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寶雞“創森”十年:城市綠了,房價都跟著漲

寶雞市森林覆蓋率為55.2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27平方米,均列關中五市第一位。攝影/章軻

八百里秦川最西端,南依秦嶺,北靠渭河,一抹綠色格外耀眼。

在這片1.81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道路水系林網連片,百公里川原綠蔭成帶,城鄉處處見樹見綠,森林覆蓋率高達55.26%,比陜西省森林覆蓋率(43.06%)高出12個百分點,比全國森林覆蓋率(21.66%)高出約34個百分點,也高出全球森林覆蓋率平均水平(31%)約24個百分點。

別忘了,這是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生態環境最脆弱地區之一的黃土高原。在這片溝壑縱橫的黃土地上,年降水量約50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400~2000毫米。

這里便是炎帝故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典故的發生地,也是陜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業重鎮寶雞市。

“寶雞經過十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市森林系統已經初現。”8月9日,寶雞市林業局局長陳天倉對“森林城市,森林惠民”采訪團記者們說,近年來,寶雞的小氣候發生了明顯變化,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連年保持在85%以上,在這里能看到關中“最好的天”“最藍的天”。

城市綠了,連房價都跟著漲

9日下午,69歲的寶雞市民魏瑞明在渭河畔的森林公園里散步。“從家里到公園,步行10分鐘就到了。晚上來這里的人更多。我們老年人有這麽好的休閑地方,真是幸福。”魏瑞明說,渭河畔原來是荒灘荒地,經常黃沙滿天。這幾年渭河兩岸都綠化了,空氣清新了,天也更藍了。

“連房價都跟著漲了。”魏瑞明指著身後的一排高樓說,“那里的房價每平方米超過4500元,比城中心的房價還高。”

在陳倉區虢鎮北門景觀林帶和北坡森林公園,當地林業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北坡一帶過去就是荒山禿嶺,黃土裸露。刮風天塵土飛揚,下雨天到處是泥水。而如今北坡已經成為秦嶺一帶五彩斑斕、恬靜舒適的亮麗風景線。

“從2002年起,寶雞就開始北坡綠色改造,投入8000多萬元,建設了生態防塵林帶、生態景觀林帶、生態休閑林帶、生態防護林帶等。”這位工作人員說。

寶雞市林業局副局長楊鵬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2年以來,按照陜西省提出的“陜北高原大綠化、關中大地園林化、陜南山地森林化”的建設目標,寶雞市依托全省渭河綜合治理工程,硬化綠化堤頂路面65.6公里,營造綠色生態景觀長廊70公里。

“這其中包括蔡家坡渭河生態遊園和十里蘆葦蕩景觀,沿河布綠、依河造林、架橋造景,營造了水系防護景觀林帶300公里,水體岸線林木綠化率達到90.6%,自然景觀變化率達到100%。”楊鵬輝說。

楊鵬輝介紹,早在2005年,寶雞市就提出了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實施城區、臺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鎮、旅遊景區等綠化和“三化一片林”生態家園建設等為支撐的“九大工程”,市區共新增綠地730.9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面積達到3461萬平米,其中公園綠地面積990萬平方米,累計建成綠色林帶1萬多公里,植樹2億多株,實施林業重點工程造林352.3萬畝。

數據顯示,目前寶雞市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7.62%,綠化覆蓋率40.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27平方米。大面積植樹造林還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積7700平方公里,市區地表水Ⅳ類以上水體比率達到100%。

楊鵬輝對記者說,寶雞的造林不僅是種植生態樹和景觀樹,全市發展以蘋果、獼猴桃為主的水果經濟林180多萬畝,以花椒、核桃為主的幹雜果經濟林260多萬畝,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經營面積達到252萬畝,森林旅遊年收入上億元。

在寶雞市金臺區北坡勝利村,遊客們騎著雙人、多人自行車在寬闊的水泥路上觀光遊覽。當地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葉國君介紹,村民們原來主要居住在半坡及塬邊,而當地屬於陜西省嚴重的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區域。2007年,按照“搬得出,能致富”的要求,村民們搬進了統建房,原村民集中居住區則改造成具有西北民俗特色的休閑、觀光、體驗、旅遊功能的民俗村。

“目前,勝利村共有160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戶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最高的收入達到30萬元。”葉國君說。

工業強生態美

大面積植樹造林,錢從哪來?造林綠化只是林業部門的事?

楊鵬輝介紹,寶雞市創建了“政府出規劃、村組出土地、企業出資金”的“企地共建”模式,該模式曾被評為“2012中國城市十大年度生活現象”在全國推廣。

楊鵬輝介紹,2012年以來,寶雞市在渭河北坡開始推廣“政府出規劃、企業出資金、村組出土地”的企地共建模式,鼓勵綠化地附近的企業增加綠化投入,配套健身、娛樂設施,建設公園遊園。

寶雞市規定,企業用於造林綠化的費用,可按稅法規定在稅前扣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寶雞市的“企地共建”最早開始於當地一企業的自發行為。

寶雞橋梁廠為了改善周圍的生產生活環境,多年來自己出資,對廠子附近的常羊山進行綠化美化,使附近的村民有了休閑鍛煉的去處。後來,炎帝陵發展旅遊,常羊山開發墓地,不僅生態環境改善了,還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

位於寶雞石油鋼管公司南側、占地600畝的九龍山公園是寶雞市“企地共建”的典範。該公園由渭濱區政府、石油鋼管公司及譚家村社區共同建設,園內共栽植雪松、檜柏、大葉女貞等各類苗木30余萬株,成為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理想之地。

楊鵬輝對記者說,企業做綠化的積極性高,一方面是為了給本企業的職工創造一個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是樹立企業的形象。“當年石油鋼管公司就是因為廠區周圍的綠化做得好,給印度客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一定程度上促成了5.5億美元訂單的簽訂。”

寶雞市林業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幾年來共組織83個企事業單位,采取以資代勞、職工或聘請專業隊造林、委托基地所在村組實施“三種形式”,推進義務植樹基地化,帶動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建成了九龍山、馮家塬、怡馨園等14個企地共建生態公園。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2%,新建義務植樹基地83個,年均社會義務植樹800多萬株。

作為我國西部工業重鎮,寶雞市工業企業數量眾多,許多是央企和部屬企業。楊鵬輝介紹,這些企業發展不忘地方,如寶雞橋梁廠出資改善周圍生產生活環境,對附近的常羊山進行綠化美化;寶雞石油鋼管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將公司背後的九龍山建成了九龍山公園;長嶺電子科技公司投資180多萬元,在企業東側建起了長嶺怡馨園……這些公園綠地成了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理想之地。

優美的環境,對企業經營活動也是一種激勵,也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一張名片。“正因為有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寶雞吸引了德國西門子、法國威望迪等世界500強和吉利汽車等國內著名企業來投資興業。”陳天倉說。

龍頭企業紮根了,也帶動了配套企業的大批進入。截至目前,寶雞市配套企業已達540多戶,市域配套率也由5年前的10%增長到35%,成為寶雞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引擎。

寶雞市工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全國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2015年,該市九大產業集群完成工業總產值突破170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的65%。今年上半年,寶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3.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增速分別高於全國、陜西省1.9和1.4個百分點,位居關中五市第一。

寶雞市經過十年“創森”,城鄉處處見樹見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攝影/章軻

寶雞文化長廊下的綠化帶。攝影/章軻

寶雞市金臺區北坡勝利村,遊客們騎著雙人、多人自行車在寬闊的水泥路上觀光遊覽。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68

姚老板要跟著貝爾去野外冒險 蟲蛇什麽的已經不夠吃了

中國籃球明星姚明通過上海大鯊魚籃球俱樂部官方微博宣布,他將參加由知名生存挑戰真人秀主持人貝爾·格里爾斯領銜的綜藝節目,與貝爺一起體驗在大自然中謀生的經歷。

31日,英國探險家、野外求生專家貝爾·格里爾斯在微博上發出“戰書”,邀請姚明與他一起“荒野冒險”。

對此,姚明通過上海大鯊魚籃球俱樂部官方微博表示:非常感謝您對我的認可和贊譽,我也一直關註您的野外生存真人秀節目《越野千里》,欣賞之余亦被深深震撼。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人類正逐漸失去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下生存的能力,這也使得他們加快了改造大自然的步伐,其實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都很渺小,我們需要去找回這份本能,讓我們的後代學會去與大自然、與動物融洽和諧地共存。我願意接受您的挑戰!姚明。”

《越野千里》是貝爾·格里爾斯全新打造的野外生存的真人秀,該節目以在野外殘酷的自然環境下鍛煉人類的生存能力而聞名。而“貝爺”貝爾-格里爾斯因其在主持另一檔節目《荒野求生》中所食用的東西太過驚人,曾吃過毛毛蟲、蛇、鹿、鱷魚等等許多種類動物,而被冠以“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的稱號,

網友看到後紛紛留言稱,“人選太棒了”、“大姚終於出戰啦”、“大姚夠高,貝爺不用爬樹了”。眾多網友都表達了對姚明在節目中表現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姚明確認參加節目前,NBA昔日超級巨星、“鯊魚”奧尼爾已經參加了這一節目,並且在節目中和貝爺一起分食生肉,還慘遭“活埋”。此外,除了姚明,“貝爺”還向傅園慧等人發出了邀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891

《巴黎協定》今日正式生效 接下來“跟著碳走”

2016年11月4日,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對此表態稱,我們必須“跟著碳走”,也就是說必須將優惠融資引導到能帶來最大收效的領域。

金墉表示,要實現寫入《巴黎協定》的目標,必須盡快在將氣候目標納入每個國家的發展規劃、加快清潔能源轉型、幫助各國加強應對氣候沖擊的韌性和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四個重點方面快速行動起來。

不過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天在倫敦發布的2016年《排放差距報告》,即使巴黎承諾得以兌現,本世紀全球溫度仍處於升高2.9至3.4攝氏度的趨勢中,全球減排需要盡快加速。

“跟著碳走”

金墉即將奔赴馬拉喀什出席第22屆締約方大會。針對《巴黎協定》生效之後的進程,他提出了四個目標,第一即為將氣候目標納入每個國家的發展規劃。

在未來的15年,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投資總額將突破9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在發展中國家。他表示,各國現在可以利用《巴黎協定》來推動氣候智慧型政策行動(比如碳定價)以吸引合適的基礎設施投資。在後巴黎時代,增長不能不計代價。

第二,要加快清潔能源轉型。“上周國際能源署調高了可再生能源5年的增長預測,原因是關鍵國家給予了有力支持以及成本大幅降低。事實上,可再生能源去年已超過煤炭成為世界發電裝機容量的最大來源。” 金墉指出,“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我們需要將亞洲作為特別關註和行動的重點,因為亞洲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有些國家繼續以煤炭作為解決方案……

讓這些國家走上低碳能源之路,加上逐漸削減氫氟碳化合物,可以產生巨大的成效。”

第三,幫助各國加強應對氣候沖擊的韌性。金墉表示,正如在巴黎所討論的那樣,如果不采取大規模的氣候行動,到2030年就會有1億多人陷入極端貧困。此外還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將氣候方面的考慮納入決策過程。不過,很多發展中國家仍將需要大量優惠融資來兌現其氣候計劃。

資金問題懸而未決

不過正如金墉所指出的,應對氣候變化仍需大量融資計劃的支持。然而《巴黎協定》達成一年之際,脆弱人群所需要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仍懸而未決。

3日發布的樂施會《2016年氣候資金影子報告》指出,富裕國家聲稱的、每年410億元美金的應對氣候資金,實際用於氣候行動的僅為110億~210億美元。其中,僅有40億~80億元美元用於幫助貧窮國家適應氣候變化,與實際需求相距甚遠。

該報告通過計算得出,總氣候資金中僅有87億美元用於幫助最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最貧窮的48個國家面對氣候變化時極度脆弱,但他們能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資源也極度匱乏。

由於有關氣候資金該如何統計和報告的規則及指南非常缺乏,而且僅有的規則和指南在定義方面也模糊不清,富裕國家記錄的氣候資金金額與樂施會的統計結果大相徑庭。發展中國家得到的氣候資金在法律上屬於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欠款,目前這些國家的資金需求非常迫切。

樂施會指出,各方應加大適應資金的金額,尤其是面向最貧窮國家的適應資金投入;與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合作,提升資金可及性,保證資金流向需求最迫切的領域並在追蹤資金流向、加強問責和報告等方面取得進展。

截至11月2日,《巴黎協定》已覆蓋全球63%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指出的是,《巴黎協定》的批準速度之快出人意料,相比之下,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經過7年才得到批準。《巴黎協定》將對締約國產生法律約束力,包括要求各國制定限制排放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86

一兆小程序有千億大圖謀,各路碼農可以跟著“挖礦”了

與4年多前誕生、讓不少默默無聞的“碼字工”成為“大號”“網紅”的公眾號不同,9日剛上線即被刷屏的“小程序”,透露了微信的“大圖謀”。

張小龍

一直以來,騰訊、阿里、百度(BAT)等互聯網巨頭在O2O(線上到線下)領域的布局從未停止,如何將線下資源更好整合到線上,有效打通線上線下,各家都砸了不少錢、做了不少嘗試。第三方數據機構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O2O市場規模已達6659.4億元,增長42.7%,2017年的規模可能達到8343.2億元。

事實上,以支付為突破口,微信與支付寶已經攻占了一二線城市。於是,在完成“支付圈地”後,微信開始將觸角伸向其他線下應用場景。

微信創始人、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曾多次在公眾場合表示,二維碼將會成為未來交互方式的重要入口。如今,以線下掃碼方式為主要入口的小程序,憑借其“用後即走”、“無需下載”的特點,使得微信在成為“超級應用”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此外,小程序“無處不在”的目標,也極可能在線下應用場景領域掀起一場新的“戰鬥”。“微信已經有7億用戶了,小程序出來了,你說跟不跟?”一名互聯網行業創業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一兆小程序秀“輕功”

去年12月28日,張小龍在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上宣布,小程序將在2017年1月9日正式發布,而這一天正是項目啟動一周年之際。然而,彼時距離第一批邀請企業被公布僅過去了三個多月時間。

微信小程序展示的位置

“小龍突然宣布,留給我們團隊的時間其實不到十天了,大家都進入了緊張的倒計時。” 一位首批小程序開發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不過,小程序的定位是“輕應用”,不僅使用簡單,也大大降低了開發門檻。當然,這也受制於企業的業務線是否複雜。一些受邀團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快的小程序一周就能做出來,而對於業務線較多、架構比較複雜的團隊來說,開發時間相應增加。

作為首批200名受邀企業之一,同程旅遊接到邀請函之後花費了一個月左右完成了小程序的應用開發。同程旅遊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黃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接到小程序內測邀請後,團隊成立了專門小組,與多條業務線進行整合溝通,“整個工作涉及6個團隊,溝通量也比較大,大量時間都花在需求磨合上。”

事實上,在“最後的10天里”,不少小程序團隊都在做最後調試,黃璐則與其團隊輾轉各個城市,進行包括二維碼在內的線下物料鋪設。

1月8日晚開始,關於小程序的話題就不斷發酵;9日,小程序正式上線。不少公司都在第一時間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既有貓眼電影、同程旅遊等以服務功能為主的,也有今日頭條、第一財經、蜻蜓FM等以內容生產為主的小程序。

從9日公布的情況來看,由於微信內部對於小程序的程序大小的設定(目前為一兆),企業只能實現一些簡單功能。以同程旅遊為例,對比APP,小程序界面相對簡單,與之前微信錢包中的跳轉鏈接功能差不多。主要能實現火車票、飛機票、酒店訂購及訂單查詢等功能。

那麽,程序大小上限僅為一兆、開發成本更低的“小程序”,能否憑借“用後即走”、“無需下載”等特點,勝過應用商店里的APP呢?

“我們理解,它是一個更偏向於線下和場景的輕應用,不能完全去替代APP,因為很多更豐富、細化、個性化的功能,是需要更大容量來實現的。”黃璐表示。

蜻蜓FM的相關人士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程序是否會取代原生APP,現在斷言還為時過早。從操作路徑來看,小程序的進入路徑比打開APP更長,所以對於高頻(使用)的APP,小程序並無優勢,甚至更弱。”

“超級應用”圖謀

作為騰訊內部首批5個被微信官方要求的項目之一,小程序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很可能使微信轉身成為一個集大量功能於一體的“超級應用”。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微信小程序專題研究報告》顯示,82.6%的手機應用開發者已經開始關註小程序。

“我今天就是奔著微信小程序而來的。”在去年12月的微信公開課現場,一位互聯網創業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對於開發者而言,小程序開發門檻相對較低,難度不及APP,能夠滿足簡單的基礎應用,適合生活服務類線下商鋪以及非剛需低頻應用的轉換。艾媒的數據顯示,餐飲、快遞、美業行業開發者對小程序接受程度更高。

“可以說,誰在線下擁有更多的布局,誰就掌握了未來小程序的應用場景。”一位小程序開發者說。

目前,小程序能夠實現消息通知、線下掃碼、公眾號關聯等七大功能。其中,通過公眾號關聯,用戶可以實現公眾號與小程序之間相互跳轉。由於小程序不存在入口,這種跳轉優化用戶使用體驗,同時,更方便小程序使用者向品牌粉絲之間的轉化。

基於對線下資源的整合,各個行業所開發的小程序將會使微信變成一個集合大量功能的“超級應用”。“雖然沒有跡象表明美團、大眾(點評)這類APP會被顛覆,但微信希望更多地往線下走,對這些比較大的APP來說是新的競爭與挑戰。”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要知道,僅蘋果APP Store在2016年的營收就達到280億美元,開發者們分到了其中200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在體驗部分小程序時發現,雖然小程序中的跳轉比APP更快,但部分功能與用戶平時使用習慣有所區別。以今日頭條為例,用戶打開小程序後只能看到推送新聞,並沒有新聞欄目導航和搜索等功能。

此外,小程序在跳轉中只能通過線下掃二維碼的方式進行跳轉,而無法通過“識別二維碼”的方式進入。換言之,用戶只能通過線下掃碼進入小程序,無法在移動設備中通過打開網頁的方式進行識別。

而這種跳轉方式是微信為增加線下使用埋下的伏筆。“我們希望用戶更多地去發現、使用自己所需要的小程序,通過小程序能夠解決生活中更多實際問題,連接更多的線下場景。”微信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如同蘋果一樣,在社交領域占有絕對份額的微信通過部分功能“做減法”來培養用戶習慣,而這種方式是否會被接受則見仁見智。

根據艾媒的統計數據,21.8%的手機應用開發者明確表示願意接入小程序,53.9%的開發者正在持觀望狀態,24.3%的開發者則暫時沒有考慮接入小程序。不少應用開發者擔心,小程序輕便化的理念並不一定會得到用戶認同。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用戶越來越重視應用內容豐富度、良好的用戶體驗,小程序作為輕量級應用,在交互、視覺等用戶體驗上難以保證滿足用戶高要求。

小程序內容分享界面

“掘金”小程序

“背靠著微信的海量高黏性的用戶,它(小程序)其實是非常有機會構建一種全新的商業生態,對應到每個行業,尤其是有線下覆蓋能力的傳統行業,更有可能去產生一些新的機會。”黃璐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事實上,這些新的機會已經在醞釀中。2012年,微信推出公眾平臺,隨後誕生了“公眾號網紅”、“10萬+”等新名詞,對於創業者而言,小程序的推出將成為下一個掘金點。

國內第一個小程序應用商店知曉程序去年11月剛上線,目前平臺上已上線了63個小程序。而在去年9月21日,在小程序開啟內測之時,白鷺時代還聯合青雀移動在一周內上線了一款小程序開發工具IDE(集成開發環境)。這款開發工具能夠幫助商家更好應用小程序開發功能。

“小程序是一個服務功能,它既不是技術導向也非營銷導向,這就給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白鷺時代聯合創始人張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去年9月,白鷺時代正式從H5運營轉到為中小企業提供開發、運營推廣服務上來。通過積木式、拖拽式的方法降低小程序開發門檻,同時,建立社區提供小程序的開發教程。

張翔將自己角色描繪成鋪路者,在他看來,小程序將會帶來更多角色分工。“小程序推出之後會形成一個很大的產業,正如發現一座金礦,挖礦的過程會產生多種角色。圍繞這個產業會產生三類角色,第一個是鋪路者,為開發者鋪路;第二個是賣水等服務者,比如說做媒體推薦、項目外包、培訓和服務類;第三類就是自己挖礦的,那就是做應用的。”

如果說4年多前的公眾號讓“碼字工”走到臺前,成為“大號”“網紅”,那麽小程序則又給了宅在電腦屏幕前的“碼農”不小的發揮空間。

微信團隊內部討論“應用號”時的合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48

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

止凡又出新書了,書名叫《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是「取之有道」系列的第五本。近日有不少blogger也出版著作,有幾位更是出版「處女作」,小弟也湊個熱鬧,一起搞起文風,多寫書、多看書,感覺這裡越來越好玩,相信大家近期也有不少誘因多點流連書店。


下面附上新著作的內容簡介與自序,相信足夠讓blog友了解這本書與小弟寫作時的心路歷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謝謝。


內容簡介:

著名財經blogger止凡的第五本著作《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繼續與讀者分享「取之有道」的心得。止凡認為,價值投資,需要看公司基本面,要能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所需要的是會計學的知識。對於不太精通會計學的投資者,當然有很多方法去學習,但無可奈何地多是需要面對一些沉悶的書籍,又或者報班上堂,除此之外就好像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因此他在構思這本書時,就希望以輕鬆的故事性文筆去寫出這些知識,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本身並不是會計、財務等專業,所以以「小學雞」的理解角度,寫出更容易讓人理解的文章。


自序:

寫到第五本財經著作了,我寫著作的想法依然,希望替市場填補一些漏洞,如果寫出市場中本身已有的著作,這可能沒有太多價值。所以,如果讀者有看過小弟前四本著作,都會發現每本著作也有其主題,寫了這麼久,亦寫出自己的一套風格來,輕鬆討論、深入淺出,談談財務知識,乃至價值觀、人生觀,這隨時是一個書店中的新類別 -「財經哲學類」,哈哈。

在出版這本書的期間,思考了幾個特別的命題,希望寫於這個序言之中,讓大家知道,亦可以記錄一下。

首先是這本著作的書名,一向我都很忌諱一些「工具書」味太濃的著作,例如《XX的十八招》、《三天學懂XXX》、《如何變成XXX》等。但今次出版社看過著作初稿之後,感到其內容是我所寫的多本著作中最實在的一本,所以強烈希望我用《XXX的十二堂課》作為書名,透過whatsapp我與出版社負責人週旋了一些時間,最後被她說服了,因為她提到一本她與我都很喜歡的著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這樣的書名,也不一定是一本工具書。於是,我就提出一個我於blog內很喜歡寫的一句「跟著價值走」,就這樣,這個書名《跟著價值走的12堂課》就出來了。

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這本著作邀請了頗多人寫序,其實我知道出版社不喜歡這樣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寫序的理念主要考慮對著作有否幫助?是否合適?作者不應隨手找來一些好朋友來寫序,隨時會給人一種不對焦的感覺。

對於這個想法我是明白的,亦十分認同。只不過,今天我對出版著作很少考慮成本效應問題,大概預計出版社不會虧本,在沒有連累他們的前提下,盡情玩得最開心為止。

因此,我希望身邊一些blogger好友都能夠參與這本著作,所以嘗試邀請當中十多位,希望他們可替小弟寫序。要把這麼多序言編入書中而又不減可閱性,這就考驗出版社了,或許加插於不同章節也是一個好方法吧。

我本身是一位blogger,如大家平日也有看投資理財blog的話,應該對這班blogger不會太陌生的,若平日沒有多看他們,不妨透過這機會認識一下,在序言中都會有他們的資料。

希望收集多個序言,其實亦有另一個想法,原來我們的多年blogger好友,很少會看見對方寫自己的,透過好友們替自己寫的序言,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他們對我的評論,很多時也會看到一些「肉麻」的東西,以文匯友,真情流露。好友們發給我的每一篇序言,我收到時都會第一時間看畢,當中見到不少細訴關於自己與這些好友所發生的故事,有時的確觸動心靈,好看。

因此,大家看書之餘,也不妨閱讀一下書中的序言,這是此著作的一個特點。然而,多位好友們替我寫序之餘,我也在每一篇序言下回敬一下對他們的感想,相信這本書對我、對好友們,都是相當有意義的讀物,大家留作紀念吧。

說了這麼久,到底這本著作是怎樣的呢?詳情當然就由讀者們自己去看,在這裡也想帶出一點寫這本著作的理念。

價值投資,需要看公司基本面,要能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所需要的是會計學的知識。對於不太精通會計學的投資者,當然有很多方法去學習,但無可奈何地多是需要面對一些沉悶的書籍,又或者報班上堂,除此之外就好像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因此,在構思這本著作時,就希望以輕鬆的故事性文筆去寫出這些知識,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本身並不是會計、財務等專業,所以以「小學雞」的理解角度,隨時誤出更容易理解的方法。

至於,對會計學有相當認識的讀者是否就不需要理會此書呢?我建議你也可花點點時間先打個書釘,抽起三兩個篇章來閱讀,看看你對那些財務數字的理解是否足夠深入,如發現自己原來「點到即止」的話,不妨繼續看下去。當然,一看之後,你發現自己功力在我之上的話,無謂浪費時間了。我總喜歡「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不用硬銷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40

跟著發燒友去探店:能刷比特幣的日本百貨公司長啥樣?

高山健次和王鵬飛是兩位生活在日本的比特幣發燒友,但他們並不是“逛街愛好者”,不過這次他們要“組隊”去逛日本丸井集團宣布旗下丸井(Marui) ANNEX百貨店,因為ANNEX從本周開始支持比特幣支付了。他們要去一探究竟,那讓我們也跟著去瞅瞅吧。

一進商場,他們就看見很多顯眼的地方都掛滿了推薦比特幣支付的海報。

一次支付的上限是10萬日元(約6,000元人民幣),活動期間一次消費3000日元(約180元人民幣)以上,還可以參與抽獎,有機會獲得價值3000日元(約180元人民幣)的比特幣。

“就像刷支付寶一樣掃二維碼就可以了,很方便,瞬間就能完成支付!”高山健次激動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家商場自比特幣支付上線以來已經完成了多筆支付交易,雖然目前並不是所有的店鋪都可以用比特幣付款,但我們還是很高興看到比特幣在日本的進步。

8月5日以來,比特幣經歷了硬分叉風險後價格再次突破歷史新高,火幣網數據顯示幣價於8月7日達到23398元。支付作為比特幣的一個重要功能,究竟如何操作?所謂的點對點支付真的實現了麽?

比特幣支付如何實現

高山健次告訴記者,他發現商場內的商家提供的比特幣支付,幾乎在掃碼的瞬間就能完成支付。支付方式和國內支付應用的掃碼支付相似,操作非常方便。

“選好商品後,我告訴店員用比特幣付款,然後就會有個負責比特幣支付的收銀員拿著iPad過來,店員輸入商品日元金額,畫面右下角有比特幣和日元的實時匯率,中間部分顯示一個二維碼,通過Bitflyer應用的掃描就進行支付。”王鵬飛向記者描述道。

區塊鏈監管科技企業QRC日本高級研究員小林瑠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事實上,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特征是無第三方中介的點對點交易,利用該屬性的轉賬交易,平均需要10分鐘確認。

“而現在幾乎在掃碼的瞬間完成了支付,這說明目前的比特幣支付並沒有實現真正的點對點支付,而是商家與客戶之間通過交易所完成了信息的交換。”小林瑠美表示,目前商家提供的比特幣支付,是對比特幣作為一種合法貨幣通過傳統支付方式的認可,而非實現了真正的虛擬地址之間的點對點無中介交易。

英國數字貨幣協會理事會成員Adam vaziri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特幣轉賬確認時間緩慢, 業界對待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目標不統一等問題是目前比特幣面臨的作為日常支付方式的瓶頸。Bitflyer的解決方法是把用戶和商家的比特幣都限定在自家錢包里,交易時不需要比特幣的轉移,可以實現瞬間支付。這種支付方法,雖然可以緩和比特幣交易較長確認時間的問題,但目前用戶僅能使用Bitflyer錢包進行付款。

據悉,提供比特幣支付技術支持的是日本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flyer,而Bitflyer選擇合作的丸井集團成立於1937年,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連鎖百貨之一。這家企業一直以來積極嘗試新事物,最有名的是在1960年首次把信用卡的概念引入日本。丸井ANNEX位於東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的新宿站附近,店內8成客人為22歲-34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丸井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在ANNEX百貨店比特幣支付還在試驗階段,未來會考慮在集團旗下31家門店陸續推廣。

日本比特幣爆發式增長

今年3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關於虛擬貨幣交換業者的內閣府令》,承認比特幣作為合法支付方式,並於4月1日開始實施。此後,一直被用於網上小額支付的比特幣,逐漸開始被大型企業實體店所接受。

“雖然目前比特幣本身最大的特點,點對點傳遞價值的功能並沒有被充分實現,但不經由法定貨幣直接能夠在這種大型百貨店購買商品,標誌著比特幣進一步得到了作為合法支付貨幣在實體經濟上的功能實現。” Adam vaziri對記者表示。

此前,日本大型家電量販連鎖店BicCamera於4月7日開始在2家旗艦店鋪引入比特幣支付。日本樂桃航空也於今年5月宣布接受比特幣購買機票。而Bitflyer同時也是這兩家企業的比特幣支付方案的提供者。目前,Bitflyer等日本比特幣企業已經幫助全國多家商鋪推出了比特幣支付選項。

雖然因為8月1日的比特幣硬分叉,有些商家暫時停止比特幣支付,但是Coincheck(日本另一家比特幣企業)數據顯示仍然增加了不少接受比特幣的商家名單。Coincheck預計今年有26萬家門店將使用Coincheck的付款服務開始接受比特幣。

小林瑠美告訴記者,“就我觀察,日本民眾對於比特幣還是很認同的,雖然談不上狂熱,因為畢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但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不斷上升,的確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想要參與其中獲得投資回報。”

截至發稿,Bitflyer比特幣價格374236日元(折合人民幣22671元),近5日漲幅超過20%。Coinhills網站公告顯示,過去24小時內,日本比特幣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的46.47%,超過排名第二的美元交易,超過了其它資產交易總量的28.85%。

盡管現如今的交易量已經獨占鰲頭,但日本比特幣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監管問題始終是日本政府的心頭之患。2010年在東京成立的比特幣交易所Mt. Gox曾一度承擔全球超過70%比特幣交易量,但是由於監管不慎,2014年交易所自有的10萬比特幣和用戶的75萬比特幣被盜,之後宣告破產。日本民眾一度對比特幣心灰意冷。

日本此後於2014年成立了日本數字資產業者協會(Japan Authority of Digital Assets: JADA,於2016年改名為日本區塊鏈協會),並且公布了業界指南,針對虛擬貨幣交易、安全制度、KYC、反洗錢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直到今年4月,隨著日本政府針對加密數字貨幣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生效,一般企業和日本民眾對比特幣的警惕才慢慢松開。

但在Adam vaziri看來,“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因其屬性本身帶來難以追蹤交易記錄、匿名性等特點,仍然存在著給不法分子提供網絡洗錢等犯罪的隱患。除了完善對加密數字貨幣政策和法律,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利用監管科技(RegTech)對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的加強正在得到金融行業的關註。”

全球利好助推比特幣價格創新高

8月8日18:55,在比特幣鏈上的第479707個區塊上,隔離見證正式鎖定,這一利好消息使得比特幣近幾日出現連漲並突破歷史高位。據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數據顯示,8月8日17點左右,比特幣價格突破歷史新高達23398元。至此,比特幣價格連續第4天突破歷史新高,4日最高漲幅達21.2%。截止8月10日15點,火幣網比特幣報價22558元,當日漲幅2.3%。

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隔離見證正式鎖定意味著,如果不出意外,再過約2周時間隔離見證將被正式激活。一旦隔離見證被激活,比特幣單個區塊能容納的交易數量增多,比特幣網絡轉賬擁堵問題也將得到一定緩解。同時,隔離見證可以修複交易可鍛性,進而可以讓比特幣區塊鏈能夠添加更多的新技術,如閃電網絡。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近日,全球比特幣行業利好消息頻傳,也助推了全球比特幣價格屢創歷史新高。8月7日,烏克蘭表示計劃於2017年在當地安裝150臺比特幣ATM。

8月8日,韓國正式推出了概述比特幣等數字資產監管框架的法案。該法案對數字貨幣進行了定義,並將接觸數字資產的相關人士分為了五類,並詳細規定了相關的要求和禁忌,其中5億韓元成市場準入門檻。

8月9日,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澳洲中立及左翼政黨呼籲政府更好地容納區塊鏈技術及其傳道者。今年,澳大利亞儲備銀行透露其已成立了一個專註於區塊鏈技術的內部工作組。

同時,俄羅斯方面近日也宣布,其最大的在線零售商Ulmart透露,計劃從2017年9月1日起接受比特幣支付。作為俄羅斯最大的以電商為特色的私營互聯網公司,Ulmart相當於中國版的淘寶網。

同時,隨著比特幣價格的飛漲,萊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資產價格也跟隨上漲。據火幣網數據顯示,8月9日8:50左右,ETH價格重回2000元,當日11點,ETH達到最高價2147元,當日最高漲幅11%。截止8月10日15點,ETH報價1980元,萊特幣報價32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35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美國佬縮表,我們就得跟著縮股?我不信!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qy.html

    今天股市下挫,有的朋友認為,這是昨天一則重磅消息之故:美聯儲說,從10月份開始逐步縮表(緊縮貨幣),年底前可能加息。由於人民幣主要是盯著美元的,所以市場上流動性將會跟著趨緊,導致股市下行。

    “撤退一下!”有個朋友在微信群里提議。

    我很是納悶:股市是由貨幣政策決定的?昨天美聯儲這個決定公布於世,當天道瓊斯和標普500怎麽還創出新高了呢?美國佬不慌,你慌什麽?美國佬縮表,我們就得跟著縮股?我不信!

我不以為然,並傳上本人以前的一篇小文:

 

股市不由貨幣政策決定

2015-01-11

    上周,股市差點攻破2009年8月份的大反彈高點3478點。有朋友把這個前期高點稱之為“四萬億頂點”,意思是,當時為了扭轉金融及經濟危機,政府毅然決然地投放了4萬億貨幣,於是乎,股市因資金充足而掀起了一輪小牛市,從1664點強勢漲到了這個“四萬億頂點”3478點。許多朋友也同樣認為,這次股市走勢波瀾壯闊,也是因為降準降息和貨幣增發推動的。總而言之,大家普遍認為,股市行情主要是由貨幣政策決定的,因為股市上漲是靠錢堆上去的嘛。

    對於這個觀點,我是一直不太贊同的。

    既然有朋友拿“四萬億”作為股市一個走勢“里程標誌”,我們也就不妨拿“四萬億”這個事例來說明問題吧。當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上證指數這年10月份跌至1664點,隨後開始起漲;而“四萬億”計劃則是11月份頒布的,可第二個月股市不但沒漲,反而下跌了;跨入2009年,連續上漲了7個多月,於8月份創出大反彈新高3478點,走了9個多月的小牛市。而在這大半年里,“四萬億”計劃遠遠沒有落實到位,也沒足夠的證據表明已經釋放的部分貨幣主要都流入了股市,那麽就在這麽短時間內,股市並非與“四萬億”資金發生直接聯系,怎麽上漲得這麽厲害呢?我們接著再看,隨著後幾年里“四萬億”計劃陸續落實,貨幣不斷增發,M2連年大增,可是股市不但沒有隨著寬松的貨幣政策上漲,反而步入了漫漫熊途,到了2013年6月,M2從2008年47.5萬億元增加到了105萬億元以上,而股市連跌4年,竟然跌到了“鴉片底”1849點!

    由此可見,貨幣政策是調節供求關系的,而過分的寬松貨幣政策不但沒有促進股市穩健發展,反而變成是壓制股市的一股力量了。這也是“通脹無牛市”的一個實例吧?

    所以說,貨幣政策決定股市走勢的觀點顯然是不對的。其實,金融資產定價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是由“預期收益及風險”所決定。錢堆高股市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其原因在於市場預期及風險的評判。關於這個觀點,請參見本篇“附錄”,即本人2012年7月29日寫的小文《小侃“預期益收與風險”》。

    既然通脹無牛市,那麽通縮會不會有利於股市呢?哎!這或許倒是有點道理的呢。(參見本人2014年5月14日的小文《通縮有利於催生牛市》)

    這次大盤上漲了一年半,有人認為這是無風險利率下降推動的。對於這個說法,我也覺得並不正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也就是貨幣政策決定股市了,這顯然與前面所述相悖,不可成立。竊以為,那是市場對通縮將要見底作出了預期,同時也對經濟結構調整作出了預期,相信經濟效率將會提高,從而促使整個經濟體價值提升,於是乎,股市早在2013年就已做出了反應,即從“鴉片底”1849點開始上漲走牛(若按中小盤,還要提前半年多時間了呢)。至於“無風險利率下降”則是滯後動作,它是刺激經濟的一項政策措施,當然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只不過這時正好與股市動向吻合而已。但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為,同時發生在某個時段的兩個事件必然就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其實,無風險利率下降是為了提振低迷的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個結果,通縮才是其原因,而股市比它更早地發現了這個要求。

    當然,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性適應系統,即便對於它已經發生的重大走向或走勢,也都難以及時找到幾條真正的理由來作準確解釋。盡管如此,但市場對“通縮見底和經濟向好”這兩個預期則是推動股市上行的一個原因吧?

 

附:                                                        

小侃“預期收益與風險”

    對於金融市場(比如股市)的資產投資問題,大多數人好像都沿襲“供給與需求”原理,如同對待普通商品交易那樣,來分析解釋其價格變動的原因,包括牛市和熊市。他們認為,資金充足,流動性增強,股市隨之而漲,於是便形成了牛市;反之,則會造成熊市。

    這個認識是錯誤的,它把結果當原因,是本末倒置了。牛市,需求增加,供不應求,流動性充足;熊市,供給過剩,需求不足,流動性短缺。這些供求現象其實都是已經形成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那原因是什麽呢?

    普通商品與資產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買商品主要是為了帶來效用,比如,你買衣服是為了穿或表現時尚;而你買股票(資產)則是為了它以後升值,即獲取差價、分紅、派息,等等。由此多少可以認識到,決定資產價值的根本力量在於“預期收益與風險”。你買某只股票是看好它以後的獲利潛力,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風險。當有更多的人像你這麽做,那麽這只股票就上漲了。把這一情況推廣到整個市場,於是就形成了牛市。反過來,你不看好後市,拋出股票,此時你手上並不缺少資金,流動性還正過剩著呢。若有更多的人這樣做的話,熊市便產生了。由此可見,股市的供求現象只是“預期收益與風險”行為的結果而已。

    所以說,“供給與需求”雖然是商品交易經濟的基本原理,但它並不適應於具有金融屬性的資產定價領域,而“預期收益與風險”才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信心,就是一種預期。信心喪失,市場仍將萎靡不振;信心增強,市場必將朝氣蓬勃。

    眼下,股市擊穿“鉆石底2132點”之後,盡管媒體輿論看空風聲四起,但市場參與者並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毅然堅守陣地的5000多萬戶投資者,絕大多數顯得比較鎮定,沒有驚慌失措,倉皇而逃。大盤雖創新低,卻沒引發急跌深跌,這表明市場出現企穩跡象,折射出投資者信心正在漸漸恢複。

    朋友,你還要擔憂什麽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73

論壇列表功能可否跟著scroll位移動

1 : GS(14)@2010-11-14 13:59:20

不然無大作用,只是擺設
2 : abbychau(1)@2010-11-14 15:06:48

並無同感
3 : GS(14)@2010-11-14 15:09:20

咁可唔可以在底弄一個?在廣告稍下,bar以上,因為在發新貼的setting是在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67

想要有甜頭 跟着儲局走 盧志威

1 : GS(14)@2016-06-07 06:58:38

2016-06-02 HJ
自從耶倫講話後,市場價格已反映加息預期,初步反應是美股微升、長債不跌,美元慢升,除了造好美元之外,造淡美股、美債都不會賺錢,所以耶倫已成功管理預期,短線已排除了最活躍的投機者,令他們無力再戰。

上周寫〈搞懂央行如何搭棚〉,事後回想,即時的動作不應該等低位買食品、公用股,而是買歐、日指數ETF,或是其銀行股,因為耶倫的工作,只要在美股、美債、美元當中維穩便足夠,現在已交足一百分,但加息令美元上升這動作,對於負利率失靈的行家──歐、日央行,卻是天大福音,原因是市場對負利率不賣賬,就算負到5%都只會想避險。但如果美國加息,錢會自動流走,耶倫變相打埋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及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份工,幫手推低日圓和歐羅,所以美國加息,應該要去買沽空日圓、買入日股的WISDOMTREE JAPAN HEDGED Equity Fund(DXJ),以及沽空歐羅、買入歐股的WISDOMTREE EUROPE HEDGED Equity Fund(HEDJ), 未及早想到這步,失去了短線獲利的機會。

耶倫功力更深厚

現在,央行的陣法就如周二NBA東岸第七場勇士對雷霆,勇士贏96比88, 其中51分從三分球而來,而Stephen Curry和Klay Thompson合共攻入13球,有很大部分是靠隊友單擋,雷霆換防至動作最慢的Steven Adams後,靠後衞的靈活性外圍投射得手。事實上,單擋戰術筆者打中學校際時都有用,但全隊5名球員,同時具備包括Gate在內多種戰術進攻手段,才是勇士三分準以外的致勝關鍵。

耶倫可能是較貝南奇更聰明的行長,原因是通過管理加息預期、美元升跌,甚至可影響別國貨幣政策。現實證明,耶倫在2014年就職後,對沖基金這兩年大部分都未賺過大錢,顯示要取得甜頭難如登天。

筆者最近嘗試做的轉變,是將美股、 美元、美債的思維,延伸到歐羅、歐股、日圓、日股。其實很明顯,在七國集團(G7)召開會議前後,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的股滙走勢同步性增加,而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中國被排除在圈子以外,除了傳出中國曾試圖通過官方途徑確認美國是否將在6月份加息,近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也指中國在構築「自我孤立的長城」,加上美國對中國的鋼材徵收最高達450%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又拒絕同意WTO上訴機構一名法官的連任,種種跡象均顯示中美衝突正從南海蔓延到經貿。未來在投資市場,我們可能需要一套新框架去分析後QE世代。

賺大錢日見艱難

對沖基金業最輝煌的時刻,是在科網大牛市及金融海嘯前後,近年央行通過量化寬鬆的名義,圍起了債券市場,某程度已成為金融市場最大莊家;更麻煩的是有一位聰明的行長,單靠嘴炮已管理得貼貼服服,未來日子要從市場賺錢,就要成為聯儲局的支持者,如果繼續用以往思維,在後QE世代一定行不通,到時出現大型基金倒閉潮,也並非奇事。

?

#盧志威 #港股分析 #鴻鵠財誌 - 想要有甜頭 跟着儲局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098

跟着女神朴信惠向意大利朝聖

1 : GS(14)@2016-09-23 08:10:00

【特約報道】早前SBS新劇《Doctors》熱爆港韓,最吸睛的莫過於國民女神朴信惠轉變戲路,由演開正派開朗的清純角色,搖身一變成為缺乏父母關心而無心向學的不良少女,再發奮圖強成為神經外科醫生。劇中的朴信惠除了以俐落的長褲現身,更經常拿着自己代言的意大利高級品牌Bruno Magli手袋出鏡,突顯出剛強專業的形象,而手上的Bruno Magli手袋更成為韓國女生的大熱至愛。



韓劇《Doctors》人氣高企,劇中朴信惠的造型更成為韓國女生的模仿對象。

朴信惠頻頻拿着Bruno Magli手袋出鏡,貫徹其剛強專業的造型。

朴信惠手上的是今年的秋冬新品,牛皮手袋配上菱格圖案粗肩帶,復古之餘亦實用百搭。

最近Bruno Magli正式進駐香港銅鑼灣SOGO,開設了亞洲區內首間以全新概念設計的店舖。除了人氣急升的「朴信惠包」,Bruno Magli更邀請了身兼荷里活女星、導演、藝術家的劉玉玲(Lucy Liu)拍攝全新廣告,向意大利的經典照片致敬。



身兼荷里活女星、導演、藝術家的劉玉玲(Lucy Liu)成為了廣告女郎,並由著名攝影師Ruven Afandor操刀,向Ruth Orkin的經典照片《American Girl in Italy》致敬。

日夜皆宜的密頭高跟鞋,襯以經典嫵媚的「M」字鞋面,加上麂皮質感極致柔軟,皮革與珍稀蛇皮交織,綻放鏡面金屬光芒。

日夜皆宜的Papillion系列內的Emma款式以華麗設計,重新綻放經典的「Butterfly effect」創意構思。密頭高跟鞋,襯以經典嫵媚的「M」字鞋面,加上麂皮質感極致柔軟,皮革與珍稀蛇皮交織,綻放鏡面金屬光芒。



2016年秋冬男裝鞋履系列延續上季的經典風格,豐富多采的鞋履款式染上瑰麗的秋日色彩,為系列注入新鮮感。

男裝鞋履糅合「Goodyear」包邊及「Blake」外縫結構兩種縫製方式,更加入創新打孔技術及時尚拷花細節,使鞋履歷久彌新。

了解更多: http://bit.ly/2cPByzg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23/197786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