確定上市公司即雨潤食品在其中的角色,這些協議需要從政 府獲取,我們更搞不到。這些東西,只有雨潤的審計師畢馬威去管了。
 
所以,我們只能說雨潤食品有業績造假的動機和條件,也顯示出造假的表象,但絕對不能說其真的造假。
 
 

1、做大業績的表象:激進的會計處理

 
 

(1)借政府補貼和收購中的負商譽,大幅度增厚業績

 
   

據人民網:

 
 
依靠巨額政府補貼增厚業績,雨潤會與地方政府談判,約定一個買地的價格,雨潤將買地款支付給地方政府,項目啟動後,地方政府返還約三分之一的款項給雨潤,在廠房建設和全部投產後,剩餘部分買地款會返還給雨潤,這些返還的款項均被計入政府補貼項目下。
  
   不管是政府補貼還是負商譽計入利潤,都間接借用了一個類似的會計手法:評估增值,只是借中間的手倒一下而已。
 
   「天下本沒有免費的午餐」,這種激進的手法當年在A股市場也屢見不鮮,現在已經不讓用了,但港股市場依照IFRS仍然可以用,很容易就被紅籌股濫用了,借此忽悠投資人。
 
 

(2)難以解釋的高毛利率

 
   拿A股的雙匯發展做對比,雨潤食品的毛利率要高不少,這其中原因何在?
 
雨润专题:财务是否造假问题的探讨

   很多投資者都認為是雙匯發展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人為地降低了毛利率,從雙匯的年報看,雙匯發展向關聯方採購接近70%,所以不排除這種可能。
 
   但我們把雨潤和A股的得利斯比,毛利率依然高了不少。
 
雨润专题:财务是否造假问题的探讨
    引用第一財經日報的文章: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505/01099792772.shtml
 
雨潤食品(01068.HK)和雙匯發展(69.00,0.62,0.91%)(000895.SZ)、金鑼集團並稱為中國肉製品行業的三大巨頭,一位私募基金人士曾經問三巨頭中的一位高管:「為什麼你們的產品做不到雨潤那樣的高利潤率?」這位高管思考再三,回答道,我們確實做不到,需要向雨潤學習。
。。。。。。。。。。
 
    一些投資者認為雨潤的高毛利率歸功於成本控制,主要是人力成本的控制上,而生豬收購成本差別不大。相比雙匯,雨潤的人均工資確實很低,但人均銷售收入也低,結果是人力成本方面並不佔優勢。
 
雨润专题:财务是否造假问题的探讨

   所以,雨潤的毛利率要能大幅超越同行,只能是產品的售價高,但沒有直接證據支持這一點。
 
 

(3)被用到極限的折舊率,藉以減少會計成本

 
   據雨潤的會計報表附註,其折舊年限的區間和雙匯差不多,物業: 20至30年;機器及設備 :10至15年;汽車: 5至10年。
    
  

表1:雨潤食品和雙匯發展的折舊率對比

 
項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雨潤固定資產折舊率
5.6%
4.9%
4.5%
4.1%
3.7%
雙匯固定資產折舊率
11.3%
10.9%
11.2%
9.3%
9.7%
 
   數據來源:歷年年報,折舊率=年度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淨值+期初固定資產淨值)*2,雨潤的固定資產為「物業、廠房和設備」的金額
 
   簡單計算的話,即便按30年折舊,折舊率也不小於3.3%。由此,從上表1,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一是雨潤的折舊年限在限制區間內,已經被設置為儘可能的長;二是雨潤的固定資產基本上是物業,而雙匯卻是以機器設備為主。
 
 

(4)暗含水分的巨額不動產

 
   從2011中報看,雨潤240億港幣的總資產中,約有一半是不動產,包括物業和土地,究竟雨潤如此大規模的擴張是為什麼?可以肯定不是因為產能不足,因為當前的利用率太低。
 
  從業務結構看,雨潤的發展重點在擴張上游的屠宰產能,與此對應的是雨潤的冷鮮肉佔比越來越高,2011年上半年佔營業額比重為71%,其次是冷凍肉,佔比 16%。相比屠宰產能的擴張,下游的深加工產能的擴張要慢得多,從2005年的16.3萬噸至2010年的30.4萬噸,增長不到1倍。
 
   但即便屠宰產能的擴張速度也遠跑不過非流動資產的擴張速度,2005-2010這5年的時間,非流動資產擴張了18.76倍,而名義屠宰的產能只擴張了4.54倍,除了水分外,很難解釋得通。
 
雨润专题:财务是否造假问题的探讨

    從雨潤公佈的產能看,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上游屠宰產能已經達到3,560萬頭,利用率只有42%。根據我們從折舊率的推測,雨潤食品的機器設備相比不動產的投入,明顯配比不足,我傾向於認為,即便雨潤公佈的產能也是有水分的。
 
  

我們一個杞人憂天的擔心是:雨潤是否如某些農產品上市公司,如圖1所示,打通「經營現金流」、「融資現金流」和「投資現金流」這三者,形成人造利潤,其中的人造利潤隱匿於不動產中。

 
   從2005年借殼上市至今,雨潤食品實現淨融資120.6億,投資124億,主要投向工業廠房和土地。
 
雨润专题:财务是否造假问题的探讨
 
 

2、做大業績的動機:支撐股價,利用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融資,不斷地套現

 
 

(1)減持套現:

 
  - 2010年11月,按每股作價30港元,該公司主席祝義材及其配偶出售舊股,變相減持7000萬股,套現21億港元。
 
  - 2010年4月,祝義材夫婦擁有的 Willie Holdings Limited,以每股23.88港元減持7600萬股,套現18.15億港元。
 
  - 2009年7月,由公司主席祝義材夫婦持有的Willie Holdings Limited 將會按每股13.23港元配售2億股舊股,再按相同價格認購1.3億股新股,套現9.26億港元。
 
 

(2)直接套現:資產或股權收購

 
  - 2008年12月,以159,252,000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湖南輝鴻49%股權,該公司截止2008年9月30日賬面值為23,083,000元人民幣。
 
 

(3)間接套現:

 
  - 雨潤集團除食品外,還有房地產、旅遊等項目,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是否單純,還是背後另有交易,我們不得而知,所以對其是否存在間接套現行為,我們不做推測。
     
 

3、做大業績的條件:農產品公司造假容易

 
  農產品公司不僅造假容易,造假成本也極低。
 
  為什麼說造假容易?一方面存在大量的現金交易;另一方面,銷售發票和農產品的收購發票都自己開,並且不需要通過稅務機關認證和比對。
 
  這意味著,農產品經營公司不需要第三方的配合,動動筆頭就可以直接製造業務,購銷差額就是利潤,也是經營現金流的缺口。如果不想掛賬,以便讓經營現金流看上去正常,控制人轉點錢進來彌補缺口就好了。
 
  為什麼說造假成本極低?初加工環節基本可以做到免稅。一方面,增值稅部分,按收購發票金額的13%抵扣進項稅,因此只要初加工後的毛利率不到13%,就不用繳納增值稅;另一方面,所得稅部分,農產品初加工可以享受免所得稅優惠,生豬屠宰歸屬於這一列。
 
 

值得強調的是,有動機造假,也有條件造假,並且顯示出造假的跡象,並不意味著就真的造假。打個比方,天氣冷的時候,衣服穿得少的人,打了噴嚏,也不能說就感冒了,保不準這人抵抗力強。人品好,身體就好,啥事沒有。

 
  此外,雨潤食品頂著內需光環,行業仍將受益於中低收入人群消費能力的增長;在資本市場雨潤有高盛撐腰,一起共謀;祝義才又善於玩轉政府關係,獲取政府支持。這些都是吸引投資者的點,就看投資者如何權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6

新奧能源收購中國燃氣探討 法國梧桐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18t3.html

林SIR講過,「避開他人的婚禮」,因此這次新奧伙拍中國石化,吞併中國燃氣,其實我是不讚成的,如果不是最近兩天實在忙得不可開交,一直到今天下午才稍微清閒,今早高開後可能就會賣出了。現在講多無謂,詳細探討一下新奧收購中國燃氣背後是否值得。
  這個是今天傍晚和財兄探討中燃的觀點:
  「正如談輝先生講的,中燃利潤大部分是天然氣貢獻的,石油氣收入大但不賺錢,其實間間燃氣公司都差不多,因此新奧呢幾年都已經剝離了石油氣業務。收購其實 還是為了天然氣「插旗」,由於國內政策,一間公司可以壟斷經營30年,而30年後相信還願意競爭的不多,因此,天然氣行業是不錯的行業,只要不斷在新的城 市插旗就可以擴大發展。同時,發展的方向還有車用天然氣,最近一兩年的確是逐漸多了很多,而這個就真是長做長有的生意。我以前也關注過135,背景很牛, 中石油壟斷了國內天然氣供應(也因此,這次新奧伙拍中石化,而非其他),但是管理層能力未知,因為轉型時間尚短無法判斷,同時股本回報率偏低,不知道管理 層有沒有辦法提高,因此如果關注這個行業也應該同時關注它。
  關於新奧,關鍵是我覺得為了這個收購可能資產負債表會惡化,我在博文中探討過,新奧從08年開始出現自由現金流,網絡開始成熟可以反哺新的投資,但是中燃 就未有詳細研究,擔心會出現拖累。另外,觀察過去幾年,新奧的負債成本是不斷下降的,去年大約是3%左右的財務成本,證明公司債務結構調整不錯,今年又借 債7年期美金幾十億,但是長遠來講應該成本還不錯,現在突然間債務增加80多億,財務成本可能驟增。」
   
  那麼,新奧能源這次收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
  林SIR在《投資王道》中對華能收購邯峰電廠做了詳細和具體的分析,非常值得借鑑:
  「(三)以最大型的邯峰作為例子,我們用一個企業價值/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EV/EBITDA)的方法來衡量。華能收購邯峰40%權益,大約 用了人民幣16.54億元,換言之,邯峰整體的價值(100%計算)為人民幣41.35億元。企業價值是人民幣41.35億元加上邯峰的負債人民幣 46.32億元,減去其現金人民幣1.67億元,等於人民幣86億元。2003年邯峰的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為人民幣14.1億元。換言 之,EV/EBITDA(86億元/14.1億元)等於6.1倍,即是邯峰電廠本身所產生的EBITDA溢利,可於6年內完全抵償收購價(企業價值)。    
    (四)根據表29,2003年邯峰的現金流,足以應付資本開支及利息開支外,尚有人民幣9.65億元剩餘現金用作還債。2003年用了人民幣6.74億元償還長期債務,若以整體負債額,即人民幣46.32億元計算,邯峰本身的現金流,在5年內便可還清所有負債。    
    表29:邯峰電廠2003年的現金流    
              RMBM                    2003年    
       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              1,410    
       利息支出                       294    
       資本性投資                       150    
       稅項                 1    
       現金淨流入                       965    
       償還債項                       674    
       剩餘可作派息現金                        291

那麼中國燃氣的指標呢?
根據中國燃氣2010年年報以及新奧的收購報告,可以見到新奧
收購價                     16699757(千港元,以下皆同)
流動負債                   12301609
非流動負債                 8246763
現金                       -5081589
企業價值(EV)               32,166,540

除稅前利潤                 1097038
利息支出                   635029
折舊                       598992
攤銷                       48974
EBITDA                     2,380,033

EV/EBITDA                  13.51


中國燃氣現金流分析:
EBITDA                    2,380,033
利息支出                  -635,029
資本性開支               -1,780,605
稅項                      -315716
現金淨流入                 -351,317

可見,中國燃氣本身產生的EBITDA純利,需要13年多才能抵償收購價
同時,中國燃氣現在每年的現金流並不足以應付資本開支以及利息開支能,還需要新奧每年的投資。

因此,可見,這次收購不是很理想,以後可能會擇機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9

聽風與Tiger2月8日探討成長性公司估值——陶米整理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09x.html

Tiger--老兵 :  聽風,請教個問題

1.當你決定買時,你對成長性公司的買入點是如何計算的?

2. 如何判定公司從快速增長到平穩增長?

   是真心請教,想補充我的盲點

聽風—上校:買入點,也只能是毛估估, 我從來買不到最低價, 只能是估值合理,向下分批建倉,攤薄成本
tigeryu—投資: 毛估估怎麼估?根據什麼

tigeryu—投資:是參考DCF,還是行業相對估值?

聽風—上校:快速增長到平衡增長,要看其擴張到了哪了階段,還有公司的報表數據也能透露許多信息
tigeryu—投資:成長股這種目的真不好估值
Tiger--老兵: 
  這個我知道,前幾天你說你看中了愛爾眼科,(其實我從它上市我就盯上了它,所以一直沒有買),但你說估值過高, 所以請教一下。
聽風—上校:按未來三到五年的PE,接合PEG綜合進行估值
Tiger--老兵: 
  噢,明白啦
聽風—上校:關鍵是未來三到五年成長的確實性要高
Tiger--老兵:按未來三到五年的PE,接合PEG綜合進行估值
-----這種估值方法,你實戰的成功率是多少,不分重倉和輕倉
聽風—上校:確定性越高的品種,倉位越高啊
tigeryu—投資:聽風一般要求PEG到多少水平比較合適?
Tiger--老兵:「聽風—上校(106805771) 
 21:25:16
快速增長到平衡增長,要看其擴張到了哪了階段,還有公司的報表數據也能透露許多信息」

----能不能用個公司,做個實例講解,謝謝!
聽風—上校:如目前的羅萊 
家紡,就是到快速擴張期中後期了, 因為三線城市已經在大面積佈局

Tiger--老兵

一般要求PEG到多少水平比較合適?
----會根據確定性,然後做一些調整,價值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固定的方法。

聽風—上校: PEG到多少水平比較合適?這個確實沒有固定的簡單的公式可用, 我做過一些數據模式,但只能是理論上評估,實戰最重要的還是看未來的相對確定性
Tiger--老兵: 
  我的意思是從財報中在業績變穩定增長公佈之前,如何提前發現。比如現在2011年高增長,然後從2011的年報中發現2012是否還會高增長?還是變成平穩增長?
通訊—市場調研:他CEO自己都不知道
聽風—上校:就像興業銀行一樣,我給予過不同的未來增長進行評估,但在未來五年到來之前,你只能是評估,無法知道它將來的實際業績增長
 
飛鳥--小兵:報表看得出來蛛絲馬跡   
Tiger--老兵: 
  或將來三年不可能高速增長?
飛鳥--小兵:如果連續兩個季度不 
淨利潤 下滑  必須就要小心  
通訊—市場調研:我做過類似這樣的報表,每年做, 累死人, 忽悠人不償命, 還得把謊話編圓滿
飛鳥--小兵:淨利潤增速下滑,如果連續兩個季度,很可能跟這個股票說再見 
 
聽風—上校:「CEO自己都不知道」確實如此,所以我的投資體系是允許出錯的,是有容錯功能的
通訊—市場調研:這是實話
聽風—上校:我沒有法肯定就是高成長,我只能大概率的評估
通訊—市場調研:大家都是度概率,賭
Tiger--老兵: 
 大概率的評估,應有個方法啊!
通訊—市場調研:行業,企業變化,就這
飛鳥--小兵:魔鬼在 
細節裡  
聽風—上校:誰如果清楚地看到三年或者五年後的公司狀況,肥股市就是提款機了。
聽風—上校: 
大概率的評估,應有個方法啊!
客棧裡我專門較系統地介紹過一次

(http://www.tfkz.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96&page=4 中小板企業交流1-4)

聽風—上校:每個企業都有其特殊性,確定沒有固定的公式,更多的是對企業的理解,這是一個非常具體個性化的東西,就像人家寫巴菲特的書至少有幾十本子,但 到目前為止,也不能找到最有價值的東西。,當人家說巴菲特長期幾十年不變持有時,許多企業持有幾年就出手了,當人家說巴菲特遠離高科技股時,卻出手了比亞 迪和IBM
裂痕-銀行餐飲:

聽風—上校:看菲雪的成長股投資,說的都是一些大白話,似乎什麼都沒有說, 而且說話的語言還沒學好,文字也不通暢,如果人家不說費雪是巴菲特的老師,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他的成長股投資,估計能看完一半的就是牛人了
通訊—市場調研:我先看的第2本,再回頭找第一本看的
聽風—上校:但是,你如果看到三遍以上,你的感覺就完全兩樣了
通訊—市場調研:好像是他孩子寫的
聽風—上校:他的思想是非常具有穿透力的
聽風—上校:功夫在文字之內
老五—人事主管::聽風
牛心熊眼—少校:拈花一笑,自得其樂
重陽—少校:聽風厲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38

和朋友探討中國玉米油1006的幾個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yr1a.html
雨潤兄:
 
我也來一起探討一下:
好的方面:整個玉米油行業這2年以年均25%的增長速度在發展,是食用油中發展最快的一個之行業。
目前1006的營銷隊伍人數已經遠超製造基地的職工人數,因此1006應該算個消費類公司了。而香港市場仍然把1006視作一家廠股。

不利的地方:1006的會計師不是四大之一,對投資者的信心有點影響。這2年,營銷費用上升很快,特別是看A股的西王食品,由於營銷費用上升太快,影響到 了業績,擔心1006也有這個問題。另外,1006下半年的業績可能因為受到新上生產線折舊的因素,未必有上半年增長那麼快。
 
 

我:
1、西王食品半年報銷售收入增77.16%,淨利潤增31.23%。年報銷售收入增53.5%,淨利潤增32.03%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來西王下半年和上半年的營銷費用應該是相當的,並不是說下半年營銷費用就特別多,但是都比去年多。比去年多的原因就是攤子鋪得更寬,廣告打得更多了,這個隨著銷量的進一步上漲會得到改善,也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規模效應。

2、中國玉米油的半年報顯示營銷費用大漲,對應的是品牌玉米油3倍於去年同期的銷量,也就是說這營銷費用是品牌零售的必須成本,沒有零售,就不需要這些成本,這個上升是可以接受的。而年底的營銷費用,若和西王對比的話,應該不是那麼令人擔心。

3、會計師非四大可能對其他投資者的信心有影響,但在我看來是比較可信的,我的分析方法如下:
 
在index.baidu.com上查「長壽花玉米油,西王玉米油」可知長壽花玉米油的搜索量比西王略高,兩者非常接近,這個間接說明了兩者自有品牌玉米油的銷量應該是接近的。

4、折舊只能在報表上體現今年淨利潤漲幅比上半年少,但是對未來幾年的利潤漲幅是沒有影響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5

關於價值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探討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w3.html

基本的才是最重要的,經過幾年轟轟烈烈的討論,價值投資在很多人的心中曾經漸漸清晰,但隨著新鮮感的褪去,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又開始逐漸被放到了一邊,甚至被淡忘。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有一千種做法,如何選擇並堅持正確的,並不容易。

 

枯榮

1、價值投資定義是什麼?
其實「價值投資」這個概念並不是很清晰,按照一般的解釋,價值投資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教授在30年代撰寫的《證券分析》中開創的。但事實上,在《證券分析》 中,格雷厄姆並沒有提到什麼「價值投資」,他說的是「投資」。按照勞倫斯.科明漢姆的劃分,投資模式分為五類,而價值投資是其中一種,另外還有:增長投資 (以菲利普.費雪、彼得.林奇為主)、指數投資(約翰.伯格為首)、技術投資(以威廉.奧尼爾為首)、組合投資(首見於《漫步華爾街》)。科明漢姆對「價 值投資」的定義是:通過公司財務分析,尋找市場價格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股票。
個人觀點,所謂價值投資,必然是延續格雷厄姆投資理念基礎上的,即將「安全邊際」(或控制風險)放在投資首要位置的。

2、安全邊際(控制風險)是價值投資的首要考量因素嗎?
我想應該是的,安全邊際是整個格雷厄姆投資理論的基石,實際上,安全邊際可以和「企業內在價值的估量」劃上一個約等號。因為一旦你能判定企業內在價值範圍(而非精確值),那大體上的安全空間就能判斷出來。
但兩者又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因為對「安全邊際」空間的把握,是非常有藝術性的,而且在不同年代要求會發生變化,所以你才會看到格雷厄姆30-40年代要求的「空間」是非常大的,但到了彼得.林奇縱橫的80年代,已經完全「走樣」了。

3、企業內在價值是通過什麼方式計算的?
格雷厄姆開創證券分析時,企業內在價值的估算,大體上是門科學,是和公司資產負債表緊密聯繫的。格雷厄姆的計算,最初是從淨營運資產開始的,到《證券分 析》後期,他的計算已經演變為市盈率了(即他說的資本化率)。到巴菲特時代,他已經明確指出,對企業內在價值的計算,是通過未來現金流折現實現的,即企業 內在價值取決於公司未來可續生存期內獲得的現金流的現值。
但注意一點,格雷厄姆對「預測」是充滿質疑的,他多次強調「理性投資者應該更多傾向於對風險的考慮,而不是對未來的預期」,而且他還辛辣指出,對未來業績 的預測,大多是付出學費的猜想。事實上,請注意1929年經濟災難中對價值的毀滅,無數看起來非常穩健的公司最終無法印證人們甚至是公司管理層的預測。
但格雷厄姆也指出,通過投資者不斷的努力,是有可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大程度把握公司未來經營方向走勢的。巴菲特在實踐中,發現某些公司具有某種程度上的 壁壘,進而能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甚至是收益和現金流。其實這也從另一面說明,大多數公司未來經營方向和收益現金流,是極難(甚至不可能)的。網友「石中 火」君對此有精彩點評,她說:「巴菲特為什麼喜歡業務簡單的企業,因為業務一旦複雜,影響因素就呈幾何級數增加,即便抽提出每個業務的主要影響因素,對於 企業這個系統而言,輸入還是太多,每個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只能估測,那麼會造成巨大的誤差,從而導致定性的錯誤。不是導致安全邊際要求太高而失去投資 的機會,就是安全邊際估計不足,導致投資風險劇增。」
我的看法是:1、很多企業內在價值的分析對特定的投資者而言,是極其艱難,甚至無效的,具體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投資者對公司的把握程度,一個是公司經 營的穩定性。2、企業內在價值的把握必須對未來進行預測,而這樣的預測是難以「精確化」的,必須警惕將問題複雜化,例如麥肯錫的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實際 上使用意義並不大。

3、企業能真正把握嗎?

我的看法,是很難,可以這麼說,不管你如何努力,也只能是0%-70%之間,剩餘30%(只是個比喻)你永遠無法掌握。而且,這樣的公司,對特定投資者而 言,應該是不多的,這涉及到能力圈的問題。格雷厄姆有言:投資者不論如何熟悉公司,都不可避免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險。但通過不懈努力,堅持在自己能明白 的領域,應該可以逐步接近中值,甚至跨越。但總的說來,不可能有人能接近完全把握,即便公司長期任職的高管也不可能。這也是格雷厄姆一再強調,不能將所有 資金放在一家公司的緣故。

4、趨勢和價值投資能結合嗎?

我的看法是幾乎不可能。兩者出發點是背離的。

5、價值投資等於長期投資嗎?

我的看法是價值投資和是否長期投資沒有直接關聯,但巴菲特和芒格顯然延展了格雷厄姆對「價值投資」的理念,引入了很多菲利普.費雪的成長股理論,這將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牽連在了一起。也許,長期投資是價值投資的一種實施方式,但絕對不應該是價值投資的全部方式。

6、價值投資是否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並且掌握?

我的看法是不可能,也不應該。如果都這樣做了,那麼市場將是完全有效市場。而價值投資的根基,必然是市場在某些時候是「失效」的。(但不否定,市場大多數時候是有效的)。所以反言之,價值投資也是很稀缺的,也是非常難於掌握精通的。

7、現階段中國股市可以實現價值投資嗎?

我的觀點是不知道,但仍有人在不斷驗證這個理念。如果中國股市無法驗證價值投資理念,那麼只有兩個可能同時存在:第一,市場是非常有效的,或者市場總是高估的。第二,中國無法誕生長期經營穩健向上的企業。我不太相信兩者會一直存在。

8、價值投資是賭博嗎?

個人認為某種程度上是的,但和賭博你通常無法控制概率上相比,價值投資實際上是以安全的價格作為賭注押上自己的籌碼。價值投資之所以將安全和控制風險放在 首位,就是承認了自己對企業把握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也存在巨大風險。但安全和控制風險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獲得對企業長期經營賭注的獲勝率。

 

zwp0814

由於信息時代的來臨,當前企業的內在價值的判斷已經比林奇和格雷厄姆時期有了更多的借鑑和依據。
也就是更加透明化,所以內在價值的判斷已經不單單是當前或者當年的內在價值判別,而是判斷未來幾年或者10年的內在價值。這個價值的判斷,綜合了全球需求和生產要素分配,和分工等因素,行業發展趨向,不同行業回報率走向,銀行政策,環保因素,等等太多。
內在價值的判斷期貨化的傾向,使得股市震盪加劇。

 

均線多頭

1:價值投資的定義:

東西便宜了就買,東西貴了就賣

價值的定義:
每個人看招行,st公司值多少錢,取決於個人的知識和經驗,2000億市值的招行可能有貴賤之爭,200億市值的時候大部分人靠常識是否知道招行被賤賣,st源發5元可能你嫌貴,但買殼的人不嫌貴.出價5.92.  價值因為每個人而不同,但因常識而相同.

2:價值的計算:
無法精確計算,但有常規的幾個估值指標>PE,PB等

3:如何發現價值:
靠眼光,是定性的東西,就像招行剛上市不到200億市值,你能看到2000億.投機者什麼也看不見,他看見的就是表象,價格今天是10元,還是20元.對價格感興趣,而不是對企業的前途感興趣

4: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大部分時間放棄參與市場波動,與"市場絕緣"用時間來增加價值,普通投資者難以作到,有的人一分中不看股價就難受.

5:投資大師如何做價值投資
近看老巴中石油和比亞迪的操作

6:買點就是安全邊際
你是不是買的比所有人低是關鍵,老巴不在高點賣股票,但它在別人不願意買的低點買股票,所以成本比幾乎所有人低.這是決定其成功的85%.中石油1.85,最後的高點是20多,比亞迪8元,前期高點是70元.

7:價值投資和時間:
不好確定持有的時間,但是有過持股5年以上經驗的人會有很深的感受

8:基本面的不確定,不可能有完全確定的基本面
確定是相對的,不確定是絕對的,在不確定下如何進行投資.合理假設,正確的知識,常識的去作出正確的推測,結果也許會美妙,當然要系安全帶,買點第一.

 

我為曲線狂

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我倒不認為有本質衝突,這兒指的趨勢是建立在公司經營狀況的基礎上作出的收割或死抗決策,不是某一時期技術走勢的趨勢投機,用苛刻的財 務指標和靜態的觀點無法區分一個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如同人一樣,企業也有創立到成長然後成熟的過程,某一時期對公司估值完全用財務指標衡量過於保守,投 資企業並不是種幾顆菜就收穫幾顆的等量產出,而是一個建立在公司分析和行業分析上的動態監測行為,行業屬性不好的企業即便有個出色的管理層也只能做的相對 好一些而已,反而一個繁榮的行業即便管理層差些也能獲得很好的回報,房地產和化纖就是2個截然不同的行業,無論如何,現金流屬性佳的消費服務業都比現金流 狀況不可預測的工業類或者高科技類都要更穩定些,巴老的風格既是如此,穩定的現金流才是企業的血液,穩定沒有成長的公司只能獲取淨資產增加的收穫,公司價 值的核心是未來賺取現金的能力,一個公司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公司的前途,行業的競爭結構和替代品的影響決定了公司的獲利能力,假如有一個獨一無二產品的公司 其價值也不能用當期的現金流來衡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再好的公司也會交到智商一般的人手上經營,只有獨特的產品才能保證即使才能平庸的人管理公司也不 至於破產倒閉。

 

goldfarmer

關於價值投資,我看了一下枯榮兄的帖子,感覺和自己的想法很接近。但是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覺得思路可以更開闊些。
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認識到,到目前為止,市場中還沒有一种放之四海皆準的,包賺不賠,保證獲利的方法。投機是通過預測價格波動來獲利,價值 投資是通過預測企業經營來獲利,但是預測企業經營其實並不比預測價格波動更容易,也不會更準確。企業的經營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有國家宏觀政策、經濟形勢、 競爭、管理層的決策、企業內部運作情況等等,甚至有時候突發事件和偶然因素也會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所以實際上價值投資並不比其他投資方法更容易讓你賺到 錢,通過這種方法賺到大錢的,除了聰明外,恐怕還有運氣在裡面。學巴菲特理論的有很多,成功的很少。從另一方面看,索羅斯是投機家,他照樣也獲得成功。

 即使方法正確,也選到了好股票,是否一定能盈利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為其中還有市場和人性的因素在裡面。當你通過慎重研究 買到一個好股票後,在市場和企業經營的波動中,能否持穩並大幅度獲利?答案是很難說。本人最大的教訓在04年底的時候,當時經過研究,鎖定特變電工、鹽湖 鉀肥、中信國安和新和成,記得05年還和當時在論壇上的「好姐夫」交流過這四隻股票。當時重倉特變電工,大概以現在復權的價格1.5左右買入,結果特變電 工爆出投機炒期貨巨虧的醜聞,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市場傳言四起,研究報告也一致不看好它。公司真實虧損程度如何?管理層是否真的誠信?將來是否還會出現 更大的黑洞?我不得不思考這些問題,從穩健的觀點出發,我只能忍痛減掉大部分倉位,並在後面的反彈中出清。現在看來,這只是公司發展中的一次小波動,根據 現在的k線去反推,得出的結論一定是當時我很愚蠢。但是對於當時的局中人來講,卻有巨大的壓力。導致了不能拿穩股票。而且,今後遇到類似情況,我可能還是 割肉,因為這雖然可能讓我錯過了特變電工之類的好股票,但也會避免讓我踩上銀廣夏之類的地雷,可以保證我在這個市場長久地,穩健地活下去,並且能活得比較 滋潤。

 所以基於上面兩點,我的結論是在證券市場,僅僅考慮投資理論(策略)是不夠的,還要結合市場和人來考慮。對於不同的市場階段, 不同個性的人來說,適合的策略是不一樣的。因此,我現在的投資三角是:市場、策略、人性。現在我做任何一次投資前,都要判斷當前的市場狀況,是高估?低 估?還是維持震盪平衡狀態。我的心理狀態是怎樣,期待多少收益?能忍受多大的虧損而不至於崩潰?在這些前提明確後,再根據情況選擇是做價值投資,還是趨勢 投機,還是高風險投機?還是套利?還是打新,或者什麼都不做。顯然,價值投資只能在低估市場才能做,當大部分藍籌pe在5—10的時後,是做價值投資的黃 金時期,但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趨勢投機適合在市場資金氾濫,人氣較高的時候做,但是要注意盈利目標不要太高,判斷錯誤要及時止損。出現套利機會的時候可以 套利,而且目前國內市場這種機會很多,例如以前的農產品、大冶特鋼、上海醫藥等等有保底價格的股票,去年的攀鋼鋼釩等等。在某些市場階段,高風險投機也是 有一定可行性的,例如目前中國股市的特點,對於即將退市的ST股,地方政府總是千方百計地促成重組,保留上市資格。而重組後再次上市股票價格通常翻7、8 倍之多,因此拿10萬元投資5個即將退市、有重組傳聞的ST股,只要博中一個,即可大幅度盈利,其它的即使退市,也能在三板交易。總之,只要善於總結、思 考,根據你承受能力的不同,在不同市場階段一定能發現不同的盈利模式。

4 要善於在不同的市場尋找機會,股票僅僅是證券市場的一部分,還有債券(國債、可轉債、企業債、公司債),還有期貨等等。對於穩健的價值投資者而言,值得買 入的時候並不多,有時候可能要等上幾年。因此要善於在不同的市場尋找機會,股票市場高估時,債券可能處於低估階段。而期貨市場在大幅度下跌或大幅度上升 時,偶爾也能出現一些較有把握的交易機會。通過最大化利用資金,每年可以多收益5-10個點,長期積累,將是非常可觀的。

 

simonxu1010

1:價值投資定義的定義:也許並沒有價值投資這個概念,而是後來巴老的追隨者加上去的,巴老只說過投資,也只認可投資。我認可的價值投資就是用自己或自己 募集的資金去幫助優秀的企業,以實現優秀的企業更優秀,而讓自己的資金也更優秀的一種方法。價值投資本身是一種理念,但我以為是一個很高尚的理念如果人人 都用自己的資金去投資優秀和負責的企業,這個世界會美好太多。

2:安全邊際(控制風險)是價值投資的首要考量因素嗎?巴老誠不我欺,他是一個高尚的人,從他嚴於律己就可以看出,沒有欺騙任何人。他曾說過:就是85% 像格雷厄姆,15%像費雪,其實費雪的成長性也是安全邊際的延伸。不過很難,主要問題在於個人對安全邊際的理解不同,對安全邊際的認定不同,計算更不同, 與投資者知識結構,生活閱歷都有關係。就算巴老說的很細,對於安全邊際也會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和理解,這一點,巴老很狡黠,連辯解都沒有,很正常,誰說他這 點不是大智慧呢?

3:價值的計算:用一種相對保守的方法精確計算企業的價值,當然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甚至有一點唯心,但是不能說明他們錯了。應為有些方面的確需要 唯心一些。例如:管理層優秀的人品,很難用數字來說明,例如:職工的和諧度和上下級的和諧都是很難用數字衡量的,但這些又是一個優秀企業必需的。再說,巴 老本身也沒有講的太細,畢竟他不是老師,不能苛求他。我以為,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對風險的控制排第一位,風險風險再風險。在風險可估的情況下投資。也就是 巴老的第一條,不虧損。

4:企業能真正把握嗎?毫無疑問,不能。也就是說永遠也做不到預測,最多做到看清流向,所以有了個能力圈的概念。在自己能力圈裡做事還能有問題嗎?說到底,還是個安全邊際的問題。


5:趨勢和價值投資能結合嗎?不能,趨勢投資時利用經濟的趨勢慣性來投資賺錢的方法,而不是靠企業經營優秀本身的紅利溢價來賺錢的方法,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6:價值投資等於長期投資嗎?當然不等於,因為企業本身的存在有其不變的週期和維繫的條件。一個企業再優秀也不可能穿越歷史。例如:如果一個企業是生產馬 鐙的,不管當年如何優秀。不改變,始終會被淘汰的。但一個偉大的企業第一條件就是活著,如果死了,再優秀也是歷史灰裡的粉塵。

7:價值投資是否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並且掌握?個人以為從理論上說是每人都應當掌握的,但是不可能。畢竟,用宗教的說法,人是有原罪的,不可避免會出貪婪, 恐懼,~~~所以市場先生永遠也不可能是聖人的,市場是群眾意志的體現,在這個驕傲的年代,誰也不會呼吸4點零5分清晨的空氣,躁動的市場只能是常態。

8:現階段中國股市可以實現價值投資嗎?絕對有,只是太少了,也就是說巴老說的偉大的企業少之又少。

9:價值投資是賭博嗎?從狹義上說是的,投資有風險,有風險的就是賭博。從廣義上說,不是的。正確的投資時幫助優秀企業新成代謝的零件,不論大小。

這些是我的淺見。但是我以為如果你理解價值投資,股市價值投資可能會因為技術原因失敗,但人生價值投資一定會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8

互聯網盈利路線探討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1cva.html
雪球財經創始人方三文同學關於互聯網盈利路線闡述為:「需求-產品-用戶-盈利」。

 

   其認為「對於互聯網公司,這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不能離開用戶需求去做產品設計,不能在產品沒優勢的情況下做拓展用戶的推廣,不能在用戶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考慮盈利模式。很多公司或產品失敗就因為顛倒了這個次序。盈利模式不清晰從來不是問題。如果前三者都很好,而盈利模式不清晰,那麼,這可能就是下一件big thing。盈利模式不清晰,那麼這片土地就是你獨家的領地,等盈利模式清晰的時候,你已經通過用戶積累建立了護城河。」

 

   對於此路線的認同,二元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實證思考。首先這個路線圖適用範圍一定是互聯網,信息交互的0成本是與傳統工商業信息的不對稱是最大不同;其次這 是基於2.0以用戶交互為特徵的網絡形態,1.0不適合。但近來隨著對亞馬遜學習的深入,以及云應用的逐漸成熟,二元以為這個路線圖會進化,即以需求凝聚用戶,而不是以產品拓展用戶,二、三結點對調,演變為「需求-用戶-產品-盈利」。這是信息流交互的價值,也可能是曾鳴提到的C2B.

 

  需求-用戶-產品-盈利」類似的驗證者是當下互聯網平台商,例如亞馬遜、FACEBOOK和騰訊。初期的亞馬遜是典型的滿足互聯網購物需 求,以標準化產品吸引用戶的電商,而當下的亞馬遜已演化為平台商,以億萬用戶的共性需求引入新的產品來盈利,例如AWS等。騰訊也是如此,以QQ滿足交流 需求,以模仿、改良產生新的產品來獲取增值收益。而FACEBOOK更是如此,滿足真實社交需求下的產品從來沒有清晰過,但這並不妨礙其盈利。只是平台商 這裡的「產品」同三文同學所論產品已不是一個概念,這裡的產品是全新的。

 

   新路線圖對於電子商務的指引,即Oline不再是已有產品賣給客戶,而是客戶買入未來產品。從這個角度,未來的商業只有兩個模式,一是生產再銷售,二是定製再生產。第一個模式,傳統和互聯網均可實施,而第二個模式卻只有互聯網企業可以完成了。原因還是回到互聯網的本質:信息的0成本交互!

 

   「生產再銷售」考驗的是企業把握需求的能力,而「定製再生產」考驗的是整合能力。無疑後者一旦具備了整合的能力,其企業未來發展的確定性會高於前者。需求來自消費者共性的客觀凝聚準確性遠高於企業主觀預測。兩者的未來,對比之下立見高低。 

 

--二元思考於2012年6月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