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莫把自己逼成盼漲派 混沌才

來源: http://xueqiu.com/1786499433/36381731

$浦發銀行(SH600000)$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興業銀行(SH601166)$      $貴州茅臺(SH600519)$      
       聲明:此文會引用太多數據與截圖,所以可能比較得罪人,但是本人基本屬於強迫癌晚期,有些話不說出來,確實覺得難受。再加上本人即不打算做私募,也不勵誌成為什麽網絡大V,所以也就混不吝了……呵呵

       2013年時,中國某位私募經理以200元左右的價格融資買入茅臺,看好茅臺未來長期發展。隨後其私募凈值損失慘重且到目前沒有恢複元氣。他所創立的很多學說與思想由於比較脫離生意本源,我確實不是很能理解,在此僅以生意邏輯來進行簡單的思考與評估。

       2013年貴州茅臺每股盈利14.58元,這位經理200元左右融資購買,以我們百姓普遍意義上的收益率計算,其收益率為7.29%(14.58/200=7.29%),如果是投資者自有資金購買,那麽在估值不變且公司如果盈利穩定的情況下,其收益率也基本維持這樣的一個水平。如果融資買入,融資成本如果高過7.29%,則融資部分基本沒有盈利,如果是融資融券的融資業務8.6%的成本,則融資部分從理論上講屬於虧損狀態。

       試著想一下:一個生意,去年盈利14.58萬,這個店主要花200萬賣給你,你會不會去收購他?因為你的靜態收益率只有7.29%!你會不會借錢去收購他?如果借錢的成本是7%?8%甚至9%?我想正常人都不會去在現實生活中這麽做!但到了股市上為什麽就變了呢?我個人猜想應該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這個原因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了價格波動,200買入,可能未來能到300、400元。能到400,我200買,我是盈利的,賺錢的!我為什麽不買?這也是很多國內投資者炒垃圾炒小盤炒新股的邏輯,未來價格比今天高,我為什麽要考慮現在的估值和靜態投資收益率?(一張廢紙,明天有人400收,現在賣200,你管他價值是不是1元呢?買入後明天賣給別人就是了,問題是明天有沒有人400收!!)

       第二、這個原因可能也是導致得出了“原因一”的一個重要因素吧,那就是對未來公司盈利的樂觀性(甚至是不理智的樂觀)。這位私募經理之所以趕在200元價格融資下單子,其對未來公司盈利的邏輯是這樣的,在此直接截圖其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分析文章。

      而2013年真實的凈利潤增速為13.96%,2014年年報還未公布,截止到9月份,其盈利增速為 -3.40%。這也是我們很多投資者所犯的毛病,如果看好一家企業,則把可能的、非可能的,客觀的、非客觀的預期通通放上來(看空也是如此),這樣對公司盈利能力的評估,一旦公司盈利未達預期,戴維斯告訴你有一個詞叫“戴維斯雙殺”,西格爾告訴你有一個詞叫“成長性陷阱”。換句話說,如果茅臺真的如這位經理人所預計的那樣,13、14複合增長率30%,那麽對應2013、2014年年每股盈利大體是16.67元和21.67元。可能這位經理的凈值會好看很多。

       由於上述兩個因素,對公司未來盈利的預測拉滿了弦,導致對目前靜態的收益率不是很註重,所謂更註重未來成長。而導致掉入了“成長陷阱”,那麽如果犯了上述兩個錯誤,投資者會有什麽思想上的變化呢?我想可能也是有兩個主要的變化:

       第一、由於購買的公司盈利出現了穩定,或者由於初始投資收益率很低(上例中,初始投資收益率只有7.29%,這個收益率如果再減去私募的托管費,投資人會崩潰的,私募由於主要是利潤提成,這樣的收益率估計也會很郁悶的),所以就不由自主地開始畫餅充饑,給自己找這家公司價格上漲的理由,因為不上漲,靠7%的回報率,不能滿足任何一方的利益。例如這位私募經理曾說,我為什麽200元買茅臺呢?因為發達國家成熟市場這樣的消費企業估值普遍30pe水平,照此推力,即使2014年盈利零增速,也是EPS14.58元嗎(複權後,即2013年的EPS),如果市場能與國際接軌,那股價也應該是400元以上,我融資杠桿1倍,對我們的凈值將有200%的收益。很顯然,我把這種現象叫做畫餅充饑,因為第一、成熟國家未必30pe水平,第二,國內與目前發達國家利率水平大不相同(兩家盈利相同都是eps15元的企業,且假設未來盈利穩定,分別在一個國家利率5%和一個國家利率2%甚至1%的市場上市,市場的反應大不相同,用一個超低利率水平下國家的股票市場的估值來評判一個利率較高國家股市估值也不是很客觀)。在此,以美國股市目前的現狀來以管窺豹世界上金融最發達且利率水平較低的優秀企業的靜態估值(這里一些都是上圖上真相,而不是嘴上和腦子里自己臆想,如果上述經理人能夠稍微查閱一下資料,也不會得出成熟國家同類型公司30pe的結論)。

先來看一下美國目前的利率水平:


       這里說明一下,以免某些人吹毛求疵,基準利率與實際利率略有不同,這里取基準利率只是因為數據獲取更直觀和方便。

由於美國如此低的利率水平,所以美國股市的表現入下圖:

       這是一張截止到2015年2月6日道瓊斯指數的月K圖,從2008年金融危機最底部6440點,到目前17824點,已有將近200%漲幅。

       面對這樣的利率和這樣的股市漲幅,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各主要行業的優秀企業的靜態估值水平(為了相對客觀,我在選擇上以市值作為排名,也就是各主要行業中市值最大的一到兩家公司,市值最大未必代表盈利能力和營運效率最高,但是比較代表普遍性)。

      先看一下飲料與酒類(以市值排名):






      點評:飲料與酒類與茅臺屬於同一板塊,其整體pe水平為21-25之間,如果有興趣朋友可以再看一看這些股票的月K線圖,與指數類似,都是一路漲上來後pe才達到如此的水平,再次強調,美國的利率!!


      接來下是各主要行業的一些優秀公司的靜態pe水平,集體上圖了:












       由於時間關系,大體給大家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涉及的行業包括醫藥、金融、能源、餐飲、零售等我們投資人比較喜歡的行業。大家可以對照目前美國利率水平,看看這些優質的企業靜態的PE水平如何……

       第二、由於初始投資收益率很低(按照茅臺的例子,7%收益率是出資人與資金管理人都不能接受的),所以先是畫餅充饑,意淫出了發達國家優秀消費類30pe水平的估值架構,然後自己只能每日盼漲,因為不漲,靠公司盈利eps15元,對應自己的出資額200元,收益率低的可憐。這樣的話,無形當中把自己逼為了盼漲派,而為了盼漲,又會意淫出很多脫離基本面的因素來自我壯膽。形成投資的惡性循環(例如茅臺如果把XX項加回來,把另外XX項再調整回來,其實他是利潤是增長的!!您在現實生活中收購一個生意也是把所有潛在的項目都反加回來,然後自我陶醉嗎?相反,我們現實生活中,經營或者收購小店都是非常保守的,經常會說,把這個剔除掉,把那個剔除掉,我還能收益多少多少呢!!)……

       因此,通過上述分析,再次證明,我們投資一家企業,公司自身必須是家優秀的投資標的,除此之外,一定要非常註重自己的收購價格!我一直強調以實體生意的思想來做投資,一家公司,不上市,沒有價格波動與很好的流動性,面對他的盈利與你的出資額,你覺得值不值、願不願意去收購,如果覺得值,再在二級市場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邱國鷺先生把這個思想總結為“用一級市場的思想來做二級市場”。例如我投資銀行,平均成本9元多,盈利2.5元左右,未來我保守評估沒有增長,靜態回報率也會達到27%,這也是我動用融資的理由,想想現實生活中,一個項目能給你帶來30%的回報,你資金不足,去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利率8.6%,你樂意不樂意去貸款做這個生意……而上述茅臺的案例,公司是家非常不錯的公司,但是你現實生活中會願意接受這個報價嗎?會到銀行以8.6%的貸款來收購一個靜態盈利只有7%的資產嗎?尤其是理性和保守的預測未來盈利基本穩定的前提下!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是生意人,人人都會選擇對自己收益最大的方式來決策,但是到了股市,就是因為有了個股價波動和可交易性,就把大部分人給搞暈了,真是可惜可嘆……在此,再舉一個例子,這也是國內一個非常著名的私募經理,他的思想也是更偏向於好公司,但是對好價格,也就是我說的靜態初始投資收益率不是很在乎。因此在醫藥板塊漲的非常好的時候(大概40-50pe吧),發出長期看好醫藥行業的觀點,而當銀行估值極低之時,得出銀行低估值是價值陷阱、臺灣銀行利率市場化進程即全行業虧損過程的觀點(他的看好的觀點和看空的觀點,其實並不是基於真正行業的基本面出發,而是由於價格波動而自我的意淫,這就是我之前所說的,很多投資人的基本面看法,都是非客觀的)……這位投資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那麽他的長期投資收益會是如何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進入了該投資公司的網站,找到了我能找到的發起時間最早、投資時間最長的兩個私募產品,其收益率上圖:


       能找到的最長的產品成立8年,年複合收益率5.2%……後一個產品成立時間稍短,評判投資收益率不是很可觀,不過還好的是應該都是跑贏大盤的,也算是不錯的經理了,不過大家如果同時考量一下按照生意邏輯,在一個生意人願意接受的收益率下投資國內的優秀企業,甚至在一個生意沒有投資價值的時候你轉讓出去(一家公司穩定年盈利100萬,有個傻子出1億(即100pe)要買我的企業,不賣你我是傻子!大家想想現實生活中你會不會賣,不僅會賣,賣完了賺了人家錢還要罵人家傻蛋呢!)到目前的收益率又會是多少?

       上述兩位基金經理,目前的投資收益率不是很高,也和市場這幾年的波動有關,如第一位投資者,通過時間的消化,其凈值會上到1元平衡線之上,甚至盈利。但是如果不註重投資收益率的概念,總是畫餅充饑或過度美好地預測公司未來盈利能力並作出目前在一個很低回報率水平下進行購買企業的決策,時間拉長……收益率應不會很好看。因為你長期的投資回報率其實大體等同於你購買企業時的投資收益率……


      如果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去幹的事,最好在股市里也少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26

別把科學家逼成會計,科研經費管理難倒白發老教授

科研經費管理的制度性缺陷一直備受社會關註。趨於嚴格有助於防止學術腐敗,但過猶不及。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從經費比重、開支範圍、科目設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的措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再創新高,同時科技成果轉化卻不盡如人意。《第一財經日報》在采訪中了解到,科研人員認為,若用行政辦法來管理橫向課題(相對於“縱向課題”即國家項目,橫向課題通常指一般法人自然人的委托項目)的科研經費,就會產生諸多不適應科研工作要求的條條框框,或將成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的“障礙”。

然而,科研經費的管理制度改革必然牽涉到科研人員和所在單位的利益關系。受訪科研人員認為,要想立即消除這些障礙,眼下仍困難重重。

不要用行政經費思維管理科研經費

今年1月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提出,“要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今年,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提“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而“十三五”規劃也提到要“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

此後的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透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研發支出已達1.3萬億元,占全球研發支出總額的20%,位列全球第二,但世界級投入所帶來的科技成果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在受訪科研人員看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縮短“差距”,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進行改革。

科研經費管理的制度性缺陷一直備受社會關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俞金堯認為,經費及其管理的現狀已經把科學家都逼成了會計。

此前,科研經費管理曾多次被曝在使用方面出現違紀違法,以及國有權益損失的問題。不僅存在浪費、挪用,還有科研人員用虛假發票、虛列開支等不法手段套取或轉移科研經費,而科研人員變相套取科研經費變成工薪的例子也不時會發生。

俞金堯認為,科研經費管理趨於嚴格,總體上看是好的轉變,有助於防止學術腐敗。但是,“管理過於死板,用管理行政經費的辦法管理科研經費,管理體制不適應科研工作的實際,財務人員的過細盤問,對學者的人格不尊重。”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的令狐安曾就此類報銷問題表示,如果屬於“辦法規定及制度不合理造成的‘逼良為娼’的現象”,原則上應不予追究。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葉克林則認為,雖然一再強調企業是創新主體,但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和富礦仍在高校院所。但這些機構的科研成果大多註重學術價值和“科學前沿”,而要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尚需時日。

“然而,企業和市場乃至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遇到很多科技難題,一旦科研人員不願意接手研究,難道不是在削弱自身的創新能力嗎?”他說。

“不少科研人員已放棄申報科研課題,也不主動接下研究任務”,在全國兩會等場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的賈康曾多次公開批評目前的科研經費管理體制。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作了上述表示。

自己加錢升艙也不行

賈康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也是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的首任院長。

包括賈康在內的多名受訪科研人員表示,眼下的科研經費無論是“退還”,還是“報銷”,都涉及如何認知科研工作的“特定規律”。

賈康曾講述一個老教授的故事,作為國內某個學科的著名帶頭人,已滿頭白發的老教授不能乘坐飛機的公務艙,經濟艙成為唯一選擇。

“這位老教授申請自己加錢,或者使用自己的航空里程積分升艙,而管理部門回應說機票是走政府采購程序的,無法辦理這種調改,老教授的要求統統遭拒。”他補充說。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告訴記者另外一個故事:對數年間已報銷完畢的科研經費開始重新審查,並衡量“超標”的部分,要求退還款項,並不許再作他用。

他說,還有規定,所有報銷的單據要成為“證據鏈”,往返和住宿都要一一銜接齊全,卻忽略了科研活動在路線上既有可能重疊,也有可能交叉,而絕非單向線性的規律和事實。

“相比自然科學領域,社科還算好的,因為一般課題總體金額百來萬。前者的金額在數千萬元上下都很正常,往往退起來壓力也大得多。”這位學者表示。

由於上述這些情況也大量發生於橫向課題研究領域,該學者對此認為,沒有必要如此刻板。

刁難:被要求和省長簽合同

在科研工作者與科研經費的關系上,葉克林認為,科研經費主要是科研人員通過競爭申報各類研究項目或課題獲取的,如果科研經費管理特別是費用報銷附帶許多難題,科研人員就會漸生抵觸心理,繼而放棄申報研究項目或課題。

葉克林是“文革”後恢複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自上世紀80年代跟隨費孝通先生進行江蘇小城鎮研究和城鄉關系研究以來,一直沒有離開過科研一線。

就其35年的科研生涯而言,葉克林在江蘇省、中央級的高校院所從事過研究,還曾到國外高校訪學。他自嘲在應對科研經費管理上“經驗老到”,但遭遇有關“奇葩”要求時,仍無所適從。

葉克林回憶,2013年,在時任江蘇省省長李學勇的指示下,省政府設立了6個蘇北全面小康建設重要課題,他與江蘇省發改委(蘇北辦)有關負責人聯合主持了其中第一項綜合性課題《推進“四化”聯動 加快蘇北發展》。在完成課題之後,相關政府部門出具了《江蘇省政府重點課題研究結項證明》並擬撥款,但財務部門表示:要有一份研究課題合同。

“雖然持有省政府正式下達的專門文件編號的‘專題會議紀要’”,但院財務部門非要我去找省長李學勇簽份合同。”葉克林說,問題在於,省政府交辦的重點課題,又不是省長個人出資,我怎麽能和省長個人簽合同呢?於是,折騰數月,他最終放棄了這筆款項入賬。

2006~2007年,葉克林曾在韓國有關大學擔任特聘教授,並與韓國一些高校院所專家學者達成長期國際合作研究計劃。回國後,韓方有關教授攜帶韓國國家研究基金項目,來華在他的指導下進行國際合作研究,並發表了反響較好的科研成果。其間,因中方科研經費管理要求與國際學界科研經費使用慣例相抵觸,雙方也發生了一些齟齬。由於擔心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匪夷所思”,並因此損害自己的國際學術信譽和信用,他婉言謝絕了後續韓方其他專家學者來華進行國際合作研究的要求。

1997年訪學美國返回後,葉克林先後競爭申報獲批了國家社科基金和江蘇省社科基金2個項目,最後自行出資墊付了一部分費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科研人員在經費報銷問題上遭遇的“刁難”大致為3種:搭便車、勒索和訓斥。

第一種是所在單位管理部門的個別人員將自己的發票塞入科研經費的項目中,比如飛機票。更嚴重的情況是,少數管理人員憑借掌控科研管理和財務核銷大權,主動刁難,並有“卡拿吃要”的嫌疑。

“如果我們派課題組年輕的研究生前往報銷,90%的概率會遭到財務人員的斥責,這個不符合要求,那里發生錯誤,為此跑來跑去,反複修改。”葉克林說。

賈康也提到,此前,我國“事業單位”定位的高校、研究機構中,單位管理方對於橫向課題經費實行了繁文縟節式的管理與核查、追溯。

於是,一些科研人員要麽出於自身尊嚴,要麽寧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不再主動申請任何課題。

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員劉長秋說,多數功成名就的專家可以不再申請,但是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是繞不過去的。

橫向課題能否去行政化?

如果以“課題視角”來審視研究機構的課題及其經費來源,即產生了“縱向”和“橫向”的區別。葉克林指出,兩者的區分不是一個科學定義,屬於科研人員約定俗成的說法。

葉克林說,對於“縱向課題”,其經費的使用、報銷、預算及其流程都有明文規定,非常嚴格;而“橫向課題”相當於“委托合同”,比如企業、社團組織委托社科院、農科院作相應的研究,多產生於“現實需要”。

多名受訪專家指出,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與全要素生產率的水平直接相關,科技成果要想快速轉化,多集中在“橫向課題”領域。

然而,2014年我國公開的授權發明專利中,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件數僅占31.7%。

在受訪專家看來,這一科技和產業“脫節”的事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橫向課題”在經費管理上仍采用行政化手段,即與“縱向課題”類似,由此捆綁了快速、靈活、多樣的反應手段,也就無法立即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反而損傷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在中央提出解決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後,關於“橫向課題去行政化”的呼聲在學界日漸高漲。

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包括賈康在內的多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橫向課題經費管理去行政化”的提案。

賈康就在提案中稱,高校、科研事業單位或社團組織財務上代管(承包性質的)橫向課題經費,其使用規則應是以相關法律和發包方設立、承包方接受的具體規定為依據,代管單位機構越俎代庖設立和施加上述的限制,難以符合法治要求。

適度放權避免“管得過死”

受訪專家認為,要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後一公里”的障礙,必須以利益分配為導向,充分調動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而非“一統就死、一放就亂”。

但專家還指出,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將觸動科研人員與所在機構的利益而困難重重。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員指出,科研經費在管理和流程中一般由科研人員所在單位代為管理,而這筆經費在花光之前,事實上存入銀行,由此產生了利息。

他說,通常情況下,單位都會對科研經費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縱向課題”一般是5%,而“橫向課題”也收取類似的管理費,而且至少5%。

該科研人員指出,財務部門收取了利息和管理費,但科研人員並不清楚這兩筆費用的去向。

“在不涉及挪用公款的前提下,假如這筆錢使用的速度越慢,誰收益最大?”該科研人員感到很困惑,對科研人員的課題費用的報銷作出種種所謂的限制,事實上拉長了費用的使用周期。”

無論是“頭等艙”還是“查老賬”,甚至財務人員的“起勁”,其邏輯在於,如果科研人員用錢方便、出差方便,規格較高,花錢速度自然就快。此消彼長,單位的收益會降低。

他回憶說,單位的財務人員曾這樣直言不諱地告訴他,“科研經費屬於單位‘預算外收入’,這就叫作‘數馬分肥’。”

在我國多數高校中,學院一級並沒有財務權,單列的計劃財務統一設在校方,因此高校里的科研人員對此毫無辦法。

該科研人員稱,利益問題可以解釋為何在經費管理體制上頻頻出現怪事。不過,也有科研人員看到了好轉的信號。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前,賈康曾在電話中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要求,作了一次長談交流。賈康解釋了如何理解橫向課題與縱向課題應有的不同管理方式,從而在經費設計上加以優化。

“我們希望今後會出現來自政府部門的指導文件等權威依據,以解決目前在經費管理上的弊端。”賈康認為,對於改革的方向和內容,不僅是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制度框架和思路需要改善,具體實施細則也要具備合理的可行性。

近日下發的《意見》,對科研經費“管得過死”作出了調整:如簡化預算編制科目,下放調劑權限,對一些科目合並“同類項”。

一般情況下,科研項目資金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費用一般包括設備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勞務費等10類左右的支出科目;間接費用主要用於項目承擔單位的成本耗費和對科研人員的績效激勵。

《意見》指出,在項目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將直接費用中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合並為一個科目。

在“科研項目預算”上,《意見》下放了相應的調劑權,在項目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直接費用中的多數科目預算都可以由項目承擔單位自主調劑。

對於“勞務費開支範圍和標準”,《意見》明確重申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而且下放差旅會議管理權限,給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的自主權。

加強經費的科學管理

諸多學者認為,一項科研經費管理的合理制度,在於既能激發科研人員的熱情,也能對其使用作出科學規劃和約束。為此,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都對科研資金管理提出要求,並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日益科學化、人性化。

“如2015年12月,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監督工作暫行規定》,中央出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對科研資金管理提出要求。”賈康說,《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正式頒布實施,也提到“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這些制度對科研費用的規範使用提出了要求,任何使用假發票來套取科研經費到私人口袋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甚至涉嫌犯罪。”葉克林說。

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所集中的區域也加大了對具體單位使用科研經費的管理力度,如規範審計程序和行為,以及進一步簡化程序,為科研人員提供專業的審計服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29

走地雞無得走1.6萬隻雞逼成咁

1 : GS(14)@2016-03-15 15:08:05

雞隻「走地放養」(free range)──你會聯想到甚麼?廣大的草地任由雞隻自由活動?原來1.6萬隻母雞擠迫在狹小的雞棚亦可以定義為「走地放養」,而這恐怖的農場屬於英國獨立黨的歐洲議會議員阿皮紐(Stuart Agnew)。諾福克郡動物權益組織「Hillside Animal Sanctuary」近月拍攝當地一個雞棚的惡劣情況,棚內的雞隻滿佈蟎蟲和潰瘍,充滿了阿摩尼亞的味道。「很多雞的雞毛脫落,我檢查的雞隻都佈滿蟎蟲,有的長了瘡,有些雞的有傷口被啄,這是一個令人作嘔的情景」;雞棚的雞蛋並會供應給英國最大雞蛋供應商Noble Foods。雞隻的環境惡劣,不過在法律上仍被歸類為「走地放養」,因為只要雞隻可以從籠的口洞外出,就合乎資格。加上「走地放養」巿場龐大,根據業內的質量保證規定,散養農戶可以在一個棚養1.6萬隻母雞;在戶外,每1萬平方米空間就可以容許2,500隻母雞,但沒有規定母雞的外出次數,外出與否亦由農戶決定。事件曝光後,愛護動物協會(RSPCA)派人調查,但指這個雞棚合乎標準。RSPCA和Noble Foods就指,片段的惡劣環境是因為雞隻感染腸炎,又指片段在晚上拍攝,所以籠的口洞關上;但有獸醫指,雞隻的環境過於擠迫,「牠們的環境十分擠迫,而地上的木條地板會損害牠們的腳」。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301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