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行車雙雄 戲外真實上演《破風》

2015-08-31  TCW

職業自行車比賽時,「破風手」負責在隊伍最前方抵抗風阻,替車隊成員節省最多三成體力,並在抵達終點線前,讓位給陣中主將「衝線手」突圍奪標,站上頒獎台風光接受掌聲。他扮演的角色,是成全隊友的奉獻型車手。

如此團隊默契,是以自行車競技為題材,今年暑假熱門華語電影《破風》講述的主要劇情。然而,在大銀幕外,「破風手」與「衝線手」交替掩護,恰巧也是以捷安特(Giant)、美利達(Merida)為首的國內自行車業,既競爭又合作的品牌行銷戰術。

製作成本近四億元,拍攝場景橫跨台灣、內蒙古與義大利等七地,堪稱亞洲自行車類型電影空前手筆的《破風》,對領頭全球高階自行車產業的台灣廠家來說,是難得的品牌行銷舞台。

雙方輪流當「破風手」共同贊助破局,仍互利共生

檯面上,美利達以提供超過四百部單車協助拍攝,加上上千萬元贊助金額,成為該片自行車首席贊助商。但檯面下不為外界所知的是,美利達這回搶下品牌贊助「衝線手」,與捷安特交手的幕後插曲。

據知,劇組一開始是和捷安特洽談贊助,籌拍期間捷安特也動用集團資源,支援專業車手技術指導,但片商英皇影業卻另有行銷團隊,同步與美利達接觸,以至於業界傳出,自行車品牌雙雄一度以競價方式,爭取成為贊助商之說。

對此,美利達行銷副總經理鄭文祥表示,的確曾提議共同掛名贊助,但捷安特認為不符其行銷策略,最後才由美利達接手。捷安特方面則回應,最後退出的原因,不完全是贊助金額過高,還有劇本評估等因素。

不過,捷安特並沒有因此放棄成為這場比賽的「衝線手」。

《破風》上片第二週,捷安特北、中、南包場,從經銷商揪來近千名車友進戲院,也同步在電影院場外,展示該品牌二○一六年最新車款,讓剛看完電影、被激起飆車熱血的車友們,第一時間騎上練習台,感受售價六萬元起跳的高檔自行車魅力。

也就是說,儘管美利達取得品牌贊助商的衝線手位置,但捷安特卻巧妙發動「反行銷」,搭電影帶動騎車風氣的順風車,衝刺搶單毫不手軟,在銷售第一線,美利達反成為協助捷安特賣車的「破風手」。

發揮「A-Team精神」 做大市場,拉供應鏈入名單

品牌置入與電影劇情結合,是司空見慣的行銷操作,但像捷安特這樣大方拉抬對手贊助的電影票房,順勢強銷自己產品,卻是極少見的行銷手法。

鄭文祥笑說,很感謝捷安特包場共襄盛舉,「大家都正在共同促成,一件對(自行車)產業有幫助的事!」他說,延續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同業輪流 當彼此破風手的使命,美利達這回不只領頭贊助,更把往來的輪胎廠正新(Maxxis)、鍊條廠桂盟(KMC)、座墊廠維樂(Velo),以及天心工業 (FSA)等供應鏈一線大廠,拉進《破風》贊助名單,共同提高台灣品牌的國際能見度。

鄭文祥認為,品牌行銷不能和銷售業績畫上等號,這樣也窄化行銷的可能性,「大家心中圓一個夢的初衷,大於行銷自家品牌的動機。」這次美利達只配合電影,在 台推出一千輛紀念車款,對拉抬業績的幫助很有限。「很多觀眾是來追星的,若因此對自行車感興趣,把市場大餅做大,才是我們真正目的,」鄭文祥說。

借鏡「韓國經驗」 影視打頭陣,輸出台灣品牌

前自行車國手、《單車身活》雜誌總編輯張壽生也指出,相較於八年前的製作成本僅約一千萬元,由捷安特贊助的單車環島國片《練習曲》,帶動自行車內銷暴衝八 成,興起一波單車開店潮的效應,這回《破風》由於主題是職業車隊賽事,仿效門檻高,加上以偶像明星為賣點,對刺激單車銷售較為間接。

值得觀察的是,有別於獨立製片的《練習曲》,《破風》背後則有中、港大型跨國資本撐腰,中國上映一週票房便衝破人民幣一億元,星馬地區也有不錯成績,後續還將攻進韓國院線,展現的是國內自行車業界品牌行銷的嶄新格局。

緊接著《破風》之後,九月下旬,還有一部由捷安特贊助的日片《南風》也將在台灣上映,延續這股自行車熱潮。A-Team會長吳盈進認為,藉由大銀幕威力, 炒熱亞洲自行車騎乘風氣,借鏡的正是韓國以影視產業打頭陣,成為汽車、手機甚至餐飲等品牌海外輸出火車頭的成功經驗。這也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在成為全球高級 自行車製造領先集團後,想繼續避開紅色供應鏈威脅,下一階段品牌再造的關鍵學習。

「取是能力,捨是境界」,這是《破風》的一句經典台詞。有謀略、有競爭,但必要時放棄個人榮耀扮演隊友的破風手,這樣的致勝哲學正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全球化賽道上,加速前進的心法,也再次帶給轉型中的台灣產業正面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10

真實的美國轉基因現狀: 農民認為更環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158.html

真實的美國轉基因現狀: 農民認為更環保

第一財經日報 邵海鵬 2015-09-22 06:00:00

美國農場主不理解:生物技術是服務於農民的高科技,就跟智能手機、電子郵件等技術大家都在用一樣,為什麽要阻止使用呢?而且尚無任何可靠的、科學的信息來源證明這項技術是有害的。

“今年的雨水格外多。”57歲的羅尼·羅素(RonnieRussell)抱怨道。

羅素是美國密蘇里州的一位農場主,也是密蘇里州大豆協會董事會成員。因土壤、降雨、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越,密蘇里州的農業生產在美國乃至全球獨具優勢。再加上密蘇里河與密西西比河分別流經該州西境與東境,農產品物流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密蘇里州的主要農產品為大豆和玉米。為保護耕地,農民一般會選擇輪作,即同一地塊今年種大豆,來年就種玉米。因為與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具有固氮效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事實上,在美國,大多數農民都這樣輪作。

多雨導致的晚播

擁有1500英畝(1英畝約合0.4公頃)家庭農場的羅素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他們這一帶,農場的大豆種植面積一般都在1000英畝左右。他不但種有大豆、玉米、小麥,還養了一些肉牛。這些土地一半屬於自己,另一半則是從其他農民手中租來的。

他說,這一帶出產的玉米,基本上都是沿密蘇里河往南運輸,主要供南方地區用於肉牛養殖。而密蘇里州的氣候種大豆也能適合。在全美,密蘇里州大豆產量排名第六。

當然,農產品銷售畢竟是一門生意。美國的農場主們也會根據對市場價格的判斷,微調來年玉米、大豆的種植比例。

也有農場主更在意輪種對土壤恢複的影響。北達科他州科爾法克斯縣(Colfax)的農場主保羅·庫默(PaulKummer)即是如此。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價格只是決定其播種面積的一個影響因素。因此,他選擇在輪作大豆、玉米的同時,間或種植一些大麥和甜菜。

在密蘇里州,種植時節一般是:玉米4月下旬,大豆5月初。然後,玉米收獲於9月中旬,大豆收獲於10月初。但今年受全球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氣候一反往常,5月初豪雨大作,打亂了全州農民的種植時序,只得晚播或者重播。

“因為比往年晚播了一些時候,今年的單產可能會低一些。”羅素說。

位於密蘇里州亨利埃塔市(Henrietta)的艾倫—西克農場(AaronHick’sFarm)今年的種植面積達到3000英畝,大豆、玉米各占50%。農場主稱,5月下旬才開始播種,有一部分地塊因為沿河,地勢較低,再加上降雨過多,無法正常播種,於是采用了飛機撒播的方式。6月中旬才最終播種完畢。

密蘇里小鎮達爾頓(Dalton)的鮑勃—利托頓農場(BobLittletons’sFarm)種植面積約為2500英畝,農場主也說,5月1日時已種下400英畝左右的大豆,但因雨水過多,6月7日又重新開始播種,直至7月初結束。

盡管前期降雨導致晚播,使得收割期較往年推遲兩周左右,但密蘇里州的土壤墑情及播種後的天氣良好,這些都有利於大豆生長,彌補了晚播的不利影響。

8月下旬的密蘇里州,天氣炎熱,正在結莢並陸續進入灌漿鼓粒期的大豆郁郁蔥蔥。這是大豆生長的關鍵時期。距收割期尚有6周時間。有農場主認為,至少從這些情況看,大豆的單產未受到影響,不會低於,甚至會好於去年。

“不耕地”也有科學道理

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相對於其他產業有弱質性特征,即使在農業發達的美國也不例外。前述厄爾尼諾現象所引起降雨,進而導致晚播,即是直接表現。這就需要順應自然,尊重規律。

在美國,農業生產堅持可持續的理念,與環境保護相結合。輪作以保證土壤肥力是一種保護方式,免耕是另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選擇,則是緣於大自然的教訓。當然若有必要,也會有少量土地被輕微翻耕。

美國19世紀初開始工業革命,應用到農業領域就是大規模使用拖拉機翻耕土地,數千萬公頃幹旱、半幹旱草原因此被開墾成為大片糧田,奠定美國成為“世界糧倉”的根基。但到了20世紀30年代,終於釀成了震驚世界的“黑風暴”事件,原因就在於,西進拓荒時期的墾殖,導致土壤風蝕嚴重,而連續不斷的幹旱更加劇了土地沙化現象。

1934年5月,美國爆發號稱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風暴從美國西部土地破壞最嚴重的幹旱地區刮起,狂風卷著黃色的塵土,遮天蔽日,形成一個東西長2400公里、南北寬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移動黑色風暴帶。風暴持續了3天,橫掃美國2/3的國土,3億多噸土壤卷進大西洋,使16萬農民傾家蕩產,逃離西部,不少人死於沙塵暴引起的肺炎。

面對大自然的懲戒,美國開始推動各種有利於水土保持的耕作方法研究。“免耕法”即是其中之一,它也被稱為“保護性耕作”(ConservationTillage),這與中國傳統農業所講究的精耕細作截然不同。中國北方所遭遇的沙塵天氣,翻耕土地也是原因之一。單從農業生產來講,翻耕土地盡管松動了土壤、消除了雜草,可以幫助土地恢複營養,但這樣一來卻侵蝕了土壤,也殺死了生長在土壤中的一部分有機物。

免耕的核心要素是盡量少地擾動土層,盡量少地裸露地表,盡量少地田間作業,盡量多地保留稭稈。免耕與作物覆蓋、輪作相配合,會使土壤有機物含量持續增加,起到保護耕地肥力、防止土壤遭侵蝕的作用,而且還可以節約農業用水,提高農田的生物多樣性。目前美國已經廣泛地采用了免耕法。

免耕法的關鍵在於:怎樣去除雜草,以避免跟作物爭肥、爭水、爭光。盡管地表殘茬的覆蓋對雜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還是需要使用除草劑。那麽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只除掉雜草而不傷害作物幼苗呢?

直到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品種的出現,免耕條件下的除草問題才得到根本解決。免耕法的采用,配合轉基因技術,很好地實現了保護環境與發展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

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擴大

截至201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為1.815億公頃。這與1996年的1700萬公頃相比,增幅超過100倍。這一年,中國種植39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主要為抗蟲棉。

上述數據來自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的《2014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該組織成立於1992年,設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是一個非營利、依靠農業業界及政府資助的國際組織。

1996年是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元年,發源地為美國,品種為抗除草劑大豆。

根據上述報告,2014年,美國種植轉基因作物的面積為7310萬公頃,仍居全球首位。比2013年增加300萬公頃,增長率為4%,為創紀錄的最高同比增長率。

每年6月,美國農業部國家農業統計局(NASS)會在全美各州做一次農業調查,其中一項是:在各州隨機抽取一些農場,統計其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今年6月30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美國2015年轉基因作物種植情況: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分別為3600萬公頃、3448萬公頃和358萬公頃,分別比2014年減少1.9%、增加1.7%和減少18.4%。

因為調查數據代表著全美86%的玉米面積、87%的大豆面積和85%的棉花面積,根據轉基因品種種植比例推算,美國2015年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繼續擴大,而轉基因玉米和棉花的種植面積下降。

不論爭議如何,中國乃至全球都不得不直面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事實。

轉基因的是與非

種植轉基因作物已經有20年歷史的美國農民,顯然在關於轉基因的討論中更有發言權。

從堪薩斯州到密蘇里州,再到北部的北達科他州,田塊肥沃程度的不同,降雨量的差異,以及農場主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多種因素決定了作物的生長狀況。《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考察沿途,仍然可見“草盛豆苗稀”的地塊,盡管作物是轉基因品種。

在密蘇里州哈丁市(Hardin)的德曼農場(Durhman’sFarm),就有一片雜草叢生的豆田。農場主凱勒·德曼(KyleDurham)告訴本報記者,最近兩年的確陸續出現了抗性雜草,今年尤為糟糕,豆田中出現了大面積雜草。

不過,德曼否認今年出現的主要是抗性雜草。他說,這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降雨較多),錯過了關鍵的除雜草的時機。如果明年正常噴施除草劑,仍然是可以消滅雜草的。

德曼說,如果是抗性雜草的話,那就換抗另外一種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來種植,或者輪作玉米。他說,其中有一塊地,本來是要輪作玉米的,但仍然連續第二年種了大豆,這就使得本來可以有效處理豆田雜草的輪作無法發揮作用。

在北達科他州,運營著2300英畝家庭農場的傑·邁耶斯(JayMyers)則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幾年,雜草的抗性越來越強。他采取的措施是,使用新的除草劑,在出苗之前就噴灑,而且噴灑次數由兩次變為三次。

抗性雜草的出現跟轉基因有關嗎?

北達科他州科爾法克斯縣的庫默說,一般來講,只要某種除草劑使用的時間長了,雜草自然而然都會產生抗性,這是正常現象。在轉基因技術出現之前,有數十種對除草劑具有抗性的雜草。耐除草劑雜草的出現,不是生物技術導致的結果,而是自然界演化導致的現象。

庫默1964年高中未畢業就開始在家里幫忙種地,1972年真正作為農民註冊交稅至今,務農已經超過50年,現在經營著4500~5000英畝的家庭農場。農業從業經驗豐富的他說,對付雜草的辦法就是,摻雜一些其他種類的農藥來去除有抗性的雜草。

種植非轉基因作物,出現抗性雜草就更難以避免。對種植非轉基因作物的農場主來說,除雜草就只能采用傳統的方法——噴灑傳統的除草劑,甚至人工除草。

北達科他州的大豆種植面積中有7%為非轉基因大豆。該州大豆委員會市場營銷總監斯蒂芬妮·辛納(StephanieSinner)告訴本報記者,她經營了一個有機農場,種植的就是非轉基因大豆。這個農場需要耗費大量勞力來搞田間管理。在使用化學品方面,需要綜合考慮作物、土壤等因素,做很多的額外工作,稍有閃失就會功虧一簣,毀掉整片作物。

斯蒂芬妮說,因為非轉基因作物的頂端覆蓋太少,不能很好地遮蔽陽光,給了雜草生長的機會。這種作物農田里除雜草時,只能采用傳統的施灑除草劑方式,耗費人力用不同的除草劑除雜草。這樣會對主要的作物產生一定的影響,“長相”會不好看。

今年沒有種植非轉基因大豆的庫默告訴本報記者,轉基因對農民有利,對環境也有利,因為減少了耕地使用,保護了土壤。在實驗室里,科學家也反複檢測其致敏性、致毒性,保證其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此外,美國環保署、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農業部也均認可了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那麽,轉基因種子貴不貴?的確很貴。

庫默聳聳肩,略顯無奈地抱怨說:“大家都認為是這樣的(貴),從降低成本這個角度考慮,盡管買傳統的種子會便宜一些,在產前會劃算,但產中的田間管理就需要付更大成本。農民最終還是會衡量,購買生物技術(轉基因)的種子是否物有所值。”

種子公司雖然多,但核心技術仍然來源於孟山都、先正達、先鋒等種業龍頭企業。這些龍頭公司會選擇合作夥伴育種,然後銷售給農民。上述邁耶斯的農場就是主要負責育種的。

密蘇里州的農場主羅素也是轉基因技術的支持者。他說,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玉米以來,用在田地里面的化學制劑比以前要少得多,化肥使用量也只是原先的1/3。從農民的角度看,種植轉基因作物比起非轉基因作物,對保護環境更為有益。

羅素種植的大部分是轉基因作物。他表示不理解:生物技術是服務於農民的高科技,就跟智能手機、電子郵件等技術一樣,大家都在使用,為什麽要阻止農民使用這種先進技術呢?而且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可靠的、科學的信息來源證明這項技術是有害的。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一財工作坊

禪宗七祖

專欄作家

晏木

酒店

社論

專欄作家

陳姍姍

媒體人

錢克錦

媒體人

楊燕青

媒體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98

“要讓消費者了解客觀真實的食品安全狀況”訪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司長王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8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司長王紅 (CFP/圖)

用什麽來衡量中國食品安全水平?監管者的設想是用大數據。

2014年以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啟動的食品安全國家抽檢已經累積了400萬條左右的抽檢數據。從抽檢結果看,當前存在禁限用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指標不合格、重金屬指標不合格等五大問題。

“企業不怕政府罰款,但怕曝光,怕消費者用腳投票。”在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抽檢結果之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司長王紅近日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在她看來,抽檢不單單是為了檢測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大數據庫,全面掌握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同時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對企業實施監督管理,指導行業健康發展。

抽檢意義何在?

南方周末:從抽檢情況看中國的食品安全現狀如何?

王紅:今年上半年我們抽檢了3.3萬批次樣品,合格率是96.3%。去年全年合格率是94.7%,可以說總體趨勢穩定向好。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個別食品安全事件甚至有些“謠言”對消費者信心影響很大。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抽檢公開的力度和解讀。

南方周末:有一種觀點認為,抽檢合格率這麽高,說明問題沒有想象中那麽嚴重,國家每年在抽檢上花費大量金錢豈不是浪費了?

王紅:現在投入這麽多做抽檢還是有必要的,未來是不是還要持續要看具體情況。盡管我們現在一直強調事前事中的監督,但事後抽檢依然不能放松。這是最貼近消費環節的監督檢查,實際上是一種責任倒逼。通過抽檢,我們查出很多問題,也解決了很多問題。有的企業不怕政府罰款,但怕被曝光,怕消費者用腳投票。

南方周末:所以說抽檢不單單是為了檢測產品質量?

王紅:是的。從個案來說,是檢查一個產品,監督一家企業。從整體層面看,是逐步建立企業的誠信庫,掌握行業的整體狀況。這對國家的宏觀決策、監管方向,企業的生產管理、原料采購等都很有意義。而由此建立的大數據庫是未來食品標準更新和修訂的基礎,也加強了中國在國際食品領域的發言權,因為數據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此外,抽檢也較好地體現了新修訂食品安全法關於實施風險分級管理的有關要求,不斷加大對高風險食品的抽檢頻次。

南方周末:能舉些大數據應用的例子嗎?

王紅:過去抽查發現有的產品苯甲酸超標,就覺得是防腐劑使用有問題。現在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是某種產品原料確實存在本底值高的問題,這樣也可以還企業一個公道。還比如菌落總數超標問題,通過大數據發現類似問題存在於流通、保存和生產等多個環節,由此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防控風險,給行業提供指導。

南方周末:所以光有數據還不行,更重要的是後續的分析和運用?

王紅:是的,檢測結果有了,還需要整理。這不僅是對數據的分析,也是再核實的過程。所有數據都要通過實驗室三級審核,我們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同時,從多個維度對數據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發掘出數據所表現的抽檢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系統風險,以及未來趨勢,並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解決風險隱患。

南方周末:國家允許個人送檢嗎?

王紅:個人送檢不是不可以。但我想說,研判一個產品的標準符合性或者說是否存在危害,需要很強的專業性。抽檢要有一套工作制度來規範,如果不能保證所有樣品的抽檢方法和儲存條件,檢測出的結果可能就不準確。有的方法是科研用的,不適合做產品檢測。對於抽檢,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認知和解讀,但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權威的、有資質的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和問題分析水準相對更可靠。

每周發布是認識統一的結果

南方周末:最初國家抽檢信息是每個季度發布,為什麽現在改成每周發布?

王紅:不光是發布的頻次,包括發布的內容都在不斷調整。最初我們只公布不合格的信息,但抽查的量這麽大,如果只公布不合格的,顯示不出整體的狀況。同時對企業也不公平,畢竟不合格是非正常的一種狀態。所以就想把合格、不合格信息都公布了。就是全部信息都公布,不加工,不掩飾。當時爭議很大,有人認為,公布合格的,是不是有給企業背書之嫌。我們請法學專家、食品安全專家、企業管理專家進行多次研究論證,爭論的過程就是認識統一的過程,最終大家還是認可應該將全部信息都公開。因為消費者有權知道全部事實。後來,總局領導要求進一步增強公布的時效性,我們改成每周發布。但是工作壓力也是蠻大的。

南方周末:壓力主要在哪兒?

王紅:檢測數據的核實工作對我們來說是壓力之一,是對我們工作質量的考量。往往一個檢測數據就有上百個指標要核實。如:企業名稱、產品名稱、生產批號、經銷商情況以及檢驗的所有項目指標及結論等。我們盡量保證不出錯,各環節層層審核。因為一旦將合格公布成不合格,對企業就會造成負面影響;而將不合格公布成合格,也會對消費帶來隱患。但這麽高頻次,這麽大數據量,這麽少的人手,難免會有差錯。但我們會努力減少差錯。如果出現差錯,我們也會及時更正補救。只能說全力以赴吧。

南方周末:出過差錯嗎?

王紅:出過啊。曾經有一個礦泉水抽檢數據不合格,我們上網公布後,企業立即反映公布結果與複檢情況不符。我們核實後用最快速度在網上修改了相應信息。因為是在總局平臺上公布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在同一影響範圍進行更正,並要說明變更的理由。

南方周末:企業會來公關嗎?

王紅:一開始有企業來,現在基本沒有來的了。我們的抽樣從最初的樣本數據就是錄入系統的,沒有人能夠擅自改變數據,每一步都有據可查。

我們希望企業能正確對待抽檢結果,不要回避問題。我們也希望市場和消費者能理性對待公布的信息。一個產品的一批次數據不合格,如果不是惡意違法,就不能說這個企業已不可救藥了。

多方參與才能共治

南方周末:這麽大數據量的上傳、匯總分析,你們是怎麽實現的?是全系統食藥監部門都參與了這項工作嗎?

王紅:是的,全國31個省4級食藥監部門都參與這項工作。我們建立了一個信息采集、匯總、分析系統。現在總局的數據已經全部納入系統了,也就是我們公布的國家層面的食品安全抽檢數據。基層局正在逐步推廣,還需要等機構改革和人員培訓到位。假以時日,就會形成一個可追溯和可對比的數據檔案。從理想的角度講,我們就可以知道一個產品、一個企業的過去和現在,一類產品上一年和今年的主要問題是什麽、有什麽變化等。同時也會知道基層局對問題企業的處置情況。

南方周末:最近抽檢項目有什麽新變化嗎?

王紅:過去我們主要征求各級食藥監部門、行業協會、檢測機構和專家的意見。從今年開始,我們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抽檢品種和項目意見。每年秋季我們就會開始下一年度品種的收集整理工作,最主要的是科學、合理地鎖定產品,鎖定項目,確定檢測方法。我們歡迎社會各界,媒體、消費者、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各方面都能參與進來,都能關註抽檢工作。只要大家都參與,就是最大的社會共治。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投機者就無縫可鉆。

南方周末:消費者知曉度高嗎?

王紅:我感覺知曉度還不是太高。有些消費者可能覺得參與也沒有用,有些人不知道怎麽去提建議。今後總局會廣泛征求社會的意見,眾人拾柴火焰高,抽檢工作質量和效率才能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63

新三板安撫機構投資者 掛牌審查無需還原真實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417.html

新三板安撫機構投資者 掛牌審查無需還原真實股東

一財網 周宏達 2015-10-17 09:07:00

10月16日,全國股轉公司在官網上統一答複私募基金和資管計劃等機構投資者,表示掛牌審查不需要還原至原始股東,股份可以登記為產品名稱。股轉的聲明有助於打消機構投資者投資擬掛牌企業的疑慮,此舉也是在資本市場制度優化上邁出的最新一步。

股轉公司表示,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私募基金都可以投資擬掛牌全國股轉系統的公司股權。這些機構只要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並接受證監會監管,“其所投資的擬掛牌公司股權在掛牌審查時可不進行股份還原,但須做好相關信息披露工作。”

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進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還沒有開放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私募基金等背後有結構化安排的股東參與到A股IPO中來,股轉做了很好的嘗試。”他認為,如果這類機構投資者只是進行財務投資而不是以控股為目的,那麽去追究誰是背後的真實投資人並沒有大的必要。

新三板公司掛牌審查對股份還原的豁免在法律中已有規定,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4號——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行政許可有關問題的審核指引》,“以私募股權基金、資產管理計劃以及其他金融計劃進行持股的,如果該金融計劃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設立並規範運作,且已經接受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監管的,可不進行股份還原或轉為直接持股。”

股轉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上述幾類機構投資的企業掛牌時,股份能直接登記為產品名稱。但是,主辦券商應當充分披露這些資管計劃或私募基金與他們管理人和管理人名下其他產品的關系。主辦券商需要核查基金的權益人是否為擬掛牌公司的董監高,並發表明確意見。

在新三板面臨流動性困境的當前,股轉公司的積極回應也體現了對機構投資者的安撫。據清科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底,全國有2000只以新三板為主題的基金產品,整體規模至少在50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一些產品尚未發行。陳進進認為,“新三板的答複解決了眾多公募基金、陽光私募能否投未掛牌新三板企業的疑慮。以現有申報案例看,有必要引導資金的方向。”

雖然新三板準入門檻較低,但股轉系統要求擬掛牌企業股權結構明晰,真實確定,合法合規。對於公務員等非適格投資者可能借道資管計劃投資新三板企業的情況,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成海認為,股轉公司的答複不意味著對信批要求降低,更不能能視為對股權代持認可。不過,他表示,股轉公司對資管計劃和私募基金產品作為股東的確定還需要工商局等部門協同。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82

大讀世界 半年追蹤 一帶一路真實進展



2015-11-02  TCW

重點摘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喊出:「打造21世紀新絲路政策」,若當真,中國共產黨正在締造新帝國。

新計畫取名「一帶一路」,消化產能、抗衡俄國、收服新疆是3大關鍵任務。

彷彿二戰後的馬歇爾計畫,利用經濟對策,彌補其他領域漏洞,目的是安撫「中國火藥庫」新疆。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中國的外匯存底餘額超過三兆 五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二兆元),全球第一,連同產能過剩的穀物、房產、水泥和鋼材,都找不到出海口。中國快速發展二十年後,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 再創成長動能,喊出打造二十一世紀新絲路政策。如果此話當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兼任副教授鄔宏遠說:「中國共產黨正在締造新帝國。」西元前二世紀,漢朝 使節張騫帶頭開拓西部與南部,一整隊馱著彩綢與瓷器的隊伍穿越孤煙大漠,踏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商貿與文化交流的絲路。

兩千年悠悠晃晃過去了,今年三月,習近平替新絲路取了新名字:一帶一路。前者指連接中亞、俄羅斯及歐洲的陸上路線,後者則有點奇怪,是指借道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航線。

儘管一帶一路清晰帶出中國野心,《金融時報》追蹤半年,細節卻仍模糊不清。有時候我們會在某份文件中看到具體細節,像是涵蓋國家廣及秘魯、斯里蘭卡,甚至 英國;而且還明白指出,貢獻對外貿易額將高達二六%。這意味著官方應掌握完整清單與執行細節,但一位不具名外交宮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談這個話題,連該 打電話給誰都不知道。」

西進、抗俄、撫疆:結盟中亞五國,擠下大哥俄國

總的來說,西向消化製造產能、借力中亞五國抗衡俄羅斯,以及收服新疆,應是三大關鍵任務。

先說西向政策。十多年來,北京對中亞五國敞開大門,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雙邊貿易額顯著成長,已自二000年的十八億美元激增至二0一三年的五百億美元。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mics)的的米勒(Tom Mill)說:「中國的建設熱潮已過,再也不需要更多高速公路、鐵路和港口。

但政府得幫國內眾多建設公司找到海外財源。」於是,從斯里蘭卡、孟加拉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建設工程,都看得到中國人的身影。其次,中國躍為中亞地區最大貿易夥伴之際,被擠到第二的俄羅斯漸漸認定,一帶一路正挑釁莫斯科一手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自由貿易區。

俄羅斯的智庫分析師說,五月習近平造訪莫斯科時,雙邊簽署互惠聲明,但事實上,這筆交易是莫斯科「痛苦的」內部決議,因為它得讓出中亞經濟掌控權,才能保住自己在軍事安全的主導地位。

最後,一帶一路就像二戰後援助西歐各國重建的馬歇爾計畫,旨在利用經濟對策彌補其他領域的漏洞。安撫當今「中國火藥庫」的新疆就是目的之一。

四月,習近平赴巴基斯坦國事訪問,第一天就簽署四百六十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協議:興建連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道路、鐵路及管道。 表面是促成巴基斯坦成為南亞地區的經濟中心,但更重要的是,新疆坐擁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煤炭,這份協議能為中國換來萬人軍隊保護自家經濟利益的好處。

漢、維兩族隔閡更深:北京許諾商機,新疆人拒吃

不僅如此,新疆是一帶一路必經門戶,但規畫成自治區六十年來,維吾爾族和漢族之間暴力相向的頻率與強度日益激烈,其中二00九年的七五事件導致一百九十七人死亡,讓兩族關係降至冰點。

在這個中國最窮省分之一,占人口四成的維吾爾族連基本中文都不會說,找到好差事的難度遠低於漢族,即使北京捨得花大錢投資,但好處都進了漢人口袋;再遇上北京強行打壓宗教與文化認同,自治區反倒更像是軍事化管理區。

習近平上任兩年多,比前任更勇於「雙倍下注」,但他也承認,資源開發獨厚大企業,而非當地人。如今,他更盼維吾爾族年輕人能分到一帶一路這塊商業大餅。不過,一名維吾爾族商人對《金融時報》說:「所有文宣都是垃圾,新疆根本沒有自由。」

中俄互惠聲明是「痛苦的」內部決議,俄羅斯得讓出中亞經濟掌控權,才能保住自己在軍事安全的主導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14

黑洞被誇大? CDS真實交易量不足2萬億美元 (10 Nov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市場規模高達數十萬億美元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CDS)市場的垮臺,直接引發了本次金融海嘯,除了吞噬多家全球金融機構,還引發了全球金融恐慌和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這一個深不可測的「金融黑洞」,即使在金融海嘯已經驚天動地後,也鮮有人能清楚的解析此中的奧秘。

一份來自美國存款信託與清算機構(DTCC)的報告,簡約的勾勒出CDS市場的大框架。

真實交易規模不足2萬億

11月4日,DTCC首次發佈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CDS相關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總規模估計為33.55萬億美元。其中做市商和交易商持有總量為30.77萬億美元,合約219.4萬手。非交易商和客戶持有總量約為2.8萬億美元,持有合約25.49萬張。

進一步細分不同交易產品——其中CDS市場規模15.38萬億美元。CDS的衍生產品CDX(信用違約掉期指數產品)市場規模為14.76萬億美元。

在CDS市場中,金融機構在不同行業上所對賭的交易量也差別很大,最受次貸和房地產影響的核心金融產品,出人預料的僅佔了CDS市場的一小部分。銀行貸款產品上CDS交易量僅為458億,住宅按揭貸款CDS交易量為924億和108億美元。

另一些交易品種則交易量巨大——深受金融機構鍾愛的企業金融信用違約產品,整體市場交易量高達3.5萬億美元,為市場上最大的交易品種。主權基金/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也有近1.6684萬億美元交易量。

在成交非常活躍的前1000個信用違約掉期產品上,單一主權國家信用違約掉期佔了很高的比重。其中土耳其主權信用違約交易量1860億美元,居全部國家之首。意大利和巴西分別為1486億和1472億美元交易量。下注在中國身上的信用違約掉期資金則非常之少,僅有187億美元。

公司信用違約產品也屬於活躍交易品種。壓注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身上的信用違約產品交易量達到1005億美元,GE金融公司860億美元,通用汽車647億美元,福特汽車400億美元。

全球第一到第五的投資銀行,因為舉債規模巨大,在CDS市場活躍產品榜單也無一漏網,高盛公司信用違約交易規模927億美元。摩根斯坦利、美林、JP摩根、花旗分別為919億美元、945億美元、623億、65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少企業也因為融資規模較大,也出現在榜單上。如壓注/對沖中國銀行的信用違約掉期交易量為36億美元。

DTCC的統計還揭示一個異常重要的市場數據——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上的估算交易頭寸高達15萬億。但是淨交易頭寸——也就是真正投入在交易最活躍的一千個交易產品的真實資金總量,僅為1.7萬億美元,僅為估算交易頭寸的10%。

「淨總頭寸僅有1.7萬億,連2萬億都不到。這僅是以前估算的幾十萬億風險的十分之一。這證明市場風險未必像想像的那麼龐大」。資深的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在接受本報者採訪時說。

賭場式的遊戲規劃

「CDS完全是一個場外(OTC)市場,而且是一個多邊交易市場。所以交易數據一直是放大的。因為同一筆CDS可能是幾個交易商在互相對沖交易。華爾街抵押貸款領域的權威Eric Salzman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數年來美聯儲一直想在交易量數十萬億美元的這個市場上建立一個清算機構。但是一直受到銀行業的反對。因為都是一對一的私下交易,所以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市場的情況究竟是如何的。市場上一直擔心一家主要交易商的倒下,會對這個市場形成毀滅性的衝擊。「Eric Salzman說。

「雷曼兄弟的破產,把美聯儲的擔心變成了真實的噩夢。雷曼兄弟有上千個交易員參予這個市場的數千筆交易,交易對手有上百家。所以雷曼兄弟的破產讓整個CDS市場成為一個噩夢。很可能到現在誰都不知道其它人手上有什麼產品(可以互相交易)。整個市場機制完全失靈,市場價格也失控。」Eric Salzman先生說。

「所以DTCC的出現,完全就是為了承擔起這個市場的撮合和清算功能,更像是一個CDS上的交易所,這樣可以讓整個交易體系重新運轉起來。這是解決問題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個舉措。為以後解決CDS這個市場上所有問題,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Eric Salzman先生說。

對沖基金風險管理經理劉寧暉表示:「正因為之前是一個OTC的市場,很多交易是在水面之下(UNDER WATER)的,所以現在誰也無法估計DTCC是否估算了所有的數據。外界質疑說可能漏估了近40%的數據。但是我個人覺得說漏估了40%本身也是一種猜測。」

「但是DTCC起碼給一片恐慌的市場一個信心,給一個看不清的市場計算出一個數據。這是邁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一步。」劉寧暉說。

MASTERS對沖基金的創始投資經理MIKE MASTERS認為,要真正解決目前CDS市場上純粹的「現金下注,對賭大小」式的賭場遊戲規劃,只有制定「實際交付」這一原則才可以。也就是說,只有真正持有某個機構債券的一方才能進入這個市場進行傳統的對沖交易。這樣可以清出大量的投機資本。這樣CDS市場才能「正本清源」。MASTER認為,跟原油市場上的指數投機者一樣,大量湧入的投機資金,是造成整個CDS上交易量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的元兇。

但是劉寧暉認為,「CDS其實一部分源自保險的概念,也有價格發現的功能。很多投資者依靠CDS來判斷正確的市場價格。按如果硬性規定實際交付原則的話,會破壞CDS產品市場價格指示器的功能。CDS產品在其形成的過程中還是起到自身應有的作用的。」

他認為,過度的金融創新才是這一場金融災難的根本原因,但是市場依然需要金融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62

“太陽的後裔”到底是誰?韓國第707特種作戰營的真實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305

《太陽的後裔》劇照(電視劇劇照)

“和我們約會的土地充滿殺氣,那兒孤立無援;天空、陸地和海洋是我們最熟悉的朋友;當國家下達命令時,我們知道身上的軍服就是我們的壽衣……”《太陽的後裔》中,宋仲基扮演的柳時鎮曾觸動女主角的這些話,真實地張貼在如今韓國第707特種作戰營每個隊員的臥室門口,成為他們每一個人的自述。

部隊所有的訓練科目中,比電視劇情節更殘酷的訓練比比皆是。除了著名的“滾玻璃渣”、“吞糞便”之外,還有在漆黑無光的房間,讓指揮官身穿防彈背心坐在椅子上,旁邊掛著氣球,作為實彈射擊靶子。稍有不慎,指揮官就會腦袋開花。

“知道”(nz_zhidao)為你揭開韓國真正的“太陽的後裔”——韓國第707特種作戰營的神秘面紗。

從“癌癥、車禍、治不好”,到“長腿、養眼和土豪”,這是中國網民所總結的“韓劇三寶”。但最近熱播的韓劇《太陽的後裔》出現了新元素——特種部隊、海外派兵和災難救援。除了標誌性的韓式浪漫愛情外,《太陽的後裔》的導演和編劇們為其披上了軍旅外衣。

原本韓劇常用的別墅、華服和豪車被軍用帳篷、迷彩服、武裝直升機所取代,使得這部劇的影響力不僅停留在“韓劇粉”的層面,就連韓國總統樸槿惠3月21日在青瓦臺主持首席秘書會議時也說,就韓國國內而言,《太陽的後裔》“對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起到了積極作用”。

對於範圍更廣的軍迷們來說,該劇第二集中,美軍憲兵在處置男主角時曾提及的“707”代號,比引粉絲們尖叫連連的宋仲基更引人註目。韓國第707特種作戰營的“太陽後裔”,不僅作為韓國陸軍第一特種部隊真實存在,還能從其前世今生中一窺韓國政治的走向。

“軍服就是我們的壽衣”

“和我們約會的土地充滿殺氣,那兒孤立無援;天空、陸地和海洋是我們最熟悉的朋友;當國家下達命令時,我們知道身上的軍服就是我們的壽衣……”《太陽的後裔》中,宋仲基所扮演的柳時鎮曾觸動女主角的這些話,真實地張貼在現在韓國第707特種作戰營每個隊員的臥室門口,成為他們每一個人的自述。

目前,韓國特種部隊的總兵力約有3萬人。其中,陸軍特種部隊稱為“特戰師”,人數占全部特種部隊的一半。由於其官兵都戴黑色貝雷帽,因此常被俗稱為“黑色貝雷帽部隊”。

其中,第707特種作戰營被譽為“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直屬特種作戰司令部管轄。在西方軍事理論中,特種作戰的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有了全新的概念升級,且一直在改進。第707特種作戰營可以說是韓國執行這一理念的先鋒。組建時完全參照了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的模式,由三角洲部隊派遣教官參與組建。

有人曾以“致命武器”總結這群人:他們的面相是二級機密,所執行的任務是“X檔案”,作戰地區是“一號城市一帶”。他們能把一切當成殺人武器,即便是石弓、長笛乃至筷子。

這些身穿溫帶迷彩作戰服、頭戴嵌有銀色徽章貝雷帽的神秘身影曾出現在1986年亞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安保戰場,也投身於各種災難時的搜尋、醫療和重建工作中。

現在,部隊主要執行反恐作戰、要人保護、“懲戒報複”等特種作戰任務和以朝鮮特種部隊為對手的“X檔案”使命等。同時,韓國參與國際維和部隊的官兵,也主要從這支部隊中選拔。

與各國特種部隊相比,韓國第707特種作戰營選拔“新血”的過程完全遵循著不同的邏輯。一般而言,各國特種部隊多從一線作戰部隊中選拔經驗豐富的老兵,而第707特種作戰營則只從剛進入特種作戰學校的新兵中挑選。

由於武術、跆拳道等傳統搏擊術在韓國非常普及,第707特種作戰營在挑選新兵時也偏愛那些擁有某種武術技能的人。例如,劇中的徐大榮曾練過柔道,因他影響入伍的金起範則擅長跆拳道。

這種極具東方色彩的特點也體現在訓練中。第707特種作戰營采用“一對一師徒式”教學,確定師徒關系後,新兵“徒弟”就開始接受老兵“師父”的管理和訓練,就算是女兵也不例外。有人說,在第707特種作戰營中,沒有男女,只有師徒。

招募考核的過關者們將接受為期10天的考核篩選,此後是6個月基本步兵作戰訓練和6個月特戰傘降訓練。所有的訓練科目中,比電視劇情節更殘酷的訓練比比皆是。除了著名的“滾玻璃渣”、“吞糞便”之外,還有在漆黑無光的房間,讓指揮官身穿防彈背心坐在椅子上,旁邊掛著氣球,作為實彈射擊靶子。稍有不慎,指揮官就會腦袋開花。

在為期1年多的選拔、培訓之後,淘汰率可達90%。

2004年9月3日,韓國漢城,韓國707特種部隊舉行了劫機反恐軍事演習。(視覺中國/圖)

從“政府家犬”到“反恐精銳”

盡管今天的第707特種作戰營被認為是韓國陸軍之光,但其誕生的背景卻複雜而坎坷。

1958年4月1日,韓國軍方成立“帶字7725部隊”。這支部隊從建立之初便就被定為成韓國陸軍特種部隊的種子部隊。同年10月,“帶字7725部隊”正式被編為“第一空降特戰部隊”,即《太陽的後裔》男主角所屬原型部隊“第707特種作戰營”的前身。

由於朝鮮半島特殊的形勢,在整個20世紀七十年代,作為韓國軍方最具破壞力的部隊之一,第一空降特戰部隊卻完全一副有勁沒處使的模樣,所執行的任務大多是圍繞間諜船的滲透與反滲透。最有名的一次“戰鬥”,竟是1976年圍繞著一棵軍事分界線的白楊樹而進行的報複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這支部隊將主要精力投入了參與軍人政治,並且成為歷次韓國軍人政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1979年12月12日,當時的韓國國軍保安司令官全鬥煥發動“肅軍政變”,一舉清洗了韓軍穩健派鄭升和的勢力。由於全鬥煥本人曾擔任第一空降特戰旅旅長,了解特戰部隊是韓國當時反應速度最快、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對國內政治局勢有著決定性影響。所以,在當時那場政變中,逮捕時任空降特種作戰部隊司令的鄭炳宙被他視為成功的關鍵。

然而,正因該部隊在政變中能夠決定局勢,當時包括樸正熙、全鬥煥在內的韓國軍方強人,一面試圖通過人事清洗將空降特戰部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面又試圖以空降特戰部隊為基礎,建立獨立於現有軍事體系的禁衛特戰部隊。由此,原本側重於特戰任務的部隊也逐漸被民眾嘲笑為“政府家犬”。

1968年1月,朝鮮派31名武裝特工潛入漢城青瓦臺總統府,試圖刺殺時任總統樸正熙。1974年8月15日,樸正熙在國立劇場致辭時,又有刺客開槍射擊,造成樸正熙的夫人陸英修和一位女中學生遇難。

為了加強對自己的保護,更為了在未來可能的政變中保留最後的防禦部隊,樸正熙授意總統安全局,以第一空降特戰旅第六大隊為基礎,於1977年12月12日,建立“66大隊”。1978年6月1日,這支總統禁衛部隊正式更名為“第606突擊部隊”。

由於樸正熙和總統安全局認為未來很可能出現針對總統專機的劫機事件,於是將反劫機作為第606突擊部隊的主要訓練科目之一,這樣一來第606突擊部隊陰差陽錯地成為韓軍中第一支訓練反恐科目的特種部隊。

據第606突擊大隊的老兵回憶,全盛時期的606突擊部隊下轄三個突擊隊,每支部隊由4名軍官和44名士兵組成,此外還有20余人的特殊支援隊。作為總統禁衛部隊,第606突擊部隊中臥虎藏龍,隊員大多掌握英語、日語甚至還有法德等國的語言。他們的待遇極其豐厚,每人除了軍餉外,還有每月100美金的特殊津貼。

1980年,隨著“肅軍政變”成功,全鬥煥成為總統,展開其近八年的軍政府獨裁統治。為了打造一支超過第606突擊部隊的禁衛軍,全鬥煥將脫胎於該部隊、專門負責反恐的任務組命名為“第707特種作戰營”。

此後,隨著韓國從軍人政治向文官政府過渡,韓國全國上下的民主化氛圍濃厚,第707特種作戰營身上濃厚的“總統私兵”色彩顯得格格不入。在這種情況下,韓軍有意識地將第707特種作戰營打造為一支半公開的軍方反恐部隊。

1986年12月3日,第707特種作戰營成功擊斃了劫持城際巴士和19名人質的海軍陸戰隊逃兵徐英藝,韓國警方最初對外聲稱劫持人質嫌犯自殺,但隨後媒體逐漸爆出是軍方反恐部隊成功解救人質。這樣一來,第707特種作戰營才逐漸在民間建立起良好的形象。

此“虎”非彼“虎”

隨著《太陽的後裔》熱播,有人認為,劇中主角所在綽號“白虎”的部隊就是國人所熟悉的“白虎團”,即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誌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全殲的“首都機步師第一機步團”。

現在,“白虎團”已經擴編為第一機步旅,也被稱為韓國“陸軍之母”。不過,第707特種作戰營卻與首都機步師沒有多少瓜葛,二者在發展中幾乎沒有交集。第707特種作戰營以“虎”為標識,在劇中有“白虎”之號是另有原因。

一方面,“老虎”確實是韓國軍隊的傳統象征之一,如今韓國特種部隊的徽章上,仍然有虎頭的圖案。另一方面,則與第707特種作戰營成立、發展的歷程相關。

1952年11月29日,中國吉林延邊的一片林間空地周圍,隱藏著幾十名身披偽裝的中國邊防戰士。他們端著槍,對準東南方的天空。

突然,天邊傳來一陣低沈的發動機聲響,很快一架單引擎小型飛機貼著樹梢悄然而來。眼看飛機就要貼近地面,邊防戰士猛然開火。猝不及防中,機上兩人手忙腳亂拉起飛機,但最終只能跳傘逃生。當他們的腳剛沾上中國的土地,只聽到:“狗特務,你們被捕了!”

從1950年到1953年,中國公安和邊防部隊在東北邊境地區擊斃和俘獲了200多名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派出的特務。這些特務大部分是朝鮮族,來自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控制的“韓國聯絡處(簡稱KLO)”,主要任務便是滲透到中國、朝鮮和蘇聯,進行破壞活動。

1951年9月,KLO部隊被正式編為聯合國軍韓國情報部隊(UNPIK)。與此同時,中情局開始正式將這支部隊打造為能夠在朝鮮後方執行破壞和暗殺任務的特種作戰部隊。

為了能夠提升KLO部隊的戰鬥力,美軍在朝鮮半島釜山榮道等地建立了秘密訓練營。訓練營大量招募從朝鮮逃到韓國的青年,並從中選送部分人員赴日本接受高級訓練。由於部隊擴編很快,中情局開始在KLO部隊中建立營級單位,其中負責在鹹鏡北道和鹹鏡南道作戰的一支被稱為“白虎大隊”。

“白虎大隊”於1952年4月底成功滲透到朝鮮清津地區,活動到11月5日才被朝鮮人民軍全殲。這種的成功進一步刺激中情局擴大KLO部隊的規模,並延續到1953年停戰之後,對朝鮮沿海地區進行襲擾,甚至襲擊過中朝之間海上運輸線的任務。後來成為第606突擊部隊、第707特種作戰營的“第一空降特戰部隊”也由“白虎大隊”脫胎。

因此,第707特種作戰營身上部分繼承了KLO部隊的血脈,選擇“白虎”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對KLO部隊時代“白虎大隊”的一種紀念。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40

解密王亞偉真實私募業績:重倉股被套 業績跑輸A股指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694.html

作為前“公募一哥”,王亞偉曾經代表的是基金行業最高級別的投研水平,但轉投私募後卻黯然失色。

奔私後的王亞偉行事低調,鮮有對外披露基金信息。《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了過去一段時間王亞偉的真實業績。實際上,王亞偉進入私募行業後不僅沒有續寫曾經的輝煌,反而出現了一些敗績,比如其管理的幾大基金跑輸A股指數、重倉股被套牢等。

王亞偉的前同事、華夏基金一位離職元老稱,王亞偉的變化緣於失去了華夏基金強大的平臺優勢。“王亞偉的業績在2003年應該是行業倒數,沒有華夏基金的平臺,沒有範勇宏(華夏基金原總經理)的栽培,也就沒有王亞偉。”該人士如此稱。

業績跑輸

格上理財數據顯示,王亞偉成立的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千合資本”)7只主基金分別為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雲豹一號、昀灃2號、昀灃4號,其中的6只由王亞偉操刀管理,僅千合紫荊1號基金由華夏基金原同事崔同魁管理。

《第一財經日報》發現,王亞偉雖然業績戰勝了崔同魁,但卻跑輸了A股整體市場波動。

千紙鶴1號便是一只沒有跑贏A股指數的基金。格上理財統計顯示,自2014年11月28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千紙鶴1號單位凈值變為1.2749元,實現收益27.49%,同期衡量A股整體股票價格波動的萬得全A指數漲幅達到了53.24%。亦即,上述接近一年的時間里,王亞偉管理的千紙鶴1號大幅跑輸A股市場約25個百分點。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的私募基金也大幅跑輸了A股整體波動。在2015年1月13日成立至2015年10月30日期間,昀灃3號單位凈值增長至1.0522元,總收益為5.22%,同期萬得全A指數漲幅高達23.80%,超越王亞偉管理的昀灃3號業績18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雲豹一號成立於2015年4月20日,至今公開過凈值。昀灃4號是目前有公開數據可查詢的王亞偉千合資本旗下唯一一只跑贏A股整體表現的基金。2016年1月15日成立至3月15日的兩個月內凈值上漲4.22%,同期萬得全A指數跌幅達到24.74%。

以上可見,王亞偉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業績難言出色,這與過去他在公募行業叱咤風雲時的業績相差甚遠。

Wind資訊統計,王亞偉在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初管理華夏大盤期間,累計取得了約12倍收益,業績回報年化收益率為50%,在同類77只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過基準回報10倍以上。

另一只他在華夏基金管理的華夏策略基金從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盡管市場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王亞偉仍逆市取得了128.60%的收益,在3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打造平臺、如何磨合團隊,愈發重要。”上述王亞偉前同事說,私募基金最終必須突破創始人個人過往業績的層面,必須突破單純投資能力向平臺能力的兼容。

重倉股被套

脫離了華夏基金的王亞偉,雖然頭頂著原公募一哥的光環,但業績卻出現了大滑坡,不僅反映在上述基金表現一般,也體現於重倉股的操作上。

格上理財統計,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王亞偉先後重倉了深紡織A、一汽轎車、三聚環保、紅相電力、廊坊發展、國電南瑞、上海三毛、渤海輪渡等多只個股,涉及板塊包括電子、汽車、房地產、化工等。

但《第一財經日報》查詢過往資料發現,王亞偉至少在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廊坊發展三只重倉股上操盤業績不佳。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高位買入渤海輪渡。據渤海輪渡季報信息,截至2015年6月末,王亞偉管理私募基金昀灃、昀灃3號、千紙鶴1號分別持有渤海輪渡855萬、790萬、515.21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78%、1.64%、1.07%。

從其後渤海輪渡的走勢來看,王亞偉被套乃大概率事件。渤海輪渡在2015年二季度最高價23.98元、最低價為14.2元,均價為17.81元,截至當季末的收盤價為16.63元。隨著股災的發生,渤海輪渡股價很快遭遇腰斬。整個去年三季度,渤海輪渡跌幅達到44.5%,當季最高價17.28元,最低價8.15元,均價11.65元,收盤價為9.23元。

去年三季度,對於渤海輪渡,王亞偉旗下基金進行了不同方向的操作。其中,昀灃、昀灃3號分別增倉53.32萬股、109.3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升至1.89%、1.87%,千紙鶴1號則減持了140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8%。

對於上述三只基金存在反向交易渤海輪渡的問題,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本報稱,業內一般都是同一策略,要麽一起買,要麽一起賣。“有可能在兩只基金增持完成後,王亞偉對渤海輪渡進行了全面減倉,而千紙鶴1號披露的數據則是減倉的開始。”

然而,去年三季度之後,渤海輪渡股價保持弱勢震蕩,截至目前最高價僅為13.14元。這一價格低於渤海輪渡二季度(王亞偉首次買入的季度)的最低價14.2元。王亞偉似乎成了高位買入的接盤俠。

折戟國電南瑞又是王亞偉私募之路的一大敗績。

《第一財經日報》從國電南瑞的走勢和昀灃3號的持倉變化分析得知,王亞偉同樣是高位買入該股票,但在隨後的一季度低位補倉,之後又選擇了減倉。

國電南瑞季報顯示,2015年二季度,王亞偉旗下昀灃3號、昀灃作為新進機構分別買入國電南瑞1680萬股、1214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分別為0.76%、0.55%。當季,國電南瑞最高價30.3元,最低價17.32元,均價24.43元,季末收盤價為20.69元。

國電南瑞隨後震蕩走低,王亞偉為此逢低補倉。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昀灃3號持股數量達到了19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為0.9%,三季度該基金增倉了309萬股。昀灃因未進入該股十大流通股名單,未能查詢具體的持股變化。

到了去年四季度,國電南瑞走出了反彈。截至2015年末,國電南瑞收報16.68元,一個季度的股價增幅為17.55%。當季最高價為18.17元,最低價為14.29元,均價為16.48元。在股價反彈中,王亞偉選擇了減倉。昀灃3號轉手減持了365萬股國電南瑞股票,截至當季末持股總數為1625萬股,占流通股的比重降至0.74%。

盡管王亞偉去年二季度買入、三季度補倉、四季度減倉,但折戟國電南瑞也成了大概率事件。國電南瑞去年四季度的最高價18.17元,比去年二季度(王亞偉首次大舉建倉的季度)最低價17.32元也高出不到5%。截至2016年4月18日,國電南瑞收報14.59元,較17.32元還要低15%以上。

如果說,被套渤海輪渡、國電南瑞多少是因為去年6月中旬發生的股災,一切情有可原。但高買低賣廊坊發展、很大程度錯過其重組機會則成為王亞偉奔私後被業內詬病一大敗筆。

廊坊發展近日公告稱,11、12日,恒大地產集團分別以每股15.28元和15.87元的價格合計買入廊坊發展1902.8萬股,占廊坊發展總股本5.05%,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同時,它還發布了另一則公告,正在籌劃重組,股票停牌。

由此,坊間傳言的恒大地產借殼登陸A股一事終於浮出水面。

值得玩味的是,一向精於布局重組股的王亞偉卻未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甚至,他的操作方式是反其道而行。2015年一季度,王亞偉攜昀灃、千紙鶴1號、昀灃3號三只基金大舉殺入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持股數量為515萬、266萬、331萬股,對應的占流通股的比例分別為1.35%、0.96%、0.87%。

去年二季度,王亞偉繼續高位加倉廊坊發展。截至去年二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對廊坊發展的持股數量分別增加到了649萬、440萬、41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71% 、1.16%、1.09% 。

在牛市效應和王亞偉增倉等因素帶動下,廊坊發展在去年二季度股價創出歷史新高,股價最高沖至30.05元,當季最低價為17.87元,均價為22.81元。進入去年三季度,廊坊發展股價遭遇大跌。王亞偉“順勢”減倉。三只基金期間分別減持261.8254萬、60.94萬和85.7734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87.41萬、380萬、330萬股。

進入去年四季度,廊坊發展繼續下跌。王亞偉繼續減倉。昀灃、千紙鶴1號分別減持50萬、70萬股,持股數量降至330萬、260萬股。另一只基金昀灃3號在經過減持後,持股數量已經跌出了10大流通股股東的名單中,而被未公開披露。

截至去年末,昀灃、千紙鶴1號合計持股數量為590萬股,占流通股比重合計占1.53%,相比半年前,王亞偉已經減倉大半。縱觀2015年一年,王亞偉在廊坊發展上,做了高位增持、低位減倉的舉動。誰料減倉之後,廊坊發展攤上了恒大借殼的好事情。

若無意外,一向以埋伏重組股而名聲鵲起的王亞偉遭遇“踏空”。

如今在私募的江湖中,王亞偉無疑是一個低調的人,他管理產品業績情況鮮有公布,但離開了華夏基金後的王亞偉難言真正的出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54

王小川力推 “搜狗明醫”,未來的醫療信息會更真實、權威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9/155688.shtml

王小川力推 “搜狗明醫”,未來的醫療信息會更真實、權威嗎?
i黑馬 i黑馬

王小川力推 “搜狗明醫”,未來的醫療信息會更真實、權威嗎?

唯有讓真實、權威的醫療信息觸手可得,才能夠真正幫助到用戶,這是搜狗明醫誕生的初衷。

近期,“魏則西事件” 引發了有關醫療信息商業推廣的激烈爭論。百度在這場事件中成為焦點。在事情發酵後不久,同樣有搜索業務的奇虎 360 公開表示,“360 搜索放棄一切消費者醫療推廣業務”。但搜狗 CEO 王小川昨晚發文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搜狗明醫。

“搜狗明醫”的功能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將優先展示非商業、真實、權威的醫學信息。而非像360搜索那樣宣布放棄一切消費者醫療商業推廣業務。

文章發出後迅速在社交平臺引起廣泛轉發和回應。華映資本的投資人張寧認為:此前看過類似的項目,醫療垂直搜索如果能做出來質量和口碑,優化搜索還是很多機會。騰愛醫生運營部某從業者直接轉發並點評“贊”。

但筆者認為“搜狗明醫”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思路,畢竟要讓這個醫療健康行業能夠健康有序的發生發展下去,最離不開的就是患者和大眾願意為可靠信息買單,然而搜狗名醫能夠提供的幫助也很有限。

因為專業醫療咨詢服務遠比想象中的複雜,工作量也非常巨大,網上的信息越繁雜,鑒別其真偽的難度就越高,需要專業人員和專業知識的協作,這是目前的“搜狗明醫”很難有效解決的。當然,這也讓我們對“搜狗明醫”的未來充滿了好奇和想象。

以下是王小川的公告全文:

這幾天魏則西事件持續發酵,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朋友們、網友們帶著對另一家搜索公司的憤怒與失望,期盼著搜狗說些什麽,做些什麽。

抱歉讓大家久等了,今天搜狗搜索發布了新的產品功能:搜狗明醫,我們更願意以這種方式交出搜狗的答卷,請大家檢閱。從今天起,當用戶發起與醫療相關的搜索請求時,搜狗搜索將優先展示非商業的、真實、權威的醫療信息,並引導進入搜狗明醫頻道,該頻道提供包括維基百科、知乎社區、學術期刊、丁香園等網站的權威內容,以及正規大型醫院、疾控中心、世衛組織及科研機構的專業內容,並與國外知名搜索公司合作提供國際前沿的英文學術論文。

醫學信息涉及的專業性極強,不僅真假難辨,一些診斷、療法本身也有很強的爭議性。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教授上個月還對我說,據他估計,中文網上和大眾媒體有關健康的資訊大部分是錯誤的、甚至虛假的為主。雖然我們深知醫療搜索在整體搜索中具有特殊性,與用戶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關,但面對難以甄別的信息,很羞愧此前我們沒有足夠作為,沒有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此次魏則西事件發生後,有搜索公司宣布放棄醫療商業推廣服務,吸引了一定的社會關註。但冷靜思考後不難發現,這種做法並不能如他們所說“杜絕虛假醫療信息給用戶帶來的傷害”,因為即便是沒有商業推廣服務,正常的搜索結果也良莠不齊,對於急切想獲取權威知識和幫助的用戶,結果是同樣的無助,甚至會帶來誤導和更大的傷害。

比如這次的“細胞免疫療法”,我因家人得癌癥的原因之前就接觸到了這個概念,不僅病友強烈推薦,也是成都市最正規的醫院在開展的業務,初聽起來挺靠譜的。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絕大多數中文資訊也積極描述此項服務。作為患者家屬,必然認為自己看到了希望。直到我聯系了哈佛醫學院的朋友,才知道這項療法幾無效果並已經被淘汰。

唯有讓真實、權威的醫療信息觸手可得,才能夠真正幫助到用戶,這是搜狗明醫誕生的初衷。知恥而後勇,魏則西事件加快了搜狗明醫的面世,團隊表現得異常團結一致,所有其他研發都為此項目讓路,自發通宵加班,爆發出極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充分展示出良知與技術才能,我很為搜狗的技術、產品團隊驕傲和感動。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搜狗一直秉承不作惡、不作秀的理念。這次我們切實開始推動醫療相關搜索的改進。第一版上線的產品可能還存在若幹的不足,但我們已經邁出了紮實的第一步。後續我們還會持續改進,把產品功能打磨精致,讓用戶面對醫療信息不再焦慮,真正做到明明白白看醫生。

隨著對微信和知乎內容的獨家索引,搜狗得到了更多用戶的喜愛,無線搜索量快速成長,今年年初重回搜索行業市場第二,成為搜索行業壟斷者唯一的挑戰者。今年搜狗還會持續有新的功能發布,給中國搜索行業註入新風。推動競爭,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這也是搜狗存在的意義。歡迎大家使用搜狗,給搜狗提意見。

讓我們相信美好,執念前行。

搜狗CEO王小川 2016.5.8 於北京

王小川 搜狗 搜狗明醫 醫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335

拋開媒體、投資大佬的忽悠,真實的VR產業是什麽樣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9/155918.shtml

拋開媒體、投資大佬的忽悠,真實的VR產業是什麽樣的?
韋物主義 韋物主義

拋開媒體、投資大佬的忽悠,真實的VR產業是什麽樣的?

他叫王義松。

初夏,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人潮攢動,而最熱鬧的當屬VR(虛擬現實)相關主題場地。臺上的投資大佬也在聊著VR的相關話題,臺下的“VR淘金者”們響應熱烈。

微信截圖_20160519100222

(短短兩年間,數千個VR創業項目湧現)

移動互聯網紅利尾聲,O2O一片頹勢,互聯網金融也陷入尷尬的境地,VR(虛擬現實)、AR(現實增強)新技術趨勢,便成了當下創新創業領域為數不多的淘金地,或者說“救命稻草”。

據“VR圈”統計,在北上廣,每周關於VR的主題沙龍或會議就有15~20場。

在媒體包裝以及投資大佬們的鼓吹之下,VR、AR變成了一種高大上的概念,或是未來社交、或是未來影視或娛樂。

而拋去這些包裝概念,VR到底能將淘來什麽樣的金?當下實際情況又是什麽樣的?

90後王義松已經是在VR行業摸爬滾打3年的“老炮兒”,用VR真真實實的賺過錢,也接觸過眾多VR企業主、客戶。

通過他,我們知道了VR在中國的真實面貌,它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生意。

2013年,緩慢發展中的生存

不得不說,VR並不是一個新概念。王義松說,96年VR概念已經火過一陣,索尼還出過一個VR遊戲設備,他在圈內的一位年紀較大的朋友當時還花了8000人民幣買了那套設備,但是體驗並不好,高昂的售價也讓當初VR設備不可能普及。

2013年,王義松剛剛踏入VR圈。彼時,這個行業已經存活已久,但並不熱門,但它就這麽存活著,就像會展、工裝(辦公裝修)等小行業一樣,不見得多大,但能賺錢。

VR的市場在當時,主要就是2B(企業服務)市場,以給企業做全景解決方案收取服務費用。

例如,某個影視城想把自己的景象鮮活地搬到網上,那麽就可以給他們做一個全景解決方案,一般售價3萬~20萬不等。

在做VR全景內容的,如全景客、網展 、720雲當時就都活躍在圈內,那時的市場缺乏教育,一般一個企業200~400人,80%都是銷售。

王義松在其中一家全景解決方案公司工作,最後帶了40人的銷售隊伍。

基本套路就是各地開分公司,電話銷售,而客戶恰恰是一些比較傳統的企業,因為新技術“讓他們的產品在網上看起來很酷”。

不少企業主覺得比做個單純的網頁看起來酷多了,貌似也花不了多少錢。

讓王義松記憶深刻的是一個賣水泥的老板,見面時老板穿著大褲衩,一下就下單了100萬的業務。

“沒有互聯網公司買我們的產品,都是實體企業希望做展示”。

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改變了行業

當時,在做VR概念的人都沒想到有一天VR會再次火爆。直到有一天一睜眼,大家看到新聞《Facebook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

“最開始覺得Facebook是不是傻了,Oculus怎麽會值這麽多錢?”王義松描述大家的反應。

後來大家發現Facebook的設想確實偉大,VR蘊含著諸多的機會,VR的好日子眼看就要到來,於是王義松也和幾個圈內友人創辦了“去轉網”。

團隊不大的“去轉網”一年也做了數百萬的銷售額。“去轉網”做了一個VR虛擬城邦,商戶可以在“城邦”中購買自己的場館並用VR技術來展示自己的商品。

後來,王義松加入了VR創業資訊、資源對接服務平臺“奇點VR(VR圈)”。

“VR是個新興產業,我看好幫助這個產業崛起的平臺,也能幫助更多VR創業者,創業公司。” 王義松說。

“可以說紮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的設想再次點燃了VR產業”,處在變革中的王義松感覺到了科技巨頭的力量。

就像這兩年,蘋果推出Apple Watch催生了一波智能手表創業公司一樣。

先做B2B吧,技術就是:①3D模式、②全景

“VR現在創業做2C(消費者)市場並不合適,消費者級VR產品和內容成熟需要2、3年以上。”——這是王義松對行業的看法,前段時間九合創投合夥人王嘯也在Gmic大會上提及了這個觀點。(針對此VR圈曾發表過這篇《王嘯:VR處於非理性繁榮,創業者要盡量多拿錢,千萬不要大範圍鋪市場》的文章。)

“但VR在2B(企業)市場段需求還是很旺盛的,無論是VR+房產、或是VR+教育、VR+直播等,企業都希望用VR這種方式尋找產品體驗的突破點”。

VR現在更類似一種解決方案,各行各業的企業采用、采購,而純VR技術企業想自己做2C的東西無疑鏈條太長,沒有場景,也缺乏內容。

王義松說現在幫各行各業做“VR+”解決方案的企業現金流是非常好的,上個月有個做VR教育解決方案的公司才剛拿下800萬的單子。

像教育、軍事就適合用3D建模的VR解決方案去做,例如開挖掘機、開坦克用VR就可以模擬現實狀況。

“VR早就存在,2B有一定市場,並且商業模式成熟。現在VR技術其實就是兩個方面:

第一、全景展示

第二、3D模型

“全景展示”就是用全景相機(攝像機)無死角收錄現場,進行全方位的展示。這塊的難點是帶寬(內容過大,一般一個場景無死角收錄一秒要幾個G)。

而另外一種VR產品,是建立在3D模型之上,3D建模並不便宜。在全景或者3D模式之上加之陀螺儀技術,定位技術,就能做出一個VR體驗產品了。

而已經開始燥熱的下午,王義松又外出了,他要去一家剛融了千萬人民幣的VR創業公司。

“風險與機遇並存,虛擬能否落地現實?這就是迷人地方。”他說。

微信截圖_20160519100241

(圖片眼鏡男與男主王義松相似度達80%)

 

這里不只有一個落寞的老男人

    還有一群未曾發光的故事

王義松

微信號:expoon1

     電話:18710006567



推薦閱讀


榜單

電影遊戲一體機融資

企業

全球科技巨頭華為小鳥看看戴爾HTC

融資

融資事件合集樂客VR幻視靈犀AR眼鏡

觀點

VR線下娛樂狂歡潑冷水拉人類回正軌情色拯救VR

經驗

VR內容創業遊戲開發優酷土豆九合創投

深度

公司布局圖譜VR娛樂VR投資研究

二維碼VR圈

黑馬會 (2)

 

VR 創業者 90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