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印尼國家搜救中心負責人表示,搭載著162人的亞航航班很可能沈入海底。
印尼國家搜救機構負責人Bambang Soelistyo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根據我們收到的坐標以及墜落地點位於海上的評估,目前的假設是飛機已經沈入海底。這是我們初步的判斷,根據我們搜索的結果,這種判斷可能改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稱,降準降息能在短期內改善預期,但新增資金未必流向實體經濟,可能流入股市,對實體經濟刺激作用有限。
據新華網報道,劉世錦在24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說,不應把改革和刺激對立起來,如果經濟增速下滑過快的時候,該刺激還是要刺激,但一定要明確,這種刺激是為了不讓經濟增速下滑過快,讓轉型比較平穩,但刺激改變不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大趨勢,也不能夠解決很多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劉世錦說,“刺激”在經濟學上是一個中性概念,不能把刺激和改革對立起來,也不能將“刺激政策”負面化。當前,財政政策相對有效,要通過增加政府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終端需求,特別要註重提高投資的有效性。
他說,中國經濟在轉入中高速增長期後,要研究和確定反映新常態下發展質量的指標,例如按照“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的要求,形成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切實可行的指標。然後,以質量指標倒推速度指標。
劉世錦認為,與發展質量相對應的速度有一個合理區間,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發展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當增速出現快速下滑苗頭時,適度的刺激政策仍是必要的。但要明確刺激政策只有助於恢複短期平衡,並不能解決中長期結構問題。轉型期推出刺激措施的目的是“托底”,防止經濟增速嚴重偏離潛在增長率,損害發展質量,而非“推高”,重返高增長軌道。
他表示,關於中國經濟“通縮風險”的問題近期被拋出。中國即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縮,也只是“非典型通縮”或者“結構性通縮”,和美國等成熟市場經濟相比是有根本性區別的。這種“非典型通縮”不是通常意義上由貨幣供給不足引起的,而是由於終端需求放緩導致的供給側過剩產能調整引起的。
劉世錦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歷史性拐點。“城鎮居民住宅的歷史需求峰值是1200—1300萬套,這個數字2014年就已經達到了,達到了之後就會出現逐步走平、逐步下行的態勢,所以我們的觀點非常明確,中國房地產正處於歷史性的拐點。” 劉世錦說。
對於房價的走勢,劉世錦認為,從全國來講,房價整體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房價的變化會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現在這個制度之所以運行這麽差,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錢沈在下面兩千多個縣里。
28%全都進入個人賬戶以後,就完全變成了產權明晰的個人資產了,一下子就可以上解到中央層級進行管理,不存在統籌層次低的問題。
南方周末:為什麽一定要這麽設計成全賬戶?全賬戶NDC方案是否取消了共濟性?
鄭秉文:全賬戶NDC方案里由繳費形成的社會統籌部分就沒有了,我們又另外創造了一個系統,是以2013年財政對城鎮職工的投入3200億元為基數,相當於當年社平工資的5%,每年指數化增長。這樣的社會統籌就跟以前性質不一樣了,以前是來自雇主繳費,現在是財政轉移支付,也沒有資金池,每年支付多少就轉移多少。沒有形成資產池有很多好處,首先它與地方利益分隔開,是現收現付的,不存在資產池的管理問題。同時也沒有增加財政的負擔,財政拿的錢不多,相當於GDP的0.6%。
我們現在這個制度之所以運行這麽差,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錢沈在下面2000多個縣里。全國總共3萬億元結余,實際上一分錢看不到,全在地方手里把得死死的,也不能投資。改成財政轉移支付後,就徹底消滅了地方割據的現象。
28%全都進入個人賬戶以後,就完全變成了產權明晰的個人資產了,一下子就可以上解到中央層級進行管理,不存在統籌層次低的問題。
還有個好處,這個制度還是統賬結合,又跟新農保完全一致了。新農保的每個月55塊錢是來自財政轉移支付的,賬戶里是個人繳費形成的,跟現行城鎮職工的不同僅在於沒有雇主繳費的部分。這樣就為公共財政的公平性創造了條件。
南方周末:你從何時關註NDC,為何決定把它引入中國?
鄭秉文:NDC一出來我就註意到了,第一個搞NDC的國家是1995年的拉脫維亞,真正引起世行重視是2000年瑞典運行之後,瑞典的制度精細、嚴謹,世行組織了幾次專家學者去考察研討,2010年第二次會我去了。
這個辦法符合中國國情,比如它融資方式現收現付可以避開不成熟的資本市場,避免投資失敗;避免龐大的轉型成本,因為做實賬戶需要天量的資金;有非常好的便攜性;非常好的激勵性,多繳多得,賬戶清晰透明,本金利息一目了然等等。
南方周末:對於中國的現行體制,如果早年下決心變現國有資產一舉做實個人賬戶,結果是否不一樣?
鄭秉文:你說得對,但對了一半。國際上解決轉制成本就三種方式,一是私有化,二是發行認購券,三是變現某一種資源。假設我們做實了,實現了真正的部分積累制,制度可以運轉起來。但同時我們將遇到一場災難,做實的這些資產都變成了沈沒成本,不可收回,形成巨大的福利浪費和損失,幸虧沒有做實。因為中國的特殊情況是,改革開放之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增長太快,養老金投資效率追不上,福利損失太大。
南方周末:如果從一開始不搞個人賬戶,就搞現收現付呢?
鄭秉文:那另一方面又會出問題,計劃生育政策下,老齡人口增長太快了,完全現收現付馬上就贍養比提高,要麽待遇降一半,要麽繳費增一倍,到最後也會出大問題。
要使兩方面的優勢結合,就是NDC。它一個核心的優勢就在於,繳費是與人的生命周期聯系在一起的,把老齡化這個因素自動內嵌到制度里面去了。老齡化來臨時,NDC給你選擇,或是提高繳費率,或是降低待遇,或是延遲退休,或是財政介入,它給你預警。而現收現付不是,它是個非精算型的政治承諾,不管你運作的績效,不管你財政情況。
假設明年是改革元年,養老金結余應該是3.4萬億,我們假定這3.4萬億馬上就封閉運行,以此為基準,投資收益率假設是5%,算到2087年,當這個制度出現不平衡時,緩沖基金介入,那時候緩沖基金已經超過100萬億了。緩沖基金是繳費形成的,跟財政沒關系,完全靠制度自己精算平衡。
南方周末:但如果不取消可繼承,NDC是否也難以持續?
鄭秉文:是有這個問題,標準的NDC是不繼承的,因為它是個遵循大數法則的保險制度,靠短壽補長壽實現自我平衡。如果不是這樣,這個制度從誕生第一天就有風險。風險有多大呢,非常慶幸的,我們測算的結果風險不是很大,但這里涉及到修法。瑞典的做法是短壽的人的個人賬戶資產,用於同齡組的高壽者。
名詞解釋:
DB:現收現付制。由德國在120年前創立,即政府向企業和職工征繳養老保險金,用於支付當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它是待遇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繳費時已確定未來自己的養老金水平。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應對老齡化時缺乏彈性。
DC:個人賬戶制,又稱基金積累制。為克服DB制的弊端,由世界銀行的一些專家設計,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國家給每個參保人建立個人賬戶,實賬積累自己的養老金,退休後多繳多得。同時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到資本市場上投資增值。它是繳費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的養老金水平取決於自己的繳費積累和投資損益。好處是更顯公平、更具激勵性、資金效率更高,弊端是運行成本高、共濟性差、資金投資有風險。
NDC:個人名義賬戶制。介乎上述兩者之間,在融資方式上它是現收現付制,在計發方法上,它又是繳費確定型。NDC的個人賬戶中沒有實際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結合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等因素,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計發標準,同時不可繼承。是1998年誕生的一種歷史最短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有瑞典等歐亞7國實行。
現在這個制度之所以運行這麽差,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錢沈在下面兩千多個縣里。
28%全都進入個人賬戶以後,就完全變成了產權明晰的個人資產了,一下子就可以上解到中央層級進行管理,不存在統籌層次低的問題。
南方周末:為什麽一定要這麽設計成全賬戶?全賬戶NDC方案是否取消了共濟性?
鄭秉文:全賬戶NDC方案里由繳費形成的社會統籌部分就沒有了,我們又另外創造了一個系統,是以2013年財政對城鎮職工的投入3200億元為基數,相當於當年社平工資的5%,每年指數化增長。這樣的社會統籌就跟以前性質不一樣了,以前是來自雇主繳費,現在是財政轉移支付,也沒有資金池,每年支付多少就轉移多少。沒有形成資產池有很多好處,首先它與地方利益分隔開,是現收現付的,不存在資產池的管理問題。同時也沒有增加財政的負擔,財政拿的錢不多,相當於GDP的0.6%。
我們現在這個制度之所以運行這麽差,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錢沈在下面2000多個縣里。全國總共3萬億元結余,實際上一分錢看不到,全在地方手里把得死死的,也不能投資。改成財政轉移支付後,就徹底消滅了地方割據的現象。
28%全都進入個人賬戶以後,就完全變成了產權明晰的個人資產了,一下子就可以上解到中央層級進行管理,不存在統籌層次低的問題。
還有個好處,這個制度還是統賬結合,又跟新農保完全一致了。新農保的每個月55塊錢是來自財政轉移支付的,賬戶里是個人繳費形成的,跟現行城鎮職工的不同僅在於沒有雇主繳費的部分。這樣就為公共財政的公平性創造了條件。
南方周末:你從何時關註NDC,為何決定把它引入中國?
鄭秉文:NDC一出來我就註意到了,第一個搞NDC的國家是1995年的拉脫維亞,真正引起世行重視是2000年瑞典運行之後,瑞典的制度精細、嚴謹,世行組織了幾次專家學者去考察研討,2010年第二次會我去了。
這個辦法符合中國國情,比如它融資方式現收現付可以避開不成熟的資本市場,避免投資失敗;避免龐大的轉型成本,因為做實賬戶需要天量的資金;有非常好的便攜性;非常好的激勵性,多繳多得,賬戶清晰透明,本金利息一目了然等等。
南方周末:對於中國的現行體制,如果早年下決心變現國有資產一舉做實個人賬戶,結果是否不一樣?
鄭秉文:你說得對,但對了一半。國際上解決轉制成本就三種方式,一是私有化,二是發行認購券,三是變現某一種資源。假設我們做實了,實現了真正的部分積累制,制度可以運轉起來。但同時我們將遇到一場災難,做實的這些資產都變成了沈沒成本,不可收回,形成巨大的福利浪費和損失,幸虧沒有做實。因為中國的特殊情況是,改革開放之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增長太快,養老金投資效率追不上,福利損失太大。
南方周末:如果從一開始不搞個人賬戶,就搞現收現付呢?
鄭秉文:那另一方面又會出問題,計劃生育政策下,老齡人口增長太快了,完全現收現付馬上就贍養比提高,要麽待遇降一半,要麽繳費增一倍,到最後也會出大問題。
要使兩方面的優勢結合,就是NDC。它一個核心的優勢就在於,繳費是與人的生命周期聯系在一起的,把老齡化這個因素自動內嵌到制度里面去了。老齡化來臨時,NDC給你選擇,或是提高繳費率,或是降低待遇,或是延遲退休,或是財政介入,它給你預警。而現收現付不是,它是個非精算型的政治承諾,不管你運作的績效,不管你財政情況。
假設明年是改革元年,養老金結余應該是3.4萬億,我們假定這3.4萬億馬上就封閉運行,以此為基準,投資收益率假設是5%,算到2087年,當這個制度出現不平衡時,緩沖基金介入,那時候緩沖基金已經超過100萬億了。緩沖基金是繳費形成的,跟財政沒關系,完全靠制度自己精算平衡。
南方周末:但如果不取消可繼承,NDC是否也難以持續?
鄭秉文:是有這個問題,標準的NDC是不繼承的,因為它是個遵循大數法則的保險制度,靠短壽補長壽實現自我平衡。如果不是這樣,這個制度從誕生第一天就有風險。風險有多大呢,非常慶幸的,我們測算的結果風險不是很大,但這里涉及到修法。瑞典的做法是短壽的人的個人賬戶資產,用於同齡組的高壽者。
名詞解釋:
DB:現收現付制。由德國在120年前創立,即政府向企業和職工征繳養老保險金,用於支付當期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它是待遇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繳費時已確定未來自己的養老金水平。好處是運行成本低,弱點是應對老齡化時缺乏彈性。
DC:個人賬戶制,又稱基金積累制。為克服DB制的弊端,由世界銀行的一些專家設計,並於1980年代在智利等拉美國家付諸實踐。國家給每個參保人建立個人賬戶,實賬積累自己的養老金,退休後多繳多得。同時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到資本市場上投資增值。它是繳費確定型制度,即參保人的養老金水平取決於自己的繳費積累和投資損益。好處是更顯公平、更具激勵性、資金效率更高,弊端是運行成本高、共濟性差、資金投資有風險。
NDC:個人名義賬戶制。介乎上述兩者之間,在融資方式上它是現收現付制,在計發方法上,它又是繳費確定型。NDC的個人賬戶中沒有實際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賬,結合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等因素,作為將來養老金的計發標準,同時不可繼承。是1998年誕生的一種歷史最短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有瑞典等歐亞7國實行。
蘋果公司日前宣布將在丹麥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新的數據中心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並且過剩的熱量將被回收並用於當地供熱系統,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我熱情歡迎蘋果公司投資丹麥,這是對丹麥經濟有著顯著促進的利好消息。類似投資證明丹麥擁有平衡宏大的環保能源政策和世界級的商業環境的能力。” 丹麥貿易與發展大臣莫恩斯·延森(Mogens Jensen)說。
丹麥的綠色能源政策以及強有力的清潔技術集群都是這個投資決定的重要因素。“蘋果被廣泛認為是全球領先的科技服務公司,長久以來發展和提供前沿產品和服務。我很高興丹麥能為蘋果提供有創意、能可持續發展的和環保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莫恩斯·延森說。
蘋果將會在接下來10年內在丹麥維堡市建立這個新的數據中心,與此同時在愛爾蘭建造一個相似的數據中心。這兩個數據中心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投資總價值接近20億歐元,是蘋果迄今為止在歐洲最大的投資。
“這項投資不僅肯定了丹麥在綠色方案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世界領先的地位,更說明了我們是一個對投資非常友好的國家:我們為全球創新公司提供富有吸引力的商業機遇。”莫恩斯·延森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周二在北京兩會期間向記者表示,中國7%的增長率是合理的。 中國的增長率不能過低,因為這會導致財政金融風險和失業率上升。
不過劉世錦同時強調,今年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達到7%增長率這一目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在達沃斯論壇上曾強調,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在合理的水平內運行。而對於今年中國增長,李克強表示,
中國經濟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數增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長,經濟規模增量也達到8000多億美元,比五年前增長10%的數量還要大。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1月初也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還是寒意未除,從趨勢上看仍將下行,全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保7爭7.5%”的關鍵是貨幣政策松動。
除了中央高層外,地方政府也對保7采取了各自的行動。比如中西部地區以基建作為主要驅動力,北京和上海則把科技創新作為密集,江蘇和浙江則是電子商務、信息、旅遊等消費熱點的代表。
同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表示,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未來將保持穩定。易綱同時還是外匯管理局局長。他在政協會議前表示,人民幣如今已進入雙向波動期,但基本面持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從長期看,人民幣將是一個穩定的貨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開張還不到一個月的雅虎北研新餐廳,或將面臨史上最短的一次開業——因為剛剛邁入20周歲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雅虎,在3月18日做出關閉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的決定。
當天,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在一份聲明中稱,將整合其業務,與包括雅虎總部在內的其他團隊合並。雅虎方面稱,將“公平、公正地安排受到影響的員工,協助他們度過這個時期”。
而雅虎北研留下300多名在搜索、廣告和個性化服務等人才,成為了國內IT企業的爭搶對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小米、美圖、去哪兒、蘑菇街、京東等公司向人才拋出了橄欖枝。
曾聚焦平臺級產品開發
今年的3月2日是雅虎成立20周年的日子。這一天,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號召3400名雅虎員工聚集在加州森尼韋爾公司總部,齊聲用嶽得爾民歌的唱法呼喊“Yahoo”音節,創造出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就連納斯達克周一開盤時的鐘聲也換成“Yahoo”的調調。
同一天,位於北京清華同方科技廣場的雅虎北研中心,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新餐廳正式運營,並舉辦了一場“唯美食與夢想不可辜負”的慶祝活動。
但半個月後的一則公告,或許來得太過突然。按照雅虎方面的說法,雅虎北研中心將與雅虎總部的其他團隊進行合並。此外,也有員工透露,雅虎對員工提出了“N+4”的賠償,但具體的賠償方案有待進一步確定。
事實上,盡管雅虎目前在中國市場並沒有具體的產品推出,但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在雅虎全球的戰略地位卻十分重要。
在官方介紹中,雅虎北研將其研發戰略概括成“核心力量•全球影響”八個字——研發真正的核心技術與產品,成為公司創新的支柱性力量,產品為全世界8億雅虎用戶所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09年6月的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是由美國雅虎公司全權負責運營的研發機構,它承擔了雅虎全球主推的個性化推薦、廣告平臺、智能推薦平臺、雲計算平臺等四個平臺級產品的開發。
此前,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創始人兼總裁張晨曾介紹,早年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基本可以說是“邊邊角角”的地帶,很少有將核心產品或業務重點放在中國區的,這對於招來的很多中國的一流人才來說,絕對是人才的浪費。而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已經成為雅虎全球創新引擎,都是聚焦在平臺級產品的開發。
而雅虎北研的團隊,被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為“Really Smart Guys”,其研發團隊中85%的員工都擁有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42%的員工都來自中國排名前十的高等學府,20%的員工擁有海外背景。
近年來雅虎北研的研發成果也得到了雅虎總部的認可。例如付費搜索Sponsoredsearch team團隊在2011年,targeting workbench團隊在2012年,Slingstone和Daily Yahoo團隊在2013年,都獲得了雅虎全球的“Super Star”大獎。
裁員背後:股東博弈與成本壓力
在外界看來,雅虎北研關閉的背後,與雅虎CEO梅麗莎·梅耶爾和股東之間的博弈密切相關。
此前,專門進行激進投資者活動的機構組織Starboard Value的Jeff Smith購入了大量的雅虎股份,成為了雅虎的激進投資者(activist-shareholder),並持續敦促雅虎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削減成本,剝離其在雅虎日本的股權,專註廣告業務等。他曾致信梅耶爾說,深度裁員有望為公司節約成本10億美元。
在今年1月底,雅虎將持有的15.4%阿里巴巴股份剝離,組建新公司SpinCo;雅虎將保留目前運營的業務外加35.5%的雅虎日本股份。而分拆方案就是由Starboard Value提出,並要求雅虎縮減2.5~5億美元的運營成本。
上述拆分計劃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才能完成。交易完成後,股東們將以自己的方式把阿里巴巴的股份兌現出來。“如果能夠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把市值提現出來,無疑這個新公司會是成長最快的創業公司”,梅耶爾在財報會議上說道。
事實上,自從2012年主導雅虎以來,梅耶爾一直承受著削減成本的巨大壓力,伴隨於此的是過去幾年間不斷的全球裁員。與此同時,雅虎的財報也並不算靚麗。今年年初,雅虎公布的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雅虎第四季度營收為12.5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2.66億美元下滑1%;該季度凈利潤為1.6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48億美元下滑52%。
外界猜測,梅耶爾希望上述拆分交易完成時,把雅虎的核心業務打造成一個更加節約成本的構架。
此次雅虎北研的裁員,也被視作是其全球裁員計劃中的一部分。公開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雅虎已經持續在其遍布的66個國家和地區低調裁員。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間,雅虎裁員人數達到了6000人。就在上個月,雅虎剛剛在加拿大進行一輪裁員。
而從雅虎北研關閉,到此前Adobe關閉中國研發分公司,微策略、紅點、Zynga、諾基亞、思科等先後對中國業務進行了調整。而留下的人才也成為了國內IT企業的爭搶對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小米、美圖、去哪兒、蘑菇街、京東等公司向他們拋出了繡球。
我們發現了以下變化:
一,店鋪總數減少,“兼並”時代來臨。
二,餐飲比例進一步增加,服裝店紅旗不倒。
三,個人房東居多,租金漲幅霸道。
四,受益於O2O的樓內店越來越多。
經歷了電商的沖擊和高房租的壓榨,五道口的店鋪依然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2013年1月刊,我們在“五道口專題”中把店鋪劃分為三類:剛需類店鋪、體驗類店鋪、便利類店鋪。同時,得出三個結論:第一,高房租會驅逐本小利薄的剛需小店如“驢肉火燒”等;第二,體驗類店鋪可與電商共生;第三,便利類店鋪將被電商取代。時隔兩年,這些結論都被驗證:“驢肉火燒”不見了;逃立方等體驗類店鋪借助網絡培養起顧客群,實現線下擴張;售賣標準化產品的Green Tree便利店關門大吉。如今,在移動互聯網和O2O時代,五道口又將誕生哪些新預言?
開店,依然很難。這不是在唱衰實體店,而是開店的門檻越來越高,開好一家店愈發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撐。時隔兩年,《創業家》再次走訪五道口商圈。房租和人工成本繼續攀升,移動互聯網和O2O炙手可熱,還好,大部分的實體店還沒有消失,留下來的都有值得深挖的亮點。
沒有人再談起馬雲和王健林的億元賭局,電商和實體店的關系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過了潮水退去的陣痛,實體店調整姿勢,積極擁抱互聯網和O2O。更多的店鋪經營者開始苦練內功,錘煉供應鏈、產品和服務。
生意更難了,但不要低估實體店
從中關村東路東側出發,在財經東路結束,還是1151步的路程,只是沿途的風景變了很多:很多熟悉的店鋪消失,一些新的店鋪湧現。兩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五道口滄海桑田,但這里的實體店格局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店鋪總數減少,“兼並”時代來臨。在上述這段路程里,2012年底的店鋪數量是198家,現在是165家,兩年其間共有234家店鋪死亡。這些撤離的店鋪中,有的被迅速補位,有的則被實力更強的店“兼並”,總之,大店越來越多。比如,上次走訪的牛奶糖,——這家位於華清嘉園底商地下一層的服裝店,現在已經不複存在,店鋪原址被並入一家叫都市麗人的店中。後者所在的公司已於去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
店鋪數量減少的另一原因是,去年海澱區為了評選北京市文明城區,強制關停了證件不件、以及開在違章建築中的店鋪。清華東門旁邊小胡同里的“驢肉火燒”就不幸“躺槍”。兩年前,驢火的該店主人曾預感門店可能會因租金過高而死掉,卻沒有料到最後死於違建。
餐飲比例進一步增加,服裝店紅旗不倒。五道口的店鋪覆蓋了餐飲、服裝、零售、美容美體、休閑娛樂、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常見業態。2012年底,占比最高的是餐飲商家(含咖啡店、酒吧),比例是36.9%,現在這一比例提升至46.7%,是所有業態中漲幅最高的。餐飲行業受電商沖擊小、承租能力相對較強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兩年前,服裝店的比例為20.2%,店主正為淪為電商的“試衣間”而苦惱。兩年後,服裝店的數量少了很多,比例也下降至14.5%,但依然是五道口商圈的常見店鋪。這期間消費者的網購習慣也在改變:服裝看似是標準品,實則上身後個體差異極大,越來越多的顧客更希望通過試穿體驗買到更合體的衣服。像以純、羅賓漢、聖迪奧這樣的店鋪與其說受制於電商,不如說死於無序擴張。而紅英、風之羽翼之類的買手制店鋪,則以差異化優勢逐漸在五道口立足。
個人房東居多,租金漲幅霸道任性。五道口商鋪的歸屬房東有兩類,分別是個人房東和法人房東。法人房東的數量不多,主要是東源大廈和東升大廈。絕大多數沿街商鋪和華清嘉園的樓內店的房東均是個人。相比較統一管理的商業街和購物中心,個人房東居多的五道口店鋪飽受租金的不合理上漲之苦。
Green Tree曾是五道口一帶很有名的韓國商品便利店,生意還不錯的它卻在去年下半年突然關閉,據傳租金從每年五六十萬飆升至100多萬;棗糕王陳立火了,他的房東也眼紅了,幾年來多次漲租;即使地理位置不怎麽好的樓內店,租金也高得嚇人。2nd Place,一家藏在華清嘉園樓內、需要靠門牌號識別的日式酒吧也在去年撤離。3年內它的租金從每年每平方1萬元漲至1.43萬元,店主為此每年要多付出40萬元左右的成本。
受益於O2O的樓內店越來越多。正當沿街店鋪苦於上漲的租金和摸不透的客流量時,那些藏在樓里的店鋪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他它們通過團購等互聯網渠道導流,聚集口碑,繼而吸引更多的顧客。利用互聯網,讓這個良性循環形成的時間急劇縮短。
東升園公寓11號樓一單元,左手盡頭是一家看上去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民宅,走進去卻別有一番天地。這是一家提供聚會場所的“頑主轟趴(Home Party)館”,“頑主轟趴館”提供桌遊、臺球、KTV、廚房DIY、家庭影院、X-box體感遊戲等多項娛樂設施,完全靠口碑和團購網站導流。它在大眾點評上的得分是四星半。
逃立方、彩色熊貓證件照這些我們上次重點走訪的樓內店,現在依然活得不錯。逃立方在行業競爭激烈的2014年,依然獲得了200萬元的利潤。彩色熊貓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相比兩年前,它的營業額、面積和員工數等幾個指標都翻了倍。
雖然絕大多數店鋪的生意越來難做,但實體店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2014年實體門店普遍遭遇客流量下降,銷售增幅減緩,有的門店甚至出現了銷售下降的情況;。而埃森哲同期的調研卻令人驚訝:未來計劃更多通過實體店購物的消費者比例從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表示實體店“非常方便/方便購物”的客戶達到93%,遠高於網絡和移動設備。
兩者的結論並不矛盾。電商崛起的前十年,正是中國零售業和餐飲業發展的黃金期,是彼時的風口。只要占據了好的地理位置,大多數店鋪哪怕經營再粗放,也能活得不錯。所以當紅利期遠去,在遭遇成本上漲、電商分流的情況下,“裸泳”的店鋪被淘汰出局再正常不過了。
而再牛的電商和O2O,也無法替代消費者逛街時尋找、品鑒、試用、比較的樂趣。齊家網高級副總裁毛新勇提到,過去經營者把門店和展廳看作是負資產,現在卻出現了“反展廳”現象,即互聯網成為實體店的線上展廳,承擔起將消費者引導至線下的功能,這對那些需要用戶體驗的行業尤為重要。
活下來的店,秘訣有兩條:好商品和好服務
即使沒有人認為實體店不會滅絕,但技術飛速進步,線上的購物體驗越來越貼心,實體店要站穩腳跟,第一要出售顧客真正需要的商品,第二要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
先說商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其實並不是在選擇渠道,而是在尋求價值,商家最終要回到行業的本質上,即重視商品經營和顧客經營。歐美電商對線下渠道的沖擊極小,主要原因就在於實體店的基本功紮實,顧客在線下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商品,且價格合理。
那麽,街邊店怎麽做商品?兩年前,可多生活館剛剛在五道口開業,現在店里大部分時間都擠滿了顧客。這家店出售精致的家居用品和工藝品,價格相對較高。其敢於“高價”的底氣在於,這些用品均由買手精心選購而來,差異化明顯,質感極強,你很難在網上找到同款。
與吃有關的商品亦需要用心。棗糕王陳立至今依然親手調配原料,經過多年摸索出了控制棗糕發酵程度的方法,以保證最好的口感。這兩年,找他加盟的人依然很多,但他只傳授技術,不肯開加盟店,怕無法保證產品的穩定性。
再說服務。好的服務既可以是貼心的引導,也可以是讓人舒服的店堂環境,還可以是過硬的技術水平。總之,服務是提升顧客體驗的關鍵力量,也是吸引回頭客的不二法門。
澳娜芬,一家從不打廣告的內衣店已經在五道口已經駐紮了8年,而周圍的服裝店已經幾易其主。這家內衣店的秘訣是,除了產品過硬,“人”的因素更重要,店員的引導和服務需要到位。
上文提到的頑主轟趴館,設施和商業模式均可以複制,但它能獲得高評價的原因還在於老板親力親為,盡量滿足顧客的需求。在大眾點評上,你可以看到“老板人很好”、“老板一直在陪玩陪聊”等一類的評價。放下身段討好用戶的互聯網法則,同樣適用於實體店。
這兩年,“未來商店”的概念很火。店鋪由全息投影、人臉識別、智能硬件以及3D模擬等高科技武裝而成,無比酷炫。但逛一圈你會發現,如果沒有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務,一切都是浮雲。
為了激勵作者們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