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陽光張若波:芒果TV會取代樂視嗎?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07.html
i黑馬:在海外停留三個多月後,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以一封內部信打破沈默,信中他大談美國市場及海外戰略,但對樂視網如何合規廣電政策並未提及,亦未說明何時回來。就在賈躍亭與國內市場若即若離之際,快樂陽光總經理張若波正與多個投資人密集商談,他覺得快樂陽光可以利用政策窗口大幹快上,以爭取獲取中國互聯網電視市場的絕對優勢。
在電視盒子全行業銷量下滑至谷底時,快樂陽光的盒子日活躍度保持在30%-40%,其2014年互聯網電視激活用戶量計劃達到500萬臺。樂視電視最近的統計數據是100萬臺左右,且樂視已暫停銷售電視盒子。
9月1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達通知——要求當周內所有視頻網站電視APP下架,下周檢查,否則將取消其互聯網視聽牌照,並停止服務器。也就是說,除了牌照擁有者,所有互聯網企業不得在電視端經營視頻內容。
廣電總局畫了一個圈,這個圈越畫越小。客觀上,這為身處廣電體系內並擁有互聯網電視內容和集成播控牌照的快樂陽光擊退了大部分對手,包括樂視網。
上述通知下發後第五天,賈躍亭公開內部信,信中提到:“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樂視遇到過一些困難,政策波動、股價震蕩,還有各種流言蜚語。”
政策機會
在政策的幾度變化中,張若波逐漸找到了方向和動力。
2006年,芒果傳媒全資子公司——快樂陽光成立,張若波由湖南衛視委派至此擔任總經理。快樂陽光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向互聯網或互聯網電視突圍,而是彼時《超級女聲》帶來的短信增值紅利,令其決心成立一家專門運營網絡增值服務及網絡版權分銷的公司。
張若波則想做大網絡視頻,第二年便成立了芒果TV視頻網站。但在接下來的數年里,張若波並未看到希望。
因受體制制約,快樂陽光無法突破融資瓶頸,視頻網站全行業至今仍靠資本燒錢,無明確盈利預期。前期的芒果TV籍籍無名,甚至充當了免費的內容分銷平臺,這讓張若波每次想起來都有些不忿。
直到2011年,廣電總局出臺了《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簡稱“181號文”),在為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OTT盒子和電視)“正名”的同時,也規定了終端廠商必須與牌照方(如今共有7家)合作,以達到可管可控的目的。
張若波認為互聯網電視將成為愈益規範的市場,機會來了。此後兩年時間,各種OTT盒子頻頻上市。電視盒子銷量從2011年的300萬臺升至2013年的1000萬臺。以樂視、小米為代表的廠商紛紛借助電視盒子和互聯網電視產品,搭建和完善自身的生態系統。快樂陽光也是從那時開始全力進軍該領域。
與樂視、小米不同的是,快樂陽光並不想通吃整條產業鏈,它想做成淘寶模式,內容上集大成,硬件上敞開懷抱和所有企業合作。張若波對《財經》記者說:“如果有機會做成淘寶,我為什麽還要去做一個唯品會?”
到目前為止,快樂陽光已與40余家硬件廠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已形成擁有20余款產品的“芒果TV inside家族”,主要為智能盒子和電視一體機。
芒果TV成為快樂陽光互聯網電視的特色內容之一,而非全部。在其內部,芒果TV的定位更加清晰——年輕時尚,這與湖南衛視的節目一脈相承。張若波說:“芒果TV流量不是數一數二,但它是盈利的。”為了區別芒果TV的定位,快樂陽光曾為互聯網電視業務起了另外一個名字——和豐。
快樂陽光最終成為了湖南廣電旗下的一個新媒體平臺,內容(包含應用開發)在這個平臺上被分發至PC、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諸多終端,即“一雲多屏”模式的承載體。
這與樂視模式相似,賈躍亭常提的便是樂視生態:“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其底層是雲視頻和電子商務平臺,負責分發內容及硬件產品;第二層是內容,包括樂視影業、樂視采購和自制的版權節目;第三層是各種終端(即屏),是內容到達的載體;第四層是應用,如同智能手機一樣,可以讓電視成為互聯網生活的大屏延展。
與已經在創業板上市四年的樂視相比,快樂陽光還未進行外部融資,能量其實有限。而且在樂視模式已成為行業顛覆者的時候,快樂陽光的突圍並不被看好。
不過,近期廣電政策的重大變化,再次為快樂陽光釋放了曙光。
今年6月開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連發數令,先是要求互聯網電視牌照商華數、百視通整改,關閉所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視頻APP和視頻聚合類軟件;
7月,要求有線網絡公司所采購或者研發和安裝的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終端,不得安裝除了TVOS1.0外的其他操作系統,同時要求部分OTT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取消集成平臺里直接提供的電視臺節目時移(直播)和回看功能;
9月,要求自2015年4月1日起,未經登記的境外影視劇不得上網播放,並對互聯網視頻電視端APP下了最後通牒。
本著可管可控的原則,廣電總局幾乎將非廣電系的內容全部排除在外。非牌照方若想將內容放入互聯網電視,需要通過牌照方的審核,審核通過後,亦不能以專區形式出現,而是由牌照方將內容打散、集成到統一的專區中,且在節目播放中不會有類似臺標的LOGO出現。有評論認為,這是廣電體系對互聯網入侵搭建的最後防範體系。
樂視網COO劉弘曾向《財經》記者證實,盒子已明確收到廣電總局的整改通知,並已完成整改(將樂視內容移至牌照方專區),電視則沒有。他說:“目前電視沒有按照這個方法去整改,但現在處在整改的協商過程中。”
劉弘稱,在整改方案中,樂視願意將內容交給牌照方運營,由它來收費,“我的內容付費是沒有變的,只是讓他來跟我們分成而已”。但這意味著,用戶在購買同一牌照方授權的互聯網電視機時,都能看到樂視的視頻內容,而且其內容運營的主動權已被剝離。
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和內容運營雙料牌照的快樂陽光,實際上成為了更加強勢的自營電商,它不容許賣家開店,還不容許其他平臺做成淘寶,它的競爭對手只剩下了另外六家牌照方。
張若波說,快樂陽光一定要抓住政策的時間窗口,帶著廣電體系跑起來。
湖南優勢
今年4月,湖南衛視向互聯網企業祭出第一刀:封殺外界轉播權,即湖南衛視節目內容今後只在芒果TV平臺上播出,不再對外銷售互聯網版權。
湖南衛視是湖南廣電集團下與芒果傳媒並行的事業單位,擁有龐大的內容制作團隊,並已出品諸多優良的電視節目,如《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天天向上》、《變形記》等等。2013年湖南衛視在亞洲媒體排行中位列第五,在中國地區僅次於央視,並已經拿下了97個全天收視第一的好成績,觀眾規模超過了2.1億,觀眾觀看時間延長到47分鐘,忠實的芒果粉遍布全國各地。
2014年,愛奇藝斥資2億元拿下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快樂大本營》等五檔節目的版權。“芒果獨播”戰略出臺之後,2015年愛奇藝將無緣與湖南衛視續約,後者損失的則是數億元的版權分銷額。
湖南廣電希望,能夠在新媒體平臺形成自己獨有的內容優勢。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在接受專業媒體采訪時認為,沒有誰能保證自己的渠道不可替代,相反內容加頻道的優勢日益凸顯。
事實上,包括樂視在內的互聯網視頻企業,已經開始大量自制節目和網絡劇。樂視網董秘張特向《財經》記者透露,自制劇所占比例已在10%-20%之間。樂視生態的延展核心便是海量的內容,目前它擁有10萬集電視劇和5000部電影。
在互聯網企業中,樂視的正版內容已屬海量,但在廣電體系里優勢並不明顯。截至今年8月底,芒果TV(PC)的視頻內容資源總量(正版)達20.4萬集(段),總時長7.32萬小時。
對芒果TV來說,更大的內容計劃還在執行中。2015年,湖南廣電將執行10億元“雙獨播”計劃,即湖南衛視和芒果TV共同出資10億元(前者出資占比較大),投入自制劇、定制劇拍攝,這些劇只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獨播(周一、周二的周播欄目劇場播出)。之後還會推出網絡短劇等品種。
9月初,張若波告訴《財經》記者,芒果TV部分人已經加入到湖南衛視的欄目制作團隊,“以後的內容都是湖南衛視和芒果TV共同出品”。在操作中,甚至可以為了網絡的特殊需要,多加一個機位。
張若波稱,10億元將制作出208集電視劇,每集約400萬元的成本。樂視COO劉弘則透露,其自制劇每集成本從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今年預計制作700集自制劇。兩者單集成本投入十分懸殊。此外,湖南衛視其他節目也會獨家輸入至芒果TV平臺。
在利用現有湖南衛視資源的同時,快樂陽光還積極向投資者拋去橄欖枝,最近兩周,張若波接待了八組投資者,他表示,確定入股的投資者還未最終敲定,釋放的股份不會太多。
最近幾年,湖南廣電總是廣電改革的先行者,現在內部更是形成了新一輪改革勢能。
2013年上任的湖南廣電新臺長呂煥斌經過一年思考,確定了改革框架。他的設計是:湖南衛視是全臺內容創新的引擎和發動機,是龍頭,而且是創收的經流;芒果傳媒是全新體制機制下的合格市場主體,是市場平臺。呂煥斌在接受《中國廣播影視》采訪時說:“我們可以取代新媒體,甚至顛覆它們。”
具體改革思路:一是從服務觀眾向服務用戶轉型,形成全媒體格局,打造“一雲多屏、多屏開花”的新傳播生態,“用戶在哪里,我們的產品就延伸到哪里”;二是變內容產品為IP(版權)資源,圍繞一個創新IP,全方位開發,延伸產業鏈,如《爸爸去哪兒》衍生出電影、遊戲產品等;三是向市場生態轉變,“把可經營性資產拿出來,到市場上去遊泳、去整合”。
最終,湖南廣電不再是依靠廣告謀生的媒體,而是一個全新的生態體系,即芒果生態圈。
作為湖南廣電的市場化主體,芒果傳媒下轄快樂陽光、快樂購、天娛傳媒、金鷹卡通、芒果娛樂、經視文化六大子公司,2013年總收入為50億元。近日,芒果傳媒總經理張勇對外稱,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1000億元的市場估值,“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著力打造幾家新型媒體集團,我們很希望是那幾家之一”。
快樂陽光因為離互聯網最近,自然成為本輪轉型改革的風暴眼,勢必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紅利。2013年快樂陽光虧損2億元,張若波稱近期沒有盈利計劃,當前任務是“占地盤”。
潛在短板
幾年前,時任湖南廣電臺長歐陽常林曾感慨,騰訊已經跟湖南衛視一樣大了。但令其沒想到的是,幾年之後,騰訊規模已經十倍於湖南衛視和芒果傳媒。
互聯網的成長速度遠高於傳統媒體。雖然目前從內容擁有量上看,樂視網不及快樂陽光,在互聯網電視業務上也遇到了政策瓶頸,但樂視拓展生態的速度一如其他互聯網企業。
樂視控股旗下有樂視網、樂視TV、樂視體育、樂視影業、樂視農業、網酒網等,樂視TV、樂視體育是樂視網的子公司。樂視網(SZ300104)市值已達310億元左右,短短兩年內股價上漲近3倍,今年上半年樂視網收入29.41億元,凈利潤1.54億元。樂視影業近期還獲B輪融資,估值已達48億元。
目前來看,互聯網電視視頻對樂視只是其生態系統的一個環節。樂視方面稱,如果互聯網電視視頻內容不能做,樂視可以做好其他產品體驗以搶占電視端,比如遊戲類APP等。
與之相比,芒果生態才剛剛從內容向外拓展、整合(集團其他資源),其競爭力和發展仍待觀察。張若波說,快樂陽光的問題是在互聯網領域的技術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快樂陽光的技術人員有200多人,其中負責大數據挖掘的有十多個人。樂視網技術團隊則有1500多人,占總員工數一半以上。
張若波承認,快樂陽光的技術團隊力量還遠遠不夠,目前大數據挖掘能力主要靠湖南廣電內節目制作團隊的創意來彌補。為吸引人才,快樂陽光計劃從股權激勵上尋找突破,上市也會是其重要選擇途徑。
如同其他廣電兄弟一樣,湖南廣電也是戴著體制的鐐銬跳舞,只不過鐐銬的輕重不同而已。樂視可以遊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帶,踩著底線奔跑,體制內的快樂陽光則絕不能如此行事。
快樂陽光還要面臨品牌定位的問題。芒果TV的用戶是年輕時尚人群,快樂陽光的互聯網電視則要講大而全的平臺概念。後者將如何吸引更廣泛的用戶?品牌協同性或能否實現?
一個例子是:京東在強大的自營能力之下,一直難以拓展其開放平臺,近期賣家反映,京東甚至在收縮某些品類的開放平臺。自營和平臺,這兩者在某種時候是矛盾的。
一個好的消息是,快樂陽光越來越會用互聯網思維來經營產品。9月6日晚,芒果TV直播華晨宇北京火星演唱會,其線上直播門票購買次數超過了12萬。
這讓大家看到一些希望:就算廣電總局在電視端停掉視頻網站的內容,用戶仍可以從芒果互聯網電視上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
暴風TV來了,馮鑫的大娛樂野心從加入“客廳之爭”開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6/150150.html
黑馬說:小米和樂視之間的“口水戰”硝煙還未散盡,處在“風暴”中的馮鑫已宣布正式加入“客廳之爭”,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這個市場的“暴風”真的來了嗎?
文 | i黑馬 卡西
暴風科技的大娛樂方向目標已經明確,繼2014年下半年發布了一款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眼鏡——暴風魔鏡之後,暴風TV將在硬件布局上再落一子。盟友已牽手成功,分別是日日順、奧飛動漫、三諾數碼影音三家。發布會上,暴風科技宣布同上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盡管在發布會上,暴風科技未披露是否控股這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但馮鑫表示,合資公司將集中各自優勢資源打造暴風TV。
隨著暴風科技的入局,這場圍繞視頻網站、電視機廠商、拍照商的“客廳之爭”戰局將如何演變?新一輪博弈已經開啟。
暴風在A股上市以來的55個交易日內,其股價翻了42倍,在資本市場上博取了巨大關註。按照馮鑫對暴風下一步的規劃,這家網絡視頻企業將全面轉型為DT(Data Technology)時代的互聯網娛樂平臺,而第一步則是大舉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我也沒想到會這麽快,但互聯網電視是一定要做的”,馮鑫說。
在這個市場中,人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暴風TV這個新團隊還需要一個適合的CEO。馮鑫找來了曾打造中國首個互聯網電視品牌——“酷開”的劉耀平。發布會上,劉耀平描述了其心目中理想的互聯網電視企業的模型,即“3+2”模型:“3”指的是供應鏈、物流和服務、體驗店;“2”指的是海量用戶和互聯網品牌。
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只是第一步,在產品還未出來以前,我們來聽聽暴風設想的“生態邏輯:在內容方面,不再限於視頻領域,延展到娛樂、遊戲、動漫、音樂等大娛樂的領域,即在看、聽、讀、寫方面逐一補齊;在強化互聯網現有的模式基礎上,同時發展O2O、智能硬件等領域的商業模式延展。
“我希望暴風上A股之後能夠走得更好,我們要擁抱互聯網。”馮鑫表示,暴風想做互聯網電視這件事情,用戶和資本是最大“核武器”。還有另外兩點需要盟友的支持,一是線上需要一支適合做這件事的團隊,二是線下的制造、體驗店和物流服務需要專業的成熟團隊來完成。
那麽,暴風的盟友究竟是何來頭?其中,日日順成立於2000年9月,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主要從事海爾及非海爾品牌的其他家電產品的渠道綜合服務業務。目前,日日順雲店營銷網有30000家體驗店,社區服務網有17000個社區服務中心,這是線下體驗服務的保障。海爾電器2014 年財報顯示,其渠道綜合服務業務的營業收入達到622.33億元,占比高達92.7%,其渠道比起蘇寧、國美以及京東,更具備在三四級市場的優勢。
目前, 互聯網電視市場湧入了多方玩家,包括BAT、視頻網站、傳統電視機廠商(包括硬件廠商)。它們在早期入局時多以“抱團結盟”的姿態示人。
早在2014年8月,國廣東方網絡(北京)有限公司(CIBN)發布了互聯網電視的智慧生活戰略,宣布正式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並發布智能電視品牌CAN;隨後,有線電視運營商歌華有線推出4K電視品牌,並與中影、阿里等五大巨頭聯手建立電視院線公司;這以後,又有阿里與創維結盟,打造了互聯網電視子品牌“酷開”;優酷土豆與康佳,愛奇藝與TCL結盟也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電視品牌。
就目前而言,互聯網視頻行業的門檻很高,除了國家政策的準入之外,要想在這個行業中站穩腳跟,還需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豐富的媒體資源、完備的網絡設施、雄厚的資金基礎,以及活躍的創新機制。這個行業中相對活躍的公司包括迅雷、騰訊視頻、愛奇藝、聚力傳媒(PPTV)、優酷土豆、樂視網等。
暴風科技在這個行業中的最大優勢,無疑尤其是PC端的業務。據艾瑞網的統計,2014年12月,暴風影音PC端日均有效使用時間約3000萬小時,日均覆蓋人數約2700萬人,分別位於在線視頻行業的第一和第三位;移動端的暴風無線日均覆蓋人數約1500萬人,日均有效使用時間約500萬小時,在無線端視頻應用中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九。
此前,暴風科技還推出過一款名為“暴風魔鏡”的虛擬現實眼鏡,配合暴風影音開發的魔鏡App,在手機上看電影就可以實現IMAX效果。如果其將這個技術運用到未來的互聯網電視上可謂是一大利好,而之前發布的這個產品也可以為今後的互聯網電視打下基礎。
馮鑫的大娛樂戰略布局和劉耀平的互聯網電視打造邏輯,能否帶領暴風科技締造出所謂”互聯網+產業“的新模式?暴風科技在向大娛樂方向轉型,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的征程上能否延續其在A股市場上的雄風?正如馮鑫所言,做這件事除了有用戶、資本、戰略布局和團隊,真的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本網記者楊博丞對此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日前,來自傳統彩電企業,聲稱自己是首次創業的暴風TV CEO劉耀平向媒體表示,“暴風TV首款產品今年10月發布後,一年後的銷量將超過小米”。
聽到上面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認為暴風TV在吹牛。“一個還沒有推出產品的品牌,難道能夠跟一個年銷量30萬臺電視的品牌相提並論嗎?”這也肯定是大多數人的疑問。
不過,筆者認為,暴風TV以下的三個優勢,卻正是小米電視的短板所在。
線下渠道和物流
為何不談硬件和內容,而是先談線下渠道和物流,因為小米電視上市近兩年來仍未觸及這一領域。
小米電視掌舵人王川今年7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米電視至今仍未進入到線下渠道,支持配送的城市覆蓋率也有限,而線下的體驗、安裝、售後等環節又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目前,小米電視仍是一家小的創業公司,一旦承擔了龐大的渠道費用,就難以保持性價比優勢,所以仍沒有自建渠道的計劃”。
這也正是小米電視年銷量僅為30萬臺的最大原因,而暴風TV的起點卻要遠遠高於小米電視。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月,暴風科技攜手海爾集團旗下公司日日順、奧飛動漫、三諾數碼影音召開發布會,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暴風TV。其中,日日順將主要為暴風TV提供物流、售後、渠道等資源。
日日順到底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呢?
百度百科顯示,日日順始於2000年9月,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主要從事海爾及非海爾品牌的其他家電產品的渠道綜合服務業務。日日順品牌是海爾電器集團的渠道綜合服務業務品牌,定位為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引領的開放性平臺。日日順品牌核心業務是四網融合的平臺型業務,單元包括:日日順渠道業務、日日順物流業務、日日順服務業務、日日順其他輔助渠道業務。
據劉耀平介紹,借助日日順的資源,暴風TV的線下渠道將覆蓋6000個城市,擁有17000個體驗店,30000個零售店。未來,暴風TV的售前服務、安裝服務將會強過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線下平臺的銷售量也將超過五成。
那麽,線下渠道到底對一個電視品牌意味著什麽呢?
數據顯示,中國擁有333個地級市,2856個縣城,40906個鄉鎮。而在這些地方,類似電視這樣的大家電,其購買場景依舊在線下。據奧維雲網(AVC)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雖然線上的購買比例正在增大,但也僅占了整體市場份額的18%。
這也是為什麽電商公司和傳統家電企業紛紛選擇渠道下沈的主要原因。比如:京東、阿里等提出農村戰略,到農村去刷墻;創維、海信等傳統電視廠商到鄉鎮去開設旗艦店、專賣店,甚至是加盟店。
其實,小米電視並非不重視線下渠道。曾有業內人士向筆者透露,小米也曾與日日順等物流公司進行過洽談,但最終並未達到合作。
內容
說到內容,小米電視的“弱”,那在行業里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才有了千萬美元入股優酷土豆、3億美元牽手愛奇藝、入股華策影視、聯合10家視頻網站創建視頻聯盟……這些都是小米基於內容維度的發力。
但在一系列的投資、入股背後,卻很難避免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內容的獨家性。因為諸如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在跟小米合作的同時,依然可以將內容授權給其他互聯網品牌或傳統彩電企業使用,比如海信、創維等品牌電視中就集成了優酷土豆的視頻內容,TCL也曾與愛奇藝有過深度的合作等。
小米公司副總裁陳彤日前也承認,已經做了近兩年,但有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小米電視。內容仍是小米電視的薄弱點。
有業內人士曾分析認為,投資就是花錢買資源,雖然短期內支出的資金更多,但從長遠來看,投資更符合小米的遠期戰略。但投資關系畢竟不是控股,愛奇藝和優酷土豆也得為各自未來的長遠發展做打算。因此,在合作關系上,小米肯定比不過那些自身有造血能力的公司。
而暴風科技恰恰就是一家擁有視頻內容平臺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暴風科技是中國知名的互聯網視頻企業,通過“暴風影音”系列軟件(主要包括暴風影音PC端、暴風無線APP和暴風看電影視頻瀏覽器),為視頻用戶提供免費使用為主的多終端綜合視頻服務。
除了暴風影音自身的內容外,暴風TV同樣選擇了平臺內容生態的路線。筆者認為,暴風TV的內容生態路線,與小米的視頻聯盟並無太大差異。關鍵點在於,雙方如何在內容資源上,與平臺進行分賬。
其實,小米在創建視頻聯盟後,與其他平臺的合作並不順暢。陳彤曾向媒體表示,由於小米電視集合了10多家的視頻資源,用戶在點播某一視頻網站的付費影片後,後續的分成方式相當繁瑣。
而針對這一問題,劉耀平則表示,“我們有明確的分賬機制,保證會員收費、單片收費的順利進行。同時,更多的內容盈利的方式,我們將在10月份的發布會上公布”。
此外,作為投資方之一的奧飛動漫也將為暴風TV提供一些服務性的特色,比如:推出定制頻道,提供動漫版權等。
硬件
筆者認為,擁有硬件優勢應遵循兩個理念:一是擁有出色的硬件及設計理念;二是硬件本身可以盈利。
上周,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為“硬件正名”,稱:“互聯網公司為了追求用戶數、單個用戶價值,不會願意在好的硬件上下功夫,而好的內容和服務離開好的硬件將是空中樓閣。”
那麽,什麽是好硬件?筆者認為,一是出色的顯示技術,二是加入更多的設計元素,比如:窄邊框、超薄機身設計等,三是采用優秀的視頻/音頻處理芯片。
由於目前互聯網電視主打中低端市場,因此從顯示技術、設計元素等角度來看區別不大,基本都搭載了4K顯示技術、窄邊框、超薄機身設計,動態背光技術等,因此這里筆者不再過多贅述。
不過,劉耀平曾透露,暴風TV基於上述細節,同時還在設計、場景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優化。此外,暴風TV與杜比公司的合作,也值得消費者期待。
而在硬件是否盈利的觀念上,雙方的選擇卻截然相反。
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認可的是“硬件免費論”,即硬件免費或微利,主要依靠內容和服務收費,因此,從小米電視的定價體系看,基本遵從了這一理念。
而暴風TV選擇的卻是傳統彩電企業推崇的“硬件盈利”的模式。借用創維劉棠枝的說法,“蘋果手機80%的利潤來自硬件,20%的利潤來自內容和配件,因此,未來硬件盈利為主的模式將會勝出。”
最後,筆者這里不想討論兩種模式孰對孰錯,但如果暴風TV能在主打性價比的同時,依然在硬件上盈利,那麽,相信沒有企業願意“賠本賺吆喝”。
寫在最後:作為暴風TV前身的海爾統帥電視,去年的銷量就有41萬臺,已經遠超小米電視的30萬臺。那麽,暴風TV為何還要拿小米電視說事呢?主要原因就是,小米太火了,太火了,太火了……其實,超越小米只是暴風TV的第一步,在面對10多個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包圍,以及傳統電視企業的圍剿,能否突出重圍,才是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勇,微信公號:kejishuoshuo。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章魚TV會成為體育領域的YY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7/152006.shtml

章魚TV創始人張旋
“8月份收入100萬元,明年這個時候將做到1000萬元,漲得非常快。體育主播模式大有可為。”章魚TV創始人張旋告訴i黑馬記者,章魚TV2015年初正式獨立運營,半年時間,月收入即達到百萬級,證明主播模式是比現有視頻網站和垂直體育網站的廣告、會員收入模式更具有爆發性的商業模式。
確實,已有成功的先例。
美女主播產品YY語音2009年推出,2011年收入即達5285萬元(月均超500萬),2012年收入超2億元。現在以YY語音為核心產品的歡聚時代已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之一。而以美女主播為核心商業模式的9158也於2014年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逼近百億元。2015年3月,另外一家重要的美女主播模式公司六間房以26億元的價格賣給宋城股份。
2015年8月6號,優酷土豆召開了自兩家公司合並以來最大的一次大會,據業內人士告訴i黑馬記者,這是優酷創始人古永鏘為了一個人辦的大會:古永鏘挖了原來騰訊的高管負責自頻道,準備砸100億元扶持自頻道主。據i黑馬記者了解,所謂的自頻道下一步就是做直播。
顯然,曾是耶魯大學高材生的張旋已看到體育主播市場的爆發:章魚TV除了月入過百萬外,體育主播數量已超2000人,C端日活用戶過300萬,是體育主播領域的領先者,“在國內做體育主播這個模式,我們是第一名,第二名跟我們差得非常遠。”張旋說。
此前,章魚TV曾獲IDG、晨興兩輪投資。而據張旋透露,章魚TV C輪融資已快結束,金額在億元級別。
上線不足1年,章魚TV為何能成為體育主播這個風口領域的冠軍?張旋緣何有信心保持這種領先優勢?
獨步行業的網頁P2P視頻加速技術
i黑馬記者此前曾廣泛采訪YY、9158、呱呱視頻等美女主播模式的平臺,發現其模式最大的成本之一是帶寬。
呱呱2006年7月上線,很快同時在線人數就破了2萬人,當時呱呱創始團隊沒錢加服務器,客戶端P2P技術還沒成熟,只好眼睜睜地看著項目死掉,直到2008年他們利用客戶端P2P技術開發了呱呱客戶端,才把成本降下來,走上盈利道路。而YY創始人李學淩以前做狗狗和多玩的時候,公司購買帶寬都是以5M為單位,最多10M為單位地買,做YY語音的時候,即便采用的是客戶端P2P加速技術,第一次就購買了50M的帶寬,並且以後都以G為單位購買。
1987年生的張旋,卻很有自信章魚TV在帶寬上比這些前輩大牛們要節省很多。這個比例甚至能達到90%。張旋的自信並非沒有根據。他確實是技術天才,且有成功經驗。
張旋本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2009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全額獎學金入讀美國耶魯大學。2010年,還在耶魯上學時,張旋和同學做了這樣一個項目:如何利用P2P技術在網頁里給視頻加速。結果,他們找到了突破性的辦法。原來迅雷、暴風也能做P2P加速,但用戶必須要裝客戶端(聰明的用戶一般不會主動安裝),而張旋的這項技術則可以在網頁里,在用戶毫無感覺的情況下實現了視頻加速和帶寬節省。
“(這項技術)美國都沒有,就感覺要發財啦。”張旋笑著說,視頻網站向來燒錢,帶寬成本很大,都是數以億計。“我們能幫它們節省一半以上,(他們)稍微給點錢就挺多了。”
2011年,張旋帶著這項突破性的技術回國創業,創建了世界最大的網頁點對點視頻加速系統。國內主流視頻網站,比如優酷、搜狐、騰訊等,通過使用該系統,每年總計節約帶寬成本超過一億美金。張旋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手握網頁P2P視頻加速系統這個技術核武器,張旋心里很有底氣——基於對帶寬的高效利用,章魚TV跟YY、新浪體育等直播老前輩比,在同等成本條件下,提供給用戶更高清、更流暢、更低延遲的交互直播體驗,無疑為獲得大量觀眾的親睞打下堅實的基礎。
差異化專註有力量JIYU
張旋靠售賣網頁P2P視頻加速技術實現財務自由後, 並沒有滿足。 “那時候每天在想,怎樣才能真正做一件對行業有影響的大事。” 張旋說。由於服務客戶的原因,張旋對視頻領域有了更加深度的思考。最終選擇從體育直播切入,體現出張旋在商業上的敏銳。
在視頻領域,理論上有兩類跟視頻相關的平臺——類優酷土豆模式,類YY和9158模式。通過比較,張旋更看好YY和9158模式。
優酷土豆模式2005年在中國出現,但直到2015年,四大視頻網站——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都還在虧損,核心原因是帶寬和版權成本太高,廣告和會員費收入又不能產生足夠的盈利。這點,張旋在服務這些視頻網站的過程中看得很清楚,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中間更多的是資本和資源的整合,適合創業公司創新的空間不大。
而YY模式自2008年萌芽,2012年崛起,四大代表平臺YY、9158、六間房、呱呱,一直悶聲賺大錢,其中YY2014年的凈利潤就超過11億元。此外,2012年IDG曾投了張旋200萬美元,IDG也是9158的投資方,IDG對秀場的商業模式很了解,對張旋選擇體育主播模式有影響。
再者,張旋就曾是YY的深度用戶,像他這樣的80後、90後,都是打著遊戲、買著QQ秀過來的,他們已被各大網絡巨頭培養了這樣的付費習慣——不會為廣告付費,不會為會員費付費,但會為自己的情緒和感情付費,為自己的羨慕嫉妒恨付錢。
不過,張旋也很清醒,他知道,不可能再做像YY、9158、六間房、呱呱這樣的美女主播模式,這已是大紅海,YY的一線美女主播的“轉會”價格已達上千萬元,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單純地照搬是沒有出路的。他由此想到一個創新點,把體育比賽和主播結合在一起。
體育是一個更廣闊的市場,如果能複制YY的商業模式,即使付費率只有美女主播模式的一半(美女主播模式涉及曖昧的灰色地帶,比較暴利),但用戶群比看美女主播大幾個數量級,這樣的收入也比廣告和會員費模式高很多。
體育與主播天然結合。一場比賽,它本來就有解說員,以前是離用戶很遠的明星主播,比如黃健翔、劉建宏。剛開始大部分網站的體育直播節目沒有主播,張旋研究發現,有個用戶,他非常喜歡某個主隊,利用風雲直播(章魚TV母公司平臺)平臺,播出一段主隊的比賽直播,自己擔任主播進行解說並和發彈幕的用戶聊天,雖然只有幾百個人看,但頻道觀眾非常活躍,幾百人的房間跟幾萬人的房間發的彈幕數一樣。張旋隱隱的感覺到,體育主播是顛覆性的,因為主播跟用戶對話,交流從單向變成了雙向,看似微小的改動,卻從本質上徹底地改變了傳統的溝通方式。
體育主播模式,很像YY模式,卻又正好是一個藍海。如上文所說,YY和9158,為了漂亮的財報,必須確保現金流業務不容有失,在美女主播模式上打得不可開交;從未來布局看,YY最重視的直播領域是遊戲、在線教育,9158則是線下KTV和在線醫療,呱呱和六間房賣給光線和宋城後,更專註在秀場模式上,跟光線和宋城的傳統娛樂產業打通,已無暇拓展新領域。而像樂視體育、虎撲體育、新浪體育等垂直體育平臺則更依賴於廣告和活動變現模式,對於體育主播模式還“霧里看花”。
抓住一個機會,全力以赴捅破天,這是創業公司的優勢。2014年下半年,張旋將公司大部分人力(100多人)投入到章魚TV上來,據i黑馬了解,其實虎撲體育2014年曾有一個團隊做體育直播的創新,但直到現在還只有10來個人,在虎撲里算邊緣業務。大公司業務創新最大的難題是,創新團隊怎麽爭取到公司的資源和老板的註意力,而像章魚TV,體育直播是張旋的全部,他此前拿到的晨興創投的上千萬美元投資和即將到賬的上億元投資,必將全部用來做這個事情,集中優勢兵力,成功的概率要比YY們和樂視體育們高很多。
數字說明一切。章魚TV APP2015年春節後上線,4月份禮物系統上線,帶來近20萬元的收入,5月份30萬,7月份60多萬,8月份100萬。
得主播者得天下
如果我們解析YY模式會發現,其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就是美女主播的運營。章魚TV能保持體育主播模式的領先,也得益於其在體育主播的運營上保持領先。
張旋早在2012年就開始探索怎麽讓看體育直播的用戶提高付費率——加一些互動性的產品,是不是能提高付費率呢?張旋嘗試把彈幕這種產品第一次應用在體育直播領域,後來還推出了競猜、投票等產品,由於沒有主播配合,用戶參與度很高,但付費率很低。
“競猜、投票、彈幕是一種工具,如果你只有工具而沒有主播,就等於一輛車失去了發動機,跑不起來。我們之所以2014年下決心做主播,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發動機的問題。”張旋說,章魚TV在體育主播的運營上已形成自己的套路。
首先,找到優秀的個性化主播。
優秀的體育主播必然選擇最優秀的平臺。當章魚TV將自己定位為國內最好的體育主播直播平臺,且提供從技術、資金(工資和分成)到運營服務的全方位支持,必然能吸引到最優秀的體育主播。比如章魚TV很快將和前國腳徐亮,臺球女皇付小芳、九球新生代掌門人陳思明簽約,還邀請了知名大V留幾手跨界主播。現在,章魚TV的簽約主播已經超過2000人,每天有400多位主播播出,每天申請做主播的人數超過150人。
除了花錢簽約明星主播,從粉絲中選拔是章魚TV很重要的挖掘主播的方式。張旋告訴i黑馬,對於很多體育鐵桿粉絲來說,能夠解說一場比賽,本身就是他們的夢想。章魚TV早期到虎撲、百度貼吧等體育愛好者社區去挖掘個性主播,在愛好者中形成口碑相傳。今年伊始,章魚TV就在全國六大賽區舉辦了解說大賽,通過大賽造聲勢,選拔了很多的優秀主播。當然,章魚TV也會從YY等平臺上挖掘懂體育的女主播過來。一個懂球的女主播在章魚TV的價值會遠遠高於在YY的價值。
經過沈澱,章魚TV已形成了自己的主播風格:專業性、逗逼性和傾向性,只要占了兩個必火。一個主播既專業又有傾向性,把對方罵得狗血淋頭,有一大堆人喜歡;或者主播不專業,但他既逗逼又能煽動情緒,也會吸引一批看熱鬧的球迷;專業的女主播會很受歡迎。
對章魚TV而言,如果每一個優秀主播都能把一個細分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滿足到極致,那麽擁有成千上萬個性化主播的章魚TV將足以改變整個體育直播的格局。
其次,不要讓主播被罵跑了。
與美女主播模式不同,體育主播很容易“出師未捷身先死”——新主播被罵跑了。因為體育主播的個性化特征,即使一個資質很好的體育主播,剛上章魚TV時,也很難被所有用戶都喜歡。不喜歡的用戶就可能用這樣那樣的方式來“黑”主播,主播想屏蔽都屏蔽不過來,大部分主播會受不了。
章魚TV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一個主播上線,先小批量地把粉絲導給他,這些粉絲會根據主播的特性——專業、逗逼、拉仇恨類型進行留存,喜歡這個類型的留下,不喜歡的離開。平臺再導入一批新的粉絲,慢慢地主播會找到幾十個忠實粉絲,形成一個有氛圍的直播間,有了自己的房間管理員。這時,再多的用戶進來也不怕,因為主播周圍都是喜歡他的粉絲,不喜歡主播的人也不容易搗亂。慢慢主播就會變得堅強,他知道有一些人罵他,但還有一部分人挺他,雖然罵他的人遠遠多於挺他的人,但他天天和粉絲泡在一起,他的感受就是90%的人都在挺他。章魚TV平臺就是要盡量讓主播有被認同感,因為只有主播覺得自己受關註,才能以更好的狀態帶領用戶互動,調動用戶情緒。
最後,讓主播賺到錢。
無論是簽約優秀主播還是讓優秀主播因為良好的平臺氛圍留下來,核心都是為了讓主播賺到錢——給平臺、給自己賺到錢,如果這個不實現難以為繼。
章魚TV已摸索出了一套根據主播的特點做適配,以發揮最大“錢效”的辦法:比如有的主播解說球賽就是在說這場比賽的彩票怎麽買,他特別適合帶粉絲玩虛擬競猜;有的主播偏專業性,他賺錢的主要方式就是答題;逗逼型的主播,就是帶動用戶的情緒,引導用戶用互動道具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可以想見,後續章魚TV會一邊給善於賺錢的主播導入更多的用戶,另一方面也會拓展更多的個性主播,比如長尾的運動項目——健身、滑板、街舞等。健身教練可以一邊播放自己之前的教學視頻,一邊對觀看視頻的用戶進行互動指導,會帶來新的收費點。長尾運動項目是章魚TV獲取新的版權內容,與在線體育巨頭博弈的依托,也是未來收入中最具想象力的部分。
要把二次創業的動力,放在個人的野心上。而非技術上。
個性化這個點,還是點一下。因為章魚的核心模式,就是找很多個性化主播,滿足個性化的用戶。從而比傳統媒體有更好的體驗。否則,大家會覺得奇怪,優秀的主播不就是黃健翔,劉建宏嗎?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許妙成、楊文歡,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