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一個經歷5輪牛熊市的股市老兵:3600點之後何去何從? 作者: 格隆匯 陳建宇 導讀:A股上證指數突破3478之後狂飆突進,滬指已經九連陽,站在3600點,何去何從?市場分歧很大。對此,一個經歷過5輪牛熊市洗禮的股市老兵是怎麽看的?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格隆匯會員陳建宇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去年5月26日2000點附近,本人在《眺望習李3000點》中判斷上證指數合理估值3100點,波動區間2000~4000點。今年2月5日預測今年股市寬幅運行區間為2600~3600點。 3600點已經來到,4000點似乎觸手可及。 站在3600點,何去何從?市場分歧很大。 讓我們對目前股市做一次CT: 一、權重股分析 1.銀行股 當仁不讓的第一權重板塊,決定指數的第一主力。PE7, PB1.2,不貴,對H股溢價也不大。這意味著目前點位上下皆可。如果泡沫到PB2,有66%空間。如果重回折價狀態,有—20%空間。 銀行股的優點是估值不貴。缺點是銀行板塊占據大盤總利潤半壁江山,這既不合理也不可持續。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銀行將蠶食傳統銀行的利潤基礎。 2.中石油中石化 煤炭 行業不景氣,估值偏高,對H溢價較大。在港股通背景下,如此高溢價反應了A股投資者的群體非理性。比如中石油港股打0.57折,中煤能源打0.48折,兗州煤業只有0.34折。A股奇葩若此,也是醉了。 3.券商保險股 券商保險股就像撲克拱豬里的梅花10(變壓器),牛市比大盤牛,熊市比大盤熊。券商股直接受益牛市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保險受益於持有的大量股票上漲。從盈利模式來說,保險公司先收錢後花錢,穩賺通貨膨脹的錢,基本面更紮實。 從估值來看,當前A股券商比較昂貴,尤其是港股的中信證券打0.66折,海通證券打0.61折,同樣的股權,同樣的分紅,差價這麽大,只能說A股目前依舊是博弈市。特別是目前價位杠桿融資買進券商股的,真是蠻拼的。 上述三個板塊是決定上證指數的決定性力量。如果向3600點上方突破,意味著擺脫合理估值的束縛開啟泡沫化旅途,其情形參照2007年8月以後的走勢。 如果大盤在3600~4000見頂回落,不排除走出類似2009年8月以後的走勢。 上還是下?取決於新增資金:未來半年公募私募保險散戶等到底有多少新增資金入場?銀行理財資金曲線入市還能提供多少子彈? 證監會公布的數據是:元旦至今散戶凈買入4701億元,而法人機構凈賣出5483億元。 目前點位每日萬億的成交額意味著每年交易成本接近華夏基金的總資產!一年消滅一個華夏的行情能持續嗎? 這是典型的割肉自啖型行情、典型的散戶神風敢死隊行情!這個點位上方買股的人多數會先贏後虧。因為散戶的子彈總會打光,而上市公司的分紅不足以彌補交易成本,這樣的負和遊戲就是擊鼓傳花。 巨大的交易成本、巨額法人股套現,決定本輪牛市的下半場一定會以暴漲暴跌的方式結束,而不可能出現美國式的股市慢牛。去年美國股市通過現金分紅 股票回購回報投資者,一年下來總股本沒有增加而是減少。中國股市的IPO、增發、法人股套現是三座大山,一定會壓垮偽牛市。 經歷了5個牛市5個熊市的洗禮,我真的不希望那些從來沒炒過股票連複權除權都不知道的菜鳥進入股市。這些菜鳥的未來就像魯迅筆下逮鳥的的描寫:“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這秕谷就是散戶的賬面浮盈,繩子一拉就是出貨砸盤,罩住了就是吃套。 需要研究的是: 4000點拉繩子? 4500點拉繩子? 5000點拉繩子? 6月拉繩子? 8月拉繩子? 10月拉繩子? 法人股吃飽喝足拍拍翅膀先後飛走了,竹篩里已經有不少鳥雀。秕谷還有不少,惦記著吃的時候,多瞅瞅繩子,別給罩住~ 二、熱門的創業板、軍工、互聯網 這個板塊分歧也很大。 1.這個板塊是牛股最多、漲幅最大的 2.這個板塊是估值最貴、泡沫最大的 3.這個板塊是法人股東減持最多的 4.創業板每天2億元的交易成本,一年需要500億成本,超過創業板的總利潤 5.創業板前十大市值公司平均163倍市盈率,超過納斯達克崩盤前的市盈率 這個板塊,或許還有一些甜頭,但風險已經很大。億安科技從126元跌到7元,中國船舶從300元跌到30元的歷史距今分別只有15年和7年。 6.最近的例子是**高科,這個火爆至極的蘋果概念龍頭股從複權價的50元跌到10元只用三年多時間。沒有見到傳說中的高成長,只見到高管連續不斷的大額減持以及業績的大幅下滑。其實,**高科還算相對不錯的企業,畢竟它實實在在是蘋果供應商,實實在在是高新技術企業,實實在在是有暢銷產品。與它相比,目前多數創業板比它還有不少距離呢。 7.炒作這些板塊的核心理由是創新+成長。實際情況是,創業板拿得出手的創新並不多。至於成長,創業板2014年平均22%的利潤增幅與2006年主板股票的利潤增幅都差一截,實在配不上百倍市盈率。 8.互聯網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前途光明,但以美國的谷歌臉書亞馬遜、中國的BAT為代表的互聯網霸主逐漸確定壟斷地位之後,互聯網已從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留給中小互聯網企業的天空越來越小。 而BAT偏偏不在A股。 由於BAT太過強大,小的創新型互聯網公司很難突圍,即使僥幸突圍做大,也多以被收購、被參股為結局。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是互聯網的春天,那麽本世紀的前十年是互聯網烈火烹油的夏天,而互聯網 的概念本身宣布了互聯網秋天的到來。 理由是,自BAT以及360京東小米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顛覆性新生代互聯網英雄橫空出世,BAT自身除了微信支付寶之外,也沒有革命性新產品。 “互聯網+”的概念意味著互聯網從此成為基礎工程、企業標配,而不再是新技術。就像電一樣。今天的電在誕生之初,其革命性突破性顛覆性,其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廣度深度遠遠超過今天的互聯網。沒有電就沒有現代社會,也就沒有互聯網。 可是,今天的電早就是很廉價的傳統行業公用事業,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同呼吸一樣自然。互聯網的未來就像電一樣,是基礎技術,人們將不會對互聯網興奮莫名。 “互聯網+”將互聯網拉下神壇,互聯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公主,而是隔壁的女孩。 隔壁的女孩也有可能通過中國好聲音一舉成名,但概率很低。風投已經對互聯網意興闌珊,二級市場需要仔細辨別。能成為BAT第二的屈指可數,它們將是投資首選,其它的,乘高位賣了吧! 創業板市值最大的10家: ~~~市值~~PE 樂視網 757 260 東方財富 498 300 碧水源 408 183 華誼兄弟 391 64 光線傳媒 384 146 掌趣科技 375 138 神州泰嶽 335 68 萬達信息 330 383 匯川技術 306 46 藍色光標 302 42 平均 408億 163倍 對比一下醫藥酒類股: ~~~~市值~~PE 恒瑞醫藥 602 40 白雲山 403 35 同仁堂 294 38 華潤三九 235 22 瀘州老窖 283 17 燕京啤酒 240 20 張裕 236 22 山西汾酒 176 33 三年之後,十年之後,三十年之後,大家再看看這“十八羅漢”的市值情況~ 三、醫藥消費股穿越牛熊周期 恒瑞醫藥、複星醫藥、白雲山、華潤三九、雙鷺藥業、天士力、片仔癀等醫藥股,伊利股份、承德露露、五糧液、燕京啤酒、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消費股,在熊市也會下跌,但從長期看,會跑贏大盤,跑贏通貨膨脹,在遇到熊市低點時可以買進並長期持有。 其中的五糧液、瀘州老窖、片仔癀等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經歷過無數次戰爭、動亂、運動的洗禮,目睹無數企業、英雄、風雲人物如禮花般璀璨地閃亮,然後湮滅成歷史的塵埃,而它們歷久而彌新,青春永駐。這樣的股票是可以逢低買入壓箱底,傳給子孫後代的,我給它們取名《世世代代股》。 四、中國股市的【盈利四法寶】 1.長線持有優質醫藥消費科技股 比如2003年國慶茅臺漲價;2005年雙鷺藥業股東會上董事長徐明波低調務實。2009年的承德露露已經顯示萬向入主後的積極變化,2012年金山軟件進入互聯網風口,2013年福瑞股份新產品嶄露頭角。這些優質股票穿越牛熊周期,一路上揚,是真正的成長股。 從根本上說,這是唯一稱得上投資的行為。高拋低吸之類本質上都是投機,是股東之間互相搶錢而已。雖然,這種投機並不違法。 投資的本質是與企業一道成長,享受企業的分紅和股價的上漲。比如,伊利股份、恒瑞醫藥、雙鷺藥業、佛山照明、法拉電子都是如此。伊利股份上市以來,股價上漲一百多倍,穿越了多次熊市。 就我個人看來,這種模式是最道德的盈利模式,大小股東都賺錢,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是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2.可轉債 熊市里見到80~95元的可轉債,滿倉買! 有三五年到期後100元保底 利息,滿倉睡得香!去年95元的可轉債現在188元了。隧道股份現價10元遠遠高於4.71元的轉股價了。這都是無風險利潤。這是我向菜鳥們大力推薦的品種。95下方滿倉買進後睡覺! 3.分散投資賭重組 中國股市短線漲得最兇的都是重組股。2008年的高淳陶瓷只有4元,兩年後見57元,14倍。被國睿科技借殼後又是一波5倍漲幅。 st飛彩,2005年跌到0.94元,停牌前漲到5.05元,中鼎股份借殼複牌後漲12倍,後來又有兩波分別4倍漲幅的行情。 st飛彩從3.01億股*0.94到今天的11.15億股*20.77,總市值翻了81倍,典型的烏鴉變鳳凰。這還沒完,昨天又停牌增發了! 由於重組股的不確定性,需要輕倉分散投資,搞一個重組組合。 做重組,根本不需要消息,也不能聽消息。 根據公開信息,做足功課就行了。 當然,抄底1元的st飛彩或4元的高淳陶瓷某種程度上是很殘酷的~~這意味著有人一定在流著淚割肉。雖然我不知道屏幕背後割肉的是誰,但我知道一定不是胸有成竹的機構,而一定是恐懼至極絕望至極的散戶。在這個機構可以看到底牌的賭場,真的不建議散戶投資股市,尤其是你連資產負債表都不看的情況下。 4.熊市抄底牛市逃頂。 中國股市大體每5年一個牛熊周期,最安全保守的辦法就是在熊市尾聲重倉抄底,在牛市尾聲逃頂。 如果無法選股,在熊市尾聲買50etf、300etf。熊市尾聲就是跌的時間足夠長,跌的幅度足夠大,股民人人唉聲嘆氣甚至多年不看賬戶、不敢看賬戶。 牛市尾聲就是漲的時間足夠長、漲的幅度足夠大,股民個個自命不凡,張口在泡沫里遊泳,閉口死了都不賣的時候。 當然,底部是一個區域。1900~2100都是底,不要奢望買在1849點。 頂部也是一個區域。而且,頂部比底部難以判斷。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一般跌破60日均線就是熊市警告,跌破年線就是進入熊市。不過,真跌破年線的時候,股價已經從頂部跌下不少了。 具體執行止盈的策略是:以你曾達到的最高市值下浮13%為止盈線。隨著股價上漲,止盈線浮動上漲。 這輪牛市一方面是合理估值的回歸,另一方面是對習李改革的預期。這些改革預期先後在互聯網題材、自貿區題材、京津冀題材、港股通題材、軍工題材、一帶一路題材上得到兌現。 在這些題材紛紛得到兌現之後,還有什麽更大的題材? 降息降準已經審美疲勞,邊際效用也在逐次衰減。進入MSCI指數咱說不了算。看得見的是註冊制。 在會計制度不健全、司法機構不獨立的當下,推出註冊制,將是PE的饕餮大餐、專業機構的樂園、多數散戶的滑鐵盧。 如果能實現股市長牛的中國夢,只有深化改革一途。 五、深化改革,股市長牛 好的制度會讓壞人洗心革面,壞的制度會讓好人泥足深陷。 多年前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四大贏家28歲的魏東、29歲的袁寶璟、34歲的周正毅以及30歲的劉漢,一舉暴富。多年後,國金證券 九芝堂老板魏東跳樓身亡、身家37億的袁寶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緩、上海首富周正毅被判16年、資產400億的劉漢兄弟被判極刑。而這一切,源於327國債期貨事件中,他們的非法獲利。 平心而論,這四大贏家都是絕頂聰明的青年才俊。如果不是制度的漏洞讓他們獲得橫財,他們也不至於落得如此慘淡的結局。 完善的制度建設,讓一切公開公正公平,不僅僅是對百姓的回報,也是對位居廟堂者的保護。從根本上說,是對中華民族的保護。 六、未來兩年的5個戰略投資機會 1.最大的機會是抄底石油。 由於俄羅斯在東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問題上的對抗,歐美對俄羅斯的陽光制裁必將延續,石油價格也將延長築底時間。 但是,石油總有一個底。 高盛說石油跌到20美元一桶? 謝天謝地謝高盛啊!每升0.78元人民幣的石油比礦泉水還便宜哦!俺把老家的魚塘都騰出來裝石油! 美元指數強勁?那是因為歐元放水。歐元一放水,美聯儲加息就松口了。最核心的是:美國數十萬億的國債,每年利息就超過5000億美元,拿什麽還本付息啊?還不是得印票子!歐元、美元、人民幣、日元,都在比著印票子,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結果是全世界各種鈔票泛濫成災。鈔票泛濫,石油是漲是跌啊?特別是2016年底共和黨有可能上臺? 2.擇機抄底橡膠、棉花、棕櫚油、菜油 這些品種與石油有一定的關聯性,多數已經在2008年大底附近。 3.先多後空再抄底 在人聲鼎沸的股市,順勢而為是正確的選擇,此為先做多。 2015年全球股市或許都有一個沖頂回落的時刻,是否演變為中長期頂不確定,但是,擇機在2015年的頂部做空的想法還是很誘人的。此為後空。 而在其後的暴跌中抄底則是順理成章的。 4.香港部分中小盤股有翻倍以上潛力 這些港股市盈率10倍左右、市凈率0.5倍左右,不僅對A股創業板有壓倒性優勢,就是對新三板也有很大優勢。港股這些低估值公司畢竟是在港交所掛牌的正宗上市公司,而且連續競價交易。而新三板畢竟是非上市公司,非連續競價交易。 為什麽不買便宜的港股而買貴的A股?這讓我想起2007年股票市場有78元的高息國債沒人問津,而樓下銀行卻是大媽排隊買100元的低息國債。缺乏起碼的金融知識是A股怪相頻仍的原因。 5.部分小盤新股、新三板股票 註意,我說的是其中一小部分。註冊制之後,魚龍混雜,會有一小部分好股票漲三倍、五倍、十倍、二十倍。而多數股票在喧囂過後將淹沒在越來越泛濫的股票代碼里。 |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太多產品,太多遺憾,沒有精神,就是所謂的缺乏情懷。
支付寶的十年賬單是否有感動到你?羅永浩一個英語老師做的錘子手機的情懷又是否感動過你?細數下,我被情懷所打動過得產品有,支付寶,錘子手機,周伯通,臉萌,以及現在的足跡。每個產品背後都有一段很動人的故事,他們打動人心,恰恰就是因為這樣,戳中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痛點。從而由情感層面升華到了沖動消費層面。現在,產品與用戶的交易行為已經發生變化:塑造產品情懷→產生信任→建立社群→產生購買(或使用)。
有人會說,情懷手機賣的不好,臉萌曇花一現,足跡能堅持多久?錘子手機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案例!還有就是大家熟知的羅振宇先生,他通過優酷的脫口秀,建立了自身的情懷,從而讓自己給別人產生信任,通過開設微信公眾號黏住用戶,建立社群。此時,他推送的產品,就能被很好的購買。未來電商的趨勢,就是用戶開始社群化!2015微商會很火,微商是基於移動社交而產生的一種信任經濟。而現在做的好的微商,無不都在建立社群。
這種社群化是建立在共同興趣愛好和情懷之上的,社群絕對是未來移動電商平臺很大的一個流量入口。大家可能還不夠了解社群?這里我想解釋下,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的區別,社群是一個兩兩相交的網狀關系,用戶滿足用戶,用戶服務用戶。而粉絲經濟,則是以某個點為中心所有人圍繞在這個中心的明星式經濟。社群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自我運作,但粉絲經濟不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是中心化和一個是去中心化。
但是無論是哪個,都是很好的流量入口!現在的移動電商,內容更碎片化,但是在海量信息前,用戶很難作選擇,所以我們要建立自主的內容渠道,專註粘著一小群精準消費者,成為某個領域的領袖(專家)。由社群引出的我下一個要說的,就是電商,準確來說我想說的是移動電商。我們說PC端的淘寶、天貓、京東是電商,移動端微店、美麗說、蘑菇街也是電商。但是因為社群的存在,我們會發現,在哪個平臺上交易已經顯的不再重要。店鋪不重要,店鋪只是用來展現寶貝的櫥窗,產品不重要,只要能建立社群,任何產品都可以賣。重要的是用戶,你的社群。大家可以看下這張圖。
羅永浩的典型是情懷建立,而情懷的建立便是好口碑的開始,好口碑就會為產品產生連帶價值。比塑造品牌帶來的品牌溢價可能還要高,而羅振宇的典型是社群經濟,因為有了社群,他挖掘用戶需求推銷各種產品就顯得尤為簡單,因為已經建立了信感。其中還涉及到我們提的比較少的反向團購,C2B模式。2015的移動互聯網趨勢肯定是圍繞社交+電商的概念發展,大家把握好機會,站對風口,你是豬也會飛!
其實,我們回顧下以前,豆瓣,Qzone,BBS也都透露著社群的微觀模型。社群的火在於,社群加了“經濟”兩字,因為通過社群營銷獲得了利益,獲得了money,於是就有人賦予了“經濟”兩字,也就是社群經濟。我定義為,社交群體,社交就是互動,群體就是人。有人有互動,就是社群。我們有很多紅包群,這就是一個社群,因共同利益而聚在一起。本群i黑馬群也是社群,我們因共同興趣愛好而在一起。一切圍繞人和產品、興趣為何核心的群體,所有的群體都可以稱之為社群。
現在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細分,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每款產品都有一個細分市場,其市場不外乎,人群、行為、興趣、情感和欲望等。基於相同或相似的興趣愛好,通過某種載體聚集人氣,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群體需求而產生商業形態,社群也由此誕生!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微信的崛起,社群經濟將是未來的趨勢。社群,正在迅速崛起,關註度在不斷攀升。社群經濟作為新興的一種商業形態,正在遍地開花。
什麽是社群? 2015社群我們怎麽玩?如何建立和運營自己的社群?這是大家急迫想了解和知道的。每個人,每款產品都有自己的粉絲,但是只有當你的客戶變成粉絲,粉絲變成朋友的時候,才算得上是社群。這里我再解釋下,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的不同之處,社群是一個兩兩相交的網狀關系,用戶滿足用戶,用戶服務用戶。而粉絲經濟,則是以某個點為中心所有人圍繞在這個中心的明星式經濟。社群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自我運作,但粉絲經濟不會。社群經濟其實是“去中心化”,而粉絲經濟則是“中心化的”。社群經濟從本質上來說是以產品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關系營銷。
先列舉形成社群的幾個基礎,興趣、產品、目標、工具、需求、參與感和意見領袖等。
1、共同的興趣愛好。我們說有電商社群,有攝影社群,有創業社群,這里面無不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在了一起。一旦興趣愛好的圈子形成,社群的雛形也就開始建立形成。羅輯思維的羅胖通過給大家讀書的形式聚集一批愛學習的粉絲,招收會員,和商家合作等,也是社區營銷的經典案例。
2、產品。產品不極致,什麽都是虛的。羅永浩的錘子手機要是產品出來後,沒有兩把刷子是長不了的。
3、共同的目標,或者是綱領,通俗說叫調性、逼格。人群通過綱領、調性已經做了有效的區隔,基本上能做到讓對的人在一起。
4、載體工具。移動互聯網時代,以QQ群,微信群,微博圈等作為實時工具,使得社群建立變得非常容易。
5、參與感。小米的成功就是社群營銷的典範。小米通過聚集一群手機發燒友米粉,共同開發系統,共同參與研發高性價比的手機,以致於就連不是米粉的消費者選擇了小米。因為粉絲獲得了參與感,得到了精神上的價值回報。
6、意見領袖。做社群營銷的關鍵是有一個意見領袖,也就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或者權威,這樣比較樹立信任感和傳遞價值。通過社群營銷可以提供實體的產品滿足社群個體的需求,也可以提供某種服務。各種自媒體最普遍的是提供服務。比如招收會員,得到某種服務,或者進某個群得到某種專家提供的咨詢服務等。
要把人聚起來,打造 一個完美的高逼格熱鬧的社群,無不因為興趣、產品、目標、工具、需求、參與感和意見領袖等關鍵點!弄清楚這些點,基本就知道自己怎麽去建立社群了。
第一步互動性。如何做有價值的社群?有價值的社群它一定是高互動的社群,大家有交互感,所以說互動性是社群經濟的第一步。像本群打造的“打賞分享文章”的活動,就是一種互動,是粘著和提高用戶質量的很好方式。
第二步運營策劃。社群運營不僅要提升社群的互動,還要有完整的策劃能力需要策劃活動,我認為一個好社群它一定是有一個活動主題的群,從屬性劃分人脈社群或者是產品社群,但是不管你是什麽群你都需要高質量活動策劃。一個活動策劃對於社群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做好一個社群活動策劃能力是必要的。
做好一個社群我們需要創意、需要給社群做定位。我們要了解社群屬於哪類人群,那些人通過這個社群參與活動中,實際上從活動中提倡一個“參與感”也就是我們盡量設置降低門檻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比如i黑馬,比如我們加入的很多群。只要你認可I黑馬的理念,你就是我們的i黑馬的高級社交群體。
第三步組建管理團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們可以看看自己的微信群,QQ群,多少是死群?或者,多少群很亂?因為沒有做好群管理,沒有設置好群規。比如i黑馬我們禁止大家發廣告,鼓勵大家做分享,這就是本群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好的管理團隊才能幫助一個社群取得更大的發展。
我覺得每一個社群它一定是因為付出才能夠得到回報,所以說做好一個社群我們需要有一個嚴格管理制度。社群概念中我一直在提到就是一個心態,就是你做一個社群需要保持好平常心。
第四步自High。所謂自High,就是要讓群里的每一位,都能自主互動起來,這個不僅需要管理的點播,策劃,更需要群體的參與。我們每周每天搞得分享課,就是一種自High。大家對某件事情,某款產品,某個明星,某個東西的評價,各抒己見,就是一種自High,核心就是提升大家的“參與感”。高質量的社群,一定是有各自頭腦,各自想法,所有人都能發聲的,但是卻有共同目標的。
第五步搭建平臺整合資源。社群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個平臺,平臺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維護搭建,可能會為了某件事大家一起去傳播,也可能是眾籌眾力甚至眾包。利用自身的資源,我們在做社群時候要調動身邊的資源。
您作為母嬰平臺研究專家,分析下未來母嬰電商的發展方向?
米格格:代購產生的信任感?其實是產品本身產生的信任感。而不是人!人只是媒介。有做過微商的朋友就知道,重複購買率是決定生死的重要指標。先通過興趣,建立社群,再找好的產品,產品不重要,用戶需求才重要。有了人,有了需求,就去尋找產品,反向團購,C2B,社群唯一被玩壞的就是傳銷!玩的最好的,就是教派,佛教,天主教等。
反向團購什麽呢?還不是合適的產品?合適的產品是王道。
米格格:反向團購的前提,首先你得有粉絲或者社群,有了粉絲和社群,你就挖掘用戶需求。比如你有一個千人的胖子群,里面都是胖子,大家都是因為減肥而聚到一起,大家對減肥藥,血壓儀肯定有需求,於是,你就可以拿這1000個人去和商家談判,商家比如在天貓的血壓儀是350一個,你就可以和他談200(成本可能就100)。你再團購給群里的人,300元賣給他們,你賺了100,商家賺100,粉絲少出了50,我現在解釋的是玩法,沒有具體到產品質量層面上,當然,我們肯定是要提供最好的產品,才能養好你的社群!強調產品,質量,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現在講的是玩法,商的本質下次有機會,大家要緊跟移動互聯網的變化啊,擠上風口,我們就飛起來啦。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一年前,溫城輝快要走不下去了。
那天晚上,很少喝酒的他在北京“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小區天橋下買了半打啤酒,喝到一地空瓶時才狠下決心,把公司里他覺得不合適的人統統砍掉,砍剩4個人,相當於重頭來過。
一年後,溫城輝成了90後里融資最多的創業者,公司估值過億美金。他創辦的禮物說,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里拿下了1000萬用戶,93年出生的他,也從一個天橋下喝啤酒的少年,變成了投資人眼中的“90後馬雲”。
一年前,他在砍了他覺得不適合的員工之後,整個公司只剩下4個人。他帶著剩下的這幾個夥伴,一個人一天刷 300 多封簡歷,一個星期刷了接近 10000 份,用最快的速度組建了一支全新的、他覺得符合自己調性的團隊。
招聘是個非常難的事情,特別當你的公司你做的東西別人聽都沒聽過的時候。溫城輝在潮汕地區長大,在廣州念大學和創業,剛到北京的他最頭疼的不是霧霾多嚴重,飯有多難吃,而是人生地不熟,沒有同學、沒有同事、沒有朋友,招聘實在無從下手。
創業公司不可能有人主動來投奔,溫城輝決定出狠招:他用各大招聘網站“搜索簡歷”的功能在數不盡的簡歷里找適合的人,然後一個一個給他們打電話,一旦對方有意向就約見面,然後帶著合夥人輪番說服他加入。
“肯定很辛苦的啊,你打電話過去,人家一問什麽公司,你說禮物說,他說沒聽過就掛了,你再打過去,他已經把你拉黑了,你有什麽辦法?”
溫城輝說,每次面試都像是一場戰爭,他比面試者還緊張,根本不是他面試別人,而是別人面試他。為了更好的說服對方加入團隊,每次溫城輝都會把面試地點約在華清嘉園旁邊的有“逼格”的雕刻時光咖啡館,這比起在淩亂的民宅里面試成功率大多了。
“不到最後一刻,我是不會帶他去在家里的公司看的,我怕他一看到那副窮酸的景象就不來了。”溫城輝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回憶起往事,雖然說的是最心酸的事情,但卻是笑著說完的。
7月的一天,他到樓下的小賣部買了幾瓶汽水和幾包薯片,和團隊對著大屏幕上禮物說突破10萬的用戶數字歡呼,和《社交網絡》里他最喜歡的場景頗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的慶祝只有幾分鐘,完了大家就又重新投入工作了,我們還有太多事情要做,沒有時間慶祝。”
可到了晚上,溫城輝興奮得睡不著了。在小有起色的“禮物說”做出來之前,他已經做了兩款產品了,第一筆天使投資快用完了,公司還是沒什麽起色,設計師問他:“城輝啊,為什麽我身邊沒有一個朋友在用我們的產品?”我笑著說:“你們設計師逼格太高,不會用我們這種大眾產品的。”大家都笑了,但我們都知道,我們還得做新的產品才行。
我們盤算了下剩下的資金,發現只有最後一次機會,再做一個產品錢就花光了,如果新產品沒有起色,我們就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破產,灰溜溜的收拾鋪蓋回學校念書去。
做什麽好呢?在一天的晨會上,溫城輝在團隊面前拿出了他的方案:做禮物說,做禮物電商。
“電商要燒錢,我們哪有錢燒?這也太不靠譜了吧!”團隊對溫城輝做出的決定非常不解,他們跟了溫城輝這麽長時間一直不離不棄,想過成,想過敗,想過最悲情的結局就是做外包養活團隊。唯一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就是溫城輝那天早上說出的“做禮物電商”。
溫城輝講他的理由。國內的禮物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美國早有成功的上市公司,而市場規模是美國好幾倍的中國市場卻一直沒有做得好的公司,這是個機會。禮物在這幾年有幾個大的改變,一來國家禁止三公消費,煙酒茶等經濟利益交換的傳統禮品會慢慢淡出,註重情感表達的個人禮物會逐漸成為主流。二來移動端場景電商的興起,用戶喜歡隨時隨地的碎片化閱讀和購買體驗,禮物恰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三是一個小細節,溫城輝大學時候做過學校的Q版明信片,大部分人買來都是送男女朋友,送學長學姐,這讓他相信禮物是個很大的事。
即使是最優秀的leader,都難以在一天時間用一個點子說服十多人的團隊。溫城輝知道這很難,但他不得不很快的轉頭,留給團隊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馬上做出決定。
連哄帶騙,溫城輝帶著團隊們開始做禮物說,他們在民宅里不分晝夜的工作著,男生女生吃喝拉撒都在一個房子里,連門都不出,就為了早點把產品做出來,最後一搏。
長時間的加班讓大家都疲憊不堪,為了鼓舞士氣,溫城輝每天早上都會給他們作勵誌演講,講馬雲剛到北京受挫的經歷,講李嘉誠創辦塑膠廠的經歷,他以這些偉人為榜樣,激勵團隊堅持奮鬥。除了勵誌演講,團隊也用各種有趣的措施懲罰自己,讓自己不偷懶,最有趣的懲罰措施是如果遲到,要在所有人面前集體跳一段很誇張很搞笑的傳銷舞蹈。
禮物說的第一個10萬用戶最終證明這段最辛苦的時光是值得的,快速增長的用戶量讓禮物說得以拿到紅杉資本300萬美金的A輪投資。
當溫城輝站在紅杉資本所在的華貿中心36層的落地窗邊俯瞰北京的時候,北京的繁華仍然讓他有點手足無措,但他知道,這一次,他和他的團隊,終於在北京站住了腳跟。
8月份拿到投資後,溫城輝知道,擴張的時候到了。
第一:單點切入,先抓90後女生用戶群,抓1000萬90後女生。
禮物市場很大,幾乎是個全民級別的剛需,但如果步子太大,一開始就做所有用戶群,一定會扯到蛋。所以溫城輝定下,先做90後女生,從產品設計、內容運營到推廣,全部瞄準90後女生的需求和喜好,讓她們先喜歡上禮物說,得90後得天下,得女生得天下,就憑這兩點,先抓1000萬90後女生肯定沒錯。
第二:3天搬新場地,快速招聘,建立20多人的精英團隊
是時候告別民宅了,溫城輝帶著團隊,一人一部電腦用了3天的時候找到和搬進了新場地,為了節約開支,他們把辦公地點選在孵化器,有寫字樓的職業感但也不需要太多的開支,而且來去自如,入駐退租都非常方便。
到了新場地後,溫城輝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招聘,成功在短時間內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團隊。
第三:看書,拜訪,交流,試錯,學習
公司來到了新的階段,很多新的事情溫城輝從來都沒有遇到過,他知道,要想駕馭公司新階段的發展,必須好好學習。
他買來了市面上所有好評的科技、商業、經濟、管理的書,堆滿了房間里2米高的書架,連辦公桌上都有厚厚的三疊書,一摞是看過的,一摞是準備看的,一摞是正在看的,最上面的一本是最近很火的《從0到1》,聊到書里的內容,他很從容的跟別人分享起了他認為的書中的幹貨。
他拜訪了很多業內的前輩,和他們交流學習。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溫城輝忙於社交的身影,紅杉資本在杭州的年度CEO峰會上,溫城輝是最活躍的人,他想盡辦法認識每一個優秀公司的CEO或高管,從美團大眾點評豆瓣等互聯網公司到德邦物流,七天連鎖酒店等非互聯網公司,跟他們請教如何做好CEO,如何帶領團隊等。
因為是最年輕的90後創業者,所以很多大佬也樂於和溫城輝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也非常主動的提供幫助,德邦物流創始人崔維星,晨光文具創始人陳湖雄都曾專門到過禮物說給團隊做培訓,李開複也很喜歡這個踏實的小家夥,誇他是“最優秀的90後創業者”。
擴張的節奏和效果非常好,禮物說迎來了漂亮的增長曲線,用戶量和月銷售額逐月攀升,到2015年4月,禮物說的用戶已經突破1000萬,月銷售額更是突破了5000萬,成為了國內禮物領域最大的移動電商,也因此獲得了頂級投資機構B輪千萬美金的投資。
溫城輝喜歡讀歷史書,他喜歡這面看起來和當下毫無關系的鏡子。“我總是那個在歷史里讀出借鑒意義的那個人,視野會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而開闊,想東西會更清晰。總有人和我說歷史書看完就看完了,我挺得意的,這就像你們一群人發現來到了一座金礦,但只有你看到了寶藏,只有你看到它們在發光一樣!”
他是公司里最忙的人,他慣用的效率軟件里OmniFocus里塞滿了各種待處理事項,但一年下來,他又真的是公司里讀書最多的人。在這個崇尚打雞血的創業年代里,他戲稱自己雖然不像科比那樣看過洛杉磯每天淩晨4點的樣子,但是起碼看過淩晨5點的北京。
他說,青春很短,我想活得像電影一樣。
後來我問起他,作為第一個到公司的人,有什麽別樣的感受。“特別的感受倒是沒有,但很喜歡在燈還沒開,空空蕩蕩的大辦公室里打開燈的感覺,啪的一聲,就是一種世界突然亮起來的感覺。”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我所經歷的5次經濟泡沫(深度好文) 作者:貝格 “泡沫是很難確定的,除非它破了。”—— 格林斯潘 一、1987年香港股災:千萬富翁變街邊小販 1986年,我在深圳見到了十幾年沒見的小學老師。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廣東華僑,上個世紀50年代他剛從雅加達大學金融系畢業,響應祖國號召,同一大批東南亞華僑的知識青年跑到中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於是,他成了我在長春市小學讀書時的語文和數學老師。 經歷了中國的反右、大躍進、人民公社、文革,這個老師從愛國青年變成了三個孩子的父親。為了孩子能吃飽飯,1977年他帶著老婆和孩子來到香港。不愧是學金融的,他先從建築工人開始,幾年後就開始自己在家里裝電子表往大陸賣,後來深圳開放了,他跑到深圳辦了手表廠。 在深圳第一次見面,他給我一張名片,上面寫著深圳(香港)環亞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他在深圳的工廠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當時最大的電子廠之一。 之後三年,我們沒再聯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聽到一個很熟悉的聲音:十元兩件啦!十元兩件啦!我一回頭,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師站在三輪車上在大聲叫賣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尷尬,更怕自己尷尬,不知怎的我沒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猶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見我的老師和其他幾個同樣賣東西的人,像瘋了一樣把衣服用任何人類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塞進包里,推著車子跑了。原來是市政管理人員來了,香港無照小販專門請人給他們把風放哨。 從油麻地回來後,連忙找名片給老師打電話,所有電話都不通了。第二個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沒市政的人來,老師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著勇氣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為他會尷尬,可是老師畢竟是老師。老師跟我說:“我破產了,現在只能做這個生意了。見到你真好,如果沒事陪我聊聊天。” 我問:“那麽大的工廠,怎麽破產了?” 老師說:“嗨!都是一個貪字。(19)86年香港股市瘋了,我看不少人賺錢,我這個學金融的雖然知道股市風險大,但還是忍不住進去了,結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賺一千萬,我把工廠也抵押給銀行借錢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災一來,我的資金一下子轉不動,房子和工廠都給了銀行。” 我問:“師母怎麽樣?” “她現在在新蒲崗的一件制衣廠剪線頭,我們還借了一部分私人錢,這個錢總是要還的。好在這是香港,人只要勤勞就餓不死;只要餓不死,總會有機會。這就是人生。”快60歲的老師說。 老師永遠是老師。從此,我明白了香港人說的:“馬死落地行”是什麽意思。 1987年的股災是香港人經歷的第一次股災,那是由美國股災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一天跌了22%,年輕的香港股市一個跟頭倒下了,連關了四天市,當香港股市重開後,香港股民的錢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師一樣破了產,其中大部分人永遠也沒有機會再回到股市。 二、1992年日本股災:跳樓的野村證券員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順便去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參觀。由於當時日本股市和樓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國股市還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適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日本房地產更是不可一世,一個東京市的地價就可以買一個半美國。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兒都像闊佬逛菜市場,想買什麽就買什麽。於是,日本人買了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廈,買了美國電影的象征——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鐵礦,香港最貴的房子,日本女人買了70%法國生產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結隊飛去泰國打高爾夫…… 接待我的是一個野村證券的年輕經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樓時,站在大廈旁邊的臺階上,指著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層的花崗巖大廈,不無驕傲地說:“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經濟,這個大樓里儲存著全球客戶的經濟數據,野村證券為了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在這個樓下100米處有一個發電站,它可以保證野村證券在世界上發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運作。” 可是不知怎麽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經濟就不能正常運作了。日本股市從33000點,不到兩年跌到了11000點。房地產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還能買一個半美國的東京,1993年竟然連一個紐約都買不起了。於是,日本企業紛紛從海外抽錢回國救急,不僅把洛克菲勒大樓折一半價賣回給美國人,還把日本好幾個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也賣給了外國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證券經理到香港出差,我請他喝酒,他很沈重地告訴我:現在日本企業自殺的人很多,特別是證券界,他手下一個前年才從早稻田畢業的人上個月跳樓了。電視臺現在最熱門的電視節目是教人們如何省錢,比如教家庭主婦如何用燒飯的余熱煮雞蛋。 那一段時間,香港大街上的日本遊客少了,到高檔餐館吃飯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經濟泡沫”這個詞第一次在我腦袋里有了真實的感受。從此,這泡沫就經常跟著我了。 三、1997年香港股災:給華潤做了十年義工為負資產的女秘書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了,香港哀聲一片。本來1997年上半年形勢還好好的,樓市股市不斷創新高,人們排著隊去酒樓吃飯。我們公司開發的一個樓盤賣樓花,買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隊。國內一個家喻戶曉的大歌星為了走後門買我們的房子,陪我們唱了一晚上卡拉OK。我公司兩個秘書近水樓臺先得月,不用去排隊,每人花80萬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買一個單元,可是房子還沒住進去,泡沫就來了。樓價一口氣跌了三分之二,這兩位小姐那幾個月臉色難看得很,眉頭之間總擠出一個大疙瘩。原因是她們把已交了80萬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給了銀行,為什麽?因為市場上同樣的房子,只值90萬;如果她們繼續執行當時買樓的合同,每月供銀行貸款,就要再付160萬。 那個還不大懂香港規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說:“你看到門外那兩個小姐嗎?她們是我們公司的秘書,在這個公司已工作10年。她們跟你一樣,也買了公司的房子,因此她們這10年算給公司做義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點不明白,就解釋說:“她們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攢了80萬,交了這套房子首期後,什麽都沒剩下,可是現在房子又沒了,這不等於白白給公司幹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們早退了。你沒看這幾天報紙討論嗎,很多人買了李嘉誠的房子,現在變成負資產。有人說在這種特殊時期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應該網開一面,不要再追這些負資產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這位首富李先生怎麽說?他說:香港是個重合同守信用、風險自擔的社會,你沒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認倒黴。如果這個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賺一倍,我也沒理由跟你分利潤。” 四、2000年互聯網泡沫:3億元變成3千萬 亞洲金融風暴還沒過去,互聯網又來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瘋了。這次不同於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瘋狂,不管是搞地產,還是搞百貨;不管是生產電子,還是生產水泥的;不管是辦學校的,還是開夜總會的;總之全同互聯網幹上了,紛紛辦起了網站,註冊了名字帶有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紛紛向那些美國名牌大學畢業生發出高薪聘書,紛紛與IT公司聯姻。 我當時打工的華潤創業自然也不能免俗,雖然公司每年有十幾億凈收入,但因為同互聯網沒有關系,股價還不如一個剛創辦兩年的互聯網公司。股東不幹了,說:如果你們再不進入IT,就要找人收購。於是,我們只能絞盡腦汁往互聯網上靠,先是付了一筆天文數字的咨詢費,請世界最大的咨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從美國飛來的高級腦袋除了給我們寫了兩大本資料外,任何問題也沒解決;其實他們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不是互聯網里的蟲,我作為公司總經理當時連發電郵都不會。 可是商場是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遊戲。當時許多如雷貫耳的經濟專家都說:互聯網技術會創造一個全新的經濟,誰跟不上,誰就會被淘汰。想想看,誰不害怕呀?於是,我們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國技術公司“結婚”。經過投資銀行的介紹,美國一家大公司的副總裁來香港,期間可以跟我們談談。可是時間約到早上8點,這在香港是非常罕見的商務會談時間。我當時有點納悶:看來互聯網的人就是不一樣!第二天早上,7點50趕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進接待室我差點暈了,原來在我們前面已有兩批人,一批人正在會議室里同那個副總裁談著,另一批人還在會議室里等著。8點45分,輪到我們,30分鐘談完,結果不用說了。 2000年初正當我被互聯網搞得暈頭轉向時,一個朋友找到我,他與一個美國基金創辦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在香港買了一個上市公司的殼,市值一下子升到200億。他請我加盟。我說:我可不懂互聯網。他說:你只要懂上市公司運作就行。於是,他開出了我不可拒絕的條件——3億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數的年薪。做著億萬富翁的美夢,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個天,互聯網泡沫破了,第一個月我的3億元變成2億元,第二個月變成了1億元,第三個月……我的股票變成3000萬,而且有行無市了。 五、2008年中國股市:“基金經理都是騙子” 互聯網泡沫滅了。中國雄起了,進入21世紀後,雄起得不得了。中國轉眼之間成了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國、世界第三大經濟發展國。2007年中國這頭昏睡的獅子,終於徹底醒了。深圳的樓市開始超過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寫字樓也開始趕上紐約,開戶炒股的人到了1億。於是,一下子創造了世界第一大銀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產公司、第一大保險公司……這一年全世界500強排名亂了,因為那些老牌500強紛紛被突然變大的中國公司擠出去了。 中國商人在世界上開始揚眉吐氣了,腰里揣著大把錢,也能想買誰就買誰了。於是,中亞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銅礦和鋁礦、澳洲的鐵礦和煤礦頻頻被來自中國的買家問價。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國人要收購澳洲最大礦業公司,竟以會威脅本國民族經濟給否決了。2007年世界經濟的焦點放到了中國,全球的經濟天才都在討論中國股市和樓市,一派說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說中國正在改寫世界經濟,潛力遠遠還沒發揮出來。 可惜世界經濟還沒改寫完,美國那邊次貸泡沫又碎了。中國股市進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記得2007年9月我回長春度假,碰到我母親一位老同事。一個當了一輩子會計的75歲老頭,成了中國第一代“基迷”。他把報紙上所有有關基金的報道用剪子剪下來,釘成三本半大書。他把家里所有閑錢都買了基金。 我問他,現在買股票是不是風險太大?老頭說,他買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專業人士管理、抗風險能力最強的綜合投資工具。他剛買的qdii是走了銀行後門才買到的,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賺了5%。春節後母親打電話告訴我:老頭投到基金的20萬元,只剩了10萬元,現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錢,他捂著就是不賣,整天到銀行管人家要錢。見誰跟誰說:基金經理都是騙子。 後記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現在親身經歷的經濟泡沫。其實,所有學經濟的人都知道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紀英國的南海金礦泡沫、荷蘭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紀初的美國鐵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桿並購和垃圾債券泡沫…… 讓我奇怪的是:人類怎麽一點都沒有學聰明?盡管每一次泡沫都有過去的影子,可是人類還是一次次重蹈覆轍。諾貝爾經濟學獎快有一個世紀了,那麽多聰明過人的腦袋得了這個獎;衛星在萬里的星空中,能算出你把鑰匙藏在家門口的第幾塊磚頭下;人類也能把羊變成人,怎麽人類就是不能避免這些如此相似的泡沫? 今年我正好六十歲,我相信我找到了答案——人類在科學上能傳承和積累,因此,人能把人送到月亮上;但人類在智慧上不能傳承和積累。我認為“以史為誡”和“讀史明誌”對人類不靈,人類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就像公元前歐洲種族之間的屠殺在二戰猶太人的集中營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反右”和“文革”中變本加厲一樣,經濟不論發生過多少次泡沫,泡沫還會再發生。 因為人類就是人,人類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組成的。盡管我們的父母都會告誡我們,不要玩火,火會燙手!可是有哪個人沒有被火燙過?!人只有被燙過,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離開舞臺的時候了;舞臺永遠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從自己的經歷中長大;每一代人都要創造自己的泡沫和體驗它的破碎。 這就是黑格爾說的:歷史能給我們提供的惟一借鑒,就是我們從歷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鑒。 有人可能說:經濟泡沫中損失的是不太懂經濟的大眾,經濟領域的專業精英——經濟學家、銀行家、基金經理……他們應該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從而更多地避免損失。可是大量統計研究證明:這些精英作為一個整體,他們在預測泡沫的水平上一點也不比老百姓強,因為他們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眾一樣,他們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賺的只是手續費。 難怪誠實的格林斯潘說:“泡沫是很難確定的,除非它破了。(來源:貝格財富俱樂部) |
“我愛日本,因為那是我的祖國,我生長的地方,那里有我的親人和許多值得懷念的人們。但是我更愛中國,愛那些在艱苦戰爭歲月和坎坷生活中和我同生死、共患難的中國人民。”——小林清
我叫小林清,生於1918年,日本大阪府松原市三宅村人。家里做些小生意,父親小林熊太郎曾經是明治天皇時的皇宮衛士。
1938年被征召入伍時,我還在學校念書。放學回家時,妹妹向我鞠躬,說:“哥哥,祝賀你,征召令來了,你成為日本帝國的軍人了!”
參軍是日本家庭的榮耀,家里人為此宴請親友。母親縫了一條“武運長久”的紅布佩帶,拿到街上,遇到不認識的人,就請他縫上一針。這叫“千人縫”,來保佑出征的人平安。
當年11月,我來到中國膠東的煙臺福山縣,被分到獨立混成第5旅團19大隊2中隊。第二年夏,經過機槍射手訓練班考核合格,升為上等兵機槍射手。
1939年秋末,我隨隊參加掃蕩,一連數天都沒找到八路,還被當地農民帶入了八路的伏擊圈。隊員死傷過半,隊長野村下令撤退。我抱著機槍拼命掃射,掩護撤離。等子彈打完,彈藥手和小隊其他人早沒影兒了。我撒腿就跑,卻被一塊石頭砸中腦袋,昏倒在地。
醒來時,我發現自己躺在八路軍的擔架上。和所有皇軍士兵一樣,當時我的想法是,寧可被殺,也不能投降,不能做對不起天皇的事!我閉著眼睛大喊,“我不怕死,你們殺了我吧!”
開始我不吃飯,後來改變策略,伺機逃跑。
膠東軍區敵工科、八路軍五支隊政治部主任仲曦東,政委王文,先期被俘的日本士兵布谷等都曾找我談話,可我根本聽不進去。
每天早上,聽見八路的號聲心中就無比淒涼,看見敵工科的那幾個人就感覺非常討厭。時時刻刻想著逃跑,認為八路一身“破爛”:破鞋子、破襪子、破軍裝、騎破馬、拿破槍!
終於在一次夜行軍時,找到機會跑,都快跑到據點了,被老鄉發現,又被抓了回來。
從要跑到不想跑、從日本兵到八路軍的轉變著實不易,中間還經歷了一次“死亡”。
後來,八路軍五支隊抓回來一名日本軍曹。見到他,我大吃一驚:原來這俘虜正是我以前的班長瀨古。我的軍事技術和務實精神,都是瀨古訓練的。瀨古看見我,也跟見了鬼似的:“你……你還活著?”
從瀨古嘴里,我才知道,我已陣亡,骨灰盒和戰死通知書都已送到日本家里。我一聽就炸了,一股無名火躥到腦門子上:我們在戰場上拼死拼活地為了國家,為了天皇,結果卻把別人的骨灰給寄我家去了?!可見那些送回日本的骨灰盒里,裝的都不知道是誰的骨灰,死貓死狗的都有可能!
在那段時間里,我陷入了極大的苦惱之中。我不想逃跑了,只想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什麽。1941年3月,我被送到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學習。在那里,我尋找到了答案,“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中國人民不是日本的敵人,相反日本軍國主義才是罪魁禍首”。為使中國和日本兩國的勞苦大眾從野蠻的軍國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就非踏著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道路前進不可,我決心為此貢獻自己的一切。
1942年9月,反戰同盟膠東支部剛一成立,即奔赴前線進行宣傳工作。在東海一帶,文登縣內部管理不嚴,士兵作風和紀律較松散,在八路軍的協助下,我和盟友們將大批日文宣傳品和慰問袋送進文登縣城。日軍收到後,將宣傳品收藏起來,躲到馬廄里、廁所里偷偷閱讀。
接著,我們又趁熱打鐵,開展對縣城里日軍據點的喊話。
開始,日軍長官極為惱怒,罵我是“賣國賊”、“沒骨氣”,並要開槍,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我意識到需要變更喊話內容,開始用聊家常的語氣,說起家鄉和日本兵熟悉的事。據點內慢慢平靜下來,後來我們聊到了時事和戰爭。
喊話結束時,同盟隊員對日軍唱了一首歌:“明月偏西掛樹梢,寒風淒淒樹葉兒響。年老父母種稻又插秧,依然忍饑受餓度時光。……”在帶著寒意的秋夜里,歌聲更顯淒涼憂傷,讓據點內的日軍想起了遙遠的故鄉,勾起了他們的孤寂和辛酸。
當我們離開據點時,日軍高呼:“謝謝你們!但一會兒我們得向你們開槍,跟上級匯報可以說擊退了一次攻擊!”果然,等我們走出據點好遠時,身後響起了機槍聲、步槍聲。此後,這個據點的日軍很少騷擾周圍村莊的百姓。
反戰同盟主要通過戰場喊話、電話、書信等方式來對抗日軍。我的工作不止於此。
戰爭打到後期,八路軍繳獲的日軍武器越來越多。為了能讓戰士們盡快掌握這些較先進的武器,我們舉辦了日本機槍射擊訓練班。因為我對日本各種武器和戰術較為熟悉,便擔任了八路軍的軍事教官,詳細解說日本機槍的構造、性能、零部件、射擊中目測距離的方法以及維修方法。
在保衛膠東抗日根據地時,我還拿起武器與日軍直接作戰。1942年11月,日軍開始對膠東根據地進行冬季“大掃蕩”,這是膠東抗戰史上日軍發動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掃蕩”。
情勢危急。在我的再三請求下,部隊領導同意了我參加掩護突圍的戰鬥。在爭奪陣地中,我聽到日軍指揮官隱隱約約地大喊開炮的聲音,立即叫八路快轉移陣地。剛撤離一會兒,日軍的炮彈落在突擊隊剛才的陣地上。突擊隊轉移到另一個地勢更高的陣地,我迅速架好機槍,猛烈射擊起來。就在這時,一發炮彈落在機槍旁邊,彈藥手頭部中彈犧牲,我只覺得胳膊上像被人狠狠打了一拳,也負了傷。但顧不上包紮,抱著機槍橫掃,掩護其他人撤退。這時,司令部和老鄉已經突出包圍,走遠了。我邊打邊撤,突出重圍後,才被擡上擔架,送往後方醫院。
在和山東軍民共同對日作戰的3年中,我負過傷,也立過功,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有人誇獎我的貢獻,但我最想感謝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