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很難在股市裡面最終掙到錢?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9cffffef10fd7c37adafd52c.html

散戶入市,大概都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
當在股市是長期的熊市的時候,根本很少有人談論股市,自然也就不瞭解,不關心股市,
終於有一段時間,股市牛起來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談論股市了,
好奇...羨慕!
於是去看看什麼是炒股,找前輩們去請教,買各種書,從網絡上下載更多的書,
技術分析的,基礎分析的,中國的,外國的,江恩理論,波浪理論,博弈理論,布林線,蠟燭圖,操盤手回憶錄,金融煉金術,系統交易法,各種股譜...
幾個月下來,一邊看著牛市的狂漲,一邊學習,或者模擬操作一下,
這樣一通弄下來,好像小時候童話裡面的那隻"吃掉了很多書的小老鼠"一樣,
以為自己已經有很充足的知識了,已經很懂了,
想的好呢! "至少我比交易所門口賣茶葉蛋的老太太那是要強太多了吧?嘿嘿"
趕緊入市!再也按耐不住了!
於是提取了一些積蓄放入股市,為了謹慎起見,那當然不能一次投入太多,先少量資金試試看,比如投入10%的儲蓄.
因為是牛市嘛,不長的時間之後,賺錢了! 賺了個70%, 甚至翻了一個倍! 自己真是太厲害了!
可是又後悔,當初怎麼不多投入一些錢!    如果當初投入了XXXX, 那現在不是XXXX了?! 那不是車都有了...後悔的要命..
於是趕緊加大投資,把所有的儲蓄,甚至定期的儲蓄也放棄利息,取出來,全部投入股市!
股市繼續上漲,鬱悶的是,指數上漲,但是手裡的股票卻不怎麼漲,
可是有一天很不妙,一個大跌,跌的百分比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現在頭寸大了,一次幾乎把前期利潤全部吐了回去.
接下來幾天盤盤跌跌,心裡慌的不行,"唉,小賺一點錢總比虧欠好吧",賣了吧,然後就看著股市小步小步的向上走,四連陽..五連陽..六...幾乎收復了大跌日了,
"誒? 好像情況好轉了吧?" , 再次殺進去, 又弄幾天小陽,剛剛鬆口氣, 赫! 又是一個暴跌,比上次還狠! 這下慘了,虧損了不少.
想想也是鬱悶,如果從每一次操作的歷史而言,贏錢的次數比輸錢多,而且贏錢的比例也比虧錢的大, 但怎麼最終就虧錢了呢?
雖然是牛市, 但股市的特點就是漲的時間多,跌的時間少,但漲的慢,跌的快!於是散戶的直觀感受就是"賺了一個月的錢,兩天就給我跌了回去"
而且因為散戶頭寸控制有問題,總是贏小錢,輸大錢,
所以最終熊市來臨的時候,先前積累的微薄的利潤根本不足以彌補熊市的虧損,回頭一看,還是虧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4

沒讓老師賺到錢的在線教育都是耍流氓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762.html

現階段,主流的在線教育大概有以下幾類:在線IT培訓、考試類、學歷類(遠程教育學院,電大)、在線外語類、細分領域類(如廚藝);

其中除了學歷類這個靠自身過硬的資源賺得盆滿缽豐外,其他模式都還處於探索期。

究其原因主要有,用戶對在線教育的付費意願還不夠強烈,多數模式並沒有抓住用戶的需求,反而是IT培訓類,成功勵志類先嘗到了甜頭;

其次,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長期的結果。它不像團購等其他普通電商,買個電影票,吃個飯,商品,產品好不好,飯菜香不香體驗完效果立顯,立竿見影。而教育有沒有效果,可能需要1年,2年甚至5-10年才能體現出來,你講得效果怎麼樣聽那麼幾下學習者沒感知。

最後,大多數人沒有自學的持久性,而傳統學校,培訓機構一個最大的意義便是學習環境,學習氛圍。這點對於技術非常普及的發達國家也不例外,沒聽說有哪個高科技國家完全使用在線教育的案例。這也就解釋了很多創業者開發一些智能終端,深度定製的平板想要取代老師的項目,最後為何都已失敗告終。這明顯是互聯網思維的人完全不懂教育的典型。

其他模式節後再表,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的案例 是一家在線IT培訓類項目,北風網。

多數在線IT培訓都是面授培訓機構拓展在線業務的,諸如北大青鳥,達內,因為有實體培訓機構的學習環境,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習質量。

北風網目前設置超過300門課程,包括: JAVA、ASP.NET、Android、IOS、windows phone 、PHP、網頁設計、數據庫、VC++、網絡安全、系統開發、平面設計等課程。

對於學員:

1 線上學習的費用 相當於實體培訓機構的10%;

2 教程雖然是提前錄製好的,不過講師會和學員頻繁互動,佈置作業及練習,通過基於YY平台的實時視頻語音答疑;

對於講師:

起初大多數必然都是兼職;但是後來兼職在北風網賺的錢比全職還多(要留住老師必須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以前老師全職每年賺14,5萬;在我們平台兼職每年能賺到21,22萬,現在有很多人幹脆辭職,全職在我們平台授課,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北風網COO康先生如是說);

講師的KPI 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 一個是錄製的視頻數量與質量;一個就是售後,回答學員的問題質量;

不過,正如作者起初說得那樣,純在線模式的教育,學習活動很難保證,學員看不到老師的辛苦付出,付費慾望不強烈;沒有其他學員在一起的學習氛圍,老師的監督,學習活動難以持久,這都是在線教育最大的問題。如果能走線下與線上結合的路子,可能會更加穩妥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97

WeMedia如何成為中國第一個融到錢的自媒體聯盟

http://www.iheima.com/thread-3296-1-1.html
創業者臉譜:青龍老賊,原名朱曉鳴,生肖龍,水瓶座,畢業於浙江科技大學。早期的履歷都在傳統媒體裡,後來加入到浙報傳媒做投資,也有過比較成功的投資案例,但是這個平台對於他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為他以後做Wemedia聯盟做鋪墊。

  從自媒體這個概念火起來以後,各種聯盟如雨後春筍,大量冒了出來,但很多都長不了,散夥的緣故或者是錢難分,或許人難管, 媒體人以自由散漫著稱,自媒體人的個性各異就更不用說了,Wemedia聯盟無疑是當前名頭最響、影響力最大的自媒體組織,其中的緣由,也許跟創始人青龍老賊的個人素質有很大關係。能把這幫子人兜起來,可見老賊之大氣。據老賊說,在Wemedia聯盟裡,賺錢最多的自媒體人,已經有千萬以上收入腰包。

  青龍老賊,大約是這個花名太浮誇的緣故,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履歷大概是怎樣的,只知道他貌似很有同性緣。這大概是知名人士陳中是攜帶鞭牛士資產併入聯盟,成為第四位合夥人的緣故吧。另外兩個合夥人:李岩、董江勇,是早期投資並加入的。上個月,在傳統媒體、「新」媒體各種勢衰的情況下,WeMedia聯盟逆市拿到數百萬美元的融資,數百聯盟成員專門跑到度假聖地狂歡一番。而很多傳統媒體大佬詛咒說,這種模式長不了。有人歡喜有人愁,自古有之,創業前景誰也說不好,i黑馬本著對聯盟的各種疑問,近距離採訪了人稱自媒體第一長腿歐巴的青龍老賊,人比去年略胖了些。以下是採訪實錄:

  I黑馬:是什麼讓你下定決心做自媒體聯盟

  青龍老賊:
下定決心做這個的原因是,首先,第一自媒體勢已經起來了,這裡面會有更多機會。2013年1月份程苓峰賣第一個廣告,過完年,很多自媒體出來了,那時候炒得特別厲害。也有一些自媒體的組織存在過,只不過我們覺得他們的做法並不是特別互聯網化,還是傳統媒體的做法,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好。

  當時論自媒體資源,虎嗅是很厲害,但是自媒體這個圈子,人的影響力,中低端的圈子我們影響力更大。而且虎嗅是一個機構,與作者的合作關係是沒辦法像我們這樣平等的。機構與人的合作和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還是不一樣的。一開始,我們計劃利用比較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合夥人,聚合的是中下層自媒體人,像程苓峰、老羅他們根本不是我的目標。做自媒體是一個自由的職業,不可能像媒體機構那樣約束他。我在做自媒體的第一天,我就把自媒體人當成我的情人,就是從在一起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想過結婚,只是你需要他,他也需要你,他走了你也不痛苦,很正常,就是情人關係。WeMedia和自媒體人就是情人關係,既然願意合作,就是有相互吸引的地方。

  I黑馬:自媒體人加入WeMedia聯盟,流程和門檻是什麼樣的?

  青龍老賊:
加入聯盟,我是拿聯盟所有人的品牌來幫你背書,所以我們不會輕易的讓所有人進來。我們每個月有上百個人申請,但進來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比較嚴格。哪怕你的粉絲數很高,甚至商業化了,但我們有自己的標準。我們要保持我們整體品牌的形象,競爭力。這可能跟其它的聯盟是不一樣的。我們也不去關心這個賬號有多少粉絲。你剛開賬號,可能只有幾百粉絲。我們可能覺得你的內容不錯,只是缺少曝光的機會。

  我們的選擇流程是第一填個申請表,你的職業背景,賬號定位,你對自媒體的看法。然後我們看賬號,更新的頻率,運營時間的長短等等。然後我們還是要問你為什麼做自媒體,因為這個很重要。我們不希望你回答只是為了賺錢,我們希望自媒體獨立個性,有互聯網精神,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能給用戶提供服務的。我們有一個委員會來評定,每個季度改選一次,七個人,我是常駐的,另外的6個大家去選。去年9月份我們才七十幾個人,但現在我們已經翻一倍了。後面我們會把速度加快,因為前期我們也在摸索,現在我們慢慢發現一些規律。之前是邀請制,現在是申請制,WeMedia的品牌在裡面,肯定會更快一些。

  I黑馬:WeMedia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第一:給傳統企業做培訓、諮詢;投資優質自媒體帳號

  WeMedia聯盟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平台,一方面我們是幫助自媒體人去提升他們的影響力,抱團往上走。自媒體人前期需要影響力,選擇聯盟去推出擴大,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孵化器。我們本身的定位就是相當於一個工會組織,一個經紀人組織,一個孵化器組織。帶媒體人去做培訓,我們也會收錢,這個事情是我們去拉的,他不是簡單的拉廣告,我們做很多工作,所以拿錢大家都會理解。還有很多玩法。

  很多自媒體是2B的,但實際上後期2B的客戶有2C的需求,自媒體單打獨鬥,用戶量很侷限。有聯盟的話,還可以利用其它行業,其它行業對你來說就是C端。聯盟還能給你技術,還有企業的資源,包括我們有扶持計劃,提供資金,流量,品牌策略去幫助自媒體的伸展。這裡要說明的是,科技類自媒體在我們聯盟的比例大概三分之一,其它三分之二是財經、汽車,房產,母嬰,生活,旅遊,時尚各行各業。

  包括扶持計劃就相當於我們的投資,比如前短時間有個公眾賬號叫釣魚技巧,他的粉絲可能還不是很多,我們會幫他去擴大,商業的平台我們可能會做起來,將來可能就會成為移動互聯網上釣魚愛好者社區,裡面有很多可以商業化的東西,重度價值,商業化的價值很大啊。他們現在已經在做會員了,到他的店裡面去消費。

  第二,我們不侷限賺公關,PR費,更致力於策劃、整合營銷

  不僅侷限於廣告,PR,因為這種服務太簡單了,企業找個自媒體人自己就能幹。簡單的中介服務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做的更偏服務,不管是企業還是自媒體。我們希望給企業提供很多服務,在服務當中肯定是會產生價值的,肯定是能來錢的。首先我們一直堅持的是自媒體人的渠道和他們本身內容的錢我們是不賺的,公關廣告的錢是留給自媒體的。我們更多的是比如策劃,你能看到的好玩的營銷案例都是我們做的。最簡單的前段時間小米的路由器就是我們搞的。

  小米也有需求,他雖然社會化媒體很強,但也需要有些創新的東西,不同的用戶,不同的渠道。自媒體人跟聯盟的一大原因是有商業的可能。早期的話,靠著我,潘越飛這些人來給WeMedia背書嘛,現在其實是WeMedia幫自媒體人來背書了。很多自媒體人加入WeMedia後,他的賬號價值就提升了,因為他的客戶認可WeMedia。

  第三種:渠道賣貨

  這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一個企業要求,幫他們找些人把貨賣了。已經有很多案例了,具體的涉及商業的東西我就不說了。在我看來,媒體將來是渠道壞的,內容肯定是服務化的,自媒體要有自商業的模式,否則玩不轉。單純的寫PR,登廣告都是有瓶頸的。不然創業家也不會去搞黑馬營。在我看來我們有足夠的自媒體人,他既有影響力,又有品牌,又有話語權,還有渠道。怎麼去整合,怎麼去利用,我們來做。另外我們有大量的傳統企業,可以這麼說,我們聯盟從成立到現在,都是企業來找我們,沒有我們去找企業,因為品牌在那邊啊。

  I黑馬:是什麼驅使你去找投資?為什麼選華映?

  青龍老賊:
我們一直在盈利,其實不是特別著急找投資。客戶量一直很飽滿,創業者需要未雨綢繆,大家的要求越來越多,如果我們在某些領域或者環節上的出了問題,可能就輸了。其它的自媒體聯盟競爭我們不太介意。更多的人競爭其實我挺開心的,說明更多的人認可這種模式,大家拼的是技術的手段、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快一點,這也是我們引進資本的原因,想把他們甩在後面。

  選華映資本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它是比較單純的投資機構,我不希望聯盟被打上任何標籤,應該保持獨立性,我們覺得獨立的投資機構會好一些。另外,華映是有媒體背景的,這方面的資源也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碰撞出來的。第三,他們也比較爽快,對自媒體的價值和趨勢他們更堅信一些。

  現在我們準備拿融資來的錢,大部分用於給自媒體做孵化,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幫助自媒體快速成長起來,去年的一年,自媒體的人更多是新鮮的東西,今年是一個成熟期,它對自媒體人的要求會更高,需要的資源,包括流量,品牌更多支撐。我們希望這方面能夠繼續往上推,其實我們這件事不僅僅是在推我們聯盟的自媒體,也是在推這個領域這個行業。我有時候在開玩笑說,哪天WeMedia真是倒了,所有的自媒體都不用玩了,說句實在話,如果WeMedia完了,不玩了,那我覺得自媒體就不用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18

新一輪電信價格戰開打 分級收費制夢碎 4G吃到飽搶客 誰能賺到錢?(058-060)

2014-09-15  TWM
 
 

 

台灣之星殺出五九九元4G吃到飽資費,激起電信三雄新一輪4G搶客大戰,市場預期待年底亞太電信開台,資費競爭將更激烈,消費者固能從中受惠,但業者想藉由4G走向分級收費制度的美夢,則越來越遠。

撰文‧何佩珊

打從4G頻譜競標開始那天起,各家電信業者心裡都很清楚,接下來勢必有一場硬仗要打,但大家可能沒料到,開台才不過三個月,資費肉搏戰已經開始。

五月底,中華電信搶先開台,遠傳、台灣大紛紛搶進,但初期體驗之後,4G覆蓋率不佳的質疑陸續傳出,也意外導致電信業者一頭熱、消費者卻不心急的對比。

即使如此,電信三雄畢竟都是市場老手,各自也有一定的基本盤,所以策略上,遠傳、台灣大就是抓著中華電這個老大哥打,彼此也有共識地守住優惠底線。只是這樣的好日子終究沒能維持太久,台灣之星以新進業者之姿,八月二十五日開台,不意外地殺出價格攻勢,五九九元上網吃到飽不降速的4G資費,宛如一顆市場震撼彈。

五九九元流血價!

台灣之星 逼老大哥推促銷當然,三大電信也不是省油的燈,老早就備好多個劇本,沙盤推演過各種情況,時隔不過三日,中華電就宣布推出新一波促銷案,不僅提供一一三六元4G吃到飽不限速方案,更加碼網內互打免費。同一天下午,遠傳、台灣大立即跟進,遠傳甚至把最低門檻下殺至九九九元。

「其實這些促銷方案我們早就準備好,只是看市場狀況再決定要不要推而已。」遠傳個人用戶業務暨行銷事業群執行副總暨營銷長鄭智衡強調,遠傳希望當理性的競爭者,不想打價格戰,「但如果要拚,遠傳也絕不會縮手。」簡單地說,這一波廝殺的結果,就是背離了電信業者想藉由4G走向分級收費制度的規畫,重回吃到飽老路。而這個吃到飽且不限速的方案一出,也等同於牽制其他創新資費的可能。

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經理謝雨珊指出,日、韓電信業在激烈競爭下,其實也打出吃到飽方案,但只要超過一定使用量就會限速,所以還是可以透過提供消費者「加價換取不限速」等附加選項,賺取更多收入。反觀台灣目前的資費設計,就做不到這點。

也有電信業者透露,「原先內部計畫仿效國際電信商,推出家庭分享資費等多元方案,但在吃到飽資費出來後,這些方案就顯得不具意義了。」其實吃到飽的資費設計在3G時代就是電信業者的最大夢魘,因為消費者數據用量不斷增加,支付費用卻不需要跟著提高;反之,電信業者則得不斷擴大投資建設,以設法維持網路順暢,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笨水管」。

所以原先業者殷殷期盼進入4G時代後,可以有個全新開始,將消費者導向分級收費,以利先前以天價標得的4G頻譜費用能夠快速回收。但沒想到事與願違。台灣之星一出手就是五九九元吃到飽的超低價,迫使電信三雄做出回應。

不過,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林國豐強調,相比於台灣之星資費帶來的威脅,這次擴大吃到飽方案,主要是反映過去三個月來聽到的消費者聲音,他表示,「用戶習慣改變不易,只好把緩衝期拉長。」林國豐強調,吃到飽只是短期促銷案,長期仍會走向分級收費;但也有業者私下表示,「一旦推出吃到飽,要再回頭就不容易了。」無奈的是,對電信業來說,用戶數就是一切,小小的台灣要想養活五家電信業者,明顯太過擁擠。新進業者有以價格戰突圍的壓力,但電信三雄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用戶流失。在目前的競爭態勢底下,電信業者別無選擇。

亞太開台未爆彈

回收4G成本得拉長時間

因此林國豐就直言,「4G要回收,沒客戶就免談。」所以他強調,「現階段一定要以衝客戶數為優先。」暫時無暇顧及資費促銷戰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甚至也不只是推出上網吃到飽的資費促銷案,各家電信商同時也大大提高4G智慧型手機的補貼費用,因而出現多款高階手機才剛推出就打出可以不到千元,甚至零元帶回家的特殊景象。

國際數據資訊(IDC)電信通訊研究部資深分析師葉振男形容,如今台灣的電信戰場彷彿是記憶體產業的競爭,「最後就是比誰口袋深、撐得久。」他估計,未來一到兩年恐怕都還會處於高度競爭狀態。

在這樣的狀況下,問題也已陸續浮現。除了電信業者獲利下滑,外資也出現連日賣超電信股的現象。

凱基證券分析師廖家偉指出,電信業者強打吃到飽費率,帶來最直接的衝擊就是阻礙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一用戶平均收入)成長。若長期陷入促銷戰,勢必會影響獲利,拉長4G成本回收時間。

葉振男也表示,原先預期進入4G時代,各家業者ARPU至少可以成長一成,但這一波資費比拚,不只大推吃到飽,甚至不到千元也可以有6G以上傳輸量,如此一來,一成以上的ARPU成長恐怕更難達陣。

而且台灣之星的開台只是第一刀,更讓市場擔心的,恐怕是由鴻海所主導的亞太電信這顆未爆彈。業界擔心,年底亞太開台後,台灣電信市場的競爭恐將更形激烈了!

比便宜、還要比優惠—4G吃到飽資費方案4G吃到飽不降速最低門檻 相同費率附加優惠中華電信 購機方案:1336元單門號方案:1136元網內互打免費台 灣 大 1399元 網內互打免費遠 傳 新申辦或攜碼:1399元老客戶:999元 網內互打、簡訊免費台灣之星 599元網內互打免費註:亞太電信將於今年底開台 資料來源:各大業者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0

為什麼牛市裡你沒賺到錢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3372885

2014-11-27 私募核心圈文 | 肖毅

回顧我國股市過去經歷的三次大牛市,幾乎每輪牛市都有近四成以上的股票漲幅超過十倍以上,那麽為何投資者總是擺脫不了“一贏、二平、七虧”的“一二七”法則?從年初至今,就是上證指數漲幅也接近百分之三十,其中有一大批股票漲幅超過一倍以上,但是還有許多投資者的市值沒有跑贏大盤,有的還虧損甚至嚴重虧損。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資者的“心”出了問題,因而投資方法有誤。投資者常常出現的心理問題如下:

一是對本輪行情的性質特點認識有偏差,始終沒有擺脫長期形成的熊市思維。我們反複強調本輪牛市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系列關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國九條”的指引下,伴隨著中國夢和大國崛起以及包括滬港通等關於資本市場的制度創新和融資融券、發行監管等方面改革及制度完善而造就的一輪大牛市。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轉型升級的期間都會大力發展和借助資本市場的發展,中國絕不會例外。再加上從零七年開始連續長達七年的大調整使得股市跌無可跌,經過多年的規範調整,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內在的質量也有很大的提升等內在的因素,還有人民幣國際化等因素。同期,身陷嚴重金融危機的歐美股市由於量化寬松卻屢創歷史新高,尤其是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已從金融危機的六千四百多點漲到目前的一萬八千點左右。而我國的經濟平均增速在百分之八左右,股市卻長期在兩千點一帶徘徊,還在天天鼓吹“信心比黃金都重要”,十年不漲,主要是過去的股市政策有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本屆政府已深刻認識到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已經把股市當成振興經濟的一個抓手,已經開始超常規發展資本市場,尤其是在四中全會以法治國的綱領指導下,中國的資本市場必然迎來難得大發展的機遇期,因此我們說這一輪慢牛大行情是包括九零後在內,終身都不可能再見到超級慢牛,會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全過程,至少十年。我們反複強調“轉型不完,牛市不止”,而許多投資者的認識不夠,且對市場持續不斷放大的成交量視而不見,總是用慣性思維想當然。
二是許多投資者對股市的相關知識和操作,學習和思考的不夠,對股市的本質屬性了解不夠,沒有足夠的知識和心理準備,更不可能獨立思考和正確思考,常常靠聽消息,聽股評買賣,因為我們為數不少的證券研究人員和股評人士沒有長期操作過大資金,缺乏實戰經驗,他們往往就事論事,沒有前瞻性,很多都是漲時看漲,跌時看跌,所以,許多投資者總是人雲亦雲,始終沒有自己的觀點,更沒有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和風控方法。這樣虧錢就成必然。建議這些投資者買指數基金和好的股票基金,或請專家理財。

三是過度自信。“自我歸因”的心理偏差讓許多人認為成功源於自己的能力超群,一旦偶爾買個漲停板或抓住個階段性牛股,就會選擇性遺忘,忘乎所以。而一旦投資失敗就歸咎於運氣不佳。很少從自身能力上找原因。這種過度自信往往會使投資者過於頻繁交易,不斷換股,追求所謂的利潤最大化,這樣一方面會導致過早賣出表現好的股票,買入表現差的股票,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交易成本。我們應盡量規避這種賭博式的頻繁操作,因為常常適得其反。彼得·林奇講:正常人只要動用百分之三的智慧,就會選到漲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股票,但是變成常態卻是不容易的。

四是自豪與懊悔。這是一種快樂和痛苦的情緒體驗,往往會造成你買了一只快速上漲的股票,你更傾向於快點賣掉它。如果你買的是一只正在下跌或者盤整的股票,你就更傾向於繼續持有直到上漲,即:兌現收益過快,持有虧損過久。若當你持有的股票下跌而大市上漲,這時你的懊悔情緒會更濃,甚至又會追漲殺跌,常常是賺的毛毛錢,虧的塊塊錢。為何會這樣呢?關鍵還是投資者急於想賺快錢,同時,不懂得尊重趨勢。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投資者在股票剛剛啟動漲了三五個百分點就不敢追高買入,然後看著股票天天漲,茶飯不思,實在忍不住追進去,往往就買在高高的山崗上,又進入不斷下跌的惡性循環中,有些人甚至被迫變成了“長線投資”或“價值投資”。雖然我們反對追漲殺跌,但在實戰中大多數時候是正確的,這就是趨勢的力量,就是股市的辯證法,我們應該及時砍掉虧損,讓盈利奔跑。

五是風險回避效應。我們註意到從年初以來不斷有人唱空股市,每當股市盤中稍有回調和階段性的回抽他們就像驚弓之鳥一樣,指出股指要跌到某點位,甚至要創新低等等,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藝不精,對市場的宏觀面和微觀面把握的不好。更主要的原因是過分放大和誇大股市的風險,任何時候我們都應把風險防範放在第一位,但防風險須落實在具體的操作之中,而不是天天叫喊什麽“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害人害己。因為股市的本質就是經營風險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求利潤最大化。它玩的是概率,股市沒有也永遠不會有讓你放心介入的時候。所以關於風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要靠風險管理的一整套辦法來管理風險。

六是盲目的攀比心理。別人買幾個漲停板賺多少錢,我們只能真心祝賀,若有可能盡量從中學一下人家選股的思路是否值得借鑒。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賺自己能力和運氣範圍內的錢即可,關鍵是看你能否有持續不斷地盈利能力和方法。我們應有虛心向任何人學習的胸懷,不斷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而千萬別盲目攀比。

七是還有過分迷信技術分析,頻繁到上市公司調研,以及賭資效應、翻本效應等心理因素,我就不逐項分析了。

總之,我始終認為做好投資的功課在課外不在課內。若投資者認識不到股市的本質和風險所在,克服不了恐懼和貪婪等人性的弱點和我上面講到的不良心理因素,其結果就會永遠糾結於“買了跌”、“賣了漲”、“虧大了”、“解套了”、“割肉吧”等惡性循環中。尤其是在現今如此複雜的交易環境和大幅波動中,常讓人坐立不安。若投資者不講好心理衛生,再大的牛市都與你無關。不僅對你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投資失利也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就投資而言,沒有任何一套體系完全行之有效。新一輪改革和轉型及制度完善催生的超級慢牛大行情已經展開。機會對我們每一位投資者都彌足珍貴!我們應盡量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和消極情緒。認清大國崛起的大趨勢。認真學習研究,逐步建立適應自己的盈利模式,秉持階段投資和長線投資的理念,堅守安全邊際。力爭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收獲財富,爭取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

心態決定一切!投資其實是一件運用常識的事情,讓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牛市中分享財富和幸福!讓我們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61

安倍新三箭迎戰TPP 農民還是能賺到錢 日本經驗》輸出高檔和牛 將和食推廣到全世界

2015-10-26 TCW

台灣要爭取加入TPP,首先得說服國內農業部門接受高度自由貿易,並減少進口衝擊;同樣是小農經濟的日本,安倍提出「進攻型農業」,夢想、胡蘿蔔與棍子三箭齊發,成功化解了反對派的聲音,日本是如何辦到的?

兩年多前的春天,在靠近日本首相官邸的東京日比谷公園裡,聚集了北自北海道、南至九州的農民們,這群由JA(日本全國農會總會)統領的四千名農民,穿上不同顏色制服,頭上綁著「反對加入TPP」的白布條,抗議場面聲勢浩大。

二○一三年三月十五日,在這場抗爭運動的三天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日本將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歷經兩年半時間,TPP終於在今年十月 五日達成協議,這段期間安倍政權積極調整國內農業部門,不僅消弭了大部分反對派的聲音,甚至讓今年秋收稻米價格上揚,用實績說服農民「加入TPP,還是能 賺到錢」,安倍政權是怎麼辦到的?

第一箭:夢想

利用低關稅,出口日本農產品「日本不是打臨時仗,在決定加入TPP後,應對政策即全面著手施行。」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 的郭永興,觀察日本農業政策多年,他指出:「夢想、胡蘿蔔與棍子,安倍的農業政策也是三箭齊發。」第一箭,安倍先打心理戰,給予農民正面迎戰TPP的夢想 與勇氣。

日本農業深陷保護主義日久,因農戶的耕地不大,不像美國與澳洲屬於大規模粗放農業,生產目的即出口外銷;同為小農經濟的日本與台灣,都深深擔心一旦開放低價農產品進口,國內農產品將遭受嚴重衝擊。

但安倍將「保護型農業」的思路完全扭轉過來,他在一三年五月的政策說明演講中,提出「進攻的農林水產業」理念,政策目標是到二○年時,日本農林水產品的出口金額,要從一二年的四千五百億日圓,提升至一兆日圓;相當於八年內出口金額要翻一.二倍。

「安倍在許多場合都大聲疾呼,必須改變日本農業是弱勢、需要保護的既有想法,呼籲日本農業應轉守為攻,正面迎戰TPP,將自由貿易視為日本農產品以低關稅出口到海外市場的機會。」郭永興解析。

「進攻型農業」成為安倍農業政策的核心哲學,郭永興舉牛肉的進出口為例,根據TPP談判結果,日本進口牛肉關稅必須在十六年內,由三八.五%降到九%;但 同時日本也為出口牛肉到美國的四.四%低關稅額度,爭取從兩百噸開放至三千噸免關稅額度,雖然廉價牛肉將受衝擊,但也能促使日本國內養牛農戶轉攻高級和牛 飼養。

第二箭:胡蘿蔔

提供誘因,補貼戰略性作物農業預算編列更充分反映出「進攻型農業」的特色,事實上,日本從○一年起,連續十二年減少農業預算,但自從宣布加入TPP之後, 一三年當年的農業預算便增加了一二四九億日圓,其中能強化競爭力的公共建設預算占了一六一一億日圓,非公共建設預算則減少三六二億日圓,為擴大農業出口強 化了底氣。

相較之下,台灣政府雖疾呼要爭取成為第二輪TPP成員國,但卻未端出相應的積極政策。根據農委會發布的預算書,一六年農業總預算九五六億元,還較今年的九 八六億元略減三%;以一六年預算來看,光用在福利津貼的支出就有四九五億元,占比逾五成,而用於實質農業發展的預算僅三五二億元。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指出,台灣其實比日本更具出口優勢,目前台灣農產品進口額四千五百億元,出口額一千五百億元,係因加入WTO後讓貿易逆差逐 漸擴大,「但台灣對十二個TPP成員國的農業出口總額,占了整體農業出口總額約五成,進口額占比也是五成;相對日本對其他十一個成員國的農業出口額則占整 體的三成,台灣已有出口優勢。」一四年,安倍政權持續增加農業預算,且射出第二箭 ── 將農業補貼轉至飼料米等戰略性作物。此類似「胡蘿蔔」的政策可收一石數鳥之成效,因日本與台灣相同,養豬業皆為開放自由貿易的重災區,郭永興研究,日本養 豬戶的飼料以進口玉米為主,成本是美國豬肉的兩倍,若改用國產飼料米即可大幅降低成本,一方面提高豬農競爭力,而稻農有意願轉作飼料米,也能減少廢耕農 地。

台灣不見得要仿照日本作法,陳吉仲便提出「沼氣發電」的構想,將養豬業集中在屏東、雲林、彰化三地,引進沼氣發電設備,同時利用豬的排泄物作有機堆肥,「如果成功,一來降低環境影響,二來提升豬農收入,某種程度能因應美豬進口。」

第三箭:棍子

修正法律,重振農業外銷今年開春,安倍射出致命第三箭,通過法律修正,廢除JA對日本全國七百多家地方農協的監督及指導權,農會組織改革促使地方農協必須轉型走向市場,同時展開企業化經營的農林水產相關公司也不斷增加。

舉例來說,日本的「OISIX」食品宅配公司,堪稱網上超市,經營團隊走訪全國,說服一千多家農戶成為供應商,消費者能在網站上購買兩千種以上的蔬果、魚肉、日常食品、醃漬物、甜點、酒類等食品;OISIX更將生意拓展到香港,瞄準兩岸三地市場,意圖重振日本農業外銷。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地產地銷」,在面對瀨戶內海的愛媛縣今治市,有家日本規模最大的農產直販所「彩菜屋」,便是由當地農協經營,五百多坪的賣場 裡,百分之百提供今治市本地生產的蔬果、肉、魚、米,幫助了在地一千三百戶農家,賣不完的蔬果則由彩菜屋收購,提供學校作為團膳服務。

日本第一線的生產者與企業,早已搶先政府腳步,嗅覺到自由貿易不可抵擋的浪潮而做出改變,「但台灣所有的人力、組織架構都在談怎麼生產,我們有很好的生產 技術、生產人力和品質,但卻缺乏行銷、流通到品牌等後段流程。」陳吉仲直指台灣農業的核心問題,認為是產官學界應著力改善之處。

即使台灣沒有加入TPP,但中日韓FTA與其他國家的多邊貿易談判都持續進行,農產品自由化趨勢無可避免,不如自主調整、積極變革,安倍的進攻型農業政策,值得我們參考。

撰文 / 鄧寧、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4

讀Design邊揾到錢,早些放棄吧

在矽谷,幾乎冇人未見過Failwhale這幅插畫,這張作品原來的名字不叫Failwhale,叫 Lifting A Dreamer,是一位美少女怡穎畫的,當時她剛畢業,來自數個國家的好友,陸續邀請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她無法一一赴約,分身乏術心底覺得很遺憾。於是,她想要畫一幅圖來表達自己的祝願和思念,就設計了這幅畫。

這幅插畫在社交網路上立刻引發了極大的反響,傳來傳去,2008年,被當時Twitter公司的創意總監看到了,在一個圖片素材網站上購買了。當時,Twitter還是一家小小的StartUp,只有200萬用戶,這幅畫中的小鳥,和TwitterLogo十分相似。

於是Twitter把這幅圖,作為自己Down機後的404顯示頁面,並給它重新命名The Twitter Fail Whale。隨著Twitter的做大,這張圖被數以億計的社交網路使用者看到,並引發了二次創作的熱潮。如今的Twitter擁有3億幾用戶,他們早己把這插圖當作親人。當鯨魚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在Twitter上給她留言說,「我太喜歡這條鯨魚了!」雖然Twitter Down機,但這條鯨魚讓我覺得很開心。在那個時候Twitter總是為了不讓伺服器死機而忙得焦頭爛額,但當他們把鯨魚圖片放在404頁面上時,這把這個技術錯誤人性化了,也把技術本身人性化了。這讓用戶得以和這家公司建立情感上的聯繫。

陸怡穎(Yiying Lu)就憑這幅畫廿幾歲就登上New York Times, Forbes, Wired, Time, CNN, BBC, Mashable等全球知名媒體。目前的怡穎是頂尖矽谷孵化器500 Startups Creative Director,知名跨國藝術家和設計師,微軟十大創新領袖。

人讀Design,妳讀Design,阿媽話,讀Design揾唔到錢,早點放棄吧,做公務員吧。

陸怡穎成長於上海,大學時,怡穎遠赴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和雪梨UTS深造,主修Visual Art,期間也在Central St. Martins)交換學習,主修廣告和插畫。畢業前,已在JWTMcCann4A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脈網路,未畢業就有Freelance找上門。鯨魚(Whales)和怡穎當時所在的澳洲Wales同音,也能代表她本人;同時它也是一名Dreamer,帶著夢想和祝福;雖然遠隔重洋,但哪怕小鳥的翅膀承載不起,它會自己遊過來。再厚重的夢想,終有登陸的一天。

人讀Design,妳讀Design,阿爸話,讀Design揾唔到錢,早點放棄吧,讀FinanceBig 4吧。

作品上了Twitter及美國主流媒體,怡穎2009年首次到Bay Area,她對Silicon Valley一無所知。她聽說過矽谷,她知道這個地方,知道這裡很多癲佬和白痴,但從未來過,不知道那裡的人是如何工作的,她甚至以為矽谷是一個城市。

她在第一次來到灣區時迅速與矽谷人士打成一片,因為「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


她與500 Startups的始創合夥人Dave McClure的相識也是因為她的作品,Dave就是典型的癲佬和白痴,LinkedIn上對自己的介紹是Trouble Maker,之後,怡穎為許多500 Startups投資的科技創業公司提供設計服務。

Dave後來又發出奪命追魂Call,「Hi,怡穎妳為什麼不搬到美國來呢?我知道妳和我們的很多投資的公司有過合作,妳非常有才華,我見過很多妳的作品了,我照顧妳………」於是Dave就向陸怡穎發出Offer工作邀請。

2015年,這位來自上海妹設計師以創意總監的身份加盟總部位於Mountain View的風投公司500 Startups500 Startups是什麽?看我老博「打一世工才是最大的風險

時至今日,怡穎仍會收到Twitter用戶感謝她創作的Fail Whale留言,這讓她堅信,藝術與設計在本質上就是和創業公司或技術無法剝離,因為技術為人們的需求服務,而藝術為人們的情感服務。

2007年以來,她的客戶包括DisneyPepsi,微軟、ExpediaSony等全球知名企業。差不多90%的設計工作都是通過認識的人口口相傳獲得的。她相信只要作品好,好客戶會找到你的。


這些機會永遠不會屬於妳的,因為,讀Design揾唔到錢嫁,早點放棄吧。(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84

讀Design邊揾到錢,早些放棄吧(二)

Content is King是標基1996年講過的一句話,當時新興的互聯網行業缺少競爭對手,好的技術和產品不會被埋沒。作為一名日常和科技公司打交道的設計師,怡穎說, Content is King, Engagement is Queen

技術和內容固然非常重要,但她認為擁有優秀的藝術設計和創意用戶體驗,才夠促進品牌與客戶的互動,從而加深顧客忠誠度,成為企業利潤的真正源泉。

startup完善視覺形象方面,怡穎已經很有心得。她有一篇文章7 Design Hacks to Improve Your Startup Logo Designs,分享了她的個案。500 Startups分佈於25個國家,投資了1700餘家startups。怡穎的工作量也很大:對外,她要負責公司品牌的塑造和宣傳;對內,她跟進完善每一家初創公司的視覺形象。




真正傑出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那種有出色的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交互介面(UXUI)設計的公司。就拿Airbnb來說吧。他們的3個創始人都有設計背景。Airbnb成功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因為這是個很好的平臺,這是個很好的商業項目,還因為它的UXUI非常簡單容易上手,瀏覽方便。而且這個品牌真的能夠與客戶形成互動。

在陸怡穎的LinkedIn她說自己目前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Branding:幫助新興或較成熟的創業公司、大公司通過創意行銷、產品設計和有效的品牌化策略擴大消費者群。在一次與Forbes的採訪中,她稱自己的使命就是「用藝術和設計助力科技創業公司」。怡穎的設計充滿奇思妙想,總是能把科技和流行文化融合得天衣無縫。

2014年,怡穎曾為一家叫做Visually的創業公司做過創意方案,把這個主題形
象化和趣味化,幫助他們在西南偏南(SXSW,美國最著名的媒體音樂互動大會)獲取了大量關注和互動。  




怡穎在設計前與VisuallyCMO and CEOSkype上開了一個Brainstorm會,討論如何在大會3天時間內,通過有趣的禮物、T恤、道具來吸引更多的觀眾來和Visually的十名到場員工交流。怡穎一直在默默聽著Visually的兩位各抒己見,在她意識到他們一直不停地在說Content is King時,她的腦海中靈光一閃:既然內容為王,為什麼我們不把這個概念具象化、把它變成一個具體的角色呢?於是她設計出了一個仿佛從撲克牌中走出來的國王形象,並設計了一系列國王道具(比如國王的王冠、鬍鬚、權杖和鑽石,既暗合了內容為王的概念,又體現出了趣味性。
 
那場創意行銷非常成功。在大會上不停的有參展者來到Visually的展臺前,擺弄怡穎設計的道具,並在攝像頭前Selfie合影留念,創作出更多的影像內容。對這家公司來說,更好的消息是它們很快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投資。

無論一家公司所做的東西有多好,如果沒有Branding,就無法和公司產生聯繫,就不會用它的產品。

設計師除了掌握設計必備的PhotoshopIllustratorAdobe Acrobat以外,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程式設計知識,比如HTML5,會程式設計的一個額外好處,是能夠更好地融入科技公司的文化,獲得Programmer的尊重。

關於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陸怡穎給出了如下建議。

1.      Follow your heart,做讓自己興奮的事,多多旅行。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在做自己熱愛的事,你總會找到自己的價值的。

2.      多多實踐,避免做出華而不實的設計。多和別人交流,特別是負責印刷的人。去親眼看看他們是如何工作的,拜訪他們的工作室。這能讓你的設計受益匪淺,而別人也會更喜歡你,因為你尊重他們的工作,為他們的工作難度考慮。

3.      不能忘記自己的根。


不過,我勸妳們還是早早放棄吧,Design邊揾到錢丫跟我們落場炒埋一份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14

51萬奪維園年宵食檔賺唔賺到錢?

1 : GS(14)@2011-11-10 23:48: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787905
近銅鑼灣入口的「吸金」大型熟食檔是全場焦點,底價 29萬多元,經過近 5分鐘競投、 14口承價,劉先生以「天價」 51萬成交,是近 10年來最高的競投價。他認為競投價偏高,「預期之外,最初預 40萬」,該檔將賣地道小食,如魚蛋、燒賣等,但不肯透露零售價,亦不評論會否比以往熟食檔賣得更貴。此外,兩檔近天后入口的小型熟食檔,每個底價逾 15.5萬元,則分別以 34.5萬及 21萬成交,比上年競投價 36.5萬及 28萬下跌。
...

小型食檔料生意 100萬才回本

主打內地市場的天王食品環球營運經理鄧一輝,對 34.5萬成交價亦表滿意,但指要 100萬營業額才有望回本。他說來年將在港推出健康小食,年宵會試賣低糖低鹽產品,又會有「廿蚊 10粒魚蛋」,更指政府派 6,000元,可令市民在年宵的消費力大增。有熟食檔「行家」則表示,由於年宵及工展會只相隔兩周,故不少人會兩選其一,令熟食檔競投氣氛一般。


2 : 清風詩人(3217)@2011-11-11 01:05:11

今年我第一次玩 希望到時見到大家smiley
3 : KENLIN(17685)@2011-11-14 01:51:40

年廿七做到年三十, 如果100個生意額打和, 150個應該有賺, 3晚做150, 即每晚做50個, 每人平均消費額40蚊, 每晚要做1250個客, 每晚開檔下晝5點至零晨5點, 即每個鐘要做104個客!真係唔知點做。個老闆應該唔只開一檔, 圍曬成個場既熟食, 咁就可以用的平檔賺, 貴檔散貨
4 : 龍生(798)@2011-11-14 18:56:14

一定有錢賺的,

越夜生意仲要越好....

同佢放心啦, 咁多年都未聽過有人蝕錢...

真係蝕錢先係奇聞....

順帶講少少, 年花又係另一樣一定賺硬的東西...

當然要有少少基本行內知識

盲毛真係會死, 有個識識地既人LEAD住, 一定無得輸
5 : GS(14)@2011-11-14 20:50:28

3樓提及
年廿七做到年三十, 如果100個生意額打和, 150個應該有賺, 3晚做150, 即每晚做50個, 每人平均消費額40蚊, 每晚要做1250個客, 每晚開檔下晝5點至零晨5點, 即每個鐘要做104個客!真係唔知點做。個老闆應該唔只開一檔, 圍曬成個場既熟食, 咁就可以用的平檔賺, 貴檔散貨


是咪即是一堆人用幾個名租鋪
6 : GS(14)@2011-11-14 20:50:36

4樓提及
一定有錢賺的,

越夜生意仲要越好....

同佢放心啦, 咁多年都未聽過有人蝕錢...

真係蝕錢先係奇聞....

順帶講少少, 年花又係另一樣一定賺硬的東西...

當然要有少少基本行內知識

盲毛真係會死, 有個識識地既人LEAD住, 一定無得輸

點賺法,講講先
7 : 龍生(798)@2011-11-14 22:44:52

呢幾日病左, 唔打大長篇

即係賣花咁簡單, 識做賺硬的..., 爭在多定少

但只限維園

賺硬之說同樣適用於熟食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56

美國開放工作假期台妹:賺唔到錢但幾好玩

1 : GS(14)@2016-11-13 11:32:34

出國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已經不是新鮮話題,許多年輕人覺得一生一定要實行一次,青春才不會留白。不過,除了早期熱點澳洲、紐西蘭之外,近年許多人也選擇來美國打工兼旅遊,體驗異國人生。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不同於多數國家給予一年的簽證,美國工作假期僅開放每年的6月至9月,讓打工學生來工作三個月;而且需要具備「在學學生」或「應屆畢業生」身份,只能透過代辦公司申辦,無法以個人名義申請。雖然聽起來條件較為嚴苛,但令參加者的背景相對簡單直接,而且工作時間也比較短,仍然吸引許多學生報名。《蘋果》在洛杉磯採訪到兩名來工作假期的同學,日前已經完成打工任務的她們,決定結伴一起「壯遊美國」,實際看看美國的不同角落。她們已花了一個月從紐約、芝加哥以及其他城市一路向西行,最後一站就是五光十色的L.A.。剛從大學畢業的姿螢覺得來美工作假期是非常好的決定;一開始她是透過同學的介紹得到相關資訊,申請之後來到威斯康辛州擔任酒店服務的工作,負責打掃房間。她認為美國工作假期的嚴格條件有助於篩選前來工作的人,讓身為女生的她覺得很安心。在打工過程中,姿螢遇到了許多來自中南美洲的同事,雖然常有語言不通的情形,但是都非常好相處,也讓她練就了一身溝通的好功夫。她曾經遇過客人在酒店房內吸毒,還驚動警察上門拘捕,讓她印象深刻。另一位女生瓊文則擔任救生員,記者見她略顯瘦弱的外型,實在很難想像她怎麼勝任這份工作。但厲害的是,她說最難忘是曾救過體重超過100公斤的美國大漢;她表示,其實救人有很多技巧,不是只靠蠻力。當時這名壯漢在泳池中溺水站不起來,她就利用浮棒順利將他拉起來。在美國待了快四個月的時間,姿螢與瓊文都大力推薦同學來打工度假,她們都認為「來打工旅遊,越偏僻的地方越好」。瓊文說她很喜歡美國的環境,來打工雖然賺不到太多的錢,卻能夠賺到滿滿的回憶,也能獲得許多實用的經驗。從搜尋資料、接洽代辦、練習英文面試,到實際在美國生活都「讓我學習如何獨立思考與生活」。姿螢則說,「這是一個特別的經驗,用少少的金錢遊遍美國」,「大家都應該來看看!」話你知:學生到美國工作假期,是與美國政府合作發出J-1簽證。因此與學生簽約的雇主都會是合法的廠商,比較不用擔心類似在其他國家打黑工被剝削的風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3/198323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