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 |中國體育產業即將爆發,規模不止5萬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76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5 09:09 編輯

幹貨 |中國體育產業即將爆發,規模不止5萬億
作者:楊仁文


根據46號文規劃,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第二,中國體育產業的“大魚”在哪里?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會是誕生於哪些核心領域?第三,中美、中外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以下內容為方正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楊仁文在新財富【來吧】“大體育產業投資機會——體育O2O”沙龍上的演講。

嘉賓介紹:


楊仁文,方正證券傳媒與互聯網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業界名號“體育哥”,持續地專註於“互聯網+體育、娛樂、營銷、教育、硬件、金融”等領域研究,代表作有全球互聯網巨頭商業史系列《動漫巨頭:迪士尼》(158頁PPT)、《遊戲巨頭:美國藝電和動視暴雪》(280頁PPT)等,體育產業系列專題研究-戶外、足球、籃球、路跑等。

演講主題:尋找中國未來體育產業巨頭

大家好,我是方正證券互聯網與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楊仁文,大家喜歡叫我“體育哥”。很榮幸參加新財富雜誌社舉辦的“大體育產業投資機會——體育O2O”沙龍做分享,今天這麽大一個會場都坐滿了,說明體育產業是一個現在關註度非常高的產業,包括最近,世界最著名的兩大拳王——梅威瑟與帕奎奧之間的“拳壇世紀大戰”備受關註。

作為賣方分析師,主業一般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研究股票,但是我個人做二級市場研究的時候更喜歡去作一級市場的研究,包括更喜歡跟像邱秋(樂奇足球創始人)這樣的90後創客交流,因為我覺得“世界是他們的”,我是80後的,每次面臨90後,我還是有很強的危機感。我很喜歡跟一級市場的朋友交流,因為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存在。

關於體育產業這一塊,今天來的各位朋友有不同的類型,很有必要從整個大的層面、從全球角度,就整個體育產業是一個什麽樣的圖景作一個掃描,包括未來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會誕生在具體哪些細分領域。今天分享嘉賓還有樂奇足球CEO邱秋,他們創業領域是互聯網體育,所以很多涉及到互聯網方面的經驗,邱總是專家。還有位分享嘉賓是運動天地創始人楊建波,他是站在體育產業孵化器角度做分享,這個產業以後起來的話這個領域也會有很大的機會,比如之前的遊戲行業就誕生了很多的孵化器或者是自媒體+孵化器的模式。

講到體育產業大家很清楚,真正整個市場資本圈或者產業對體育產業關註的提升是在去年9月份,一個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第二是後面有一個46號文,還有後面是足球改革的整體方案,其實是一波一波地推動整個體育產業變革。但其實,我們在整個市場還沒關註體育產業的時候,在2014年6月份就開始調研虎撲網,2013年的時候我們就對互聯網彩票做了幾十場調研,形成了系列深度報告。當然從整個上層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不同的人看這次體育改革的訴求其實是有一點不一樣的,從整個上層來看,因為中國的經濟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所以整個上層他是希望尋找一些新的產業,來尋找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一些新的動力,所以體育產業成為他們看上的一個新的領域,這是第一個。現在大家都在說未來中國體育產業是5萬億,這個5萬億的算法說法不一,其實我個人認為中國體育產業規模應該不止5萬億。

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主要是圍繞三大主線展開:第一,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第二,中國體育產業的“大魚”在哪里?千億市值上市公司會是誕生於哪些核心領域?第三,中美、中外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
焦點1:中國體育產業為什麽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

記得在去年9月、10月,我講中國體育產業爆發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笑話,因為在過去那麽多年中國體育產業其實很艱難的,包括很多人熬不住了轉行了,離開了體育產業。這涉及到一個問題,中國體育產業會不會爆發?在什麽情況下會爆發?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很難說清楚,但又必須首先要說清楚的問題。

每次我講到中國體育產業爆發,都很喜歡拿它跟中國電影產業進行對標,因為太多相似!我本身就一直是研究文化傳媒互聯網,所以電影產業我們研究非常深入。如果回到10年前,當時大家對中國電影產業其實並非很有信心,或者說對中國電影產業市場規模能上千億是沒有這種預期的!5年前,國產電影票房能做到3-4億,已經算大片。那什麽時候開始,我們認為中國電影產業開始爆發呢?這其實是有一些標誌性的事件,這些標誌性的事件是國產電影票房開始上7億、上10億,這個時間點發生在2012年底、2013年的時候,當時《畫皮2》,還有《泰囧》,還有幾部國產片突然連番爆發。之前中國的電影能夠票房上3、4億就算大片了,那個事情發生以後覺得好像上7、10億也是很普通的事情。為什麽中國的電影產業在那個時候突然爆發了呢?後面其實是有很多的東西在累積的,大概有三四個方面的因素:

1、這些影片爆發之前2、3年,當時整個產業界和資本圈正在討論一個機會,大家都認為中國影院行業存在很大的投資機會,導致很多的產業資本大舉殺入影院這個行業,開始投入建設影院。正好在這些國產片上的時候,中國的熒幕數上來了,熒幕數反映的是一個基礎設施問題。如果你有一部好的片子,如果你看電影要跑到5公里之外去看,他電影的票房肯定會大打折扣的。如果你現在有好的片子,然後你到附近可以看到電影,他整個的票房比會起來。所以第一個是熒幕數在那個時候起來了。

2、內容方面的因素。正好是在那個時間段當時有很多比較接地氣的片子比較符合整個新一代大眾消費需求出現了,這是內容的供給。

3、社交媒體的普及,包括微博、微信的普及。社交媒體不發達,很容易“酒香也怕巷子深”,票房可能起不來。社交媒體的普及,內容好,口碑、話題很容易起來。

4、中國老百姓對文體娛樂消費的需求其實是非常饑渴的,這種需求遠沒有得到滿足。很多人都會說這個片子好像拍得也一般,為什麽票房還上了10億?這里面其實反映的就是一個人口紅利,這麽多人對這個東西有這麽大需求,只要你提供的內容能夠基本滿足你的需求,那麽他的商業價值和商業空間就會起來,這里面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口紅利。

回到剛才講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爆發跟電影產業很類似:

第一、體育基礎設施一定要上來。這是包括樂奇足球也好可能會去解決的一個事情,怎麽樣最大化場地資源價值。所以我們看到46號文里面明文規定人均體育場的面積不低於2平米,這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能滿足人們需求的體育賽事內容供給。說到中國體育產業的內容供給,說到中國足球,很多人很容易“呵呵”兩聲。上次亞冠,有幾場比賽踢得不錯,整個民眾的關註度劇烈提升,這里面其實跟中國電影產業非常類似,我不需要你水平太高,我就可以讓你有足夠的關註度和足夠的商業價值,這里面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口紅利在里面。

第三、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普及。因為中國的體育產業跟美國的體育產業不一樣的,美國的體育產業是在傳統媒體時代誕生的一個成熟的產業,它現在已經是個成熟產業;中國的體育產業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的一個新興產業,這是很大的一個不同。

第四、大眾到了對文體娛樂有巨大需求階段。中國民眾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其實在快速提升,說電影需求爆發,可以去影院看看經常的、需要長長的排隊購票場景就可以看出。怎麽觀察中國民眾對體育消費需求正在爆發呢?比如,以前大家朋友圈可能會曬去哪兒玩,現在越來越多人曬今天跑了全馬半馬,這越來越變成一個普遍的現象。

還有一個更值得提的例子——中國廣場舞的泛濫。廣場舞的跳舞群體主要是大媽和大爺,因為體育是有社交功能的,廣場舞部分反映的是這群體的“空虛寂寞冷”,而且這個群體還是有一定的閑、也有一定的錢,所以對休閑運動的需求開始爆發。

而且,中國的90後、00後這一代是富有的一代,跟70後、80後是不一樣的,70後、80後還是比較苦的一代,中國體育產業希望是在90後、00後甚至是10後,這是一個全新的群體,正在改變中國體育產業。比如北京國安出現了越來越多的00後、90後球迷。

為什麽我看好體育產業爆發,我覺得中國體育產業爆發跟中國電影產業爆發是一樣的,幾大關鍵因素在持續累積,達到一定點的時候,因為某些現象級的賽事和現象級的東西,會開始成為一個拐點,會引發爆發。

--------------------------------------------------------------------------------
焦點2:中國體育產業“大魚”在哪?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在何方?


每次講體育產業的時候,我都會舉娛樂產業的例子。體育產業鏈跟娛樂產業鏈高度相似。我們之前研究了迪士尼,寫了一篇影響力非常大的商業史報告《動漫巨頭:迪士尼》(158頁PPT),A股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長、高管閱讀後都給予很高的贊譽!迪士尼現在市值大概是1萬億人民幣(大約1800億美金),是一個非常大的巨頭,迪士尼身上集合了幾乎各種娛樂業務形態,是全球娛樂產業的標桿。如果把迪士尼真正研究清楚了,基本上對整個娛樂產業變遷規律、商業模式、創意產業管理會有深度認知。

簡單說,娛樂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四層。產業鏈最上層,也是第一層是IP。關註娛樂產業的同學都知道IP是什麽,IP翻譯成中文就是版權或者是知識產權,背後代表的是粉絲經濟。一個人可以是一個IP,比如說姚明,他後面是一個強大的粉絲群體;一首歌也可以是一個IP,比如《同桌的你》,寄托的是70、80後一代的回憶。IP再下來可以開發成電影、或者是遊戲、或者是動漫,就是內容的生產,這是產業鏈第二層。有內容之後就要涉及到內容的傳播,就涉及到媒體,所以第三層是媒體,媒體又包括電視媒體、包括互聯網媒體,當然還包括影院,包括其他的劇場,這些都是一個渠道、一個媒體。媒體再往下就是第四層,主要有兩個東西,一個東西是主題公園;還有一個是消費衍生品,比如玩具。因為你有了IP之後可以授權可以生產玩具。你會發現整個娛樂產業的產業鏈是從上往下,最上面是IP,IP下來是生產內容,內容生產了,涉及到傳播是媒體,媒體再往下是主題公園和消費衍生品。

體育產業跟這個是一樣的,體育產業最上遊也是IP,比如一個球星或者是一個賽事都是一個IP,他背後代表了一個龐大的粉絲群體。再往下就涉及到體育產業內容生產就是一個賽事的整個組織過程,比如說電影他的結果是可提前預知的,但是你的比賽除非你操控,它是有懸念的,相當於一場真人秀節目。IP再下是賽事,有了賽事之後要傳播,傳播就涉及到媒體,媒體分成幾種,一種是電視媒體,在國外電視媒體肯定是一種主流媒體,中國新媒體反而有更大的機會。新媒體又涉及很多種,一個是視頻網站,比如樂視;還有就是社區,比如虎撲、樂奇。體育產業再往下,對應著娛樂產業主題公園的是健身場所,還有一個是對應著娛樂產業的衍生品就是體育用品、智能硬件。

整個我們可以看到體育產業整個產業鏈最上遊是IP、賽事、媒體、健身場所,然後是體育用品,這樣一條鏈條下來,周邊產業包括彩票、培訓、中介、保險等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高度跨界的、未來的超級產業。

自從整個體育產業關註度起來以後,大家都在想體育產業的肥肉在哪里?似乎找不到特別賺錢的現成公司。於是,大家很容易會陷入一個困惑,中國體育產業真的有機會嗎?體育產業跟之前關註度很高的遊戲產業不一樣,遊戲產業變現能力起來非常快,體育產業從整個培育到變現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需要耐心。

在我剛才講的那些產業鏈環節里面,中國的體育產業哪些領域可能是有大的機會,我認為有幾個層面。剛才講的IP層面可以看到,那些大的比如說足球、籃球、拳擊、騎行、路跑等等,市場規模肯定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可以看國外,比如說NBA,比如說英超,那個市場都很大。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會質疑,中超和CBA能跟國外比嗎?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剛才講的電影產業商業邏輯。其實一個東西的商業價值跟他的觀賞水平並不是一個等同的關系,也許你NBA或者是英超可能是觀賞水平是最高的,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紅利的情況下,有可能中國的足球和籃球,你的觀賞水平只是別人的幾分之一的情況下,你的商業價值可能是趕超別人的。

整個大的IP層面,籃球、足球那些大的項目商業價值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從全球、尤其中國來看,我們都看到有一個問題比較尷尬,很難找到上市公司擁有這種超級IP。國外有比較大的市值上市公司是俱樂部,比如說曼聯,曼聯的市值大概是160億。回到中國來看,中超和CBA聯賽所有權和運營權放到上市公司體內,目前看比較難發生。大家在想在整個賽事的層面,對於我們很多公司來說,這種大的機會在哪里。

最近有一個新體育產業,大家越來越關註,我認為有可能成為一個大的超級IP,就是電競這個產業。電競雖然現在的商業價值還沒有起來,但是整個粉絲群體非常大,特別是90後、00。對於90後、00後來說,跟60、70、80後可能有很大不一樣,因為90、00後真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可能在他們眼中,電競跟足球、籃球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更有親切感。比如,金亞科技旗下的WCA,今年直播用戶會覆蓋1億人口(不是人次)!我相信它的未來商業價值一定會起來,而且會非常大。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整個體育產業涉及到賽事IP層面,千億級市值公司可能誕生在電競行業。

第二個環節是我剛才講的媒體,我認為媒體是第二個可以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媒體分為電視媒體和互聯網媒體,電視媒體在國外有曲線上市公司,我們知道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是ESPN,它是在迪士尼旗下,迪士尼現在市值是1萬億人民幣;如果你把ESPN單獨拿出來,這個公司的市值也得幾千億。所以我認為第二個領域能誕生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一定是發生在跟媒體相結合的領域。

在國內跟電視媒體相結合的上市公司很難找,因為國內的電視臺是不能上市的,可能跟他相關的就是一些營銷公司,做廣告代理的那些公司,因為他們可能拿了央視或者是衛視代理權,然後拿那個代理權再去找體育版權,然後再去播出。但可能面臨一個可持續性的問題,比如說過了5年之後那個媒體資源不是你的,怎麽辦,如何掌握核心資源,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國內跟媒體相結合更大的機會點是出現在互聯網媒體這一塊。第一個是視頻網站,比如樂視,一直在大舉拿體育版權,其實在複制電視媒體ESPN的模式。還有一個是社交網站、社交平臺,如果你用戶量能夠達到幾千萬,這個商業價值也可能會出來。當然大家也在思考,現在有一些體育社區用戶量很大,怎麽變現,怎麽變成一個很大的蛋糕?最近也註意到這種做線上的公司開始在做線下,跟線下結合。因為體育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它的線下屬性其實是很強的,線下賽事是一個內容、一個入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認為,跟媒體相結合的領域,會是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

第三個誕生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領域,會發生在跟體育用品相結合的公司,包括智能硬件。這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上市公司了,比如耐克、阿迪達斯,比如VF、UA,這些公司都是千億市值人民幣級的。

還有幾個領域也會誕生很大機會,一個是彩票,彩票的空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彩票他涉及牌照問題,最近網絡售彩基本停了,牌照的發放會決定你蛋糕的切分,比如你發的牌照非常多,切的人非常多,如果你發得非常少,就幾個人切蛋糕,整個的蛋糕就很大了,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很容易切到一個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市值可能會比較大。

還有一個領域按邏輯上是有很大的機會,但是現實中有很多的難點需要突破,就是體育培訓,體育培訓算是一個素質教育,如果應試教育方面,你參考新東方、好未來這些公司,體育培訓也會誕生這種大公司,邏輯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中有些問題需要突破、解決。

--------------------------------------------------------------------------------
焦點3:中美體育產業的差異?中國體育產業的未來圖景?

最後我再分享一個觀點,這個看起來有點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共識:

第一,體育產業具有深度跨界融合特性。很多人到現在說體育產業僅僅是限於狹義的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跟娛樂產業、跟營銷、跟教育、跟硬件、跟場所、跟彩票、跟旅遊,還有包括保險,其實關聯性非常強,如果你把這些東西有機地融入在一起,然後基於互聯網這樣的平臺,會誕生很多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中國體育產業會有更多深度的跨界融合,我知道有一些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在做這樣的事情。

第二,現在對中國足球、籃球這種競技性的體育賽事商業價值期待很大,但其實如果仔細研究NBA、英超,你會發現,這種競技體育的商業價值的爆發是一個生態體系的重構過程,是從下往上從上往下一個體系的構建過程,需要智慧、魄力、需要商業化力量的主導,包括站在全球角度去影響中國足球產業。還有就是,大眾型體育賽事商業價值到底有多大?比如路跑這個市場有多大?在國內找不到數據,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大概是400、500億的規模。是不是中國的路跑市場僅限於400-500億呢?我個人認為有可能超過,前提一定是有很多新的東西要進來,讓路跑不再僅僅是一個路跑的事情,有更多的元素融入進來,它的商業價值可能就會放大。

第三是絕對不容忽視的海量人口紅利。很多人經常會質疑,中國體育賽事水平差距那麽大,這個價值怎麽起來,其實這個跟以前大家在質疑中國電影產業是一樣的問題,大家也是質疑中國電影這麽爛,怎麽票房也有上10億,而且我相信國產片應該不會很久,有可能會出現20億的票房的片子。這里面內容肯定是很重要的,但是更大的一個因素還是一個人口紅利在里面,這個意味著,歐美有的商業模式中國基本可以有的,中國沒有的商業模式中國是可以創造的。就像我們之前也在研究中國公司在海外做互聯網,有個觀點很有意思:在一些小的人口國家,很多商業模式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人口太少了,中國很多的商業模式都能夠走通,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特別大。

第四點,我自己感覺中國體育產業的希望還是在90後、00後,我們70、80後基本上墊一下底完事了,新一代的群體更有爆發力。
第五點,歐美體育產業是傳統媒體時代崛起的成熟產業;中國體育產業還是一塊處女地,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崛起的新興產業,需要我們重新創造!中國體育產業的爆發才剛剛開始,期待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市值體育上市公司誕生!

以上是我作為體育產業分析師的一些基本分享,未來我們會做更深度的分享,謝謝大家!



來源:新財富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302

【幹貨】中概股投資手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32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14 14:50 編輯

【幹貨】中概股投資手冊
作者:劉剛


為了使投資者對中概股的全貌有更好的了解,在本節中,我們以投資手冊的形式詳細梳理了中概股市場從整體、到板塊、再到個股的具體情況,供投資者參考。具體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1)對比同行業熱門中概股公司的商業模式、盈利狀況和股價表現;2)梳理不同板塊中概股、美股、A/H 股的可比公司;以及3)中概股七大主要板塊(電商、互聯網與服務、酒店餐飲與休閑、軟件、光伏、教育服務和網絡遊戲)的表現、盈利和估值情況。

主要熱門中概股對比

我們挑選了市場關註度較高的電商、互聯網服務、在線旅遊、光伏、和教育服務類公司進行了對比,具體分析它們在公司業績、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差異,尋找這些熱門板塊中不同公司市場表現出現分化的可能原因。

電商類公司

► 京東(JD)公布的財報顯示,2015 年第一季度,京東營收36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62%,超市場預期;非GAAP 凈損失2.06 億元人民幣,同比收窄;商品交易總額878 億元,同比增99%;第二季度收入指引也超分析師預期。

京東直接銷售交易額強勁增長,主要受益於平臺品牌意識和質量控制帶動質量敏感類產品的銷售,顧客回頭率穩步增長,且跨境電商業務正迅速發展。而在2014 年第四季度,京東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樣超出市場預期。

► 阿里巴巴(BABA)2015 年第一季度營收17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45%,超出市場預期;非GAAP 凈利潤77 億元,同比增16%,超市場預期。商品交易總額約6000億元,同比增40%;其中移動端交易額占比首次突破50%。
此前的2014 年第四季度,阿里財報遜於市場預期,曾引起投資者的擔憂。相比京東通過自營B2C 模式帶來的良好品牌形象和物流體驗,阿里巴巴C2C 模式雖然產品價格低、品類豐富,但假貨問題、稅收問題等負面問題較常出現。

互聯網服務類公司

► 百度(BIDU)2015 年第一季度營收12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34%,低於預期;非GAAP 凈利潤同比增1.2%。去年第四季度,百度營收同比增速48%,凈利潤增速也不達預期。

這兩份財報都表明百度的收入增速正在放緩。來自垂直領域的整合預計將導致其在線營銷收入減少,且其OTO 轉型也並不順利。並不理想的業績表現已在股價上有所反映,去年11 月以來股價明顯下跌。

► 奇虎360(QIHU),2014 年第四季度,奇虎360 營收4.31 億美元,同比增95%凈利潤7680 萬美元,同比增幅高達363%。此外,公司預計2015 年1 季度營收仍將增長41%~43%。
但奇虎360 的股價表現卻與其靚麗的業績形成巨大反差。移動布局乏力、商業化進程過緩以及中國遊戲市場競爭激化、網絡彩票風波等因素,可能損傷了投資者對奇虎360 的信心。

在線旅遊類公司

在線旅遊方面,目前行業競爭高度白熱化,行業利潤率持續承壓。多家上市公司爭相開啟“燒錢”模式,以利潤換市場。

► 去哪兒網(QUNR)2014 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5.20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連續三個季度增速超過100%,其移動端增速更是連續六個季度超300%。超預期的財報公布之後,公司股價當日即漲10%,此後更是持續大幅上漲。
去哪兒網是領先的垂直搜索類在線旅遊電商平臺。機票業務上,主要充當開放比價平臺的導流功能;而在酒店業務上,去哪兒正在逐步實現從開放平臺向OTA 模式的轉型,呈現自營OTA 開放平臺結合的模式。

► 攜程(CTRIP)2014 年第四季度非GAAP 凈虧損9800 萬元人民幣,好於一致預期的1.61 億元。同時,公司預計2015 年第一季度凈收入年增長率約為40~50%,高於一致預期的33%。財報公布後,當日股價漲幅近25%。
攜程目前占有在線旅遊行業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酒店預訂和旅遊度假市場位居第一。票務和酒店預訂貢獻了部分收入。近幾年來,攜程進行了多宗並購交易,加強對在線旅遊各業務的布局。

► 途牛(TOUR)2014 年第四季度營收9.2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遠高於一致預期的8.73 億元。但由於營運成本較高,非GAAP 凈虧損1.57 億元,略遜預期。此外,公司預計下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幅達95%~100%,遠超預期。途牛主要以網上采購旅遊產品的模式經營,覆蓋了休閑旅遊市場的全產業鏈各環節,其核心優勢在跟團遊和出境遊市場,並在在線跟團遊市場名列第一。

光伏類公司

隨著整體行業的回暖,光伏企業大多走出了連續虧損的困境,總體來看,光伏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都有較良好的業績表現。

► 大全新太陽能(DQ),2015 年第一季度,營收4190 萬美元,同比降1%,凈利潤120 萬美元,同比增55%。一季度,公司多晶矽產量達到歷史新高而生產成本達到歷史最低。2015 年下半年多晶矽銷售均價有望觸底反彈,公司的產能擴張也有望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 阿特斯(CSIQ),2014 年第四季度,阿特斯營收9.56 億美元,同比增長84.1%。凈利潤7574 萬美元。根據這份財報,阿斯特光伏組件出貨量、營收額、凈利潤及自由現金流均創歷史新高,且在同行企業中的表現搶眼。阿特斯的主要優勢來源於其產品均價較高、解決方案業務快速增長,此外,其正在進行的業務模式調整(由“建設-出售”轉向“建設-運營”模式)也有望增加現金流可持續性。

教育服務類公司

► 新東方(EDU),新東方2014 年第四季度業績顯示,本季度凈營收2.36 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凈利潤同比下降44%至240 萬美元。財報公布後股價大跌。近年來,新東方在中小學培訓、公務員培訓等各種市場都沒有占據先機,其互聯網轉型也不夠堅決,目前公司依然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

► 達內科技(TEDU),2014 年第四季度凈營收3970 萬同為教育巨頭的好未來上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5%至9940 萬美元,非GAAP 凈利潤同比增長8.8%至1590 萬美元。財報公布當日股價即大漲6.65%。達內科技從IT 培訓起家,並拓展至非IT 類的多元化課程,近期學生數量和學費迅速提升。

中概股、美股、A 股和H 股可比公司梳理對比




中概股手冊——整體情況

從市場表現來看,2015 年初至今,2015 年年初以來,表現最好的板塊分別為多元金融、生物制藥、醫療保健、軟件、網遊、傳媒、光伏和教育等,漲幅都在20%以上;相反、酒店餐飲、電商、互聯網、房地產和硬件則仍為負收益(圖表37)。2014 年零售板塊的超常表現主要得益於新上市的京東、聚美優品、阿里巴巴等電商的強勁表現,但進入2015年之後,“電商熱”已大為減退,電商板塊內部也出現了分化,致使板塊整體表現不佳。而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電商、互聯網與服務、軟件與服務板塊在2014 年第三、第四季度都保持了較高的營收增速。但從凈利潤增速來看,這些與互聯網相關的板塊的凈利潤增速普遍偏低;而資本品、半導體(光伏)以及硬件設備的凈利潤增速居前。

中概股手冊——分板塊表現、盈利和估值


電商(互聯網零售)板塊



互聯網與服務板塊



酒店、餐飲與休閑板塊



軟件板塊



半導體(光伏)板塊



教育服務板塊



網絡遊戲板塊



(來自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71

幹貨分享:全國主要支付機構的資料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31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14 12:58 編輯

幹貨分享:全國主要支付機構的資料
作者:格隆


格隆在此共享過去2個多月搜集的全國主要支付機構的資料,資料不保證完整度與準確度,僅供諸位研究支付行業參考,請勿傳播;(其中股東欄涉及個人的全部用英文替代,獲牌業務一欄如果沒有標明地域就說明是全國牌)








序號公司名稱  註冊資本股東名稱      股份比例獲牌業務   
海航系杭州盛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5海航酒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浙江省、上海市)
海南新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海航商業控股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
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統有限公司20.00%
渤海易生商務服務有限公司2海航旅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
海南易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
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42857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90.9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購寶樂商業(湖南)有限公司9.10%
上海華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北京集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海航下屬公司)80.00%銀行卡收單
上海商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00%
liangj7.93%
yanghh3.07%
資和信系北京商服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3資和信控股集團70.40%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資和信擔保有限公司19.60%
廣州數聯資訊投資有限公司8.00%
廣州創得投資咨詢有限公司2.00%
北京資和信通聯科技有限公司1資和信控股集團90.7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北京資和信擔保有限公司9.30%
通聯系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13.6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44.12%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受理
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22.06%
上海商道投資有限公司9.71%
上海征途投資有限公司7.28%
上海永陽投資有限公司7.28%
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5.88%
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2.20%
上海淳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47%
通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上海、江蘇)
杉德系杉德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2.3051杉德巍康企業服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受理
上海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1杉德巍康企業服務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北京、浙江、江蘇)
付費通系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0075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50.55%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上海易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9.64%
上海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4.46%
銀聯商務有限公司2.68%
上海億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0.89%
上海水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0.89%
上海市郵政公司0.89%
上海付費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0.45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富友系上海富友金融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196廣西閃銀支付網絡有限公司15.24%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福建、江蘇、上海、浙江)
10個法人,15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上海富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1廣西閃銀支付網絡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
融興系上海融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1綏芬河市通達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責任公司95.46%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
上海尤恩思國際物流有限公司2.27%
廣東南沙安華集團有限公司2.27%
上海宜友企業服務有限公司1綏芬河市通達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責任公司9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上海融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8.00%
上海融興投資有限公司2.00%
銀盛系深圳銀盛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1銀盛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上海紐斯達科技有限公司0.3銀盛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深圳市海盟投資有限公司5.00%
電信運營商系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2.5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100.00%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100.00%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00.00%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聯動優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100.00%移動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
銀聯系上海卡友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江陰紫光軟件有限公司30.00%銀行卡收單
西藏自治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23.52%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12.50%
紫光合創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6.87%
shanggby9.05%
wanghy9.12%
zhour6.87%
wangchj2.08%
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35.00%數字電視支付
銀聯商務有限公司20.00%
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20.00%
深圳市平安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15.00%
上海聯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10.00%
銀聯商務有限公司4.95上海聯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50.77%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預付卡受理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4.19%
中國光大網絡支付有限公司8.32%
SAIF投資有限公司8.11%
其他公司(單個公司股份小於4%)28.61%
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0.3銀聯商務有限公司60.00%銀行卡收單(北京)、預付卡受理(北京)
北京東方文化資產經營有限公司40.00%
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0.3銀聯商務有限公司75.50%銀行卡收單(北京)、預付卡受理(北京)
北京京融信達數據系統有限公司14.50%
北京世冠方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00%
北京銀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00%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1.25銀聯商務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廣東省)、互聯網支付、預付卡受理
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1.0817銀聯商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寧波銀聯商務有限公司0.31銀聯商務有限公司60.00%銀行卡收單(寧波)
寧波市銀行卡服務中心40.00%
深圳市深銀聯易辦事金融服務有限公司0.32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51.00%銀行卡收單(廣東)
深圳市海盟投資有限公司49.00%
深圳市銀聯金融網絡有限公司0.5銀聯商務有限公司95.00%銀行卡收單(廣東)
深圳市銀融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5.00%
互聯網系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5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00%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於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銀行卡收單
深圳市財付通科技有限公司5騰訊計算機系統科技有限公司95.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
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5.00%
上海盛付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5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於線上直接消費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
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1福州網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52.01%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受理
南寧欣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47.99%
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5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貨幣匯兌
上海捷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458上海捷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於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
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5上海迅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85.00%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北海石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5.00%
北京通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北京快網科技有限公司20.00%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
9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錢袋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北京神州付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深圳市快付通金融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深圳市聯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30.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廣東省)
深圳市銀雁金融配套服務有限公司21.00%
深圳市近諾信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00%
深圳市金融聯擔保投資有限公司20.00%
深圳黃金投資有限公司9.00%
中投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5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99.00%互聯網支付
建銀投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1.00%
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1上海匯付天下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
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北京易智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86.13%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北京金泉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13.87%
重慶易極付科技有限公司1重慶市博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99.00%互聯網支付
weikq1.00%
上海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1.09上海電子數據交換網絡服務有限公司80.24%互聯網支付
上海經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51%
上海口岸電子集裝箱實業有限公司4.51%
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72%
東方口岸科技有限公司4.51%
上海億馬物流系統有限公司4.51%
東方付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東方鋼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深圳市網購科技有限公司1深圳市滕邦國際票務股份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上海電銀技術有限公司1.064北京天頂絡柯科技有限公司66.67%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北京融睿嘉顧問咨詢有限責任公司8.33%
大唐高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4.00%
上海誠貝投資咨詢有限公司8.33%
煙臺市廣信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3.60%
江蘇國投衡盈創業投資中心7.27%
sunxw0.80%
yangxq1.00%
深圳市錢寶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深圳市收匯寶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現代金融控股(成都)有限公司1全國現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
證券融通電子有限公司1貴州宇能通訊科技有限公司90.00%互聯網支付
sunxs5.00%
tangyr5.00%
廣州市易票聯電子上午有限公司1.5廣東銘鴻數據處理有限公司46.00%互聯網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僅限廣東省)
廣州智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45.00%
廣州市誠天誠信息發展有限公司9.00%
成都摩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16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1.46%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8個法人、33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杭州銀通數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5浙江連連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1呼和浩特市盛銀和睿科技有限責任公司97.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liur2.00%
miaowh1.00%
北京金科信安科技有限公司1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寶付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05上海易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深圳市泰海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深圳市泰海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預付卡+互聯網浙江商盟企業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浙江商盟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浙江)、互聯網支付
廣州易聯商業服務有限公司1北京至尊薈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廣東省)、移動電話支付(全國)
開聯通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1開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9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
北京開聯商通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5.00%
北京開聯和盛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控股公司)5.00%
裕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裕福實業投資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
深圳市壹卡會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0333深圳市明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73.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
fengj9.60%
zhengw9.60%
liw7.80%
北京愛農驛站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02北京谷泰科技有限公司51.96%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上海)、互聯網支付
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9.80%
上海合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9.80%
浙江順道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9.80%
中天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9.80%
潤成投資有限公司4.90%
北京恒信通電信服務有限公司1.57%
北京網博科信通訊工程系統有限公司1.57%
北京首通誠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0.78%
北京首采聯合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1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互聯網支付
預付卡系安付寶商務有限公司1百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山東魯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1山東一卡通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預受理(山東)
上海便利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5農工商超市(集團)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錦江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8.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上海錦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0%
哈爾濱輪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松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30.05%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黑龍江)
哈爾濱松雷股份有限公司60.00%
songxz4.95%
四川商通實業有限公司0.3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四川)
成都正皓天科技有限公司6.29%
成都麗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5.71%
成都意華意家具有限公司5.71%
成都蒙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71%
成都縱界商貿有限公司5.71%
自然人每人10%以下
安徽華夏通支付有限公司1蕪湖萬聯只能通卡有限公司80.2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安徽)
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9.90%
江蘇蘇寧易購電子上午有限公司9.90%
上海申城通商務有限公司1上海新世界集團、新世界股份等9個股東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1雅酷時空科技開發(北京)有限公司53.99%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
天津天圖興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9.47%
深圳天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企業0.50%
浙江世源投資有限公司9.93%
15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1.0115南京市信息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5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江蘇)
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7.67%
南京一德高科技實業有限公司8.79%
南京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7.50%
南京市公共交通總公司6.33%
南京公交雅高巴士有限公司5.21%
南京中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50%
天津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1.5天津泰達集團有限公司4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天津)
天津信誠支付系統技術有限公司36.67%
天津市安居工程辦公室6.67%
天津市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5.33%
天津市地下鐵道集團有限公司4.67%
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3.33%
天津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3.33%
河北一卡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0.3滄州市城市通卡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河北)
河北德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8.00%
河北國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00%
liuyx8.00%
江蘇瑞祥商務有限公司0.3鎮江城市通卡運營管理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江蘇)
呈瑞祥投資有限公司5.00%
上海大眾交通商務有限公司1大眾汽車租賃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1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43.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河北、天津)
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33.00%
北京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6.50%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50%
北京巴士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50%
北京匯欣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50%
廈門易通卡運營有限責任公司0.3577廈門信息港建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52.51%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福建省)
廈門公交集團有限公司20.50%
廈門特運集團有限公司16.51%
銀聯商務有限公司10.48%
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1上海皓纖計算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64.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江蘇、浙江)
8個自然人36.00%
上海得仕企業服務有限公司1上海得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95.5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chenl4.50%
中聯信(福建)支付服務有限公司1中聯信(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福建)
北京中欣銀寶通商業服務有限公司1北京中欣高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46.5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
中欣安泰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9.00%
北京北繼德泰電氣成套有限公司8.00%
北京中欣銀嘉商務服務有限公司9.50%
北京中煤煤安科技有限公司8.00%
xuxy9.50%
xujy9.50%
安易聯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2漢鑫商務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北京、遼寧、新疆、廣東)
中付通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0.6中網福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79.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內蒙古)
內蒙古消費與質量信息數據中心8.30%
zhangwd6.00%
wangfs6.70%
貴州匯聯通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0.3貴陽金華源數碼系統集成有限公司5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貴州)
8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山西萬卡德商務有限公司0.5上海馳馬奧投資有限公司22.5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山西省)
11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大連中鼎資訊有限公司1大連銀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遼寧)
wangq5.00%
武漢市金源信企業服務信息系統有限公司0.3武漢市海納系統工程有限公司92.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湖北)
武漢市漢聯投資咨詢有限公司8.00%
上海通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6上海創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64.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浙江、安徽)
zhengchh等4個自然人36.00%
上海市都市旅遊卡發展有限公司1.001上海久事公司5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上海)
上海公共交通股份有限公司40.00%
上海市旅遊咨詢服務中心10.00%
廣東益民旅遊休閑服務有限公司0.6451五豐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68.2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廣東)
廣州誠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15.00%
廣州昆侖投資有限公司7.50%
chendx9.30%
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0.5杭州愛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浙江)
河南匯銀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0.3河南匯銀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河南)
銀行卡收單北京拉卡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2.35聯想控股有限公司38.88%銀行卡收單
北京君聯創業投資中心9.72%
其他(9%以下股份)51.40%
上海德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上海德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
廣東銀結通電子支付結算有限公司0.3廣州金電圖騰軟件有限公司80.00%銀行卡收單(廣東)
廣州金拓電子有限公司20.00%
北京海科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158北京海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1.81%銀行卡收單
北京中恒天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8.64%
北京匯盈高科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3.45%
34個自然人每人10%以下
上海點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5上海富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






銀聯系上海卡友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江陰紫光軟件有限公司30.00%銀行卡收單
西藏自治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23.52%
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12.50%
紫光合創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6.87%
shanggby9.05%
wanghy9.12%
zhour6.87%
wangchx2.08%
銀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35.00%數字電視支付
銀聯商務有限公司20.00%
中銀通支付商務有限公司20.00%
深圳市平安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15.00%
上海聯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10.00%
互聯網系上海匯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上海匯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48.00%互聯網支付
zhanglb5.00%
congly9.50%
wangw9.50%
lulf9.50%
wangxy9.50%
zhangxb9.00%
上海瀚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6中小企業(天津)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8.19%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深圳市君盛鑄石投資企業(有限合夥)6.93%
上海容銀投資有限公司4.31%
shiwf9.85%
北京天海鑫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9.70%
北京通達宏大投資咨詢有限公司9.79%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7.13%
tangqq8.93%
太合誠信投資有限公司26.55%
附件萬眾通信有限公司8.62%
天津榮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3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有限公司9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天津中聯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10.00%
南京蘇寧易付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雙乾網絡服務(蘇州)有限公司1南寧市易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3.00%互聯網支付
conglb9.50%
zhangdr9.50%
zhangxh9.50%
shenghy9.50%
wangp9.50%
zhangxj9.50%
山東省電子商務綜合運營管理有限公司1.01山東邦尼科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深圳市神州通付科技有限公司1深圳市年年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
深圳市快匯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111深圳市叮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93.00%互聯網支付
xiej7.00%
北京一九付科技有限公司1北京高陽捷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
北京數碼視訊軟件技術發展有限公司1北京數碼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支付
網易寶有限公司1.001廣州網易計算機有限公司90.01%互聯網支付
zhanzhh9.99%
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1金華祖莫網絡技術有限公司21.00%互聯網支付
zhangbx9.00%
wangy7.00%
niyq8.00%
xiongxd9.00%
chendh7.00%
yingj6.00%
mengh9.00%
wangpj8.00%
geyy8.00%
jinlz8.00%
新疆潤物網絡有限公司0.3新疆瑞聯軟件有限公司99.00%互聯網支付
liux0.50%
zhaor0.50%
預付卡+互聯網上海東方匯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1上海東方匯融文化商務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北京匯元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北京匯元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90.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為本機構開立的個人網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使用)
wuyb3.95%
zhangxy2.25%
yinx2.30%
guoay1.00%
qiuzg0.50%
浙江航天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1航天通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浙江省)
江蘇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1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29.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江蘇蘇創印務服務中心9.00%
江蘇國盾科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8.50%
江蘇國茂投資有限公司24.50%
zhangs9.00%
山東網上有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青島聖海中聯投資有限公司49.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北京市、青島市)
網上有名網絡開發(北京)有限公司51.00%
鷹皇金佰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鷹皇商務科技有限公司100.00%互聯網支付(全國)、移動電話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湖南省、北京市、上海市)
廣西集付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廣西中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98.00%互聯網支付(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廣西壯族自治區)
gongch2.00%
銀行卡收單廣東嘉聯支付技術有限公司1.05深圳市敏思達技術有限公司90.48%銀行卡收單
liuj5,7I43%
jianglh3.81%
北京隨行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重慶結行移動商務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
福建國通星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福州國通世紀網絡工程有限公司40.00%銀行卡收單
wangy9.00%
fangzw9.00%
wuxy9.00%
chenw8.00%
liulm8.00%
chenx7.00%
chenyx5.00%
wengsh5.00%
山西易聯數據處理有限公司0.35山西萬博電子信息有限公司17.42%銀行卡收單
山西金卡易聯商務有限公司13.14%
山西華銀投資擔保有限公司9.86%
山西瑞天華銀投資有限公司9.86%
wangsz9.86%
chenxj9.86%
北京恒信通電信服務有限公司0.32北京吉亞通信工程有限公司72.19%銀行卡收單
北京網博科信通訊工程有限公司9.38%
北京嘉潤德勤咨詢有限公司9.38%
zhangb9.06%
北京和融通科技有限公司0.51北京瑞途恒遠科技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
深圳市中付電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0.31上海商贏商務有限公司60.40%銀行卡收單
深圳康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9.90%
深圳市智贏誠投資有限公司9.90%
zhangq9.90%
zhoudr9.90%
上海優樂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3上海立特廣告信息有限公司16.10%銀行卡收單(上海市)
hongj9.94%
天津開開爾投資管理中心9.00%
北京華盈融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8.57%
新疆水木銀樺股權投資有限公司7.83%
上海豪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5.40%
上海博機財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4.88%
huj4.87%
sunsz4.50%
tengl4.39%
gaom3.77%
guanlx3.33%
成都成碩投資有限公司3.33%
shihw2.43%
chenmz2.33%
南京古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1.60%
jianggh1.39%
jiny1.17%
sunyw1.00%
shihy1.00%
yinl0.67%
huangy0.67%
fuyd0.50%
chenmf0.50%
zhanghf0.50%
zhangchix0.33%
預付卡系深圳商聯商用科技有限公司1深圳市中科興實業開發有限公司55.07%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深圳迅寶環保技術有限公司9.90%
深圳市世博投資有限公司7.16%
深圳市海拓昶投資控股有限公司5.00%
liaojr9.90%
liud2.63%
chenwh2.63%
liuyl2.55%
liujq2.55%
cheng1.31%
jiangxq1.31%
西安銀信商通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0.3西安銀信商務資訊有限公司67.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開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2.00%
上海家易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9.00%
liuw7.00%
fuxl5.00%
陜西易通商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0.3陜西易通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tianyl5.00%
北京商銀信商業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1北京蘋果信息咨詢有限公司98.24%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yangchs1.36%
wangh0.24%
dongjm0.16%
北京市銀博盛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0.305天津市銀博印刷技術發展有限公司82.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xingyp9.00%
qinch9.00%
北京銀通時代信息服務有限公司0.3北京愛英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73.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百世通順科貿有限公司9.00%
北京嘉和興裝飾工程有限公司9.00%
niub9.00%
北京交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0.3北京交廣傳媒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華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00%
北京華瑞富達科技有限公司1.02河南匯銀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90.5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xuh9.50%
北京高匯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1北京天同賽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潤京搜索投資有限公司0.41北京宗膨投資顧問有限公司48.29%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花鄉潤邦體育休閑中心有限公司34.15%
北京日報社9.76%
北京潤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7.80%
銀信聯(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0.3歐萊克(北京)投資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中誠信和商務有限公司0.3北京歐柯萊地咨詢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廣聚福企業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北京華特利新能源有限公司82.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華特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9.00%
萬嘉控股有限公司9.00%
北京商銀科技有限公司0.5北京北控電信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68.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歐波斯特科技有限公司20.00%
baochh9.99%
tiany0.75%
liugh0.75%
jiazh0.51%
國旅(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0.43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5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北京泰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45.50%
北京開聯商務數碼科技有限公司3.50%
重慶千禮科技有限公司1重慶水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3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重慶瑞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9.50%
上海聯卡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9.00%
zengxx9.50%
het9.00%
hel8.00%
huanggx9.50%
qianhy9.50%
yuchl1.00%
河北禦嘉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5001禦嘉投資(北京)有限公司8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caolj9.00%
wangaij6.00%
舟山市明生商盟科技服務有限公司0.31福建創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浙江省、上海市)
上海安肯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40.00%
浙江弘生百家商貿連鎖有限公司5.00%
山西蘭花大酒店有限公司0.88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山西省)
哈爾濱金聯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0.3哈爾濱春夏秋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7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黑龍江省)
哈爾濱鑫昱通信技術開發有限公司15.00%
wangq15.00%
浙江銀付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318浙江中億科技有限公司9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浙江省、上海市)
杭州雪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10.00%
福建一卡通網絡有限責任公司0.5福建省萬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福建省)
泉州市掌財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0.105福建省鳳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福建省)
linxh10.00%
linzhif10.00%
瑞特商務(泉州)有限公司0.3福建億通軟件有限公司2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福建省)
泉州華奧汽車銷售有限公司9.80%
chenmb9.80%
其他自然人
廈門金利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0.3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5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福建省)
廈門鼎勝科技有限公司49.00%
安徽省萬事通金卡通科技信息服務有限公司0.35上海良標智能終端股份有限公司71.11%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安徽省)
安徽光大項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9.33%
上海雷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8.89%
安徽海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6.67%
安徽省遠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4.00%
安徽聖德天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0.3北京北控電信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安徽省)
其他自然人9人各9%
安徽瑞祥資訊服務有限公司0.3安徽五星養殖集團有限公司9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安徽省)
jinyx9.00%
江西繳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0.3江西新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西省)
liq5.00%
湖南星廣傳媒有限公司0.3長沙國安廣播寬帶網絡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湖南省)
長沙商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0.3湖南啄木鳥軟件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湖南省)
廣西支付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0.3廣西海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廣西壯族自治區)
liuy5.00%
海南海島一卡通支付網絡有限公司1.5海口區新城建設開發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海南省)
海南海島歐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20.00%
雲南樂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5北京思創銀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00%銀行卡收單(雲南省、北京市)
其他自然人9人
蘭州易家萬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0.3武威市犀銳商貿有限公司90.7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甘肅省)
蘭州中環商貿有限公司9.30%
青島百森通集團有限公司0.3山東利安佰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青島市)
上海新華傳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0.3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商業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1.2廣天集團有限公司60.07%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北京盛世大典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2.00%
上海商投實業有限公司10.53%
溫州寶鼎貿易有限公司6.40%
上海合康科技發展實業有限公司1.00%
上海樂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上海容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5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路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9.00%
上海金誠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南京翔倍信息系統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江蘇省)
上海和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5.00%
中鋼銀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1上海中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9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中鋼投資股份有限公司9.00%
上海大千商務服務有限公司0.3上海廣悅商務服務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0.31上海諳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91.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諳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9.00%
普天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巾幗三六五企業服務有限公司1上海豐景投資有限公司9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巾幗社會服務有限公司5.00%
上海瑞得企業服務有限公司0.35上海恒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95.71%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
上海南北雙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29%
常州市愛心消費經紀服務有限公司0.3009常州市納索電子有限公司66.77%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zhouxf7.00%
shanggwl6.23%
hujf3.00%
liny3.00%
yangxg3.00%
dingcj3.00%
zhaorr1.00%
liurg1.50%
yaoxd1.50%
chenchy1.50%
caiguir1.50%
lih0.50%
shira0.50%
江蘇大眾書局商務服務有限公司0.301江蘇大眾書局圖書連鎖有限公司10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南京萬商商務服務有限公司0.3南京交研科技實業有限公司82.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江蘇華馳實業有限公司9.00%
武漢海納天源科技系統有限公司9.00%
江蘇鴻興達郵政商務資訊有限公司0.3南京鴻興達科技信息有限公司83.34%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江蘇鴻興達郵政印刷有限公司8.33%
江蘇鴻興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8.33%
江蘇旅通商務有限公司0.3龍城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92.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常州恐龍谷溫泉有限公司8.00%
成都天府通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1成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8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四川省)
成都國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5.00%
匯通寶有限責任公司1.048中經匯通有限責任公司99.52%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市、廣東省、福建省)
libr0.48%
政府系浙江余姚中國塑料城網上交易有限公司1余姚中國塑料城物流有限公司51.00%互聯網支付
寧波神化化學品經營有限公司9.00%
寧波世貿投資控股有限公司9.00%
寧波市資金清算中心9.00%
寧波瑞峰財富股權投資有限合夥8.00%
上海韻圓電器科技有限公司3.00%
余姚市大陳電器有限公司3.00%
浙江新長城進出口有限公司2.00%
余姚市天都貿易有限公司2.00%
寧波信工化工有限公司2.00%
余姚市永佳經貿有限公司2.00%
重慶城市通卡有限責任公司0.3重慶城市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70.51%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重慶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6.17%
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5.00%
重慶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4.58%
重慶市冠忠公交集團4.58%
重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4.58%
重慶市冠忠(新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4.58%
重慶市公眾城市一卡通有限責任公司0.65重慶市金融信息中心有限公司63.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中山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10.00%
其他自然人27.00%
昆明卡互卡科技有限公司0.3昆明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49.50%數字電視支付(雲南省)
昆明時育物科技有限公司22.08%
昆明源鴻麗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8.75%
昆明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9.67%
雲南本元健康管理有限公司1雲南省城市建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5.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雲南省)
其他自然人
吉林城市通卡股份有限公司0.3吉林市奧通實業有限公司8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吉林省)
吉林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20.00%
無錫市民卡有限公司1.065無錫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42.25%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無錫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36.62%
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1.13%
蘇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設有限公司0.3南京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江蘇省)
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2.73%
蘇州恒創投資有限公司9.09%
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9.09%
蘇州軌道交通有限公司9.09%
山東城聯一卡通有限責任公司3淄博市城市資產運營有限公司98.00%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山東省)
淄博市鑫能能源集團有限公司0.50%
淄博市公共汽車公司0.50%
淄博市自來水公司0.50%
淄博市廣播電視信息網絡中心0.50%
上海億付數字技術有限公司1上海東方億付信息服務有限公司100.00%數字電視支付(上海市)
海航杭州盛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5海航酒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00%銀行卡收單(浙江省、上海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72

幹貨總結:格隆關於移動支付的深度分析匯總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29

幹貨總結:格隆關於移動支付的深度分析匯總
作者:格隆


近日,移動支付領域再度迎來風口。早在2014年1月到5月,格隆就在港股那點事與大家進行了深度探討和分析。


現在,我們把當時的深度分析的精華文章匯總,分享給大家參考。


緣起:(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1月12日)


關於移動支付。很多朋友一直在追問繼網彩與手遊的挖掘之後,我盯上的下一個行業是什麽?昨天我已經做了披露:移動支付。其實一直在跟蹤讀“港股那點事”的朋友會發現,這個行業我不是最新盯上,而是一直認可其潛力並在跟蹤,對產業鏈條中的標的如國民技術(300077)、金邦達(3315)、天喻信息(300205)、上海複旦(1385)、百富環球(327)、高陽科技(818)等都做過或簡或繁的分析。之所以這個時點提請大家重點研究這個行業,是因為一下幾個因素另外感覺火候已到,行業已經真正到了風口上。


首先,行業高速增長,具體數據我就不贅述了;其次,要從一定高度理解移動互聯網會顛覆和吞噬一切。未來人類的一切都將在網上實現,也必須在網上實現,脫離網絡者,無論是人還是生意,都將被淘汰。人類活動不外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要順利把這三流在網上實現,移動互聯網必須有三根支撐柱子:移動智能終端+高速網絡(4G)+移動支付。目前前兩根柱子已經搭建完成,移動支付這個環節必然成為各方全力推進和角逐的兵家必爭之地。銀聯與運營商,財付通與支付寶相互拼得火熱,正是基於此;第三,移動支付的軟硬件環境都已成熟,唯一制約的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而這種利益平衡在巨大蛋糕面前不難達成,也已事實上基本達成;第四,移動支付是塊超級大蛋糕,在這個鏈條的任何位置——尤其是直接處於支付的位置——都會分到可觀的紅利。第五,最近產業鏈條中處於支付這個最暴利位置的幾家公司如號稱日本支付寶的環亞智富(1390)、神州數字(8255)、中國創新支付(8083)都先後上市並靚麗表現,直接促發整個產業鏈的估值與熱度。


標的挖掘線索很簡單,分別從銀行、運營商、第三方支付三個路徑去梳理尋找就好了,重點應該是鏈條中的支付環節與清算環節。具體標的留待大家自己研究。我會視情況在未來提出位置不算尷尬的標的。


關於貿易通的分析:(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1月26日)


強調過,移動支付是塊超級大蛋糕,但尷尬之處在於一個好行業,生長著一堆有瑕疵的公司。市場之所以把註意力集中在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與卡商身上,是因為這幾個行業盈利模式清晰,收入利潤也看得見摸得著。但正如我前期所言,移動支付這個領域的三條路徑:銀行、運營商與第三方支付,最性感也是最暴利的不是銀行條線,而是後二者。因此我也一直希望尋找一兩只只比較純正的移動支付標的:貿易通(536)符合這個要求。


公司有點滄海遺珠的感覺:公司幾乎所有新老業務都與支付相關,但公司是香港本地股,業務也主要在香港,所以內地資金不大會註意到。同時公司市值不算大,歐美資金也不大註意。公司主要亮點有:1)公司目前處於業務轉型期,在傳統電子商務平臺業務保持平穩的基礎上,新涉足的物流平臺系統、支付數字認證與電子錢包等業務都相當性感,而且開拓得有色有色,大概率推動公司整體營收快速增長;2)公司業務都處在相當賺錢的領域,綜合凈利潤高達35%以上,反應出公司業務的競爭力與進入壁壘;3)財務健康,目前賬面凈現金為1.59港幣,帳期短,無壞賬; 4)公司派息策略慷慨,連續七年將股東應占利潤100%用於派息,加之估值水平合理,公司13年股息率高達6%。5)公司政府人脈深厚,香港政府曾經是公司主要股東。


貿易通的目前的業務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公司稱為電子商貿與保安方案。電子商貿為公司傳統業務,又可以拆分成兩個子業務:電子商貿第一塊子業務稱為政府電子貿易服務(GETS),此項服務的內容為向客戶提供處理香港政府貿易文件的系統。公司在2011年以前95%的收入都來自GETS業務。而在2012年開始,公司決定拓展其他業務內容,GETS業務的占收比下降至2013年上半年的68.6%。公司GETS業務與政府關聯十分緊密,因此香港政府曾經是公司的主要股東。但是在2012年9月香港政府向現在的集團主席李博士一次性售出全部所持有12.2%的公司股份,這樣公司可以更好的開展其他的商業業務。電子商務下面的第二塊子業務稱為數碼貿易與運輸網絡(DTTN),其內容是為客戶提供一個綜合性的電子物流服務平臺。這個平臺鏈接了進出口貿易商,運輸公司,政府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物流管理服務及金融保險等增值服務。DTTN業務收入雖然2013年上半年之占到總營收的2.5%,但是增長迅速,同比增速達到50%。


公司的第二業務稱為保安方案(Digi Sign),此部分服務的主要內容是為客戶提供身份數碼證書,可以簡單理解為使用網銀支付時候的電子密鑰。貿易通是一個獲得香港政府特批提供此項服務的公司,通過此項業務,貿易通與全港銀行等金融機構積累了全面而良好的合作關系。此外貿易通在2012年中標香港特區警務署的項目,為警務處提供委任證系統,項目期為10年。由此可見貿易通在支付領域數字認證系統的技術實力,以及貿易通與政府的良好合作關系。2013年上半年來自支付保安系統的收入占總營收為15.3%,同比增長112%,發展勢頭迅猛。


公司第三個業務是純正移動支付領域的電子錢包業務。電子錢包是公司的新業務。根據公開信息,貿易通的電子錢包業務是13年11月份被香港銀通(類似大陸的中國銀聯)采納,將由貿易通向銀通的三十余家會員銀行提供電子錢包解決方案。預計這項服務會在2014年第一季度正式推出。貿易通總裁吳偉驄先生同時表示目前已經與中國內地的銀聯洽談合作方案,擬將電子錢包解決方案全面推向內地市場。


目前尚無法確定最新的電子錢包業務的增速,但公司主席在2012年報的主席報告書中明確表示,“我們希望GETS業務降至只佔集團經營總收入約三分一。這項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GETS業務佔集團業績比重下降的同時,其貢獻整體收入的金額能得以維持。”由於GETS業務目前的收入占比為68.6%,這也暗示了公司營收至少要增長一倍,而這些基本來自與支付相關的新業務。


最後是財務情況與估值:公司2013年上半年營業額為1.12億港元,同比增長8.6%,經營溢利為0.51億港元,同比增長28.9%,經營溢利增速高於營業額增速反映出了公司收入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利潤率提升。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利潤為0.42港幣,同比增長23%,對應EPS為5.4港仙。由於公司歷史盈利季節性明顯,通常下半年盈利為上半年150%以上,所以預計公司13年EPS在13.5港仙水平,目前股價對應13年估值水平為13.7倍,這個估值對於一個綜合凈利潤率超過35%,新業務高速增長的移動支付公司真不算貴。另外,因為公司采用100%的派息比例,因此公司目前股價對應14年的股息率將高達7.3%。


移動支付與高陽科技:(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2月9日)


格隆提請大家去研究移動支付行業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會有滴滴打車、微信紅包等這些玩意出來,只是綜合判斷移動支付整個行業的價值體現與挖掘的火候到了,所以格隆才在最短時間內梳理和調研了主要的移動支付標的公司。現在全市場都已經在深度討論移動支付了,格隆也不必再展開太多了,只是把前面已經闡述過的幾個邏輯線條再稍微整理,供大家參考:


(1)、移動支付是移動互聯網大廈的三根柱子之一(移動智能終端+4G網絡+移動支付),也是在網絡上完整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的必須載體,為兵家必爭之地;


(2)、移動支付是塊超級大蛋糕。移動支付的盈利模式簡單而言就是借助互聯網大幅度降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的實現成本,並從節約的成本中截取一定收益。這部分收益巨大而持久,所有身處移動支付行業中的公司都將獲益;


(3)、移動支付實現的軟硬環境仍遠未臻成熟,行業才剛開始加速,未來空間巨大;


(4)、移動支付三條路徑,分別為銀行路徑、第三方支付路徑、以及運營商路徑。其中銀行路徑最為成熟,第三方支付路徑發展最迅猛、運營商路徑想象空間最大。


(5)、最有實力、話語權以及可能利潤最大化的是銀行與運營商。第三方支付更類似金融體系中的民間小微金融,看似紅火,但推廣成本與難度都遠超銀行與運營商。對於第三方支付而言,銀聯與運營商實際是兩頭大怪獸,很難撼動。好在這兩頭大怪獸都是國企,行動遲緩且低效,習慣了躺著數錢,而推移動支付雖然來錢,但恰好是要站著數錢的生意,這給第三方支付留下了大好的發展機會與空間;


(6)、三條路徑中最落伍的運營商還沒有發力,但它絕不可能坐視蛋糕被分。我相信中移動今年推出的NFC—sim卡大概率能超過1億張,這個路線上的移動支付標的都會受益;


(7)、目前的移動支付標的都或多或少有瑕疵。銀行路徑的標的都集中在智能卡與芯片領域,不算很純粹的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領域最好的當然是支付寶與財付通,但均未單獨上市。目前看,第三方支付中瑕疵最少,最值得研究的仍是貿易通(536),中國創新支付(8083)由於綁定騰訊,提供了不少想象空間。至於運營商路徑的研究標的,暫時只有一個,也就是格隆大年三十本來要給大家提出的立足於國內的移動支付標的高陽科技(818)。


關於移動支付標準之爭:(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2月16日)


格隆已經連續多期討論了移動支付,期間收到大量朋友的反饋與討論,多數人糾結的是到底會采用何種支付標準,尤其對移動運營商為背景的NFC近場支付方式的前景表示懷疑。這里格隆想強調一點:支付標準之爭說白了就是利益之爭,NFC如果無法推開,那只會是一個原因:運營商沒有搞定銀聯。其他什麽蘋果手機不支持NFC功能,什麽更換SIM卡需要成本,什麽終端POS機等接受設備覆蓋問題,相較於龐大交易支付總額的可觀扣點來說,都不是問題。關鍵是,你覺得,運營商不能搞定銀聯嗎?


格隆在此借用一個一段報紙的公開報道:東方網記者裘穎瓊2月12日報道:今天起,上海地鐵、中國移動、浦發銀行聯合推出的“NFC手機支付地體應用”。市民持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可直接刷手機進站。上海地鐵的每座車站至少有2組兼具支持此項應用的進出站專用閘機,並貼有“中移動浦發手機支付通道”字樣的顯著標誌。其實,上海市民對於手機錢包並不陌生,地鐵手機支付也早已有之。東方網記者從上海移動獲悉,今天起,原先覆蓋上海所有地鐵線路的手機支付RFID制式將全面取消,升級換代為由上海地鐵、中國移動、浦發銀行聯合推出的“NFC手機支付地體應用”。使用“中移動浦發手機支付地鐵應用”可在手機上自助在線實時完成電子現金充值、查詢等常規業務;同時,中移動浦發手機支付服務還具有基於移動近場支付的金融消費功能,市民可持支持該服務的NFC手機在包括徐家匯、靜安南京路、浦東嘉里等商圈在內的全市2萬多商家16萬臺標有銀聯“Quick Pass”(閃付)標識的POS終端上進行1000元以內的小額快捷支付或選擇貸記賬戶進行大額聯機交易,可廣泛應用於吃、穿、樂、行等各個生活場景。


至於值得研究的標的,運營商領域的仍只有高陽科技(818),但由於靜默期,格隆無法給出最後確切結論。第三方支付最確定的則仍是貿易通(536),這個領域格隆在研究的另一家大概率可以看看的標的是中國信貸(8207)。同樣基於靜默期無法調研的原因,格隆也無法給出最後結論。


關於移動支付行業:(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3月2日)


很多朋友詢問我對移動支付行業的最新觀點,鑒於前期已經做過充分分析,本期格隆只簡單再強調幾個基本結論:


(1)、相對於彩票、手遊等行業,移動支付行業其實仍未得到真正挖掘。格隆對該行業為風口的判斷不變,未來該行業在資本市場具備更持續的生命力;


(2)、移動支付行業這塊蛋糕的膨脹速度目前已遠超過行業內公司的成長速度,簡單理解,就是地廣人稀,身在其中的公司的分享空間會遠超預期;


(3)、軟硬件、制度障礙是制約移動支付蛋糕杯分享的主要因素,尤其制度;


(4)、挖掘線索仍是從銀行(銀聯)、運營商與第三方支付三個路徑。其中運營商與第三方支付具備更大的想象空間與彈性。另外,運營商尚未發力,不表示不會發力,也一定會發力;


(5)、建議研究標的仍是貿易通(536)+高陽(818)+中國信貸(8207)。後二者大概率是存在機會的,但仍需要見到最關鍵的幕後人物才能給出最後結論;


關於移動支付——高陽科技與百富環球:(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3月9日)


格隆在上期港股那點事中曾提出了幾個基本結論,一個結論是相對手遊與彩票,移動支付行業還遠沒有得到充分認識與挖掘。其實邏輯很簡單,移動支付雖然是塊超級大蛋糕(簡單試想一下如果全國50%的支付都通過移動支付完成,身在其中的公司可以分得多少!),但由於政策、技術路徑、軟硬件環境等原因,整個行業仍處在混沌狀態,哪個路線會勝出,誰會做大,誰會成為主體,都還是未知數;第二個結論是提出支付行業大概率值得研究的標的是貿易通(536)+高陽科技(818)+中國信貸(8207)(其中高陽科技與中國信貸都是最近連續兩期認為大概率有機會),這三只股票在上周的漲幅分別是9.9%,25.9%和29.5%。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格隆有什麽點石成金的能力,只是說明格隆一直強調的先行業後公司的選股思路的有效性。先找準支付行業這個臺風口,再從中篩選性感的標的,上周支付行業整體的表現支持了我們對支付行業是一個未充分挖掘的臺風口的判斷。貿易通格隆曾在1月24日的港股那點事中做過詳細分析,這次就不贅述。而上周五高陽科技(818)與百富環球(327)這對父子公司發布了2013年年報,而格隆也參加了百富的業績會。格隆正好借此機會將高陽科技做適當展開。


我們的討論從百富環球開始。百富環球的基本業務我們曾在2013年11月的港股那點事中詳細分析過,由於時間比較久,我再簡單回顧一下,並對公司業務的最新發展做出一些更新。百富環球是國內領先的POS機提供商,按POS機出貨量看為國內第一,占到30%市場份額。除POS機外,百富環球還提供支付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公司管理層表示目前已經與三大運營商旗下的支付公司開始合作,為運營商支付公司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但管理層表示因為合作尚處初期,不方便透露過多細節。從財務數據來看,百富環球13年營收14.7億港幣,同比增長12%;但由於公司毛利率水平在13年提升1.4個百分點至36.7%,公司毛利達到5.4億港幣,同比增加17%;扣除期權補償影響的凈利潤為2.4億港幣,同比增長18%,盈利增速基本符合預期。公司現金流及財務狀況非常良好,截至13年底,公司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經達到17億港幣。公司目前市值46億港幣,13年的PE為19倍(按照剔除了期權費的調整後利潤計算),13年的除現金PE則為12倍。公司14年比較確定的增長動力來自海外市場的拓展,14年公司將在巴西市場發力。公司管理層表示公司14年海外部分營收將有30%以上增長。我們假設國內業務增速與13年保持不變,保持在14%(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假設,因為公司幾年在支付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方面可能取得突破),按照13年海外業務占公司總營收29%來計算,則公司14年營收將有18.6%的增長。考慮到公司目前毛利率水平還處於上升趨勢,以及規模效應的影響,公司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大概率會超過20%。如果我們按照增長20%來計算,則公司14年PE為15.8,除現金PE為10倍。公司14年15.8倍PE的估值水平基本與國際可比公司相當,國際兩間最大的POS機供應公司Ingenico和Verifone的14年動態PE都在15倍附近。但是如果考慮除現金PE,則百富環球的估值水則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為什麽要考慮除現金PE,因為公司管理層已經明確表態在尋找收購的機會,一旦收購可以達成,這部分現金就會變成實實在在的利潤。只是公司方面也不知道能否很快找到合適的收購對象,所以我們姑且把這個事情看作是一個期權。一旦公司達成收購,相信這個期權價值能得到體現。


再來看看高陽科技(818)的情況。高陽科技和百富環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百富環球本是高陽科技旗下一間子公司,2010年分拆獨立上市。目前高陽科技仍是百富環球第一大股東,持有百富環球42%的股權。從業務上看,百富環球也為高陽科技提供支付解決方案的技術支持。高陽科技本身的業務比較複雜,傳統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大板塊:(1)電訊解決方案,這一塊主要是給中移動提供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系統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們每次撥打10086時聽到的那個語音提示系統。值得註意的是,公司在年報中特別披露:“雲通訊平臺已在遠端醫療、遠端教育、手機遊戲、電商等領域發展了多個企業合作夥伴。”這幾個子行業都是目前比較性感幹的行業;(2)金融解決方案,這一塊業務是幫助銀行開發一些定制性的系統,包括與ATM機相關的系統;(3)支付解決方案,這塊業務包括支付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及高陽自己運營的收單服務。這塊業務是高陽科技最大的看點,我們稍後會仔細展開;(4)智能電表的解決方案。從高陽科技旗下的幾塊業務來看,高陽已經具備了在支付領域施展拳腳的基因:本身擁有支付平臺解決方案的積累,又和銀行及運營商有業務合作。不過高陽科技支付業務的開展確實一波三折,早在2009年的時候,市場就對高陽科技支付業務抱以很大預期,高陽科技的股價在當時一路走高。但隨後,公司在支付業務上的發展始終不達預期,股價就急轉直下,以至於香港某女股神一直被套牢到現在。正是有了這麽一段波折,格隆對於高陽支付業務也一直是抱著比較謹慎的態度,遲遲沒有做過多展開,只是強調大概率有機會。直到13年公司財務報告中的數字顯示出公司支付業務確實已經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並且整個支付業務開始實現盈利,格隆才覺得可以仔細的討論一下這家公司了。


之前格隆一直提請大家研究高陽科技,是因為這樣一些蛛絲馬跡。首先,公司2012年的年報和2013年的半年報都顯示出公司來自支付解決的營收都比去年同期有200%的增長。雖然在這兩份報表當中支付業務都還沒有盈利,但是利潤率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2012年支付業務的EBITDA利潤率是-62%,而到了2013年上半年EBITDA利潤率就已經是-20%。看到這個趨勢,基本就可以判斷高陽支付業務在以一個非常好的趨勢發展。2014年1月公司的兩個公告就更能支持這個判斷。第一份公告是1月17日高陽科技宣布向附屬一間從事支付業務的公司高管售出期權(投資者要對上市公司售出期權或可轉債這類事情非常敏感,這往往代表了一波行情的起點)。第二份公告是1月27日高陽的盈喜報告宣布支付交易方案13年全年盈利,因為上半年支付業務的虧損還要2千多萬港幣,這就說明13年下半年高陽的支付業務有接近3千萬港幣的利潤。在13年的業績報告里,這個趨勢變得更加清晰,因為13年的業績報告與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公司把支付解決方案又拆分成了支付平臺解決方案和支付交易解決方案。這反映出了支付方案對公司業務的重要性,支付交易的迅速增長使得公司有必要把他作為一個業務板塊單列出來。支付平臺解決方案是高陽科技為其他支付公司提供技術支持,而支付交易解決方案則是高陽科技自己運營的收單服務。13年的業績報告顯示來自支付交易的營收為4億港幣,同比增長400%。而營收占比已經從2012年的9%上升至13年的31%。如果從運營利潤的角度來看,來自支付平臺和支付服務的利潤占比已經超過60%。因此,以2013年高陽科技的財務報告來看,公司已經完成了由傳統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向支付服務提供商的轉型。


再來看看高陽科技的估值。公司13年股東應占利潤為3千萬港幣(依據上半年的虧損數字,簡單折算,下半年利潤能有1.2億),公司目前市值87.8億港幣,13年的估值水平已經不低。但是13年是公司的業績轉折點,考慮13年公司估值的意義不大,因此我們看一下公司14年的估值水平。首先公司賬面有10.6億港幣的現金,除現金的市值為77億港幣。公司持有百富環球42%的股份,以百富環球當前市值計算,價值19億港幣(百富環球市值在14年大概率還有增長)。扣除掉百富環球的股份價值,還剩下58億港幣。依據這58億市值,我們分別用兩種方法測算估值。


一種是大道至簡的最簡單匡算。公司13年股東應占利潤為3千萬港幣,依據上半年的虧損數字,簡單折算,下半年利潤能有1.2億,全年2.4億,如果假設有30%增長,則2014年全年有3.1億利潤,對應PE18.5倍,這個估值還是有吸引力的。當然,這種方法太粗糙,我們再采用業務詳細分拆的估值方法。假設公司14年智能電表業務可以打平而電信解決方案與13年持平,貢獻0.13億的運營利潤(按照這兩塊業務在13年的發展趨勢,大概率可以做到)。金融解決方案上半年虧損0.5億港幣,全年盈利0.14億,則下半年賺0.64億,下半年金融解決方案盈利是因為利潤率的提升。如果14年全年金融解決方案能夠保持13年下半年的利潤率,則此業務14年保守估計可貢獻1億港幣利潤。支付平臺的利潤增速按照50%假設(過去一年是76%),則支付平臺貢獻的運營利潤為0.35億港元。公司彈性最大的一塊業務是支付交易業務,也就是收單業務。由於支付業務在13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里沒有拆分,但是13年上半年支付平臺和支付交易的營收加起來才0.9億,所以下半年支付交易的收入應該超過3.5億港幣(支付交易13年全年4億),環比增長7倍多。如果按照14年支付交易的收入為10億港幣計算,14年同比13年增長為2.5倍,應該是個比較合理的估計。支付交易13年的運營利潤率為5%,去年同期為-105%。由於這一塊業務規模效應非常明顯,運營利潤率應該在14年還有提升空間。如果參照收單業務比較成熟的環亞智富接近10%的凈利潤率的水平,高陽14年來自支付交易的利潤很可能達到1億港幣。我們假設公司14年的凈利潤就是運營利潤,做這個假設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1)分部利潤只有運營利潤的拆分,因為公司不同業務差別太大,只能按照分部利潤估計;(2)來自百富環球的利潤足以抵消其他未分配開支的,所以公司凈利潤比各個分部的運營利潤相加應該只多不少。這樣計算下來公司14年的凈利潤就接近2.5億港幣,14年PE為24.5倍。考慮到公司的行業屬性與未來業務彈性我們沒有做充分預估,這個估值不算高,對比環亞智富14年40倍以上的PE來說還是一個很合理的水平。


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轉賬、消費金額限制的看法:(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3月19日)


繼以安全之名下發文件暫停支付寶、騰訊虛擬信用卡產品、暫停條碼(二維碼)支付服務後,央行再下文件,對第三方支付轉賬、消費金額進行限制。文件中最受關註的一條是: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金額不得超1000元,同一客戶所有支付賬戶轉賬年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個人客戶所有支付賬戶消費月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超出此金額必須走銀行卡渠道。因為移動支付是格隆最早挖掘出的重點方向之一,很多朋友要求格隆分析一下怎麽看。因為這件事涉及的都是強勢部門,格隆不多展開,只把意見簡單羅列如下:


(1)、這個不像老千公司報表一樣,分析起來需要一定功力。央行這個事沒有任何分析的技術難度,甚至根本無需分析。這事情有一定安全方面的考量因素(之所以說是有一定,是因為沒有任何支付時絕對安全的,事實上對面雙向交易與核對的二維碼支付遠比單向的磁條卡支付安全得多),但本質上是個利益之爭。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動了銀行尤其是銀聯的奶酪(格隆在前期分析移動支付時就說過,銀聯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幾乎無法逾越的大怪獸。銀聯成立於2002年,上百家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其股東。前任董事長蘇寧2003年11月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08年10起兼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首任總裁萬建華1985年至1992年期間,就職於央行。現任總裁時文朝在出任銀聯總裁前曾出任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時文朝的前任是許羅德,許羅德在擔任銀聯總裁之前是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此次出臺系列文件的正是央行支付結算司);


(2)、銀聯從線上線下一起在反擊。暫停虛擬信用卡與二維碼是為了切斷移動支付向線下邁進的路徑,對轉賬和消費實行額度限制則是直接限制線上的移動支付膨脹速度與規模。傳統線下支付中主要涉及“收單機構、轉接機構、發卡機構”。其中,收單機構和發卡機構可以是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轉接機構則只能是銀聯。線下銀行卡交易一律會有個扣點(也即所謂的手續費,一般由商家支付),費率根據行業不同分別為0.5%至4%不等,扣點分成一般遵循7:2:1比例,7歸發卡行所有;2歸收單方所有;1為銀聯。如果相關遊戲規則不變,銀聯與銀行可以坐地收錢。現在第三方移動支付在線上迅猛發展並迅速向線下侵蝕,在線上線下都以批發商的身份與銀行談扣點折扣,同時把銀聯則基本撇到一邊。雖然現在第三方支付只占整個非現金支付的零頭,但習慣了壟斷和躺著數錢的yinlian必定會出手。這就是格隆在前期“港股那點事”里提醒過的:TAB別光顧著三國殺,旁邊看熱鬧的,每個人腰里都別著把刀;


(3)、這次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支付角力,更加證明了格隆“移動支付是塊超級大蛋糕”的判斷。2013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金額1607.56萬億元,而且這個金額每年仍在高速增長。第三方支付去年半年只有接近7萬億(只算1%的扣點都有700億的蛋糕),如果沒有行政限制,可以想象方便快捷且費用低廉的移動支付會在很多領域迅速替代笨拙死板的銀行卡支付。格隆堅信那些積極布局移動支付的公司,未來即使不盆滿缽滿,也會受益巨大;


(4)、央行這次以看得見的行政之手調整看不見的市場之手,無論出發點如何,都很難保證政策執行的持久。不出意外,這項調整限制很快將得到修正。中國經濟已經無法再靠傳統的兩高兩低(高信貸高投資低廉資源低廉人力成本)傳統模式來增長了,而能全面改造和拉動傳統產業的生產力唯有互聯網,這種背景下限制互聯網金融,邏輯上站不住腳。最關鍵的是,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是趨勢,傳統金融既得利益沒有能力阻擋(可參考兩個類似案例。一是一度鬧得很熱烈的運營商集體試壓微信,要求微信收費的案例。另一個案例就是2012年12月19日,銀聯曾印發了《關於規範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簡稱17號文),號召成員銀行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開放接口進行清理整治,銀聯希望將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全部“招安”至自己旗下,但未得到市場響應,鬧騰一陣後不了了之。)。借用兩岸執政黨都認可的孫中山的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5)、長期看,對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沒有任何影響,小插曲而已,格隆對互聯網金融前景光明,長期將足以支撐產生千億美元市值公司的判斷不變。短期對阿里、騰訊這些首當其沖的大佬有一點沖擊,但也正是心理上的,並無太大實質影響。


(6)、對格隆提請研究的移動支付三駕馬車(貿易通+高陽+中國信貸),由於大佬圈地勢頭被阻,而自身業務又影響不大,因此政策出臺間接還有一定幫助。對貿易通而言,主要推廣的是硬件加密式的移動支付,而且市場主要在港澳臺,暫無涉及內地。其競爭對手之一,馬雲有合作的八達通或多或少也會受阿里被限的影響。高陽收單業務不受影響,POS機業務正是銀聯賴以排擠二維碼的壟斷介質,支付主要綁定在中國移動NFC,而這條路線正是銀聯力推的;中國信貸目前已經很清晰,開始全面布局P2P、眾籌、互聯網房貸(可參閱其最新公告)等互聯網金融,目標是在往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發展,支付業務只是其細微局部,暫時的受限對其沒有實質影響。


關於移動支付行業的火並與恐龍時代:(此部分由格隆撰寫於2014年3月30日)


老實說,格隆在市場最先提出研究支付行業這個超級大蛋糕的時候,想到過各方會打,但真沒有想到後來企鵝阿里燒錢當燒紙一樣的鬥得那麽厲害;想到過旁邊看熱鬧的人腰里都揣著把刀,但沒有想到除了抽刀,屁股後面還摸出了N把AK47。最近的移動支付行業,如同上演一出跌宕起伏的狗血電視劇,各方利益主體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邊是央行如同十二道金牌一樣密集出臺對移動支付的管制措施,先是下發緊急文件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還有條碼 (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緊接著又通報10家支付機構,處罰了其中8家,令原本以為一片藍海的互聯網金融一片風聲鶴唳。然後是yinlian上升為“轉接清算主導權豈可旁落”的國家安全戰略角度對一些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然後是工農中建四大超重量級選手下調對支付寶快捷支付額度,令瘦弱的馬雲在來往中憤怒吐槽:“也不知道誰給銀行們權力,可以傷害儲戶支配自己資金的權力。更不知道誰來監管四大“國手”聯合封殺的合法性?四大天王聯手封殺,支付寶雖敗猶榮,雖死猶生,但決定市場勝負的不應該是壟斷和權力,而是用戶!支付寶,請扛住!”。企鵝雖然是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老三,但只占16%的份額,因此馬化騰對這場爭鬥的反彈相對馬雲更溫和與理性。這次重點之所以是敲打馬雲,是因為支付寶占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40%。


撇開任何冠冕堂皇的道德借口,完全按經濟學原理分析,就真正應驗了那句老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原因很簡單:支付是所有經濟行為的終點,為各兵家必爭之地。yinlian總經理在公司成立12周年的講話非常直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yinlian就應當成為所有交易的後臺。在電商形態的“商業運營-交易場景-支付完成”的鏈條中,千千萬萬的互聯網電商無力也無需在支付環節進行投入和維護,……所有商務應用都可以開放接入銀聯平臺,由yinlian來實現業務鏈條閉環的最終構造。”這場爭鬥無論是冠以安全還是創新,無論是冠以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金融,怎麽定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1、這場群毆一定還會打下去,因為蛋糕實在太誘人;2、行業不會開倒車,而是會在曲折中向市場選擇的方向前進。這個正如小馬哥據說在內部會議上對移動支付未來發展的看法:“貓總是追著老鼠,歷史一直是這樣的,喊停、整改、妥協、再試點、大爆發。”


格隆不在想就事論事,而是想換個角度談談我對政府與國企定位的思考。政府行為邊界是經濟學界曾經熱烈探討的課題,尤其是在獨立於古典經濟學的制度經濟學興起之後。之所以用曾經這個詞,是因為即使是最極端的凱恩斯主義者或者制度學派學者,也都認同小政府、大市場這個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結論,爭議只是在於某些特定條件下,諸如市場失靈時,政府如何短期參與到市場,幫助市場再平衡,並如何快速幹凈地退出。因為所有學派都認識到,政府也是由具有自身利益訴求的經濟人組成,在對任何一個經濟問題的判斷上,政府並不比某個企業或個人更理性、聰明或者具有前瞻性。對經濟發展這艘大船而言,政府的職責不是對航行方向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而只是在危急的時候幫助恢複一下船體的平衡,讓大船不至傾覆。換句話說,政府恪守行為邊界是定論,根本無需討論,經濟學界討論的只是在什麽情況下可以偶爾越界,越界的方式、力度,以及如何盡快幹凈退出。


但在中國,基本不存在這個邊界。中國政府從來都是最重要的市場經濟參與主體而不只是一個看門人。在這種背景下,被政府自負的理性、政績需要、利益分配等因素推動而盲目背書、欽點、扶持、催肥的企業比比皆是。這些國企或者準國企往往會占用乃至壟斷大量社會資源,導致社會資源錯配。最後的結果是導致一批垂而不死的企業出現,成為經濟體的跗骨之蛆茍延殘喘,而真正適應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諸多民企反而因為資源與生存空間被這批習慣了躺著數錢的大個子僵屍恐龍企業擠占,而生長艱難甚至早夭。


回顧過往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我們會發現一個很諷刺的悖論:我們習慣於把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成就歸結於政府對經濟的深度參與、人為設計(所謂五年計劃)、人為管控與調整,並把這個歸結為“中國模式”。而且經濟發展越有成績,就越強化我們這種政府深度參與的“中國模式”情結。很少有人反向考慮,我們過去三十年的成就,是否恰恰是因為政府不斷放開管制,不斷減少對市場幹預的結果?


互聯網讓世界變得扁平而透明。其實無須深入分析,只要把各國經濟發展史簡單掃描一下就不難得出結論:經濟發展沒有美國模式,沒有歐洲模式,自然也沒有所謂的中國模式。如果說真有一個模式,那就是市場模式,就是政府盡量少伸手,盡量放開管制,盡量為所有主體營造一個更公平平等有序的競爭環境。多數情況下,政府壟斷大量資源並自以為是地代替市場分配資源,培育出的可能是一群與周邊生存環境格格不入的恐龍式怪物,而成本則是整個社會效率的缺失,長期競爭力與增長潛力的下降。


我曾奚落過馬雲上市托大,笑話過他的電商帝國四處漏風,但,這次移動支付事件,如果要做個人微言輕的表態,我會很堅決地站在馬雲一邊。某聯可以有無數個總裁,但中國很多年只會出一個馬雲!馬雲並不完美,但他的努力真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關於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功能與盈利模式


支付是所有經濟行為的終點。格隆前面討論了N期移動支付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的機會,最後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是就概念炒概念,並不太明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功能及盈利模式區別。本期格隆專門梳理一下不同種類第三方牌照各自的功能以及商業模式。尤其是在央行最近加強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監管力度的大背景下,梳理清楚每種支付牌照所對應的功能邊界,既能了解清楚相關行業各投資標的的價值所在,也有助於規避一些政策風險。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種類是在央行制定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的(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這個管理辦法於2010年9月實施,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於2011年5月獲批。在央行的管理辦法中,規定了三類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別是:(一)網絡支付;(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銀行卡收單。下面格隆逐一解釋每種支付牌照的功能與盈利模式。


先說最簡單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銀行卡收單牌照。按照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持有收單牌照的公司經營的是銷售點(POS,Point of Sale)終端收單業務,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通過POS機的刷卡服務。在收單服務中有幾個主要的參與方,分別是: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行卡組織(在國內是銀聯獨家,國外如VISA,MasterCard等)。收單業務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當持卡人通過POS機進行一筆交易,收單業務的參與方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個手續費的標準是由央行來制定的,最新的標準請參照2013年2月25日開始實施的《特約商戶手續費慣例表》。收單的手續費根據行業不同而變化,變化區間在0.38%-1.25%,這些手續費就是收單服務的參與方在收單業務上的收入。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行卡組織都會參與分成,分成的比例為7:2:1。假如有一個持卡人消費了1萬元人民幣,手續費是百分之一,那麽上述三個參與方的收入合計就是100元,其中發卡行分到70元,收單機構分到20元,銀行卡組織(比如銀聯)收到10元。值得註意的是收單機構這個角色不一定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可以是銀行本身。假如持卡人持有一張中國銀行的銀行卡,並且在一個中國銀行自己鋪設的POS機上面刷卡,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沒有第三方收單機構,並且也沒有經過銀聯的系統,那麽刷卡手續費的100元就全部歸中國銀行所有。銀行自營的POS機占到整個POS市場的40%份額,但是不屬於第三方支付範疇。另外一點值得註意的是銀聯商務也是收單牌照的持有者,並且是收單業務中市場份額第一名(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統計數據,銀聯商務占到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46%,位列第一),如果持卡人在銀聯商務的POS機上刷卡,那麽100元中的30元就都是銀聯的收入。收單牌照業務最大的問題和沖突來自於半官方背景的銀聯商務是這一塊市場最大的參與者,市場的一個擔心是其他的參與者是否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請參考央行最近對8家線下收單機構的處罰結果:這次央行警告1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暫停了8家接入新商戶,其中就包括了0818高陽科技的隨行付公司,另外兩家非常幸運地只是被要求自查,其中一個幸運兒就是銀聯商務)。除了收取交易傭金以外,收單機構由於積累了大量商戶資源,因此通常還會自然而然延伸經營一些與支付相關的增值業務。比如高陽科技(818)除了旗下的隨行付在做POS機收單業務以外,旗下玖富公司推出的微理財和小微貸業務也是公司未來不可忽視的增長點。


之後是網絡支付牌照。網絡支付牌照經營範圍的定義是通過互聯網在收付款人之間轉移資金。比如在網購的時候通過支付寶或者財付通向商家支付資金都屬於這個範疇。通過在線支付,網絡支付的服務商同樣可以收取交易傭金,傭金率水平與收單業務相當。支付業務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講並不僅僅是賺取交易傭金,更是為了獲取用戶的支付數據,進而分析用戶的消費行為(具體分析請參考格隆之前討論京東商城價值的那一期“港股那點事”)。根據艾瑞咨詢統計的最新市場份額,支付寶、銀聯網上支付和財付通是網上支付市場份額的前三位,分別占有40%,28%和16%的市場份額。關於支付寶和財付通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有一個值得註意的區別,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考慮過。支付寶公司擁有三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別是:網絡支付牌照、銀行卡收單牌照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於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也就是說支付寶公司擁有支付三張牌中的兩張半。為什麽說兩張半,因為支付寶的預付卡牌照只限於網絡而不能延伸到線下。缺失的這半張牌照對於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似乎不是什麽問題,可是直到去年,當電商的戰爭從線上打到線下的時候,這半張牌的短板才開始暴露出來。再說騰訊的財付通,財付通公司只有兩張支付牌照:網絡支付牌照和銀行卡收單牌照。以財付通現在所經營的業務和他持有的兩張牌照來看,其實有個比較嚴重的缺陷。使用過財付通的朋友都知道,和支付寶一樣財付通的用戶向財付通賬戶中充值,等到需要消費的時候在通過財付通賬戶向商家支付。這樣財付通的賬戶上通常會沈澱一些沒有使用的資金。但是請註意,財付通持有的兩張支付牌照是沒有辦法支持資金沈澱的!不論是線上支付還是POS機收單,資金只能是從付款方賬戶到收款方賬戶,而不能停留在支付服務商的賬戶上面。三種支付牌照中能夠支持資金沈澱的只有預付卡牌照,而這張牌照恰恰是騰訊缺失的。隨著網絡支付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央行已經表明態度要明確支付三張牌各自的功能界限,不能通過一張網絡支付牌照就把另外兩張牌的功能都繞開了,這也是央行最近規範第三方支付的一個動機(如果央行這個精神得到嚴格執行,市場很多人期待的騰訊收購中國創新支付就真有可能成真)。另外格隆還想要澄清一點,很多人認為支付寶賬戶上的沈澱資金可以拿來放貸款。其實是不可以的,這已經是銀行牌照經營範圍,所以這些沈澱資金通過協議存款的方式放在銀行。阿里和騰訊如果想打這些沈澱資金的註意,就要拿到銀行牌照才行。但是拿銀行牌照,就意味著要接受更嚴格的監管,而且利益方的阻力也非常大。所以他們想了個聰明的辦法,讓這些沈澱資金去買基金。但是這是靠基金代銷牌照做到的,已經不屬於支付牌照的範圍。


最後要講的支付牌照類型就是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預付卡支付除了可以收到與網上支付和收單業務同樣的支付手續費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預付卡可以實現資金沈澱。資金沈澱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預付卡發行商可以賺到沈澱資金的利息,按現在的協議存款水平大概是4至5個百分點。預付卡上的沈澱資金能有多少?對一個運營平穩的預付卡公司來講,資金沈澱大概是當年發卡金額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比如一家預付卡公司一年的發卡量是100億,那麽沈澱資金就是80億左右,按照4.5%的協議存款利率理論就是3.6億的凈收入。100億的基金都消費掉收到的交易手續費按照0.78%來計算(可以參照《特約商戶手續費慣例表》生活中常見消費的手續費率都是0.78%),只有7800萬元。可見如果是同樣的交易額,預付卡的利潤要遠遠高於其他兩種支付牌照。除此之外,預付卡還要一個比較隱秘的收入來源,那就是死卡率。死卡就是在預付卡規定的有效消費期里面還沒有被使用的剩余金額,這些金額會變成預付卡公司的收入。北京是死卡率最高的地區,大概有5%的水平。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大概有2-3%。北京的死卡率最高是因為北京是預付卡發行最多的城市,好多人卡多得最後忘了用了(原因你懂的)。如果加上死卡的收入,預付卡的利潤率其實是驚人的高。但是預付卡牌照之前一直都是最不被市場重視的,因為預付卡業務相關的交易額在三種第三方支付牌照中占比最小。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在2013年15萬億第三方支付金額當中,收單業務的占比最大,占到56%;之後是線上支付業務,站到42.6%;預付卡業務的交易金額不足1.5%。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上面所講的本屬於預付卡經營範圍的業務被網絡支付牌照繞開了。相信隨著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加強,預付卡牌照在第三方支付中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最後格隆想強調一點,雖然預付卡牌照已經發放了接近200張,占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三分之二,但是其中有六張預付卡牌照是最有價值的,因為這六張預付卡牌照是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發行預付卡。而其他的預付卡限制在某個區域內,可以是幾個省,一個省或者是一個市。這六張全國性的預付卡分別在以下六家公司手里,大家需要特別關註:北京商服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聯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裕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渤海易生商務有限公司、海南新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壹卡會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這六張全國性的預付卡都是在2011年5月第一批支付牌照發放,以後就再也沒有發放過全國性的預付卡牌照。因此這一批六張預付卡牌照也就成了珍貴的“絕版”資源。


關於移動四輪之一中國支付通(8325)的一些補充


上期格隆說會陸續將關於奧思知集團(8325)(已改名為中國支付通集團)的一些“證據鏈”尋找和補全。本期做一些補充。奧思知的故事就與上面所說的六張全國性支付卡牌照相關。奧思知集團的業務主要是在泰國為銀聯經營收單業務。被中國支付通集團借殼之後由張化橋出任公司董事長,並且於2014年3月28日正式更名為中國支付通集團。更名後的中國支付通集團未來最大的想象力則來自於公司即將收購擁有全國性預付卡牌照和網絡支付牌照的開聯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90%的股權。中國支付通集團選擇奧思知集團作借殼是因為奧思知本來也是從事支付相關業務,港交所支持相關業務公司的重組。另外是因為奧思知集團本身沒有任何負債。根據2013年11月的公告,中國支付通集團將通過VIE結構協議控制深圳快易捷,並由快易捷收購開聯通公司30%股權,耗資1.56億人民幣。通過VIE結構協議控制的原因是因為央行對外資控股公司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因此外資公司獲得支付牌照基本都是靠協議控制(比如騰訊與財付通公司)。開聯通公司的董事長印甫盛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清算總中心主任,創辦開聯通公司時已經年逾六十。如今董事長年事已高才有意出售手中的牌照。最新的市場消息是中國支付通集團計劃一次性收購開聯通90%的股權,耗資4.7億人民幣。公司於3月末完成一次配股,目的是讓奧思知老股東退出,並籌集資金收購開聯通股份。其中老股東退出的舊股為9千萬股,另外增發1.44億股新股,配股價在1.5港元左右。據悉配股已於3月27日完成。公司一旦配股完成,下一步的大方向就是收購開聯通90%股權。配股完成對公司而言是前進了一大步,但下一步的收購這個事情還存在不確定性,需要緊密跟蹤:畢竟任何收購在沒有完成前都是未知數。


中國支付通拿到預付卡牌照之後,未來有以下幾個幾步值得想象的業務發展方向:


(1)與大型商超業態,比如萬達集團和凱德集團合作發行預付卡。由於萬達和凱德都是出租業態而不是百貨業態,因此旗下的多種業務的支付想要打通就必須要借助預付卡牌照。(如果是單一的百貨業態,自己發行預付卡在自己的體系內使用,根據央行的管理辦法是無需預付卡牌照的。)以萬達集團為例,公司旗下目前擁有83座廣場,50家星級酒店,79家KTV,73家百貨店和133家影城。如果沒有預付卡牌照,這些商鋪之間就無法用統一的會員卡打通支付環節。中國支付通集團與萬達集團將合作發行會員卡。目前萬達集團一年銷售額在1000億以上。如果能與萬達達成合作,半年達成50億的發卡金額應該問題不大。(2)與相關公司合作智慧城市項目,通過預付卡打通水電煤的支付。(3)與相關方合作發行醫保卡,公司已經在武漢一些醫院做過試點。預付卡作為醫保卡的支付便捷程度遠高於借記卡。在同一家醫院預付卡形式的醫保卡發卡量為80萬張的時候,借記卡的發卡量只有5萬張。並且預付卡支付速度明顯快於借記卡,有效縮短了排隊時間。(4)與缺乏全國預付卡牌照的保險公司合作發行會員卡,類似於平安借助壹卡會的支付牌照搭建“平安付”的平臺,打通旗下保險、銀行及證券業務。(5)、與互聯網公司(比如阿里、攜程、小米)合作發展O2O。之前分析過阿里的預付卡牌照算是只有半張牌,無法實現支付落地。與中國支付通合作就能更好的打通020業務。攜程和小米都沒有自己的支付牌照,想要涉足支付業務就必須與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合作。而開聯通手中的全國性預付卡牌照與網絡支付牌正是這類沒有任何支付牌照的互聯網公司最缺少的資源。


中國支付通集團為了打造一個專業的支付平臺,已經構建了一只非常專業的管理團隊。除了董事長張化橋之外,公司的CEO馮煒權曾擔任萬事達執行副總裁;公司首席運營官陳列博士曾擔任阿里巴巴產品發展部總監;公司的首席產品官仲躋偉曾擔任招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如果公司可以順利完成重組,理論上其價值不應該低於中國創新支付(8083)。因為無論是從牌照的稀缺性(中國支付通是全國性的預付卡牌照+網絡支付牌照,中國創新支付只有五個省的預付卡牌照),還是從管理團隊的專業程度,還是從後續業務的布局來看中國支付通集團都是要優於中國創新支付的。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並標明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74

能源互聯網幹貨:產業鏈投資機遇全梳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01

能源互聯網幹貨:產業鏈投資機遇全梳理
作者:李少君


核心觀點與邏輯大風已強勢襲來,錢袋已備好,哪投?如果說前兩篇系列報告回答了能源互聯網是什麽,那麽本篇報告將只解決一個問題——能源互聯網的投資機遇在何方。

一、觀背景:能源互聯網站上風口
首先回顧能源互聯網究竟為何站上風口?
1)起源:第三次工業革命。2)動因:化石能源弊端凸顯,可再生能源煥發生機。3)趨勢:信息互聯、能源互聯、信息能源互聯“三步走”。4)條件:基礎設施建設、電力市場、大數據分析、能源傳輸。5)催化:十萬億大市場,政策預期升溫。

二、尋布局:三類企業觸網能源互聯網
1)基礎設施類:分布式微電網、特高壓及能源路由器、儲能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
2)電子信息類:大數據分析及配電網自動化。
3)能源服務類:售電平臺與電力服務商。

三、掘機遇:兩大投資主線

1)一看核心技術深耕細作:儲能+新能源汽車!
技術上,儲能無疑是新興技術中最有望實現進一步突破的領域;
效益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效益高,投資少,儲能作為新領域,成長潛力足。

2)二看轉型期戰略布局:看三點!
電力電子零部件制造轉型新能源、能源設施建造轉型能源服務、細分產業專業化龍頭轉型產業鏈跨領域多維布局。
本篇是“能源互聯網”系列報告之四,我們隨後會陸續發布更多主題報告,敬請關註。
能源互聯網系列報告之一《能源觸網,看分布式發電完美逆襲》
能源互聯網系列報告之二《風起於青萍之末: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報告之三《打響能源互聯網革命第一槍:儲能》

風險提示:政策推行速度不及預期,部分上市公司面臨業績下滑風險。
能源互聯網大風已強勢襲來,錢袋已備好,投什麽,怎麽投是個問題。如果說前三篇系列報告著重分析能源互聯網及其細分領域是什麽,這篇我們就只解決一個問題——投資機遇在何方!

觀背景:能源互聯網站上風口
在《風起於青萍之末:能源互聯網!》、《打響能源互聯網革命第一槍:儲能!》兩份報告中,我們已詳細描繪了能源互聯網發展之圖景。細數投資機遇之前,我們先回溯一下能源互聯網究竟是如何站上風口。

起源:第三次工業革命。能源互聯網起源於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微電網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互聯網技術為四大要點,其內涵為信息能源系統的一體化。

動因:傳統能源弊端突出,新能源優勢顯現。能源互聯網發展之動因在於我國化石能源匱乏但消耗量大,傳統能源結構環境汙染嚴重,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廣,電力發展潛能巨大以及政策利好頻發。

趨勢:戰略布局“三步走”,發展模式實現衍生與突破相結合。能源互聯網整體發展圖景主要分“三步走”,即信息互聯、能源互聯、信息能源一體化。目前,在發展階段上,我國剛剛起步,主攻方向為信息互聯及電力交易市場建設。在發展模式上,國內能源互聯網布局則采取衍生與突破結合,既基於原有大電網接入可再生能源,同時註重分布式微電網的建設。

條件:端建設、市場自由化、數據分析技術、能源雙向傳輸。未來能源互聯網發展所需條件將主要有四點,端建設還看用戶側分布式微電網發展及儲能技術突破;市場放開還看電價市場化機制改革;信息處理分析還看雲計算;能源傳輸則看特高壓及能源路由器。

市場估計:十萬億大市場。市場規模巨大,根據現有數據測算,預計2020年輸配側與用戶側兩端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0萬億。

政策預期:政策利好預期頻頻落地,風口下順勢疾飛。補貼預計主攻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出臺的頂層設計預計主攻分布式微電網尤其是用戶側建設及技術研發;電力交易市場自由化改革已成定局,政策熱度將會進一步升溫。

尋布局:三類企業攜手打造能源互聯網入口

根據能源互聯網的結構,基礎設施、電子信息、電力服務三類企業應運而生。能源互聯網內涵即信息能源系統一體化,主要指在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前提下,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並網、微電網建設、儲能及能源路由器等設施的研發突破為基礎,大數據分析、雲計算、配電網自動化等電子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的能源及信息在輸配側與用戶側的雙向流動。因此從能源互聯網的結構來看,產業鏈布局主要涉及三類企業------基礎設施類(分布式微電網、儲能設備、特高壓及能源路由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電子信息類(大數據分析、雲計算、配電網自動化)、能源服務類(電力交易平臺、電力服務)。

(一)基礎設施類
1.分布式新能源電站及微電網建設

分布式微電網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微電網。分布式微電網即指以光伏電站、風電站以及區域小型電網的建設,既可以並網運行,作為大電網集中式供電的電力補充,也可以脫離主幹網實現小範圍內就近供電。水電、風電、光伏、儲能等多種設備的接入以及能源的雙向流動,使得微電網得以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峰谷平抑與平穩供電。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在分布式新能源電站的布局較多,微電網建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案例:科陸電子轉型布局新能源,建設風光儲電網
外延式並購進軍新能源光伏發電領域。科陸電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產業,主營電工儀器儀表的制造與銷售,14年首度布局新能源,目前占其營業收入比重13.61%。14年,公司通過並購潤峰格爾木電力有限公司及格爾木特變電工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實現新能源光伏領域的外延式增長,進軍電站運營。目前,220MW的地面電站已全部實現並網發電。

風光儲電網拉開公司分布式微電網建設序幕。科陸電子於15年4月公告,擬於甘肅酒泉建設玉門市三十里井子風光儲電網融合示範項目,總投資1.9億元。該項目將新建15MW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以及配套6MW儲能系統,並接入所在地區的10MW風能發電系統及4MW移動儲能系統,實現了設備互聯、風光儲電融合,是未來能源互聯網模式的典型示範。項目預計15年下半年並網,年均發電2245萬度,年均電費收入約2020萬元。

2.特高壓+能源路由器

特高壓實現跨區域遠距離電力輸送,能源路由器實現區域內設備互聯。特高壓即指電壓在±800千伏以上的直流電及1000伏以上的交流電,其主要功能為實現電網的跨區域電力輸送,提高電網的輸電能力。能源路由器則借鑒網絡路由器的概念,即指通過類似網絡IP地址進行區域內發電站的識別,實現端與端的對接。其結構設計主要涵蓋儲能環節、數據處理及電力電子環節三方面。

案例:特高壓龍頭平高電氣受益國家電網特高壓建設規劃

國家電網“六交八直”特高壓工程開工,平高電氣顯著受益。平高電氣為交直流特高壓龍頭企業,實際控制人為國家電網。15年,國家電網計劃開工“六交八直”特高壓線路建設,包括一季度核準開工的“兩交一直”,二季度核準開工的三條直流特高壓線路,以及下半年計劃開工的“四交四直”工程。目前中國最長的特高壓交流工程榆橫—濰坊線路已於15年5月12日正式開工,國家電網表示未來特高壓投資將達到4500億元。平高電氣作為國家電網旗下特高壓上市平臺將顯著受益。

3.儲能設施
儲能乃新能源發電之必要環節,目前電化學儲能增速居首。儲能設施是能源互聯網的關鍵,幫助電網實現峰谷平抑,斷電黑啟動,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及隨機性難題,減少風電棄風,光電棄光現象。目前,電化學儲能為增長最為迅猛的儲能技術,國際範圍內儲能技術主要以鈉硫電池及鋰電池以主要發展趨勢,國內則主要以鋰電池發展為主流,具體請參見我們之前發布的能源互聯網序列報告之三:《打響能源互聯網革命第一槍:儲能!》。

案例:南都電源布局新加坡智慧光伏住宅樓

南都電源與新加坡科研局合作研發家庭儲能系統。南都電源公司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資訊通信研究院(IR)等合作研究智慧光伏住宅樓儲能系統。其中,南都電源主要提供鉛酸電池及鋰電池儲能技術,新加坡科研局則主攻雲計算,預計15年上半年將完成試驗系統的安裝調試。

國內家庭儲能蹣跚起步,企業、個人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獲補貼。海外家庭儲能市場火熱,如日本大約80%的分布式光伏安裝在個人住宅,但我國家庭儲能尚處於蹣跚起步階段,目前已對企業及個人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補貼,其中個人投資的補貼標準為0.42元/kWh。而在上海,除了國家層面的補貼外,安裝個人屋頂光伏還可獲得地方補貼0.4元/kWh,過剩電力還可以0.47元/kWh賣給國家電網。補貼和節省電費的經濟效益使得我國個人光伏發電迎來發展空間,家庭儲能產業有望隨之發展。但由於家用光伏一般需要有大面積屋頂,所以在我國目前應用尚主要集中於擁有別墅的富人。

4.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爆發期,帶動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14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政策蜜月期,產銷增長顯著。1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較13年增長347.7%,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年增速達到808.6%,純電動汽車增速達241.3%。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作為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配套產業將同樣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根據中國儲能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配比為4:1,相比“一車配一樁”的標配,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案例:奧特迅多方位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涉及研發制造、運營服務、雲平臺各方面,覆蓋面廣乃上市公司之少見。公司既與南方電網在大運會基於充電基礎設施的合作後,又於14年中標國家電網二期充電樁建設。15年3月20日公司公告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強勢助力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總募集資金4.2億,項目覆蓋充電基礎設施研發擴產、營銷服務網絡建設、設備運營及雲平臺四個方面,顯示出公司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之決心,自公告發布之後,股價上漲幅度明顯。


(二)電子信息類

1.大數據分析+雲計算
大數據分析及雲計算技術乃能源互聯網實現信息互聯之關鍵。通過能源數據的采集及分析,發電企業能夠有效實現電站數字化運營維護,按需輸配及需求側管理,從而提高能源的輸配效率。

案例:陽光電源牽手阿里雲推出智能光伏雲平臺

牽手阿里雲計算布局雲平臺。15年4月阿里巴巴與陽光電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出智能光伏雲平臺“iSolarCloud”,著眼輸配端光伏電站管理運營及數據采集分析。此舉是二者雲平臺布局的第一步,未來很有可能將雲平臺功能向用戶側延伸,實現全產業鏈數據采集分析,推進按需輸配及需求側管理。

2.配電網自動化

配電網自動化是電網改造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饋線自動化及配電管理系統。饋線自動化即指變電站至用戶之間線路的自動化,主要涵蓋日常用戶檢測及運行優化的自動完成以及故障時期故障檢測、隔離恢複供電的自動化。配電管理系統則是依據實時環境、數據分析、地理信息系統而構成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配電的數字化管理。

案例:積成電子配電網自動化業內龍頭,綜合布局智慧能源

配電網業務穩增長外,布局智慧能源轉型。積成電子是配電網自動化領域龍頭公司,其電力自動化客戶主要為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14年國網中標金額達5.69億,占銷售總額50.1%,配電網自動化業務實現穩健增長。除此之外,公司積極布局智慧能源轉型,15年1月攜中國移動、聯想集團開發智慧能源雲平臺發展能源數據采集分析業務,3月成立積成能源有限公司,大力推進智慧能源、智能微電網及新能源業務的發展。


(三)能源服務類

1.電力交易平臺

電價市場化改革新電改後再獲實質推進,孕育獨立電交易平臺。自3月“新電改”方案提出電價市場化改革後,5月《國家能源局2015年全年市場監管工作要點》再度將電力交易市場化改革推上風口浪尖。目前電改趨勢主要為電網輸配電與售電功能的分離,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對接,采取協商定價或競價上網模式,電網企業僅負責輸配電並向發電企業收取核定過網費。當電網售電功能剝離後,獨立的售電平臺企業則自然而然地產生。

案例:阿里雲計算著眼售電市場蛋糕

能源數據分析→雲平臺→布局收購光伏電站→售電市場。阿里雲計算對售電市場的布局起步於與中石油合作進行能源數據的采集處理,從而使得企業擁有了能源大數據分析的能力。第二步,阿里牽手陽光電源推出輸配側雲平臺“iSolarCloud”,將數據分析能力與雲計算融合,實現發電端數字化雲管理。之後,旗下基金攜手聯合光伏布局收購光伏電站,瞄準售電市場的野心已顯現。若光伏發電站大量接入雲平臺後,阿里雲計算便完成了售電平臺雛形的建立。目前,阿里巴巴售電平臺布局僅差三步便可完善,一為大量光伏電站接入雲平臺,二為雲平臺能源數據采集分析由輸配端延伸至用戶端,三為等待電力交易市場化試點成熟。

案例:科陸電子、比亞迪入股民營售電公司

深圳率先試點電改,科陸電子、比亞迪入股深電能布局售電市場。深圳無疑是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排頭兵,目前兩家民營售電公司已成立,分別是深電能售電有限公司,及深圳茂源電力銷售有限公司。其中茂源電力的背景則主要為電氣工程企業,而深電能的背景則為前電網系統高管,科陸電子、比亞迪分別出資2000萬元,各持深電能20%的股份。預計未來第一張售電拍照將很有可能從深電能、茂源電力及阿里巴巴三位候選中產生。

2.電力服務

新電改下電力服務市場催生新機遇,需求側管理加強電力服務調峰調頻效果。電力服務主要指維持電力系統平穩安全運營下所派生出來的一系列輔助服務,例如電力設備的運營維護,電能質量(包括頻率、電壓、可靠性)管理,保障用電系統安全等。新電改明確強調了需求側管理的重要性,用電服務企業將很可能進軍用電監測及需求側管理平臺的建設,更有效率地突出電能服務企業調峰、調頻的作用。

案例:北京科銳積極布局電力運營維護服務市場

外延式發展進軍電力運營維護市場。公司於13年末開始著手布局電力運營維護服務市場,收購並增資持股博潤新能66.33%的股權涉足電能質量治理業務,14年底出資50%成立設立河南科銳電力設備運行維護有限公司進軍電力代理運營維護。15年北京科銳再度出擊電力服務領域,收購鄭州開新電工有限公司30%股權,布局電力安裝、電力設備代理運營維護,充分顯示出公司發展能源服務業務的決心。

掘機遇:一手抓技術、一手抓轉型為什麽抓技術與轉型?

首先,掌握核心技術是塑造細分行業領先地位之關鍵。能源互聯網在我國的布局處於起步階段,新興產業重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則無疑在業內競爭中具有了相對優勢,走在了整個板塊的尖端。並且,很多企業對能源互聯網的布局目前主要為單一領域的專業化生產,此類企業只有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才能保持細分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第二,轉型企業搶占先機,原有能源設施建設能力與新技術相結合,最有可能現身新增服務領域——售電運營商。能源互聯網企業以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分布式微電網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互聯網技術為四大要點,此四類均為新興領域,傳統企業誰能先轉型,誰就能搶占先機,分享能源互聯網這塊大蛋糕。除此之外,售電服務是能源互聯網一塊最大增量,目前鮮少企業布局。想做服務,不僅要有能源(能源設施建設),還要有網(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因此已經具有設施建設能力的能源企業轉型布局能源服務之後,最有望現身售電平臺領域,成為能源互聯網最大贏家。

(一)一抓核心技術深耕細作:儲能及電動汽車充電樁技術領先企業有望率先實現爆發式增長

從技術角度而言,部分技術如能源路由器雖屬於能源互聯網之關鍵,但我國尚處於研發起步階段,短期內難以實現技術突破。相比於高精尖的能源路由器,儲能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則在核心技術上已不存在明顯限制,在目前能源互聯網發展前景中最有望率先實現突破。

儲能核心技術已取得突破,關註具有鋰電池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及鈉硫電池研發實力的上市公司。在儲能技術中,電化學領域無疑是近幾年的增長主體,2000-2014年其複合增長率達到135%。國際上發展迅猛的儲能技術主要有鈉硫電池、鋰電池,排除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及儲熱後,14年累計裝機容量之和占到75%,而我國則主要以鋰電池為增長主力,14年裝機容量占比72%。根據我們的預測,截至2020年,未來儲能產業裝機容量將有望超10GW,市場份額有望達1.5萬億,儲能市場潛能巨大,成長動能十足。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投資回報位居產業鏈頂端,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產銷爆發下,將成為最接地氣的能源互聯網入口。若問能源互聯網入口在哪端,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無疑最具潛力。首先,能源汽車發展已進入政策蜜月期,產銷量呈爆發性增長,14年產量較13年增長了近3.5倍。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卻滯後於電動汽車的發展,根據中國儲能網的數據,目前配比僅為4:1,遠低於標配1:1,市場空間巨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的背景下,充電樁有望隨之爆發。除此之外,在投資效益上,相比於分布式新能源電站、能源路由器、特高壓等基礎設施建設,充電樁投資成本低,盈利能力卻遙遙領先,投資回報優越。因此,我們認為深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公司有望成為能源互聯網市場第一批贏家之一。


(二)二看轉型期戰略布局:電力電子零部件制造轉型新能源、能源設施建設轉型能源服務、細分產業專業化龍頭轉型產業鏈跨領域布局

電力電子零部件制造→新能源:能源互聯網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並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電氣零部件企業可以通過制造發電組件所積累的技術優勢,大力推進技術研發,轉型布局新能源。例如保利協鑫能源便由矽片制造商轉型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建設及運營,自14年11月至15年1月三個月內,協鑫新能源在浙江、山西、江蘇、內蒙古、新疆等地共超過10個分布式光伏電站實現並網,目前全球光伏電站裝機容量近1GW,15-17年目標新增光伏裝機容量2.0GW,2.5GW,2.0GW。

能源設施建設→能源服務:新電改方案公布後,電力交易市場化、需求側管理均受到進一步的實質化推進,隨之孕育而生的能源服務市場將是一塊不可小覷的大蛋糕,售電平臺建設勢成必然,電力服務企業調頻、調峰作用將更為突出。由於能源服務市場包含著大量的輸配側及用戶側的能源數據,因此我們認為具有數據采集處理能力的能源企業將會走在電力服務轉型梯隊的前端。例如阿里雲計算對售電市場的布局,科華恒盛、積成電子等配電網自動化龍頭同樣具備數據處理能力。

細分產業專業化龍頭→產業鏈跨領域多維布局:電力行業細分龍頭企業可憑借其在單一領域專業化生產所帶來的資金及技術實力,通過外延式擴張及內生式增長結合方式覆蓋產業鏈多個領域,例如UPS高端電源企業科華恒盛轉型配電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多維布局數據分析處理、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充電多領域。公司在數據分析領域推出雲動力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並完成了與北京科華眾生雲計算科技有限公司、中經雲數據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公司開發的光伏新能源產品方案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寧夏分布式地面電站、山東泰安分布式光伏並網發電等十多個國內外重點項目,電動汽車充電系統也已進入市場應用。

風險提示:政策推行速度不及預期,部分業內上市公司面臨業績下滑風險




本文中所涉及的上市公司案例以及相關標的梳理不代表投資建議;具體投資建議,請以我司相關行業和公司研究報告為準。

(來自民生策略)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79

【幹貨】北大全球金融論壇中大佬對當前股市的獨到看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7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24 13:04 編輯

【幹貨】2015年北京大學全球金融論壇中大佬對當前股市的獨到看法

高善文:各位同學、各位校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2015年北京大學全球金融論壇,下午的二級市場分論壇現在開始。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叫高善文。我是1988年到1995年在北大念書,現在在國內一家證券公司從事研究工作,今天下午的論壇主要由我來負責串場,下午的論壇我想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我們會有請六位資深的校友和嘉賓,依次上臺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觀點,每位嘉賓的時間為20分鐘。因為我們的時間比較充裕,實際上也可以有一些彈性的。這個環節結束以後,我們的全體嘉賓會一起登臺,展開一個圓桌論壇。這個圓桌論壇既是嘉賓之間圍繞一些熱點和焦點問題的交流,也是現場的觀眾和嘉賓之間的熱情互動和交流的好機會。

接下來我們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嘉賓演講環節。我們第一位有請上臺的嘉賓是一位九零後的年輕校友,陸挺博士。陸博士應該說原來在美銀美林證券的大中華區的首席經濟學家和董事總經理,他九十年代在北大經濟學院念書,先後獲得碩士學位,後來在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以後在華爾街從事中國經濟的研究,在許多市場類媒體的排名當中長期名列前茅,在市場上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接下來我們有請陸博士給我們分享,他對於2015年下半年,以及未來更長時間內,全球和中國經濟的看法。謝謝。

陸挺:謝謝主持人的介紹,我在原來單位辭職了,新工作還沒有開始。善文師兄請我來做這個演講,我覺得也符合監管層的要求,我們是一個校友的交流,我是處於一個比較特殊的身份。我是負責研究機構研究和交易的業務。我開一個場,講講經濟。我主要講的中國經濟。上次的題目是國際經濟,國際的經濟相對好講,反而中國經濟無論是亮點也好,還是問題也好,其實問題比較多。現在討論中國經濟就幾個方面,市場上比較熱。待會兒我們可以再討論,因為大家都是二級市場的專家。跟宏觀經濟相關的,很多人會問經過什麽時候會變好?為什麽會問這個問題呢?很多人會說一旦變好就會變差,還有人會問,通脹什麽時候上漲,大家覺得通脹上漲貨幣政策就會收緊。當然最近大家也在討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國家的經濟在中長期是怎麽樣,有關這次的討論我們在清華大學,他們的校慶的,在那邊做了一個演講,談到了很多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

接下來我講幾個問題。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麽會下降。

第二,有沒有可能複蘇。

第三,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的。

首先我說增長為什麽會下來。現在看來有一個共識,我們現在沒有人說增長下來是因為短期因素,也沒有說非常堅定地說增長下來就是因為長期因素。我想絕大部分人都認為影響中國經濟下降是兩個因素,可以說是定型的因素,一個是長期因素,一個就是短期因素。我們中國現在可能面臨著中等收入的陷阱,也講了很多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我們的勞動力絕對值的下降。這兩天傳一些關於中國人口的數字,我覺得蠻有意思的。我們的九零後和八零後,嚴格意義上的九零後的人口比八零後少了37%,零零後比九零後少了24%,實際上這兩個數字已經告訴我們,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前景其實是有很大問題,因為人口在這方面往往起到了比較重要的優勢。

除了人口之外,我們過去多少年大規模的機械制造的投資。現在的投資回報在邊際上也有所降低。另外一方面我們法律制度層面在下降,再加上的一些原因,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必然下降的,必然是從之前的10%、9%、8%,到7%,在2020年的時候維持在5%就非常不錯了,這是我看的。這是長期的原因。

然後我說一下短期和中期的原因,現在我們考慮的是四萬億對我們國家的影響。我相信這個影響應該說是比較客觀的,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在房地產在前幾年過渡投資。我上次在這個地方談中國經濟,跟西南財經大學的教授說,當時我還沒有說建築的投資絕對會下降,但是我認為增長是很難的,我們很有可能出現一個瓶頸期,這是房地產的方面。

第二個就是基建的方面,四萬億方面在基建有大量的投資,造成了產能的過剩。

第三個就是地方政府的戰略,包括我們國家的一些企業的戰略。這些四萬億造成的後遺癥,的確對我們當前的宏觀經濟和政策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

然後再說到為什麽中國經濟增長會減緩,中央政府,包括國企不作為,2013年我們開始反腐敗,這本來是特別好的事情,但是不可避免反腐敗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2013年和2014年的上半年主要是對中國的消費產生影響,後面對中國的投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央政府官員不敢投資了。所以到去年李克強總理說地方政府的官員不作為。到了今年咱們還有很多國企領導人盡量的規避風險,在這樣的風險下,哪怕我們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真正的緊縮,實際上對我們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有很大的。

去年做了一些研究,根本財政收入在國庫中間的變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經濟的增長在短期之內可能有差不多1.5個百分點。我們要客觀的看到反腐敗對經濟的影響,如果要加大影響的話就要加大財政支出,和一些實實在在能夠拉動實體經濟的政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央政府官員不作為。

最後一個原因是講到我們貨幣政策的不積極,為什麽要講到不積極呢?實際上現在是一個新常態,今天上午大家都講了很多。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情況是新常態,一個是人民幣現在不升值,還有貶值的危機。之前人民幣升值的時候有大量的資金流入中國,央行為了回收這些流動性,就把我們國家的存款準備金提到了20%以上。但是當我們的資金開始往外流的時候,當大家預期人民幣要貶值的時候,我們的準備金下調沒有那麽快。曾經準備金上條是每個月一次,現在準備金的下條是每個季度一次。我們國家的外匯戰略減少了。什麽意思呢?就是我們國家因為資金,就減少了。我們的準備金下去了,還有一個我們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通脹下來以後,利率也要下來,但是我們國家是在利率下調,但是調的不夠。曾經還有一場辯論,當時把降息降準和改革作為一個對立面來討論,使得我們降息和降準的貨幣政策方面有一些問題。實際上現在的降息和降準是一個缺口的問題。

這就是羅列一下為什麽中國經濟的速度在下降,隨著一季度在7%,大家有點心照不宣,都覺得這個7%有點水分。正是因為有點水分,我們接下來要談到中國經濟在短期之內增長會退縮。在我看來壓力很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前的數據已經有虛高,接下來的難度增大了。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政策對經濟的拉動往往是有限的。從貨幣政策來講我們有降息和降準,但是我剛才說了降息只是維持我們國家的實體利率的不變。從2012年到現在,中國的利率是處於高位的,可能最近稍微降了一點。第二個,我們的降準是一個缺口。所以降息和降準的力度是不夠的。即使我們中央政府通過一些辦法地但是錢要變成一個國家實際的需求,要把它錢花在很多地方,這個時候我們找了一個瓶頸,就是我們講的政府不作為,從中央的國企幹部到地方政府。

然後我們既使把房地產調整了,但是畢竟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和幾年前比是不一樣的,2008年我們有很大的需求。今年我們房地產的需求,實際上還是處於比較高的位置,在增量上房地產市場對我們中國經濟有所推動,是因為基數的問題。同時認為我們過去幾年房地產的市場過渡投資。

然後又講到出口這塊,所以一開始我們講到出口。現在我們國家要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我們希望能夠把金融帶動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所以我們的人民幣要增值。那麽人民幣的增值必然要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很大的影響,前四月份中國的出口大概只有1%,大家可以看到是在人民幣,已經給我們中國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這里有簡單的經濟學道理,我們是從去年這個時候到今年升高了8%,無論是對日本還是歐元,人民幣應該是跟美元綁在一塊的。其實人民幣的貶值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元的強勢還是要維持的。

然後講到其他的政策,一帶一路確實是非常好的遠景規劃,但是對短期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沒什麽作用的。另外一個方面我們要用理性的方面來看,畢竟一帶一路已經不只是國內投資,也是到海外投資。這會拉動我們國家的經濟,這是中長期的政策。從而我們國內推動互聯網+的政策,這是非常好的。這是國內的幾個原因。接下來要看到我們中國經濟有一個明顯的反彈是比較困難的,很有可能看到我們的數字是GDP7%左右,畢竟現在政策已經開始發力,畢竟我們的領導人現在已經看到經濟疲軟的一面。最近的一些政策,實際上我們看到力度明顯加大了,而且也可以說是把之前的一些政策給扭轉過來了,因為過去的一些政策太弱了。比方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昨天這個政策在11號文件公布了,就是地方政府的貸款不得限貸,實際上這是一個變化。另外一個變化是關於地方的置換,這方面也是彌補過去一段時間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過於激進。

所以我總結下來增長最後會平穩下來,甚至會小一些。但是我們看到宏觀的數據,應該說接下來基本在7%左右的波動,甚至都有可能出現7%以下的情況。現在這個數字比較高,我們也有一些匯報數字的行為。

現在我說第三個問題,前面兩個問題就是為什麽增長會下降,第二個問題是接下來會怎麽樣。第三個問題就講一講我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所在,因為剛才是比較悲觀的。實際上我覺得對咱們企業的投資,我認為沒有什麽改變,因為既使是5%的經濟增長,因為我們是一個大國,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三分之二。到2023年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即使是以民意來算也要超過美國,我們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所以追求7%、6%,並沒有太大的利益,或者說這個可能性也很大。我們過快的經濟增長,我們的利潤收益跑到了別的國家去,因為我們買人家的鐵礦石這些。所以這個速度的增長,中國的經濟想高也高不了。另外一方面不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不要把一些願望錢給澳大利亞和巴西,另外一方面我們國家的金融,我們也有一個比較大的計劃。

我們來看看未來中國經濟比較有亮點的地方,能夠驅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地方有幾個方面。

第一個,互聯網+的概念,我們整個創業潮對中國經濟短期以內拉動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未來的五年到十年,對整個中國經濟轉型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中國在這方面做到某種程度上的彎道超車是有可能的,因為只有我們國家具備這種優勢,可能在互聯網和產業結合上面做到比美國更好,因為我們的人口密集,我們的基礎設施非常好,無論是我們的寬帶,我們的高速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實際上奠定了我們國家互聯網對整個經濟,對各個產業的影響。我們到印度想看到這些是很難的。所以他們要發展這些是很差的。我們現在八零後到九零後的人口在下降,實際上我們人口的高峰在八零後,而這些八零後正是我們中國現在創業的高峰期,而這些人也恰恰是我們中國有歷史以來,受過高等教育最好的群體,我們當時上大學的時候全國只有60萬大學畢業生,現在有700萬,所以無論是從高等教育還是年輕人的活力,都是非常不一樣的。中國在未來十年在這些方面能夠充分享受這些年輕人創業,尤其跟互聯網的結合,都會給我們經濟帶來很大的動力。我們也是認為政府推進互聯網+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戰略。

第三個,目前中國城市化發展很快,之前我們看很多的城鎮化,包括前一段時間流行的,我認為發生了一些實際的改變,戰略的改變,現在都是城市群了。那麽從這些戰略里面,還會帶來聚量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同時人口聚集,產業的聚集,還會給我們國家的生產效率帶來很大的變化。我現在可以這麽說,在年輕中間,和在政府的關註,和一些國企比較起來。我最近這方面的感受特別特別深,可以說我們一方面談到了政府和國企相對的低效率,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市場化機制,年輕人很多時候在大城市,中國經濟活躍的地方。今天早上到中午吃飯,我碰到的人跟我講有三分之一是在工作,所以也看到了有是的從政府出來的,是好好的市級幹部不當了,去創業。這也是中國的希望所在。另外一方面的確老齡化,本身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多的需求。另外,畢竟很多改革雖然在這樣的情況面臨的瓶頸比較大,有些改革的推行可能比預期要快。有些改革現在比較慢,但也會越來越快。所以包括國企改革,我相信這些改革在未來的兩年以後,能夠對我們中國帶來更多的幫助。從供給上面,這些方面的效率會提高。

我就先講到這邊,我是拋磚,接下來我們的師兄師姐會有一些玉。上次有師兄在我的前面,我壓力比較大,今天讓我先講,所以謝謝善文師兄。

高善文:非常感謝陸挺博士非常全面地分析,我覺得他的分析可以概括為四句話。

第一句話,經濟下降的原因是很複雜的。

第二句話,統計數據是靠不住的。

第三句話,底部是看不清楚的。

第四句話,未來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那麽聽完了陸博士非常專業的,很有經驗,也非常全面的對經濟的分享以後,接下來我們有請我們八零後的校友胡文博士,除了陸博士以外都是八十年代念書的。我介紹一下他的,胡文博士1986年在北大物理系念書,後來在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物理學的博士學位,畢業以後前後在摩根斯坦利和美銀證券從事工作,再往後他加入了亞洲最大的私募組合基金公司,負責全球的基金。最近這幾年他作為創始合夥人共同創建了展騰投資公司,管理的資產有五億美元,主要服務的對象是海外的機構客戶,包括歐美、中東的股權資金。接下來有請胡文先生,跟我們一起分享他對全球市場的看法。我們基本上是一個涼菜,一個熱菜,涼菜主要是對經濟的看法,熱菜主要是大餐,非常明確的對於市場的想法和判斷,有請胡博士。

胡文:大家好,各位校友好,非常感謝北大邀請我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投資的想法。我的想法主要是基於現在市場上觀察的一些現象,和我個人的一個經歷所碰撞出來的想法。也可以說是給大家做一個參考,並不見得正確。因為凡是真正在投資管理行業做過的,實際上你做對的交易並不多,但關鍵是你把這個交易做大了,把做錯的問題及時改正,以利於我們在長期的環境中獲益。

我們公司所做的主要管理的產品,我們追求的是回報。我個人在對沖基金方面主要偏重於全球宏觀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於單個標的,和債券實際上我並不是特別了解。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當前對全球宏觀的看法。我們覺得現在的世界環境,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全球宏觀的操盤手,是非常有意思的階段。上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階段是九十年代,之後歐元區出現了以後,把很多可以做的交易就消失了,以後以前的歐洲的各個國家不同的債券,不同的貨幣都消失了。而且在2000年以後,很多經濟體急漲急跌,使得宏觀上的交易非常難做。2008年又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高危性的,因為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大家都是競相的寬松,所以沒有什麽太多的問題。現在全球是出現了一個分化,出現了一個大分化的環境。這使得有些交易可以展現出來,那麽現在全球的經濟,我覺得如果說總體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冰火兩重天的感覺,美國是一個溫和的複蘇,不是一個非常強勁的複蘇。在中間在徘徊的是歐洲和中國,兩個都是經濟低迷,但也沒有低迷到崩盤的情況。就看管理層怎麽把控了。在冰的這一層,過去的新興市場在九十年代,包括2000年很火爆的新興市場被打回原型,現在慘不忍睹。主要是由於原油、大宗商品,由於中國的需求越來越火爆,大家認為跨越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現在一看由回到原型了。還有一個日本,可以說現在宏觀政策是非常激進的一些策略。他下的非常猛的料,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拉開了一些距離,相對的利率,相對的貨幣,就會有一些可以操控的交易。

我們公司主要操作的一些標的是利率產品,也就是債券,偶爾做一些股票方面的交易,在市場好的情況下。大家知道對於一個債券的持有者,做的多的人大家最怕的就是升息,全世界的利率都是同時看著美國的基準利率。我們在去年發了一篇文章,認為美國盡管說2008年以後經濟複蘇可圈可點,而且他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一個可能進行升息的環節,但是我們仍然他在中長期不會升息,那麽在今年大家談美國要升息,我仍然他在中期還會保持相對寬松的現狀。為什麽呢?我們說美國是一個比較穩健的複蘇,但如果真正的把他的一些數據給展開能看到,他實際上的複蘇是非常脆弱的。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失業率,失業率是關系到政治層面的人的敏感性,失業率不到一定程度他不敢升息。美國很大一部分就業是靠臨時工作來產生的,這還不說。更重要的一點,我們說最近世界原油的價格會打回到十幾美元的狀況,促成原油跌價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的頁巖氣的產業。那麽在現在頁巖氣,越采越虧。我為什麽提頁巖氣呢?美國這幾年就是從能源層面來看的就業。就業最強勁的就是頁巖氣產出,如果說能源繼續低迷的話,那麽這一方面的就業可能會產生一些危機。那麽對就業率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這是一方面。

如果再看另一個方面,我們來看看所謂的通脹,2008年最大的危機,出現了那種通脹的,金融危機往往面臨的是通縮的危機,大家不花錢了,資產跌價,通縮。那麽通縮的問題現在來解決,實際上你看美國的通縮,仍然是在非常微妙的狀態。實際上並沒有回到歷史上3%、4%的通脹的良好的狀態,仍然是在1%到2%的狀態。也就是說稍微可能流動性緊縮一下,它又會滑回通縮的。那麽這個重中之重存在著GDP,GDP也沒有能夠回到九十年代5%、6%的比較強勁的增長,現在大概就是3%左右。他的複蘇是相當溫和的複蘇。

那麽美聯儲一共做了三輪量化寬松,那麽這些錢都到哪兒去呢?既然沒有造成經濟強勁的增長。也就是說大家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在美國產生了所謂的流動性被全球釋放出來,實際上並沒有流到實體經濟當中去,是被一些金融資產和股市所吸收了,股市的確是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個現象就形成了資金流不足,這樣能看出來,資金流在美國也是接近歷史低點。也就是說資金沒有在環節內快速的補充,而是跑到金融資產里面了。擡高了金融資產價格,實際上這不是壞事。對比我們八十年代末,日本的金融泡沫的時候,大家後來總結經驗的時候,說為什麽沒有成功,日本所犯的一個錯誤之一,就是沒有及時的把它的金融資產價格提升回來,日本的央行是在發生幾年之後就開始購買銀行的資產,但是力度不夠,而且太晚了。美國是在2008年短暫出現一個金融資產,就是註資,這也是非常短暫的過程。但是它的QE的資金把股市吹起來了,而且把一部分房地產的價格升高了。這樣的杠桿是非常值得註意的。另外既然金融資產升值,有一個財富效應,持有金融資產的老百姓就更願意來花錢了,刺激經濟增長,所以美國主要是消費主導的。所以因此消費者把美國從周期性的低谷里邊拉出來了。當然現在就業還不是非常完備,但起碼在財富教育當中,可以刺激一定的消費。

所以回到我們利率的很多問題上,我認為利率可能還會持續走低一段,不會說很快變成一個利率上升,或者下跌的景象。我記得前一陣有一個笑話,有幾個人的個子一個比一個矮,這可能是對的,但是並不是代表說美國的立法就會生效。所以我們對於世界長期的利率,包括風險持續一個寬松的狀態,我們還是比較看好的。所以說利率產品還是比較拿得住的。

另外就是我們所說的美元現在出現了一個上升的環節,如果縱觀歷史你可以看到,美元實際上是八十年代有一個比較強勁的上升,九十年代又有一個比較強勁的上升。現在這一輪能不能形成,像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樣的。評論員的看法各異,我們的看法是這個趨勢一旦形成了,往往會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我們認為這次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可持續的大趨勢。為什麽呢?我剛才也說了,全球經濟出現了大同化的情況,資金向美國回流,這是一個趨勢。第二,你再看看美國的利率跟其他經濟體相比,你把德國國債的十年期的利率,跟美國國債十年期的預期,你可以有一個經驗發現,美國的國債高得多。也就是說從收益的角度來說,資金更有動力往美國那邊走。還有一個就是說新興經濟體被打回原型了,在九十年代和2000年非常流行的一個,就是買日元來買基金市場的資產,會有超額收益。這個東西現在被大幅的回收了,也就是說大家把金融資產賣掉了,再回去把美元完善。這樣的話這個交易的規模就大了,必然會對美元的走勢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這些因素實際上都會疊加加強,相輔相成,使得美元會走一個比較長期強勁的走勢。所以從全球宏觀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美國相對來說在經濟體里邊,是一個比較值得copy的產業。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的猛料,我們認為實際上已經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了,日本人在近20年沒有什麽作為,GDP的走勢已經是三到四次發生萎縮,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他這個安倍經濟學最後能不能達到他的目的呢?也不見得。因為日本他的人口老齡化,他也不能夠通過所謂的工作人口,越來越少的工作人口,而且日本人長壽,所以這些問題要解決。日本的金融杠桿也非常高,日本政府他做了這種大量的寬容,政府層面的債務是非常可觀的。短期是要利息的,這是占日本政府的財政支出相當可觀的比例,如果說繼續的放慢,如果出現了像美國一樣的加息,日本的利率也會不同程度的增長,那對政府的財政支撐就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這個事不知道什麽時候發生,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註的一個未來得呼籲,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連鎖反應,也是非常危險的。日元我們認為,現在日元大概一百塊左右,既然安倍走的這樣一種經濟政策,估計走到150、200,我們覺得也不會很奇怪。所以日本在這樣一種大幅度寬松的情況下,還是有一些交易能做的,就是說對日元的,主要是做工業項目。

新興市場,我剛才既然說到了日本是一個未來對全球宏觀的一顆定時炸彈。還有一個對全球值得註意的就是新興市場的債務,在過去新興市場是以大宗商品依托新興市場,在大宗商品非常走紅的時候,那時候一是大宗商品的價格非常高,另外美元大部分人都認為美元是長期走低的,寬松也好,美元是長期走低的架式。那時候很多的新興市場開始發債,現在突然間宏觀形勢發生了突變,大宗商品幾乎是微笑概率,他們能回到原來的那種產業。另外美國匯率的大幅度走高,我們心中對這些新的市場,是無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壓力。我們也知道第一次,我們可以記在歷史當中,每一次美國發生有升息的壓力,都會在全世界範圍造成一些動蕩,不管是德國危機還是泰國危機,還有1994年的墨西哥危機,都是同樣的情況,就是資金的回流。我們現在已經看到最近的半年基本上都是向美國凈流出的,我們認為這樣要持續下去的,也有可能會出現像1998年亞洲危機,起碼是給新興市場造成一些經濟的動蕩。

說到這一點,我覺得中國現在所做的一些事情,包括穩定的匯率。還有把一些金融資產的價格推上去,其實我個人認為,不見得會這樣想。因為中國在過去20年,包括其他經濟體在過去20年里面,他們最大的一個推動力是美國把重資產的產業給轉換到新興市場來,由中國來生產,所有的造船、造鞋,制造業的高汙染都跑到中國。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東西,現在美國的這些資產該管也要管了,向泰國轉一些,不會都囤積到中國。另外,不管是什麽樣的標簽,美國的高端制造業或者是說美國的新硬件也好,不管怎麽說,美國經過15年的振蕩的周期以後,可能他找到了一些新的增長點,這些增長點還是圍繞著一些新科技。那麽這個增長點或許會持續15到20年,又被轉移到中國來。那麽也就是說中國過去20年的發展的產品高峰,可能已經減弱了。我們經常聽到我們中國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說轉型都是自然的,因為過去的路數不對了。那麽要轉型靠外部不行了,只能靠自身更新和催生一些產業,所以中國經濟體產生了一些高的金融杠桿,無論是地方政府債務也好,還是政府債務也好,我們認為這些東西沒有太多的,也無可厚非,這是可圈可點的,是非常自然的,因為走到這步你必然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轉型,實行不是說僅靠吃飯,而且要大量的資金。這時候產生高杠桿是非常正常的事,一個是杠桿的力度,第二是政府怎麽來消化杠桿。我們覺得現在中國政府催生的金融資產往上走的態勢,其實美國的股市分析下去,我們認為也有一定的效率,實際上都是對整體經濟有益的舉措。

所以在新興市場的配制上,我們看到全球大部分的基金好像中國人不太看好,在兩個大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印度,大部分人認為印度比較好,但其實印度的各方面的條件跟中國沒法比。所以我覺得與其賭印度,不如賭中國。因為長期的現狀來看,還是宏觀的軟投資也好,政府是有資源的。現在比如說地方政府債務要轉化成國際級的,這些舉措我們認為中國正確還是有這種智慧的。就好像在美國產生類似的經濟危機,最後都是由美國的消費者,有一大批消費者提升了。你永遠不要低谷美國消費者的力量,我覺得在中國應該說一句話,你永遠不要低谷政府的職責和力量。我今天就把這個問題說到這兒,謝謝。

高善文:非常感謝胡文師兄的分享,要特別說明一下,胡文師兄和接下來要上場的人分別是從香港和芝加哥趕過來的,他們自己負擔來往機票,自己負擔住宿,自己負責餐飲,自己負責所有開支,我們也給予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感謝。他們這種免費的公益性的付出,更大程度上對母校感情上的認同,對北大校園有非常深的感情的眷戀,我想這個眷戀在每一個北大學生當中都能感受到。胡文博士分享的觀點非常明確,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說,觀點非常非常明確,講得非常實在。一看就是肺腑之言,非常誠實的跟大家討論了他對全球市場的基本的看法和想法,講得非常實在。我想對他的演講做幾個簡要的總結。

第一,胡文博士講,說在交易對口是不多的,更多的是情況搞錯了,那就直接和間接的止損。中國股票市場一旦看錯以後,就一刀一刀剁下去,盡管是裝飾斷臂,如果不斷的話,可能小命就沒了。我覺得胡文師兄這種分享和感受,絕對是長期交易過程中提出來的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很多初次進入這個市場的人是很難做到的。

第二,我想跟大家做一個重要的分享,我想講一個故事。在1998年的時候日本國債突破了1%,非常大的投資者認為在當時世界上最安全的交易就是日本,因為覺得跌到1%以後這是無法想法的,到現在17年過去了,日債的利率盡管在當時來看,在發達經濟體當中創收了前所未有的低點,但現在比以前更低。2000年以前美聯儲預示著要退出,很多人認為最安全的交易是做空債務,當時大家覺得最安全的債務是做空債務,但是兩年以後來看,基本上在方向上是根本性的錯誤。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在索羅斯的家族基金負責做交易,他在2013年和2014年,因為他在交易市場說,我的理解是虧了很多錢。所以後來我們交易的話題談一直在反思,說美聯儲量化寬松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而且要恢複,要加息,當時已經是至少30年來的低點,也許是60年的低點。所以大家認為在這個位置上風險非常低,多麽安全的交易。但是最後這種交易都屬於大幅度的損失。

胡文博士剛才在這幾上給我們分享了非常另類的,非常正確的交易策略,他認為在很長時間里邊美聯儲都不會加息。這種看法在過去兩年都應該說是比較少數的觀點,但是也許到今年下半年為止他也分析了他的原因,包括大量就業的恢複,本身他的質量和可維持性都是有很多的問題。非常令人困惑的事實是這兩個方面在華爾街並不是大多數人認同的。大家依然比較難理解的是為什麽美債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直在跌,也許一種說法是市場對美國經濟長期恢複的前景是沒有信心的,也許美聯儲對經濟恢複和未來加息路徑的看法,相對市場預測來講也是過於樂觀的,這樣的看法是否正確,毫無疑問是需要時間的檢驗。但如果說美國長期增長的前景並沒有那麽強,我們如何理解美元匯率大幅度的上升,並且在胡文看來這樣的上升或者是長期,而不是不斷的反彈。如果經濟的恢複沒有更強,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之內,我們會看到美元的匯率。因為在美元匯率的判斷,在全球金融市場上也是比較重要的。如果你認為美元匯率比較強勢,那麽新增經濟體可能會有比較大的麻煩,不知道會不會產生2008年那麽大的金融危機,但商品價格以及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會出現很多萎縮的情況。但在這些年很多經濟體都出現了新低,這也暗示著這個問題。一個相對比較強的利率和比較低的匯率之間,並不是那麽協調。

胡文師兄對日本長期趨勢的看來也是很明確的,我也註意了他對日元匯率,對做空日元等等,他的看法走的很遠,當然這樣的交易是否正確,只有未來會告訴我們。最後他說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觀察和分析。

接下來我們有請羅佳斌嘉賓,來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他對於全球市場的看法。羅先生是八十年代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讀書,後來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他畢業以後在華爾街長期工作,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擔任全球最重要的亞洲本土對沖基金戴蒙亞洲資本集團主觀,前些年他創立了鼎亞資本。前幾天我有一個北大的82級的師兄,他在市場上也很資深,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因為我跟羅師兄今天也是第一次見面,閑聊的時候他就提到羅師兄,因為他也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大的論壇,我說我沒有見過,但是我要請羅師兄來,我說可以分享一些情況,他說在他的交往和認識的人的範圍之內,在北大畢業又在華爾街做對沖基金這個圈子里面,羅師兄是最頂尖之一。下面請羅佳斌師兄跟我們一起分享他的觀點。

羅佳斌:謝謝。以前在北大學物理的,後來就回到了金融界,今天能夠回到北京來講金融,講宏觀,非常的高興。接著高善文的話我想講一下,對目前國際宏觀發展情況的一些分析。我想更多的是從國際的資金流動性的角度,來談談我們對目前宏觀交易商最時尚的幾個投資主題,這麽一個分享。

先講結論。目前我們對今年,對全球的經濟情況基本是保持樂觀的。這個樂觀的前提在哪里?這個樂觀的前提還是在於我們看到全世界的央行還是控制局面的。我不知道歐洲央行出現了什麽問題,他們覺得中國經濟的放緩。但是更困擾的是說在這種極度寬松的流動性的情況下,從金融危機以後開始的這種杠桿的東西,將來怎麽收場?看不清楚,沒有答案。只能說近期看不到危機,沒有危機,或者將來危機迅速爆發。

這張圖是全球發達國家的利率,你看藍色的是五年國債,你看到五年國債的話,有多少國家利益是負的?剛剛善文講到說20年前的時候日本國債的利率掉到1%以下,放心去做。現在有多少國家的國債利率降低到1%,大概全球發達國家的國債有53%都在利率下滑,這些負利率的債務目前大概有五到七萬億美金。這個負利率的情況是怎麽出現的?就講到目前宏觀的第一個重點,就是錢太多了,流動性泛濫。這些錢他要去買美國國的時候,不管你從基本面上覺得放出國債是很好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搶那個錢過來。就像一個浪潮一樣。這些錢怎麽來的?回想到經濟危機爆發以後問題是怎麽處理的?國際的處理是靠各國的央行,以美聯儲起步,然後其他的央行慢慢的都跟進。基本上是說央行靠大幅度的印錢,把經濟就穩定下來了。這些錢起到的效應就是,把利率普遍給壓的很低,甚至壓到了負利率。負利率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我們跟自己,跟我們的客戶聊,他們也不理解。我們有很多客戶是全球管理資產配置的,對於資產配置的人來講。一個月前跟一個客戶吃飯,他說我現在固定收益的資產配置里面,有一半現在是負利率的。他說我當時買的時候是有利率的,現在負利率也在增長,所以他還是有錢賺。你說我願意把錢給別人,這個事說不過去。

另外受負利率的影響就是保險,傳統的保險經營模式是把保金收上來,放到資產配置里面。這個資產配置里面要以債券為主,這個保險首先要保本。在負利率的情況下是沒法保本的,負利率的情況下是你買了債券以後那是保虧的,你一定要虧的。保險業、理財業,所有的保本產品的經營模式會是什麽樣的挑戰?

負利率是全球流動性的泛濫的結果。其他造成的還有什麽現象呢?因為錢太多了,流到哪里去了呢?大部分的企業其實沒有流到實體經濟。具體的原因我們一會兒來分享。但是這些錢去了兩個地方,一個地方就是資產,除了在風險極高的時候,你發現全球不管什麽樣的資產,從農產品到股票,資產統統上漲。第二個出現的就是我們做的對沖基金這塊,全球的客戶在追求任何一個收益主體。怎麽理解呢?他在資產配置投資組合里面,總是有一部分風險高的,像股權收益。但是固定收益這塊,收益會越來越低,所以全球的客戶都在漲,這是固定收益企業。上個禮拜跟客戶講,說現在在日本銷售得最好的基金產品,是收益在8%、10%就可以了,風險控制得很低,很低。這樣產品有多少他們願意買多少,因為他把以前放在固定收益的這部分剝離出來,固定收益這塊沒有收益了,可以多增加一些利率資產這塊,只要是利率資產這塊的風險能夠控制得很好。

第二個宏觀主題講的到是美元的強勢。美元強勢是這樣分析的,美聯儲在金融危機以後是走在最前面印錢的,第一輪QE,第二輪QE,兩輪QE以後,美元的匯率對它的貿易夥伴的匯率,在兩年多的時間跌了13%,今天美國的複蘇是一個真實的複蘇。你可以說它里邊有持續性會不會很強,但是整體來看這個複蘇是真是的複蘇,這個複蘇一定程度跟美元的利率那段時間比較低是有關系的。那麽美國利率因為經濟複蘇相對比較高質量的,這個質量相對比較高的複蘇。所以美聯儲已經慢慢進入到了準備緊縮的階段,至於說他今年會加息,每年會加息,這個問題不太好判斷。但是美聯儲我們認為有能力,而且市場也可以接受。比如說九月份,只要是勞動市場的數據稍微偏好,美聯儲就可以加息。美國現在屬於印錢過程的後段,全球其他國家不一樣,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的央行里面差不多有30個央行,以不同的方式開始了積極放松,所以在這種流行的驅動下,美元只有一個方向走,美元必須成長起來,現在的美國經濟可以能夠來承擔你的風險。

這張圖的意思是,目前我們對全球宏觀相對來講,前提是說央行有決心,而且有能力控制局面。什麽叫控制局面呢?意思就是說實在不行就再印錢,可是印錢是有限度的,印錢不是無止境的。這張圖畫的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GDP的比例,最高的那個是日本。央行現在的印錢手段就是量化寬松,量化寬松是通過說用央行來回收國債,但央行回收國債太多了以後,市場的國債就沒有流行,實際上是把市場的投資緊縮了,這跟出現負利率是有關系的。這東西你怎麽收場,我們目前看不懂。能夠看到美國QE的效果,每一輪QE不如上一輪的效果好,目前仍然在進行,但是大家的共識就是一定是越往後邊,同樣花出去的錢,經濟上取得的效果就沒有那麽好,這是我們會很關註的問題。美國、歐洲、日本,這三大經濟體在印錢的周期繼續下行,下一步他們應該怎麽做?但是如果從未來,應該是一到兩年的時間來看,歐洲和日本都是繼續寬松的策略。

再分享一個通脹。全球現在沒有通脹,現在宏觀經濟比較關心的不是通脹,是通縮。這就是為什麽央行覺得說我一定要印錢,央行不希望見到通縮,央行希望把通貨膨脹率稍微提一下而已,維持在2%到3%。你看這個就是幾大經濟主體的通貨膨脹這幾年的趨勢,歐洲已經進入通縮區。日本安倍經濟論提的目標,是要吧通貨膨脹提到2%,我們認為是達不到的,他以前是在2016年就達到2%,達不到的話日本是沒有退路的,日本通脹達不到2%他只能印錢,大幅度的印錢。

值得擔心的一點是,不斷的反思央行的這種非常規手段,包括量化寬松,這是非常規手段,負利率也是非常規手段,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是做量化分析的。你的很多模型都是講的利率不會高零了,現在到零了,他要重新做模型,這將來怎麽收場?近期我們非常關註的是匯率風險,因為各家央行目前寬松的周期,現在出現了不一樣。我剛才講了美聯儲現在是處於寬松結束,可能馬上要開始緊縮,然後歐盟和日本是繼續寬松。歐美跟日本不太一樣,日本是背水一戰。歐洲不是一個主權體,他印錢的速度能夠比較慢。歐洲和日本這樣大量的印錢,帶來了我們認為今年比較明顯的宏觀投資數,是歐元和日元繼續走落。那別的國家,韓國、伊朗,壓力很大。他的應對手段是他有,如果這些國家競相貶值,就是我不願意用的一個詞,貨幣戰爭。發達國家利率紛紛到零的時候,你考慮利率的風險,實際上考慮得救是匯率的風險。差不多就分享到這里,作為對沖行業的代表,我所在的行業做了一點小小的廣告,那些錢是到哪里?有一部分是到了對沖基金里面。這個是對沖基金從1991年到2013年,整個行業資產管理的一個圖表。在2008年的時候,資產縮水,但是很快的這個錢就回來了。

我覺得值得提的一點,目前的對沖基金資產和最近幾年沒有恢複的資產,基本上絕大部分是以美國為主,以歐洲為輔的,就是看他們的固定收益部分不斷的降低,他們在投對沖基金,尋找的是一種另類的投資穩健的產品,一定程度上作為他的固定收益的儲備。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高善文:非常感謝羅師兄的分享,在很多從業人員看來,大家一般覺得相對來講債券投資的主要是基金,隨著股票投資的增多,顯然比債券投資高一個量級。這種做法最簡單的證明了,在中國市場債券投資經理的水平,跟股票投資經理其是要差很多的,至少差一兩到倍。算來算就這幾個問題。但實際上我個人認為站在全球範圍來看,作為做債權配置的人而言,債券投資的技術含量一定不比股票市場低,股票市場是摸得著的公司價值的增長,對投資以前的債券市場而言的話,有一個對未來預期的現金流,但是債券價格的變化,取決於太多的宏觀因素的變化,它的難度也許比把握一個公司的價值的增長,也許在很多時候還很困難。

我們知道人類進入信用貨幣的歷史實際上是非常短的,人類徹底的進入信用貨幣時代,是在1971年資金崩潰以後。在那之前貨幣總是跟貴金屬掛鉤,而貴金屬是比較有限的。所以當人們剛剛進入信用貨幣時代,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是非常多的。因此基本的想法是信用貨幣是中央銀行可以沒有節制的發鈔,政府總是貪得無厭的,你要管住政府是很難的。但是社會生產能力的進步是有限度的,所以在信用過度的條件下,大家總是很容易的認為通貨膨脹是現在信用貨幣體系下的經濟的本能的傾向。而且大家普遍認為,因為很明顯的原因,債券市場的利率是不能低於零的。很簡單的原因,我們怎麽不願意持有債券?他還會找你這些錢。這種想法在40年以前是如此的流行,以至於沒有人去挑戰這種共識和看法。但是對沖基金體系到現在已經差不多有50年的時間,也許我們再花十年來看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也許2020年或者2030年再來回顧過去幾十年的歷史,至少在發達國家的範圍之內,我們驚喜地發現通貨緊縮發生的頻率或者跟通貨膨脹一樣高,甚至發生的更多一些,對日本的經濟體,而且難以克服的會多。就像剛才講的副利率,名義的副利率在現在的金融市場上不是個案,如此廣泛的發生。再加上八十年代周期以後,在全球範圍之內就沒有顯著的通貨膨脹,在九十年代以後再日本有長期的通貨緊縮,而且現在金融危機以後出現長期的通貨緊縮的前景,並不是那麽令人驚訝。通貨膨脹其實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我講了這樣的背景也是來揭示債券投資是非常困難的,這些看法你去看歷史數據,包括我們十年二十年以後再來回顧更長時期的歷史數據,恐怕都有非常大的問題。

羅師兄剛才跟我們分享了在發達經濟體低利率的情況,實際上我的猜測他的數據也許沒有更新到今天。大概在一個月之前,全球市場上的債券交易出現了一個做空國債,也許包括其他國家的長期來看,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這對市場而言是非常非常大的沖擊,令人驚訝的是它為什麽來的這麽快。但是未來2015年利率會沿著這樣的軌道往上走,還是重新回到以前的水平。我想過去幾個星期的經歷,也許會讓投資者感到非常的受沖擊,既使是站到現在市場的方向在哪里,也不見得那麽的清楚。

接下來我們有請闞睿師兄,他是1981年在北大物理系念書,他的博士論文是在相關領域被引用最多的論文之一。曾經在瑞銀和摩根斯坦利工作過。下面請他談一下對投資,特別是對中國市場的看法,謝謝。

闞睿:謝謝北大給我這個機會,因為回到北大了,我想稍微回顧一個小事情。我當時在物理系念書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教我們電動力學的老師,我記得高老師給我特別深的印象,他每次來就拿一個這麽大的小紙片,一般老師都會講一大堆,他每次拿這麽大的小紙片寫了幾行字,這堂課的內容就靠小紙片講,講得非常精彩,我也想體驗一把,所以我昨天準備了一個小紙片。結果剛才一看備受打擊,因為前面幾個演講者連紙片都沒有,直接就站這兒談。

那麽剛才幾位演講者講得很高大上宏觀的分析,我講的可能沒有那麽高大上的內容。我就想稍微講一點,因為本來是讓我講量化的問題,但是我想講,其實大家都聽到的問題,就是說投資的時候最重要的,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幾點東西,我自己覺得時常要註意的東西。尤其是現在在國內的市場這麽高,剛才幾位演講嘉賓,我想這是大家都很關註的事情。風險是不是很大了。

我講的第一個是老生常談的題目,投資當中投資收益從哪兒來,收益跟風險的關系。當然從理論上來講大家都是北大的校友,理論都比較清楚了,任何的超額收益超過比較沒有風險債券的收益的收益,都是要有相應的風險,風險是跟著收益一起來了,投資基本上是用風險來換取收益的過程。大家可能會說,其實也不完全這樣。尤其是中國市場,尤其是現在有很多剛性兌付的事情,可能也沒那麽大的問題,現在的老太太都能賺很多錢。

我可能能力沒那麽強,我很難判斷有些東西的風險到底在哪兒,或者是什麽時候風險開始出來。但是我覺得對於,我想不清楚的,我不想想的時候就可以往過去看,過去歷史上出現過什麽事情。其實很清晰就可以看出歷史上的例子,比如說NASA大的泡沫起來的時候,而且已經漲到很高的時候大家在講,之所以漲那麽高是因為新的技術出現了,不能用老的觀念去看。到最後頂不住了,到最後沒辦法了,頂不住壓力了,剛投進去錢就死了。這是市場上反反複複出現的各種各樣的例子。那麽對策略上來講也是很多這種例子,在長期資本掙錢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策略沒有問題,大部分都是為了投錢往里擠。到最後也是死掉了。實際上你要看最後歷史上很多丟了大錢倒閉的,其實在一開始都是賺了很多錢,非常牛氣的時候出現的。真正一開始就沒賺前多錢,他也沒這個冒險的機會。

我覺得我堅信從整個大格局來講,可能某些局部的事件會找到風險很低,收益率很高的東西。但從大的局勢來看,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從我們做投資來講一定會牢記這個東西。那麽我們說這個話的目的並不是說大家不要去買股票,不要去做投資,不去收益。目的不是這個,目的是說我們買股票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它的風險在哪兒,有多大的收益就有多大的風險,你可以去謀取這個收益,是因為你願意承擔這個風險,這是我想說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風險跟收益之間是平衡的。因為我是從事資金行業的工作這麽多年以來你可以看到投資者變化,我估計新的一輪有開始了。最早的時候跟投資者談的,沒有30%的收益他不會再談了,根本不會看你有沒有風險。大熊市之後慢慢後來就會出現一些投資者說,我要很高的收益率,沒有高的收益你不要跟我談,但是你不能有風險,換句話說講投資者的需求追求高收益變成了沒有風險的高收益,這也是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的。再後來投資者發現這個事情不太會出現,當然還有剛性兌付的曾經出現過10%以上的收益,但是第一它是有限的,第二是也在慢慢消失。再往後投資者出現了一個效果,他也不再要求高收益率了,就說那好,我現在要不能有風險。不管是追求高收益還是追求沒有風險,都是投資者要認識到的,風險跟收益是結伴的。在國外可能很早就邁出這步了,不是說純粹的高收益,不是說純粹的保本沒有風險,而是我在收益跟風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收益跟風險之間的平衡點適合我們的條件,有很多年輕人還沒有買房子,我就不會做風險太高的東西,我是個老人,我也不會做風險太多的東西,我有很多閑錢的話我可以博取大的收益,我並不是說不鼓勵大家去做這些,就是說在你做的時候,你要想清楚你的狀況。這是在投資者需求這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們金融市場本身能夠給投資者的什麽東西,這實際跟投資者的需求,跟市場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在最到的市場當中你會看到有各種各樣的產品,有收益率很高,又沒有風險的產品,比如說政策和制度上的套利的機會。但同時它也確實有一些風險非常高,收益率不怎麽樣的產品,換句話說在無效的市場當中談不上有效的截面,因為產品是充斥著整個平面的。那麽逐漸看下來,市場越來越有有效,你會發現市場的產品兩類極端的產品都在消失,一類就是瞎忽悠人的產品,這不是正經八百的東西。還有就是完全沒有風險,收益率很高的產品也在消失掉,這個產品從投資者的需求方面越來越適應。從產品的供應方面也變得越來越適應。你想的東西是慢慢不再存在的東西。所以從雙方來講,慢慢更加理性了,直到12月份,那之後開始可能事情有所變化,我們開始新的一輪投資者說,不管有沒有風險,我就要收益。這邊市場的分級做得非常好,使勁弄,不是說分級有什麽錯,以後就到了不是太理性的階段了。比如說包括債券的分級產品能沖上來,債券的收益率肯定沒有那麽多,而且也是有限的。

又一輪的新理性的東西到什麽時候,我不知道。起碼比較可喜的是,我們最近在談的時候已經有不少的投資者開始跟我們說,這個產品上的是不是太快了,我們是不是需要配置一些東西在風險比較低的產品上。這是跟以前不太一樣的想法,至少目前有很多的投資者開始想這個問題。

再下面我想談的是,既然說到了風險,那麽是不是在某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規避風險。作為一個產品的管理員,或者資金的管理人,投資的管理人。我們往往聽到這個名詞叫做風險管理,但是風險管理之所以叫風險管理,而不叫風險規避,是有它的道理的。換句話說我們作為一個投資人真正要做的,不僅僅是規避風險,其實規避風險很簡單,你什麽都不做就好了,在家待沒有風險。你真正要做的是風險管理,那麽風險管理跟風險規避是什麽區別呢?風險規避是說你不要風險,風險管理是說不要那些沒有把控能力的風險,而是去管理那些我熟悉的,我可以把控的風險,因為我還要利用這些風險來取得我的收益。

舉兩個例子,前面兩位校友講的宏觀基金。他規避的是什麽東西?比如如果做一個股指指數的,規避的是個股風險,規避的是單一的風險,比如說他們也說了,我不去做單一的股票,我要知道公司到底怎麽回事,所以個股的風險就不去做了。他承擔的是對宏觀有一個判斷,要判斷利率的走勢,要判斷股票的走勢,實際上他承擔的是市場的風險,宏觀的風險。另外一個極端,所謂我們最近在國內很流行的對沖量化的產品,我用一些手段選擇我認為好的股票,同時我做空股指期貨,使得我對整個市場的風險對沖掉。這個產品想規避的風險是市場風險,因為包括我自己在內,可能認為對宏觀的判斷沒有那麽強的能力,不想對宏觀做判斷,因為我們覺得這個能力沒有那麽強。我們可以承受個股,我們對個股的風險有相當的把控能力,有選擇的能力。另外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承受個股的風險,但是把市場的風險對沖掉。這點我想強調的就是風險管理不是風險,規避是主動的管理你的風險。

那麽怎麽做,就是對沖的概念,國外有各種各樣的產品來供你做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做這件事情的可能性會少一點,但也仍然是可以做的。

最後我想說一個非常實際的點,你在同樣的投資策略當中,有一個是平均收益率比較高,但是波動大。還有一個是平均收益率不那麽高,但波動小的。如果風險偏大的話就選擇第一個,如果風險少的話就做第二個,寧可犧牲一點收益。你說的是對的,但是可能有一點你忘了去算一下,第二個收益率長期下來不一定比第一個差。你要具體算一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方說你有一個產品第一年的收益率是100%,第二年是負的50%,那十年下來你的收益率是多少。一算就知道了。如果是每年收益率10%的要強很多了。我就講這麽多,謝謝大家。

高善文:非常感謝闞睿師兄的分享,我在北大上學的時候,我是電子學習,相對偏的專業。當時我看到了投機是很可恥的東西,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覺得參與中國傳統的,對價值的看法,對於教科書所謂價值的看法是一脈相承的,因為人們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而投機不是勞動,不創造價值。所以刑法里面有打擊投機倒把,這是多麽必要的。那麽多人投機倒把,沒有人生產,這個社會怎麽能進步呢。我上研究生的時候現在在經濟管理系念書,接觸了一些早期比較初步的經濟學的概念,當時我得到的印象覺得投機是期望回報更多的工作,因為平均來講你是很難戰略市場的,那麽作為投機者來講的話,今天賺了,明天虧了,所以他的平均回報差不多,但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因為最後賺到了平均回報率為零的活,你在市場上活著最重要的是運氣。你在市場上活著是因為你的運氣比別人好,因為好多人倒在你前面了,這是我上研究生的時候基本想法。等到我進入工作單位,包括後來進入證券市場,到現在為止也有比較長的時間,包括也接觸了大量的投資者,接觸了很多境外的投資者,對投資理論有越來越多的兼顧、學習、思考和反思。我認識到投機是一個非常高智力的活動,是一個非常高尚的工作。它對社會提供了極其稀缺的價值,而且只有智力水平很高的人才能夠做。所以現在在我看來,能夠做投機的人,我都是給予非常崇敬的眼光,特別是長期非常成功的投機,我都是給予非常崇敬的眼光。

那麽投機者對社會來講提供的最重要的價值,在金融市場上提供了流動性。每個人都在賣出的時候,投機者在買入,他給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流動性,而流動性是極其昂貴的。所以金融體系流動性是非常稀缺的產品。或者在市場出現恐慌的時候,流動性變得極其昂貴。但其實在正常情況下,流動性也是非常稀缺的。

我舉個例子來看這個流動性稀缺的問題,活期存款在中國的利率基本上是零,活期存款相對而言提供的就是流動性,那麽你對這個流動性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差不多5%的利率。我們是這樣的一個估算不嚴密,但既使是在正常的條件下,流動性也是極其昂貴的。所以投機者為社會提供的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流動,所以投機平均是賺錢的。這是我的第一個看法。

第二個看法,中國的金融市場是高度分割和極其落後的,用比較好的語言來表述就是不同的市場存在著大量的相互交融的機會。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交易的機會意味著在這個市場上,特別是對跨市場的投資回報來講,流動性是極其缺乏的。而在流動性極其缺乏的條件下,市場上通過一些創新性的工具提供流動性,就可以獲得非常多的回報。我接觸很多成功的投機者,他應該接近中國20多年來以來,在整個市場上投機的最高水平,因為他們累積回報率都在幾萬倍,比如說20多年的時間里面回報率累積是20萬倍。我對他們也有很多的交流,交流的時間越長,我發現實際上他們賺的不是風險的錢,他們賺的是歷史上提供流動性的錢,他們能在中國市場上賺了這麽多的低風險的流動性的錢,是因為中國的市場太落後了。流動性這麽昂貴,提供流動性就能賺錢,那我簡單的拿出銀行存款去買股票,不就提供了流動性了嗎?實際上流動性不是這樣定義的,就像闞睿師兄剛才所講的,我們要弄清楚,有一些風險是你可以弄清楚的,有一些風險你是弄不清楚的。把弄不清楚的風險對沖掉,或者賣掉,承受你能弄清楚的風險。但有些時候你能弄清楚的風險這麽少,回報又那麽高,就是很高的收益。你把能夠理解的風險,在中國市場提供非常大的回報,是因為這個市場太落後了。闞睿師兄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做了很多開放性的工作,而這個工作本身是需要很高的智力水平的。所以我們看到這個領域學物理的,學數學的。我在市場上接觸到的非常成功的投機者,就是20年10幾萬倍的回報,他們也許沒有受過那麽複雜的教育,但是我跟他們很多都有很強很深入的交流,我認為他們足夠的聰明,至少在很多層面上,有很多值得我們長期學習的。這是我對闞睿師兄剛才非常精彩的演講的一個簡要的補充。

接下來我們有請王國斌師兄。他是1987年在北大化學系入學,他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換了很多的系,從化學系換到社會學系,等念研究生的時候已經在經濟管理系。他跟我很多的交際,我們研究生的時候是一個導師,而且在本科的時候我們之間還是有一些交往的。所以我跟他相對比較了解的。既使是在上學的時候,對投資就有一種摯愛,也許那個時候像我們那個年齡的男孩子,大家最摯愛的是漂亮的女孩子,但是我看他對投資的熱愛超過了美女同學的熱愛,他的同宿舍的同學說他通宵達旦的研究技術分析,看到深夜兩三點鐘,突然聽見王國斌同學一掌拍在桌子上,嘆息一聲,說講得真好。當時他是從臺灣過來的技術分析的數據,所以他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市場上,到現在為止已經是20多年的時間,而且一直是在二級市場交易的第一線。對於1994年入行,到現在為止仍然在交易市場第一線,在中國市場券商應該是絕無僅有了。這一點可以說不思進取,可以說他的職業生涯取得了經驗和成功。我對國內市場相對了解一些,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二級市場做投資管理的話,王國斌是最頂尖的投資者,我可以負責地說,沒有之一。他現在是東方證券管理公司的董事長,東方證券是一個不大的券商,我和都是來自國內的中小券商,前面的演講嘉賓都有顯赫的學理,我們基本上就是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上基本不懂,實踐經驗多多少少有一些,很多程度上運氣還好,所以現在還活在這個市場上。三天以後東方證券舉行了策略華,他會在會上發布一個全面的看法。我們今天是校友會,他願意提前過來分享,今天在場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探討全球的情況,但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的嘉賓心中的問題是股票能夠漲到多少點,能夠漲到什麽時候,哪支股票最牛,這個問題對我們今天到場的嘉賓來講,王國斌先生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接下來有請王董事長給我們分享。

王國斌:高總太多溢美之詞,他說我的那個同學也是口才跟高總一樣好,所以也有很多誇張成分。在北大這麽多年,我在北大的時間很長,有一點遺憾,就是普通話沒改過來,有口音。所以大家聽我說話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南方的口音,我是浙江人。今天中午跟高善文交流的時候,我說最好別讓我做演講,因為做買方很麻煩,你要是講別人會首先問你,後市怎麽看。做買方不能僅僅標準,一定要開槍,光瞄準是不夠的。但是對未來我這麽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其實我是輕易地不做預測,因為我沒有這種預測,我在任何場合都沒有預測。如果想對未來做一些預測的話,我覺得有一種辦法可能為我們進行預測,那就是通過對歷史的深入學習,一些前車之鑒,這可以幫我們做一些預測。對於過去的一些分析,假設你的模式在未來能夠有一個重複的話,大家可以做預測。

我在很多場合,因為大家很多都是講,前面的幾位用宏觀經濟學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分享。歷史的預測我也不想多說,因為上一次在深圳,我跟高總同臺的時候,我做了一些歷史學方面的研究,以及對未來的推測。在北大這里有一些是我們的朋友,多熟面孔,也有很多是在校的學生,我想在這個場合,我們試圖用生命學的角度來做點預測。就是對我們人進行研究,其實跟力學也有關系。我在深圳的時候曾經說過,我說以此為鑒,投資需要慎重。當時那個記者給我的標題是,我們正在抒寫非同尋常的大眾夢想,和癲狂的篇章。這是描寫泡沫歷史非常非常好的事,我當時看到這個標題,實際上是記者很敏銳的抓到了我想表達的東西,但是我說這個標題太刺激,這麽刺激的標題不太適合目前我們的主旋律。所以我說最好改一下,以此為鑒。

高總讓我做一個很簡單的預測,我想說其實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全國性的投資遊戲,我們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為非同尋常的大眾夢想,和癲狂性的遊戲。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為什麽說要做一個預測呢?因為這些都是人本性決定的。凱恩斯在貨幣通里面曾經說,人生命的區間不是足夠長的,所以人的本性對快速的取得成果,在快速的時間內賺錢具有特殊的熱情,這個熱情造成了人們對金錢的一種迅速狂熱的偏好和追求。這種追求是泡沫本身形成的驅動力,人類對泡沫缺乏免疫,真的是無可救藥。人類容易上當受騙的程度在資本市場上很多。但如果是泡沫很短暫的話,大家可以很容易就避免這個泡沫。關鍵是泡沫的持續時間是沒法預測的。在這個泡沫持續的過程中,很多很多對泡沫持有態度的人,他逐漸逐漸的讓你否定的態度出現。然後那些對泡沫的支持者獲得更多的證據。所以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這個泡沫的持續時間我們是沒法預測的。在一個沒法預測泡沫時間的過程中,泡沫它會越來越大。很多朋友他買股票,經常是10塊錢買進,20塊錢賣進,30塊錢的再買進,40塊錢的再賣出,這是我真是的一個股票案例,50塊錢賣進,80塊錢賣出,最近120塊錢他要買進。因為在這個時代,金融機構的交易,越來越自己做交易對沖,他不是以實體經濟做交易對沖,這是金融市場上不斷的異化,還有天生的泡沫。他以自我交易背景,他會不斷的強化,不斷的制造新的內容。所以金融機構他自己做交易對沖,這是最近20年演變的非常非常嚴重的金融市場的問題。當然參與起來的話就樂在其中。

剛才談的時候說過,高總也談到了,其實整個管理行業,在整體上是平衡問題,投資管理行業很有意思的。它是一個行業,大家千萬不要把它看成一個專業。因為是個行業,它自然的嵌入在整個經濟系統里面,在這個經濟系統里面自然而然就有他的一個經濟規律,符合經濟規律。但是投資管理行業也有一個很獨特的特點,因為在這個經濟規律里面,按道理來說投資管理行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私募,本金要求很低。當然那個公司是非常離譜的,他是暴利行業,暴利行業必然會吸引無數的競爭者入場。競爭者入場的時候,那麽這個行業的投資回報是必然要下降的,但是在人類的歷史上,在投資管理行業,所有的投資管理公司對這個規律是不清楚的。大家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私募和各種各樣的投資管理公司會層出不窮。我認為這是一個優勢,大家這麽熱情,這個原因還是私募的因素。所以如果要在未來股市做一個很好的,或者發明預測的話,一定要從私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用私募的記憶,人怎麽樣參與到泡沫,怎麽樣來參與這個泡沫,怎麽樣來形成這個泡沫,要有一個很重要的分析研究。大家都知道政府對泡沫,在整個社會達成的是為了避免這個泡沫。所以我們不要指望政府能幫助我們。新聞媒介他在客觀的角度看問題的,但是所有的泡沫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對某些問題大家都共同的看法,那個共同的看法很簡單,不是價值,是低買入以後以更高的價值賣出。但是大家前幾天看到了很可笑的一個,100多倍預示著中國,代表中國的轉型方向,這就是新聞媒體,你說他客觀嗎?不客觀。政府沒有辦法控制泡沫,新聞媒介又不客觀,我們所有人樂於享受泡沫。而且這個泡沫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私募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私募學整個生態鏈是有網狀的發展,任何一個網狀發展到不能承擔的時候,一定會出現斷裂。就像我們的腦細胞有多少,是由腦的大小決定的。我說我不比高總多20%的時候,如果我的腦袋比他小,我早就爆炸了。

我們股市是一個非私募學上的網絡結構,這個網絡結構是什麽樣的呢?是一個騙局。這樣的騙局是在非常非常容易達到它的斷裂,因為超過它的承載率的時候,是容易出現斷裂的。但是這個盤子結構有一個非常非常有意思的特點,通過流動資金的轉移提高他的承載力,使得我們所有的對沖泡沫出現。因為他是通過轉移,是通過杠桿可以使這個斷裂,讓承載力不斷的提高。通過他的提高,我們就失去了認識。但是任何一個實體的網絡狀況是完全一樣的,他因為一定會出現這個斷裂。

如果對未來做預測的話,那就是尋找結構的斷裂在哪里出現。那我們要對未來做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大家看看有沒有做過預測,我們預測未來的時候,我們即便是6%的增長。五年以後我們的GDP可以到多少,這個是可以很簡單做推理的,GDP是很簡單的可以做推理的。

第二,這次的資本市場,證券市場,大家一定要看到是中國兩千年以來第一次整個國家的證券化,所有資產的證券化。那通過這兩個指標,我交給大家提一句預測。有一個指標是證券化的GDP跟股市的比例,那我們現在在A股的市值,總市值,大家還可以再加一個香港,再加一個美國。然後我們對美國6%、7%、8%增長的模擬,大家可以算出來我們這個市場空間還有多大。我認為這個空間,就是這個斷裂,我們這個斷裂遠遠沒有出現。泡沫的結構,還有足夠的支持時間,但是很簡單,大家在參與泡沫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找退路。

我在這麽多年的投資過程中,各種場合發言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我是用哪種辦法做投資的,實際上我是比較精準的。因為這里有很年輕的師弟,所以我說一下為什麽要有這個機會。大家如果看這個《股票走勢回憶錄》的時候,我看了好多遍,一開篇就講整個股票的走勢,但中間還說傻瓜就是牛市,就是你一定要從價格隨機波動的變化中脫身出來,你要用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整個事業。你來做投資的時候,你要拿出一個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問題。宏觀就是財富,就是我在北大隨時寫過的一個文章,宏觀就是財富。如果大家去看《股票走勢回憶錄》的時候,千萬不要純粹讀懂那些投機的簡單竅門,而是看他告訴你這個牛市。當你清楚這一太的時候,你所有的思維都完全變化。當你認為這個市場在實際的泡沫過程中,那麽你的思維是不一樣的。這是第一點,大家要註重基本面的分析。基本面不能告訴你明天會怎麽樣,但是他能告訴你現在是不是在下來。我可以告訴你,現在的股市一定是在下來的,我明確這個股市就是在下來,只是一個雨是暴雨還是小雨,你要很清楚。

做金融分析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因為你的博弈對象比較少,你千萬不要去參與到像高總這樣聰明人當中的博弈,那很可怕的。這是我要分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你去避免那些聰明人,避免跟聰明人做朋友。

第二個做分析非常重要的,你要尋找到一種方法,什麽方法呢?對時機選擇非常非常重要的方法。因為時機選擇,剛才胡文說了很多經常會出錯的投資,原因很選擇,你做時機選擇沒有什麽能夠有很高的精準性的。所以你要去尋找到一種能夠避免經常需要時機選擇的策略,不管在哪個市場上,股票、債權、大宗商品、房地產,所有的領域都一樣,你要尋找到一種不需要用太多的時機選擇來做決策的投資策略,這也是基本面能夠提供給你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其他我就不多說了,就說這麽多。我再跟大家說,在泡沫中,我們樂意享受泡沫的同時,一定要找好退路,謝謝大家。

高善文:前段時間在網上有一個段子,這個段子轉發了以後,後面轉發的數量更多了,很多人認為是我的原創,實際上是我轉發的,我也聲明一下以下段子的原創權都不歸我,但是我不知道著作權歸誰。

第一個段子是這樣的,當泡沫到來的時候存在兩種人,一種人在不斷的指責說這是一個泡沫,另外一種人堅決的參與泡沫,享受泡沫。第一種人越來越聰明,第二種人越來越有錢。所以希望大家成為聰明的有錢人。

第二個段子是這樣的,說在一個非常擁擠和封閉的空間里大家在聽一個很封閉的音樂會,然後這個會場已經很擁擠了,你走進了會場,這個時候你應該做什麽呢?答案是你應該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四周看一看,看門口在哪里。第二件事情是選擇一個離門口最近的位置。當發生火災的時候、地震的時候,突然斷電的時候,你能保證自己最快的沖出去。我們在是討論音樂會嗎?不是,我們是在討論泡沫。實際上我們也是在討論現在我們恰當的投資策略應該是什麽樣的。

王國斌同學講到了很多,浙江人我覺得非常聰明,我認識了很多非常成功的投資者都是浙江一代的。浙江一代平均的特點就是他的話不太明白,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口音,後來適應了浙江人的口音以後,我發現也不完全是口音的問題。東北人天然的表達能力就強,即便是一個普通的東北人,他隨便說兩句話,都覺得他像趙本山一樣在表演,很風趣。但是浙江人很努力的在表演,你覺得不可笑。這個只有很長時間你才能體會出來。

王國斌講了這麽多,我概括幾句話,也許這樣更明白。我是賣方的,說不上有什麽多高的領悟水平,但至少表達能力不太差。至少我自己搞不明白的事情,我一說別人都明白了,表達能力還不太太差,能夠說明。我概括成幾句話,第一句話是在一個巨大的泡沫中,很明確。第二句話是這個泡沫一定會破滅。第三句話,我們現在離泡沫的破滅很很遠。最後一句話就是如果萬一泡沫破滅了怎麽辦?在這個擁擠的禮堂里門口在哪里,我站在哪里可以逃生最快呢?他給我們提供了不那麽可靠,但是有一定價格的判據。第一個判據就是基本面,強大的自下而上的公司的基本面,在稍長一點的時間來看是可以穿越人群的,即便是在2008年中國生產70%多的下跌,到現在來看七年的時間不長,但2012年的時候強大的公司,在2011年的時候股票已經創了新高。所以基本面已經提供了強大的護城河,只要你願意付出一點點時間的等待,公司內在價值的成長,最終有可能去克服,所以他一再講多基本面的分析非常重要。在2008年以及以前的時間里,在中國市場上只有預測做空,做空就是不玩,你是沒有做空的工具,這意味著你清楚地知道泡沫破滅的時候,你沒法保護自己的艙位。你不能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利。在這幾年的時間里面隨著越來越多的衍生工具進入了這個市場,包括在新加坡和香港也給中國市場有標的,在泡沫破滅的時候實際上給你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金融工具,讓你及時保護自己的艙位,怎麽保護呢?闞睿師兄。

最後一位請上來梁紅博士,她也是1987年在北大念書,後來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最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著名的美國高盛公司工作。原來是高盛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現在是中金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板塊的負責人。梁紅博士長期致力於對中國經濟、金融市場和政策的研究,她對政策和市場的表現出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前瞻性,因此在市場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也許大家還不是特別了解,梁紅先生是周其仁教授的夫人,他們兩口子是中國經濟學界的神雕俠侶,口才非常的好。她將會更加明確和分享對市場的看法,如果你想知道什麽時候買哪支股票,不要問她,你要是想知道什麽時候鑒定還是可以認真的參考她的建議。下面有請梁紅博士。

梁紅:這是第一次回到北大的講臺上,做過那麽多演講,從來沒有在北大做過。因為總覺得回到北大應該講到高大上的東西,被忽悠來了,高善文剛才這段介紹讓我後悔了,看來殺手是我們這行最要防止的風險。

既然來了,剛才聽了幾位嘉賓的演講。既不辜負高博的邀請,也不辜負北大的場子,希望能夠講得稍微,不要離具體的事情那麽近。因為跟高博認識幾十年了,我們一直在想我們是幹嗎的?搞宏觀經濟研究的,但又是市場的經濟學家。有的時候別人說我們高大上,對政策有影響的時候,我們常常說我們就是一個自己看家吃飯的本領,這個本領是什麽呢?是預測,是推測。因為你如果往後看,我可以做歷史學家,可以做研究學者,在那個地方建立自己的學術口碑。但是在市場上你不斷的要有前瞻性的觀點才有價值。而且前瞻性的觀點不定是不會出錯的觀點,可以被檢驗的觀點。比如說剛才王總講的,像我個人來講,首先就非常排斥泡沫這兩個字。不是說泡沫不好,因為對我們來說,如果我說泡沫等同於我不知道,我不能告訴大家泡沫什麽時候起來,也不能告訴我們泡沫是哪個階段,也不能告訴大家泡沫什麽時候碰壁。所以我剛開始說,我說我們學者也給自己找了很多的工作,因為我們有些東西都是很清楚的,我加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一開始的討論就是中國經濟過熱,但是有一個經濟學家給自己的定義是什麽叫過熱呢?我們隨便說。然後後面就討論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然後從來沒有定義過什麽叫硬的,什麽叫軟的。我們現在給自己定位叫新常態,天天在討論,然後到底什麽叫新常態,不知道。那麽在投資商,我自己覺得簡單一句話,我不懂,我就叫泡沫。

所以我們今天講在我的職業里,我們怎麽掙飯吃,我們需要一個什麽樣的,自己要有一個邏輯的框架,分析的框架,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正。但最難的是因為這個框架提出一個可檢驗,可能錯的觀點。剛才講了泡沫這個東西是無法檢驗的,在相當程度上什麽叫泡沫?這個不是我們的工作。另外,我們不能提一個不可能錯的觀點。我以前常常講最簡單的觀點叫人是會死的,這個觀點很對,在市場上沒有任何價值,這是對的。但是你能告訴我這個人多少歲死,因為什麽死的。我們要產生這樣的觀點,這是我們可能做宏觀研究,做市場經濟學家最難的。在這里面第一我們需要有很好的話講,事情首先在我們根本信仰中是有邏輯,有規律的,可以闡述的。所以決不是神的,決不是一激動就怎麽樣的事。第二,這個框架和邏輯是可以用過去發生的事情檢驗,我至少能用這個框架解釋過去,然後我才能退出未來。而且很簡單,在過去的框架的任何一個事上解釋得通,這個框架是錯的,一票否決。那我們這個邏輯和框架之後再提出新的檢驗的方式。所以做這麽多年,確實都要在學習,最難的學習是兩樣東西。歷史和中國的現狀,歷史夠不夠長,因為我看到最多犯的錯誤是很多我們這行的朋友拉一條線五年,說可以解釋。那我們怎麽拉一百年,兩百年,你要對曾經發生的事情有非常深的理解。

第二是對中國的,對世界的了解。我常常發現最好的分析師在我的同行里,有的對中國很了解,但對外面的世界不了解。這是2008年和2009年的時候,國內的分析師當時犯了很大的一個失誤。那很多時候對海外,包括剛才這些圖我都看過。比如說像我看到的中國變量加進去是什麽樣的反應?中國不小了,在邊際上一直在世界過去十幾年是影響世界的第一變量,當然美國也不小。怎麽把這些綜合起來。可能在這邊,因為剛才提了一個泡沫,我想在2013年底的時候,我們當時說看2013年的股市,這會是中國,不管是A股和港股,都會是在四年之後第一次在指數上有兩位數字的回報。第二個判斷,中國的A股和港股會跑贏其他主要的股票市場。第三個判斷,相對跑贏的板塊是傳統的大盤藍籌國企,或者是屌絲逆襲。所有我們過去恨的東西,事後看看其實比我們想得還要深遠。這個希望如果沒有最後一條我們還可以說拍板出來的,但是在這個背後是有很深的想法的。

剛才闞睿講了風險和收益,其實在我看來風險和收益,是在中國投資中很簡單的一個入口。但是都認為對時間很長的東西是非常危險的。為什麽提這個問題,我四月份的參加一個高層論壇,有一個美國教授他講經濟學家如果從幾十年的長度來看,在重大的問題上都出現了一些判斷的失誤。這個失誤不是量上多少的問題,是方向性的錯誤。跟剛才講的短期的國債不一樣,他是更長期的方向性的錯誤。他說現在的世界跟七十年代末的時候不像,那時候全部的經濟學家都相信三個事情。第一,通脹下不來。第二,世界石油資源不夠了,油快沒了。第三,人太多了,出生是個問題,人口是大問題,所以大家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在做計劃生育。但是到今天看現在的世界什麽樣的,我們剛才討論的是通縮的問題,我們現在是糧食不夠吃的問題,那時候還提出了以後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現在是糧價太低的問題。還有最後小孩不是太多,都不生孩子了,這是全球的現象。這樣的一個完全不同的判斷,現在說判斷錯了有什麽問題呢?一個學者提出說我們的判斷是錯誤的最大的代價是什麽呢?會讓學者把精力集中關註到錯的問題上,而沒有真正解決。所以看來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像農產品,油,最後要相信科學技術,相信市場的能力,那不是問題。問題在更深的地方,包括我們現在談論的全球為什麽這麽多年利率一下子降低,背後的東西到底是什麽結構性的因素。在這些問題的判斷上,可能我們又在犯一些方向性的錯誤。

假如說中國,剛才說的教授,他讓我想在一下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在大的市場變化、經濟變化的時候,應該說集體的分析師也是犯了方向性的錯誤。第一次應該說是在八十年代末,第二次是在九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末我想舉個例子,在2002年的時候全球有一個非常好的數。就是中國即將到來的問題,他很簡單的一個解讀就是因為銀行系統不好,因為銀行有很多的壞賬。當時剛發生的時候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年那麽好的亞洲四小龍,韓國這樣的經濟都能夠因為銀行系統的崩盤完蛋。當時中國的銀行系統官方承認的壞賬率是25%,那怎麽可能不完蛋呢。這個結論說實話,對西方的觀察者來講並不奇怪。但是我覺得好玩的他寫在2002年底的時候,這是上一撥大周期起來的時候,這就是方向性的問題。

那麽回過頭來想想當時看中國銀行有問題,這個沒問題。但是他忽視了什麽?他沒看到什麽?我覺得他沒看見因為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之後的經濟困難,中國政府是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里包括對外開放,WTO的談判,國企的改革,還有包括大量的基建,在經濟增長困難的時候,建了很多的公路碼頭,也包括2000年的第一撥互聯網。

那麽在今天我們要討論新常態,討論經濟增長的時候,一致性的往下看的時候,增長率已經從10%掉7%了,接著往下推是6%、4%。有沒有可能犯原來的錯誤?包括銀行本身,2002年的時候中國銀行已經恢複了借貸能力,銀行信貸已經開始往上走了,他忽略了什麽?忽略了其實中國政府1998年就開始幫銀行處理壞賬,開始處理過去積累的問題。銀行的舊賬剝離1998年和1999年就做了。我說因為今天中國在全球的重要性,因為全球的投資者都盯著這麽大的一個資產,我們不會再2002年和2003年那次上臺的時候那麽大的一個機會,讓大家慢慢的解讀中國。  大家知道因為那個時候A股還是有代表性的,但是港股,2002年的時候H股是2000點,跌的最低的時候就是8600點,我們現在是14000,所以老說股票市場跟中國沒關系,那你要看哪個市場。我上次說這次市場關註非常不夠,不會給投資者那麽長一段時間發現這里有個機會,這里有個錯誤。所以在我們看來,有人講泡沫,有人講中國政府非常希望股市能起來,所以我們有非常好的市場。我覺得這個都沒辦法解釋,這就是為什麽在去年往上走。政府希望這個市場活躍起來已經很多年了,不是一個能解釋的變化因素。

那如果從我們看來,其實剛才闞睿也提到,這個市場最危險的策略是什麽?如果出現問題的話大家都往門口跑,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相反的情況。包括完美的低空,我覺得A股就是去年實現了一次完美的低空,今年4月份在港股也是完美的低空,就是當這個市場起來了時候誰也沒有,這個時候你開始看的時候,包括一致性這種方向的時候,你想門外的人早就走了,因為我們一再提醒大家,中國的股市已經是兩個市場了,就是相對和絕對的低配。我們就問了一個問題,比如說完美低空,誰還還有銀行,誰還有券商,誰還有保險公司,我們是做賣方研究的,我知道買方把這些都看透了,誰還來買呀。基金公司還有多少人有鋼鐵研究員呢?他們有一大堆團隊都在做金融。你真正的什麽叫表現,什麽叫一個溝通。你看這種共識,為什麽共識是最危險的?共識時間長了,表述方式是什麽?投資大家不投了,人員不放了。最後的,從另一個角度,去年一二季度不好,但是股市都沒有往下走。這時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上漲50%以上的市場,下跌怎麽看,這些難題里面除了政府的持股以外,很多國企的交叉持股。後面會有痛苦的人的交易,他們會繼續。我們解釋就很簡單,這麽大的A股資產市場在一年里面漲了100%,那如果我是一個評論家我隨便說,泡沫、不可持續,但是如果你要是一個投資人呢?是你是覺得A股是一個不理性的泡沫就好,還是你想我是繼續買呢,還是賣呢,還是買點別的便宜的呢?這個我覺得王總提出了一個判斷。那就找便宜了,最大的便宜在哪兒呢?很簡單,是香港。A股、港股,那些還在不斷的在後視鏡里看中國的地方,前是前視鏡看的地方。所以我看這個市場是有邏輯的,是可以把控的。

我以前的老板教給我說,在這個市場里有很多人是瞎子,一個眼睛就是國王了。所以我們這些分析師和很多投資人,都希望自己至少能是一個眼睛的國王,我們很多都看不懂,但是我能看到這個市場的估值成功的核心是什麽。最後的核心是什麽,這個地方從去年我們看多的時候,包括我們去年十月份說的今年股債,當時怎麽會覺得會下來呢?但是這個市場里頭核心是什麽?銀行和房地產,尤其是銀行。大家看今天銀行的估值,你覺得貴嗎?離貴還遠著呢。但為什麽沒有人敢說銀行,為什麽你從基本面上說銀行是這次中國股市評估的核心。因為大家要想一年以前這個時候A股起來的,而且在降息之前就起來了17%。銀行板塊這個利潤是國內產生的,和原材料是不一樣的。所以說銀行的息差下來,銀行在去年這個時候全部是破鏡的。國內是0.7,海外是0.8,0.7是什麽意思呢?就是中國要破產了,中國的銀行有很深很重的壞賬,要破產了。因為他聽說有利潤,他還給你很高的分紅。但時中國的股市上所有得大國企基本上這樣,你在市場上找股息高於PE的公司沒有。

我看到三中全會的文件,這套東西做下來,做了一半,沒說都做完了。中國就破產了。中長期看,三五年來看,你覺得是不是比以前槍口擡高一寸,更別說現在連地方債置換都開始了。所以銀行就應該從整體上一倍,我們中長期有比較大的,你至少要有這種可能性,你原來的破產,我們所有的問題要把這種很快完蛋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但是置換這個問題出來。我們覺得現在A股1.3,香港股是1.1。大家有一句話叫做大盤,大臺,成長,創新,在我看來是這樣的道理。因為我們提出一定要在指數層面上尊崇。這個資產看似能夠對大家有吸引力,大家能夠把錢放過來,一定要有很多人賺了很多錢,否則2013年的小帶掙錢,成長股也掙錢,但是絕大多數人是輸錢的,而且他錢的錢比較少,所以大家還在遠離股市,遠離毒品。你如果講大標的的資產很多人都不會,就是講的改革紅利。這些確實是中國經濟在轉型和改善。但是這些新的東西出來不創造就業嗎?不創造收入嗎?如果它有這麽大的發展,那銀行有那麽壞嗎?銀行的資產質量有那麽壞嗎?這個我覺得在投資中,可能最難的,或者我們在做分析的時候,最難的一件事情是反向的邏輯思維。所以我們當時2013年的時候看到的,我們覺得有一個邏輯是這個市場的成功。成功有幾樣東西,政府的支持不是重要的,但至少也不是毛毛雨。這里面核心的東西是什麽?改革一定是大家最不看好的東西,今天大家可以看過去兩年那兩個板塊。至於剛才王總問的問題,他們用什麽東西拉下來,我們是有理式的遠見的。這個市場基本上有兩樣東西,一個是收入,就是我們的經濟,我們的通脹真的上來以後,央行提利率。

第二個是在成熟市場上,因為量太多了,自己不堪承受之重下來的。在中國歷史上這個事情發生過一次,就是突然說這個遊戲不是說發行是有限制的,這個預期策劃說有。這個不是有限的籌碼。那什麽時候才危險呢?這個股市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有限貢獻增高的,那麽註冊體制後這些東西是有風險的。

第三塊有風險的E1股,然後監管去查查各家的交易記錄,此股票已經跌到90%,打回原型。因為說它有任何錯的,只是看看。在香港五天內跌回10%以上的,自動回落。

我們能看懂的東西跟大家交流,我們看不懂的東西就不交流了。看得懂的東西是我們知道這個市場中還有一部分比較便宜,而且在這些東西上可能大家的觀點是有分歧的。那麽在另一個部分的風險,上行的風險很小,下下的風險很大。我們不知道哪天,但是我們不建議大家去簽約那個股份了。

剛才交流了一下方法論的東西,就只是對市場的一個判斷。不知道完成主持人的任務沒有,就是我介紹了一些資本市場的方式。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

高善文:非常感謝梁紅博士精彩出色而令人深刻的演講,我們是鄰居,也是很多年很熟悉的朋友,我可以作證是2013年底,中金公司是第一家市場交易量兩位數以上的上漲。在當時市場有變動的背景下,這種判斷是有巨大的勇氣。如果你突然跳出來說這個市場要漲很多倍,你說了,沒人知道你是誰。這個市場真的漲到一萬點了,大家都覺得你是股市。對於剛剛進入市場的賣方人來講,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相對來講有效的投機策略,你一定要顯著的差異化。至少在幾年之內成了光彩奪目的股神。但是梁紅在市場上已經相當長的時間,在這個時候再采取這種策略是極其危險的,如果你定價估錯了,這樣對公司聲譽的是非常大的。他們在2013年並不是基於一種戰術上的跟同行之間的博弈,考慮了他們的地位和長期的經歷,是基於對市場非常深刻的看法。回頭來看兩年之後,這種想法驚人的正確。但是如果我們站在2014年的5月份、6月份、7月份來看,我也相信在那麽長的時間里面還是要承受一些壓力。我相信接下來的過程還是對賣方,特別是相對比較資深的賣方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我也註意,對很多賣方來講這麽全面的市場之間,最後很容易便捷投降,最後就是節操碎了一地。而且這樣的忍耐沒有對基本面研究的信心是很做到的。我剛才講到的都是切實的體會和經歷,不從事這個研究的人沒有這個切身的感受。

中國市場的投資者在我看來,特別是散戶投資者,包括中國大的機構投資者。在全世界的範圍來看對賣方的要求是最苛刻的,中國的投資者要求你告訴他什麽時候漲的,漲到什麽點位,還要求你告訴他哪支股票會漲,漲多少倍,所以在我的體會來說,中國投資者對賣方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相對來講因為更成熟的投資者會知道你的一些觀點和形象,想知道你具體的邏輯。你的邏輯是正確的,數據是可靠的,你對基本數據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就認為你做了出色的研究。但是中國的投資者如此苛刻,所以研究員要做好選時,如果做不好會非常的難熬,而且你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這個對賣方的來講確實是難以做到的。所以對這些多少還是有些體會的。

梁紅剛才的演講的精彩就不用說了,而且她對市場的趨勢和未來提出了非常明確的判斷,我也可以負責任地說,迄今為止在現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人員,她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最看破的,應該是沒有之一。過去一年多的看法,市場的走勢是正確的,而且我相信在座的投資者也都希望她的看法是正確的。

因為接下來還有一個問答的環節,我們現在已經五點半了,我想還是邀請在場的幾位嘉賓到前臺就坐,做一個簡短的交流。咱們論壇的環節應該是精彩紛呈的,而且高潮總在後面,就是我們要展開的互動環節。臺上的年齡來講,實際上出生在文革比較動亂的時期,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整個的教育還多多少少有一些文革的影響,我從事賣方研究以後,有一次我看當時的紅色京劇,叫《沙家浜》,《沙家浜》里邊的主任就是阿慶嫂,她的唱詞非常的好。阿慶嫂的是茶館的老板娘,那個時間有不同的人,她一出場的話,我這個唱詞背得不完整,阿慶嫂說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我想做論壇來講也是一樣的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我想既然我們到了最後是最精彩的環節,我們做一些更嚴格的要求,我們不再做特別高大上的討論了,我們邀請每位嘉賓給我們推薦一個投資策略,也許不是一支股票,推薦一個相對來講收益比較好的投資策略,然後我們不到十分析的時間來接受現場觀眾的提問。

王國斌:如果是牛市的話當然是持有,而且無人能夠戰勝指數。

梁紅:我自己覺得投資策略要麽就是指數,這是最好的方法。還有一種就是找個專業投資人,我希望大家不要自己玩這個。我覺得特別到這個時候,找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你要看一下他的業務,他2006年賺了多少錢,2008年怎麽樣。

羅佳斌:我自己的錢全是別人在管。我個人花了很多的時間是在投資,當時我建立新公司的時候,大概有一兩百個負責人,從那個過程就知道這些在牛市能夠追得上的,有多少新人存在。所以我後來我發現,時代是沒有那個精力和時間。我們其實是一個宏觀經濟的。

闞睿:我想綜合剛才梁博士還有國斌的建議,我覺得你應該配合兩個產品同時做,一個產品就是指數,第二塊就是牛市持續下去的情況下,量化。

胡文:在經濟高速發達的時候做經濟的事。說到交易,首先我說一下我們是買方,不同與賣方,賣方可能就是一點點觀點。我們今天可能現場討論,明天就全給推翻了,所以這種說法歡迎參考。我剛才也在臺上講了,我們美元跟日元應該有一定的空間。

楊大勇:街來就有問答環節,剛才簡單來講就是兩個策略,第一個策略就是指數,第二個策略就是做空日元。大家可以試試,時間的限制就三個問題。

提問:謝謝主持人,我想提問梁紅博士一個問題,作為您這樣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傑出女性,是怎樣在萬千的仰慕者當中挑出了周老師。

梁紅:這事真是悔的腸子都青了。

提問:我是做股權投資的,我想問一下梁博士一個問題,您講覺得銀行比較便宜,我前兩年也一直在買銀行的,也賺了。但是我現在覺得這個觀點有懷疑,銀行賺了好多錢,從哪賺來的,第一是0.3%的活期利率。我是做股權投資的,現在中國實體經濟的銀行,就是中國實體經濟的斷裂,因為它們存在,導致中國實體經濟起不來的原因。未來為什麽有P2P的公司興起,就是因為人們忍無可忍。銀行大量的壞賬,包括以前發生過管理公司,至今還沒有還。未來還要再去買,所以銀行好在哪兒?請教一下梁紅老師。

梁紅:這個問題我們在看中國股市看銀行板塊是無法做判斷的,大家說當時中國是GDP,主要是銀行。首先做投資的話我們不做價值的討論,客觀來講是不是壞消息都在里面。那在想有什麽好事,首先都沒有,買的時候利率很高。第二就是中國經濟效益提高,每個地方賺的錢,最後銀行占了一個位置,最後都影響了他的壞賬。銀行的經驗估值絕對不是他的定位問題。所有包括我們現在發生的事情,在邊際上都在提高中國的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都在幫銀行。這是第一個。再往前看你剛才講的壞賬,這個問題又成了一個糾結的,全世界的銀行壞賬都是政府買的,關鍵是政府什麽時候下的決心買的。中國為什麽2002年那哥們兒寫的書錯的太離譜了,因為你倒過來看,上一次中國1998年和1999年就開始做了,因為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弄的。買單切斷是因為出現了問題。我們現在好好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的。所以比如這地方債置換,我當時想時間還早。你是投資者,你是小股東,他是收益者。第三我覺得有更大的問題,大家都覺得銀行的息差要下來,銀行以前的業務模式不行。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麽突然喜歡券商的,券商兩年前沒人要的,因為做的一件事就是買買股票,怎麽突然券商的利潤幾倍增長了,突然有很多收入的機會。當初金融是劃開的,金融行業是中國的成長行業,包括銀行、包括保險。原來銀行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吃息差,如果我現在是財政,你要看看海外的銀行,在哪個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心。然後你再看看中國的銀行,誰真正控制了,誰做在這個大數據上面。銀行。我們在座的中國人都知道,以前都是給銀行打工的,他沒有如果今天說的P2P,他可以不華麗轉身的。但是現在逼著轉身的時候,還有很多先進的技術。進行如果說銀行可以賣給互聯網企業,你們覺得互聯網企業可以出多少價,想想。所以我們一定要想,我們其實大家都在想,互聯網+的模式。其實這個金融行業是不適合我們現在講的很多互聯網,最重要的是誰做的大數據。滴滴打車、快的打車,誰給我券就好,燒著投資者的錢,為我服務。現在我們銀行的估值是外部,沒有任何一個銀行坐在金山上就會變現。你要幫助他變現嗎?所以我自己還是講了一個方法論的層面。即使你都同意他,你要想想有什麽東西你沒看清,有什麽好消息。比如說去年對我個人來講,風險極低,因為我看到了可能會讓這個市場改變的因素太多了,我看見它往下,最多就是新三板的,如果要來個創業板的,所以我覺得大家還是想方法論的,任何一個特性的東西。什麽好的東西,什麽壞的東西,我覺得很多很多的核心。

楊大勇:銀行股的價值評估,確實是對中國市場,特別是對中國主板市場是極其關鍵的問題。因為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具有足夠的代表性,這些觀點都有。但是我覺得剛才梁博士對於個觀點做出全面深入,令人信服的評估。我想補一個規律,叫做熊市業績,牛市問。牛市里邊價值在哪里?想一想好的方面在哪里。最後一個問題。

提問:我是來自金融界網的記者,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王總,您剛才說現在的股市肯定是下跌的,只不過是暴雨和小雨的區別。所以我想問您的是,您認為是暴雨還是小雨。第二個問題是梁紅老師,因為您剛才也提到了可能改變A股趨勢的三點。現在我離5月30號很近了,您覺得這一輪的牛市是否還會引起530。

楊大勇:時間關系,我們只回答第一個問題。

王國斌:我的意思不是說你的這樣子,我說基本面能夠知道今天在不在下雨,如果跟梁博士的觀點一致的話,那基本面很容易判斷,我們大方向是在下雨。那下雨並不意味著股票會跌。我可以補充一點,就是為什麽銀行他不漲,當然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說大家都沒有銀行股票,這是不對的,因為這個股票都在人手里,有賣就有買。股票就等於在大家手里的。但是投資里面具體的麻煩,大家剛才問我的時候,我們買方真的很難。原因很簡單,實際上在很多時候資金策略決定了投資決策,你有怎樣的資金,你才能去做怎樣的投資。你應該大膽的持有,這是資金策略決定了背後的投資策略。因為我們做過幾次公司活動。

梁紅:我剛才講的是我們覺得銀行估值的過程是這次牛市空間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因為他現在還在,因為大家在這個方向上爭議很多,所以我們還沒有走到大家都一致期待的,都覺得我們已經1997年的時候6000點,現在只能往下掉,我們還沒有到那時候。所以我個人來看,其實大家今天很多東西都需要決定的,這里面看的核心的東西,我說看銀行的估值傳播的邏輯,這個帶市場上的一定要完成。

王國斌:在北大方面我們從三點上,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三個錯誤。學校教育是面對未來的,你所有在考試的時候。第二個,你所有判斷的東西,實際上沒有什麽,大部分事情覺得黑還是黑的。這是教育市場第二個錯誤。第三個錯誤,你們都是直線性思維的。所以為我們做買方的,有時候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買方做得好的,因為是互聯思維,沒有直線性思維,直線性思維的不要去買方。你如果看問題不去面對未來的也只要做買方,這是教育上的三個毛病。

楊大勇:在市場上有一句話,市場總是在絕望中反轉,在瘋狂中崩潰。高度一致的看法並不是錯的,但是也有極其危險的信號。所以特別是對中國市場,我相信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投資者每天都在問自己,歷史的點在哪里,誠實的回答是都不知道,等你知道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市場有很長的博弈過程。每天都在研究市場情緒、研究經濟走勢,所有的研究完了以後,他仍然不知道。最後他根據配合來選擇,這也是我們日常投資當中最真實的。我們今天的討論到此為止,謝謝大家的參與。


——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89

幹貨分享:散戶香港打新攻略研究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38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29 13:37 編輯

幹貨分享:散戶香港打新攻略研究


相比起中國大媽,香港的大媽小散(有曾被稱為牛頭角順嫂)一直被大家忽視。當然香港大媽並不像中國大媽在市場上有那麽大的影響力,但是為了更了解香港市場,我們也該對市場各參與者及各現象有所了解,更何況隨著中港金融市場關系更密切,不難想象的是,香港股票市場將會成為全中國人民其中一個主要投資市場之一。本文介紹一下香港大媽小散最熱衷的投資活動之一,打新,香港叫抽新股。

在香港,認購IPO可以通過國際配售或公開認購方式去認購。國際配售分兩種,一種是上市公司作主,對認購者已事先溝通好,配售若幹股數給予該投資者。

另一種是認購者在該IPO項目的保薦人或分銷商機構(投行或證券公司)開戶,提出認購,這方法其實也不是什麽好方法,一般好的股票(定義為較熱的,一開市上漲的機會大的)一般都分配不了;但較差的股票,卻分得特別多。原因是國際配售是黑箱作業的,很多投行機構為了要維持跟客戶的關系,會把這些接近送錢的新股配售給一直有較緊密”生意合作”(即在那交易較多、交易金額較大的)的客戶上。

所以一般正常普通的投資者不太可能通過國際配售認購新股。

香港的小散一般都是通過公開認購形式抽新股的。(筆者按:有些新股在發售時寫明不容許國內投資者通過公開認購形式,但是筆者也看到某些證券公司裝沒看到該條款,仍容許國內的投資者參與。)

跟國內不一樣的是,香港抽新股的成功率(中簽率更高)比國內的更高,原因是,香港市場有兩個特別的情況:融資抽新股以及回撥機制。

融資抽新股

某些證券公司或銀行容許散戶在公開認購新股時借貸抽新股。大家都知道現時利率較低,銀行之間借貸成本便宜,再加上借貸的時間並不長,一般一至兩星期內,故貸款成本很低。香港小散通過借90%貸款認購較熱的新股,如果中簽率為2%,借90%貸款能讓投資者獲得近10%的中簽率。

當中簽率提高到20%,若新股上市後上升30%,在未扣除成本前,投資者能夠從該策略獲得近6%回報。

6%的回報看似不多,但由於付出的成本不多,投資時間亦短,獲得回報的概率較大,故此仍是十分可觀的。

回撥機制

前文提到,新股在公開發售,會把發售股份數目分為兩部份,一是公開發售部份,二是國際配售部份。回撥機制是,若公開發售部份超額認購達到指定倍數時,配售部份便會作出調整,從而增加公開發售之比率。至於回撥比例,則要視乎個別公司的集資額,以及超額認購倍數而定。

由於,一般國際配售都是機構如基金等專業投資者,而公開發售一般是散戶,回撥機制是有利散戶不利專業投資者的制度。

當市場預期某IPO是好的投資項目時,預期首日股價表現會很好的時候,公開認購及國際配售也會錄得超額認購,但由於有回撥機制,令基金等專業投資者獲得的股票較預期更少,令基金需要在首日或及後時間追買入更多的貨,令股價升幅更高。

公開發售方式超額倍數跟首日回報的關系

下面用上統計學上的回歸分析建立模型找出超額倍數跟新股首日表現的關系。

數據運用:

1)彭博統計了從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18日上市之新股,共328只主板上市的股票,彭博並沒有統計國際配售數據,只有公開發售的數據,其中,有113只股票公開發售認購倍數為0,我們把它刪掉,剩下215只股票作研究。

2)數據(1)中的215只股,公開發售超額50倍的股票上,統計共有45只,即平均每年有10只。

3)數據(2)中的45只股中,公司行業屬於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或新能源之新興行業,統計共有14只,即平均每年有3-4只

結果:

1)一般而言,新股第一天的回報變化有超過40%可以通過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變化去解釋。並且,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越大,首日回報越大。

2)在公開發售超額50倍的股票上,統計共有45只,當中有9只是當日負回報,平均回報17%。統計驗證上亦通過上述結論。

3)選擇既超過50倍又是新興行業(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或新能源)的股票,數據只有14只,當中有2只當日負回報,平均回報為19.2%,但統計驗證上並不通過上述結論,原因相信是統計數量太少。

結論:

選擇以公開發售認購,超額50倍以上的IPO是個大概率獲得正回報的策略。

關鍵點是每只IPO最終我們能獲分配多少是我們不能控制,這取決於公司的大小及當時最終超額情況。

統計模型情況:

(1)一般新股第一天回報跟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的關系




(2)公開發售超額認購>50倍新股第一天回報跟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的關系








(3)公開發售超額認購>50倍且新興行業之新股第一天回報跟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的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63

【干货】洪灏演讲:宽松将持续 A股港股继续涨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444

作者:潘凌飞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上周五参加了WClub(华尔街见闻俱乐部)的线下讨论会。

在 这次主题为“全球资产配置大格局”的讨论会上,洪灏通过介绍利率对市场回报的决定作用,观点鲜明地提出低利率环境下超配风险资产的观点。同时他还对很多热 点话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解读,从国内A股市场、港股市场、全球债市“风暴”到美联储加息时点、央行货币政策均有深入阐述。

他的核心观点有:

利率是决定市场的唯一重要因素,利率的涨跌主宰着全球市场周期。读懂了利率,你就掌握了资产配置的钥匙。

目前在通缩的压力之下,各国央行都继续面临宽松压力,全球都将处于一个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美联储今年内没有加息空间,一旦加息将犯下大错。在低利率环境下,建议超配包括A股、H股在内等风险资产。

中国央行从2014年上半年就开启了宽松大门,并将长期处于宽松之中。
A股在5000点之后涨势仍没走完,估值偏低的银行主导的金融板块仍存后劲,将成为带动大盘稳定上涨的动力。

港股的估值非常便宜,在未来诸多可以预期的流动性利好带动下,长期必将上涨。短期的沉寂主要是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A股强势、MERS、政改等因素压制,但不会改变长期走势。

房地产方面,欧美、澳洲房地产建议继续购买,中国的房价已经偏贵。目前这轮房地产反弹将在年内结束,不会持续到明年。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中国央行曾帮助香港,成功击退国际对冲基金的大举抛售,稳定了香港市场。

以下为洪灏此次演讲的实录,由华尔街见闻整理:

利率才是决定市场回报的唯一重要因素

我们总是希望对一两天的市场走势做出预测,但今天我想谈一下更加长期的问题。因为对于我们的资产配置而言,一天两天的市场波动并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各类资产在长期的价格走势。而驱动资产价格走势的只有一个变量,就是利率。我们用利率可以解释全球所有资产的变动。

下图把各个国家的利率水平和市场表现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横轴是利率水平,纵轴是资产回报。圆圈大小代表GDP大小。


我在做这个表的时候,中国的利率水平还是6%左右,而日本已经开始非常激进的做量化宽松,美国等就更不用说。我们看到,利率越高,市场的表现就越烂,利率越低,市场表现就越好。而且当利率下降到1%以下之后,该国的资产回报率相对于其他国家是加速上升的关系。

中国央行2014年上半年就开始宽松

2013 年6月份时,市场第一次感觉到美联储可能要退出QE。6月的最后两个星期,A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跌了20%。到了2014年2月,中国的金融改革轰轰烈烈 的拉开了。央行研究局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我们的人民币处于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我们将人民币波动区间从1%调整至2%。如果 大家记得,随后人民币就变成了全球波动最大的货币,几乎每天都是1%到2%,比欧元还大。人民币汇率一下从6.1左右变成。

在这之后,我们就逐渐地看到央行对于利率有了更好的把控。大家都知道根据经济学理论,汇率、利率和通胀率,你不可能同时控制三者。所以当央行一下子打开了汇率区间之后,反而对利率有了更好的把控。

到 了6月,央行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通过国开行进行了1万亿的PSL,利率为4.5%,当时中国的股市在2100点左右。到了11月第三周,央行就真正开始 大范围降息。其实之前不管是放开汇率波动区间,还是PSL、MLF,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大家可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央行在宽松,但不知道央行究竟做了什么。 因为这些名词之前都没怎么见过。所以当央行11月开始降息的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央行开始进入降息通道,然后中国的股市就在半年时间了翻了一倍多。

我 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4年的三件事,会发现“itmakesperfectsense”。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最近两个月7天回购利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 我们接下来需要弄清的是,央行接下来是否会有进一步降息的打算?对于这个问题,我用一个指标给大家解释一下,不仅是中国央行,全世界的央行都将处于一个长 期的降息状态。

全球将长期处于低利率美国也不例外

我 在2014年初做了下面这个图,黄线表示全球投资收益率的长周期曲线,过去60它一直在一个特定的区间内运动。所以它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告诉我们,什么 是高,什么是低。我们都知道市场总是均值回归的,所以当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变量,告诉你市场到底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那么这个变量就对我们特别重要。


那 么具体来看,再过去60年里面,这根黄线有三个高点。第一个是在1940年代末二战后重建高潮的时候,第二个是在1950年代中期,第三个是在2010年 第一、二季度,这个时候全球都在搞宽松。我国政府搞了4万亿,最后放出了十几万亿的量,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全球也是一样,当我们看到资产收益到达最高 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全球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就造成了全球性的通缩压力,如今这种压力正在均值回归之中,还没有被释放掉。我们看到德债的收益率居然是 负数,前几个星期,我们看到我国国债的市场收益率居然也是负数。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交易的成分。但不管怎么说,当股市一路飙升,甚至到了5000点的时 候,我们也进入了负利率时代,特别有意思。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根长周期的线进入均值回归的时候,我们知道通缩的压力没有释放完。所以不仅仅是中国,全球都没有必要加息。前两天,IMF写了一封公开信给美国,说你们最好不要加息。

这 张图还有一条重要的灰线,有40年的历史,我们看到它和黄线基本上是吻合的,它就是大宗商品的相对回报曲线。那么逻辑告诉我们,只要你的投资周期是向下 的,大宗商品就好不了,就这么简单。我们之前有一轮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就是从2001年开始,到2008年下来,然后又上去。而且这十年正好是中国加入 WTO,经常性账户开放,吸引外资进来投资,从而拉动了这个超级周期。假如黄色的这条线继续均值回归,那么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也就告终了,这是大概率事 件。

所以,这张很重要的图告诉我们,现在全球没有通胀压力,全球央行都没有加息的必要,包括美联储。既然全球将长期处于低利率的状态,那么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超配风险资产,就这么简单。

就像刚才讲的,我们每个国家的利率都决定了该国的资产价格和回报,所以,我们应该把资金留在那些有能力继续维持在低利率的国家。

利率的涨跌决定市场周期

下 面这张图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它是反映全球市场利率、全球资金价格的最好的指标。石油危机之后,美联储为了对抗通胀,把利率加到了18%。随 后美债收益率就一直处于一个下行通道中。每次市场利率飙升到达一个峰值,就会出现一次市场的危机,非常精准。而每一个市场利率的低点都伴随着一个市场的复 苏。


这 是一个单一变量解释市场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87年美国的股灾,美国股市一天之内崩盘,暴跌超过20%;89年的美国储蓄信贷协会(S&L)危 机,美国类似于我们农村合作社的机构倒闭了一大半。1994年阿根廷危机,阿根廷债券违约,该国国债至今仍未能走出阴影。包括之后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 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07年的次贷危机,都是出现在利率的转折点上。07年次贷危机,也是美国带动全球的市场利率出现上涨,从而引发了一场危 机。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利率,要花这么多时间讲利率?因为当我们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有没有通胀,如果没有通胀,那么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都会趋向宽松,从而压低市场利率,那么我们就超配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比如中国的A股。

回顾1997:中国央行“简单粗暴”力保香港

1997年市场利率走高时,出现了亚洲金融风暴。当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发表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演讲,他说一个国家的汇率不应该自由浮动,应该由国家来掌控。所以他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事情,就是禁止资本自由流动,如果你的钱已经在马来西亚境内,就不允许流出。

这是马来西亚,中国央行的对策就比较简单粗暴。当时香港的外汇储备是300亿美元,相当于实体经济总量的20%。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储备,同时香港由于很开放,市场认为香港应该是没事的,认为香港和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小的新兴市场来比,是完全不一样的。

结 果国际对冲基金不管这些,他们觉得既然泰国这些市场他们可以(做空),香港也可以。恒指其实非常的悲催,虽然它是一个发达国家那样的市场,但它在危机期间 和发展中国家的待遇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香港是世界上第三大交易市场,流动性特别好。虽然我们每天只有几千亿流通额,但在全世界来看我们是一个高流动 性。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所有的基金经理都会进入防守状态,会提高投资组合中现金的比重,那么它一定会选择流动性好的香港市场。所以香港市场和发展中国 家市场的相关性非常之高。

所 以,当最后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恒指每天跌1000点,1997年的风暴里一共跌去了三分之一,非常非常惨。最后中国央行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1997年香 港刚刚回归,恒指跌得实在看不过去。所以央行简单粗暴地说,你们(国际对冲基金)谁敢卖港币,我们全部给你接过来。然后香港金管局进行金融市场干预,买了 几十亿美元股票。所以为什么香港的税这么低,除了因为我们有跑马会之外,还有当年留下来的几十亿美元的收益。我们赚了很多很多钱,到现在还在享受这个丰盛 的果实。

总结:超配A股、H股等风险资产

刚 才说了很多,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在决定资产配置的时候,只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利率。当我们知道利率将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时候,应该超配风险资产,包括 A股和港股等等。第二,更推荐买港股。现在香港股市的估值非常低,H股在10倍左右,恒指在12倍左右,而A股在22倍到23倍。再加上最近政策非常多, 社保基金已经可以投资港股,沪港通额度四季度可能会显著扩大,50万的下限也可能被取消。三季度我们还可能看到深港通的开通,深港通可能会包括大部分的创 业板和香港中小盘股票。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的创业板和中小盘跑的非常好的原因。当然,大陆的创业板跑的也很好,但香港的创业板跑得比大陆还要好。政府如果想 保护股民,让你去买一个10倍的市场总比逼你去买一个100倍的市场要安全得多。

问答环节:

问:您刚才提到在通缩压力下央行会不断放水,但现在A股经过快速上涨已经站上了5000点,如果持续宽松,A股会涨到什么样的地步呢?

洪 灏:我觉得整个趋势还是向上的,我们很难预测一两天的市场涨跌,但从6-12个月的长周期来看,A股的涨势依然没有走完。在5000点这里,我们看到还有 一部分权重板块非常便宜,比如银行板块。我们交行在10倍左右,市净率是一倍。而且现在新一轮金融改革开始,银行迎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还可能有混业 经营改革。大家知道,交行以前有海通证券。如果我们能把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基金所有的牌照拿到手,会是怎么样?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有渠道的优 势,还有存款的优势。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消费者到底有多少钱,消费习惯如何,喜欢哪类投资,这是别的竞争对手所没有的。

如 果我们参照历史,会发现美国最牛逼的两个券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2008年的时候几乎快活不下去了。怎么办?高盛只能给巴菲特打电话,巴菲特在2008年 9月入股高盛。同时,两家银行为了向美联储借钱,2008年都开始持有银行牌照。摩根士丹利变得更彻底,直接吸取存款,并大规模地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所 以,历史告诉我们,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掌握了渠道的人。

之 前我们一直认为央行降息会收窄息差,压缩银行利润,对银行板块并不看好。但你要知道,当息差不再受到政策保护之后,银行就会向监管部门要一些补偿,比如允 许银行进入别的行业。所以,银行也的估值虽然已经开始动了,但还没有体现出将要发声的这些变化。所以当银行板块发力的时候,带动金融板块上行,会对指数起 到一个重要的稳定作用。

如果你要我判断点位能涨到多少,这个可能没办法给出来。我从4200点以后就再也没有预测过点位。我觉得当我们进入泡沫化时代的时候,我用传统的理论和手段暂时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释。所以我最近一直都是只讲趋势,不讲点位。

我 记得台湾泡沫是从1000点涨到12000点。但在这之前,股市涨到8800点的时候,他们也加了印花税,然后估值从8800点调整到4700点,这是一 个非常大的调整,接近50%。当大家都觉得没戏的时候,市场又一路上涨至12000点。所以只要在流动性大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市场总体的上涨 趋势也不会变。

问:您刚才说美联储现在不存在加息的理由,但耶伦前不久表示可能在今年内加息,这是她第一次做这种表态。美联储今年究竟是否会加息?

洪 灏:市场现在已经对联储加息感到非常焦虑。一般来讲,市场会对联储加息做出提前反应,提前量是三个月到半年左右。最近欧债和美债收益率的不断飙升,就是对 美联储潜在加息焦虑的反映。我觉得最后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加了一次息之后就没得再加了,它很快会发现自己做错了。如果它真的加息了,这将是第一次加息,也 可能是最后一次。

问:港股在涨了一波之后就涨不动了,您怎么看?

洪 灏:港股在从24000涨到28000之后确实遇到了很强的阻力。但我们在做大方向判断的时候,一定要看清两点。第一,这个市场非常便宜,现在只有10倍 估值,比俄罗斯还便宜。第二,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在进入一个新的宽松阶段。这些流动性来自于深港通的推行,沪港通的扩容,QDII2的开通,以及新的 QDII基金,我知道至少已经有四个百亿级别QDII基金已经发放完了,准备进入运行。深港通现在技术上也已经准备好了,香港的券商正在日以继夜的测试。 这些对市场流动性都会有非常大的推动。所以我对港股其实不是特别担心。

现 在大家都认为港股现在涨不动了,看上去很“怂”。说老实话,我也觉得它很“怂”。2007年的时候,市场上出来要开通“港股通”的消息,某些电视台甚至专 门设置了节目组要报道这个事。其实这只是中国银行的天津分行内部会的时候讨论了港股通问题,被记者报了出来之后,国务院也不置可否。于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猜 测,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面把港股从27000点打到32000点。

现 在,我们真的有了沪港通,而且沪港通的额度会在年底大幅扩容,我们将要有深港通。但是港股从24000涨到28000之后又不动了。这是为什么呢?第一, 是由于国外投资者对于美联储加息的担忧。刚才我们提到,香港市场因为流动性好,往往是第一个被抛的。在国际基金经理的眼里,投资港股就意味着投资中国。如 果他要超配新兴市场,他就会买港股,如果要低配,首先就会卖掉港股。现在由于担忧美联储加息,大家就开始选择性地抛售港股。

第二,虽然我们开通了沪港通,但A股的表现非常火爆,所以钱来了一部分之后仍然继续留在A股。现在很多机构是选择了现在港股开户,但资金还没过来,因为A股太抢手了,现在老外都想过来。

第 三,就是MERS。可能大陆的投资者对于MERS没有那么敏感,在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任何坏消息都是好消息,比如MERS消息出来之后还带动医药板块 拼命涨(笑)。我们香港不是,我们当天就暴跌了400点。2003年三、四季度SARS期间,如果大家来香港的话会发现全香港万人空巷,特别特别惨。其实 这种小的事件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它虽然不会影响趋势,但会干扰大家做多的情绪。所以大家会选择缓一缓,暂时不买港股。

第四,香港竞选、政改导致的占中等事件对香港零售业和市场的打击也非常大。

问:如今全球的房地产应该如何配置?

洪灏:欧美的房地产可以接着买,但中国房地产,说老实话,我觉得有点偏贵。在国外住过的人大概都有这种感受,房子是真便宜,我每次回到国内之后觉得房价真贵,于是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牛市。

我 们有的客户送子女去国外读书,很多人直接就会在当地买一套房。就是因为房子实在太便宜,你在北京五环买房的钱,在国外就能买一栋非常大的独栋house。 美国除了纽约等少数几个地方,其他地区的房价大概都是中国的30%到40%。如果你在德州买房,随便钻一下可能还能打出两桶油来(笑)。所以如果你问我欧 美的房地产,那么我的建议是随便买。如果你在中国有两套房,那么我建议你可以把其中的一套置换成国外的。
澳 大利亚的房子虽然涨了很多,但其实也很便宜。我在澳洲住了十年,我的建议依然是买买买。现在澳大利亚北岸买一套独栋house也就100万澳元出头吧,这 些钱你在北京五环内也就能买个两居或三居室。而且,澳洲和美国一样是个移民国家,不断的享受着人口红利,他们会吸引很多优秀的人才去那里工作定居,尤其是 很多中国人。现在中国人的钱买到哪,哪里的房子就会涨。所以虽然澳洲房价已经涨了很多,我还是建议继续买。

来源:华尔街见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91

“十三五”規劃有何幹貨?關鍵會議釋放四大信號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25/956066.html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中,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主要任務指標。有觀點認為,假設2015年GDP增長7%,那麽“十三五”時期只需年均6.6%的增速,中國即可完成上述目標。

十八屆五中全會26日召開,外界高度關註的“十三五”規劃將浮出水面。作為本屆政府執政以來的第一份規劃,也是事關中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規劃,本屆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於去年9月專門召開會議部署規劃編制工作,近期還連續多次開座談會征求各界對今後經濟發展建議。

中國“十三五”藍圖如何擘畫?從上述關鍵會議中釋放出的信號或可窺見端倪。

信號一:突出改革

在部署規劃編制時,李克強明確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編制好“十三五”規劃。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在“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要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改革仍是關鍵。

李克強近期頻頻強調依靠深化改革開放破解難題。僅在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強在雙創活動周、國務院常務會、會見外賓、中央黨校等場合,5天內4次公開強調改革。可見,改革在時下中國被寄予厚望,在“十三五”藍圖中料將重點著墨。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十三五”規劃總體上一定是改革為導向的發展規劃,中國的各種深層次矛盾都需要改革來破解。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布局經濟發展轉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將是“十三五”的重任。要縱深推進以簡政放權為代表的政府職能轉變,在投資消費、金融體制、財稅制度等領域實現改革突破。

信號二:遠近結合

李克強強調,研究編制“十三五”規劃,要遠近結合,既要以五年為主,銜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又要考慮更長時期的遠景發展。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中,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主要任務指標。有觀點指,這兩個目標的實現前提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

該觀點認為,假設2015年GDP增長7%,那麽“十三五”時期只需年均6.6%的增速,中國即可完成上述目標。因此,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刻意強調經濟增長速度,將更註重行穩致遠。

信號三:緊扣民生

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李克強要求,科學謀劃“十三五”發展,必須緊扣國計民生、著眼發展需要、順應人民期盼。

未來5年,中國面臨使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重任。“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總目標下,消除貧困既是最繁重、最艱難的發展任務,又是落實規劃的重點和難點。

23日,李克強在中共中央黨校作專題報告時表示,當前需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要突出補上民生短板、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等重點,擴大有效投資。

專家認為,這透露出“十三五”規劃或端出對推進社會建設、改善民生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以及對解決突出矛盾、增進公平效率有利有效的重大政策,為補短板、增後勁、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撐。

信號四:更接地氣

“規劃不是要掛在墻上,而是要落到地上。”李克強強調,要做到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使規劃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有參與過五年規劃編制的人士指出,過去的規劃有不接地氣的地方,“理論上很嚴密,但真正落地總會遇到些尷尬。”決策層要求“十三五”規劃須從步驟、形式到內容,杜絕口號,擠“水分”留“幹貨”。

如何接地氣?李克強常講高手在民間,此番他明確要求編制規劃要尊重民眾首創精神,問計於民、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匯聚民智。

據知,在規劃編制的前期工作中不僅采用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等傳統“內腦”,還首邀來自業界和民間智囊加入。經合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外腦”也參與研究。同時,還通過媒體、網絡等平臺征集公眾意見。

發改委人士稱,同一問題,不同主體可從多角度提出構想,有利於規劃制定者拓展視野,廣泛吸取不同觀點。

  • 中新社
  • 劉小英
  • 記者 郭金超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35

雷軍幹貨演講:未來十年移動浪潮將影響兩個重要陣地 農村和中小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187.html

雷軍幹貨演講:未來十年移動浪潮將影響兩個重要陣地 農村和中小企業

一財網 劉佳 2015-11-02 21:04:00

“今年的市場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上半年熱得發瘋,下半年冷得發瘋,整個創業環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今年跌宕起伏。”

“今年的市場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上半年熱得發瘋,下半年冷得發瘋,整個創業環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今年跌宕起伏。”在紀源資本(GGV)15周年年會上,雷軍如此總結的創業環境。

雷軍稱,有個別創業者覺得很沮喪,覺得有點茫然,特別是今年的中國市場產生了巨變,像58收購趕集,滴滴快滴合並,這兩天的攜程去哪兒,還有新美大,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他們覺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些公司迅速地成為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這些巨頭林立以後對創業者有什麽樣的影響?”

但雷軍對此仍然持樂觀態度,他的理由是:“早在2005年,BAT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在10年前中國市場上最厲害的是三大門戶,我們覺得這樣厲害的三大門戶壓頂,他們看起來好像什麽都做,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好像沒有機會。其實沒有過多久,起來了巨大一波,後來起來了BAT,實際上就是一輪一輪的叠代。”

他同時預計,未來十年移動浪潮將影響兩個重要陣地:農村和中小企業。

其中,圍繞農村市場,雷軍判斷,在城市農產品的消費怎麽幫助農民生產,這是第一個大的機會;第二個大機會是農民自身的消費;而圍繞企業及市場,目前國內的企業應用的公司用友、金蝶等今天的規模跟美國巨頭相比至少差100倍,但好的一面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企業主管理公司成為可能,以及伴隨著中國的薪酬成本,尤其在高端的工程師和高端管理人員的成本跟矽谷的差距越來越小,導致企業運作成本壓力很大,”在這個壓力下,馬上就誕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以下是雷軍演講速記: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GGV給我這次機會跟大家交流,首先祝賀GGV成立15周年,GGV在我心里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基金,我跟GGV淵源很深,認識績勛(符績勛,GGV管理合夥人)、Jenny(李宏瑋,GGV管理合夥人)、Hans(童士豪,GGV管理合夥人)他們差不多超過了10年時間。

在十年前我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他們幾位給了我巨大的幫助,我個人投資的YY和UCweb,Jenny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也是這幾家公司里面最主要的股東。5年前我創辦了小米,4年前我辦了順為基金,GGV也是我們很好的朋友,我們跟一起GGV合作的項目超過了10家。在這里我代表小米、代表順為祝賀GGV成立15周年。

GGV在中國市場上也是非常知名的VC品牌,他們幾位合夥人在我所接觸的創業圈子里面口碑非常好。日常我合作比較多的是Jenny和Hans,他們兩位在專業精神、遠見,包括對被投公司的幫助,我覺得我是非常清楚的。在我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我差不多一個星期就要跟他們開一次會,所以討論特別多。通過他們兩位和他們的合作,所以我自己對GGV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我也把GGV看成我們最重要的夥伴。

談到這里,我想談一點今天我對市場的一些觀點,也是跟今天來的嘉賓一起分享。我覺得今年的市場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今年上半年熱得發瘋,下半年冷得發瘋,所以整個創業環境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今年跌宕起伏。上周五我們順為基金辦了一次年會,有個別創業者覺得很沮喪,覺得有點茫然,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還討論到今年的中國市場產生了巨變,像58收購趕集,滴滴快滴合並,這兩天的攜程去哪兒,還有新美大,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我跟他們討論的時候,他們覺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這些公司迅速地成為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這些巨頭林立以後對創業者有什麽樣的影響?

前兩周的時候,我還聽到了一句非常有趣的話,這個不是我發明的,說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未來是屬於創業者的,但是歸根到底是屬於BAT的。包括這四個合並背後都是BAT無形的手在操縱,大家覺得這樣會不會對中國的創新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我自己是非常樂觀的,為什麽呢?早在2005年,BAT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在10年前中國市場上最厲害的是三大門戶,我們覺得這樣厲害的三大門戶壓頂,他們看起來好像什麽都做,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好像沒有機會。其實沒有過多久,起來了巨大一波,後來起來了BAT,實際上就是一輪一輪的叠代,分享一下這10年來我的思考。

移動的起步和騰飛

10年的時候,我其實也覺得壓力巨大,在互聯網的情況下,如果這麽多的巨頭一個創業的公司怎麽能夠長起來。我覺得是很難的問題,但是在10年前我覺得我們應該看10年以後的風景,10年以後大家會怎麽用互聯網,如果互聯網不進步的話,我覺得三大門戶的格局很難被打破,我當年是這麽看的,當然我真的沒有預見到BAT那麽快就成了比他們大十倍幾十倍的格局。

我當時想,如果我們選一個新的創業機會應該選什麽?因為當年我是一個手機的發燒友,我認為手機上網是未來的趨勢,所以10年我鎖定一個機會,我認為未來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那是10年前我形成的判斷,有了這個判斷我就在想,我們應該做些什麽?10年前當時的環境用的2G網絡,那麽慢的帶寬,當時的手機是諾基亞,上網很困難,輸一個網址難事上青天,我自己拿自己的諾基亞手機上網真的苦不堪言,但是我堅信這是未來。

當時我的策略是什麽?因為我們自己不用手機上網,讓我們去做移動互聯網是很難的事情,我當時在想,我說這樣,我要去市場看看到底有沒有人做移動互聯網。於是我拎著一大袋現金滿大街找移動互聯網公司誰在做,今天說起來很可笑,我找的第一家公司就是3G門戶,後來3G門戶選的IDG沒選我,我說沒關系,他們當時也是幾個人,我就找了第二家、第三家,最後找了深圳一家小公司樂訊,投了200萬的現金,我跟他們談我就是來學習的,我願意掏200萬的學費,想搞清楚誰在用手機上網。10年前有沒有人用手機上網呢?我看數字表現很好,我就納悶,是什麽人用這麽難用的手機,這麽慢的帶寬上網,結果投完了之後我才搞清楚。

我不是做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搞清楚的,因為我壓根沒做DD。我就直接我交200萬人民幣學費,我想搞清楚什麽叫移動互動網。結果是哪些人在用呢?他們告訴我是學生、軍人,是農民工,我說這些人為什麽用手機上網呢?

他們說軍隊不讓用電腦,他們只有手機。然後學生有些調皮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用手機上網,還有很多在工廠里的工人,他們也只有手機。所以我投完以後發現這次移動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不一樣,互聯網是精英階層驅動的,但中國移動互聯網是所謂的“三低人群”,所謂的草根階層推動的。

2006年底我認為如果一個讓手機更好上網的工具能夠推動整個移動的進程,所以我看到一個工具叫UCweb,當時融資的時候見過二三十家VC,沒有任何人覺得這個有價值,我覺得很奇怪。初期我跟他們說要不我幫你們去幫VC聊一聊,也許大家對這個趨勢的判斷是不準確的。結果Founder問我一句,你願不願意投資,我說如果你願意找我投資,那太好了。我當時毫不猶豫就投了,因為我已經投了幾家移動互聯網公司,而且價錢非常便宜,大概多少錢呢?50萬美金占20%,這個價錢今天看起來不可思議,今天已經漲到10倍以上,我就投了50萬美金占20%,當時公司很小很小,但是展現了很好的未來。

當我們投了UCweb之後,我們一步一步感受到巨大的增長,所以我們越做這件事情,越堅信這一點。當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真正被撬動是2010年,智能手機開始在中國一步步被普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是移動互聯網一夜之間迸發了。

所以在2010年4月份,我就決定創辦小米公司,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我對互聯網如此熱衷,它給了我們一個什麽樣的機會呢?

在那個時候,iPhone很強大,我堅信像安卓這樣的開源的OS會在市場上流行,一定是個巨大的機會。所以在當年最好的機會是做安卓手機,而且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做,我覺得這個機會千載難逢。當然,做這個機會的時候,我又看到了第二個機會,我看到了QQ在手機上很難用,所有人都需要一個更先進的即時通信軟件在手機上,很多人說手機上聊天沒有在電腦上聊天方便,我的觀點恰恰相反,為什麽?因為我認為手機就是通訊工具,理論上手機的聊天一定會比電腦上舒服,為了實踐整個移動互聯網,我從07年開始幾乎沒用過電腦,我所有東西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

我深刻地意識到這個機會有多麽重要,我們接著做了米聊,當然,米聊在前半年的數字是好得驚人,很快我們就撞到了鐵板上,就叫BAT,撞上鐵板以後我們就把這個業務弱化了。

所以在2010年,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開始起飛,當然,短短5年時間,整個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極其普及了。就在這麽短的時間里面,像這麽新的一個技術一夜之間全部覆蓋了,當淘寶,天貓,京東說手機上的用戶購買的比例都超過了60%,今天大多數人在電子商務買東西都是通過手機,這個真的是太恐怖了。

我記得4年前,有一個天才創業者來找我,他叫王珂,他說不知道做什麽,我說你應該做移動電子商務,做手機上的電子商務,在4年前電子商務這麽熱的時候,我堅信大家未來有一天會在手機上買東西。

他在我的建議下做了口袋購物,在去年年初做了微店,也是今天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創業項目。但是在我3、4年前跟他討論的時候,那時候在手機上做電子商務的人很少,現在都已經是70%了。

所以在今天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命是已經普及得不能再普及的應用場景,沒有人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很酷的東西了,它已經變成和空氣水一樣在中國變得無處不在了。剛才我們講的這些巨頭的誕生和迅速壯大是跟智能手機的普及息息相關的。

大家仔細想想,像滴滴和快的,這些服務如果不是在手機上,在PC上,這還有什麽意思?還有大家今天講的IOT,這不是個新名詞,IOT這是20年前的詞,家電廠商談IOT談了20年沒有什麽新進展,而這兩年方興未艾,迅速崛起,其實這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智能手機,原來的IOT是在PC上控制的,你們想象一下說我的窗簾要打開,我得回去把筆記本打開,我得上網,我得按一下,這是多變態的應用場景。現在掏出手機按一下,窗簾就打開了,電視就打開了,空調就打開了,所以這次IOT火的原因是每個人都擁有了智能手機,有了移動互聯網。今天我們還要在極度沮喪的時候看到未來10年的風景,我是覺得未來10年機會還非常多。那麽每一個機會背後一定要看到是什麽因素在推動這些機會的變化。我認為移動互聯網表面上看已經沒有機會了,BAT以及小巨頭,好像他們就是我們整個天空,沒有一絲透氣的機會,其實我真不是這麽看的,我認為移動互聯網的革命第一個階段剛剛結束,未來的階段剛剛開始。

我舉一個很小的變化,可能在美國IT技術的普及是非常容易的,整個社會受教育的水平比較高,在中國,IT化幹了30年,其實普及度還很差,但是這一次的智能手機本質上就是電腦,它一夜之間讓以前從來不用電腦的人學會了用電腦,學會了用IT。比如兩三年前你去一個夫妻老婆雜貨店買東西,你發現他們拿一個本記錄一下,兩三年的中國大部分都是這麽工作的,今天發現他們都會用手機、微信、微信公眾號,新的機會誕生了。

中國傳統的零售業原來的低效率,今年可能會非常快地被智能手機上的IT系統一步一步的替代。智能手機最偉大的是什麽呢?把整個原來極為複雜的PC操作變得非常容易。

並且隨著打電話這個強需求,是原來完全不用電腦的人開始用電腦了,完全不上網的開始上網的,而且普及到無論是小孩、老人,無論城市、農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都能夠用智能手機開始用IT技術,開始上網,開始接受更多的信息。我認為這個會從骨子里改變中國社會,如果你的出發點是這麽想問題的話,你會看到未來10年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可能大家今天覺得IOT聽起來很漂亮,能找到的場景很少,真正做的公司並不多,我認為IOT這個大方向肯定是沒錯的,我們生活中還有很漫長的過程,大部分IOT的場景還需要時間。

舉個例子,我剛和Hans(童士豪)討論,說用手機控制窗簾,做一個手機Demo是很簡單的,但是真想把窗簾打開有多難,最難的是我家裝修的時候已經裝修了電動窗簾,那是用傳統開關的,現在把它換一個智能開關。可是換開關這個事情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它用的是強電,沒有一個人會換,沒有一個人敢換,就這一個門檻你那個窗簾是肯定打不開的,但是新裝修的房子肯定會用智能開關,我們可能要有10年以上的耐心,這個場景才能真正成立。

所以我覺得IOT大家要用10年的時間去看,今天去看他們的規模可能都很小,機會都很少,但是用10年的長度堅持做下去,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當然今天來這里我不想談IOT,我想分享過去兩三年對未來的思考。

廣袤的農村經濟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中國的社會,中國社會13.6億人口,有8億農民,農業在中國占據非常大的比例。

過去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全靠城市帶動,農村非常落後。但是這一次智能手機普及,而且智能手機非常便宜,功能非常強大的智能手機都到了100塊美金以內。

第二條,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面,每個村子都通了4G網絡,每個村子都通了4G,他們不用光纖拉Wifi就可以享受高速的互聯網服務。中國還是有很多區域的光纖沒通、Wifi沒通,但是4G無線覆蓋使這些地方上網都變得異常容易。這是過去兩年發生的事情。

過去兩年:智能手機便宜了、普及了,4G網絡已經普及到絕大部分村莊了。在這兩個基礎設施的背後,智能手機使教育程度不高的大部分農民也會用智能手機以及IT技術了。

在這兩個因素會驅動未來10年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就是我會談到的農村互聯網,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的機會比今天所看到的中國互聯網機會規模還會再大1倍以上,因為人口基數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談到農村互聯網大家就說OK,中國的農村的基數雖然很大,但是消費力沒有城市這麽大,真的有這麽大機會嗎?

我是覺得看農村互聯網不能僅僅只看農村本身。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什麽呢?我們認為農村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概念,我們先想一想,我們在城市里消費的所有農產品,整個流動環節就讓你嗔目結舌。一個蘋果在產地5毛錢,我們超市和水果攤買到的時候已經變成5塊錢,就有10倍的價格差距。

而且農產品存在巨大信息不對稱,今天這里信息豐收了,賣不出去過剩,明天那里又歉收了,怎麽讓這些信息無縫被打通,我覺得有巨大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第一個巨大的機會是什麽呢?

在城市農產品的消費怎麽幫助農民生產,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大的機會。

第二個大機會是農民自身的消費。

今天中國的農村和城市里我覺得差10年到20年,我們在這里用得很多服務在農村會差10年、20年,怎麽補平這個鴻溝?我們拿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可能已經很習慣用淘寶,但是淘寶上有1000萬中商品琳瑯滿目,但大部分都不送村子里,那麽農村需要的電子商務跟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他們用的商品不一樣,甚至他們用的產品不一樣。

其實在過去幾年,我們在做農村市場調查時,看到他們常用的APP跟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略有差異,有些應用是我們在做農村調查時發現,他典型的場景是一個村子里,村頭有一個小賣鋪,有免費wifi,有一群年輕人坐在那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個典型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下,大家發現用快手的人很多。

中國現在有兩個很火的軟件,一個是快手,還有一個叫美圖,兩個產品應該都是同類型的產品,但相對來說美圖里發的全是帥哥美女,一般人不敢把自己的產品發上去,他會覺得很low,不夠帥的話是沒有勇氣去用美圖的。但是農村青年用快手,快手,我一看你們都覺得很low,但是大家玩得很嗨,因為大家都很low,於是乎每個人都覺得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我只是在講這邊是精英,這邊是生活,所以快手在過去一年半中獲得了飛速地發展。我們同時還看到了很多應用,在農村中應用的機會非常高。當然,像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普及,因為金融產品在農村普及度也差很遠,我就不展開講了。

我有一個基本觀點,不僅是阿里和京東講得農村電商,我認為在未來十年,農村會有發展的巨大機會,這也是各行各業的機會。在過去2年多時間里,我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推動整個農村互聯網的進步,在這一點上,我們也看到了有個別公司已經到了巨大的規模。

這一次的機會在中國互聯網里面會延續10年以上,會有好多波的機會,這個趨勢在過去2年才剛剛開始,這里面有一大堆的機會。

企業級市場起步

那麽我們剛才談到了農村互聯網的機會,我們再談一下在中國企業應用就沒有真正做起來過,那麽做最大的企業應用的公司,像用友、金蝶,今天的規模跟美國巨頭相比,至少差100倍。為什麽?

是因為中國的企業管理者、老板們,他們以前很少用PC,但是他們現在用手機,他們希望在手機上看到財報,看到每天的銷售數字。所以如果老板自己不用IT系統,其實IT系統在企業內部推行的難度很高,很容易做成一個擺設,所以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企業主管理公司成為可能。

第二點,中國現在勞動力的成本在迅速增長,過去我們人工成本很低,多雇幾個人就好了。但是在今天北京的薪酬有時候跟臺北和東京比,好像還是貴不少。今年上半年,中國的資本市場過熱,而且機會很多,其實在中國的薪酬成本,尤其在高端的工程師和高端管理人員的成本其實跟矽谷的差距越來越小。

在這點上,我們運作成本壓力很大,在這個壓力下,馬上就誕生了很多新的機會。

我認為未來十年,在移動互聯網上做企業管理軟件系統的機會非常大。當然,今天可能有幾百家公司還在做,但是沒有一家真正做大的,但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的未來十年的。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中國又誕生了新機會,就是工業互聯網。因為中國是世界制造大國,在這麽大的制造機會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對環境保護要求提高,這是中國必須進步的。

作為我們投資業的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的提高,這就意味著他們對采用機械化、自動化設備提升產能的機會提高,所以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在中國已經開始。

談到創業機會,談到投資機會的時候,未來10年,我是非常樂觀的。表面上看大家覺得移動互聯網第一步過去的,就像十年前三大門戶就是傳統的移動,還沒有真正崛起,所以第一步移動互聯網的機會肯定就到這里。但下一波我談個人觀點像農村互聯網,像移動互聯網的企業管理,像今天工業互聯網都開始一步一步滲透,所以我對未了10年充滿信心,覺得未來10年肯定屬於年輕人、創業者,歸根到底屬於有想法能堅持的創業者。

我覺得人類發展的歷史上,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種生生不息的新陳叠代,在我們企業屆每天都在演化。我們今天不要仰望巨頭就垂頭喪氣,在今天資本市場很低迷的今天,我覺得是創業機會很大的機會,有時候是很浮躁的時候,BAT砸一大把錢就把你砸死了,在這個時候你可以很靜靜琢磨你商業模式,琢磨你的產品,你有了時間。

所以今天我認為可能是我們大規模的投資創新和顛覆性產品的機會,因為創新、顛覆性產品需要時間。在資本過熱的時候,市場不給你時間,有的融資能力強砸一大把錢就把你砸死,這樣一些好的創意就被扼殺,你的積極性就被扼殺,我覺得對於今天這個環境,我覺得也是創業者也要去掉複雜,真正關註下,過去一年采用的燒錢這個模式,是不是在今天市場環境里OK。

我們把過去很多創業公司的模式,既不是2B,也不是2C的,他們是全部2VC的,大家拿錢砸數據,甚至假數據,然後用我們的錢再砸一把,再找幾個大基金再融資。我跟創業者交流的時候,我說大家做的不是生意,大家經常幹的是蠢事,我效率很高,速度很快,我說一家花三塊錢掙一塊錢,你花一塊錢掙三塊錢,我們跟人家比效率。

今天在座很多是LP,我相信我們VC行業幹的很多蠢事,但是我依然堅信我們在推動社會的進步,比如農村互聯我覺得還會幹很多的蠢事,但是我們的經驗就是在無數的挫折中積累的。而且這些錢投進去以後的確通過的社會的進步。我覺得今天的低谷,也是我們大家所期待的,大家要靜下來做產品,要靜下來琢磨業務策略,靜下來服務用戶,這個產業我覺得這個產業才可能持續。

過去的幾年,我們討論項目的時候大家把很重要一條列上去了,叫融資能力,我覺得過去20多年我一直在創業,從來沒有把融資能力作為這個項目好和壞的一條。但是最近一兩年討論項目了一條叫融資能力。我後來一想,如果在一個複雜的市場里面,大家都叫2VC,誰的融資能力強誰就厲害。當然本質上還是希望我們的業務還是真正面對消費者的,真正面對客戶的,給客戶帶來價值的,而不是我們做些很漂亮的數據圖給VC看。

最後我總結一下,我覺得我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市場未來十年充滿了期待,我認為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這一層,第一個階段已經告一段落。第二個段落更好的風景還在後面,還不在我們各位的桌子上,還是僅僅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比如農村互聯網,真正冒出來的企業只有幾家,未來十年,應該是成千上萬家這樣的公司會興起。

我覺得在中國,這樣創新的動力還是非常強大,而且我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這短時間的低迷,短時間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對創業是個大好的機會,對投資也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最後,再次祝福GGV 15周歲,我們希望GGV再過15年以後像今天一樣強大,謝謝。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