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洋新能源“卖身”内幕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xMMDAwMDE5MDUxMQ.html


陆永华最终还是卖掉了林洋新能源。

8月3日下午,韩华石化对外公告称,将以4340亿韩元(3.667亿美元) 纯现金收购江苏启东林洋新能源(NASDAQ:SOLF)49.9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Good Energies(又称“好能源”)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陆永华,悉数出售了所持股权。

目前,林洋新能源为世界前五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年产量约为900MW,2006年底,其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而韩华石化则是韩国韩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韩华集团为一家综合性商业集团,业务覆盖石化、保险、建筑等,是韩国前十大商业集团。

8月4日,林洋新能源负责战略规划的副总裁Paul Combs对本报记者表示,受相关政策限制,韩华集团仅获得49.99%的股份,但一年之后,不排除进一步扩大股权的可能。

在光伏市场高速增长的当下,陆永华的退出,引发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很难解释。”弘亚世代分析师盛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或许,陆永华并不看好光伏行业的未来”。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林洋新能源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为完成此次收购,各交易方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公司高管层并没有参与这项交易,我们也是近期才知道相关信息”。

谁才是林洋“卖身”的幕后推手?事实上,在此次出售中,陆永华只是一个跟随者,早在2007年底,Good Energies已取代他成为林洋新能源真正的主人,单一最大股东。

这个国际投资机构,曾经为林洋新能源提供了资本和订单,并扶持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而最终,主导林洋出售的,也正是它。

3.667亿美元的交易

根据林洋新能源的公告,此次交易分为三部分,林洋新能源将向韩华石化增发36455089股普通股,每股收购成本为2.144美元,总价值7800万美元。林洋新能源称,增发股份所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及日常运营。

另外,韩华石化通过收购林洋新源前两大股东Good Energies和林洋太阳能董事长陆永华所持有的股份,最终共获得林洋新能源49.99%的股份,以及相应的投票权。

按2009年林洋新能源的年报,好能源与陆永华分别持30.33%和13.29%的股权,韩华石化整个交易额为3.667亿美元,据此计算,好能源与陆永华共获得2.887亿美元。

在完成此次收购后,韩华石化将向林洋新能源派驻三名董事,其中一位将被任命为林洋新能源董事会主席,另外四位董事为独立董事。不过,林洋原有高管团队将获得保留。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称,股东的更换“不大可能”引起管理层变化,因为“管理层都是职业经理人,更换与否主要看业绩”。

背后推手Good Energies

引发业界关注的是,林洋选择“卖身”的时机。

林洋新能源2010年2季度季报显示,其总体营收同比增长105%,净利润由同期亏损3.2亿转变为盈利2.7亿元。“业绩好得让人不敢相信,是华尔街预期的一倍。”盛雷表示。

而此前的7月下旬,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表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将在新能源直接相关产业投资5万亿。

国内光伏产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好能源与陆永华为何选择退出?真正主导林洋命运的,正是其第一大股东——好能源。

作为一家全球性投资机构,好能源目前主要从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它同时也是国际光伏领军企业Q-cell的大股东。

2004年,陆永华与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的助手王汉飞,联手创办林洋新能源。2006年6月,其便获得花旗集团、好能源、弘毅投资、联想投资合计5300万美元投资,并于同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7年12月,陆永华向好能源出售了其持有的大部分股权,仅保留了16.1%,而好能源持股则由6.3%增至34.7%,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林洋新能源员工介绍,好能源入股林洋新能源后,林洋新能源开始为Q-cell做代工,“Q-cell对工艺有特别的要求,给它做代工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水平”。

“随着林洋新能源的做大,它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盛雷表示,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光伏生产商的技术水平与Q-cell并没有什么差距,“在国内生产商的紧逼下,Q-cell被迫在东南亚等国设厂,以期降低生产成本”。

而林洋新能源做大做强,使得好能源面临旗下两家企业互为竞争对手的尴尬,“卖掉一家或为不错的选择,而且也符合投资公司的风格”。

陆永华的退路

在林洋新能源,陆永华始终是一个投资者的角色。而在沽空股权之后,他的退路也已设定。

据林洋新能源员工介绍,在从无锡尚德引入王汉飞后,林洋的具体运营均由王汉飞负责,陆永华很少过问。但2008年7月,总裁王汉飞的意外死亡,让陆永华失去了最好的“搭档”,此事让陆感到“万分沉痛”。

但在王汉飞离去后,陆永华依然没有介入公司的具体运营,在新总裁谢平上任后,据上述林洋新能源员工介绍,近两年,一直是谢平在经营公司,“陆总几乎没有过问过公司事情”。

而据前述接近陆永华的人士透露,陆永华给自己设定的退路,便是林洋新能源背后的林洋集团。

根据林洋集团的介绍,林洋新能源只是陆永华掌控的林洋集团的一部分。林洋集团产业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房地产等业务,特别是旗下负责电力设备业务的林洋电子,是国内电表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述人士称,出售林洋新能源股权,有利于陆永华集中精力做大林洋电子,“智能电网也属于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市场规模高达上万亿,很值得去做”,“(陆永华)虽然离开了林洋新能源,但并不表示他离开了新能源”,“未来他仍可以切入进来”。






騷價千五 賣身十年 陳展鵬低薪阿哥

2011-8-25  NM
 
 
 

捱咗十四年,一連兩劇都擔正做主 角的陳展鵬終於「中獎」,在新劇《ATF反恐》中,更將吳卓羲壓到變大茄。不過,一朝得志,陳展鵬馬上嚟料打橫行,對茶水、化妝阿姐,擺晒款再呼呼喝喝。 以超低價續簽無綫十年,一個騷得千五元,每月底薪幾千的陳展鵬,其實得個殼,囂唔起!似劉華為榮

初出道時,陳展鵬曾被形容劉德華、梁朝偉混合體,做「替身」,對星途毫無幫助,直至被無綫戲劇組總監曾勵珍及監製王心慰器重,開始被捧,陳展鵬仍不忘自詡 似劉華。「佢成日同人講話自己似劉華,話好多人都咁講佢,不知幾得戚,不過,佢都話自己條命無華仔咁正,一出道就紅,如果今次有機會可以好似華仔咁就 好!」知情者說。劇集《真相》有口碑,令劇中飾演大狀的陳展鵬意氣風發,在近日拍攝中的新劇《ATF反恐》,得監製王心慰射住,陳展鵬力壓同劇的吳卓羲, 戲份多一大截,令他更加飄飄然。「佢擔好重戲,連喺《反恐》做PA嘅Amigo(崔建邦)都叫佢阿哥,佢咪以為自己好掂囉!其實,佢同阿Ron(吳卓羲) 早已唔妥,喺記者面前先扮friend。不過,對住自己人,佢就連表面功夫都唔做,有次佢喺化妝間行開去攞衫,返嚟發覺之前擺喺位個背囊俾人攞咗去第二 邊,佢即刻發老脾,鬧班化妝阿姐,話人哋做嘢無手尾,唔知定,依家班工作人員,都怕咗佢。」一名場務說。

續約條件差

忽然被公司視為大將,全靠曾勵珍背後發功,下令各監製俾多啲機會陳展鵬,不過,受捧有代價,繼無綫寶貝仔林峯加簽五年合約,陳展鵬近日亦同公司新續十年賣 身契。「咪以為佢好風光,今次簽十年,條件好奀,每個騷錢先得千五蚊,拍一集劇當兩個騷計,得三千蚊。仲有喎,無綫有新制度,就係一個騷三十分鐘,如果出 鏡唔夠一半(即十五分鐘),就無騷錢計。咁計法,隨時買少見少。」知情者說。

打橫行

恃住有高層撐腰,無綫不少小生如馬浚偉、林峯、王喜等,出名態度差,打橫行,經常與同劇演員傳不和。

馬浚偉人緣好麻麻,早前有指他拍劇扮大哥,寸其他演員演技差而得罪人,要經理人幫拖補鑊,但他反向對方發脾氣,最終搞到經理人劈炮。

林峯自恃家有富爸爸,同無綫股東利家又係世交,早年拍《歲月風雲》因遲到辣㷫宣萱;拍攝《少年四大名捕》又被指經常匿在化妝間歎冷氣唔肯埋位;08年,拍 《家好月圓》時,又因遲到、黑面、掛住打機,得罪同劇的夏雨和李司棋。

王喜王喜有擅自改劇本的習慣,早於99年與李修賢合演《雷霆第一關》時,已因改劇本與對方傳不和;08年,與鄭嘉穎拍攝《烈火雄心III》,又因爭戲份, 擅自改劇本,由配角變主角,鄭嘉穎更因此向高層投訴。



我樂網賣身記:戲劇性轉變只因騰訊

http://news.imeigu.com/a/1317405661772.html

「為了生存下去!」我樂網一位員工對於該公司被人人網收購發出這樣感嘆。

2011年上半年還想堅定地走融資發展路線的我樂網(56.COM),幾個月後決定以8000萬美元的低價被收購,而剛剛上市的人人網則不得不拿出自己市值十分之一的錢來購買我樂網——用陳一舟的話說,這也是他能出得起的最高價。

人人網和我樂網(56.com)這兩家公司命運的戲劇性轉變只因為一個公司——騰訊。

這起金額不算大的併購與去年8月康盛創想選擇被騰訊併購類似,只是併購雙方從一強一弱變成了兩者均弱。

一個弱弱聯合的組合能否對抗得了正在全面發力的騰訊帝國?

滄桑56

一位瞭解此次併購的核心人士透露,2011年上半年,我樂網的戰略還是通過融資獨立發展。但是到了下半年我樂網重新審視了大環境的改變,為了生存,我樂網迅速決定尋求被收購——整個戰略的轉變前後不過兩三個月。

我樂網的發展歷史著實曲折。我樂網於2005年成立,最開始以「56」為名。創始人周娟是網易舊臣,曾經運營過網易個人主頁、郵箱等千萬級用戶產品,離開網易後創辦我樂網。

開始,我樂網一帆風順,直到2008年,我樂網創始人周娟的計劃還是「獨立發展三年後上市」,在地域上也曾一度形成優酷在華北、土豆在華東、我樂網在華南的三足鼎立態勢。

後來,56網一度被關閉,恢復訪問後,市場格局大變,用戶流失嚴重。而優酷和土豆江山已穩,搜狐視頻憑藉打擊盜版上位,奇藝網憑藉百度流量迅速崛起。

但這些並非促使我樂網賤賣的主要原因。我樂網恢復訪問的那段時間前後,我樂網把自己定位為專門的UGC(用戶自己上傳內容的視頻網站),這也幫助該公司的用戶逐步回流。此時我樂網仍然沒有放棄獨立發展和上市的計劃。

如果不是騰訊視頻的開始發力,也許我樂網可以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走下去。一切都發生在2011年的5月下旬。騰訊對外宣佈了自己的視頻戰略,強大的騰訊把視頻整合後以獨立域名正式上線。

我樂網高層開始警覺並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

當然,這裡不得不提的另外一個背景是2010年年底優酷上市,2011年8月份土豆網上市,接著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遭遇全面阻擊。視頻領域的投資環境也已經時過境遷,上市或者融資似乎都不會再那麼順風順水。

人人網短板

最終,並不是那麼強大的人人網成了我樂網的最佳人選。因為人人網對於UGC的需求更為迫切。

人人網董事長兼CEO陳一舟要想做SNS,就必須讓用戶能上傳視頻,而此前人人網確實沒有這個功能。該知情者稱,美國最大的SNS網站Facebook正在尋求收購美國第二大視頻網站——SNS,沒有UGC服務是不可能的。

是的,人人網看起來要比奇藝更加需要我樂網——儘管人人網是「第一家以SNS概念上市的中國公司」,卻實在不能成為中國SNS第一網站。

i美股分析師胡龍飛也稱,人人網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另一家高舉SNS招牌的開心網,而是騰訊的Qzone。儘管人人網的新增用戶也不少,但如同招聘網站一樣,用戶都是在大量進大量出。

此外,人人網還面臨一個更大的威脅——微博。

除了騰訊之外,人人網也急需開拓自己新的收入增長點。

儘管人人網把自己定義為SNS,但其收入主要來自於廣告和遊戲。

此外,人人網旗下的糯米網仍然在投入期。糯米顯然不能成為人人網短期內創收盈利的來源,現在仍在虧損。事實上,糯米網既不能盈利,也不能為人人網增加多少粘性——團購客戶很難忠誠,哪裡有便宜貨他們就去哪裡。

儘管陳一舟執著地認為這樣做更好,但他也不得不趕緊為人人網尋找新的廣告載體——視頻。

是的,目前中國互聯網廣告的大頭都集中在視頻上——這部分廣告是在切電視廣告的蛋糕。對於陳一舟來講,能夠分得一杯羹的重要前提就是自己有視頻的載體。

弱弱聯合

選定了對象,估值就成了雙方談判的核心。這是人人公司去年紐交所上市以來,首次重大戰略收購。整個過程不過兩個月左右。

此時的我樂網雖然仍處虧損,但是一份瑞銀的報告稱我樂網在明年全年的虧損額將控制在200萬美元之內。

知情人士透露,我樂網的收入中60%到70%是廣告,其他30%到40%的收入則來自遊戲和「我秀」中的增值收入——例如用戶可以花錢給在線唱歌的女孩贈送禮物。

事實上,對於我樂網來講,這已經是一份經營得不錯的資產,其流量大於酷6,虧損小於酷6,但估值僅比酷6的6000萬美元市值多2000萬美元。當然,這已經是陳一舟所有能拿得出的現金,他不願意用人人網的股票來收購我樂網。

因為在陳一舟看來,人人網現在的股價被嚴重低估,所以認為給「現金+股票」或直接給股票對人人網來講都不合適。我樂網歷史上的融資額為3000萬美元,8000萬美元的現金足以讓VC套現退出。

這筆交易的金額當然也影響著牽線搭橋的華興資本。華興資本從我樂網成立之初開始就在擔當該公司財務顧問,參與了幾次融資。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在人人網順利併購我樂網之後,按照行業慣例華興資本可以從中得到2%到10%的佣金,併購總金額越大華興得到的佣金比例越少。

一些人認為人人網收購我樂網之後,可以分享其帶寬。不過i美股分析師胡龍飛告訴本報,他從人人網處瞭解的情況是,收購我樂網之後,人人網還要替我樂網購買帶寬。

事實上,人人網收購我樂網之後,老問題又會擺在人人網面前:如果走正版長視頻模式,則不僅陷入了高企的版權和帶寬裡,並且又要面對優酷、土豆、搜 狐、奇藝的同質化競爭;如果我樂網堅持走UGC模式,又會面對版權和內容監控的風險。這至少會讓其增加不少內容監控人員成本。而廣告主如果能夠接受在人人 網用戶自己上傳的視頻內容上投放大量廣告,那麼優酷和土豆豈不是又要轉型回來?


百事賣身真相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2996.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李薇 陳予燕】11月4日,聚光燈下的康師傅,笑納了百事在中國的24家瓶裝廠,百事成了康師傅持股5%的小股東。

曾經擁有豪華明星代言的百事中國,一夜之間委身康師傅背後。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商務部「郭京毅受賄案」中,百事在華分公司內部火並,不惜行賄郭京毅,將百事中國內部的管理混亂推向了風口浪尖。

除了「行賄」,「涉黑」、「走私」等字眼也跟百事中國聯繫在一起。群星代言的光鮮難以掩飾百事內部管理的混亂,這種混亂也不得不讓這家百年國際企業一步步走向與康師傅的「換購」道路。

行賄大案浮出 內部鬥爭不斷

郭京毅案曾經轟動全國,百事可樂身陷其中。

「郭京毅案」判決書顯示,2005年底,浙江商務廳在百事可樂未報送建廠規劃的情況下,批准百事可樂在杭州建廠。百事在杭州建廠勢必影響上海百事的經營,引起上海百事總經理陳秋芳的不滿。陳秋芳打算就此事向商務部投訴。

投訴前陳秋芳找到了擔任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郭京毅,向郭瞭解情況並把投訴理由和觀點告訴郭,郭告訴陳秋芳把相關的投訴文件準備好,陳秋芳將投訴文件報到了商務部,由外資司承辦,外資司按照要求進行了調查,提出撤銷杭州百事的批准書。

判決書顯示,文件會簽到條法司,郭認為貿然撤銷欠妥,要求百事可樂上報在華發展規劃,在商務部核准前,暫停杭州百事的生產經營活動。2007年7、8月份,陳秋芳約郭在東方廣場吃飯,見面後陳秋芳給了郭幾條香煙和10萬元錢。

記 者調查得知,杭州百事成立於1998年,遠晚於上海百事,且並無瓶裝廠。2005年11月28日,商務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切實執行外國牌號碳酸飲料管理工 作的通知》,明確不再逐步審批設立外國牌號碳酸飲料灌裝廠的項目。就在該通知下發的當天,浙江外經貿廳「緊急」批准了杭州百事項目。

不過,2006年4月,杭州百事工廠項目因為商務部發文認定其「審批不符合國家關於外國牌號碳酸飲料的管理規定,暫停杭州百事可樂生產經營活動」而停工,直到2007年年初才重新啟動並宣佈正式運作浙江市場。

當時,上海百事已佔有浙江市場銷售總量的40%-50%,杭州百事建廠必定會影響上海百事在浙江市場的利益。上海百事與杭州百事的矛盾充分爆發。2007年下半年,這場糾紛最終因百事中國向上海百事出讓杭州百事部分股份告終。

「實際上,百事各分公司糾紛已久,歸根到底是因為百事中國在許多百事分公司內部並無主導權。」接近百事中國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如上海百事一直以來都是陳秋芳說了算,2000年起,百事曾提出罷免陳秋芳上海百事總經理一職,為此還引發了一次仲裁多次訴訟,但均失敗。」

在百事,陳秋芳絕對算一個人物。不僅僅因為她曾控制著上海百事,還因為她還是「兩億百事股權之爭」的主角。這場股權之爭也能窺見百事中國內部股權和管理混亂。

上海百事成立於1989年,當時百事與上海益康雙方各佔50%的股份。上世紀90年代益康退出。

2005年5月,百事擁有50%的股權,上海閔聯持有46%,上海糖煙酒(集團)有限公司持有4%。2001年,上海百事總經理陳秋芳及其胞姐陳芝芳、姐夫於興國將閔聯送上法庭,要求獲得中方持有的上海百事、南京百事、武漢百事股權,價值2.23億元人民幣。

陳秋芳家族認為,他們在上海百事的原中方股東上海益康中有原始投資;閔聯則認為,陳秋芳家族實際上並沒有投資,涉嫌侵佔企業財產。

2002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陳秋芳家族敗訴。2003年,陳秋芳家族上訴後被最高人民法院裁定發回重審。2005年5月1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重審判決閔聯敗訴。

百事諸侯涉黑 內部管理失效

「百事中國股權混亂在飲料行業已經不是秘密。近幾年,百事總部的控制權更是逐漸弱化,漸漸失去對各分公司的掌控。」資深飲料分析師陳瑋向記者表示,「各地頻發的百事走私、涉黑等也凸顯了百事中國內部管理實效。」

2010年3月,百事可樂被指控走私普通貨物罪在廣州市中院開庭。與此案一同被提起訴訟的還有該公司的兩名主管。據查明,百事可樂及其工作人員明知進口報稅的商品編碼有誤,卻因為想繼續享受意外得來的低稅率而「將錯就錯」。

據統計,從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百事可樂共計進口可樂果提取物B10000餘噸,偷逃應繳稅款為111萬元。公訴人認為,百事可樂以及黃旭怡、林東逃避海關監管,走私普通貨物入境,偷逃應繳稅款,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

「逃稅」風波尚未平息下,2011年8月在重慶打黑步入「深水區」時,牽出了百事中國西區副總裁、重慶百事天府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叢明。據警方披露,此前在希爾頓涉黑案中被捕的華宇廣告總經理曾智強審訊中透露了和叢明的灰色交易。

據悉,2004年起叢明與曾智強每年簽訂上千萬元電視廣告合同,每年好幾千萬的市場推廣費用35%-50%是電視廣告,所有電視廣告均由華宇廣告公司代理,叢明則從中獲取回扣,且回報豐厚。

此外還有媒體報導,重慶百事員工透露,在重慶百事搬遷過程中,叢明也在新廠區土地和建設上收穫頗豐。在調查「叢明涉黑案」的同時,重慶百事銷售人員收到貨款之後挪為他用的黑幕也被曝光。

百事中國內部混亂與其在華的構架有關。野村證券分析,2009年及2010年通脹環境溫和時,大部分飲料公司都能賺錢,唯獨百事可樂持續虧損,顯示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公司或存在其他結構性問題,如市場營銷開支過高及管理不當。

1981年,百事國際集團中國部經理李文富騎著自行車從香港跨過羅湖橋來到深圳,促成百事在中國首個合作企業的誕生——深圳百事可樂灌瓶廠,百事由此正式進入中國。

在與康師傅換股前,百事在中國重慶、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建有24家瓶裝企業。但與老對手可口可樂選擇與中糧、太古、嘉裡這種大型國際企業合作不同,百事在華往往跟地方企業合作建立瓶裝廠及分公司。

百事中國瓶裝廠的合作形式上,有合資、合作、特許灌裝三種合作形式;有百事方控股、中方控股,百事沒有股份三種情況;在管理模式上,有中方負責經營管理、百事派員管理、百事單方承包經營、中外雙方各委派一名總經理等方式,這直接導致了百事中國與灌裝廠之間利益不一致。

「這種合作形式是有根源的。可口可樂依託擁有強大國企背景的中糧在中國重要市場建立了瓶裝工廠,逐漸穩住陣腳,而百事可樂為了趕超可口可樂,開始了瘋狂選擇與地方企業合作,希望靠地方企業的本地優勢佔據市場。但這些地方企業不夠強大,渠道也不夠強大。」 陳瑋表示。

陳瑋分析:「百事可樂中國公司24家瓶裝合資企業,這種分散格局可能導致銷售和市場戰略會脫節,是造成其內部混亂的主要原因。

更為致命的是,百事對很多瓶裝廠都不控股,各方矛盾非常深,官司不斷,經常讓百事頭痛。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可口可樂是中央集權運作,百事可樂則是諸侯分權制度。」

利益分配不均 瓶裝廠成詬病

百事中國的分權制度直接導致百事中國與瓶裝廠利益不均衡。

東方艾格飲料行業分析師陳靜對本刊記者表示,在碳酸飲料產業鏈條中,毛利率較高的是上游的濃縮液生產與銷售(高達50%-60%)以及下游的渠道環節(40%以上),中游的裝瓶業務毛利率較低,僅為10%-15%。

濃縮液提價將使百事獲得高額的回報,但對瓶裝廠來說,其利潤主要來自裝瓶廠的分紅,近年來濃縮液的頻頻提價,加劇了裝瓶廠的成本壓力,壓縮了其利潤空間,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中方股東全面虧損,百事中國則可依靠高價濃縮液的利潤,部分彌補裝瓶廠的權益虧損。

上文提過的上海百事總經理陳秋芳和四川百事都曾在2002年帶頭抵制百事中國提高濃縮液價格。

不過,抵制漲價運動最終導致陳秋芳遭百事方面解聘,雖然未果,但由此引發的官司和仲裁大傷百事中國及陳秋芳本人的元氣;百事還停止向四川百事提供濃縮液,四川百事被迫停產三年,四川百事和百事雙方損失慘重。

當時,四川百事和上海百事佔據了百事中國區總產量的46%,貢獻利潤超過50%。2009年百事可樂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南方片區銷量有很大下滑。百事進入中國後經歷了20年的虧損,與其採取的合作形式有很大的關係。

此外,在合資分公司、瓶裝廠與百事中國因利益發生糾紛的同時,各地分公司如上海百事、武漢百事、南京百事、四川百事等已與其「反目」。本想依靠地方企業打入地方市場,但不想卻換來一場場噩夢,24家瓶裝廠已然成為了百事想迅速去除的詬病,虧損嚴重。

代 表百事持有中國24家裝瓶廠權益的CBL公司,在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內,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編制的未經審核合併稅前及稅後虧損分別為 3850萬美元及4550萬美元,而2010年財政年度這一虧損分別為1.757億美元及1.756億美元。兩年稅後虧損合計超過2.2億美元。

發展30年,內鬥及混亂的管理耗盡了百事的激情,只能思考另外一條路——尋找一個強大的合作對象、「甩手」24家瓶裝企業。在大陸市場發展風生水起的康師傅進入百事的眼簾。

對於「此次與康師傅達成的合作是否就是對先前人員以及股權管理的混亂所做的積極應對」這樣的疑問,截至發稿前,本刊記者尚未收到百事方面的書面回覆。

11月4日,康師傅控股發佈公告稱,康師傅控股和百事達成協議,根據協議,百事計劃把它在24間中國裝瓶廠中的間接持股移交給康師傅飲品,由此將獲得在康師傅飲品5%的間接持股,百事也將有權決定在2015年前把在康師傅飲品的間接持股增加到20%。

康師傅飲品將與百事現有的在華瓶裝廠合作,負責生產、銷售和分銷百事的碳酸飲料和佳得樂品牌產品,百事將繼續擁有品牌和負責其市場推廣活動。這意味著百事可樂正式從瓶裝業務退身。

康師傅控股首席財務官林清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早在2004年,百事開始就合作等事宜與康師傅控股有接觸,但談判最終在2011年才有實質性的突破。

「百事可樂在中國的業務在金融危機之後虧損越發嚴重,在巨大的虧損壓力之下,百事才不得不在2011年最終與康師傅控股進行換股交易。」陳瑋表示,「百事看重的無疑是康師傅強大的銷售渠道。」

百事可樂近三年財報顯示,其飲料業務呈增速放緩態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2%、8%、7%;而百事中國飲料業務2009年呈現低單位數同比增長,至2010年則呈現雙位數增長。

康師傅圖謀雙贏 「康」姓百事難題

康師傅新聞發言人陳功儒對本刊表示,此次與百事通過換購達成的戰略聯盟將有助於雙方實現1+1>2的效果。在很多分析師的眼中,康師傅與百事的這次交易也是場「雙贏」交易,且更有利於百事方面。

「百 事通過此次換股雖然僅獲取康師傅飲品控股5%的間接權益,但是接觸的卻是康師傅飲料生產——銷售產業鏈的全流程;而康師傅僅獲取百事可樂利潤率較低的瓶裝 業務的所有權益,並沒有接觸到最核心的濃縮液配方及技術環節。」北京尚公(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執行主任邵開俊表示,「康師傅用部分股權換購了百事可 樂中國的瓶裝業務的全部權益,與其說是康師傅『收購了』百事可樂,不如說是百事可樂『收購了』康師傅。」

不過,接近百事的相關人士向記者坦 露:「目前整個百事中國人心惶惶。這些年來百事中國人員流動本來就已經很頻繁了,對企業傷害很大。雖然這次只是一場換股交易,但瓶裝廠的許多負責人都是百 事中國直接派遣,康師傅接管後,肯定會強勢進入,勢必會涉及到百事中國大規模的裁員問題。」記者在微博中發現,已有百事中國員工發佈裁員的消息。

這名相關人士還表示,目前碳酸飲料市場逐漸萎縮,康師傅接手24家瓶裝廠後,不排除會壓縮產能,甚至關停部分虧損嚴重、效益欠佳的瓶裝廠的可能。

近幾年百事可樂在華銷量已遠落後於老對手可口可樂。

根據美國《飲料文摘》提供的數據,可口可樂現在控制著中國55%的碳酸飲料市場,百事可樂則佔據32%的市場份額,與可口可樂的差距逐漸拉大。

目前,康師傅控股在內地有6155個分銷商、7.3萬個零售商的強大渠道網絡。在百事較弱的三四級市場,康師傅則也有著強大的經銷網絡。

北京某大型商超連鎖公司採購部負責人向本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該公司可口可樂銷量1757萬瓶(500ML),銷售額為5000萬元,百事可樂銷量776萬瓶,銷售額2300萬元,可口可樂的銷量及銷售額是百事可樂的兩倍。

在 中國碳酸飲料市場逐漸萎縮的背景下,百事轉型「全方位飲料公司」也不成功,該公司雖然有「純果樂」等非碳酸飲料品牌,但與可口可樂「美汁源」系列相比,銷 量並不理想。且百事的高額營銷費用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所以「康」姓百事未來如何還是個未知數,把內部混亂的百事管理好是康師傅進駐後的首要難題。

花旗研究報告引述康師傅控股董事會主席魏應州於會上估計,改善百事可樂中國業務盈利能力的業務重組或需時3至5年。

花旗同時指出,百事可樂中國仍在虧損,故短期內難有利潤貢獻,該部分業務未來5年能否扭虧為盈是康師傅能否從交易中受益的關鍵。

魏應州坦言,內地飲料行業2011年下半年及明年均較艱難,原因一是經濟放緩令消費者對茶類飲品的需求降低,二是小型品牌積極劈價,三是消費者偏好分散消費。

陳瑋非常贊同魏應州的說法。他分析,從財報上看,百事可樂等企業的銷售量是呈增長趨勢,甚至兩位數的增長,但飲料行業的價格戰打得比較厲害,很多產品都是賠錢在賣,所以銷售量增長銷售額下降的例子不少。

目前很多國內二三線飲料品牌的年銷售額高達30億元人民幣,眾多小品牌及區域品牌雖然推廣力度遠遠不及百事可樂這種一線品牌,但銷售額並不可小覷,不斷蠶食一線品牌的生存空間,給一線品牌帶來壓力。


搵食艱難 謝安琪斬件賣身養家 張繼聰600蚊拍劇幫補

2013-05-02  NM
 
 

 

在無綫主持拍劇騎兩瓣的張繼聰,近日再接新劇《食為奴》,又以20萬買下二手Land Rover方便開工;密密有job,但張繼聰在無綫的騷價得600蚊,拍一套《老表,你好嘢》,也只有萬多元落袋,賺埋夠食飯俾油錢,養家重責,繼續靠老婆謝安琪撐住。老公搵得少,去年收160萬簽約星煥的謝安琪,早前再賣多次身,連同一半經理人合約,以250萬與台灣金牌大風簽約三年,慢慢搣!識擦高層

出道以來,張繼聰事業毫無起色,直至去年有份拍王祖藍揸旗的《老表,你好嘢》,才有所改變。「無諗過潮潮(劇中角色)咁受歡迎!」張繼聰得意,老婆謝安琪亦幫口谷人氣:「見到佢追王菀之,我都嬲咗佢,囝囝問點解爹哋會同第二個姐姐一齊。」無綫俾機會,拍劇之外,張繼聰還有機會做主持,與商天娥主持節目《玩嘢》,可惜觀眾反應極差,未能為他加分。「佢(張繼聰)同娥姐完全無默契,頭嗰兩集連睇機位都掌握唔到,班幕後工作人員鬧爆,其實佢係擦得掂余詠珊先有機會做主持,但連公司自己友都嘈晒,話佢做得差。」知情者說。

得不償失

工作量無疑增多了,但張繼聰為無綫拍劇,一個騷錢得六百蚊,就算有機會拍到人氣劇《老表》,實際收入也只得萬多元。但為方便返電視城開工,早前花了二十萬,買入一架二手Land Rover,得不償失。「阿聰住大埔,返TVB車程遠,又唔可以成日揸咗老婆架Mini,咪買部二手車開工囉!呢款Land Rover新車要成四十幾萬,二手價都算合理!」謝安琪去年與環球解約,轉投星煥旗下,但近日竟然再賣身台灣金牌大風;據了解,由於她連同經理人合約一併簽予對方,令星煥老闆何哲圖大發雷霆。

好睇唔好食

張繼聰以歌星身份拍劇及做主持,騷錢得600元,與他拍住檔在《老表,你好嘢》中被讚的王菀之,騷錢亦只得一千元,隨時貼錢打工。事實上,無綫出手一向低,尤其新人,港姐華姐選美後簽約,騷價一千元起跳,巨聲幫更低至800元。願打願捱,樂大媽金句:簽無綫提升知名度,加強賺外快能。值博與否,自己諗!

「舊年過星煥,阿Kay收咗一百六十萬簽兩年,做唱片好難搵夠數,Herman(何哲圖)一路都要求同夏森美(謝安琪經理人)一齊co-manage阿Kay,做法同以前環球一樣;但佢哋一路係咁拖,仲唔聲唔聲簽咗俾台灣金牌大風,雖然只係國語碟,但阿Kay過咗星煥咁耐,碟都未出就簽第二間公司,仲要連一半經理人約都簽埋俾嗰邊,Herman唔嬲就假!所以佢哋呢排都無咁落力幫阿Kay傾TVB啲job。」

飯局補鑊

得罪米飯班主,謝安琪做好做醜,拖埋張繼聰,相約何哲圖及余詠珊兩夫婦食飯補鑊。「人哋唔係傻嘅,冇咁易掹得番啦!阿Kay食兩家茶禮,收錢嗰陣,佢應該諗吓後果。」

收入雙位數

童星出身的張繼聰,歌影視舞台劇樣樣沾手,但多年來事業無甚起色,即使在無綫曝光率有增加,但賺錢能力仍十分有限。



港視絕路 DaDa前度轉行賣雞 半百艾威全裸賣身

2014-03-20  NM  
 

 

政府攔路港視開台一波三折,一批由無線過檔投王維基的藝人被迫到走投冇路;當DaDa的前度、大隻仔李雨陽已轉行賣雞!由藝人變雞販,送貨派傳單一腳踢。至於開曬聲要賣錶賣車賣樓套現的艾威,已決定以半百之年拍全裸戲,賣埋身!拖喼送貨

唔想人停口停,李雨陽早於今年初已鋪定後路,聯同三個圈外朋友,合資搞網上雞檔,出售一款叫「原味雞」的有機冰鮮雞。為減低成本,轉做雞販的李雨陽放下身段,親自做埋送貨,希望借自己僅有的明星效應招客。「初頭開檔,李雨陽為咗賺得一蚊得一蚊,客人訂一隻雞佢都照送貨。因為要慳,所以唔租貨車,每次送貨都係自己攞住啲雞去搭港鐵。」知情者爆。還未拍完港視劇《大眾情性》的李雨陽,上週六(三月十五日)趁無通告,即抽空返去位於觀塘區工廈的冰鮮雞工場幫手。過不久,便見他拉住個大喼行去附近港鐵站。原來當日李雨陽約了客人在港鐵站交收,其間又主動教客人如何煮雞,有紋有路。

目標回本

送完貨返工場,轉個頭又攞住一大疊宣傳單張,出動到附近的瑞和街街市派。其間有接過傳單的師奶覺得眼前這個高大「雞佬」相當熟口熟面,一臉疑惑,但李雨陽不單沒有尷尬,反而食住上,落足嘴頭推介。記者上前訪問,李雨陽說用了六位數字投資,包括做宣傳及買密封包裝用的機器。至於一日究竟賣到幾多隻雞?他說:「而家一日賣六、七十隻,今年目標係一日賣四百隻,咁先回到本。每日香港市場可以消化二十萬隻雞,我哋希望將來可以做到佔市場百分之一,即係每日賣二千隻。」轉營做雞販,李雨陽放下自尊還要犧牲健碩身形。「自從做咗賣雞,我成日要向朋友推介搞試食,食到自己都肥咗廿磅。」

名廚代言

有機飲食大行其道,有名廚周中師傅做代言的「原味雞」來自東莞有機雞場,強調無激素之餘,賣點是「雞有雞味!」,售價每隻要八十八元,價錢比市場上普通冰鮮雞貴一倍。

艾威狂操等剝

李雨陽賣雞,身為港視烈士的艾威,在前冇去路之下,亦一股作氣。已經五十五歲的他,決定於下月開拍,與周柏豪合作的新片《陰陽大酒店》中全裸上陣,一脫求生。因為要剝,艾威近日更的起心肝搵老友錢小豪做教練狂操,銳意在一個月內減十磅踢走豬腩;每日操三粒鐘,包括跳繩、跑樓梯、踩車呔及打拳。年過半百仲要賣肉,艾威說:「我要用最佳狀態去面對一生最壞時刻,唔想全裸見大肚腩,我決定狂操展現肌肉,同時亦想話俾人知,有啲嘢係唔受年齡限制。」


賣產品or賣身?旅遊社區的突圍之路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100-1-1.html
1.一條必由之路:從內容生產轉向產品銷售

除了今年年初被攜程收購的遊記APP蟬遊記,現在基本已經沒有單純的旅遊社區了,無論是PC端還是手機端,旅遊社區都或多或少開始涉足產品銷售,毫無疑問,這是一條商業化的必由之路。

螞蜂窩和窮游網這兩家從PC時代成長起來的旅遊攻略網站,產品線已經在最近兩年逐漸完善,它們提供酒店、機票預訂,以及自由行折扣產品預訂,等等。它們和多家OTA合作,OTA獲得訂單,螞蜂窩和窮游網獲得佣金。

這種方式效果如何?螞蜂窩CEO陳罡表示,螞蜂窩酒店預訂給OTA帶去的流量比OTA自身的流量高300%;窮游網COO蔡景暉表示,窮游網為Booking帶去的轉化率能達到8%到10%。

不過二者自身目前尚未盈利,陳罡預計螞蜂窩今年能夠實現收支平衡;有阿里巴巴投資的窮游網則表示不著急盈利。

移動端較有代表性的兩家——「在路上」以及「面包旅行」今年商業化的動作也很快。

在路上也有阿里巴巴的投資,原本打算為淘寶旅行的產品資源做一些精選及導流的工作,但是後來調整為自己直接對接供應商。在路上COO浦明輝表示他們仍然希望做交易的閉環,因此「淘在路上」這款銷售當地游產品的APP實際上是一個手機上的OTA。

面包旅行今年4月宣佈全資收購北京山水假日旅行社,其後推出自有品牌的自由行和半自由行產品,這種自成體系的模式也是一個嘗試的方向。

陳罡認為,2014年旅遊市場商品流通方式、供求關係已經發生變化,用戶需要個性化的產品,需要一站式的服務,旅遊社區要轉變為消費入口,完成消費決策。

2.以結構化數據為優勢是一個美麗的願望

旅遊社區最大的優勢是有UGC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如何有效利用並不容易。在採訪中,他們都表示自己有結構化數據,即能夠從海量的、雜亂的遊記中提煉出POI(point of interest),例如用戶喜歡去哪些景點、對某家酒店的評價如何等,這些提煉出來的POI不僅可以為其他到此地旅遊的用戶提供幫助,還使得社區自身可以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精準的產品。

可是一位旅遊圈人士接受採訪時很不客氣地評價稱,沒有哪家做到了真正的結構化數據。

從PC時代成長起來的窮游和螞蜂窩勝在UGC內容更多,陳罡認為,結構化數據第一要求有海量的UGC內容,第二要求有很強的語義分析技術、搜索技術。但是他們的痛苦在於,早期的UGC內容都是非結構化的,投入時間和人力重新數理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反而是從移動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在路上和面包旅行,得益於手機天然具有的地點、時間等屬性,較為輕鬆地獲得了不少結構化數據,但他們的不足之處在於以圖片為主的遊記不夠詳細,有效的點評較少。

也就是說,旅遊社區們都希望借助結構化數據,將原有的遊記攻略內容與現在的產品交易結合,走出一條不同於OTA的道路,但是這條路並沒有那麼容易。

3.注意巨頭的垂涎之口

最後來看看另一種可能——被大公司投資或者收購。這當時不是憑空猜測,蟬遊記已經成為攜程旗下一員,螞蜂窩不久前也被傳言或被攜程收購,雖然這個消息被陳罡否認了,但是攜程對旅遊攻略社區期待很高卻是事實,再收購一家不無可能。

今年一季度的攜程財報會議上,旅遊攻略社區被作為新業務之一被攜程CEO梁建章提及。馮衛華領導的攜程攻略社區事業部是按照攜程內部「二次創業」思路成立的第一個獨立事業部,正是馮衛華不久前表示仍有興趣收購其他旅遊攻略網站。

除了攜程,百度、去哪兒等公司也在做自己的旅遊攻略社區。一位不具名的OTA從業人士認為,旅遊社區不僅可以帶來流量和訂單,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大數據反過來做產品,旅遊信息及產品的一站式服務,以及用戶的點評互動,都是OTA所重視的。

浦明輝直言,大公司做旅遊攻略社區最大的不足之處,其一是該項目在內部可能得不到重視,其二是給用戶塑造的品牌認同感不夠,因此收購是很好的方式,巨頭在尋找機會,旅遊社區被投資併購可能性是有的。

上述OTA從業人士認為,獨立的旅遊社區的商業化轉型會越來越向OTA方向發展,可能會失去原來社區的本質,而且必然會面臨巨頭的競爭,所以「趁早抱大腿是有好處的」。

究竟最終誰要牽誰的手,誰要跟誰在一起?陳罡在採訪結束時評價稱,2014年是在線旅遊的分水嶺,更多的個性化旅遊產品會出現,投資大戲才剛剛開始。

來源:搜狐IT
作者:張睿

同步推11億“賣身”:蔡文勝也有“心結”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9/146502.html

i黑馬:飛魚科技、同步推兩家公司成功的背後都離不開蔡文勝的資金支持。最近福建互聯網圈可謂是熱鬧非凡。僅一個月前,本地遊戲企業飛魚科技遞交IPO申請,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昨天(8日)同城兄弟同步推又擬10.7億元“賣身”臺灣樂升
 
\昨天晚間,同步推創始人熊俊發布公開信,稱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溝通,昨日同步網絡和樂升在臺北簽署正式的協議,待相關機構審查通過後,同步網絡將成樂升集團的一份子。
 
熊俊說,這次同步推與樂升包括Tiny Piece合作,是希望能夠透過三方各自的優勢,資源整合,提高同步在應用分發和遊戲聯運上的能力,拓展海外市場,競逐全球移動互聯網市場。
 
“所以,這不會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征程的開始。”按照計劃,同步推將在臺北設立新的研發中心,在矽谷、北京和福州設立分支機構,為後續的發展提供助力。
 
熊俊在公開信還特別感謝同步推投資人創新工場和蔡文勝,稱“他們一路無私的幫助和支持為同步能夠走到今天保駕護航,他們是我見過最好的投資人。”
 
實際上,此番同步推“賣身”背後,熊俊最該感謝的人應該是福建互聯網幫的“帶頭大哥”、知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正是“大哥”兼老鄉的蔡文勝等一路支持,讓熊俊一路走到今天。
 
“大哥”直率:隔天百萬到賬
 
熊俊是互聯網圈知名的創業者,早年曾研發出91助手。2009年時,熊俊還是網龍的移動產品負責人,加盟網龍後過上了典型“IT宅男”的生活:一心只為產品狂,兩耳不聞窗外事。
 
也是在那個時間,還供職網龍的熊俊去北京出差,順道拜訪了剛剛成立幾個月的創新工場。創業邦曾報道,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複(微博)對當時的熊俊說,“你有沒有興趣自己出來做點事?”
 
也正是這番交談打動了熊俊,不過,熊俊並不太喜歡北京,認為北京太浮躁,這樣的環境不太適合創業環境,其更喜歡福建的創業環境。
 
當時創新工場采用的是孵化器模式,沒有一個外地項目。熊俊回到福州之後,李開複給他打來電話,並給他介紹了蔡文勝,從認識到資金到帳,這位站長之王只用了不到24個小時。
 
以至於熊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卡里一下多了上百萬資金,全部來自只見過一面的福建老鄉,熊俊自己連做什麽還沒想清楚,什麽協議也沒簽,這位“大哥”就把錢打過來了。
 
這位“大哥”對福建“小弟”很關照,幾年前,其在廈門靠近鼓浪嶼的園區建築里買了一座連體式辦公樓,將其投資的4399、美圖秀秀、冷笑話精選及同步網絡等公司都集中於此。
 
實際上,無論是熊俊、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微博)及飛魚CEO姚劍軍(微博)、“冷笑話精選”創始人伊光旭、無一不是福建人,且都是80後,很多人學歷並不高,但“大哥”對他們很偏好。
 
在同步推“賣身”當天,“大哥”蔡文勝也體現出對熊俊一如既然的支持。“大哥”還在勉勵“小弟”:91助手與同步推應該只是熊俊的階段性成果,熊俊未來的發展空間是無限可能。
 
大哥“心結”:缺家夠分量的公司
 
蔡文勝早已身家上億,其早年曾單槍匹馬,搶得十多萬個互聯網域名,總估值超過1億美元;他高中沒畢業,英文相當爛,卻把網站賣給Google,還成為眾多VC的座上賓。
蔡文勝另一厲害之處在於,當年遺憾沒收購成功hao123,但hao123創始人李興平(微博)對用戶的理解和對產品的敏感度讓其相當“崇拜”,於是“大哥”緊貼李興平並獲得成功。
 
2004年下半年,蔡文勝與李興平悄悄合作,做小遊戲網站4399。2008年,網頁遊戲市場開始爆發,4399開始引入網頁遊戲,憑借以往累計的人氣,4399迅速開始贏利。
當時曾有大公司和投資商找上門希望買4399,蔡文勝與李興平商量決定不賣。2009年,兩人在廣州成立團隊,正式將4399商業化運營。4399一度有望做大,蔡文勝對此寄予希望。
 
曾有文章說,李彥宏、馬雲(微博)等人的成功可以總結,但卻無法複制。對多數普通創業者來說,蔡文勝對產品理解,對用戶把握,對機會判斷,包括其賺錢思維方法,才具有極強可實踐性。
 
2007年在賣掉265後,“大哥”蔡文勝已在江湖奠定自身地位。近年來,隨著飛魚科技沖刺IPO、同步推擬10.7億元“賣身”,蔡文勝當初的“耕耘”進入到收獲期。
 
不過,蔡文勝在收獲財富的同時,也有很大心結,其偏好的草根創業者在企業發展後期,會面臨管理和財務的短板,面臨發展瓶頸的問題。
 
最讓蔡文勝遺憾的是,其投資互聯網企業無數,類似暴風音影、4399、美圖秀秀、同步推,卻始終無一家公司像小米、360一樣,能夠快速崛起,讓自己像雷軍(微博)、周鴻祎(微博)一樣笑傲江湖。
 
這也是很多互聯網“大佬”的心願,擁有再多的財富,投資再多的公司,也不如自己“下海”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百億公司。雷軍、周鴻祎等人無不如此,並為此拼命奮鬥。
 
蔡文勝何嘗不是。其曾將喜歡寄托到4399,這些年又寄托到了美圖公司。曾表示要靜下來專心做些事的蔡文勝在2013年高調複出,並高調做了一場類似小米的美圖手機發布秀。
 
如今蔡文勝的夢想還在奮鬥。或許更應該以蔡文勝勉勵熊俊的話結束:投資同步推與飛魚科技的成功應該只是蔡文勝的階段性成果,蔡文勝的未來發展空間存在無限可能。

傳56網1290萬美元賣身搜狐 知情人稱基本屬實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1/147014.html

i黑馬:10月21日消息,微博大號@互聯網的那點事通過微博爆料稱,56網1290萬美元賣身給搜狐。目前,56網、人人網、 搜狐官方均未給出回複,i黑馬向相關知情人士求證,對方表示消息基本屬實。據稱,內部員工已經開始找後路。

\資料顯示,56網成立於2005年,自成立至今一直堅持視頻分享的定位,在版權視頻競爭白熱化的階段仍然堅持UGC和PGC的戰略。56網自創辦以來曾先後獲得海納亞洲、紅杉資本、迪斯尼旗下思偉創投的投資。2011年10月,人人公司以8000萬美元全資收購56網,但被人人網收購之後,56 網在發展上並沒有取得明顯突破。56網56.com曾是中國視頻行業的佼佼者,與優酷、土豆等並駕齊驅,但是近幾年來,56網開始走下坡路,在網站內容競爭上遠遠不低愛奇藝、樂視等後來者,逐漸被用戶拋棄。

據消息人士透露,56網今年一直在尋求賣身。56網將出售給芒果TV,雙方確實有過接觸,但最終沒有談攏。

56網除了UGC和PGC的業務外,還於2010年上線了真人秀場直播平臺我秀。據人人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我秀業務的營收為34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5.0%。據了解,我秀業務從去年開始就已經獨立運營,近期已經正式從56網分拆出去,對於收購是否包含這部分業務,目前尚不得而知。


拉手賣身 那些團購玩家今何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24.html

i黑馬:2014年10月19號,擁有宏圖三胞、南京新百兩家上市公司的三胞集團宣布,已簽約收購拉手網,價格不詳。拉手網曾是首家在美國啟動IPO的中國團購網站,其估值曾高達11億美元。
 
\這不禁讓i黑馬一聲嘆息,落敗的鳳凰不如雞啊,曾經如日中天、中國團購市場第一名的拉手網,被一家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企業買下,價格估計不忍直視。
 
I黑馬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曾經風雲一時的團購玩家今天都去哪里了:
 
糯米網:高價賣身百度,創始人跳槽LinkeIn做職業經理人
 
糯米網於2010年6月上線,由千橡副總裁沈博陽負責運營,其首先立足於北京,之後再向其他城市拓展,定位於本地生活精品指南。2013年8月,百度宣布向糯米網戰略投資1.6億美元,獲得59%股份,成糯米第一大股東,該項交易於2013年10月底完成;

2013年年底,原糯米網CEO沈博陽離職,出任LinkeIn中國區總裁,百度技術副總裁劉駿接任糯米網CEO。2014年1月,百度宣布全資收購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網股份,成為糯米網的單一全資大股東;3月6日起,糯米網品牌正式更名為百度糯米。百度糯米成為百度O2O布局的重要部分,也算是有個好歸宿了。但作為團購的剩者,作為僅次於美團和大眾點評團的玩家,糯米值這個價。對比拉手和滿座網的賣身條件,糯米好太多了。

 
滿座網:僅近千萬美元賤賣給蘇寧,值不回當年的投資的錢
 
滿座網上線時間為2010年1月,是中國第一家正式上線的團購網站。並在3月18號推出一日多團的銷售模式。滿座網創始人馮曉海,曾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社區愛卡汽車網的創始人。2002年和另外兩個合夥人張京秋、陳昊芝創辦愛卡汽車網,從一個小小的論壇白手起家,通過汽車服務團購的活動迅速啟動,並在5年的時間內做到了國內互聯網汽車互動社區第一的位置,並於2007年被Cnet以1000萬美金收購,08年初離開創業6年的公司。當年9月,馮曉海宣布,滿座網已獲得美國矽谷頂級投資機構KBCB在中國的凱鵬華盈千萬美元的融資。
 
2014年1月27日,蘇寧雲商宣布100%收購團購網站滿座網,並整合為蘇寧本地生活事業部,收購額為“近千萬美元”。馮曉海繼續留在蘇寧雲商的體系征戰O2O。
 
窩窩團:賣身營銷狂人徐茂棟沖刺上市未果,活著
 
創立於2010年3月15日的窩窩團在當年被徐茂棟收購。
 
徐茂棟,百分通聯創始人,窩窩團董事長兼CEO,1968年出生於山東,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曾就讀清華大學EMBA。1994年創立山東齊魯超市。2000年創立凱威點告,該公司於2006年被分眾並購。2006年擔任分眾控股(NASDAQE,FMCN)高級執行副總裁。2008年創立百分通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窩窩團被徐茂棟收購後,想采取給點股權、給點現金的模式迅速聚集全國各地的團購站,攢出一個團購巨無霸搶先上市,未果(具體文章請參見《創業家》雜誌文章《窩窩團大躍進》),後來轉向做O2O營銷,因為其營銷能力較強,2012年號稱是實現盈利的唯一一家團購網站。現在窩窩團只能說還活著。
 
新高鵬(F團):在騰訊做電商沒前途,創始人再次創業做微信電影票
 
一度高舉高打的高朋網早就被幹掉了,後來與F團合並,《創業家》還一度對合並過程進行過報道《新高鵬整合記》。想不到的是,當時以勝利者的姿態把高鵬和拍拍團購給收購了的F團創始人林寧也跑了,現在正在做一個在線電影票平臺,叫微信電影票,據說開局還不錯。這也難怪,命不好。原來被寄予厚望的騰訊電商控股都被整體幹掉了,旗下業務陸續被拆解:易迅、拍拍被並入京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還不如出來再幹一攤。
 
嘀嗒團:關閉團購業務 探索新業務
 
嘀嗒團由宋中傑於2010年7月創建嘀嗒團。很快開通338個城市,發展了30個精選城市分站,交易量穩居全國前五。
 
宋中傑系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中歐工商管理學院/HP EMBA Program。在中國IT和互聯網從業21年之久。
 
他曾服務中國惠普11年,歷任中國惠普副總裁兼軟件部總經理,服務銷售部總經理,制造業行業總經理,全球客戶部總經理等。後出任普元軟件COO,負責普元早期市場開拓,項目實施,團隊建設等。曾任Google中國銷售總經理,建立大中國代理商渠道,三年代理商渠道收入從零到09年的140m$,近中國收入一半;扭轉大客戶部連續三個季度完成任務。
 
2006年,宋中傑加入谷歌中國,是谷歌中國本地唯一的總監級商務高管,他一手打造了谷歌代理商渠道,成績斐然,被業界稱為“谷歌渠道之父”。宋中傑先後領導過大中華區渠道銷售部,中國區大客戶銷售部和進出口業務部,是谷歌中國銷售業務的主要推手。2010年4月,宋中傑加盟愛幫網,就任愛幫網總裁。
 
嘀嗒團曾推出開放平臺戰略,對接58團購、京東、當當等平臺,但未能挽救頹勢,2014年3月4日,嘀嗒團宣布關閉旗下團購業務,將探索全新業務。
 
團寶網:倒閉,創始人被遺忘於江湖
 
具體故事請參見《創業家》雜誌之前的封面專題《生死團寶》
 
24券:關閉,落下一地雞毛
 
24券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一度排名全國前十。24券創始人杜一楠,是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2013年1月,24券創始人兼CEO杜一楠表示,24券自10月停業之後,因與投資方的談判失敗,目前已經將公司徹底關閉,未來24券不會恢複業務。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