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次的美聯儲決議即將重磅來襲。在美國數據持續強勁的背景下,市場對於美聯儲提前加息的期待日漸高漲。不過德意誌銀行經濟學家Torsten Slok羅列了美聯儲加息或者維持低利率的幾大理由之後,認為更多理由暗示美聯儲還將傾向於保持現狀。
在支持美聯儲加息的理由上,美國經濟持續向好和美聯儲內部更加鷹派是市場普遍認同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因素支持美聯儲按兵不動。包括:全球央行購買國債以保持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地緣政策引發的避險需求、歐元區的低增長讓美國的低利率更具競爭力、美國經濟盡管複蘇但是全球滯漲風險猶存、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賣出股票買入固定資產、利率投資者的厭惡情緒(長達五年期待美聯儲加息而失望而歸)。
Torsten Slok相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投資心理將是讓美聯儲堅定保持低利率的關鍵理由。
數據通過對比往往能反映很多問題。比如下面這張圖清晰地顯示了,為什麽金融業在美國經濟中舉足輕重,以及為什麽房地產能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窺一斑而知全豹。家庭資產組成,正是兩大經濟體結構的真實寫照。如果說美國人害怕股市崩盤,那麽中國人一定害怕樓市崩盤。
金融資產占美國家庭總財產的71.7%,所以即便標普不斷刷新高,美聯儲仍要用寬松維持其繁榮。
房產占中國家庭總財產的74.7%,所以房地產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政府的敏感神經,稍有下滑就祭出刺激措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股市的節節高升並未伴隨著金融實體的本質性改善。周一亞洲股市全線下挫給市場敲響了警鐘。事實上,以下十大信號可能暗示股市正在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
中國經濟放緩
反應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指標工業產出8月同比下降0.4%,絕大多數城市(70座城市中68座城市)新屋銷售價格出現下滑。隨著李克強總理控制債務的表態,過去五年來一直推動全球經濟的(中國)信貸增長料將減少。
鐵礦石價格崩盤
中國需求的減弱導致鐵礦石價格出現大幅走弱。自2014年初開盤水平140美元/噸下跌至83美元/噸。作為全球經濟強弱的參考之一,鐵礦石價格的重挫顯然十分具有參考意義。
原油價格重挫
除了鐵礦石之外,另一大重要資源原油也在近幾個月出現大跌。布倫特原油跌破100美元/桶暗示全球性供大於求的現狀明顯。
大宗商品價格“一路向南”
彭博的商品價格指數跌至5年低位,進一步確認了全球經濟疲軟的情況。
小盤股拋售壓力加大
對比金融時報指數(藍色)和小盤股指數(黑色),不難發現,對經濟更為敏感(在英國上市)的小盤股拋售壓力明顯較大。
科技類股跌勢顯著
除了小盤股之外,科技類板塊同樣承壓明顯。諸如Quindell,ASOS,Ocado 和 Monitise的股價自3月以來持續走弱。
充裕流動性的減弱
自2008年美國執行QE以來,全球市場流動性充裕一直是推升股市的關鍵因素。隨著美聯儲即將在2014年結束購債計劃,這種核心利好的消失很有可能是致命性的。下圖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和金融時報指數的對比。
美股市場被嚴重高估
美股標準普爾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已經高達26.6,歷史平均水平則僅有16.5。高市盈率暗示美股已經被嚴重高估。
英國股市連漲記錄錄得歷史第四
金融時報100指數已經連漲5年(66個月),為歷史第四長。1990-2000年網絡泡沫的117個月為歷史最長記錄、隨後是1921-1929年的97個月以及1949-1956年二戰後複蘇的70個月續漲。
英美上調利率的巨大風險
當然,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於美聯儲和英國央行上調利率。兩大央行所傳遞的加息預期如果得到實現,全球性恐慌拋售料難避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什麽QE即將縮減至終結,而美股多頭似乎仍然有恃無恐?
為什麽從彭博社到《華爾街日報》都先後濃墨重彩地報道或分析過,當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時,會先縮減資產負債表,還是加息?
甚至,路透社曾報道稱,美聯儲開啟緊縮貨幣政策的方案可能是加息提前,同時在較長的時期里繼續維持較大的資產負債規模。彭博社也援引知情人士稱,日本央行的官員也有類似的考慮。
大寬松之後的央行們怕什麽,而美股大多頭又怕什麽?
投資者或能從下圖中看出一些端倪:
(美聯儲資產與標普500指數變化趨勢)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 13周ROC(波動率)移動均線 vs 標普500指數 13周ROC移動均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圖:Prada聯合創始人、聯席CEO Miuccia Prada Bianchi和Patrizio Bertelli夫婦)
國家負債累累該怎麽解決?意大利的答案是:拿企業大佬開刀。
奢侈品巨頭Prada的兩位創始人兼聯席CEO,以及時尚巨頭Dolce & Gabbana的兩位創始人都是意大利政府瞄準的最新目標。
英國《金融時報》周一報道稱,在香港上市的Prada集團表示,Miuccia Prada Bianchi和Patrizio Bertelli夫婦被通知需以個人身份接受調查,理由是“納稅個人關於外資企業中就某些過去的稅務申報文件的準確性。”
實際上,Prada聯合CEO Miuccia Prada Bianchi和Patrizio Bertelli剛剛給意大利稅務局上繳了高達4億歐元的稅收。這是因為,去年12月,Prada與意大利稅務機構達成協議,將把集團背後的控股公司註冊地從盧森堡遷回意大利。
Prada之所以遷回,主要是意大利政府出臺了自願披露納稅信息的稅務條款,以鼓勵企業從盧森堡、瑞士和荷蘭等地區回歸意大利本土——相比於意大利以不穩定的稅務政策而臭名遠揚,這些地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避稅聖地。
如今,針對這兩人的稅務調查似乎與意大利官方此前的態度不一致。
意大利稅務機構負責人Salvatore Lampone此前表示,Prada已經自願繳納了所有的稅款,不應該有進一步的稅務調查發生。
除了Prada這個品牌之外,該集團還擁有Miu Miu、Car Shoe和Church's。
除了Prada和Dolce & Gabbana之外,意大利還在2012年對紡織巨頭Marzotto家族發起調查,指控其涉嫌逃稅6500萬歐元。金融警察查封了Marzotto家族等同於逃稅金額的多處房產,包括其家族擁有的15世紀古堡Villa Trissino Marzotto。此案還涉及到07年華倫天奴集團Valentino Fashion Group,VFG)的股權轉讓交易。
2013年,意大利稅務局對寶格麗(Bulgari)集團發起調查。今年年初,寶格麗支付4200萬歐元與稅務機關達成和解。
而意大利稅務機構之所以做出如此令人吃驚的舉動,是因為該國正背負著高達2萬億歐元的債務,經濟也陷入衰退。
上周,路透社援引意大利政府消息人士稱,意大利財政部下周將公布文件,預計今年經濟將萎縮0.2%-0.3%,較4月時擴張0.8%的預期有明顯變動。意大利財政部對2015年的經濟預期甚至更加悲觀,其將明年GDP預期從1.3%調降至約0.5%。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認為,即便出現奇跡也無法拯救意大利經濟。
不客氣的說,意大利經濟已經無法持續,並最終走向債務違約,除非其經濟增長模式能發生徹底且持久的改變。
| ||||||
二○五○年某個星期六,你睡到近中午才起床。一開燈,同時啟動家中物聯網的開關,開始播放你慣聽的早晨音樂。按下按鍵的同時,系統透過指紋辨識得知你昨晚吃太飽,而且現在有點宿醉,利用大數據比對你過去的經驗,為你規畫一套低油、低咖啡因的早餐,並啟動家中的3D列印機,印出比早餐店少一半脂肪量的漢堡。 上述看起來像科幻電影的酷炫情節,都可能成真!而酷炫的背後,代表未來人類將面臨的重重挑戰。 挑戰一:全球人口將再成長三成。根據聯合國預估,二○五○年全球人口總數將超過九十六億;在「安全生存空間」的前提下,農業用地就算可增加十六億四千萬公頃,也不足以供應未來人口所需。 挑戰二:改吃素食。根據二○一二年瑞典水研究所的調查報告,二○五○年人口增加,水資源不足以供應近百億人口所需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人類會被迫成為素食主義者。 挑戰三:每五個人中會有一個老人。聯合國今年的人口調查顯示,到了二○五○年,六十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將高達五分之一,構成勞動人口的壓力。 總之,「匱乏」是未來的代名詞。「應付『匱乏』最好的方法,唯有用創新製造更多的大餅,」奇點大學創辦人戴曼迪斯(Peter Diamantis)在《富足》(Abundance)一書中說:「有史以來,人類的能力首度開始趕上遠大的抱負,科技創新的潛力可將『匱乏』化為『新富足』,滿足世界上每個人的基本需求。」 所以「創新」,不是夢想,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稻葉善治、鮑利、佛格區、修爾曼和葛如鈞,分別用人工智慧、自然循環、生物科技和自主學習等,提出對未來挑戰的解決之道。 昨日的工具並不能用來解決明日的問題。透過這五個未來腦袋,帶我們預見充滿挑戰的未來,同時也看到如何用明日的工具解決明日的問題,實踐一個更寬廣、生活更美好的未來。 |
路透是這般形容的:這是債市史上最重大的會面之一。兩個固定收益投資領域最顯赫的名字,同時被媒體冠以“債王”封號,Bill Gross與Jeffrey Gundlach。兩人是激烈的競爭對手,此前從未會面。這次,兩個大人物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談。就著檸檬水與蔬菜沙拉,兩人討論了是否聯手。
就在9月26日Gross震驚全球市場的離職前不久,在9月15日那周,Gross找到了Gundlach,拋出了這顆重磅炸彈。據Gundlach向路透表示,Gross當時說自己就要被四十年前親手創建的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解雇了。
Gross當時透露已經考慮離職有一段時間了。今年初,被公認是Gross接班人的Mohamed El-Erian離職,這迅速引發公眾危機,Pimco陷入了混亂。Gross告訴Gundlach,自己早在六個月之前就與另一家機構在談,但並未透露是哪家。
Gundlach向路透詳細描述了兩人的會面:
Gundlach完全沒有想到Gross會打電話過來,他說:“Gross是通過DoubleLine(Gundlach管理的基金)的接線員接進來的。”
不敢相信這真是Gross,Gundlach說他“讓前臺記錄了號碼,隨後回撥過去確認這不是惡作劇。在幾小時後,我在家里給他打了電話。”
Gundlach說:“在電話里“格羅斯告訴我Pimco不再需要他了”,然後我說“這真是難以置信的愚蠢決定””。
Gundlach說他安慰了Gross,並對此感同身受,因為他自己是在2009年由於權力鬥爭被法興旗下的TCW Group解雇。
70歲的Gross告訴Gundlach他不想退休,他希望能夠繼續管錢,盡管規模可能會收縮。
在兩人的通話臨近結束時,54歲的Gundlach向Gross發出邀約,他說;“我真心認為我們可以考慮下組一個“夢之隊””。
第二天下午四點左右,Gross來到Gundlach位於洛杉磯的住所,兩人談論了各自的職業生涯,Gross對Pimco的感情,以及兩人攜手的可能。
Gross顯然對Gundlach了如指掌,他說自己的妻子Sue對此作了詳盡的調查,並對Gundlach的成就贊不絕口。
Gundlach告訴Gross,由於Gross之前的成就過於耀眼,這使得Pimco規模過於龐大難以管理,甚至是幾年的平均水平回報都會被人們認為是失敗。
Gundlach表示,在會談中,Gross“提及了“債王”的事,並將兩人的成就與NBA的球星科比以及更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作了類比。
Gross告訴Gundlach:“如果說我是科比,你就是勒布朗。我有五枚總冠軍戒指,你有兩枚,日後很可能會拿到五個。”
兩人的會面並未達成任何合作的決定,但同意將保持聯系。Gundlach很明確的表示希望完全掌控DoubleLine。
一周後,在宣布加盟Janus的聲明之前一晚,Gross致電Gundlach,留言稱自己將離開Pimco加盟另一家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銀美林指出,5年期通脹保值國債與同期國債利差可衡量未來通脹。當前該利差跌至階段低點表明通脹預期低,以往類似低位時美聯儲宣布QE。美聯儲未來很可能口頭傳達寬松信號。
美聯儲預計於10月FOMC會議上正式退出QE。表面上看,這意味著美聯儲準備好收緊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過,從5年期通脹保值債券收益率與5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看,似乎市場不這麽認為。
周一,美銀美林分析師Priya Misra在研報中指出,5年期通脹保值國債(TIPS)與5年期國債的利差,是很好的衡量未來通脹的指標。2009年來,該指標如下圖所示。Misra指出,當前該利差下跌至階段低點,而此前美聯儲宣布QE時,該指標也處於類似低點。
Misra認為,這表明市場的通脹預期比較低,美聯儲需要行動以安撫市場通脹預期,但由於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原因,美聯儲不太會實施新一輪QE。
Misra認為,美聯儲很可能通過口頭幹預的方式,來傳達“寬松”信號。比如,美聯儲官員們強調市場當關註通脹預期,告訴市場美聯儲在加息問題上會表現得非常有耐心,傳達出利率還將維持在低位相當久的信號。
Misra認為,美聯儲很可能在QE結束後相當長時間還會將利率維持在低位。目前市場共識是美國將於明年中加息,這將是2006年來首次加息。然而,從上述分析看,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點或許晚於市場共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月26日,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意外爆出有“債券之王”之稱的該公司創始人格羅斯(Bill Gross)離職,PIMCO旗下全球最大債券基金Total Return Fund當月資金贖回235億美元,單日贖回金額最高的一天就是格羅斯宣布離職的26日。
在這種情況下,看看以下圖表就會發現,PIMCO遭遇大量贖回會極大影響債券市場。因為PIMCO是主要的債券持有者,紅色標示部分都是PIMCO參與持有的比例。
而下圖顯示,流動性資產的比例正逼近1990年以來最低點。一旦投資者要大規模贖回,PIMCO還有多大可能性利用更有流動性的資產籌資?
在格羅斯離職消息公布一個月前,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已經在報告中稱企業債券市場“遭到破壞”,需要在市場壓力重現以前增加流動性。換句話說,美聯儲購買債券等資產的QE在債券市場造成了極大的意外後果。
貝萊德認為,低利率的環境掩蓋了價格差距和流動性稀缺的危險,要在市場壓力回升以前解除這些危險。對監管機構而言,投資者在美聯儲加息後拋售債券的風險迫在眉睫。
華爾街見聞上周末文章提到,數據供應商EPFR Global上周五公布,截至本月8日的一周內,全球投資者凈投入債券基金的資金多達158億美元,創最高紀錄。
美國加州投資機構Altegris的首席投資官Jack Rivkin認為,部分資金流入債券基金是源於全球最大共同基金之一PIMCO的投資者大量贖回,從PIMCO撤資的投資者會將資金投入其他債券基金。
不過,美銀美林認為,債券基金的大量資金凈流入固然體現了PIMCO的對手們吸納了多少PIMCO流出的資金,但凈流入的數據可能擴大了事實,因為它並未計入PIMCO旗下基金遭贖回的活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使得美聯儲官員也是頻繁亮相。這其中有些委員的基調火爆,有些委員的名頭響亮,但是市場的反饋卻是一般。反而一位被市場所低估的“先知”卻是真正拯救股市於水火之人。他是誰?不妨先來看看每個人的講話大致內容。
柯薛拉柯塔
知名鴿派代表,本周16號亮相一次,主基調沒有什麽新意。依然還是需要促進就業和反對2015年加息。(鴿王,你不服?)
普羅索
鷹派代表人物之一,16號同臺亮相。講話主要內容是認為美國經濟感覺良好,通脹預期穩定,堅持美聯儲應該盡早加息。(認準這只鷹)
洛克哈特
依然是10月16日,洛克哈特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勞動力市場離正常還很遠,相對於全職工作者,兼職工作者依然將受到親睞。(醬油)
威廉姆斯
本周14號中間派威廉姆斯的態度依然曖昧:雖然他“大放厥詞”表示可能執行QE4,但是他同時又認為2015年年中的加息預期不變。(我想紅一把,但是不能搶風頭)
埃文斯
14號埃文斯的內容則是:美聯儲必須等到經濟強勁複蘇才能加息,但是可能不需要在2016年之前開始加息。(路人)
費舍爾
本周費舍爾還是維持鷹派看法:美國經濟正在好轉中。現在是美聯儲重新考慮“相當長時間承諾”的時機了。(QE4?你在逗我麽?)
喬治
這位女委員的看法:同意大多數人明年首次加息的觀點,明年是美聯儲加息好時機,希望更早加息,但需要逐步行動,經濟並不是反彈式複蘇,今天的經濟形勢遠好於以往。(加息?要敢為天下先)
羅森格倫
17號出場的波士頓聯儲主席基調整體偏鷹派,未改其加息預期——明年年中。(該說的人家都給說了)
費希爾
副主席大人其實是在上周五發言的,同樣是模棱兩可的中間人:加息可能會在明年年中某個時間,但這取決於數據;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何時關註數據。(副主席,又是外國人,低調,低調)
耶倫
有過一次所謂的內部消息傳聞,幫助美股企穩。不過加息?這好像不是我們今天(周五出息)的議題,我們還是來討論討論美國夢這個話題吧?(護法們都出馬了,領導必須有領導的不同)
(先知)布拉德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鷹派聖路易斯聯儲主席本周稱,美國通脹預期下滑,應考慮推遲結束QE,QE應與經濟數據聯系,若經濟持續走好,QE可於12月結束。不過他仍預計明年一季度加息。
推遲QE顯然是一個火爆話題,但是為什麽祭出QE4大旗的威廉姆斯沒有影響力呢?道理很簡單,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布拉德可能才是美聯儲內部最有先知能力的一位,但是那些每年花費上億美元研究費的美股大佬們可是心知肚明。(盡管耶倫在判斷經濟方面也很有見解,但是她當時並未在美聯儲供職)
我們來看看布拉德過往的偉大前瞻性:
2010年夏季,他公開表示對於美國通脹前景擔憂,並認為美聯可能需要啟動新的債券購買計劃來避免通縮。四個月之後,美聯儲開始啟動了其第二輪債券購買,也就是QE2。
當美聯儲正式宣布QE2的時候,大多數委員包括當時的主席伯南克都選擇了固定額度的6000億規模,只有布拉德想要一個開放式的且可變的計劃。事實證明,QE2之後又來了QE3。
在今年初有關退出政策的討論中,布拉德又建議先結束QE3再討論加息,最終美聯儲的大方向也是如此。
如果布拉德的“魔力”依然能發揮作用的話,或許一兩個月我們又會看到美聯儲啪啪啪的自我打臉了。到時候可能問題又來了:拯救股市哪家強?你懂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