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雷軍再談“飛豬理論”: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2/149949.html

黑馬說:雷軍所說的“做風口上的豬”已經廣為流傳,因此有一些人認為他是機會主義者。在最新一次的“潘談會”上,雷軍解開了這個誤解,重申了小米堅持做一個“less is more ”的公司。同時,他還對著名的“飛豬理論”做了進一步闡述: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小米創始人雷軍

文 | i黑馬  劉惜墨
編輯 | 王冀


小米的創業初衷是改良國貨
 
說實話,我認為正常的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了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隨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困難、困惑、別人的不理解、或者別人的看不起。其實真正能走向成功巔峰的人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所以我一直在想,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呢?那就是信念。沒有信念,是沒辦法支撐每天高強度的工作的。在這里,我願意跟大家分享的是什麽呢?是我為什麽願意喝碗小米粥,願意繼續鬧革命,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想做出一點事情來。
 
其實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改變大家對國貨的看法。所有人都覺得國產的產品不好,廉價,其實這不怪大家,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做得的確不夠好。五年前我就想改變中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想改變世界上每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我相信小米過去的五年應該已經影響了很多國產的產品,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大家會越來越對國貨豎起大拇指,這就是我希望能夠推動的新國貨運動。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小米手機離蘋果還有差距。這個我承認,但是我相信,我們越來越多的產品已經說服了大家。我覺得中國人是能夠做出好產品的,我們做的產品也越來越精致。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我們也會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踐行諾言,讓更多的中國人對國貨豎起大拇指。


less is more :小米的核心只有手機、電視、智能家居
 
(觀眾問:小米未來在智能家電領域有什麽樣的想法?在智能家電這個領域,創業者有哪些機會?)
 
我覺得很多人對小米有一些誤解。五前年我辦小米的時候,汲取了我以前創業很重要的教訓,就是less is more,少就是多的原則,就是盡量少做事情。大家可能覺得小米什麽都做,這是天大的誤解。小米的核心業務主要是三塊:手機、電視和智能家居。為了實施智能家居的策略,小米已經投資和正在投資超過了50家智能硬件公司,這是由一個生態鏈構成的,小米只是平臺公司,你可以理解成孵化器,在這個上面已經孵化了大概50家公司。
 
這些公司有的用小米的品牌,有的不是小米的品牌。它們用小米品牌的原則是能給小米品牌加分,這個產品首先我要滿意,所以(我們的)空氣凈化器用了小米的品牌,今年1月發布後,3月銷售量就突破了10萬臺,占了市場20%的份額。
 
我們還在孵化智能硬件的各種產品。如果讓我給點建議的話,我覺得其實用小米模式做智能家居,空間和機會還是非常之大。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你要竭盡全力把產品做好,提高運作效率以後,降低零售價,就是做爆品模式和性價比模式,機會還是蠻大的。
 
未來創業者的巨大的機會是五年前小米提出要做“鐵人三項”。很多人覺得小米可能是手機公司,其實換兩個側面來看,小米是中國第三大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公司。小米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做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可能要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創業公司來支撐。
 
小米有自己的投資部門,我們有基金幫助大家在小米生態鏈里成長,包括我們孵化的這些企業,。在過去兩到三年,也有幾家公司的估值超過了10億美金。所以如果你做的事情跟小米的生態鏈有關系的話,可以尋求我們的投資、幫助,我相信這會提速各個創業公司的發展。

 
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李克強總理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麽是不是大家都一陣風地來創業。“飛豬理論”是我提的,最近也成了被批駁的焦點,說我是機會主義者。可能大家對我講這句話的背景不了解,今天終於有機會解釋。
 
首先,任何人在任何的領域成功都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苦練。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飛豬,那真的是機會主義者,沒有任何一個成功者不經過一萬小時的苦練能夠成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飛的那些豬,他們都不只練了一萬個小時,可能練了十萬個小時以上,這就是大家被忽略的前提。
 
如果你是大學一年級,我建議你首先把英文學好。我真的覺得很遺憾,因為我的英文水平比較差,搞得我的母校因此蒙羞,我還是我們武漢大學的傑出校友。我看網友評論,說我們武漢大學的英語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其實只有我一個人英語比較差,其他武漢大學的校友英文很好。所以在你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定要練好基本功,等各位像我這麽大年齡再學英文可能有點難,當然我還是在勤學苦練的。
 
其次,飛豬最最關鍵問題是:不能只顧埋頭苦幹,不去擡頭看路。應該花足夠的時間研究風向,研究風口,這樣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這里我要跟大家說明的是,我1989年開始創業,到今天幹了25年。作為一個經歷了好幾次大潮的創業者來說,我認為風口是成功的關鍵。在上一撥互聯網風口來的時候,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卻眼睜睜看著機會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當時我做的金山軟件本質上是傳統企業,可是互聯網與軟件行業如此接近,人才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在那樣的壓力下,互聯網首先顛覆的是軟件業,其次顛覆的是媒體業。
 
作為互聯網的被顛覆者,我用了長達10年的時間在思考什麽是互聯網。互聯網絕非大家所想的那麽容易,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方法論,一種價值觀,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關於互聯網的理論。
\註:本文根據雷軍6月2日在潘談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潘石屹:觀察過近30年成功的企業家後,我做的5點思考

潘石屹 潘石屹

潘石屹:觀察過近30年成功的企業家後,我做的5點思考

喜歡觀察,並用力思考。

本文系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原素材參考華西都市報、新浪科技、福布斯中文網、潘石屹博客。

1、第一個思考:創始人分兩種

在商場打拼這麽多年,我看過許多人,也經歷過許多事。我認為創業者分為兩類:

第一類創業者是生意人

通常,他們嗅覺非常敏感,市場上什麽地方有錢,什麽地方可以賺到錢,他們就順著什麽地方走。中國絕大多數的小商小販都具備這樣一個能力。這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一個的小商小販組織起來,就能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機制,讓整個資源及物流都能夠被合理地利用起來。

第二類創業者則是能夠在到金錢氣息的基礎上,懷抱一個較高的理想,即「我要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

聽起來,「創造價值」對商人或企業家來說有點虛。不過其實創業者提供好的服務和好的產品就是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他們往往把做出精益求精的產品作為人生中最大的追求,並且對產品的關註超過了利潤。

比如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並沒有想要賺大錢,而是將所有的關註點都放到了產品上,直到他臨終前還在琢磨產品該怎麽做。正是喬布斯的這種執念,才讓蘋果的一系列產品為客戶帶來了美的體驗和享受。

另外,我覺得這種創業者身上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總是試圖尋找到市場運作背後的邏輯,因為如果尋找不到市場運作背後的邏輯,他們便會慌亂。

2、第二個思考:合夥人

說完創始人,接下來我也想談談如何與合夥人相處的問題。我發現合夥人之間的不信任是許多創業者在創業時面臨的最大困難。

 1)與朋友一起創業,最重要的是信任

比如,當初我跟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五個朋友一起創業時,我們沒有會計、出納,更沒有審計,於是他們五個便把所有的錢都交給我管。在我們一起創業的4、5年的時間里,我沒有多占過1分錢,哪怕是多出一張出租車票都沒有私自報銷。

我講自己這個故事是想說,在創業的過程中,合夥人之間的信賴特別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也許,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慧程度不同,不過「信任」是把大家聯合在一起的前提,沒有了「信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團結和良好的合作。

我看過很多失敗的項目,他們失敗通常不是因為項目本身有問題,也不是因為發展方向有問題,而是因為合夥人之間不夠信任,錢分得不均勻,這實際上跟人性的自私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閱歷和經驗豐富的人,常常自己吃過很多虧,或者看到別人吃了很多虧,於是就很容易變得不相信別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吃虧上當,這在做事情中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你只看到吃虧上當,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就容易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便失去了信任帶給你的力量。如果你防範別人,別人就會防範你,這樣你就會把精力和聰明才智浪費到相互猜疑上去我覺得在當今社會要想做成事情,一定要將胸懷敞開,相信別人,有時甚至要相信欺騙過你的人,這將給你帶來巨大的力量。

《悲慘世界》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監獄釋放出來的冉阿讓在主教家里住,有天晚上他偷走了主教家的銀餐具,後被警察抓住並帶回到主教家。

主教對他說:「你為什麽不跟他們說這是我送給你的?還有我送給你的蠟燭臺你忘記帶走了。」這段話讓我大受觸動,正是這種充分且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愛,讓一個罪犯一步步轉化成對社會有用且有愛心的人。

2)夫妻一同創業,要正確看待分歧

當年,我和我的妻子張欣一起創業時,條件特別艱苦。不光是外部環境,我跟她之間的關系也特別艱難。那時,我們討論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是我說的她不聽,她說的我也不聽;在辦公室里相互不聽取對方意見,回家了也不聽對方意見。最後沒辦法,我們只好分開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期間,我和張欣都開始反省。我覺得我們兩個之間主要是因為各自的背景不同:她是在國外受的教育,曾在華爾街工作;而我則是從甘肅農村來的。因此,我們兩個人其實是兩個極端,一起處事就很容易發生矛盾。

其實我們倆誰也離不開誰,於是我們又走到了一起。後來,我們在一起創業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我們認為的缺點正好成為了合作的優點。比如,她對西方國家十分了解,而我卻不甚了解;我對中國情況熟悉,她對中國情況的了解程度遠不如我。

所以,夫妻或合作夥伴一起創業,能力及性格存在差異和互補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她會的東西你會,她不會的東西你也不會,這樣就把事情耽誤了。從我們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的家庭越來越好,公司也越辦越好並成功上市。

3、第三個思考:商業模式要實現盈利

現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優秀的互聯網創業者也獲得了成功。我一直在向互聯網企業學習,還曾給自己定下一個任務:每個月要拜訪10家互聯網企業。

然而在拜訪的時候,我卻有些擔心,因為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不關註具體的盈利問題。比如,我之前在拜訪一家互聯網企業時,問他們業績怎麽樣,他們給我的回答是「快盈利了」。 

而且,我在看了大概100多家互聯網企業後發現,80%的企業只是在圍繞著一個概念空空轉。我認為,互聯網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是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作為一個傳統企業家,我想給新興企業家一點建議:只要你是一個企業家,只要你正在創業,就應該盈利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沒有盈利能力,說明你這個商業模式可能是錯的

我覺得看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三個關鍵的衡量標準:第一是看能不能讓成本降低;第二是看能不能讓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是看能不能讓閑置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除此之外,我覺得創業者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不能僅局限於一個企業,還應該有歷史的角度和社會的視角,這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才有可能將其解開。

4、第四個思考:理念力量

在我自己做企業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近三十年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都有哪些特質。我發現,成功的創業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並用這套理念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貫徹每一件事。在這里,我也想說說自己的體會:

1)簡單

做事要力求簡單。繁雜會讓我們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繁雜一方面是來自我們舊的習慣、舊的規則、舊的禮儀,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我們賣弄知識、賣弄技能。通常,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很容易,比如多余的裝飾、多余的構建、多余的想法、多余的語言都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向上的民族總是簡單、大氣的;一個處於衰敗的民族,從建築、家居、服裝、裝飾到語言表現出來的多是繁雜和多余。所以,把簡單作為自己的世界觀,作為自己做事情的指導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往往能在簡單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力量。

2)透明

通常,當你需要隱藏一個秘密時,需要制造一股更大的力量把這個秘密遮蓋住。但紙永遠包不住火,壞事遲早會暴露,所以要想得到最大的安全,就需要透明。

比如,我曾接觸過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他每到一個城市投資開發,都要認識當地領導,與當地領導吃頓飯,這樣他才會覺得踏實、安全,否則心總是懸著的,要麽不敢輕易投資,要麽投資了也不放心。殊不知,最大的安全感源自於把我們放到陽光下,而不是在黑暗中。如果你放棄了陽光和透明帶給自己的力量,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把事情做成功;即便你能夠取得一些小成功,也只是暫時的。

3)講道德,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道德是一種約束,是做人的底線和原則。如果違背了道德和做人原則,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成功的。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壞人一定會占便宜,占上風,那整個世界將會越變越壞。這些沒有道德的人,實際上或遲或早都得到了懲罰。我們村子里有一句話叫“種瓜種瓜,種豆得豆”,翻譯過來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偉大的創業者都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我覺得,創業者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是先把業創好,盡量把投資人投給你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合理的地方,生產出良好的產品和服務,給社會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第二步是當創業比較成功了,公司辦大了,這時就需要更多地關註教育、環境等社會問題。

5、第五個思考:成功的規律

除了理念的力量,我還發現成功的創業者背後都遵循了三條規律:第一條是摩爾定律;第二條是通貨膨脹;第三條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1)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指成本不斷降低。從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現在為止,每隔 18 個月的時間,集成電路芯片的集成度翻一番,這意味著成本差不多降低50%。如果沒有摩爾定律,手機設備可能要占滿一個屋子,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互聯網和計算機芯片行業。

2)通貨膨脹

比如,過去最受益的開發商通常的做法是:借很多錢,囤很多地。囤完地後房價持續上漲。很多開發商負債率117%、120%,天天吃了上頓沒下頓,但過幾年後他們都發展得非常好。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土地價格飛漲,讓這些冒險的開發商賺了很多錢。

3)中國城市化進程

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類遷徙活動需要幾億人從鄉下搬到城里去,這個規律主要發生在中國,只有中國目前存在這樣的機會,這讓我們的經濟、社會、市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是創業的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因為舊的行業、傳統行業在土崩瓦解,新的經濟、市場秩序在重新建立,市場上風險投資資金量非常大。這是兩個秩序轉換的時點,出現一批有知識、有意願創業的人,後面又有人出錢,所以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期,創業者們要抓住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

潘石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1

潘石屹:觀察過近30年成功的企業家後,我做的5點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22/160982.shtml

潘石屹:觀察過近30年成功的企業家後,我做的5點思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潘石屹:觀察過近30年成功的企業家後,我做的5點思考

喜歡觀察,並用力思考。

*本文系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原素材參考華西都市報、新浪科技、福布斯中文網、潘石屹博客。

1、第一個思考:創始人分兩種

在商場打拼這麽多年,我看過許多人,也經歷過許多事。我認為創業者分為兩類:

第一類創業者是生意人。

通常,他們嗅覺非常敏感,市場上什麽地方有錢,什麽地方可以賺到錢,他們就順著什麽地方走。中國絕大多數的小商小販都具備這樣一個能力。這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一個的小商小販組織起來,就能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機制,讓整個資源及物流都能夠被合理地利用起來。

第二類創業者則是能夠在聞到金錢氣息的基礎上,懷抱一個較高的理想,即「我要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

聽起來,「創造價值」對商人或企業家來說有點虛。不過其實創業者提供好的服務和好的產品就是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他們往往把做出精益求精的產品作為人生中最大的追求,並且對產品的關註超過了利潤。

比如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並沒有想要賺大錢,而是將所有的關註點都放到了產品上,直到他臨終前還在琢磨產品該怎麽做。正是喬布斯的這種執念,才讓蘋果的一系列產品為客戶帶來了美的體驗和享受。

另外,我覺得這種創業者身上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總是試圖尋找到市場運作背後的邏輯,因為如果尋找不到市場運作背後的邏輯,他們便會慌亂。

2、第二個思考:合夥人

說完創始人,接下來我也想談談如何與合夥人相處的問題。我發現合夥人之間的不信任是許多創業者在創業時面臨的最大困難。

 1)與朋友一起創業,最重要的是信任。

比如,當初我跟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五個朋友一起創業時,我們沒有會計、出納,更沒有審計,於是他們五個便把所有的錢都交給我管。在我們一起創業的4、5年的時間里,我沒有多占過1分錢,哪怕是多出一張出租車票都沒有私自報銷。

我講自己這個故事是想說,在創業的過程中,合夥人之間的信賴特別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情。也許,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智慧程度不同,不過「信任」是把大家聯合在一起的前提,沒有了「信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團結和良好的合作。

我看過很多失敗的項目,他們失敗通常不是因為項目本身有問題,也不是因為發展方向有問題,而是因為合夥人之間不夠信任,錢分得不均勻,這實際上跟人性的自私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閱歷和經驗豐富的人,常常自己吃過很多虧,或者看到別人吃了很多虧,於是就很容易變得不相信別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吃虧上當,這在做事情中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你只看到吃虧上當,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就容易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便失去了信任帶給你的力量。如果你防範別人,別人就會防範你,這樣你就會把精力和聰明才智浪費到相互猜疑上去。我覺得在當今社會要想做成事情,一定要將胸懷敞開,相信別人,有時甚至要相信欺騙過你的人,這將給你帶來巨大的力量。

《悲慘世界》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監獄釋放出來的冉阿讓在主教家里住,有天晚上他偷走了主教家的銀餐具,後被警察抓住並帶回到主教家。

主教對他說:「你為什麽不跟他們說這是我送給你的?還有我送給你的蠟燭臺你忘記帶走了。」這段話讓我大受觸動,正是這種充分且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愛,讓一個罪犯一步步轉化成對社會有用且有愛心的人。

2)夫妻一同創業,要正確看待分歧。

當年,我和我的妻子張欣一起創業時,條件特別艱苦。不光是外部環境,我跟她之間的關系也特別艱難。那時,我們討論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是我說的她不聽,她說的我也不聽;在辦公室里相互不聽取對方意見,回家了也不聽對方意見。最後沒辦法,我們只好分開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期間,我和張欣都開始反省。我覺得我們兩個之間主要是因為各自的背景不同:她是在國外受的教育,曾在華爾街工作;而我則是從甘肅農村來的。因此,我們兩個人其實是兩個極端,一起處事就很容易發生矛盾。

其實我們倆誰也離不開誰,於是我們又走到了一起。後來,我們在一起創業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我們認為的缺點正好成為了合作的優點。比如,她對西方國家十分了解,而我卻不甚了解;我對中國情況熟悉,她對中國情況的了解程度遠不如我。

所以,夫妻或合作夥伴一起創業,能力及性格存在差異和互補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她會的東西你會,她不會的東西你也不會,這樣就把事情耽誤了。從我們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的家庭越來越好,公司也越辦越好並成功上市。

3、第三個思考:商業模式要實現盈利

現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優秀的互聯網創業者也獲得了成功。我一直在向互聯網企業學習,還曾給自己定下一個任務:每個月要拜訪10家互聯網企業。

然而在拜訪的時候,我卻有些擔心,因為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不關註具體的盈利問題。比如,我之前在拜訪一家互聯網企業時,問他們業績怎麽樣,他們給我的回答是「快盈利了」。 

而且,我在看了大概100多家互聯網企業後發現,80%的企業只是在圍繞著一個概念空空轉。我認為,互聯網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技術,但是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作為一個傳統企業家,我想給新興企業家一點建議:只要你是一個企業家,只要你正在創業,就應該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沒有盈利能力,說明你這個商業模式可能是錯的。

我覺得看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有三個關鍵的衡量標準:第一是看能不能讓成本降低;第二是看能不能讓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三是看能不能讓閑置的資源被充分利用起來。

除此之外,我覺得創業者觀察問題的角度不能太窄,不能僅局限於一個企業,還應該有歷史的角度和社會的視角,這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才有可能將其解開。

4、第四個思考:理念的力量

在我自己做企業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近三十年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都有哪些特質。我發現,成功的創業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並用這套理念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貫徹每一件事。在這里,我也想說說自己的體會:

1)簡單。

做事要力求簡單。繁雜會讓我們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繁雜一方面是來自我們舊的習慣、舊的規則、舊的禮儀,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我們賣弄知識、賣弄技能。通常,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很容易,比如多余的裝飾、多余的構建、多余的想法、多余的語言都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向上的民族總是簡單、大氣的;一個處於衰敗的民族,從建築、家居、服裝、裝飾到語言表現出來的多是繁雜和多余。所以,把簡單作為自己的世界觀,作為自己做事情的指導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往往能在簡單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力量。

2)透明。

通常,當你需要隱藏一個秘密時,需要制造一股更大的力量把這個秘密遮蓋住。但紙永遠包不住火,壞事遲早會暴露,所以要想得到最大的安全,就需要透明。

比如,我曾接觸過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他每到一個城市投資開發,都要認識當地領導,與當地領導吃頓飯,這樣他才會覺得踏實、安全,否則心總是懸著的,要麽不敢輕易投資,要麽投資了也不放心。殊不知,最大的安全感源自於把我們放到陽光下,而不是在黑暗中。如果你放棄了陽光和透明帶給自己的力量,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把事情做成功;即便你能夠取得一些小成功,也只是暫時的。

3)講道德,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道德是一種約束,是做人的底線和原則。如果違背了道德和做人原則,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成功的。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壞人一定會占便宜,占上風,那整個世界將會越變越壞。這些沒有道德的人,實際上或遲或早都得到了懲罰。我們村子里有一句話叫“種瓜種瓜,種豆得豆”,翻譯過來就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偉大的創業者都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我覺得,創業者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是先把業創好,盡量把投資人投給你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合理的地方,生產出良好的產品和服務,給社會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第二步是當創業比較成功了,公司辦大了,這時就需要更多地關註教育、環境等社會問題。

5、第五個思考:成功的規律

除了理念的力量,我還發現成功的創業者背後都遵循了三條規律:第一條是摩爾定律;第二條是通貨膨脹;第三條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1)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指成本不斷降低。從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現在為止,每隔 18 個月的時間,集成電路芯片的集成度翻一番,這意味著成本差不多降低50%。如果沒有摩爾定律,手機設備可能要占滿一個屋子,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互聯網和計算機芯片行業。

2)通貨膨脹。

比如,過去最受益的開發商通常的做法是:借很多錢,囤很多地。囤完地後房價持續上漲。很多開發商負債率117%、120%,天天吃了上頓沒下頓,但過幾年後他們都發展得非常好。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土地價格飛漲,讓這些冒險的開發商賺了很多錢。

3)中國城市化進程。

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類遷徙活動需要幾億人從鄉下搬到城里去,這個規律主要發生在中國,只有中國目前存在這樣的機會,這讓我們的經濟、社會、市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是創業的一個非常好的時代,因為舊的行業、傳統行業在土崩瓦解,新的經濟、市場秩序在重新建立,市場上風險投資資金量非常大。這是兩個秩序轉換的時點,出現一批有知識、有意願創業的人,後面又有人出錢,所以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期,創業者們要抓住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

潘石屹 方法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