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平民消費 拱出一年三百兆內需財

2012-11-19  TCW
 
 

 

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如大象轉身般,雖然轉得慢,但每轉一小步,帶來的改變,卻相當巨大。

以前,中國蓋了全世界密集度最高的高鐵,建造全球最多的蚊子館、蚊子公路、蚊子大橋;現在,這些錢轉向了,它們被拿來打造全球第一多的醫院,未來中國人將吃掉全球最多的藥、打最多的針;他們也將帶給台灣前所未見的觀光商機。

過去大量消耗天然資源的時代結束,以往鋼鐵、石化、水泥股被稱為「中概股」,如今這些行業將進入成熟與高原期,不再有大成長的機會,「中概股」的定義也將被改寫。

十八大之後,中國從最高領導人到地方各省、各直轄市都將更換領導人,這批領導人都是文革知青世代,在文化大革命時代曾經下過農村、吃過苦,知道農村與貧窮的問題。例如李克強過去當過河南省長、書記,從農村與貧窮問題著手,到了中央的國務院是管醫療與社會福利這些領域。

中國政府喊出二○二○年民間消費金額將達人民幣六十四兆元,等於新台幣三百兆元。除了日常消費,這些錢將往哪裡流?從中國經濟結構與新領導人背景可以推論,在政府政策引導下,未來醫療、生技、養老等產業將有龐大商機。

登陸商機:醫療生技財開發動作要快、肯下鄉到二線城市

中國醫藥市場餅有多大?以下三組數字可以一窺堂奧。

首先,中國醫療支出占GDP比重僅有四.九%,遠低於全球平均的一○.四%,成長空間很大。預估二○二○年中國將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僅次於美國。

其次,以拉近城鎮醫療差距為目標的「醫改」,過去三年就投注人民幣八千五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兆元),相當於可以蓋四百多個廈門長庚醫院。再者,預估二○一一年到一五年,中國醫療市場含技術服務在內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二五%,二○一五年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三兆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兆元)。

面對醫療生技這塊大餅,台商怎麼吃?專精兩岸產研的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點出了兩個要訣:「快」與「下鄉」!

台灣目前是血糖、血壓、耳溫試劑等醫材的主要產出國之一,也逐步往超音波、X光機等高階產品移動,但這類技術中國也正急起直追。

「台灣打不倒全球同業,技術也無法獨占,就要快!」邵耀華解釋,未來中國一定會發展自有規格、扶持當地業者,因此台灣在應用開發、市場推廣都要「快」上一、兩步,而且比中國同業更好、更周到。

此外,因應中國幅員廣,醫材最好具有精密微小、方便移動、常溫保存與運送的特性;考量未來使用模式,更要加入聯網、雲端運算的通訊功能,台灣資訊業的根基可提供相當優勢。佳世達、台達電等老牌電子公司,都把醫材當成未來發展重點。

「下鄉」則是台商搶中國大餅的最佳切點。相比起被壟斷的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中國二線以下的城市醫療才正要開始「普及化」。

邵耀華說,很多偏遠地方的醫療單位連驗血、驗尿的儀器都沒有,對台商而言是才要起飛的商機;病人付款能力雖然不如大城市,但全都收現金,長期收入穩定又可觀。

另外,二級醫院的經營權也逐漸從政府手中轉為法人經營,醫療行為轉變為商業行為,一來提高醫生所得,二來這些醫院也負責偏鄉醫療院所的教育訓練,台商若能打進二級醫院系統,不論是藥品或者醫材的推廣,都能事半功倍。

中國醫療商機誘人,但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也中肯的說,在其特殊政商結構下,台商不要有「在中國稱王、當第一」的過度野心,但只要能夠擠入中國前十大供應商,或者在全球某一個獨特藥品領域做到「非我不可」,還是能有不可被撼動的產業地位。

增加退休保險覆蓋,也帶來新的養老商機,兩億人,這是二○一四年中國六十五歲以上高齡人口的預估值,五年裡增加五三%;全球最多的老人人口,同時也代表著龐大的商機。在中國計畫三%老人由機構照護的政策目標下,工研院預估,二○二○年中國至少需要五千二百家老人養護機構,總需求床位超過五百萬張,這至少是二○○八年床位數的一.二二倍,但在北京、天津、上海這三個高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現況是,現有床位僅能滿足有意願進入養老機構者、約三分之一的入住需求。

在台商機:陸客觀光財空運飽和後,海運直航值得期待

中國積極改善醫療、加薪、讓養老保險與就業保險普及,目的就是讓內需消費提升上來,這也把兩個商機帶到台灣眼前。

第一是台商在中國賺品牌財。從出口代工產業轉成內需品牌,對台商非常困難,且在中國內陸拓展內需市場,往往以失敗收場居多。 但北京台商會秘書長江永雄透露,接下來將有MIT專區政策出爐,由兩岸政府出面在中國各地成立台灣品牌專區,從北京、上海這些沿海城市開始,設立MIT專區的通路與據點,優先整合回台灣投資的台商,掛上MIT品牌在大陸開拓市場,解決過去台商不擅長品牌、中國通路成本太高、不易打通等問題。

同時MIT專區也將設立台灣各縣市特產品的展售與接單中心,以企業對企業模式為主,面對採購商、代理商,將台灣特產品,例如陶瓷、木雕、鳳梨酥、蜜餞等手工藝、伴手禮推往大陸,目標是搶中國大陸的平民內需消費財。

也從過去台灣特產品只能參加短期、巡迴中國各城市的名品展模式,升級到常駐中國,具備了展示、接單與銷售模式。

第二是陸客來台商機。兩岸三通在十八大之後將更大幅放寬,雖然陸客已經成為來台旅遊觀光客的第一大,但兩岸每週直航班機已高達五百班,以今年陸客來台約兩百多萬人推估,兩岸每週航班受限流量與空域等等限制,最高極限是每週八百班,因此陸客每年五百萬人次的天花板已隱然若現,更不可能像香港一樣每年有千萬陸客商機。

但台灣要實現每年一千萬觀光客來台旅遊,主力是陸客,下一步就是海空並進,在高雄港與基隆港興建新的港埠旅運中心,十八大之後將討論開放兩岸定期直航的高速渡輪、客貨兩用輪,甚至是一千五百人以上載客量的豪華郵輪。

屆時,兩岸海運直航商機將是塊大餅,除了載客,更有海上娛樂,甚至還可以有博弈商機,到時陸客來台與消費方式都將跟過去不同,例如茶葉蛋不用都在日月潭的碼頭賣,也可以到高雄港碼頭;賭場不一定要蓋在外島或陸地,豪華賭場變成在海上了。

生財關鍵:台灣開放度想賺中國錢,要先開放自己市場

看似商機無限,但關鍵卻在台灣的市場開放問題。

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童振源說,在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中國對台灣開放五百三十九項、台灣只對中國開放二百六十七項,雙方雖是不對稱開放,未來,還有金融、貿易與服務業開放的談判,中國不可能再讓了,台灣必須做好雙向開放的準備,否則中國未必要對台灣開放內需市場。

「台灣必須開放一些,沒有什麼好怕的,」世新大學客座教授、包商銀行首席經濟顧問華而誠建議,台灣必須做好準備,主動的對外多開放一些,如此才有更多的機會,博取到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廣大的海外市場,尤其是服務業的市場。

台灣不可能只想要、不想給,當我們想賺中國內需財、陸客財,中國也會想同步敲開台灣貿易、投資的大門。想要全球最大的內需消費市場,就須冒著開放自己市場的風險而換得,這是未來台灣必須面對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