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第二大銀行——俄對外貿易銀行(VTB)CEO表示,倫敦證券交易所對VTB在融資方面立場強硬,比美國還嚴厲,如果倫敦證交所不能緩和態度,VTB考慮從倫敦退市,轉赴亞洲。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北京參加APEC會議期間,俄對外貿易銀行CEO Andrei Kostin表示,不喜歡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LSE比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還要強硬。OFAC是美國財政部下的部門,負責執行制裁決議。
由於烏克蘭危機,歐美對俄在金融、國防、能源等領域進行了廣泛制裁。今年8月,西方出臺了對俄金融業制裁,禁止西方實體向俄羅斯幾家銀行提供股權或債權形式融資。俄對外貿易銀行由莫斯科政府控制,在西方國家的制裁名單上。
Kostin表示,美國當局允許銀行將股份轉為存托憑證,這樣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且不認為這種做法是在募集新的資本,故不在制裁範圍內。然而,LSE禁止這種做法。俄方希望LSE可以改變立場,如果不行,俄對外貿易銀行將認真考慮從倫敦退市,並在亞洲市場上市。不過,Kostin稱在亞洲上市並不是很快將發生的事情。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Kostin表示,目前俄羅斯正與亞洲方面討論銀團貸款和次級貸款事宜,包括日本的交易所和中國的交易所。考慮到美國和英國的態度,俄方對中國最感興趣。不過,目前還沒商討將股票交易從一個交易所轉到另一個交易所的費用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那麽回到香港經濟和金融的層面。當年香港的任誌剛曾經遊說中國高層,把香港變成唯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但是中央認為這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不利,所以讓其他地方,都有機會搶灘吃飯。
那麽歐洲一個重要地方,是英國的倫敦,它不光是歐洲是世界經濟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而且歐洲也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夥伴。那麽在倫敦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對雙方都有好處,尤其是對經濟尋找出路的英國影響特別大,特別是倫敦的主流金融業不斷被美國修理之後。
當然,倫敦上車的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在香港事務上胡說八道,這次BBC集中報道了外國反華勢力培訓香港占中主力,就是一個例子。
香港信報說BBC的報道:“外國組織參與籌劃占工,千人曾受特訓抗爭”,下面是原文。
最新風聲:外國受特訓?「佔中」急否認
英國廣播公司(BBC)一篇報道透露,「佔中」運動組織者去年1月已計劃鼓動萬人佔領街道,超過一千人更在行動前接受特訓,以求令佔中運動達到最大效果。和平佔中則否認部分言論。
報道指,多個國家人權分子在挪威出席「奧斯陸自由論壇」,佔中成為主要議題。報道稱,佔中在兩年前已經展開規劃,而非一場臨時興起的活動,這是與會者公開的秘密。佔中者不單止制定示威時間,而且規劃如何實行。
「佔中」組織者去年1月計劃鼓動1萬人佔領街道,期望以非暴力行動(non-violent
受訓者獲教導如何與警方交涉、如何管理運動、被捕時怎樣做、如何安排食水和食物,以及面對水炮和警方暴力時如何處理。八九學運領袖、現已移居美國的民運人士楊建利透露,差不多每小時都向佔領人士提供意見。
和平佔中指,三位發起人從未與報道中訪問的楊建利聯絡,更沒有如報道所述般頻密通話及接受其建議。此外,
和平佔中表示,成員從未參加奧斯陸自由論壇,亦沒有接受過報道所述由組織舉辦的專門訓練。和平佔中又說,曾在香港公開舉辦非暴力抗爭工作坊,但有關訓練全由和平佔中負責,沒有外國組織支援或介入,訓練亦並非在奧斯陸舉行。
因物業稅和選舉局勢不明朗讓部分投資者推遲了買樓的計劃,倫敦黃金區域房價4年來首次環比下跌。
曾經,人們認為由於倫敦黃金地區的稀缺性,這些豪宅的價格永遠不會下跌。
包括Chelsea和Mayfair在內的13個社區被房產公司Knight Frank LLP定義為倫敦黃金核心區。11月,這13個社區的房價自2010年10月來首次下降。
倫敦豪宅市場自2009年來漲幅一直快於其它英國地區。現在,倫敦房價正開始失去上漲的動力。如果反對黨贏得選舉,其將對200萬英鎊以上的房產收取年度稅收,預計每年將收取12億英鎊的稅。
Knight Frank倫敦住宅研究主管Tom Bill表示,
很難將房價下跌的理由排序。不過,房價下跌似乎受到了英國選舉、房產稅以及對非居民征收資本利得稅的影響。
11月,倫敦黃金區的房價同比增速放緩至6.1%,低於今年6月8.1%的高峰。同期,英國全國的房價同比上漲8.5%。
來自亞洲、中東和俄羅斯的買家曾經一度推升倫敦中心區的房價,現在,這些買家正受到英鎊升值和資本利得稅的影響。今年,英鎊對10國貨幣上漲3.8%。
從數年前開始,倫敦本地居民因不堪過高的房價,已展開了一場名為“逃離倫敦”的運動,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開始搬離倫敦,而全球的富人則買下了倫敦的豪宅,作為提供安全高收益的資產。因為其稀缺性,國際大都市的中心城區一度成為避險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倫敦樓市火爆,連倫敦市的警察局都抓住機會賺了一筆,叫價約2.5億英鎊(約合3.91億美元)出售總部辦公樓蘇格蘭場(New Scotland Yard),昨天以3.7億英鎊(約合5.77億美元)成交,將那座位於威斯敏斯特區的標誌性建築賣給了中東投資者。
2008年,倫敦警察局斥資1.2億英鎊買下蘇格蘭場那處房產。以昨天公布的售價來算,六年來那棟樓的市價翻了三倍多。倫敦房產生意可比打擊犯罪的回報高。
事實上,倫敦不僅市中心房產價格高漲,連豪宅也有很大需求。這次蘇格蘭場的買家迪拜金融集團Abu Dhabi Financial Group計劃將拆除47年來一直作為倫敦市警察局總部的蘇格蘭場,將那里改建成豪宅。
倫敦房地產經紀公司Knight Frank上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倫敦售價至少1000萬英鎊(約合1570萬美元)的豪宅成交量至少增長了三分之一。可這類豪宅最後可能落得還成為空置房。就像華爾街見聞今年年初文章所說,倫敦市中心的房產不再是普通民眾的居所,變成了富人的高收益投資,一些富人區的空置房比例達三分之一,面臨成為“鬼城”的威脅。
除了住房熱賣,倫敦的商用房產也掀起開發熱潮。倫特露天集市Camden market的所有者——以色列科技企業家成立的控股Market Tech Holdings本周宣布今年會上市,該公司預計市值達7.5億英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倫敦樓市火爆,連倫敦市的警察局都抓住機會賺了一筆,叫價約2.5億英鎊(約合3.91億美元)出售總部辦公樓蘇格蘭場(New Scotland Yard),昨天以3.7億英鎊(約合5.77億美元)成交,將那座位於威斯敏斯特區的標誌性建築賣給了中東投資者。
2008年,倫敦警察局斥資1.2億英鎊買下蘇格蘭場那處房產。以昨天公布的售價來算,六年來那棟樓的市價翻了三倍多。倫敦房產生意可比打擊犯罪的回報高。
事實上,倫敦不僅市中心房產價格高漲,連豪宅也有很大需求。這次蘇格蘭場的買家迪拜金融集團Abu Dhabi Financial Group計劃拆除作為倫敦市警察局總部的蘇格蘭場,將那里改建成豪宅。
倫敦房地產經紀公司Knight Frank上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倫敦售價至少1000萬英鎊(約合1570萬美元)的豪宅成交量至少增長了三分之一。這類豪宅最後可能還落得成為空置房。就像華爾街見聞今年年初文章所說,倫敦市中心的房產不再是普通民眾的居所,變成了富人的高收益投資,一些富人區的空置房比例達三分之一,面臨成為“鬼城”的威脅。
除了住房熱賣,倫敦的商用房產也掀起開發熱潮。倫敦露天集市Camden market的所有者——以色列科技企業家成立的控股公司Market Tech Holdings本周宣布今年會上市,該公司預計市值達7.5億英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紐約最負盛名的酒店、全球最古老保險市場英國勞合社(Lloyd'.s)的大廈、英國一流律師事務所的總部,這三大建築有什麽共同之處?它們都由中國的保險公司所有。
自2012年中國政府放寬保險企業投資海外的限制以來,國內保險公司湧向全球市場,掀起收購大型商業房地產的高潮。倫敦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數據顯示,去年排名中國前五的三家保險公司斥資150億美元海外置業,幾乎是過去兩年這類投資額的三倍。知名物業管理顧問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預計,今年這一數字會突破200億美元。
首段所述三座建築的交易就是中國險資海外投資的實例:
2013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以2.6億英磅收購了倫敦金融城地標性建築——勞合社保險大廈。
2014年10月,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之一華爾道夫酒店(上圖),創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記錄。
本月,中國泰康人壽正式完成1.98億英鎊收購倫敦金融城辦公樓Milton Gate的交易。Milton Gate是律師事務所Addleshaw Goddard租用作為總部的辦公樓。
仲量聯行的全球資本市場研究主管David Green-Morgan評論稱,只要擁有物業就變成了賣方市場。新湧現的投資者幫助推升了大城市的房價。去年全球商業房產交易額增至約7000億美元,創2008年以來新高,部分原因就是中國保險公司的需求增加。他說:
“中國的保險公司得到政府支持,渴望搶在同行前面達成國際生意。他們更願意報出高價。”
全球最大商業地產經紀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團(CBRE Group)數據顯示,因中國人壽和平安集團這樣的公司收購推動,去年1-9月,倫敦市中心和紐約曼哈頓的寫字樓價格分別上漲了15%和11%。
彭博報道指出,中國買家競購知名物業的熱潮有如日本企業上世紀大投資重演。上世紀80年代末到1995年,日本投資者豪擲780億美元收購美國物業。而當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後,不少日本買家又被迫將它們出售。
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援引保險研究員觀點預計,國內保險公司海外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將成為新常態。這一方面是因為許多保險公司有這方面的投資戰略,比如之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安邦保險以及陽光保險都先後出手海外房地產,另一方面是出於對收益率的要求。比如上面提到的泰康人壽收購,“或許也是為泰康人壽上市做準備”。
上述文章稱,伴隨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的預期不斷減弱,海外投資正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環節。中國險資機構投資的熱點將主要集中在高端地產領域。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歐美的房地產正在複蘇,投資前景可觀以外,中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放寬也是重要原因。去年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再度提出要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多家對沖基金開始做空那些在倫敦房產市場下跌時會最受打擊的企業。倫敦房價持續上漲五年來,首次出現投資者尋求在倫敦樓市下滑時獲利的跡象。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總結,上述對沖基金做空的對象包括房地產經紀公司Foxtons和Savills、房產中介網站Zoopla和倫敦最大的房屋建築商Berkeley Group。對沖基金向監管機構披露的信息顯示,Foxtons、Savills和Zoopla的空倉相當於各自股票發行量的3.59%、1.56%、1.13%。
上述報道稱,雖然空倉規模相對較小,但做空體現了對沖基金開始不看好房價多年高漲的英國房產市場,以及因樓市繁榮而表現高調的Foxtons和Zoopla這類公司個股。
上述報道還提到一些有關以上公司的利空信號:Berkeley以修建豪華公寓聞名,該司去年年底表示,倫敦樓市的市場環境變得“一般”;Foxton去年秋季發出了盈利預警,稱因市場面臨“挑戰”,去年第四季度該司銷售傭金大減25%;Zoopla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倫敦市場,該司股票的空倉已創去年6月上市以來新高,一個月內就增加了42%。
英國國家統計署(ONS)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倫敦房價累計上漲50%。但近幾個月,一些專家註意到英國政府推行豪宅稅對國內房產市場的威脅。去年12月的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提到,因物業稅和選舉局勢不明朗讓部分投資者推遲了買樓的計劃,倫敦黃金區域房價四年來首次環比下跌。
豪宅稅是英國主要反對黨工黨今年競選綱領中的一項重要政策。按照這項政策,價值200-300萬英鎊房屋的業主將每月額外付250英鎊的稅。對那些價值超過千萬英鎊的房產以及擁有第二房產的房主將征收更高的稅額。多位工黨的2016年倫敦市長候選人都擔心,倫敦持續猛漲的房價會讓許多家庭受到“豪宅稅”的影響。
今年1月的《金融時報》報道援引批評人士觀點稱,在倫敦,200萬英鎊的房產已經不算豪宅,可能只算普通家庭住宅或者公寓。
ONS下圖顯示了2004年1月到2014年11月英國不同地區綜合調整後房價指數的走勢,其中數值最高的藍線代表倫敦的房價指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500億元註冊資金的首家“國字號”民營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擬與上海開發商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合作投資10億英鎊建設倫敦新國際金融城,項目占地212畝,建設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
中民投由全國工商聯牽頭組織,59家大型民營企業參與發起設立,去年5月在上海註冊成立。此前華爾街見聞援引澎湃新聞稱,民生銀行與中民投在高管人事、股東上重疊,在中民投多家股東的背後都有民生銀行旗下公司的身影。
下文由一財網發布,授權華爾街見聞轉載,作者劉冬。
2月14日,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與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總部基地”)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投資框架協議,雙方宣布投資約10億英鎊共同建設英國倫敦新國際金融城。
新國際金融城位於英國倫敦的皇家阿爾伯特碼頭。該項目投資總額約10億英鎊。項目建成後,新國際金融城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進軍歐洲的國際化平臺。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總部基地董事局主席許為平、上海市黃浦區副區長吳成、中民投總裁李懷珍等出席了當天的簽約儀式。
公開資料顯示,總部基地(中國)控股集團是道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亞太區域的全資投資集團,是一家致力於研究、探索、實踐總部經濟理論,投資、開發、運營以總部基地模式為主的總部經濟生態區的綜合性國際投資企業。
2013年5月,總部基地被確定為倫敦東區皇家阿爾伯特碼頭(RAD)的開發商。該公司當時和倫敦市政府達成協議,將位於東倫敦的一篇廢棄船塢區建成倫敦繼老金融城、金絲雀碼頭之後的第三個金融區,重點吸引亞洲投資落地。不過,有媒體當時質疑總部基地是否能夠籌集到如此龐大的資金。
而另一方面,早在中民投掛牌之時,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就曾表示,中國企業在經過30年的財富積累後,現在需要走出去,而英國就是絕佳的目的地,中民投將支持中國民營企業走出來,到英國創業發展。他認為,英國市場經濟發展、發育很完善,國外企業在此投資享受少有的與英國公民相同的待遇,而英國也是最早推崇自由貿易市場的國家之一。
此外,去年6月,中民投曾在中英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於倫敦簽署協議,承諾在歐洲設立地區總部,成立1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投資於金融服務、科技、近海工程和綠色能源等項目。
或許是這樣的互補讓雙方一拍即合。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在簽約儀式上稱,在達成協議前,中民投和總部基地進行了“高密度的接觸”。
李懷珍表示,新國際金融城項目由中民投旗下中民嘉業和總部基地共同建設。項目占地212畝,建設規模超過4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10億英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民營資本和中民投進軍歐洲的國際化平臺和大本營,中民投將以此開拓歐洲市場。
中民嘉業是中民投旗下的地產板塊,以建立聚焦優質不動產,集合國際和專業資本,產融結合的不動產運營平臺為目標。2014年,中民嘉業曾以248.5億元的高價購得上海董家渡地塊。
中民投相關人士稱,此次對倫敦新國際金融城的投資項目,是中民投歐洲投資戰略的第一步,反映了中民投服務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強烈意願。中民投始終致力於聚集中國的民營資本與智慧,引領民營資本抱團“走出去”。以此次項目為突破口,中民投將加快對歐洲市場的拓展。
以下中民投架構圖來自21世紀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資料圖)
日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00175.HK)宣布將投資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3億元),為倫敦出租車公司建設一座高技術、現代化的全新工廠,新工廠的年設計產能將達到3.6萬輛,將有望於2017年投產,主要用來生產下一代純電動及超低排放的倫敦出租車。
據公開資料顯示,吉利集團於2013年2月以1104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09億元)成功收購英國錳銅控股的業務與核心資產,並將其旗下倫敦出租車國際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在被浙江吉利收購之前,英國錳銅雖然為倫敦標誌性風景黑色出租車的唯一生產商,也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上出盡“風頭”,但由於其一直只生產黑色出租車,產品單一,加之生產規模較小,在過去60年來,位於英國的考文垂工廠共生產了僅13萬余輛黑色出租車。在此背景下,英國錳銅自2008年以來便一直入不敷出,並最終在2012年10月因所生產的TX4出租車發生轉向故障後,無力承擔巨額召回費用及多年虧損,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有觀點認為,對擅於進行資本運作的吉利集團來說,收購英國錳銅及其下屬出租車公司與此前收購沃爾沃以及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不同,對沃爾沃以及DSI的收購更多的是在技術上為吉利提供支持,以補齊其在自主品牌上的技術短板。而收購英國錳銅,吉利更多考慮的是在品牌以及渠道上的拓展和突破。
據了解,在完成對英國錳銅收購之前,吉利曾經與其達成協議,希望借助前者的銷售網絡推動吉利汽車自主品牌在英國市場的銷售。如果上述計劃得到實現,無疑將為推動吉利汽車的全球化提供幫助。在受困於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下,拓展海外市場一直是自主品牌立足長遠的重大思路。不過,從以往來看,自主品牌的出口範圍一直集中在中東、拉美以及俄羅斯等市場,並未能進入歐洲等主流市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歐美等成熟國家,對產品技術標準的要求更為嚴格,且更註重品牌口碑。在此之前,上汽旗下MG的部分產品、以及上汽大通V80等產品之所以能順利進入英國以及愛爾蘭等國際市場,在當地原有的品牌基礎無疑為其提供了重要基礎。
因此,在完成收購後僅2年的時間,吉利便宣布了對倫敦出租車公司的大規模投資計劃。據英國媒體分析,如果新工廠建成,將不會生產原有的TX4車型而是升級後的TX5車型,以滿足倫敦市政府對出租車的新的排放要求。在此之前,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宣布了一項計劃,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倫敦市內所有新增出租車必須具備零排放能力,積極鼓勵生產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希望這些車輛可以在市中心等一些空氣質量較差的地方,自動啟動零排放模式。也正因為如此,在此之前,比亞迪汽車也曾牽手英國的出租車公司,在倫敦投放了純電動E6出租車,而包括日產也在積極部署這一市場,希望在倫敦投放純電動版本的NV200出租車。
2015-07-06 TWM
錢國維領軍的摩根大通銀行,是今年以來協助台灣企業進行海外籌資與購併的最大贏家,六月初甫升任台灣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的葉伊珊,就是背後負責運籌帷幄的頭號戰將。這位初掌兵符的外資圈女中豪傑,到底有何能耐?
撰文•顏喻彤
國際投資銀行駐台業務負責人以男性居多,因此凸顯出女性出頭天的可貴。二○○八年之前,以美商高盛余佩佩、摩根士丹利林水仙、瑞銀陳嫦芬、美林黃慧珠四大金釵」盛極一時;○八年之後,則已有野村證券曹慧姝與瑞士信貸邱慧平躥起,隨著摩根大通葉伊珊晉升負責人,象徵「女力」時代再度來臨。
葉伊珊的重要性有多高?亞洲領先的專業金融雜誌日前選出二十位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金融家(領域涵蓋投資銀行、私人銀行、證券研究等)當中,葉伊珊是摩根大通銀行(簡稱小摩)唯二、台灣唯一入選者。
小摩悍將:練功11年
從大集團到中小企業通包
○四年加入摩根大通銀行的葉伊珊,至今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細數過去參與的海外籌資與購併客戶名單,從大型企業的台積電、中鋼、矽品、宏碁、F-TPK、富邦金控、國泰金控,到具有產業利基性的中小型企業F-中租與F-慧洋,幾乎橫跨各大產業領域,是投行圈少數具備「全面性攻擊能力」的高手。
「現在枱面上的台灣優質企業,都已經過嚴峻的國際競爭環境洗禮,我們台灣人一定要有一百二十分的熱誠服務這些企業。」因此,當知名金融雜誌選葉伊珊作為台灣女性銀行家代表之一時,她表示,「因為這代表我們服務的客戶及我們團隊的努力,被國際資本市場看見及肯定。」尤其是在台灣資本市場被邊緣化危機逐漸增加之際,摩根大通銀行的競爭優勢更能被凸顯出來。自去年底開始,一口氣完成矽品發行四億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廣達大股東何莎透過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出脫一.七億美元、F-TPK發行三.八三六億美元GDR+ECB、F-慧洋發行八千萬美元ECB,外加台灣TVBS(聯意製作)股權出售等合計五項業務,期間都有葉伊珊穿梭的身影。
「儘管我們一直服務規模及市值較大的產業龍頭廠商,對摩根大通業績排名(league table)有很大的幫助,但讓我印象同樣非常深刻的,是協助第一流的中小企業站上國際資本市場舞台!」葉伊珊說。過去兩年來,摩根大通兩度協助散裝航運大廠F-慧洋發行GDR 及ECB、合計籌資一.八億美元,就是典型例子。
「兩年多前,我們與慧洋的團隊開會,公司表示想要到海外籌資擴展船隊,我們發現這是一家獲利狀況非常好的公司,但所屬產業基本面欠佳,當下覺得慧洋董事長藍俊昇很有guts(勇氣)、也很有遠見,但真正讓我們佩服的是,藍董直接表態要掛英國倫敦交易所主板,因為從來沒有台灣企業掛上去過。」葉伊珊回憶。
關鍵一役:F-慧洋
推動台灣企業登上倫敦主板既然是客戶提出的想法,且葉伊珊團隊研究後也覺得有機會,就決定放手去做,沒想到倫敦證交所對於掛盤主板企業的財務資訊要求非常嚴格,「光是當時F-慧洋旗下八十艘船都得進行價值評估,就花了許多時間,說實在的,連我在這行做這麼久,腦中都曾浮現放棄的念頭。」葉伊珊表示,但抱著一股讓國際看見台灣企業能力的願望,她決定堅持下去。
一三年,摩根大通透過結合GDR與ECB方式,成功協助F-慧洋籌資近一億美元,包括六千萬美元GDR與三九三一萬美元五年期ECB,當時更締造多項台灣企業海外發行案的紀錄,包括:一、台灣史上第一筆於倫敦交易所主板上市的GDR;二、過去十年來台灣航運業規模最大的海外籌資案件;三、過去一年來,亞太區唯一結合股權與股權連結的海外籌資案。
這樣的成績,連同業都豎起大拇指稱讚:「F-慧洋與葉伊珊團隊都具備勇於嘗試的特性,連散裝航運公司都能有此發行成績,真的不簡單!」葉伊珊及團隊看到F-慧洋在倫敦交易所主板掛牌鐘敲下,以及倫敦副市長與慧洋上下游廠商同聚一起慶祝的那一刻,心裡滿是激動,深深為藍董及慧洋的團隊感到驕傲,她覺得,自己為台灣企業做了一件對的事。
日前已升任摩根大通大中華區銀行業務聯席執行官的錢國維,對這位一手帶大的子弟兵的評論是:「隨時能夠掌握客戶需求,且有著相當優異的執行力,成功投資銀行家所具備的條件,在她身上都能看見!」講話速度極快的葉伊珊,思考縝密有條理,能力不在話下。但她認為,投資銀行團隊要成功,除了全力維繫與客戶間的關係,還要懂得如何跟集團內部溝通爭取資源,「Carl(錢國維英文名字)就是最好的榜樣!」「尤其是面對中國市場的崛起,不管是購併或籌資案動輒數十億美元以上,要為台灣企業案子爭取內部資源,靠的就是每個案子累積的信任及口碑,讓團隊同事齊心為台灣客戶爭取最佳條件,讓客戶下次有需求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摩根大通!」葉伊珊點出關鍵因素。
自詡是「台灣優質企業最佳推銷員」的葉伊珊建議有意入行者,「如果只是靠『賺很多錢』的思惟就想進這行業,最後可能待不了很久,因為這行業真的非常辛苦。」要有更具意義的使命感才能表現優異,葉伊珊想提攜更多後進,讓台灣企業站在國際舞台。
Profile葉伊珊
出生:1974年
現職:摩根大通銀行台灣投資銀行
業務負責人
經歷:摩根大通銀行資深執行董事
瑞士銀行助理副總裁
學歷: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