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匯系再勝華匯中心地庫一仗
這個星期二,
蘋果日報報導華匯中心地庫的交易情況,最終可能遭買方撻訂。其實該報導已於11月22日,
都市日報已經報導過這個著名大廈的管理署竟然發出一張通告,據該報導稱通告為「第一,佢話有關1樓同地庫拆細嘅申請原來仲未收到提交。第二,有關拆細安排管理處又未接到政府有關部門同消防處批准嘅通知。第三,根據消防條例,原來地庫最多只可容納277人,管理處話如果多過277人則有權拒絕入場。最後,亦都係最關鍵一點,整個拆售,同業主立案法團冇關。」
至於蘋果日報亦拍了這張公告的大頭相:

但事實上,這個商場的地庫剛由羅家寶、陳秉志等人以
1.88億購入,並已繳付10%訂金,其後投入資金裝修,加上他本身持有的1樓,把商場訂名為「M28」,分割成268戶建築面積約22至142方呎的商鋪,以韓風特色為賣點,而售價88萬至逾400萬元,預計市值約7億元,並提供首兩年5厘租金回報予賣家,完成後這批賣方可勁賺約5億。可能有些高人認為他們賺得太多,所以為免肥水不流田就生事。
講起這一個地庫,其實筆者也略有涉獵過他們的背景,其實都一直是華匯系的資產。當時這個物業稱為郵票廊,主要因為當年炒賣郵票風頗盛,這兒有不少郵票店鋪,因此得名,其後郵票炒風因亞洲金融風暴的郵票炒賣風爆破,不少郵票店鋪倒閉,其後變成證券行,不久後又倒閉,變成沒有東西的地庫多年,之後變成中醫診所,再之後就變成現在的模樣。
在1997年,當時威利國際(273,前稱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前身購入華匯中心多層樓面,
其中以4.7億元的高價購入華匯中心地庫,以一半新股及一半現金支付,當時的估值師威格師因判定的價格有失誤,高估物業價值,導致威利國際受到大量損失,故在2003年向威格斯
提出訴訟,結果在2009年
最終裁判威格斯除之前和解賠償的1億外,尚需賠償2.57億元。這個物業亦在2002年連同華匯中心其他物業
轉讓予莊友堅先生,即主席莊友衡之弟,作價只是1,000萬大元,其後這個物業似乎沒有了下落。
但在2008年,這個物業又在重新出現在漢基控股(0412,前合盈控股、東峻、大雄科技)的
公告內,作價1.34億,包括1億現金代價及承擔3,400萬按揭,價值於多年翻了幾倍。後來這物業在2011年又出售予參龍控股(329,前金龍集團,如煙控股),作價1.455億,包括1.17億現金代價及2,850萬銀行貸款,之後漢基控股租回診所,可參看
漢基公告及
參龍公告。
在2014年5月,參龍控股把物業出租予所謂獨立第三方Future Master Investments Limited,作價1.4億元,較幾年前的賣價低550萬,非常神奇。經翻閱多份資料後,Future Master Investments Limited
原由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持有。在2011年由
歌德豪宅購入,其後歌德豪宅進行重組,又獲保興資本(1141,前稱前雄豐集團、新創綜合企業、保興投資、北京御生堂)
認購新股。現時由HEC Capital Limited
持有超過94%之股份,並持有Future Master Investments Limited,至於這份昊天發展(474,前永保時、昊天能源)的認購HEC Capital Limited的文件,亦
有提及Future Master Investments Limited為其附屬公司。根據Webb-site 資料,
參龍集團是HEC Capital Limited的股東之一,至於HEC Capital Limited是否在短短一個月後轉售物業,勁賺4,800萬,所以這個物業是否有低估以使股東權益受損,另外這單交易是否有關連交易,亦可商榷。
根據資料,以上公司均為華匯系的成員。
所以今次撻訂事件,證明如果有個律師在手、加上控制整個物業大部分的財技集團,很容易把較不懂法律、也控制較少立案法團的物業買手損手,所以今次證明這些是頂給高手,既然連百億身家的物業老手都輸,我們散戶玩他們的股票幹嗎? 只要能避免虧損,命也應該活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