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標題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373

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開動更多的印鈔機,屬於你的那一台,也要讓它轉起來。


   通過對2010年投資市場的觀察,我們的理財欄目已經學會了最佳市場預測法,這個方法的靈感是來自於天氣預報,如果一個人總是說一句話—「明天的天氣和 今天差不多。」那麼他對天氣預測的準確率就可以達到60%以上,而我們把這個手段運用到投資市場上,效果似乎也不錯,要知道60%已經很不錯了,很多大投 資家皓首窮經也很難把自己的決策準確率從50%—也就是瞎矇—再提高一個百分點。當然,在做這種預測時,預測者不要把自己這種「天氣預報投資預測法」告訴 聽眾。看看經濟工作報告或者投行的投策報告,我相信大部分的有識之士早就開始這麼做了。
如果說我們的投資市場將會有什麼不同,那就是美國又把印鈔機的擋位換到了五擋,這種情況在2008年曾經出現過,那時候為了挽救雷曼兄弟垮台帶來的影 響,美聯儲曾經開了1.5萬億美元的支票來購買那些詭異的房屋貸款證券和政府公債。這筆錢用在2009年和2010年美國政府赤字,大概1萬億美元,在此 期間美國的失業率還基本保持在9%至10%,GDP增長速度在2%至3%之間。美國佬當然覺得這樣還不夠勁,2010年底美國決定再次簽出大額支票,這次 預計金額應該在5000億美元,並希望它能把美國經濟帶出兩個百分點的通貨膨脹率。
但是美國這麼一桶一桶地給自己的經濟體灌補藥肯定會帶來很多副作用。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如果發達市場經濟體出現經濟危機,其中出現的貨幣傳導規律吧:如 果發達市場經濟體出了問題,那些政府們就會拚命印鈔票強制自己的經濟體從通縮的烏龜殼裡走出來。由於水浸銀根使得債券收益率非常低,追求高收益的資金會更 多地流向新興市場。
如果這些國家的資本項下沒有管制,大量的外資進入會讓本幣升值,也會引起當地資產,比如說地產升值,就像1990年代的日本一樣。本幣升值對於那些以出口為主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事,因為本幣升值就會降低他們出口的競爭力。
為了對抗本幣升值,他們最有效的方法是跟隨美元一起把印刷機開足馬力。但是這樣也會出現問題,這會使得新興市場國家首先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就像 這次通脹最早影響到了澳大利亞、拉丁美洲、印度以及東南亞的越南,印度CPI在2010年已經達到9%,而越南的CPI漲幅超過了10%,這些國家不得不 進行大幅加息。這種資金流向新興市場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到發達市場國家真正的復甦,這時候資金會流回。隨著發達市場國家的復甦,新興市場也會開始真正的復 蘇,從而進入下一個經濟週期。
新興市場國家通脹的必然性聽起來有點像個壞消息,不過也有好消息,2011年應該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三年,從歷史經驗來看,總統選舉第三年美國資本市 場的表現總是比較出色的。從過去90年的經驗看,標準普爾和道瓊斯指數在總統任期第三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9.6%和18.7%,這個成績超過了美國總統任 期第一年或者第四年投資收益的兩倍,而總統任期的第二年是最差的,它的平均收益不論是標普500還是道瓊斯都為負數。
這種第三年現象主要是總統為了自己的黨派能在下一任總統選舉中連任,要利好一下經濟和資本市場,以此來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
而整個市場也會預期到這種「利好」,投資者進入市場的慾望也就特別強烈。由於美國的經濟體量,全世界資本市場也會隨著美國總統任期的第三年有個不錯的 收成。根據彭博社的測算,世界資本市場平均收益水平與美國市場水平的相關度達到0.8。摩根士丹利的MSCI環球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會在總統的 第三年表現優異,MSCI環球指數在總統第三年的平均收益是22.8%,這個收益率同樣是美國總統第一年和第四年投資收益率的2倍以上。
就像我們以前說過的,中國的投資市場在2010年是個等待的市場,等待價值被「忽然認識」,而這種忽然時刻很可能就在2011年出現。

 


01
股票
中國的股票市場雖然已經夠令人失望了,但是對比一下其他的「沒譜」市場—起碼在股票市場的規則是不許撒謊的,而在那些沒譜市場中,大家卻在鼓勵撒謊— 股票市場依然是2011年中國公司人投資者可參與度最高的地方。這種判斷還基於股票市場是所有投資市場中可預期性最強的一種,一個投資者只要以最低的成本 堅持投資那些有價值的股票,從中長期來說,必定可以獲利。
關於2011年應該買什麼樣的股票,最中肯的建議還是應該買那些價格足夠低而公司又足夠好的股票,而不買那些「可能還會繼續漲」的股票。
採用這種策略的原因有點類似於那個信上帝比不信上帝更好的推論,如果價值投資存在,那麼投資者應該選擇更有價值價格更低的股票,如果價值投資不存在, 資本市場處於一種隨機狀態,那麼投資者選擇價格更低價值更高的股票應該和其他股票一樣有機會獲利,所以還是選擇更有價值的股票吧。

02
債券
在金融當局收緊銀根但是企業還很有發展衝動的情況下,投資到有不錯收益的債券基金還是不錯的,債券基金基本可以屏蔽掉單個債券存在的不確定性,而且它 還能保持比較好的流動性。如果公司人投資者有較長時間不用的現金,比債券基金更好的方式是直接買時間不太長的公司債,相信在2011年,很多公司會有以比 利率高的收益率發債的衝動。

03
黃金
2011年黃金很可能還是那麼耀眼,讓黃金停止上漲的條件有兩個,一是世界經濟真正開始復甦,另一個就是有更好的投資品代替黃金—這種投資品被要求有 全球統一的市場,方便的交易場所,透明的交易規則,便於儲存和運輸並有廣泛的認同度—白銀也許有希望,但這兄弟兩個似乎並不是替代的關係。對於一般的公司 人投資者來說,迷戀黃金並非明智之舉,最主要的原因是,黃金並不能產生收益,它只適合用來投機,把大部分資金用來投機總不是一件特別正確的事。

 

 

04
房地產
在政策當局對房地產價格非常敏感的情況下,再加大對房地產的投資似乎是不明智的,但在全球貨幣量充裕的情況下,賣出房地產似乎更不明智,因為在大通脹 的世界潮流中,政策當局可以控制房地產價格不迅速上漲已經不容易了,而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下跌幾乎不可能。房地產保有稅出乎意料地在重慶和上海推出了,這個 稅種對地方政府來說似乎很有執行的衝動,但從根源上來說,這個稅還是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一是評估問題,另一個是執行問題。不過地產保有稅肯定會增加房地 產投資者的成本,為了轉嫁這部分成本,中國大城市的房屋租賃市場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一部分新的租賃房屋會進入市場,而原來的出租房屋有了漲價的衝動。

05
邊緣投資
對於那些已經近似於荒誕的各類收藏,一般公司人投資者還是儘量少碰為好,如果你對這種投機十分著迷,還是把錢用來買黃金吧,實在不行打麻將也會比投資那些光怪陸離的東西收益好一點。

06
外匯
在這種大寬鬆的貨幣氛圍下,公司人投資者最理性的並且最保守的做法還是握緊人民幣吧,當然這是在你認為「保守」這個詞不是個貶義詞的情況下。
如果你喜歡投機,在歐元和美元中更應該做空美元,不過對於外匯這個投機市場來說,對一年這個時間段的預期似乎比預計宇宙毀滅是不是在下午兩點還要離譜,大家更關心的是下一個十分鐘。

07
白銀
白銀這種東西很像黃金,但是它對於通脹的預期似乎總是要反應慢一些,特別是現在國際投機資金對黃金可能出現審美疲勞的時候,白銀就更可能成為投資的選 擇。而且白銀的升值表現似乎也和美國總統的第三年現象有關:過去60年,白銀投資收益率在這一年的投資收益率平均為22.9%,在所有的第三年中,白銀的 正收益概率佔到80%。
還有個原因,市場比較認同黃金/白銀的價格比值在16—20之間—這可能是要炒作白銀的人說的—現在這個比值應該在40倍左右。不過即使這個比率正確,那又有誰說的準呢,你怎麼知道是白銀價格上漲,要是黃金價格下跌呢?

08
你能想像到的可以收藏又不會變質的東西
雖然我們不支持做收藏投資,但是飛來橫財也不要拒絕。現在的投機資金到處尋找各種可炒作的小市場,這些標的的特點很類似,為了增加這種平添財富的機會,在2011年,公司人投資者首先就是要減少買廢品的次數。

09
QDII
2011年的資本市場很可能出現的是,海外的市場要比中國熱鬧,所以作為一般投資者不如通過QDII來做個投資嘗試。預期QDII在2011年發行也會出現高潮。

 

 

 

記住這9條「但還是」投資定律

01 雖然投資可能沒有好收益,但我們還是要投資
這是因為保留更大比例的現金在可能出現的通脹狀態中更不是個好主意。

02 我們知道很多投資機構貪婪無知而且沒有信用,但是我們還是要把錢交給投資機構
很多時候,公司人還是要把錢交給他們,因為其他人還會更差。

03 分散投資很可能會降低你的投資收益,但是你最好還是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會降低你孤注一擲的收益,但更多情況下,會讓你睡眠情況更好。

04 雖然哪種投資邏輯都在賠錢,但還是要有自己的邏輯
投資邏輯不能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但可以告訴你千萬別怎麼做。

05 堅持價值投資會受人嘲笑,但還是要堅持價值投資
如果價值投資讓你等得太久,最好的辦法就是再等下去,因為其他方式會讓你失去再等下去的機會。

06 高風險投機很可能會讓你一時得意洋洋,但還是要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水平
高風險的投機很可能會讓你賺到超出平均收益的錢,但是這個「很可能」的概率應該在1%以下。

07 不隨波逐流會讓你感到失落,但還是別隨波逐流
隨波逐流只會讓人收穫最差的投資收益。

08 多年來的財富建設可能會損失,但還得繼續建設
在漫長的財富建設過程中,如果不能忍受暫時損失,那就真的不要投資了。

09 媒體一半的話是騙人的,但你還是要關注媒體
在媒體泛化的時代,媒體的話起碼有一半在順口胡說,或者缺乏指導性,但是在這個似乎更加紛繁複雜的世界,公司人投資者還是要更加關注媒體,因為你沒法知道媒體的話哪一半是騙人的。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0

標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9039.html

1907年,華爾街最危險的時刻之一。幾家信託公司和經紀行遭遇擠兌,新一輪危機馬上發生。老摩根(約翰·皮爾 龐特·摩根)回到紐約,他組織了銀行家委員會,宣佈遭遇擠兌的銀行破產,並從美國財政部長手中接手了政府基金,最終抵擋住擠兌風潮,將投資者的信心重新拉 回。華爾街街頭上老摩根氣度非凡地走過的照片,成為他最著名的一個形象。

那時候他是世界債主,華爾街的拿破崙,摩根的財團業務佔美國所有銀行財團業務的50%。他是真正的華爾街之王。

可100年後,現在執掌摩根大通的CEO傑米·戴蒙,卻成了安徒生筆下的那個國王。在起訴摩根大通的訴訟書中第一句話是「但是國王什麼也沒有穿……」

律師Irving H. Picard是法庭指定的麥道夫投資基金的受託人,2010年12月,他向法庭呈交了對摩根大通以及旗下三家公司的訴訟。這份訴訟書於今年2月3日解密。

在這份總共115頁的訴訟書裡,列舉了摩根大通以及旗下3家公司的大量內部資料,稱摩根大通的銀行家曾經認真討論過麥道夫騙局的可能性。並且在騙局 被揭露、資金被凍結之前就抽出了自己的投資。訴訟要求法庭判決摩根大通返還其獲得的10億美元利潤和收費,並賠償54億美元的損失。

憤怒的投資者們相信:發現了麥道夫的詐騙行為後,摩根大通單方面進行了自我保護,「悄無聲息地將其在麥道夫公司中的2.76億美元投資撤出」。

更糟糕的是,編號61727-054、囚犯伯納德·麥道夫在監獄裡放了一支冷箭。

2月15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和他的投資顧問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銀行和避險基金,對他的詐欺行為「刻意無視」,沒有能夠檢查出他向監 管單位呈報的資料與其它信息間的不符之處,他們是在「刻意失職」。一直以來,這些金融機構採取的態度好像是「如果你正在從事違法行為,我們並不想知道」。

「他們一定知道。」麥道夫說。

這位被判監禁150年,涉及金額達到650多億美元的騙局實施者,這兩年來也並不是安靜地坐在監獄的房間裡。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在12月19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麥道夫寫道,他給了Picard的法律團隊「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將有助於向那些同謀者追回 資產的信息」,他稱自己和同謀者們一起製造了這場混亂,最終也導致他自己深陷其中。10天之後的郵件裡,他寫道:「我(跟他們)說,那些銀行和避險基金以 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和我進行了同謀。」

雖然沒有點出這些銀行、基金到底是誰,但麥道夫說,他很驚訝地瞭解到,人們通過電子郵件和信息對他的審判結果不斷提出質疑—這些質疑現在在訴訟中出 現—即銀行家們在他的騙局被揭穿之前就已經偷偷開溜了。他說,「我現在讀到的質疑的程度,遠遠超出我曾經意識到的(那個程度)。」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70多歲的麥道夫臉上掛著微笑,表情平靜。

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訴訟受託人的證據是基於麥道夫所提供的信息。在另一些電子郵件中,麥道夫證實Picard團隊獨自調查了某些大客戶在騙局被揭穿的數年之前就自行撤走資金的舉動,以此來判斷誰可能早就知道騙局以及早在什麼時候就知道。

在和Picard團隊在監獄會面的幾個月後,訴訟受託人的律師事務所Baker & Hostetler提起了對摩根大通等公司的訴訟。

現在還沒有人能知曉戴蒙在私下會用怎樣的語言談論麥道夫—後者曾與摩根大通保持了長達20年的業務關係。在此之前,麥道夫一直聲稱騙局由自己一個人 運作,其他無人知情。在得知訴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傑米·戴蒙按捺不住,一把抓過話筒,說「(對此事)你們知道我會說些什麼。」

兩年來,戴蒙被認為是這次金融危機最大的贏家—摩根大通收購了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成為華爾街最大的銀行。其中,金融危機最先倒下的貝爾斯登收購價僅為每股2美元,被稱為「道德風險的價格」。

2004年,在美國第一銀行與摩根大通的合併後,戴蒙得以掌管摩根大通。上任後,他大量增加風險管理人員,提高監控風險的員工的地位和薪資,要求大批員工參與風險部門組織的培訓課程,並且要求高級經理參加風險會議。

真正讓戴蒙成為傳奇的故事發生在2006年10月中旬,傑米·戴蒙給時任摩根公司證券化產品總裁的威廉姆·金打了一個緊急電話,說:「你得緊盯著次級貸!我們要把許多頭寸賣掉。這玩意兒可能會什麼都不是,我以前見過這種情況。」

「他對待風險的態度就像小店主必須管理現金流那樣事無鉅細。」英國記者吉蓮·邰蒂在《瘋狂的金錢》中寫道。在《2009年致股東的信》中,戴蒙也 說:「當前的混亂體現出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強有力的風險管理(瀆職調查、證明文件、審計等措施)合乎我們把客戶好處放在首位的哲學,使我們能避免去年出現 的很多負面影響。」

他也曾對英國《金融時報》說:「當你知道自己要做的決定有利於公司時,你就應該去做。」

他做對了。2008年金融危機中,巨額虧損幾乎吞噬花旗和美銀的報表,可摩根利潤達到56億美元。它還是王者。甚至可以說他比老摩根做的還好—老摩 根死的時候,手裡只有3500萬美元,當時的首富范德比爾特評價說沒想到摩根是個窮人。老摩根這些「藍血」,看重的是對世界的管控力,不止是公司與財富。

但這次「同謀者」的訴訟卻可能會抹殺掉這一切的榮譽。這取決於戴蒙和他的同事是否提前確知了麥道夫的真相,並在事情被發現以前利用內部消息確保了自己的利益。

Picard的訴訟稱,2008年9月摩根大通清算了其在麥道夫控制基金的大部分投資,恰好就在麥道夫的騙局曝光前。

但摩根大通反駁,戴蒙確實知曉摩根大通決定從給麥道夫提供資金的基金中撤出所投資金。但他所知曉的只是,摩根大通買下證券公司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之後決定減少這類基金敞口(沒有採取對沖措施的基金),撤出上述投資只是該行動的一部分。摩根大通從與麥道夫有關的基金中抽回了約2.5 億美元的資金。直到麥道夫被捕後,戴蒙才被告知與麥道夫有關的真相。

Picard並不是第一個以「合謀者」理由對摩根大通提出訴訟的人。

2009年4月24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MLSMK Investments Co.以同樣理由將摩根大通銀行告上法庭,要求賠償1280萬美元的相關損失。

起訴書稱,該銀行早已知道麥道夫詐騙,但卻知情不報。MLSMK稱其在摩根大通銀行存有1280萬美金,用於投資麥道夫基金;還稱摩根大通銀行允許旗下的交易員與麥道夫的公司作對手交易。對手交易為麥道夫的基金帶來了實際的賬面收入,令其看上去像一家合法的企業。

自金融危機後,更多的人把怒火投向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華爾街的道德標準似乎永遠都是用「金錢」來衡量,他們貪婪成性、冷酷無情,肆無忌憚……以致有一位前銀行家曾表示說:「我寧願介紹自己是色情小說家,至少人們還能知道我在做什麼。」

2010年7月14日,曼哈頓地區法官Barbara Jones駁回了MLSMK投資公司的指控。

但Picard的訴訟又來了—法庭出具的文件顯示,2007年6月15日,一名摩根大通銀行高級別風險管理官員曾經發送郵件給部分同事,稱「一名執 行官剛剛告訴他,麥道夫的業務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可能是一個龐氏騙局的一部分。」同一時間,作為麥道夫基金的託管銀行,摩根大通卻沒有將這些危險的信 號傳遞給公開市場以及其他投資者。

摩根大通發言人克里斯汀·萊姆考稱這是因為當時的情況還沒有觸發託管行重組相關基金的條件,在這樣的前提下,「託管銀行沒有權力向外界暴露自身的擔憂」。而且作為資金託管行,它沒有義務直接向投資人提供信息。

但這種理由無法說服投資者。在他們看來,自己才是首先需要被通知風險的人,摩根大通宣稱必須遵守的條例則是次要的——這正是金融危機爆發後,華爾街 各公司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在一些投資者看來,如果摩根大通儘早公佈了自己的懷疑,那這家銀行在其中的資產也許就沒那麼容易收回了。

不過摩根大通並不僅僅是麥道夫投資基金的託管銀行。

2008年,這家銀行發起了一項服務,允許投資者在銀行借出資金,以三倍的槓桿投資於麥道夫的格林威治基金,這個槓桿的理論支撐在於基金未來的良好回報表現。為了對沖這項業務的風險,摩根大通自身也向麥道夫的基金中投入了2.5億美元。

一位投資人稱,當自己看到摩根大通將自己的公司品牌「背書」給了格林威治之後,「我覺得這個基金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在我看來,摩根大通的背書就好比監視金融體系的哨兵發回的最權威反饋:一切安全,大步向前。」

隨後,摩根大通卻突然開始收回在格林威治基金之中的投資。就在騙局被揭穿(2008年12月)前2個月,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信號,格林威治基金向投 資者公告稱自己或許無法收回投資款項,原因據稱是「摩根大通突然大規模撤出投資。」這項舉措一直不間斷地進行著,直到事發,摩根大通已經撤出了2.76億 美元,還剩下3500萬美元在麥道夫手裡。

當時,克里斯汀·萊姆考謹慎地解釋說,公司是基於對金融危機下對沖基金行業的整體風險控制考慮,才撤回了在絕大部分對沖基金的投資,其中包括對麥道夫的投資。

問題是,幾位意大利和歐洲其它國家的資產管理人聲稱,當時他們從摩根大通得到了這樣的反饋後,就暫時放鬆了對於自己資產的擔憂。結果這種輕鬆僅僅維持了2個月,隨之而來的是無法挽回的結果。

摩根大通退出格林威治基金之後,這只基金的每一美元投資報價一度跌了12美分。這一交易價格的下跌也阻止了投資者及時將手中的基金資產套現。在他們 看來,一隻回報如此穩定良好的基金用低價賣出太虧了。2008年10月末,一位來自瑞士的投資顧問公司CEO曾經下定決心將基金贖回,但是當他發現報價如 此之低,就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自此一直惋惜不已。」他說。

他們似乎都錯過了一個重要的信息—2008年10月28日,摩根大通已經將自己發現的信息提交給了英國嚴重犯罪調查機構(SOCA)。這份「可疑報告」也是可以在道義上洗刷摩根大通罪名的關鍵物證。

並不是所有人都不能獨立意識到麥道夫一直以來都在運營著一個騙局—就算沒有摩根大通的提醒。認為麥道夫造假的人,甚至從1999 年起就開始向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闡述這場騙局,比如曾是位於波士頓的壁壘投資管理公司的高級投資職員Harry Markopolo。他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一直試圖向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解釋麥道夫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騙子,可惜沒有人相信他。現在,SEC也因此受到 媒體指責。

對於訴訟書中列舉的種種訴訟,摩根大通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2月9日,該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文件。

文件指責Picard在破產法院的做法超越了他的權力範圍:「受託人對摩根大通提起的大規模破壞行動,並不同於破產受託人的任何典型訴訟。在實質 上,受託人是在試圖追求不正當的大規模集體訴訟。」此外,摩根大通還要求負責麥道夫訴訟的美國破產法官Burton R. Lifland將Picard的訴訟移交給聯邦地區法院。

區別在於,在破產法庭是由法官個人決定案件判決,而在地區法院摩根大通則可以要求陪審團審理。

兩年來,Lifland法官一直在審理麥道夫相關案件,他被媒體評論為一位嚴厲的法官。在擔任紐約破產法院法官期間,亦即2007年8月31日,他駁回了因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而破產的貝爾斯登旗下兩隻基金的破產保護請求,最終導致了貝爾斯登的消失。

2010年第三季度,摩根大通獲得淨利44億美元,同比提高了23%。2010年前9個月摩根大通的法律相關支出是52億美元,相比之前一年增幅為 1000萬美元。此外,摩根大通與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相關訴訟還沒有結果。一旦Picard提出的64億美元賠償金要求得到法院支持,這對摩根大通的打擊將 是災難性的。

如果考慮到可疑報告的存在,摩根大通或許確實不應該被冠以「同謀者」的罪名,但它的問題是,堅持所謂華爾街遊戲規則,未在第一時間「暴露自身的擔憂」;以及在騙局被揭穿、所有人一片哀鳴的時候,它的抽身顯得太過輕巧。

這在太平年月或許會成為戴蒙的一項功績,但在金融危機後民眾對華爾街公司惡感激增的時候,卻更像是某種無形的罪惡。

2月15日,在公司的年度投資者日上,戴蒙說:「我不會進入政治領域,我也不會開飯店,我喜歡我現在所做的,我想留在這裡。」

1907年救市成功之後,美國終於下定決心不能再靠一個銀行家來解決問題,於是誕生了一個穩定金融的央行,就是美聯儲。而老摩根正是該機構的幕後推動者。從此,美國的金融體制逐漸走上正軌。也就是在這一年,老摩根去世了。

可是100年後,美聯儲對次貸有可能產生的危機視而不見,長期的低利率政策導致債券投機氾濫,在這個投機氛圍當中,出現了麥道夫,最終也把摩根拉下了水。

華爾街上的銀行家在美國公眾心中從來不是正面形象,但老摩根也不會想到今天,這個金光閃閃的名字會被稱為那個最先偷偷從泰坦尼克號溜下去的「卑鄙小人」。

(部分資料引自《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及《紐約今日》相關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2

標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31128.html

他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為星巴克開拓海外市場立下汗馬功勞。他現在執掌星巴克大中華區業務,為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定下宏大目標。2011年星巴克換商標、轉定位,這些會對在中國的星巴克們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專訪了星巴克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總裁王金龍。

星巴克要在中國開1500家門店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於1971年,當時在美國西雅圖的派克市場經營咖啡豆業務。1987年,現任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收購了星巴克,並開出了第一家 銷售滴濾咖啡和濃縮咖啡飲料的門店。1992年6月,星巴克作為第一家專業的咖啡公司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目前,星巴克已在全球39個國家擁有超過 13000家門店和145000名員工。

在亞洲地區,星巴克早在1998年和1999年便分別進軍台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市場。2005年底,星巴克在上海成立了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統管星巴克大中華區的業務。

記者:今年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佈局上有什麼規劃?打算新開多家門店?

王金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目前已經有450多家門店。我們是1999年11月11日,在中國開的第一家門店,在大中華區大概有800多家門店。我們 的目標是希望在中國到2015年,至少在中國能夠營運1500家門店,在中國大陸。具體每一年當然我們有一個很詳細的發展計劃。那麼在3-5年這個計劃當 中,更多的是向新的城市,會給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星巴克體驗和經驗。中國也是星巴克第二本土市場,我們始終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我們相信在2015年一定會 實現。

記者:從地理上講,新開門店的佈局將是怎樣的趨向?

王金龍:那麼從前10年發展來看我們絕大部分門店都是在沿海城市,一線城市和一些省會城市、中級城市。比如說我們在北京有將近80多家門店,在上海 有130多家門店。今後的發展恐怕會更多的向中部或者是西部,隨著國家整個發展的階段各個方面,我們會更多的進行新的城市。我們現在在中國大陸一共有35 個城市在經營,希望在今後能夠進入更多的市場,能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星巴克的體現和它的服務。

記者:三亞還沒有(星巴克)?

王金龍:三亞目前沒有,所以今天完了以後我想再去三亞去看看。

記者:現在星巴克有這麼宏大的開店目標,但是這些年來成本是在斷上升的,包括資本價格、資產價格和勞動力價格等等。那麼星巴克怎麼應對這些成本問題?

王金龍:我覺得從整個星巴克的發展來講,你也看到,實際上我們經濟危機以後,星巴克的transformation(轉型)是非常非常成功的。我們 剛剛過去的季度,也是星巴克歷史上,不管從消費者的滿意度上也好,服務產品質量各方面來講,還有包括它的finacial performance(財務表現),財務上也好,整個利潤也都是歷史上最好,40年來最好的。中國(市場)可以說,我們在中國發展趨勢各方面,不管從品 牌上也好,還是從消費者的認可也好,還是我們在財務各方面的經濟上,生意上的表現來講,也應該是全球最佳之一。我想對中國(市場),我們始終是充滿信心, 但充滿信心和發展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對中國(市場)投資,我們會加大加快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這也是我們發展當中很重要的一塊 兒,也是能夠把更多的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也好,或者新的理念引入中國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所以我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資本上來講,我們在絕大部分星巴克很 多大部分的門店都是直營門店,我們在中國大陸基本都是直營,在華東我們和統一有合資企業在經營。資金上我們可以非常放心的告訴你,我們這方面投資是有充分 的準備,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記者:都是自有資金?

王金龍:對,都是自有資金。

中國咖啡消費者可能逾兩億

「星巴克」這個名字來自於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這部書中有一位極愛喝咖啡的大副,他的名字就叫星巴克。雖然麥爾維爾在美國和世界文 學史上的地位很高,但是他的讀者群並不廣泛,主要集中在受過良好教育、並有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中間。因此,從星巴克對品牌的命名上,就可以感知到它的目標 市場定位。那就是,崇尚休閒和擁有知識的城市白領。

記者:您是怎麼評價連鎖咖啡零售店產業在中國的前景,是堅持小資相對小眾的客戶群,還是針對更廣泛的客戶群?

王金龍:星巴克在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茶文化的國度和文化,能夠創造一個新的咖啡文化,我們一直講,我們並不是要取代茶,也不是要跟其它各種 service provider(服務供應商)去競爭什麼。競爭也是好事,重要的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新的生活方式。實際上中國的咖啡文化的發展,我過去講了很 多,中國的咖啡文化,比咖啡本身要增長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實際上,我可以說我們咖啡文化已經更快,更加逐步地轉變到咖啡消費。大家也知道,我們市場上有 很多,各種各樣的預測和說法,中國的咖啡產業鏈,整體來講,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據說在它的前景,至少是有一萬億人民幣的產業鏈,所以我們有一個很大 的發展的計劃。它的對象,我想將來肯定,不管是將來還是現在,會有更多更多的人,這是每個人生活當中的選擇,是一個方式,會服務到更多的消費者。我們也估 計,和各方面調查裡面,中國咖啡消費者可能性可能會達到兩個億,或者兩個億以上,這個的話你也知道,美國是全球咖啡消費第一大國,他的人口也不過三個億。

記者:進入2011年,星巴克咖啡提價了。那麼星巴克在中國遵循怎樣的定價原則?

王金龍:我們更加關注,更加重點是怎麼樣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價值。價格是反應了其中整個服務和產品質量,以及包括他對社會的回饋和對社區的回饋 當中,只是其中的一塊兒。從中國的情況來講,我們肯定要把,一個是整個咖啡的情況。你也知道咖啡最近這一年多的時間,價格是飛漲,漲得很厲害,其它大宗商 品漲得也比較厲害,我們會根據整個國際市場的情況,再加上中國很多經濟也好,地理環境也好,因素也好,各方面會有一個綜合考慮。實際上我們最近做了一個調 整,我們所謂的調整,並不是一味的在往上漲,我們把消費者很喜歡的商品價格調下來了,會對各方面的因素,地理方面也好,環境因素也好,會有一個調整,所以 它不是一個一味的增長,因為你最主要還是要以你的消費者為中心,看消費者對整個價值的認可。

星巴克要做中國茶

2011年3月,星巴克啟用新的品牌標誌,以此「獻禮」公司創立40週年。新的設計將老商標中的「STARBUCKS COFFEE」字樣和外圈去掉,把底色由黑色變為綠色,並將美人魚標誌擴大。星巴克這次換標行動主要是為了配合「全方位消費者產品公司」的定位轉換。在這 之前,星巴克已經在美國地區推出了一系列非咖啡類的產品,包括茶類和冰淇淋等,再用「星巴克咖啡」的字樣顯然並不合適。在銷售渠道方面,星巴克宣稱今後將 不再侷限於零售店,而是會延伸到超市等其它領域。

記者:去年年末霍華德•舒爾茨總裁提出了轉變成具有多渠道、多發展平台的全球消費產品公司,這方面業務在中國今年會有一個什麼樣的體現呢?

王金龍:我們在全球55個國家在經營,主要的業務目前來講還是在零售在我們的門店。今後的發展實際上我們在其它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美 國已經有了很多的發展,比如說我們的RDD,這是一個快速消費品,在美國也有將近10億美金的生意,這也是我們星巴克創立自己在美國創立一個的新的品類。 最近也看到我們的VIA免煮咖啡在全球也在發售,這一方面是經過了20多年的研發,的確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品類。我們是2009年10月份推出,目前是在美 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和英國,4月6號我們剛在中國推出,實際上在這短短的時間之內VIA的銷售在這些國家的銷售已經達到了2億多美元了,也是受到了 消費者的非常歡迎。這樣的話你可以看出星巴克是一個新的文化,一個生活方式的代表,我們會在其它的渠道也是在能夠利用我們零售的基礎,能夠更多的在其它方 面能夠有更多的發展,將來我們在food service(食品服務)方面也有很多的發展,所以多元化的發展只是其中一塊。

同時,大家也知道星巴克創造了一個第三空間,現在從我們整個形勢,經濟也好各方面,尤其科技方面的發展我們也在digital,在數碼、科技這塊, 在social media(社會媒體) 和e-commerce(電子商務)這塊,也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在建立第四空間fourth place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你可能也知道我們星巴克在facebook是No.1 brand(第一大品牌),大概有三千多萬的fans在facebook上。在中國我們也是在開心網、在微博也開展了我們很多這方面的,從social media (社會媒體),從digital(數碼)這塊,給我們消費者一個很大的溝通也好,interaction(交流)也好。所謂的多元化的發展,實質是從更多 方面,包括科技方面更好地能夠使我們星巴克和我們消費者,和社會能夠有更緊密的聯繫。

記者:您剛才說到星巴克的銷售渠道比較強大。星巴克利用這個強大的渠道推出了一些產品。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這種強大的渠道下面,星巴克還會推出更多的產品呢?

王金龍:對,實際上整個消費者,因為咖啡是一個非常,很基礎的,可以作為很基礎的element (元素)或者原料,它可以加入很多的產品,比如說我們有比如說我們有starburk icecream(星巴克冰淇淋),在美國已經做了很多年了,我們希望能夠更快把這個產品引入中國。在這些其它的發展方向,我們也是做了很多很多研發,以 咖啡為主還會做很多,比如在比如在refreshment(茶點)這塊,在beverage(飲料)這一行,不管是食品也好,或者是咖啡為原料的其它衍生 消費者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在茶這方面能夠有所作為。我想能夠把星巴克創造品牌,保持質量,能夠把國際上很多好的品牌的創立也 好,產品也好,包括茶,能夠把它作為我們發展的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實際上星巴克茶的生意和茶related(相關的)的生意也有將近11個億美金的生意, 因為星巴克是以咖啡為主,所以讓人知道。我們最近,今年很重要的一塊兒,是在中國把全球第二個研發中心建在上海,我們今後的發展希望能夠,因為中國的茶文 化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有很深厚的歷史,有很好很好的產品,我們希望能夠把中國的茶,茶文化,通過星巴克的品牌在中國在全世界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推廣。我剛才 介紹了,我們的第二個研發中心會建在中國,在上海,希望它很joint(融合),能夠成為一個茶文化和發展的中心,全球的中心。

中國是星巴克的第二本土市場

作為星巴克高層裡的第一個中國人,王金龍早在1992年便加入了當時還算小公司的星巴克,職務是法律總監。三年後,王金龍開始承擔起星巴克國際拓展 的任務,在六年的時間裡,為公司開拓了20多個海外市場,為星巴克進入日本、台灣和中國大陸市場立下汗馬功勞。2000年,王金龍從星巴克退休,攜夫人回 國定居。2005年,王金龍重返星巴克,出任星巴克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長。

記者:您兩次進入星巴克,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王金龍: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塊兒就是說,以前是在support center支持中心,全球的支持中心,也就是所謂的總部。它的確是,很多的創新也好,新的發展也好,管理也好,都是為既有品牌的建設。全球要堅持一個原 則,一個標準,很多的都是從那裡面推向,推向其它的。尤其是剛開始發展幾大新的市場的時候,它是往外走。現在我的感受就是,現在再成立星巴克,因為我是在 中國,是在大中華區,怎樣能夠使星巴克這樣的企業,能夠更加走向國際化。星巴克是把中國作為它的第二本土市場,它的研發中心也好,更多的發展也好也都在中 國,我是通過這個,星巴克更加國際化,更加成為全球性的公司,同時更加能夠理解,怎麼樣能夠把在中國,能夠堅持有星巴克的文化和星巴克的價值觀,怎麼能夠 把更多的中國的,我們講的local relevance(與中國本土相關的東西),更多中國和中國文化也好,產品也好,有關相關的,更加適應我們中國,能夠把它通過這個系統,進入星巴克系 統,最好的是怎麼能夠把東西方最好的,把它結合到一起,才是你創新的源泉,才是你真正能夠,不光是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更重要的是引導消費者需求很重要的 一個做法。所以我覺得星巴克會發展的更加,使它也更加國際化,同時中國會起越來越重大作用。

記者:管理決策上有不同嗎,有什麼你感覺差異比較大的變化?

王金龍:整個來講中國的發展,中國第一是唯一的,極少的大的經濟,中國的體量很大,面積也很大,人口也很多。第二個方面,我是覺得中國整個速度,更 快的速度。第三方面,我覺得在中國,整個intensity(強度),就是各方面需要的精力和需要的effort(努力),需要的資源,各方面都是非常非 常,怎麼說呢,

非常非常的demanding(需求)。第四個方面,我覺得在中國的競爭,雖然我們很多時候,你可以從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我們競爭很激烈,另一個方 面,競爭也很原始,很初期,因為還在發展,餘地還很大,就像咖啡行業一樣。但是它的發展比較快,這些加起來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包括公司發 展過程當中是沒有經歷過的,這個我們叫做game changer(規則改變者)。你怎麼樣做生意的規則也好,方法也好,方式也好,很多必須要改變,才能夠真正適應這個市場,各方面的發展,從這個方面來 講,不光是對星巴克,實際上對很多國際上的大公司,我也跟很多國際廠商,尤其在中國這些大公司,大家一起坐下來做了很多的溝通,實際上大家有一個共同感 覺,很多的時候,中國改變了很多,他也可以用這個觀點去改變,或者是應用到其他正在發展的國家,包括市場,包括他在國內的一些做法。我也想,會有今後更多 的發明創造,更多新的東西也會從中國來開始,這樣它更多是一個雙向。所以不管是在中國管理企業也好,還是作為國際性公司在中國,更重要的要在中國和西方的 文化,和他的消費者的心態各方面要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對文化你必須要尊重,必須要能夠融入,融入你的經營管理當中去,才能真正的融入,在這裡紮根,有更好 更大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7

標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30694.html

「媒體認為我們進入平板電腦的時機為時已晚,其實這是誤解。」日前,在北京發佈公司首款平板電腦時,宏碁中國區總裁艾仁思表示,眼下進入恰逢其時。

他說,這主要與平板電腦所用操作系統有關。蘋果去年取得成功後,許多同行開始推出產品,大多採用谷歌Android早期版本。宏碁去年第二季度也考 慮過立刻跟進,但評估後認為,Android早期版本如1.0版到2.3版,仍只適合智能手機,如果把它們裝入平板電腦,用戶體驗會很糟糕。因此,宏碁選 擇了推出沒多久的Android 3.0操作系統(蜂巢),並率先在全球PC廠家中將它用於平板電腦。

「第一個產品一定要是一個好產品,而不能著急推一個不好的產品。」他說。

不過,除操作系統外,宏碁平板電腦與聯想、惠普、戴爾、華碩等對手的產品看上去並無根本差異。外界已開始質疑,如果只賣終端,未來一年這一市場將可能陷入殺價競爭。

艾仁思表示,宏碁會繼續推多種尺寸的終端,但不會只賣終端,也在構建商業模式,第四季度會推兩個服務平台:一是在線內容應用,二是內容分享平台。宏 碁中國智能產品部總監張帥補充說,目前,基於Android的軟件應用已達15萬個,2010年增長了273倍,而蘋果後台只增長了173%。

這種手段對付大部分小品牌可能有利,但對付聯想、惠普策略非常類似的對手效果不大。而且,英特爾支持的Meego平板電腦也在衝擊市場。

艾仁思說,聯想在中國當然「非常強大」,但是「你將聯想產品和Acer的產品放在一起,一下子就可以看出Acer更卓越」。他沒點評惠普平板電腦, 只提到去年第四季度惠普在亞太尤其中國丟了很多市場。至於Meego,他說公司也在合作,但可能2012年才推Meego平板電腦。他表示,面對 Android 3.0,其他操作系統可能「舉步維艱」。

宏碁會像當初押寶上網本一樣孤注一擲進軍平板電腦嗎?艾仁思說,平板是個大市場,但某些機構的預測可能有點高。未來,它更多從遊戲機、PSP、電子書等產品中爭奪市場份額,而核心業務目前依然會是主流筆記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9

標題中國南車(1766)2010年度分析 金魚佬投資扎記

http://yuloyulo.blogspot.com/2011/05/17662010.html


2010年收入為639(同比增長40%), 其中國外收入有23.4(同比升70%). 國內的增長仍比出口高.

機車收入180, 28%; 貨車收入72.6, 25%; 動車組收入146, 84%;

城軌地鐵收入71.7, 64%; 新產業收入86, 74%; 客車收入42, 7%.

各板塊收入增長, 唯一下跌的客車收入是因為隨高鐵發展, 對動車組的需求上升, 從而減少了客車的需求量. 新產業收入中有28.55億是風力發電設備.

毛利有109.7, 毛利率17.16%, 高於去年同期的15.71%. 分銷成本(19.8)和其他開支(4.5)增幅比較高, 分別為75%210%. 聯營公司利潤貢獻有近6.1, 78%. 年度利潤32.5, 股東應占利潤有25.3, 每股盈利0.214(同比增50.6%). 派息0.04.

2010年末, 手上訂單有過1000.

估值:

1. 隨高鐵的發展, 南車跟北車約平分秋色, 佔據整個市場的各領域, 基本上未來三四年的收入及盈利都有了增長保證. 而往後相關產品和技術也有可能進出國外, 出口是潛在的一個大市場.

2. 去年預算年收入600億以上和每股賺0.2, 基本符合.

因為動車組2011年業績會大幅增長, 預期全年收入及盈利的增長可能達40%45%, 即每股賺0.31. 而到2013年盈利可達到0.53.

現在股價8元多, 是資金對未來的盈利期望, 不算便宜.

3. 新產業中的新材料和新能源都有看頭, 成長快速, 幾年後有可能占公司收入的五分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0

標題

好久没来了,主要的借口是忙,次要的借口是懒。今天登录一下,看到那么多消息挂在那,心有愧疚。暂时还没有仔细阅读,等下一定补上。今天有空,随便写一点这几个月发生了什么。 四月初的时候,到泰国出差,体验了一件很让我感叹的事。

某一天下班后,出了地铁正在往下走台阶,突然间所有前前后后的路人都停了下来,似乎被固定住了似 的,一惊,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没了走路的声音,周围顿时安静了下来,于是听到了一种音乐,才反应过来,这是他们的国歌。后来缓过劲来以后,才慢慢回忆起 以前曾经看过关于泰国文化的文章,泰国人只要在升降旗的时候,一定会停住脚步行注目礼并唱国歌。后来又见识了几次,开始佩服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国感情。中国 人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这个民族一定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

四月底的时候,回国探亲加旅游几乎整整一个月,好好休息了一阵,读了几百页的CFA的书,算是在休息的同时狠狠折腾了自己一把。和周围一同备考的同学相比,进度相对超前,时间也比较游刃有余。话说这CFA真不是人干的,近万元的考试费用,近两千页的书,整整三个小时的考试,38%的通过率,我干嘛折腾自己啊,我靠

从国内回来后回到我久违的"工作岗位",那邮件和工作上的安排可不是一般的多,资本家剥削人可不是一般的狠,某资本家昨天是100岁了,虽然被它剥削,同时觉得能活到今天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马云说要做102年的老店,马云同学确实是一流的宣传营销人才,其语录直追四十年前,虽然理想远大,但真正要想做到何其困难。休假完的第一件事是就是把再贷款给搞了,该死的银行要收我4%利息,立马启动再贷款流程,现在的利息按未来四年平均,大约2%出头,几年以后无债一身轻,现金流自然就活了起来。

想当初,主动把还贷时间缩短的主要用意就是强迫自己不要投太多钱到股市,这几年来这一目标基本是实现了,但副作用是,家里的存款一直在小四位数游荡,有时想想自己也确实非常可怜。

前几天被支付宝的事情烦了一下,这件事很蹊跷,马云多多少少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和雅虎的谈判方案不知道具体如何,但我希望这件事有个不那么“美好”的 开头,也该给它的大股东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交待。毕竟,政府究竟允许不允许VIE是个没法公开讨论的事,马云这里多少钻了点政策的空子,按比较爱国的话 说,就是从老外那突然一把抢回了不少国有资产 最近腾讯的戏的也挺好看,Q+平台和几大开放战略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回事,我是腾讯的股东,我衷心希望腾讯能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好好地把这个互 联网生态激活。身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把握着中国最大的客户入口通道,腾讯有责任带一个好头。

马化腾这回是玩真的,我对此毫不怀疑,但中国的互联 网行业里什么垃圾事都有,我只能希望腾讯慢慢地坚定地走好,要指望百度做带头大哥是不可能了,腾讯还勉强有点样子。A股继续低迷,金融股走势继续很沉重,幸好茅台还凑合,本人炒股很阿Q,什么涨看什么,不涨的通通不看,整整两个月似乎都没怎么好好盯着自己的股票,有空 时就埋头读点CFA,同时幻想着以后能在金融行业内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追随一下自己的梦想。任何事想做成,首先都必须有个起点,哪怕路再长,都必须坚持 走下去,只要在努力,就离目标越来越近。事业如此,炒股亦无例外。

股市这熊样,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跌,有钱的加点,没钱的休息,这不是很简单一件事么。好几个月没看自己持股的总市值了,按这个市道来看,浮亏是肯定 的,但老天要这样考验我,我自然必须承受。不仅必须承受,我还必须微笑,前面的路还长,如果现在这点小风小浪就顶不住了,那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淡定,淡 定,一切都看淡点,心自然就定了。 PS, 明天凌晨四点半退房,离开吉隆坡。马来西亚这地方吃得还真不便宜,看来整个亚洲大伙活得都不容易。和老美不能比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6

標題保險業務員悟出最佳退休方程式 夫妻同心腳踏實地存錢「養房防老」


2011-8-8  TWM




對於退休規畫,有人愛高現金殖利率概念股,有人喜歡用基金滾錢徐徐累積,但是不見得每個方法都適合你!謝文興在股市慘賠教訓中體悟,存錢才是他的王道,也重新找到一條「養房防老」的新路。

撰文‧何珮郁

今年四十歲的謝文興,早在十六年前,就開始有了「及早為退休做準備」的意識。不過,在嘗試許多不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之後,直到大約六年前,他才找到了與自己最「速配」的退休方程式。

投資股票太浮躁 賠光本金後收手雖然花了十年摸索,但經過了五年多的準備之後,如今,謝文興已擁有一戶月收二萬五千元租金的「現金流」來源,他的算盤,則是在未來三年再添購一戶房產,接著利用十餘年的時間清償兩間房屋貸款,達成「養房防老」退休目標。

在台北萬華長大的謝文興,因為家裡經營服飾業生意,在家風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就立定志向「當老闆」。一九九四年靠著家人資助,開了一家非加盟連鎖體系的便 利商店,開始經營的前兩年,每月淨收入約有四萬元,「收入穩定,退休規畫的念頭,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萌芽的。」對於投資商品不甚了解的謝文興,用定時定額、 每月扣款一萬三千元的方式買基金,「當時買的最熱門基金,就是怡富大歐洲、中信潛力和保德信大中華這三檔。」事隔多年,他仍印象深刻。

不過,隨周邊大型連鎖便利商店快速展店,謝文興的客源逐漸分散流失,讓他開始考慮結束便利商店生意,此時,一位保險業務員看準謝文興人緣極佳的特質,積極延攬他成為旗下一員。於是,有半年的時間,謝文興一邊消化店內庫存,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向熟客及親朋好友推銷保險。

在正式走上保險業務之路的第二年,謝文興的年薪就已突破百萬元,不過,這段期間由於接觸了各種金融商品,謝文興也開始嘗試股票投資,「太貪心,嫌基金的獲 利慢,股票賺錢比較快,就把基金全部贖回,轉進股市裡。」雖然順利的轉換職場跑道,但原先穩定的基金累積計畫,卻在接觸了股票之後,一切變了調!

初入股市,短短一個月就獲利了二○%,讓謝文興瞬間養大胃口,「我開始用融資、玩當沖,半年內,兩百萬元的本金可以累積一‧五億元的交易額。」為了操盤, 謝文興索性連早上都不工作了,全心盯盤殺進殺出,「連台積電這種大型股,我都可以當天買進又隨即賣出。」「有一陣子,真的是買哪一檔股票,那一檔就跌!」 甚至因為重押華邦電、茂矽等股票,最終還是以賠光本金收場。

歷經股海洗禮,謝文興自我檢討,「我是典型的雙子座個性,太浮躁不定,又容易受市場消息影響。」結婚之後,他決心不作股票,「認分」的專心工作存錢,二 ○○六年在萬華買了第一戶自住的房子。他不諱言,有了賢內助的約束,原本「賭性堅強」的投資心態收斂不少,也從這時開始,為退休規畫打下良好的根基。

看準套房出租市場 全力布局「養房」有了基礎後,謝文興開始思考真正適合自己的理財管道,因為兄姊都有投資套房出租的成功經驗,他決定從身邊人複製成功模式,研究如何當個 「包租公」。除了努力賺錢,累積買第二戶房子的自備款,他開始勤做功課,考察龍山寺捷運站周邊的物件。

三年後,他和太太用辛勤工作腳踏實地存下來的二百萬元自備款,加上貸款六百萬元,購入萬華住家附近的電梯華廈,將二十五坪的空間,裝潢隔間成三間套房出租。

謝文興看準趨勢,認定晚婚、不婚主義的人越來越多,套房出租的市場將會優於小家庭市場,且租金行情的落差也很大,「以萬華的行情來看,如果將一整層租給小家庭,租金約一萬一千元,若隔成三間套房,總租金收入可達二萬五千元,價差超過一倍。」他認真地分析著。

在謝文興的退休規畫藍圖裡,距離六十歲退休的目標,還有二十年的準備時間,也正是他全力「養房」的精華時期。他推估,目前萬華地區二十年中古屋的行情,二 十五坪的房子總價約為一千萬元左右,若以銀行房貸放款成數約七成去回推,則自備款須三百萬元,再加上裝潢費用約一百萬元,共要準備四百萬元。

再回頭檢視家庭的收支狀況,夫妻兩人年收入合計約二百萬元,扣除每年常態支出約一百萬元,以及扣除租金收入之後還須支付的兩筆房貸約二十萬元,每年可以存下八十萬元,約莫五年就可以再「存」出下一戶房子。

等到買下人生的第三戶房子(一戶自住,兩戶出租),謝文興「養房」的「布局」就算是大功告成,接下來的重點,則是在退休前全力清償房貸。

「按照進度,大約再過三年就可再買一戶房,隔成四間套房出租,租金應可完全支付新增房貸。」他計畫,接下來到退休前的十七年間,自己將逐漸加快償還房貸的速度,盡快讓兩戶房每月超過六萬元的租金收入,變成個人財務收支簿上的「淨收入」。

依照能力穩健規畫人生下半場在尋找下一戶「養房」物件時,謝文興也自有一套獨到的方法。為了方便就近管理,他將範圍鎖定在距離住家三百公尺內、二十八坪、 屋齡二十年左右的電梯華廈,「這樣的條件最適合作為收租的房子。」他認為,在尋找物件時,格局方正、至少兩面靠窗當然是首選,如此一來,有利於隔成四間套 房分租,每間約五至七坪,租金預估九千元,以不超過普通上班族平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原則,且總租金收入又剛好可用來繳付房貸月付金。

在謝文興的退休方程式裡,除了租金收入之外,還有他早在二十八歲時,就為自己規畫的儲蓄險保單,他笑說,「這算是當時我最明智的決定了」,因為四十八歲以 後,他就可以開始終身月領一萬元,活得越久,領得越多。而勞退的部分,因為服務的公司屬承攬制,公司是依照業績狀況來提撥退休金,且於離職或退休時一次請 領,謝文興推估可領到一一○萬元左右。

謝文興覺得,相較於以往在股市裡殺進殺出的生活,自從有了第二棟房子,兼職包租公越做越有成就感,也越來越清楚現在省吃儉用,是為了以後退休要過更好的生活,打拚起來也更有衝勁。

謝文興退休方程式

謝文興

目前年齡:40 歲

預估退休年齡:60 歲

現職:保險業務員

經歷:便利商店店東

學歷:亞東工專紡織科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勞保年金預估(月領)25,000元+儲蓄險保單預估(月領)10,000元+租金收入(目前25,000元,預估下一戶36,000元)61,000元=96,000元註:因服務公司非雇傭制,無法計算勞退所得

素人包租公心法

Step 1 :地理位置位於大馬路邊,即使是巷弄也不小於6~8米為原則。近捷運站、夜市或超市,甚至機車停車格,都是上班族必備的生活機能。

Step 2 :精選結構以屋齡約20年,格局方正的電梯華廈為主,坪數在23~28坪之間,至少2面靠窗,才能平均分配隔間的採光。

Step 3 :勤跑監工裝潢預算重點要花在水電配線工程上,延長使用壽命,以後才不用再花大錢整修,家具則上網直接向廠商訂購,較便宜省錢。

Step 4 :謹慎出租嚴選房客,以知名企業、具穩定收入的上班族為主,降低流動率。制式合約上加附詳細生活公約、家具設備清單,保障雙方。

Step 5 :親自收租親自上門收租金,一方面可與房客聯絡感情,一方面也可巡視房內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4

標題當谷歌不再中立 宏達電將轉向微軟陣營? 谷歌購併摩托 打亂智慧手機競合態勢

2011-8-22  TWM




Google(谷歌)收購摩托羅拉了!一顆炸彈從美國加州爆開,餘波蕩漾才正要開始,對周永明而言,前有蘋果專利大戰,後有摩托羅拉收購案,當 Google無法再保持中立,宏達電會重新向微軟靠攏?故事還在發展中,市場等著看。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

八月十五日美國加州早晨的陽光才剛撒了一地,可是華爾街的科技股分析師們已經忙成一團,一封來自全球網路龍頭Google(谷歌)的通知信,開啟他們忙碌 的一天,標題就這麼寫著:Google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

美國時間八點三十分一到,Google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摩托羅拉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哈(Sanjay Jha)、負責Google Android手機平台的行動部門資深副總裁魯賓(Andy Rubin),已經在電話線上的另一頭,等著這些華爾街分析師。

誠如佩吉在電話會議上開宗明義地說:「摩托羅拉擁有強大的專利庫,這將保護Android免於微軟、蘋果等競爭對手的威脅。」當Google與蘋果的專利 大戰打得正熱,收購摩托羅拉,等於一次買進龐大的專利軍火庫。所以,購併消息一出,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三星移動通訊部門總裁申宗鈞(J.K. Shin)、索尼愛利信執行長諾伯格(Bert Nordberg)的賀詞相繼飛來。

然而,購併之後呢?「關鍵在於Google如何繼續保持中立?他們已經不中立啦,因為他們現在就是摩托羅拉!」一位外資分析師一針見血地點出重點,「這才 是宏達電需要擔心的開始。」宏達電倒戈?

谷歌與Android品牌心理戰自二○○七年第一支iPhone問世至今,蘋果無疑地掌控了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能與其相抗衡的惟有Google支持的 Android陣營,宏達電、三星、摩托羅拉全都繞著Google的Android平台轉,這一切取決於Google的「中立性」,它提供開放平台,歡迎 所有品牌廠使用Android,大家一起把餅做大。

可是,當Google不再中立呢?「基本上,摩托羅拉就像Google的『兒子』一樣。」一位零組件供應商把話講得直白,用「兒子」來形容摩托羅拉與 Google的關係,雖然略顯過頭,但也相去不遠,「以前Google可以一視同仁,現在難保Google提供給摩托羅拉較多資源。」即使佩吉不斷強調摩 托羅拉專利庫能為Android加分,但始終避免不了外界對於「中立性」的質疑,及未來Android陣營合作關係改變的擔憂。「每年在耶誕節前夕,我們 都會挑出一家主打品牌,與所有供應商一起開發年度的代表機種,以後仍會如此。」魯賓要讓品牌廠知道,他們的合作關係,絕對不會因收購摩托羅拉而改變。

但能否如魯賓所言,答案只有Google自己知道,因為摩托羅拉收購案的威力,才正要發威。

首先,當諾基亞(Nokia)不得不放棄自有平台Symbian,轉向擁抱微軟平台,宏達電、三星則固守Google的Andorid,宏達電與三星兩家 在智慧型手機市占率節節攀升。可是Google收購摩托羅拉打亂一切巧妙平衡,縱使佩吉、魯賓一再宣稱合作關係不會改變,但同樣不變的還有摩托羅拉與宏達 電、三星的競爭關係。

在摩托羅拉收購案後,宏達電、三星能否一如往常敞開心胸與Google繼續合作,還是為了市占率數字的競爭,而築起心防,成了Google與所有 Android陣營品牌廠的最新一場心理戰。

三星原本就有自己開發平台的能力,優劣如何是另一回事,惟獨宏達電自始至終都在平台開發商之間游移,先是微軟Windows平台,接著是Google的 Android平台,然後呢?「回頭向微軟靠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市場人士說,在摩托羅拉成了Google旗下品牌後,宏達電還能像現在力拱 Android嗎?答案不言可喻。

台灣代工廠大樂

訂單受惠效應明年將出現

其次,Google收購摩托羅拉,出價一二五億美元,溢價幅度高達六三%,且全用現金支付,樂歪的不只摩托羅拉,還有同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失勢的諾基亞與黑 莓機製造商RIM。當天諾基亞股價大漲九%、RIM股價上漲三%,原因無他,看到摩托羅拉能賣得如此高價,潛在被收購者的諾基亞與RIM,自然也對收購價 有所期待,因為這場巨人間的專利戰一開打,就注定是資源爭奪的開始。

另一方面,對台灣手機代工廠來說,收購案後,未來台廠有機會取得更多外包訂單,摩托羅拉供應商直呼:「根本就是賺到了!」因為他們預期Google入主 後,將會把更多資源放在Android平台,並全力整合摩托羅拉的專利。

這從收購消息宣布後、台股第一個交易日就看出端倪,華寶、華冠、美律、及成、毅嘉及飛宏等摩托羅拉概念股,股價全以漲停收市,甚至近兩年股價不振的富士 康,在香港的股價都以大漲一二.五%作收,因為市場已開始預期,過去蘋果iPhone為鴻海帶來的受益效應,未來摩托羅拉經Google加持後,也有機會 把同樣的魔法施展在富士康身上。

原本就是摩托羅拉重點代工廠的華冠不諱言,樂見這項收購案,對接單應該會有幫助,不過,受惠效應可能要到明年才會出現。

長期來看,手機產業正發生劇烈變動,台灣手機業者能否得利,取決本身在每個專業領域的競爭力,因為手機未來的決戰點已非硬體,真正的關鍵在專利、作業系 統、軟體與應用服務等,誰能在這些領域取得領先,才有機會在這一波淘汰賽中占到更好的位置。

智慧型手機陣營競合關係大洗牌谷歌買下摩托羅拉後,中立角色不再。繼續力挺Android,或向微軟靠攏,將是宏達電、三星未來要面對的課題。

微軟(Microsoft)+諾基亞(Nokia)宏達電(hTC)三星(Samsung)谷歌(Google)+摩托羅拉(Motorol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8

標題摸捷徑 黃建宗趁日本地震借日圓買美金 財務出身的總經理讓啟耀賠光資本額

2011-9-5  TWM




奇美集團旗下啟耀光電,驚傳總經 理黃建宗操作日圓即期外匯,幾乎把公司資本額賠光,創辦人許文龍聞訊後震驚,該事件不僅暴露專業經理人的規範,也顯示啟耀光電內控出了大問題。

撰 文‧林宏文

奇美電子轉投資的LED廠啟耀光電,上周五驚傳操作日圓即期外匯,造成超過十五億元的匯兌損失,奇美實業罕見發出新聞稿,表示不 知情並遺憾,啟耀光電總經理黃建宗也閃辭下台。雖然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出面,強調將協助公司善後,讓小股東損害降到最低,但啟耀光電巨額匯損造成業界震 驚,認為實在太離譜。

本刊進一步了解,該公司資本額二十.七億元,上半年營收二十九.二億元,稅後淨損四.七億元,但上半年啟耀本業賺三千 多萬元,虧損是匯兌損失所造成,再加上七、八月的十五.四億元匯損,等於啟耀光電操作即期外匯,幾乎把公司資本額都賠光。

啟耀光電成立於二 ○○四年,總部位於南科「樹谷園區」液晶專區,是奇美集團成員之一,以生產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背光源零組件為主,為背光模組專業供應 商,去年二月掛牌興櫃。啟耀光電最大股東是奇美電子,持股約三成,第二大股東奇美實業持股二一.六五%。

是最佳人選 卻捅出財務紕漏啟耀光電董事長由奇美電子副總經理丁景隆兼任,他一直是奇美電子的明日之星,不僅是奇美電子第一座面板廠的廠長,是「黃埔一期」,加上更早 在聯友光電與段行建共事過,因此是段行建最信任的左右手,也是奇美電子三合一之後,鴻海與奇美實業兩大股東都能認同的人選,未料竟會發生這麼大的財務漏 洞。

啟耀光電以「外匯於短期間內波動過大,加上承作外匯交易經驗不足,故產生匯兌損失,總經理黃建宗已主動向董事會提出辭呈以示負責。」說 明此次匯損的原因與處理結果。但超過二十億元的巨額匯損,啟耀光電的公司治理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環節一︾到底是不是操作衍生性商品?

啟 耀光電在八月二十六日發布的重大訊息是,自今年七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五日操作即期外匯,發生十五.四億元的損失,主要是因七月日圓升值變動過大,導致上開匯 兌損失。

但一位財務人員直搖頭:「這絕不是單純的即期外匯操作,應該是做衍生性商品,即期匯率是當下的匯率,其實避險的功用不高,而且這三 個月日圓升值不過六%、七%,怎麼可能賠這麼多?」啟耀光電發言人薛雅哲表示,「絕對不是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只是操作部位大,才會造成那麼大虧損。」但 對於記者詢問,操作何種商品、交易銀行與部位,他不是不清楚,就是無法說明,令外界疑問更大。

根據規定,公開發行公司操作衍生性商品,必須 報備董事會通過,並由董事會決定額度。但啟耀光電的董事會成員對本刊透露,他們完全不知情,也就是說,如果啟耀光電操作的是衍生性商品,基於善良管理人的 注意義務,這樣巨大的匯損,全體董監事恐難辭其咎。

環節二︾公司是否有標準作業程序?

若按照公司說法,啟耀光電操作的不是衍 生性商品,不須經董事會通過,但公司又說,操作即期外匯「部位很大」, 按照啟耀光電平均月營收約五億元,是否需要如此大部位操作避險?如此大筆金額,不須經董事長簽核?董事長丁景隆到底知不知情,需不需要負責?

根 據啟耀光電公司章程規定,若操作衍生性商品,總經理當月淨累積部位交易權限為十億元,避險性交易金額以不超過公司淨部位三分之二為限。

薛雅 哲表示,丁景隆知道公司操作即期外匯,但對投資部位,與後續狀況恐不知情。啟耀光電操作外匯作業,是丁景隆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至於銀行簽約所需印鑑,都 委由財務主管跟總經理保管,也就是丁景隆完全授權給黃建宗去操作。

環節三︾啟耀光電到底有無稽核與內控?

就算董事長完全授權 總經理操作即期外匯,但難道這家公司沒有稽核與內部控管?為何捅出大紕漏,把資本額都賠光才東窗事發?

是誤判行情 還是稽核出問題根據啟耀光電一位董事會成員表示,因會計師做半年報,查帳赫然發現上半年四億多元淨損主要是匯兌損失,接著會計師詢問七、八月有沒有賠?這 才爆出這筆高達十五億元的匯損。但按照公司稽核制度,啟耀光電在七月中旬,甚至更早,就應該發現上半年匯損,為何公司沒有詢問是否有其他部位?

薛 雅哲對本刊坦承,公司的確在七月中旬,就知道上半年四億多元的匯兌損失,至於為何沒有制止專業經理人,或採取其他補救動作,他並未回答,只是一再強調, 「看錯行情。」其實,啟耀光電的公司章程,明訂衍生性商品個別契約損失以不超過交易合約金額五%為損失上限,年度總合契約損失金額以不超過交易金額一五% 為損失上限,如超過上述金額,須向董事會報告。而且衍生性商品交易所持有部位至少每周應評估一次。

根據了解,黃建宗是借日圓買美元,打的算 盤是日本在地震後經濟疲軟無力,日圓應該走弱,但沒想到日圓卻因全球資金避險需求而強勁升值,甚至還創下歷史新高,導致虧損愈來愈大,也讓奇美實業及奇美 電子高層為之震怒。

闖下大禍的黃建宗,原為奇美電子財務處長,後來他離開奇美電子,啟耀光電又請他擔任財務顧問,由於啟耀光電規畫今年或明 年掛牌上市,原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丁景隆專長在技術與製造,因此黃建宗轉任總經理。

在興櫃掛牌交易的啟耀光電,從七月股價就大幅下滑,傳出匯 兌損失,賠掉一個資本額後,啟耀光電股價從十八.九元掛牌價,到八月二十九日跌到四.二元新低,對啟耀光電股東造成的傷害,恐怕不是公司一句「專業經理人 誤判,公司管控不足」就能彌補。

啟耀光電(3610)

成立時間:2004年

資 本額:20.7億元

負責人:董事長丁景隆

主要業務:液晶面板背光源,包括冷陰極管(CCFL)及發光二極體 (LED)燈條及封裝近三年營收獲利:單位:新台幣億元200920102011 營收18.9946.6729.29 稅後純益 -4.521.64-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8

標題華宇李森田之子 搶下「賽德克巴萊」3D預告片製作授權兔將 隱身在台大校園的動畫新星

2011-9-5  TWM




一家資本額不過五千萬的動畫公 司,技術實力卻獲得導演魏德聖的青睞,還吸引好萊塢片商,捧著3D電影轉換合約找上門,它就是台灣3D動畫新星——兔將。

撰 文‧林宏文

隱身在台大校園裡的一個實驗室,一家成立不過半年的公司,獲得魏德聖等當紅導演青睞,獨家拿下「賽德克巴萊」、「痞子英雄」、 「殺手歐陽盆栽」等國內最夯電影的3D預告片製作授權,甚至還讓好萊塢導演都找上門,連科技大廠台達電進軍3D投影機市場也找它合作開發技術,它是台灣新 崛起的3D動畫新星——兔將。

走在台大校園裡,喊得出名字的企業捐贈大樓,比比皆是,但令人意外的是,兔將的技術研發、美術製作部門,甚至 一間小型電影院,就坐落在資工系所使用的「德田館」頂樓,要深入裡頭,還得通過層層關卡,外加指紋辨識管制,可見其門禁之森嚴。

兔將會把研 發中心設在這裡,除了研發團隊一字排開,三位創辦人李昭樺、廖偉凱、林祐平都是資訊工程博士出身,頂著劍橋博士光環,僅三十六歲的李昭樺,是華宇電腦董事 長李森田的兒子,而「德田館」正是李森田捐贈給台大資工系所的系館。

再進修,苦心攻讀劍橋博士李昭樺有位富爸爸,但他卻寧願自己打拚,大學 畢業那年,李昭樺拒絕父親豐厚羽翼的保護,未進入華宇集團,反而憑著他對動畫產業滿腔熱血,開啟他的創業之路。

李昭樺創業之初,並非一帆風 順,他曾悶頭開了一家動畫公司,但欠缺技術與相關知識,所以第一次創業並不成功,因而起了再進修的念頭。

有一次,李昭樺聽一位南加大教授的 演講,談到很多遊戲製作的新技術,「結果,教授講的東西,很多我都聽不懂。」演講結束後,李昭樺馬上找這位教授,希望教授能夠收他為徒。

出 乎意料的是,教授居然答應,也讓他得以完成到南加大電機系研究所繼續進修的願望。只是,文化大學畢業的李昭樺,在進南加大之前,書念得並不好,所以,重新 念書對他來說,是件苦差事。

不過,也是在南加大,讓他遇見了廖偉凱及林祐平,成了他日後創業的好夥伴。

念完南加大研究所,李 昭樺繼續到英國劍橋攻讀博士,下很大的苦功才拿到學位,事實上,劍橋博士班淘汰率很高,像李昭樺的台灣同學,就有一半沒有畢業。

不靠富爸, 用技術超印趕美去年底,李昭樺應邀參觀大陸各省的動漫基地,他到瀋陽3D動畫公司,看著一部部的3D動畫作品,心中浮出一句話,「3D電影市場已經起 飛!」當時,李昭樺心想,既然國際3D市場已崛起,自己又有技術實力,「那何不自己做?」二次創業的想法浮上心頭。

於是,他找了昔日南加大 的同學,當時在聯發科矽谷分公司工作的廖偉凱與林祐平,他們一位專精電腦視覺、一位是圖學博士,本著年輕創業衝勁,今年二月,三人成立兔將,且不到三個月 時間,一套3D技術就在他們手中誕生。

看過許多國際動畫廠的技術,李昭樺很清楚,除非兔將能把成本、開發時間都壓縮到最低,他們才有機會以 技術壓倒外商。

為求開發最新技術,不論是繪圖、軟體、伺服器等設備,他們都自己研發,「一部電影要從2D轉換成3D,仰賴人工的印度公司, 要花一千四百人,以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工的方式,連做十六周,才能完成。可是若用兔將的技術,只要五十人,一天工作八小時,八到十二周就能轉好一部電 影。」這就是兔將能超印趕美的技術實力。

過去,拍攝一部3D電影,耗時、耗力又燒錢,有實力拍出「阿凡達」這類大製作的導演不多。然而,許 多導演無法用3D拍攝手法製作一部電影,卻能透過兔將的技術,製造出影像的深度和立體度,2D電影靠軟體就能轉換成3D。更重要的是,兔將靠著技術實力, 硬是將價格壓到比美商、印商低,「外商轉換一部3D電影,每分鐘要價六萬美元,可是兔將接手,只要二萬美元,是外商價格的三分之一。」李昭樺說。

看 著兔將的實力,國內片商不諱言,「這確實是個潛在市場,畢竟要拍3D電影,口袋深度還得夠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歐美片商、卡通動畫製作公司,一一找上兔 將,甚至好萊塢片商也來敲門,希望能將「魔鬼剋星」等三百部老電影,重新進行3D版本的轉換,顯見兔將的爆發力。據公司估計,若這些洽談中的訂單都逐一實 現,今明兩年營收將上看兩億元。

今年六月,台達電在華山藝文園區舉辦了一個3D投影機特展,並把「牡丹亭」知名攝影師許培鴻原本以2D拍攝 的照片,利用軟體技術轉換成3D,其背後合作廠商就是兔將,「我們找過幾家廠商來比較,發現兔將技術好,且速度最快,自然挑上兔將。」台達電電子視訊事業 部處長白法堯說。

從遊走在退學邊緣,到劍橋博士,現在更創業成功,李昭樺一路走來,還是最感謝父母的支持,「高中時我打架鬧事,被學校記兩 大過、三小過,差點就被退學,但遇到大事,父母最終還是選擇支持,讓我很感動。」問他公司為何取名兔將?李昭樺笑了笑,「因為今年是兔年,我生肖也屬兔, 而且兔子是活潑可愛的象徵,與做動畫的形象相符,而且在愛麗思夢遊仙境故事中,兔子也是引領大家走進仙境的主角人物;至於『將』則是日文裡頭先生的意 思。」3D技術只是現階段兔將的第一個產品,在李昭樺眼裡,未來兔將會發展出更多與電影相關的技術,讓兔將不僅立足台灣,也可以走向國際。

李 昭樺

出生:1975年

現職:兔將創意動畫執行長學歷:劍橋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南加大電機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