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只花93天 奈及利亞就從疫區除名

2014-11-03  TCW  
 

 

十月二十日,當伊波拉染病數已突破九千人、其中將近一半死亡之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卻宣布,曾遭到伊波拉感染的兩個西非國家——奈及利亞及塞內加爾,正式從伊波拉疫區中除名。自去年底伊波拉疫情爆發以來,它們是首度脫離疫區的國家。

它們成立「闢謠小組」,並運用傳統療法、大量補充水分、緊迫盯人方式,一一化解危機。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成功控制伊波拉疫情,《國家地理雜誌》、路透都認為,連美國都該向這兩國學習,這恐怕也是「富國向窮國學習」的稀有案例。

奈及利亞:全民防堵疫情台灣醫師疫區觀察,小動作就能防疫

今年八月下旬,當人人都急著遠離非洲,卻有兩位台灣醫師羅一鈞、蔡懷德親赴非洲現場,在疫情爆發的高峰期,就在第一線觀察疫情控制和發展。對於奈及利亞可以率先從疫區除名,曾經深入奈國疫區、同時也是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的羅一鈞認為,奈及利亞在大方向及小細節上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做參考。

羅一鈞觀察到,在機場入關或進入公共場所,奈及利亞採取量額溫方式,取代量耳溫;人與人見面表示「歡迎」,傳統習俗是擁抱,現在也改為「碰袖子」。奈國利用有限的資源,宣導民眾避免擁抱和握手,也不生吃肉類,讓國際援助可以確實到位,不僅讓奈及利亞的死亡率低於四成,也成為率先脫離疫區的國家。

事實上,當初這兩國出現伊波拉時,不少專家都悲觀預測,可能會有成千上萬人死亡。奈及利亞總人口數逾一億七千萬,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商業中心拉哥斯(Lagos)聚集了二千一百萬人口,大部分住貧民區,衛生條件奇差。拉哥斯國際機場每天有上千人從各國進出,其中包括伊波拉疫情最嚴重的賴比瑞亞等國。

塞內加爾則是和幾內亞有長達兩百哩的邊界,後者也是伊波拉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病毒可由陸路直接入侵。此外,塞內加爾有將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只有六成城市居民可享用到較清潔的水。

第一線女醫師,用生命阻止病毒擴散

不論經濟或衛生條件,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都是伊波拉擴散的溫床,但這兩國最後都成功的控制疫情:奈及利亞只有二十起病例,八人死亡,死亡率低於賴比瑞亞及獅子山共和國等國家。塞內加爾只有一起病例,零死亡。它們是如何辦到的?

奈及利亞成功控制伊波拉疫情,要先從一個人說起。索約爾(Patrick Sawyer)是美國籍的賴比瑞亞財政部顧問,今年七月中,他搭機赴奈及利亞參加一場會議,但在登機前就非常不適。事後調查發現,索約爾的姊姊七月七日才死於伊波拉,索約爾曾和她接觸,早在登機之前,他就已被感染。

索約爾到奈及利亞下機後,就已虛脫,被送到當地醫院。醫護人員問他,是否曾和伊波拉患者接觸過?索約爾卻否認。由於當時伊波拉在賴比瑞亞已奪走超過一百人的性命,儘管索約爾否認,醫院仍對他做伊波拉測試。

測試結果呈陽性反應,索約爾就成為伊波拉在奈及利亞的「零號病人」。不過當醫護人員告知索約爾已感染伊波拉後,他卻拒絕合作。奈及利亞的醫療紀錄顯示,索約爾不但拔掉身上所有的針管,脫掉褲子對醫護人員撒尿、恐嚇對方,還拒絕醫院治療,打算向非洲一個宣揚奇蹟療法的牧師求助,他還透過賴比瑞亞大使向醫院施壓,要求離開醫院。

照顧索約爾的女醫生亞達德沃(Ameyo Stella Adadevoh),卻拒絕了這些政治壓力,堅持索約爾必須留下來。事後證明,正是亞達德沃的堅持,才未釀下大禍。

在確認索約爾染上伊波拉後,亞達德沃立刻通知奈及利亞衛生部官員,而當索約爾反抗治療時,亞達德沃和其同僚限制他的行動自由,亞達德沃和她十一個同仁也因此被傳染。

索約爾在七月二十四日死於伊波拉,亞達德沃則在不到一個月後去世,被封為「犧牲自己讓奈及利亞脫離伊波拉」的女英雄。

成立闢謠小組,架網站提供正確資訊

除了亞達德沃在第一線的堅持,才使索約爾沒把伊波拉傳播出去,奈及利亞其他各領域的人士,也開始自發性的合作。一些醫師也與資訊專家合作,設立網站,提供伊波拉相關的資訊。

台灣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在八月二十五日曾被派往奈及利亞,協助當地台胞防疫。據「泛科學」網站引述羅一鈞的話,當時奈及利亞政府成立了「伊波拉疫情應變中心」,底下有五個小組,其中有一個「闢謠小組」。因為當時關於伊波拉病毒的謠言滿天飛,闢謠小組的任務就是澄清這些謠言。

羅一鈞舉例,奈及利亞當地曾謠傳:「經科學證實」,在午夜十二點用鹽水洗澡,可預防伊波拉病毒。連大使館官員、還有醫生,都收到朋友提醒,「記得晚上要用鹽水洗澡」的簡訊或電話,鹽的價格因此還漲了三成。另外,還有「喝溫鹽水可治療伊波拉,」所以有人拚命喝,導致腎衰竭而死亡,結果是死於謠言的人數,恐怕比死於伊波拉的人還多。

嚴密追蹤病情,探訪率近百分之百

除了設闢謠小組安定人心,以免更多人誤信偏方外,奈及利亞也迅速調動其他資源來防治伊波拉。例如,世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在奈及利亞捐助成立一個治療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中心,就被用來當作伊波拉的臨時治療中心。此外,過去已有醫療團隊在監控小兒麻痺及拉薩熱,這些平時就已累積的醫療資源,都立刻轉用到治療伊波拉上。

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專家,也訓練了一百名奈及利亞醫師,負責追蹤所有可能染病者。奈及利亞的醫療單位對這八百九十四名可能染病者,共進行超過一萬八千次的面對面探訪,這些醫護人員一天探訪兩次,探訪率將近百分之百,利用緊迫盯人的方式追蹤病情,不讓疫情擴大。

支援性照護,補充水分降低死亡率

此外,由於沒有特效藥,對於已經染上伊波拉的患者,奈及利亞採取一些傳統療法,收到不錯的效果。

伊弓諾(Adaora Igonoh)是亞達德沃的同事,她在感染伊波拉後幸運的活了下來。她說,染病期間即使嘴巴及喉嚨痛,而且一直嘔吐,每天仍強迫自己喝至少五公升的各式液體,連續五到六天。「我只能告訴自己:不管味道好壞,妳都得喝下去。」

英國南曼徹斯特大學醫院的醫生馬達爾(Simon Mardel),是出血熱的權威,他認為,若能教導染病者如何正確的大量補充水分,同時避免服用可能會傷害病患的消炎藥,透過喝水、降低用藥的方式,可以讓伊波拉致死率降低一半。

即使在先進國家,目前對患者補充水分及支援性照護,仍是治療伊波拉的方法。據美聯社引述的說法,醫生發現在某些伊波拉案例中,光是對病人適當補充水分,就足以拯救他們的性命。

至於另一個脫離疫區的塞內加爾,八月二十九日,一位來自幾內亞的學生,透過陸路,將伊波拉病毒帶入塞內加爾,當時幾內亞已有一千五百人感染伊波拉,其中九百人死亡。

塞內加爾:海空全面管控中斷重疫區交通,連三週追蹤接觸者

在世界衛生組織協助下,塞內加爾政府確認曾和這名學生接觸過的人,共有七十四名,並花了三週時間展開監控。此外,塞內加爾也中斷了和獅子山及幾內亞的海空交通。在這起案例後,塞內加爾再也沒有伊波拉的新案例。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說,奈及利亞成功遏制伊波拉是「了不起的成功故事」,這兩國政府在出現疫情後的迅速反應,及各界人士自發性的合作,或許可以為未來許多國家對抗伊波拉時,帶來一些啟示。

【延伸閱讀】3個關鍵時刻,快速脫離疫區——奈及利亞伊波拉疫情大事紀

■7月7日:索約爾的姊姊死於伊波拉,兩人曾有接觸

■7月20日:索約爾在奈及利亞發病、拒絕配合治療,女醫師亞達德沃限制其行動、強迫治療

》關鍵1:女醫生堅持患者留院

■7月23日:發現疫情3天,調動整合相關醫療資源

》關鍵2:成立伊波拉疾管中心、闢謠小組

■7月24日:索約爾死亡,為伊波拉在奈及利亞的「零號病人」

■8月6日:奈國官方證實,該國第1起伊波拉案例就是索約爾

■8月19日:負責治療索約爾的醫生亞達德沃,亦染上伊波拉去世

■9月24日:2個多月來,政府公布894人曾和伊波拉患者接觸,完成1天2次、共1萬8,500多次面訪

》關鍵3:完成1.85萬次面訪

■10月20日:長達42天,未再出現新病例,成功脫離伊波拉疫區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署網站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80

馬爾代夫列寨卡病疫區名單 質檢總局警示旅行風險

據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消息,質檢總局近日發布旅行警示公告,警示前往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旅行的人員,旅行期間應當采取嚴格預防措施避免被蚊蟲叮咬,入境時如有發熱、皮疹等癥狀,應當主動向入境口岸的檢驗檢疫機構口頭申報。公告有效期3個月。

9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通報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暴發通過蚊媒感染的寨卡病毒病疫情,並將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列入寨卡病毒病疫區名單。

質檢總局警示,近期前往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旅行的人員,旅行期間應當采取嚴格預防措施避免被蚊蟲叮咬,如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噴塗蚊蟲驅避劑、使用蚊帳等。在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期間應自我監測健康狀態,如被蚊蟲叮咬,並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時,應當及時就醫。

公告指出,近期從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返回國內的人員,特別是曾去過已知有本地疫情流行地區或被蚊蟲叮咬者,入境時如有發熱、皮疹等癥狀,應當主動向入境口岸的檢驗檢疫機構口頭申報;入境後如出現上述癥狀者,應當立即就醫,並向醫生說明近期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同時在21天內繼續噴塗蚊蟲驅避劑,以免傳播家人或他人。

公告強調,孕婦或計劃懷孕者及其性伴侶,應當盡量避免前往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等已知有本地疫情流行的地區;如果確需前往,在計劃出發前可咨詢當地檢驗檢疫機構所屬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提前做好預防措施;近期有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居住和旅行史者,如被蚊蟲叮咬,並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時,應當及時就醫;回國後,建議6個月後再計劃懷孕,如果已經懷孕,需告知醫生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並密切監測胎兒發育情況。

公告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應加強聯防聯控,與當地勞務派遣機構保持溝通渠道順暢,及時掌握前往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及返回務工人員信息,做好寨卡病毒病疫情監測。

各地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對來自馬爾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亞人員提供免費的寨卡病毒篩查檢測,上述人員可與各地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聯系進行免費檢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87

伊波拉疫區塞拉利昂封國恐反助擴散

1 : GS(14)@2014-09-09 12:08:58

西非洲伊波拉疫情持續,疫區之一的塞拉利昂下周五起「封國」三天以控制疫情,但「無國界醫生」質疑措施會弄巧反拙,反令伊波拉更容易擴散。而另一疫區利比里亞,當地被隔離的民眾不滿情緒升溫,形容生活似被囚禁在「伊波拉開放式監獄」。塞拉利昂政府宣佈,民眾在9月19至21日期間不得離家,民眾可於下周五前囤積糧水,不過措施未實行已遭質疑。無國界醫生認為,醫護人員難以逐家逐戶分辨患者,認為隔離措施只會加劇民眾與醫護人員的不信任,令病人傾向隱瞞病情,反而令疫情進一步擴散。


隔離民眾轟活在監獄

利比里亞有1.7萬人自上月20日已被隔離在機場附近的城鎮,他們無法工作,更要排隊領米飯等配給物資,飽受飢餓折磨。雖然不致像貧民窟「西點」引發騷亂,但不少居民耐性已幾近耗盡,不滿像活在牢獄中,加上鎮內確診人數已減少,期望政府盡快解除限制。至於在利比里亞受感染的美國產科醫生薩克拉(Rick Sacra),返回美國接受治療後情況有好轉迹象,但病情仍然嚴重。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8/18859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61

提升警戒級別 列威脅全球緊急事件世衞促孕婦避免赴寨卡疫區

1 : GS(14)@2016-02-03 14:43:17

■秘魯派員在首都利馬市郊滅蚊,以防寨卡病毒傳播。路透社


世界衞生組織(WHO)前日召開獨立專家緊急會議後,宣佈將肆虐中南美洲的寨卡(Zika)病毒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世衞未有就此發出旅遊警告,但建議孕婦非必要最好避免到有疫情的國家。目前仍未有明確證據指在巴西出現的逾4,000宗小頭症個案,跟當地埃及伊蚊傳播的寨卡病毒爆發有關,但世衞仍決定提升對寨卡的警戒級別。世衞總幹事陳馮富珍說:「審閱過相關證據後,委員會建議把密集出現的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併發症,列作構成威脅全球公共衞生安全的異常事件。」她說:「大家可想像一下,如果現在我們甚麼都不幹,只等待科學證據出爐……人們必然會問:『為甚麼不早點採取行動?』」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世衞被轟反應遲緩,之後才將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世衞推測,美洲的寨卡病例明年會突破400萬宗。升級成「國際公共衞生緊急事件」意味國際社會將加強合作,增撥更多資源去阻止疫情擴散,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研究已經展開。



未建議旅遊貿易限制

不過,世衞暫時未建議疫區實施旅遊和貿易限制,陳馮富珍說:「最重要是孕婦必須明白有多種保護措施可取。如果你可以延後旅程而不影響對家人的承諾,這是值得考慮的事情。如果你必須前往(疫區),記得先諮詢醫生和採取個人保護措施,例如穿着長袖衫褲和使用驅蚊劑。」寨卡病毒於1947年在烏干達被發現,一直沒有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但由去年開始,除了可怕的小頭症,寨卡亦被指同一種叫格林巴利綜合症(Guillain-Barre)有關,患者輕則四肢無力,重則出現癱瘓。美國傳染病專家疑寨卡近年可能出現基因變異,致攻擊力大增。巴西衞生部坦言,當地疫情可能比想像中嚴重,因為有八成患者無出現即時明顯症狀。但就在巴西滅蚊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當地有工會威脅發起罷工,為屬下7,000工人爭取防蚊裝備。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3/194767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54

世衞促離寨卡疫區後禁慾8周

1 : GS(14)@2016-06-01 11:36:53

世界衞生組織(WTO)昨日公佈預防寨卡疫情指引的新修訂,建議去過疫區的人,須至少禁慾八周或期間採取安全性行為措施,較舊指引建議的四周倍增。由蚊傳播的寨卡病毒,已證實跟婦女誕下小頭症嬰兒有關。世衞發言人林德邁爾指,延長預防期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寨卡病毒在血液或其他體液存活的時間,較之前所知的長。世衞還建議,若男伴出現寨卡病徵,女方須等6個月方可嘗試懷孕。被問到這些新指引是否等同在主要疫區巴西禁止懷孕時,林德邁爾說:「指引是要延遲或考慮推遲懷孕,對某地區的人來說確是有點苛刻。」他指科學家仍在調查寨卡病毒可在唾沫存活多久,但測試結果不確定。世衞又拒絕早前全球逾100名醫學專家和科學家聯署要求延期舉辦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建議,世衞獨立專家組的海曼醫生解釋:「問題不在於奧運會本身,而是奧運以外的其他行程。人們一直都進進出出巴西,無論是旅遊抑或為公幹,反而奧運的影響性較低,只是單次旅遊活動,更何況在冬天舉行,寨卡傳播機會較小。」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1/19635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