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晨星每股310元掛牌上市的五大疑慮最神祕的公司最爭議的上市

2010-12-20  TWM




晨星,即將在12月24日掛牌上市,掛牌價310 元,這家足以對聯發科造成威脅的公司,卻是充滿神祕色彩,上市掛牌看似合法,卻有諸多疑慮。

它的董監持股不到1%,前十大股東名單也看不出實質掌控股權的是誰,大股東賣股恐不受監控;4位創辦人中,有3位在上市前解除職務或退居第二線;更有一位創辦人大量賣出持股;員工在上市前流失百餘人,甚至承銷價也變來變去,高低價差達九成。

本刊特別整理出晨星上市的五大疑慮,值得投資人注意!

撰 文.林宏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卓翰、陳兆芬十二月二十四日,聖誕夜前夕,當多數人正在計畫著該如何度過周末夜時,早上九點,將會有一家市值接近一千四百億元的重量級IC設計 廠,在台股掛牌上市。在此之前,它曾是高達八一○元天價的未上市股王;如今,它將以三一○元承銷價掛牌上市,受到投資人的追捧,但這家公司,卻將是台股市 場有史以來,新掛牌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公司。

它神祕、低調又受到市場高度矚目,它短短九年內就躋身全球前二十大IC設計公司、年營收超過三百億元,它是台灣IC設計業界,最後一家能夠掛牌上市的大型企業,更是少數對IC設計龍頭聯發科產生威脅的強敵,它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及電視控制晶片供應商——晨星。

疑慮一:董監持股不到一%

創台股上市掛牌歷史新低

如 此受到資本市場期待的企業,在掛牌上市前,卻仍有諸多疑慮解釋不清,包括:董監持股低於一%,異於台灣本土上市公司;創辦人在掛牌前大量釋股,價值逼近三 十億元;上市承銷價也從二○一元、三八○元到二七○元,最後才拍板定案在三一○元。它上市前就以資訊不透明著稱,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創辦人不曾對外露 面,沒有人知道究竟它的內部如何運作。

這一切爭議,晨星沒有說明,承銷商也未給答案,因此,《今周刊》企圖從中抽絲剝繭,替這家即將上市的高價股新星,揭開它最神祕的面紗。

過去八年來,無人能清楚講出晨星的股權結構,也無人能夠描繪出晨星董事會的全貌,當本刊企圖在晨星的公開說明書上找答案時,才發現這家今年新掛牌市值最高的重量級公司,董監持股比重卻是台股上市新掛牌最低的一家!

攤開晨星的公開說明書,上面清楚載明晨星董事長梁公偉持股○.○二%、高盛法人代表的晨星財務長林翰飛持有○.六三%,其餘三席獨立董事都是今年四月新加入晨星董事會的成員,整個晨星董監持股僅有○.六五%,創下台股市場歷來新掛牌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歷史紀錄。

對照台灣公開發行公司,董監持股成數必須依照資本額大小而有一定規範,以晨星目前資本額四十五億元來說,若晨星是在台註冊的公司,其董事持股就應達四%、監察人應持有○.四%。

然而,目前《證交法》第二十六條並未明文規定海外企業須受此規範,所以即使晨星的營運活動在台灣,卻因它在○七年轉赴開曼群島註冊,在開曼群島法令不要求晨星董監持股須達一定成數下,縱使晨星的董監持股連一%都不到,也不會受到台灣法令的規範。

儘管我們進一步從晨星前十大股東名單尋找線索,也看不到任何能跟晨星連結上的名字,即便是晨星早期共同打天下的四位創辦人,也早已不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之列。

當去年十月,晨星召開股東會敲定要在台上市後,原本在晨星擔任主管的其中三位創辦人,包含總經理楊偉毅、研發主管史德立(Sterling Smith)與研發協理容天行,一舉在今年四月辭去主管及董事職務。

一派說法是他們不願站到第一線面對媒體,因此楊偉毅改掛董事長特助,史德立、容天行轉任顧問,由梁公偉兼任總經理;另一派說法則是他們為了不讓財富曝光,因此趁先前晨星將公司轉到海外時,分拆所有股份,讓外界無法得知每個人有多少持股。

以目前晨星公布的資訊,無法完全斷定何種說法較接近事實,兩種說法都有其可能。只是,根據這四位創辦人身邊的人士透露,晨星創立初期,四位創辦人應是各擁一○%股權,就連早期晨星財務長高金門,也都認購了一○%左右股權,其餘不少股份則由晨星員工出資認購。

時至今日,雖然公開說明書並未清楚載明,除了梁公偉外的其他三位創辦人到底持有多少股權,但從史德立今年前三季能一口氣大賣九六三九張晨星股票,價值逼近三十億元,就足見這些創辦人手上確實握有不少股票。

這隱含著兩種可能性:創辦人早就將晨星持股釋出,抑或是如同市場派流言所稱,他們已經刻意將財富隱藏起來了。

姑 且不論哪種可能性較大,但不爭的事實是,晨星董監持股連一%都不到,甚至還不用受到法令規範,已經置小股東權益於不利的位置,尤其據了解,晨星的前十大股 東名單裡,包含持有一○.四八%股權的第一大股東「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及持有二.六二%股權的第四大股東「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背後卻是晨星集體員工的持股,在龐大持股下,卻無人能代表出任董事,箇中的心態相當令人玩味。

換句話說,整個董事會僅持有○.六五%的股權,若以承銷價三一○元計算,等於只用了九億元,就掌控高達一千四百億元市值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晨星董事會成員持股比重如此低,就算引進三位獨立董事,未來董事會能否與公司禍福與共、利益一致,董事會監理的效益是否大打折扣,都是投資人心中的疑問。

在晨星董監持股不到一%的情況下,背後大股東究竟是誰,也就更值得深究。

疑慮二:創辦人賣股

沒信心?掛牌前大賣近萬張持股原本晨星四位創辦人應各持有一○%股權,時間歷經九年後,他們手上持股究竟剩下多少?實在無從得知,從晨星公開說明書中,僅能看出史德立在今年前三季減持了九六三九張股票,換算市值高達三十億元。

創辦人在公司掛牌前出脫持股,雖然沒有違法,但是否意味著創辦人對公司前景沒信心,相當值得觀察。

不願具名的外資法人說,「他們早就cash out(獲利了結)了。」而高金門身邊友人也透露,他們早已分散持股,但到底擁有多少股權,難以計算。這也是為何在上市前夕,許多晨星股票在境外交易,其中不乏出現百張甚至千張以上賣單。

更也凸顯出,了解晨星背後持股的藏鏡人究竟是誰的重要性,因為當小股東都摸不清掌握公司多數股權的人是誰,又怎麼能清楚整家公司的全貌。

然而,在晨星最新版公開說明書所提供的前十大股東名單裡,多數都為海外投資公司,晨星公開說明書又無向下揭露這些股東背後股權組成,讓外界難以窺知究竟晨星多數股權是掌握在誰手上。

以 持有晨星三.四六%的第二大股東「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麗投資公司」為例,據了解,其背後就是晨星創辦人之一容天行所有的海外投資公司,在海外投資公司的保護 色下,加上持股未達一○%,又已轉任顧問,不屬於晨星「內部人」,未來他要賣出晨星持股,既不用申報轉讓,也不須被揭露在晨星的公開資訊上。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大股東手上,像是較為市場所知的國際前瞻創投與華威創投,就是由中華開發出身的張景溢領軍,但由於這些擁有真實持股的前十大股東,沒有一位坐在董事會中,未來何時賣股也不須公告,明顯有違公司治理的本意。

另 外,這十大股東名單,短短一個半月內也出現不小異動。原本八月中旬,位居晨星第二大股東的「Asia Pacific Wealth Management(PTC) Limited – Employee C Trust」,持有五.四三%股權,到了九月底,已完全消失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改由另一個持有二.六二%股權的「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補上。

疑慮三:上市承銷價更改四次

投資人無所適從

儘管證交所解釋,這兩大股東的背後,都是由晨星員工集中保管的持股帳戶,但短短時間內,卻發生如此大幅變動,在在都讓小股東完全摸不著頭緒。

同樣也備受爭議的地方,還有晨星不斷更動的承銷價。

晨星所提供的公開說明書,近兩個月內就公布了四個版本,其中承銷價格也一改再改,從最低二○一元、三八○元到二七○元,最後才拍板定案在三一○元。

光 是從最低的二○一元到最高三八○元,變動幅度近九成,讓晨星在未上市交易價格上出現明顯波動。當三八○元的價格一出時,更是有許多籌碼在未上市股湧現,許 多投資人認為其中存在套利價差,讓晨星在未上市前,就出現收購潮;然而,兩週過去,晨星又出具了第三版的公開說明書,承銷價瞬間又由三八○元降至二七○ 元,讓不少於三百元區間進場的投資人罵翻天。

雖然晨星公司表示,在申請回台上市的過程中,因為諸多細節的考量,才讓承銷價出現多次更改,例 如三八○元的價格,是因為晨星為境外公司,在回台掛牌過程中,必須先向央行申請,而央行得看晨星預估承銷價來給予外匯額度,當時從高預估的考量,最後卻因 頻繁更動,落得市場批評聲浪不斷。

國內大型券商負責人也指出,晨星是一家好公司,但在訂價上更動頻繁,還出現四次訂價,不僅實務上很少見,也顯得不夠嚴謹,犯了兵家大忌,好像在與投資人玩心理戰,會引起投資人很多誤會及猜測,主辦券商實在應該避免這種情況。此外,創辦人退居二線也成疑慮。

一 直以來,晨星引以自豪的不只有研發技術,還有異於同業的集權管理方式,這是晨星得以在短暫九年就闖出名號的原因。然而,晨星公開說明書清楚寫著,楊偉毅、 史德立與容天行等人,已於今年四月二十七日辭去董事,甚至在管理階層名單上除名,代表著當初一起奮鬥的四位創辦人中,有三位將隨晨星上市而退居第二線,領 導班子也因此全面更新。

疑慮四:三位創辦人退居二線梁公偉獨撐大局,考驗接踵而至過去九年,晨星強大的研發實力的根基建立在楊偉毅、史德立 與容天行三位創辦人身上,尤其是晨星多數專利(IP)都註冊在史德立名下,顯見史德立對晨星研發工作的貢獻。如今,史德立不僅轉任顧問,還在海外市場拋售 晨星持股,未來是否還會秉持創業初期的熱忱,不得而知。

另外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過去掌握研發、銷售大權的前任總經理楊偉毅。楊偉毅經歷過中國文革時代的背景,用強人集權式的領導,一手塑造了晨星向不可能挑戰的效率,更用魔鬼式的管理,讓晨星九年倍數成長,他的領導方式比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 位已於晨星離職的員工表示,即使他離開晨星已有一段時間,卻從未賣過手上任何一張晨星股票,理由很簡單,「只要這家公司還有Steve(楊偉毅的英文名) 的一天,我就不會賣股票,就算Steve今天出來自己開公司,我也會考慮將所有身家都投資在他身上。」楊偉毅作為公司的領導中心,已和晨星過去的績效畫上 等號,過去在德儀與楊偉毅共事過的老同事,都對楊偉毅讚譽有加,「他很能幹,也很聰明。」從小窮慣了的楊偉毅,對晨星有強烈的使命感,過去九年擔任晨星總 經理期間,從早到晚盯緊每個研發專案,沒有一天鬆懈過。對於創辦一個和德州儀器一樣好的公司,楊偉毅有著驚人﹁偉﹂大夢想與﹁毅﹂力,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只是,近一年來,楊偉毅不再擔任總經理,也退出董事會,只掛了一個董事長特助的職銜,就連晨星員工都說,「他最近確實比較少盯project(開發案)了。」而史德立及容天行,也雙雙退居第二線,未來晨星的領導班子能否銜接?成為觀察重點。

接手楊偉毅總經理工作的梁公偉,過去都以行銷及業務為長,如今全面掌控大權,他要如何維持公司的成長性?尤其在研發及業務上都要再進一步擴張,新的「梁公偉時代」能否有新氣象?將是晨星上市後最大的考驗。

爭議四:員工大換血

不滿掛牌鎖股,兩個月走掉一百多人其實,公司掛牌上市對許多創業者來說,都是一道關卡,員工換血、管理團隊重新洗牌,也是IC設計業的常態。由於創業團隊及高階主管身價暴漲,加上有的已經累過頭、健康亮紅燈,所以不少創業者都在公司掛牌上市之際,選擇淡出或退休。

○ 一年聯發科掛牌時,部分創辦人及高階主管就選擇淡出,包括最初的研發靈魂人物執行副總劉丁仁、行銷副總魏志展,都在聯發科掛牌後,選擇退到第二線。當然, 只要公司能持續傳承創業時的能量,重要創辦人退出的影響,絕對可以降低,像是聯發科高階主管後來順利交棒,董事長蔡明介及副董事長卓志哲持續吸引更多高手 加入,找到更多手機晶片的主管及工程師,都讓聯發科後續的成長幅度更為驚人。

而員工在公司上市前離職,同業間也經常有耳聞,只是,晨星在掛牌前兩個月,一口氣走掉一百餘位員工,其中更不乏身價已數千萬或上億元的創業團隊、高階主管及資深工程師,規模可以算是空前。

晨星員工私下透露,公司確實在今年九月發放年中分紅後,要求他們簽署持股集中保管的同意書,當初進晨星所談的「技術股」,也得在掛牌後被強制鎖股,員工手上可賣的股票額度遭到限制,以防晨星一掛牌上市,股價就被龐大的賣壓給壓垮,許多不願被鎖股的員工,因而求去。

雖然晨星高層解釋,近期離職員工,有不少是因為績效不佳、年中沒有拿到滿意分紅的人,公司趁機進行組織調整,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另外,晨星相較於其他IC設計廠,掛牌時間較晚,規模與早期創業已不可同日而語,光員工數就多達二千五百人,市值又高達一千四百億元,部分員工身價水漲船高,才會創下如此驚人的離職數字。

以 往晨星都用高分紅來吸引人才,有投資人如此形容:「他們(指管理階層)根本就是愛員工勝過愛股東。」所以,晨星員工每年都可領到高額分紅,例如從○七年到 ○九年,晨星的淨利分別為三六.三億元、二四.九億元及四八.二億元,但這三年的員工分紅配股卻多達二.三萬張、一.七萬張及二.九萬張,若要以晨星於未 上市實際交易價格來計算費用的話,晨星都是虧損的公司。

例如,去年晨星配了近三萬張股票分紅給員工,用最低標的一股兩百元計算,其價值將近 六十億元,比晨星當年獲利的四十八億元還多。不過,由於晨星是未上市公司,可以用淨值計算,因此,在晨星公開說明書中,晨星將聯發科與瑞昱近三年的股東及 員工紅利對比,與聯發科、瑞昱用市值計算,比較基礎並不相同,顯然不見精準。(見一一四頁下表)今年,由於掛牌在即,未來分紅配股不能再以淨值計算,梁公 偉為了挽留人才,除了八月配給員工分紅外,九月再祭出加薪手段,不論績效,所有員工全數加薪,幅度高達兩成。

此外,梁公偉還端出「留任股」牛肉,凡是未來三、五年留任的員工,都有一定比率的股票可拿,若以一位研發工程師能拿到十五張「留任股」為例,只要未來三年他還在晨星任職,每年至少可領回五張晨星股票,希望能給員工最基本的保障。

縱使這樣的作法,或許能留下部分人才,讓晨星競爭力不致因為員工流失而受衝擊。但,晨星如何從未上市前的游擊隊戰術,到掛牌後走正規軍路線?企業文化能否調適?機動性與積極性還能不能維持?員工拚搏精神是否會減損?嚴峻考驗正要開始。

未來挑戰

電 視市場成長有限 手機市場競爭多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就算晨星上市後,員工分紅將比照同業作法,以眼前IC設計業員工分紅比率約在二成來看,未來誰家員工分得多,端看各 企業每位員工平均賺多少錢來決定,誰家公司員工最會賺錢,誰就分得多,企業經營不好、獲利變差,自然找不到好員工。

至於晨星一直引以為傲的 長期競爭性,在電視晶片部分,晨星確實擁有超強實力,別家公司要迎頭趕上的機會不大,包括聯發科都很難有優勢。但晨星在電視晶片的市占率高達七、八成,也 凸顯出晨星電視晶片的成長性已有限,即使明年智慧電視開始出貨,預料也要三年才有機會大成長;而手機晶片部分,晨星是後發者,要追上聯發科還有一大段距 離,更別說還有一家快速成長的展訊橫在前面,競爭壓力也是不小。

不論如何,在晨星沒有解釋清楚這五大疑慮前,光靠長期競爭性的利基就要投資人買單,理由略嫌單薄,尤其這五大疑慮不只牽涉晨星的公司治理,還事涉未來投資人權益,倘若晨星掛牌上市後,投資人仍要透過遮遮掩掩的面紗來猜測,對於投資人而言,的確需要再多深思。

30秒認識晨星半導體公司

成立時間:2002年

董事長:梁公偉 總經理:梁公偉創辦人:梁公偉、楊偉毅、史德立、容天行

資本額:45.64億元

前五大客戶:LG、三星、北高智科技(IC通路)、SMC芯智科技(IC通路)、北平集團(IC通路)主要業務:顯示器相關IC、通訊應用IC、RFID系統晶片破紀錄!

董監持股不足1%

今年四月前,董事會成員有?董事長:梁公偉

董事:前任總經理楊偉毅

董事:前研發主管史德立

董事:財務長林翰飛

董事:陳秋麟

獨董:華威創投代表

今年四月後,董事會成員有?

董事長:梁公偉

持股0.02%

董事:林翰飛

(高盛法人代表)

持股0.63%

獨董:郭大維

台大資工系教授

獨董:周玲臺

政大會計系教授

獨董:林修葳

台大國企系教授

註:在海外企業來台第一次上市尚不需受到董監持股成數限制下,讓晨星董事會持股僅0.65%,也可以掛牌上市,創下台股市場新上市公司董監持股最低的紀錄。

晨星董監持股不足1%潛藏6種可能的投資風險

董監持股不足1%

+

獨董席次過半

可能1:董監持股本來就低

風險

1. 大股東對公司缺乏信心

2. 易引發經營權之爭

3. 少數股權把持龐大資產4. 易淪為市場炒作標的

可能2:董監持股分散

風險

5. 大股東資訊不透明

6. 大股東賣股不受限制、不須申報霧裡看花的前10大股東名單

持股人持股比率(%)

台 北富邦商業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10.48 英屬維京群島商悅麗投資公司3.46 薩摩亞商多穎有限公司3.40 Chienliyan Investment Holdin,Limited2.62 國際前瞻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45 英屬維京群島A&D股份有限公司 1.45 華威世紀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45 General Atlantic Partners (Dalian), L.P.1.18 Esher Investment Pte. Ltd.1.17 英屬開曼群島商威創投資有限公司0.93 合 計26.66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截至今年9月30日

晨星愛員工勝過愛股東

——連續3年員工配股市值竟比獲利高淨利(億元) 員工配股分紅(張)估算員工配股市值(億元)2007年36.32331946.6 2008年24.91776935.5 2009年 48.22931958.6 資料來源:晨星公開說明書註:股價以年度均價200元計算

外資看晨星

歐系外資分析師雖然是好公司,但310元真的太貴!

大和證券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團隊技術極具競爭力,但手機晶片要貢獻大幅獲利還須一段時間。

瑞銀證券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20倍本益比實在太貴,電視晶片市場已成熟,成長性堪虞。

晨星上市疑慮,梁公偉的5項回應12月14日,在晨星掛牌上市前夕,儘管梁公偉正在美國東岸進行海外巡迴法說,但針對本刊提出的諸多疑問,他特別做了以下回應:一、董監持股為何低於1%?

晨星原本股權就很分散,沒有大股東,所以我們引進更多獨立董事進來。在美國,很多公司獨董都超過半數,而且也都很鼓勵這麼做,但在台灣,大家卻不這樣想。

晨星太受矚目,要找董事都很困難,創投也不願意當,好不容易才找到3位學者來當獨立董事。

我們是第一家把國外券商高盛引進來擔任承銷商的公司,包括現在我在國外roadshow(巡迴法說),這都是我們希望帶來的創新作法。

二、創辦人掛牌前大賣股票,是對公司沒信心嗎?前十大股東背後是誰,為何沒有揭露?

史德立的父親是牧師,投身公益事業,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救濟的組織。史德立是虔誠的基督徒,自己也有一個基金會,所以他不一定是賣掉(持股),可能是轉移到基金會。他現在是顧問,因為個人健康及家庭教育因素,現居住在美國,但仍會在重要的事上幫忙我們。

至於揭露持股部分,我們都有向主管機關揭露到最底層。在對外公布的時候,揭露到什麼程度,我們的承銷券商主管機關都有要求,如果不合法我們也不可能上市。只是,我們可能一開始對台灣市場的潛規則有些不了解,並不是要特別去規避。

三、為何承銷價更改4次?

有 關承銷價部分,最初的201元,是因為要給資料,我們就簡單寫了一個,後來的380元,是為了給央行做未來外匯額度申請,所以訂高一點,但即使到現在,我 都不會說我們的承銷價已確定了,還是有可能變動。有時候想起來很無奈,晨星每一舉一動,每一個數字,媒體一定用放大鏡看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誤入叢林。

四、3位創辦人退居二線,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影響?

這是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我們的創辦人都很低調,有人根本不想在外面露臉,名字也不想被記住,所以我們才這樣變動。雖然他們可能想繼續為公司貢獻,但上市帶來的東西,跟他們個性是相反的,所以我們覺得這樣比較符合我們想要公司的樣子。

你說創辦人離開,這在其他公司也常發生。像聯發科早期也有重要創辦人離開,我們這樣轉為顧問,他還能留在公司,提供技術上的貢獻,不是很好嗎?而且我接任總經理已1年多,目前營運都很正常,股東會也沒人提這件事。

五、外傳員工流失200人?

今 年(員工流動率)有比往年高,但沒有200人那麼多,大概是100多人,我們公司已經有2500多人,算起來應該比5%高一點。不過,每家公司在 IPO(首次公開發行)時,都會有員工離開,今天我們上市帶來的衝擊,就這麼多了,而且不少離職員工是績效分紅較差的,所以對營運的影響應該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

台灣學生變身中國最神祕的外來富豪 身價一一八六億 王恒:你把我丟在沙漠 我也能活著走出來!

2011-6-27  TWM




「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中名列第四的金鷹國際王恒,成長於台灣,在美國賺到第一桶金後,比大多數台商還要早進入中國市場。

他獨具的性格與國際觀,抓住中國內需崛起商機,使金鷹集團展店的動向成為中國各地景氣發展的重要指標。

撰文‧楊方儒、林宸誼

六月五日,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家百貨公司,大張旗鼓的慶祝試營業,「金鷹商貿將引入常州首家蘋果專賣店。」語調平緩的長者,是現年六十三歲的王恒,他表示集團未來將按照每年開設五到八家新店的步伐發展。

王恒是誰?六月十六日,中國胡潤首次公布的「二○一一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除了眾人熟知的頂新魏家與旺旺蔡家分列第一、二,第三名為香港朱樹豪家族外,排名第四是台灣人相當陌生的名字,金鷹國際的王恒。

王恒在「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擁有約人民幣二五○億元(約合一一八六億元新台幣)身價;在「二○一一年富比世華人富豪榜」中,則以淨資產四十二億美元(約一二一七.四億元新台幣),排名第三十六。

出身金融世家

在美國發跡 九○年代搶進大陸市場出生於金融世家,一九四九年以前,父親是廣州銀行行長,王恒直到小學四年級,在性格謹慎的父親安排下從香港移居到台灣,而他的父親也從廣州銀行行長轉至台灣銀行任職投資管理部。

大學畢業於文化大學法律系的他,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他邊念書邊打工 ,從加州的房地產下手,七八年成立美國泛太平洋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酒店經營;在九○年代洛杉磯房地產泡沫化之前,賣出手中八○%的房地 產,帶著三千萬美元轉戰中國市場。

能夠在中國詭譎多變的房地產與零售市場打拚而屹立不搖,王恒擁有著自創的「二、三線城市經營法」,從鄉村包圍城市,是金鷹集團董事長王恒的拿手好戲。

「王恒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比台商還要早,」曾擔任過南京台商協會會長、現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說。當時許多競爭者爭相投入一線城市市場,但王恒卻已勾勒出二十年後中國各行業群雄並起的版圖,於是他決定反其道而行,從二、三線城市發展。

對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來說,金鷹絕對是個陌生的名字。歐、美、日、港、台各路百貨公司早就「跑馬圈地」,消費者心占率高得很。但在江蘇多個二、三級城市,金鷹就是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代名詞。上金鷹購物,就跟台北人上新光三越般平常。

「中國二、三線城市發展情景一片光明,資金都湧向了二、三線城市!」王恒大聲疾呼說,現在正是他與金鷹積極投入的時候。

江蘇、常州、宿遷、溧陽、徐州、丹陽、安徽、南通、馬鞍山、雲南、昆明,這是王恒手上的展店名單。這些地名,不要說台灣地理課本很陌生,就連土生土長的大 陸人,可能一下都說不出來這些城市是在哪一省。「即便你把我丟在沙漠,我也能好好活著走出來!」面對一個個沒人願意聞問的消費荒地,王恒自剖說,這是他最 自豪的能力。

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產階級報告」調查,全球每年增加七千萬至九千萬名中產階級,到了二○三○年,全球會有二十億人加入中產階級的行列,中國則是開發中國家中產階級規模最大的群體。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消費力量將由一、二線城市朝三到六級城市轉移,如何為新興城市的中產階級提供更好的服務,成了最大的商機。包括85度C等台商服務業,有點貴,又不會太貴,兼具高質感與流行性,正好抓住了這群新中產的眼球。

金鷹雄起 自有資金充沛大手筆展店 誓作中國百貨王一○年,金鷹集團營收達一○九.五億元人民幣,較○九年成長三三.七%;一一年,金鷹預計新開八家店,未來三年預計大手筆投入四百億元人民幣,拓展十七家新店,屆時全中國金鷹總店數將達五十家。

「資金我們完全不擔心!」王恒日前公開喊話,金鷹現在帳面有二十三億元人民幣,今年擴張需要二十億元,明年的帳面估計是十五億元,需要使用十三億元,自有現金流之外,還有七十億元銀行額度,由「二○一一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排名第四,可以看得出王恒的荷包深度。

以預計在今年底開幕的溧陽金鷹來說,營業面積將達七萬○七○○平方公尺,比新光三越站前店的四萬四五○○平方公尺還要大得多。溧陽只是江蘇西南端的一座縣 級市,隸屬常州市之下,人口約為八十萬人,現在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城,而在王恒的規畫中,溧陽金鷹有電影院、電玩中心、高檔超市,一開幕勢必就會成為整 個溧陽的地標。

的確,長三角富裕甲天下,金鷹如今正瞄準江浙開新店!如果從蘇州開車到杭州,沿途的鄉村景色,與台灣中南部相近,但若仔細觀察,稻田中的大別墅,還有城市邊緣新建的高樓大廈,就會發現這兒的基層景氣,比台灣雲嘉南地區更暢旺。

如同台商丹尼斯百貨在河南稱王,並且輻射到鄰近省分開店,金鷹如今也成為各地政府眼中的當紅炸子雞。王恒好比鴻海郭台銘,得到最優惠的政策配合,大刀闊斧來塑造一個個新城市印象。

「金鷹在南京有絕對的優勢,就像丹尼斯在河南鄭州有絕對優勢。」丹尼斯集團總經理蔡英德,如此評價同為百貨業的金鷹。

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河南王」丹尼斯集團董事長王任生,與金鷹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恒,出席外貿協會所舉辦的台商高峰論壇。兩位在中國經營最成功的台灣百貨 業者,話鋒你來我往。不久之前想要參股丹尼斯不成的王恒,多次呼籲,以河南市場為主的王任生,盡快讓丹尼斯上市。不過不急著上市的王任生表示,除非丹尼斯 營業額能夠突破二百億元人民幣,不然不考慮上市。

王恒疾呼丹尼斯儘快上市的同時,早已命金鷹百貨悄悄布局中部地區。「請王恒幫幫忙不要這麼快來,先讓丹尼斯賺夠再說。」蔡英德打趣地說。

王恒本人與他的金鷹系統具有某種「混血」特質。身為美籍華人,成長於台灣的王恒在中國發光發熱,就是因為這種混血特質以及國際觀,讓他一眼就看出歐美精品名牌在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

以昆明來說,目前已經有三家金鷹百貨,Gucci、Hermes等知名品牌,都是因為金鷹才首度落腳昆明。這看得出這些大品牌對金鷹的信賴與高契合度。

「混血」特質 眼光獨到獲歐美名牌青睞 大膽跟進「只要大牌能進來,跪下來都可以。」這是王恒對金鷹招商部門的要求,畢竟入駐的各路名牌,就是一個商場的靈魂。「任何一個品牌都不會放鬆細節的關 注,名牌更是細節的瘋子!」王恒一再對內強調,金鷹必須與這些歐美名牌教學相長,轉化學習成為金鷹獲得客人青睞的競爭力。

王恒在美國以房地產起家,專做公寓出租,簡單說就是「寓公」。九○年代初,他受南京市政府力邀,蓋起了一棟六十層樓高的金鷹國際商城,頓時成為南京的地標,由於進駐的都是大公司,甚至有「江蘇第一樓」美稱。

南京金鷹國際商城落成時,王恒原本想要找美國百貨公司進駐,但一直都沒有合適的合作對象,最終他不得不自己下海,硬著頭皮投入百貨業。沒想到,從住宅、酒店、辦公大樓、購物商場一路做來,金鷹現在成了全中國最有經驗開發「城市綜合體」的團隊之一。

金鷹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能把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化娛樂、交通等複雜因素,安安穩穩的成立在一個空間內,並且成為當地的地標。

「百貨朝向巨型化、全生活、一站式發展!」王恒在四月上旬金鷹上市五周年論壇上,如此為中國百貨業發展方向定調。

鄰近華新焦家的台灣名品城,金鷹即將在南京河西,設立全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預計金鷹的營業面積將達四十八萬平方公尺,相當七座台北一○一購物中心,更將超越全球目前最大、達二十九萬平方公尺的韓國釜山新世界百貨。

新加坡紅木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張永河觀察,位在上海陜西北路的金鷹國際購物廣場,離熱鬧的南京西路還有一小段距離,「雖然地段較恆隆廣場次一級,但金鷹集團很早就買下土地。」張永河訝異的說,誰也沒想到,南京路商圈會成為繁華的商業圈之一。

雖然河西目前好比當年的上海浦東,門前冷落車馬稀,但在南京政府力推、金鷹等各路人馬積極跟進的情形下,後勢確實看漲。

除了一般百貨外,王恒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新商機。

剛剛開幕的「南京金鷹奧特萊斯」,字面上可能台灣人都看不懂,但如果講到「outlets」(暢貨中心),可能很多人就能會心一笑。「奧特萊斯」如今是全中國百貨的全民運動,初估已有超過兩百家以奧特萊斯命名的商場,分布在大小城市周遭。

以北京來說,就有燕莎奧特萊斯、賽特奧特萊斯、愛家奧特萊斯折扣商店、東方奧特萊斯,分布在東南西北近郊。只要到了周末,開車來掃貨的白領家庭,往往把周遭道路堵得水洩不通。

話說回來,中國二、三級城市房地產,不因打房政策下滑太多,這可以看得出潛藏其中的消費力道,有多麼驚人。王恒瞄準這一塊塊處女市場,他與金鷹展店的動向,絕對是觀察各地景氣的最佳風向球。

王恒

出生:1948年

現職:金鷹國際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經歷:美國泛太平洋控股總裁學歷: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文化大學法律系

2011胡潤中國外來富豪前十名

單位:人民幣

排名姓名國家/

地區財富

(億元)公司名稱行業1魏應交家族台灣400頂新國際飲料、食品、零售、房地產2蔡衍明台灣380旺旺控股 食品、乳制品、媒體、房地產、醫院3朱樹豪家族香港260觀瀾湖高爾夫、房地產4王 恒台灣250金鷹集團房地產5林文鏡 印尼200融橋集團房地產6黃柏年印尼150外灘中心房地產7羅康瑞香港125瑞安集團房地產8蔡永龍家族台灣105 晋億實業緊固件制造9李思廉香港100富力集團房地產10劉名中巴西100玖龍紙業造紙

製表:辛曉昀

金鷹國際集團

成立時間:1992年

負責人:王恒

註冊資本:1300萬美元主要業務:房地產、購物、高科技、汽車營銷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4

從燒磚窯起家到創造二六○億身價 陳珠祈 全台灣最神祕地主傳奇

2012-5-14  TWM



一棟精緻豪華的嶄新飯店,聳然而立,背後隱含的,竟是一個低調、誠樸的家族。

陳珠祈的故事,不只是一位商人靠著土地致富的傳奇,更是一個堅持傳統商道,不隨波逐流,熱情敦厚富豪的精采人生。

我們希望讀者不僅能從中學到致富的祕訣,也能領略一位殷實企業家的處世之道。

撰文‧劉俞青、梁任瑋

早晨八點鐘的台北市中山區,趕著上班的人潮步伐匆促,但每個人走到這個十字路口都會不由自主抬頭多看一眼──中山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口,矗立起一棟十八層樓嶄新、時尚的新飯店,飯店招牌才剛剛掛上,名為「大倉久和大飯店」。

「加賀屋」或許是台灣人熟知的日式高級溫泉飯店,但是在日本人心中,還有比加賀屋更高級的飯店,「大倉飯店」就是其一。

這家日本首屈一指的飯店首度登台,沒有選擇與國泰蔡家、新光吳家,或者是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的飯店合作,反而接受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地主委託經營,他是誰?如何累積驚人的財富?

飯店正忙著迎接七月的開幕日,四年多前,這裡還是停車場空地,當時,當地就有耳語,一位神祕地主正在整合附近土地。

沒多久,停車場收起來了,緊接著,挖土機、鑽地機一部部駛入,原來,整合已經完成,土地正式進入開發階段。只是那位附近居民口耳相傳的神祕地主,從未現身。

四年多後,飯店工程進入收尾階段,一棟簇新的飯店已經聳然而立,新潮的線形玻璃建築,吸引許多路人駐足評論。本刊記者詢問開著貨車進出工地的包商,只得到這樣的回答:「聽說這位老闆非常有錢,人很好、非常低調,而且,給我們的裝潢工程一概現金付款,包到這款工程我們最愛啦!」記者經過多日的駐守、等待,終於,在某天早上不到八點的時間,一輛看起來有點老舊的進口轎車停在施工中的飯店外,一位年約八十歲的老人緩緩下車。他體型瘦削硬朗,看上去有幾分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味道,一步一步走進工地察看,身旁的工人甚至沒多看他一眼。

我們連忙跟上去問好,原來,這位謙虛有禮的長者,就是這家日式高級飯店的台灣業主,也是我們苦尋多時的北台灣神祕大地主──陳珠祈!本刊調查了解,他的土地資產保守估計超過二六○億元,在台灣能夠超越他的地產大亨,寥寥無幾。

他,是台灣磚瓦大王行事低調 竟是南京東路地王從外表來看,他就像一位平凡不過的老先生,衣著普通,但他的影響力卻是從新北市中和區一路貫穿台北市中心黃金地段。尤其在捷運松山線劃過的南京東路一到三段,他的家族擁有多筆土地,可說是隱形的「南京東路之王」。但在台灣土地富豪之中,幾乎沒有人聽過「中和陳珠祈」,他的神祕更加引人好奇。

我們幾乎是地毯式地走訪大半個中和地區,從里長、歷任鄉長,到現任的中和區區長邱垂益,輪廓終於逐漸明朗。原來,這位外表看來平凡樸素的老人家,土地資產實力之雄厚,幾乎不輸《富比世》排行榜上的台灣富豪。但五十年來,他極度低調,低調到我們在Google上搜尋,幾乎找不到有關他的訊息。

「五十年來,他一直是中和地區的最大地主,直到今天還是。」邱垂益一句話,道盡陳珠祈令人咋舌的實力。

從台北華中橋進入中和地區,還沒下橋,老遠就可以看到河岸邊矗立著一支紅煙囪,幾乎已是中和的地標之一。而這整塊紅煙囪所在的五千多坪土地,就是陳珠祈家族所有,但這只是他龐大土地資產的一部分。

只要談起這支煙囪,很多中和一帶的老人家,就會想起早期蓋在這裡的磚窯廠,當時蓋在這塊地上的「海山磚窯廠」,因二十四小時生產,每月生產量四十萬塊磚,產量為國內最大,成為名譟一時的磚窯廠。後來台灣經濟發展,民國六○年代,台灣房地產一路起飛,磚窯廠收起來,改建為鋼筋工廠,這裡就是民國八○年代著名的「泰隆鋼鐵」的原址,也是台灣前幾大鋼筋廠之一。

這支矗立的紅煙囪,說盡了中和幾十年來經濟發展的縮影。同時,這也正是陳珠祈家族從發跡到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這家六十年前在台灣頗負盛名的「海山磚窯廠」,就是陳珠祈和大他十八歲的哥哥陳珠坦的共同心血。兩兄弟胼手胝足,一步步做到當時全台最大的磚窯廠,贏得「台灣磚瓦大王」的封號。陳珠祈的次子、也是台灣「大倉久和大飯店」董事長的陳珍堉回憶說:「以前燒磚窯好辛苦,等於看天吃飯,好不容易一輛卡車載出去,滿滿好幾千塊的磚頭,每塊磚頭只賣一元,但運費成本就要五毛錢,其實是很薄利的生意。」他,是中和最大地主買土也買地 市值超過二六○億元到了民國六○年代初期,陳珠祈才把磚窯廠收起來,在原址上和原本幫忙載運土炭的運輸公司老闆呂天時家族,以及前台北縣議會議長洪吉春合夥經營「泰隆鋼鐵」,做起鋼筋生意。

而且陳珠祈雖然是地主,但他卻讓呂天時擔任董事長,自己擔任總經理,看得出來陳珠祈為人不計較的個性。

在那個台灣經濟起飛,到處都在蓋房子的年代,鋼筋生意好得嚇嚇叫,陳家靠此累積不少財富。但「磚」仍是陳家的第一桶金,陳珍堉說,燒磚窯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土」,因此當時當地很多人挖自家土地上的土賣給陳家。因磚窯需求龐大,居民土越賣越多,一挖就挖了三公尺深,後來一下雨就淹水,土地價值變差,最後連地也一併賣給陳家。

陳家陸陸續續買進,從現在中和的立言街、立德街到板南路一帶,包括遠東科技園區,土地最多時超過十公頃,再加上紅煙囪的磚窯廠址,全部都是陳珠祈家族所有,陳家成了中和最大地主。

隨著台灣工商業迅速發展,中和許多田地都重劃為住宅區、商業區,原本低窪的土地,陳珠祈乾脆免費讓人傾倒廢土整平,讓原本價值很低的土地,價格又恢復水準。

之後中和土地的經濟價值日益提高,加上又有捷運環狀線的中原站,市價翻了好幾番。我們請專業機構估算土地價值,採最保守估計,陳家土地市值超過二六○億元。

有意思的是,陳珠祈大量的土地資產幾乎都在中和一帶,因此外界少數聽聞過他的人,都以「中和陳家」稱之,但陳珠祈卻不是中和人,只是一開始磚窯廠設在這裡,才開啟一連串的資產版圖。

陳珠祈其實是道道地地的台北市人,從早期繁華的南京西路一帶發跡,附近有許多當時知名的酒家。至今陳家老厝、一棟位在南京西路、華亭街口的四層樓建築,仍然保存完好。據了解,現在是他哥哥的下一代在此居住。

他,堅持土地不共有事業可以合夥 但土地一定自己持有半個多世紀來,陳珠祈靠著土地致富,從一塊一塊黃土中煉出黃金;台灣曾經有許多富豪擁有比他還要廣大的土地、數倍於他的財富,但卻隨著時代浪潮的沖刷成為泡影。為何這位低調富豪不但能創造財富,還能通過時間的考驗守住財富?

陳珠祈持有土地有一個特色,就是「不和人公家(共同持有)」。在陳珠祈心目中的資產排名,第一好,就是土地,因為只有土地是百年不崩的資產。「事業可以合夥,但土地一定自己持有」,這是陳家家訓的第一條。

多數台灣人喜歡投資股票,但陳珠祈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股價起起落落,不確定性太多,地產才是細水長流的百年事業。因此,無論是地產大戶或小老百姓,手上只要擁有地產,就應該盡可能長期持有。

而他自己,只要是陳家持有的地產,無論是中和的萬坪土地,或是台北市中山區一帶的土地,龐大的資產產權登記一概是陳珠祈、陳珍堉、陳珍隆(陳珠祈的么子),這幾個陳家父子的名字。既不設投資公司,也沒有其他外人持有,單純而直接,和一般企業主用公司持有的作法很不一樣,而且幾乎沒有土地融資,當真是財力雄厚。

陳珠祈持有土地的耐力,和台灣首富宏泰集團董事林堉璘有幾分類似。林堉璘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松壽路到松仁路一大塊鑽石地段,從重劃前就一直持有到現在,絕對不輕易出售;而陳珠祈也一樣,這兩位台灣大地主都深諳「持有土地」就是「守住財富」之道,他至今在發跡的中和立言街一帶,仍有上萬坪的土地。

陳珠祈把這個土地自己會賺錢的觀念,也教給他的兒子,大倉久和大飯店董事陳珍隆就反問我們:「土地為什麼要賣?自己把土地開發加工,可以有更好的價值,為什麼要賣?」陳家真正開始拿出少數土地開發,已經是民國八十二、三年的事,當時政府希望在中和籌畫科技園區,當然得找上大地主商量,陳家這才點頭,拿出部分土地規畫。現在位在中和的MIT遠東科技園區,以及幾年前陸續完工的元隆雙子星廠辦大樓,就是陳家少數已經開發、價值暴增的土地。

他,出口之言重若泰山客戶在漲價前下單 無論漲幾倍仍賣原價陳珠祈和許多台灣第一代的企業家如王永慶、張榮發等相似,血液裡都有一股說一不二,言出必行的堅持,令人又敬又畏。

例如記者在大倉久和大飯店門口,上前與正在巡視工地的陳珠祈相談,一輩子不曾接受媒體採訪的老人家,面對記者有點唐突地到訪,沒有驚慌之色,還很鎮靜地說:「我改天叫我兒子和你們聊聊。」這句隨口之言,很可能只是平常的敷衍之詞,但沒想到,幾天之後,我們果真接到陳珍堉親自來電,一開口就說:「我父親要我打電話給你……」原來八十多歲老人家出口的一句承諾,重若泰山。

陳珠祈不僅身體力行,也這樣教育下一代。我們與陳珍堉、陳珍隆兄弟相約採訪當天,約定中午十二點到,我們準時到達,但陳珍堉兄弟兩人沒有半點富豪的架子,比約定時間還早抵達會場等候我們。承自父親身上重然諾、守時的好習慣,在兄弟倆身上一樣體現。他們一致說:「父親教我們,與人家有約,守時就是誠信、守信用的第一課。」陳珍堉說,父親做生意最重視一諾千金,而信用是一切根本。民國六○年代,台灣因為大量建設投資,對鋼筋的需求孔急,鋼筋價格幾乎一日三價,甚至有錢買不到。但只要是客戶在漲價之前下訂的貨,無論價格暴漲幾倍,陳珠祈仍然堅持用原價出售。

他,只做自己熟悉的事專注於土地營建不隨波逐流冒險儘管身價驚人,但陳家事業也非一帆風順。早期經營磚窯廠時,陳珠祈大哥陳珠坦的個性比較直爽,做起生意一路往前衝,曾經發生資金調度差一點軋不過來的情形。當時陳珠祈才三十幾歲,他看在眼裡,從此記取教訓,堅持做生意一定要量力而為,絕對不做自己能力不夠的事,例如買土地不融資,就是這時期的影響。

說起大倉久和大飯店,陳珠祈原來只在這塊土地上擁有一間四十多坪的老房子,之前有好幾家建商都動過念頭想要整合,但都沒有成功。直到換到陳珠祈手上,他從民國八十七、八年開始,要兒子陳珍隆挨家挨戶去收購,特別叮囑:「不急、慢慢談」。前後整整花了六年,終於整合完成,才有如今這塊六百五十多坪的方正土地,興建飯店。

但無論從最早的磚廠、鋼鐵廠,到土地開發,甚至到如今的飯店,一路走來,陳家的事業都與土地營建息息相關。因為陳珠祈堅持:不懂的不做,只做自己懂的事,不冒沒有必要的風險。

而陳珠祈懂的事,就是土地。在他的眼裡,只有土地是幾十年、甚至百年細水長流的財富,不會因為一時的潮流而改變。

陳珠祈看土地的眼光,也與一般人不同。儘管台北市的發展早已從西區轉往東區,但陳珠祈至今依然喜歡南京東、西路一帶的地產,因為這一帶的土地價值他最了解。不只大倉久和大飯店就坐落在中山北路、南京東路口,數十年來,他幾乎都沿著南京東路置產。

如今就連住家,也在民國九十三年時,選在靠近南京東路三段的慶城街上,自己蓋起一棟大樓來,一家人住在不同樓層,樓下還出租給日本交流協會。

對事物保有長期、一貫的熱情,成就自然隨之而來。就像美國第一傳奇富豪洛克菲勒對石油、鋼鐵大王卡內基對鋼鐵的熱情,陳珠祈一生也對土地充滿熱情!

他,對待員工大方蓋宿舍免費住 搬走還補助經費找房子一般人只看到一片雜草空地,陳珠祈卻能在荒草上看到二、三十年後的景象,大倉久和大飯店就是他熱情想像的結果。至今每天早上八點不到,工人甚至還沒上工,他已經挺著硬朗的身子,帶著當天的財經報紙,固定出現在飯店前巡視工地。即使前陣子是梅雨季節,一大清早就大雨滂沱,雨下到視線不清,他也維持這個習慣,因為他知道,他的夢想即將實現!

堅持只做熟悉的事,就像陳珍隆談到最初大倉久和大飯店的興建時,也不斷強調:「從第一筆土地收購到今天,已經超過十年的時間,足以證明我們蓋飯店絕對不是為了迎合開放陸客來台。」顯然,政策所帶動的「潮流財」,不是這個家族的喜好。

熱情產生的動力令人充滿活力。民國二十年出生的陳珠祈,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但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完所有報紙才出門。陳珍堉說父親以身作則,一直維持吸收新資訊的熱情,讓員工也不敢怠慢。

這樣一位老一代的企業家,如果以為他對員工嚴厲,那可就錯了。一位曾經在泰隆鋼鐵工作過的員工告訴我們:「老老闆對我們最好了,早期在工廠旁邊蓋宿舍給我們住免錢,後來工廠收起來了,土地要重新做規畫,我們當然是要搬走。白住這麼多年已經夠好了,這個我們當然知所進退,但他竟然還拿一筆錢給我們去找房子,現在找不到這種老闆了。」事實上,不只陳珠祈如此,他的哥哥陳珠坦待人也好。我們走訪南京西路上的陳家老厝,早期是陳珠坦住在這裡,後來由他的兒子繼承。老厝騎樓下的檳榔攤老闆告訴我們,他在這裡擺攤四十年,見證陳家的一路發展,四十年來,陳家沒有跟他收過一毛錢租金。在現在錙銖必較的資本社會裡,這樣的企業家,幾成絕響。

從大倉久和大飯店的光鮮矗立,我們意外地發現一個敦厚、誠樸的家族。陳珠祈不只是一位靠著土地致富的隱士富豪,他堅持傳統商道的處世精神,不隨波逐流,不但博得同業的尊敬,同時,他傳給第二代的財富智慧,樸實中自有深意,值得細細體會。

大倉飯店

開業時間:1962年5月

負責人:大倉喜彥

主要業務:經營連鎖飯店

規模:日本國內17家,海外7家,遍布亞洲、美洲及歐洲。7月中旬將開幕的台北「大倉久和大飯店」為第8家海外分店

陳珠祈

出生:1931年

經歷:泰隆鋼鐵總經理

學歷:台北工專

家庭:已婚,育有三子從磚窯廠跨足鋼鐵、營建業──陳珠祈家族發跡事紀

第1階段

民國40~60年代

成為

台灣磚瓦大王

陳珠祈與哥哥陳珠坦,共同經營海山磚窯廠,曾經是全台灣最大的磚廠,他也因此有了「台灣磚瓦大王」美名;也在此時買進大量中和土地。

第2階段

民國60~80年代

鋼筋生意

讓財富迅速成長

陳珠祈與中和望族呂天時家族合夥,經營泰隆鋼鐵,是當時有名的鋼筋大廠。在台灣大量建設投資的年代,對鋼筋需求孔急,泰隆鋼鐵曾有過非常風光的歲月。

第3階段

民國80年代之後

進入土地開發

大倉久和大飯店開幕

陳珠祈開始酌量開發手上大量的土地資產,包括現在中和的MIT國際科技園區就是陳家的土地。另外,泰隆鋼鐵舊址,也即將通過都更,陳家將在這裡推出新北市最高摩天大樓建案。

1萬7千坪土地 市值超過260億元!──陳珠祈家族持有的不動產

大樓大倉久和大飯店

位置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

基地面積(坪)646

市值(億元)80

大樓台肥大樓

位置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

基地面積(坪)530

市值(億元)10*

大樓通泰商業大樓

位置台北市慶城街

基地面積(坪)661

市值(億元)20

土地元隆鐵工廠舊址

位置新北市中和區板南路基地面積(坪)3750

市值(億元)40

大樓元隆捷運雙星AB棟位置新北市中和區板南路基地面積(坪)3017

市值(億元)30

土地泰隆鋼鐵舊廠

位置新北市中和區華中橋旁基地面積(坪)5400

市值(億元)55

大樓MIT國際科技園區位置新北市中和區立德街基地面積(坪)3288

市值(億元)33

神祕大地主

親授致富四堂課

第一課:守住地產,就是守住財富陳珠祈不做股票投資,他認為只有地產才是細水長流的百年財富,禁得起時間考驗 。

第二課:出口的話,重若泰山言出必行,說一不二,是陳珠祈再三叮嚀兒子的生意經,無論時空如何變遷,生意人開出的支票一定說到做到。

第三課:只做懂的事,不賺潮流財無論是燒磚、鋼鐵還是土地開發,或是飯店,陳珠祈一生只做自己熟悉的事,不隨潮流起伏。

第四課:保持熱情,再有錢也不忘初衷到了81歲還每天學習、吸收資訊。對周遭的人厚道,無論身價高低,都不忘記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低調有實力

打動日本頂級飯店登台展店如果問起前總統李登輝、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及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每回赴日,最常住的飯店是哪一家?答案就是「大倉飯店」。

如果站在東京街頭,向日本人問起大倉飯店,許多人都會立刻說,喔!那是全日本最好的飯店。

如果這樣還不足以形容大倉飯店的檔次,那麼,在東京還有一個「飯店米其林指南」,是日本最具權威的飯店評比機構,有一個知名的「御三家」稱號,指的就是全日本最好的三家飯店,包括帝國飯店、大倉飯店和新大谷飯店。

這一回,這家台灣名流喜歡,也是全日本最高檔的飯店終於登台,加入台灣飯店業的戰火,當然引發中山區飯店業的高度緊張。

台北的大倉久和大飯店,就位在日本觀光客群聚的中山北路、南京東路口,旁有晶華酒店、國賓飯店及老爺酒店,還有許多其他中小型飯店,這個幾乎三步一家飯店的區域,是台北飯店業的一級戰區。

大倉久和大飯店強力叩門,目前規畫7月中開幕,但平均房價尚未開出,同業都高度關注。據了解,大倉久和大飯店的平均房價可能比晶華酒店略高,走的是高檔精品路線。

距離開幕僅剩2個月的時間,但到目前為止,大倉久和大飯店除了開過一場由人力銀行舉辦的招募人才記者會,尚未有任何造勢活動。

「這非常符合陳家的風格。」一位負責飯店裝潢的工程包商說。不過,陳家的低調作風和飯店的搶眼外觀,形成強烈對比。

首度接受媒體採訪的大倉久和大飯店董事長陳珍堉表示,陳家請來香港四季酒店設計師設計,利用線條展現建築之美,經營出一種含蓄、帶有矜持的奢華美感,內斂而精緻。

無怪乎,飯店雖未開幕,也沒辦造勢活動,但只要每天華燈初上,飯店外觀燈一亮,總會吸引許多行人駐足評論。陳珠祈家族以這種特有的安靜、具實力的行銷手法,似乎已經成功打響了第一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0

被郭董開除、受雷軍指點 謝冠宏創七百天傳奇 他找最強對手 做出「最神」耳機

2014-12-22  TWM

 

一家成立不滿兩年的公司,一個售價僅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卻在中國打敗Beats等國際大廠,成了最熱門的聽歌神器,這是加一聯創的故事,也是前鴻海最年輕事業群總經理謝冠宏的奇幻創業之旅。

撰文‧何佩珊

他曾是鴻海最年輕的事業群級總經理,蘋果iPod、亞馬遜電子書Kindle的代工都出自他的團隊;他也曾經收到雷軍邀請,差點成為小米科技的第九位合夥人。謝冠宏是台灣科技界一號人物,而他最新的身分是:「中國Beats」加一聯創(1 more)創辦人暨總裁。

一場請假烏龍丟了工作

即使離開鴻海已經有兩年餘,說起那段在鴻海的日子,謝冠宏的臉上滿是驕傲。原本他在鴻海做的是顯示器產品,因為看好iPod發展潛力,主動向郭台銘請纓轉調。憑著一股憨膽,他爭取到與時任蘋果iPod部門資深副總裁Tony Fadell的面談機會,「我在蘋果公司門口等了十幾天,才求到十五分鐘見面機會,後來兩人一聊就是兩個多小時。」用毅力、耐力換來一次機會,他卻向蘋果提交了一份十頁報告,洋洋灑灑都是iPod的問題。

「每個人都跟我說:『你完了。』」但神奇的事卻發生,「Tony Fadell居然給了我們一個A+。」因為這場關鍵會面,開啟了鴻海打入蘋果供應鏈的契機,也讓謝冠宏成了鴻海的傳奇人物。

謝冠宏過去在鴻海,負責的客戶不是蘋果、就是亞馬遜。他敢言、有創意,據傳郭台銘還特別創立一個新事業部,叫作「天馬行步事業部」,就為了讓謝冠宏大肆揮灑。

然而,前程似錦的他,卻因為一場請假烏龍遭到郭台銘開除,頓時從天堂跌到地獄。

二○一二年底,年屆五十歲的謝冠宏,為了安排女兒的就學住宿問題,準備請假赴日,怎知祕書填錯假單日期,人才剛上飛機,卻接到郭台銘要他回公司開會的電話,告誡他:「如果不回去開會,就開除!」然而當時飛機艙門已經關閉,謝冠宏怎麼也下不了飛機。鴻海軍令如山,謝冠宏就這樣在電話中丟了工作。

「那時不知道怎麼辦,是很大的衝擊。」落寞,全寫在謝冠宏的臉上。「在富士康拚了十年,只請過兩次假,沒想到這樣就被Fire。」人生轉折,來得突然。過去在鴻海時,謝冠宏每天就像個陀螺不停地轉,「就算好不容易回台灣幾天,也整天都在開會,有回台灣就好像沒回台灣一樣。」然而失去工作,他也像失去了人生重心。期間,曾有代工廠上門要給他工作機會,謝冠宏也婉拒,因為他不願和老東家打對台。

直到遇見了雷軍,他才像是千里馬遇上伯樂,又重拾人生方向。

挑戰人民幣49元耳機

其實,謝冠宏與雷軍早在鴻海時期就認識,當謝冠宏去職的消息傳出後,兩人相約在一場雷軍投資的網路公司YY上市說明會上碰面。雷軍有意邀請他成為小米第九位合夥人,但謝冠宏卻覺得自己還不夠格。

邀約不成,雷軍還是鼓勵謝冠宏去創業,而這些話,謝冠宏也一直放在心上,反覆思考了快兩個月,終於下定決心選擇耳機創業,而給他這個點子的人,正是雷軍。

雷軍認為,耳機是手機很重要的配件,市面上卻一直沒有理想的產品,是很大的市場空缺,特別是國際耳機品牌價位偏高,又不見華人品牌,絕對是新創公司切入的好機會。

要做耳機本身已經有難度,但更難的是,雷軍認為要做,就要做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

「一個以前都做這麼牛的產品團隊,竟然要去做四十九元(人民幣)的耳機。」連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都覺得不可思議。當時,謝冠宏的心情很複雜,他離開鴻海後,陸續有些團隊成員也跟著離開,寧願好幾個月不領薪水,就是要跟他闖一番事業,「回來都不敢跟團隊講,其實我們要做的是四十九元的耳機。」加一聯創副總裁于世璿不諱言,「一開始別人也不相信我們要做耳機,去找零組件廠時,他第一句就問你是誰啊?一個月要多少量?」「那時候我們不太懂,告訴對方差不多要五萬條,卻被對方嫌(規模)太小,叫我去找別人,臨走前還不忘補一句:『你才剛開始做,怎麼可能做到五萬?』」曾幾何時,他們在鴻海集團做生意是呼風喚雨,如今卻得看供應商臉色說話,轉折之大,于世璿點滴在心頭。

但謝冠宏堅信,「做耳機,是有難度的,沒有外界想的那麼簡單。」謝冠宏說,不只技術專業,品味、外觀、音質等,都是眉角,「只要做得好,利潤肯定不會差。」市場方向有了,但明擺在眼前的挑戰是,誰願意跟一個辦公室約莫五坪大小、資本額才一百萬元人民幣的三人新創團隊合作?

聯創模式打動供應商

打破傳統供應鏈運作,提出互惠共享的「聯創模式」是其中關鍵。

對比傳統供應鏈模式,每每都是終端通路反映銷售情形給品牌廠、品牌廠傳給代工廠、代工廠再報給供應商,疊床架屋的供應鏈系統,等到源頭發現終端銷售不佳時,已經三、四個月過去,滿手都是庫存。「但聯創模式,是讓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距離消費者都是最短距離。大家目標一致、共同努力,而風險利潤也共同承擔。」他拿出手機,直接秀出微信,畫面上就是聯創的供應商、通路商等夥伴的群組,他們即時回報用戶評價、檢討不良率等等,「如果有負評,我們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把獲利攤在陽光下,品牌廠和供應商不用再為誰賺多、賺少浪費時間爭執、拉鋸,他們只討論怎麼把產品做得更好。

前富士康行政總裁程天縱指出,這樣的模式,信任是最重要的。謝冠宏話也說得直接,「如果沒有互信,這個模式(聯創模式)就是個屁;但有互信以後,這個模式就是神器。」新商業模式讓加一聯創成功打動供應商,無悔地配合他們改規格、調材料,像是耳機繞線的橡膠,模具就改了五十次,因為謝冠宏的信念是:「即使只賣四十九元,還是要想辦法超越客戶期待。」以耳機的材質為例,「我不噴漆、不電鍍,絕不用含重金屬的東西。」謝冠宏還特別在耳塞的部分選用奶嘴材質,並找SGS做檢驗,就為了確保加一聯創做出的耳機,是安全、無毒、又好用。

為了解客戶意見,謝冠宏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就上網看客戶評價,「我們公司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很簡單,就是終端用戶的好評和推薦。」不同於多數公司各部門有各自的KPI,加一聯創各個部門的KPI都一樣,就是消費者滿意度。而這套管理模式是雷軍打造的小米傳奇教給他的。

高規低價抓住消費者

加一聯創在雷軍背書,以及小米手機的合作下,成功打出小米活塞耳機的名號。由於高規低價,小米活塞耳機開賣不久,銷量就衝到四十萬條,頓時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聽歌神器。

攻下第一個灘頭堡後,謝冠宏腳步未曾停歇,「我要產品改版再升級,讓客人覺得超值再超值,以後要買耳機就是1 more,沒有懸念!」小米活塞耳機的成功,在程天縱看來,「加一聯創本來就是很有經驗的團隊,前面有什麼坑他們都知道,謝冠宏一直都是做事很拚,又有創意的人,也難怪小米活塞耳機,他敢大膽採用新材料、新商業模式,都是成功要素。」加一聯創去年六月開賣首款耳機,只花半年時間就達到銷售百萬組的里程碑,今年衝刺的速度更快,謝冠宏說,「銷量已經將近一千萬組。」這家只有六十人團隊的小公司,估計今年獲利可以突破人民幣一億元,同時經過新一輪募資,引進紀源資本、IDG等夥伴,加一聯創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一.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六億元)。

于世璿說:「第一年我們全力支持小米;第二年我們放大產能,接下來則是要跨出海外,耕耘自己的1 more品牌。」走出小米的舒適圈,加一聯創要往全球市場闖,謝冠宏相信:「華人也可以做很好的耳機,而且不要那麼貴,我要用Beats最強的地方打敗它,把耳機做到世界第一。」

謝冠宏

出生:1962年

現職:加一聯創創辦人暨總裁經歷:鴻海事業群級總經理、

美格科技共同創辦人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加一聯創

成立時間:2013年

負責人:謝冠宏

主要業務:耳機

市場估值:1.5億美元

主要股東:小米、順為、紀源資本、IDG 出貨量:累計將近一千萬組

員工數:60人

謝冠宏用售價人民幣49元的耳機,打造聽歌神器Beats、加一聯創比一比公司加一聯創 Beats 主要合作夥伴小米蘋果市場表現一年半累積出貨量近千萬組美國高階(100美元以上)耳機市場近六成市占率市場表現約新台幣245元~595元約新台幣3000元~16000元特色高規低價潮流、時尚、串流音樂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98

低調30年 康炳政因政治獻金案浮出枱面 馬英九身邊 最神祕的大內總管


2015-01-26  TWM
 
 

 

近來被影射捲入政治獻金案而浮上枱面的總統辦公室主任康炳政,是總統馬英九二、三十年來最核心也最神祕的幕僚。

他是怎樣的人、如何獲得馬英九信任?我們為你揭開這位大內總管的神祕面紗……。

撰文‧郭淑媛

他從二十八歲就跟在總統馬英九身邊,這一跟,就是二、三十年,「他是馬英九一生的幕僚!」一位馬團隊成員如此定義他。一生只追隨一位老闆,為他管理身邊大小事務,顯見與馬總統關係之緊密。

他,很耐操隨時備戰 三十五秒上完廁所「他很低調、對馬英九忠心耿耿!」同樣擔任總統辦公室主任,康炳政與李登輝時代的蘇志誠或陳水扁時代的馬永成,權傾一時、呼風喚雨,大相逕庭。到目前為止,不少政壇人士都還不認識這號人物。

他個性非常嚴謹又耐操,跟在馬英九身邊,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一位台北市政府前官員透露,他曾緊張到上廁所很用力,速度也很快,「如果一般人要花一分鐘,他三十五秒就解決了!」可見他戰戰兢兢,一刻都不願多耽擱。據透露,他的菸癮也不小,總統府同事常常看到他到樓頂去抽菸。

被指捲入政治獻金案、出面收受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前大眾電信董事長吳清源等人兩億元政治獻金的康炳政,從一個極度低調的幕僚,成為人人好奇探詢的對象。康炳政,這位大內總管,到底是何許人也?

《今周刊》採訪多位康炳政的大學同學,以及過去、現在的同僚,上述是大家對他共同的評語。

現年五十九歲的康炳政,長相斯文,一九八○年台大法律系畢業後,拿著國民黨中山獎學金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法學碩士。返國之後,一九八四年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編審」,不但認識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也進入時任國民黨第三副祕書長的馬英九辦公室;小他一歲的現任國安會祕書長金溥聰,還是晚他一年才考進去擔任編審,兩人輔助當時負責國際事務的馬英九。從此,三人形成緊密的馬團隊核心。

他,很低調擔任要職三十年 同事卻不熟不過,有別於金溥聰多次離開黨職與公職生涯,具有公務員任用資格的康炳政,三十年來的文官與黨務經歷,除了馬英九當選台北市長之前兩年,曾擔任公平會主任祕書短暫離開馬團隊,其他時間幾乎一直擔任馬英九的核心幕僚。

從馬英九擔任研考會主委、法務部長、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乃至總統,康炳政一路跟隨,負責內部事務,角色有如「大內總管」;而金溥聰,則是負責對外作戰的前線指揮官。

國民黨立委蔡正元曾評論,馬團隊核心應有三人,包含馬英九、金溥聰與康炳政,「而康炳政比金溥聰還核心。」康炳政具有怎樣的人格特質,能獲得馬英九百分之百的信任?

首先,是低調、謹守分寸的作風。

「他是馬英九最信任的核心,不會因為是近臣而擺架子。」一位台北市政府前局處首長說。無論在北市府或總統府與康炳政共事過的人,受訪時都說,康炳政為人客氣不多話,大多負責馬英九交辦的業務,「除非老闆交代,否則不敢接觸媒體,或對外發言。」儘管歷任馬英九各項職務的辦公室主任,但康炳政很少與民代如立委或市議員往來,《今周刊》詢問當時的台北市議員,大多數都說「和他不熟」。一位曾與康炳政共事過的人說,他不常在外面應酬,因此才不像蘇志誠或馬永成一樣為政壇熟識。

「他的話不多,一群人在一起,他也很少與人家哈啦或插話。」甚至有位前同事說:「他低調到出去度假,同事都不知道他去哪裡。」康炳政台大法律系同期同學人才濟濟,包括名律師顧立雄、名主持人陳文茜、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前立委彭紹瑾、國際投資銀行專家陳嫦芬,以及曾說「沒把馬英九教好」的台大法律學院院長謝銘洋等。

他,很謹慎掌管財務 捐款須層層盤查一位老同學形容,大學時大家十分關心政治情勢,但康炳政很少跟同學一起討論,也不愛出鋒頭,十分用功讀書。從政之後,出席歷次同學會,他不會和大家談論公事或工作,即使出任總統辦公室主任亦然;而當同學們批評馬英九或提出建言時,他也沒有多言。

康炳政另一個人格特質是謹小慎微,做事實在。「畢竟在馬英九身邊那麼久,個性與馬英九很像,很正直,也像不沾鍋。」「法律人出身,讓他避免踩到任何底線。」曾與他共事的人如此形容。

馬英九平時的行政庶務與對外聯繫,多透過康炳政處理。一位資深黨工透露,在競選期間,他的確負責管理選舉帳款,有些選舉用款得向他請款,所以外界稱他是「大帳房」。

蔡正元曾稱讚康炳政對金錢的處理很謹慎,是馬英九財務方面的「萬里長城」,他甚至形容:「捐款給馬英九好像要到派出所報案一樣。」指馬英九選台北市長時,他請企業界朋友捐款,康炳政都要審慎查過背景、有沒有與公家來往等。

康炳政一位大學同學也說,馬英九選舉時,曾有同學問要不要捐款,康炳政回說,「小額就好。」康炳政對馬英九的忠誠,也令人印象深刻。○七年二月爆發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特別費案,時任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的康炳政,曾以證人身分出庭,全力捍衛馬英九的清白。

不願具名的友人透露,康炳政早就到了可以退休的年資,一二年因父母年事已高,他曾有過退休的念頭;但馬英九不願放人,由於當時馬英九民意支持度已開始下滑,他最後還是留下來,希望幫助馬英九到卸任。

而馬英九對康炳政的倚重,可由馬英九的新台灣人基金會,從一九九九年成立,至○七年五月,康炳政都出任董事可見一斑。新台灣人基金會是馬英九於台北市長選後,捐助一千萬元選舉補助款成立,宗旨是促進族群融和與兩岸良性互動,被名嘴周玉蔻指為馬英九的小金庫。

英文流利的康炳政,三十年的公職黨職生涯,都是擔任幕僚角色,唯一對外的工作,是他以馬英九台北市長室參事身分,自○一年五月起兼任北市府觀光委員會執行長,負責重大的市政招商並推廣觀光,如溫泉季、伴手禮等。

前市府同事觀察,當時擔任這個職務,他做得興味十足,這也是他難得對外曝光較多的期間。而在出任市長辦公室主任、黨主席辦公室主任、總統辦公室主任,康炳政幾乎神隱,鮮少在媒體上曝光。

為了本期報導,《今周刊》透過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轉達訪問與求證之意,康炳政的回應是:「牽涉個人隱私,不便透露。」不過,○六年當時立委賴清德及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周威佑曾質疑,馬英九在○五年黨主席選舉時,是否利用新台灣人基金會與敦安基金會(編按:也是馬英九於台北市長選後,捐出一千多萬元選舉補助款成立,推動青少年福利為主。)來收受募款;他們並點名康炳政為「馬英九在民間白手套」,長期負責為台北市政府各項活動募款,並與許多大企業主都有密切往來。

他,很簡樸

長期住國宅 生活簡單

了解馬團隊運作的人士替康炳政緩頰,認為學法律的馬英九十分謹慎,若有大筆政治獻金,會透過黨務系統處理。至於康炳政的個人操守,他的友人也說,他很正直,絕不可能私下收錢,「馬英九是有潔癖的人,可以得到馬英九的信任,必須很乾淨。」一位市府前高官更說:「康炳政長期住在國宅,生活簡單,跟了馬英九幾十年,騙不了人。」康炳政出身公務員家庭,他在總統府的前同事說,他很重視家庭,如果出門,一定是全家老小一起。

然而,康炳政過去被點名質疑,也多與家人有關。在北市府任職期間,他的哥哥康炳雄即曾遭民進黨市議員李建昌質疑當「黑官」、被「酬庸」,先在台北市文化局擔任十職等約聘高級研究員,後被捷運公司專案延攬為十三職等高級專員,再任行政處副處長,升官速度飛快。

而在總統辦公室主任任內,康炳政的遠房表哥、消防署前署長黃季敏,涉嫌在署長任內收受廠商賄賂,遭台北地檢署以貪汙等罪起訴,並求處無期徒刑;黃季敏之子黃郁升曾三次擔任馬英九競選總部志工,涉嫌幫父親洗錢並逃亡國外遭通緝,也令康炳政顏面無光。

如今,康炳政被捲入政治獻金疑雲,一向低調的他仍按兵不動,十分沉得住氣。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究竟這個馬英九的「萬里長城」,是否禁得起司法調查,有待時間來證明。

康炳政

年齡:59歲

現職:總統辦公室主任

學歷:台大法律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

婚姻:已婚

追隨30年馬英九最倚重的幕僚──康炳政在馬英九各時期擔任的職務1984年 1988年7月 1991年6月 1993年2月 1996年6月 1997年8月 1998~2006年 1999年5月 '05/07~'07/02 2008年5月至今 '09/10~'14 /12 馬英九國民黨副祕書長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陸委會副主委法務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北市長馬英九成立新台灣人基金會國民黨第四任黨主席總統國民黨第六任黨主席康炳政副祕書長辦公室編審主委辦公室部長辦公室公平會主任祕書公平會主任祕書先任祕書,後任市長辦公室主任,2001年5月起以參事身分兼台北市政府觀光委員會執行長1999年5月至2007年5月,都任董事黨主席辦公室主任總統辦公室主任迄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70

全球最神準趨勢大師 最新7大預言 獨家專訪》這些改變,將大大衝擊你我生活

2016-04-11 TWM

過去三十年,凱文.凱利預測的趨勢一一成真;這一次,他預言, 未來二十年,物聯網沒你想得那麼好,許多台灣高科技公司將消失, 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才是最關鍵的兩大機會。

站在風口上,連豬也會飛!每個人都想知道,下一個創造機會的風口在哪裡,但過去三十年,沒有第二個人像全球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一樣(Kevin Kelly,簡稱KK),屢次正確預言下一個風口的位置。

在中國,騰訊執行長馬化騰曾跟他面對面討論網路未來發展;在美國,他出版的《失控》一書,被《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評為,「過去十年,公認最具智慧和價值的一本書。」他參與編輯的《全球概覽》,影響美國無數科技人,一句停刊號告別留言:「求知若渴,虛懷若谷」(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透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之口,廣被流傳;電影《關鍵報告》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更把凱文.凱利對下一代網路的想像,具體化成電影的場景。

他是科技思想家,能看見技術背後,改變社會的巨大潛能。

真實世界裡的凱文.凱利,則像一個雲遊四海的隱士,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今年一月,他剛造訪台灣鹿港,拍了不少照片;去年十月,他則在絲路上遊逛,「我的下一本書,會是一本攝影集。」他說。他住在離舊金山半小時車程的森林小鎮裡,過著幾乎沒有3C的生活,直到這幾年,為了旅行,才開始使用手機。

但是,過去三十年,他預言的科技趨勢一一實現,帶著Facebook、Google、Amazon等公司一飛沖天。

他怎麼掌握趨勢?「喔,我大量閱讀。」凱文.凱利的家,就像一個圖書館,更重要的資訊來源,是觀察人的行為,「我會跟很多人談。」他說,從做尖端產品的新創公司、記者,甚至是他女兒的朋友,「觀察新世代如何使用科技,非常重要。」凱文.凱利說。即使在旅行路上,他都不忘觀察人們使用科技的方法,找到能影響所有公司、所有使用者的科技大潮。

去年十一月,凱文.凱利預言三部曲中的第三本《必然》在中國出版,取名必然,是因為書中列出十二種將改變科技產業的趨勢。「我的前兩本書,都是討論上億年生命演化的長期趨勢,這是我第一次討論未來二十年,將發生什麼事。」他說。

這本書先發行簡體中文版,今年六月才會發行英文版。中國簡體版全球首發時,預購價格比正式發行後的價格高出一倍,但上市第一天的二個小時,迅速賣出兩萬本。直到今年三月底,這本書仍是中國亞馬遜分類排行榜上,自然類的第一名。

三月十七日,本刊記者走進凱文.凱利的家,了解他眼中全球科技產業未來的大趨勢。他認為,許多未來三十年網路最重要的應用,現在還沒出現,新的風口即將出現。二○一六年,是大機會、大改變的開始。

這次專訪,是他首次對台灣媒體談論未來二十年科技發展。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對台灣科技業敲下了警鐘,並指出解方。以下是專訪摘要:

預言1人工智慧全面入侵 如電力無所不在 產業被少數公司主宰

「人工智慧(AI)將是未來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和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趨勢。」凱文.凱利說,「這將是未來最具有破壞性的力量,這股力量將快速成長,顛覆既有產業。」他認為,人工智慧不會只放在超級電腦裡,用來解決最困難的尖端技術研發;相反的,把人工智慧放進自動販賣機、鞋子、卡車、手機等日常事物裡,才會帶來真正破壞性的改變。

他認為,人工智慧未來的重要性,就將像電力一樣。

「我們不擁有發電設備,而是向電力公司買進電力服務。」凱文.凱利說,「我們將會像買電力一樣,買進人工智慧服務。」他分析,「剛開始的時候,人工智慧還不會取代祕書之類的工作。」他指出,人工智慧的第一個影響,是讓原本沒有祕書的人也能有助理服務。「像我要去科羅拉多旅行,人工智慧助理會幫我找最適合的飯店,替我與朋友找合適的餐廳。」他說,人工智慧會幫你比較資料,幫你找到最適合的地方,直接下訂。

「以後你工作的時候,不需要記得你昨天工作的檔案放在哪裡。」他說,只要吩咐人工智慧助理,「把昨天工作的檔案拿出來。」它就會幫你找到,凱文.凱利說,人工智慧將能進行即時口譯, 「你說中文,我說英文,你說話的時候,我就能聽到即時翻譯。」他認為,人工智慧將帶來無窮的機會。

「未來只會有兩到三家大公司主宰AI」他解釋,人工智慧的特性是,當使用這種服務的人愈多,人工智慧的經驗和聰明程度愈高,「這是網絡效應」,最終將會讓主導權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上。

預言2什麼服務都要即時 企業如果讓客戶等 就等著被淘汰

「這個時代,什麼都要即時完成。」凱文.凱利說,我們要看電影,就要即時下載;要買東西,希望能馬上拿到;就連跟政府申請許可,也希望能馬上批准。即時,正在改變未來的競爭規則。

速度的重要性甚至超越品質和選擇性的需求。凱文.凱利舉例,像Netflix的線上直播服務,有一萬部中等畫質的影片可供選擇,可以馬上收看;另外,Netflix還提供影片光碟出租服務,有十萬部畫質更好的影片可供選擇,但要等上幾天,「幾乎沒有人用!」他說。

「在工業革命的時候,公司提高效率,是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他說,「現在,企業是為了節省客戶的時間。」未來,要客戶等待的企業,就注定會流失客戶。

創造更即時、更快的服務,就是一個巨大商機。

預言3工作內容重新定義 連醫生都能取代 能問對問題的人最搶手

凱文.凱利預言,一些瑣碎、例行性的工作內容,像是單純的文書作業、貸款申請流程等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

「你不該害怕人工智慧,如果你害怕,你將會得到最壞的結果。」他分析,很多工作,像駕駛、農夫等工作內容將被取代,但是工作本身不會消失。他解釋,像兩百年前農夫靠動物拉犁耕田,現在的農夫卻是靠自動化機械大面積耕種。

連醫生的工作都會改變。他舉例,IBM的超級電腦華生被訓練用來診斷病情,「它的診斷非常好。」凱文.凱利說,有一次他到印度旅行,嚴重腹瀉,他透過手機的人工智慧替他判斷病情,電腦竟正確判斷出他是哪一種病菌感染。「我的醫生朋友說,人工智慧已經和一般醫生的程度差不多。」他說,如果你到非洲去,手機裡就能帶著一個虛擬的醫生同行。

「如果你了解人工智慧,知道怎麼與人工智慧一起工作,以後你會先找到工作。」他說,以後的工作模式是,人工智慧能把找到答案的成本降至零,那時能問對問題的人,才值錢。

預言4物聯網成長停滯 萬物皆聯網 電池持久度是大問題

「物聯網是大機會。」凱文.凱利預言,「這個趨勢會發生,但卻是緩慢前進。」關鍵在於,物聯網要改變實體世界,障礙遠比想像中多。

「電力就是一大問題。」他說,「你可以在椅子裡裝上晶片,但你怎麼確定,這顆晶片在十到二十年內都會有電,不需要換電池。」換句話說,如果你希望從牙刷到鞋子都要連上網路,那麼,這些東西都得裝上電池。「與虛擬實境相比,物聯網是慢得多的機會。」

預言5年輕人都想創業 同一個工作做五年 將是稀有動物

「二十年前,如果你在派對上說,我自己創業,別人會認為你是婉轉地說,我找不到工作。」凱文.凱利說,「現在情況變了,每個年輕人的第一目標都是自己創業。」「這是一個沒人替別人工作的時代。」凱文.凱利說,不管是創業還是到公司上班,每個人都是為自己的目標工作。

「沒有工作是完美的,但公司必須創造薪水之外,讓人才留下來的價值。」他說,像Google這些公司能找到最棒的人才,是因為他們讓年輕人相信,替Google工作比他自己創業還棒!Google讓員工有二○%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就是這個道理。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員工離開Google創業。未來連續五年都做同一個工作的人,會愈來愈少。

這不只是因為薪水,還與創意、學習、成就感有關。「跟一群人一起工作,你可以完成更大的計畫,更有成就感。」如果公司不能創造比他自己創業更好的環境,就注定難留住人才。

預言6 VR是最終極螢幕 將成社交平台 改變航空和教育產業

「虛擬實境(VR)裝置將能快速取代生活裡的許多裝置。」凱文.凱利觀察,有虛擬實境裝置後,我們對電視螢幕的需求將大幅降低,透過虛擬實境螢幕,幾乎能看見所有東西。

更重要的是,虛擬實境將會是一個社交平台。他觀察,虛擬實境的價值在於,我們可以與其他人在虛擬世界裡分享經驗。社群需求將變成虛擬實境的一大推力,我們將很容易在虛擬實境世界裡,坐在一起開會、互動,「感覺就好像我們真的坐在一起,這個改變真的非常、非常巨大。」他指出,虛擬實境將會改變航空業和教育產業。他說,虛擬實境技術將刺激航空業的需求,「以後你會先在虛擬實境認識來自印度的朋友,再為了真的能看到他,而飛到印度去。」在教育產業也是,未來,在虛擬實境裡,你可以把你學到的技術,在虛擬實境空間裡,演練給遠端的其他人看。透過網路技術,你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傳到網路空間裡。用這種技術,你甚至可以體驗如何爬喜馬拉雅山,「當你用全身的動作在學習時,學習的效果最好。」「就像當年的視窗作業系統,用視窗和滑鼠改變了個人電腦。」凱文.凱利說,虛擬實境呈現的3D世界,「這是個視窗和滑鼠不再有效的世界。」他說,關鍵在介面,不在內容,誰能創造虛擬實境時代的新介面,誰就能主導這個產業。

預言7台高科技公司倒一堆 出路:發展特殊晶片 半導體再夯20年

「會有很多台灣的高科技公司無法存活。」凱文.凱利預言,記者追問,他說:「現在(在高科技產業)速度比以前更快。」更重要的是,「有壟斷能力的大型科技公司,生命週期愈來愈短。」一二年,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就預言蘋果將遇上挑戰,如今預言逐漸成真。

「你也許會覺得Google和Facebook勢不可擋,但它們稱霸整個行業的時間不會太長。」凱文.凱利說。IBM成立六十四年後,微軟誕生,用軟體打敗IBM變成新老大;微軟稱霸二十三年後,Google在一間車庫裡崛起,用網路服務打敗軟體,搖身成為科技世界的新王者;但不過五年之後,祖克柏就在哈佛宿舍設計出臉書,用社群網站挑戰搜尋引擎,新威脅來得愈來愈快。

用這個標準檢視台灣高科技廠商,就不難理解凱文.凱利為何得出如此結論。

台灣的高科技公司,多數只能做跟隨者,即使在某些領域擁有高市占率,但今天讓公司維持優勢的基礎,可能明天就會一夕消失。尤其當台灣科技產業多數以製造作為經營的基礎,跟不上變動,可能一夕之間就被推擠到光速前進的軌跡之外。

台灣高科技公司的機會在哪裡?他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仍有不錯機會,未來會有很多特殊的新晶片出現。他分析,就像手機崛起後,手機用的晶片大紅,未來會大量出現人工智慧用的晶片,虛擬實境用的晶片、物聯網晶片,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將形成兩個大的生態系。專注發展特殊晶片,會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半導體產業還有機會再紅二十年。

「你沒錯過網路的大機會。」他樂觀地說,影響未來二十年網路的重要應用,現在還沒出現;但另一層意思是,未來的改變會更激烈,更快。

你,會選擇擁抱改變,還是選擇被改變?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